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

时间:2023-06-01 08:52:44

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范文1

关键词:生态学;生态监测;监测指标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中图分类号:Q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环境问题不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所排放的污染防治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体系,这就是生态环境监测。可以说,生态环境监测是开展生态保护的前提,是实施生态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生态法律法规的依据。

一、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从环境监测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所指的生态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它具有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有机综合影响的优点。

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国内对生态监测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常见的是从不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城市生态监测、农村生态监测、森林生态监测、草原生态监测及荒漠生态监测等。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宏观生态监测,微观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微观生态监测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

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微观生态监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生态监测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综合性生态监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行业。

2长期性自然界中生态过程的变化十分缓慢,而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控功能,短期监测往往不能说明问题。长期监测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和意想不到的发现,如北美酸雨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3复杂性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生态监测中要区分自然因素(如洪水、干旱和水灾)和人为干扰(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两种因素的作用有时十分困难,加之人类目前对生态过程的认识是逐步积累和深入的,这就使得生态监测不可能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4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二、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与优先监测项目

1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指一系列能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并相互印证的项目,是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生态监测指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一般说来,陆地生态站(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指标体系分为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六个要素;水文生态站(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分为:水文、气象、水质、底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八个要素。

从生态资源的环境价值、评价问题、所受的环境压力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生态监测指标可分为条件指标和环境压力指标,其中条件指标又可分为反映指标、暴露指标和生态指标。反映指标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在各层次上(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组合状况的环境特征的指标;暴露指标是关于反映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压力大小的环境特征指标;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中受外来环境压力下,能满足生态系统中层次生物正常生活和循环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状况的指标;压力指标是关于自然力和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指标。

2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在可作为监测指标的众多要素中,科学性、实用性、代表性、可行性尤为重要。一般来讲,选择与确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2.1代表性指标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表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2.2敏感性确定那些对特定环境敏感的生态因子,并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以此反映生态过程的变化。

2.3综合性真实反映生态环境问题。

2.4可行性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同时要便于操作。

2.5简易化从大量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因子中

选取易监测、针对性强、能说明问题的指标进行研究。

2.6可比性不同监测台站间同种生态类型的监测应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

2.7灵活性对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不同地区应用时指标体系也应作相应调整。

2.8经济性尽可能以最少费用获得必要的生态环境信息。

2.9阶段性根据现有水平和能力,先考虑优先监测指标,条件具备时,逐步加以补充,已确定的指标体系也可分阶段实施。

2.10协调性多数生态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尽量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CEMS)相协调,以便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3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

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进行评价的最大的要求。优先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是:当前受外力影响最大、可能改变最快的指标;反映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的关键性指标;有综合代表意义的指标。

根据专家意见和安徽省实际,下列指标可列入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中: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或植物区系位移的监测;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的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原、农田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主要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物、重金属)在土壤———植物———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监测;水土流失生态平衡的监测;各生态系统中微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的监测等。

三、结语

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领域的扩展和对环境监测的新的要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为满足更深层次的环境管理的要求,我们对不同的生态系统开展了一些生态监测,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建辉,吴忠勇.生态监测指标选择一般过程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1996,4.

[2]王洪庆,陶战.农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探讨

[3]张增祥,彭旭龙.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与动态监测的空间信息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

[4]刘晓强,申田,连兵.生态环境监测的关键问题研究

监测指标范文2

关键词:水土保持 遥感监测 环境因子 指标

中图分类号:P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76-02

水土保持监测指标选择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均为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如前所述,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即土壤侵蚀监测和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土壤侵蚀监测核心内容即监测土壤侵蚀类型、范围、程度、强度等信息,水土保持治理监测则监测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内容及治理措施对于减缓、抑制流失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即水土保持成效监测,如治理前后土壤侵蚀动态变化、环境因子、社会经济因子等的变化,通过定量指标来监测这些变化。两者相辅相成,其中土壤侵蚀监测的动态变化为后者水土保持监测提供了侵蚀变化的信息,两部分内容的监测又都体现在对于一系列地表环境要素、气候要素和人为活动因子的监测,所以在实际监测过程中水土流失现状的监测与水土流失治理的监测是密不可分的,可以用同一指标体系。

水土保持监测从影响土壤侵蚀、反映水土保持成效的自然环境因子、人类影响因子(如土地利用、开发建设项目等)、土壤侵蚀状况、治理措施监测和治理成效等五个方面建立其指标体系。

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区域土壤侵蚀的驱动因子或抑制因子,也是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客观反映,是水土保持监测首要考虑的指标因子。这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因子和社会经济环境因子。

自然环境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由其引起的地表侵蚀过程为自然侵蚀(地质侵蚀),是地质历史时期地貌自然演化的过程。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就不断以各种活动对自然界施加影响,正常侵蚀的自然过程受到人为活动的干扰和越来越剧烈的影响,使土壤侵蚀现象由自然侵蚀状态转化为加速侵蚀状态。人类活动可以通过改变某些自然因素来改变侵蚀力与抗蚀力的大小对比关系,使得土壤侵蚀加剧或者达到水土保持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

气候、地形、土壤、地质和植被等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自然因素和水土保持成效的客观表现,而土地利用则代表了人类作用于地表的结果,同时表现为水土保持治理的积极因素和加剧土壤侵蚀的消极因素两个方面。而选择上述环境因子建立水土保持监测指标,需要考虑其时空尺度表达,不同时间与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地质地貌演化、气候变化、植被与土壤形成与演化等自然过程的信息描述,也决定了各因素的空间分布格局、人口数量变化与分布、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过程、形式、范围和强度等评价的精度与可信度。因此环境因子指标的选取和研究尺度均围绕上述内容展开。

1 植被因子

作为地理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植被,与一定的气候、地貌、土壤条件相适应,受多种因素控制,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最大,对其它因素的变化反映也最敏感。利用遥感所获得的植被信息来分析影像上并非直接记录的、隐含在植被冠层以下的其它信息,如水土流失、区域环境演变遗留的痕迹等是选择植被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小流域水土保持措施,无论是生物措施还是农业措施,其直接治理成效均表现于植被变化上。而植被是土壤侵蚀的抑制因子,也是最为关键的水土保持可控制因子。在进行植被指标选择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及其机理,从而在此基础上能够选择反映植被类型及其结构的适当的遥感量化指标。

关于不同类型及结构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对比分析方面,相关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径流小区、小流域实地观测数据,来研究不同植被类型及其结构的减水减沙效益,如陈廉洁(1991)根据三年的径流小区实测资料研究了乌江中下游余庆等三县人工林的水土保持功能,结果表明两层结构(如乔—— 草和灌—— 草型)的水土保持效益优于单层乔木型,乔灌草三层结构的水土保持效益最好。黄承标等(1991)以桂西北山区的龙胜、田林等四县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从1982年到1989年,观测对比了不同植被种群的地表径流,结果是针叶林>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分析原因是植被对地表径流的影响是由植被的树冠群体或植物群体、枯枝落叶层和土壤层的综合效能决定的。这种综合效能呈现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的规律。

根据观测数据研究植被类型及结构的减水减沙效益,形成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基本认识基础上,随着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的深入,开始深入到植被内部各个垂直层次来揭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内在机理。主要体现于乔、灌、草和枯枝落叶层等垂直结构上。研究表明,乔木层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冠层对雨滴的拦截而降低雨滴的动能,从而抑制了溅蚀。余新晓(1988)认为乔木层对降雨动能的削弱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林冠截留作用削减降雨动能;二是林冠缓冲作用减弱降雨侵蚀能量。灌木层和草本层与乔木层一样对降雨有截留作用。枯枝落叶层的截留量与其自身的蓄积量、分解程度和持水能力有关。枯枝落叶层削减的降雨动能也可以分为截留作用减弱的降雨动能和透过枯枝落叶层所削弱的降雨动能。前者为大气降雨总动能的5.6% ~13.0%,平均为9.1%,后者可将透过乔木层、灌木草本层的降雨动能全部削减(韦红波,2001)。除此之外,枯枝落叶层降低坡面径流速度,降低了冲刷能量,同时由于降低了径流速度,从而增加了在坡面上滞留时间,增加了下渗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表层凋落物和腐殖质的积累,使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形成和土壤孔隙度等土壤理化特性得到改善,增加土壤的下渗率。

2 地形地貌因子

地形主要包括坡度、坡长、坡形和所在部位。一般而言,在降雨、土壤和土地利用基本一致时,地形越复杂水上流失越严重。前人试验资料表明,同样都是耕地,由于坡度和所在部位不同,在同样降雨、耕种条件下水土流失差异很大(倪晋仁,2002)。

(1)DEM。

数字高程模型(DEM)是表征区域地形地貌的参数指标,同时它也是生成与土壤侵蚀密切相关的其它地形参数的重要数据源。

(2)坡度。

坡度与土壤侵蚀方式关系密切,坡度指标不仅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地形因子,而且坡度大小也是决定面蚀或沟蚀为主导的关键因子。一般在坡度很缓时主要以面蚀为主,而随着坡度增加,则发生细沟、浅沟侵蚀,当坡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以切沟、冲沟为主。倪晋仁等(2002)通过研究黄土坡面细沟发育特征,表明面蚀在整个侵蚀过程中的贡献随坡面坡度的增大而迅速减小;在缓坡坡面上面蚀作用远较沟蚀作用为大,但在陡坡坡面上则明显较沟蚀作用为小。

(3)沟壑密度。

在不考虑重力侵蚀的情况下,坡面的总侵蚀量为面蚀量和沟蚀量总和。面蚀主要发生在植被较差、有一定坡度和没有防护措施的坡耕地或荒坡上。随着坡长增加,地表径流逐渐汇集成股流,冲刷力增大,在细沟侵蚀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切沟、冲沟、支沟、干沟直至成为河流,形成蛛丝密布的径流网络,构成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沟蚀的主要形式为沟头前进、沟床下切和沟壁扩张。

将面蚀和沟蚀分离之后,就可以对面蚀和沟蚀过程进行独立的研究,并对不同的侵蚀过程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土壤质地和坡度等是影响面蚀的主要因子,而沟壑密度则是表征和影响沟蚀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了一定区域内所产生的沟谷的数量特性,通常以每平方公里的沟谷总长度(公里)为度量单位。沟壑密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主要表现于,它提供了临空面,沟壑密度愈大,地表受降雨、径流的冲刷力和被侵蚀的面积愈大;同时它也改变了降雨的动能,沟壑密度愈大,降雨径流的冲刷力和侵蚀力就愈大,并且易触发重力产沙。

沟壑的发育和深化过程反映地表土壤侵蚀过程的结果和土壤侵蚀强度,特别是水力侵蚀研究的关键要素;反之沟壑发生过程的停滞也表明了水土保持治理的成效,尤其是沟头防护工程措施等的成效等。因此沟壑密度既是表征土壤沟蚀结果的定量指标、是评价水土保持治理成效的地形地貌因子之一,也是影响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客观因子。

3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支配土壤特性的根源,因其组成土粒大小和不同质地土粒的含量不同,可引起不同土壤理化性,如粘着性、可塑性、保水力、抗蚀性、通透性、离子交换能量及缓冲作用等性质。在此选择土壤类型图作为土壤质地的度量指标。

4 水文气象

气候因素是影响土壤侵蚀的主要外营力,对于水蚀而言主要是降雨径流,在此降雨、风场信息、水文数据是重要的水文气象参数。主要指标要素为汛期降雨量、日风速风向及频率、流域年输沙模数等。

