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

时间:2022-05-13 19:50:28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

人社部印发的《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是第一个关于技工教育的五年规划,是做好技工教育工作的指南。广东省人社厅将充分发挥人社部门职能作用,围绕广东发展战略,以实施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好《规划》。

一、发挥统筹职能,做到“三个注重”

积极发挥省级人社部门的统筹职能,推动落实《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一是注重领导推动。《规划》出台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召开厅党组会议进行专题学习,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具体意见并向全省转发学习,要求各地各学校深入学习,按照“技能本位、质量办学、高端引领、错位发展”的总体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机制,改革创新,提升质量。二是注重调研推动。结合《划》中提出的目标任务,通过深入技工院校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加强与省直相关部门协调沟通等方式,研究提出要创建高水平技师学院、落实技师学院参照高职院校实行生均拨款、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引领带动技工教育全面发展。三是注重政策推动。制定出台《广东省技工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与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相匹配、与社会充分就业相适应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二、紧贴发展战略,突出“四个服务”

按照部里的工作要求,紧贴广东发展战略,谋划技工教育事业发展。一是突出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培养一大批适应技术进步、生产方式变革需要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技能人才队伍,为推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实现更高水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是突出服务振兴实体经济。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努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夯实制造业人才基础,助推实体经济振兴。三是突出服务区域产业共建。扩大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夯实区域产业共建的劳动力基础。四是突出服务脱贫攻坚。大力推进技能扶贫,引导贫困家庭子女学习一技之长,走技能成长成才之路。

三、深化改革创新,实施“八项行动”

以《技工教育“十三五”规划》为引领,实施八项行动计划:一是服务产业行动计划。每年扶持建设60个对接现代产业的省级示范重点、特色专业,推动技工院校与大型骨干企业组建10个技工教育校企联盟,投入2.5亿元开展产业共建技能人才培养项目。二是高端引领行动计划。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工作,扶持打造10所部级示范性技师学院以及20所部级重点技师学院和高级技工学校。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世界技能大赛集训基地,打造一批校际联盟,增强整体发展实力。三是强师领航行动计划。实施教师轮训制度,开展优秀教师资助计划,实施师资培训对外双向交流合作项目,扩大开展技工院校教师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定试点,培养一批技工院校“强师”、“名师”。四是教学改革行动计划。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强职业训练院建设,推行职业培训包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五是百校协作腾飞行动计划。建立百校协作机制,推动被帮扶学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六是优质就业行动计划。加强就业指导,推动实现职业指导的全程化、全面化和全员化。七是技能人才成长发展行动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试点。落实技工院校毕业生待遇。研究制定政策,明确各等级技能人才与同等级技术、管理和其他人才在工资、社保、人员招聘以及其他相关福利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八是“互联网+技工教育”行动计划。开展 “智慧校园”建设,数字化资源覆盖所有技工院校。

下一步,广东省人社厅将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要求,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广东省技工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以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一手抓扩大队伍规模,一手抓提高队伍素质,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投身农村基层,发挥才智、建功立业,为推动我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二、目标任务

(一)实施振兴计划公开招聘大学生项目。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每年为我市农村中小学、乡镇卫生院、基层农技站(所)招聘普通高校毕业生200名,五年共1000名,到农村基层从事教育、卫生、计划生育、农技推广、文化建设、法律服务和社会发展工作。除部分特殊专业外,所招聘毕业生原则上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实施在校大学生助学金项目。每年在省内高校医学、师范、涉农专业设立50个助学金名额,五年共计250名,按学制每生每年6000元,资助家庭困难、品学兼优、毕业后有志赴我市农村基层从医从教从农的本科及以上大学生(特殊专业可放宽到专科生)。获资助的大学生与市、县区人社局签订协议,毕业后由省教育厅办理派遣手续,各县区人社局负责安置。

(三)实施学历教育资助项目。鼓励乡镇、街道办事处事业单位35岁以下、不具备国民教育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通过成人教育方式提高学历层次。对于符合“振兴计划学历资助项目”条件且通过“振兴计划学历资助项目”提高学历层次的人员,其所支付学费予以报销。全市每年资助200名,五年共1000名。报销学费所需资金从省级“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资金”中支付。

(四)实施振兴计划招聘人员培训项目。省、市有关部门每年对振兴计划新招聘大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对在服务期内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后续培训,保证所有招聘人员在服务期内至少接受一次正规专业培训。每年培训300人次,五年共1500人次。

三、政策保障

(一)实行基层服务期制度。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和享受大学生助学金到农村基层工作的人员,为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振兴计划招聘大学生和享受助学金项目资助大学生要与县区主管部门和市、县区人社局签订基层服务协议,最低服务期限为:师范、涉农专业5年,医学专业6年。在基层服务满3年的,经所在县区人社局同意,报市人社局备案后,可以参加公务员招录考试和县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试,可以在本县区境内乡镇同类事业单位之间流动。

(二)实行基层就业奖励政策。对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农村基层工作的医学类专业本科生,在6年服务期内给予每人3万元的奖励;教育类和农技类专业本科生,在5年服务期内给予1万元的奖励。奖励金按照服务年限分年度发放。振兴计划奖励金、助学金政策,每生只能享受其中一项。

(三)实行工资和职称评审倾斜政策。对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范围的县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的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大专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1级,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生薪级工资高定2级。在教育、卫生、涉农系统的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职称时,把农村基层一线工作经历作为评定职称的一个重要条件,同等条件下有农村基层工作服务经历的优先。

