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

时间:2022-10-18 10:03:33

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范文1

一、质量监测工作的目标

依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从国家有关部门制定教育政策的需要出发,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以我国学生学习质量及相关因素的信息数据采集为手段,全面把握国家基础教育的质量状况,科学诊断国家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为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同时,通过监测数据及结果的,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二、质量监测工作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上述目标决定了数据采集工作是整个监测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具体要求如下:

1、监测数据应真实客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向国家报告基础教育质量现状,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和建议。只有确保所采集数据的真实性、客观性和代表性,才能保证监测工作信息准确、依据有力、建议合理,为国家基础教育决策提供支撑。

2、监测工具应严格保密。监测工具的开发动用了大量国家资源,使用前和使用后均为国家机密级保密材料。工具的保密情况也直接关系到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须依法执行相关的保密规定,任何危害国家秘密安全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追究。

3、监测实施程序应规范标准。组织严密、程序严密、操作规范是确保监测结果有效、可信的关键。必须按照标准化程序严格实施,确保所采集数据的代表性和真实性。

三、监测实施组织机构

为确保顺利完成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特建立县2012年基础教育监测实施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监测办),成员和职责分工如下:

办公室主任:。负责监测工作的总调度。

办公室副主任:。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

办公室成员:。负责制定监测工作方案、培训工作以及监测工具的发放与回收;实施监测的全程工作。

协理员:。负责各监测点的组考和培训工作。

联系员:。负责督促监测工作方案的具体实施,负责各种信息数据上报以及监测工具的发放与回收。

巡视员:2012年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点巡视员安排表

县监测办设立应急情况处置电话:教育网。

四、质量监测宣传动员工作

1、召开全县中小学校长、教导主任动员会,宣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实际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2、组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2012年实施办法》,掌握工作程序。

五、质量监测具体工作安排

1、上报信息

A、4月9日以前向省监测办、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上报区域内中小学校名册;

B、4月26日以前向省监测办、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上报样本校四年级、八年级学生名单以及四年级、八年级语文教师、班主任、科学教师(初中含物理、生物、地理教师)名单和基本信息。

C、向国家视导员传送《县2012年国家教育质量监测实施方案》。

D、4月28日前,各样本学校确定一名质量监测联络员报省监测办。

E、6月15日前,上报《2012年县义务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

F、6月中旬,上报2012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县监测点工作总结。

2、培训

A、4月25日进行各样本校校长、教导主任、巡视员培训,组织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2012年实施办法》,了解监测意义,熟悉基本工作程序。

B、5月20日以前进行各样本校巡视员、主监、副主监、监测员及其工作人员培训,详细学习各岗位职责以及各项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3、各样本校制定监测工作实施方案。

各样本校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2012年实施办法》和《2012年国家教育质量监测监测点实施方案》制定本校工作方案,并于5月15日以前上报县监测办,邮箱:。

4、视导

A、5月25日前,县巡视员到20所校本校检查监测前准备工作。

B、5月28日开始,国家视导员与省巡视员到20所样本校进行视导。

5、监测工具的领取、保管与回收

A、5月20日前,与邮局机要科进行联系,等待邮局通知。

B、接到邮局通知后由县监测办工作人员到邮局领取监测工具,存放在招生办高考保密室由专人看管(招生办指派保密员日夜轮流值班)。

监测方案范文2

一、评估指导思想及目的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两纲”实施情况进行阶段监测评估。通过阶段监测评估,了解中期监测评估后2006-2008年全县“两纲”实施情况,掌握妇女儿童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提出建议,推动“两纲”全面实施,促进2010年终期目标如期实现。

二、评估内容

(一)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人口情况、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财政年增长速度、财政预算内教育和卫生经费、妇女儿童事业经费的投入及增长速度等。

(二)组织领导情况

各级党委、政府及成员单位对实施“两纲”的重视程度,建立性别平等和儿童优先发展工作机制的情况;出台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情况,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情况;为妇女儿童办实事情况;妇儿工委组织建设、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工作制度等方面的情况。

(三)“两纲”重点、难点目标落实情况。

1、妇女纲要主要包括:(1)妇女与经济:妇女就业再就业,妇女的社会保障尤其是生育保障,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等情况。(2)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正职女干部数量,各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率和正职女干部数量,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计生、民政、司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配备情况,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比例,女性进“两委”的比例,女后备干部的比例等情况。(3)妇女与教育:小学适龄女童、初中阶段女童、高中阶段女性入学率,高等教育女性毛入学率,成人妇女识字率,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与男性之间差距。(4)妇女与健康: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流动人口妇女卫生保健,预防控制妇女艾滋病,妇女生殖健康等。(5)妇女与法律:男女平等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与妇女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妇女人身和财产权利,妇女土地权益等。(6)妇女发展与环境:妇女参与环境保护及决策,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自来水普及率等主要指标。

2、儿童纲要主要包括:(1)儿童与健康:婚前医学检查率,出生缺陷,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5岁以下儿童死亡,儿童患艾滋病数量,儿童卫生保健教育。(2)儿童与教育: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城市3-6岁儿童入园率,农村儿童学前1年受教育率,小学、初中学生辍学率,高中阶段学生入学率,贫困、留守流动儿童受教育情况。(3)儿童与法律保护:健全和完善儿童法律法规政策,预防和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在诉讼中依法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4)儿童与环境:改水改厕,儿童校外教育活动场所建设,残疾儿童康复,孤儿、弃婴康复、养护和教育等主要指标。

(四)各级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机制建设情况。

建立完善宣传培训、示范工作、监测评估、督导视察、表彰激励等工作机制,加强分性别统计和妇女儿童数据库建设,落实妇女儿童事业经费投入和妇儿办机构设置、人员、工作经费、制度建设等方面的情况。

三、评估方法

坚持自查与检查相结合,在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自查基础上,市妇儿工委将于11月份统一组织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进行检查评估。检查主要采取查阅材料档案、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现场考察、评议反馈等方法进行。检查结束后,各组形成检查评估报告,召开汇报会进行汇报。

1、查阅材料、档案。包括:县、乡妇儿工委和成员单位汇报材料,各成员单位实施“两纲”工作档案材料、年度“两纲”监测统计数据报表、推动“两纲”重点问题出台的有关政策措施、目标职责分解书、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方案、监测评估资料、有关部门批文、有关制度规定、有关文件材料及实施“两纲”宣传报道资料等。