5 土地利用

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就是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被逐渐意识到是推动环境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Turneretal,1994)。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扰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土地覆盖的改变,因此土地利用是表征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对土壤侵蚀干扰程度的良好指标。如毁林开荒、陡坡耕种、减小植被覆盖度等人类农业生活活动,以及开采矿石、煤矿、废渣废料堆放等开发建设直接加剧了土壤侵蚀。其中耕作过程虽然增加了土壤空隙度,但也破坏了土壤结构,减弱了土壤的耐冲性,直接促进土壤侵蚀。同时,小流域治理措施也看作是土地利用方式,包含于土地利用中,如退耕还草、开垦梯田、封山育林等措施,通过土地利用指标量化了人类活动的扰动或作用结果。

6 社会经济指标

相对于流域环境因子指标,社会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小流域人口、劳力、人口密度、人口素质、人均土地、耕地面积、人均耕地、农业产值、农业人均年产值、农民人均年收入、粮食总产量、粮食单产、人均占有粮、人均居住面积等社会统计指标。

参考文献

监测指标范文3

关键词:ts码流;qam;监测;码流分析仪

1传输网络技术参数

经过mpeg-2信源编码和mpeg-2ts传输流复用后生成的mpeg-2传输复用包经过扰码、rs编码及卷积交织后,进行64qam调制形成中频调制信号,中频调制信号经过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然后送入hfc网传送到用户。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频谱结构及能量分布完全不同。由于qam中的调幅是平衡调幅,抑制了载波,因而从频谱分析仪上看,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均匀地平铺于整个限定带宽内。伴音信号在mpeg-2编码时,已经与图像信号以包的形式复用到了一起,因而,一个数字电视频道,不但没有所谓图像载波,也没有伴音载波。

1.1数字电视的信号电平

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图像载波电平可取,整个限定的带宽内是平顶的,无峰值可言。所以,qam数字频道的电平是用被测频道信号的平均功率来表达的,称为数字频道平均功率。在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处要求:信号电平为47dbμv-67dbμv(比模拟电视信号的要求低10db),数字相邻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3db,数字频道与相邻模拟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13db。

1.2数字电视的噪声电平

测量模拟频道噪声时,在模拟频道取噪声测试点,只要偏离图像载频即可。但是数字电视的频谱分布决定了测量数字频道噪声不能使用模拟频道的测量方法。数字频道内有用能量也像噪声,没有什么特点把它们分开,所以测量噪声,要到被测频道的邻频道去取样,并且这个邻频道应当是空闲的。

1.3误码率

数字电视信号是离散的信号,接收到的数字电视信号要么是稳定、清晰的图像,要么就是中断(包括马赛克、静帧),具有“断崖效应”的特点。信号的这种变化,只与传输的误码率有关,所以把误码率作为衡量系统信号质量劣变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1.4信噪比

信噪比(s/n)指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c/n)指已调制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中的已调制信号的功率包括了传输信号的功率和调制载波的功率。在调制传输系统中,一般采用载噪比指标;而在基带传输系统中,一般采用信噪比指标。

数字调制信号对网络参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载噪比上,载噪比越大,信号质量越好,反之信号质量就差,模拟电视会出现“雪花干扰”,数字电视会出现马赛克,严重时会造成图像不连续甚至不能对图像解码。在有线网中,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数字频道载噪比达到31db以上,就可传送64qam信号。

1.5调制误差比

数字调制信号的损伤通常用星座图来观察。在星座图中,噪声呈云状,差拍干扰呈环状,iq不平衡的星座图不是正方形。调制误差比(mer)包含了信号的所有类型的损伤,如各种噪声、载波泄漏、iq幅度不平衡、iq相位误差、相位噪声等。mer的测试结果反映了数字接收机还原二进制数码的能力,它近似于基带信号的信噪比s/n。在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调制误差比mer要求达到30db以上。

2数字信号的监测

数字电视平台节目监测系统拟视音频及数字矩阵系统、数字测试仪器及电视墙三个大的部分构成。数字ts码流经过数字asi矩阵系统切换,送入解码器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后,送入电视墙,进行主观效果监测,同时可进行与一般模拟视音频信号相同的测试,经asi矩阵切换的数字ts码流也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实时分析,或者经过录制后,离线分析等。数字码流经qam调制后输出的rf射频信号经混合器混合,送入大网播出,同时分出1路至机顶盒接收,机顶盒输出电视信号或者音频广播信号至视音频矩阵,然后送入电视墙。同时也可进行模拟指标测试。从混合器再分出l路射频信号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处理后输出ts流至码流分析仪,实现对qam调制后的数字信号的测试。

数字码流监测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编码器输出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ts流、多协议适配器输出ts流、复用器输出ts流、独立加扰器输出ts流、其它ts流及qam调制后经解调恢复的ts流。在本监测系统中,qam调制后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解调后恢复出的ts流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数字分析;其余各种来源的ts流须经数字矩阵的切换处理后再进行测试。

在本系统中,有编码器输出的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的ts流、适配器和解密器输出的ts流、其它输出的ts流、复用器输出的ts流以及独立加扰器输出的ts流,其中复用器、独立加扰器、解密器以及部分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为mpts,而独立加扰器输出为经过加扰加密的ts流。具体监测方式如下:编码器、数字卫星接收机、多协议适配器、音频编码器、复用器、独立加扰器等设备的ts流送入数字asi切换矩阵切选输出。矩阵的输出可切选至数字码流分析仪分析,也可直接接入解码器,用作还原av,送至电视墙做主观测试等;对于独立加扰器的输出需切换到码流分析仪进行分析。

对比测试原则采用溯源法,跟踪对比测试的原则,主要体现在电视墙的主观效果上。

(1)对编码器、接收机的信号根据处理过程分成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初步处理ts流信号(包括编码输出及数字接收机输出ts信号)、复用器复用后ts流信号和qam调制混合后信号四种,对节目同时段对比跟踪测试。即为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与后面的信号经过还原的视音频信号进行对比测试,体现在每一环节信号质量的比较、变化、跟踪监测。

(2)对多协议适配器和解密器处理的节目,则是适配器直接ts信号解码恢复av信号、复用后解码恢复av信号以及机顶盒解码av信号对比监测。

监测指标范文4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applying the law of β-ray absorptio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PM10 conten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β detector test, and proposes a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ensitivity of the detector test.

关键词:β射线吸收定律;PM10;β探测器;敏感度

Key words: β-ray absorption law;PM10;β detector;sensitivity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18-0133-02

0 引言

大气悬浮颗粒污染物,尤其是可吸入颗粒物(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如PM10、PM2.5)对健康影响是明显的。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多个国家把大气中PM10含量的多少作为大气质量的重要监测指标之一,对大气中PM10含量实施连续监测。

利用β射线吸收法使用塑料闪烁探测器(本文中简称β探测器)或者盖革管进行PM10含量测定的方法,为PM10含量测定常用的重量法检测;除了重量法外还有压电晶体差频法、光散射法等。

目前在国内的PM10测试仪器主要使用G-M 计数管进行相关的设计,由于盖革管存在死时间长引起的计数丢失和寿命短等问题,使用闪烁探测器进行测试,将成为其升级的产品,目前在国外的PM10监测仪器上已经开始使用。β探测器作为一类探测器,国内外研究的很充分了,但有关尘埃监测上的应用中注意的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法尚未见系统的阐述和说明。

吸附在滤纸上PM10含量为mg量级,要求对其进行测定时,需要探测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β探测器的灵敏度的提高的一种方法。

1 β射线吸收定律及其测量原理

1.1 β射线的吸收定律

β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弱,当他通过吸收物质时,其强度随吸收层厚度增加而逐渐减弱的现象叫做β吸收。

1.2 β探测器测量PM10原理如下简述:

当吸收物质的厚度比β粒子的射程小很多时,β射线在物质中的吸收公式近似为I=I0e(1),式中I0为没有吸收物质时的强度;I是β射线穿过厚度为tm的吸收物质后的强度,μm称为质量吸收系数或质量衰减系数;tm称为质量厚度,对于同一吸收物质,μm与放射能量有关。

2 β探测器基本工作原理、主要的组成结构以及应用

2.1 β探测器其工作原理

β射线与闪烁体作用后产生的光信号进入PMT,经转换倍增后输出,再经放大、脉冲成形、幅度甄别处理,输出的TTL信号连接PM10后续的计数和软件处理系统可以实现PM10的含量的测试。

2.2 β探测器组成

屏蔽窗、晶体、PMT、后续电路系统、高低压供电模块。

2.3 用于尘埃监测的β探测器的应用

①由上述讨论可知,应用β探测器测量PM10吸附前后β射线穿过滤纸的强度变化,即可算出PM10的含量。

②探测器记录下β射线通过干净滤纸时强度为I0,通过吸附PM10后滤纸的强度为I1,假设I0 在整个测量过程中保持不变,由相关的资料和公式(1)介绍可以推导出每立方米空气中PM10的含量密度C为

其中:μm为质量厚度,Q为抽气比率,Δt为采样时间,A为PM10吸附后的尘斑的面积。

③由(2)中公式可以看出ln(I0/I)前面值为常数,与探测器的测试值相关的值只有ln(I0/I)。这里为了方便分析计算,将常数认定为1。对于探测器来说,提高ln(I0/I)值,即可以提高探测器的敏感度。

3 β探测器的敏感度指标的提高的测试分析和验证

3.1 理论分析:

β射线通过衰减物质时,除了按照衰减规律,计数发生变化外,β射线的能量也发生变化,能谱的形状发生变化。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选择合适的阈值工作点电压,可以有效提高探测器的敏感度。

3.2 方案设计:

保证探测器和源的位置保持不变,分别测试分析干净滤纸和加尘斑之后的滤纸的曲线的变化,以及尘埃量的变化(PM10含量)的变化趋势。确认主要的工作点。

3.3 测试的能谱曲线图以及分析:

无滤纸以及滤纸尘斑变化前后的能谱曲线如图1所示。

说明:

①B代表的蓝色曲线:为带有尘斑的滤纸的能谱曲线图;C代表的红色曲线:为干净滤纸的能谱曲线图;D代表的黑色曲线:为无滤纸的能谱曲线图。

②三种曲线为按照统计计数进行的归一化曲线。

曲线的数据分析:从图1可以看出,探测器和源之间的吸收介质增加(加有滤纸以及加有尘斑的滤纸),能谱曲线会向道址的小的方向移动,改变能谱曲线中的低阈的道址值,计算ln(I0/I),表1中为消除滤纸放置的误差因素,采集的10组数据,对其进行改变低阈后的值时,相应的ln(I0/I)(尘埃量的数量值)也会随时进行变化,具体见表1和曲线(图2)。 表1为针对测试的曲线,使用多道的采集软件对数据分段取点进行理论分析。

说明:曲线中的横坐标为低阈的阈值道址,纵坐标为对应的归一化的尘埃值。图2中,通过用10种不同颜色的曲线,表示在不同的阀值电压下,计算PM10含量的曲线图的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阀值电压越高,测量的PM10含量增长的越明显。

根据3.3中测试数据,分析增大谱线中阈值时,探测器的敏感度呈现提高的趋势,对应在探测器的设计中,电路中增大甄别电路中阈值,即可以有效提高探测器的灵敏度,鉴于此对于电路部分进行参数修改,更改电路参数后的验证。

根据测试能谱分析得到的结果,将实际的阈值电压和道址对应后,更改低阈的阈值进行测试验证3.3中表1和图2分析的结果是否正确。

在图3中,主要是通过改变电路的阀值,在不同阀值下对PM10进行测量,从图中的曲线来看,阀值越高,PM10测量的数值越大。

3.4 分析和实验验证结果

从3.3和3.4的数据分析和实际测试的结果可以看出,在提高探测器电路的阈值时,可以提高探测器的敏感度。本次测试的一组数据中比最初设计时的0.12V,提高了10%。

4 结束语

针对探测器用于尘埃颗粒监测中应用特点,从理论和实际测试分析处理,提高探测器的阈值是有效提高探测器的敏感度的一种方法,可以适用于微小量级的PM10或者PM2.5的监测,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还可以降低检测工作的难度。

参考文献:

[1]张玉钧,等.β射线自动监测大气中PM10含量的设计方案[J].光子学报,2001年3月.

