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课程设计

微课程设计

时间:2023-06-04 10:47:57

微课程设计

第1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微课;财政学

一、“微课”的界定

(一)“微课”概念

“微课”最早出现于1960年,美国爱荷华大学附属学校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也可称为短期课程或课程单元)的说法。我国对微课的研究和实施较国外稍晚,自2010年提出“微课”概念,短短几年的时间,微课在中国已经历了由区域到全国、由中小学到高校的发展演变,内容上所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丰富。目前学术界对“微课”的概念有不同的界定,但是本文认可概念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视频教学资源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而进行的主题明确、简短、完整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的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及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并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应用“小环境”。

(二)“微课”的特点和优势

1.教学内容短小

“短”和“小”这既是“微课”授课内容的特点,也是授课时间的特点,微课视频的时间一般限制在10分钟以内(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限制在20分钟以内)。“微课”授课只围绕难点或重点等一个小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将其录制成教学视频短片。整个微课只为解决一个核心问题而录制,没有过多的铺垫和渲染,重点突出、短小精悍,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速度快,导致我们生活中很多需求出现了“快餐化”现象,文化也不例外,很少有人能耐得住性子去看一两个小时的课程,而“微课”正好在人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完成知识、信息的传递和讲授,适合人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适应碎片化学习。

2.教学过程完整

“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明确并且是教学中的难点或者重点,虽然“微课”时间较短,但是一个结构紧凑而且完整教育资源,可以完整的将知识点和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给学生。一段精美的、完整的“微课”不仅包含课堂教学活动视频,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等辅助性教学资源,由此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信息完整、结构紧凑、包容量大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体现了小“微课”、大“世界”教学特点。

3.教学方法新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深入以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互联网+教学”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新形态和必然趋势,引领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方向。而微课则是实现“互联网+教学”的基本单元。“微课”设计的着眼点不仅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意在为学生“解惑”。它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颠覆和创新,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和实践,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都具有重要意义。

4.教学语言精炼

教学语言在微课教学中对于教学信息的传递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高度提炼和凝结的语言,能最准确、完整的表达主题意义。精炼的语言尤其在微课教学中显得异常重要,由于微课授课时间短,所以要在20分钟时间内实现授课信息准确无误的传递,必须依赖组织语言的能力和语言的魅力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微课”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可以反复观看,反复学习,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和目的。“微课”的这一特点不但适用学生也适用教师。教师在观看“微课”视频的时候,对于一些比较新颖的或者难以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反复观看“微课”视频,将相关视频进行剪辑或者截屏,保存在自己授课的课件中;学生在观看“微课”视频时,对于难易理解的内容或者没有听清楚的知识,都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二、《财政学》课程“微课”设计存在的问题

在教育界大力推行微课教学的今天,《财政学》的微课建设并不像其他课程那样如火如荼,研究的人比较少,微课的使用更是寥寥无几,这就为本人的研究提供了必要性。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微课”制作质量不高

“微课”教学的如火如荼,为教育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财政学》微课制作的质量差强人意,整体表现的比较粗糙,如音质不清、画面不明、单调、乏味等。造成制作质量不高的原因:一是制作的成本太高,好多西北地区的学校没有制作“微课”的设备,要录制“微课”就必须到有教学设备的学校找关系排队才能实现,不但等待时间长而且制作费用昂贵,导致好多老师和学校望尘莫及、望而却步;二是思想上不够重视微课制作,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重视很难制作出精美的微课,同时没有对“微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很少思考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创新。

(二)“微课”教学还没有广泛应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和模式在国外甚至发达地区的高校应用非常广泛。但是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差别大,很多落后地区高校的《财政学》教学中微课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西部独立院校的老师甚至对微课闻所未闻,学校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都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条件,人才培养方案中也没有涉及微课课程,相比较发达地区的如火如荼,微课在西部地区还属于新型事物,处于初期发展阶段。

(三)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重在利用微视频技术将知识点可视化,以更好地传播知识。微课的使用属于教学范畴,但是微课的制作属于技术范畴。由于对微课的认识不足以及缺乏足够的创新意识,所以某些学校严重缺乏制作微课的专业技术人员,直接影响了微课的应用。在《财政学》教学中,老师们一般只掌握了专业知识而不具备微课制作的技能,学校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人员也仅能保证学校网络的正常使用,尚不具备制作微课的技能,在西部独立院校既掌握微课制作技术又具备《财政学》专业知识的教师寥寥无几。

(四)对微课的认同度不高

目前微课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直接影响到学校领导对微课这种新事物的态度,导致微课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尤其在西部落后地区的独立院校微课几乎没有任何应用,所有的授课还是按照传统模式进行,这既不利于教学改革,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授课教师水平层次不齐

对于很多老师来讲,录制微课还是有压力的,因为毕竟录制微课面对镜头时要求老师语言精炼、表述准确,行为举止要得体大方,不像平时上课那样随意,可以畅所欲言,洋洋洒洒。所以受到这些因素的制约,有些老师平时上课语言幽默生动,知性优雅,但是录制微课时就表现得非常拘谨,注意力难以集中,常常需要录制好多次才能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成本很高,这种的微课学生也反映不好,还不如课堂教学效果好。

三、《财政学》微课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财政学》课程相比其他课程来讲比较枯燥、乏味,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宏观。传统教学中一节课时间为45-50分钟,超出了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上限,再者通过多媒体教学中连续播放的幻灯片,信息量大,速度又快,学生消化和接受能力有限,这些都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下降。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将课程的知识点提炼浓缩做成微视频,再配以动画、图形等,增强内容的形象生动性,既可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对知识点的掌握理解,满足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

(二)实用性原则

《财政学》微课的设计不能盲目的追求潮流,不能因为微课最近很“热”,就集中力量打造微课,为比赛制作微课,为评比制作微课,很多微课资源花巨资制作后都浪费了,在教学中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也不能因为流行微课,就将好多内容都制作成微课,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完全摒弃,要真正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发挥出来,满足学生移动学习的需求,就必须将课程中的重点、难点做为微课设计的内容,而不能一概而论。在学习中只有难点和重点内容学生才有可能反复学习,微课的意义才能提现出来。

(三)整体性原则

“微课”的开发需要事先进行教学整体设计,所谓“整体”也就是说在微课短短的10几分钟内所呈现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点,这个知识点由于短小精悍、方便快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微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高效自主的学习需要而设计制作的,既是一种新资源,也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微课”被迫将完整的知识体系划分为一个一个零星的、看似碎片化的知识点来学习,它通过视频资源,利用移动的便捷性,将知识点完整的传递给学生,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所需的一切学习资源。

(四)艺术性

随着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单纯的将老师从课堂搬到银幕已不再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要提高微课制作的艺术性,运用一些影视化的拍摄技术和方法如3D、4D或者VR,将微课拍摄的唯美、精致、逼真,伴随着与授课内容一致的画面不断出现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在欣赏“大片”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

四、《财政学》课程微课教学设计与运用

(一)成立微课设计团队

目前好多学校尤其是西部学校并没有制作微课的硬件设备和专业人才,所以导致《财政学》微课制作主要表现为教师个人或学校独自制作、闭门造车、低水平重复制作。另外由于“微课”制作费用昂贵,所以好多教师和学校制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或者用于教学观摩,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的非常少。受到制作费用的约束,《财政学》微课的数量并不多,没有大量的“微课”在教学中应用,教学还是主要依赖传统模式。如果能集全国之力、整合各校教学资源、成立一个专门的《财政学》微课设计团队,集结高校财政学教授和微课专业人才,建立教学资源共建机制和共享环境,微课研发团队合作分工,专家带队,凝聚智慧,精心研究和设计微课总体大纲,这样将有利于打造高水平的微课。

