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格言大全

教师格言大全

时间:2023-06-07 09:14:18

教师格言大全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1

1、 教师如果对学生没有热情,决不能成为好教师。但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是一种带有严格要求的爱。

2、 教师若不能取得他的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最好让他离开教育岗位。

3、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 教育贵在一个“及”字,重在一个“小”字,即使天天从小事抓起。

5、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成功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探索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6、 课--是点燃求知欲和道德信念火把的第一颗火星,我愿执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7、 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学生。

8、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获得未来,快乐的前景的道路。

9、 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

10、 为他人的幸福而工作,才能达到自身的完善。

11、 我愿做人梯让年秦人踏着我的肩膀攀登科学高峰。

12、 习于智长,优与心成。

13、 享受人文的课堂,享受动感的课堂,享受智慧的课堂。

14、 欣赏别人的优点,善待别人的缺点,尊重别人的隐私,快乐自己的人生。

15、 扬黄牛精神,做平凡工作。

16、 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17、 一个教师必须对祖国优秀文化和语言文字深深地热爱否则就站不进去,不可能获得真知。

18、 爱岗、敬业、肯于奉献是职业道德观的三个层位,爱岗是敬业、奉献的根本。

19、 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就是把一棵棵幼苗培育成参天大树,就是为人类的未来培养人才。

20、 教师就是要敬业爱生。(名人名言 )

21、 教师是天底下最为特殊的职业,今日的师德水准就是明天的国民素质。

22、 良好的师德风范必须“心中有学生”“有学生立场”。

23、 师德最朴素的认识就是“要对学生充满爱心”。

24、 师德最重要的是用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心中沐浴阳光。

25、 一名具有高尚师德的教师,须是一个因材施教,公正公平对待每一名学生的教师。

26、 “教师”应该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

27、 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

28、 道而弗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29、 教师必须非常谨慎,必须对他的所作所为负完全责任。

30、 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31、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不光是传授学生知识,更要教学生怎样做人。

32、 教师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路人似的朋友,是心灵、智慧的双重引路人。

33、 亲其师,信其道,恶其师,疏其道。

34、 勤勤恳恳工作,快快乐乐生活,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35、 人生的目标在于不断追求,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

36、 人应该永远拥有两样东西,一盏永不熄灭的灯——希望之灯;一扇长开的窗——接纳之窗。

37、 为别人照亮道路,自己必须放出光茫。

38、 一个人的知识越丰富,艺术修养越高,智力发展越好,对美的感受和理解也越深刻。

39、 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学生。

40、 用教师的智慧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努力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41、 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谈十年书。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2

关键词 微格教学 MCALL 教师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Microteaching - Effective Way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ism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in MCALL Trends

DENG Yan, LIANG Jie

(Faculty of Foreign Studies,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Multimedia computer-aided language teaching (MCALL) use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Teaching Reform. It also means tha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 professionalism a new challeng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framework, analysis of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icroteaching in enhanc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

Key words microteaching; MCALL; professionalism of teachers

0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当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国家对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需求。从2003年起, 国家教育部相继推出了一些课程改革指导性文件。其中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在发挥传统课堂教学优势的同时,鼓励采用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全新教学模式(Multimedia Computer Aided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MCALL模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无疑对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新的要求。本研究试图用微格教学来提升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

1 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microteaching)于1963年首创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其创始人之一,美国教育学博士德瓦埃・爱伦认为微格教学是“一个有控制的实习系统,它使师范生有可能集中解决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或在有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学习”。①微格教学已经成为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掌握课堂教学技能的一种培训方法。

微格教学以少数学员(教师)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特别是摄像机真实记录教师课堂教学,课后再进行分析。它实际上是提供一个实践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实践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准备、技能分析示范、微格教学设计、角色扮演实录、反馈评议教学和反思总结经验六个步骤,②具有培训目的明确,在实践中体验教学、及时反馈、自我调控、反思改进、拓展性强的特点。③需要说明的是,与一般微格教学在受训者和指导者之间开展不同的是,笔者将受训者(在职教师)、真实学生以及指导者(同事)三要素同时放入微格教学中进行研究。

2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框架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是多层次的。陆谷孙先生在《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一文中,简要精辟地总结了英语教师必备的26种素养。④吴一安先生对全国30所高校的优秀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后,提出优秀外语教师的专业素质构成,即外语学科教学能力,外语教师职业观与职业道德,外语教学观和外语教师学习与发展观。⑤笔者认为在MCALL趋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教师的职业态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能,非语言交际和课堂语言交际能力,教学反思能力。

3 利用微格教学提升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的可行性

3.1 微格教学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职业态度

余军奇认为教师的职业态度就是教师的“劳动”态度,包括“教师对自己的职业持何种认识,如何对待自己的服务对象,投入怎样的情感,如何履行各种劳动义务等。”主要体现在“自觉进取的思维方式,乐观向上的阳光心态,勇于挑战的行为倾向。”⑥MCAll趋势下,需要广大外语教师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的作用,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促进自身迅速地成长起来。

微格教学的录像方式真实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自身的优点和缺点“暴露无疑”。同时教师还要接受其它教师的讨论和评价,促使教师发现不足,挑战自我,不断学习,享受教学成长的快乐,愉快积极地投身到教学改革中。

3.2 微格教学提升高校英语教师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力

在MCALL趋势下,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入英语教学。它把“文本、图表、图像、动画、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⑦融入英语教学。教师成为“课程的开发和设计者,教学资源和教学信息的整合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帮助者和协作者,教学研究的实践者。”⑧

微格教学的录像方式为教师的课堂实践提供了真实而生动的信息,可以记录到各种教学细节。分析讨论每一个教学细节和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判断其是否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否能够合理利用视听效果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的信息,以及是否能够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3.3 微格教学提升课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能力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信息的载体。英语课堂的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传输带。微格教学可以真实地记录高校英语教师的课堂语言。通过录像回放,可以清楚地判断出英语教师的英语表达是否流利和准确,指令是否清晰,是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师生间情感交流,顺利地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使用课堂语言交际外,另一种交际行为就是非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实际上就是指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李育卫在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将非语言交际分为四大类,即体态语、副语言、客体语和环境语。⑨可是,丁春芳调查发现,MCALL趋势下,随着多媒体技术进入英语课堂,有的教师变成了“放映员、复读机、阅读器,传统教学中的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教师体态语言荡然无存”。⑩“身态行为、情感表达、现场板书设计等教师体态语言”实际上就属于非语言交际行为。在微格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改进自己的课堂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多媒体英语课堂的声情图文并茂,引发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3.4 微格教学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以此来总结教学经验教训,提高教学水平。微格教学模式中的“反馈评议教学”和“反思总结经验”体现的正是教学反思能力。反馈和反思的过程是对课堂教学深入透彻地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它可以促进和推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发展。通过反馈和反思,受训教师和同事可以认真分析这节课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意见,促使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改进教学与学,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对其他教师的教学也会起到积极的启迪和带动作用。

基金项目: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MCALL趋势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的研究”(JXJG-10-6-6)

注释

①②蔡冠群、夏家顺. 微格教学原理与训练实用教程[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 5.

③ 庄志强.微格教学模式与英语教师行动研究[J].山西电教,2006(1):14.

④ 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J].外语界,2003(2):2-6;23.

⑤ 吴一安.优秀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探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3):202.

⑥ 余军奇.教师积极的职业态度从何而来[J].人民教育,2009(6):36.

⑦ 瞿彩萍.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和存在问题点评[J].教育探索,2001(10):57.