(四)建立人才投身基层的导向机制。各县区在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核准备案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进人渠道,打造机会公平、过程透明、操作公正、程序规范的招录秩序。今后,农村基层事业单位的空缺编制和当年内自然减员出现的空缺编制,主要用于振兴计划招录人员。

(五)实行定期表彰奖励。对实施振兴计划工作开展1—2次评比表彰,对招聘人才数量多、质量高、用得好、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表彰奖励。在振兴计划招聘大学生中开展优秀标兵评选活动,对爱岗敬业、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大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在全社会营造吸引人才投身基层的良好氛围。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振兴办)负责全市实施振兴计划的日常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各县区要切实加强对实施振兴计划工作的领导,根据省市工作安排部署,切实完成好振兴计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要建立“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考核责任制,把人才的吸引、培养、稳定和使用作为考核领导工作业绩的重要内容。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振兴计划招聘选派的高校毕业生,对工资不能按时足额发放、人才政策落实不力等现象进行责任追究。要努力创造一个拴心留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真正做到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二)保证资金投入。“十二五”期间,市、县区财政要在足额保证“十一五”期间通过振兴计划招聘到农村基层工作大学生各项奖励支出的基础上,每年分别设立各自的“农村基层人才队伍振兴资金”,配套用于振兴计划项目实施工作,确保振兴计划实施工作顺利开展。市级“振兴资金”每年由市财政局根据市人社局关于振兴计划项目所需专项资金进行安排。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3

【关键词】人才 引进 两级 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68-01

高校合并和扩招以来,国内地方高校的规模不断扩大,许多地方高校的在校生数量突破万人。随着地方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师资力量的匮乏和高层次人才的欠缺矛盾日益显现,人才引进工作成为地方高校的当务之急。同时,由于办学规模扩大必然导致管理幅度过大,客观上要求增加管理的层次,调整管理跨度,下放管理权力,一些地方高校开始探索、试行人才引进两级管理体制。

在试行两级管理的过程中,高校的二级单位作为相对独立的办学主体与学校之间在人才引进的计划制订、引进程序等方面存在分歧,学校在下放权力的同时需要通过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予以约束。

1 人才引进工作的分歧

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的长远发展目标来确定五年或十年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师资队伍发展提出具体设想,对师资的培训和引进工作作出原则性规定。每一学年度学校又会根据各二级单位的专业建设和师资实际需求情况要求上报学年度师资需求,制定学校学年度师资需求计划,明确年度师资引进的名额、专业等具体要求。

学校的人事部门是学校人事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实行两级管理的高校主要委托人事部门行使校一级的人事权。在人才引进工作中的权限划分实际上是学校人事部门与各二级单位之间的职责界定。有时,在人才引进上学校人事部门和各二级单位之间是存在分歧的,并不能够总是取得意见上的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 在计划的名额、需求程度、引进要求上的分歧

二级单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要求尽快尽可能多的引进人才,能够迅速满足教学、科研岗位的当务之急的需求。人事部门通常要根据学校长远发展规划确定每学年度的引进名额,既要考虑各单位之间的平衡又要考虑学校每学年度的经济承受能力,常常难以满足二级单位全部需求。因此常常会提出与二级单位不同的意见。

1.2 在引进程序上的分歧。

按照学校工作的特点,师资招聘的工作通常从一年的10月份开始到次年的4、5月份结束。在招聘工作的初期人事部门和二级单位在人才引进上就会出现分歧。二级单位希望尽快落实引进人员,一旦有符合基本条件的人选就主张马上签约。这种做法导致总是难以引进特别优秀的人才,其后有更优秀的人选但名额指标已满。人事部门主张除了明确被定为学校重点学科和紧缺专业外,其他专业人员引进必须遵循择优性原则,不要急于落实,宁缺毋滥。当然,其结果有可能最终没有完成年度计划。

二级单位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常常会要求临时变更计划,提出修改引进要求、突破引进名额等,忽视计划的严肃性和工作程序的权威性。

二级单位的专业考察小组由常常有各级领导参与,缺少专业人士,考察结果容易被个别领导意见所左右,甚至是某个领导说了算。

2 人才引进工作二级管理的应遵循的原则

原则性。人才引进是扩招后的地方性高校一项刻不容缓的工程,有利于补充学校师资力量、稳定师资队伍、提升师资水平,对高校迅速而有效地提高办学水平意义重大。同时,人才引进投入庞大,而且具有长期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严格人才引进程序,规范人才引进制度,建立健全人才引进过程中的各项评价标准、保证办学效益。

公平性。人才引进工作要遵循公开、公平的原则,人才引进的政策要透明,人才选聘的过程要公开,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引进人才、二级单位、学校之间要充分交换意见、加强沟通。公平性不但体现在吸引人才上,而且体现在留住人才,调动人才积极性、发挥人才能动性上,为人才创造释放能量、创造价值的良好氛围。

择优性。当前一些高校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存在由于人为因素、短期需求影响而忽视对于引进人才质量把关的现象,出现引进人才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高职称高学历低能力”、“教学强科研弱”或“科研强教学弱”等情况。

灵活性。对于特别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可以在引进待遇、引进方式等方面采取灵活措施,提供一种吸引人才的“柔性”引进机制。

3 人才引进工作二级管理的制度安排

实行两级管理后,管理重心下移,二级单位作为人才引进和人才使用的主体负责对拟引进人选的教学、科研业务能力的考察,人事部门负责制度制定、服务、过程监督和目标管理等工作。为保证人才引进工作中保持原则性、公平性、择优性、灵活性,消除校院二级在人才引进上的分歧,有必要对实行两级管理的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作出一些制度安排。

