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

时间:2023-06-02 09:58:33

地基与基础工程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桩基础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也有效的带动了城市的建设,鳞次栉比的高层建筑布满了城市的各个街道,建筑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多也使得建筑行业逐渐的发展兴盛起来,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热门行业。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现代建筑的质量以及各个方面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升。然而,在原有的建筑工程中总是会有建筑地基不稳固的现象发生,这种现象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的质量,因此,在今后的建筑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加强对基础建设的重视,同时也要求施工人员要掌握熟练的施工技术。文章深入的探讨了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以及桩基础的施工技术。

一.地基基础的处理技术

想要确保建筑的牢固性就必须要子在施工过程中确保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不会出现任何的偏差。由于不同的工程建设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所以其施工场地的地质也不一样,具体的施工方法也不会完全一样。然而,尽管施工环境不断的发生变换,但是不能变的是对地基建设的重视,不管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是施工都要确保地基的质量。如果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不能很好的达到施工要求时,就需要工作人员通过对相应的处理技术的使用来有效的改变地质环境,从而使其能很好的符合施工需求。

1.施工中常用的地基基础处理技术

1.1 换土垫层

有的施工场地的土质比较的湿润,没有较强的承载力,在施工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保证地基基础的质量。因此,为了有效的改善其土质的弱点,可以利用土质条件较好的,能达到施工要求的土代替原有的土层。在换土时如果不留意的话就很容易使土体出现问题,比如孔洞等现象,因此,通常使用的是分层填土的办法来进行换土工作。

1.2 碾压和夯实

地基基础对确保工程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地基基础能很好的达到相应的强度要求。通常为了防止意外的出现,施工人员可以借助有效的方式对地基实施有效的碾压也可以是夯实。这样就很大大的降低地基沉降现象的发生几率。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的不一样将此种技术划为两种,一种是振动夯实法,另外一种是机械碾压法。

1.3 使土壤固结

通常情况下土体中都会包含相应的水分,而这种情况则会很大程度上降低其承载力,然而如果将土层中的水分流失掉它就能都固结在一起,因此,施工人员也可以利用其这种特性来加强土体的强度。而且这种方法比较的简单便捷同时又不用投入过多的资金,所以在现阶段的施工中能得到了很大范围的应用。

1.4 使用化学方法加固土层

在实际的地基建设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技术就是通过对相应化学品的使用来达到土体粘结的目的,比如水泥浆以及碱液等。因为具体的施工方式不是完全一样的,因此,也可以将这种处理方式化为几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喷浆法,二是深层搅拌法,三是灌浆法。

二.地基基础处理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问题

1.出现塌方现象

在地基建设中如果发生了塌方现象,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地基的强度以及其承载力,从而对工程建设的质量早造车重大的影响,甚至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工程开工之前一定要保证设计师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并根据其特定制定出相应的施工办法。

2.没有充分的对地基进行保护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对很好的保护地基,不能使其出现任何差错,假如有水分进入地基中的话就会对工程质量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状况对地基进行有效的保护。

3.施工不善

在有些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没有对实际的施工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造成所建设的基坑不能满足设计的要求,这就会导致地基的强度不能达到施工的需求,最终会给施工质量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一定要加大对工程管理的重视,及时的发现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实施相应的措施进行改善,确保施工质量不受损害。

三.桩基础的土建施工技术

现阶段,建筑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基础方式就是桩基础。他能有效地弥补其他基础建设方式在软土层的施工的不足,确保地基的强度等各方的因素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桩基础施工就是将桩插入到地基中去,这样就能有效的将建筑物上方所承受的荷载延伸到土层中,这样就能有效地达到相应的需求。现阶段,在建筑施工中经常使用的桩基础包括树根桩、预制桩等几种。

1.施工技术

现阶段,根据建筑施工中具体的施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其划为两个不同的技术,一是振动沉桩施工技术,二是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振动沉桩就是通过将振动器安装在桩的最上方,从而造成桩在震动以及自重的影响下,主动自主的下降到地基中。这种操作方式使用起来非常的便捷,而且其取得的成果也非常的好,在加快施工进程的同时也有效的减少了工程的资金投入。

静力压桩就是利用桩的重量以及自重从而生成反方向的作用力把桩按进到地基中。但是利用这种方式压桩的话会对土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要保证该过程一气呵成。这种方式经常应用在土质较粘的土层中,它也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操作起来方便快捷、成本小等。

2.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人真的挑选使用的桩,不同形状和长度的桩对施工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具体的施工中一定要确保设计师以具体的地质环境以及地基的强度等等多方面的因素为依据,来确定使用的桩的体型以及其长度。

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还要严格的检验设计师选取的桩的体型和长度是不是可行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将桩基的偏差降到最小,除此之外还能够利用一些有效的技术手段来应对施工建设中会出现的偏心现象,例如配筋技术等。

总结

社会的不断发展有效地加快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脚步,建筑行业逐渐的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行业,工程建设项目的日益增多,使得人们对建筑的质量的要求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基础施工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实际的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加大对基础施工的重视,确保其施工质量,从而有效的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陆江.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1):25-37.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2

关键词:地基基础,工程施工,造价管理

 

地基与基础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定义

狭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是在项目成本形成过程中,对工程施工中所消耗的各种资源和费用开支,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可能发生的偏差,把各项费用的实际发生额控制在计划成本的范围内,以保证降低成本目标的实现。其目的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降低成本,增加收入。广义的项目成本控制就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对施工的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进度控制,提高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水平,创造最佳的经济效益。

下面本人从施工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控制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控制。

一、 加强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前的合同控制

1、投标文件的编写。

投标时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报价、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阶段的工程结算、施工组织设计有所不同。投标时是努力实现中标,而中标后的项目施工是要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投标时编制的投标文件,应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在努力实现中标的前提下,要会利用一些“投标技巧”,为施工时的成本控制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投标文件编写时要严格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报价“踩”好点,施工组织设计面面具到,防止废标。但要注意在编写施工方案时,要运用比投资方更熟悉相关法律、法规的优势,进行适当的“文字处理”,为今后施工方案的实施和结算调整打下伏笔。制定投标报价时,在不提高总报价的前提下,运用不平衡报价法,对前期完成的和预计工程量有可能增加的分项工程适当提高报价,对后期完成的和预计实际工程量有可能减少的分项工程适当降低报价,实现资金成本的优良运行。

2、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

投标项目中标后首先需要签订施工承包合同。签订良好的承包合同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签定合同时,即要兑现投标文件中的投标文字承诺,认可投标报价,又要针对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中可能进行的索赔或反索赔因素,通过谈判,明确双方职责,尽可能限制、转化或降低风险,为今后索赔建立理论根据,争取到对施工承包方有利的合同条款。同时注意尽量避免出现投资商有利合同条款。

在签订分包或包清工合同时,要进行优化竞争分包。即要选择有丰富的施工经验、有一定技术能力、有较强的设备实力、有较好的信誉度队伍,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分包方的积极性,实行全额经济承包。在签定合同时要对施工中的进度、质量、安全、文明等都要有项目的成本归集、核算和各项成本分析,并制定相应经济制约措施,确保成本控制的最大化。。

