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

时间:2023-06-04 10:50:35

翠鸟教学设计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3、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了解“我”对翠鸟的外形、动作所作的观察。

教学难点:

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谈话:同学们,今天上课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孩子。今天我们来到这里,就要把自己最好的状态展示给老师们看,有没有信心?请你们以最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一组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图片,学生欣赏。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图片中人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画面感染着我们。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它是一只鸟,不仅漂亮而且有灵性,因为它会“搭船”。

2、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搭”齐读课题。

3、

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老师注意纠正读书姿势)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生字宝宝被大家的读书声吸引,从课文中跳出来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请大家给它们打个招呼吧。

2、

课件出示生字词。 搭船 母亲 外祖父 沙啦 响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鹦鹉 哦 长嘴 捕鱼 吞下去

(1)

指名读,老师注意正音。

(2)

小老师带读。

(3)

同位互读。

(4)开火车读。

(5)齐读。

(6)语境中识字。

()()学舌 教室里静()() 一个巴掌拍不()

一口吃掉天(打一字) 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难读的句子。

1、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3、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自由读,指名读,师注意指导朗读。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受翠鸟的美丽。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只什么鸟?你从哪里知道的?

师:母亲告诉我的,所以平时不懂的就要多问问,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

2、快速默读课文,划出描写翠鸟外形的语句。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完成填空:这是一只()的翠鸟。课文中是怎么说的?

4、出示:多么美丽啊!指导朗读。

5、从哪看出翠鸟的美丽?

出示: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除了从颜色鲜艳写出了翠鸟的美丽,还从哪看出它的美?和鹦鹉比较。出示翠鸟和鹦鹉图片,进行比较。读好句子“比鹦鹉还漂亮”(和同类事物比较也可以表现翠鸟的美。)

练读,指名读,齐读。

6、出示

多么()啊!它的羽毛是()的,翅膀带着一些(),比()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的长嘴。

学生读,边读边想象,进一步感受翠鸟的美。

四、写字

1、出示“羽”、“翠”。

2、观察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

3、师范写。

4、学生描红并书写。

5、评价。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出示儿歌:

雨中船头来个伴,

一只翠鸟来搭船。

红嘴绿毛真好看,

它的样子我喜欢。

同学们,正是由于作者的留心观察,我们才看到这么美丽的翠鸟,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更要有一颗爱大自然的心灵,这样我们的世界才更美好。

六、作业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认真地观察它的外形,然后写下来。

板书设计:

15 搭船的鸟

羽毛             外形

翅膀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2

关键词:素质教育;分层教学;设制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95-01

“面向全体学生”应为“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而传统教学不利于因材施教,将全班学生集于一体,进行“三同教学”同一速度,同一要求,同一水平。强调共性,忽视个性,无视学生认识水平和情感志向的差异,势必造成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局面。当前教育者研究的焦点是:如何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逐步走向具体化和操作化。教学实践证明,教学中尊重并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具体到小学语文来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分层设制目标

在任何一个班级中,学生之间存在个别差异,这一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面向中等学生设置教学目标,那么对于高容量的学生来讲,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低负荷的加工,接受许多“冗余的”信息,浪费时间。而对于低负荷的学生来说,则产生高负荷的加工,许多内容不明白,也是浪费时间。所以教师在备课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心中把学生分为多个层次,把教学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处理和补充,使每一层次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努力落实所对应目标,即顺利获取所学知识。

教学中,教师并非把分层设制的教学目标交待给全体学生,那样只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延误教学时间,只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例如教材中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这是对中等或中上的学生设制的目标。我班有两个朗读水平很差的学生,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非一日之功,所以我给他们设置的朗读目标就是“正确”。

二、分层设计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缺乏科学的提问是无益于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太浅,优等生会感到简单、零碎,缺乏兴趣,久之养成不动脑筋的习惯;问题过深,又会使学困生产生畏惧、回避的心理。要实现教与学“双向交流”,求取更佳教学效果,分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分层提问大体包括以下两种方式:1、教师了解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使每个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激起他们思维的积极性;2、教师把一些颇有难度的问题或综合性问题设计成阶梯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单项到综合。提问后请学生自主选择,能答一问就鼓励,连答几问更表扬。这种提问,不仅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培养了全体学生前后联系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疑能力,还调动了中、上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对付差生“干坐”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许多教师对上述第一种设计问题的分层方法了解和运用较为广泛。这里我们着重谈谈第二种方法。这是一种隐性分层的方法,备课时教师要着实动一番脑筋,讲课中也要灵活运用。例如,《翠鸟》课后练习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在学习了课文,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捉鱼的过程之后,这个问题对于优等生来说不难答,但对于学困生来说却不知如何下手。于是我把问题改成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外形的哪种特征有关系?你能说说有什么关系吗?想一想,先说给自己听听。”巡导中,我听到了班内学习基础和语言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分别说出了: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有一双有力的小爪子有关系:由于翠鸟有一双能紧紧地抓住苇秆的小爪子,很有力,所以在小鱼露出水面时,翠鸟能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长着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有关系:因为翠鸟的眼睛透亮灵活,目光锐利,才能捉住刚刚露出水面的机灵的小鱼。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身体小巧玲珑有关系:正因为如此,翠鸟才能一动不动地停在细细的苇秆上,才能贴着水面疾飞,才能像箭一样飞过去捉鱼……全班交流时,学习最差的两个学生也回答出了第一问,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解释不够清楚。有的同学回答出两点、三点,优等生则回答得面面俱到,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同学做了总结性发言。