⑧ 阳勇.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中的教师角色重构[J].成都大学学报,2008(7):35.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3

关键词:高职ESP;教师;要求;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2―0037―02

一、ESP概述

ESP是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缩写,指专门用途英语。ESP是从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求出发的英语课程,是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ESP中的“专门”非语言本身,而是指目的,它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一种教学组织的方式。在国内英语教学中ESP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与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通用英语)一起,成为我国英语教学研究两大主流之一。但ESP教学还处于摸索研究阶段,在我国的英语教学中还没有形成体系。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机械英语、商务英语等课程,但通常只是作为基础英语教学的辅助,远没有形成ESP所特有的教学模式。

二、ESP教师要求

ESP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决定了ESP教师应具有全方位的综合素质。Dudley Evans和St.John认为,合格的ESP教师应当充当五种角色:(l)合格的英语教师(teacher);(2)合格的课程设计者,并能为学生提供实用可行的教学资料(eourse designer and materials provider);(3)专业教师的合作伙伴和学生的合作伙伴(collaborator);(4)合格的教学研究人员(researcher);(5)精通ESP的测试与评估(evaluator),能根据教学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分析和总结。

Robinson认为ESP教师应具备常规素质和关键素质两种素质。常规素质指语言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关键素质是指专门类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对专业内容的了解程度是衡量ESP教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名成功的ESP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合格的英语语言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基础,掌握不同的英语教学法,并能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况进行灵活运用。其次,ESP教师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准确理解教材中专业语言意图,结合专业知识与英语语言,指导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自如运用英语进行交际。再次,ESP教师应是课程需求分析者,能根据学习者群体特征及需求、学科发展及社会变化,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并及时在教学上做出相应调整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最后,ESP教师还应该是课程评估者,能够结合语言技能的使用及职业知识的作用、学习者的目的和教学者的教学积极性来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三、高职ESP教师现状

这些年来,高职院校教师结构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师资队伍建设有所突破,但ESP教师的发展却依然滞后,严重影响了ESP教学的发展。

高职院校对 ESP 教学基本建设的投入普遍不足,各高职院校往往把大量精力放在其特色专业精品课程的发展上,但却没有重视相关专业英语教学研究。多数高职院校的 ESP 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没有专门的ESP教材和教师队伍,也没有相应的测试评估体系。

目前,高职ESP教学主要由英语语言教师或者专业教师两类教师承担,但作为ESP教师都各有不足之处。英语语言教师主要担任普通英语课程教学,语言功底扎实,语言教学经验丰富,但作为ESP教师,由于不完全熟悉某专业的业务,匮乏专业知识,教师自身在理解专业语言及词汇特点时,需花费大量时间查阅大量资料,并且仍然无法完全了解学习者的专业需要,教授重点依旧停留在词汇语法分析等语言层面上,从而无法达到预定的ESP教学目标,甚至误导学习者。专业教师担任ESP教师,其优势是熟悉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词汇与交流机制,但作为语言教师却缺乏相关专业训练,其授课内容往往容易局限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无法在具体教学中合理开展语言技能的训练,难以把英语教学理论在课堂设计安排中融会贯通。

英语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作为ESP教师都各有所长,但同时却都难以全面兼顾英语语言和专业知识的有效教学。其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英语语言教师还是专业教师对ESP的教学理论都没有透彻理解,没有了解作为ESP教师的根本要求。

四、解决高职ESP教师发展策略

1.转变ESP教师观念

随着世界全球化、中国国际化的程度不断加强,在高职“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方针引领下,ESP教师要从根本上理解高职教育培育的是技术、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ESP教师必须了解ESP教学的特点,即强调学习者的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组织教学, 注重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因此ESP教师应注意课堂组织和课堂教学的研究,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因材施教,使学生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高职ESP教师应加强终身学习的观念。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换代迅速,对于英语专业教师来说,应把终身学习作为习惯。如Strevens(1988:43)所说:“与普通教师相比,成为一个高效的ESP教师,需要更多的经验、额外的训练、超常的努力和新的奉献。”随着专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知识、新的词汇、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出现,英语专业教师只有不断学习进步,时刻注意学科发展前沿,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引导学生与世界同步。

2.实现教学合作

教学合作是指英语语言和专业教师相互合作。加强英语语言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合作,使其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这是在有效利用师资的前提下保证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Dudley-Evans, St John(1998)对提出所谓的合作教学分为三个层次,即合作(cooperation)、协作(collaboration)及合作教学(team-teaching)。提出ESP教学首先要从合作开始,在院系间达成共识,明确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然后外语语言教师同专业教师一起从学生需求出发分析,讨论选取教学材料、设计课程教学以及语言的使用方式,在此合作的基础上,就可以进行协作,进而进行合作教学。

3.进行ESP教师培训

ESP教师培训是提高ESP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ESP教师培训应包括语言培训(languagetraining)与专业培训(professional-training)两个方面。语言培训指英语语言技能的提高,专业培训指掌握所教专业的知识结构、教学方法及所教的专业英语语体特征。高职院校应加强对ESP教学发展的关注,加大对ESP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ESP教师进入公司企业实习学习或者邀请企业精英骨干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大校企合作程度,以丰富专业知识的真实语料来源。

五、总结

ESP英语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而ESP教师发展是制约ESP英语教学发展的关键。作为一名合格的 ESP 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能注重学习者的需求,从学生自身出发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活动。ESP教师应不断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努力完成转变,不断完善将语言与专业知识结合的 ESP 英语教学体系。这既符合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高职教育要求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Robinson P.ESP Today[M].Oxford:Pergamon,1991.

[2]蔡基刚.ESP 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02).

[3]刘润清.21世纪的英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6(02).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教学;人格培养

1 大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1.1 重视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而前进的,要改革就离不开创造与竞争,创造与竞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这一特征要求学校培养出的人才,不仅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具备较高的人格素养。只有培养和造就出大批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能够经受困难与考验、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未来社会的发展才有可靠的保障。重视学生人格素质,正是现代学校面向未来社会做出的必然选择。

1.2 重视人格培养也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健全的人格体现一定的社会和时代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期望和要求,大学生一般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健全的人格视为自己的内在需求和道德价值的目标,并直接加以模仿和追求。大学时期是广大青年学子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其思想意识、人格素养正处于形成的过程中,他们思想单纯,思维敏捷,好奇好胜好探索,这些特点为其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中所存在的一些弱点,如果不能及时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人格培养与教育,这些弱点就会逐步放大,甚至导致错误的人生定向。所以,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今天,培养大学生完善健康的人格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 现行外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格的培养的缺失及其原因

2.1 重视语言,轻视甚至忽视文化

现在的外语教学都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浅层化的通病,或者说教学工作都是在语言工具的层面上进行,而很少自觉地全面地从文化意蕴的层面上进行。这不能不说是外语教学,特别是外语本科教学甚至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缺憾。这种浅层化的教学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浅层化的,体现在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在英语听力课教学中,不少学生用于听力训练的时间并不少,可是进步却不快,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英美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太少;同样,说的能力也不仅仅是语音语调的问题,学生只有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掌握丰富的语言材料,了解西方文化的情况下才能提高口头表达的能力,达到交际的目的;在阅读上,有的学生在读一个句子或一段话时,知道每个单词的意思,也清楚它的语法结构,但就是弄不懂它的含义,其原因往往是由于对该句或该段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写作时要写好地道的英语作文,除了要加强语言的基本功外,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熟悉英美文化,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孕育着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在翻译时只注重句子表面的理解,认为每个单词都认识了就能翻译好,结果译出的句子不通顺、不达意,甚至扭曲原意,这其中文化背景因素占了很大比重。

2.2 重视语言知识,轻视甚至忽视应用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目前形成了单一、刻板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应付英语四、六级的考试,从而影响了专业知识学习。原因很简单,专业学得再好,英语没过级就毕不了业,这是不正常的。目前四、六级考试不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在于测试学生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识别能力,这是本末倒置的。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只注意语言基础知识,以客观题为主,导致学生“高分低能”。在这种情况下,在思想观念上,教师、学生均注重语言基础知识“教”与“学”,不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与应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非但没有淡化应试教学的色彩,反而有朝着考研是目标,四、六级是关键,60 分是硬道理的方向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了语言教学没能达到运用的目的;外语教学所花的多学时与实际效果极不相称。对于应用能力的理解,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较为流行的认识就是将其与口头表达能力相等同,其实在英语教学界,早就存在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或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等的讨论。

