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时间:2023-06-02 11:33:53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观察;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6)10-0033-04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开展适宜性教育活动与个性化教育指导的必要前提,也是践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称《指南》)的重要体现。提高幼儿园教师的观察能力已成为一种集体诉求,但幼儿园教师对观察理论和技术的理解与掌握均存在诸多困惑与欠缺。由此,本文从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的现实问题分析入手,讨论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进而尝试构建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发展的路径。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的现实问题

(一)对观察价值的认识有待深化

从只关注儿童的问题到发现儿童的优势,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的观察视角正在逐步转向。但是,视角转向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对于观察价值的认识仍有待深化。例如,有的幼儿园教师为了撰写观察记录,对儿童的观察抱有投机心理――在简单观察全体儿童的活动后,迅速锁定可能有“精彩”发生的个别儿童进行深入观察,希望能发现自己所期待的行为,如果无法从该儿童身上发现“闪光点”,则立即更换观察对象。〔1〕这与专业观察所强调的“考察儿童正在进行的学习”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儿童的发展具有持续性、整体性,任何刻意捕捉片断的行为,都不利于对儿童发展的全面了解,更不利于对儿童行为背后教育价值的判断和教育契机的捕捉。因为观察的教育价值在于促进儿童的发展,教师观察的起点与终点都应指向儿童的发展,如果违背了这一根本宗旨,观察的价值便荡然无存。

(二)观察内容仍需具体

“教师应该观察什么?儿童的哪些行为值得观察?”这是幼儿园教师自问与他问颇多的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在观察时只凭借自己的感觉或只依赖录像设备等,而不注意儿童行为发生的完整过程,即不对儿童的学习活动加以专注的考察,观察缺乏细节和关键信息。〔2〕例如,在观察儿童“叠叠高”游戏时,教师只关注了儿童搭建的结果、兴趣的持久度、失败后是如何处理的等,却忽视儿童在游戏过程中“将两块积木的边缘对齐”“把小块积木放在大块积木左侧1/3处”以及“站起来对着叠好的宝塔用手和自己的头顶比了比高”等能反映儿童学习经验的细节。〔3〕这位教师的观察可以说只关注了儿童行为的表面信息,没有深入观察儿童行为背后所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及活动过程中儿童是否会出现偏差等。此外,有一些观察过于笼统、失之主观。例如,在观察过程中过多使用“真棒、真勇敢、真坚强、大胆思考”等形容词,缺乏对儿童有意义行为的客观描述,无法体现儿童在认知、情感、学习品质等方面的发展,导致观察缺乏深度。

(三)观察技能仍需提升

一般来说,观察之前,教师需要拟定观察计划;观察过程中,教师需要选择观察切入点,运用规范的记录方式;观察结束后,教师需要对所观察的内容或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这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技能的完整体现。但是,在实践中,教师的观察技能仍十分欠缺,常常表现为:不会根据不同的观察目的以及儿童行为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不预先设计,没有把观察的目的、内容、过程等细化为一套明确、可操作的方案;不深入思考观察对象与观察方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观察方法选择的不合理;对观察结果的分析缺乏理论依据。

二、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专业自觉的主体性未被激活

观察是提升师幼互动质量,推动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难以提升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在于教师专业自觉的主体性未被激活,没有真正体验到观察所带来的专业成长与乐趣,没有真正激发出观察的强烈动机;另一方面可能在于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欠缺以及理论知识准备的不足。

1.观察未能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分析的突破口

无目的的观察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活动缺乏有效支持作用。以角色游戏为例,儿童摆弄道具及其利用道具进行命名、讲述与扮演,均蕴含有不同的发展意义,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应重点解读儿童行为的意义,分析儿童的已有经验,进而为其提供适宜的指导,但是,如果教师的观察没有针对性,在捕捉儿童行为的线索时出现了偏差,找不到理解和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切入点,那么教师的观察很可能成为缺乏内在动机的“观看”,进而导致教师观察积极性的受挫。

2.观察未能成为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

观察是幼儿园教师的常规工作,观察应成为教师加强理论学习与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但研究者发现,很多教师并未将观察视为加强理论学习与提升实践智慧的有效途径,这里可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教师尚未理解观察应抓住儿童的领域核心经验,根据儿童发展的相关理论;二是教师未将观察与自身的专业成长建立起联系,未能将其视为自我学习与实践反思的素材。

(二)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教育的欠缺与理论准备的不足

1.幼儿园教师职前职后培养体系的不够完善

从幼儿园教师的职前培养来看,“虽然传统的‘三教六法’专业课程框架已被突破,但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并没有得到完全更新,教法类课程往往是按照一般的学科内容知识、儿童发展的一般年龄特点以及一般的教学方法来组织的”。〔4〕从职后培养来看,“目前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培训基本沿袭理论讲座、名师公开教学观摩和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教师收获的无非是脱离教育现场和教育活动情境的、割裂的、片断式的知识或者纯粹的教学技能,往往缺乏变通性、反思性”。〔5〕也就是说,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培养是以各种概括化的定义、规则等理论为起点的,他们在职前职后的培养过程中没有感受到这些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导致实践中应用观察的积极性不高。〔6〕

2.有关观察的研究方法及知识和技能的欠缺

长期以来,“师范教育中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极其缺乏观察儿童的方法和相关知识”,〔7〕如何将观察应用于幼教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对此深感困惑。近年来,虽然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数量在增多,但由于其职前有关研究方法的课程训练“可能过度侧重学理而忽视实务,侧重教材教法而忽略观察与记录实务”,〔8〕导致他们在实践中进行观察时不能充分结合儿童的个体差异以及动态复杂的教育情境进行个体考量与纵深拓展,观察技能十分欠缺。