三、分层设计练习

学生水平有高低,练习也应分层次。在教学中,必须通过有的放矢的分层练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并调动各种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般情况下,练习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可练基本的、单项的、模仿性的题目,这是知识化的过程。如字词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等,中差生要以这种基本题为主,而优等生则可以跳过这些题目。;第二层可设计综合性的、变式性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这是知识强化和优化的过程。这种练习具有一定的难度,以满足优生的要求,实际上,这种问题的设计对大部分学生都是具有挑战性的,一方面能够满足好学生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地激励中等学生的学习动机。

四、分层布置作业

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方式置学生各方面差异于不顾,布置作业一直是“大锅饭”,就像把“桃子”悬在同一高度,结果,唾手可得者有之,跳一跳摘到者有之,跳断腿无法摘到的也不乏其人。怎样才能打破这种“大锅饭”,减轻不必要的课业负担,使作业的布置真正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每一个学生呢?我认为有效的办法就是分层布置作业。

例如在教学生字、词后,我从不布置全班同学“每个生字写一行,每个词语抄五遍”这样的作业,而是根据学生平时掌握字词的情况,分别让他们写五遍、三遍、一遍,甚至特许几个字词掌握一贯牢固的好学生:如果掌握了就免写这项作业,利用节余时间在已学的字词中找出所学生字的同音字、形近字,所学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等,为全班同学设计小练习卷。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没有影响他们的学习,还使他们在字词方面总是遥遥领先,同时也有力地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应忽视的,个体性教学尊重和正视这种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协作学习、大胆参与、纵横驰骋的天地,从教学指导思想、操作模式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保证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问题设计 效率 实践 主线

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标准倡导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追求高效的课堂教学,需要老师对文本进行预设,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再思考,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本。因此,语文老师要预设问题,优化课堂教学,以达到最初制定的教学目标。

为此,通过对新的课程标准的认真研究和对素质教育要求的领会,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课堂问题设计要抓住四性:

1.全面性。课堂提问要考虑全体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所提问题要让所有学生都会产生思考的积极性。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在上课之前对学生有全面细致而深入的了解,了解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哪些疑问、是否有足够的兴趣、是否有好学的信心。如果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所知甚少,那么课堂提问可以偏重知识性的问题;如果学生缺乏的是兴趣,那么课堂问题要注意趣味性,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如果学生缺乏的是信心,那么课堂提问的问题要注意难度适中,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树立信心。

2.准确性。课堂提问方向要明确,要准确把握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思维水平,准确针对所讲知识内容使学生思考有方向,这样可以有效解决课堂提问过于笼统的问题。如分析一首诗歌,不能说“请同学们讨论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这样笼统的问题,学生作为初学者难以系统分析,因此要把问题具体化,准确针对某些字句提出具体问题。

3.趣味性。课堂提问要有趣味性,要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学完《翠鸟》这一课第二自然段时,我设计问题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时,翠鸟是怎样去捕鱼的呢?”学生就会带着好奇、求知的欲望去继续学习课文了,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同时问题的实用性也是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生活,让学生能以所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4.前瞻性。课堂提问要有前瞻性,要通过问题的形式对学生曾经学习的相关知识进行一定关联,形成对知识的滚动复习、巩固。如果现在讲的知识涉及到以后的知识,教师应该以有效的问题对学生加以引导,给予提示。以后讲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就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思考方向。如钟小燕老师教学的《草虫的村落》,她设计的“小虫子的世界到底蕴藏着什么呢?”这个主要问题能让学生们感悟课文,通过读书和联系生活实践来体会动物之间的亲情、友情。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可以使学生对后面的知识有超前学习的意识。

可见,课堂教学中问题的设计成功与否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时就能专心致志,遇到困难时就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精神,去克服、去解决。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能让学生感受性高,注意力持久,思维活跃,能引发学生联想,催动学生的灵感。

1.联系生活展现问题情境。就是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他们的体验,增进对文章的理解。教学《翠鸟》这一课,我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在日常生活中见过鸟吗?还见过什么鸟?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认识“翠鸟”。

2.利用图画创设问题情境。图画内容是文章的精髓。图画形象生动、色彩鲜明,能刺激学生的视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形象、生动的语言渲染能有效地再现课文中语言描写的情境。如教学《翠鸟》这一课,我运用了翠鸟捕鱼的图画,让学生感受到翠鸟捕鱼时的机灵和可爱,当设计“你喜欢翠鸟吗”这个问题时,学生就有言可发了。

3.借助音乐渲染问题情境。音乐是一种以系统的声音旋律为媒体来塑造形象、传达情感、反映生活的时间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课文的形象、画面及表达的感情。播放音乐能渲染情境,创造气氛,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实现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整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6-0-01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被更多的教师接受并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加以应用。应用信息技术以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得以全面优化,为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进入课堂,成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对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以及学生在接受知识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加以体现。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首先从教学规律方面来看,它可以将教学信息以多样化和立体化的形成呈现出来,集感知、理解、巩固、深化为一体。这样可以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记忆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其次,从教学规模方面来看,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构建跨时空的交流平台,吸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再次,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现代信息技术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多样化知识呈现形式,具有丰富的知识来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最后,从教学手段方面来看,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书本、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模式,能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感觉等功能器官,高度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的必然需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教师要在具体教学中适当应用信息技术,以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2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策略

2.1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直观形象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和感受能力较弱,尤其对于一些抽象性语言,更是无所适从,理解起来更加困难。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媒介,帮助学生突破学习过程中的瓶颈,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例如,古诗文教学中,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遥远,再加上古诗文的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其中蕴含的意境寓意深远,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学习中的难点。例如,在教学杜牧的《山行》时,为了引导学生深刻感受诗人所描绘的美妙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设计一组诗情画意的教学课件,并配以古典优美的背景音乐,将诗文并茂的电子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通过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无需教师费心解说,就可以创设贴近文章的背景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有效理解词义和句子