监测指标范文5

[关键词]消费监测预警指标;信息提取;X12-ARIMA

[DOI]10.13939/ki.zgsc.2017.01.034

1 引 言

利用景气分析法研究我国消费经济的监测与预警时,理论基础是消费经济周期理论,关注的对象是消费经济的发展趋势及判断消费经济处于周期中的具体状态,故需要将有关消费的经济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剔除其中的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要素, 以防止这两个要素遮盖或混淆消费经济发展的客观变化, 为消费预警过程中基准、先行、一致和滞后指标的确定奠定基础。

2 研究综述

对我国消费经济的监测预警指标进行信息提取时,主要是进行季节调整。目前X-11法和TRAMO/SEATS法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季节调整的俗挤椒āN靼嘌酪行开发、欧盟统计办公室升级完善的TRAMO/SEATS法由Agustin Maravall和Victor Gomez开发。以ARIMA模型为基础,使用信号提取技术进行季节性调整时间序列的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它可以灵活地设定回归变量。现阶段,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季节调整程序大多是在这两种调整原理上开发出来的。除了X-11、TRAMO/SEATS、X12-ARIMA这三种信息提取方法外,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们普遍地关注H-P滤波法和DFA法。

3 实证分析

本部分以X12-ARIMA法为例,对消费监测预警指标体系中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信息提取(其他指标采取同样的方法),以此来分析消费监测预警指标的信息提取。

文章选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信息提取,样本区间为2006.01~2015.12,共120个数据。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使用的软件是Eviews7中的Census X12,此过程可实现X12-ARIMA季节调整。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Y)有递增的趋势,所以使用乘法模型进行季节分析,自动选择的ARIMA模型为(0,1,1)×(0,1,1)12。季节调整后得到四个序列,分别是:调整后序列(Y―SA)、趋势因子序列(Y―TC)、季节因子序列(Y―SF)\不规则因子序列Y―IR。季节调整结果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季节性,原数据的剧烈波动主要来自不规则因素的干扰,趋势因子项较为平滑,对应此序列的总体长期趋势。

对于稳定季节性检验,F值远远大于临界值,表明原序列存在稳定季节性;对于变动季节性检验,F值大于临界值,表明社会原序列存在移动季节性。

由表1的季节性检验表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原序列存在稳定季节性和移动季节性,消费季节性波动显著,其波动不仅随月变化,而且随年变化。

在X―12―ARIMA程序中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行季节调整,得到的诊断结果见表2。表2给出了用11种统计量来判断季节调整的质量。这些统计量的取值都在0~3之间,并且取值越小,说明季节调整的质量越好。最后利用这11个统计量的线性组合,建立一个评价季节调整质量的综合指标Q。由表2中的结果可知,M值都小于1,综合指标Q为0.19,也比较小,说明该季节调整的质量良好。

4 结 论

文章在研究我国消费经济的监测与预警的基础上,介绍了X12-ARIMA信息提取方法,为消费监测和预警指标的筛选提供了依据。并实证分析了我国的消费监测预警指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信息提取。通过X12-ARIMA进行季节调整后,趋势因素、循环因素、季节变动因素和不规则因素的信息被提取出来,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这四个因素的变化规律,经过调整后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原序列相比平滑了许多,季节调整的质量良好。故这种方法可推广到消费经济监测预警的其他指标的信息提取。

参考文献:

[1]Christiano L,Fitgerald T.The band-pass filter[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03,44(2).

[2]韩冬梅,高铁梅.季节调整方法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3).

[3]张鸣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季节调整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4(3).

监测指标范文6

关键词:金融;外汇流动性;监测与评价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2-0020-05

一、银行外汇流动性管理的现实需要

对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是生存的根本,流动性风险管理历来被商业银行视为重中之重。流动性风险管理理论由早期的资产管理理论过渡到负债管理理论,再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20世纪60年代以前的资产管理理论强调流动性为先的管理理念,主张以资产的流动性维持银行的流动性。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前半期的负债管理理论强调银行可以通过主动负债即通过从市场上借入资金来满足银行流动性需求。70年代中期产生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在继承资产管理理论和负债管理理论优点的基础上,重新科学地认识了流动性的地位,指出流动性既是安全性的重要保证,又是实现盈利性的有效途径,是“三性”统一的桥梁。[1]

对商业银行而言,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因素包括货币政策松紧程度、外汇市场交易状况等,微观因素则包括商业银行的政策取向、流动性管理水平的高低等。与这些因素相对应,可以大致把外汇流动性分为市场的流动性和经营机构的流动性。

就外汇市场而言,其流动性是指投资者所持外币兑换成本币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资金成本。长期以来,我国外汇市场一直被认为是缺乏流动性的市场。近年来,随着外汇交易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汇率改革的进展,我国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已大幅提高。郝波(2007)运用广义异方差条件自回归模型(GARCH)(1,1)模型,验证了2005年汇改后我国外汇市场的非平稳性明显减弱,即2005年汇改后,受到冲击的外汇市场持续时间减短,风险变大,外汇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改善,市场有效性的改善也提高了外汇市场的流动性。[2]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我国部分购买了境外衍生金融产品的银行受到一定损失,尤其是投资美国次级贷款相关产品(CDs、CDO)的银行受到较大影响。随后,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不少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的流动性遭受到了不同程度冲击,引起了业界和管理层的警觉。2009年上半年,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急剧萎缩,中国的外汇交易市场也因金融危机影响交易量明显下降,流动性降低,市场的巨大波动使得外汇流动性管理的问题更加突出。由此可见,无论从宏观市场角度,还是从微观银行角度,外汇流动性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二、外汇市场整体流动性状况的评价方法

Kyle(1985)最早提出市场流动性的概念:指一单位指令流带来的资产价格变化幅度(λ)。[3]他提出市场的流动性包括三个纬度:紧度、深度以及弹性。由于受到数据来源的限制,研究人员一般使用买卖价差来衡量市场的紧度,对市场的深度以及市场的弹性则较少进行实证研究。市场流动性的测度方法较多,基本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单位指令流带来的资产价格变化幅度。Kyle提出的“允” 可以作为市场流动性的测度指标,但它是针对整个市场的测度方法。第二种是买卖价差。Amihud和Mendelson(1986)提出了对于每一个交易者,买卖价差是市场流动性更好的一个指标,买卖价差越大,流动性越小,反之亦然。Easley等(2002)研究了买卖价差和私人信息间的关系,他(她)们提出了以信息为基础的交易概率(PIN:the probability of information-based trading),即在所有的交易中知情交易者交易的比率;同时认为,买卖价差是PIN的递增函数,知情交易者越多,买卖价差越大。第三种是交易带来的价格变化。Brennan和Subrahmanyam(1996)认为,因为有些交易会引起价格的变化,有些交易不会带来价格的变化,所以买卖价差也存在缺陷。他们提出,交易带来的价格变化,可以测度市场的流动性。在市场微观结构的数据不足时,Amihud(2002)提出如下的测度指标,即每日内收益率的绝对值和市场交易总量的比率,这个指标可以测度1单位的交易量带来的资产价格的变化。[4]

三、单独对商业银行外汇资产流动性进行评估的必要性

市场的流动性是以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为基础的,没有单个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市场的流动性就无从谈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并不重视外汇资产流动性状况的评估,一方面是由于外汇资产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比重较小,对银行整体流动性的影响也较小,另一方面是由我国商业银行对外汇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意识不强所致。随着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的提高,银行外汇资产比重逐渐加大,对外汇资产状况进行评价的必要性也日趋显现。如前所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外汇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从根本上讲,流动性是一种“将其他资产转化为中央银行货币的能力”。[5]中央银行的货币可以用来购买任何商品,是最具流动性的资产。考虑到我国的实际国情,对银行外汇资产流动性的评价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银行保有的外汇资产的变现能力;二是外汇资金在市场上兑换成本币的成本和速度。对于第二个方面,我国的外汇交易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引入做市商制度以后,其有效性有了较大的提升,银行可以在这个市场上以合理的成本和速度实现换汇。[6]因此本文将从银行资产管理本身的角度,解读银行在外汇资产流动性方面的管理思路。

四、评价银行外汇流动性指标体系的初步构思

银行流动性涉及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两方面。对大多数商业银行来说,其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来源如表1所示。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方法都是针对本币业务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中,流动性评价指标主要是备付金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和中长期贷款比例。这些指标内容比较单薄,不能全面反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状况,更不能反映银行的融资能力。并且各银行不顾自身实际情况去套用、追求这几项流动性指标,扭曲了流动性管理的本质。目前央行和银监会采取的是一揽子指标的方式综合评价银行的本币流动性状况,而对外汇资产,还无明确指标衡量其流动性强弱。

从2009年初起,国家外汇管理局制定了新的商业银行外汇资产负债统计报表(汇发[2009]6号,以下简称报表),用以反映银行外汇资产的基本状况。笔者认为可以该报表为监测外汇流动性状况的数据来源,设计衡量银行外汇资产流动性强弱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的特点是,将宏观市场因素与微观银行因素相互结合,综合评价银行外汇流动性状况。

借鉴本币中流动性的判断方法,结合我国银行外汇资产的特点,笔者设计了以下指标。这些指标可定期进行评定,如在半年末或季末进行评定 。

(一)确定外汇流动性监测评价的指标

1.超额准备金率。从2005年起,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按比例缴存外汇存款准备金,目前这一比例为5%。但各商业银行在法定准备金之外,通常会再交一部分超额准备金,用于支付系统清算之用。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因而超额部分准备金可以作为商业银行外汇资产准备金的稳定资源。准备金数据可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提取。

2.币种比值。指银行外币中美元资产与其他币种之比。多币种投资和储备符合风险分散化的经营思路,并且美元与其他币种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十分必要的。如果美元占比过大,当美元贬值时,将造成银行外汇资产的损失,影响其流动性。出于这种考虑,设定币种间比值以衡量投资结构的合理性。数据来自各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汇总。

3.外汇流动资产占比。其中的流动资产指短期(3个月内)贷款和短期投资之和,该指标可以反应银行外汇投资的合理程度。外汇流动资产应包括现金、短期贷款、股票投资、存放同业及存放中央银行的存款、应收款项。

4.外汇流动比例。流动资产比率是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当然,如果该指标过高,则又意味着银行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其盈利能力会随该指标值的增大而减弱。

