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原材料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

时间:2023-06-02 11:33:58

原材料管理制度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流程控制改造;企业;原材料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8-00-01

企业流程控制是企业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所设计的,在运营过程中所遵循的流程顺序。而流程控制的改造则是为了帮助企业管理和优化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所进行的流程优化行为。针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原材料库存不合理、材料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对原材料管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流程控制改造,可以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的支持。因此,探讨流程控制改造对企业原材料管理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流程控制改造在企业原材料管理中的应用及作用

从流程控制改造的视野来看,其在原材料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原材料采购、使用与管理三个方面。

1.在原材料采购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按照传统的原材料采购流程,采购部门根据公司对原材料的基本要求(如技术标准、外观要求等)进行采购。但这种采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流程优化,首先,由采购部门收集采购信息,制定采购计划。其次,由采购部门收集市场相关信息,并进行采购前的相关准备,通过了解目标原材料的供应情况,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如是否处于垄断地位等)来制定原材料招投标方案(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等)。再次,进行原材料采购,通过与原材料供应商协商供货时间、供货价格以及原材料货款的支付方式等,完成原材料采购事项。采购部门通过对以上环节的优化控制,可以努力降低采购价格,缩短采购周期,并能实现最佳库存。

2.在原材料使用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按照传统的原材料使用流程,一般是生产部门根据需要,在履行一定的手续后直接使用。按照流程优化的基本理念,首先,生产部门可以先根据生产需要,提前将原材料需求计划提交给原材料供应部门,供应部门按照需求时间提供原材料,促进供应与生产部门的对接。其次,加强对余料、边角料等原材料的运用,通过收集这些材料,制定利用计划,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水平。

3.在原材料库存控制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按照传统的库存控制方案,一般是仓储部门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对原材料的库存情况进行监控,并及时清理报废的原材料。按照流程优化的原则,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库存进货、出货的流程管理,清晰地记录原材料库存的基本情况,降低原材料由于管理不完善而带来的损失。其次,要优化库存盘点、报废等方面的流程,避免出现原材料的随意处置,提高原材料的管理水平。

二、企业原材料管理流程控制改造面临的挑战

要在企业原材料管理中推行流程控制改造,进行流程优化,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

1.流程控制改造本身的复杂性带来的挑战

首先,企业原材料流程控制改造不仅涉及到原材料采购、仓储部门,还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部门乃至营销部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对这个系统进行流程改造,必须从企业全局的高度来进行流程设计,从而使得改造难度相对较大。其次,企业原材料流程控制改造涉及到多个主体,不仅包括企业自身的职工,还包括原材料的供应商,物流公司,这就使得改造过程中可能影响相当部分人的利益,从而给改造带来了困难。

2.人员素质不高带来的挑战

原材料管理流程控制改造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作为支撑,但当前部分企业将原材料管理简单等同于仓储,管理人员主要是负责登记原材料的购进与发出工作,这些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接受过严格的管理学的教育,不仅无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来开展管理工作,而且工作中无法创新流程控制优化,难以提高管理水平,从而给流程控制改造带来了挑战。

3.原材料管理配套体系不完善带来的挑战

首先,从原材料管理制度来看,企业现行的原材料管理制度更多的是强调保持原材料的安全,降低原材料成本,但没有从流程优化的角度出发,优化原材料进货、仓储、使用的管理体系,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性指导文件,从而难以为流程控制改造提供支持。其次,原材料管理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流程控制改造的要求,表现在现代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不够,信息管理系统尚未健全完善等方面。

三、发挥流程控制改造作用强化原材料管理的对策建议

流程控制改造不仅能够提高原材料的利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库存成本,加快库存原材料周转,从而对于强化原材料管理具有积极的作用。要进一步发挥这些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进行流程控制改造的分析与准备

首先,要明确现代企业原材料管理对流程控制的需求,企业要成立原材料管理流程控制改造机构(如改造小组等),对现行的原材料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并与企业的管理目标、原材料管理水平高的企业进行比较,找寻改进的控制措施,为流程改造提供基础和方向。其次,要制定推动流程控制改造的方案,企业要整合与原材料管理有关的采购、仓储、生产等部门的资源,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共同制定流程改造的基本方案,包括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并积极进行宣传,营造流程控制改造的良好氛围。

2.对现行的流程进行改造

首先,制定新的流程控制方案,企业要根据原材料管理的发展需要,对控制流程中冗余或者不适应之处给予淘汰,对基本适应但需要改善之处进行改进,对原来没有但有需要的予以新增,从而形成一个适应原材料管理需要的流程控制方案。其次,按照新的流程控制方案进行试验,企业通过选择某一种原材料或者某一个原材料管理基地进行实验,了解新方案在实践中的适应程度,找寻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

3.推动流程控制改造的实施

首先,要做好流程控制改造实施动员,一方面,企业要成立高规格的实施领导小组,协调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部门配合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要明确责任,激励与原材料管理相关的部门、职工参与到流程控制改造过程中来,形成改造合力。其次,要做好流程控制改造实施效果评价与反馈工作,在流程控制改造实施一定时间后,企业要组织进行效果评价,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相关的部门和责任人,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进而提升企业的原材料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各级材料管理职责材料成本控制管理

1 公司材料部门的管理职责及成本控制

公司材料部门是整个材料管理的核心,是材料成本控制的关键,其职责对公司整个成本控制起关键作用,所以说如何定位这一级职责是整个管理的重中之重,因为当前材料成本占整个工程造价的比重一般在75%左右,做为项目材料管理的直接管理部门,其对项目材料管理要从宏观方面进行管理,其成本管理职责主要有:

1.1 主持制定材料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并对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检查考核。特别是直接管理部门对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落实情况要制订检查和考核计划,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督察,只有制度健全且切实可行,使项目和班组有章可循,才能实现材料程序化管理;

1.2 组织对项目大宗材料进行招标。招标采购是降低材料成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在招标中要坚持“六比一算”原则,即:比质量、比价格、比运距、比信誉、比交货期、比付款方式、算成本,同时要坚持阳光采购原则,招标时要邀请上级纪检部门及业主参加;

1.3 组织公司预算核算人员对项目材料使用计划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做为计划审核部门要把好这一关,因为材料使用计划是整个材料管理的目标所在,是材料管理的成败所在,只有计划合理,公司材料管理部门才能从宏观方面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定期要对项目材料使用计划的执行和控制情况进行监督;

1.4 对项目根据计划所报的材料采购计划进行审核。根据公司库存合理调配库存材料,坚持先调配再采购的原则,在审核采购计划时要对采购单价进行严格的把关,并对整个项目材料的采购过程行为进行动态监控,采购供方坚持在合格供方名单内选用的原则;

1.5 负责对公司范围内的材料供方进行评审,防止信誉不好的不合格供方进入公司合格供方管理库,合格供方管理坚持以项目评审为主,公司考察备案的原则;

1.6 对项目材料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单价、质量保证条款、供货时间、付款方式、违约处理等各个方面,若对项目所报的合同有异议可以要求项目部重签或更正。

2 项目经理部材料成本控制管理职责

项目经理部是项目材料管理的责任主体,项目经理是材料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只要项目经理部认真履行好材料管理职责,才能使整个材料成本管理目标得以实现,其主要职责及成本管理有:

2.1 设置材料管理的具体执行部门,配备具有较好职业素质的材料三大管理人员,项目经理、项目总工、材料采购员、材料保管员、材料统计员和管段技术员(班组)是项目材料管理的关键岗位,依据职责对材料的计划、采购、验收、出入库和使用负责,各责任人在其任职时限内对其材料管理负责;

2.2 认真落实上级管理部门在材料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等相关要求,并根据规定规范项目的材料管理行为,制订材料成本控制措施,督促项目各级部门落实材料管理目标;