2、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听取县、乡妇儿工委及有关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情况汇报。汇报材料应包括:“两纲”主要目标进展情况及达标分析和判断,贯彻市、县妇女儿童工作会和办实事情况,近3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策略措施,实施“两纲”的主要经验、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妇儿工委及其办公室的自身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等。

3、现场考察。考察县、乡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办公室建设、有关妇女儿童发展的硬件设施建设情况等。

4、检查评估情况汇报。县妇女儿工委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各组检查评估情况汇报,由评估检查组组长反馈意见,肯定成绩,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下步工作改进建议。研究部署下一阶段“两纲”实施任务,确保“两纲”目标如期实现。并形成书面的检查评估报告,报县妇儿工委办公室。

四、评估步骤

主要分为自我评估、开展县级监测评估、开展统计监测评估、撰写阶段监测评估报告、迎接市级检查评估、利用评估成果等步骤。

五、组织方法

县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组织、领导和协调检查评估和统计监测工作,研究解决监测评估中的重要问题。专家评估组在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对各成员单位实施“两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对统计监测组提供的资料和调查材料进行分析,负责写出阶段监测评估报告。监测统计组在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下,负责根据“两纲”确定的目标,制定和完善监测评估指飚和方案,搜集、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写出统计分析报告。联络员小组负责收集交流本单位妇女儿童工作的情况和信息,上传下达,协助分管领导做好两纲评估工作。

六、检查评估时间

为迎接11月份市妇儿工委的“两纲”检查评估,县妇儿工委将于10月下旬组织检查评估组,对各乡镇、各成员单位“两纲”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七、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年阶段检查评估是推动“两纲”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两纲”阶段检查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检查评估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认真抓好自查、自评工作。县“两纲”监测评估领导小组负责2008年阶段监测评估的组织工作,县妇儿工委办公室具体承担协调服务工作。县直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负责组织本单位的自查自评工作。

监测方案范文3

铁路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在铁路上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它将铁路电务工作从传统的定时维修、故障维修提高到状态维修的管理水平,是电务部门维修技术的重要突破,逐渐成为电务部门安全的“黑匣子”,也是信号技术向高安全、高可靠和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但是,签于当初设计系统时受技术、资金的影响,以及近几年一些新的道岔转折机、轨道电路设备的上道,明显的感觉出对于室外信号设备监测的太少,例如:信号机的灯位、点灯电压,道岔转辙机的表示接点位置、实际位置、动程、缺口大小、推拉力,轨道电路的室外电压、电流、电化区段的不平衡系数、ZP89、ZPW- 2000 的一些参数等等都没有进行监测。并且现在室外信号设备的监测工作,都是通过电缆直接将信号传送到室内,然后在室内进行采集、测量,其精度大大降低,抵抗外界干扰能力差。有些参数受电缆长度和质量的影响,到室内时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室外设备未完全监测。

系统未考虑对室外信号设备的进行完全监测的主要原因是:如果完全监测,室外和室内之间的通讯电缆数量电缆数量十分惊人,考虑到避免干扰等情况现场布线困难很大。提出了利用现代的电力载波技术在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室外信息监测装置,并论述了这种只需很少的电缆技术就解决室外信息监测装置的设计方案以及在新郑站实际应用的情况。

1 采用的主要技术

电力载波完成通信是主要的技术手段。电力载波通信是利用电力线作为通信介质,传输数字信息的一种技术。主要实现方法是在发送端将信息进行调制,耦合到电力线上,在接收端将电力线上的信息还原,完成通信功能。

电力线载波通讯的优点是以电力线路为传输通道,省去了不切实际的铺线工程,具有通道可靠性高,投资少见效快等得天独厚的优点。作为通讯技术的一个应用领域,国外很早对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进行了研究,多家公司推出了自己的电力线载波modem 芯片,并制定了电力线载波适用频率范围的标准。电力线载波通讯技术近几年才在中国出现,但是由于它的实用性以及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前景,电力线载波通讯迅速被各家公司争相采用。例如:电力载波抄表系统、电力载波油田监控系统、电力载波家庭防盗系统等等。

国内还没有生产电力载波芯片的厂家,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意法半导体的电力载波调制解调器芯片 ST7538, 其余一些公司的PL3105、PL2101、HYT3101、PL3105、SSCP300、SC1128 等电力载波芯片。

ST7538 是意法半导体在 ST7535、ST7536 基础上推出的最新一代电力线载波通讯芯片,使用了BCD5 技术,将与单片机、DSP 的接口、电力线收发接口集成在一片 IC上,使用了半双工 FSK动力线路收发器,集成了可编电压和电流控制的动力线路驱动器,可编程同步和异步接口,单电源7.5V- 12.5V工作,非常低的功耗,集成的5V 电压调整器(高达 100mA)有短路保护,8 个可编程发送频率,可编程波特速率高达4800Bps,接收灵敏度 250uVrms。ST7538 接口透明,使用简单可靠。单电源供电只须配上合适的MCU和少量电路即可实现电力线上的通讯。ST7538 可广泛用于三表抄送,家电自动化等领域。

2 室外信息监测装置设计方案

室外信息监测装置利用铁路车站信号机械室与室外设备间的贯通电缆进行通信,主要设备有室外信息采集单元、室内通讯管理机。室外信息采集单元的作用是采集室外设备的状态,包括一些开关量、模拟量,然后通过电力线传输给室内通讯管理机,再由通讯管理机通过 CAN 线送给 TJWX- 2000 型微机监测系统的站机显示、处理、保存、汇总、打印。一个通讯管理机可以出 4 条电力载波线,一条电力载波线可以挂最大80 个室外信息采集单元。所以,同时采集 320 台设备的状态信息,只需要 4 对电力线。由于电力载波总线速率比较低,一般只有9600bps/S,如果将室外设备全部并接在一条总线上,对于每一个设备的速率将非常低;如果将每一设备都用一条总线,又失去了电力载波总线的意义。室内到室外信号设备的备用电缆,一般是先到分线盒,然后以分线盒为单位向各个设备辐射的,即使采用一条总线实际上也是在室内分线盘处并接在一起的。为此我们将去每一个分线盒的备用电缆作为一条总线,将室外设备根据电缆分为多个群,每个群采用一条总线,在使用同样多的电缆情况下,增加了总线数量,提高了每个设备处的通讯速率。