其中流动资产指短期内(3个月内)可以变现的资产,流动负债指3个月内可以变现的负债。其中的流动负债,应包括活期存款、3个月内到期的定期存款、品种为3个月内的正回购债券、同业存放、应付及预收款项。

5.外汇资金拆借比例。拆借资金比例也是衡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及其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一旦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某种突发因素或特殊因素产生临时流动性不足,可以用拆借资金来弥补。对于商业银行总行而言,由于通常为外汇市场上的做市商,因此同时存在拆入和拆出外汇资金的情况。拆入拆出资金指卖出回购资产、买入返售资产。

6.外汇贷存比。贷存比率是反映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传统指标,它反映了银行存款资金被贷款资金占用的程度。贷存比率越大,即贷款额占存款额的比例越大,表明银行用在贷款上的资金越多,银行因为流动性不足而承受的风险也就越大。

7.证券外汇投资比例。银行持有外汇证券的目的是提高收益,但是证券资产是高收益和高风险并存的资产,流动性较强但易遭受损失,因而是影响外汇流动性的重要参考。证券投资余额以证券投资总额的重估损益为依据。

8.风险外汇投资占比。风险外汇投资包括衍生金融产品、持有房地美和房利美资产、持有CDs、CDO合计数为依据 。CDs和CDO的资产状况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流动息相关,是具有较高收益同时隐藏巨大风险的外汇资产。

9.高风险外汇投资占比。高风险金融产品指高风险外汇投资总额。

(二)各指标的赋值与同一化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外汇资产大多来源于企业对外贸易的收入和外商投资,其指标的设定也不同于本币的指标设定。在笔者设计的指标中,相对数指标较多,通过给不同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将各指标进行同一化处理。各单一指标满分均为100分。公式是:

(2)

以上式中各主要指标说明: ―流动性评价得分, 得分为(1)式与(2)式相加得到; ―外汇市场流动性系数,指标6-9均乘以该系数; ―第I项指标的得分; ―第I项指标权重。

当外汇市场的成交量下降时,交易价格显著上升,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将会下降,这会给银行外汇流动性带来负面的影响, 系数介于0-1之间;当外汇市场流动性充裕时,该系数为1;流动性不足时,该系数相应扣减。[7]本课题设计的指标体系中,指标6-9均与外汇市场成交量有关,应乘以此系数。

测算外汇市场流动性的方法较多,本文认为可以市场交易价格为依据,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每日的人民币兑换主要外币的交易价格,运用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方法(如ADF)进行检验。 在此种情况下,应该以市场交易量增减变化程度确定 系数。[8]如当市场成交量萎缩到历史同期的80%时,可将 定为0.8。2005年7月21日汇改后,我国不再银行间外汇市场成交量,只公布与上期相比较的增减数,因此建议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定期该系数,作为对外汇市场整体流动性状况的一个提示器。

权重 的确定,笔者认为,流动资产占比、流动比例等指标是比较传统的衡量流动性指标,在央行、银监会现有的各种指标评价体系中均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各商业银行也较为重视资产负债管理,因而应赋予较大的比重,其余指标的权重占比相同。

例如,某银行9项指标的得分分别是90、100、80、100、90、100、90、95、100,系数为1,则其综合评价为93.5分。

此方法也可以分币种对外汇资产的流动性进行评估。

(三)对银行的外汇资产流动性做出评价

对银行的外汇资产流动性做出评价可以通过设定外汇流动性状况预警指示的方式进行,根据银行的综合评价判断其流动性强弱,如将得分在60以下的定为红色预警,表面流动性较差,外汇资产安全受到威胁,应高度关注;60-80分之间的为黄色预警,表明影响流动性状况的部分指标异常,应引起注意,但基本正常;80以上为绿色,表明流动性正常,无需过多关注。

五、实证检验

为了对上述的指标体系的准确性进行检验,笔者选取了A、B两家区域性法人金融机构2009年上半年的报表进行实证检验, 系数为0.9,结果如下表。

六、结论

1.A、B银行外汇流动性均处于正常范围内。但其中B银行得分略低,银行外汇流动性状况应引起关注。这主要是因为是B银行两项指标得分较低所致,一是币种比值指标得分偏低,说明该银行外汇投资的币种结构不尽合理,当国际市场汇率发生较大波动时,该银行的外汇资产容易产生风险;二是高风险投资占比指标得分偏低,主要是由于该银行持有LEHMAN和BETA两家破产金融机构的外汇衍生金融产品,因而存在明显的账面亏损,说明该行对外汇市场风险控制能力不强,未能有效规避高风险投资品的市场风险,应引起高度关注。

2.系数对银行外汇流动性的影响很大。2009年上半年受国际金融市场交易量萎缩的影响,我国外汇交易市场交易量有所下降,因而系数的减小对外汇流动性产生较为了明显的影响。

七、政策建议

1.尽快建立行之有效的银行外汇流动性监测评价制度,将银行外汇资产安全纳入监管范畴。对银行外汇流动性的管理,应建立在对银行流动性状况科学、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但目前,我国监管当局在这方面基本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没有一套合理的银行外汇流动性评价指标体系,即使发现银行流动性存在问题,也无法对症下药。因此,建立银行外汇流动性监测评价制度体系是当务之急。

2.外汇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银行外汇流动管理的窗口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风险提示。根据相应的指标评价体系,对银行的外汇流动性进行分类监管。根据评价结果的优劣,可将银行外汇流动性状况分为三类,对每一类银行,按季或按月给予相应的窗口指导,特别是对具体某类指标评分较低的银行,有针对性地进行监管风险提示,如有必要还可以限制银行外汇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某些具体行为或途径,以强化监管力度。

3.监管部门应进一步约束和规范银行的对外投资行为,弱化国际金融危机通过银行向国内的扩散效应。监管部门应要求银行进一步加强风险控制管理,对银行投资境外证券产品和衍生产品实施专门的市场准入管理。对风险控制和评估能力弱、流动性监测评价指标得分低的银行在境外投资的规模进行必要的控制和市场禁入,以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4.审时度势促进金融深化,丰富外汇产品,推动国内外汇市场健康发展,引导银行外汇资产在国内运用的深度和广度。当前中国,贸易和直接投资项下双顺差造成的外汇盈余是银行体系外汇流动性的主要来源。引导银行体系庞大的外汇流动性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经济是确保金融安全以及有效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金融深化是大势所趋,金融危机后各国在加强金融深化过程中的监管问题上态度高度一致。对我国的外汇市场而言,不是金融创新过度,而是金融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市场活跃度受到抑制。因此,当前应该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拓展外汇金融产品的品种和应用范围,在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金融市场发展,更好的吸收银行体系的外汇流动性。■

参考书目:

[1]中国人民银行文昌市支行课题组.外汇市场干预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实践的思考[J].海南金融,2006(7).

[2]郝波.汇改后中国外汇市场波动性及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07.

[3]杨荣,赵君.人民币美元市场流动性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9(1).

[4]陈小五.中国外汇市场的培育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5]瓦森德.流动性黑洞――理解、量化与管理金融流动性黑洞[M].姜建清,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6]孙红燕,刘志迎,孙海来.中国外汇市场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J].经济论坛,2006(1).

监测指标范文7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建卡并且分娩的281例GDM孕妇与同期的281例非GDM资料,其中能通过饮食或适当药物等血糖稳定控制者206例,血糖控制不良者75例,分别调取其孕期胎儿的脐动脉血流频谱,并与同期的非妊娠期糖尿病胎儿脐血流进行对比研究,对其在收缩期末和舒张期末的比值(s/D)阻力指数(RT)进行分析,并对妊娠结局进行随访,结果(1)CDM血糖控制不良组脐动脉血流值均高于血糖控制稳定组与非CDM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脐动脉血流监测:妊娠期糖尿病:血糖: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R587.1:R7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816X(2016)01-0059-03

doi:10.3969/i.issn.1009-816x.2016.01.23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CDM)是指妊娠期首次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耐量异常,为妊娠期常见的合并症之一.CDM可对孕妇及胎儿产生许多不良影响.若CDM患者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发胎儿慢性宫内缺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并增加母婴围产期死亡率脐动脉作为胎儿与胎盘循环的桥梁血管,容易观察并取得其血流参数因此可以快速检测出胎儿存在的不良风险本研究正是通过观察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胎儿脐动脉参数,即收缩期末血流速率与舒张期末血流速率的比值(S/D)与阻力指数(RT)的变化,用以预测胎儿发育的健康状况及围产儿预后,并对产妇的分娩结局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建卡进行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281例,其中206例血糖控制基本稳定,75例血糖控制不良,均无其它合并症纳入标准采用,2010年国际糖尿病与妊娠关系研究协会(IADPSG)及2011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GDM诊断标准,确定妊娠后,在妊娠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Llcose tolerance test,oCTT)进行诊断,分别测定空腹血糖及糖负荷后1小时,2小时血糖水平,评定标准为当空腹血糖>5.1mmol/L,1小时血糖≥10.0retool/L,或2小时血糖≥8.5mmol/L时,血糖值超过上述任何一项指标即可诊断为GDM。

对胎儿脐动脉血流参数的测定均在分娩前1周内完成。GDM组年龄21-40岁,平均(28.04±5.32)岁,孕周31~42周,平均(36.53±1.31)周。选取同期分娩的正常孕妇ORl例作为对照组,均无妊娠并发症,年龄21~39岁,平均(28.01±4.52)岁,孕周37~41周,平均(39.33±1.24)周。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所有对象均在本院完成检查与分娩。

1.2方法:采用GE Voluson experd 730,GE VolusonE8和Siemens x 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频率4.0~8.0MHz。在产科模式下先对胎儿进行常规筛查与测量,包括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等情况进行评估然后重点探测脐动脉血流,尽量选取脐带近胎盘插入位置进行测量记录波形连续相一致的6个频谱,舒张期末峰值没有受到其他血流图像遮挡的血流速率数据,测量S/D比值,RT值,比较两组的脐动脉血流值,分娩结果及围产儿预后,并随访新生儿情况。

1.3观察指标:(1)产前指标:胎儿脐动脉血流的RI值、S/D值。胎心监护存在胎儿窘迫。宫内胎死(2)产后指标:脐带异常,胎盘异常以及羊水发生Ⅱ度及以上污染。出生时新生儿Apgar评分≤7分者。存在胎儿畸形。胎儿体重在2500g以下或在4000g以上者。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l3.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

2.结果

2.1三组产妇的脐动脉S/D值,RI值的比较:见表1。GDM稳定组与非GDM组S/D值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稳定组和非GDM组分别与GDM不良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2.2妊娠结局相比较:见表2。三组比较GDM不良组较稳定组与非GDM组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监测指标范文8

关键词:食用植物油 品质检测 质量监督

中图分类号:TS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2(b)-0083-02

食用油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食品,在进行食用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能加事物的口感,同时也能够提供人体发育必需的脂肪酸,因此在人们的生活中是必不可缺的。但是随着不法商贩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而导致道德方面的沦丧,将不卫生的地沟油等不利于人们身体健康的劣质油流入市场,以次充好,长期食用这种劣质油不仅会对人体带来严重的影响,严重时应发各种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健康。为此,目前如何准确地对植物油进行鉴别,及时发现不良油品,并且予以打击是现阶段重要的任务。