(二)提高微课制作的质量

由于受到微课制作的硬件、软件和制作成本的限制,现有的微课制作方法和表现形式单一,既有教师的课堂实录插入后期制作的PPT模式,也有直接在教室录制的简单录像,视频剪辑痕迹明显,内容的要点不全,这样制作出来的微课图像不清、音质差,不能很好地发挥微课的作用和满足教学、学习的需求。提高微课视频制作的质量关键有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内容

《财政学》课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授课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只有具备以下特点的内容,运用微课教学才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重点、难点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难点、重点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消化和接受不了,这些内容制作成微课学生才有反复学习和观看可能性,微课教学才有意义。其次,短小精悍的内容适合用微课形式教学。微课教学避免盲目追求潮流,是否能用微课教学完全是由授课内容决定的,一个完整的知识点如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10-15分钟)阐述清楚就适合以微课的形式教学。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微课”本身的特点出发,将动画、声音结合起来,精心设计、录制专门的教学微视频,使教学视频更有整体连贯性,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意识。

3.提高思想认识

《财政学》微课设计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想方设法的提高制作的质量,在后期编辑、剪辑的过程中始终抱着制作精美、画面清晰的微课为出发点,制作出优质的微课课程。

(三)突出微课建设的特色

微课虽小,但是“五脏”俱全,这五脏分别是指“精”、“实”、“新”、“特”、“效”。所谓“精”是指微课一定要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能引人入胜;所谓“实”是指微课要有实用性,避免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所设计的内容一定是学生接受和学习起来有难度的;所谓“新”是指微课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颠覆和创新,一定的要能体现微课新颖性特点,突出特色;所谓“特”是指微课的设计要有新意、制作精美、有特色,避免粗制滥造,资料堆砌;所谓“效”是指微课的应运要能真正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要有实效性,实现授课从“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实现更高层次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有特色才能有效果,如果微课能设计能做到以上几点,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快餐式学习,让学生满意。

(四)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有效结合

胡铁生老师曾经提出“微课和翻转课堂两者能很好地结合”的观点。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和创新,它通过“讲”、“学”次序的颠倒安排,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重新规划的新型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真正的主角。微课以视频构建为核心,由于其具有时间短、内容少等特点,不可能和其他大的数字资源或网站平台相衔接,但是在翻转课堂里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非常适合学生移动学习,学习者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学习地点、学习内容和学习量。同时根据学习内容进行反复探讨,使得课堂上的正式学习和课外的非正式学习统一、连接。

(五)制作系列微课

“系列微课”又称为“专题式微课”或“专题微课程”。目前的《财政学》微课过于分散,不成体系,各个微课从内容上联系不紧密,没有连贯性,知识衔接不够,无法形成体系化的知识技能,难以让学生针对某个专题主题进行系列化、完整化的学习,这就导致无法形成完整意义上的知识群,这是当前微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财政学》微课在设计时可考虑选取某个较小的专题内容(一般为3-5节,每个专题的总微课数在10节以内),各微课围绕某个特定的主题或专题,形成连续性、层次性、专题性的相对完整的教学内容。《财政学》课程可考虑高校之间联合,开发出一些专题内容相对集中,实用价值大、特色鲜明成体系的专题微课程。

第2篇

1.1适当分解的原则。

在MOOC环境中,课程案例应该适合网络传输,在时间上应该短小,这样使学习更加灵活。针对这一情况在微课程设计时应该将知识进行适当的分解。每一节课是一个知识点,时间长度在十分钟之内。

1.2角色定位原则。

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学习者在什么时间学习、学习什么、学习进度如何都是自己掌握的。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考虑到学习者的主体定位,在课程设计时注意设计讲授者与学习者的角色定位。尽量挖掘学习者的学习动力,使学习者能够有效的参与到学习中来。

1.3重视交流的原则。

在MOOC环境下的课程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课程设计者提供讲授。但是对于学习来说只有这两点是不充分的,应该充分考虑学习者与设计者之间的交流,帮助学习者解答问题,让学习者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还能够强化知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1.4课程资源多元的原则。

MOOC是一种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学习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任何自己喜欢的网络终端来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对于微课程设计来说,简单的提供视频是不足够的,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多元的教学资源,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

1.5简单清晰原则。

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学习的课程非常多,学习者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非常大,这时学习者可能会不知道如何选择而影响其自主学习。因此,在进行微课程设计时应该简单清晰,减少无关信息的出现,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

2MOOC环境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

在MOOC环境中微课程的设计与传统的网络课程设计不同。传统的网络课程有明确的学习者,学习者的组成比较简单,MOOC是一个完全免费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任何人都可以在MOOC平台中注册学习,因此,在MOOC环境中进行课程设计时就需要考虑学习者的类型、需求,所处的环境等因素。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也不同于传统的网络教学,在传统网络教学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没有改变,视频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在MOOC环境中,微课视频则作为教学的主要载体,是学习者进行学习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视频教学的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学习内容、教学策略和媒体这几个方面。在MOOC环境中,学习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知识被构建的基础是网络,学习者处于连通的网络之中,通过网络工具与其他学习者、课程设计者进行资源的共享和交流协作。针对以上分析,MOOC环境中的微课程教学设计主要分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学习测评三个模块来进行。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定、课程内容分析;教学资源设计包括: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测评设计包括:学习测评、教学管理。其中学习者的需求分析是基础,教学资源设计是主体,学习测评是保障。

3计算思维微课程设计应用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在MOOC环境下根据前面的分析进行计算思维课程的微课程设计。首先学习者需求分析,潜在的学习者主要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相关的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提高教育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其学习的需求是为了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提高计算思维学习技能。通过需求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对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进行总体的了解掌握关键的概念;掌握计算思的维核心组成部分;在日常学习和教学中注意培养计算思维能力。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分割,分割后进行课程设计,搭建教学平台。我们选择Udemy课程平台作为计算思维微课程的课程平台。首先进行课程管理;创建课程提纲;添加资源模块;编辑测试模块,通过测试模块可以及时的将学习者的学习状况进行反馈;Udemy中,每一节课的内容页面的右侧都有问答页面,支持URL、图片、嵌入HTML等,学习者可在这个区域进行提问或者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参与到问答中来;Udemy中还包含笔记模块、聊天模块,学习者可以通过笔记模块来记录笔记,通过聊天模块进行讨论;Udemy中还包含通知模块,可以话题、课程安排或者一些活动、要求等。

4结论

第3篇

1.1AutoCAD教材实用性不强,虽然现在大部分教材是以项目为主体,但内容比较单一,让学生对着教材进行操作,无形中给学生带来文字理解上的压力,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厌学现象比较严重。

1.2AutoCAD内容多,操作性强。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进行集中讲解后,学生进行上机操作时,学生往往已经忘了不少的内容。“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2]。微课程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短(一般在5-10分钟),内容精简,主题突出。

二、AutoCAD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2.1微课是以教学视频为主,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学生利用微课教学视频,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提高学生学习自信心和兴趣。

2.2老师把教学内容以项目的形式制作成微课程教学视频,突出重点和难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反复学习来加强理解。

2.3把微课教学视频放入学院网站,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或无线Wi-Fi,利用PC端或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观看微课教学视频,打破学习的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AutoCAD微课程设计