2.3 负责安排、部署项目经理部相关部门编制项目材料使用计划、材料采购计划,材料使用计划编制的依据是设计文件及技术规范,材料使用计划是项目材料采购和供应的依据,主要分班组编制的分部分项材料计划及总工编制的材料总体使用计划,材料计划是实现材料管理动态控制的依据,是材料控制考核评价的依据,编制材料使用计划要求实事求是、厉行节约,做到计划科学合理、规范有序、准确及时。采购计划编制的依据是项目施工组织设计,项目部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按月编制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实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即编制好的采购计划要经项目经理签字后报公司一级材料部门审批,审批通过方可采购;

2.4 项目部要定期主持召开项目部的材料使用控制分析会议,对造成材料实际用量与材料使用计划有差异的内外原因和改进措施进行审阅,及时寻求纠偏措施,为降低材料成本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

2.5 负责对合格供应商的调查工作,为公司合格供方名单库提供合格的供方资料,材料供方管理也是降低材料成本的关键工作,只有合格的供方才能提供合格的产品,供方管理要实行动态管理,项目部要及时添加新的合格供方,同时对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供方及时剔除出合格供方名单。

2.6 对项目班组材料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包括材料采购、供应管理、材料验收及检验管理、材料库存及发放管理、材料的调拨及现场管理、档案管理,只有对班组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项目材料成本管理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3 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职责

班组是材料成本控制的现场材料管理直接责任部门,对所有作业班组、劳务队材料的领用、存放、使用、消耗以及余料退库各个环节全面负责。其成本控制管理职责主要有:

3.1 根据项目部下达的材料使用计划以及工程进度情况严格控制现场材料消耗,为此要制定本班组的材料节约目标,对所有工程实体各个部位材料用量进行细化,编制详细的分部分项工程材料使用计划,以此计划为依据做好本班组的材料成本控制。

3.2 根据不同施工阶段材料供应品种和数量的变化调整存料场地,减少搬运,同时要根据施工需要和现场情况有计划地申请项目部材料部门组织材料进场。

3.3 认真执行材料收、发、领、退、回收管理制度,定期组织盘点,做好材料核算工作,同时将材料实际消耗量与材料使用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出现偏差的找出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4 按项目部规定加强现场材料的管理工作,制定班组现场材料管理细则,对现场材料的数量、质量、存放、使用、节约、损坏、浪费、回收等各方面做出详细规定,建立健全班组现场材料管理责任制。施工班组对材料的领用、现场存放、使用以及余料退库各环节进行全面控制。根据项目部的班组编制要把材料管理责任到人,并按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考核细则落实本班组的材料管理情况,努力降低材料消耗。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检验制度,检验标准,原材料层

中图分类号:TF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1-0176-01

一、引言

任何产品其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原材料的好坏,也就是说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原材料的质量。因此各大产品生产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时就应当把好入厂检验关,以保证所购原材料符合标准。所谓原材料的进厂检验主要指对于购入的原材料(包括原料、辅助材料、外购件、零部件、半成品等等)的一种或者是多种特性进行的相关检验(包括测量、试验、检查等操作),将检验结果与原材料标准进行比较以确保入厂的原材料符合规定要求的活动。

二、层控检验管理模式的提出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离不开控制,例如在炼铁企业的管理控制中对于原材料的进厂检验的控制是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任务,对其的控制好坏将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声誉有着直接的影响。原材料的进厂检验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控制中都处于核心地位。

三、层控检验的内涵

将管理学中控制理念的引入是为了确保检验目标的完成,将检验的各种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使得各环节内以及环节之间诸多要素间都能够匹配合理,对于其中的偏差过程予以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修正。

3.1 指导原则

层控检验的指导原则主要包含四条:一是精细化管理原则。即进行相关措施的积极采取,管理制度的建立要严密健全、工作流程要清晰以及检验秩序要恰当有序;二是追踪溯源原则。即该原则的掌握有利于进行事件深层次关系的挖掘,能够更好的指导后面的工作;三是监督和被监督原则;四是定性与定量原则[1]。

3.2 实施方案

进行层控检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就是对于原有的检验制度进行梳理,查漏补缺,对于其中不适于当前生产的规定予以剔除并进行相应措施的补救;第二是以工艺分析为着手点,倒过来分析进厂检验是否全面、合理,是否存在漏洞;第三是监督检验的强化,严格对比生产工艺,加强抽查、督查的频率[2]。

四、层控检验的实施

4.1 现有检验制度的整理、完善

基于现有的原料检验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原料进厂标准以及相关舞弊行为的查处制度的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标准的完善。

以实际生产需求为出发点,不断的提高和改进原材料的质量要求,从而使得产品得到提高,生产高效、稳定。在精细化管理原则的指导下,对于诸多品种的原材料进行一年一至两次的质量改进要求。

严格加强分析与进厂分析的对比,确保进厂分析的准确度,同时也为生产提供更为准确的数据,按照相关原材料的监督管理办法,对于产生分析偏差做严格的考核规定。

加强进厂原材料的监督检验力度,依据企业现有的相关检验与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舞弊行为的查处办法和制度,严格进行监督检验。采取对于各个环节原材料的定期以及不定期的同步以及事后抽查,采取多种检验抽查方式加大对于原材料的监督检验力度。

4.2 基础管理的夯实

(1)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将管理规范化,对于原材料的接收要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对于对应的岗位人员必须制度相应的任职标准。例如对于燃料的进厂尤其是外粉外矿此类物料,应当进行来源、品种、预报分析等数据的记录,并且将预报分析与进厂分析进行对比,如果偏差超出规定,那么就应当立即向上级领导进行汇报,让工作更加规范化[3]。

(2)按照标准进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和规范相应的管理测量体系,将检验制度更加规范、标准。

(3)在检验部门尤其是基层检验部门实行换岗、轮岗制度,将检验过程中的人为影响降至最低。

(4)加强职业道德以及廉洁教育,由于检验岗位具有其的独特性,因此该岗位的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应当引起高度的重视,在重要的岗位上进行共产党员的轮岗、换岗制度[4],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这样的举措形成相互的监督、制约,能够避免有些违纪行为的产生。

4.3 检验流程的优化

(1)进行汽运进厂的ERP管理,这是一个为了进一步优化检验管理流程的举措,将原材料的进厂检验与ERP管理管理联系在一起,高效的实现了原材料货运车辆的信息记录,通过车辆进厂刷卡的方式进行卡号、货名、日期、进货单位以及车号的录入系统,随后过磅后系统将自动进行数据的记录和录入,这大大的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对于系统的分析结果,也只有通过ERP自动编密以及解密才可以进行,这样也使得数据安全有了大大的保障。

(2)以汽运精粉进厂检验为例,建立一个标准的检验模式,并且将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从而呈现一个更为标准的检验模式,模式包含进厂准备、进厂、取样过重、卸料、回皮以及办票这六个标准流程。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煤炭企业;材料管理;辅助方法;研究

煤炭企业材料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关系企业生产成本的高低,又由于煤炭企业生产的特殊性,使得煤炭企业的材料管理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因此,在新生请加强对煤炭企业材料管理的辅助方法的研究,将有助于降低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煤炭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针对煤炭企业材料管理的研究

材料管理作为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与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煤炭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专业类型与原材料类型较多,给材料管理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只有在科学管理理论知识的指导下,结合煤炭材料辅管理方法,才可以对煤炭企业所需的生产材料进行有效性管理。