设计的关键:

a.电网上原有的杂波对通信的干扰,解决的方法是,在室内通信管理机的电源进线处,加装滤波装置隔离,特别是要隔离掉电力载波使用的中心频率。

b.室内通信管理机出来 4 条电力线,由于每个电力载波线上的载波频率相同,它们之间会产生很强的干扰,虽然可以使用地址方式分开,但是效果不理想。解决的方法是:在每两条电力线间加上工字形电感、电容滤波器,从而实现两条电力线的载波隔离。

3 室外信息监测的意义

增加室外信息监测设备后,可以实现以下的目的:

a.可以在信号机处增加信号灯的灯位监测,不用再经过室内换算,提高可靠性。可以直接监测信号机的点灯电压。

b.轨道电压可以直接监测送受端电压、电流等参数,直接测试真实残压值。

c.道岔转辙机可以监测表示接点位置、实际位置、动程、缺口大小、推拉力等参数。从社会效益方面讲,通过对室外信息的采集,为故障修到状态修提供了基础数据,为减员增效创造了基础条件。

监测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工作,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发展为目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监测评估形式,对全市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统计分析,掌握全市妇女儿童发展的现状,总结经验,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为来年更好地落实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二、监测评估内容

妇女发展规划评估内容,包括经济与人口、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环境等七个方面,共271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260项,工作评估指标11项。儿童发展规划监测评估内容,包括经济与人口、儿童与健康、儿童与教育、儿童法律保护、儿童与环境等五个方面,共167项指标,其中,统计指标149项,工作评估指标18项。

市级监测评估周期分为年度监测评估、*年、*年的阶段性监测评估、*年的中期监测评估和2010年的终期监测评估。年度监测评估只对重点指标、重点工作进行监测评估;阶段性监测评估、中期监测评估和终期监测评估要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监测评估。

三、监测评估方法及步骤

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监测方法,建立科学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对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逐项进行监测。对可量化的指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对不可量化的目标,采取专家评估的方式,作出定性的评价。

统计监测方法步骤:

1、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按照分工,利用统计年报或专门调查收集有关数据,审核无误后按时报送市统计局。

2、由市统计局收集监测数据,完善分性别统计数据库,汇总并加工整理出各项基本统计数据和分析数据。

3、由市妇女儿童规划统计监测组对照规划目标,进行分析研究,市统计局负责汇总、撰写*妇女发展情况统计监测报告和*儿童发展情况统计监测报告。

专家评估方法步骤:

1、专家评估组对承担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和市直有关部门贯彻落实*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工作情况进行实地考察,检查督导重点领域和重点指标部门。

2、由专家评估组根据考察了解的情况,作出分析判断,总结经验,对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写出评估报告。

监测方案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进一步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拓宽选人用人的渠道,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一支素质佳、水平高、能力强的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有效。

二、竞聘上岗的基本原则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群众公认、注重工作实绩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原则;备用结合,动态管理原则;统一调配使用原则。

三、竞聘对象、职位、条件

1、竞聘对象为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

2、竞聘上岗的职数为中心副主任1名。

3、参加竞争上岗人员的基本条件:

(1)能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有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思维能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执行政策能力。

(3)有两年从事食品药品相关工作的经历,且连续两年在年度考核中为称职等次及以上人员。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5)身体健康,年龄35周岁以下。

四、方法步骤

1、制定竞聘上岗工作方案,并报区组织部、人社局备案。

2、公布职位。向干部群众公布竞争的具体职位、任职条件、选拔范围、工作程序、时间安排等事项。

3、公开报名。符合竞聘条件的人员由本人报名,填写报名表,每人限报1-2个竞聘岗位,可以跨科室填报。

4、资格审查。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据竞争上岗的条件,局党组对报名者进行资格审查。

5、竞聘演讲。召开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组织参加竞聘人员进行竞聘演讲。演讲内容包括竞争者对竞争职位的认识、本人竞争这个职位的有利条件以及上岗后做好竞争职位工作的设想及目标承诺等。每位竞争者的演讲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

6、民主测评。在竞聘演讲结束后进行民主测评,充分听取职工意见。由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评议竞争者的德、能、勤、绩、廉情况以及能否胜任所竞争职位的工作。民主测评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采用百分制记分形式。测评结果按两部分测算,局领导班子成员占40%,其他人员占60%。测评结束后由检票人负责统计、汇总。未形成差额竞争的,拟聘对象得分应在60分以上。

7、组织考察。根据本人演讲及民主测评得分情况,初步确定入围者,并进行公示和组织考察。

8、决定任命。根据民主测评、群众谈话、平时表现等综合情况和组织考察情况,局党组集体研究,提出任用人选。经任前公示后正式任用,并按有关规定办理任职手续。

9、实行干部聘任制,聘期为3年。其中,初任人员试聘期为1年。

五、组织领导和其他事项

监测方案范文6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章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推进,日常工作中大量的公文、报告、报表、数据等各类信息量越来越大,涉及到的部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信息利用方式、执法管理及办公模式已无法满足工作量日益增大的环境监察业务的需求,环境监察管理工作压力剧增,在有限的环境管理资源下,环境行政执法部门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手段辅助现场执法以提升环境执法监督管理能力。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实时掌握各地方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对环境违法案件的现场执法情况和查处进程,分析环境违法案件的处理情况和处理效率,解决各种环境行政执法焦点问题,为提高环境执法工作的处理能力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通过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引入移动信息化手段,可以明确和规范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处罚标准、执法监督和执法责任等,可以使立案、登记、执行、自由裁量等各个执法环节规范化程度得到提高,实现规则统一化、工作标准化、办案流程化、重要节点可控化,从而提高办案质量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完善科学规范、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环保行政的权力运行机制。

2系统定义与目标

污染源移动执法系统融入现代移动终端、移动通讯、互联网、GIS、GPS定位等先进技术的一种新的执法方式---简化现场执法工作、规避人为工作疏漏、严格绩效考核、提高执法效率,实现“空间全覆盖、工作全覆盖、任务全覆盖、责任全覆盖”,建立集PDA端的环保执法通系统和PC端的后台支撑系统于一体的网格化移动执法体系,系统可监督、检查各类污染源的建设、污染物的产生、排放、处置和防治状况,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