3.1微课内容的选取。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CAD制图能力要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且通过绘图员考证,把教学内容划分为:AutoCAD用户界面、绘制平面图形、图形编辑、图层、标注、图块、零件图和装配图的绘制等多个项目。通过典型案例的选取,采用项目法来组织教学。3.2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图层的微课程设计,学生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就非常的明确。1)掌握图层的建立、使用和管理方法;2)掌握在图层上设置线型、颜色和线宽。

3.3教学过程的设计。图层的微课程,内容突出,为了使微课程的思路清晰,将本次微课设置成3个环节,总时长约为10分钟。1)导入环节。微课程因为时间短和内容突出,所以导入环节采用从实际出发来引入问题,向学生展示一张比较简单图纸,并提出如何将图纸中的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和标注放入不同的图层来实现图形的便捷管理,引入环节大于占1分钟左右。2)操作演示环节。本环节是本次微课程的关键部分,采用操作演示,使学生掌握如何新建图层并给图层设置不同的颜色、线型和线宽,中心线图层绘制中心线,在粗实线图层绘制可见轮廓线,细实线图层填充剖面线,在标注图层完成图形的标注。并演示图层的隐藏和冻结功能来说明使用图层的优点。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实例,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该环节大约占7分钟左右。3)收尾环节。在该环节有针对性的讲解图层使用的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同时除本项目所展示的图纸外,预留学生练习图纸,使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该环节大约占2分钟。

3.4微课视频的制作。本次微课视频可以直接使用CamtasiaStudio6.0+PDF+Zoomlt进行录制,其中CamtasiaStudio录制屏幕,PDF展示图纸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屏幕画笔ZoomIt辅助视频录制。

四、结束语

第4篇

《认识角》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而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角的认识。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进一步认识角以及角的度量和分类知识奠定基础,积累经验。这一课在以往常规课堂中的教学并不是很顺利,尤其是学生在找角环节中只能局限于教室,在做角、比角、折角环节中,如果单靠教师的演示,学生的参与就不够,如果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先演示随后再让学生操作,课堂时间又会比较紧张,而且部分后进生可能会跟不上大多数学生的节奏。基于这些考量,笔者尝试利用翻转课堂来进行这一课的教学。 

设计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①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②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角的大小,并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③让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习兴趣。为了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程教学法要求把教学目标转化为达成目标。达成目标不是对教师教学的要求,而是指向学生自主学习的,是学生自主学习后应该达到的认知程度、认知水平或认知标准。找准达成目标,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就有可能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因此,达成目标是整个自主学习的灵魂。笔者根据对教学目标的深入研究,从学生本位出发,设计了如下达成目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看教学视频,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能够正确识别角;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为了达成这一设计目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设计:①学生通过完整的语言表述,明确自身应该达到的目标,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②目标的设计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从知道角的概念到能够辨别角,是对概念的简单应用。③教师引导学生做角、比角,在实践中体会影响角大小的相关因素,是对概念的升华应用。 

制作 

1.设计自主学习任务单 

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逻辑: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角、找角、辨角、做角、比角、折角六部分;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其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 

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自学。 

2.设计并录制微视频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从情境图入手,初步感知角的特征;②通过比画身边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③搭建活动角,探究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④动画演示,明确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⑤折纸游戏,再次感受身边的角。 

视频的录制主要分为两个板块:一个板块是录制PPT上的内容,首先将微课中所需的知识呈现在PPT上,再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还可以对视频的时间轴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再进行渲染,生成视频;另一个板块是相机拍摄的部分,这一板块的加入主要是因为《认识角》这一课题本身的特殊性,在认识了角的各部分名称之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比画身边的角,那么在微视频中就需要有一个比画角的示范,拍摄一段教师比画角的录像作为示范就最合适不过了,只是相应的新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将两段视频合二为一?在其他教师和网络的帮助下,笔者发现了一款软件——“格式工厂”,它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款软件中,使用者可以添加多个视频,对它进行合并,并生成需要的格式。最后,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相机拍摄录制视频,再利用“格式工厂”编辑视频,合成并导出MP4格式的微视频。 

应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初检测 

上课伊始,笔者快速检测了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的情况,并作评价。对学生来说,这样的检测不但毫无负担,而且对他们的自主学习具有激励作用,学生经过自身努力掌握学习内容,有很大的成就感,同时树立了学习自信心。 

2.第二环节:提升练习 

(1)比角练习 

翻转中的课堂是内化知识的地方,有梯度的练习才能促进学生内化知识、运用知识。挑战有难度的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还能促使其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这里提升练习的设计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课前所学的知识,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能够找到钟面上的角,并能够比较角的大小,这也是在明确了影响角的大小的相关因素的基础上进行的。完成上述任务后,笔者要求学生先组内交流,后个别学生进行交流,以促进同伴互助协同发展。展示交流时,笔者要求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看法,并和其他同学互动,使之能在质疑与思辨中进一步内化知识。同时展示让学生感觉在扮演教师的角色,更充满自信。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更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力,进而学会倾听,学会思考。 

(2)数角练习 

数一数图形中各有几个角设计了两个练习,分别是数一数多边形中的角和由一个点引出的三条射线组成的图形中的角。前者相对简单一些,在学生独立解决并交流结果后,教师再追问三角形中有三个角,四边形中有四个角,五边形中有五个角,那六边形、七边形、十二边形各有几个角呢?帮助学生联系旧知,完善知识网络体系。后者相对难一些,里面还包含了由两个小角拼成的一个大角。学生完成后,再在组内交流看法,同伴互动协力找出图形中所有的角,学生表现得十分积极,并且信心十足。

在提升练习的过程中,从知识方面而言,学生进一步体会了角的各个组成部分;从能力方面而言,展示与交流的过程,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提升练习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协作探究比较大小不同的三角尺上的角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难点,但日常课堂因为时间有限,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提供给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而在这里可以给他们充分的时间,让其自由选择对象比较,并在操作中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学生对“边的长短与角的大小没有关系”有更为直观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4.第四环节:展示评价 

展示的过程,是学生思维碰撞的过程。在台上汇报、台下质疑的过程中,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解决都更深入,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同的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通过课堂观察,对各个小组从探究形式、同伴互助、汇报情况等方面做出评价,肯定优点,指出还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出希望。 

评价与反思 

1.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教师职责最初的定义,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的人。翻转最大的优势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即学生主动去探究,去寻找答案,自主发现问题后再去解决问题。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在《认识角》这一课中,笔者在微视频中展示了角的实际物体图片,然后抽象出角,再动态标出角的各个组成部分,并口述角的定义、顶点、边的概念。把这样的知识点制作成微视频,学生不仅能够看到而且能够听到,通过微视频的步步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了相关知识,突破了重难点。 

3.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认识角》这一节微课中,笔者除了解决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之外,还加入了一个有趣的折纸游戏,利用微课将折纸的步骤一步一步呈现出来。当最终出现了学生喜爱的小动物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立马就被调动了起来,随后在折纸作品中找角,比画角的环节学生也学习得格外积极。可见利用游戏回顾本课学习的知识点,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附:自主学习任务单 

《认识角》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1.课题名称: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认识角》 

2.达成目标: 

①知道并能说出角的组成部分,会指出物体面上或是平面图形中的角; 

②能够正确识别角; 

③会用两个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判断比较角的大小。 

3.学习方法建议: 

指一指,说一说,拼一拼,拉一拉,折一折。 

4.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二、学习任务 

任务一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任务二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面上有角?写下来。在你找出的实物上指一指角。 

任务三 下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是的画“√”,不是的画“×”) 

 

(   )        (   )        (   )       (   )      (   ) 

任务四 用两根塑料条,做成一个活动角,并指一指角的顶点和边。 

任务五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①怎样使你的角变大一些,变小一些呢?动手试一试吧! 