3 外语教学中注重人格培养的对策

3.1 以学生为主,探讨互动的教学模式

在外语教学中,在理论上“无懈可击”的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在真正广泛运用时却常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须研究学习主体,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学习者之间存在着差异,对学习的最终结果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任何成功的教育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学习者并非可塑的泥土,可由老师任意捏成其它的东西。他们各自有独特的性格、动机和学习风格,所有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在,我们的外语教师终于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外语教学中考虑的重点不再应该是:我们该教些什么?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大纲、一套教材来教这些内容?而应该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如何在外语教学课堂中创造这些条件?教师的职责一是教给学生知识;二是教给学生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从教学理论的角度看,教学的实质是交际,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交际的双方都是人,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活动。交际是在两个层次上进行的:信息层次和情感层次,外语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是在情感的协同下进行的。学生是否能学好外语在于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意识的增强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有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发挥;只有使课堂交际化,师生才能融合在智力与情感的交际过程中;只有学生身体力行,经受多方面的学习和锻炼,素质才能不断提高。外语教学应该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与意识等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把情感、策略、文化作为课程内容与目标;把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态度和自信心放在英语教学的首要地位;把学生的学习策略、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学习目的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智能;强调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全球意识,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3.2 发展外语创新教育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5

关键词:教师语言暴力 危害和原因 消除策略 教师 语言暴力

随着人们法制意识和权利意识的增强,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已经大大减少了。但以语言暴力的形式出现的对学生的“精神体罚”,却值得引起注意,因为这种“精神体罚”很隐蔽,不容易受到重视,而这种“精神体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心灵,它给学生带来的是一种教师难以预料的精神伤害,甚至会给学生带来致命的打击。

一、教师语言暴力的不同类型

关于什么是教师的语言暴力,认识往往比较简单,一般侧重于指教师在批评学生时,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的行为。事实上,教师的语言暴力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涉及的范围远不止于此。由于教育活动本身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作为学生有着各自的独特性,这些都导致教师语言暴力有着不同类型。

第一类:有意识的辱骂,诸如“笨蛋”“你有没有脑子”这是最为普遍的一种语言暴力,教师通过辱骂性的言语给学生施加压力,希望他们在受到打击之后有所醒悟。

第二类无意识的口头禅:“你自己看着办吧”“我看你没救了”有时教师并非有意要伤害学生,而是在自己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作用下,用言语表现出来的带有个人情绪化的语言。

第三类批评过度,教师对同一件事情批评次数过多,反复揭伤疤;或者对同一个学生过多的采用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

第四类,该肯定学生时不予肯定,反而用讽刺挖苦来代替表扬。它针对的对象往往不是有过错的学生,相反是有了进步,需要鼓励的学生。但是教师说出来的话语却不是学生期待中的话语,这显然也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伤害。

二、教师语言暴力产生的原因:

1、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够重视。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教师既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人,发展人,学生需要知识滋润,更需要心灵的关爱。有些教师可能认为说几句过头话算不上什么大错,殊不知学生的心理远远没有成熟,内心世界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当“笨蛋”“没出息”等嘲讽、贬低性的语言射向学生时,学生心中的那种痛苦是难以言喻的,它给学生带来长时间难以愈合的心灵伤害。

2、教师的语言修养不够。

教师缺乏语言修养一般表现为:从个人的喜恶、情趣、习惯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什么时候说就什么时候说,言语中充斥着粗暴的呵斥,尖刻的挖苦和冷漠的情绪。教师的语言修养相对于一般人的语言修养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教师的语言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决定着教育的成败。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挖苦刻薄的语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进而影响他们健康人格的形成。

3、教师自身压力过大。

工作竞争,家庭负担,校园安全,教育责任,舆论环境等都会给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如果被带到教学工作中,就难免会出现语言暴力、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因此,要重视教师权益,关注教师生活,尤其要通过各种活动疏导,消除教师过重的心理压力,合理合法解决教师权益,以使教师面对学生的时候能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全社会都要为教师执教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教师语言暴力的消解策略

1、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一个教师要教育学生,首先应具备高尚的人格。言为心声,要提高教师的语言水平,更应先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那些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恐怕更多的不是缺乏语言技巧,而是缺乏一种好的思想,一颗爱学生的心。教师的劳动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劳动。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

2、正确缓解教师自己的心理压力

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他们埋头于教科书、试卷之中,他们辛苦、疲乏甚至麻木,作为教师应具有的优雅心境也已消失殆尽。他们像机器一样传递知识,却忘了关怀学生,也忘了关怀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对待工作要认真细致,但不要苛求工作结果的完美,明白简单从教的快乐是无穷的,要学会给自己的身心松绑。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也必须认真调研教师心理问题,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的培训,建立相应的心理干预机制,健全教师心理教育机制,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减轻教师承担的心理压力,杜绝不必要的心理压力,保证教师健康的心理。

3、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巨大的教育力量。教师可能会尽心栽培少数优秀生,但是一定不能忽视甚至伤害成绩落后的学生。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做一个民主的教师,学生与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用一些恶言恶语对待学生,即便是赢了理,也赢不来学生的心,所以,无论从教师的神圣职责来看,还是从教育心理学原理来看,教师只有运用富有情感性的语言教育学生、感染学生,才会使学生感到愉悦,消除逆反心理,愿意和老师亲近。这样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境,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思考的聪明才智,也会使学生因此而更加尊重老师。

4、准确掌握批评学生的语言艺术

教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美国心理学家杰丝・雷耳说:“称赞对鼓励人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当然,对学生要严格要求,有错要批评。但是批评应该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进行的,要避免批评时用语言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作为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多用语言表扬鼓励,在批评学生时要尽可能掌握批评的艺术,在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前提下,教育的方法因人而异,任何批评都必须杜绝辱骂。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及时、得体的激励语言,对学生的成长进步所产生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成长过程中的孩子最需要鼓励和帮助,就像花儿需要阳光雨露一样,任何一点微小的伤害都有可能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学会给孩子以公正的、催人奋进的评价,千万不要使用“语言暴力”,这样才有利于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进取心,才能为孩子敲开成功的大门。让语言暴力远离学生,应该成为人们的共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学生们的健康成长营造纯洁干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张晓娜;教师语言暴力现象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田国秀;接纳冲突:当代教师面对师生冲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6

一、“语言暴力”的表现形式

所谓“语言暴力”,就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以非体罚的方式惩罚学生,用语言攻击来伤害学生心理的行为,其主要表现在:

1.教师的冷言冷语。在学校里,有的老师常用带有讽刺性、侮辱性、藐视性、污秽性的语言贬损学生,以不恰当的方式消极而片面地评价学生,给某些学生贴上“差生”或“坏学生”的标签。如:“不学习,就滚出去”;“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你没有权利在我面前狡辩”;“世界上没有你这么笨的蠢猪”等恶语。

2.家长的厉声呵斥。在家里,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取得一点成绩时,便说;“别忘乎所以,某某比你强多了”;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又骂“你怎么这么没用,猪都比你聪明”;当孩子做错某件事了,家长又对孩子不负责任,夸大其词地全盘否定“你是哪根筋不对啊,老是找麻烦,这样下去,你老子的面子都丢尽了”,“你是个混蛋,我们只当没生你”,以此来威胁、恐吓孩子。

3.同伴的闲言碎语。在同学之间,由于交往中会出现各种矛盾,于是就有学生在背地里给别人取绰号,公开别人隐私,讽刺挖苦他人,取笑他人的生理缺陷。如;“黑猪”,“菜鸭子”,“她很贱,别理她”,“穷光蛋,可怜虫”,“什么都不会,真是太笨了”,“这次他能考好,肯定是抄人家的”等人身攻击。

4.社会的讽刺挖苦。在社会大环境下,学生也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语言压力如;“那个学校出来的学生,都是人渣”;“千万别与某某交往,会把你带坏”;“他们都是些垃圾,都是差生”;“如果你像某某孩子,你就惨了”等歧视性语言。