理解词义和句义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的基础,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例如,在教学《翠鸟》时,其中对于翠鸟外形的描述有“小巧玲珑”这个词,通过查阅字典可以知道,这个词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那么本文在此应用这个词语的用意是什么呢?于是教师可以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先呈现宽阔的水面和茂密的芦苇,然后从远处飞来一只翠鸟,最后落在芦苇上。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芦苇上的翠鸟,然后用鼠标点击水面,此时水中出现一条游来游去的小鱼,突然芦苇上的翠鸟,展开翅膀,双脚蹬开苇杆,闪电一般冲向水面,从水中叼起小鱼,飞向空中。通过这一段视频课件的展示,可以让学生深刻明白“小巧玲珑”在文中的含义,明白了翠鸟的机动和灵活。同时,教师可以将“贴着、疾飞”等词语放在句子中,并投影出“翠鸟贴着水面飞”和“翠鸟贴着水面疾飞”这两句话,让学生比较阅读,充分感受后者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学生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把握,让学生明白“疾”字,能够充分体现出翠鸟的高超本领,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感悟与体验。

2.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作文教学的优化

作文是体现学生语文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状态主要是形象思维,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理解起来也容易,对那些抽象的事物就会不知所措。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形象,激发学生写作灵感,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同时,利用多媒体还可以创设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记忆以及应用,让学生在充分熟悉材料的基础上乐于表达,敢于动笔,从而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喜欢上作文。

总之,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机整合,可以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科学的大桥,促使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构得到优化,充分发挥语言教学的重要功能。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灵活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制作精良课件的水平,在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之间搭建有效平台,为促使学生发展与进步做出相应的贡献。

(淄博广电希望学校,山东 淄博 255200)

参考文献:

[1]常丽芳.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4).

[2]胡曼君.浅谈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J].民营科技,2011(10).

[3]曹建伟.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优势[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2).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5

今年有幸再次遇到这篇课文,上课前夕,在反复读课文之时,忽然《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是特种兵》中的“小庄”等形象在脑中一一闪现,而后重叠,最后幻化为一只翠鸟在脑海中飞过。我猛然意识到:翠鸟不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吗?它的外形以及捉鱼时的精干形象与这些部队士兵中的佼佼者之间有着如此多的相似之处。生活中的特种兵们都很普通,甚至一点儿也不起眼,但是他们在对待事情上,有着同样的专注与执着。翠鸟不也是一样,普通的外表下藏着不一般的灵气和执着吗?

于是,我便大胆地围绕“翠鸟就是一个特种兵”这个研读主题来设计教案,并和我的学生开展了一次有趣的探寻。

一、聚焦“翠”字——是个兵

首先我们从课题入手,拆解“翠”字:翠=羽+卒。鸟有羽毛,故擅长飞翔。或浑身一色,或色彩斑斓。卒,死或士兵,此处本人认为“士兵”的意思更贴切。故而“翠”字的表面意思为“有羽毛的士兵”。这一想法立刻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响应,因为此刻翠鸟从小动物转变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这一环节的成功为下面的探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观察颜色——善伪装

“翠”即“绿”,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翠鸟”理解为“绿色的鸟”(也许正因为翠鸟浑身绿色才得名“翠鸟”吧)。首先我请学生找出它羽毛上的绿色,同时研读,结果呈现:

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橄榄绿(绿得深)

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翠绿色(绿得鲜)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浅绿色(绿得嫩)

通过充分地与文本对话,学生逐渐领悟到:三种绿由深到浅,逐步过渡,似一件眼下流行的渐变衣,难怪作者用“鲜艳”一词来形容。“艳”:丰+色,即丰富的色彩。再看课文插图,还有哪些景物也是“绿”的?学生很快发现,放眼之处满是绿色:山清,水秀;青的草,绿的树。在诸多绿色中,绿色芦苇上停上一只同是“绿色”的翠鸟,你作何感想?学生恍然大悟:原来“绿”是翠鸟天然的保护色,使水中的鱼儿不容易发现它的藏身之处,这样小鱼就会在不自觉中放松警惕。于是,老师便适时板书:颜色、善伪装。

一句话,学生深深领悟到了:翠鸟不仅是一个“有羽毛的兵”,而且是一个善用羽毛的丰富色彩伪装自己的“特种兵”。

三、抓住习性——善侦察

如果说翠鸟仅仅是徒有一身绿色的“迷彩服”干扰小鱼的视线,还是没法捕到鱼的。这就需要它做好捕鱼前的准备工作——侦察敌情。第二自然段是描写翠鸟平时生活习性的一段文字。我告诉学生:或许它闲暇之余,就喜欢自由飞翔,喜欢放声歌唱,但也有可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不妨看一看。

出示: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才见它飞起,一眨眼它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我请学生拿起笔,边默读边画出重点词语,并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细读琢磨之后,学生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这些字词背后的意图慢慢明朗。感悟如下:

一动不动——有耐心。任凭风吹日晒,还是鸟语花香,翠鸟一概置之不理,一门心思都在这小小的鱼儿身上,不为外界所干扰!

凝视——即注视,十分专注地看着水面。日照下,水面就像一面镜子,闪着金光。在这样的情况下,要盯着水面,确保无漏“眼”之鱼,足以说明翠鸟不仅视力超好,而且有极佳的耐心和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一眨眼——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从起飞到贴着水面疾飞再到停下的一系列动作,就是在向我们展示它一流的飞行技术,以及可以与刘翔相媲美的速度。

轻轻地——翠鸟体态小巧玲珑不假,苇秆直径不粗也是事实,而它却能在完成一连串的飞行动作后再度停下时,苇秆都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它的动作是这么轻盈,似一只点水蜻蜓,看得人瞠目结舌!

