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基地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

时间:2023-06-11 09:33:49

基地调研报告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1

一、青少年宫现状

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原名:县少年宫)于1981年开始筹建,1983年8月建成,总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平方米,于1984年6月投入使用,是全省建设较早较好的县级少年宫之一,邓颖超同志亲笔题写少年宫宫名,少年宫前道路也以少年宫命名,是我县唯一的集教育培训、团队、活动、娱(游)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校外教育机构,担负着全县20多万青少年的课外学习、活动、娱乐休闲的任务。现少年宫共有7个培训教室,5个艺术幼儿园教室,年培训班级60多个,培训人数均超2000人,大中型文化活动平均每月开展一次。现在的活动中心双休日有近600名青少年在活动,场地十分拥挤;到2010年,中心城市用地规模达到11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5万人以上。城区青少年也将从现在的3万增加到6万左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对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建成一所适应时展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二、新宫功能定位

新的活动中心地处县城的中心位置,背靠,西南朝向,原教育局区块,中心前面是规划建设占地4000平米新的太鹤公园入口广场边上,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总投资2800万元。该地段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非常适合青少年宫的特点。活动中心具备青少年华文教育、德育教育、艺术培训、素质教育、科技教育和对外交流等六大功能。是著名的侨乡,目前有23万华侨分布在120多个国家,结合侨乡的实际,华文教育是新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特色和重点。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作为华文教育基地配套设施,食堂800平米安排在安置房一楼,宿舍800平米安排在主建筑的顶楼。具有欧陆风情建筑风格的活动中心将是一个青少年快乐成长的乐园,一个综合性的校外教育活动场所。

三、工作方法及体会

根据团省委提出的“服务到基层,工作项目化”要求,我们认为新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是服务青少年一件大实事,大好事,是贯彻落实“工作项目化”的具体体现。党委政府把建设重任交给团委,是对团委的信任,是锻炼干部,提高团干部自身素质的要求。我们紧紧抓住了这一机遇,整合各方资源,创新工作方法,破解难题,成效明显。

(一)抓住机遇、主动接题。2011年底,县委县政府准备实施三十工程,把涉及和谐、文化、实力30个项目列为重点工程,限时攻坚。我们团县委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早在02年就向县里申请重建,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批准。在新的政策形势下,我们召开班子会议,认为现在把该工程提上议事日程条件基本成熟,一方面我们积极县分管领导汇报自己的方案和想法,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团县委进行的深入的调查研究,向市民发调查问卷,召开华侨座谈会,召开家长座谈会,邀请专家把脉,通过半个月的调研,我们写出了《关于青少年活动中心重建的可行性分析报告》,阐述了建设新宫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特别提出了侨乡归国华侨热心支持,市民积极响应。报告提交县四套班子领导参阅,通过努力争取,在领导层达成了建设该项目的共识。县委县政府正式把该工程列入县里的三十工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正式列入县里的议事日程。为了让青少年活动中心能够尽早上马,在县政府主要领导调研团委工作的时候我们把新宫的选址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予以汇报,在主要领导的关心下2012年4月,县政府明确了选址方案,工程进入前期项目审批阶段。

(二)创新机制、组建队伍。新的活动中心列入了县里的重点工程后,由谁牵头,如何建设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而新宫的位置位于城市中心的黄金地段,由大量的民房拆迁,涉及面广,任务重。相关部门在繁重的建设任务面前也难以实施代建制。县委县政府把新宫的拆迁,建设任务就交给了团县委。作为人少事多,又没有工程建设经验的团委干部能不能完成任务很多人有质疑,团委内部也又不同声音。通过几次会议,我们统一了思想,进一步提高了认识,工程的建设是党委政府交给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考验团干部的载体,是提高团干部在新形势下自身素质的机会。鉴于工作任务繁重,我们在县里的统一部署下成立了青少年活动中心工程建设指挥部,县领导任总指挥,团县委书记任常务副指挥全面负责工程建设。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我们抽调了3名有群众工作经验并年富力强的干部进入指挥部,同时在镇政府成立了青年突击队,专门从事拆迁安置工作。指挥部里设立办公室、拆迁安置处,政策研究处、工程建设处。各个干部明确工作岗位,明确工作职责。指挥部从3月份成立以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各项前期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三)倒排时间、做好前期。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是该工程在年底前要完成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围绕着这一工作目标,我们指挥部认真的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阶段性工作内容。一方面推进前期审批。青少年活动中心项目现已经完成项目选址意见书、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土地预审、环评审批意见、地质风险评估、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复、初步设计会审等前期准备工作,正进入初步设计批复阶段。另一方面完善设计方案。为了使新宫建设风格充分体现欧陆风情的城市定位我们与设计部门、城建局多次沟通,完善方案。为了更好的适应青少年活动的特点,我们邀请了省青少年宫协会的4位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会审,对建筑立面、功能定位、内部结构等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同时我们组织人员到等地的青少年宫进行考察取经,力争把新的青少年活动中心建成全省一流的青少年校外教育基地。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得到了团省委的大力支持,为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创造了良好环境。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2

一、宅基地使用权的特点

宅基地使用权是依法审批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分派给其成员用于建造房屋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属于用益物权,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益,是无偿获得、无偿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基于集体成员身份而享有的福利保证,宅基地使用权处理了农民的基础寓居问题。

宅基地使用权的特点:权益主体具有非凡性;只要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才干获得宅基地使用权,非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不得获得宅基地使用权,乡村村民房屋用地要经由乡(镇)人民县政府审核,经县人民县政府同意;依照司法规则可以承继,宅基地使用权获得、行使和让渡,必需依照《土地管理法》、《物权法》、《土地登记方法》等司法法律的规则;按照《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则,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越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则的规范;乡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乡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请求宅基地的,不予同意。

《物权法》的规则:“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赞同,可以将建造的住房让渡给本集体内符合宅基地使用权分派前提的农户;住房让渡时,宅基地使用权一并让渡。制止城镇居民在乡村购置宅基地。”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符合建房请求宅基地前提的,依法享有宅基地使用权;非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不得请求获得宅基地使用权,尤其制止城镇居民在乡村获得宅基地;乡村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在本集体经济成员内流转,严格制止分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宅基地使用权人未经依法同意,不得改动宅基地用处符合前提房产让渡时宅基地还让渡。

依据《物权法》第一百六十五条“曾经登记的宅基地使用权让渡或许祛除的,宅基地使用权人该当实时处理改变登记或许刊出登记。”依照司法法律的规则,权益人让渡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的,该当将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让渡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内符合建房请求宅基地前提的成员,让渡给外村成员的,必需在本村子户而且符合建房请求宅基地前提的,让渡后宅基田主体发生转变,并触及受让人获得新的宅基地,应依法处理让渡登记手续。

二、乡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存在的问题

(一)、局部农民没有充分认识到宅基地登记的主要性,农民自愿请求宅基地登记的认识不强,给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带来被动。农民以为本人的住房是本人的私有财富,土地使用权不登记无所谓;本人的房屋是本人建造的,本人寓居他人又不会抢去和占用。因为我国现行司法规则,乡村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独自流转,不答应出让、让渡、典当。关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登记不登记对他们没有多粗心义;都是比及改建、扩建房屋、擅自买卖后由买方购置寓居时才晓得没有土地使用权证才去登记。还有局部农民外出打工、经商或有些村民外出打工很多年,曾经在外地安家落户,家里只留下年迈的老人,行走不方便,有的甚至无法联络,给乡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和第二次土地查询工作带来很多坚苦。