二、“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及其危害

1.导致学生自尊心受挫、自信心缺乏。“语言暴力”是一种“软暴力”,是有别于“硬暴力”的另一种教育暴力形式。学生在“语言暴力”的长期威慑下,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人格受到侮辱,自信心也会随之丧失。这些“语言的毒液”、“不沾血的刀”从根本上会给孩子带来威胁性和毁灭性的打击,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孩子心理比较脆弱,其自尊心像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弄不好就会抖落,对待它,我们应十分小心。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的安全感、自信心都不具备了,那还谈什么发展,还谈什么成才,还有什么能力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最终导致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2.导致学生自卑感增强,失败体验增多。研究表明,成年人的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与幼年时心理所遭受的创伤有关,孩童时代的“语言暴力”是构成整个人类社会暴力的基础。那些经常遭遇“语言暴力”侵袭的孩子,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当这些学生被贴上“差生”或“坏学生”、“不可救药”的标签后,就会挫伤他们努力向上的积极性,产生自卑心理,感到自己处处不如人,一旦消极的心理暗示增多,便会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厌学、逃学,变得消极、颓废,失败接二连三,恶性循环,一蹶不振。

3.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形成逃避心理。作为“语言暴力”施暴对象的学生,他受到什么样的心理伤害以及伤害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在许多情况是难以被发现的。因此,西方心理学家又把“语言暴力”称为是“看不见的灾难”,正是由于“语言暴力”对学生的伤害具有内隐性,因而这种伤害的阴影有可能伴随受害者终生。台湾著名作家三毛少年时因数学成绩不好,而被老师责骂,敏感而自尊的三毛因此患上了自闭症,在自己的房间里一呆就是七年,再也不愿去学校。直到成年,三毛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在“语言暴力”之下,有的学生人际关系变得紧张,个体被排斥在群体之外,处于一种孤立、冷漠的状态,久而久之,逐渐与班集体以及老师疏远。为了保护自己避免受更多的心理伤害,他们不愿与别人沟通交流,独来独往,进而形成人际关系逃避心理。

4.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丧失生活勇气。中国的孩子大多是在呵斥声中长大的,很多孩子都清楚地记得老师、父母、同学是如何用语言深深地伤害到自己。而许多家长、老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责备、呵斥和抱怨声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他们常有一种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慌为主的不愉快的情绪障碍,对人待事十分敏感,谨小慎微,由于过于担心害怕,他们往往显得焦虑不安,常有大难临头的感觉。严重者抑郁成疾,在内心难以承受精神重负之下,丧失生活勇气,引起自杀现象发生。

5.造成人格情绪障碍,导致心智失常。“语言暴力”虽然从表面上不具备暴力的特征,但是它对学生人格心理发展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长期的,不可估量的。心理学家认为“语言暴力”对孩子造成长期性格影响,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形成“退缩性人格”,即孩子在高压下往往回避问题,回避现实,不敢与人正常交流,容易形成内向、封闭、自卑、多疑等人格特征;另一种是形成“攻击性人格”,即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三、预防和消除“语言暴力”的干预对策思考

1.学校干预:大力提倡“赏识教育”,规范教师一言一行。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因此一切教育的行为都应立足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作为教师应对学生充满人文关怀,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关注、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大力倡导“赏识教育”,重视学生个性的自我张扬,以一种激励表扬,欣赏为主的鼓励性评价,来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学生能够自尊、自律、自省、自信。在平等的基础上为青少年创设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不仅可以有效的消除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而且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第二,要加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来的暴力倾向,是他们内心心理状态的一种反映,他们在一种不自觉的状态下转移着自己的这些不良心理情绪,这些情绪连作为成人的教师们都承担不起,何况那些心灵脆弱的孩子又如何承受得起呢?须知,只有心理健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除了要通过教育制度的调整来降低教师的压力外,还要建立健全教师的心理教育机制,让教师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心理学知识,有效进行自我调节。俗话说:正人先正己,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不断优化自身形象,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德师风感召和熏陶学生。教师要学会爱的艺术,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动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而能爱那些有问题的学生的老师更是神中之神。教师要用真诚的爱去实现与学生平等的沟通、情感的共鸣、脉搏的共振,意识的同流,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拉近师生的距离,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第三,要规范教师的言行。教师是思想的传播者,行为的引导者,形象的塑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一言一行恰恰是最需要严肃对待的。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语言暴力”的危害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建立严格的从业资格规定,以保证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同时要采取必要措施,制订有关条例和教师忌语,严加管理,把带有讽刺性、污辱性、过激性、恐吓性、指责性、训斥性、污秽性的语言,统一视为“语言暴力”,并把“教师忌语”列为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尽快予以推行。只有采取“标”、“本”兼治的方式,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语言暴力”的泛滥。

2.家庭干预:提高父母自身修养,修正不良育儿方式。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依赖的人,热爱孩子是父母的天职。但怎样去爱,如何去教育却有大讲究,任何情况下,父母都不应用讽刺、挖苦的语言方式去伤害孩子,不应该对孩子实施精神虐待,如果那样做,则是父母的失职,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认为,孩子性格的养成是从小潜移默化培养出来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无疑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须知,那些具有轻视、侮辱、贬低孩子的话语和行为是十分不利于孩子发展的。作为家长,首先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和自身修养,提倡科学民主的育儿方式,及时修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做孩子的榜样。父母应从尊重孩子的主观愿望和实际能力出发,合理调整自己的期望值,注意孩子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多与之交流。对孩子的教育重在防微杜渐,因势利导,而不是处处指责,事事挑剔,更不是时时咒骂,部分父母应尽快摒弃那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以诱导、亲切、善意的方式对待犯错的孩子,使孩子的性格、人格在童年时期得以正常发展。其次,父母应懂得语言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家教成功的父母,是深悟“良言”的妙用,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温暖、激励孩子,善于用“良言”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扑捉孩子的进取心,为孩子营造自由翔的天空。

3.个体干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耐挫心理素质。少年儿童是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然而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又是弱势群体,是“语言暴力”的承受者,通常情况下,他们表现得是更多的无奈和伤心,甚至没有能力去抗争。其实,大家都应该明白,不论是孩子,还是成人,每个人都具有独立的人格,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任何人都不应该也没有权力去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妨碍学生的健康发展。作为学生应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发生类似事件时,决不能忍气吞声,应该学会用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制止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施暴者是老师、家长、还是同学,都应该大胆地告诉施暴者:“你的行为已经对我造成了伤害”。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处理人际关系,与人和睦相处,养成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团结友好、知错就改的良好品格和习惯。要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增加心理耐挫的能力。对于一些善意的批评和意见,要心平气和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4.社会干预:共同关心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育人氛围。杜绝“语言暴力”需要教育部门、老师、家长、同学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青少年既是一个独立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既属于某一个家庭,也属于这个社会。因此,全面、全身心地保护这些孩子不再受心理的伤害,提高老师、家长、学生、同学和全社会的文明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全社会都应该认真贯彻《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倡文明用语,少一些讽刺和挖苦,多一些耐心和友善,少说一些“暴力语言”,多说一些“你行”“你很棒”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到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和鼓励。总而言之,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向任何形式的“语言暴力”说“不”,让“语言暴力”远离学生,还给他们一个纯净和谐的空间。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7

    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以自身的人格力量,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奠基作用、催化作用、修正作用、完善作用。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教师待人要真诚;教师的人格要合格;教师要讲究文明,以身作则(仪表、举止、语言、礼仪等);教师要全面发展……等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传播人类文明,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重任,教师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教师不只是要会教书,而且要会育人,教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如何做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必须以满腔的热情对待事业,对待学生以外,还必须自觉地,高标准地去塑造自身的人格,从而才能培养出学生健康的人格。这里所说的“人格”,指的是一个人作为某种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道德上应当具备的人品和资格。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指出:“教师的职务是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古语也说:“善歌者教人习其声,善导者教人习其志”。一句话,教师要想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就必须在人格塑造上勇于履行“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的道德要求。自古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说,培养人的工作关系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与发展。结合我们芦墟二中的办学思想“与人为本,与时共进”,本人想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践探索,来谈谈如何“以身立教 为人师表”,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一、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了教师的人格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一个教师对自己育人的工作职责是否明确,也就是说一个教师的教育思想是否端正,这是衡量一个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也是师德规范的首要问题。