1 对食用植物油进行品质检测的必要性

油脂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食品,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可以增加事物的美味程度,同时也可以为人们的身体提热营养素,油脂作为三大产热营养素之一,是人们维持正常身体基本素质的重要物质。相对于动物油脂来说,由于植物油含有更高的不饱和脂肪酸,因此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随着人类对食用植物油的喜爱程度以及对食用植物油的需求量的增多,现在已经基本上取代了猪油和牛油等动物性油脂而成为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食用油。但是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很多不法商贩为了赚取私人财产,常常把劣质油(例如酸败的菜籽油等劣质油品)作为合格的食用油进行高价出售。但是由于人们这些不合格的食用植物油在感官上与合格油难以分辨,不法商贩就利用这种人们的盲点进行贩卖劣质油,地沟油等劣质油不仅骗取消费者的金钱,同时也严重地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和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因此,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也减少劣质油对我国公民的身体的损害,现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市场上销售的食用植物油进行分类和质量鉴别,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工作。

2 我国食用油的标准现状

为了衡量食品的营养价值,定位食品质量好坏,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已经对食品锁要达到的标准进行了相关的规定,即食品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根据我国食品卫生要求,食用植物油也有着比较完善的卫生标准以及质量要求。食品卫生标准是政府管理部门评价食品产品卫生质量及其生产经营行为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法》的重要依据,该类标准主要是关于食品安全卫生的操作规范及相关指标,如农残、重金属限量等。对于食用植物油来说,对植物油所定位了参数有植物油的遮光指数以及透明度,另外相对密度也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为了严格规定植物油的质量的好坏,杜绝市场中的以次充好现象,国家卫生标准中对植物油做出了共计24项内容的规定。这些规定都具有普遍的强制性,同时,国家质量标准也具有强制性,今后随着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标准出台,这些强制性质量标准中的安全要求将被整合到安全标准中,质量要求部分将转为推荐性标准。在国家的各种有利的规定措施下,将会更加有利地打击不法商贩投机获利的行为,并且将会很大程度上减少这种劣质油对于市场的流入,人们也要加强鉴别的能力培养,以免在市场上上当受骗,最终损害身体健康。

3 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质量检测技术

3.1 观察法检测食用植物油的质量

多数人们在进行购买食用植物油的过程中所进行的最为常见的方法就是通过直观的观察进行鉴别是否是高质量的食用植物油,也就是通过观察,对植物油的色泽、透明度、气味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观察,这种方法只能初步对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做出最基本的判断,并不能准确地判断植物油的好坏。当食用植物油的质量很差,或者出现变质等情况时就很容易出现,但是很多不法商贩经常通过将地沟油直接混入新鲜食用油中,并且将地沟油先进行过滤、吸附以改善地沟油的色泽与透明度,或通过碱炼降低地沟油的酸价,这种手段处理的地沟油的质量看起来是跟高质量的食用油质量差不多,很容易就蒙蔽了消费者的眼睛,致使消费者上当受骗。甚至一些较为狡猾的商贩将常规理化指标通过精炼的方法,提高到食用油的允许范围内,尽管通过掺伪检测也不能判定是否为地沟油。

3.2 采用理化方法进行检测

对食用植物油进行理化方法的检测也就是同过对植物油的水分含量、折光率、酸价、过氧化值、碘值以及重金属含量等各方面的含量进行检测,通过分析其含量是否在合格范围内来判定食用植物油是否为高质量的植物油。在进行水分的检测时,潲水油一般水分含量高于1%,食用油小于0.2%,这种方法具有一定的价值。在通过鉴别食用植物油的折光率来判定植物油的质量时,主要原则是由于折光率随分子量和不饱和度的增加而增大,含短链饱和脂肪酸多的油,折光率低,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折光率高。地沟油的脂肪酸发生严重氧化后饱和度增加,折光率会明显降低在进行酸价的分析与鉴定中,如果发现酸价较高或者很高,则可判定为劣质油,对于地沟油来说酸价比国家指标规定值最多可高出36倍,这一重要特征可以作为鉴别地沟油的重要指标。新鲜的植物油的过氧化值在10以下,当植物油在进行不断地氧化过程中,过氧化值就会不断上升,但是由于过氧化值对于温度比较敏感,温度升高时过氧化值就会降低,因此在一些场合作为鉴定指标时存在不准确的问题。为了鉴别市场上的一些煎炸油,可以进行碘值的检测。由于掺入煎炸油以后,植物油中的碘值会明显降低,因此可以作为鉴定中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碘值检测值不能用来鉴别是不是潲水油。另外一个鉴别劣质油的方法就是测量其中的重金属的含量。潲水油在加工过程普遍使用硫酸等物质进行油水分离,这些物质具有强腐蚀性,接触金属器皿后会引入重金属,而油中的重金属较难除掉。因此这些油中含有过量的Fe、Cr、Zn、Mn金属成分。以上所提到的理化的方法对食用植物油进行鉴定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3.3 对植物油中的特征成分进行检测

除了对植物油进行理化方法以及观察法进行检测外,还可以对植物油进行特征成本的检测来判定植物油的质量好坏。例如导电率、脂肪酸相对不饱和度、胆固醇、以及氧化产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检测、固体脂肪含量、脂肪酸组成及食用油成分分析、特征脂肪酸测定、挥发性成分检测等方面入手。但是根据经验来看,在市场上,运用气相色谱法鉴别油品的质量的方法利用最为广泛,可以兼顾定性与定量的分析食用植物油中的脂肪酸成分,这种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植物油的鉴别上。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强,人们对于如何选择优良的植物油有着众多的方法,并且现在也有很多利用科学仪器进行准确鉴别的,方法的多样化与准确化将逐渐减少不良劣质油品在市场中的盛行,目前理化法、光度法、色谱法等都是鉴别油品质量的重要有效途径方法。尽管现阶段对于植物油的诊断方法已经发展到了较高的层次,但是在未来将会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明出更为精确、方便的鉴别方法,严厉打击不法商贩的这种行为。

参考文献

监测指标范文9

一、短板指标1项,为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标,目标值100%,2018年完成值50%,差距50个百分点。

原因分析:此项指标只监测到市级层面,各县没有监测数据,区环保考核按照各县实施大气污染防治项目完成率计算分值。我县涉及大气污染防治项目一项,为县集中供热脱硫脱硝项目。2018年完成了脱硫改造,脱硝改造没有实施,占任务的50%,故此项指标完成率测算为50%,属于短板指标。

整改措施:一是今年9月30日前必须完成县城集中供热脱硝改造,该项目于8月10日开工,目前正在抓紧施工。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倒排工期,倒逼进度,层层推进工作,确保9月30日建成并试运行,指标达到100%目标值。二是严格按照市生态环境局下达的目标任务抓好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二、完成目标值指标3项

(一)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空气质量有效监测天数360天,优良天数331天,占有效监测天数的91.9%。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持续开展建筑施工和裸露空地扬尘扬尘污染防控、机动车尾气治理、餐饮企业经营户油烟排放治理、“散乱污”企业排查整治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力度,查处违法行为,实行月度调度预警机制,确保我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巩固好已完成目标值指标。

(二)地表水达到或优于Ⅲ类水体比例。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2018年XX县XX水库区控断面、XXXXX国控出境断面水质1-11月份均为Ⅱ类,12月份达到Ⅰ类,XX河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均达到或优于饮用水Ⅲ类水质,水源地达标率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以今年上半年全市其他县区水质均有变差为警示,深刻认识我县稳定达标面临的实际形势,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度,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清理河道垃圾,保证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杜绝新增排污口,维护好县城水源地标准化建设,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要求,严格监测、管控我县水环境质量,确保2020年稳定达标。

(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根据XX市监测站反馈数据,XX市生态环境局监测站反馈数据,XX县2018年县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0.82万吨,综合利用0.82万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完成目标任务。

巩固措施:加快推进县工业园区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底完成立项审批,2020年11月底建成。确保我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全部无害化处置,2020年稳定达标。

监测指标范文10

[关键词] 监测指标;数据库设计;军卫一号;中间表

[中图分类号] RTP391.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a)-0124-05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aily monitoring indicators system in three-grade hospital evaluation

CHEN Hui ZHU Xingguo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handong Jiaotong Hospital,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31, China

[Abstract] Monitoring indicators of the daily medical quality evaluation reflect hospital medical level, and we realize statistical index by design of general hospital monitoring indicators system. Inside database design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and effect of the system.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data structure of No.1 military medical project appropriately, and combines with database of 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system closely. This paper realizes database design by establishing the project comparison table and temporary table technology. So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f monitoring indicators are achieved quickly and accurately.

[Key words] Monitoring index; Database design; No.1 military medical project; Temporary table

三级医院评审过程中常用监测的指标体系是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科学、高效评审的重要手段,是对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连续追踪考核的基础之一,另一方面这也明显提高了医院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本研究通过对综合医院监测指标查询系统(HMI)[1-2]的合理设计、调整,把相关工作的人力资源从繁重的手工劳动中释放出来,提升了统计工作的系统化、精确性以及效果[3]。

在软件系统的基础设计中,数据库是整体软件使用的基础,在软件研发的整个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数据库方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HMI系统的质量及使用效率[4-5]。如果数据库表架构设计不尽理想,不仅使数据库的应用效果大打折扣,给系统维护增加难度,而且由于储存了大量无效的冗余信息,极大地浪费了宝贵的资源系统。

本研究在设计相关数据库之前认真地进行了相关调研,根据数据库的实际使用要求、范围,设计出了符合规范、冗余度小、使用效率高的数据库[6]。

1 设计方法与思路

1.1 使用军卫一号系统

山东省交通医院(以下简称“我院”)HIS系统使用的是军卫一号系统,军卫一号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使得本系统可以利用此优点,通过对军卫一号卫星的数据结构进行合理的优化[7-8],并与后台的数据库紧密结合,对医院HIS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及深度开发[9]。

1.2 结合临床的电子病历系统

针对择期性手术、术后相关并发症、压疮、跌倒等指标,其数据源是在临床电子病历系统的病案首页部分添加相关的附加项来实现,此系统中所有的指标统一在HIS数据库当中提取相关数据信息后实现[10-11]。因此,需要在HIS系统数据库中设计增加相关数据库表,通过相关接口接收电子病历系统回填的HIS相关数据。

1.3 采用中间表的技术

为了减轻乃至不影响HIS系统的正常运转,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本系统设计并使用了对按月份汇总的基础数据的后台统计功能,此功能以月为单位,把中间统计结果写入中间表中。因此,在应用过程中需设计中间表,用以储存中间数据。

2 数据库设计

我院HIS系统的数据库采用ORACLE数据库,在不破坏原有HIS系统数据库结构的基础上,新建表空间TSP_GENMONITOR[12]。根据数据库设计思路,将各数据表分为3类:基础表、接收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填表、中间表[13]。

2.1 基础数据表

本文以典型的重点疾病手术项目对照表、感染与诊断医嘱项目对照表为例,加以详细解释。

2.1.1 疾病手术项目对照表

18种重点类型疾病和18类重点手术的指标统计中,编码指的是编码段或区间,而在HIS数据库中记录的是具体的、唯一的疾病编码和手术编码,在这之间出现了疾病与编码的对照与转换问题,建立疾病手术项目对照表就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将疾病与手术通过类别码进行区分,然后将每一种手术或疾病标识唯一序号,子类采用子序号标识。将不同的项目代码与名称进行对照,建立项目代码与项目名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关系。表结构如下:CREATE TABLE MONITOR_QUAN_ITEM_DICT {