最后孩子们得出结论,翠鸟的确具有特种兵的潜质和能力:有耐心、有眼力、有技术。

当我提出:可它为什么要边飞边清脆地叫呢?这一点学生们都没有引起注意和思考,一时也想不明白其中的奥妙。我以生活实例作为对比:当你在家中安静地写作业时,忽然从窗外或门外传来欢天喜地的锣鼓声或优美动听的歌声时,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学生的回答有三种:或不为所动继续专心作业;或迫于无奈留在家中,但已经无法专心;或扔下作业马上跑出去看个究竟。可想而知,最后一种可能性的比例最大。说到这里,学生们逐渐明白自己就是水中的那条小鱼,翠鸟就是窗外的锣鼓声。翠鸟边飞边叫的目的就是要引起贪玩小鱼的注意,引“鱼”出“水”。“贴着水面疾飞”,不只是飞行技术的高超,更是在做前期的快速侦察。当完成准备工作后,翠鸟又耐心而专注地等待着鱼儿浮出水面。

一切都水到渠成,一句话,此时的翠鸟俨然一个训练有素(选好目标,找好最佳位置,等待敌人出现,以期一招制敌)的侦察兵。

三、研读行动——善狙击

“特种兵”除了善伪装、善侦察之外,更重要的是他还必须是一名“狙击手”, 一个实实在在的 “神”,枪法快、狠、准,而且有耐心,机警、专心。我们都知道翠鸟停在水边的苇秆上,有时是休息,更多时候是静候捉(叼)鱼。那么它捉鱼时像不像一个名副其实的“特种兵”呢?请你自读第三自然段,找出相关词语或句子进行说明。

出示: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去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细细研读后,学生们大部分都能从连续性的动词蹬、叼、贴、飞等字中概括翠鸟捉鱼时快、准、高。这远远不够,我把学生关注的目光引向另外两句侧面描写。一阵沉默之后,学生们终于有所发现。你看,鱼儿深知露出水面来玩耍的危险性多高,但终究抵挡不住内心的好奇与贪玩,也抵挡不住外面精彩世界对它的诱惑。它做得十分谨慎,心存侥幸只悄悄露了一下,为了不引人注目,用最短的时间吹了个小泡泡进行试探。可翠鸟更快,透亮、灵活、锐利的眼睛立即捕捉到了这道一闪而过的“鳞光”,一眨眼的工夫,又尖又长的小嘴快速精准地叼起了水面上的小鱼。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之际,小鱼早已成了翠鸟的口中食,腹中物。相比之下,小鱼只能甘拜下风,自叹不如。

一句话,翠鸟是个“当之无愧”的狙击手。学生们的眼神中分明流露出了对“翠鸟”的喜爱和敬佩之情。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孩子们声声的赞叹和美美的朗读声。

四、迁移练笔——享成功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6

1.帮助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小学生由于其心理及生理原因,思维具有极强的跳跃性,在课堂上听课精神不集中,而枯燥的传统语文阅读课堂也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进语文阅读课堂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很大程度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消除因学习压力对其所造成的种种情绪障碍。

2.可以有效营造良好的语文阅读课堂学习氛围

不同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情感体验的差异是很大的,为了让全部学生都更好地投入语文阅读的课堂上来以及更好地理解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点,教师要着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合理地融入语文阅读课堂中去。同时,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下,学生的课堂提问逐渐增多,从而大大加深了教师与学生之间联系与沟通交流的次数,这为营造积极健康良好的n堂气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构建合理、有趣、高效的语文阅读课堂

笔者以小学教材中的《翠鸟》一课为例,来分析如何高效对语文阅读课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首先,教师要明确教学设计的主题, 即充分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热情,从而使学生可以更切实地感受到自然之美,帮助学生锻炼感受美的能力。

在上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几个任务:①让学生收集有关自然的风景画、风景照片或者风景明信片,在上课的时候每个人拿出来一一展示;②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搜索有关歌颂大自然的诗歌或者文章等;③将《翠鸟》这篇文章流利地朗诵下来,并标出好词好句,如果有问题也可以记录下来,等到上课的时候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惑。

其次,在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把《翠鸟》一课的相关知识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PPT课件,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将其更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课前教师可以运用简洁生动并且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来作为课堂的开场白。例如,“在自然界里呀,有一种长得非常漂亮的鸟儿,它的名字就叫做翠鸟,这也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这样来开头可以充分激发出学生想要学习课文的欲望,也为接下来的内容提供有利条件。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风景画或者诗歌来结合知识点讲解这篇课文,并留下一定的时间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不仅提高了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程度,还使学生放松了身心,更好地投入课堂中来。

2.给学生创造第二课堂的学习机会

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利用学生放学后的时间为学生开发第二课堂。再拿《翠鸟》一课为例,教师在课时结束之后,可以安排学生分成小组来收集鸟的种类,比如“飞得最快的鸟”“叫声最好听的鸟”等,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小组的方式来进行探索,这样做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点,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活的热情与积极性,从而又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第二重保护。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语文学科的优势与教育发展步伐的关键结合体,因此,广大教育人士应该加大力度对这种新型教育模式进行推广与传播。