3.有关学前教育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

在观察儿童时,一些教师“知道儿童在干什么”,却“不知道儿童在学什么”,这反映出教师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知识的欠缺。教师的观察应是有教育理论依据,有目的、有计划地捕捉有关儿童发展关键信息的过程。例如,教师观察儿童的拍球行为时,要从儿童移步、抬腕、拍击等具体动作中看儿童手眼协调、身体动作协调和反应的灵敏性等发展情况。如果教师对幼儿健康领域的核心经验以及有关儿童发展知识等掌握不足,那么教师的观察就易偏向于对儿童拍球动作的空洞描述和浅表式经验解释,无法对儿童的行为作出专业分析,从而无从谈起对儿童的行为作出有效回应与指导。

三、幼儿园教师专业观察能力的发展路径

(一)激发专业自觉

教师的专业成长依赖于教师的专业自觉。就观察而言,专业自觉可推动教师的自主学习,促使教师主动寻求观察契机,并对观察方法与解释理论等作深度的专业思考与反思,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观察能力。可见,只有激发专业自觉,教师才能不断“审视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与专业实践能力”,〔9〕“根据社会的期待,不断了解与教师角色相关的期望和规范”,不断突破自我,实现更高层次上的专业发展。

(二)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1.丰富专业知识积淀

教师对儿童的观察以专业知识为支撑。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教师头脑中就可能整合出有关儿童发展的知识地图,所观察到的儿童行为都可能在这个知识地图上找到坐标。但是,知识地图层次的清晰度、范围的广阔度以及提取的准确度都有赖于教师的不断学习与反思。教师通过不断学习,深化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反思,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适当的教育行为;通过学习与反思的持续交互作用,教师的专业知识得以深化,观察能力得以提高。

2.提升专业观察技能

(1)观察内容具体化

一般而言,准确界定要观察的行为是促使观察内容具体化的表现。首先,所界定的行为必须是可观察的。例如,“儿童的哭闹行为”是可观察的行为,但如果将“儿童与他人友好相处”作为观察内容,则较难观察,属于不可观察的行为。其次,可依据相关知识或经验,结合所观察行为的性质与特征,选择适当的维度,将需观察的行为分解成有意义的、可观察的更小的行为单位。〔10〕例如,要观察儿童“手的动作灵活协调性”,可将儿童手的精细动作分解为松开、抓紧、大把抓、捏、团、搓、拼插、拆分、有一定控制力度等具w的观察行为。

(2)观察方法适宜化

观察方法的选择,既有赖于教师对观察对象及观察内容等的具体分析,也有赖于教师对具体教育情境的反复思考。例如,在已预先确定观察儿童咬人行为的前提下,可将记录焦点集中在目标行为上,如要观察儿童咬人行为出现的频次,可采用时间取样法;要观察儿童咬人行为出现的原因,可采用事件取样法;要描述儿童的咬人行为,可采用轶事记录法;要观察儿童咬人行为发生的诱因和后果,可采用连续记录法等。

(三)增强专业意识

意识是引发行动的心理机制,教师的观察意识即教师观察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11〕观察意识是影响观察品质及其效果的内在机制之一。研究者认为,教师的观察意识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一是教师的职业责任意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观念以及所确定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决定了教师对观察对象与观察内容的选择、观察范围与观察程度的控制与调节。二是教师的职业敏感度。职业敏感度是一种长期专业积累所形成的直觉,职业敏感度可促使教师对专业信息形成主动的警觉状态,也就是说,当相关信息出现时,能快速察觉到。可以说,职业敏感度影响着教师能否在复杂多变的儿童行为信息中迅速抓住最关键、最核心的信息。三是教师的观察意识所发挥的积极能动作用。有理论指导的、经不断反思与改进的观察经验能内化为教师更加主动捕捉儿童行为信息的意识倾向,能促使教师形成更为有效的专业观察能力。

(四)注重日常反思

1.个体反思

对观察的反思是教师对观察对象、观察过程、观察方法、材料、信息等的深入思考,是对儿童行为有关的理念、知识、策略等的细致探讨。“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建立经验中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个体的专业理念并指导今后的教育实践”。〔12〕没经过反思的观察是无法被纳入个体的认知结构中的,它不仅影响教师自我学习的效能,而且可能造成思维的停滞不前。就个体对观察的反思而言,可以是叙事式的反思、批判式的反思、重构式的反思等。叙事式反思强调细节的捕捉,重视对关键细节作有理论依据的深刻诠释;批判式反思强调对自己观察理念、行为的解构、审视、质疑,勇于自我否定;重构式反思强调对观察的重新审视,实现再概念化或再观察,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重构新的教育理念与实践。幼儿园教师可以观察案例的撰写、分析为载体,加强反思性实践训练,从而加深对观察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集体反思

基于观察结果的集体反思是促进教师观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集体观察反思可以依托园本研修进行。集体观察反思中的小组反思是对同一观察任务所进行的反思,综合反思是对小组反思的再反思。通过各种形式的反思,教师可在对观察对象的描述、诠释、建构中,进一步形成问题意识,更有效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在反思中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升自己的专业观察能力。

(五)强化园本研修

幼儿园教师观察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教师自身作出不断努力,也需要外部加以引领与示范。园本研修是帮助提升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园本研修中,可以将教师关于观察的困惑定为专题研究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加以共同探究。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反思,把握观察的本质,突破观察瓶颈,实现专业观察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顾春晖.“精彩”去哪儿了〔J〕.学前教育,2015,(3):1.

〔2〕苏小玲,魏勇刚.教师需要完善认知加工系统〔N〕.中国教育报,2015-09-20.

〔3〕鲍钰清.学习故事应用问题的解决对策:引入马赛克方法〔J〕.福建教育,2015,(3):14-16.