建立引进人才的考察评价标准。为保证引进质量,体现引进的公平性,学校要对不同岗位的引进人才的专业水平、学历学位、职称、年龄、科研能力、教学能力、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制定关于引进人才的具体要求。

严格执行年度人才引进计划。每学年度的人才引进计划的制订在由二级单位和学校人事、教务、科研等相关部门反复协商、沟通、取得一致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年度引进的名额、岗位、具体要求等。引进计划确定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由于各种原因随意要求更改,注重维护计划的严肃性。

有序安排年度引进计划。计划的制订应该根据学校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的长远规划区分各学科、专业需求的轻重缓急,优先安排重点学科、紧缺岗位、符合学校整体发展方向的专业的人才引进。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重点学科、紧缺岗位、重点扶持专业,在人才引进上予以政策倾斜,给予特殊安排。

因时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在人才引进政策实行一段时间后,师资需求矛盾有所缓解,人才引进的政策要随之作出相应调整,对于部分非重点、一般专业的人才引进要求适当提高,待遇实行紧缩,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高层次人才引进和紧缺急需专业上去,提高办学效益。

建立健全二级单位的人才引进机制。二级单位按照学校人才引进工作规定组成各专业人员考察小组,考察小组成员应由该专业的相应职级的专业人员组成,回避二级单位的党政领导担任组长。专业小组的考察意见提交二级单位的党政会议研究决定,在二级单位层面上保证考察的公平性。

采取灵活多样的人才引进方式。根据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引进人才待遇,如住房、安家费、科研启动费、职称评聘等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方式,为特别优秀人才和紧缺人才的引进构建绿色通道,特事特办。引进高层次人才,要“刚性”与“柔性”引进方式并举。二级单位可根据与拟引进人员的商谈结果向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建议特批,由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4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实践性,关键在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班级组织领导和科学管理。指导班主任制定好工作计划,又是加强领导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基本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写法详解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 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新学期工作计划,二是月工作计划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学月或周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周开始制定的,这种计划要定出具体的时间、内容、地点、方式、措施、执行人员等。具体活动执行方案是指为开展某种教育活动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如:组识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文体活动等,这种计划要定得十分具体,各种准备工作都应该作详细而具体的表述,这样开展工作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制定计划还要注意征求科任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计划定好后交学校领导批准后要认真执行,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另外,还应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执行完后,还要认真地总结。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5

一、落实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意义

我国加入WTO以来,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能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将决定着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长期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三队伍一起抓”,把实施人才战略纳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成为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水平,能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区共有专业技术人员1516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745人;享受政府特贴人员及市级专家13人;市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6人;区拔尖人才70人;区级优秀青年知识分子130人。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严重老化。在13位享受政府特贴和市级专家中,目前在岗的只有4人,而且有2人已经接近退休年龄,45岁左右的只有2人;6名市级优青中已有5人年龄在40岁以上。

2、后备人才不足。目前我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中青年科技人才不少,但专业技术水平整体不高,拔尖人才少,特别是能达到市级专家水平的更是严重不足,而且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技项目的能力较弱。

3、培养经费不足。我区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在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由于企事业单位进行重组转制,管理方重效益轻科技的影响,使专业技术人员学习进修的经费不断减少,所以,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研修,参加学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机会较少,技术更新的速度较慢。

4、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度大。由于受到外资、私有企业高工薪、高待遇的影响,高层次人才很难引进到党政机关、事业和国有企业中,即使引进了,也很难留得住。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计划用三至五年时间培养14名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其中具有市级专家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3名,具有市、区级水平的技术骨干11名。

二、组织领导与管理实施

高层次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加强管理,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专门成立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负责人。

组长:朱光彤区委常委、组织部长(区知识分子领导小组副组长)

副组长:王玉敏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知识分子领导小组成员)

何朝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知识分子领导小组成员)

下设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孟令然区委组织部干训科科长

成员: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有关人员

领导小组每年将定期召开一次协调会议,检查培养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研究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具体高层人才培养的落实工作由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

三、重点工作及实施步骤

(一)确定人选

为保证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我们将培养对象确定为在我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如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林果业、建筑业、教育行业、信息技术业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政治素质较高,工作认真负责,年富力强,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有一定科研成果,有潜在培养价值的技术骨干。

经过基层单位推荐,区委组织部和区人事局的严格考察、筛选,确定了14名培养对象(名单附后)。

(二)培养目标和方向

根据培养对象目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发展潜力,计划从**年-2005年,用三年时间,将其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培养:

第一层次: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3人,重点培养其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研能力。

第二层次:区级学科(行业)带头人11人。通过学习培训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成为专业技术骨干。

(三)培养方式和渠道

1、具有市级水平的专家。

第一年:主要是到相关大学或科研院所进修,学习先进的技术知识、创新思想等,同时进行外语的强化训练。

第二年:根据个人的专业,计划到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培训或做学者访问,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拓宽眼界,提高科研水平。

第三年:通过参与国家或省部级重点课题研究等形式,提高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主持科研项目开发的能力。

2、区级学科(行业)带头人:

根据个人的专业特点,主要通过进修、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进行培养。

(四)个人培养计划(附后)

(五)考核办法

为保证培养工程取得实效,我们将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建立个人档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培养计划及考核办法,届时区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和协调,保证受资助人员按时、按计划接受培养。不按计划参加培养或达不到培养效果的,将取消其获得资助的资格。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1、每年培养计划完成后,培养对象要以书面形式汇报学习效果,并撰写相关的理论文章或学术论文。