3、工程成本的合理计划。

计划成本是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历年来在单位工程上各项费用的开支水平,挖潜的可能性,及上级下达的成本降低指标,按照成本组织的内容经分解后组成。工程开工前,应以定额标准为依据,搞好施工图预算,同时依据企业内部的施工定额测算出按工种,按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耗用标准;对各种技术方案、措施可能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探索降低成本的各种途径,从而确定工程项目的目标成本。

二、加强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

质量第一,是我们常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号。是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加强对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可降低返工、返修费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建立与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

(1)提高管理层的质量管理意识,明确:①工程质量必须依靠法律法规来保证;②质量管理必须依法实施管理;③工程质量不仅是个人或单位的行为,还必须接受质量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监督;④质量体系文件就是法规性文件,必须认真履行。

(2)制定与质量体系配套的质量体系文件,加大质量体系实施力度,提高管理者及被管理者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的责任心和自觉性。

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

(1)做好项目的质量策划,包括项目经理部的建立、施工所需资源的准备、《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2)把好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关。

(3)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首先是设计人员对项目经理部人员交底,让项目经理部人员熟悉领会施工图意图,二是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交底,让施工班组掌握如何按规定要求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有哪些。技术交底要清楚易懂,必要时应附图,记录要有责任人签字。

(4) 确定施工的参数。由于各场地地基基础工程条件的差异性,工程正式施工前都应进行试桩、试打工作,以确定有关施工参数的准确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5)控制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关键过程是指技术含量高、对最终工程质量有较大影响、对整个工程具有制约作用的施工过程。特殊过程是指过程的结果不能通过其后产品的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按标准严格控制。在施工过程中,首先明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规定这些过程的控制手段和方法,由具备有资格和有经验的人员严格执行,并有合格的鉴字纪录。

(6)加强施工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管理。施工中,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设备操作和保养规程,重视施工设备日常的维护和保养,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

(7)加强现场监督和检查工作。对施工现场进行不定期检查,以促使各工程的有关责任人员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文件和《施工组织设计》,严禁项目管理人员缺岗运行和管理不到位,严禁施工作业人员不按技术交底和作业文件要求施工。

三、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的工期控制

所谓工期控制,就是针对项目施工的全过程,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手段,动员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实现施工过程中各阶段的工期目标,从而保证总的工期目标的实现。工期控制的前提就是要有一个科学的、合理的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

1、重视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认真做好施工前的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劳动组织准备、施工现场准备、施工场外准备等工作

2、编制合理的进度计划。

编制进度计划就是决定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时候工程进度到什么程度。无论是项目自身的各道工序,还是与施工有关的其他工作,都应纳入进度计划之中去。如材料使用计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劳动力使用计划等等。从时间控制长短来分,有总进度计划与阶段性计划。

2、进度的监督、检查与分析。

对项目进行监督就是要弄清整个项目的进度情况,预测达到目标的时间。监督的做法是将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寻找产生错位原因,分析各工序在本工序中是“提前或延误”,对不一致的进度进行调整。

3、施工进度计划的调整。。

随着施工内、外部条件不断地变化,使施工计划不能如期实施。要在检查中及时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因素,运用进度管理中的“工期优化、平行流水作业法、直线流水作业法等方法来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解决由于内、外部条件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影响计划执行的问题,以确保施工项目进度计划目标实现。。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调整以下内容而达到调整施工进度计划的目的:①调整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②调整施工人员和机械;③调整工作时间;④提高工作效率等。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进度延误是经常发生的现象。但做为项目经理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3

1地基及基础工程中的常见问题

1.1不按图纸及规范施工没有坚固牢靠的基石,不可能完成合格的建筑物。所以,想要保证基础质量,不单单是要提高勘测和设计人员对其的重视,还需要施工部门注意地基的质量。可是还有很多的施工单位在对地基基础施工操作过程中,不遵照相关规章制度,也不严格对照图纸设计进行施工,不负责任,敷衍了事。1.2随意加层,导致地基因超荷而失稳我国城镇建设加快,住房出现日益紧张的趋势,土地的成本也越来越高,有的企业为了从中获取更多的利益,就采取了对建筑物加高的做法。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楼房倒塌。1.3检测地基的力度不够检测机构的管理不够全面,加之检测机构较分散,无法得到统一的管理,甚至有个别检测单位为谋取利益,并在市场竞争中获得认可,选择错误的做法。检测人员在检测地基基础的过程中,施工也同时在进行,这导致人身伤亡事故,为检测工作埋下安全隐患。某些检测单位对地基检测不重视,危机意识薄弱,并未对检测工作制定出十分周到的计划;检测过程中引用的资料不够完善及全面,无法反应出检测的问题;对各种检测值的判断不准确,操作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由于对检测人员的管理特别分散,管理制度也不太严格,使得检测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因此在工作中出现许多缺陷,使检测工作严重缺乏规范性、严密性、科学性。

2地基及基础工程问题的解决措施

2.1精心设计,充分了解建筑物的场地条件施工方先要确认出该地的土地质量,再对其进行详细的设计及施工,同时要遵守有关规定并且执行好地基基础的每一个操作要求。建筑物的地基基础与上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一不可,所以在对其实行设计时要重视整体结构,不能只重视单方面设计。要对地基变形情况进行准确的研究,估算出未来的沉降成度。严格按照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施工,还需要对施工场地水变化运动的现象以及土地质量有明确的认知。2.2正确测算工程建设的关键指标地基所能承受的力度是整个建筑物的中心,每个地基所能载荷的力度都有相应的范围,因此一定要保证建筑物不超出地基的承载范围,否则就会出现建筑物沉降现象,致使建筑物开裂;如果超出的力度过大,就有可能造成地基土剪切破坏导致整体偏移或者急剧下沉,使房屋损害严重。地基的整体剪切破坏造成工程事故后果相当严重,所以增强技术人员的重视至关重要。2.3严把设备、构件及材料质量关,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材料、构件及设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因此,在基础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须严把材料、构件及设备的质量关,使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得以有效提高。此外,材料在使用前必须严格遵循“先检后用”原则,确保责任到人,以便管理、控制。2.4加强施工管理,合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案与技术指导应兼顾彼此,尤其各工种间应互相配合、协调。应该加强对计量器具及搅拌站的管理,严格根据搅拌管理制度的规定实施操作与控制,要对所有的材料采用重量比,且务必计量准确;对于有特殊试配要求的混凝土、砂浆等,必须首先进行试配,经调整合格后才能按确定的配比来施工。2.5避免出现质量通病消除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避免基础轴线的位移,减小基础标高的误差,防范基础的防潮层失效等问题,以上均属于施工质量的范围。想要提高基础工程施工的质量,必须尽量避免发生上述质量通病。

3结束语

要使建筑物更加安全稳固,地基基础的建设是重中之重,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本设施,地基稳固能增强建筑的使用性能。从根源上处理好建筑的基本质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明确施工场地的地质情况,遵照基础工程设计要求;第二,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施要通过严格审核才能投入使用;第三,妥善分配工作,提高监管力度;第四,严格避免质量通病,从内部解决潜在危险。另外,不同的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不同,要结合实际对基础进行设计实施,提高工程质量。要及时发现潜在威胁,研究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补救,能够大大降低基础工程中的质量问题。总而言之,要做到详细了解基础工程设计理念和施工规定,降低工程事故发生。不断增强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从而更好的完善工程整体结构和使用性能。