〔4〕黄瑾.学科教学知识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1,532(12):26-28.

〔5〕黄瑾.优化学前数学教育的思考:幼儿教师数学学科教学知识(PM-PCK)评估〔J〕.全球教育展望,2013,(7):73-77.

〔6〕柳阳辉.学科教学知识(PCK)对幼儿教师教育的启示〔J〕.上海教育科研,2011,(11):73-75.

〔7〕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4-15.

〔8〕蔡春美,洪福财.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28.

〔9〕秦金亮.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自觉:《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内在功能价值解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559(9):1-5.

〔10〕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5.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2

一、加强对观察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事实上,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必须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或特征随时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否则就无法通过观察来研究和确定事物或现象的性质和关系。可见,观察是认识的基础,是思想的触觉。离开了观察能力的培养,学生就不可能具备完整的物理能力与物理素养,物理教学的目标也就不可能真正实现。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在观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必然要有教师的具体指导。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教师要帮助学生把握事物的基本属性,在初步观察的基础上,分析观察对象内在的规律性,鼓励学生依照一定的程序,深入观察。同时,教师要及时对观察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学生相互讨论,对学生观察中出现的遗漏,要分析原因,加以补救,使观察结论全面、完整。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三、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主要是通过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此外,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广泛性,使得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中找到可供观察的实例,引导学生去观察和思考。由于这种观察活动的对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并且由学生本人相对独立地进行观察,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对于其他能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1.课堂观察演示实验。观察实验不仅是为了学好物理知识,而且它本身就是物理知识。观察实验,可使学生了解物理世界、丰富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观察物理现象的条件,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观察的兴趣和习惯。教师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掌握观察要领,明确观察对象,或全面观察,或重点观察,或对比观察,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分析观察的物理现象,判断出本质特征,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并总结出物理现象的本质规律。

2.课外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只注重培养观察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平时善于多观察自然现象和身边事物的习惯。结合课堂所学的知识,适时地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课后去观察和思考,使物理生活化,生活物理化。

四、明确观察目标,设问质疑,引导思维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3

摘要:观察是一种有意的知觉,也是一种思维的知觉,是感知的一种特殊形式。学生的感知能力提高了,他们的想象,记忆和思维的能力才有良好的基础才能更好的掌握学习的知识。观察能力就是指通过观察,全面深入准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这是人们有效地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心理素质,也是人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完成某种活动的基本能力。

关键词:观察能力;生物学观察;思维能力;培养兴趣;敏锐性

一、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

科学的学习要从观察入手,观察是获取知识的门户,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是:观察直觉思维想象抽象思维本质揭示。实践证明,如果一个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他就有更多的机会获取知识,就更能从观察对象上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观察能力的培养更是一个较为困难的过程。

观察能力的重要性直接体现在生物学课程的编订上。教材是对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义务教育生物教材在内容和编排上保证了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需要,突出了观察的地位,从而也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首先要积极创造观察条件,要尽量多用直观教具或带学生实地观察,各种实物材料和教具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到实地去观察,可以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形形生物体各种现象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观察的浓厚兴趣。好奇心是青少年的天性。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有浓厚的直接兴趣,教师应利用这个条件,在课前对本章本节能提出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间题,造成悬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从而使枯操的间题变得生动有趣。

三、观察能力的培养须建立在对学生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

在教学三角关系中,学生是与教师、教材并列的一个“角”,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通过平时对初一、二年级学生的观察分析,我们认为影响他们进行成功的生物学观察的因素主要有:

1.观察目的的不明确和兴趣的指向偏差。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如果不知道要观察什么和通过观察要得到什么,其观察活动就有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初中学生知觉的无意识性和情绪性仍较明显,注意往往与兴趣联系在一起,容易被无关的内容所吸引。

2.观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较差。生物学观察是一种精细的观察,如细胞的显微结构甚至亚显微结构、草履虫活体的生理活动,需要观察者要有较好的精确性和敏锐性。而且,有些实验需要观察者的精确和敏锐来弥补手段上的不足。

3.双基和观察方法上的障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观察方法是观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观察水绵和衣藻,学生必须具备细胞及其结构等有关知识,必须会使用显微镜,必须掌握“整体局部整体”的观察方法。

4.观察仅停留在知觉水平上,缺乏抽象性、概括性和思考性。观察能力不是单一的知觉能力,而是一种多因素的智力结构,生物体和生命现象是复杂的,观察中应调动各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在知觉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

四、观察能力的培养――以实验观察为主线组织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方位的训练和培养

《探索生物的奥秘》不仅是新教材“绪论”的标题,更是全书乃至每一堂生物课的指导思想。教师应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以实验观察为中心统领整个生物学教学,将课内观察与课外观察结合起来,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具体教学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提高学生对生物学观察重要性的认识。避免空洞说教,应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是利用生物学史进行教育;二是利用名言警句进行教育,如将巴甫洛夫的“观察、观察、再观察”用大幅标语贴在生物实验室前壁上,将达尔文的“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对事物进行仔细观察的能力上,我是超过一般人之上的”等等,让学生抄录在生物课本的扉页上或者记在日记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2.以观察为教学先导,制定具体观察要求,量化观察结果。尽量采用探索式教学,先观察实物或模型、图解,再进行知识讲解。在观察前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观察要求和观察程序,并将观察内容具体化和题目化。

3、为了巩固课堂上的知识,还可以具体到模型,挂图等方法,让同学们在不同形式的相同部位观察到重要的内容;另外还可以进行野外实习,加强观察能力,例如,我们就曾到野外实习,采集标本,通过采集的各种标本进行观察不同种类的植物在形态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加强观察方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中,老师要经常对学生的观察进行适当的指导,其中生物学中的观察方法主要有:顺序观察、对比观察、表象观察和摹像指示观察。针对不一样的同学,老师可以选用不同的知道方法,以便达到最佳的效果。

