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数学教材

大学数学教材

时间:2023-06-06 08:59:10

大学数学教材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华东师大版教材

一、华东师大版教材特点

1.素材与实际生活紧密贴合

数学是人们日常生活、劳动和学习的必不可少的工具,从实际中探究出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揭示自然和社会现象,实用价值高。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问题已经扩张到客观世界的方方面面,开始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其他学科中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对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表现出更大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华东师大版数学新教材,根据初中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选取贴近实际的素材,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实用性,充分反映数学的价值,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

2.编排内容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的逐步掌握

循序渐进的编排内容充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年龄特征与知识特点。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不涉及具体的逻辑推理,对几何证明格式不做任何的要求,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又如,对于统计和概率部分的内容,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的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而后每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上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这样的教材编排一方面降低了学习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氛围。

3.注重实践性与创新性,使学生知行合一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在确保我国基础教育传统性优势的同时,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结合我国基础教育的实际,并吸取西方发达国家基础教育的成功经验,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进而通过动手操作,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发现解决问题的规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及时对自己的思维、行为进行反思,努力寻找最佳方案、策略,获得创新体验,并使行知合一。

二、正确教学及培养目标

1.践行新教材的教育理念

教材的更新并不只是简单的内容更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更新。新教材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深刻的认识,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是用好教材、搞好教改实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只有我们的教学观念与新教材基本理念相吻合,熟悉进而研究新教材和新的教学方法,从而逐渐过渡到熟练地驾驭新教材,这样才能变挑战为机遇,更好地使用新教材,使新教材充分发挥其作用。

2.充分利用新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一开始就通过蜂房、东方明珠塔、深证指数走势图等图片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把学生轻松地带入数学世界。接着又通过如何选择最佳旅游方案、利息的计算、商场促销活动等等日常生活的事例和数学家故事以及形式多样的“想一想”“读一读”“试一试”“做一做”等,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一下子感到:数学与我的距离真近呀!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大呀!这样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增强了对数学的亲切感,打消了学生对数学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对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充满信心。

3.兼顾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

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对学生思想的解读,分析并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的激发。现代化的初中数学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强调学生是新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并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初中数学知识进行自护探讨,最终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其对数学问题进行自主探索,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并使学生在成功的喜悦中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此外,教师还要对自身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反思,分析总结出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弊端,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调整,以满足社会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才能针对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制订出最佳的数学教学方案,从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

素养。

参考文献:

[1]任建平.新课程理念下下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与反思[J].新课程学习,2011(11).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2

关键词 大学数学 教材改革 财会数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7.034

Abstract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ollege Mathematics, we must first make a real breakthrough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it is first in the teaching material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the full convergence and integration, outstanding application, practical.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some practical work, exploration and reflection about the reform of college mathematics teaching material for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Key words College Mathematics; textbook reform; Accounting mathematics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由此可见职业要为就业服务,专业要为职业服务,由此可知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大学数学作为大学课程的基础课之一,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才能更好地为专业、为职业、为就业服务呢?游安军教授①提到,根据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基础水平,高职数学课程建设必须实现由逻辑体系向应用体系的转变,其中最核心的任务是加强数学与相关专业知识的融合。教材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根据,它的质量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从而影响着学生的所获所知。②因此,需要在教材上取得真正改革上的突破,只有在教材上实现数学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充分衔接和融合,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培养质量。本文主要是简述笔者所在学校针对财会专业的大学数学教材改革进行的一些实践工作及探索、反思。

1 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财会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1)计算能力:包括应用初等数学知识、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进行专业问题计算的能力和利用数学软件进行辅助计算的能力。(2)获取数据资料能力:抽样调查、数据的查找和分析能力。(3)问题解决能力:实际问题的最有决策、生产预算、线性规划、估计和检验、市场预测等数学问题解决的能力。③我们根据以上的现状和专业培养目标,以财会专业上的案例为导向,编写了教材《财会数学》,④这教材不仅是我校数学教学改革的重大成果,更是基础课程在教学教材改革上的飞跃和大突破。

2 《财会数学》教材的特色创新

2.1 深度融合财会专业知识

《财会数学》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为了教学内容与财会专业相融合,组织翻阅有关财务管理、会计专业和金融专业的各科教科书和参考资料,搜集该些专业要考的职业技能证书及其相关备考资料,记录当中出现的数学知识(如年金,投入产出模型,经济订货量模型)和微积分思想,最终编写出适用于该些专业的大学数学教材――《财会数学》,它的章节内容如下:初等数学与价值数学,导数与最值经济,多元函数及其经济应用,积分与经济总量,概率与风险预测,矩阵代数与投入产出模型,线性规划与最优组合决策,每章配备一定数量的习题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使用。从章节标题可以看出本书数学知识与财经专业知识深度融合的特点,这是目前的大学数学教材中是罕见的。下面仅列出第一章“初等数学与价值数学”下的条目:

第一章 初等数学与价值数学

第一节 比与比例

一、比和比率

二、比与比例的性质

三、比与比例的应用

第二节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一、数列的一般概念

二、等差数列

三、等比数列

第三节 单利与复利

一、单利

二、复利

三、应收票据贴现

第四节 年金

一、普通年金终值与现值

二、即付年金的终值与现值

三、永续年金

第五节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

一、静态评价指标

二、动态评价指标

习题一

从以上教材章节内容足可窥见本书的特点。

我们结合这财会专业进行编写和编排内容,同时在教材中介绍每一个数学概念和方法时,几乎都是用财务管理、会计专业上的案例作为例题和习题。如以下案例:

案例1:王先生退休时,一次性将退休金20万元购买了保险公司一款养老险,保险期限10年,该险种预计年收益率为5%,问未来十年内,老王可每年从保险公司领取多少元?

案例2:某高校建立一种永久性的奖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优秀学生,奖金每年发放一次,奖金总额10万元,求基金总额应为多少万元?(资金时间价值5%)

案例3:设有A,B两个项目可供选择,未来几年预计的现金流量(单位:元)如表1所示,该企业的资金成本为12%,计算和比较它的净现值。

案例4:益达公司每年需用某种零件36000个,专门生产这种零件的设备每日能生产40个,每日耗用10个,每批调整准备成本为200元,每个零件的年储存成本为1元,试确定经济生产批量及最低年总成本。

案例5:设某工厂有三个车间,在某一个生产周期内各车间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及最终需求如表2所示,求各车间的总产值。

类似于以上专业上的数学案例在教材中经常出现。

2.2 淡化理论,注重实际应用

《财会数学》淡化了数学学科知识过于繁琐的理论论证,注重实际应用。李双⑤博士提出,编写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关教材主要考虑的一些问题,比如,引入一些概念时尽可能采用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叙述,对个别冗长、繁琐的推理则略去,而更突出有关理论、方法的应用和数学经济模型的介绍。而《财会数学》教材恰恰就是围绕该问题而进行着改革。如介绍极限概念时,我们略去了“”和 “”定义,而是用图像,用文字“无限接近”来表述。当然,我们在编写过程中不会是因为繁琐而删除,因为简易而加入,而是针对专业需要来决定。如果专业中必须使用的数学知识,即使繁琐也增加进来,如果是用不上的数学知识,即使再简易也不会随便添加到本教材中。如在管理会计中经常使用的单纯形法,⑥即使这种方法的过程冗长,演算操作比较繁琐,《财会数学》中也用较大的篇幅介绍这种使用率较高的单纯形法。