二、针对煤炭企业材料管理的辅助方法的研究

(一)措施之一――采取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支领办法

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原材料支领办法,需要做到以下六点:一是可以在煤炭企业矿井区设置专门的材料台账,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均由矿井区的区长进行统一调配,严禁井下积压材料造成浪费;二是采取措施鼓励废旧材料维修重复使用,并根据煤炭企业生产发展的状况制定合理的材料重复制度与奖惩措施,在矿井内创造一个节支降耗的良好环境;三是一些材料遇到不能退旧的状况时,需要由矿区主管副总或者室主任签字再由物料管理部门开具免旧单后到超市支领新材料;四是由材料使用部门交到废品库的废旧品要在经过库房管理院的清点并开具《物资回收单》之后,使用单位的工作人员可以凭此单据到物料超市支领新材料;五是交旧材料数量达不到要求且需要支领新材料的时候,管理人员需要对生活物资与生产物资的规定价值考核,但是非生产性的物料在更新的过程中不交旧就不能支领新材料;六是在煤矿矿井生产状况紧急或者需要替换上新材料才可以回收旧材料时,需要由材料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填写一式三份的《支领欠旧单》,在物料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签字之后可以到物料超市支领,但欠交的废旧物料需要在一个月的时间内交到物料管理部门,物料管理部门到月底进行统计,并将统计结果交由经营部门进行考核。

(二)措施之二――采取措施改革传统的材料使用方法

要改革传统的材料使用方法,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是要采取措施加大节约物料的技术创新力度,比如说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生产工艺与废旧变新等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等活动的开展,加快煤炭物料管理技术创新的速度,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激发矿井工作人员创新的积极性与激情,有效降低矿井煤炭的生产成本。比如说对于工作面刮板的运输机来说,其替换的刮板大链的立环由于受到磨损无法继续使用,但横还没有受到磨损。因此,可以在刮板大链使用一段时间之内,将大链的立环翻转为横环,中间运用进口的立环进行连接以提升生产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

其次是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对改革传统的材料使用方法的宣传,让全矿区的工作人员都认识到修旧利废与节约优先的意义,让节支降耗的理念深入人心。另外要采取措施强化对闲置材料管理的督查,敦促各个矿井的生产班组利用废旧的材料与机械设备进行生产,并将修旧利废的优秀做法进行全矿区的宣传,以增强人们修旧利废的积极性与激情,最终形成节支降耗、勤俭节约的良好局面。

三是要采取措施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健全奖惩制度与监督约束制度:第一是在煤炭企业的内部建立并完善奖惩制度,对于全力贯彻落实修旧利废原则,有效降低材料浪费与提升生产效率的班组与个人给予物质与精神双重的奖励,但对于将修旧利废原则放在一边,浪费煤炭生产原料的班组与个人,要给以严厉的处罚措施;第二是要安排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煤炭生产原材料的使用状况进行全程监督,对于其中潜在的浪费问题,及时地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三)措施之三――采取措施加大对材料管理的考核与执行力度

要加大对材料管理的考核与执行力度,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要集思广益加快创新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速度,即设计并制作木制的工具盒来储存小零件与工具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比如说锚杆药、锚杆盖子、绑丝以及锚杆螺母等一些小零件是矿井施工必不可少的一些工具,运用木制工具盒将其储存起来,既有助于提升提升煤炭生产的工作效率,有助于降低材料的浪费。

二是要根据各种材料的属性设置指定的场所,即存放原材料的场所不能混入杂质或者受潮,要充分运用5S的管理标准将材料进行存放,库房的存放量要保持在较为合理的范围之内,高位材料或者贵重材料要放置在防盗的场所,要运用标识牌将材料的批次、类型、型号、名称以及存放量标注清楚。

三是要加大对煤炭材料管理的考核与执行力度,首先是要在煤炭企业内部建立并建全监督管理制度,同时要设置督查小分队,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企业矿井的材料使用状况进行督查,对其中潜在的增支因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其次是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在企业内部设置材料管理信息平台与材料成本的预警体制,进而对煤炭企业的材料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做到适时地预警;第三是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完善指标考核制度,将员工的工资与材料费挂钩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考核,其中考核的内容包括材料重复使用率、大中型材料的使用寿命以及材料的现场管理等,采取措施有效规范考核的内容与流程。

结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煤炭企业材料管理水平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煤炭企业由于自身生产的特殊性使得材料管理的流程与方法及其繁复,给煤炭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煤炭企业材料管理的辅助方法的研究,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参考文献:

[1]李佩华.浅析煤炭企业材料管理的辅助方法[J].河北煤炭,2011(4)

[2]赵宗明.煤矿企业材料成本控制刍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22)

[3]郭灵灵.浅谈煤炭企业材料管理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8)

[4]孟祥兰,王淑玲.浅谈材料计划管理的重要性[J].知识经济,2010(04)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5

摘要:煤矿企业区队材料员应是“家庭红管家”,不但要懂材料管理,还要会算账,算好账,更要给本单位直接管理者当好参谋。只有全员抓成本管理、全面抓成本优化,落实责任,才能让职工参与到成本管理中、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关键词:煤矿企业;成本管理;奖优罚劣

材料成本管理是煤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材料成本在煤矿企业成本中占有非常显要的位置,煤炭企业的大多数材料主要是用于原煤生产,材料消耗投入很大,使用这些材料单位以及人员就是采掘区队和井下员工。为此,做好基层使用材料的成本控制管理和重视材料员配备是企业材料成本控制管理中不可小视的重要问题。目前就怎样做好基层材料成本控制管理来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切实做到奖优罚劣

要提高成本管理的实效性,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根据各单位的生产实际,对采、掘、机、运、通各个专业的设备材料、电耗等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公司领导到每一个部门管理人,每人肩上有担子和指标,并制定考核文件。防止“只打雷不下雨”现象,确保扎扎实实抓管理,对管理好的区队、管理好的材料员进行表扬,重奖,对工作管理差、不重视的,材料浪费严重、超支超耗、材料私用的坚决重罚。

(一)着手计划材料成本的制定。材料成本的规划,除开单位要求考核基层区队的计划以外,还要制定考核材料消耗的标准依据计划,一定要确保在安全生产及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场实际急安全的质量进行要求规范制定,从而达到先进而合理。做到盯紧计划,从严管理,既满足安全生产的需要,又能合理规范的使用材料,减少材料投入,节约材料陈本。

煤矿企业所消耗的材料品种复杂繁多,即使是同一个区队,其消耗水平、设备状况、运量等因素不同,这给成本定额制定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了保证材料消耗定额制度科学合理并便于实施,应定期召集各归口部门主要考核人员讨论,组织生产、劳资定额等管理人员深入井下,对各种情况下的材料消耗进行分析,提供定额修定的有力依据,确保其可操作性。

(二)严格材料实际消耗的考核。对生产区队的材料实际消耗考核可划分为机电归口材料和生产归口材料两部分,凡生产区队的材料消耗,非生产归口即为机电归口。保证责任明确,科学分工。为了便于对区队的管理考核,使区队和归口管理部门合理分担材料费,还可以把生产归口和机电归口材料进行细分,即大型材料和普通材料,大型材料费用由两大归口管理部门承担,普通材料费用归区队承担,这样更加便于分类控制考核。在材料消耗管理中,可提高责任意识,以技术优势促进材料管理。

(三)落实奖罚兑现。班组实际工作量与质量的考核,直接影响着班组材料消耗的高低,在对班组材料实际消耗量进行严格考核的同时,区队材料管理员每天将上一天班组成本考核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报公司考核办公室,考核办公室对成本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通报和分析。

对班组材料成本节超奖罚的考核实施,是做好班组材料成本控制的前提,如果不做好考核实施这一步,班组材料成本控制规范化管理就会沦于形式。为此,实施考核材料成本节超的奖惩,必须及时清算,让职工及时了解掌握本班组材料成本的节超奖罚情况。 转贴于