DIAG_OR_OPER NUMBER(1);//类别码

SERIAL_NUMBER NUMBER(2);//序号

SUB_SERIAL NUMBER(2);//子序号

LOWER_SERIAL NUMBER(2);//小序号

ITEM_NAME VARCHAR2(40 BYTE);//项目名称

ITEM_CODE VARCHAR2(10 BYTE);//项目代码}

其中,DIAG_OR_OPER:1为手术,2为疾病。

比如,重点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编码以I21、I22开头;重点手术恶性肿瘤手术共18种(SERIAL_NUMBER NUMBER),分为15小类(SUB_SERIAL NUMBER),每小类又分不同的手术名称(LOWER_SERIAL NUMBER),具体内容见表1。

在统计该类指标时,可以一次性通过LIKE语句统计18 种重点疾病或18类重点手术的指标,方便准确。

2.1.2 感染与诊断医嘱项目对照表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中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与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和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相关指标,统计情况更为复杂,须与医生每天的医嘱、诊断相关联。表结构如下:

CREATETABLEINFECT_VS_ORDER_DIG_DICT{

ITEM_TYPE VARCHAR2(4 BYTE);//类别码

INFECTION_TYPE VARCHAR2(20 BYTE);//感染类型

ITEM_CODE VARCHAR2(20 BYTE);//项目代码

ITEM_NAME VARCHAR2(40 BYTE);//项目名称}

其中,ITEM_TYPE:D为诊断对照,O为医嘱对照。INFECTION_TYPE为感染类型: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CATHETER)、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VENOUS)。具体数据内容见表2。

表2 感染与诊断医嘱项目对照表

以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指标为例,只有患者感染诊断符合INFECT_VS_ORDER_DIAG_DICT表中编码为J98.802、J18.901、J22.x00的疾病名称,并且患者在住院期间,医师下了代码为310603001的长期医嘱(当然医嘱作废除外),该患者才符合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条件。

2.2 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回填表

2.2.1 技术实现

针对患者压疮和跌倒/坠床、择期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在原有HIS系统中不包含此类信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设计方案如下:①首先升级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设计相关数据表,存放此类数据;②在电子病历系统病案首页增加相关附加项,存入数据库中;③通过接口写回HIS系统,HIS数据库通过增加相关表或在原有表结构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字段接收回填的信息。

本文以手术并发症和产伤/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等各类发生率为例。

2.2.2 升级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

在用户EMR下新建表RATING_SCALE。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MEDREC. RATING_SCALE {

PATIENT_ID VARCHAR2(16 BYTE); //患者ID

VISIT_ID NUMBER(3); //住院次数

SURGICAL_COMPLICATIONS VARCHAR2(20 BYTE); //手术并发症

NEONATAL_BIRTH_TRAUMA VARCHAR2(20 BYTE); //新生儿产伤

MATERNAL_BIRTH_TRAUMA VARCHAR2(20 BYTE); //阴道分娩产妇产伤

INFUSION_REACTIONS VARCHAR2(20 BYTE); //输液反应

F_B_DURING_SURGERY VARCHAR2(20 BYTE); //手术过程中异物遗留

IATROGENIC_PNEUMOTHORAX VARCHAR2(20 BYTE);//医源性气胸

……}

2.2.3 升级HIS数据库

对应于电子病历系统数据库中的RATING_SCALE表,在HIS数据库用户MEDREC下新建表RATING_SCALE,表结构同上。

2.2.4 电子病历系统与HIS系统接口

通过用WebService传递XML数据[14-15]连接HIS ORACLE数据库。

2.2.4.1 XML技术 XML是一种结构化描述语言,能有效地表示各种数据,为信息的查询、交换和计算提供新的载体[16-17]。XML具有以下特点:①XML是纯文本,可阅读,语法简单,易于掌握和使用,并独立于平台和应用;②采用树状结构,层次清晰,文档内容的增加、删除及修改简单易行;③XML格式的配置文件具有开发性和通用性。

2.2.4.2 采用XML技术实现系统间数据库的连接 电子病历系统采用XML技术,在web.config文件中配置与HIS oracle数据库的连接。具体配置如下:

Data Source=jhemr;Password=emr;User ID=emr"/>

Data Source=dbserver;Password=chs;User ID=chs"/>

2.2.4.3 数据写回HIS数据库表 在电子病历系统病案首页中,点击“保存”按钮,系统通过接口将某患者的相关信息,从EMR数据库中的RATING_SCALE数据写回HIS数据库RATING_SCALE表中。

2.3 中间表

2.3.1 设计中间表的必要性

由于多表关联的复杂查询及对数据量庞大的明细表查询需要占用巨大的系统资源及时间,一般客户机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而且当查询用户多时服务器性能也将不能承受,所以由服务器端进行统计分析,并把相关结果写入中间表中。而中间表是用来存放那些需要多表关联的复杂查询或需要查询数据量庞大的明细表的部分。

客户端软件直接从中间表中读取信息,并以简洁的方式呈现给管理层浏览及分析。

本系统的监测指标通常要求以月或季度甚至年为周期,牵涉到的数据量通常非常大。比如,单纯查询费用就牵涉到费用明细表中千万量级的数据,会严重影响到系统的运行速度。

2.3.2 技术实现

本系统提供后台统计功能(图1)。该功能将各指标分为6大部分:基本监测指标、住院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单病种质量指标、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合理用药监测指标、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图1 后台统计功能界面

选择“统计月份”,选中需要统计的指标,点“统计”按钮,即可生成某月的中间统计数据,并把结果存到中间表内,供使用者随时、快速查询相关指标结果。

本文以住院患者压疮指标为例,本指标包含在“住院医疗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中。具体实现方法如下:①首先,HIS数据库中保存的是具体单个患者的压疮信息,包括入院前以及住院期间有无压疮、压疮数量、严重程度、部位等信息。按月统计,牵涉到的患者太多,造成服务器压力较大。②以月为周期,通过后台统计功能,统计出某月全院出院患者的压疮信息。不仅包括压疮信息,还包括此月份住院患者总例数、住院总床日数等信息,并把这些信息写进中间表中。③压疮发生率指标直接从中间表中读取每个月全院压疮的全部信息,加以运算即可,速度快,效率高。

2.3.3 中间表结构

在用户GENMONITOR下,新建表MONITOR_ SORE_MONTH_STAT,该表存储每个月统计的全院出院患者发生的压疮信息,包括患者入院前各级别压疮发生人次、患者来源;住院期间发生各级别压疮发生人次、发生部位等数据信息。具体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GENMONITOR.MONITOR_SORE_MONTH_STAT{

STAT_MONTH DATE,//统计日期

RC_NUM NUMBER(8),//入院前已有压疮患者人次

RC1_NUM NUMBER(8),//入院前一级压疮

RC2_NUM NUMBER(8),//入院前二级压疮

RC3_NUM NUMBER(8),//入院前三级压疮

RC4_NUM NUMBER(8),//入院前四级压疮

RC5_NUM NUMBER(8),//自家庭入住时有压疮患者人次

RC6_NUM NUMBER(8),//自养老院入住时有压疮的患者人次

RC7_NUM NUMBER(8),//自其他医院转入时有压疮患者人次

RC8_NUM NUMBER(8),//自其他来源入有压疮的患者人次

ZYRC_NUM NUMBER(8),//住院期间发生压疮患者人次

ZYRC1_NUM NUMBER(8),//住院期间发生一级压疮患者人次

ZYRC2_NUM NUMBER(8),//住院期间发生二级压疮患者人次

ZYRC3_NUM NUMBER(8),//住院期间发生三级压疮患者人次

ZYRC4_NUM NUMBER(8),//住院期间发生四级压疮患者人次

… …}

2.3.4 中间表数据生成[18]

以患者入院前压疮信息为例。

2.3.4.1 数据获取 每位住院患者的压疮信息存储在PAT_VISIT表中,该表还包含每位住院患者的出院信息。首先从数据库中应用SQL语句查询全院出院患者压疮相关指标数据[19-20],并注意排除病例,体现在数据表中为ZYSFWPCX字段。

select sum [decode(V.RYYWYC,'2',1,0)] RC_num,sum [decode(V.RYYCYZCD,'1',1,0)] RC1_num,

sum [decode(V.RYYCYZCD,'2',1,0) ] RC2_num,

sum [decode(V.RYYCYZCD,'3',1,0)] RC3_num,

sum [decode(V.RYYCYZCD,'4',1,0)] RC4_num,

sum [decode(V.RYYCHZLY,'1',1,0)] RC5_num,

sum [decode(V.RYYCHZLY,'2',1,0)] RC6_num,

sum [decode(V.RYYCHZLY,'3',1,0)] RC7_num,

sum [decode(V.RYYCHZLY,'4',1,0)] RC8_num from pat_visit v,pat_master_index m where

to_char(V.DISCHARGE_DATE_TIME,'yyyymm')=:stat_month and V.DISCHARGE_DATE_TIME>V.ADMISSION_DATE_TIME+5 and M.PATIENT_ID=V.PATIENT_ID and M.DATE_OF_BIRTH is not null and(V.ZYSFWPCX not in('1','是')or V.ZYSFWPCX is null)and V.DISCHARGE_DATE_TIME>= M.DATE_OF_BIRTH+18×365

2.3.4.2 数据存入中间表 应用SQL查询语句查询某月全部出院患者的压疮指标数据后,通过程序变量,运用INSERT语句或UPDATE语句把指标保存到中间表MONITOR_SORE_MONTH_STAT中。

UPDATE MONITOR_SORE_MONTH_STAT set out_num =1406,RC_num =7,RC1_num =3,RC2_num =3,RC3_num =0,RC4_num =1,RC5_num =7,RC6_num =0,RC7_num =1,RC8_num =0,RCFX_num =91 where char(STAT_MONTH,'yyyymm')=:stat_month

3 结论

数据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软件系统的质量,本系统通过对各监测指标进行综合性分析,通过诸系统数据库的无缝化衔接,并对军卫一号的数据库进行适当的改动,实现了监测指标的快速、准确自动统计,在系统正式运行后中得到了我院相关使用科室及部门的认可和好评。

[参考文献]

[1] 彭林梅,方淳.医院医疗质量指标数据库平台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院统计,2014,21(2):117-119.

[2] 郝昱文,卢沙林,杨宇,等.医院信息智能统计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2):31-32.

[3] 李刚荣,汪鹏.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软实力[J].中国数字医学,2014,9(5):46-48.

[4] 王振杰,颜虹,党少农.规范化数据库设计在医学数据管理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09,26(3):291-293.

[5] 蒋科.软件开发中数据库设计理论实践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6):193,197.

[6] 程雪松.浅谈数据库设计技巧[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4):272,274.

[7] 王兴强,刘长兴,刘国伟.基于“军卫一号”工程的二次开发模式[J].中国医疗,2011,26(4):49-51.

[8] 海涛,杨静.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2,4(5):677.

[9] 李澄,张广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6):29-31.

[10] 曾霞.电子病历与多系统接口开发的分析研究[J].医学信息,2014,1(27):1-2.

[11] 饶曦,施根林,周联,等.“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与多套异种医保系统的连接[J].医疗装备,2013,26(6):14-17.

[12] 周渝霞.Oracle数据库中有关表空间设计管理方法[J].微计算机应用,2003,24(4):219-222.