总体目标定位:“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统一执法、统一标准、统一资源、共享信息”的“五统一,一共享”。规范流程、监督执法

通过建设环境移动执法平台,提高环保现场执法效率、规范执法流程;帮助一线执法人员高效处理执法任务、汇报工作进程,还能帮助管理人员随时了解执法人员的去向和任务执行情况,监督执法全过程。

监察业务管理一体化

污染源移动执法系统平台利用计算机互联网、3G移动通讯、GPS卫星定位、GIS地理信息系统等各种先进技术,构建后台支撑系统和现场执法终端于一体的移动执法平台。实现监察业务管理一体化;工作与考核一体化;GIS系统与业务系统一体化。

整合现有系统,数据统一查询

平台兼顾其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和应用功能的交互。系统集成环境监察支队现有系统的业务数据,包括建设项目申报、排污申报、排污收费、行政处罚、环境监察等,向现场执法人员提供一站式环境监测数据、企业环境信息检索服务。

3建设内容

环境监察移动执法平台是监察机构为实现机动、灵活、快捷的现场执法目标,采用现代化得无线通讯、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技术,以局域办公网、业务专网为依托,以移动终端设备为载体,实现现场环境执法信息的动态采集和综合应用的一种现代化执法方式。其主要建设内容如下:

a、移动执法终端系统

基于Android、Iphone语言手机客户端开发的移动执法系统,执法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查询任务信息、历史执法信息、在线监控数据、监控视频、法律法规等各类信息,同时PDA系统能够将现场执法的相关信息上传数据库中。另外,手机客户端系统能够提供地图浏览、路线导航、定位报到等空间位置信息的相关功能。

b、移动执法系统支撑平台

以实现环境监察执法整体信息整合为目标,利用成熟的中间件技术,建设独立的数据交换整合系统,将大量基于各自业务流程的异构数据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交换到中心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实现现场执法系统与环境自动监控系统、12369系统、行政处罚系统、排污申报系统等环境监察业务系统的数据整合,并可与环境监测、应急处置、项目审批等其它环保信息系统快速整合,实现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

4建设原则

机动性、灵活性原则

移动执法系统建设应该满足执法监察机构对现场执法机动、灵活快捷的目标,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采集第一手资料,为辅助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实用性原则

信息系统建设要以实用为前提,真正实用的信息系统一定不是现有手工管理的完全的仿真系统,如果这样必定造成效率低下(原来只有手写、纸上操作这一环节,而现在还多了计算机操作环节,信息化带来了工作量的增加),使用人员没有积极性。实际应用的系统是将进行电脑管理后手工操作的不合理性进行一定范围的重组,从而将信息系统建成真正实用的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可扩展性原则

信息系统的可扩展、灵活、易操作、高可靠是十分必要的。系统中的信息,除了为普通用户办事之外,还必须为领导的决策作出支持。另外,系统是建立在成功的信息收集的体制上的。因而,以信息为核心,以信息的应用为方向,构建可扩展的系统环境是信息系统建发的基础。

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规范

环境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克服无序、无规划的盲目发展,以及无标准、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规划的基础上,统一标准与规范,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

第二章系统功能

1数据采集阶段

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数据:

a、执法大队督查人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环境问题后通过移动执法终端系统上报位置、图片、表单、录音、环境描述等信息。

b、对于领导交办任务、社会公众举报的环保问题后,系统通知本区执法大队监督员去现场核实。

2问题核实立案阶段

a、对于由上级监督中心转来的社会公众上报的问题,监督中心通知本省、市执法监督员进行现场核实;对于不属实的信息和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信息进行注销;属实的信息进行立案。

b、对于本省或市环境执法监督员直接上报的问题,监督中心在立案后根据问题的性质,将该问题转发至相应的市级执法监察大队去执法核实。

3任务派遣阶段

执法任务的派遣可以通过基于工作流技术的信息系统完成,也可以通过纸质文件、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进行派工。

4处理反馈阶段

各级环境执法部门,根据部门自身情况,可以选择通过环境监察业务管理和分析平台进行处理结果的网上反馈,或者纸质文件、电话、传真等传统方式回复给各级监督中心,最终汇集到部级监督中心。

5核查结案阶段

执法监督大队在接到反馈来的已处理完成的消息后,指派执法人员员到现场核查,如果确实已处理并达到标准要求则该任务结案。如果没有处理完成则由指挥中心继续协调解决。同时,部级和省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也可根据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进行任务监察派遣审核和案件处理。

6稽查考核阶段

后台接收到现场执法人员传回的执法记录,取证信息入库归档,方便领导对现场信息做审查考核;同时,领导可根据任务类型,执行科室,任务来源等对执法人员的任务做稽查考核。设置各类考核指标现场执法完成任务数现场执法完成任务率(完成任务数/总任务数)完成任务质量考核(根据新的笔录格式,对相关内容进行考核)是否采样、是否取证、是否下达整改通知书是否处罚建议、是否按照要求进行笔录管辖企业达标数(在某一时间段内达标数)管辖企业达标率(监测达标数/监测总数)采样频次整改通知书下达情况/整改完成情况信访任务完成率、信访完成任务数排污费收缴率、排污费申报率、排污核定率等对执法人员、科室进行评价。

第三章系统结构设计

污染源移动执法系统分为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和后台支持系统平台。

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可与各类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和移动智能设备等)完美整合,并兼容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网络,一键安装,方便快捷。通过后台支持系统平台配置的一切应用都可以直接在移动设备客户端运行,该客户端支持Android、Iphone等主流的手机智能系统,具有易用、先进、兼容性高、安全性佳等特点。

后台支持系统平台为六层的系统设计架构,满足扩展性需求,并基于模版、组件的设计模式,每个应用是一个运行时的实例,工作流采用状态机工作流的实现模式,详细记录任务处理中各个环节的数据信息。