二、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在材料成本管理上,煤炭企业对基层材料员的重视程度不够高,特别是在分析材料成本升高原因时,常常仅从材料采购上抓质量、生产消耗上找原因,但对区队材料核算的管理却重视不多,基层核算员的配备数量的也并不多。这无疑让大家感受到到材料员的任务就只不过是在领材料与发材料的范畴内,而发挥不出基层材料员真正的作用。因此,要提升基层材料员“主人翁”意识,加强对基层材料员的管理。

(一)强化基层材料员成本意识教育。增强基层材料员自觉参与材料管理的主动性,杜绝材料人情化,使他们的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增强材料管理水平,增强抓好材料管理的自觉性。摒除过去那些只注重产量进尺,注重个人工作量,从不合计材料的消耗。

应当在每月都组织召开定额成本管理分析会,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主要分析公司计划和归口管理部门计划的落实情况;对比分析原煤定额成本明细项目的消耗情况和升降原因;归口部门分析分管材料费的消耗情况,说明节超原因;总结节支降耗和材料考核的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并在会后按照任务进行解决落实,保证定额成本管理的深化发展和存在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二)明确职责,建好台账。材料员要确保材料台账能够反映当天情况,便于分析于核实计算,以便班组及时准确了解当天材料的消耗,从而便于及时发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弊端,并且进一步相关统计材料的基础工作。如制定材料成本管理的制度和办法、建立健全各种原始记录、材料消耗定额管、管理台账和报表、将材料装订成册,以便备查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三、充分发挥基层区队干部的领导、宣传、带头作用

基层干部领导是班组管理的直接委派者,他们和班组相处最多,还要负班组的消耗事情,因此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区队干部的成本管理的关键是开展一些材料消耗等,做事的态度是送还是紧,效果在工作中都是很可以体现出来的,所以在奖励的时候都是根据责任的大小来定的。在区队干部管理当中,安全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同步进行、同等重要。要给职工做深刻的思想工作,要让职工精神态度端正,减少各种材料的乱丢乱放,就要从小事做起,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程度减少材料的消耗,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企业要成本管理需在企业中得以实现,必须以增强认知、优化观念为前提,加强管理、提升员工素质为根本,执行责任、坚持考核为关键,依附员工进行现场管理为保障。只要能成本优化和成本管理全面的抓好,就能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的成本管理模式,立足点定在依附员工的成本管理参加,重点定在成本的降低率,前提是执行责任、结果是考核兑现,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瑞霞。现代煤炭企业成本管理思路浅析[J]。中国商界,2010,(12)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医技科室;材料管理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新设备的引进,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医院医技科室材料(主要是胶片)的使用也在不断增加,加强材料的出入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医技科室的材料消耗的内部审计进行探讨,目的是减少浪费,取缔一些不规范操作,加强医技科室材料的使用管理。

一、材料使用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内容及过程

审计时首先从物资管理处调取医技科室连续3个月从库房领取胶片数量,分别为8×10、14×17、18×24三种规格,与科室领用、消耗、结存胶片数量对照,在核对过程中,重点对消耗的胶片数量核对,统计3个月的收入、工作量、平均收费等倒算出实际应该消耗的胶片数量,再与实际消耗的数量进行比较查找问题,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差。

(二)审计发现造成误差的原因

审计发现造成误差的原因主要有:

1.合理损耗原因:首先是机器因素:每次胶片换装需要先打印提示片,然后打印测试纸;如发生相机出现故障、或程序出现问题,或临时卡片,也可造成胶片损耗。其次是人为因素,拍照位置不符合诊断要求时需重拍;胶片使用有人为调控,照片尺寸错误时需重拍。

2.值得关注和重视的原因:个别医务人员给患者检查送人情、私自收取现金等隐患。

(三)审计发现的问题

1.科室没有完整的材料管理制度,进而也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领用材料没有登记本,只能从库房领用的出库票据上粗略地了解材料的领购情况,难以将材料使用与患者费用、科室成本进行实时反馈、匹配,不利于科室管理和审计监督。

2.没有领用计划,领用材料多数随用随领,有时领用三个月的用量,下次领用按上次领用数量增减一定的百分比,随时都可以去库房领取,没有总体规划,领用、结余、消耗数量界线不清晰,不利于掌握消耗材料的总量。

3.医院没有二级库设置,科室对材料管理不科学,有库存积压和浪费现象,医用胶片对温度、湿度、通风的要求较高,目前科室库存随意堆放,条件未达到温度、湿度等要求,有损坏的隐患。

4.审计的监督力度不够,在缺乏使用环节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材料由于价值低、使用量大,在成本控制上得不到科室的重视,造成过度使用与浪费,增加了材料成本,审计部门没有有效的督促科室完善相关的管理措施。

5.科室领用的材料没有信息化系统建设,不能满足材料的管理需要,很难对材料使用进行全程追踪反馈,很难避免材料过度使用和不安全因素发生。

二、加强审计监督的几项举措

1.首先要编制年度审计计划,确定审计对象,重视事前监管,加强材料的计划管理,通过材料的用量计划,降低库存,重点对材料消耗实行计划管理,便于资金安排和合理使用,根据重要性原则,选择用量较大的材料使用科室,制定项目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明确审计任务,获取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相关制度规定等内容,开展更好的监督管理,事前审计可以有效堵塞漏洞,及时发现错误和舞弊行为,进而降低材料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2.完善材料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强化材料使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建设,优化材料领用内部审计的环节和过程,首先建立科室材料使用内控制度,从材料领取、使用方面制定制度,明确主任、保管员、使用人的责任,材料使用内部控制从材料领用、材料管理、材料消耗、材料结存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可以通过设置材料内控登记本的方式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和测试,完善材料领用及消耗材料登记制度,科室应设专管员管理材料,材料领用应有记录,内容包括:领用日期、品种、数量、规格、本月消耗数量、月底结存数量等,领用量应与本月耗用量与合理费片量之和相符,材料登记时应区别门诊、住院、夜班,急诊等部门,以便审计监督时能与科室收入、工作量分别与门诊、住院、急诊等部门分类核对,方便进一步核实材料实际消耗量,在此基础上形成审计工作底稿,进而规范材料使用活动的内部牵制制度、材料使用权限、材料使用流程等,以此确保材料使用过程公开透明,切实降低使用成本,材料合理或意外损耗应有记录,并保存废损材料,由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由审计部门核实,如发现超正常材料使用量及解释不清的误差,提交医院相关部门,根据医院规定予以考核,只有有章可循才能使工作顺利展开,才能使内部审计有的放矢。

3.科室领用的材料要有信息化系统建设,信息系统是管理材料的重要基础,科室信息化建设是对材料出入库管理监督的保障,信息化系统由专人负责,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修改删除相关信息,材料管理系统应与医院收费系统和材料管理数据库相衔接,对计划、入库、出库和使用各环节的不同管理者设置相应的操作权限,实现对材料的全程监控,材料管理系统在医院经营中起到了材料信息传递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降低医院成本、提高管理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

4.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提高审计的权威性,在材料管理审计监督中,内审人员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除了要掌握会计、审计、管理、市场、法律、工程等专业知识之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要掌握材料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材料管理内部控制原理,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判断力,要参加每年的继续教育学习,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而才能强化对科室材料的全面监督控制。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教育,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推动医院内审功能完善。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7

关键词:耐开裂聚乙烯;PE100-RC;ESCR;挤出工艺

中图分类号:U449.1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

第四代聚乙烯通过分子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耐慢速裂纹增长性能。在有外部划伤和点载荷的作用下,仍能够达到100年的设计使用寿命,即耐开裂聚乙烯PE100-RC。

PE 100-RC继承了PE管材的技术优点,并可用于管道更新、非开挖安装和管道快速敷设技术。在德国、波兰、奥地利、比利时和邻近国家越来越多的使用,如德国规定:在直接回填、非开挖管道施工、老旧管道修复中,必须使用PE 100-RC管道。

由于PE100-RC燃气管材的的生产包括原料选型、工艺、设备、模具等要素,所以制品难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质量问题,就要从影响因素入手,科学合理的制度处理方案。

2 PE100-RC燃气管材的质量要求

外观质量:管材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滑,不允许有气泡、明显的划伤、凹陷、杂质、颜色不均匀及切口截面不允许有气泡等缺陷。管端头应切割平整,并与管轴线垂直。

规格与公差:某一规格的PE100-RC燃气管材,其平均外径、壁厚、不圆度、长度等要符合GB 15558.1-2003.