[13] 王兴强,刘长兴,刘国伟,等.三级医院评审日常监测指标的统计方法[J].中国医疗设备,2013,28(8):56-57.

[14] 伍云,张东.XML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转换接口的实现[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7,20(7):64-65.

[15] 赵振华,唐晓东,罗娟,等.基于WebService的新版电子病历与医院信息统计系统的融合[J].医疗卫生装备,2013, 34(6):72-74.

[16] 孔翔鹰,李初民.XML与数据库双向接口的研究和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06,22(9):48-52.

[17] 李艳军,李初民.基于XML的HIS接口模型设计[J].重庆医学,2011,40(35):3553-3555.

[18] 刘永革,马合保,李战怀.ORDBMS中复杂对象查询的中间表机制[J].计算机应用,2001,21(6):73-74.

[19] 靳莉.SQL语言在医院统计查询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09,26(6):661,665.

监测指标范文11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水质指标;检测;效果分析

1、水环境污染的现状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大约两万八千亿立方米,大约世界排名第三位。但是,目前我国的水资源环境呈现出几大问题:短缺、分布不均匀、污染严重、用水浪费。其中,污染可以说是最为严重的水资源问题。由于大量的人类活动和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体破坏严重,水质下降,使得不论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都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污染。同时还有大量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从而使得部分引用水受到威胁,我国的水资源环境也不容乐观,七大江河水系都受到了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因此当前可以说水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不容小觑。

2、污水排放量以及其处理情况

我国的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一共监测了387个饮用水源地,其达标水量达到了218.9吨,可以说初步满足了人们的使用。但是从最新监测情况来看,大约有400余个日排污水量大于100立方米的直排工业污染源和综合排污口的总排放量已经大约为60亿吨;根据预测,我国的城市工业废水以及污水排放量将达到900亿立方米[1]。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建设滞后。我国城镇人口中,大约每150万人才会拥有一座污水处理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污水处理却显得滞后,导致我国的污水总排放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3、污水处理厂的常见处理方法

防治水污染的整体原则是“防重于治,防治与管理相结合”。根据目前的污水处理技术,按照其作用原理可以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处理三种方法。首先是物理法,这种就是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和回收污水中的一些呈现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在处理中并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其次是化学法,向污水中投入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的反应来分离某些污染物质,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最后是生物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使得污水中的胶装物体的有机污染物被降解成无害物质。

4、污水处理工艺

4.1传统活性污泥法。是人工对水体的自净能力进行强化,使微生物在曝气池内处于悬浮状态,然后和污水进行接触,并使其得到净化。处理动力费比较低,但是设备比较庞大,投资比较高,所需停留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对于不适合使用化学与物理方式处理的污水,BOD去除率可以达到95%。

4.2生物膜法。这是人工对土壤的自净能力进行强化,使微生物在其他物体的表面附着,并呈现膜状,使它与污水进行接触并达到净化。这一工艺度水质和水量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在水文比较低的情况下也有一定净化的功能,可以对低浓度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其负荷比较对,占地的面积也比较大,对于水量比较多的污水处理效果不太好。

5、主要指标检测

5.1 溶解氧

采用活性污泥法,是由好氧微生物参与的处理方法。一个充足的氧气处理是保证活性污泥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通常来说,溶解氧的浓度不应该低于2mg/L。

5.2 温度

温度是决定细菌能够繁殖、能否旺盛的一个重要参照条件,一般情况下应当将水温控制在30摄氏度左右,这样的温度条件下其反应速度最快。因此要对处理后的水的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测。

5.3 pH值和SS

由于污水中的所含有的组成成分比较复杂,因此在监测之前通常要进行预处理,从而消除一些测定的形态和方法,消除组分干扰,之后再进行测定。污水中的pH值和SS分别采用了玻璃电极法和重量法来测定。

5.4 1ph值及其处理效果

pH值是表示水中酸碱性的强弱,它在废水生化处理、评价有毒物质的毒性大小方面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pH值是对水质变化和水处理的效果以及水中溶解物是否能够生成沉淀物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还能够影响到氨在水中的存在比例。pH值高的话除了会影响到污水处理的效果之外,同时还会对污水处理厂的金属设备和输水管道产生腐蚀。

经过玻璃电极法的处理之后,出水的pH值最小为7.2,最大值为7.7,依照着最高允许排放的浓度标准,这个出水的pH值达标[1]。

5.5 2SS及其处理效果

污水处理厂水中的SS包括不溶于水的各种泥沙类污染物,同时还有一些微生物以及难溶无机物,水样经过过滤之后,留在过滤器上的固体物质,于103摄氏度烘至固定的重量所得到的物质量。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有机悬浮物,因此非常容易造成管道的堵塞,从而影响污水处理的效果。

在进水时,SS浓度较大,最高达到了190mg/L。而在出水时,最大值为7.8/L,最小值为5.3mg/L,因此根据污染物的最高允许排放的标准,每个月出水的SS值达标[2]。

结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告诉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用水量增加迅速,水污染也有所加剧,因此本文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主要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得出了有效的结论。此外,除了上述的处理方法,还要保证污水管道系统和处理工艺的先进性,从而使之能够达到污染排放的标准。

【参考文献】:

监测指标范文12

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及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环境问题不再局限于排放污染物引起的健康问题,而且包括自然环境的保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资源问题。因此,环境监测正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污染因子监测开始向生态环境监测过渡和拓宽。除了常见的各类污染因子外,由于人为因素影响,灾害性天气增加,森林植被锐减,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漠化加剧,洪水泛滥,沙尘暴、泥石流频发,酸沉降等,使我国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恶化。这促使人们重新审查环境问题的复杂性,用新的思路和方法了解和解决环境问题。人们开始认识到,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对环境生态的演化趋势、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动态监测与控制体系,这就是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质上看,环境保护是以减少或避免生态系统的破坏为终极目标。对环境监测,目前单纯的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标监测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而生态环境监测则可弥补传统环境监测的不足。因此前者强调“局部剖析”,只对大气、水、土壤等中的化学毒物或有害物理因子进行测定;而后者着眼于“整体综合”,对人类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和影响进行测定。可以说,生态环境监测是生态保护的前提,是生态管理的基础,是生态法律法规的依据。目前,生态环境监测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但在我国才刚起步,基础差,底子薄,相对落后,缺乏统一的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技术规范。本文主要结合国内情况拟对生态环境监测作一全面介绍,以期大家共同努力来推动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我国的开展。

2生态监测

所谓生态系统(Ecosystem)是指地表生物与非生物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生态质量是环境质量的核心。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从生态系统层次上研究系统各组成、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以及人为作用下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从而评价环境质量。因而生态质量及其评价的综合性极强。

生态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尺度上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条件、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生态监测,又称生态环境监测,目前的定义不很一致。美国环保局Hirsch把生态监测解释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内容主要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改变。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似乎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在监测对象上,生态监测既不同于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也不同于工业污染源监测。从环境监测发展历程来看,目前所指的生态监测主要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它具有反映人类活动对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的全貌、有机综合影响的优点。如近年来积极开展的福建省湿地生态环境监测,河南省渔业生态环境监测,南极中山站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监测,以及在我国开展生态环境监测较早,近几年又做了大量工作的新疆荒漠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监测的对象可分为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它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

应当看到,生态监测是环境监测的拓宽,除了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外,环境监测的理论和实践必是生态监测得以发展和完善的基本保证。景观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淡水生态学、海洋生态学、荒漠生态学、脆弱带生态学、地球化学、气象学、物候学、水文学、环境经济学、人文物理学等的理论和实践对生态监测更是大有裨益。

3生态监测的类型

国内对生态监测类型的划分有许多种,常见的是从不同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可分为城市生态监测、农村生态监测、森林生态监测、草原生态监测及荒漠生态监测等。这类划分突出了生态监测对象的价值尺度,旨在通过生态监测获得关于各生态系统生态价值的现状资料、受干扰(特别指人类活动的干扰)程度、承受影响的能力、发展趋势等。根据生态监测两个基本的空间尺度,生态监测可分为两大类:

3.1宏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宏观生态监测以原有的自然本底图和专业数据为基础,采用遥感技术和生态图技术,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其次也采取区域生态调查和生态统计的手段。

3.2微观生态监测

研究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微观生态监测以大量的生态监测站为工作基础,以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对生态系统各个组分提取属性信息。

根据监测的具体内容,微观生态监测又可分为干扰性生态监测、污染性生态监测和治理性生态监测以及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生态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必须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微观生态监测又必须以宏观生态监测为主导,二者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监测应包括宏观和微观监测两种尺度所形成的生态监测网。

4生态监测的任务与特点

4.1生态监测的基本任务

对生态系统现状以及因人类活动所引起的重要生态问题进行动态监测;对破坏的生态系统在人类的治理过程中生态平衡恢复过程的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集积,研究上述各种生态问题的变化规律及发展趋势,建立数学模型,为预测预报和影响评价打下基础;支持国际上一些重要的生态研究及监测计划,如GEMS(全球环境监测系统),MAB(人与生物圈)等,加入国际生态监测网络。

4.2生态监测的特点

4.2.1综合性

生态监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领域,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行业。

4.2.2长期性

自然界中生态过程的变化十分缓慢,而且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控功能,短期监测往往不能说明问题。长期监测可能导致一些重要的和意想不到的发现,如北美酸雨的发现就是典型的例子。

4.2.3复杂性

生态系统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动态系统,生态监测中要区分自然因素(如洪水、干旱和水灾)和人为干扰(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等)这两种因素的作用有时十分困难,加之人类目前对生态过程(ecologicalprocess)的认识是逐步积累和深入的,这就使得生态监测不可能是一项简单的工作。

4.2.4分散性

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5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与优先监测项目

5.1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指一系列能敏感清晰地反映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及生态环境变化趋势的并相互印证的项目,是生态监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生态监测指标的选择首先要考虑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一般说来,陆地生态站(农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等)指标体系分为气象、水文、土壤、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六个要素:水文生态站(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指标体系分为:水文、气象、水质、底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和微生物八个要素。除上述自然指标外,指标体系的选择要根据生态站各自的特点,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干扰方式同时兼顾以下三方面,即人为指标(人文景观、人文因素等)、一般监测指标(常规生态监测指标、重点生态监测指标等)和应急监测指标(包括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突发性生态问题)。

包头市环境监测站将包头生态监测指标的设计拟分为三个层次和三个要素。三个层次为:优先指标—-目前的必测项目;常规指标—-应开展的项目;选择指标—-应完善、充实的项目。三大要素为环境、生物、社会。环境要素包括气象、水文和土壤;生物要素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社会要素包括人口和经济。并按照自然状况及其生态功能将包头市由北向南划分为五大景观系统,即草原牧业景观;低山、丘陵、农牧交错景观;山地景观生态系统有其对应的指标体系以及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例如,低山、丘陵、农牧交错景观生态系统以旱作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土地沙化、水土流失是其主要生态问题,监测内容为土层厚度,表层土壤颗粒组成;山前平原农业景观生态系统,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是包头市粮食和蔬菜生产区,突然的问题是土壤次生盐渍化和工业污染,相应的土壤指标监测内容为有机质含量、pH值、含盐量、化肥有机肥施用量、重金属、氟化物含量。