参考文献: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7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的被引入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还可以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实现课内外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语文教学改革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能突破时空的界限,再现各种背景画面,渲染气氛,不仅能调动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如在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西沙群岛对于学生来说是那么陌生而遥远,怎样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富饶”这一词呢?我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演示,具体形象地展示了西沙群岛一带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丰富的水产资源、有趣的海滩、广称“鸟的天下”的海岛。学生被眼前美丽的西沙群岛吸引住了,此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纷纷举手抢着回答,情景动画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乐学的氛围,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创新使用教材,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地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如《翠鸟》一文第三自然段,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便能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等词句,但能否找出“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个关键句子呢?此时,使用多媒体演示翠鸟叼鱼的情景,学生盯着蹬苇秆叼起小鱼而振翅疾飞的翠鸟,如同置身于美妙的境界之中,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的敏捷,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学生一下子就领会到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从而也了解到了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浩瀚无际。

三、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空间

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借助多位动画直观、形象的画面形体,激发学生提问,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自学,在自学中领悟和发现,在自学的基础上师生交流,教师适时点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教学《爬山虎的脚》这课时,我先出示课题与爬山虎静止画面,激发学生提问: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长得是什么样?它的生长有什么特点等。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课文,寻找课文中解决上述相关问题的有关内容。然后教师逐段展示动画,学生寻找相关内容,理解内容,解决问题。动画之一:爬山虎贴在墙上生长,叶子像一堵墙,一顺朝下,铺在墙上那么新鲜,那么可爱。学生通过观察画面,自学课文,懂了第一小节的意思,解决了“爬山虎生长在什么地方”、“长得什么样子”两个问题,理解了“满是”、“占了”各是什么意思,初步了解了爬山虎专门爬着墙向上生长的特点。接下来同学们又仔细观察了动画一和动画二的画面,并对照画面自读课文,解决了课文中最难以解决、老师又很难以单纯的语言表达的问题――爬山虎的脚生长过程和与众不同的地方。多媒体课件创设一个个“场景”,让学生在边观景、边提问、边自学、边思考的过程中,从不知到知之,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不但摆脱师生一问一答琐碎的问题问答式的解决方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多媒体运用得当可以使语文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使用不当会事与愿违。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在运用时把握好尺度,找准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协调好传统教学手段与多媒体的运用,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学生能提出关键性问题才能真正达到”以问导学”“以问促学”的境界。因此,在教W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一、依据单元导语导读,提出关键性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每个单元前都有一段导语内容。单元导语是课文的重要信息之一,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中起着统领全局的作用。从语文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每个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个主题或中心思想来整合课文内容的。因此,单元导语起到铺路和领航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要利用单元导语引导学生设疑问难。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组的单元导语是这样写的:你是否留意过鲜花的开放?你是否观察过星星的闪烁?你是否注意过蜜蜂的飞行?这是一组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排比句,能鼓励学生积极地去探究自然奥秘。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可以用单元导语作为关键性问题引出教学内容。如教学《蜜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导语提出关键性问题:蜜蜂飞行有什么特点?蜜蜂除了采蜜外,还有什么本领?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在质疑探究中解决问题。

二、依据课题进行质疑,提出关键性问题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法。如教学《花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学生结合课题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花和钟有什么联系?为什么叫花钟?我能自己制作花钟吗?接着,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对课文进行深入细致的品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三、依据文章重点词句与重点段,提出关键性问题

重点词是教学的关键,重点句段是课文的灵魂,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句段进行质疑,就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如教学《桂林山水》(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课时,要引导学生根据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提出问题:现在的桂林山水还美吗?为什么漓江水静――清――绿?桂林山奇――秀――险?这样的水、这样的山是什么意思?当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通过品读课文得到解决时,教学的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教学略读课文《一夜的工作》(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中“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这一中心句进行质疑问难:(1)什么叫“劳苦”?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工作的劳苦?(2)什么叫“简朴”?课文中哪些句子写了生活的简朴?教师只要依据重点词、重点句段提出关键性问题,往往就能降低阅读难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依据实践性作业,提出关键性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时在课后基本都设计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往往来源于课文内容,更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这些课后问题,启发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翠鸟》(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一文,在课文后面要求:我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要把最喜欢的部分背下来。对这样的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你最喜欢作者描写翠鸟的哪方面?课文是怎样描写翠鸟的?请画一画描写翠鸟动作的句子。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及活动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和描写事物的方法,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自然段。

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与理解,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9

关键词:点翠工艺 清代宫廷头饰《甄执》

中国分类号:TS934.3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4)09―0186―02

一《甄执》里的漓代宫廷头饰

《甄执》的热播使华丽的清代宫廷头饰走进我们的视野,剧组在头饰上下了不少功夫,不同人、不同级别、不同饰品,是此剧成功的一大看点。剧中佳人各有韵味,皇后城府颇深、华妃张扬跋扈、甄帜诹采畛粒各自的气质又被专为他们打造的点器、发钗、花钿等饰品烘托,在眼花缭乱的奢华背后,清代头饰有哪些基本的元素呢?

各项之中,皇后以下,因等级高低不同,饰物数字亦不同。如皇后至贵妃的朝冠,这是皇后着朝服时所必戴的,尔珠顶部是二层,朱纬上金凤七支;妃和嫔的东珠顶都是二层,金凤五支。至于珍珠数字,自皇后至嫔等级数字差别为三百二珠、百九十二珠、百八十八珠、百七十二珠。其余头饰有簪钗、流苏、步摇、钿子、扁方、金约等在数字和质地上。亦各有等级的差别。所以清代妇女尤以满头的珠宝翠玉为荣耀,尤其是清代宫廷的后妃们,更是“戴金翠之首饰,缀珠以耀躯”。