物理力学性能:PE100-RC燃气管材的静液压强度、断裂伸长率、耐快速裂纹扩展、熔体流动速率、纵向回缩率、耐慢速裂纹增长、热稳定性等要满足GB15558.1-2003的要求,还应符合以下额外要求.

3 影响PE100-RC燃气管材的成型质量的因素

3.1 原料选择

目前有多家公司能够商业化生产PE原料,如道达尔石化、北欧化工、巴塞尔以及英国的BP,选择原料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性能参数:

3.1.1 MFR(原料熔体流动速率):PE的熔体流动速率越小(分子量越大),分子链愈长,晶片间的系带分子数愈多,ESCR(耐开裂)性能愈好。因为PE的分子量越大,表面能就越大,破裂强度也越大,所以ESCR性能就愈好。

3.1.2 选用己烯共聚的双峰分子量分布的聚乙烯。以己烯共聚单体生成的HDPE树脂,较1-丁烯共聚树脂具有更好的拉伸强度、耐慢速和快开裂性、抗冲击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也大大提高。双峰聚乙烯可通过特有的分子量分布和共聚单体分布来同时满足耐慢速开裂增长和耐快速开裂增长性能。

3.2 生产设备

3.2.1 干燥机

原料中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管材产品的表面质量,原料中的水分含量高,管材表面会出现气泡、凹陷,严重时会影响到管材的耐压强度。因此生产前要对原料进行烘干处理。目前,干燥方式有热风干燥和除湿干燥两种,热风干燥机的原理是利用热风吹走原料中的水分,仅能去除原理表面的水分。

3.2.2 PE100-RC燃气管材挤出生产线

为了确保PE100-RC燃气管材的质量,挤出生产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应有重力计量系统和在线壁厚测量装置。重力计量系统和在线壁厚测量装置不仅能够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保证管材各个点的壁厚均达到标准。

(2)螺杆是挤出机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管材的生产速度并对管材的质量有重要影响,欧洲设备加强塑化效果较好。螺杆必须达到高扭矩、合理的螺杆直径、理想的混炼效果、严格控制剪切作用、较大的加工适应性等要求。

(3)应有自动换网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不仅可以去除杂质,还可以对设备增加背压,加强原料塑化性能。

(4)模具主要是使熔融塑化的树脂在一定的压力下成型为所需的截面形状,它决定着产品的外形尺寸和表观质量,影响制品的物理力学性能。所以模具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a.物料在模头里可以得到进一步充分的混合以均匀的熔体挤出口模。b.能确保物料在机头内保持较低熔体压力和挤出稳定的平衡。c.能确保物料在机头内维持较低的料温,以防止物料在机头挤出时产生横向流动和过早的产生氧化效应。

(5)定型装置的要求:

a.良好的导热性能提供熔融物料在短距离内快速得到充分的表面冷却,冷却速度能保证管材表面迅速形成固体相得表层。b.高耐磨性能。c.内表面应具备较高的光洁度。

(6)真空定型和冷却装置的要求:

a.提供强力的冷却能力。b.具有各种生产条件下的稳定真空度。c.具有稳定的水温水位控制系统。d.具有长期的防腐蚀性能。e.能提供环绕管材均匀的冷却能力。f.能够满足管材足够的冷却长度,使管材通过牵引后不会破坏管材的圆度。

(7)牵引装置的要求:

a.能够提供足够的牵引力保证管材前进。b.能够稳定、匀速的运转。

3.3 工艺控制:

3.3.1 水分控制

原料中水分的含量直接影响管材的质量,生产过程中,应控制水分含量

3.3.2 挤出温度

挤出机的温度直接影响成型过程和管材质量。温度过低,物料塑化不好,成型产品表面粗糙;温度过高,塑料易与模具、定径套表面黏结,使制品表面有划痕。因此,适合的加工温度很重要。

(1)机筒温度

根据原料性能和设备结构,一般选择从喂料区到模头的温度平坦分布。

(2)机头温度

为了获得较好的外观及力学性能,以及减小熔体出口膨胀,一般控制机身温度较低,机头温度较高。机头温度偏高,可使物料顺利进入模具,但挤出物的形状稳定性差,收缩率增加。机头温度低,则物料塑料不良,熔体粘度大,机头压力上升。虽然这样会使制品太得较密实,后收缩率小,产品形状稳定性好,但是加工较困难,离模膨胀较大,产品表面粗糙。

(3)口模温度

口模和芯模的温度对管子表面光洁度有影响,在一定的范围内,口模与芯模温度高,管子表面光洁度高。通常来讲,机头入口和出口熔体温差不应超过20度。因为熔体与金属间较高的温度差将导致鲨鱼皮现象。过高的熔体温度导致口模积料。

(4)熔体温度

在螺杆未端测得的熔体实际温度,因而是因变量。主要决定于螺杆转速和机筒设置温度。聚乙烯管材挤出的熔体温度上限一般规定为230度。

3.3.3 挤出速度

挤出机螺杆转速低时,物料在机筒内停留时间长,PE易受破坏,生产出的管材ESCR性能差。转速增加,产量提高。剪切速率增加,熔体表观粘度下降。有利于物料的均化。同时由于塑化良好,使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机械强度提高。

3.3.4 冷却速度

PE管材成型时,当冷却能快速越过最佳的结晶温度时,管材表面就形成结晶度较低的聚集态,而中间层和内表层则因PE传热慢,致使在较高温度下停留时间延长,而获得晶核数量及生长速度较为有利的结晶层。所以,如果挤出温度适当低些,配合适宜的冷却速度,可使PE管材内部生产球晶细小且结晶度高的聚集态,对PE管材其他性能和ESCR性能均有利。

3.3.5 牵引速度

在生产PE管材时,牵引速度与挤出速度应协调,若牵引速度大于挤出速度,则PE分子链沿着牵引方向取向,在牵引力作用下,弹性还没恢复就被冷却成型,易在轴线上产生裂纹,影响产品耐开裂性能。

结束语

正确选择挤出工艺、控制挤出温度、冷却速度、牵引速度将对PE管材的ESCR性能有很大影响;正确选择PE树脂牌号、分子量、熔体流动速率等对PE管材性能产生极大影响,而PE组合物成分的合理选配也关系到ESCR性能。

参考文献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8

1原材料涨价对包装印刷工厂生产经营影响情况的分析

自2007年以来,我们包装印刷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面临原材料不断上涨的恶劣形势,从原纸到版材,从油墨到上光油,从汽油到粘合剂,都不同程度出现涨价现象。特别是印刷包装的主材料———原纸的上涨,对工厂生产经营的影响特别大,主要表现在:生产成本大幅度上升,原材料采购选择的余地变小了;原材料库存困难制约了生产的发展空间,经营灵活性大大下降;成品交货期难以及时,影响资金的回笼;接单难和生产业务的不饱和,影响了工厂部分工序正常的开工,造成部分员工收入下降,员工流动性大,使生产运行和质量稳定性受到不良的影响。由于原材料的上涨,也使生产经营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有的甚至没有利润可图,只是勉强维持生产的连续性,保住工厂的暂时稳定;有的小规模工厂经不起市场动荡的折腾,亏得无法承受倒闭了。应该指出,原材料涨价是一种正常的经济规律现象,它既是调整和理顺市场的一种正常行为,也是考验包装印刷工厂生产经营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一个契机,所以,我认为,工厂要想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应对市场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原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从根本上说,应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缩减生产成本,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和能力,改变市场营销策略和手段,才能克服原材料上涨对工厂的不利影响。