第四章移动端功能

1基于GIS系统的附近污染源

在GIS上,以网格为单位或以鼠标点选圆形或多边形范围内为统计范围,显示所有的污染源信息的相关信息和网格负责人的信息。

点选GIS上的污染源,可以获得污染源的详细信息,如业主信息,审批信息,排污费缴纳信息等所有相关信息。

自动搜索执法所在位置2公里内的污染源

显示污染源列表,可查看污染源详情,并进行执法操作

查询所在位置的环境功能区信息

在地图上任意位置查询污染源

2任务办理

计划任务----定制周期性环境监察与执法任务,并记录每个节点处理人信息。

智能预警任务----根据污染源监控数据自动生成执法任务,并记录每个节点处理人信息。

临时任务----根据举报、投诉等其它来源生成执法任务,并记录每个节点处理人信息。

3自查服务

企业填写排污收费表单,自查表单等供检察人员审核。

企业填写任务流程中企业节点信息,比如复核。

4污染源管理

查询污染源及相关信息

进行现场执法

5稽查管理

人员定位

查询执法人员当前位置

回放执法人员某一天的执法轨迹

跟踪执法人员位置

任务管理

跟踪具体任务的执行过程

查看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所有文档记录和轨迹

对任务执行过程进行审核或评价

6考核查询

查询考核情况

定位情况统计

查询某一天或时间段内各部门人员定位情况

7在线监控

查看在线监测数据、曲线图

流量统计,与许可证许可量进行对比

污染源安装在线监测情况统计

查看视频监控图像

8环保手册

法律法规

全覆盖体系

应急手册

内部管理制度

9常用工具

公告信息

常用网站

审批查询

收费查询

建筑施工

噪声许可

第五章产品优势

经调研,污染源监察工作分为两大特征,一般性特征以及特殊性特征,一般性特征为一般企业,按照一般监察工作监管完成,特殊特征为特殊类企业,需要单独为企业制定监管方案。完善检查监管体系,建立移动执法系统的核心在于完善一般性企业监管的需求,并为特殊性企业建立相适应的方案体系。

1结构化设计,功能变更和扩充便捷灵活:

手机平台与服务器后台紧密结合,对处于摸索中的特殊性企业方案有很好的兼容,只需在后台建立相关的业务模块,手机实时同步,自动实现业务手持化,不需要复杂的二次调研,二次开发,节省大量时间与资金,省去逐步完善监管体系过程中不能实时展现的烦恼,而其他商家的手机系统则是需要重新定制。

2监管的重心在于任务,从而实现过程记录,监管可查。

如何实现严谨的任务流程则是移动执法系统的重中之重,移动执法终端系统则完美的可以实现任务流程的复杂要求,随时查看任务节点审批人信息,快捷的在后台服务器建立适应的表单,工作流,手机实时更新,并对任务过程中可以监控,发送任务到达,过期等提示。创建对应的功能,简单来说我们的产品相当于一个手持客户端,完美支持对后台BS系统的支持以及兼容,而不是一个固有不变的App系统,极强的提高了业务的灵活性。3业务复杂化简单实现

上面提到我们的手机系统对监察工作核心功能有很好支持,这也是系统的亮点之一,那么对其他功能的支持呢?比如gis,在线数据查询,现场记录上传。。

这些功能我们通过html5的方式,在后台建立相关功能页面,通过手机菜单链接访问,这样的好处在于,客户端与业务端完好的分离,数据录入,数据展现在客户端,业务处理在服务端,互不干扰。

4兼容其他系统

监测方案范文7

一、工作目标

开展以太湖水为水源的生活饮用水常规监测和应急监测工作,及时预警并参与处置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为防控太湖蓝藻暴发提供及时、准确的水质信息,保障太湖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监测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以太湖水为主要水源的无锡市崇安区、南长区、北塘区、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无锡新区和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苏州新区、苏州工业园区、吴江市。水质监测范围包括无锡市中桥水厂、雪浪水厂、锡东水厂和苏州市横山水厂、白洋湾水厂、相城水厂、新区新宁一水厂、新宁二水厂、园区华衍水务公司、吴中区浦庄水厂、红庄水厂、吴江市庙港净水厂等12家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和供水管网末梢水。

三、工作内容

(一)监测点设置

1、出厂水监测点。在无锡市和苏州市12家市政集中式供水单位分别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

2、管网末梢水监测点。按每5万人口设置1个监测点,在无锡市和苏州市分别设置40-50个管网末梢水监测点,选取不同水源类型和取水方式的市政供水末梢水作为监测点。

(二)日常监测

1、水质全分析监测

每年2、5、8月对各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水质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监测全部常规指标和非常规指标。

2、水质常规监测

对各集中式供水单位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进行常规监测,监测指标为: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耗氧量、亚硝酸盐氮、氨氮、游离氯、微囊藻毒素-LR、铁、锰等14项指标,可根据检测结果适当调整监测指标。

监测频率为:每月监测一次,采样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一上午8时。每年的蓝藻暴发期,无锡市监测频率增加为每周一次,采样时间为每星期一上午8时。

(三)应急监测

当发生水源水污染事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出厂水和管网末梢水水质监测频率增加到2次/周或1次/日。

(四)紧急启用地下水深井水质监测

紧急启用地下水深井前,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使用单位申请后,须对深井水水质进行一次水质分析,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方可启用。

(五)信息报告

无锡市、苏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定期向省卫生厅上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报告,无锡市、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定期向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数据等相关信息。

水质全分析监测报告应在采样后1个月内完成,每月(周)水质常规监测报告应在采样后5天内完成,应急监测报告应在监测工作完成后随时报告。

四、组织实施

省卫生厅负责制定监测方案,组织领导监测工作。

无锡市、苏州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辖区内的生活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定期开展工作督导。

监测方案范文8

一、工作目标

加强植物、植物产品的产地、调运和市场检疫,防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开展重大检疫性有害生物定点监测和普查,摸清疫情发生区现状,为科学防控扑提供依据;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基本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将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进农业生产,保障广大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点工作

(一)开展宣传培训。一是开展宣传。要采取以电视、广播、明白纸为主的宣传工具,切实做好农业植检法律法规和农业检疫重要性的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关注度,增强疫情防控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防控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围。二是组织培训。切实加强农业检疫人员的法制和技术培训,提高自身监测与防控水平,同时,要加强对进口、调运的企业及科研教学单位相关人员开展检疫培训,树立检疫的思想意识,提升全社会依法检疫水平。

(二)实施疫情普查。一是重点对象。主要普查以红火蚁、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三叶斑潜蝇、黄瓜绿斑驳病毒和梨树枯梢病为主的六种重点检疫性有害生物;同时,兼顾水稻水象甲、瓜实蝇等其他检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针对疫情普点,要应用GPS定位系统,开展定位监测与普查,标注调查地区和疫情“新老”发生区范围,并且,对各发生地区有关农户、基地、企业进行摸底调查,登记造册,为疫情防控提供依据。