二 《甄执》里的点翠工艺

点器工艺不算是头饰的种类,但是它时头饰饰品的影响不容忽视。“点翠”作为古代首饰制作的一种工艺,历史之悠久,可以一直上溯至战国时期,这一点正反映了人们对于翡翠华丽羽毛的经久不衰的热爱。点翠首饰在清代非常受皇宫后妃们青睐,几乎所有的首饰都用点翠工艺作为装饰,从钿子、簪钗、头花、耳环,甚至到团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处处翠色,成为风尚。到了清末民初,点翠便在民间流行,妇女无不以拥有点翠为荣。

再次获得皇上宠爱的甄郑ㄍ家唬,春风满面。发饰的变化,表明她身份与地位的提高。不过甄趾芏得掩盖锋芒,主打镶红宝石,攒珍珠粒的银簪,两把头两侧,则攒满银质、碧玺、绢质的栀子花装饰物。而其所梳两把头上装饰的点翠,则是即辨明身份又不张扬显眼。这和经历苦难再次回宫后的甄郑ㄍ级)所佩戴的点翠饰品是完全不同的样式,这时候甄值纳矸莶煌于以往,地位之重从她戴的钿子可以看出,这个钿子以点翠为主打,左侧比右侧多出一截,而右侧则用珍珠流苏来平衡,样样综合起来,形成一种平和的美,一如甄值拇κ路绺瘢荷朴谥坪飧鞣搅α浚平心静气地处理各种矛盾。复宠后的甄郑即便在宫中权势熏天,也不会打扮得像华妃那样高调。

华妃(图三)的头饰则多是饱满精致的点翠凤凰旗头。繁复的缕鹿髻中央是一支宝蓝凤凰镶珠鸾掐丝缀雕步摇头钗,坠着雨滴状的珍珠。织金镂雕刻的水纹浮花镀金点翠镶嵌着红宝石,宝蓝凤翅香珠玉钏颇显身份。髻饰的亮点在于圆润莹亮的殷红镶黑红宝石,充分体现了华妃“第二凤凰”的大气恰人。

剧中另一重要人物则是端妃(图四),,剧情前半段端妃常年卧病在床,但在后半段病痛被温太医调养好后,协助甄指飨詈蠊事宜,最后被晋封为皇贵妃的她依旧装扮典雅,一如她自身与世无争的性格。她头上的点翠饰品没有华妃凤凰的招摇,也没有甄诸渥拥姆备矗更多的则是左中右的三方平衡,稳重精致,就像端妃为人处事一样,低调内涵,沉稳大气,心思缜密。

由此可见,点翠工艺在清代对头饰饰品的影响之大,使得点翠工艺在清初达到设计艺术的顶峰。清代点翠一般都是宫庭富豪之物,其装饰习惯与注重金银饰品的唐宋时期不同,清代点翠更加注重宝石的镶嵌和色彩的绚丽,为了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色彩明亮的翠羽终被蕙质兰心的工匠们用于首饰工艺上,在首饰艺术领域发扬光大。所以清代后妃的头饰极其讲究,这也是她们身上最重要的装饰,并且是有别于其它时代妇女的最重要的特征。

三 点翠工艺概述

“点翠”最早出现在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在“买椟还珠”一段里出现“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熏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这样的句子,这个“买椟还珠”的故事说的是楚人以“珠玉”、“玫瑰”、“翠羽”来装饰珠匣,使得匣子的价值甚至胜过了匣内的珍珠。其中“辑以羽翠”指的就是“点器”这种金属工艺,即用翠羽进行“镶嵌”或者“粘贴”,与珠宝、与玫瑰一起装饰。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这个点翠,它迷人之处就在于其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是大自然神奇造物的最直接体现。翠羽因所用材质的不同,可以呈现出浅蓝、蓝绿、湖蓝、藏蓝等不同色彩,随着光线的变化呈现出梦幻的光泽,而且经久不退色。据科学分析,这是一种结构色,是翠羽的微观结构反射光线形成的,不含色素,所以不怕风吹日晒。但是怕挤压,如果夕143改变其结构的话,那这种结构色也随着消失,蓝色立即黯然无光。

翠羽羽毛的种类决定了制作点翠首饰的色彩、光泽甚至覆盖面积的大小。翠鸟身躯娇小,仅有麻雀大小,而那些柔细而鲜艳的宝蓝色羽毛,也仅长在翅尖与鸟尾。在制作点翠之时,每只翠鸟身上一般只采用大约二十八根羽毛,还必须“活取”,因为翠鸟一旦生病或死亡,其羽毛便会丧失那层魅影般的光泽。收集的翠羽先根据部位粗细进行分类,再根据颜色分两种进行制作,一种是青蓝色,一种是宝蓝色。这种颜色上的细微差别,是由不同种类的翠鸟所决定的。其中白胸翡翠、蓝翡翠和普通翠鸟最为多见。普通翠鸟(图五),长约15厘米,是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白胸翡翠(图六)的毛色更为漂亮一些,这种翠鸟体型略大,在27厘米左右,喉及胸部是白色,上背、翼及尾羽蓝色鲜亮,特别是在晨光中,似青绿色闪光。蓝翡翠翠鸟(图七)体型更大,有30厘米长,在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繁殖和度过夏季。这种鸟头部为黑色,上体除翼上外,其余均为亮丽华贵的蓝紫色。一支小小的点翠金簪,或许要用数只乃至数十只翠鸟的羽毛;那些繁复的首饰与摆件,用量更是难以计数。而皇家所用的点翠,更是只用翠鸟头部数根最闪亮的羽毛,因此,点翠或许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将生物之灵与器物之美结合起来的宝物,其价值之昂贵,难以用平常的金银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只选择翠鸟羽毛为材质呢?首先,翠鸟翠绿明亮的颜色为古人所喜爱。翠鸟全身翠蓝色,腹面棕色,毛色翠绿明亮,阴阳有致,又以头顶和下颚茸毛最为珍贵而受欢迎,古人喜好以此翠羽制作饰物,为王室贵族所珍。其次,翠鸟羽毛防水性能非常好。翠鸟们平时常栖息在水旁,巢穴也驻在水边附近,这种整天与水域打交道的小鸟,羽毛防水性能极好,也成为了被迫牺牲、优先用作人们选材的原因。后来以孔雀羽毛代替的点翠防水性就无法比拟了。