2、每名培养对象在三年中,要在省部级(或区县局级)专业刊物上发表2-3篇科研论文;或有1-2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或区县局级)奖项;或有1-2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或区县局级)立项。

3、部分培养对象被评为市级专家、市级优青或享受政府特贴。

四、培养经费的来源与使用

此次人才培养工程共需资金36万元,其中市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资助10万元,区委资助15万元,各单位资助11万元(详细情况见附表)。主要用于培养对象在学习进修、技术交流、考察实验、课题研究、产品开发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提高和深造,鼓励他们瞄准学科或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创新,利用3—5年的时间,逐步形成专业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队伍,从而加快我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

为确保培养经费准确无误地发放,区高层人才培养领导小组将结合个人申报学习培训计划制定详细的培养经费预算,并设立“**区高层次人才专项培养经费”帐户,经费由人才培养工作办公室管理,保证专款专用。

五、工作要求

鉴于此项工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涉及诸多方面,为加强对培养的有效管理,充分高效地使用好资金,确保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各单位要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实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是我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提高认识,按照“三支队伍一起抓”的精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

2、落实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要与本单位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既要重视已取得成就的人才,也要关注有潜能的人才,通过具体的培养工作不断改进和创新识才的方法和途径。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6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及基本结构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实践性,关键在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班级组织领导和科学管理。指导班主任制定好工作计划,又是加强领导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基本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指导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共2页,当前第1页1

学月或周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周开始制定的,这种计划要定出具体的时间、内容、地点、方式、措施、执行人员等。具体活动执行方案是指为开展某种教育活动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如:组识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文体活动等,这种计划要定得十分具体,各种准备工作都应该作详细而具体的表述,这样开展工作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制定计划还要注意征求科任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计划定好后交学校领导批准后要认真执行,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另外,还应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执行完后,还要认真地总结。

共2页,当前第2页2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7

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实践性,关键在于加强班主任工作的领导,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对班级组织领导和科学管理。指导班主任制定好工作计划,又是加强领导和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的基本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认为,指导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

”、“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

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

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

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学月或周工作计划,是根据学期计划和某一阶段的任务,在本月或周开始制定的,这种计划要定出具体的时间、内容、地点、方式、措施、执行人员等。具体活动执行方案是指为开展某种教育活动而制定的具体计划。如:组识一次主题班会,开展一次文体活动等,这种计划要定得十分具体,各种准备工作都应该作详细而具体的表述,这样开展工作才会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 制定计划还要注意征求科任教师和同学的意见。计划定好后交学校领导批准后要认真执行,若客观情况发生了变化应做出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另外,还应随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计划执行完后,还要认真地总结。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8

一、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加速集聚国际化高端人才

1.扎实推进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通过实施国家“”、省“双创”计划、博士计划、苏北急需人才引进计划和市“双创”计划,加速集聚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服务我市重点产业创新发展。全年引进高级管理人才、高端专业人才和创新创业领军人才400名。(责任部门:专家处、人才中心、留创中心)

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方式,通过校园招聘会和“百家名校港城行”、“百名海外博士行(站)”等活动,大力招引急需紧缺人才,全年引进各类优秀人才5000名,其中硕士以上人才500名。(责任部门:人才中心)

3.实施“海外人才智力引进工程”。组织参加全国性海外留学人才交流活动,全年新增留学回国人员40名;开展“引智宣传与合作年”活动,组织实施26个引进外国专家项目,组织在连外国专家申报国家和省政府友谊奖,推进人才国际化。(责任部门:专家处、外专局、留创中心)

4.实施“博士后招收倍增计划”。督促、指导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招收博士后,组织博士后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到高校集中地区开展联合招收活动,加大博士后科研资助力度,推进我市博士后工作新发展。(责任部门:专家处)

5.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组织开展高层次人才引进安家补贴、生活补贴申报和评审发放工作,开展苏北发展急需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申报工作,落实人才安置(公租)房100套。(责任部门:专家处、人才中心)

6.开展“一带一路”高端人才合作论坛活动。邀请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国内外专家学者、相关政府官员和各类高层次人才来我市研讨洽谈,加强区域人才交流合作,促进我市招才引智工作的发展。(责任部门:专家处、人才中心、外专局)

二、以实施重点人才工程为抓手,强力推动本土高端人才的培育

7.组织开展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六大人才高峰行动计划、博士后科研资助计划等人才培养计划的申报,获得省级以上人才培养计划资助项目10个以上。(责任部门:专家处)

8.推进市港口口岸人才发展计划的组织实施,年内举办专业人才培训班3期。培训港口口岸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不少于150名。(责任部门:专家处)

9.做好专家推荐选拔工作,推荐优秀人才申报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和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选拔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0名;实施市杰出人才选拔制度,开展市首批杰出人才奖评选工作。(责任部门:专家处)

10.实施第二轮公务员“5+X”能力培训工作,做好公务员初任、任职、对口培训和MPA推荐报考工作,全年培训公务员1.2万名。(责任部门:公务员局)

11.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年内培训专业技术人才6万人次;举办1—2期高研班,培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500人;创建1—2家省级继续教育基地。(责任部门:专技处)

12.推进企业在岗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全年开展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30000人。(责任部门:职业能力处、技能鉴定中心)

13.制定出台年度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培训计划,开展等级培训、技师、高级技师选拔和继续教育工作,全年培训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2000名。(责任部门:事管处)