    (一)、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中学生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可塑性最强的年龄阶段,是形成人格及人的基本素质的关键时期。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崐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学校教育,应首先是“成人”的教育,“成人”才能“成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是班集体的主要教育者及组织者。在学生的人格素质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人的素质是个整体,而人格素质则是其根和主干,它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方向。教师又是他们心中的偶像和效法的榜样,教师的思想素质无疑在无形中会给学生以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崇高的思想品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幼小的心灵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有一个良好的结果。

    (二)、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品质高尚,而且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首先,他应满腔热忱,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体罚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这样的老师可敬可亲,学生才会愿意学,也才学得好。其次,他应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工作总是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这同样会给学生以影响和感染,使本一心向善的学生更增添了动力,小树才有机会长成参天大树。

    (三)、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人。教师以身作则,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如果一位教师在讲台是教育学生应当诚实,但某天为应付检查,为了听领导的话,居然教唆学生如何去说谎,在学生心灵中留下难以磨灭扔阴影,那又如何来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呢?。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师内在素养的外在体现,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而学生也正是通过这一点来了解教师的思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注重修养,注意言行,处处给学生做出表率,言教辅以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学生受到影响,其不良的行为和习惯受到约束,得到修正。

    (四)、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同样,一个心理不健全、不健康的学生也很难说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将来也很难成为出众的人才,挑起重大的责任。比如遇到困难和挫折,是张皇失措,退避三舍,还是从容镇定,迎难而上呢?又比如遇到不顺心的事,或是领导同事的误解,或是家庭内部矛盾,是大吵大闹,怨天尤人,还是不争不辩,宽宏大量?完整的德育教育应包含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教育是今后德育中应该加强的地方。

    二、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最主要的最不可忽视的应是社会影响、人际交往及课外生活的内容。在现代多元的社会思潮及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由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不成熟、辨别能力相对较差,模仿心理、流行心理、攀比心理较强,很易受到社会中消极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从他们的人际交往圈中导入。古人云:“学好千日不易,学坏一日有余。”如果教师不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和进行正确引导,会使教育效果出现偏差。所以教师在具体的教育中应注重提高人格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及可行性,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及个体特点找准人格教育的切入点,注重言传身教的结合、情理结合、学校、家庭、社区的结合,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结合。切实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素质。那么,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该如何“以身立教”,以人格培养人格呢?

    首先是教师要真诚。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决不能搞“两重人格”。只有真正发自内心的、表里如一的、言行统一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感染,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老师的占8%,其它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麻烦,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教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敞开,也就很难沟通、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由于得不到及时、正确的疏导,往往会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损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如何才能让学生消除其对师长的畏惧、隔阂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8

【关键词】教师 教学风格 学生 影响

一、教学风格概述

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自己在课堂上讲清了所有知识点,技能练习也认真讲过、练习过,可学生掌握的效果就是不尽人意。于是,有的教师便把此现象归因为现在的学生浮燥、懒散,不爱学习、不用功等。深究问题的症结,我们发现,这种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关,即没有真正认识、理解学生――讲请不等于听清,听清不等于会做,会做不等于做对,做对不等于会用。

虽然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主体,但是两个主体并非等量齐观,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均有显著差异。从本质上讲,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教授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统一体。教师和学生分别是教授过程和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学主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一般的主客体关系,是双边和多边的关系,而且是“你和我”的平等的主体性关系。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主体学习,起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能动作用,并超越教师主体的主导。教师主体的客体是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认识学生,并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个性差异和发展水平,调整教学策略;学生主体的客体是教师,学生也要认识教师,并根据教师对自己的评价,改变学习策略。两者在“你和我”的对话中寻找现实和未知意义,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由此,从教学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看,教师的教学风格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达成教学目的的基本条件,是影响学生的内部动力源。

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写道:“在教育科学研究中,有许多问题吸引着我,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则是教师的个性问题。”“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因此,教师的风格一旦和学生的个性培养联系起来,就会显示出其不可忽略、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风格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不是在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而是人际关系、情感态度。”他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发现自我、成为自己、塑造个性、优化发展。

每个教师都有不同的风格,要善于发扬自己之长,形成和保持个人的教学特色。从教学实况来看,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激情洋溢,这样的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在备课讲课中大胆地备出情来、讲出情来,点燃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诗一般的意境中得到陶冶教益,从催人泪下的情感中受到洗礼。有的教师沉着稳健、明思善辩,有的教师细腻入微、长于诱导,这样的教师讲课时,便可以娓娓点拨,启发学生探幽寻微、发现真谛,在课堂上不断变换提问角度,选择最佳入口处,激荡学生的心灵,创设情境,使学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心领神会。有的教师擅长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这样的教师就应以知识性、趣味性、条理性相结合,让学生倘佯在知识的海洋里。教师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教学实践,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教学组织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学组织得好,才能够有力地调控学生的学习行为,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理念强调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在教学组织中,必须依此为主导思想,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实验探究等形式,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潜能不断被激发出来――风靡全国的“杜郎口”经验就是最好的例子。

2、教学语言风格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教学语言是构成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教师是通过语言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而语言的组织方式、表现形式与特色既制约着沟通的效率,又反映出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9

语言是交际工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语言这一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实质是交际,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际。而合作学习的特点小组成员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实现英语教学交际化的最佳途径。

运用合作学习方法的英语课堂上民主气氛很浓,呈现一种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力。师生关系融洽,地位平等。在教学过程中,语言的输出和输入不完全以教科书为基础。学生在教室里用英语进行正常的社会交际,如打招呼、谈论日常生活、解释、评论等。课堂气氛是鼓励性的,支持性的。学生不是经常处于竞争性强、压力大、以个人考试成绩论英雄的环境中,而是互相合作,互相帮助。

合作学习在课堂上创设一种良好的集体活力,这种活力为不同能力的学生提供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这种积极的课堂气氛在许多方面对教师和学生都有益处。所有学生,包括害羞和缺乏信心的学生,会更愿意尝试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而不必担心显得愚蠢或犯错。那些暂时没有参与言语交流的学生会更注意倾听同学发言,观察同学的行为和教师的反馈。学生愿意在教师控制较少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合作活动,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都会感觉更有信心,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

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教师面向全班授课的形式。其基本方法是教师中心法,即教师讲授语言结构,然后就讲授内容向学生提出一些非真实性的问题,学生给予回答,师生的交际完全是模拟的。在这种课堂环境下,教师处于权威地位,教师发出的指令是必须遵从的。如果教师提问,学生不能及时回答,学生会受到批评或其他惩罚。即使在如今很强调语言实践的背景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进行的英语操练活动,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完全按教师的意志进行的。学生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长期采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不仅体验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经常感到紧张、拘谨,容易产生高焦虑和挫折感,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过于依赖教师,缺乏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研究表明,当教师降低其课堂中心地位时,学生在从事学习活动过程中的交流更加社会化,比如,向同伴提供学习方面的帮助,在完成任务方面更积极地合作等。合作学习课堂上学生的言语交流比率大大增加。这些言语交流更亲密,更具社交性,与学习活动更密切相关。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充当小组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者和咨询者。虽然教师没有参加某个小组的活动,但是他会积极地在各个小组之间巡视,鼓励学生,强调积极的合作行为,阐明任务期待,激励学生的对话,适时地向学生提出有利于促进高层次思维活动的问题。这种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为发展学生的技能,使他们成为自主的群体而提供指导和帮助。