(二)、因为宅基地使用权是一种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权益,是无偿获得、无偿使用的;招致乡村一户多宅比较遍及,还有跨村、到外乡镇购房的,形成“一户多宅”。因为我国近几年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减免了很多处理土地登记的费用,招致乡村房屋买卖日益增多,很多农民纷繁在城镇和交通便当的乡村购置房屋,跨行政村购房很多,一是有前提的农民纷繁到交通便当的乡村购置房屋;二是为了便利孩子们上学,在离学校邻近的乡村购置房屋。外乡、外村居民不具有获得乡村宅基地使用权主体资历,因为乡村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按司法规则是受严格限制的,所以乡村跨行政村或到外乡镇购置房屋,当前还不能处理宅基地使用权改变登记,必需是本村村民才干使用本集体土地使用权。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则,乡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即“一户一宅”。但因为各类原因,在实践中存在着不少村民“一户多宅”的景象,发生这种景象的原因有很多,详细包括:一是建新未拆旧,农民为改善寓居前提而建新房,旧房未拆,构成现实上的一户多宅;二是因为村民属于承继房屋形成一户多宅或村民承受赠与形成的一户多宅;三是村民因为购置房屋形成的一户多宅;五、有很多山区搬家户已搬走,旧房未撤除;依据年《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省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3号)文件精神,一户只能请求登记一宗宅基地,并且用地上积不得超越各省、直辖市现定的用地上积,乡村村民一户多宅景象遍及存在,当前还有很多乡村宅基地无法进行土地登记,依照文件规则要逐渐清算历史遗留的“一户多宅”问题。

(三)、不少农民群众司法认识淡漠,在建房时批少占多。依据《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则:“乡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越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则的规范。但是在乡村,他们需求房间堆放粮食和耕具,往往据有大面积的土地,他们以为只需不超越国家规则的面积即可。乡村宅基地带有福利性,目前国家出台很多文件减免费用;只需求按顺序办个用地审批手续,又不必交任何费用,节省用地认识淡漠,有的农民群众甚至以为处理手续太费事,任何手续都不处理,又不占用他人的土地,是本人的园田或旷地就私自建房,比及国土资源部分在每年上门办证服务时,再去处理审批手续,又不必跑路。

(四)、当前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存在法律力度不强,国土资源管理部分本身没有强迫撤除权。依据《土地管理法》第七十六条规则,未经同意或许采取诈骗手段骗取同意,不合法占用土地建房屋的,国土资源管理部分可以责令退还不合法占用的土地,限日撤除在不合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房屋;关于违背土地应用总体规划的私自将农用地改成建设用地的,限日撤除恢复近况;对已建成的违法占地建造的建筑物、建筑物,国土资源管理部分本身没有强迫撤除权,只能按照法定顺序请求法院强迫执行;顺序复杂、时间长,很难操作。

(五)、因体制改革、县政府裁人,招致基层国土资源管理所人员力量单薄,不能实时处理土地登记。基层国土所阅历了几回大的改革。每次改革都要分流人员,使得土地登记不足延续性。

三、处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认识乡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的需要性,大力宣传司法法律,给乡村宅基地登记供应了有力的司法保证。加强农民保证本身正当权益的认识,在建房时尽量占用闲暇地和旧宅基地。让广大农民群众深入认识宅基地登记是一种物权维护。乡镇国土资源所要明确工作工作,积极争夺各乡(镇)县政府及相关部分的注重和支持,要积极与各乡镇县政府、村委会工作联接,要改变工作作风,加强服务认识,提高工作效率,积极为农民群众处理土地登记,充分发扬基层地点乡村宅基地使用权登记中的效果。

(二)、宅基地使用权进行登记时,要采取与户籍证实相统一的实名制,让每宗土地都有“身份证”,严格杜绝“一户多宅”景象。执行信息化档案管理,让每宗土地信息内容存入电脑里,便利群众公开查询,规范档案管理。在处理土地登记时在土地使用权证上注明多个共有使用权人,防止呈现钻政策破绽,有的一家几口人可以到本地公安机关独自立户,成为户主,再进行买房或批地建房,有的处理用地审批手续后建新房,把旧宅出租和出卖,呈现“一户多宅”的状况。国土资源管理部分要真正做到严格把关、持证用地,依法依规管地用地的优越社会气氛。严格杜绝“一户多宅”。

(三)、制订相关的奖励政策,由乡镇人民县政府与各村干部签订层层责任状审核,作为年关审核的内容,削减“一户多宅”景象。关于那些建房户,村民请求新建住房时,必需签订承诺书,承诺期限内撤除旧房,按城市规划和审批手续建房不得超占面积,建新房后在规则的期限内,限日将旧宅基地撤除后交村集体。监督村干部现场督促撤除旧房,限日交出旧宅基地,这样可以削减在乡村大面积占新不腾旧形成的“一户多宅”景象。这项工作靠乡镇人民县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分、城市规划部分和各村委会一起协调才干做好。在村民没有撤除旧宅之前,土地登记机构不得处理新房发证登记工作。

(四)、房屋与土地登记发证分歧步和分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流转,不是本村村民跨村、跨乡镇购置房屋,形成登记混难、无法登记。关于跨村、跨乡镇购置房屋,而不是本村村民的,建议由本地人民县政府及相关管理部分一起研讨,制订出响应的准则,然后进行宅基地使用权改变登记。在实践工作中,因为我国房屋管理部分与土地管理部分对房、地执行辨别管理,有的处理了房屋及宅基地使用权证,当房屋让渡时,只到房屋管理部分处理产权改变登记手续,便以为其让渡已正当有用。还有的当事人私自屡次买卖,而受让人手上只要第一次让渡人的房屋一切权证,没有土地使用权证,甚至房屋一切权证也没有改变;关于各种原因不能实时处理土地使用权证,依据《土地登记方法》第六十二条规则当事人签署土地权益让渡的和谈后可以到本地的土地登记部分先处理预告登记,预告登记期限三个月到期之前处理土地使用权证,三个月内未请求土地登记的预告登记掉效,这样对受让人执行的一种维护;《土地登记方法》第四十条规则房产改变后再到土地管理机构处理土地使用权证,不处理土地使用权改变登记,受让人的权益得不到维护,还不利于土地和房产市场的次序;建议由本地人民县政府、房屋管理部分与土地管理部分一起商榷,制订房屋管理部分与土地管理部分统一办证的政策,这样既便利群众,又做到了房地统一的准则,又做到了两证完全,规范管理和买卖。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3

××镇××食用菌基地经过一年的发展,生产初具规模,效益逐步稳定,为带动当地村民就业,发展××的高效农业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但面临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基地在规避市场风险、生产技术的升级、发展远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和后天的不完善,在的市场跌宕中其副作用体现尤为明显。因此通过全面分析基地的内部优劣势和外部存在的机遇和威胁,发现基地的发展瓶颈,找出基地发展的新路子,扬长避短,逐步完善食用菌基地建设也就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本调研报告从食用菌行业市场分析着手,利用swot企业战略分析进而提出相对的策略,是本报告通过基地实地调研、个体访谈、资料文献搜索、并结合相关管理理论对××食用菌基地发展的新探索。报告共分四部分,分别是食用菌行业市场概况、××食用菌基地运营状况、××食用菌基地swot战略分析、相关对策与出路。

1、食用菌行业市场概况

(1)、供需市场概况:食用菌产品已逐步成为当今世界的三大主流食品之一, 而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近年来,由于沿海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外生产量由于资源限制而逐年锐减,国际上消费缺口越来越大,正是基于这样广阔的市场前景,以及丰富的原料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未来3-5年将是中国食用菌行业发展的黄金时代,国际食用菌产业发展重心将由欧美、日本、韩国逐渐转移至我国,中国将成为食用菌生产和消费的强国。

(2)、市场竞争概况:20__年全国食用菌有主产基地县500多个,年总产量达1600多万吨,总产值800多亿元。其中福建河北是我国较大的食用菌生产和加工基地。宿迁市20__年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900万平方米,居全省第一,总产35.4万吨,产值14.2亿元。全市现有食用菌规模加工企业10家,专业交易市场8个,营销经纪人200多名,产品畅销国内,并出口亚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3)、市场收益风险概况:总体说来食用菌的价格波动较大、供需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危机的影响更是直接说明,主要基于同行的准入者和替代品增加、人们消费观念和习俗的改变、食用菌特殊的生产周期、食用菌产品的升级、供需矛盾等原因。应该说食用菌生产规模和市场销售价格波动幅度较大。

2、××食用菌种植基地运营现状

××食用菌基地位于××村前场组,共流转土地31.5亩,共涉及农户34户,119人,土地流转费用550元/亩。现已建设23栋高标准食用菌生产房,后期扩建三个塑料地棚。基地总建筑面积7240平方米,可种植食用菌35000平方米,主要进行草菇和蘑菇生产,其中草菇日产高峰期可达1000斤,蘑菇日产高峰期为3000斤,年产食用菌300吨,年可获利30万元。现有员工68名,均为××当地村民。该基地已成立“××食用菌合作社”,社员入股自愿,利益共享,在××镇起到创业致富示范作用,带动一批村民致富。