六、生物学观察能力的评价――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诊断、激励和调节

在大多数人看来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评价:观察目的是否明确及观察的方法步骤是否正确以及通过观察结果表现出来的观察的心理品质。其中观察的心理品质应包括观察的全面性、深刻性、敏锐性、精确性和持久性。

全面性要求对事物整体与各部分相互关系及事物过程多因素全面观察;深刻性要求对事物的本质和隐蔽现象进行选择性观察;敏锐性是指对事物过程同时发生的多因子和稍纵即逝现象的迅速敏捷的观察;精确性就是要尽量减少观察的误差;持久性则指对持续较长时间事物过程的连续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讲解要运用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判断和推理,更注重的注意学生能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的能力,还要培养积极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维的能力,都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

这几项心理品质是对生物学观察能力的全面要求,但具体到某一项具体的观察内容,则应突出其中一至两项品质特性。例如,对生态系统的观察主要强调观察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动物生活习性的观察则强调观察的持久性和敏锐性。当然,对观察心理品质只能通过其心理过程的外部表现即观察结果来考察。因为思维离不开观察能力,所以在培养观察能力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一个人的思维深深的影响到所观察到的结果。另外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观察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评价方法上如何更好地将观察结果与观察过程结合起来,排除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等因素对评价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硕士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 胡继飞,林萍.操作示意图对生物学实验技能形成的影响[J];生物学通报;1996年07期

[2] 宋静瑶.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心理学讲座(二)[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1980年02期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4

关键词:高中数学;观察;方法;引导

高中数学是高中课程中主要科目之一,它不但可以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相关的观点,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都因此而有所得。

一、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观察对象

想要了解一个事物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观察,首先我们要正确地选择观察对象,其次再有目的有计划地仔细观察,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准确地了解事物的特点、特性与特征。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而观察力也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能力,如果一个学生不会观察,不能正确地选择观察对象,那么他就不能进一步了解事物,不能很好地学习,更不能提高学习效率。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观察的重要性,这对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和了解数学起了重要作用。在数学发展过程中,很多数学研究成果都是从人们的细心观察中获得的,教师可以通过这一点让学生更好、更真实地了解观察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观察对象,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成绩。

二、 通过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观察事物起引导作用,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观察对象,并带领学生进行正确的观察,使学生在观察中受益匪浅,从而加强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如果学生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地对事物进行观察,他们就不知道该观察什么,更不知道如何观察,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感到茫然,这样学生会失去观察的兴趣,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观察时,一定要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观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的观察。

三、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我们所讲到的“观察”并不是消极地注视,更不是被动地去了解,而是思维上的一种认识。所以观察的客观性、全面性对于学生的观察力将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对高中学生数学知识、数学理论和数学原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应授予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对于高中数学学习而言,学生需要掌握的观察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系统的全面观察,让学生学会系统地全面观察,不能只看到问题的局部,而是要注重整体观察,让学生形成一个全面的数学系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对数学事物进行系统的全面观察。2.有条理、有层次的类比性观察。让学生进行有序观察,不要忽视系统的层次,对于不同的层次和知识点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了解新旧知识的共同点,通过已学习的知识去认识和了解新知识,进而掌握新知识,从而使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数学题,并准确地解答。3.准确抓住重点,并加以分析,学生要观察到问题的本身,而不是浅显的表面,通过对问题本身的观察与分析,进而总结其特点与特性,并能很好地比较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点,观察其区别,这有助于学生对数学形成进一步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了解观察的目的。

四、 利用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高中的教学资源丰富多样,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生活当中。高中数学教学资源主要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资源。课堂资源主要包括课本资源、教学用具和教师自身的知识资源,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很多学校都增添了许多教学用具,例如多媒体投影、计算机等等,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演示和计算机教学,让学生更好地对事物进行了解、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课外资源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以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事物,让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使学生更好地把所学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从而更好地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学生观察的兴趣。

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要了解观察的重要性,并进行仔细观察,从而了解事物。首先教师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对事物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有所提高。这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双方努力才能完成,虽然这个任务比较艰巨,但是我相信通过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完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军.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11(27).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创造能力;学习环境;观察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4-0316-02

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信息化社会性的需要,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他途径快捷的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的状况的基本因素。

小学生作为成长中的个体,能力发展的基本趋势总是由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自我中心”到“逐步社会化”,从低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到高级水平的“协调发展”。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好奇心的想象力,那种独立操作的能力,那种获得和运用新知识、新本领时呈现的智慧能动性,能及独立感受事物、独立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欲望,这正是学生创造性能力的萌芽和基础。而数学本身就是思维的体操,是一项创造性劳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本身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1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自身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成败。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教师的一个主体,没有正确的育人观,教师就不可能在教学中贯彻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本的思想,更谈不上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前提。教师应对创造能力之于人才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努力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教师应时刻保持一个乐观开朗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努力创造;教师应对学生的一些违反常规的思维持宽容的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2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也构成学生创造能力的基本因素。创造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能力,观察是“源”,创造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事物之间区别和联系。并可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3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高级形式,这种思维不限于已有的秩序和见解,而是寻求多角度、多方位开拓新的领域、新的思路, 以便找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等,创造性思维又是逻辑思维、非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的有机结合,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巧妙互补,在创造过程中处于中心和关键的地位。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4 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教师;教学活动;幼儿;观察;观察力

一、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耐心地去观察幼儿,关心他们的需要,理解他们的情感,协助他们的发展,并以审视的眼光来评判他们所谓的无意义的行为和反应。