人们一直以为,性格外向的人英语学得更好、更快,因为他们善于移情,健谈,喜欢与别人交流,敏于对答。因此,他们在课堂上练习使用英语的机会更多。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怕犯错,不怕出洋相。外向的人更积极地参与语言交际活动。他们对语言输入更加敏感,更愿意尝试语言输出。在面向全班授课的教学形式中,这类学生无疑比性格内向、不够积极的学生的语言整体水平发展更快。但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也有优势。他们可能更善于对语言输入进行更细致的形式分析,更牢固地掌握语言规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合作学习环境中,这两种性格的学生是如何各显其长,并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以至共同获益。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必须为小组的成功做贡献,必须独立承担一部分责任。每个人都能从同组成员那里得到帮助,但必须为别人提高帮助。以组合阅读与作文方法为例。无论性格内向或外向,每个学生必须向小组其他成员讲解自己负责的那部分学习内容,并就此获得反馈。这给性格内向的学生提供了较多的语言交际的机会。他必须作出清晰的讲解。而当别人讲解过后,他也必须作出适当的反馈——同意,接授,还是反对拒绝,或者作些补充和修改。在进行语言交际的同时,他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训练。

传统英语课堂上的师生交际是非真实的,总是按照严格的三段式进行:教师提问,学生作答,教师给学生提供反馈。教师往往提出许多不真实的问题。教师和学生事先都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样的交际活动只是为了让学生练习语言结构,只能训练学生不自然地使用语言。学生只学会被动地回答问题,而不知道如何同别人自然地交流。运用合作学习方法教授英语,学生除了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正式的语言形式的知识外,还通过小组交互活动,运用英语进行很多自然交际活动。在教师将学生分组之后,各小组成员之间要分配相关的学习任务。为了完成小组共同的目标每个成员必须就自己准备的那部分学习材料向同组其他成员讲解,直至每个成员都学会。当一个组员讲解后,其他人还须就此作出反馈——赞同,质疑,直到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学生要做大量的语言输入和输出工作,例如,讲解、反馈(输出),倾听(输入),讨论、协商(输出和输入)。学生不断形成和检测语言假设,进行形式和功能的实践。学生之间的交流要求其语言输出是清晰的、可理解的。

合作学习有助于改变广大英语教师的教育观念:英语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英语教学同时还负有教育使命——教会学生学习英语的途径,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合作意识。使我们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对于他们未来的事业和生活至关重要。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10

[关键词]语言暴力;成因;危害;应对策略

“语言暴力”是与“肢体暴力”相对的一个概念,它是指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语言,致使他人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的暴力现象。

在家庭、社会和学校生活中,“语言暴力”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现阶段,中小学校园内,“肢体暴力”现象通常比较少见,但“语言暴力”现象却比较普遍,而又以教师“语言暴力”最易引人注目。

何谓教师“语言暴力”?教师“语言暴力”是指教师在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乃至生活管理中,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诉诸口头或书面的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学生的人格尊严、精神和心理健康遭到侵犯和损害的暴力现象。

据有关资料透露,因教师“语言暴力”而导致的校园师生矛盾;中突恶性案例时常发生,且呈上升趋势。其后果轻则师生双方弄得焦头烂额,身心疲惫,精神受到严重伤害,重则师生双方身心健康乃至生命都受到危害。

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维护教师自身的合法权益,为营造安宁和谐的学校校园,本文主要试就教师“语言暴力”现象的成因、危害及其对策做一个简单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教师“语言暴力”现象产生的根源

目前,校园内“肢体暴力”现象通常比较少见,但不可忽视的是,校园内教师采用讽刺、挖苦、揭短、当众出丑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惩罚”的“语言暴力”现象却依然盛行于校园。原因何在?

有关专家分析,教师“语言暴力”现象折射出中国学校教育中方方面面的匮乏与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师范院校课程设计及中小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等客观因素,也有教师心理健康方面、人文精神方面的问题及综合素质的问题。这里撇开现阶段中国教育体制、师范院校课程设计及中小学校教育评价机制等客观原因,侧重谈谈教师方面的主观原因。

首先,心理压力过大、情绪失控是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最直接原因。

“目前从事教师职业的人中有80%以上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这是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最直接原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郑日昌说。

目前,社会地位低、工作竞争性强(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上班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办公设备不完善、管理评价机制不公、校园安全教育责任、学校片面强调升学率与平均分及经济待遇低、家庭负担重等等实际问题,都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心理烦恼。这些心理烦恼都可导致教师将紧张、焦虑、烦躁等消极情绪郁结在胸,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人的心理压力和积蓄起来的不满情绪是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释放以求得心理平衡的。从社会心理学来看,教师们选择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职业,就不得不尽量满足人们对这个神圣职业的要求。他们不得不常常掩盖和压抑自己的真性情,从而造成心理状况的失调。

当教师们感到不堪重负、心力交瘁时,当教师缺乏缓解压力的有效途径、不良情绪无处宣泄时,他们就往往容易失态。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又遇到学生违犯了校纪校规等“惹麻烦”的事情,学生自然就成了教师的出气筒。这时,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难免出现“语言暴力”及体罚、变相体罚等现象。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一个人被某种恶劣的情绪左右时,他就很容易出现攻击,包括对他人的语言性的攻击和身体攻击。

其次,人文精神缺失或人格有缺陷是导致教师“语言暴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语言暴力”多发生在新教师身上。这是因为我国传统师范教育的漏洞使一些年轻教师人文精神缺失或人格有缺陷,导致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语言暴力”盛行,给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传统的师范教学只注重文化专业课程的教学,而没有设计学生心理呵护方面的内容,致使一些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人文精神缺失或人格有缺陷或不懂得对学生进行心理呵护。二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二十三四岁,小的只有十八九岁,自己还处在青春期的后期,情感壁洞比较大,自控能力差,脾气无法控制,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所以有时候口不择言,产生“语言暴力”对学生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再次,不对等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滥用话语权,助长了教师的“语言暴力”现象。

从行为学上来看,人们的交往行为一般是依据交往对象的特征、对交往对象的预期而随时调整的。师生交往中教师的交往对象――学生,是没有力量和智慧跟教师抗衡的未成年人。在师生关系中,教师明显属于强势的一方,掌握着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内容方式的选择、进程的控制以及对学生各种行为表现的评判权都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拥有主要话语权的优势方。所谓话语权,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权力。话语具有客观而强大的力量,它一旦产生,就由不得听话者的意愿,它会如同暴力那样强制性地迫使听话者接受:面对接受教育的学生,教师的“话语权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很容易造成教师对话语权的滥用,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自己的话语霸权,为教师“语言暴力”行为提供机会和土壤。

第四,教育观念落后和法制观念淡薄助长了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长期以来,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师道尊严”的思想积淀成一种顽固的集体无意识。一些人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尊敬老师,服从老师,而学生惜懂无知,谈不上有什么独立人格与尊严。与此同时,在一些家长乃至一些教育管理者心目中,“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的观念根深蒂固,甚至走向极端。人们(农村和偏远地区尤甚)普遍认为教师对学生握有严加管教的大权,只要不打学生,不搞体罚和变相体罚即可,至于讽刺两句,骂上几声,也无不可,无关大碍,其动机无非是“恨铁不成钢”。即使伤害了学生,也不必大惊小怪,上纲上线。这种偏激的思想和锚误的认识为教师“语言暴力”的滋生提供了环境。

此外,不少教师法律观念不强,对一些法律条文置若罔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学生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一些教师片面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与权威,无视学生的权益和独立人格,并在行为上表现为强烈的“自以为是”的倾向,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常常淡化或漠视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和保护,法律观念淡薄,这些都助长了教师的“语言暴力”行为。

第五,教师个人修养不够,进一步导致“语言暴力”的蔓延。

一些教师没有意识到教师职业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不注意加强个人的学习和提高个人的素质,使个人学识修养不够深厚,人格不够健全。这样,自然对学生缺乏足够的耐心、爱心与责任心,脾气暴躁,心胸狭窄。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以平等或平常的心态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总想扮演权威者的角色,说话时往往从个人的喜好、情趣出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非常随意,不顾及学生的感受,不考虑对学生可能带来什么伤害,偏好以“语言暴力”等方式取代循循善诱的启发引导,粗话、脏话等不文明的用语甚至成为他们的口头禅,随口对学生进行粗暴的呵斥或尖刻的挖苦。