(1)、生产方式及周期:种植食用菌采用高架多层和高温地棚种植方式,结合秸秆资源,主要经历泡草、进土进草料、撒菌、覆土、洒水消毒、日常管理几个阶段。基地草菇投产最佳时本文来源:文秘站 间位为6月至9月,价格波动为每斤3—4.5元不等,蘑菇从7月到12月,价格波动为每斤2.5—6元不等,生长周期为15至20天。

(2)、管理模式:基地成立了××食用菌合作社,并与大学生村官创业相挂钩。基地由大户承包领办,农户自愿入股承包,各承包户兼任技术员,承包户雇用当地劳动力实行三班倒作业;大学生村官进行培训、信息供给等相关管理。

(3)、销售方式:口头电话协议直销模式,由商贩直接来基地购买,生产的蘑菇和草菇主要销往泗阳、沭阳、淮阴以及少量销往本地市场。

(4)、产品的预期前景:蘑菇由于出口势头较猛,蘑菇的产量在近几年已翻了几番,价格也稳中略升,无公害绿色蘑菇更受市场欢迎,价格高;草菇以鲜销为主,在旅游业发达的地方发展迅猛。

3、××食用菌基地的swot分析:

swot分析即强弱机危综合分析法,是企业竞争态势分析方法,通过评估××食用菌基地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竞争市场上的机会(opportunities)和外在威胁(threats),用以对食用菌基地进行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以及竞争优势的定位从而为制定食用菌的发展战略的方法。包括分析内部的优势s 和劣势w以及外部的机会o和威胁t共两大方面。

(1)、食用菌基地内部优势分析:

一、种植模式优。目前该基地的运营管理模式采取基地+大户+贫困户模式,大户以资金技术方式投资,农户以劳动力入股方式,实现了技术、资金、人力三重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欠发达地方发展高效农业和实现农户脱贫致富的有效探索。基地现有种植大户2名,参与农户员工68人。

二、收益稳定。投产运营一年来,基本上达到预期的运营效果,蘑菇和草菇实现双丰收,市场需求旺盛,并且市场价格高出往常二倍以上出售,种植户稳赚不赔。基地员工足月开班,仅工人工资一项就发放了十四万左右。

三、预期效益好。由食用菌基地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开始体现:种植户初尝高效农业甜头,收到实惠的经济效益;当地农户相关就业人员70余名富余劳动力得到就业机会,脱贫致富;基地所采取的生态种植对于秸秆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都有积极影响。其中发轫于宿迁的金针菜,加之××村悠久的种植食用菌历史经验,食用菌基地成功创立了江苏知名无公害品牌“富嘴”金针菇品牌,这对于提升××食用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及××的食用菌产业链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助推作用。

(2)、食用菌基地内部劣势分析:

一、准入门槛高。食用菌行业的准入资金、技术门槛相对较高。食用菌基地的前期投入就涉及到土地流转、基地种植房建设、水路铺设,成本相对于大棚偏高,这些都是将来鼓励更多农户的参与以及基地的后续发展扩建所要考虑的。同时食用菌的种植技术人员的配备和引导相对缺乏,承包户兼任技术员,人员技术和精力有限,疾病预控和种植技术的缺失导致食用菌疾病防护不利,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在夏季食用菌淡季节,基地基本上要闲置,这也是夏季生产的高成本投入、高技术标准的制约。短期的高投入和技术上的高标准也是整个食用菌行业发展的瓶颈。

二、产品缺乏竞争力。基地生产的蘑菇和草菇属于家庭式的粗加工并且采用直接销售,是属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附加值不高,因而也就没有核心产品竞争力,相应的收益低。尽管××村已经拥有“富嘴”金针菜品牌,但还没有真正把食用菌基地纳入包装深加工的范围。

三、销售市场渠道单一性。基地生产的食用菌都是依赖周边城市地区的客商实地前来购买,有的仅仅的是电话口头协议,没有持久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通路,依赖性强,因而受市场波动大。

(3)、食用菌基地外部机遇分析:

一、竞争相对减少。食用菌市场起伏很大,尤其是前期的金融危机对于外向型出口为主导方向的食用菌市场萎靡疲软,致使全国的食用菌种植产出锐减,国内生产食用菌规模减少手减少过半,仅沭阳一地就减少四分之三,这对于逆市而行××食用菌基地来说是发展壮大的绝佳契机。

二、政策优惠。国家早已出台食用菌行业管理办法,同时省市区镇为鼓励高效农业的发展,对于食用菌达到相应规模的,每平方种植建筑面积补贴50元,去年一年××食用菌实际建筑种植面积7240平方,实补3620__元。

(4)、食用菌基地外部威胁分析:

一、市场波动大。根据市场的价值规律作用,未来几年的食用菌市场必定是由现今的供不应求向供需持平的动态平衡转化,市场需求的刚性和种植生产的弹性变化决定了新老竞争对手会在未来几年持续的增加,直至饱和。

二、发展制约因素多。考虑到基地在不断完善发展的路上必经诸如土地流转、投资资金筹措、种植群众积极性受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食用菌基地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上存在着与身俱来的软硬件不足。

三、市场风险。主要是资金的长期收益与眼前利益的博弈,种植大户对于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计算和农户的逐利心理作祟会在市场的跌宕起伏中不明确,这也是众多种植户的共性问题。

4、相应对策与出路:

(1)、s t对策,即利用食用菌基地的内部优势来规避外部风险:

一、坚持“政府鼓励、财政补贴、自愿参与、风险共担”的原则,出台更多优惠的政策支持鼓励更多农户加入,形成食用菌种植的“规模效应”以此来抵御分担市场风险,共享创业收益。可以通过现有的成功典范进行宣传和推广,以点带面再连成片,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食用菌基地。

二、充分发挥合作社作用,统一细化管理,在规模效应的基础上把好统购、统销和日常的管理维护这一关。与此同时努力改进分散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条件成熟时可以组建区域性的食用菌公司,加快食用菌产业化进程,以满足大市场、大流通的要求。

(2)、w0对策,即利用食用菌基地的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

一、产品深加工,增加附加值。首先,可以通过对食用菌进行二次加工,包装立品牌,既可提高价值又可以拓宽现有的单一渠道,如“富嘴”金针菜就可以打入超市、特产店,高质量产品才会有竞争优势。其次,根据实情建设冷鲜保存库,这样一来就可以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避免了清仓甩卖的悲剧甚至可以达到囤货居奇的理想效果,增强产品的持久竞争力;再次,根据市场行情适时培育和引进新品种,形成产品的多元化与产业化相结合,大打生态牌、产业牌。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4

1,西部地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政府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视和投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逐年攀升,西部自身通过政策改革.吸收外资.宏观调控等一系列符合西部自身实际的改革,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政府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力度.基础教育设施建设.师资力量都得到改善。

但是不可忽视的是: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捉襟见肘。就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来看,西部农村经济仍处于被带动.相对落后的状态,由此对于基础教育的投资意识和比重相对疲软。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设施.校园环境.教学设备等已经不能满足基础教育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对于课程的深刻理解.思维的发散.创新能力的提高。而西部农村地区往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如何,物质文明建设是否有提高,却忽视了教育对于经济发展的潜作用。这样就导致了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的恶性循环。

经济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很大程度上受到所处地区的社会文化影响,基础教育改革,变革的往往是那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事物,社会风俗和文化底蕴中存在的一些东西很容易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障碍。

西部农村地区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旧的观念和生存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构建的文化则制约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度和进程。西部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制度相对不够完善,而几千年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形成了自有的贫困文化贫困文化与文化贫困这里所说的贫困文化”“与时下热门话题中的“文化贫困”有所不同。前者主要是从文化形态上来理解的,后者主要是从知识层面上来理解的。“文化贫困”的着眼点,主要在于素质低下(如智力低下、科学文化知识缺乏等),它主要从量的关系方面反映人们的一种智力状态,基本上局限于工具理性的范围。而“贫困文化”则是指人们所拥有的一种安于贫困的价值观。它主要从质的属性方面反映人的深层精神状态,属于价值理性范畴。如果在这方面陷入贫困,要比物质贫困、智力贫困更深重、更可怕、更难以摆脱。