2.3 入门容易,深入浅出

容易是因为要用到的知识,大部分是学生在中学学习时已经初步接触的,不陌生,所以这门课的入门所需的数学知识有限,容易掌握本门课的学习。深入浅出是因为引用的案例是财会专业上全新的数学知识内容范畴,即用旧知识变为新工具,解决专业上的新问题,例如第一章从简单常见的知识点“比与比例”开始介绍,到高中学过的“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接着介绍财会上常见的“单利与复利”,“年金”等问题,最后是综合应用该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投资决策评价指标问题;第二、三章从高中学过的“导数”概念开始,深入导数的思想及计算方法,最后解决财会专业上的“经济订货量模型”、“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模型”和“最佳投入结合比例的测定”问题等;第四章从高中接触过的“定积分”开始,深入到积分的思想和一些积分法,最后解决“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问题和计算“资本现值”和“投资回收期”等;第五章从高中接触过“概率初步”开始,深入到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最后解决“风险型决策”问题等;第六、七章从高中学过的“线性方程”和“线性规划”开始,深入到“矩阵”和“单纯形法”,最后解决财会专业上的“投入产出模型”和“生产能力的合理分配模型”问题。

2.4 案例详实,利于学生自学

《财会数学》中的案例由于是出自专业上的,所以通俗、详细和确实。因此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吸引学生自学。例如第六章,先从一个工资问题出发,现有一个木工、一个电工、一个油漆工和一个粉饰工,四人相互同意彼此装修他们自己的房子。在装修之前,他们约定每人工作13天(包括给自己家干活在内),每人的日工资根据一般的市价在50到70元之间,每人的日工资数应使得每人的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表3他们协商后制定的工作天数的分配方案,如何计算出他们每人应得的日工资以及每人房子的装修费(只计算工钱,不包括材料费)是多少?

由以上工资问题引出数学概念(矩阵等),接着介绍数学方法(矩阵的运算,消元法等),最后解决以上问题并延伸到财会上的问题――投入产出模型。这样一步步地介绍到最后解决问题,相当于在枯燥无味的数学上赋予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基础课要为专业课服务,就会对授课老师也有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备深厚的高等数学知识和财会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这些需要授课老师的多方面准备和外界条件的配套,包括培训和硬件支持等。当然,不管在哪个方面进行的改革,其过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其成败也都需要长时间和实践的证明。但不管怎样,我们已经尝试踏出了改革的第一步,同时还会继续努力学习研究,进一步完善《财会数学》的内容和密切关注改革的成效,扬长避短,并为改革其它专业的大学数学做借鉴准备。

注释

① 游安军.反思中国高职院校的数学课程建设[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2):98-100.

② 李红玲.现有大学文科数学教材中存在不足的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1):92-94.

③ 耿青松,胡桂荣.基于工作工程的数学课程设计――以高职经管(会计)专业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2):101-102.

④ 师亚萍,李小琴,冯彩彩.财会数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3

关键词 大学英语 电子课件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11.04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use of E-textbooks has been essential to classroom teaching.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assessment of E-textbooks,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E-textbooks (electronic courseware as a case) of the college English course for non-English majors, and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E-textbooks Assessment System for future reference.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E-textbooks; assessment

科技的飞跃带来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蓬勃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趋势,越来越多大学英语教材内容和形式也有了更新,数字化教材的使用渐渐成为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丰富课堂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等方面,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中各类教材的数字化出版已成为趋势。数字化出版即原创纸质教材的数字化、编辑加工的数字化、印刷复制的数字化、发行销售的数字化和阅读消费的数字化(张立,2006)。①数字化教材涵盖了电子课件、录音带、光碟、幻灯片等,这些数字化教材的编写反映了编者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开发、选用、评估数字化教材尤为重要。本文仅以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普遍使用的电子课件为例进行研究,为将来建立一套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提供依据。

1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评价研究现

欧美国家对于英语教材评价的主要涉及对象从最初的听说教学法和传统语法教学法教材到近年来的教材。英语教材的评价方法主要分为两分法、三分法和对照法。两分法的代表性人物Cunningsworth (2002)提出将教材评价分为两部分,整体印象评价和深入印象评价。 他还在两分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教材评价的三分法,即把教材评价按照一定顺序分为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评价三步。②这种评价方法可以清楚地看到教材的优点和缺点,对于改进教学有很大帮助。教材评价三分法的另两位代表性人物Jo McDonough和Christopher Shaw(2003)提出教材评估体系包括外部、内部和整体评估。③除此之外,Tom Hutchinson和Alan Waters(1987)还提出教材评价的对照法,即将主观需要分析和客观对象分析相互对照,做出评价。④这些学者的评价标准在不同程度上对教师检验教学效果,学生检验学习情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国对英语教材的评价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国外教材评价理论的介绍和评述。程晓堂(2002)在其编著的《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介绍了国外学者Grant所提出的教材选择评价表;⑤蔡慧萍(1999)指出评价一套英语教材,必须从大纲覆盖面、语言材料量、课文内容设计等方面加以评价;⑥束定芳、庄智象(1996)指出教材的评价要与具体的教学目标结合,要看它是否与教学大纲中所提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相吻合。⑦这些中外学者所提出的教材评价标准虽然较为客观、全面,但实际操作性不强。

虽然对于各类教材的评价体系层出不穷,国内外对数字化教材的评价体系却成果较少。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表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的进程。⑧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的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已由传统单一的纸质教材逐渐过渡到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数字化教材辅助教学。

2 以电子课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教材存在的问题

在国内,以电子课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教材只是被视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也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除了技术不够完善,也与缺乏一套较为完整全面的评价机制有关。

(1)电子课件与纸质教材内容重合性大。学生可以在纸质化教材上了解所有相关信息,教师在课堂上重复呈现,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数字化教材只有在技术上明显区别于纸质教材,内容上比纸质教材更加丰富,才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

(2)技术不够完善。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几乎成为生活必需品,而数字化教材的教学资源大多依赖于电脑和互联网,忽视了智能手机的学习作用。如果开发一些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取知识。此外,一些电子课件的视频内容与电子课件内容整合性有待提高,实际操作性不强,不能给学生视觉刺激,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3)忽略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启发创造性思维。过多的词汇语法讲解,单一的教学内容,无法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学缺乏互动,教师无形中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违反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的教学理念。

3 建立以电子课件为代表的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评价教材的能力是英语教师非常重要的一项专业活动能力,虽然国内外对于教材评价侧重有不同,无论是两分法、三分法还是对照法,都是对教材整体的评价,而数字化教材作为教材一部分,目前国内外对其评价研究较匮乏,几乎没有一部关于数字化教材评估的专著,也没有一部较为完整且操作简便的评估标准。大学英语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数字化教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改善数字化教材至关重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理论层面上,评价体系应该可以探讨数字化教材在现代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也可以对广泛使用的数字化教材特点进行普遍总结,并对数字化教材和传统教材的共性和差异进行探讨。在实际应用层面上,构建一套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有利于教师、学校在选择数字化教材时做出正确选择;有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编写者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进行调整,甚至有所创新;有利于教师培养更高质量的复合型人才;有利于数字化教材制作者正确认识自己的教材,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编写到教材中,不断完善数字化教材。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应紧扣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广大语言工作者应遵循合理的评价体系,选择优质的数字化教材,将适当的教学方法和各种数字化资源有效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出版社来说,参考完整全面的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以教师和学生的实用需求为导向,探索数字化教材出版新途径,更新编写理念,才能和广大教合力推动大学英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素质的高层次人才。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学英语数字化教材评价体系研究”(2015SJB010)

注释

① 张立.数字出版相关概念的比较分析[J].中国出版,2006(12):11-14.

② Alan Cunningsworth.Choosing Your Coursebook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Education Press,2002.