②通过操作,你发现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呢?请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吧! 

任务六 折纸游戏。 

 

用纸折出你喜欢的作品,并在折纸过程中找一找折出的角,用小弧线标示出来。 

三、困惑与建议 

评委印象 

陈老师为打破常规课堂上教学《认识角》一课的局限性,进行了翻转课堂的探索,她把本课的知识传授环节前移,设计了任务学习单来引导学生学习,还以课堂形式预告来重新安排课堂教学时间,实现了课堂教学结构的翻转,她的微课程设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高度参与才能成功,所以从达成目标的设定、学习任务的安排、微课的录制、课堂教学活动等方面都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面对自主学习任务单的达成目标会立刻明白本课学习后自己要达到怎样的目标。从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可以看出,学生知道自己该如何主动做,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意图十分明显。六个学习任务也十分明了,方法明确,易于操作。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用问题时刻引导学生学习,使其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微课视频清晰流畅,讲解透彻,让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课堂形式预告让学生提前了解了课堂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形成自主管理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并不只是简单地通过人机交互观看视频来实现,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分享也非常重要,教师安排的协作探究和展示评价环节有利于学生交流、展示探究成果,更有助于他们内化习得的知识和拓展个人的能力。 

2.设计的学习任务精细 

第5篇

“唐诗晋字汉文章”,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开篇第一个字,即“永”字。“永”字笔画数很少,仅五画:点、横竖钩、横撇、撇、捺,笔法却很多,在书法中是典型字。永字八法,即八种笔画,分别是侧、勒、努、、策、掠、啄、磔。从学习书写角度来说,学习“永”字可以帮助初学者了解汉字结构及运笔态势。学习书写“永”字不能用数字来计算,需要反复的练习,这种传统的书写教学方法在小学低年级是比较常见的。

习字、写字贯穿在小学低年级学生每天的语文学习中,笔者所在学校有专门的写字课,为了让学生在书法练习的起始阶段就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示范“永”字并详细解释:①点为侧;②横为勒;③竖为努;④钩为;⑤提为策;⑥长撇为掠;⑦短撇为啄;⑧捺为磔。然后利用笔画逐一进行示范,让学生对基本笔画有一个深刻的印象,继而产生浓厚的模仿、学习兴趣。

学“永字八法”重要的是体会每笔的态势,写出精气神来。另外,“永”字的各势相互间都有呼应、结构布局等,学习者都应加以揣摩。书法再高一层讲究境界,而书法的最高境界往往不在书法之内,这是因为“书”写的是汉字,“法”度往往体现着国画艺术的章法和韵味,其精髓与整个文化文明紧密联系着。这里面的深远含意值得练习书法的学生去感悟、体会。

设计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是微课程教学法三大模块中的第一模块,它能全面地体现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整个教学内容的设计,并能够指导和检测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在设计这份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时,笔者遵循了以下原则:①提炼达成目标;②根据达成目标设计学习任务,依次可以概括为认识“永字八法”,欣p王羲之行书作品《兰亭序》及“永”字的典故,明晰“永”字有几画和几种笔画,掌握“永字八法”的书写要点四个环节;③根据学习任务给出学习方法建议,指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前学习;④设计课堂学习形式预告,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形式,形成目标管理的意识。整个学习任务的设计,笔者遵循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学生的学为本位,并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引导他们进行自学。

笔者设计的微视频,首先从王羲之“学书十年深山中”的故事导入新课“永字八法”,然后出示“教学目标”讲述“八法”的来源,让学生体会王羲之学习书法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辅以王羲之作品展示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笔者讲述“八法”的名称,此处为精讲,是本节课的重点,笔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深刻理解“八法”的名称及其内涵,并将古时的名字一一详细介绍。

“运笔路线”是写好每种笔画的关键所在,理解运笔姿势更是正确书写笔画的重中之重。此部分,笔者使用了动画演示法,并在运笔路线运动过程中作旁白解说,然后由学生齐声复述,用手指空临,加强理解,为书写做准备。为了彻底突破难点,笔者又使用了“动画添墨”的方法再次强化理解,并在黑板上亲自演示,每写一步都做进一步解析,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使学生完全领悟“八法”的含义和书写方法。

氛围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好帮手,在指导训练过程中,笔者给学生播放了古筝演奏的中国古音乐,营造了临写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全神贯注地练写。

练习书写并不是学习的终止,教师还要做到有效的点评。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师生共评的方式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学生互评,然后笔者用精练的语言进行总评。在有限的课堂里,学生基本掌握了“永”字的写法。

在学法方面,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先以小故事的形式说明学习书法的重要性以及“永字八法”在书法学习上的重要性。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在讲述“八法”时,将古汉语和白话文相结合,用恰当的词语加上形象的比喻,再用手势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紧紧跟随笔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地进行学习。

制作过程

笔者设计并录制了教学微视频,它是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和学会知识的配套学习资源。本节课的微视频笔者依照以下逻辑线索进行设计:①介绍书法,产生兴趣;②了解王羲之,埋下伏笔;③分析永字八法,教授书写技能;④总结写字要领,鼓励积极练习。由于低年级书法教学是整个书法教学的起步阶段,每种笔画都必须有较高的精准度,否则会对学生之后的书写产生负面影响,所以笔者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借助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将“永”字分解为八种基本笔画,并做成动画融入到教学课件中。视频的录制主要是借助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进行录制并配音,后期再对视频的时间轴进行编辑,剪去错误的部分,进行渲染后生成视频。

教学运用过程

1.第一环节:课始检测

在此环节,教师先展示学生“永”字的书写,检测学生微视频学习掌握的效果;再由各组学生集体评议、分享、交流、评价其他同学的书写情况;最后对自己有待改进的笔画,重新尝试书写。

2.第二环节:进阶作业

本环节主要借助《永字八法》笔画练习纸完成,在练习纸上将八种基本笔画以及“永”字放入米字格中,方便学生寻找、模仿笔画的位置、走势。对于“永字八法”的讲授,笔者采用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的方法,学生一边观察一边聆听,接着让学生再次书写。书写结束后,笔者组织学生相互评议反馈,提出改进意见,学生根据反馈指导进行再书写。这样的练习将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落到实处。

3.第三环节:协作探究

此环节强调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学习。笔者组织小组讨论“如何写好各种笔画”“每种笔画都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学生在相互讨论、合作探究中领悟了“永”字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并通过教师的演示范写,自主研究每种笔画的书写神韵。

4.第四环节:展示交流

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台书写以上八种笔画,其他同学点评交流,并修改自己的基本笔画。推选学生代表上台书写,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巩固他们课堂所学。生生间的交流、点评能极大地帮助他们改进再书写。

课后反思

课后,笔者对本课进行反思,本课的亮点有以下两点。

1.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学习的动力主要源于知识的趣味性。所以,笔者在微课中以故事、动画演示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更是借助古语中对每种笔画的称呼以夸大的动作进行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每种笔法的走势,了解并初步掌握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要点。整节课都在欢声笑语中实施,学生全神贯注,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能突破重难点的学习

每种笔画的位置、走势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他们在一节课中调整八种基本笔画的书写仍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笔者在微视频中通过动画展示笔画走势,并将起笔、行笔、收笔展露无z,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自学效果。

评委印象

“永字八法”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徐老师的《永字八法》微课程设计把枯燥单调的写字教学变得形象生动、趣味盎然,激发了低年级学生对汉字书写的兴趣,也让写字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1.紧扣课标写字要求,整体入手教基本笔画