从表面上看,“语言伤害”比“体罚”要显得“文明”,但事实上,“语言暴力”是一把不沾血的刀。

二、“语言暴力”带给学生的危害

首先,“语言暴力”导致校园人际关系的恶化。(1)师生关系的恶化。当教师用粗暴的语言对待学生时,学生会降低对教师的信任度,逐渐远离教师,不愿再与老师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痛苦,甚至对教师产生厌恶情绪,形成紧张和对立的师生关系。(2)生生关系的恶化。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有些学生经常津津有味地讲一些教师骂人的“趣事”,并如法炮制用来攻击同学。当某学生与其同伴发生矛盾时,其他同学有可能会模仿教师的语言来攻击该同学,很容易造成同伴间感情的破裂,使同学之间不能友好相处,整个班集体处在一种不和谐的气氛中,生生关系严重恶化。

其次,“语言暴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付志新认为:“表面看来,语言暴力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但从心理学角度而言,由此产生的后果实际上更为严重。体罚,伤害的是学生的稚嫩的身体,可肉体上的痛苦毕竟是短暂的。而语言暴力对学生心灵的戕害,往往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很快弥合的。”报刊披露的很多案例表明,体罚更多伤害的是肉体,其痛苦可能是短暂的,但“语言暴力”的伤害却是长久的,不仅侮辱了学生人格,损伤学生的自尊和自信,摧残学生心理健康,造成师生对立情绪,影响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导致学生心智失常,丧失生活勇气,引发厌学、逃学,甚至产生自残、自杀乃至铤而走险等不堪设想的严重恶果。

而一些教师对脱口而出的“语言暴力”没什么感觉,甚至对此习以为常,只顾痛快自己的嘴,宣泄自己的消极情绪,不去考虑其危害性,更不去考虑如何矫正。如果学生长期生活在教师的“语言暴力”中,就可能会影响精神和食欲等,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同时会降低自信心,产生自卑感以及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

教师“语言暴力”会严重损坏学校教育的宗旨和目的,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这不仅是教师的悲哀,也是素质教育的悲哀!如何避免“语言暴力”现象产生呢?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对于教师而言,不“体罚”学生可以做到,而不“心罚”学生,有时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三、教师如何避免“语言暴力”现象产生

首先,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学会应对压力,调适好不良情绪。“语言暴力”往往是在重压之下情绪失控造成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斥责、辱骂时表明他已被负面情绪所左右。在这种时候,所说出来的话,由于失去理智,通常不会对学生的教育有好的效果,只会起到负面作用。

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教师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主动采取一些积极的应对措施,自我减压,比如合理地宣泄,转移注意力,改变目标,幽默放松,行为升华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遇事冷静,善于克制,始终保持宽广的胸怀,以和蔼、友善、热忱、耐心和平等地的态度对待学生。

其次,教师要注意更新思想观念,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作出了明确规定。教师应时刻铭记有关法律条文,树立法制观念,更新思想观念,从根深蒂固的“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教师对学生虽有教育的权力,但不能一切以教师为中心,把自己的话当做长官命令,要求学生绝对服从。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与成年人一样,享有充分的生存权、发展权,他在人格上与成人是平等的。在师生关系中,尊重和爱都是相互的。教师不能只要求学生单方面地尊重自己,而不尊重学生。一旦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说话就不会随心所欲,就能够做到出言谨慎,三思而后行。

再次,教师要注意提升师德素养,注意使用文明用语。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方面。学生的智力、性格千差万别,但有些教师只喜欢聪明伶俐、乖巧听话的学生,对反应缓慢、活动过度或比较顽劣的学生则另眼相待,流露出厌烦的情绪。这是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热爱每一位学生,悦纳每一个学生。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应当是无私的、公正的,不能以“貌”取人,以“智”取人。只要心中充满对学生的爱,并有良好的修养和完善的人格,就会克服情绪上的冲动和行为上的偏激,教师说话才不会无所顾忌。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教师教育学生时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多使用鼓励语言,避免使用教师的“职业忌语”。例如话题涉及家庭、父母时,不可使用“缺少家教”、“有其父必有其子”等带有讽刺或鄙视的语言:不要对学生的本性妄下结论,诸如“天生就是个蠢材”、“一辈子没有出息”等;不要对学生的人格进行侮辱,如“你比猪还笨”、“你简直不是人”、“我像你这样早就跳楼了”等。教师一句体谅的话可以温暖学生的心,教师一句鼓励的话可以给予他们向上的力量。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宽容和大度,多一些热情和友善。尤其是在学生“屡教不改”时,更要保持冷静和克制,调整好心态,把握住自己的嘴,管好自己的舌头,别让“语言暴力”刺伤了学生的心灵。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11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 大学英语

1 正确把握英语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在联系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文化素质教育,重点指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通过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由此可见,所谓人文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使学生们得到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学科的若干知识,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从而成为有良好素质的人。

纵观前些年的大学英语教学,英语教学的着眼点多放在听、说、读、写等应试能力的训练上,许多教师仅仅将英语教学看成是语言能力的训练,将四、六级通过率作为教学目标,而很少将英语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授,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实际上,英语语言的学习,就是英语文化的学习,也就是人文素质提高的过程。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和使用这种语言的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等因素息息相关。加强文化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得体地使用语言,能够减少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用语失误,从而更好地与使用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明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英语真正成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工具。另外,通过客观全面地分析介绍西方文化,使学生能够全面地认识世界,思考世界上发生的问题,增强他们的跨文化交流意识,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并且能够全面公正地认识中西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全面提升素质。wwW.133229.cOM反过来,文化知识的学习,人文素质的提高,也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

2 深入挖掘英语教材中蕴涵的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大学英语教材作为人文类教材,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如(1)摒弃功利价值,追求简朴自然。如《大学英语》等二册the professor and the yo-yo中记叙了爱因斯坦性格的几个方面,他摒弃社会功利,追求简朴,谦逊自然,毫无矫饰。若不具备如此良好的人文素质,爱因斯坦也许很难有那么伟大的成就,造福人类。第三册why i teach中,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真挚笔调讲述了他对学生的热爱,教书丰富了他的人生,使他和学生共同成长,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作者视富贵如浮云,追求人生真谛的心声让人振聋发聩。(2)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人生境界。真正意义的人文素质教育应该是走出狭隘的自我天地,树立起对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博爱的胸怀面对整个世界。going home中文戈的妻子以宽厚的胸怀包容他的错误,用爱的黄丝带温暖他的心灵,爱的感化使得一颗迷失的心重新踏上光明的人生之路。the woman who would not tell中的贝蔕冒着生命危险救助北方军官,因为他不是敌人,也是某人的儿子、丈夫和父亲,一个受苦受难的人。她们的行为向我们指明了一条博爱的人生之路。(3)藐视困难和失败,坚忍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a fan’s notes中莎拉虽然身患脑瘫,但她藐视困难的勇气和阳光乐观的性格带给每一个读者启示和鼓舞。(4)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培育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培育学生善待自己、他人和自然,使他们能够与他人、自然和社会和谐相处。is there life on earth? 等课文都关注这一主题。我们应当充分挖掘和使用好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使学生真正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语言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文素质教育。

3 教师要善于发挥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大学英语教师在课程运作中,应研究如何根据篇章内容,灵活安排课堂讲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将所要传授的知识。尤其是所要培养的态度、情感以及价值观念等化整为零,潜移默化地融合、渗透于主体课程的介绍与讲解之中。不仅如此,还要研究如何加大用英语进行课堂讨论的力度,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启迪。从而既锻炼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促进其听、说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改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心智,提高素养,使学生于不知不觉之中受到教育。

(2)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感因素,进行有效良好的课堂互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间互动的内容不仅仅是课本知识,师生间除了语言点操练或巩固的互动外,完全可以就成长、健康、人与自然、人与人交往等内容进行交流,就某些方面获得指导或达成共识,师生各自的态度价值观也因有所分享而相长。互动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开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的开放。使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所以在互动过程中不仅有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值观。有足够的空间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有意义的精神互动。教学互动不是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知识、学生已有知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景中,在互动过程中促成知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和生成新知,从而实现心灵对话、情感交流。