西部农村地区这种自有的文化体系,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处于教育中主体地位的学生群体。西部农村地区的学生群体生活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这种文化的熏染和毒害。其在此文化暗示下形成的学习方式,学习观念,和学习思维或多或少的在围绕着这种文化展开.进行。那么,西部农村地区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会是焕发生机的具有极大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了,而将是一种被动的疲软的学习。

2,基础教育的不平衡。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存在局限,在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重点院校与普通院校之间,存在着不平衡,这种教育的不平衡性很难调和,它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和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于发达地区.城镇学校明显感到底气不足,在校园环境建设基本满足学生就学需求的前提下,那么师资的良莠很大程度影响着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而教师会对任教地区和学校进行选择,那些发达地区,环境待遇好,重点院校就成为其热门选择,对于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往往招不到.留不住好教师,造成了西部农村地区师资严重匮乏,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带不进来,使得西部农村长期处于落后和蔽塞的状态。信息获取和交流机制陈旧,外面的教育信息动态获取很被动很迟缓,无法准确扑捉最新的教育动态信息和科学的教育方法,长期处在被动中。

但是西部农村地区的这种教育上的不平衡性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而会因着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存在。

3,西部农村地区学生自身状况: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题,教学质量的优略必将在学生本身得以体现,那么学生主题的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学习观念也就微显得尤为重要了,但是各方面还未成熟的学生们很容易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的影响。

西部农村地区家庭中仍然存在封建残留思想,比如:“重男轻女”“学知识无用论”等,这样,来自家庭和社会上的封建思想潜移默化的左右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和学习行为,极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误导了学生的学习观念。学生无法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把学习当成一种逃避不了的任务,对于学习没有自信和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是以教师的教授为课堂的中心,忽视了学生是有思维的人,重在传授课本上的定理和公式,而西部农村地区的课堂更是把课本知识的传授和教师的教做为教学重点。这样的结果使得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片面追求教学的全面发展和共同进步,没有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个体在不同方面的能力专长。致使,大部分学生不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建议,甚至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某方面较差而被视为弱智,这样就大大的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西部农村地区很大范围内这种现象很普遍,而由此造成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低下很严重。

二,寻找根源,创新方案。

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形势以及学生主题都存在自身特点,我们不能忽视这些特点而盲目的“一刀切”,而是要分析,寻找其存在的根源和背景,把握实际,创新的制定解决的方案,这样才不会背离西部农村的实际盲目改革。

1,联谊,联教,资源网络化。

西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不平衡很难调和,然若对西部农村盲目的进行“一刀切”式改革,势必无法达到预期的改革局面和效果,那么,我们就应该在分清形势,联系实际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创新.科学的去寻求解决之道。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5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农村住房建设缺乏规划引导,布局零乱。

长期以来,对农村规划投入少,农村规划进展缓慢。农村村庄建设规划编制由于缺乏村镇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农民住宅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之中,出现“只见新屋,不见新村”的现象。

(二)农村“一户一宅”制度难以贯彻落实,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自治区对农民宅基地虽然有具体规定。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多、基层政府对农民建房缺乏正确引导和管理,再加上采用的是无偿、无期限的使用制度,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农村建房处于无序状态,乱占、多占现象严重,普遍出现了农民超标准占用宅基地建房和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任意建房,建了新房也不愿意交出闲置下来的老宅基地,出现“一户二宅”、“一户多宅”现象。

(三)宅基地转让受现行法律法规限制,农村出现大量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农村宅基地的性质属于农村集体所有,按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定,农民对自己依法获得的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进行转让。但从现在请款情况看,除了本行政村内相邻户间的调剂和父母与子女间因分家析产以及农户经批准后因客观原因由村委重新安排而发生的流转外,没有其他形式的流转。由于宅基地的不可交易性,一方面大量农民进城后,农村的房子都闲置着;另一方面有的农民在城市赚到钱后,在城市里买房的同时,又在农村修建新房,舍弃老宅破屋,进一步扩大了宅基地占用的土地面积,也使农村出现大量的闲置宅基地、闲置住房。

(四)农村宅基地违法案件屡屡发生,查处难执行难。

一是符合村庄规划和用地条件的农户,由于种种原因未经批准就建设了房屋,造成违法占地。二是不符合规划也不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个人抢占宅基地的。由于我乡(镇)基层国土资源管理人员少,很难实施有效监管,对这些违法案件的查处在现实中很难执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只有查处权又没有强制执行权,申请法院执行又要履行繁琐的程序,具体执行起来也很困难。

二、加强农村宅基地利用和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严格依法行政。

各级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大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农村特别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在全社会形成集约节约用地的舆论氛围,提高广大农民群众依法用地意识。要切实加强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要进一步健全土地执法动态巡查制度,发挥村级土地协管员的作用,加强农村宅基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对乱占与滥用耕地建房等违法行为,国土、建设、法院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执法合力,坚决依法查处。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6

茶叶在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发展茶叶经济在我县具有生态立县的独特自然优势。目前茶叶基地在我县已初具规模。全县8个乡镇,104个村,有88个村产茶,种茶农户达3.5万户,从事茶叶生产人员12万人。年来,茶园面积达到17.8万亩,年茶叶产量达到1587吨,其中名优茶占42%,实现茶叶产值4亿元。茶叶是我县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一是主要经济指标与1975年比较。种植面积增加118353亩,增长2.7倍,产量增加12769吨,增长23.3倍。农民收入增加16000万元,增长16倍,茶叶产值增加30617万元,增长10.2倍。

二是科技含量提升,促进了品牌优势形成。通过多年来茶叶科技人员、企业、茶农的努力培育创新,以“采茶毛尖”为代表的一大批名优茶出炉,创品牌竞争拼搏。2006年“采茶毛尖”荣获名茶第一品牌。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成为名茶的知名品牌。

三是茶叶龙头企业产业化逐步提升。采花茶业有限公司现已提升为部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投资3亿元建设采花毛尖科技园。

四是茶农生产方式的转变。主产茶区茶园管理由传统手工向半机械化转变,茶树修剪机、鲜味采摘机、茶园耕作机、名优茶制作机械化得到广泛应用,茶叶加工环境改善,设备更新配套,符合国家食品标准。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茶叶基地发展速度和质量的矛盾,近年来,我县每年新建茶园都在万亩以上,年和年在2万亩以上,由于农民投工投肥能力有限,建园质量无法达到技术标准,加上后期管理不到位,难达到高标准建园的预期经济目标,5-7年后,必将形成未老先衰的低产茶园。

二是科技兴茶与科技推广体系的矛盾。从年以来,乡、村农业科技网络遭重创。对茶叶基地建设和加工初制研究推广人员减少和从事推广人员的生活保障等问题。造成指导服务人员不能及时准确到位,难以深入田间、车间,严重制约着生产水平的提高和资源深度开发。

三是基地规模和农村劳动力的矛盾。全县规划基地规模达到20万亩,按农村人口人平拥有1亩多茶园。因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限制,部分地区不宜种茶,主产区每人茶园面积在2亩以上,多达4亩左右。加之大量年青人外出务工,在家都是老弱病残,茶园荒废严重,老茶现象多,资源浪费。

四是茶叶初制厂布局与茶农卖茶的矛盾。茶叶纳入食品管理,对加工条件和经营资质提高了要求,在整顿工作中,取缔关闭了一批小茶厂,边缘地区茶农卖茶难。

三、对策的研究

根据县委、县政府茶叶发展总体思路,提出生态立县。精制茶叶旅游“两张”名片,坚持打民族牌,走特色路,靠绿色富,以茶叶为重点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推进。实施“三大一特”发展战略。即建设大基地,打造大品牌,发展大企业,弘扬土家特色茶文化。

一是按照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茶的标准,提升茶叶基地质量,坚持建园质量标准,加强管理所有茶园达到无公害标准。无公害、有机茶面积达到15万亩,其中符合有机茶、绿色食品标准的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茶树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50%以上。

二是培育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合理布局。加大企业资本运营力度,加速企业扩张步伐,建设服务好采花茶业科技园,对外联接好市场,对内联接好茶农和中小茶厂,实现茶树良种引进推广良种茶园种植与示范,现代茶叶初、精加工,茶叶深度加工开发等多功能于体,技术含量高,能耗少,污染小的茶叶生态园区。成为集生产、科研、销售于一体,融包装、质检、储运、旅游观光于一身,全省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茶业初、深加工企业。