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低学段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要做到“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在教学汉字的起步阶段,徐老师通过选择教经典的“永字八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八种笔画――“点、横、竖、钩、提、长撇、短撇、捺”及其写法。这种整体感知的学习方法较孤立地教每一种笔画,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汉字的形体美,也更便于学生识记和掌握这些基本笔画的名称与书写规则。

2.将写字与文化融合,从小播下爱国的种子

徐老师通过“永字八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八法”即八种笔画,古今名称不一样: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努,钩为,提为策,长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因为是全新的知识,所以学生就充满新鲜感,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边学边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汉字及其书写的美妙。于是,写字不再是简单的写字,写字与文化紧密融合,写字育人,以文化人,祖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小种在了学生的心田里,一颗颗热爱祖国的种子由此播下。

3.微课程教学实施,更利于学生有效练习

第6篇

立足岗位任职,是现阶段我院教学训练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特定岗位的特定任职,自然有特定的专门要求.在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针对特定装备的操作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教学中,设计制作一些针对性强的微课程短片,将能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微课程的可移植性好,能适用于多种相关的学习情境.如针对部件故障诊断维修的一般流程制作的微课程,很多课程都可以使用.4)微课程教学的广泛开展,必须依托信息技术的支持.这是微课程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2微课程中对立统一的“微”与“宏”

以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教学为背景,为辅助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第3章的教学,选取“数据中心”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重点围绕节能环保主题,制作了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主要目的在于利用这种生动灵活的教学形式,引导学员对数据中心的基础架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深入理解绿色数据中心的能耗评价方式以及各类节能环保措施.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设计主要包括选定主题、提炼内容、制作完成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体现出了特定微观念和宏观念的对立统一.

2.1微主题与宏背景

微课程的“微”,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①时间短;②中心突出,主题凝练.微课程必定有一个微主题,而该主题也必然对应一个已经得到或即将得到广泛深入应用的背景,本文称之为微课程的微主题与宏背景.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选题,也经历了一个由面到点的过程.数据中心包含的可探讨的要素很多,如数据中心的产生发展历程、建设需求、软硬件构成、服务方式等,都可作为课程的微主题.经过课题组分析筛选,结合当前数据中心的应用实际,最终选择了“绿色”作为主题,并将微课程的题目确立为绿色数据中心,所有的内容都围绕如何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建设节能环保的数据中心来展开.无论是以绿色数据中心为主题,还是以数据中心的建设需求、服务方式为主题,每个微主题都来自于“数据中心”这个宏大的应用背景.总之,在一段不超过10分钟的微课程中,我们只有将特定背景下的宏大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的微主题,围绕一个确定的中心思想展开阐述,才有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对于微课程而言,微主题与相应的宏背景必然对立统一于课程之中.

2.2微内涵与宏外延

除了主题凝练,微课程的内容也必然是短小精悍、高度集中收敛的,本文称之为微内涵;而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但能够适用于多个相关的教学情境,也很好地实现了对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本文称之为宏外延.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在确立了“绿色”这一主题之后,课题组围绕绿色环保等相关概念搜集了大量资料和素材.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整理和总结,我们发现,数据中心的能耗问题与数据中心的建筑布局、设备选配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设备的种类很多,包括IT设备、电源、环境控制、数据通信连接以及安全设备等.经过对设备能耗的比重分析,最终确定以环境控制设备(主要指制冷设备)的选配为出发点,并以如何降低能耗评价指标PUE的值为微课程的主线,即本文所说的微内涵,以冷池和冷却塔为例,探讨数据中心的节能问题.通过选择和提炼,最终实现了微课程的内涵短小精炼、主线明确、重点突出.具有微内涵的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除了能辅助云计算及其军事应用课程第3章的教学之外,在针对本科、研究生以及各类任职教育期班的教学活动或各类科普讲座中,与云计算、数据中心等相关的内容,都可引入该微课程的内容,既丰富了课程的教学形式、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也对拓展学员的知识视野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主题清晰、内容精练的微课程,将能更好地满足不同期班、不同类型的学员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需求,不仅能让学习者具有更大的自和拥有感,同时也实现了对传统课堂学习的补充和拓展,为教学应用带来极大的灵活性.

2.3微元素与宏平台

确定了主题和内涵,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微课程的制作.为了丰富绿色数据中心微课程的教学形式,以灵活多样的元素呈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在学院教育技术中心的支持下,我们在学院数据中心机房中进行了实地拍摄,并依托虚拟演播室进行了相关内容的录制.最终的微课程中包含了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微元素.这些微元素以教学内容为主线,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包装下,最终形成了一段具有一定程度听觉、视觉冲击的微课程.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完成后,微课程以何种形式展现给学员、怎样与学员的日常学习结合起来,同时如何检查学员的学习进度、评判学员的学习成效,最终都要在特定平台的统一支撑下完成.这个平台不仅能实现微课程的与学习者的在线学习,还能支持在线测试练习、师生的交流互动等.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MOOC平台)[4]则能很好地实现上述功能.总之,微课程的微主题、微内涵,需要通过诸如图像、音频、视频等若干微元素来集中展现,一段完整的微课程则是集中展现的最终形式;而微课程在具体教学场景中的应用,必须要依托于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平台,这就是本文所说的微课程的微元素与宏平台.目前,我院军网上的MOOC平台可以作为微课程主要的应用支撑平台.

3微课程教学对推进军校教学改革的意义

3.1利用微课程聚焦重点教学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时间短与内容精,是微课程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对教学要点的高度提炼,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更具视觉和听觉冲击力的教学展现形式,微课程能很好地实现对教学内容的聚焦,从而引导学员更清晰地把握学习的重难点,并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3.2利用微课程和MOOC平台,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第7篇

摘要: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除法运算为例,从微课视频设计存在的难点问题出发,对脚本设计及交互环节设计两个个重点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今后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关键词:微课建设,视频制作,数据库原理,理工类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264-03

一、微课程发展及现状分析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胡安学院(San Juan 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正式提出了微课这一概念,并运用于在线课程。他认为,微课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60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国内研究者对微课有着不同的解读。率先提出微课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将之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即以一定的结构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是在传统的教学资源类型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主要以结合PPT等多媒体的教师讲授或课堂实录片段这两种形式呈现。下面以中国微课网为例进行介绍。中国微课网目前涵盖了来自全国31个省市的中小学教师上传的参赛微课视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地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信息技术、科学、历史与社会等学科,授课时长均在10分钟以内。微课内容主要来源于中小学常规课的教学内容,部分微课是课堂实录小片段,也有一部分是教师结合课件的讲解,视频常配有相关课程说明,方便学生寻找对应的知识点相比之下,国内微课内容的呈现形式较单一,仍以课堂实录片段为主,教师们更倾向于对自己的优质课视频进行后期加工,这也使授课内容缺乏一定连贯性。由于教师自身的编辑处理能力不强,加之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对视频进行录制、加工处理等,课堂实录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微课视频的实用性.与中小学授课内容不同,大学本科理工类课程以概念和算法为主,缺乏生动、活泼的案例及知识语境,学习过程相对枯燥乏味,给微课视频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相比较之下,带有操作类的理工科课程,微课设计就显得相对容易。那么,如何针对以算法为主的理工类课程中的单一知识点,进行微课视频设计,是本文讨论的重点问题。(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