作者:刘晓冬 单位:黑龙江龙华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基础工程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特征

1、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主要是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要求各不相同,更主要的因素是我国的地理环境状况具有很大的差异,我国地形包括了世界五大地形;另外还有多种土壤混合的土质特点,包括淤泥土质、冻土、黄土以及杂填土等;我国还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以及喜马拉雅地震带,所以还经常受到地震的影响;熔岩土质也是我国的地质特点之一,尤其是在我国的西南地区。我国国情以及我国地质条件决定了我国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复杂性,所以在实际的基础工程施工中,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施工技术。

2、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多发性

多发性时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鲜明特点,由于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导致建筑局部甚至整体发生倒塌、开裂等现象的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财产浪费,严重的甚至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近几年,我国建筑倒塌事件的发生比较常见,这些事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设计,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对建筑基础工程施工进行合理的设计。

3、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困难性主要体现在建筑工程中其他部位与基础工程之间的事故处理。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属于地下施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事故处理工作,在施工操作上难度要大大的增加;第二,建筑基础承担了整个建筑的重量,所以在对建筑基础的事故进行修复时,需要考虑对建筑上部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要防止出现其他一系列的连锁危害,所以施工起来非常困难。

4、建筑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严重性

建筑基础作为整个建筑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决定了整个建筑施工质量的好坏,所以其施工意义非常重要。但是在很多的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建筑基础工程的施工并不重视,导致在建筑工程竣工之后建筑基础存在许多严重的质量问题,建筑工程竣工之后,这些问题都是不可弥补的,这些问题的存在将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超过建筑基础工程施工的所有投入资金。所以在确定建筑基础施工方案之前,建筑公司必须严格的考察当地的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各方面可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的因素,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建筑基础施工质量,才能确保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才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的要求。

二、建筑工程地基处理常用地基处理方法

1、换土垫层法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较为软弱,无法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的要求的时候,笔者建议采用此方法来处理软弱地基,换土垫层法是先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去,回填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并且没有侵蚀性的材料,如中粗砂、碎石或卵石、灰土、石屑、矿渣,最后进行分层夯实后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2、夯实地基法

(1)重锤夯实法。重锤夯实指的是用起重机械将夯锤提升到一定高度后,利用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重复夯打击实基土表面,使其形成一层比较密实的硬壳层,使地基得到加固。

(2)强夯法。强夯法指的是用起重机械将重锤(8~30t)吊起从高处(6~30m)自由的落下,对地基反复进行强力夯实的处理方法。

3、挤密桩施工法

(2)砂石桩。砂桩和砂石桩统称砂石桩,是指用振动、冲击或水冲等方式在软弱地基中成孔后,将砂或砂卵石挤压人土孔中,形成大直径的由砂或砂卵(碎)石所构成的密实桩体,达到挤密周围土层、增加地基承载力的目的。

4、深层密实法

(1)振冲法。振冲法指的是以起重机吊起振冲器,启动潜水电机带动偏心块,使振冲器产生高频振动,开动水泵,通过喷嘴喷射高压水流成孔,分批填以砂石骨料,借振冲器的水平及垂直振动,振密填料,形成的砂石桩体与原地基构成复合地基,起到增强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的作用。

(2)深层搅拌法。深层搅拌法指的是利用水泥浆做固化剂,采用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进行充分的拌合,利用固化剂和软土发生物理及化学反应,使之凝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好和较高强度的水泥加固体。

5、预压法

砂井堆载预压是在含饱和水的软土或杂填土地基中用钢管打孔,灌砂设置一群排水砂桩作为竖向排水通道,并在桩顶铺设砂垫层作为水平排水通道,先在砂垫层上分期加荷预压,使土中孔隙水不断通过砂井上升至砂垫层,排出地表外,达到减少建筑物的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的目的。

三、建筑工程不同地基处理技术

1、松软地基的处理

(1)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的处理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采用换填垫层法。

(2)换填垫层法施工应根据不同的换填材料选择施工夯实机械,粉质粘土、灰土宜用蛙式夯、快速冲击夯,砂石等宜用振动夯的方法。 (3)垫层施工方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最好是通过试验确定,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宜为 200mm ~300mm,为保证分层压实的质量,要控制好机械碾压的速度。

(4)粉质粘土和灰土垫层土料的施工含水量宜控制在最优含水量 ±2% 以内;粉煤灰垫层的施工含水量最好是控制在 ±4% 以内。

(5)当垫层底部存在古井、洞穴、旧基础等软硬不均匀的部位时,处理建筑物对不均匀沉降的要求,待经检验合格后,才能进行铺填垫层工作。

(6)基坑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到扰动,可保留约 200mm 厚的土层暂时不挖去,待铺填垫层前再挖至设计标高,严禁扰动垫层下的软弱土层,防止其被践踏、受冻或受水浸泡。

(7)换填垫层施工应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能在浸水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笔者认为必要的时候要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2、膨胀土基底(路基)处理

(1)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应避免在雨季施工,土方工程及防护加固工程应连续施工,避免路床和边坡长期暴露。

(2)挖方路段应先做好路堑堑顶排水工程,施工期内不得沿路基坡面排水。

(3)膨胀土地区的路基可采取换填好土、设置隔离层以及改良土质等措施。换填普通土时,可按路基土的施工要求进行压实,挖出的土不应堆积在路基两侧,以免积水。

3、湿陷性黄土基底(路基)处理

(1)湿陷性黄土路基应重视排水。无论在路基施工期间或道路竣工后,都应防止地表水浸入路基。

(2)黄土路基基底处理,应按土的湿陷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对墓穴、坑井等路基隐患,应作彻底处理。

(3)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地下排水管道与地面排水渠道,应采取防渗措施。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5

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质量

一、地基基础的定义

地基是指基础持力层及下卧层,基础分部工程是指需要施工的基础工程,基础分部工程包括地基持力层处理,如软土加桩挤密、橡皮土换填等。

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要分开可采用两种方式:1、已施工部分为基础分部工程,未施工部分为地基工程;2、持力层上表面以上为基础分部工程,持力层上表面以下为地基工程。

二、确保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有效性

1、重视工程勘查的准确性

工程勘察报告要全面反映建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要预防地基基础的工程事故,首先必须对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做全面正确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关键要搞好工程勘查工作,要根据建筑物场地的特点,建筑的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工程勘察任务和目的。勘查工作为建筑物的设计提供举足轻重的参考资料,因此决不能忽视而不做,也不能弄虚作假而不考虑是否适用。特别是对复杂的、软弱的地基,更应慎重对待。

此外,在勘查时要重视对钻孔深度的选择。由于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如果不符合设计上对压缩厚度的需要,或者达不到桩所坐落的土层时,那就不可能正确计算出地基的沉降,或桩的正确承载力,也就达不到基础设计要求。因此必须按设计要求确定合适的钻孔深度。如果由于勘查数量不足,钻孔和探坑布点少,再加之钻孔深度不够,以致不能表达出土的不均匀性和层理的不一致性,就有可能引起建筑物的翘曲和弯折而出现裂缝,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2、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当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结构形式和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现场具体情况,在适用与经济的前提下,要保证建筑物的主要承重结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不发生裂缝或损坏。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施工特点