三是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建全茶叶技术县、乡、村网络推广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提高技术服务功能,在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向培养一批,高薪聘请一批,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加大茶园机械化的推广力度,改善茶园的硬件设施,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茶叶资源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增加茶农收入。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7

关键词:安徽省业余排球,训练基地,现状

 

业余排球训练基地是业余排球队进行训练的基础,是球队发展的外部环境。训练基地环境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球队的发展。球队训练基地现状包括硬件设施现状和人文环境现状两方面。通过对一个球队训练基地现状的调查,可以了解这个项目的受重视程度。安徽省业余排球运动的恢复与发展才短短几年时间,其训练基地建设必然存在着一些不足,尤其是安徽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其经济实力的不足不仅体现在居民的人均收入不高,更体现在体育资金的投入较少。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安徽省8个青少年业余排球训练基地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针对调查内容,设计调查问卷一份。发放教练员问卷8份,回收8份,有效回收率100%。

1.2.2观察法。论文参考网。对训练基地进行实地走访,进一步了解训练基地的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硬件设施现状

2.1.1经费来源与支配情况

经费是球赖以生存的基础。调查显示,8个训练队的年经费投入高低不等,最高的达两万元左右,最低的只有三千元,存在很大差距。这些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体育主管部门和学校,按月收取学生训练费用的占训练队总数的50%;拥有赞助的占训练队总数的12.5%,其中有两支训练队的部分资金来源于市教育局(见表1)。这说明安徽省业余排球队的资金来路不活,缺少自我造血功能。

表1 经费收支情况一览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8

特大、强烈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极大灾难,使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严重损害。那么,灾区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有没有受到损害?受到多大损害?

我们以两次成为重灾县的宝兴县为对象,对地震重灾区(县、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受灾受损情况进行了专题专项调研。

一、宝兴县基础教育基本状况

宝兴县现有高级中学1所,教学班级12个,学生545人,专任教师40人;有初级中学4所,教学班级49个,学生1 814人,专任教师191人;有小学12所,教学班级109个,学生3 051人,专任教师338人;有小学教学点21所,教学班级46个,学生267人,专任教师91人。全县总计有各级各类中小学校38所,教学班级216个,学生5 677人,专任教师660人。

二、调研范围、对象

调研了宝兴县基础教育各级各类中小学38所,即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2所和小学教学点21所,占到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的100%;实地到校调查了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2所和小学教学点5所,共计22所,占到全县基础教育学校的57.89%。

三、调研内容

宝兴县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及其地震受灾受损状况。

四、调研方式

采用了查阅装备档案等文献资料,学校自查,到学校实地走访、察看等方式进行调研。

五、调研基本情况

1.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情况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前

①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装备建设

a.电子备课室

1所中学、1所小学各组建了1间共2间电子备课室,装备计算机40台。

b.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

5所中学、12所小学、5所教学点计22所中小学组建了23间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学生用计算机410台。

②多媒体教学系统

1所中学、1所小学各组建了1间共2间多媒体教室,装备了2套多媒体教学系统。

③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

2004年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装备、建设了模式一项目学校21所、模式二项目学校18所。

2007年,装备、建设了模式三项目学校5所。

④教育城域网(互联网)接入

具备条件的教育主管部门、15所中小学校共16个单位通过电信宽带接入雅安市教育城域网,通过雅安市教育城域网接入了互联网。

(2)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

①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的装备建设

3所小学接受捐赠组建3间学生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学生计算机70台;

1所中学、1所小学接受港澳援建,各组建了1间共2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装备学生计算机87台。

②多媒体教学系统

1所学校接受援助,组建了多媒体教室1间,装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1套。

③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建设

1所中学、1所小学接受捐赠,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23套,建成了数字化教室23间;

2所小学使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项目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28套,建成了数字化教室28间。

④互联网网络接入

5所学校通过移动等网络宽带接入了互联网。

综上所述,2013年4月20日即芦山4.20地震前,宝兴县中小学总计装备计算机607台,组建计算机网络教室30间;装备多媒体教学系统3套,组建了多媒体教室3间;装备、建设三种模式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学校44所;4所中小学装备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51套,建成了数字化教室51间;教育主管部门、20所中小学校共21个单位通过电信、移动宽带接入了雅安市教育城域网、互联网。

宝兴县作为偏远山区县,虽然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离标准、实际需求尚有差距,但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非常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等各级政府关于基础教育信息化方针政策、会议精神与要求,按照国家、省市部署,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努力加强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装备、建设,适时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保证了教育信息化发展基本与其他区(县、市)同步。2008年前,小学(含小学教学点)三年级以上、初级中学一年级、高级中学一年级即按要求开设了信息技术必修课,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2013年前,具备条件的中小学基本实现了“校校通”。

2.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受灾受损情况

(1)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教室

现有完好无损的计算机87台、计算机网络教室2间。计算机受损520台,受损率85.67%;计算机网络教室受损28间,受损率93.33%。

(2)多媒体教学系统

现有完好能用的多媒体教学系统1套,损坏2套,受损率66.67%。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设备

23所远程教育模式二、模式三项目学校资源接收系统受损,计算机教室也不能正常使用,受损100%;10所模式一项目学校播放设备损坏,受损率47.62%。

(4)互联网络

有18所学校互联网络线路不同程度受损,受损率85.71%。

(5)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

数字化教室即班班通设备受损28套,受损率54.90%。

从受损情况看出,地震重灾区(县、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不但同样遭受损害,而且受损情况非常严重。

五、受灾受损原因

地震重灾区(县、市)基础教育信息化设备设施遭受巨大损失,特大、强烈地震当然是直接原因,但以下一些因素也不可忽视,也是比较重要的原因。

1.功能用房不稳固、不安全

汶川地震前,学校用房自20世纪50年代始各年代的都有,还有个别新中国成立前修建的,用房老、旧。房屋基本是砖木(瓦)、砖混结构,楼层面为预制板,结构简单。功能用房又多是其中陈旧、破损房屋修缮、改造而成,其牢靠、稳固程度与抗震性可想而知!特大、强烈地震来临,房屋或破损或坍塌,掉落的瓦砾、砖(木)块、泥灰等造成设备设施损坏。这种情形造成的损坏约占50%。

2.抢救、维护不及时

汶川、芦山地震后,余震不断。尤其在汶川地震时,房屋严重破漏,房屋结构又不牢固,出于人身安全考虑,不能及时进入功能室抢救、维护设备,致使设备在地震时、余震中进一步摔落或淋雨、浸湿、受潮而损坏。抢救、维护不及时造成的损坏约占到10%。

3.设备本身质量与安装方式的问题

部分设备放置不稳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设备倒下、掉落而摔坏,如计算机设备、远程教育播放设备等。地震致使一些设备、系统线路、零件松动、脱落而损坏,如学校互联网络、远程教育资源接收系统、墙面上的“班班通”设备等。室外设备如远程教育接收天线,由于长期安放在室外,固定部件经过日晒雨淋而锈蚀;拆除房屋时,天线一般在屋顶,又固定在厚重水泥基座上,不便拆卸、搬迁造成损坏。这样造成的损坏约占10%。

4.没有适宜存放场所

特大、强烈地震,学校大量用房受损,绝大多数用房拆除重(迁)建或维修加固。学校信息化设备只有拆卸后另找场所放置。由于房屋紧缺,放置场所不但难寻而且都很狭小、简陋;学校用房重(迁)建或维修加固一般需要一至两年时间,其间,信息化设备没有良好的存放场所,也得不到保养、维护,造成二次损坏。因为没有适宜场所存放设备造成的损坏约占到30%。

5.防(抗)震意识淡薄

2008年时,由于人们都没有经历过地震,2013年时,人们也不会料到强烈地震又会发生!特大、强烈地震突如其来,使得人们惊慌失措、手忙脚乱,学校首先顾及的往往是师生安全,考虑的是上课、师生吃住等日常生活所需的用房、粮食、衣被等物品,对信息化设备设施的防(抗)震意识基本没有,防(抗)震意识比较淡薄,对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救护自然也就比较迟缓。