二、《数据库原理》微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主要讲授数据库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及简单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生未来从事数据库相关研究或实际工作奠定基础。鉴于该课程的重要作用,我院多年来一直保持对该课程的重点培B及建设,围绕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课程资源库等内容,开展了多次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支完整的教学梯队,获得了校级精品课程及多项教学成果奖励。面对国内外微课程建设的热潮,《数据库原理》课程团队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微课建设,使该课程能够更广泛的为社会大众服务。然而,在建设初期,我们发现,《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程存在诸多微课程建设的困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概念多,算法多,实际动手操作少。《数据库原理》课程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关系数据库理论、SQL语句、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数据库设计原理及数据库系统维护。除了SQL语句和数据库设计部分内容包含具体操作和案例分析,其他章节的内容都以概念和算法为主,因此很难围绕某一概念展开生动形象的微课案例设计。

2.概念之间的关联性强。微课的时间要求比较严格,短小精炼的微课设计才能起到概念突出的效果,所以时间长度一般要求在5―10分钟的范围,时间太短不能说明问题,过长则显得拖沓,学习者的注意力则不容易集中。但是,如何在短短10分钟内,将一个涉及较多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有层次、有节奏地呈现给学习者,需要授课教师对微课的脚本进行完善、精心的设计。

3.概念和计算过程复杂。对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概念和算法,有些比较晦涩难懂,例如本案例中的“除法”运算,因为具有“双重否定”的含义,同时没有直接对应的关系代数符号,需要进行逻辑表示上的转换,因此语义和语法上都存在理解的难度。在实际授课的过程中,通常用一个学时讲概念及过程推导,一个学时举例讲解。即便如此,在考试中除法运算还是学生最主要的失分项。将此概念作为微课程设计的对象,意义显而易见,但难度也是非常明显的。

综合上述三点存在的问题,我们迎难而上,开展了针对《数据库原理》微课教学设计的尝试。本文以《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为例,说明针对算法类理工科本科课程微课视频设计的主要方法及心得体会,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投石问路的作用,为后续此类课程微课设计的深入开展奠定基础。

三、脚本设计

1.主要内容。本次微课的知识点是《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结合以往教学经验,首先给出围绕知识点的四个主要学习内容:除法运算解决的问题、概念、关系代数表示和SQL表示。选择这四个方面,是希望通过“要解决的问题”引出数据库中除法运算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地给出除法运算的概念,由于概念比较晦涩难懂,我们考虑从关系代数和SQL语句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因为关系代数式除法运算的机器语言形式,而SQL则是用户直接使用的形式,两种语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同时理解才能从根本上理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案例设计。在上述主要内容的框架下,我们考虑通过一个案例贯穿整个微课过程,从概念、关系代数表示和SQL语法表示三个方面,对举例进行讲解,达到理解和融会贯通的效果。在图1这个例子中,共有三个关系模式:S(学生)C(课程)SC(学习),查询“至少选修了1号同学选修的所有课程的学生姓名”。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除法运算解决问题。由于除法运算都具有明显的包含关系,但是被除数关系与除数关系较难确定,因此我们采取用图形的形式更加直观地对两个集合进行表示,并在后续的章节中一直结合该图形及对应的集合符号R和S进行讲解,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产生清晰的感性认识:究竟什么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表示和解决。在给出除法概念的基础上,立刻回到原来的例子,巩固概念的同时,给出关系代数的表示方法。对于相同的例子,已经理解了除法概念,知道这个问题应该用除法来解决,并且也知道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关键问题是,如果用关系代数对这个问题进行表示。于是,我们在视频中分步骤地给出关系代数中的“被除数”,“除数”的表示方法,如此可以很容易理解RS的结果,同时对照图形集合表示,清晰地说明了计算机是如何对除法进行理解和表示的。最后,也是除法运算的难点部分,除法的SQL表示。在集合图形表示的基础上,容易理解R包含S,此时进一步将除法运算的结果,表示为“S-R为空”,并解释为Not Exists(S-R),接下来,只要将Not Exists(S-R)用SQL进行表示即可。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将Not Exists(S-R)的表示拆分为三步:第一步:表示集合S和R;第二步,表示S-R;第三步,表示Not Exists(S-R)。为了巩固知识点的掌握,我们给出了一个全新的例子,而对于这个举例,采用了Flas的形式,使学生动态地观看和理解除法运算执行的过程,从而能够从原理上深入理解这种操作,见图2。

3.交互环节设计。在交互环节,我们提供了两种手段,其一,在微课进行过程中,插入两次短暂的动画时间,让学生思考问题的关系代数表示和除法表示,插入动画的间隙,也给学生留出短暂梳理的时间,使其能够一缓精神,为后续的课程思考做好准备;其二,在微课最后,插入了一张练习题的课件,一是可以供学生课后进行联系和复习,同时通过这些习题,可以让学生直观、快速地看到这堂课最后应该掌握的内容,实际上达到总结的目的。

本文在总结《数据库原理》微课建设存在的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该课程微课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以《数据库中的除法运算》这一具体知识点的设计过程为例,阐述了理工类本科课程,在“算法多”“概念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微课视频的设计。后续,我们还会进一步针对交互环节进行设计,考虑如何在10分钟的学习过程中,让学习者能够及时得到反馈,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同时有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张一川,钱扬义.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与应用进展[J].远程教育杂志,2013,(06):26-33.

[2]苏小兵,管珏琪,钱冬明,祝智庭.微课概念辨析及其教学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07):94-99

[3]晋春,王敏,许琳莉,张佳,李锋.高校课程化微课视频的设计与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16,(03):66-72.

[4]周贤波.基于学习者角度的微课建设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04):81-84+90.

第8篇

1、教学时间短。

实验发现青少年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在10min左右,成年人注意力集中的有限时间虽然比青少年长,但依然不超过20min。所以一段长达45min或者更长的教学视频,肯定会造成学习者认知负荷过重,精神疲劳、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而微课的时间一般都限制在了3-10min,在这段时间里学习的学习者可以保持高度注意力,学习效率自然会事半功倍。

2、教学内容短小而精悍。

微课内容单一,目标明确。微课主要是为了讲解课程中的某个知识点,把课程出现的重点和难点变成若干个片段化视频,分别标明知识点内容,并配以辅教学资源,便于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个性化学习,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碎片化学习,只学主要的,一次学一点,有针对性的学,不懂的地方反复观看,避免了满堂灌式面面俱到的学习,也弥补了课堂当中无法针对知识点或技能进行深化讲解的缺陷,使学习者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以任何方式学习任何内容。

3、资源文件小。

微视频及配套的辅助资源容量小,资源总体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便于教师在线观看和研究。也有利于学习者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进行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为了能更好地利用微课,高郊完成《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微课视频及学生参与微课的时间尽量不要超过10min,基于微课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设计过程如下。

1、微课的制作。

(1)微课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min,使学生可以利用课后的少量时间进行学习,从而有郊克服长时学习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2)微课内容要与所讲的知识点紧密结合,不同的知识点应分布在不同微课中,且越细越好,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选择性地学习自己想学的知识。(3)微课的难度要适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微课最后要说明的问题,不要太多,可以围绕一个问题展开,但解决方案要有多种;难度要适中,不要太难也不能太简单,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因为太简单的问题不能引起学生讨论的兴趣,太难的问题会使大部分同学产生畏惧感,进而影晌同学们的参与程度。