2通过强化工厂的管理措施缓解原材料涨价的经营压力

实践情况清楚表明,管理是影响工厂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也是决定着工厂的前途和命运的重要环节。所以,我认为,在原材料涨价,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的不良经营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注重加强企业的管理,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保障体系,通过加强劳动纪律和工艺纪律的管理,实行质效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劳动定额和生产原辅材料消耗指标,制定有利于促进工作、生产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劳动报酬、奖惩制度等实质性的管理措施,营造一个良性循环的管理氛围。制定劳动定额一定要根据设备的性能或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工资报酬等因素,适当掌握一个合理的度,若定额定得过高,必然将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若定额定得过低,势必会延长生产周期,影响产品的交货期。一般情况下,劳动定额指标以设备的实际上限生产能力或一般员工的平均生产水平(指手工作业的产品)的70%~80%之间比较合适。有了好的管理制度,更重要的在于如何进行贯彻执行和检查监督,这都需要有人去做。我们知道,人是决定工厂生产运行状态的关键要素之一,也是首要的条件。工厂的制度是人制定的,并且执行和违反也是人为的。所以,强化工厂的管理,关键的是应该营造用制度管人管事的氛围。因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怕得罪人的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多多少少会影响管理的效果。只要我们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工厂的一切事情也就好办了。工厂一旦形成了这种良好的管理氛围,管理者也就不存在为得罪人的事而感到为难了,而是让先“得罪”制度的人,理应受到制度应有的惩罚,工厂上下若能有这种共识,那是要花一定的功夫才能达到的。我想,只要做到按照工厂制定的管理制度去管人,使严格的管理制度形成威慑作用,工厂生产中的一切事情自然也就好管,产品质量就有可靠的基础。“管理出效益”,原材料消耗、生产效能的控制等,也就不成问题,工厂的生产经营才会朝好的方向发展。

3通过科学合理安排生产作业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科学合理进行生产调度和安排,也是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情况表明,若生产调度安排不当,也常常造成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增加。以印刷生产工艺为例,印刷不同特性的纸张,印刷顺序是否合理安排,则直接影响到原材料消耗的大小。如一台印刷机一天内计划印刷白板纸和铜版纸,若先安排印刷白板纸,而后安排印刷铜版纸,那么,由于白板纸印刷过程容易出现掉粉、掉毛等弊病,使机器版面、橡皮布、水辊和胶辊清洁度下降,当转印表面光泽度较好的铜版纸时,一方面容易使印版加快磨损程度而出现掉版情况,另一方面容易出现脏、糊版故障,印刷不合格品将明显增加。所以,根据笔者的生产管理经验,安排印刷生产作业时,应考虑将表面光泽度好的纸张先印,如先印铜版纸而后再印白板纸。先印规格相同、颜色相近的产品,后印规格变化、颜色差异大的产品,这样不仅可较好地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可有效地减少或避免出现印刷质量故障的机会。再以瓦楞纸板裱贴工艺为例,若将材质较硬、纸面又不平的纸板,安排在手工作业的贴面机上裱贴,由于该生产方式没有机械加压装置,裱贴后的纸板在短时间内没有很好得到压平,就容易出现起泡、脱胶等质量问题,使原材料消耗明显增大,所以,对纸质厚硬又不平的压光面纸,最好安排在自动覆面机裱贴,可较好地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因此,笔者认为,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安排,是减少原材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不可忽略的环节。

4通过利用废料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在生产中若能精打细算,留意对废料的充分利用,也将较好地起到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如瓦楞纸板的边角料或不合格的半成品瓦楞纸板,可以利用做纸箱内隔板或做内包装的垫片使用,使废料变成成品,就可以直接省去用原纸下料。再如对使用后的废机油、废清洗剂进行过滤处理再利用,就可以降低生产辅助材料的消耗。还有对旧橡皮布的利用,如全开印刷机橡皮布局部出现明显的凹陷或破损不能使用的,可以把凹陷或破损处切掉后,改成2开或4开印刷机的橡皮布,这样做也是非常可观的经济收益。把多余的专色油墨利用起来,与其它色或黑色油墨混合调配成常用的黑色油墨,也可以较好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纸箱生产的经济效益。此外,把包装原材料、原纸的废木板作为燃煤锅炉的辅助燃料,还可以节省价格昂贵的煤燃料。实际上,在平时纸箱生产过程中,可利用的废料还不止这些,只要细心观察,多动脑筋,就可以变废为宝,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经营竞争能力。

5通过采购控制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纸箱生产的原辅材料有多种多样,它们的质量等级不同,标准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不一定所有工厂的产品全部都能达到质量等级所规定的标准范围,并且就是同样等级的产品,由于各个工厂之间的管理、生产方式和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其价格难免也会存在一些的

差异。所以,采购价格合理、质量合格的原材料,直接关系到纸箱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成本。我认为,科学合理的采购方式应该是: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和考察,掌握准确的行情和信息;提高工厂物资采购的透明度,大宗的采购要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对采购的生产原材料,要建立入库检验制度;对投入使用的原材料,要进行质量跟踪;不同厂家提供的原材料,使用时要进行对比分析和评判;利用检测仪器对原材料进行检测控制,这样,才能使采购到的原材料货真价实,使工厂较好地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6通过合理选材实现降低生产成本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9

【关键词】 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问题;建议

一.我国工程建筑材料质量控制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筑行业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建筑行业的水平也有所提高。在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监控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各方面的制度正在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还是存在许多的问题,质量控制的措施还有待完善,控制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由建筑原材料质量不合格,控制疏忽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时有发生,在建筑原材料的监管和控制工作上,存在很多问题。

(一)缺乏在施工工程中对于原材料的控制措施

许多的建筑工程对原材料的质量的控制和监管工作都集中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前,也就是采购的环节,施工团队在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之后,通过质量对比检验,决定采购哪个供应商的原材料。但是,在施工工作开始之后,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就没有再进行进一步的检验,对于之后采购的建筑材料也没有进行质量检测,对于质量的监管缺乏全面性和持续性,这就容易导致供应商在后期的供货中提供质量不过关的建筑材料,造成建筑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二)国家的监管力度不够

虽然国家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环节严格把关,但是,还是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国家对于这一工作的监管不够全面,执行的力度也有待加强,对于一些没有遵守质量标准的违法行为也没有进行严厉的制裁,这就导致的建筑材料的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困难重重,一些抱着侥幸心理的人继续逍遥法外,为国家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三)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管理人员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监管和控制的过程中,相关的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很容易利用其职权谋取私利,特别是收取投标商家的贿赂,从而使质量不达标的商家成功中标。这样一来,质量控制工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质量监管部门就形同虚设,扰乱了公平竞争秩序,也给 建筑工程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二、提高我国建筑材料质量控制成效的建议

(一)对原材料实施全面的、系统的监控

原材料的质量得以保障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因此,要特别注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首先在采购的环节,要严格审查,保证原材料质量安全合格;其次,对于建筑材料的入库保管环节也不容忽视;此外,对于原材料的领用也要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管,确保每一项工作准确无误,对原材料实施全面而系统的控制,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二)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一方面,对于建筑公司来说,建立完善的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制度,能够为建筑工程的安全保驾护航,保证建筑材料的质量时刻都在掌控之中,避免出现质量安全问题,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国家建立相关的控制制度,能够为这一工作的进行提供法律保障,提高质量监管和控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有效减少不法行为,同时,对于没有严格执行监管和控制任务、的人员,法律会予以制裁,让他们为自己的行为带来的质量安全问题承担法律责任。在这两方面的制度保障之下,建筑材料的控制成效会大幅提高。