1、复杂性

中国幅员广阔,工程地质条件非常复杂,例如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季节性冻土等。此外,溶岩地质主要在我国的西南地区,在其它地区也有所分布;同时,中国又是个多地震、高震级的国家,而地震对地基基础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对地基基础工程的勘察设计处理以及工程施工增加了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2、多发性

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3、潜在性

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4、严重性

一定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5、困难性

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① 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② 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四、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措施

当地基土为淤泥,上层土层又较薄时,应采取避免施工中对淤泥 和淤泥土扰动的措施。如果是冲填土、建筑物垃圾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能作为持力层。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地基处理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局部结构的刚度和强度,以增加建筑物对地基不均匀变形的适应能力,对已确定的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必要的测试,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相关依据。地基处理后,建筑地錾变形应满足现行有关规范要求,并在施工期间进行沉降观测。

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有:换填基层法、强夯法、沙石桩法、振冲法、水泥土搅拌法、高压喷射浆法、预压法、夯实水泥土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石灰桩法、灰土挤压桩法和土挤密桩法等。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6

【关键词】工业厂房;地基基础;桩基础;施工技术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的工业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众多工厂不断竣工。每一间工业厂房都是由许多分部分项工程(如土石方工程、砌体工程、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结构安装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等)组成,每个分部分项工程的特点、规模和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都可以应用不同的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来完成。我们在这里重点研究工业厂房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1.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定义

地基是指建筑物荷载作用下基底下方产生的变形不可忽略的那部分地层,而基础则是指将建筑物荷载传递给地基的下部结构。作为支承建筑物荷载的地基,必须能防止强度破坏和失稳,同时,必须控制基础的沉降不超过地基的变形允许值。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相对埋深不大,只须普通的施工程序就可建造起来的基础类型,即称天然地基上的浅基础;地基不能满足上述条件,则应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在处理后的地基上建造的基础,称人土地基上的浅基础。当上述地基基础形式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则应考虑借助特殊的施工手段相对埋深大的基础形式,即深基础(常用桩基),以求把荷载更多地传到深部的坚实土层中去。

2.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与处理技术

2.1工业厂房地基的加固

(1)施工前应验槽,将积水、淤泥清除干净,待干燥后再铺灰土。

(2)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其含水量,以用手紧握土料成团,两指轻捏能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多或不足时可以晾干或洒水润湿。灰土应拌和均匀、颜色一致,拌好后应及时铺好夯实。铺土应分层进行。厚度由槽(坑)壁预设标钎控制。

(3)每层灰土的夯打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密度在现场试验确定。

(4)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墩及承重宙间墙下接缝,上下相邻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0.5m,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当灰土垫层地基高度不同时,应做成阶梯形,每阶宽度不少于0.5m。

(5)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槽、坑内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措施,使在无水状态下施工。入槽的灰土,不得隔日夯打。夯实后的灰土3日内不得受水浸泡。

(6)灰土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并及时回填土,否则要做临时巡盖,防止日晒雨淋。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受雨淋浸泡,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补填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使用。

(7)冬季施工时,不得采用冻土或夹有冻土的土料,井应采取有效的防冻措施。

2.2工业厂房地基的处理

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地基土质过硬或过软不符合设计要求,或发现空洞、暗沟等存在,应本着使建筑物各部位沉降尽量趋于一致,以减小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则进行地基处理。我们以砖井或土井的处理为例说明。砖井在沟槽中间,井内填土已较密实,则应将井的砖圈拆除至沟槽底以下1m(或更多),在此拆除范围内用2:8或3:7灰土分层夯实至沟槽底:如井的直径大于1.5m时,则应适当考虑加强上部结构的强度,如在墙内配筋或做地基梁跨越砖井。若井在基础的转角处,除采用上述拆除回填办法处理外,还应对基础加强处理。

(1)当井位于房屋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部分,并且在井上部分所损失的承压面积,可由其余基槽承担而不引起过多的沉降时,则可采用从基础中挑梁的办法解决。

(2)当井位于墙的转角处,而基础压在井上的面积较大,且采用挑梁办法较困难或不经济时,则可将基础沿墙长方向向外延长出去,使延长部分落在老土上。落在老土上的基础总面积,应等于井圈范围内原有基础的面积(即A1+A2=A),然后在基础墙内再采用配筋或钢筋混凝土梁来加强。

如井已回填但不密实,甚至还是软土时,可用大块石将下面软土挤紧,再选用上述办法回填处理。若井内不能夯填密实时,则可在井的砖圈上加钢筋混凝土盖封口,上部再回填处理。

3.工业厂房常见的两种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

桩基础是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高层建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基础形式。桩基础的作用是将上部结构较大的荷载通过桩穿过软弱土层传送到较深的坚硬土层上,以解决浅基础承载力不足和变形较大的地基问题。桩基础具有承载力高,沉降量小而均匀,沉降速率缓慢等特点。它能承受垂直荷载、水平荷载、上拔力以及机器的振动或动力作用,已广泛用于工业厂房、桥梁、水利等工程中。

3.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打桩机打桩施工噪声大,特别是当工业厂房建在离居民点不远处,打桩会影响居民休息,为了减少噪声,可采用静力压桩。静力压桩是在软弱土层中,利用静压力将预制桩逐节压入土中的一种沉桩法。这种方法节约钢筋和混凝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施工时无噪声、无振动、无污染,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小,适用于软土地区、居民点附近或建筑物密集处的工业厂房桩基础工程,以及精密工厂的扩建工程。

静力压桩在一般情况下是分段预制、分段压入、逐段接长。每节桩长度取决于桩架高度,通常6m左右。接桩方法可采用焊接法、硫磺胶泥锚接法等。

3.2振动沉桩施工

振动沉桩是利用固定在桩顶部的振动器所产生的激振力,通过桩身使土颗粒受迫振动,使其改变排列组织,产生收缩和位移,这样桩表面与土层间的摩擦力就减少,桩在自重和振动力共同作用下沉入土中。

振动沉桩设备简单,不需要其他辅助设备,重量轻、体积小、搬运方便、费用低、工效高,适用于在粘土、松散砂土及黄土和软土中沉桩,更适合于打钢板桩,同时借助起重设备可以损桩。打桩开始时,应先采用小的落距(0.5-0.8m)作轻的锤击,使桩正常沉入土中约1-2m后,经检查桩尖不发生偏移,再逐渐增大落距至规定高度,继续锤击,直至把桩订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打桩宜采用“重锤低击”。

4.小结

地基基础与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对于工业厂房土建施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探讨,这是一个很漫长而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一个研究的新趋势,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1]唐亮,宋述亮,段朝辉.论桥梁施工中泵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7

【关键词】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改革大土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3C-0087-02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是大土木工程的一门通用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特点是内容丰富,应用广泛,但连贯性差,公式多,涉及学科多,假设条件多,知识体系松散。此外,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答案。而高职学生本身理科基础普遍较差,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推导能力相对较弱,要在短短的64课时内掌握如此多的内容,还要考虑到不同的试验方法有不同的适用情况,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基础、接收能力和土力学的学科特点,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知识讲活,并能联系实际工程,拓宽到其他工程领域,是该课程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基于大土木工程观,探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改革。