2.实际意义:提到“观察”二字作为教师会很自然地说,我天天在观察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视线里。是的,人人都有眼睛,都会观察。但是,问题的重要性并不是“有没有去观察,”而是“去观察什么”和“看见了什么”。教师通过关注幼儿的言行,可以让自己站在幼儿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这样既能从中获得各种信息,及时了解并掌握幼儿的发展水平,又能为教师提供评价自己工作的依据,进而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

二、概念的界定

1.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离不开思维,有人把观察称为:“思维着的知觉”。

2.观察力――有目的,主动地观察客观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能力。

三、现状与问题

目前,还没有一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如何提高教师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但一线的教师越发感到观察的重要性,专家们也在个别篇目中对观察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认为观察是教师获得幼儿个体和群体信息的主要途径。但对于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怎样去观察幼儿,还没有具体的指导策略。因此,本研究想进一步探索如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以及怎样去观察幼儿。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

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对一线教师进行研究。教师观察了解幼儿,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随机观察,一种是有计划地观察。本次主要是对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计划的观察幼儿的探究。因此,将教师进行现场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利用观察所记录的情况,作为考察教师了解幼儿工作的评价指标,以此来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力。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集体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领域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

五、研究程序

第一步观察力现有水平:通过一节教学活动,利用访谈法,请教师评价幼儿的活动,从而,推断出教师所具有的观察意识与技能(即观察力)。

第二步观察力的形成阶段:教师运用“观察了解幼儿评价表”通过教学活动,对幼儿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从而逐步掌握观察的技能,不断提高教师的观察力。

第三步观察力的运用阶段: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能进行较准确的观察、记录、分析、评价,根据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出适宜的教育策略,从而达到灵活运用观察技能,使观察力形成内化。

六、研究结论

这时有人会问,作为教师,每次活动重点观察指导一名幼儿,是否会忽略了其他幼儿。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经验告诉我们:第一次重点观察指导一名幼儿,对他就此次活动的发展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困难进行全方位了解。第二次活动在兼顾第一名幼儿的同时可以开始关注第二名幼儿,以后以此类推,同时可以兼顾几名幼儿的活动发展过程。之后还可以通过谈话、讨论形式找出幼儿活动中没有发现的问题以及今后将可能出现的困难等等,作为教师没有观察到的补充,这样就可以使有限的精力得到无限的使用。如此,我们就可在这次活动中重点观察指导几名,下次活动再重点观察几名。通过几次活动,我们就能将全班孩子的发展状态了如指掌,就会掌握每个幼儿的特点及其个体差异,真正使每个幼儿得到发展。提高教师的观察力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观察对教师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设计有效的教育活动具有重大的作用,所以要提高教师的观察力,就要了解观察的一些基本技能与知识,同时带着一定的活动观察评价标准一项一项地去评价幼儿,这样教师的观察就有了目的性,方向性。为教师的指导提供了可行性依据,使教师的指导不再盲目。同时,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准确的观察,了解幼儿最近发展区,找出幼儿将来发展需要的条件,从而制定合理的活动目标与内容,然后在日常活动中不断实践,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观察力。

参考文献:

[1]周兢,王坚红.幼儿教育观察方法.[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7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指观察者有计划地通过眼、耳等感官以及录音、录像等设备对教学活动中的人、事、物进行系统地观察,捕捉教学现象,在充分收集信息的基础上,围绕有关问题展开对话与反思,从而获取经验,改进教学方法的研修活动.

一、高中数学课堂观察的意义

1.时展的需要.新课程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构建富有生命力的灵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如何理性地分析现状、有效地实现评价,就必须努力做好课堂观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学情分析的需要.教师要摒弃不分青红皂白“满堂问”“满堂闹”的做法,要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通过系统地观察,充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数学知识层次,才能调整教学方案,设计有梯度的问题,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3.精彩生成的需要.数学课堂不能囿于预设,它是一个不确定的、富于变化的舞台,教师要运用敏锐的眼光洞察数学课堂中各种外显及内隐现象,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多元对话,在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中迸出灵感的火花,生成富有生命活力的智慧课堂.

4.内省自我的需要.数学教师要实现专业化成长,就要观察其他数学课堂,透过其他数学教师的教学现象分析自身教学存在的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通过不断内省,不断感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高中数学课堂观察的有效策略

1.确定观察视野.有效的课堂观察须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根据观察目的和内容,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文化等维度确定好观察点.(1)教师教学维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紧扣教学重点、关键点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讨论,引导学生不断探索,提高质疑、释疑的能力.教师要设置趣味性、应用性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中,教者通过多媒体呈现古印度西萨发明国际象棋的故事引入,“在第1个格子放1粒小麦,第2个格子放2粒小麦,第3个格子放4粒小麦,依此类推,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子的2倍,要放满64个格子共需多少小麦?”教者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入富有趣味性的故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观察者还要注意观察教者的精神是否饱满、表情是否丰富、语言是否有感染力、导入是否有吸引力、重点是否突出.(2)学生学习维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观察、内省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观察课堂能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改善师生的情感交融状态,促进教师与学生更好地互动交流.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关注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计划制订是否合理、讨论是否积极、展示是否充分、学生的思维是否活跃、发言是否积极、回答是否具有准确性和创新性、活动是否有表现力.(3)课堂文化维度.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美学价值、创新精神无不渗透着文化的元素.教师要通过数学史等内容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略数学思想的精髓,感受数学的魅力,绽放人性的光辉.