③ Jo. McDonough & C. Shaw. Materials and Methods in ELT: A Teacher’s Guide (Second Edition) [M]. Beij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3.

④ Hutchinson, T. and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⑤ 程晓堂.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⑥ 蔡慧萍.英语教材的评估与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1999.3.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4

尽管我们一直在提倡大胆改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 但是,小学数学教材依旧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无论新课程如何改革,数学教材始终是课堂上最主要的教学凭依. 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要将课堂落实到教材中去. 要学会分析教材,对书本中每一个数学内容了如指掌,对重点难点不遗漏. 这样,才能正确地为学生选择最合适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重构教材,激活教学资源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 所以,我们要认真的研读教材. 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已有经验,重构教材,重新激活教学资源,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 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活泼,因此,只有当数学知识有趣,才能让同学们集中精神去学习. 那么,重构教材时,教材的趣味性应当放置于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 例如:在学习“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时,可以在课堂上创设一个学校小卖部的情景,让同学们作为顾客. 同学A想要购置十支黑笔,每支2元,那么同学A应当支付2 × 10 = 20元. 同学B想要一个铅笔盒,每个12元,一本草稿纸,每本8元,两根棒棒糖,每根1元,那么学生B应当支付12 + 8 + 2 × 1 = 22元. 此外,若学生们已学习百分数或者小数的运用,那么也可以在刚才的情景上再创设一个情景,即六一儿童节到了,小卖部为了庆祝节日,特推出买满22元八折的优惠,也以同学A和同学B为例. 同学A购买金额为20元,不能够享受八折优惠,但是同学B购买金额为22元,可享受八折优惠,那么此同学应付金额为22 × 80% = 17.6元. 同学A的支出反而比同学B的支出多. 运用学生的日常活动激活教学资源便于学生巩固加强对加减乘除以及百分数和小数知识点的学习.

二、尊重认知规律,加深知识理解

教材的解构应当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便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小学数学教材已经重新编著和修改了,修订后的教材明显更贴合当今时代的潮流,而且数学知识的出现顺序更具逻辑性,也更关注学生数学运用的实际意义. 例如,在小学一年级里,没有安排复杂的数的教学,只是简单的为学生打开了分类的大门,让学生体会分类与统计的关系以及分类本身标准与结果的关系. 而且一年级下学期也能学习统计与概率部分最基本的内容,其余部分分别安排在二年级和三年级下学期进行教学. 而二年级上册就开始接触观察物体的内容,同统计与概率一样,拆分了知识点,便于学生随着年龄和阅历增加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该知识点又出现在四年级和五年级下学期. 此外,在二年级下学期增加了“混合运算”单元,并且让学生先对“有余数的除法”进行学习,有了相应的概念后,再学习“万以内数认识”的知识点,先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小数字,再以小见大,学范围数字,以便学生消化. 而在图形认识的阶段,把平行四边形单独调出四边形的章节,因为平行四边形很具有代表性,所以将其安排在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内容中.

三、精心选择内容,利用现实素材

数学应用题可谓是数学教材中的亮点. 以贴近现实的素材改编成数学题目,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实际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因此,对于应用题,需要精心选择内容,并不是所有的现实生活都能编写应用题,何况是需要符合突出强调各章节不同的知识点. 例如:在“速度、时间、路程”应用题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也为了安全起见,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让学生绕着操场跑200米,用秒表计算每名学生所需时间,再让学生分别计算自己的速度. 接着,再让学生跑100米,同样用秒表计算用时,让学生求出跑100米时自己的速度. 然后比较在不同路程中,自己的速度有什么变化,再思考为什么. 当然,有时候类似的应用题会选择性的忽视在不同路程长度所产生的速度的变化,把速度作为一个恒量. 但是真正运用在实际中,这是不可忽视的变量. 这是需要让学生意识到的. 否则,学生存着疑问,很难正确分析数学问题. 当然,应用题不是真正的实际生活,便于学生计算和理解,有些内容作为一个不变量是可以理解的. 教师在选择现实素材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如安全性,实际操作性,导入点,等等.

四、钻研教学大纲,具体分析教材

尽管小学生需要快乐的学习数学,教师相对应的课堂设计也以趣味性为主,但是教学大纲还是不能丢弃的,它能帮助教师具体分析大纲,把不需要教学的部分剔除,避免浪费课堂有效时间,而且教学大纲是教学赖以生存的基础,这是共识. 只要整体按照大纲走,具体实施方法再根据具体需求定夺、设计就行. 因此,钻研教学大纲,具体分析教材是每一位小学数学老师所必须做的事情. 大纲是众多教育精英研究出来的,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也能更好的辅助教师进行教学,小学数学是同学们初步了解数学含义的课程. 也是学生最早接触的数学知识体系,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同时为以后更深奥晦涩的数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地基,那么,小学数学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相应的凸显了教学大纲的重要性. 为了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小学数学知识,我们教师应该充分的掌握教学大纲,再辅以教材,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确保学生能有效的吸收. 此外,置身在现代化教育改革的大潮流中,以及新世纪人才标准的需求下,对于小学生整体素质的体现就显得格外宝贵,这也是小学数学需要应尽的义务.

总之,我们需要透彻研读教材. 只有深入的研究教材,才能紧跟新课改理念的步伐,才能让教材的作用充分的发挥. 与时俱进,创造性的解构教材,才能让小学数学课堂焕发应有的生机与活力.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5

一、实验的做法

1、组建班子。我们确立集美二小三个班和集美小学二个班为实验班级,由区教研室教研员和三位实验教师组成课题研究小组。制定了课题的实验原则、形式和方法,采用理论研讨和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依据教材内容,以发展、创新的观点展开全面研究。

2、加强培训。实施课程改革,转变实验教师的教育理念是关键。实验初始,市教院初教室就请来了省里的专家王永老师,给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使实验教师对课程改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思想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在观念上有了一个初步的转变。实验教师为自己能够成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同时也都深深地感到了课程改革所赋予自己的艰巨的历史使命。教研员和实验教师还分别到福州、吉林、深圳参加北师大课程中心举办的教材培训,与刘兼等专家进行了互动和交流,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想法以及认为教材中值得商榷的问题提出来,与专家们共同研究、分析,加强了对实验教材的认识,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

3、交流协作。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市课题组每月1-2次的集中备课、听课、研究教材教法;市教研员精心指导,实验教师共同备课,共同研讨,明确思路,把握宏观导向。结合本区实际,区课题组每两周一次活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思想;开展互动式教研,以教学实践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听课、评课,在各种观点的交锋中,经过个人的反思领悟,达成共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实验措施,不断提高实验教师的整体素质。实验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实验研讨会,把实验研究的新思想、新经验,向全区数学教师进行横向渗透。

4、立足课堂教学。课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阵地”,任何一种教育改革,最主要的还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贯彻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将课程改革落实到每一堂数学课上。根据新教材的“密切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确立学生在数学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三个特点,初步建立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问题情境——主动探究——归纳概括——实践应用。”我们还围绕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等专题,开展研讨交流活动,努力做到:在以人为本的宗旨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手投足都是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课堂教学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5、评价改革。改革评价制度,建立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顺利进行课程改革的驱动器。在数学实验中,我们力求转变传统的小学生数学学习评价方式,以人为出发点,关注发展性评价,记录成长,促进个体和谐发展。我们从学习行为评价,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开展了尝试性的研究。学习行为评价主要从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状态、交流状态、思维状态、情感状态;课外作业——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课外实践——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主动与教师、同学、家长交流和讨论学习的情况等方面来评价。在学习效果评价中,讲究评价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1)笔试:考查知识技能情况,鼓励创新做法,如命题的开放性、综合性;(2)口试:考查口头表达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实践操作: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操作能力等。