14.组织开展苏港人才培训及苏商海外培训计划等出国(境)培训项目,组织市第一人民医院专家赴以色列特拉维夫市开展业务交流学习。(责任部门:苏北分中心、外专局)

15.做好人力资源服务业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工作,全年培训从业人员500名。(责任部门:市场处)

16.加强局内职工教育培训,实施职工素质提升工程。认真谋划组织科级干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对科级干部以及业务骨干进行理论和业务轮训。(责任部门:人事处)

17.做好全市国家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和高级职称申报审核工作,年内完成高级600人、中级1500人的申报评审工作。(责任部门:专技处)

18.组织实施专家服务沿海开发行动计划,搭建平台推进专家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集中选择1-2个重点行业,至少20家企业,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为企业把脉问诊,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培养企业人才。(责任部门:专家处)

三、以着力打造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9.加强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年内新增2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生创业基地管理与服务工作,督促和帮助创业园、创业基地进一步完善创业孵化条件环境,吸纳更多人才创业孵化。(责任部门:专家处、就业促进处、留创中心)

20.组织开展引智示范推广工作,申报省级引智示范单位、引智成果示范推广基地和示范村。(责任部门:外专局)

21.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品牌建设,积极创建省级服务品牌,评选表彰市级诚信服务品牌单位10家。(责任部门:市场处)

22.充分发挥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中心、高层次人才帮办服务中心、“”国家特聘专家服务窗口、外国专家服务窗口作用,为引进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全方位”服务。推行海外高层次人才居住证和市高层次人才服务金卡制度,落实居住证和服务金卡的相关政策待遇。(责任部门:专家处、外专局、留创中心)

23.做好籍在外人才调查摸底工作,建立籍在外人才信息库,定期组织开展籍在外人才家乡行活动,积极吸引籍在外人才通过多种途径服务家乡建设。(责任部门:人才中心、专家处、留创中心)

24.组织成立市留学人员联合会,并以此为平台,吸引更多留学人员来连创新创业。(责任部门:专家处、留创中心)

25.建立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快信息化建设,实现人员编制、岗位、任免、奖惩、考核、职称、工资、社保信息一体化。(责任部门:公务员局、事管处、专家处、专技处)

四、以改革人事人才体制机制为核心,提升人才公共管理服务水平

26.全面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制定和修订出台《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实施办法》、《市杰出人才奖实施办法》、《市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管理办法》、《市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管理办法》、《市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责任部门:专家处、外专局、事管处)

27.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全年招考各类公务员250人。加强公务员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开发绩效考核软件;建立公务员表彰奖励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实现表彰奖励工作规范化管理。(责任部门:公务员局)

28.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和聘后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设置动态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合同签订率达99%以上;落实和规范公开招聘人员制度,公开招聘人员1200人。(责任部门:事管处)

29.积极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制订多元化评价方式,建立考试、考核、评审相结合的评价机制,探索职称评审与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相结合的评价机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中小学教师职称过渡及申报评审方案,组织实施好专业技术岗位核定和人员过渡。(责任部门:专技处、事管处)

30.改革公务员招考面试考官、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评委管理机制,借助“考官园地”平台,加强考官的交流学习和跟踪监督,实现考官、评委管理信息化,加强异地考官、评委的交流力度,取消公务员招录特邀考官制度,进一步增强招录工作的公平、公正。(责任部门:公务员局、事管处)

31.加强对列入《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中“每万名劳动力中高技能人员数”核心指标的监测与考核。(责任部门:规划基金处)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9

【关键词】淮安科技创新

作者:谢中建,韩坚强

近年来,淮安市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以赴抓落实抓推进,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是科技创新实力稳步提升,仅以2012年为例(所有数据均以2012年统计为例)全社会研发投入达20亿元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同比增加0.2个百分点;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可达到43%,较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全市完成专利授权1984件,发明专利申请967件。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7亿元,同比增长21.2%,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0%。全市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新认定市级高新技术企业49家。三是产学研结合成效显著,全年招引高科技投资项目78个。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435个。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76名,其士23人,有8人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引进计划”,6人获省企业博士计划。四是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全市省级企业研究院累计达2个,省级高新技术重点实验室累计达4个,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累计达24个,数量均居苏北前列。新获认定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累计39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37个,累计建成121个。本土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全省第一。

1加快创新步伐,促进结构调整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积极培育新能源、软件、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等适合淮安发展的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稳步增长。2012年,启动了科技型企业梯队培育计划,首次开展市创新型企业、民营科技企业认定工作,共认定市级创新型领军企业10户、创新型企业400户、民营科技企业1700户。加大高新产品开发,采取计划指导、项目扶持、认定激励等措施,全市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024个,其中,江苏协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防火型A2级无机芯材铝复合板、江苏安邦电化有限公司高效低毒环保杀虫剂吡蚜酮、江苏金石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配备安全控制系统的高压金属气密封井口3个产品被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25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69个产品被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产品。

2深化校地合作,促进成果落地

建立完善产学研服务网络体系,夯实基础,促成果落地。全年摸清400多家企业情况,收集典型案例100多个,收集500多项企业技术、人才需求信息。成功与中科院大化所、沈阳所、合肥院、中国农科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组织开展了中科院扬州LED对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淮安产学研对接等系列产学研活动20余场,新增与东南大学、南理工、河海大学、南林大、中国矿大、兰州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大等高校的科技交流合作。促成校地合作研发高技术项目20个,其中12个项目获得市产学研专项经费支持,技术交易额达1700万元,累计总投入超过1.5亿元。当年度,有123个项目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励,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72项、四等奖36项。其中有三个项目获得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400万元立项支持。市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项目正式实施,共安排专项资金1970万元,择优资助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6个。