2.选择观察方法.(1)画录法.观察者要根据观察的视野,确定好各项的考核指标,对观察的情况做详细的记录.教师针对教学过程中的独特现象、创造性的思维火花等宝贵的资源先作简单的记录,再将值得记录的发现内容写在观察记录表内.观察记录表包括教师语言艺术、精神状态等基本状态;教师导入、重难点和关键点处理、问题设计及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活跃度,发言积极性、创新性,学习习惯,师生互动;目标适切度、教材处理合理度、教学组织、媒体应用、学习途径、环节安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内容.(2)录像法.利用录音、录像等动态记录课堂中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现象,便于观察者课后反复观看、仔细研究,发现课堂中的亮点及不足之处.

3.设计观察工具.课堂观察不能仅凭经验行事,而要考虑观察点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观察工具进行观察.如想观察“发言的积极性”应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想观察“发言的质量”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观察工具.观察者要根据观察的需要自己开发设计量表和工具,如针对“作业”设计“作业时间、梯度、层次性、趣味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内容.

三、对数学课堂观察的思考

1.有备而来.观察者不是旁观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研究者,须在课前做精心的准备,做到有“备”而来,既要充分了解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课型、教学重难点、自己的教学设想,又要充分感受教者的严密的推理、巧妙的构思、自然的教态之美,用心体会学习过程的民主、尊重、合作、分享.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8

当今社会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信息化社会里,知识与资料,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以及其它途径快捷的获得,因此,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是那么重要。同时知识的全球化,使创造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的状况的基本因素。

一、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创造能力提供土壤

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存在两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方面是感觉――知觉――思维、智慧(包括知识技能的运用)过程,另一方面是感受――情绪――意志、性格(包括行为),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密不可分,而以往的教学只注重前者,忽视了后者。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其次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心理学告诉我们,处于压力下的思维往往带强迫性,很难具有创新性。创造能力的生成,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由于角色的特殊性,学生对教师存有一种天然的敬畏感,如果教师不注意主动引导,学生就很难放松,进而影响教学效果。为此,教师要善于融洽师生关系,调适学生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特别是根据小学生好玩爱动的特点,做好课外的交流;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身的消极情绪带进课堂,要努力把乐观向上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教师要理解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不唯成绩论高低,对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在一个宽松平等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展示个性和发挥创造力。

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突破口

首先,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培养以积极的态度注视事物的习惯,有助于观察力的发展。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是指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和精于观察。乐于观察是指对周围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要积极引导他们对好奇的事物加强观察。如在教学“平面图形的认识”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事物的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事物之间区别和联系。并可内容引伸至学生生活中,让学生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所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无意识地认识到不但在课堂中要培养观察的习惯,在平时生活中也同样要培养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确立观察的目的。目的性是观察力的最显著的特征。有目的的地观察,才会对自己的观察提出要求,获得一定的广度和深度的锻炼。反之,如果是无目的地观察,东张西望,对事物熟视无睹,那就锻炼不了学生的观察力。只有带着目的性的观察,才是有效的观察,才能尽快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时为学生确立观察目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然后有所思、有所获。

最后,锻炼学生的认真细致的观察态度。观察要有认真细致的态度,因为这是深入观察的重要条件。如果粗枝大叶,匆匆浏览一番,不能在观察的细致性和深刻性上下功夫,那就是很难发现事物包含的隐蔽的和细微的因素。因此,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锻炼,让学生学会善于捕捉那些稍纵即逝、不为一般人所注意的细微现象,以此来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创造能力提供基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潜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敢于提出不同凡响的见解。学生的创造思维,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手段去刺激、引导,如准备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思维的教具(如实物、挂图、教学资料等)以及创造良好课堂氛围。要允许学生走入“误区”,在思维磨擦中,自省自悟。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中,难免出现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冒险,敢于犯错,要善于以“错误案例”催开学生的创造之花,对学生知识性、结论性、判断性的错误,教师不要马上给予否定评价,要以点拔为主采取激励、暗示、提醒等方式,促使学生继续思维,把改进的机会留给学生,在矫正误点的同时,促发学生的自悟,启动学生的创造潜能。

四、 开发学生的想像力,为创造能力提供翅膀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9

【关键词】课堂观察 内涵 内容和方法

一、引言

课堂是一个丰富的世界,也是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课堂既是预设的也是生成的,课堂观察也就有了各种可能或变化的视角。善于选取、生成观察的视角对于英语教师从事教学与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英国课程论专家斯坦豪斯曾明确提出,“教育科学的理想是每一个课堂都是实验室,每一名教师都是科学研究共同体的成员”。(转引自杨在宝、张杰、王燕,2012)课堂观察是以改进教学、发展教学业务能力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为目的的一种学术探讨活动,通过有效的课题观察,英语教师可以更新教学观念,交流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回报研究成果,是英语教师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很多学校中,一些英语教师,尤其是青年英语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紧张,忽视了听课质量的把握,在听课当中,无目的性、无针对性,只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教学步骤和板书内容,这样的听课活动不能突出症结所在,存在很大的缺陷。

二、课堂观察的内涵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感官及辅助工具,将研究的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的连续性教学事件拆解成微小单元,透过观察点对每一个单元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朱水萍,2012)由此可见,观察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听课需求,将一整堂化整为零,选择特定的观察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观察课堂活动。崔允济、周文叶曾经指出课堂观察与传统的评课不同,是一项专业活动,旨在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张献伟,2012)开展有效的课堂观察是课堂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桥梁,让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扎根于课堂,以改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进而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听课教师带着自己的预设问题走进他人课堂,在观察过程中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进行平等对话、进行着思想碰撞,课堂观察后在与被观察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经验,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师在意识到课堂观察的内涵,意识到课堂观察对自身教学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作用,才能端正英语教师对日常听评课的态度。