二、实验的收获

四年来,我们努力探索,大胆实践,认真思考,把课程实施落到了实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课堂教学发生可喜变化

实验教师在课堂上放下了教师的尊严,以平等、民主、和蔼的态度引领学生开展学习,教室内从以往的“教”堂变成了“学”堂,教师在教学中以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实验年级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也普遍热爱学习数学,善于提出问题,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未参加实验的年级学生远不及的。实验使学生开阔了思维,丰富了语言,课堂上再不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课堂真正成了孩子们的天地。课堂教学凸显:

(1)创设良好教学氛围。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促进学生学习乃至知、情、意、行的全面协调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创设平等和谐、合作交流,求知进取三种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首先做到的是:必须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感受,肯定他们的一切努力,保护和激励他们所有的尝试和创造欲望。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教师不仅要付出爱心和关心,更多的是耐心,细心,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教学的机会和保证。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并善于采用竞争策略,营造一种催人奋进的情景,如设计“插红旗、上光荣榜、建立智慧星簿”等形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去探索,去

创造。(2)创设问题情境。实验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以图画情景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提供充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充满数学的实践问题。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充满趣味的问题情景,如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小故事,用小动物来作主人翁,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问题情境,力求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并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力量;如提供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布置开联欢会的会场,每把长椅最多坐3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有43人,至少要准备多少把长椅?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如将传统问题“比较4303和3034的大小”变成这样的问题情境:4、3、0、3这四个数所组成的四位数中最大和最小的数分别是多少?这样的问题更富有探索性,学生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

(3)实施五大开放。“开放”就是把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论,获得数学知识,真正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开放学生的眼睛,提供观察机会。让学生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数学知识;开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将数学知识寓于童话故事、有趣的游戏中,让学生在熟悉喜爱的情境中领悟、表达,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开放学生的头脑,提供思考的机会。在解决问题中,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经过学生自身积极地思考,探究发现数学结论,体会数学的魅力和活力;开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如让学生在多次“分一分”中,明白“把整体分成几个相等的部分用除法”,通过“涂一涂”、分一分、围一围、折一折、拼一拼的实践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开放学生的空间,提供表现的机会。新教材安排了大量有趣、现实的数学,非常适合儿童的表演。如教师设计“模拟构物”,“小小导游员”、“走进大自然”等活动,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愉快、轻松和谐的环境中主动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发展新知。

(二)教师素质整体提高

教师是课程实施的组织者,促进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实验研究中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教研活动给老师们带来了压力,但也推动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实验教师在教后记中写道:“非常惊讶于他们的想象,活跃的思维,有许多时候是我心悦诚服地向他们学习的,于是对孩子们的夸奖和赞美是发自我内心深处的,是充满激情的,正是这种情感给了孩子们学习热情和快乐。我常有一种感受,我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只是一个技术人员,或者说是一个工匠,仅是用他人设计好的方案去达到他人设计好的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更多地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很少成为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更难成为自觉的教学问题的研究者。在实验研究中,在新旧理念的不断碰撞中,实验教师走上了一条“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的旅程。一个个的问题和需求,激发教师“我要学,我要改,我要做”的参与意识。书写教学随记,教学案例两方面有力地促进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反思。教师课后都能做到三个自评:教案自评,课堂教学情景自评,学生活动设计自评,根据三项自评情况书写教学随记,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采取补救措施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在撰写教学案例的过程中,教师自觉地进行新理念的学习,不仅理论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课堂教学中的理性思考逐渐增多,并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体现用教科书教学生,而不是教教科书的理念。新课程的实验促进了教师的成长,为教师个性化教学提供发展的空间,提高了教师的素质,使他们从普通的教师匠成为研究者,设计者。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验教师为课程实验所付出的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获得必要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四年的实验表明,孩子们身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们的愿望逐步得到实现。

1、乐学、爱学、兴趣浓厚。“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是实验教材较之以往教材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教师重视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和学生主动喜闻乐见的数学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其心灵的共鸣。教学中的精美教具和学具、生动画面、讲故事、猜谜语、集体抢答、小组竞赛让孩子们学得愉快、投入,使得学生在获得积极向上,活泼快乐的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数学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并使得他们的多种才能得以展现和培养,他们觉得学习数学是快乐、有趣的。

2、善于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促进学生更主动地学习数学。有趣、来源于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上,经常出现有的学生打断教师的话并站起来说:“老师,这道题我还有不同的想法”,“老师,我有问题想一问”,“老师,我还可以再补充2点……”,答案不唯一,解法最优后,学生思路逐步开阔,解题中不断涌现创新精神,数学课堂经常成为学生的“答辨”现场,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以及提出的有较高思考价值的问题,灵活的解题能力,结合实际问题作出的合理解答无不让我们为今天孩子的能力和潜质所折服。

3、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新教材中编入了许多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素材。在“数与代数”、“空间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的各个领域里所设计的情景,都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让学生在自己身上、教室里、家里、校园里、大街上寻找所学的数学。如学了第八册的统计后,布置学生实践活动:(1)调查本校1996—2001年每年入学的男生、女生人数(2)选定一个小卖店或小餐馆,询问每月的成本和营业额(3)将调查情况制成统计表及折线统计图;经常出现如“每张门票6元钱,40元钱能买多少张门票。”“说说你身边的图形是什么形状”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举目望去,信手拈来,到处是数、形、大小、位置、统计、加减乘除关系等数学信息,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4、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获得成功体验。“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是课程标准的目标之一。实验研究中,教师遵循着这样一个原则去教学:学生能读懂的,老师一定不讲,学生能通过小组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定让学生去讨论,这样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进而逐步学会学习。教学设计中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儿童获取信息的多向交流,挖掘教材中的良好素材,给合作学习提供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群体协力。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活动中逐步学会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概括吸收同伴经验,从而形成团结合作,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良好学风。在合作学习中又适当引进竞争机制,采取小组竞赛的形式,鼓励小组内成员的合作配合。强调集体荣誉,把合作与竞争统一起来,并尽可能给予激励性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问题与思考

1、新教材注重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与教学中个别学生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矛盾。新教材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性,强调思维的多层次、多角度、全面性,答案不唯一而有开放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实际中

发现,思维能力强的学生,课堂学习中能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对学困生可能是一种方法也没有掌握。久而久之两级分化的现象出现。2、新教材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和解题策略多样化,但对于纯计算题的练习相对少,以至产生学生算得慢,容易错,计算能力较薄弱的问题不可忽视。

3、新教材有的内容编排较难,跨度大,超出孩子的认知规律。如第二册“估一估,量一量”中的m、 cm对学生很抽象,要求过高。如元、角、分的认识、二十四时计时法等内容,对于学生是难点,课时又少难掌握。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6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数学科目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初中数学科目的课堂中,很多学生都面临着问题,即学生对数学科目不感兴趣,学生觉得数学科目与我们的生活无关。在数学课堂中,由于老师讲授方法的不吸引人,学生很容易觉得数学课枯燥乏味,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死板并且不能很牢靠的记在脑子里。如今对数学课堂进行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我国建国后采用原苏联教材的内容和体系,算术搞了七八个循环,而代数、几何则用直线式。初中学完代数的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以及全部平面几何。因此使得部分初中学生在学习上感到一定的困难,也是这次教材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这次课标从“人人要学,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的高度,对内容的精选,要求的把握,以及内容的安排和表述,都提出了新的理念,并有重大突破,在内容安排上重视循环,也是对五十年的中学数学教材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符合初中学生循序渐进,循环往复的认知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