四 点翠工艺的现状与思考

美国东方艺术研究学者Jackson女士在她的《中国艺术》一书中形容说:“从点翠艺术所体现的文化价值来看,再没有比中国人对于羽饰的认识与驾驭更高成就的艺术创造。”可惜的是,尽管中国的饰羽文化较为发达,但相应的研究与社会关注却较少。1998年博物院执行院长李林晨在给Jackson女士的复信中说道:“很遗憾,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的书籍详细记载关于翠鸟羽毛作为装饰物使用的特殊含义,到目前为止我们只是大概了解到以翠鸟羽毛装饰为主的这种常被用于头饰与装饰品的羽饰工艺称为‘点翠’,而以羽毛为服饰原材料的-艺术创作被总称之为‘天绣’,这是我们已知的全部”。

点翠饰品无论是在材料工艺还是在装饰美感上都有别于传统的金银器首饰,它珍贵且不可复制,制作过程必须全程手工。作为中国一项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由于其制作工艺复杂,成品非常难以保存以及所用的翠鸟羽毛稀有罕见,再加上环保等时代需求导致这项传统工艺几乎失传。目前在全国范围内,熟练掌握点翠工艺的工艺传承人寥寥无几,而传承人的工艺活动仅仅局限在古玩市场暗流下的“老活”修复等活动中。除了关于上述的表象因素外,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传统首饰远离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簪子钿子这些传统头饰几乎被皮筋儿头绳儿等简单束发产品代替,使点翠首饰缺乏补给。而自我国加入世界环保组织体系后,对野生禽类的保护措施直接影响到了传统点翠工艺的原材料供给来源。翠鸟被正式评定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明令禁止捕猎与贩卖贸易,从而在原料来源上限制了点翠工艺的生产与销售。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广大教师逐渐明确拓展语文学习资源的重要性,课堂上注重运用多媒体技术,为静态单一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一、适度拓展,可以突破时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多媒体课件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如《詹天佑》一课描写的是清朝末年的事,距今已一百多年,和跨世纪的学生可谓是相隔甚远。面对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卫星准确发射太空、尖端技术层出不穷的现实,该如何用一条铁路发起当代小学生浓浓的爱国情怀呢?依据多媒体能够通过声、光、色把远的事物拉近、把抽象事物变实这一点,可以在教学中设计多媒体超文本的教学软件,向学生展示詹天佑修建铁路时的历史背景和详实资料,从而拉近学生与詹天佑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

二、适度拓展,可以丰润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每篇文章的背后蕴涵着丰富的内容和情感。有时,作者因为特殊需要而含蓄表达甚至留白。如果在留白处进行拓展,既开拓了视野,引导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文本,也有助于感情的升华,情感的迭起。例如,在教学第十册《只有一个地球》时,抓住“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一句的中心词“可爱”“易破碎”进行教学。多媒体演示:音乐声中,桂林山水的美、黄山的奇……一一出现在学生面前。我们的地球多美呀!再用多媒体演示:工业污染使环境受到破坏:河水浑浊,小鱼死亡;树林被乱砍滥伐,山上一片荒芜。我们要保护地球,因为地球太容易破碎。

三、适度拓展,可以品味语言,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教师在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的同时,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如《翠鸟》的教学,在朗读感悟描述翠鸟外形的句段时,适时地展示翠鸟不同姿态的图片;在欣赏翠鸟捉鱼、低飞等生活场景时,适时补充介绍相关资料,使得拓展的内容与文本有机地融合,让学生真正感受翠鸟的美,感受课文描绘的意境美。

四、适度拓展,可以点化难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选择拓展的教学资源如果具有震撼力,把难以想象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与作者产生共鸣。它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促进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更能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理解“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是一个难点。如何突破难点呢?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满池荷花。它们姿态各异,看着看着,我仿佛也成了一朵荷花。接着,多媒体演示:我在荷花中翩翩起舞,满池的荷花也随我一起翩翩起舞,蜻蜓向我飞过来,告诉我飞行的快乐;小鱼向我游过来,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着小作者的观察想象,整个难点的突破是在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总之,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和利用其他教学资源,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时空,把文本的语言、情感等内化为语文能力,既增加课堂教学容量,又可以让学生加深课内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11

关键词: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2-0045-01

一、以境诱读

教师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通过音乐、图片、实物、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读的情境,从而诱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激活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引起感情的共鸣,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达到“语语悟其情”的目的。如《吹泡泡》一课,课前先用多媒体课件向孩子们出示一组美丽、神奇的肥皂泡图片,创设情境,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老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把他们引入课文:孩子们,冰心奶奶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也吹肥皂泡,她吹的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肥皂泡,经了她的手,她的嘴,她的眼,她的心,不但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冰心奶奶的梦想!想知道冰心奶奶吹的肥皂泡是什么样儿的吗?快打开书,读读课文吧!此时孩子们欣赏肥皂泡兴致正浓,于是老师“趁热打铁”直接学习课文描写肥皂泡神奇、美丽的部分。

二、以读引读

通过教师读,带动学生读,通过优生读,带动差生读,或激发学习情绪,或帮助把握感情基调,或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如有些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感人,可以通过教师范读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如《吹泡泡》一文,老师范读意境优美的句子“那一个个球儿,是那么圆润,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它们轻轻地飞越同巅,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通过老师的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通过多读感悟泡泡的美,感悟语言文字的美。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可以通过教师读提示语或师生分角色朗读,更好地激发学生读的热情,把握感情基调,从而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以说带读