三、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课堂观察的关键点是观察者要明白为什么进行观察,观察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观察。由此可见,课堂观察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指向性,不论观察者是青年教师还是成熟教师,都要根据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目的来选择观察对象、观察内容以及运用不同的观察手段,制定好观察计划,写好观察后的反思,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观察效果。

(一)加强理论修养,增强观察能力

据研究,英语学科教师专注于科研者比例与其他众学科相比排名靠后,由此可见,英语教师加强自身专业理论修养更加迫在眉睫。课堂观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而是要具备一定专业素养的教师才能将其做好。观察者储备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是做好课堂观察的前提和基础。课堂观察不同一般意义上的听评课活动,它是观察者从课前准备、课中观察到课后交流的过程,全面地学习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教学援助等专业能力,是英语教师进行自我专业素养提高而开展的一种有效教学研究途径。为了能让课堂观察有目的、有深度、有实效性,观察者必须在开展课堂观察之前加强自身理论修养,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这也可以让观察者找准研究主题,站得更高,看待问题更全面,底蕴和内涵更加丰富,从而为课堂研究奠定基础。(二)选择课堂观察视角,制定观察量表。LICC模式把课堂观察的内容分成4个维度,即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程性质、课堂文化,每个维度包含5个观察视角,但每个视角的观察点均不同。如下图所示:

(图片来源:朱一平走向“课堂观察”的听评课)

课堂观察从宏观层面上到微观层面上涉及到感受课堂氛围、聚焦课堂管理、培养高品质的思维能力、探寻教学过程的清晰度、查证教学指导方式的多样性、明确教学目标定位、检验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以及评估学习的成功等。观察者首先应该根据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确定好本次或一定阶段的课堂观察面是立足于宏观上还是微观,进而设计好课堂观察量表,以便开展观察活动。孔企平认为:“一堂课是不是好课,既要看过程,又要看结果”。(赵国忠,2010:7,转引自刘秀珍,2013)高中英语教师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学行为目标性不强,重难点不突出。英语教师教学中“一言堂”现象还很严重,不符合新课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堂改革应该从转变课堂互动方式开始,由单一的师生交往转变为师生、生生多维度交往,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戚业国,2005:140,转引自刘秀珍,2013)。所以科学、系统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并运用观察量表进行统计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在设计课堂观察量表过程中,应注重从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自身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完成课堂观察量表主体要素的建构,发挥其改善英语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主体途径。观察量表作为课堂观察活动的主要辅助工具,应注重完善其内在的结构性体系,观察者应根据本次或本阶段课堂观察的立足点,设计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的观察量表,并充实其内在参数设置,使之真正成为观察者发现、分析和解决英语教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使之既体现教学的实然性,也体现课程标准的应然性。例如,在观察教师工作方式上,我们可以事先预设观察视角,通过评价与思考来观察课堂,设计如下量表:

我们也可以就某一项课堂指数预留课堂临时生成空间,在观察整个课堂活动中,边记录过程,边评价与思考。例如,我们在观察教学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层面时,可以做如下量表的设计:

通过改进和优化观察量表设计,达到转变英语教师自身的课堂互动方式,实现课堂的多维度交往,真正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达到既增强学生学习能力,又能改进英语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目的。

(三)运用课堂观察策略,做好课后反思

根据观察的不同时间节点,课堂观察可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观察者主要做好两件事:首先是做好观察过程中必需的辅助工具,例如设计所要观察维度和视角的量表、录音录像设备等。其次是与被观察者做好课前交流,了解学生学情、授课内容、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流程及其设计意图,预设问题。课中观察者根据特定需要选择和变换不同的观察地点和观察方式,填写好观察量表,做好录音录像等工作,真实地记录下课堂生成的原始状态。课后观察者可以首先与被观察班级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学生的习得情况,以获得关于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可以与授课英语教师就自己所观察的视角进行探讨,交换心得体会,获取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最后观察者需要就课堂记录的量表数据、录音录像等、与学生和授课英语教师交流记录等原始资料进行具体分析,深层次反思,探寻更完善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手段,并将反思心得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结合理论依据,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从课堂观察的内容与方法层面进行了浅层次的探讨,还存在诸多不全之处,例如观察维度和视角的选取要素、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堂观察量表等。实践证明,有效的课堂观察不仅有助于英语教师提高教学实绩,更是实现英语教师由一名普通的教书匠向研究性学者转型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杨在宝、张杰、王燕. 基于课堂观察提高英语教师教学能力[J]. 教育与职业,第35期(总第747期).

[2] 朱水萍. 课堂观察“步步移”:日常推门听课的多维视角[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0).

[3] 张献伟. 课堂观察中的伦理初探[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5).

[4] 朱一平. 走向“课堂观察”的听评课[J]. 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 (10).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0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势在必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物理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观察能力;教学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为基础的学科,很多物理定律都是从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观察作为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理应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行培养。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拥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学习、探究中去。在观察事物的开始,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针对一些新奇、有启发性的知识和问题,如果加以引导学生的观察兴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和自然界中的各种奇异现象,如,大气压、苹果落地、万有引力定律等现象的发现过程,并结合实验现象观察的过程,促进学生的求知欲望得以产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努力创设观察条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构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为学生创设一定的观察条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观察习惯。在演示实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那些具有抽象性、可见度小和教师一手包办的实验现象发生,要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条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观察条件。首先,实验课开始之前要做好准备。例如,在电阻实验的教学中,要设想好不能用普通导线代替灯丝的问题,做好准备。其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可以采用替代实验法或者信息技术辅助实验法。例如,针对温度计太小不能让学生观察的现象,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实验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学生分组实验的方式等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发现问题,逐渐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实事求是是最重要的观察方法,在观察的过程中要尊重客观事实,如实记录观察现象。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认真、细致、深入的观察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有效地提出问题。针对观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提出问题,促进问题的解决。