2、围绕微课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微课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应从微课实施的环节来设计,包括分组、讨论、汇报等阶段,微课教学课堂活动各阶段设计的基本原则是让尽量多的学生参与到微课学习过程中。在设计分组时,可以采取就近分组方法,即相邻的3到6个人组成一组,并尽量考虑层次均匀搭配。对微课教学中小组讨论的设计要点是:就微课中提出的观点进行探讨时,讨论的时间要合适,小组讨论的时间一般为3到6min,因为有些小组会迅速得出讨论结果,而有些小组则很长时间得不出结果,这会使他们失去耐心、产生挫败感;且讨论时间过长,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在汇报阶段,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讨论结果,也可教师指定小组进行汇报,具体要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讨论情况,决定汇报形式。若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进行汇报;容易的问题,则可由教师指定汇报的小组。但千万不要总是采取辩论的形式汇报,这可能使参与意愿不高的同学永远置于学习之外。感觉讨论与自己无关,而不参与讨论过程。

3、坚持在每周利用微课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一次教学活动。

刚开始,可能有部分同学参与意愿不强,这时一定要多鼓励。实验表明,比起仅仅通过讲、听和看,通过课堂讨论获取知识会更容易、信息量也更大。加入课堂讨论设计的课堂,将更有活力和激情,学习的效率也更高,坚持一段时间定会有意外收获。

三、结束语

第9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 微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9-0226-01

The design experiment of computer basic course in University

Wu Wenbin

(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10 Xitucheng Road, Haidian District, Road ,100083)

[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i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dominated by information, get in by every opening. Shouldering the task of training talents for the future of the university campus of qualifi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education be one's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 of the era of computer technology, through the analysis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proposed new hierarchical teaching + micro auxiliary course learning teaching mode, from the research contents, research targe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inking,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basic courses of computer in our school,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the students to follow a course of study and social need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and provide necessary in-depth stud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the basic conditions.

[Key words]Computer based curriculum micro curriculum reform

1 引言

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步伐加快,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需要不断建设和改革才能跟上这快节奏的时代和课程的要求。目前,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和改革一直在不断进行,前些年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起点,进行过分层教学改革,具体实施采取大一新生入学伊始,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达到合格成绩的学生可允许免修本门课程,并取得本课程相应的学分;同时,根据现有的教学资源,对合格分数以下的同学开展教学并组织考核。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所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情况开展的因材施教,此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随着社会及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适应教学、学习及就业的需求,还需要对该两级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补充及改进,以满足我校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需要。

2.研究内容

搭建全新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教学平台,并建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学习资源包。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对“微课程”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梳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然后结合课程内容特点分析研究其“微课程”的可行性。

其次,结合之前的“微课程”理论,以及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分析结果,总结出其设计原则。

再次,在此设计原则基础上,构筑微课程整体框架模型和模式。

最后,开展教学内容设计,知识点的提取,微课程的设计及制作,及最终素材的集成,并提出该“微课程”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方案等。

3 研究目标

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原则和微课模式,利用微课程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一个全面、具体、有针对性的知识点梳理和讲解,构建一个集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于一体的,并且可以运行在手机、PAD及台式机等平台上的,能够随时随地、利用点滴时间进行学习的全新的教学辅助学习平台,以支持移动学习、混合学习、碎片化学习及翻转学习等多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4 解决的问题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分层教学的开展,经过近十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确实是解决新入学学生由于来源、地域、水平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实际差异的很好的途径,也是开展因材施教教学的好方法。但同时,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一直进行的是两级分层,这就造成了分层过粗引起的免修学生的部分知识点欠缺和少数非免修学生又感觉教材的滞后性而“吃不饱”以及现实中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所带来的知识更新加快而使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等矛盾现象的存在。这些都会对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在现有分层教学基础上再进一步改革和补充。

5 “微课程”主要特色

网络是当今知识学习和补充的最便捷有效的途径。随着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当今“微时代”的特点,在微时代与信息化教育融合下,“微时代”正以微课程的形式进军教育事业。学生可“随时随地,随需随取”利用微课程进行“充电”。因此,在现有两级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梳理出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与微课程相结合,利用微课程进行辅助教学与知识点补充,提出分层教学+微课程辅助学习的全新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补充学生某些知识点的欠缺,而且通过这种精彩短小、应用灵活的微课程可以抓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补充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全吸收所学知识点,更可以达到“随时随地,随需随取”的自主学习状态,使学生对信息化教育资源的使用更为高效,为学生提供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迎合了当今社会快节奏的生活和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网络时代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和教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创新发展的创新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跟上时代教育步伐。总之,项目特点集微课程设计、随身性、全新的分层教学+微课程辅助学习的教学模式于一身。

6 总结

通过对目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明确开展该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微课程特点深入研究设计手机微信版,搭建出一个以微信为平台的订阅号来为学生提供课程服务;提出全新的分层教学+微课程辅助学习的教学模式,为提高我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熊开武,小学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研究,宁波大学,2014年6月5日

第10篇

在对机械设计基础这一课程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认识到其作为机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需求尤为明显,同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教学实践与教学理论进行结合,进而更好地达到教学效果。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教学活动;微课教学

在我国,近年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的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活动,其对职业的技术性需求较高,同时,培养的目标是具备着专业技能的职业化人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重于对学生技能掌握能力的发展,使得其可以在生产实践中,做到对各类问题的多样化处理与有效解决,就其应用能力、技术水平以及职业化程度进行充分发展。其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中职机械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这门课程进行发展的时候,其开展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注重于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与理论掌握能力的全面发展,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环境与教学设备的影响,其开展的效果还尚未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需要借助于对微课教学的运用,来更好地弥补这一缺陷,这也是这门课程目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之一。就其的开展表现来说,也存在着图像资料、文本资料简陋的问题。在于学校之间尚未做到对教学资料的共同使用与有效交流,进而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更好开展。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存在,教学工作开始以知识点来作为单位来完成微课的制作,其优点在于,一者,可以让教师有着更多的发挥空间,在实现对教学资料的讲学的同时,也能结合自身的教学认知与教学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二者,可以有效地解决因为教材不同所带来麻烦,做到灵活应变。

1对微课教学内容理论的分析

在对微课教学理论进行完善的时候,可以采用建构主义的理论,让学习者作为学校活动的开展中心,来满足其需求,进而实现学习者的发展。因此,在对微课内容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针对于实际的教学需求与教学环境来对教学任务进行完善,促使学习者可以实现高效率的学习。

2开展微课教学的价值所在

有关调查报告显示,人类对于知识的学习,有85%来自于视觉,10%是依靠听觉,仅有5%是其他。由此可以看出视觉材料对人们学习活动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所以,借助于视觉来完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微课教学得以取得成效的关键所在。针对于这样的情况存在,教学工作中在对微课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地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可以在学习活动中提高视觉体验,做到身临其境,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对知识点体系的构建。

3对微课教学的特征分析

3.1情境性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在于对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提高,就微课教学活动来说,其开展的价值在于对教学资源的充分使用,来帮助学生可以在认知教学活动的完成对情感、文化以及知识点的了解程度,促使教学活动的规范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教学环境进行设定的时候,也需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使用,进而使得教学微课可以借助于多样化的形式来一一完成。

3.2真实性就认知活动来说,当人们在学习一个新的的知识的时候,其理解过程是从主观到抽象的。因此,教学环境的建设,需要是对学习者的有效满足,使得学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做到亲身参与,进而在提高其理解能力的前提下,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实现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

3.3超文本性在对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需要就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切入,做到不同层级的发展,使得知识点能够做到有效地覆盖与联系。由于微课教学具备着超文本的特征,进而也能好地实现这一教学需求。

3.4启发性微课教学注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促使学习可以独立地去进行思考与探索,进而帮助学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就每一个课程学习的教学目标来完成对教学活动的设计,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学习的启发。