(三)加强定点监测。根据本市农作物种植布局,结合历年监测现状,今年将采用GPS定位系统,全市设立50个固定综合监测点、535个单项疫情监测点,并以葡萄根瘤蚜、桔小实蝇、红火蚁等6大病虫为主,实施疫情定点定期监测,以便发现与截获疫情,有利于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技术措施,促进农业安全生产。

(四)开展疫情防控。在查清疫情分布范围的基础上,要及时采取封锁、防治、检疫和检查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和蔓延。一是葡萄根瘤蚜防控。按照《葡萄根瘤蚜专项治理三年规划》要求,加强对葡萄根瘤蚜疫情发生区的封锁、检疫和防治,建设好防控和铲除示范区,力争在**年底基本铲除现有发生区。二是桔小实蝇防控。针对本辖区发生的桔小实蝇疫情,制定、细化其防控行动方案,抓住有利时机,切实采取增设诱捕器诱杀、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同时,加强技术指导,形成群防群控良好局面,控制扩散蔓延,降低危害程度。三是三叶斑潜蝇防控。根据三叶斑潜蝇疫情发生动态,掌握防治适期,有效组织发生区农户、园艺场,采取以药剂防治为主要技术措施,全面封锁疫情扩散,确保全市蔬菜和花卉生产安全。四是新发现疫情防控。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和《**市突发重大植物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的有关规定,新发现的农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地区,应迅速上报,立即采取封锁、控制和扑灭等断然措施,彻底铲除疫情发生和危害。

(五)加强检疫监管。一是疫情发生区域监管。各级农业植物检疫机构应严格加强封锁、监管、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加强执法检查,防止疫情人为扩散。二是未发生区域监管。没有发生疫情的区县,要加大对生产和市场销售种子、水果、蔬菜、花卉等植物及其产品的抽检力度,发现疫情和违法违规行为的,要依法处理,防止疫情扩散,以免造成再次发生危害,影响农业生产。

(六)建设阻截系统。按照农业部开展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和市农委开展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建设的总要求,全面启动并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阻截带和监测体系建设工作。**年全市启动**市有害生物监测网络建设,重点建设“**市有害生物预警控制中心”、区县级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50个以及监测点,有效地开展阻截监测,控制外来疫情入侵,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三、职责分工

(一)市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主要负责制定全市重大疫情监控方案,具体组织实施植物疫情的监测、防控和扑灭工作,并负责开展技术指导、培训与检疫执法工作,及时汇总分析监测结果和防控进展,按时向上级部门上报监控结果。

(二)区县农业植物检疫机构:依据本方案的要求,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全面负责各自辖区内植物疫情监测、防控技术、宣传指导和检疫执法等工作。

四、工作步骤

根据六种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的特点,重点开展调查、监测、防控和执法检查等工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一)组织发动阶段。一是制定方案。制定本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测和防控方案,各地结合本辖区实际情况,细化本地工作方案。二是部署工作。召开全市农业植物疫情监控工作会议,全面部署疫情监控扑工作。三是组织宣传。重点开展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对开展植检重要性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

(二)监测防控阶段。一是开展监测。重点对葡萄根瘤蚜等六大有害生物实施全面普查和定点监测,摸清疫情发生动态。二是组织防控。对发生疫情的区域开展综合防控和扑灭的行政、技术措施,有效控制和扑灭疫情发生危害。三是联合监控。牵头负责全国葡萄根瘤蚜联合监测和防控协作组工作。四是开展阻截。全面启动重大疫情阻截带建设工作,组织开展监控阻截。五是组织培训。开展农业专职检疫员和企事业负责人、农民技术培训。

(三)总结阶段。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认真总结全年疫情监控工作,形成书面总结材料,及时上报市农业植物检疫部门。二是总结工作。并召开全市性农业植检监控工作总结会,重点总结各地疫情监控的主要做法、成效、经验以及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下年度有效开展工作奠定基础。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要树立公共植保理念,农业行政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按属地管理分级实施的原则,建立重大疫情防控责任制,制定本区域调查监测和防控方案,落实有效防控措施,按时间节点和进度有序推进疫情调查、监测和防控工作。

(二)加强部门合作,实施联合监控。各级农业植物检疫部门既要主动加强与农业内部的植保、执法、蔬菜、栽培和种子等部门的协作,共同开展疫情监控扑工作,同时,还要加强与林业、出入境检疫、环保、爱卫会、交通运输、贸易、工商、公安等部门合作,共同推进调查、监测与防控工作。

监测方案范文9

关键词: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筑物的顺利施工和施工后的安全运营,有必要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变形监测方案,这就有必要使用到沉降观测。本文就高层建筑物沉降变形监测方案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以期能为高层建筑物的沉降变形监测方案的实施提供参考。

1 建筑物变形的原因

建筑物的变形主要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是自然条件变化,即建筑物地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的物理性质、大气温度等发生改变。二是建筑物本身的原因,即建筑物本身的荷重、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及动荷载的作用。此外,由于勘测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工作做得不合理,也会引起建筑物产生额外的变形。

2 建筑物变形的类型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按其类型来区分,可以分为静态变形和动态变形。静态变形通常是指变形观测的结果只表示在某一期间内的变形值,即它只是时间的函数;动态变形是指在外力影响下而产生的变形,故它是以外力为函数来表示动态系统对于时间的变化,其观测结果表示建筑物在某个时刻的瞬时变形。

3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方案设计

3.1 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的过程

1)筹备工作

设计单位要编写一个实施观测工作的技术任务书。其中包括水准标石和沉降标志的布设方案,确定沉降的相对精度指标及观测周期和观测期限。承担观测工作的测量单位要根据技术任务书编写测量工作计划,计划必须包括:水准标石的布设略图及其类型、沉降标志的结构及其固定方法、水准测量线路略图、精度估算和观测方法以及平差计算方法。