一、从绪论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第一次课就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求知。在上绪论时,可以首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学习该课程?本课程在大土木工程中的作用是什么?土力学理论掌握不好会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同时,介绍本地区地基基础工程成败的实例和国内外人们熟知的工程案例,如加拿大特朗斯康谷仓地基破坏的原因和处理方法、苏州虎丘塔和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原因和加固措施、美国Teton坝溃坝的整个过程,以上案例可归结为与土有关的强度问题、变形问题和渗透问题。这就使学生认识到土力学作为地基基础的理论基础,掌握其基本原理的必要性;基础作为建筑物的根基,在工程中的重要性。另外,地基基础工期长,通常占总工期的20%以上,造价高,可达总造价的30%,这些数据也会提高学生对课程的重视程度进而产生学习愿望。

二、基本大土木工程观,注重教材建设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市场上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教材有几十种,大部分是按照各专业规范编写,摘录大段规范,专业特色非常明显。这样的教材学与用结合紧密,规范讲什么,就教什么,短期效果明显。但从长远看,学建筑的不懂高承台桩,学路桥的不明白弹性地基梁板。而市场经济下的学生面对的是土木工程各个领域,如通过对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2007级、2008级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有近四分之一的毕业生未从事建筑行业,而是转向公路、铁路、市政等其他工程领域。其中,毕业生的反馈意见中提到:土力学知识应用广泛,但由于使用的规范不同,建筑依据的是《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路桥依据的是《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就出现了在专业术语、基本概念、计算参数和评定标准等方面的矛盾。还有,国家规范每10年左右修订一次,规范变化了,教材落伍了,要重新进行修订,但教材的修订总是滞后几年,常常出现在学校学的是老规范,在工地上用的是新规范。这就是现行教材与规范联系太紧密而忽略了基本理论教育的后果。

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基于大土木工程观,考虑到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一门大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上应面向工程共性,不应以某本规范为依据编写,要注重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教育。基本原理清楚了,“万变不离其宗”,不论规范如何变化,都可以从容应对,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程适应性。但同时也要考虑到高职学生理论基础比较薄、接受能力比较差的特点,还需要引入典型的工程案例对所学进行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原理,理解各行业标准的异同。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应针对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索传统黑板教学、多媒体教学、项目化教学及启发一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的立体式教学模式。

第一,多媒体和黑板并行。多媒体课件把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节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信息量,弥补单纯理论教学的不足。如在讲土压力时,通过动画,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中挡土墙的移动方向,帮助学生掌握两种土压力的概念;在讲到边坡时,通过播放某基坑边坡坍塌过程的录像,使学生对边坡的重要性产生深刻的认识。而在经典理论知识的讲解中,还是要发挥黑板教学的优势,采用板书推导重要公式。这种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印象。

第二,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和土的工程分类,指标多,难以记忆,容易混淆,很多学生直到课程结束还没有搞清楚。所以,在上本章内容前,先介绍一份学生宿舍楼勘察报告,通过勘察报告介绍指标含义、表达符号和适用范围。再让学生对宿舍楼周围的地形及地面的土进行观察,这样就可以加深学生对指标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现场调查的能力。而在地基处理教学中,选择典型的工程案例,介绍各种地基处理方法及其加固机理、施工步骤、质量检验;选择失败的工程项目,说明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工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地域性。

第三,启发一发现式教学。将启发法与发现法结合起来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教师的教学方面看,是启发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是一个引导者,通过创建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学生跟随授课内容进行思考;从学生的学习方面看,是发现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从“教”与“学”两方面看,是启发一发现式教学。启发一发现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好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第四,现场教学。由于地基基础属于隐蔽工程,很难看到建筑物的基础,因此,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组织现场教学。如在学习桩基检测时,带领学生到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了解基桩检测仪器,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在学习浅基础和桩基施工时,结合现场讲解基础的构造和施工方法,既使学生掌握先进技术,又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但由于教学安排的固定性和工程的不确定性,并不是每一届学生都可以找到合适的工地进行现场教学。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按照大纲需求制作精美的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图片、动画和施工录像将基础施工和试验过程展现出来。

四、“引进来、走出去”。构建“工程型”教学团队

教师能力的高低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作为高职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是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有理论,但较缺乏实践。因此,应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中青年教师“走出去”,深入企业进行轮岗、顶岗锻炼,从课堂走向工地,直接参与生产实践,紧跟行业发展,从工程中找寻适合教学的项目,提炼出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鼓励教师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涉及建筑、路桥、港口、水利、地下工程等几十本行业规范,通过复习考试,帮助教师学习行业标准,扩充知识体系,有利于“大土木”教学。通过“引进来”,聘请高级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生产实践传授给学生和青年教师。

五、加强实践教学。开放实验室

实验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土的基本指标即密度、比重、含水量、液塑限、压缩系数、压缩模量、凝聚力、内摩擦角等,都是通过实验测定的。所以,,在进行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实验教学的改革。以前的实验课就像工人在生产线上生产产品一样,教师先分好组,再把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数据处理、报告形式讲清楚,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设定机械地完成操作,上交实验报告,就算完成整个实验教学,并没有经过独立的思考。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实验内容,学院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熟悉实验设备,根据实验指导书进行预习。在实验课上,教师只作重难点讲解,其他的则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教师只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并记录学生的实验参与过程,以此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鼓励数据不合理的学生重做实验,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实验内容方面,也应做到优化,在开设验证性试验的基础上,开辟设计性、综合性等提高性实验。

六、开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活动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8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基础设计;问题;对策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型越来越复杂,其施工建设场地环境也越来越复杂,这使得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也出现了诸多变化,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下面,文章简单分析和总结我国当前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研究和探讨提高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质量水平的对策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性能安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高效、安全、经济、快速发展。

一、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上设计工作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

1、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时间周期较短

建筑工程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工作,且涉及内容繁多复杂,需要工作人员在施工现场进行长时间的地质勘察和样本采集,以便为设计人员提供更加科学、详实、全面的地质环境资料。而设计人员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对勘察资料进行耐心、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并对设计图纸进行反复审查和验算,以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建设单位的勘察人员和设计人员由于受到工期等时间方面的限制,在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时的时间较短,不能很好的对施工场地的地质环境进行全面、详细的探测勘察,设计人员对施工图纸的设计也存在一些疏漏,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审查核对,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安全。

2、勘察资料的收集不全面

地质勘察工作的主要作用就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环境资料,一般更好的进行工程地基、规模、材料等方面的设计。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勘察单位存在资料收集不全面、不详尽等问题,对岩石及土壤的类型、地面整平标高、荷载分布以及拟建物结构情况等方面没有进行全面、细致、认真的探测和勘察,有些甚至只是对表层地质土壤情况进行简单收集分析,没有对深层的岩石、土壤以及水文情况进行详尽勘察,导致地质勘察工作缺乏准确性、真实性和可靠性,从而给建设工程的设计以及施工均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