3.4.1在我国的实际教学活动中,由于中职学生缺乏对工程活动的系统认识,因此,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活动来完成对知识点的讲解,学生的理解效果肯定也就难以有效的得到保证。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其的理解。我们借助于微课教学这一形式来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讲解。由于,上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自觉地对微课视频进行预习,进而在课堂内容的实际开展过程中能够做到高效与专业化。同时,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决,当其出现学习重难点的时候,教师需要着重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样的教学方式,优势在于能够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对机床的类型、所需工具以及工作流程的认识都能有所认识,学生对其的参与积极性也会得到相应地加强。

3.4.2机械设计基础的教学课表由于主要是对理论的阐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也就很可能被局限了。所以,教师通过微课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让原本复杂的教学内容变得简单且具体。比如,在微课进行播放的时候,学生可以借助于实践的表现,来对工作的流程、生产需求以及工艺表现进行全面了解,促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充分加强。

4结语

总的来说,微课教学需要将传统的教学活动进行创新发展,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加强。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地是,无论是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都需要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展主体,老师需要的是做好引导工作。因此,老师需要借助于多样化的教学技术与教学工具来加强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微,王平凯,杨迭毅等.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的初探[J].内江科技,2010,31(3):194

第11篇

关键词:微课;C语言程序设计;应用

DOI:10.16640/ki.37-1222/t.2016.11.229

0 引言

在互联网的大场所中,大数据、移动通讯等发展较快,“微”概念正逐渐改变及影响人们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教育资源开始朝向多元化、开方化的方向发展,日渐改变了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教育方式及学习资源的种类等。微课是这些年来在教育领域兴起的一类事物,国家提倡此类新事物的发展,接连举办了两次国家级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是一种新教学形式,能够协助教师拓宽及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终的教学目的[1]。

1 微课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微课演示程序编译过程具有直观、微小和精细的特征,不再是以往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模式,因为微小,才可以巧妙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由于精细,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把精要算法讲解清晰;因为直观,才能对所有的程序结构进行分层讲解,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如,开展的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赛复赛活动,参赛制定的规则是编译程序一定要采用文件。借助微课,能够清晰地讲解文件的使用步骤,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将文件使用的方法录制下来,定义、打开、输入和输出文件等一一这些内容全部体现在微课中,这样制作出的微课形象且生动。即便一些同学不知道怎样编程,也可以借助微课,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件编译程序的技巧。

微课让分层教学变成可能,因为微课对知识点做了精分和细化,可重复播放和暂停播放,把学生分成不同的等级和层次进行教学,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教师将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结合在一起,开展微课教学,让学生进行学习。如,对涉及顺序结构、选择结构等知识点的讲解,可将微课的内容应用其中,先将这些知识点制成微课,然后为小组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教师要求不同能力水平的学进行学习,尝试学习更高等级的知识,最后对小组完成的情况进行评分,这样小组不仅学习到了知识,也完成了任务,此外,小组间也提高了学习能力。为此,微课使分层教学变成现实,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2 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编写简单顺序结构程序是《C语言程序设计》中的一个知识点,学习知识点前,先熟悉C语言的数据类型、调试环境与输入输出函数。

微课使用了讲授法与演示法,以两个整数间的相加为例,先以现实生活中如何求解两个数的和为切入点。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轻松地回答出来,就是两个加数相加,然后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当这个任务由计算机程序来做,便能自动生成结果,因为两个整数具体值不知道,也即参与运算的两个整数可变。

因此,定义m和n两个整型变量比存放参加运算的两个加数,因为加数是变动的,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变化的,因此还要定义一个变量sum存放结果的和,借助赋值语句sum=m+n;如此,计算机便能自动求出和,为了显示最终的结果,还应输出结果。逐次分析,明确写此语句的原因,最终完成程序的编写。为使学生深刻了解程序,还要深入模拟程序执行的过程,让学生在其中感受各语句起的作用,从而理解这个程序。尽管各类问题,具有不同的编写程序,然而还要确保顺序结构编写程序的思想协调性,通过编写做完两个整数的加法,得出一般顺序结构程序的步骤:首先是定义需要的变量,以赋值的方法抑或通过输入的方法让部分变量有值。结合需求情况,由计算机做完对应的操作或者运算;其次是输出最终结果,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是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为了检测与评价学习的效果,同时让所学的内容更加牢固,课后布置了微课的练习作业,目的是让学习者掌握编写简单的顺序结构程序,实现触类旁通的目的。设计的微课任务单,布置的练习也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和微课配套的学习资源包括微课学习任务单和微视频。

制作微课对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有益。首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真正成为了主导者和学习者,当前学习真实且有效。另外,选题时,细致考虑,选择合适的知识点作为微课的内容,结合教学难点,或者根据教学重点,教师在这个过成中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微课受益最大的还是学生,因为微课选择的内容没有太高的门槛,从简单的例子出发,到最终的计算机程序,无形中帮助学生解决了困难,提升了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此外,课程内容含有实践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充分参与其中。借助微视频、课件等,学生可以对此使用,不受课堂内外的限制,慢慢地学习到了新知识;帮助学生温习课堂上学习的新知识。如果学生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将上课时间用在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上,通过讨论、互动、答疑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相比传统的教学,更具有效性,无形中让学生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内外学习相互衔接,符合学生个性学习和共性学习的需要[2]。

3 结束语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中,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这为高校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滞后,迫切需要改革,为满足新形势下学生的多种需求,提升教学效果,就要不断完善及创新教学方法。微课是一种新的学习资源及方式,为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新的机遇,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授课,要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一定要充分运用这类教学资源,还要挖掘系列化的微课程,产生本课程的微课“资源库”,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微课教学当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也是教育改革的热点。智能设备在广泛推广使用的同时,以微课为平台的个性化和移动化等的学习将会得到广泛使用,微课定将成为新的教学形式,改变了学习方式,推动教学改革,更好地构建学习型社会。笔者结合自身对该课程的应用,谈一下个人的一点看法,其中存有诸多缺陷,仍需不断反思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鲁庆.微课在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应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第12篇

设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5―0065―01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微课程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课程参与度高,同时,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同传统方式的教学课程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微课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课程上更加注重模式的更新。本文剖析微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找准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最终构建出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的设计模式,特别是微课程设计局部框架结构,为下一步微课程设计的应用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微课程结构的要素

课程设计本身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了设计出更加优秀的信息技术课程,我们应该从细节抓起,不断地从细节上优化课程设计,提高对课程的掌握度。所以,信息技术微课程应具备以下五个“小要素”:学习主题、学习活动、学习支持、主题资源和学习伙伴,各个要素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相互促进的作用。

二、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的原则

1.要将学科的定向性作为根据。将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作为依据,将信息技术学科培养标准作为主体,将信息技术学科真实学习的理论作为根本,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维以及概念,设计研究并且开展适合学科推广形势与符合学生学习需要的,并且拥有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意义的高品质微课程。

2.要合理、适度地选取和分解知识。在实践微课程的核心内容时,要将我们的微课程与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起来,以最简洁、最明白的方式,把内容呈现给学生。

3.要具有创新性,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了培养学生可持续的学习目的,以贯彻落实终身学习的思想为实践的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四能”发展,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出不一样的教学课程以及环境。信息技术微课程的研究和实践为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4.要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学习。开发的信息技术微课程,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提供更大的帮助,同时开展新的学习方式,不再受学习时间和地点的制约,也可以与他们一同学习,在保证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初中信息技术微课程设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