湖南省环境保护监测站的陆强国主要依据湿地功能原则和景观生态学的有关原理,对环洞庭湖区域面积为18720km2(包括湖北部分)的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功能区划,即淹没区、湿地农业区和台地山岗区,针对各生态功能区的结构特点、生态目标和社会经济因子,拟出了湖泊湿地生态监测整体指标体系和优先监测项目。虽然作者是从研究洞庭湖出发,但由于其指标体系制定的原则具有广泛适用性,并且出发点是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区的特点,因而我们认为该指标体系对湿地生态监测具有广泛借鉴价值。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的王洪庆等从与以往农业环境监测的比较着手,提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的特征,制定了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框架和具体指标。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的高怀友等以条件指标和压力指标划分,提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以及具体参评因子。

辽宁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付运芝等人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从宏观角度划分为陆地、海洋两大生态系统,对这两大系统又进行细分类,提出陆地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八个部分,即气象要素、水文要素、土壤要素、植物要素、动物要素、微生物要素、地质要素、人类活动要素。建议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体系分为如下十个部分构成,即水文气象要素、水质要素、底质要素、浮游植物要素、浮游动物要素、底栖生物要素、微生物要素、底质要素、人类活动要素。并给出了每一种指标体系要素的具体监测内容,监测工作者实际应用时可适当增删。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的优劣直接关系生态监测本身能否揭示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变化和趋势。因此生态监测指标选择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及不同生态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对环境质量和价值的要求和评价也是不一样的。从生态资源的环境价值、评价问题、所受的环境压力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间关系的角度出发,生态监测指标可分为条件指标和环境压力指标,其中条件指标又可分为反映指标、暴露指标和生态指标。反映指标是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在各层次上(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及生态系统)组合状况的环境特征的指标;暴露指标是关于反映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压力大小的环境特征指标;生态指标是生态系统中受外来环境压力下,能满足生态系统中层次生物正常生活和循环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状况的指标;压力指标是关于自然力和人为因素影响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的指标。应当看到,复杂的生态环境决定了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多样性、可变性,生态监测内容涉及面之广,远远超过了环境质量监测和工业污染源监测。目前的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对监测部门显得太多,监测方法不规范,微观和宏观生态监测尚未有机结合,特别是一些指标和方法路线应当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另外,笔者认为在制订指标体系的同时,应多在为达到生态系统目标,各指标内容的优化目标的确立上做工作。

5.2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选择与确定是进行生态监测的前提。生态监测指标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可作为监测指标的众多要素中,科学性、实用性、代表性、可行性尤为重要。我们认为,选择与确定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5.2.1代表性

确定的指标体系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表征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5.2.2敏感性

要确定那些对特定环境敏感的生态因子,并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以此反映生态过程的变化。

5.2.3综合性

要真实反映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多种指标体系。

5.2.4可行性

指标体系的确定要因地制宜,同时要便于操作,并尽量和生态环境考核指标挂钩。

5.2.5简易化

从大量影响生态系统变化的因子中选取易监测、针对性强、能说明问题的指标进行研究。

5.2.6可比性

不同监测台站间同种生态类型的监测应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

5.2.7灵活性

哪怕对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在不同地区应用时指标体系也应作相应调整。

5.2.8经济性

尽可能以最少费用获得必要的生态环境信息。

5.2.9阶段性

根据现有水平和能力,先考虑优先监测指标,条件具备时,逐步加以补充,已确定的指标体系也可分阶段实施。

5.2.10协调性

多数生态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所确定的指标体系,尽量和“全球环境监测系统”(GEMS)相协调,以便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

目前,国内学者针对不同的生态系统,提出的各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如荒漠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四原则,洞庭湖湿地生态监测指标四原则和农业生态监测指标五原则,与上述原则都是一致的。当然,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除受技术条件和人力、财力因素制约外,对已确定的指标体系,仍需在实践中考察和检验。

5.3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

优先监测指标体系必须满足对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进行评价的最大的要求。优先监测指标的确定原则是:当前受外力影响最大、可能改变最快的指标;反映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能力的关键性指标;有综合代表意义的指标。

应当看到,我国当前的生态监测主要限于污染性生态监测,现有监测能力、技术与设备水平有限,生态监测评价经验不多,对生态系统规律认识不够,因此确定当前优先监测指标必须从实际出发,属于污染的生态指标仍为当前优先监测指标。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对生态环境形成压力影响的指标的监测,在当前亦显得十分迫切,需尽快列入优先监测指标。我们高兴地看到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相适应,一些地区已经将环境问题和社会、经济发展问题结合起来考虑,生态环境监测有直接服务于生产的趋势。

下列指标在我国当前开展生态监测时可列入优先监测的指标体系中:全球气候变暖所引起的生态系统或植物区系位移的监测;珍惜濒危动植物物种的分布及其栖息地的监测;水土流失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沙漠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草原沙化退化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监测;生态脆弱带面积及其时空分布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农田和荒漠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水体污染对水体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河流和海洋等结构和功能影响的监测;主要污染物(农药、化肥、有机物、重金属)在土壤—植物—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的监测;水土流失、沙漠化及草原退化地优化治理模式的生态平衡的监测;各生态系统中为量气体的释放通量与吸收的监测等。

6生态监测的技术方法

生态监测技术方法就是对生态系统中的指标进行具体测量和判断,从而获得生态系统中某一指标的特征数据,通过统计分析,以反映该指标的现状及变化趋势。在选择生态监测具体技术方法前,要根据现有条件,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确定最佳监测方案。技术路线和方案的制定大体包含以下几点:生态问题的提出,生态监测台站的选址,监测的内容、方法及设备,生态系统要素及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场地、监测频度及周期描述,数据的整理(观测数据、实验分析数据、统计数据、文字数据、图形及图象数据),建立数据库,信息或数据输出,信息的利用(编制生态监测项目报表,针对提出的生态问题建立模型、预测预报、评价和规划、政策规定)。

在确定具体的生态监测技术方法时要遵循一个原则,即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方法,若干国家标准或相关的操作规范,尽量采用该学科较权威或大家公认的方法。一些特殊指标可按目前生态站常用的监测方法。

生态监测具有着眼于宏观的特点,是一项宏观与微观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对于结构与功能复杂的宏观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必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其中,生态监测平台是宏观监测的基础,它必须以三S技术作支持,并要具备容量足够大的计算机和宇航信息处理装置。三S技术,即地理信息技术(GIS)、遥感技术(RS)和全球卫星定位技术(GPS)。三项技术形成了对地球进行空间观测、空间定位及空间分析的完整的技术体系。它能反映全球尺度上生态系统各要素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提供全球或大区域精确定位的高频度宏观资源与环境影像,揭示岩石圈、水圈、气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在RS和GIS基础上建立的数学模型,能促进以定性描述为主到定量分析为主的过渡,实行时空的转移,在空间上由野外转入室内,在时间上从过去、现在的研究发展到在三维空间上定量预测未来。

3S技术是宏观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方向,是其发展的主要技术基础,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遥感手段将在生态环境监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作为“3S”技术的核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美国、欧洲、日本和我国都在制定新的观测计划,国内北京、上海、重庆、厦门等地都在推进基础数字化工作,推广GPS定位观测,这些计划的实施将为区域环境监测提供重要的数据。

传统监测手段,只能解决局部监测问题,而综合整体且准确完全的监测结果必须依赖三S技术。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把遥感、航照、卫星监测、地面定点监控有机结合起来,依靠专门的软硬件使生态监测智能化,使生态资料数据上网,实现生态监测网络化,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监测人员的重点工作内容。

7国内生态监测现状

在我国环境监测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和恶化的监测与环境污染监测相比,仍处于落后状况。2001年10月在成都召开的第六次全国环境学术交流会上,提交的158篇论文中,有关生态监测的论文仅16篇,约占10%,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一问题。由于人口和资源的压力,过去长期忽视生态环境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恶化已十分严重,特别是占国土总面积1/3的广大干旱半干旱草原和荒漠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最为突出,因此对荒漠生态监测的研究在国内开展最早,做的工作也最多。新疆环保科研所1984年接受“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工作。中科院在新疆建立了阜康、策勒、吐鲁番等生态实验站,目前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近年来,我国提出的“地球动态观测信息网络”、“我国代表类型区生态状况和变迁规律的大尺度时空观测研究以及发展趋势预测”,“中国资源生态环境预警研究”等方案及计划,均侧重生态监测的内容。在此基础上,中科院的“我国生态系统研究站网”研究计划(CERN)已经实施,其所属的53个生态定位站进行了大量的生态研究工作,成果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新疆、内蒙、洞庭湖、舟山等生态站的建立,为生态监测提供了广大的应用前景。国内在生态监测指标及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中山大学与华南环科所在海南岛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提出生物量、多样性、稳定性和清洁度四原则和20个指标参数,并将每个参数按生态学特征及影响划分为5个等级。吉林环科所对东北自然保护区生态指标体系研究中,将生态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五个指标。袁国应等自1987年起开展了荒漠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定位观测研究,历经5年建立了荒漠生态系统指标体系。陆强国根据洞庭湖湿地功能区特点及生态目标,拟定了生态监测指标体系和优先监测项目。张建辉等对农业监测目标与监测指标体系选择进行了探讨。宋国利等提出了北方森林、农业、矿业开发生态监测指标。沈志介绍了物候学在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目前,我国生态监测工作的特点注重生态过程的研究,生态监测覆盖范围较小,属微观监测范畴。

随着我国空间技术的发展,宏观生态监测有了一定的进步,3S技术成为近几年来生态监测工作者们研究的重点内容,并显示出其快速准确的明显优点,是宏观监测技术发展的趋势:“六五”期间内蒙古草场资源遥感调查,“七五”期间三北防护林遥感调查、黄土高原遥感调查均包括生态监测内容。新疆环境监测中心站利用全区气象卫星NOAA-12五个波段影象数据,完成了全区土地荒漠现状的评价工作。利用遥感技术对热带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森林火灾后生态变化遥感监测评价模型的构建方法、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金衢盆地土地退化、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内蒙古土地盐渍化典型区域动态监测、广州珠江口、太湖水体污染、大连湾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利用GIS系统预测预报模型对黄土高原、三峡库区等重点侵蚀区域进行土地退化预报、景观生态退化预测、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和应用国土资源卫星数据对陕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进行遥感动态监测,初步建立了生态环境的遥感识别标志等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牧场产量、农作物产量、资源调查、水土保持状况和灾害预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宏观生态监测积累了经验。其中热带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遥感监测课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原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西双版纳自然保护资助合作项目,由中方和比利时遥感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利用多时相遥感图象判读,系统分析了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的动态变化,其结果经地面实况验证基本属实,为结构极为复杂的热带森林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探索了一条新路。笔者认为利用3S技术解决生态环境监测问题要注意GPS,GIS,RS三相技术的结合,利用任一技术要想对环境进行综合监测评价是不可能的。RS象片应用进一步提高判读和分类精度,涉及计算机分类精度的提高,需利用已有信息资料辅助区划,利用技术人员协助判读,利用GIS产生辅助判读因子,同时加强地面调查工作。

从国内已有工作来看,许多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还没有在生态监测中发挥作用。多数工作尚属研究性质,环境监测意义尚的常规生态监测工作尚在起步和酝酿中,急待开发和实施。目前,特别需要一套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且对各种生态类型监测的技术路线和要求有一个统一的规划,以便大范围普遍开展生态监测工作。

8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