3、地质勘察的方法选择不当

勘察方法选择是否合理恰当直接关系到地质勘察工作的效率和成果,在实际勘察中,有些勘察人员由于对施工现场环境判断不准确或自身专业素质水平较低、实践经验不丰富,导致在进行勘察方法选择时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严重影响到勘察工作的进度和效果。

二、加强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措施

针对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在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勘察设计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提高工程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

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是指导和保障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因此,勘察设计单位必须要在勘察开始前,结合工程项目要求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切实、科学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工作方案,在保障工期的同时尽量延长勘察及设计工作的周期时间,以便更好的提高勘察及设计工作的完成质量和水平,从而更好的为后期的工程施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勘察方法的合理选择

勘察单位在进行实地地质勘察工作时,要根据现在实际情况合理的选择多种勘察方法进行综合地质勘探,加强现场勘察的原位测试和取样工作,扩大勘察范围和深度,并针对地质勘察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详细勘察计划,从而更好的保障地质勘察资料收集的全面性、真实性,提高地质参数的精确度,保证能够全面真实的反映勘察现场各方面的情况,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科学、详尽的勘察资料。

3、加强对勘察、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

勘察设计单位可以采用定期培训的方式,聘请专业人员针对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错误或难点问题进行重点培训,并对相关的法律规定、行业规范、技术方法等进行系统讲解和指导,使勘察、设计人员能够更加全面准确的把握建筑行业的规范和方向,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水平,避免不必要问题的发生,从而更好的确保工程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结

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工作对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保障意义和作用,也是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在实际勘察设计过程中,勘探设计单位必须要加强对现场地质勘察以及基础设计工作的关注和重视,制定科学、合理的地质勘察及基础设计方案,适当延长工作周期,合理选择和优化勘察方法,加强人员安全意识,从而不断提高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科学性和安全性,进一步保障和促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向着科学、安全、经济、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迈进。

参考文献:

[1]王安业,米兆静.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的关系[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0(12):69-71.

[2]桑国聪.浅论工程地质勘察中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6):88-89.

[3]邓施宝.建筑工程地质勘察与基础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01):276-277.

[4]季瑞隆.有关水文地质在地质勘察中的问题分析[J].四川水泥,2015(05):292-293.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9

关键词:岩土工程特性 软弱地基 承载力 桩基础 预应力管桩(PHC桩)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地基与基础的设计是很关键的,没有一个好的基础,上层建筑都无法保证其稳定性,因此地基与基础处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速度,而且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质量。连云港某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连云港灌云,所处区域上层地基为淤泥质软弱地基,东部地基中土的孔隙比大,含水量高,渗透性差,强度低,这类地基在外力的作用下会引起沉陷,产生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因此必须改善其地基变形与稳定条件,使土的孔隙减小,提高土的密度,使土粒更好地胶结在一起。下面我们在了解本场址土的岩土工程特性基础上来分析软土地基形成原因,并综述一些处理方法,最后给出的地基与基础处理设计方案来进行分析研究。

1、场地地质环境

1.1地形地貌

场址区位于连云港灌云东部,紧临黄海,地处平原区,面积约为11km2,现主要为人工围垦的滩涂,属全新世洪冲击和海积平原地貌类型,成因较为简单,地形平坦,微向海边倾斜,地面平均高程在2.5m(黄海高程系)左右。

1.2区域地质构造

址区所处连云港灌云县扬子地台北部边缘,与华北地台相邻,主要地质构造有北东向、北北东向及北西向三组段裂,场区北西测有一北东向推测断裂构造通过,无活动性断裂。

1.3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含水层岩性、赋存条件及水力特性,场址区域及其附近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型。风电场所在地区,地下水位较浅,地下水埋深一般在0.5-3.0m,且据初步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有腐蚀性,对基础和施工影响较大。

1.4场地活动及地震动参数

场址区位于郯庐地震带东侧,近年来未发生过4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地质构造活动尚处在相对稳定期,场地适宜建设。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断,场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

1.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场址区广泛分布的软土地层在人为工程作用下,极易产生挤压变形、蠕动。场区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是软土引起的地面形变,其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为小;工程建设中可能引发、加剧的地质灾害为软土引起的地面形变,其地质灾害危性预测评估为中等。由此判定,建设工程场地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

2、岩土体工程地质特性

根据前期勘察成果,并结合邻近的工程地质资料,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埋藏条件及物理力学性质特征,将场址区域土层按其工程地质性质划分为10层,其中在场址区域地面以下30m以浅地层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层:①以粘土为主的素填土,厚2.0~2.5m;②厚15~17m淤泥质粘土;③厚1.5~4.0m粘土;④⑤为粉质粘土和粉土。场址地基土主要岩土参数

场址区内淤泥层土质覆盖层较厚,承载力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采用天然地基不能满足要求,其下层④⑤中密~密实粉土或粉质粘土层承载力较高,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故风电场主要建、构筑物采用以该层土为持力层的桩基可满足强度和正常使用状态等设计要求。

3、地基与基础处理方案评价

3.1地基处理分析评价

建筑物和构筑物可根据各建(构)筑物部分的使用功能和基础埋深,采取以下两种地基处理方案:

3.1.1换填垫层法

采用此方法对上部软弱土层进行换填压实处理,选用砂砾碎石垫层,垫层宽度应满足基础底面应力扩散要求。

3.1.2水泥土搅拌法

此方法适用于处理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较低的粘性土及粉性土等地基,设计前需进行室内水泥土的抗压强度试验,水泥土桩桩长通过沉降计算确定。

3.2基础处理分析评价

根据区域地质描述,结合勘察成果,本场区地处沿海滩涂区,上部淤泥层土质很厚,地下水位较浅,属于软土地基,此地基常用的桩基型式有钻孔灌注桩、预应力混凝土方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等,并结合建筑物结构形式,采用预应力(PHC桩)桩基方案,生产值班楼、主控楼、35kV及GIS配电装置和主变压器四个主要建筑物采用桩基础,桩型可选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而且设计时可根据不同建筑物的要求,选定适宜的持力层。

4、基础方案分析与设计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要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考虑到淤泥层厚度可能存在不均匀性和其下粘土层高低起伏的问题,因此施工图阶段将根据各风机位置的地层分布,粘土层标高及特性等因素,综合优化基础埋深与桩长。

(1)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倍桩身直径,砂土不宜小于1.5倍桩身直径。桩端持力层为硬塑粘土或粉质粘土,且桩端下不存在软弱下卧层,地质条件较好,桩型初定为壁厚130,直径600的PHC桩,桩长35m,为端承摩擦桩。

(2)每组风电机组配置一台箱式变压器,箱式变压器较小,对地基变形无严格要求,但对防水要求较高,故对箱式变压器基础顶面设计标高适当提高,便于防潮水,上部为框架结构。

(3)箱式变电器基础承台底面为矩形,尺寸为4.2×2.7m,埋深1.0m。施工图阶段具体尺寸视厂家资料适当调整。周围设集油槽,内铺洁净卵石,旁设钢筋混凝土事故油池。110kV进出线架构、主变架构及母线架构还是采用桩基基础,电容器基础底座连于钢筋混凝土支架上,支架高度根据场地位置及工艺要求确定,支架基础在地基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刚性基础。