3完善载体平台,提升创新能力

截止2012年,我市省级高技术重点实验室累计达4个。支持新建了淮安市新型环境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等5个市级重点实验室。面向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及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需求,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步伐,全年资助建设37家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累计建成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21家。江苏省香料香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1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省级认定。建成省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个,新建市级科技公共服务平台12个。按照省科技厅的《江苏省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推进工作方案》要求,着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建和完善研发机构的大中型企业有6户,累计建有研发机构的本土大中型企业达59户,占全市本土大中型企业的83.1%,位居全省第一。

4创设良好环境,强化自主创新

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科技招商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工程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并重新修订了《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市。2010年,全年专利申请达6856件,同比增长39.32%;完成专利授权1984件,同比增长69.57%;发明专利申请967件,同比增长52.04%。组织35家企业申报2011年度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23家企业被省确认为“2011年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单位”、4家企业被评为2010年度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0

**区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技研究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自**年起,筹集36.8万元专项资金,从重点发展的高科技产业、现代农业、林果业、建筑业、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选拔了14位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立足现实、突出重点”,分层分类确定培养目标。培养主要分成两个层次:一是培养3-5位市级专家,对这部分人才实行重点培养,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重点保障,从整体上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二是培养区级科技专业技术骨干,通过进修、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合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形式,提高他们的综合业务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3年来,共组织他们参加各类专业学习培训41人次,学术、技术交流72人次,技术研讨55人次;聘请外国专家讲课2人次,聘请部级专家讲课5人次,使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自主申报、组织审核”,量身制定培养计划。为使培养计划能够契合每个培养对象的技术特点,**实行自主式、开放式的工作方针,让培养对象自主确定研究方向、科研内容、培养渠道等项目,组织部宏观审核调控,通过“两下、两上”确定培养计划。即“走下去”,了解培养对象的科研状况和工作特点;“交上来”,培养对象根据本人情况制定计划,上报区人才工作办公室;“返回去”,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经认真分析、反复研究提出修改意见,将计划返还培养对象;“报上来”,培养对象结合修改意见、所在单位的意见及本人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表上报区人才工作办公室。经过反复磨合,制定的培养计划更加有利于培养对象发挥潜力、提高能力,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重点攻关、注重实效”,切实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在培养方向上,坚持把与**经济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项目,作为重点问题组织攻关,注重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研发能力,注重技术实效,带动企事业单位及地区经济增长。3年来,在14位接受培养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带领下,成立了11个课题组,涵盖林果、工业、医疗、畜牧兽医、水利、建筑6大行业,主持开发新项目6项,其中市级项目2项,区级项目4项;发表或宣读学术文章6篇,进行新技术应用推广实验4项,推广应用新技术3项。其中“日本苹果开心树型的引进研究与示范”、“动物疫检技术”、“绿色生态走廊建设”、“乳腺癌诊治技术”等5项技术达到国家或市级水平,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别是玻璃公司技术骨干王培华同志研究的“减少玻璃板面气泡技术”,使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0%提升到75%,仅此一项,每年就使企业增收近千万元。

四、“专项监管、全程跟踪”,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质服务。为了合理安排使用资金,人才工作办公室专门设立了“**区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经费”账户,制定了详细的使用计划,对每一项培养经费进行认真审核,保证做到专款专用。同时,区人才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还加强对培养对象的跟踪服务,定期组织召开协调会议,请培养对象及其所在单位的主管领导进行座谈和交流,下基层了解培养计划的进展情况,研究和解决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做到及时、全面、细致、周到、动态地掌握培养对象的情况,并根据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培养计划,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经过3年的培养,这14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技术知识、科技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积极促进高新技术的推广,在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新疆等7个省区,共举办31场专业技术讲座,27000多人次参加。其中,张文和同志的“富士苹果优质生产管理技术”**年被国家科技部列为**-**星火计划项目在全国推广,起到了辐射和带动作用。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1

关键词:创新人才;措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G642?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4-0075-03

2006年1月9日,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宣布了中国未来15年科技发展的目标: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创新人才。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历史时期,高等学校作为知识传播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场所,肩负着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神圣使命。安徽理工大学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提出了“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求真务实”的创新人才培养教育理念,提出了“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整体目标,为区域经济和煤炭行业培养了大批创新人才,涌现了以袁亮、彭苏萍两位工程院院士为代表的众多杰出科技精英,逐步走出了一条创新人才培养之路。

一、创新人才的含义和主要素质

创新人才是指富于独创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够提出、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人才,一般基础理论坚实、科学知识丰富、治学方法严谨,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具有为真理献身的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他们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创新人才的主要素质是:有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有较强的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望;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同时还应具备独立完整的个性品质和高尚情感等。

二、安徽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

安徽理工大学是安徽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中西部高校振兴计划支持的100所高校之一,其前身为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院校——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始建于1945年。学校具有鲜明的行业背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素有“北有北京矿院,南有淮南矿院”的美誉。60多年来,先后经历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炭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等多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学校现有60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理、经、文、医、管、法、艺等学科门类。学校是我国首批具有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现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学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2个工程管理硕士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达14个。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2100多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近600人,形成了一支教学水平较高、师德良好、创新能力强的师资队伍和一批由省部级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优秀学术创新群体。三年来,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部级科研项目7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3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其中1项为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学校现有A、B类省级重点学科8个,与企业联合共建了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9个及各类研究所65个。学校大型实验仪器设备价值超过1亿元。学校图书馆现有各类文献26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12个,自建中外文书刊等3个馆藏书目数据库,参加了特色数据库“矿山工程数字图书馆”和安徽省高等教育图书文献保障的建设,是安徽省高等教育图书文献保障系统皖北片文献信息中心。