参考文献:

杨玉骋.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J].才智,2009(13).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1

我认为要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培养良好的观察心理品质

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地认识某种对象的知觉过程。简单地说,观就是“看”,察就是“分析”,就是通过我们的眼睛来认识事物、联想问题、发现规律。观察是一种能力,观察能力是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的基础,是学好化学最重要的能力。具有敏锐、深刻观察能力的人,对事物看得全面,能迅速地抓住事物的重要特征和本质。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细心、耐心、多思、求实、求新的良好观察心理品质。

要指导学生不放过每一个细小的变化,要方方面面、里里外外、周密细致、精细观察;要正确看待失败,要有重复观察、重复实验的耐心;遇到问题和现象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并通过认真的思考、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做出合理判断,做出正确结论。这些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对于化学实验教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直接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入门的“老师”,是推动学生探索知识、构成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在化学实验中,能否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关系到学生能否自觉地、敏锐地、精确地从事观察活动,能否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只有积极自觉地观察,才能摄取正确的信息,发展思维,获得知识,掌握技能,进而认识自然的变化规律。比如在绪言课上,教师就可以适当增加白花变红、红花变白、烧不坏的手帕等实验,通过五彩缤纷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指导方法,确保观察科学规范

1.明确观察目的。我们在进行实验观察前首先要提出观察任务,确定观察目的。在化学教学实验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而且要求学生对每一个操作过程和每一次出现的化学现象都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化学课堂上,学生的眼、耳、手等感觉器官能感受到许许多多的信息。他们不仅能感受到教学信息如教师讲课的声音、动作、实验产生的各种现象等,也能感受到非教学信息如教师的穿着、周围的环境等。如果学生头脑中没有形成明确的观察目的,那么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就不能集中注意地观察应观察的过程和现象,只能是“跑马兜风”、“囫囵吞枣”。

2.教会观察方法。化学实验中的现象较多,应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方法和习惯,因此在实验前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顺序。如在学生分组实验用氢气还原氧化铜前我首先在黑板上列出了观察的顺序提纲:反应的颜色、状态——反应的条件——物质颜色变化——试管口状态——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由于学生掌握了正确的观察顺序和方法,不仅准确、全面地完成了观察任务,而且极大地提高了观察能力。

3.把握观察要点。教师应善于从实验、观察和测定中获得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加工,经过科学的抽象,形成概念,做出判断,进行推理,从而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这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核心。

四、勤于思考,努力提高观察效益

教师观察能力的重要性范文12

【关键词】中职 美术基础教学 学生观察能力 培养对策

观察能力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和理解力,通过观察能够获取有效的信息和资讯,并经过分析处理和想象力的应用,具体体现在美术工作中。其实,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与观察密切相关,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而言,观察力的提高更为重要。对于中职美术学习者而言,他们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观察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在扩展之中,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就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对物体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发现其中蕴含的美。

一、观察能力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观察能力对于美术学习者而言是最基础的能力之一,由于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需要观察的数据也越来越多,观察力就起到了奠基作用,是接下来绘画的前提和保障。对此,观察能力的培养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课程设置观察。

(一) 艺术鉴赏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对艺术实施鉴赏,它对学生的观察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大多是动态化的,观察不能流于表面,必须找到深层次的美,才能形成别具一格的美术风格。因此,在艺术鉴赏观察能力的培养上必须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让学生掌握观察事物的方法,能够看到别人无法发现的美,从观察过程中获取艺术信息。

(二) 整体教学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艺术来源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整体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实际课程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引导,让他们了解观察的技巧,从每一个细节入手,获取更为全面的信息,实现知识的整体迁移。

(三) 艺术写生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写生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对学生绘画能力的展现,只有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才能画出具有灵动性从写生作品。观察是写生的第一步,由于写生的内容多为山水、人物模特等真实的场景,就更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找准所观察事物的特征。因此,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的观察,把握写生对象的相关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及近的全面观察事物,从而为接下来的写生创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中职美术基础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观察能力是一个美术学生表现出来的具体的能力素养,对艺术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想要更好的运用观察能力,就必须找到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有效对策。

(一) 营造有助于美术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习氛围是保证高效学习的基础,对学生热爱美术的程度都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在新生培训阶段就激发他们对美术的喜爱之情,通过讲座、活动等方式加强教育,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调动课堂的气氛,改变刻板的教学形象,营造一个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比如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可以播放比较流行的艺术作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美术基础课程建立良好的学习积极性,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 选取合适的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教材是学习的重要依据,选择与学生需求相适应的教材,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美术产生学习的兴趣。对此,教师要深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挑选合适的教材,并通过有效的解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另外,教师还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改变单一的教学办法,在课堂授课中强调观察力的积极意义,组织学生对实际物体进行观察,然后让学生讨论观察到的主要内容,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 重视艺术写生活动,提高学生自我能力提升

美术写生,是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美术写生过程中需要学生自己去进行相关元素的捕捉,自己去抓取一定的艺术画面,自己去进行相关艺术作品的创作。因此,美术写生对于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中职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艺术生活与写生活动结合起来,教师也要讲解清楚观察的主要方式和办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写生的事物,从而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扩展他们的思维。

(四) 通过对话教学,使学生在交流中完善自我

对话教学是一种教学的新模式,它改变了过去的单一教学方法,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教学手段。师生之间通过交流和探讨,可以对观察内容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灵活运用自己的大脑,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在对话过程中教师还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督促学生有效观察,并增加彼此的情感。比如,在进行艺术作品鉴赏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行进行艺术作品相关艺术信息的挖掘,然后再开展研究。当交流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分歧时,就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挖掘,进行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观察欲望和探索欲望,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