六、启示

地震及其造成大量损失的原因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从中也可以看出,即使遭遇特大、强烈地震,如果有必要的防范措施,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失程度是可以大大降低的。

信息化设备设施往往都比较先进、现代,技术含量高,是比较贵重且不可或缺的教育技术装备,各级各类学校应有抗震救灾意识与必要的抗震救灾措施。

1.制定抗震救灾预案

学校一般都有诸如师生安全、应急避难等的预案,应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完备的抗震救灾预案。这些预案应将信息化设备设施救护作为重要内容包含在其中,或者制定信息化设备设施专项抗震救灾预案,这在地震多发、常发区尤为必要、重要。地震一旦发生,学校按预案组织抗震救灾,可有效降低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失。

2.成立组织机构,组建抗震救灾队伍

在制定预案基础上,成立信息化设备设施抗震救灾组织机构,建立必要的制度,组建抗震救灾队伍,落实相关人员,对人员进行适当的分工。一旦地震发生,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学校组织机构随即响应,相关人员立即行动,按预案及时投入抗震救灾,让信息化设备设施遇“震”时有组织、有人员及时救护。

3.注重宣讲教育,举行救灾演练

地震尤其是特大、强烈地震,造成的灾害是非常严重的,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对于地震的发生,以现有的技术水平又难以预测。学校应将相关常识或列入选修课程,或通过讲座等形式宣讲教育,让师生对地震及其灾害有一定了解、认识,增强地震防范意识,树立科学抗震救灾思想。

学校定期、不定期举行地震应急避险演练,主要是针对师生人身安危。同时,也可以举行信息化设备设施抗震救灾应急演练,让师生知晓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镇定冷静地按预案有序、有效地救护信息化设备设施。

4.信息化功能用房须坚固牢靠、抗震防灾

因为房屋的因素导致信息化设备设施损坏的比重是很大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害,信息化功能用房必须坚固、牢靠,能够抗震防灾。信息化功能用房要严格按照相关建筑规范建造,其结构、质量、抗震防灾性能应与学生教室同等标准,信息化功能用房不能由陈旧、破损房屋修缮、改造而成。

5.设备放置安全稳固,应有一定防震性

设备安装、放置应安全稳定、规范标准,易于拆卸、挪动,同时要养成良好习惯,随时检查设备的放置是否稳固,预防突发或意外情况造成摔打、碰撞损坏。

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应有防震性能,国家可把设备抗震性能作为设计、制造必备性能指标之一。

6.注意及时抢救、维护

地震发生时,在确保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抢救、维护设备,避免因为余震或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或更大的二次损坏、损失。

7.营建良好的暂存场所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9

调查报告是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调查研究后,将所得的材料和结论加以整理而写成的书面报告。调查报告的使用范围很广,制定方针政策,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弄清事情真相,扶植新生事物,推广典型经验,都离不开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反映具有普遍意义或带有关键性问题的情况,内容比较复杂,深度广度的要求比较高。广义上说,所有的调查报告都或多或少带有某种研究性质,都是调研报告。而狭义的调研报告指的是以研究为目的写出的调查报告,它不包括反映特定情况、介绍工作经验、揭露特殊问题的专题报告,但它又包含这几方面的内容。

说调查报告与一般的调研报告并不一样,主要原因在于调查报告与调研报告的侧重点不同。调查报告侧重调查过程,而调研报告侧重于研究与结果,是以调查为前提,以研究为目的,研究始终处于主导的、能动的地位,它是调查与研究的辩证统一,充分反映调查研究的结果。以前的应用写作只讲调查报告,调研报告成为应用写作的专门体裁和热门话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进入21世纪,我国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不仅党政机关需要大量的调研报告,企业集团为了适应激烈竞争的形势,也需要更多的调研报告,因此,调研报告在应用写作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调研报告的写作要抓好三个主要环节:调查、研究、报告。这三个环节中,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调研报告的写作是把调查获得的材料所形成的观点,通过布局安排、语言调遣组织成文章。这里,调查与研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不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而且相互贯通。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大量、真实、全面的客观事实和具体数据,对基本情况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研究的目的是对已经获取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报告则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用书面形式说明结果。因此,可以说调查是研究的事实基础,研究是报告的理论依据,报告是调查、研究的具体体现。

一、调研报告的特点

1.调研报告目的明确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调研报告的写作者必须自觉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2.调研报告注重事实

调研报告讲求事实。它通过调查得来的事实材料说明问题,用事实材料阐明观点,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引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调研报告的基础是客观事实,一切分析研究都必须建立在事实基础之上,确凿的事实是调研报告的价值所在。因此,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是调研报告的最大特点。写入调研报告的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调研报告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事件经过、背景介绍、资料引用等等都要求准确真实。一切材料均出之有据,不能听信道听途说。只有用事实说话,才能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研究的结论才能有说服力。如果调研报告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

3.调研报告论理性

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事实,主要的表现方法是叙述。但调研报告的目的是从这些事实中概括出观点,而观点是调研报告的灵魂。因此,占有大量材料,不一定就能写好调研报告,还需要把调研的东西加以分析综合,进而提炼出观点。对材料的研究,要在正确思想指导下,用科学方法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过程,从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中,找出起支配作用的、本质的东西,把握事物内在的规律,运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并合理安排,做到既要弄清事实,又要说明观点。这就需要在对事实叙述的基础上进行恰当的议论,表达出论文的主题思想。议论是画龙点睛之笔。调研报告紧紧围绕事实进行议论,要求叙大于议,有叙有议,叙议结合。如果议大于叙,就成议论文了。所以要防止只叙不议,观点不鲜明;也要防止空发议论,叙议脱节。夹叙夹议,是调研报告写作的主要特色。

4.调研报告语言简洁

调研报告的语言简洁明快,这种文体是充足的材料加少量议论的,不要求细腻的描述,只要有简明朴素的语言报告客观情况。但由于调研报告也涉及可读性问题,所以,语言有时可以生动活泼,适当采用群众性的生动而形象的语言。同时注意使用一些浅显生动的比喻,增强说理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但前提必须是为说明问题服务。

二、调研报告格式

1.调研报告的标题

调研报告要用能揭示内容中心的标题,具体写法有以下几种:

(1)调研报告标题公文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多数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平实沉稳,如《关于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也有一些由调研对象和调查二字组成,如《知识分子情况的调查》。

(2)调研报告标题一般文章式标题。这类调研报告标题直接揭示调研报告的中心,十分简洁,如《本市老年人各有所好》。

(3)调研报告标题提问式标题,如《人情债何时了》。这是典型调研报告常用的标题写法,特点是具有吸引力。

(4)调研报告标题正副题结合式标题,这是用得比较普遍的一种调研报告标题。特别是典型经验的调研报告和新事物的调研报告 的写法。正题揭示调研报告的思想意义,副题表明调研报告的事项和范围,如《深化厂务公开机制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关于武汉分局江岸车辆段深化厂务公开制度的调查》。

2.调研报告的正文。

调研报告的正文包括前言、主体和结尾三部分。

(1)调研报告前言

调研报告的前言简要地叙述为什么对这个问题(工作、事件、人物)进行调查;调查的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经过及采用的方法;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历史背景以及调查后的结论等。这些方面的侧重点由写作者根据调研目的来确定,不必面面俱到。

调研报告开头的方法很多,有的引起读者注意,有的采用设问手法,有的开门见山,有的承上启下,有的画龙点睛,没有固定形式。但一般要求紧扣主旨,为主体部分做展开准备。文字要简练,概括性要强。

(2)调研报告主体

这是调研报告的主干和核心,是引语的引申,是结论的依据。这部分主要写明事实的真相、收获、经验和教训,即介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的。主体部分要包括大量的材料人物、事件、问题、具体做法、困难障碍等,内容较多。所以要精心安排调研报告的层次,安排好结构,有步骤、有次序地表现主题。

调研报告中关于事实的叙述和议论主要都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调研报告主体的结构大约有三种形式:

横式结构。即把调查的内容,加以综合分析,紧紧围绕主旨,按照不同的类别分别归纳成几个问题来写,每个问题可加上小标题。而且每个问题里往往还有着若干个小问题。典型经验性质调研报告的格式,一般多采用这样的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观点鲜明,中心突出,使人一目了然;