三、安徽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措施

1.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筑创新人才“金字塔”。学校积极营造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人才的环境与氛围。每年划出专项经费近1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制定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办法,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制度体系。建立院士工作室,为院士开展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服务。柔性引进海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创新团队的带头人。加强中青年拔尖人才的培养,每年遴选30位中青年学术骨干和5位青年拔尖人才进行重点支持培养,每年选拔30名左右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外研修。学校先后制订了学科带头人及其学术团队遴选、管理和考核办法,以科技创新平台为依托,实施学术创新团队计划。

2.以科学研究为基础,实现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的有机融合。学校始终聚焦行业和地区的重大科技需求,通过承担国家、地方与行业层面的重大科学研究项目,如“973”、“863”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提升和巩固学术带头人在行业中的地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的产出与转化。鼓励青年教师和博士生主持一般性科研课题,为科学研究队伍的壮大提供新生力量。通过自建和共建等方式,学校建设包括国家工程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在内的科技创新平台,以此为依托,产出一批科技成果。同时,学校主动将科研平台建设与研究生培养紧密结合,要求研究生利用平台进行综合实验,提高科研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使用效益。积极探索政府推动、产学研驱动、导师带动下的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积极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攻关,广泛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3.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体系。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大力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了《安徽理工大学关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素质拓展计划、本科生科研资助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及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节”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潜能,增强创新意识。每年投入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经费、大学生学科竞赛专项经费和大学生创业基金200多万元,在校内创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基地和大学生创业基地,每年遴选30个优秀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给予孵化扶持。建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指导专家库。2012年首批遴选聘用59位校内专家参与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工作,为学校创新人才培养营造了良好的文化与环境。

四、安徽理工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成效

1.学校双聘院士5人,柔性引进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海外知名学者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31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9人,政府津贴获得者11人,部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3位教授获得“安徽省青年科技奖”,5名教授担任教育部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余位教授受聘担任中国煤炭学会等学术团体的负责人。

2.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建设成果丰硕。先后获批6个部级特色专业,2个部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5个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部级教学团队,1门部级精品课程,1门部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专业入选部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3.近三年,学校大学生在“挑战杯”等学科竞赛与科技创新活动中,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500项,其中部级奖励150余项;有15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列入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校获“2011年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学校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受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多家中央媒体的关注。

高级人才工作计划范文12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国家教委相继颁布了《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经过十几年来的实践,各高校对它分类范畴的界定,客观上保证了分类体系的连续性这一优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自身特点的需要,我们也发现,原来确定的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给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高职高专院校应在继续保持《实体分类法》和《工作规范》特点优势的前提下,适应当前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需要,进行必要的修订工作,以期适应档案现代化管理发展的需要。本文就此作一些探讨,以求同行赐教。

一、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原则

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为标准,以《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为参照,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定位,结合学校教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自身特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科学地界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构建符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学档案分类实体。

1、严格地遵循教学工作的规律。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一个明显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它的一切必须按教学规律办学,教学档案同样应遵循教学规律。

2、鲜明地体现教学档案的特点。党群类、行政类、基建类、设备类等类别的档案,其内涵具有普遍性,唯有教学档案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的实体更是丰满,教学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的主体。

3、科学地保持教学档案的内在联系。从教学类档案的构建来看,其纵向脉络是比较清晰、相对独立的,而其横向联系却是非常紧密的,如;招生、学籍、毕业生之间;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教学、实验教学之间;师资、课务、考务、质量评价、学风建设之间等,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始终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4、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制度的建立不是一个很长、很复杂的过程,但是,执行和巩固制度的过程也许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通过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以评促建,创新地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的过程更加重要。

二、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内涵

教学档案实体分类的框架设计为十四条一级条目,各条目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联系,每个一级条目下面设有二级条目若干个,有的二级条目下面还设有三级条目若干,按学年度,由校、系、教研室三级分别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按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不同载体分别归档、保管。

1、综合(JX11)。主要是教学管理和教学基本情况的文件材料。如:上级下达的有关教学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校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产学研合作方案、成果、总结;学院教学工作计划、总结;学院教学管理工作规章制度汇编;学院教学工作会议记录;学院教学基本建设规划;学院教学设备的装备情况;图书馆藏书情况;校园网建设情况;体育器械统计情况;学院运动会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永久。

2、师资(JX12)。主要是师资队伍结构和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实施意见、年度工作计划及总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工作职责、工作规范;教师岗位聘任合同书;国家、省、院各级人才培养工程对象材料;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材料;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及实施办法;教师获院级及以上各类教学、科研评奖申报、评审材料及证书复印件;教师获各级各类先进表彰情况汇总;教师业务档案;外聘、兼职教师管理文件、资格审批、协议书、汇总表等材料;校内“双肩挑”教师兼课资格审批表、汇总表;教学工作量统计汇总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教师业务档案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建立业务档案。