(三)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导致建筑工程材料质量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地制定的合格标准不统一,一些在本地区达标的建筑材料在其他地区却属于不合格产品,这种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的现象为质量控制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此,国家要根据各地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制定各地的统一的质量标准,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进行监管,使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有据可依,更加顺畅的进行,为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搞好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工作的意义

建筑材料的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质量的基础保证,也是关乎人民生活的大事。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建筑工程的质量问题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人民的重视,特别是建筑工程的安全事故频发,对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和安全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必须要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对于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握,严格控制,特别是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原材料实施全面的、系统的监控,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入库保管以及领用等各个环节严格监管,保证准确无误,这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本保证和重要前提;其次,要建立健全建筑材料质量控制制度,国家也要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严厉制裁建筑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不法行为,这是加强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的制度保障;再次,还要建立统一的检测标准,使检测和控制工作顺利进行。此外,还要不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工作质量等等,总之要着力加强工程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为建筑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谭富家.全面探讨建筑工程监理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期刊论文].《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9期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10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化

1认真考察所需技术,作好技术准备

作为一个项目工程,特别是装饰工程,其施工工艺复杂,材料品种繁多,各施工工种班组多。这要求我们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务必做好技术准备,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尽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施工队伍、材料供应、资金、设备等)各气候等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并以横道图或图表示出来,从大到小,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其次,针对工程特点,除了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外,还必须在具体的施工工艺上作好技术准备,特别是高新技术要求的施工工艺。

2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的平面布置和资源配置是施工现场管理的有效措施

(1)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现场施工,全面布置施工生产活动,控制施工进度,保证质量和安全,调整劳力和机械的基本依据。我们对项目工程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对施工中每一阶段、每一工种可能出现的技术和难题提出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有效地指导了施工循序发展,保证了工程质量与进度。

(2)根据现场空间精心设计、绘制了平面图,放置在醒目处。对搭设临时设施,安装机械设备、堆放材料构件、水电线路铺设等都认真进行规划,并在平面图上予以标识。对各个场所和通道我们设计了标识牌和指示牌。由于组织设计方案清晰,平面图规划明确,整个现场做到:临时设施布局合理、材料堆放整齐、机械操作范围明确、车辆进出方便、工序衔接紧密、场地卫生整洁、施工虽然紧张,但整个现场却显得忙而不乱,布置有序。

(3)合理配置施工资源是保证施工现场动态投入生产要达到最佳效果,完全阶段施工任务,获取较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在施工过程中,人力、材料和机械需求量不断变化,在配置施工资源时应力求均衡。要根据进度计划编制人力、材料、机械进场计划;根据材料供应与使用情况做好材料储备量;根据主导机械配置与之能力相适应的附属机械;根据天气情况和实际进度对资源进场计划进行调整。做到人、机、料、协调统一。实践证明:违背客观规律,不计成本而大量增加投入,盲目赶工的“形象”工程和投入不足致使进度缓慢的工程都将导致施工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工程的严重亏损。

3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用量的管理

①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由项目经理部直接承包。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材料员分配大型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经理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②也可在项目经理部实行材料包干使用,节约有奖、超耗则罚的制度。③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查,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4认真抓好现场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施工质量是施工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立足市场的基础石,靠质量出信誉,靠信誉争市场,靠市场增效益。

(1)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保证体系和领导体系,强化质量意识,落实质量责任,并强化质量技术管理工作,应及时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强化工人的质量责任心,同时层层签订质量责任保证书,明确质量责任,使质量目标的实现落实到每一个人,与各级工作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

(2)应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进行巡回检查,走动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必须查明原因,追查责任,并跟踪检查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同时在全面抓好施工质量的同时,应针对不同阶段的工程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大管理措施,严把材料采购和进场质量验收关,拒绝不合格品材料混入现场。

5施工企业应该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有序

为了确保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特制定以下现场管理有序:并从专用施工通道出入。进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严格按照施工作业时间进行施工,如需加班,必须提前通知,另行安排。服从现场的管理人员指挥,遵守现场的警示标志、标语,以及隔离标志。

6善于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现场管理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现场管理实际上是我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它也是企业整体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施工企业若想在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获得应得份额,就必须优化现场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场管理优化水平,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因此,施工企业应该内抓现场,外抓市场,以市场促现场,用现场保市场,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优化现场管理。建筑施工企业优化现场管理应该遵循经济效益原则、科学合理原则、标准化和规范化原则等三原则。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为施工作业管理、物资流通管理、施工质量管理以及现场整体管理的诊断和岗位责任制的职责落实等。

7建立和完善竞争、激励、约束、监督四大机制,打造一流职工队伍

(1)建立竞争机制。自上而下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具体作用有:①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和办事效率;②激发了职工的学习热情;③提高了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有效地促进了施工生产。

(2)建立激励机制。从改革职工最关心的分配政策入手,彻底打破大锅饭,将职工个人收入与施工产值、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11

【关键词】建筑装饰;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经济核算

0.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建筑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利润逐年下降,低价微利现象屡见不鲜,且施工队伍素质良莠不齐,导致恶性竞争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要在现时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求得生存和发展,只有将竞争机制引入企业管理中,通过建立完善的、符合本企业特点的管理体制,才能发挥企业自身的实力和优势,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有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才能适应现时市场经济的竞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工程成本控制与管理也就显得相当重要。

1.装饰项目成本控制与“三级”成本控制

根据已会审和优化的施工图纸,完善、可行、可操作性强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用工程量清单固定单价法,编制出工程项目的成本计划,并将其细化分解到各分部分项工程上去,建立总体工程总成本、分部工程成本、分项工程成本三级制成本控制网络制度,套入现时相应的市场单价(包括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单价),从而将整个工程的计划成本价定出,同时与施工图预算价对照,测算出工程利润空间。落实岗位经济责任制,权力、利益具体化。在具体施工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三级制成本控制网络制度。同时,制定出按年度、季度、月度或按相应的实际施工进度计划审核时段,不断将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进行对比,考核工程项目成本计划的执行和完成情况是否与预期目标有偏差,及时发现和调整修正成本指标。

2.建立建筑装饰工程项目与经济核算制度

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核算是指对施工中发生的直接成本,例如人工、材料、机械的消耗量和间接成本进行定性量化分析研究,从而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解决的办法,挖掘企业内部潜力,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以最少的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1建立施工图预算和实际成本结算对比

把施工图预算与项目现场实际发生的成本结算对比,是项目管理中一种常用的、实际操作性强且比较直观的经济核算方法,也是项目成本控制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具体工程项目的工程数量,人工、材料、机械台班耗用量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防止多算、漏算、提高现场结算的准确度,从而使企业对单项工程的收支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利于降低成本,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2建立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度

工程项目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又包括人工费、机械费、材料费及其他直接费(即直接应用于工程生产中的其它费用)。对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归纳起来就是对工、机、料及管理费的核算,在施工图预算与现场实际结算对比的基础上,制定各工程项目初步的利润目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工、机、料的消耗进行量化分析,每月、每季按施工进度实际消耗量与施工图定额预算消耗量相对比,采取措施节省开支,及时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如出现超支现象,要及时查找超支的原因,从而寻求出一套符合现场实际情况的、能有效地降低成本的途径和措施,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争取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例如:针对具体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项目部组织架构,确定现场管理人员人数和工资总额。按照工程的定额工日总量,制定出现场实际工时消耗量总量计划)对单位工程各类材料消耗量与定额材料消耗量进行核算对比,对机械设备实际使用台班和维修保养费用进行准确的统计。通过建立上述一系列成本核算与分析制度。从而可以及时、准确、客观地测算出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