一、知识的重复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学生总感觉到有些循环太多,有的甚至是低层次的重复,这样的重复既浪费时间又令人厌烦,弄得不好,还造成蜻蜒点水、浅尝辄止,似乎学了,而实际上并没有学到东西。比如:在书本中的几何章节,老师只要带领学生明白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等这些知识,在书本中的有些知识复杂而不好记忆,也对学生的数学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在数学学习中,低层次的重复,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当书本中的知识点与老师归纳的简单的知识点不同时,学生也很容易产生记忆的混乱。这样的状况对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也有着大的影响。

二、知识的脱节

有些知识的循环,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掌握达到不同的学习要求。但由于知识编排顺序的原因,造成知识的脱节。如:新教材在八年级上安排学习平行四边形,探索四边形的特征与识别,运用的是平移与中心对称的知识。事实上,学生在进行平移与旋转操作时,就可以认识到平移,旋转后的图形是互相重合的,即全等。而教材把全等三角形安排后面。虽然,笔者能理解新教材编排的含义,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教法得当,四边形和多边形的问题引导学生设法把它转化为全等三角形,学生就可以自己发现四边形的种种性质了。否则在平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欲言又止,欲说不能的情况。

三、对课时安排的看法

在数学课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难点。比如对二次根式的性质的探究,以往在教学过程中这是一个难点,需要经过反复练习,加深理解,而新教材的例题与练习的配备太少,达不到使学生练习巩固的目的学生这部分的计算能力较差,导致在后续学习解直角三角形中关于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遇到有关二次根式的计算就不过关。另外,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的课时安排也不够,这部分内容在原有教材中也是分成两章教学。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对教材的几点看法和体会。其目的不仅是为培养好下一代.

四、其他问题

素材太城市化,忽视了农村现实的物质生活条件,增加了农村新课程改革的难度。如“股票,铺设地板砖,存款,城市里的建筑物,中国环境保护网,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等《标准》的强调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这些素材,农村学生因为缺少生活经验而无法理解大部分只有几支粉笔,几本书和一块黑板的农村教师也无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只能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才能把新课程改革的“用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的精神”落到实处 增加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难度。建议在选用素材时多考虑一下农村的物质生活条件。

在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通过改革,学生发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于数学科目也会产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化被动为主动。从而真正的提高数学成绩。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7

摘要:数学知识本身就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如果教科书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上的问题,就必然会给实际教学中的教师带来困惑,同时也必然会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和思想负担。

关键词:编排体系;知识结构;逻辑性;系统性

我区(7~9年级)数学教材目前采用的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这套教材虽然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宗旨,能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教材也力图向学生提供现实、有趣的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时间和空间,满足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觉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一些问题,现提出几点个人意见:

1 编排体系上比较散

我认为本套教材在编排体系上存在着散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1.1 对于同一知识点,教材却硬要分成几块,在三年六学期中分几次来学习。例如:几何中的许多定理在七年级或八年级就学习了概念,也进行了初步学习,但却要在九年级才学习证明和应用;而在代数方面,把本来很系统的知识又分别安排在不同年级,不同学期来学。如:概率问题、统计知识和黄金分割就是这样;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刚到高潮时却嘎然而止的现象。

1.2 有些章节内容前后相互交叉。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勾股定理》和《实数》两章中“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在内容上前后相互交叉比较严重,学生在没有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学习《勾股定理》中的与“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有关的知识时,是很不容易理解的;即便是同一章内容如象《实数》中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不论先学谁都让人感觉有问题。整套教材中还有其他的一些例子,这里就不逐一列出赘述了。这样的编排体系,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困惑。

2 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

大家知道,知识结构是由点、线、面构成的,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套教材虽然按课程标准的要求,与课改前比较,教学目标有所降低,但是在知识结构上就显得不够完整,有一些漏洞,构成的面也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如八年级上册教材《实数》一章中,与二次根式相关的有些知识只是蜻蜓点水――合并同类项、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等;八年级下册教材《因式分解》一章中的“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等知识以及九年级上册教材《一元二次方程》一章中,根与系数的关系、用“十字”相乘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也都没有安排。像这样的安排,各册教材都有。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每一册教科书就像一块到处都是窟窿的布。但知识结构是不同于鱼网的,知识结构是需要各知识的点和线来填充的,而没有安排的这些知识,往往又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了弥补这些没有安排的知识 ,教材就在练习中增加了一些与这些知识相关的练习。另外,知识结构完整性不好还表现在:本套教材不注重推理过程,尤其是不注重几何的推理和证明过程,可以说本套教材就没有注意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推理和证明过程的训练,也就不能有效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我认为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教育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考试与教学、评价制度与教学的脱节、教学成绩与教师的绩效工资和评优晋级的密切联系,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补充这些相关知识。这样就既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使教学时间显得非常仓促,学生还不理解,认为老师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3 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不尽合理

凡是了解教育教学特点的人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每学年度第一学期的时间相对比较紧张,而教材安排的内容又太重,第二学期时间相对较为宽裕,但教学任务相对较为宽松。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样,教师在第一学期中就必须抓紧一切时间进行教学,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让学生来思考、探讨,更不用说让学生进行有效的练习,提高教学质量往往就成了一句空话。由于八年级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都太重,这一现象就显得非常突出。对城里学生来说,大多数家庭或者请家教,或者让学生上辅导班,晚上有家教辅导,双休日在辅导班上课;而对农村学生而言,随着经济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学习,他们也开始在孩子身上加大了智力投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即便是孩子的学习不太令人满意,他们也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多学一点知识,以备将来之需。令人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家长所占的比例实在太小,大部分家长整天忙于工作,忙于挣钱,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尤其是城市近郊的农村中学的家长,这样的表现更为严重一些。目前他们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他们认为孩子学习不好,不是学习的“料”,又或者他们看到或听到周围某某人大学毕业后,还是找不到一份稳定或固定的工作,最终还是找一份临时工作,既不挣钱,还又苦又累。加之社会上本来就存在的“初中毕业生当老板,研究生和大学生是打工仔”的现象,他们就认为请家教或让孩子上辅导班不划算。让这一部分学生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每天只有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时间,学校又没有自习课,而他们在课余时间是很少有人学习的,尤其是晚上和双休日,学习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而家长对中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又近乎是文盲。因此,学生要学好数学,困难实在太大。当然,我不是说要学好数学就要请家教或上辅导班,而是说像这样各年级各学期任务安排的不尽合理,必然又会增加学生和教师的负担,制约教学质量的提高。

4 与其它科目之间不能紧密联系

我常听到物理科教师说,他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计算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很难讲,因为这些题的解法要用到的计算方法,数学上还没学,他们又不可能把相关的数学知识给学生进行很详细的讲解,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似是而非,这种现象在八年级和九年级上学期表现很突出。本套教材虽然也注意了解决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但是,这种联系,尤其是和物理、化学之间的联系,却不是很紧密。

5 课后练习太少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仅靠课堂上的四十五分钟,肯定是不够的。大量的任务还需要在课后的练习中完成。俗话说,熟能生巧。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动作、行为都是经过反复操作而达到无意行为的。而对于学习数学来说,只有经过反复练习,才能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规律。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就必须进行大量的补充练习,这样就势必会加重师生的负担,既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综上所述,本套教材从表面上看,虽然也注意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这样的编排体系,与传统教材比较,逻辑性和系统性都比较差。它虽然有提前渗透和初步感知的理念,也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但却既不利于学生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不便。

当然,教材体系和内容的安排要根据课程标准来编排,但在编写教材时应当考虑到教学实际,或许能做到既有利于学生的学,又有利于教师的教,应该是可以的吧!