2)外业布点、观测及成果处理

工作计划确定后,就要埋设高程控制标志和沉降标志。为此要沿测区的所有水准标石敷设水准路线,而水准标石的高程应在国家高程系统中确定。因此,要在这些水准标石和最近的一个国家高程点之间敷设水准路线。在测区建立高程控制之后,开始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沉降标志进行水准测量的同时要测量建筑物体的温度,确定地下水位及其化学成分,以及获取对产生沉降原因能够做出正确解释的许多其他数据。在一期外业观测结束之后,要编绘标有水准标石和沉降标志之间的高差和距离的水准路线略图,计算闭合环的闭合差。如果闭合差在限差之内,则可以对线路进行平差,评定外业观测精度,并计算沉降速度。

3)建筑物沉降和地基相对变形的确定

最后的工作是编制标志的高程和沉降一览表,并附简短说明。有关建筑物地基沉降和变形的资料还要补充建筑物的温度和地下水位的波动曲线图,以及建筑物基础和墙壁的目视观测成果。

3.2观测网点的布设方案

变形观测网是由水准基点和观测点组成。水准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是测定设置在变形区的观测点垂直位移的依据,它的构造与布设必须保证能够稳定不变和长期保存。

3.3 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评定

沉降监测的精度取决于监测目的、建筑物的结构和基础类型。为实用目的观测值的中误差不应超过变形允许值的1/20~1/10;如果是为了研究变形的过程,则其中误差比上述数值更小,通常采用“以当时可能达到的最高精度”确定变形观测精度。

水准测量成果的精度评定目的为:

1)确定观测精度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2)及时发现粗差;

3)计算水准路线的中误差和环线闭合差;

4)为变形观测分析提供可靠的数据。

3.4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要遵循“五定”原则

“五定”即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的沉降观测点,点位要稳定;所用仪器、设备要稳定;观测人员要稳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以上措施可以尽量减少观测误差,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具有可比性,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3.5 施测要求

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后重新对所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在观测过程中,操作人员要相互配合,工作协调一致,认真仔细,做到步步有校核。

3.6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呵成;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4 工程应用

4.1 工程概况

某办公楼,长56.4m,高75.62m,为钢筋混凝土结构,1994年竣工,现拟进行外部装修,考虑到结构的稳定性问题,需要对其进行沉降变形监测。

监测方案范文10

一、总体目标

贯彻落实国家、农业部、省农业厅、市农业局相关文件精神,通过不断的实践,引导各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完善,促进各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相关单位职责的规范落实,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各项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任务及分工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

风险监测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普查和专项监测等内容。根据农业部、省农业厅和市委市政府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在市农产品质量监管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定期和不定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项风险监测工作。种植业产品年度抽、送检数量不低于150个,瘦肉精、畜禽产品和动物饲料等按照有关要求执行。全区涉农镇(街)要建立镇(街)农产品检测室,每个镇(街)年度检测样品数量不低于500个(快速检测),并做好记录工作以便年底检查,抽检农产品范围要包含辖区内各个行政村。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根据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要求,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重点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检测结果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发现的突出问题、突出对象,按照抽样机构和检测机构分离的原则,及时开展农产品和农资的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配合省、市关于禁用药、非法添加剂、重大违法违规事件等情况的监督抽查工作,区农业执法大队具体负责果蔬类产品和农药等农资的监督抽样,区动防所具体负责畜禽类产品的监督抽样;在市局的监督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做好部门内职责分工,做好辖区内发生的各类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监督抽查工作。特别是各种新闻媒体报道和群众投诉举报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要快速应对、妥善处理、依法处置,坚决防止事态的扩大和蔓延,避免引起群众恐慌。

各级部门要严格遵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省政府法制办公室、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完善涉嫌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移送衔接工作机制的会议纪要》的文件要求,加强与食安办、公安、食药、工商和质监等部门的衔接配合,对监督抽检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坚决依法查处;对涉嫌犯罪的,要第一时间移送公安机关,坚决杜绝有案不移、以罚代刑。

(三)农产品质量监管检测体系建设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强化属地管理责任,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县、乡(镇、街)级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执法等工作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工作力量,尽快配齐必要的检验检测、执法取证、样品采集、质量追溯等设施设备,加快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验检测体系的建设工作。要加大与区政府、编办的协调,争取全面明确落实农业部门区级监管职能。在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检测体系建设方面,我区各涉农镇(街)已全部完成了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的挂牌工作,并于2013年新建了2个镇(街)农产品检测室。今年,我区将进一步健全规范各涉农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的“八有”(有牌子、有岗位、有人员、有制度、有档案、有设备、有专项行动、有基本经费)建设和镇(街)农产品检测室的完善建设工作。同时,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2013〕106号)要求,将镇(街)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镇(街)人民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明确考核评价、督查督办等措施,强化镇(街)农产品质量监管属地管理责任。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等文件有关规定,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根据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把任务措施落实到位,切实降低农产品安全风险。请各镇(街)制定好本辖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方案,以便年底绩效考评。

(二)加强协调配合

要加强部门间的配合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确保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工作取得实效,提升本辖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监测管理能力。

监测方案范文11

按照省、州要求,为认真落实党的四中全会关于“坚决打贏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精神,强化返贫预警监测,探索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结合我县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人口进行预警监测,全面完成“大排查”发现问题整改工作,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确保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20年持续稳定达到脱贫退出标准,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夺取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二、监测对象

(一)脱贫监测户: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返贫风险的建档立卡已脱贫户。

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已脱贫户。

(二)边缘户:年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非建档立卡农户。

三、监测内容

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对监测对象的住房、教育、医疗、安全饮水、收入、就业、生活状态等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四、监测方式

根据《州防止致贫返贫监测帮扶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形成合力,建立从上到下、自下而上的双向监测、靶向预警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并在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为“大数据平台”)上完善相关信息数据。监测对象不申请,评定工作不宣传,结果不公示。

五、监测步骤

第一步:排。2019年“两摸底”摸排的脱贫监测户和边缘户不纳入排查范围。县攻坚办组织“两不愁三保障”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研究制定相关行业部门初步监测对象的标准。各行业部门和乡(镇)根据标准,将“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不够稳定的,以及平时掌握的上访、信访、群众反映较多的家庭困难户作为拟监测对象。县攻坚办汇总后对拟监测对象开展信息比对工作,将比对后审定名单分发到各行业部门和各乡(镇)。

第二步:访。县级攻坚办统筹组织力量对照初步监测名单开展进村入户走访,重点核实“两不愁三保障”稳定实现情况,是否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在进村入户过程中,对发现其他家庭生活实际困难的农户,应纳入初步监测对象并入户核实。