3.装饰工程成本控制和管理制度

在建立“三级”成本控制网络制度和工程项目经济核算制度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来达到控制工程成本的目的。利用成本分析方法找出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间的偏差并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与变化发展趋势。进而采取相应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利偏差,通过分解构成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的各要素。

3.1装饰工程材料成本的控制与管理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材料成本占总成本造价的60%以上。因此材料成本控制与管理是项目成本动态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对项目成本控制的成败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根据施工图预算编制出该项目材料的计划总使用量。材料员要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上月剩余的材料量。编制下周、下月材料用量计划、用款计划及材料进场计划。当实际材料与计划用量有偏差,要及时查找原因。是工程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不符,还是由于施工管理不善或是计划考虑不周。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将原因归纳整理,上报公司成本核算部门。其次,要加强材料使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可行的领料用料制度,降低材料现场损耗量,项目部各施工作业班组应按计划领料。如果发生工程量变更,项目计划员要及时将材料变化量报送材料主管部门,同时要防止建筑材料失窃问题的出现,避免由于保管不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降低材料损耗是控制材料成本偏差的主要手段,材料损耗包括材料运输损耗及施工工序损耗,因此应从这两个环节入手,加强管理。除在施工工序中不可避免的损耗部分外。应事先做好施工放样、选材准备,避免返工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施工前应先计算好建筑尺寸模数,下料计算要准确无误。此外,也可以使用添加剂和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等方法,提高材料的利用率。

3.2装饰工程工资成本与控制管理

根据各工程结构特点。把工程分解为各分部工程。例如前期准备工程、土石方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修装饰工程、设备安装等,再把各分部工程再分为各分项工程。例如把主体工程分为铁工、木工、砼工、瓦工等。从而把一个工程项目细化成若干个施工工序。结合现时各工序的市场单价。测算出实际人工工资总额。与施工图预算定额人工总工资作比较。确定出整个工程项目实际人工工资指标,选择技术好。有实力的施工作业班组,对每个施工工序都严格把关。减少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复浪费,每月统计工人工资是否超计划。如是。应及早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纠正偏差,如出现窝工、停工现象要及时作合理安排。

4.结语

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不断核算、对比、分析、优化。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纠正偏差,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使企业陷入无法经营的局面。因此,作为项目管理,应该把成本动态控制和管理工作放在第一位,在日常工作中真抓实干,避免流于形式。只有这样,工程项目才会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拓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原材料管理制度范文12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378-01

在建筑工程检测中,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是检测工作的重点、是保障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工程建筑材料检测是工程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只有合理科学的利用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管理检测技术,才可以精准地去定量构建质量、工程质量以及评定材料,并使新型材料、技术以及当地原材料得到有效利用,从而达到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效率的目的。

一、高度重视材料检测的环节与细节

通过对工程建筑材料进行检测与管理,可以准确的评定出工程用原材料以及各类半成品、成品材料的性价比以及原材料品质性能是否达到了其产品相关质量合格标准,同时可以了解到更多同类产品,方便了在同类合格产品中挑选成本更低的原材料,以节约成本。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充分合理地利用工程建筑材料,提高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例如在工程建筑过程中,利用材料检测检测工程建筑用填料,砂石等原材料,确定这些原材料是否达到了工程建筑的施工要求,根据检测结果做到就地取材,以达到减少运输时间、成本的目的,从而降低工程造价。在选择工程建筑用土场时,应该将土样达到最佳含水量的水分补充统计,压实标准需用的机械消耗统计与进行土样组成分析统一进行,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横向对比,选择出土场需补充水分量小、标准机械压实低的土场,从而减少工程建筑在工程用水量及机械使用量方面的支出,节约工程建筑费用。

二、建立材料检测与管理的科学机制

鉴于建筑工程材料检测工作十分重要,检测单位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通过严格的取样、检测、分析等环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真实地反映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为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提供保障。同时,要全面掌握工程建筑材料的检测与管理技术,则需掌握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包括建筑材料知识,熟悉各种工具仪器设备的用法和性能,所以这是一项技术要求很高的特殊工作,要求从业者具有全方位的知识体系和能力。通过对工程建筑材料检测,可以在施工管理方面,设计多套检测管理方案,进行对比,选择出主耗材用量小的最优管理方案,从而达到优化配合的工程用材设计目的。

三、完善规章制度以强化材料检测管理

其次,要建立完善的检测,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在制度中应体现出各级工作人员的具体工作分工、承担责任以及对建筑材料样品的管理,同时要对材料技术文件以及对制度要求的技术要求应用情况进行统一安排管理建立。明确出材料检测的负责人以保证检测检测的各项工作可以得以严格执行,同时加强对材料的管理与质量监管,建立起完整的四级质量保证体系,同时也要增强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真正将材料质量深入到岗位的职责制度中。材料检测与管理人员及设备的分配应在可以满足建筑施工的前提下,根据检测中心的安排以及建筑工地上检测室具体数量进行合理安排,以确保可以及时跟踪收集检测用数据,进行材料检测,进而有效的对建筑材料进行管理。

四、提升质检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水平

要做好材料检测和管理,必须对管理人员以及检测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并对培训成绩进行合格检测,只有通过检测的方可上岗,这样才能从不敢根本上提高检测人员的工程建筑材料检测知识和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强化对检测设备的维护,检测中所用设备都应经过专业计量检测部门合格验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同时根据具体使用频率,按照设备设用说明,制定出定期检修方案,以保证检测的精准,利于管理。在工程建筑材料检测和管理中,应该以工地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出规范化管理条例,各个检测,管理部门在开展日常工作是必须遵守管理条例。必须严格制止不按照条例、标准进行检测检测、管理的工作行为,不规范检测的结果准确性完全不符合规范化管理条例,其所产生的检测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极大误差,不但不能提供有效的生产指导价值,还会对管理工作产生极大误导,所以一定要彻底杜绝不规范操作。严格管控检测过程。在进行任何一项材料检测之前,都应详细了解材料的取样与检测过程,以及操作人员技术水平,材料检测环境以及具体检测步骤等信息以及各类建材的技术性能以及在不同条件下材料性能间的关系,若发现检测数据与标准要求差异过大时应加以分析研究,问题严重会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下要重新进行材料检测。

五、减少仪器设备误差提升检测质量

检测仪器设备存在误差在所难免,但不断加强仪器校验,有利于降低质检的误差。检测单位除季度、年度校验检修外,还应注重每次实验前仪器设备的校准。通过标准物质校准,减少仪器误差对建筑材料检测质量的影响。在保障上述因素控制外,样品取样、送样等也会造成检测误差。检测单位应严格建筑材料检测工作中样品的取样,按照不同材料的取样要求,保障取样质量,避免样品因素对检测质量的影响。为了保障建筑材料检测质量、保障检测机构工作质量,建筑材料检测机构应建立动态检测质量管理评测体系。通过对检测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评测评价,了解检测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性及实际应用效果。根据检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情况,及时发现管理工作及质量控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此为基础进行管理工作的调整。运用动态评测机制,及时改进检测质量管理工作、强化各项管理内容,提高检测单位质量控制能力。

随着市场经济和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建筑材料检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是建筑施工质量、使用安全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建筑材料检测参差不齐监管不严、技术不过关等复杂局面,建筑工程检测机构和单位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建筑材料检测的重视。要加强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培训提升员工素质、强化基础检测能力,并通过影响检测质量、产生检测误差的因素控制,保障建筑工程施工用材料的检测质量。通过全方位、立体式、多形式的检测工作管理、检测质量控制,保障检测数据准确性,为建筑工程的顺利施工、高质量施工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