以上几点,仅是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个人体会,不一定正确,如有不同见解,共商榷。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2006年5月第四版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8

关键词: 人教版 小学数学 新教材 若干问题

由于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新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完善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许多问题,对一些数学概念并没有明确,在对相关例题进行阐述时,也存在较大模糊性,导致数学教师在讲解相关问题时出现较大问题,给学生正常学习数学知识带来了较大影响,所以有效解决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相关问题成为教育部门面临的重大问题。

一、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长方体与正方体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教材指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在于正方体的6个面都有着相等的面积,且都为正方形,其12条棱长均相等;而长方体的6各面均为长方形,其中两对面可以为正方形,其对面均有着相等的面积,并且每组平行的4条棱长均有相等的长度。教材中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不同之处的解释存在模糊性,而且很多地方并不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之处。例如教材指出长方体对面均有相等的面积,当我们将这条性质引入正方体中时,可以发现其也成立,所以这条性质并不能作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不同点。在教材中,长方体的概念也比较模糊,不能较好地反映出长方体的实际特征,这样就很容易对学生造成误导,影响学生准确地了解数学概念。

(二)正方体与长度单位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将1cm■正方体作为统一的长度单位,并针对这一概念要求小学生做一些相应的活动。教材要求小学生对书本边长进行测量时,主要用正方体、三角形等物体进行操作,并让小学生用正方体测量玉米、小刀等物品的长度。在这些活动下,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所得出的结果大都为书边长度为14个正方体的长度,或者为5个三角形的长度等,由此可知,教材编者不仅将正方体作为长度单位,而且将三角形、硬币等作为长度单位。在这种思维观念的引导下,一些教师由于自身综合素质不高,完全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导致学生不能较好理解长度单位的定义,最终对其有效学习数学相关知识造成了较大影响。在正确观念下,正方体、三角形等物品不能作为长度单位,如果将其作为长度单位,那么测量的结果就会存在模糊性、不准确性,对学生提高自身数学知识水平造成较大影响。

(三)小数与名数问题

在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例题涉及了小数与名数的转化,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释。例如,有些题目为将数据转化为以米为单位的数,其中数据为50cm、60cm等,教材指出,50cm=0.5m,60cm=0.6m,其中0.5m指的是以米为单位的数,并将其称作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小数与名数有着极大差异,名数由计量单位与量数结合而成,例如0.5m、0.6m等,其与小数并不能互相转化,所以上述题目不能成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数学知识都存在较大问题,对学生正常进行数学学习造成极大影响。

二、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

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较大问题,不仅在某些知识结构中存在模糊性,而且有些数学概念及定义存在错误性。一些教师的综合素质都不够高,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不仅会误导学生,而且阻碍了学生正常的数学学习。教育部门必须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相关数学定义和概念进行明确。在修改教材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制定统一标准,并对知识结构进行完善,适当削减一些重复内容,对每个知识点进行反复斟酌,确保其具有准确性和有效性。相关部门还需对教师进行培训,完善学科体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

三、结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材有着重要作用,其不仅能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依据,而且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教育部门必须完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解决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9

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研发、出版,是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三大发展主线之一。自2004年以来,北语社秉承“依托北京语言大学第二语言教研优势与教学资源,最大限度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需要,为提高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水平服务”的宗旨,致力于民族教育的发展,致力于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建设,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树立起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教材专业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一、教材建设是实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工作是关系到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教材是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的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载体,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蓬勃发展,从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对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形势的发展,迫切需要体现少数民族学习汉语特点,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水平的汉语教材。作为一个汉语教材专业出版社,北语社十分关注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发展和变化,不断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将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出版与教学研究、教学实际结合,针对不同的需求,编写具有独特教育理念、独立的学科品格和体现不同教学方法的汉语教材,为少数民族汉语教育提供一个整体的教学解决方案,提供一个全程的教学服务。

二、北语社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研发、出版的理念与架构

2004年4月,北语社新的领导班子上任后,认真分析了自身条件和市场环境,制定了“以来华留学汉语教材、海外汉语教材、少数民族汉语教材三足鼎立为龙头,以汉语教材研发为后军”的发展战略。针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和汉语学习的状况,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自身的汉语教学资源优势,将研发、出版少数民族汉语教材作为北语社的一项重要的、长期的、根本性的任务。

在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深入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北语社针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需要,把对外汉语教学的先进理念和经验融入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研发和出版之中,不断推出符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学习者需求的汉语教材,推动了新疆等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在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赢得了广泛赞誉。

北语社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北语社对外汉语教材直接用于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第二个阶段,北语社根据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际和需求,将已有的品牌汉语教材进行改造,出版了一批民族版汉语教材和汉语考试用书;第三个阶段,在对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发既体现北京语言大学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又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际的汉语教材。

为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建设,2005年,北语社制定并实施了“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汉语促西部发展计划,”,对少数民族汉语教材进行了全面规划,计划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推出17个教材出版项目,包含30条产品线,300多个教材品种。在这些教材出版项目中,北语社注重整合北京语言大学与少数民族地区的作者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出更加符合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实际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汉语教材,以满足少数民族地区汉语教学的需要。

这17个教材出版项目总体来说分为五大板块:

第一大板块:新疆高校预科汉语教材、新疆高职高专汉语教材、少数民族汉语专业系列教材、少数民族专业汉语教材

第二大板块:教师汉语培训教材

第三大板块:汉语水平考试(HSK、MHK)教材

第四大板块: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学术著作和工具书

第五大板块:少数民族儿童汉语系列教材

三、北语社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研发和出版的特点

面对少数民族汉语教育对象的扩展、教学模式的变革、教材组织形式的变化和教学服务方式的转变,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建设只有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才能适应汉语教学发展的需要。因此,北语社在少数民族汉语教村研发和出版方面努力体现以下特点:

1 注重加强选题开发的系统性、系列性和完整性。为少数民族汉语教学提供全面解决方案

北语社在“十一五”少数民族汉语教材项目规划中,十分注重选题开发的系统性、系列性和完整性,做到教材与教学辅助读物配套,教材与教学参考用书、教学用品配套,纸质教材与多媒体开发配套,为教师提供完整教材信息和使用方案(在北语社网站上免费提供)。最大限度地降低教师备课强度,全面解决教师使用教材的后顾之忧,使教师能正确使用教材,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北语社最新出版的新疆高校预科教材《大学汉语》,可以说既是北语社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出版一个创新,也是少数民族汉语教材出版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它充分体现了教材的层次化(根据学生入校时的汉语水平和教学分班设计了五个级别,教学单位可以选择任意级别作为起点)、系列化(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配套,精读课主干教材与听说、读写教材配套)、立体化(提供纸质教材、多媒体产品和网络教学资源),从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提供一个全程的教学服务,促进教学发展。

2 遵循语言教学规律。体现第二语言教材特色

北语社在少数民族汉语教材研发中,按照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努力体现以下特色:

首先,以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类型、课程类型和教学对象及其学习目的为出发点,注重教材的针对性。

第二,遵循第二语言教学原则,注重教材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第三,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主,突出第二语言教材的实践性。