第三步:评。根据走访核实的情况,乡(镇)组织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开展评议,共同研判致贫、返贫风险,将拟监测对象的名单报县级攻坚办审定。

第四步:录。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根据审定的名单,入户采集新增边缘户信息,由乡(镇)组织人员在国家系统中录入新增边缘户,标

注新增脱贫监测户。对监测过程发现的新增监测对象,及时按程序在国家系统补录。待省扶贫开发局将国家系统中已标注的脱贫监测户和录入的边缘户导入大数据平台,平台自动汇总后形成全县防止返贫监测台账。

第五步:测。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2020年每月对监测对象进行一次动态监测。对“两不愁三保障”出现缺项的,由村“两委”或驻村工作队及时在大数据平台上标注预警,乡(镇)初审后上传至县攻坚办,县攻坚办审核后确定为预警监测对象,并根据其实际困难反馈至相关行业部门。

第六步:补。各行业部门要根据预警监测对象实际困难情况,会同乡(镇)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应限时完成补短帮扶。对预警的脱贫监测户,对照2020年脱贫退出的标准,对标补短,全面达标;对预警的边缘户,要及时落实帮扶救助。

第七步:销。完成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后,各行业部门在大数据平台中提出销号申请;县攻坚办组织核实后,在大数据平台中批准销号。销号后,各行业部门应将相关情况在本行业信息系统内及时更新。

六、时间安排

(一)方案制定。

3月中旬,完成县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以及监测工作动员部署,全面铺开检测各项工作。

(二)评定录入。

4月上旬前,完成新增监测对象的评定工作。4月中旬前,完成新增监测对象的信息录入工作。

(三)补短帮扶。

6月底前,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全面完成预

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

(四)成效巩固。

7月至12月,每月开展一次动态监测,对新发现的预警监测对象,及时开展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立行立改。

七、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乡(镇)、各部门要将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的重要举措,充分运用大排查成果,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乡(镇)、本部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实施方案,细化完善帮扶措施,建立健全动态帮扶机制和限时办结制度。

(二)认真组织实施。

县攻坚办要加强工作统筹,认真组织相关行业部门和乡(镇)分级分类分层解决问题,及时回访销号,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各行业部门要制定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措施并督促指导。各乡(镇)要认真做好监测对象的摸底和动态监测工作,落实预警监测对象的对标补短和帮扶救助。

监测方案范文12

一、震情背景

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地震趋势意见中涉及我州部分县,尤其是2014年发生“11.22”康定6.3级和“11.25”康定5.8级地震,表明我州及邻区在2015年度地震活动水平增强的可能性较大,防灾减灾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地震短临跟踪工作。

二、工作目标

以强化重点危险区震情短临跟踪为重点,以科学把握重点危险区及其周边异常和震情形势变化,为地震短临预测预报作出努力,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三、工作思路

(一)依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确定的重点危险区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度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甘减灾发〔2015〕3号)要求,我县在所划定的重点危险区内,因此必须加强地震微观、宏观监测工作。

(二)严格震情值班制度。严格实行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切实搞好防灾减灾局现有通讯工具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震情监测、地震应急信息传送畅通。

(三)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加强市县地震监测预报和震情跟踪工作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2015年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积极争取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确保有人做事,有条件做事。

四、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

地震短临跟踪工作要在州防灾减灾局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进行,县防灾减灾局成立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局长

副组长:县防灾减灾局副局长

成员:县防灾减灾局工作人员

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

主要职责:按照省地震局、州防灾减灾局对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研究协调解决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重大问题;开展地震短临跟踪监测相关工作;督促指导各乡镇、县级各单位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通过强化地震监测,捕捉地震前的各种微观、宏观异常现象,充分有效地分析异常特征,为上级防灾减灾部门和地方党委、政府及时准确地作出地震短临预报提供依据。

五、工作措施

(一)地震监测预报。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对未按规定速报和上报的要追究值班人员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宏观异常的上报与核实。各乡(镇)防灾减灾助理员,要认真做好本地区地下水、动物、气象等宏观异常信息的捕捉、收集、上报与核实工作。县防灾减灾局将根据上报的宏观异常情况及时的收集汇总,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及时做出分析意见,并写出宏观异常情况报告上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

(三)会商及预报。综合各种地震宏观、微观异常情况,坚持震情会商制度,按时将会商意见速报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若出现明显异常或发生紧急震情,要随时进行会商或紧急会商,并将会商意见迅速上报。加强与周边地区防灾减灾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行信息互通,资料互补。根据地震活动发展趋势和地震学指标的演化程度,若短临异常相对集中出现时,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州防灾减灾局提交观测报告。

六、地震短临跟踪任务

根据全省2015年度地震趋势会商会划定的“及邻区地震危险区”的划分范围,抓好我县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力争为短临跟踪监测和短临震情分析预测取得实效性作出努力。

七、短临跟踪监测措施

(一)在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将全县日常监测与重点危险区的地震短临跟踪监测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现有地震监测台点的管理,为短临震情监测和分析预测提供连续、可靠的监测资料,安装有“地震烈度仪”的乡要落实专人进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二)按有关要求及规定对震情进行监测与分析速报,尤其是要加强对地方震、近震以及震群的监测和速报工作,出现震情必须按规定速报州防灾减灾局。

(三)规范报送程序,做好观测数据登记、报送和材料归档工作。按照各乡镇及时将监测的地震宏微观异常情况报县防灾减灾局,再由县防灾减灾局报州防灾减灾局的程序进行。同时,乡镇和县防灾减灾局要做好数据资料登记、保存和归档。

(四)密切跟踪监测宏微观异常。严格按照《省地震局关于印发省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修订)的通知》和《州防灾减灾局关于印发州地震前兆异常核实工作规程(试行)的通知》,做到异常落实不过夜。无论任何时间,只要发现宏、微观异常,必须及时上报州防灾减灾局,并派人员进行核实。其中,一般宏微观异常由所在县防灾减灾局进行核实,以电话和书面材料两种方式上报州防灾减灾局。重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派员和县防灾减灾局一起进行核实,写出专题报告上报省地震局。特大宏微观异常由州防灾减灾局请求省地震局派专家联合进行调查核实。

(五)加强震情分析预测工作。严格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加强与州防灾减灾局和周边县防灾减灾部门的联系与交流,及时交换异常信息。

八、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