(3)教师还应建立愉快的课堂气氛、维持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须以爱施教,以情育人,既严格要求,又善于灵活处理和对待。同时,努力创设优良的课堂教学环境和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改善课堂教学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增强其自信心、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主动配合,力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优化其态度、情感、价值观念、信仰等,不断提升其人文素养。

(4)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给予学生人文关怀。良好的人格素养,在外语教学中无疑会显现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往往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也会喜欢他的讲课。正如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言:“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都不能代替教师的人格作用。”外语教师高尚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具有磁铁效应:学生会愿意和老师接近,乐意跟老师交流,愉快地向老师学习,可谓是“度德而从之”。德国的迪斯多惠就明确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一旦外语教师以健全的人格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桥梁,学生自然而然地会把他当作最可信赖、最可亲近的人,视为自己的良师益友,推心置腹地谈思想、谈学习、谈感受。

4 结语

总之,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做好人文教育,关键在于教师。教师以高尚的人文灵魂、深厚的学术功底、灵活多样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育,课程教育就会含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教师格言大全范文12

大凡杰出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如京剧中的“四大名旦”:梅兰芳的雍容富丽,程砚秋的深沉委婉,荀慧生的俏丽清新,尚小云的刚劲洒脱,莫不自成一家,各有风韵。教学亦是如此。一名优秀教师也应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能使我们全面地认识教学艺术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语文教学风格的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典雅型。这种风格以庄重典雅,严谨不苟,蕴含深远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能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娴熟;善于引导学生反复琢磨、体会;精讲多练,讲课严谨,有根有据;对学生态度严肃、和蔼;教学语言质朴;教学风度沉着从容。

情感型。这种风格以情真意切,联想广阔,引发共鸣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形象因素,设置与教材相应的情景,指导学生乐学,教学语言富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语言音色优美、和谐,声情并茂,课堂气氛热烈;对学生态度热情、真挚;教师性格开朗,风度潇洒。

理智型(也叫思维型)。这种风格以思维缜密,结构严谨,精思巧授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在讲解分析中归纳出知识要点;概括推理,讲究方法,思维的逻辑性强,重视教学的技能练习和能力训练;教学语言规范,层次清楚,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学生态度平易可亲,能机敏地解答学生的疑难;教师风度庄重沉稳。

导学型。这种风格以善导勤诱,举一反三,点拨开窍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擅长灵活地处理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切中时机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巧妙点拨学生的“悱”、“愤”之处;能循循善诱,启迪思维;尊重学生的意见,促进学生发现学习,使学生有疑而入,无疑而出;教学语言精炼,谐趣;能画龙点睛,一语破的,使学生明规律,得方法;教学风度挥洒自如,宽容和谐。

品读型(也叫语感型)。这类风格以品味感受,积累领悟,加强体验为特点。这一风格类型的教师善于抓住教材中的关键处,从语体、语境、语情、语脉、语调、语势等方面去品味语言,培养学生语言的感受能力。注重反复朗读,涵泳品味,教学落实;教学语言形象、灵活;教学风度落落大方,和谐自然。

应该说各类语文教学风格本身并没有优劣高下之分,倒有各领,异曲同工之妙。在教学实际中,大多数优秀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混合型,只不过有所偏重而已。

对教学风格类型的把握需注意以下方面:

一、教学主体的语文教育观是教学风格形成的基础

优秀的语文教师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都有自己不懈的探索,他们往往吸取传统语文教学经验和现代教育理论的精华,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如果说教学思想是教学风格的内核,那么,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过程的设计等就是教学风格的较为稳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服从于教学思想的。特级教师钱梦龙的“三主四式”导读法的整体构思体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改革的实绩,对推动全国语文教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钱老师认为:“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前提,着眼于学生“善学”,“教师为主导”是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着眼于教师的“善导”,而学生的“善学”与教师的“善导”都必须经过一个“善练”的科学序列才能实现,所以“训练为主线”是“主体”与“主导”的相互作用的必然归宿。而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是基本的结构模式和具体方法。

“情感型”教学风格的杰出代表于漪,对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作用有她独特的见解和全面的认识。她主张语文课要“教出情趣来”,要“声情并茂”,“体作者之情,察作者之意,文脉、情脉双理清”,“选准动情点,以情激情,满怀激情地启发、提问、讲述剖析……”。她强调“教师的教学用语要规范、生动、流畅、悦耳,能在学生心中弹奏优美和谐的乐章”。又说:语文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为此,她设计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如“直观演示”,“开拓想象”,“抓点拎线”,“形成悬念”,“展现意境”,“激发感情”,“讨论答辩”等。纵观于漪的教学,课的起始总有一段充满艺术性的,感染力极强的导语设计,调动学生情感,确定教学基调;课的进行过程中常尽情地作一些精彩发挥,“声情并茂”,“跌宕起伏”;课的结尾增添色彩,画龙点睛,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情味无穷。由此可见,“情感”是于漪教学风格的核心。

二、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学风格的重要因素

教学语言是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使用的专业性口语。这种专业性口语要受学科性质、教学规律的制约。我们知道: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培养学生正确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语言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文课的教学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语言。其他学科(尤其是自然学科)只需要讲清了内容就达到了目的,而语文科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学生学国语言的示范,是学生模仿教师正确表情达意的标尺,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因此,语文教师尤其是要重视语言的艺术。形成了语文教学风格的教师在语言的表述上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学语言依据其功能性质划分,可分类出描述的语言、解释的语言、论证的语言、感染的语言、答问的语言等。如按教学语言风格来分,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华彩型:语脉流畅,语势雄健,富有激情;优美型:语言清新,秀丽温婉,情辞意浓;质朴型: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天成;理趣型:机智幽默,妙语联珠,趣味盎然;直陈型:简洁明快,要言不烦,切中肯綮。

有经验的教师其语言往往有多种表达方式。语言类型的选用要依据具体的课文和教学对象而定。但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习惯于使用某种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教学,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特点。如于漪的语言艺术令许多语文教师钦佩。请看她教朱自清《春》的导语设计: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一幅幅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花开遍地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的生机,有无穷的力量,内心洋溢着无比的喜悦……。”类似的导语设计于漪还有不少。她的语言善用排比、比喻,具有声韵美和形象美。词句华美,色彩斑斓,情真意切是其语言风格的特色,这是介于华彩型和优美型之间而以优美为主的语言风格。

三、语文教学风格的本质是个性化

布封的精辟之见“风格即人”可以说是慧眼独具,揭示出“风格”的本质内涵。人的个性和人的性格、气质有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性格按照机能分类有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等,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人的气质有四种基本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这些性格、气质类型和教学风格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关系。性质、气质的不同固然和先天因素以及内分泌有关,但主要还是取决于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控制。每一种性格和气质类型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意志型为主的教师包含有理智的成分,当然更不排斥情绪方面的因素。在某种情况下,有时可以相互转化。又如胆汁质的人既可成为热情、积极主动、精力旺盛的人,也可成为性情急躁、粗暴鲁莽的人。抑郁质的人虽然耐受能力差,反应速度慢而不灵活,但情感细腻,做事谨慎小心,观察力敏锐。每一种性格、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取得很高的成就,这已为实践所证明。因此,我们学习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时,需要考察这种风格所应具备的性格和气质。有些教师不根据自己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法及风格类型,而是一味模仿,其结果往往“东施效颦”,效果不佳。教学方法不是一个单纯的方法问题。采用某种方法,必须研究他人的性格、气质及风格类型,研究采用这种方法的道理,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般来讲,各种风格类型必须以其结构因素为依据,但其结构因素也有交叉的现象,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况,这就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风格的类型,也就是说要看语文教学过程中整体呈现出来的有代表性的特点。教学风格一经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教学风格相对稳定,体现了教师对教学艺术的执著追求和富有独立性的个性品质。一个优秀的教师,虽然说有一种稳定的、占主导地位的风格,但并不排斥他吸收和创造多种教学风格。教学风格的稳定性中显示多样性,多样性中又有稳定性,正是教师的主观条件与客观环境所构成的辩证统一。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