第四,在教材设计和编写过程尽最大可能来增强教材的趣味性。

第五,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学生人文素质,体现教材的思想性。

四、打造精品,强化品牌,实现立体化发展

面对汉语教材市场的激烈竞争,北语社不盲目追求汉语教材出版的数量和速度,而是不断打造精品,强化品牌。

――坚持以高质量、高品位为指导核心,优化出版资源和配置,着力推出一批理念先进,内容质量、编校质量和印装质量俱佳的少数民族汉语教材。

――在加强新产品研发的同时,注重老品牌的维护与强化。一方面,对被广泛使用的品牌教材进行修订,巩固发展已有的品牌优势。另一方面,进行品牌资源的多语种、立体化深度开发,从产品品种到载体形式做细做全,实现出版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持续开发和利用。

――开展教师培训,推动汉语教学发展和汉语教材推广。

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汉语教师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高。因此,培训民汉兼通的双语教师是少数民族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北语社充分利用北京语言大学的教学优势和教师优势,邀请北京语言大学的专家学者及优秀教师,深入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汉语教师培训。

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北语社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国家“新疆中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两年共培训中小学汉语骨干教师600人。2007年,北语社在新疆和田举办了“和田地区中小学汉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免费培训中小学汉语骨干教师100人。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10

教师备课,要读透教材,在正确领会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课堂教学。因此,读透教材是备课的核心环节。

一、理清脉络,用好教材

(一)整体研读,抓住联系

从整体上掌握教材,做到正确理解每一册、每一单元、每一节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把握住知识的贯通和延伸。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的观察物体这一课时,学生上课前就大声嚷嚷,幼儿园,和二年级就学过了,还学。没错是学了,但不同的年级学的深度不一样,探究的广度不一样,五年级的孩子不仅要知道观察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所看到的物体的面不同,有时也相同,还要让孩子知道观察长方体或正方体时从一个位置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教师还要组织孩子更加深入的探究,是不是从一个位置观察所有物体都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呢?注重培养孩子通过看到的面,去推理,想象看不到的面有几个,通过观察物体上面的形状想到物体下面的形状。通过左面想到右面。通过前想到后。通过训练孩子观察一个物体的能力,提升到观察一组物体的能力。同时这一教学又为学习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埋下伏笔。这就是要求老师要吃透每一个知识点在每一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孩子没有意识到,但作为教师应把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二)课时分析,突出重点

从数学发展史来看,人类对数学的认识,存在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质变,在教材中就是重点。所以数学知识中的飞跃,学生认识的转折,就是教材的重点。在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以保证学生正确理解。就如我在教学《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书中有一道看图连线题。给3个长方形,和一个普通长方体。问这3个长方形分别是长方体的正面,左面,前面哪个位置观察到的。大多学生都会连。但有部分学生连错。我很纳闷,于是,我把教材中的情境图又看了一遍,我获取到一个信息。我不能把这道题简单的就让孩子连一连就过去,而应该在他们做此题之前加上这么一句话“要想只看到第1个长方形,你应该站在这个长方体的哪个位置观察”这么一说,孩子们起码会在脑中停顿一下,进行思考,进行想象,进行推理,自己到底应该处于哪个位置观察,就只能看到这个长方形,而就不会出现在一个位置看到3个长方形,或2个长方形的错误思维。第二次在上这一课时,所有的孩子都连对了,因为他们没有机会犯错了。反思这一教学过程,让我体会到,我们在解读分析教材时,必须明确教材的重点,教学时必须突出重点,设计多种策略,做到重点之处细细描绘,指令明确。备课,是教师时时刻刻的反思和一生的准备。

二、化静为动,激活教材

就数学而言,它有两个侧面:一个是形式层面的数学,及静态的知识;一个是发现层面的数学,及动态的思维。一般来说,作为呈现给学生学习的材料,往往都是高度概括和抽象化的静态知识,而隐藏在静态知识背后的关于知识产生和形成时艰难的探索历程、丰富的思维过程、精彩动人的故事等数学文化和数学背景,是很难一一列入教材的。教学时,我们要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把静止的画面变为动态的情境,把教材“冰冷的美丽”变为学生“火热的思考”,使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引发学生产生数学问题和主动建构知识。如我在上最大公因数一课时,课前通过看教材情景图,和例题。从教材中我获取到的教学信息,应让孩子充分体验在方格纸上铺地砖的过程,教师设计不同规格的长方形如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32厘米,宽24厘米的方格纸等,在这些纸上铺正方形的地砖(要求整数)。这样静态动教学变活了,所有的孩子都爱画,都爱想,都在比谁设计的正方形刚刚好,为什么?谁设计的地砖,铺得最快,为什么?最后通过多次的实验,寻找到公因数,最小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问题上,如果要铺得快,就用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为边长的地砖,如果只要铺满,就用16和12的公因数1或2为边长的地砖铺。然后在进入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上的探究活动,寻找出最优化和最喜欢的方法,最后能应用这些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上的问题。教师在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目标下,引导孩子参与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明白我为何而学,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样的探索历程。

三、联系实际,活用教材

教材只能作为上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必须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活”用教材。如“方程的意义”教材用天平做实验,引出方程的意义。但此实验操作实施却有难度。一学校天平少无法做到人人亲自动手操作。二实验操作时,天平很难平衡,虽然反复调试,有时仍有误差,浪费时间,学生在下面心系操作无心观察。鉴于此,我们提供一组式子:(1)12×5; (2)63÷7=9 ; (3)40a=100; (4)b+7=23; (5) 45-6 ;(6)c+10.根据分类思想让学生分类,使学生在分类的探究活动中归纳出方程的意义及方程与等式的区别与联系。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合理从组,优化教材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11

实验教材投入使用之后,我们就对教材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程跟踪,并开展了一系列关于教材与教学的行动研究。自2008年起,我们有步骤、有计划地展开了对实验教材修订的前期工作。总结实验教材的使用经验,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搜集社会各界对教材的意见与建议信息,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此同时,密切关注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进展情况,研读所获得的有关文献,分析其理念与要求的变化,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本次教材修订的总体方案。

一、教材修订的原则和目标

第一,应该明确,这是一项重大的教材修订任务,但并不是新编一套教材。所以,教材总体的指导思想、主体结构和主要特点没有大的变化。而是在教材实验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认真解决以往的疑难问题,细致地体现所形成的规律性认识、所积累的有效措施。因此,本次教材修订是对实验教材的完善和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本次对教材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清晰地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的数学教育教学新理念、新要求,采取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来落实新理念、实现新要求。例如,如何使学生获得“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如何增强“四能”的培养等。

第三,本次对教材的修订,要更加细致地反映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突出关键点和启发性,体现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思维发展等规律。在实验教材使用的十多年里,广大教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措施,应该对这些鲜活的经验进行提炼并融入新教材中。

第四,通过本次教材修订,要使本套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利于培养学生既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

第五,通过本次教材修订,形成一套文字表述准确、可读性强、版面设计清爽美观的教材,一套学生喜欢的教材。

总之,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期望形成体现时展需求和素质教育精神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体系,进而起到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满足我国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改革的要求。

二、教材修订的主要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所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是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从2001年开始试行的实验稿到2011年颁布的修订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经历了十多年的实践检验和理论探索,人们对数学教育与数学课程的诸多问题形成了新的共识,对数学课程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体现在新课程标准中的这些新理念、新要求正是此次教材修订的最重要的依据。

实验教材十多年的使用经验和教材编写人员多年来的专题研究成果,也是教材修订的重要依据。如前所述,从2008年开始,我们在认真总结教材实验研究成果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社会各界对实验教材提出的意见和修改建议。与此同时,教材的编写者进行了多项与教材修订相关的专题研究,例如国内各种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各国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对疑难问题的攻关研究等,为教材的具体修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里需要特别提到的是,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问题,如关于解决问题、估算教学的安排等,我们集中进行了攻关研究。对于解决问题的研究,我们在收集、分析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关于解决问题的理念,利用国内外教材比较研究的成果,研究并提出了在教材中落实解决问题课程目标的初步设想。