3、招生(JX13)。主要是招生及新生录取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招生工作的文件材料;招生计划、录取率、报到率统计材料;新生录取材料及新生名单;学院招生工作计划、总结材料;委培、代培、自费生计划、合同及名单;新生素质调查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4、学籍(JX14)。主要是学生学籍管理及奖惩情况的文件材料。如:新生入学登记表;每学年初在校学生名册;在校学生档案;学生学籍卡;学生照片册;学生学籍变更材料(升级、参军、休学、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学生奖励材料(奖学金、优秀学生);学生处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永久或长期。其中学生档案也是一项面广量大的建设任务,要求为每一位在校的学生都建立档案。

5、毕业生(JX15)。主要是学生毕业就业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文件材料;毕业生工作计划、总结;毕业生毕业资格审核材料;毕业生验印名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当年年底就业率证明材料、统计表;毕业生就业协议、合同;单位用(聘用)毕业生审核备案表;毕业生质量跟踪、信息反馈材料、质量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6、专业建设(JX16)。主要是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人才培养目标论证报告;新开或调整专业的社会调研记录、申报、审批材料;各专业建设规划;专业建设方案、年度实施计划、建设工作总结;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记录;各专业教学计划;专业教学计划调整审批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大部份为长期。

7、课程建设(JX17)。主要是课余建设和教材工作的文件材料。如:课程建设规划;院级以上重点课程建设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分专业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大纲汇编;学期各课程(理论、实践)授课计划;选修课程内容介绍汇编;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相关材料;学院教材建设规划,年度实施计划;省、部级建设教材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院级以上获奖教材统计表、证书复印件及样书;参加各级各类出版教材编审统计表及样书;自编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实验、实习指导书和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统计表及样书;各专业选用教材目录、审批表;教材订购计划表;各课程选用(理论、实践)教材统计表及样本;教材采购及管理实施办法;教学声像资料、多媒体课件建设统计表及实样;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改革相关材料;优秀、典型教案;重要的集体备课记录;选修课开设课程名称、课程表;重修课开设报名表、课程表、授课计划、学生考勤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8、实习教学(JX18)。主要是教学实习、毕业设计、技能鉴定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各系学期实习教学工作计划、总结;院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材料(建设报告、建设计划、建设总结、协议书等);实习学生、实习指导教师(学院、企业)名单和实习场所汇总表;实习(专业认识、实习、课程设计等)指导书、授课计划、任务书、指导记录;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文件;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指导记录;毕业设计成果材料;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汇总表;学院职业技能鉴定站组织鉴定工作材料;学生专业技能、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考证通过率统计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9、实验教学(JX19)。主要是实验室建设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室建设报告、批复、建设总结材料;实验指导书、指导记录、实验报告;实验开出项目、开出率汇总表;实验室材料购置、消耗、库存明细表;实验室、机房、多媒体、语音室、专业教室等教学设备台账、使用记录、管理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0、课务(JX20)。主要是教学进程开课计划等文件材料。如:院历;院历;教学进程表;理论和实践教学总课程表、课程与任课教师安排表;系、部学期任课教师(专任、双肩挑、外聘、兼职)基本情况统计表;调课审批表;教室日志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或短期。

11、考务(JX21)。主要是考试和能力测试方面的文件材料。如:课程试题库和试卷库;班级/课程期末试卷;各课程(理论、实践教学)学生成绩记录表(含平时、期中、期末、总评成绩);按课程归类补考试卷;补考成绩记录表;重修课考试试卷;重修课考试试卷;选修课成绩记录表;系、部按课程进行的教学效果分析;考场、监考、巡考人员安排表;监考人员培训会材料;考场记录;考试违纪成绩处理材料;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三、四、六级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通过率统计材料(省、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等通过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2、质量评价(JX22)。主要是教学质量评价评估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学院关于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工作文件;教学管理规程汇编;教学质量期初、期中、期末检查计划、总结材料;教师、学生座谈会记录;学期各级教学督导工作计划、记录、总结;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处理记录材料;教师、学生教学质量座谈会记录;同行、领导听课记录;各类专项教学评估材料;教学质量测评材料;教师评学材料;教学异常个案处理材料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为长期。

13、学风建设(JX23)。主要是学生素质、学风教育方面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素质教育规划;开展学生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加强学风建设措施材料;学生参加院级以上科技竞赛、发明创造、、体育获奖等统计表、证书复印件;院级以上优秀班集体表彰材料;按年度在校学生素质评价、分析报告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14、教学研究(JX24)。主要是教学研究工作方面的文件材料。如:上级有关教学研究工作的文件材料;学报;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在社会学术团体中任职情况;学院及以上教科研成果申报材料、审批、验收材料;系(部)教学研究工作会议记录;教研室教学研究工作会记录、教研活动记录;教师获教研、科研成果一览表等等,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这些档案材料的保管期限永久、长期、短期都有。

三、教学档案实体分类构建的意义

由教学档案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它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的重要地位,与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密不可分。因此,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是各校规范教学管理秩序、加强教学档案制度化建设,做好“迎评促建”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建设性工作。

1、规范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工作的秩序

根据教育部《高等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成人高院校教学管理要点》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对高职高专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本身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规范了教学工作的秩序。

2、丰富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馆藏

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信息大量地积累在教学档案里,由教学档案记载和反映着学院的人才培养水平。教学档案提供的都是教学工作各个环节中形成的原始材料,这些材料是教学效果的客观真实反映,是教学成果的不断积累,足以证明学院的办学实力和教学水平。与时俱进、科学地延伸教学档案分类实体,将丰富教学档案馆藏的内涵。

3、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要求,科学地构建教学档案的分类实体,形成教学档案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一个创建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极大地拓宽了档案人员的视野,拓展了档案工作的思路,创新了教学档案管理的模式,提升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档案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