如《翠鸟》一课采用角色体会法,师生都变换了一下角色:学生们变成了一只只可爱的翠鸟,老师则变成世界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一直以来都是动物的人类好朋友。然后身为绿色和平组织成员的老师对可爱的“翠鸟”们进行采访:“翠鸟女士,你们的声音为什么那么好听呢?给我们唱一首好吗?”“听说你们还有一个名字叫‘叼鱼郎’,可见你们的叼鱼本领一定很高超了,给我们介绍一下好吗?”“噢,你说你们本领高,速度快,有什么可以证明呢?”“翠鸟先生,你的家在哪里?能不能去拜访一下?”一系列问题根据需要灵活穿插,有详有略,既把课文内容准确生动地呈现出来,又接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此时,多读便不仅仅是教学环节的要求了,而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成了学生情感发展的必然需求了。采访结束后,老师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做出总结:“非常感谢你们热情地接受我的采访,最后请问你们对我们人类还有什么要求要提吗?”这样,通过孩子们自己的朗读感悟,思考体会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以练导读

通过富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练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读课文,理解课文、领悟规律、并进行迁移运用。如《锡林郭勒大草原》一文的教学中,学习“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这一部分课文时,教师可有针对性地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读文填空:草原上有( )的雄鹰,有( )的百灵鸟,有( )的牛羊,有( )的小马驹,有( )的黄羊,有( )的蒙古包,有( )的牧民。又如《丑小鸭》一课,通过把“哥哥姐姐欺侮他”“小伙伴们嘲笑他”“妈妈也不喜欢他”三个句子连成一个句子,通过朗读,比较体会“……连……也……”的用法和作用,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再写几句“……连……也……”的句子,如“野鸭不理他,小鸟讥笑他,连猎狗也追赶他。”“冬天到了,天气越来越冷,连湖水也结了冰。”这样既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以评促读

通过对朗读的自我评价、同学互评、教师点评,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领悟语言规律,在评价基础上进一步朗读,从而激发兴趣,加深感悟,积累语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为什么这么读?”“哪个地方读得好,结合课文具体说说为什么好?”或是“让我们学习他一起读读”等促进学生读文。

翠鸟教学设计范文1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手段不断地更新,新一代的多媒体机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了课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既可以把抽象枯燥的语文知识幻化为多彩的画面、鲜明的形象、趣味的情境,又能使学生欣赏到美的画面,感受到美的形象,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触动求知的心弦,激活创新思维。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充分发挥电子白板对学生的导学作用,把握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呢?

一、运用电子白板,激发学生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情感体验往往是由具体的情境所决定的。”生动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有巨大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电子白板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媒体于一体,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之感,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动听悦耳的音响来创造教学文体化情景,使学生思维活跃,科学地记忆知识,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归纳知识体系。

如教《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我在出示小蝌蚪图片后,利用课件出示一组图片,有老母鸡带着小鸡寻食;鲤鱼妈妈带着小鲤鱼在池塘里嬉戏……然后在边上出示流着眼泪的小蝌蚪,并在一角出示一封配上童音的“求助信”。学生从“求助信”中得知小蝌蚪不知妈妈长什么样,更不知妈妈在哪里,想妈妈是人之常情,儿童更是这样,以引起孩子心灵上的共鸣,于是自然而然地引发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朋友听到小蝌蚪发出的求助信号后帮小蝌蚪找妈妈的劲儿也就更高,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也就自然而然地激发起来了。

二、利用电子白板,化解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会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解决一些很抽象的问题,而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尽管教师费尽心力,但是学生往往感触不深,甚至还会疲劳、不耐、甚至厌烦。在语文课堂中合理地利用电子白板,能更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缩短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以及重点段落在快捷、有效的多媒体的辅助下,呈现在学生眼前,一目了然,在学生的“重锤敲打”下,学习障碍被轻松扫除。还能使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具体运用获得更多的启迪,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进而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在《金子》一课的课件中,我设计了这样几幅图片:太阳刚刚升起时,彼得已经在田地里用力翻土;夜幕降临时,彼得才扛起锄头走上回家的路;炎炎烈日下,彼得忙着给花除草,连汗都顾不得擦一下;暴风雨就要来了,彼得急着给花盖保护膜……这些图片的出示使学生更深刻领悟到彼得为了实现梦想辛勤劳动,接着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明白了梦想的实现离不开自己双手的辛勤劳动,教学难点很简单就突破了。

三、巧用电子白板,活跃课堂气氛

巧用电子白板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受时空的限制,这样不仅能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如《翠鸟》一课中,由于我们的生活中很少见到翠鸟,更不知翠鸟的生活习性。课堂中,在介绍翠鸟的外形特点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有关翠鸟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感知体验翠鸟的特性。这样不仅了感染学生,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有趣,调动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

四、借用电子白板,整合丰富资源

语文教学中,电子白的使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听渠道,而且提高了学生记忆水平人类获取的信息绝大部分来源于视与听,同时来自于视觉的信息比其他方式获取的信息更加容易持久记忆。传统意义的教学,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抽象事物时,单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会因个人理解能力不同而产生误差。如:寓言两则中《南辕北辙》,要求学生理解“辕”和“辙”是什么意思,由于学生没有见过古代的马车,单靠老师用语言来描述,学生难易理解。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的图像更利用于信息的表达。我在图片库中找到了古马车图片,借助图片向学生介绍,学生一目了然。

五、采用电子白板,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