此后,在征求部分一线教师和各个层次教研员的意见、将部分修改内容送到学校去试教并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小学数学教材的修订方案。

三、教材修订的主要内容

第一,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的新理念和新要求。落实《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倡导的教育教学新理念,为学生获得“四基”、形成“四能”提供有效的途径,为教学提供丰富的素材是本次教材修订的重要任务。由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内容和要求方面有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教材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写也是本次教材修订的主要任务。例如,根据“统计与概率”部分第一、二学段内容和要求的变化,对这部分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修订等。

第二,本次教材修订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针对实验教材初次研制时未能深入研究或是当时尚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完善性处理。这些问题包括:在估算教学中,如何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如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如何体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为培养“四能”提供合适的素材、清晰的线索和有效的途径。

第三,针对在实验教材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一些教材内容结构上的问题、内容选择和要求上的问题等进行了调整,并对具体内容进行了修订。针对广大教师、教研员提出的不适用的教学素材、例题设置中的一些不合适的呈现方式、练习题编制中的难度过大或效率低的题目等,进行了精心修改。同时注意引进新观念、新数据、新素材和新技术的应用等,使教材充分体现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四、修订后的新教材的主要变化

从外观上来看,修订后推出的新教材的开本发生了变化,由20年未变的小开本(32开)变成了大开本(16开)。这一点或许会给关心教材建设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关于教材内容的变化,教师们感受最深的可能是关于解决问题的编排,这也是通过本次教材修订,在内容编排方面变化比较大的部分。

从实验教材使用情况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小学生“四能”方面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或困惑。为此,本次教材修订,我们确定将培养学生的“四能”落到实处作为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在修订后教材中的体现是:

①进一步强化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在认识图形、数的认识、找规律等内容的教学中安排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为培养学生“四能”提供必要的素材和案例。

②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开始逐步让学生学习并体会到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所要经历的步骤。即:理解现实的问题情境,发现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材一般用“知道了什么”提示),分析问题从而找到解决的方案并解决之(教材一般用“怎么解答”提示),对解答的结果和解决的方法进行检验和回顾反思(教材一般用“解答正确吗”提示)。

③提供丰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修订教材大大丰富了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解决不同的问题,学会根据不同的问题现实,自主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例题中呈现不同思维水平、不同思考角度的方法,体现了尊重学生的发展现实、允许学生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理念。

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内容的编排,注意突破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解决问题的内容除结合各部分具体教学内容的安排外,还注意在数的运算教学部分安排丰富的案例,打破了传统应用题教学内容的束缚。采用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水平,选择学生将会面对并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例题,这样的安排,更能体现出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特征。

⑤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怎样使小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提出数学问题,这对于教材的编者来说极具挑战性,我们在此次修订中进行了一定的尝试。除了在许多题目中提出“你发现了什么”“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外,还安排了专门的题目让学生利用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加以解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的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使数学知识的出现、教学顺序的安排更具逻辑性,更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系统调整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使所出现的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和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设置了过程性评价板块,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与评价的机会;等等。这些变化提升了数学教材的严谨性和教育性,从而有效地提升了教材的质量。

大学数学教材范文12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 教材编写 合理性

教材内容的编排作为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改革已经在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版本的教材存在较大的差异,但是仔细研究各种教材不难发现,即使教材版本有较大差异,但是也存在不少共同点,尤其突出的一点便是教材要凸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多年的教改过程中,发现了值得深思和反思的问题,本文就是笔者根据各种版本教材的对比进行浅析,并对小学数学教材构建策略提出了部分意见和看法。

一、小学数学教材呈现的特点

1.新教材相对于传统教材相比,和实际衔接的更加紧密,基本上都围绕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方法进行教材编写,不仅使教材内容生动形象贴近生活,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增高,极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1]。

2.小学数学教材目前致力于完善数学学习方式,努力致力于先进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举个简单的例子,几乎所有的教材都采用计算题的方法巩固学习过程,但是较多的计算题使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所占比例下降,过多的计算题占了更大的比例,无形中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延伸和思维视野的开拓。

3先进的教材编写,出现了明显不同的导向。较多的将计算方法由单一的加减乘除变成多元化的方法,将估算融入其中,在学生计算之前,往往使学生进行简单估算,得出个大概范围,然后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对比,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

对于新教材的上述特点可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分析。笔者突出强调这么一个新观点:新教材的上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是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十分一致的,而在后一方面已形成的一些共识,为我们改进教材编写工作提供了直接的启示。例如,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特别是,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我们不仅应当大力提倡学生的主动探究,而且也应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发挥的重要指导作用。特别是如何去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以及提供适当的案例;如果我们始终停留于实际操作的层面,而未能很好地实现活动的“内化”,包括思维中的必要重构,就根本不可能发展任何真正的数学思维;我们不应片面地去追求多种不同的解法,甚至认为解法越多越好,毋宁说,多样化的目的应是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更大的空间。另外,更为重要的是,创新不应被等同于标新立异,恰恰相反,创新本身应当说就包含优化的含义,因此,在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同时,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思维方法的必要优化。

二、小学数学教材构建策略浅析

小学数学教材构建策略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编写什么样内容的教材以及如何编写教材。

1.数学教材编写时,首先要明确教材的编写主线和核心,尤其重要的一条是,摆在教材编写者面前的主要问题究竟是什么?教材传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教材的精髓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便能较好的实现教材的编写,使教材内容更加丰满完善[2]。

2.从本质上讲,教材编写工作的科学性贯穿教材讲授的始终,作为一项严谨的教材编写活动,要对教材编写的顺序和科学性进行有效融合和规划,将教材编写内容和教材讲授顺序进行巧妙结合。

例如,与片面地强调“学科为本”或“学生发展为本”这种极端化的立场相对立,笔者以为,这应被看成教材科学性的一个基本内涵,即就各个主要内容的安排而言我们既应充分考虑到相关知识的逻辑结构,同时也应十分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显然,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就正整数加减法的学习而言,与简单地列举出各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一年级上学期应当掌握2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年级下学期应当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等)相比,我们无疑应更加重视对于相应“认知结构”的分析。

3.纵观当前常用的小学数学教材,笔者持有以下观点,不考虑教材之间的差异性,对共同点而言,和实际生活紧密衔接的特点表现的更加突出。正是采用了多元化的编排方式,小学数学教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加符合新课改的需求。由于真正的多元化正是优化的必要前提,因此,在这样的意义上,笔者以为,我们又应更为积极地去倡导教材的多样化。例如,相对于“面面俱到”的教材编写原则而言,我们是否也可(或者说,应当)更为明确地去提倡不同教材应当具有自己的鲜明特性,从而就可切实防止教材编写工作中的低水平重复及因此而造成的人力与物力的巨大浪费。又如,在积极实施课程改革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可允许在一定范围与限度内继续使用原来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乃至对照性地去使用国际上所曾出现过的各种较有影响的教材,包括曾经风靡一时的“新数运动”或是20世纪80年代以“问题解决”为主要口号的教材以及90年代以来所出现的各种改革教材,从而也就可以更好地吸取它们各自的长处或优点。

当然,为了实现后一目标,无论是课程标准或是“教材的审定”就都应当表现出更大的自由度或宽容性;我们应当彻底改变“自上而下”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思维模式,特别是,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材编写工作者,都应对现有的教材与课程标准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并能通过积极的教学实践与认真的总结(包括必要的反思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