5、结语

(1)场址区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属相对稳定地区,且无影响场地稳定的不良地质作用发育,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场区内抗震设防烈度为Ⅶ适宜建设。

(2)场址区地下水埋深较浅,为防止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保证工程的安全性,故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等低水化热、含碱量低的水泥,并采用高效减水剂和优质引气剂,必要时可在混凝土中掺入钢筋阻锈剂。

(3)场址区为沿海滩涂地区,其上部地层工程地质性质较差,不能选用天然地基,应考虑采用桩基础,桩型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桩),以满足地基承载力、变形、稳定性等要求。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10

关键词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0-0175-02

多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建筑工程中常用结构之一,是我国建筑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多层建筑工程建设施工中,地基基础的施工管理是项目管理工作中的重点,是关系到构造物主体安全性、使用寿命的重要工作。在现代城市扩建、旧城改造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多层住宅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将关系到业主的人身安全与财产安全、关系到多层建筑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因此,在现代多层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施工中,必须以科学的施工控制保障地基稳定性,避免地基沉降造成的安全隐患。

1 关于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探讨

随着我国多层住宅项目的增加以及施工企业经验的积累,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地基基础施工经验。根据现在多层建筑施工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经验总结可以看出,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应用管理体系的完善入手,针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地基基础的稳定性。在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研究与经验总结中发现,施工方式与工艺选择、施工材料控制与管理、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与稳定性的关键。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关键因素进行科学的施工控制与管理以此保障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保障建筑主体施工质量。

2 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控制

2.1 完善施工管理体系,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

根据上文所述,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系对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多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体系的完善能够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管理工作的实施效率,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提高。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多层建筑工程开工前,企业应针对工程特点、企业技术力量情况、设备情况等进行科学分析,明确工程地基施工要点与重点。针具多层建筑自然地基情况进行管理体系的完善,以此促进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工作的开展与实施。

2.2 以自然地基情况的分析选择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

自然地基情况是多层建筑地基处理方式选择的基础、是地基施工工艺确定的基础。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综合分析,考虑自然体质情况、周边自然环境等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科学的分析与论证选择适宜的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以此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稳定性奠定基础。在现代城市扩建中,多层建筑所面临的地质情况更为复杂。周边草甸、荒地的软土地质使得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进行地基处理方式与施工工艺的选择。目前,多采用强夯、开挖换填或管桩等形式进行处理,以此保障主体构造去的稳定,实现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目的。

2.3 加强材料控制与管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施工材料实现现代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管理工作、质量控制的基础。施工材料作为影响施工质量的基础因素必须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管理。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针对材料控制的重要性,对材料控制体系、流程、职责等进行完善。通过供应商资质审核以及进场检验等确保施工用材料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在存放过程中还应根据材料要求进行存放环境的控制与管理,有效保障施工用材料质量。最后通过施工前的最终检验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与施工要求,为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以材料控制与管理确保施工用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实现以材料控制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目的。

2.4 以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质量控制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关键控制过程。在现代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汇总,施工企业应科学分析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因素的分析,完善施工质量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控制点的控制要求对地基基础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以此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在确保施工质量控制点能够对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控制后,施工企业还要加强现场巡检与控制。以现场技术人员、质量检验人员的巡检、旁站、工序检验以及签字验收等方式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每一工序施工质量都能够符合设计要求,实现质量控制的根本目的。

3 强化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测量放线工作,保障工程施工质量

测量放线工作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的基础指引,是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按照图纸进行施工的重要工作。测量放线工作是确保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严格按照图纸要求、避免对主体结构影响的关键。在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要以科学的测量为地基基础施工奠定基础,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指明方向,保障工程施工质量。多层建筑基础施工中,施工企业应加大测量新技术与新设备的投入,以此提高测量的精准性,为保障地基基础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4 强化人员控制、管理与培训,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

人员因素对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上述所有控制方式与手段都必须通过技术人员、施工人员以及质量控制人员才能够得以实施。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的施工过程管理中,施工企业必须认识到人员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施工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以质量责任性的培养确保各项工作的开展。通过人员培训、管理是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的各项措施得以实施,保障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

5 结论

综上所述,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控制与管理对保障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中所论述的各项控制要点与重点都将直接影响多层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影响工程的整体质量。多层建筑施工企业应认识到地基基础施工的重要性,在注重上述控制要点的同时,还需要根据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控制要点的调节。对于设计有地下室的多层建筑还要根据防水要求等对地基进行技术处理,保障多层建筑地基基础的稳定性,保障建筑的使用寿命与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11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

引言

地基作为房屋建筑的基础性工程,其施工程序数量较多,特点较为鲜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具有复杂性与潜在性,复杂性主要是因地基基础施工受到施工地点地质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影响,对于地质条件的分析不当会引发严重的施工安全事故。而潜在性主要是因其受到施工位置的影响,每一道施工程序都会覆盖上一个施工程序的成果。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对于地基基础的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正确应用施工技术可以促进地基基础质量的提升。笔者选择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其应用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意义。

一、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有不同的要点,下面,我们就来对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阐述:

(一)地基基础的选型

地基基础是联系地基与房屋建筑的重要物体,房屋建筑的纵向体系传递而来的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出现地基承载力不足的情况,并且地基基础的分布方式与纵向结构分布方式无异,可以利用独立性的基础。出现地基过软的情况,如果房屋建筑较高,可以选择筏形的地基基础。筏形基础可以与地基的接触面积较大,但就经济因素来讲,其价格要远远高于独立基础。出现基础土质良好并且地下水位偏低的情况,最好选择人工挖孔灌注桩作为支撑。出现地基的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处理。遇到软土地基,要在工程的勘察阶段对软弱土层的构成肌理进行分析,了解土质泥沙的分布,为地基工程设计与处理方案规划提供有效的参与数据。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计算之时,要利用估计出房屋建筑的荷载,从而选择正确的地基基础类型与施工工艺。

(二)地基基础的施工技术

不同的地基条件,要采用不同的地基基础施工技术进行具体施本。如果地基土为淤泥,且上面的土层偏薄,则要注意尽量不要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对淤泥与淤泥土造成扰动。如果地基土为建筑废弃料以及填充土,并且这些混合物的均匀性与密度达标,则可以将其作为地基的持力层。而对于那些有机物含量较大且生活垃圾较多的地基土,没有经过专业的处理则不可以作为地基基础的持力层。

面对诸多地基土条件,在进行地基处理之时,要科学选择地基处理方法。要以房屋建筑地的地质水文条件以及建筑物对于地基的具体要求为基础,从建筑结构类型与设计需求出发,综合考虑施工环境与条件因素做出科学选择。另外,在做地基处理工作之时,还要利用有效的措施来使地基的局部结构刚度与强度提升,从而使房屋建筑物对于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提高。在选定地基处理方法进行实践之前,一定要进行检测,保证地基处理的效果。

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分析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对应着不同的应用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对房屋建筑地基施工技术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一)强夯法