纵式结构。有两种形式,一是按调查事件的起因,发展和先后次序进行叙述和议论。一般情况调研报告和揭露问题的调研报告的写法多使用这种结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物发展有深入的全面的了解。一是按成绩、原因、结论层层递进的方式安排结构。一般综合性质的调研报告多采用这种形式;

综合式结构。这种调研报告形式兼有纵式和横式两种特点,互相穿插配合,组织安排材料。采用这种调研报告写法,一般是在叙述和议论发展过程时用纵式结构,而写收获、认识和经验教训时采用横式结构。

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论采取什么结构方式,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3)调研报告结尾

结尾是调研报告分析问题、得出结论、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不同的调研报告,结尾写法各不相同,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结尾有以下五种:对调研报告归纳说明,总结主要观点,深化主题,以提高人们的认识;对事物发展做出展望,提出努力的方向,启发人们进一步去探索;提出建议,供领导参考;写出尚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说明有待今后研究解决;补充交代正文没有涉及而又值得重视的情况或问题。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10

调查报告是机关工作中使用多、作用大的一种应用文体,写好它是各级各类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可缺少的能力和基本功。这不仅因为调查研究在当代世界越多越受到普遍重视,而且坚持调查研究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是我党我国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制度,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也是我们正确地做出和贯彻决策的基础。1993年xx同志专门讲了调查研究问题,他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我们党过去领导全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现在又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最根本的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这个结合过程,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为依据的”。他号召:‘‘为了抓住时机,深化改革,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为了在新的形势下保证党的决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正确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指导下,深入各个领域的实际,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直到十五大报告中还反复强调并写进了。

调查研究,就是为了一定目的,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方法,收集信息、观察情况、占有材料,然后鉴别筛选、加工整理,分析综合,以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指导改造客观世界,解决问题、建设国家、发展社会的一种科学活动(过程)。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有三步:一调查,二研究,三报告。报告就是撰写调查报告,没有这一步,调查研究的成果就不能传递出去、发挥作用,但是没有前两步也就无从写起,所以我们讲调查报告的写作,也要兼及它的基础调查和研究。

(一)含义、性质和作用

1.含义和性质

调查报告是反映调查研究所获得的信息与结论的书面报告。这种特定的报告虽不是“正式公文”,却是严肃笃实的基础性文体,关系到能否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和能否取得成效。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都身体力行地倡导调查研究,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其中调查报告如《xx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起过重大的中介作用,已被革命斗争史所证实。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用90%的时间调查研究,用10%的时间作决策,也已被证明是正确的。在当代社会,它不仅为党和国家机关做出和贯彻政治、经济、文教、社会各方面重大决策时作为依据之一方面,而且是企业事业部门、金融、财政、市场、民生等各个方面广泛使用。它不再是手工业式的操作、封闭式的传递,而是出现了社会化、网络化、方法现代化的趋向,逐步建立起调研网络,提供给整个社会。其形式,除了有些采用正式公文方式上送下达甚至要保密以外,主要以日用公文形式在机关体系传送,但也已经大量发表于报刊杂志或公开出版发行,具有新闻文体和理论文体的性能。

2.作用

调查报告就是调查研究成果的运载传递工具,是其转化为社会效益,发挥社会作用的桥梁。这一基本作用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1)提供基本情况和变化的信息

现代的机关和干部要有效地工作或进行一些研究、预测,必须对有关地区、部门、系统的情况心中有数,调查报告是提供这些基本情况,特别是变化发展的活材料、新信息的重要来源。xx同志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最基础的工作做深做透了,好处很多。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可以这样说,坚持做好调查研究这篇文章,是我们的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要把调查得到的信息情报告知有关方面,必须借助报告。同时,在开放、搞活的局面下,工作涉及的方面多、变化快,亲自调查固然不可少,但也绝不能将“所有的梨子都亲口尝过”。因而,随着办公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各方面的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新经验,将由调查报告方便地提供给单位和个人。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11

在确定调研的项目以后,还要做好一个基础的工作,就是要准备好调研提纲,明确所要进行的调研目的、调研范围、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和调查的重点。既要有大纲,又要有细目,有的还要有统计的表格。

第二,迈开双脚,深入实际,广泛调查,详细地占有第一手资料。调查中,一要“沉”,就是“沉”下去,沉到群众中,用心地听他们讲,切忌走马观花。二要“谦”,就是以谦虚的态度,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请基层群众发表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切不可高高在上,好为人师,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三要“全”,即全面了解。尽管基层说的、讲的都不一定是我们调查所需要的材料,但是要尽量搜集。如果想寻找一个有用的素材,必须搜集10份甚至更多份素材,占有材料说法要“以十当一”,多多益善。四要注意引导,即引导调查的对象围绕调查的主题发言,围绕所要了解的重点发言,不可泛泛而谈。五要“实”,即坚定地贯彻实事求是原则,要求调查的对象讲实话,反映实际的情况。对有关典型细节和数字要反复核实。六要亲手记录。这不仅可以解决“感觉”问题,而且可以在记录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理性的认识。总之,在调查工作中,要身到、心到、口到、手到。

第三,要对记录的材料及时进行疏理,并不断进行交流。在每次调查座谈之后,调查人员一定要挤出时间对自己的记录作一番梳理,对调查的过程作一“回头望”,看一看被调查的人员是否反映了实际问题,素材是否全面,调查座谈的目的是否达到;哪些素材有用,哪些素材备用,哪些素材还要继续调查。同时,几位调查者还可以经常交流一下,集思广益,提出看法和见解,这样就可以使调查更深入,获得的真知灼见更多。如何写好调查报告要写好调查报告首先要把握这一文体的特点。一般来说,它有三个特点:一是针对性强。调查报告一般都是针对某一重要情况、经验或问题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调查研究后写出来的书面报告。报告要总结经验,找出规律,提出指导性意见。二是典型性强。调查报告是集中反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因此,所选取的素材必须有典型意义,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给全局工作提供借鉴。三是报道性强。所谓报道性强,即调查报告所反映的典型事实以及见解可以见诸于报,有的不能见报也可以作内参,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鉴于调查报告具有以上特点,所以它的写法不同于写领导讲话,不同于写新闻通讯,不同于写总结报告。调查报告一般采用第三人称;在表达方式上大都采取叙议结合以叙为主的形式,有时还可以用图表辅之;在内容上要求是有情况(包括经验、问题)、有分析、有建议,特别是分析非常重要。一个好的调查报告,一定要有从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没有分析,就没有理性的认识,也就没有观点。

写好调查报告,我体会主要是把好三个环节:一是详细占有素材后,要认真分析素材,找出其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调查以后掌握素材一大堆,需要用筛选法斟酌取舍,减裁选用。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要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进行改造制作,分清现象与本质、主流与支流、成绩与缺点、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并从事物的相互关联中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提炼出正确的观点。

二是运用好典型,叙议结合,达到观点与素材的统一。运用好典型素材是写好调研报告的一个重要环节。典型事例不仅能证明一个问题在实践中哪些是可行的或者是不可行的,也能证明一个观点是否确立。所以在写这一文体的时候,要用典型素材说明观点,用反面材料衬托观点,用一组材料反复论证观点,用精确的对比突出观点。这样写,就能达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加之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就能使人感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知和行的统一。领导制定的我们党《工作方法六十条》中曾对开会提出一个重要的要求:“开会的方法,应当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把材料和观点割断,讲材料时没有观点,讲观点时没有材料,材料和观点互不联系,这是很坏的方法。只提出一大堆材料,不提出自己的观点,不说明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这种方法更坏。”讲的是开会的方法即汇报时的方法,实质是讲汇报的方法,也就是写好文章的方法。领会这一点,对如何写好调研报告很有指导性。

三是加强语言修养,力求表达准确,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调查报告要达到这样的宣传目的,即引人看,使人看懂并说服人。因此要加强语言文字工作。题目要新,观点要明,语言要打动人且通俗易懂。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是白搭,费力不讨好。总之,要短些,生动些,准确些,鲜明些,也要活泼些。

此外,调研人员的自身素质是调研能否成功的关键。一是理论修养。只有理论修养较深的人,才能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站得高、看得深,善于抓住本质,击中要害。二是文字功底。提高文字水平主要靠两条:一曰学习,二曰勤笔,即勤学苦练,特别是要勤于动笔