强夯法是一种重要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应用方法,在利用强夯法之前,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测量定位。从操作角度来讲,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之时,建筑施工企业要先进行试夯,将夯点进行确定,绘制夯点布置点,并对其进行一一测试,保证真实施工的质量。在进行强夯法实施之前,要先利用推土机将施工地进行压制,遍数保持在两遍为宜。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施工地保持平整,有利于从场地的高程测量工作开展,对于夯点的测量放线工作有积极的控制工作。在使用强夯法的过程当中,遇到地下水位偏高的意外情况,则要利用降低水位的方法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所需的范围内。也可以在施工场地表面铺设砂石或者颗粒较大的砂石,铺设的厚度保持在0.5米到2.0米之间,以此来实现由施工设备带来的对于地基基础的超孔隙水压力。

利用强夯法进行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需要分阶段进行施工,主要有两种施工顺序,其一是由场地的一头夯向另一头,其二是从场地的四周夯向中央。在进行地基处理工作之时,要先对其进行夯实,利用推土机来将场地整平,完成放线控制工作之后再进行二次夯击。通常来讲,先深后浅是强夯法的应用规律。具体操作就是对深层土进行加固,对中层土进行加固,最后对表层土进行加固。在对地基进行一次夯实之后,可以利用小型的设备或者夯锤进行二次夯实,保证强夯质量。在进行夯击之时,要注意落锤的平衡性,保证落锤位置的准确。如果锤击部分出现积水,要进行砂石的铺设,及时解决问题。

(二)注浆法

所谓注浆法,就是对土层进行硅化处理,使其得以加固。在一般的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要保留一部分不加固的土层,其厚度在1米左右,从而起到防止浆液冒出的作用,如果施工需要,还要再进行素土的填充。在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过程当中,进行灌注之时,浆液的压力在最初最好控制在0.2MPa到0.4MPa之间,灌注最后最好保持在0.8MPa到1.0MPa之间。对地基土进行加固之时,最好坚持自上而上的规律,在深层土的渗透系数不断升高的特殊情况之下,可以将规律改为自下而上。施工中要对浆液的配比与各项指标进行抽查,时刻了解孔径、注浆孔位与孔深的变化,随时关注注浆过程,减少意外的发生机率。施工的同时,施工者要对已经完成注浆的孔位在平面图上进行标记,对于其注浆的时间与日期进行瓢。如果出现注浆过程中出现漏浆问题,一定要停工进行查看,发现原因,对注浆的参考系数进行调整,改革施工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的掌握与应用,对于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有重要作用。笔者从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出发,对地基基础施工与处理方法进行阐述。希望以此来明确地基基础工程施工与房屋建筑施工间的关注,明确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与其应用方法,规范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行为,提高地基基础施工质量,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房屋建筑质量,满足社会与社会大众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万华.浅谈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及应用[J].四川建材,2012,01:182+184.

[2]韩新利.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山西建筑,2012,25:93-94.

地基与基础工程范文12

关键词:桩基础技术;施工过程;建筑工程;应用

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桩基础工程作为整个建筑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工程,其质量的优劣对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会带来最为直接的影响。

一、桩基础的技术特点

桩基础技术是在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中被广泛应用的一项基础型技术,主要形式则是将基桩与桩顶的承合联接在一起[1]。根据壮桩端支撑的高度不同可分为高承台桩基与低承台桩基。其中,高承台桩基依据施工方法进行划分,可分为灌注桩与预制桩。桩基础技术所使用的施工方法通常为静压、水冲沉入、振动以及锤击。由于桩基础有效地将建筑物的竖直荷载转移至地底与四周的地面中,所以在遇到暴雨或者地震等地质灾害时,桩基础则发挥了巨大的牵制作用,增强了建筑物的抵抗能力,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建筑物坍塌的概率。正因为桩基础有着强大的稳定性,使其在实际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桩基础工程相较于一般工程而言,其成本较高且工程量巨大,对施工环境与地基基础的要求也非常高,所以在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要对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行仔细的勘察,时刻关注地基的变形与承载力的变化,保证桩基础工程的完工可以达到预期的承载力与防震能力。

二、桩基础技术实际应用中的要点分析

在建筑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在对桩基础的选择上要做到科学合理,需要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环境来确定,因此,桩基础的类型选择需坚持以下几条准则:

(一)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施工土壤的成分、桩端持力层的深度和地下水的水位等条件,这些条件都对桩基础的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在不同的建筑工程项目中,选取符合自身条件的桩基础种类,应该由桩基础的结构和技术性砣范ā

(二)控制基础荷载量

对桩基础单桩承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是基础荷载量,所以在桩基础工程施工之前,必须对建筑工程的上层与基础荷载量进行仔细的核算,从而推到得出最符合建筑环境的桩基础类型。

(三)控制工程进度

建筑工程的进程完成度也会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也会对桩基础工程的类型选择造成直接的影响,因此,不管是施工前期还是施工过程中,都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施工工期的长度去选择不同类型的桩基础技术,工期较短的则采用施工速率快的静压力桩方法;工期较长的则采用人工挖孔桩方法。

三、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实践应用

(一)灌注桩施工技术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灌注桩施工技术可分为三大种类: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以及人工挖孔桩[2]。

1.沉管灌注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利用强大的冲击力将桩基础打进地基土体当中,优点非常明显,不仅施工过程中的设备操作简单和工艺简便,还极大的缩减了施工成本。然而该技术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在利用冲击力对桩基础进行打击的过程中,极易造成桩基础自身材料的损害,所以在沉管灌注桩技术的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桩锤的力度,这一点必须要提高重视。

2.钻孔灌注桩。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通过机械设备对桩基础进行钻孔作业,然后向灌注桩的桩孔中浇筑混凝土,使灌注桩、混凝土与土体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混合成新型的土体材料,从而实现了对建筑工程土体性质的改造。作为目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灌注桩施工技术类型,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一定要控制好各个桩孔之间的的间距,确保邻近的桩孔施工不能造成相互干扰,还要对桩孔在成形过程中的深度、垂直度等相关系数进行把控,最终确保钻孔灌注桩技术的良好性能得到充分的体现。

3.人工挖孔桩技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该技术主要是直接利用人工劳动力去进行桩孔的挖掘作业,再对灌注桩进行浇筑与保养[3]。人工挖孔桩技术虽说可以节省前期投入的设备费用,但是由于人工挖孔而导致桩孔的精度不能维持标准,而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与时间,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该技术在建筑行业已经到了面临淘汰的状态。

(二)预制桩施工技术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指在建筑工程的桩孔技术施工之前,依据建筑工程对桩基础的实际需求对桩体进行预先制定工作,然后将已经预制好的桩基础利用打桩设备将其直接打进地层之中,从而完成对桩基础的施工。在实际的建筑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有两种类型:混凝土预制桩和钢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桩凭借其牢固性强、使用寿命长、工艺简单等优点成为目前预制桩施工技术的首要选择。在对预制桩进行打入的工序中,需要运用到静力沉桩、振动沉桩和射水沉桩等技术,因此施工企业应熟练掌握并运用这类打入桩技术。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桩基础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证建筑工程质量与效率都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因此桩基础技术的应用会直接影响着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施工企业与相关单位都应提高对桩基础技术的重视程度,对桩基础技术不断地进行探索与研究,积极推动桩基础技术在实际建筑工程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金丽佳.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技术的应用[J].居业,2016(01):1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