调查报告是对某项工作、某个事件、某个问题,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后,将调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统整理,分析研究,以书面形式向组织和领导汇报调查情况的一种文书。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这实际上类似于“发文主题”加“文种”的规范格式,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思考》等。作为公文,最好用规范化的标题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题结合式标题。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如何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撰写说明

一、撰写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

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人员对某种事物或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后,经过认真分析研究而写成的一种书面报告。调查分析报告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调查分析报告是调查工作的最终成果。

调查活动是一个有始有终的活动,它从制定调查方案、搜集资料、加工整理和分析研究,到撰写并提交调查报告,是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所以调查报告是调查成果的集中体现。

(二)调查报告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反映。

调查报告比起调查资料来,更便于阅读和理解,它能把死数字变成活情况,起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作用,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活动。

要撰写好调查报告,必须了解调查报告的特点,掌握调查报告撰写的步骤,撰写报告的方法,使调查报告在实际工作和理论研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调查报告写作的特点

(一)调查报告的针对性。

针对性是调查报告的灵魂,它是指撰写的调查报告必须有明确的调查目的。任何调查报告都是目的性很强的,撰写报告时必须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二)调查报告的时效性。

对于调查报告的写作者来说,必须讲求时间效益,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并做到及时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调查报告的作用。

(三)调查报告的新颖性。

调查报告应紧紧抓住实践活动中的新动向、新问题,引用一些人们未知的通过调查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提出新观点,形成新结论。

三、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构

调查分析报告一般由标题、概要、正文、结尾、附件等几部分构成。

(一)标题

1、标题的要求。标题就是调查报告的题目,由报告内容来决定,标题是画龙点睛之笔。(1)它必须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2)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2、标题的写法。标题的写法灵活多样,一般有两种:单标题与双标题。

单标题就是调查报告只有一行的标题,一般是通过标题把被调查单位和调查内容明确而具体的表现出来。

双标题就是调查报告有两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由于这种标题形式优点很多,正标题突出主题,副标题交代形势、背景,有时还可以烘托气氛,二者互相补充,因此成为调查分析报告中最常用的形式之一。

3、标题的形式。

(1)直叙式的标题,即反映调查意向或调查项目、或是地点的标题。这种标题简明、客观,一般调查报告多采用这种标题。

(2)表明观点式的标题。直接阐明作者的观点、看法,或对事物进行判断,评价。

(3)提出问题式,即以设问、反问等形式,突出问题的焦点和尖锐性,吸引读者,促使读者思考。例如,《中学生早恋问题说明了什么》等。

(二)概要

概要即调查报告的内容摘要,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第一,简要说明调查目的,即简要说明调查的原因;第二,简要介绍调查的对象和调查内容。包括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调查要点及所要解答的问题;第三,简要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介绍调查研究的方法,有助于使确信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并说明选用该方法的原因。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正文部分必须准确阐明全部有关论据,包括问题的提出,引出结论,论证的全部过程,分析研究问题的方法等。

1、引言

(1)引言的写作形式。引言即调查报告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既可使分析报告顺利展开,又能吸引读者。开头的形式有这样几种:

1)开门见山,揭示主题。文章开始先交代调查的目的或动机,揭示主题。例如,3月我们对级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进行有关心理障碍调查研究,目的是要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矫正疏导各种不良心理,使学生健康成长。

2)结论先行,逐步论证。即将调查结论写出来,然后再逐步论证,这种开头形式,观点明确,使人一目了然。例如,3月,我们对我校高一400名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不少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方面的障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3)交待情况,逐层分析。文章开头可先介绍背景,然后逐层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交待调查时间、地点、对象、范围等情况,然后分析。这样可使读者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再深入分析研究。例如,《放眼未来之路--1011名专家人士眼里的中国数据通讯网络》的开头,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北京新华信息商业风险管理有限公司于今年4、5月间在北京、上海、广东、广州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抽样调查,力图考查我国通讯网络的现状,并展望未来之路。在这次调查中,除了涉及到特定专业问题外,还围绕着网络化的大趋势设计了许多问题,包括用户目前的网络使用情况、意见、需求等,调查对象是各种单位中通讯网络或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人员……。

4)提出问题,引入正题。用这种方式提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引导读者进入正题。

(2)引言部分写作应把握的原则。开头部分的写作方式很多,可根据情况适当选择,但不管怎样,开头部分应围绕这样几个问题:1)为什么进行调查;2)怎样进行调查;调查的结论如何。

2、论述

(1)论述部分的重点。论述部分是调查报告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整个调查报告质量

的高低和作用的大小。论述部分的重点:1)通过调查了解到的事实,分析说明被调查对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2)调查的结果及存在的问题;3)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2)论述部分的写法。由于论述一般涉及的内容很多,文字较长,有时也可以用概括性或提示性的小标题,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论述部分的主要内容。不管你用多少个标题,论述部分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部分和分析部分两部分内容。1)基本情况部分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事实,对调查资料有背景资料作客观的介绍说明;或者是提出问题,其目的是要分析问题。2)分析部分。这是调查报告的主要部分,在这一阶段,要对资料进行质和量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情况,说明问题和解决问题。分析一般有三类情况:第一类成因分析;第二类利弊分析;第三类发展规律或趋势分析。

(四)结尾

结尾部分是调查报告的结束语。结束语一般有三种形式:(1)概括全文。综合说明调查报告的主要观点,深化文章的主题。(2)形成结论。在对真实资料进行深入细致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报告结论。(3)提出看法和建议。通过分析,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或可行性方案。

基地调研报告范文12

怎么写调研报告

什么是调研报告?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调查,二是研究。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如何写好调研报告?

第一,必须掌握符合实际的丰富确凿的材料,这是调研报告的生命。丰富确凿的材料一方面来自于实地考察,一方面来自于书报、杂志和互联网。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获得间接资料似乎比较容易,难得的是深入实地获取第一手资

料。这就需要眼睛向下,脚踏实地地到实践中认真调查,掌握大量的符合实际的第一手资料,这是写好调研报告的前提,必须下大功夫。

第二,对于获得的大量的直接和间接资料,要做艰苦细致的辨别真伪的工作,从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性,这是不容易的事。调研报告切忌面面俱到。在第一手材料中,筛选出最典型、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对其进行分析,从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或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得出正确的结论,总结出有价值的东西,这是写调研报告时应特别注意的。第三,用词力求准确,文风朴实。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很好的典范。写调研报告,应该用概念成熟的专业用语,非专业用语应力求准确易懂。通俗应该是提倡的。特别是被调查对象反映事物的典型语言,应在调研报告中选用。目前,盲目追求用词新颖,把简单的事物用复杂的词语来表达,把简单的道理说得云山雾罩、玄而又玄,实际上是学风浮躁的表现,有时甚至有“没有真功夫”之嫌。调研报告一般是针对解决某一问题而产生的。报告需要陈述问题发生发展的起因、过程、趋势和影响。如果用词概念不清,读者就难以了解事物的本来面目,也就达不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尤其是政策调研报告,用词准确有助于政策决策者迅速准确地理解调研报告的内容,有利于政策制定和调整的正确性。

第四,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调研报告要做到观点鲜明,立论有据。论据和观点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条理清晰。论据不单是列举事例,讲故事,逻辑关系是指论据和观点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无论多少事例也很难证明观点的正确性。结构上的创新只是形式问题,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追求报告的形式上。调研报告的结构可以不拘一格。

第五,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思想素质。好的调研报告,是由调研人员的基本素质决定的。调研人员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又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一项政策往往涉及到国民经济的许多方面,并且影响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只有具备很宽的知识面,才能够深刻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正确判断政策所涉及的不同群体的需要;才能看清复杂事物的真实面目。恩格斯说过:如果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任何科学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调研人员一定要具备透过现象洞察事物本质的能力。这源于日积月累,非一朝一夕之功。

第六,要对人民有感情,对事业、对真理有追求。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调研报告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作者所处的立场决定了报告的主题和观点,也决定了报告素材选取的倾向性。巴金说,“不是我有才能,而是我有感情”。深入实际搞调研,一定要有为老百姓、为国家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和感情。

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遵循一定的规律,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实际上也是探索事物发生发展规律的过程。报告的论点和论据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而不是追随潮流,迎合某些群体的需要。这就需要调研人员非常敬业,具有不懈追求真理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