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

时间:2023-05-31 08:56:59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1

英文名称: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8868

国内刊号:12-1053/R

邮发代号:6-3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0

期刊收录:

Pж(AJ) 文摘杂志(俄)(2009)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2

【导语】2018年北京考研成绩查询时间也陆续公布,为了方便考生,

2018年北京考研成绩查询时间、查询入口(各高校) 北京建筑大学 查询入口 北方工业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理工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工商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服装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农业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农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中医药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师范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语言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物资学院 查询入口 外交学院 查询入口 中央音乐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音乐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电影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舞蹈学院 查询入口 华北电力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查询入口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查询入口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农业科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查询入口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查询入口 钢铁研究总院 查询入口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查询入口 北京机电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查询入口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真空电子技术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航天五院) 查询入口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化工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制浆造纸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 查询入口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查询入口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查询入口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查询入口 首都儿科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查询入口 后勤学院 查询入口 装备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第五十八研究所 查询入口 防化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查询入口 国家行政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 查询入口 中华女子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工业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化工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联合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科技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 查询入口 首都医科大学 查询入口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外国语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地质科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体育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 查询入口 清华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交通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邮电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印刷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林业大学 查询入口 北京协和医学院 查询入口 首都师范大学 查询入口 首都体育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传媒大学 查询入口 中央财经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查询入口 国际关系学院 查询入口 中央美术学院 查询入口 中央戏剧学院 查询入口 中央民族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政法大学 查询入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查询入口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查询入口 中共中央党校 查询入口 中国科学院大学 查询入口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 查询入口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 查询入口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查询入口 中国航空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航空精密机械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第六二八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 查询入口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 查询入口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建井研究分院 查询入口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煤化工分院 查询入口 北京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 查询入口 中国轻工总会环境保护研究所 查询入口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查询入口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中医科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查询入口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查询入口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查询入口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 查询入口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查询入口 装甲兵工程学院 查询入口 空军指挥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查询入口

海军装备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 查询入口 解放军医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查询入口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查询入口 陆军航空兵学院 查询入口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 查询入口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查询入口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市创伤骨科研究所 查询入口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 查询入口 解放军艺术学院 查询入口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 查询入口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查询入口 中国艺术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中国舰船研究院 查询入口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查询入口 北京城市学院 查询入口 中国戏曲学院 查询入口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查询入口

专题推荐:2018考研成绩查询时间、考研成绩查询入口

2018年考研国家线、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3

名誉理事长

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代部长 姬建民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杨卓

理事长

副理事长

总装备部陆装科订部装甲局总工程师 卓枫

北方激光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管小康

风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宝生

常务理事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蔺建成

陕西宝鸡专用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宝和

装备部综合计划部韶长 于中海

装甲兵学院科研部部长 邵学海

装甲兵工程学院科研部部长 王青海

北方信息控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陈友春

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刚利

西安现代控制技术研究所所长 肖先国

山东红旗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李成玉

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长采

理事(排名不分先后)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蔡江

兵器工业卫生研究所副所长 夏宝清

太原中北新缘科技中心厂长 李斌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副所长 张建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32研究所所长助理 朱闻渊

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何清

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所长 曹福辉

北方光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小鹏

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毅

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雷金利

新乡北方车辆仪表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君

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姜泽栋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所长 周胜利

北京京仪敬业电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杨睦民

总装军械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穆希辉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党委书记 唐磊

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晓鹏

哈尔滨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 王世显

青岛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中船重1716研究所)总经理 赖贻翔

北京北方长城光电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魏育五

北京北方车辆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叶明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7研究所副所长 曹秋生

中航工业光电所凯信光电研发中心主任 鲁宏捷

重庆大江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杨川

长春装甲兵技术学院训练部副部长

王迪

黑龙江北方工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长峰

中电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主任 胡晓吉

广州大华德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龚尚泰

合肥天鹅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邓长权

天津市太阳精仪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卫东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曾钦勇

北方夜视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贺彦

湘电集团有限公司军工办副主任 何曙

泰兴市航联电连接器有限公司总经理 叶学俊

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封志仁

中国兵器工业第202研究所副所长 曹晖

陕西宝成航空仪表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陈磊江

东光集团吉林东光精密机械厂厂长 孟庆洪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郝海清

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飞宇

北方导航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夏建中

黑龙江华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姜禄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配套确认技术总师 许国卫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8357研究所副所长 丁国辉

成都巨峰玻璃有限公司(157厂)总经理 刘钢

河南新县光学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丁力熠

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708研究所所长 邢文华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706研究所副所长 谢小权

北京特种机械研究所副所长 熊德

山西北方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榆生

河南航天特种车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刘邦成

北京波谱华光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陈龙华

衡阳北方光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作斌

中国人民6410工厂厂长 李献洲

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丁玉华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九研究所所长 马中

四川九洲电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营七八三厂)副厂长 程旗

中航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张勇

重庆虎溪电机厂(兵器5019厂)副总经理 罗昌勇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副所长 杨兴文

襄樊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强

中航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所长 杨卫平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副所长 高志强

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方铁勤

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职工技协会长 徐桂琴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所总工程师 黄军

新乡北方液压传动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 孙瑞林

南京高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维平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副所长 甄彦斌

山西长城微光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文生

河南省镇平县宏远光电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李志德

辽宁同泽减震器有限公司董事长 佟鹤

长治清华机械厂副厂长 覃卫文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李凌志

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贾栓孝

北京中资燕京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森

合肥通用制冷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立君

淮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史庆书

颇尔过滤器(北京)有限公司高级部门经理 苏效平

云南西仪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谢力

北京中科九章空间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李霁野

山西国营大众机械厂军品第三研究所副所长 张冬莲

上海爱瑞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勇

惠州市惠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春贵

河北汉光重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孟军

北京市天启星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京华

洛阳巨创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霍斌

襄阳博亚精工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文喜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夏光耀

北京艾弗瑞特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王大勇

牡丹江富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 毕士英

宝鸡秦益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红标

杭州新星光电有限公司总经理 季石安

四川天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超

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温剑波

河北燕兴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林文

西安航空动力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刘浩

中国兵器工业试验测试研究院副院长 田建明

北方导航控制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浮德海

中国人民63956部队总工程师 陈俊达

上海星捷达特种装备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薛琦

陕西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王小峰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常纪平

辽沈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 谷云龙

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六一六厂副总经理 张雪冬

中国人民第零九工厂厂长 张玉顺

成都凯天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钟希田

泰安航天特种车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成桥

西安北方光电科技防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克炎

秘书长

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副所长 黄为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4

关键词: 文职人员 军队院校 教员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军事发展的需要,许多国家的军队都建立了非现役文职制度,招聘和使用大量文职人员,以保障军队执行各种任务,不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年代,西方军队的文职人员在专业技术、行政事务和作战保障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非现役文职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我军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中国人民文职人员条例,2005年才正式实行非现役文职人员制度。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一起承担院校教学科研任务,是院校建设的重要力量。文职人员作为新生事物,其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下面我就非现役文职人员对士官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影响谈谈看法。

1.优化了教员队伍结构

体制和环境上的长期封闭性导致我军院校教员队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知识结构、成长经历比较单一,知识老化,学术视野的狭窄,学科带头人面临断层等主要问题[2]。建立实施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军队院校教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非现役文职教员主要是地方高等院校的本科和研究生应届毕业生。为单一的军校教学模式注入了活力,成了军校多样化发展的催化剂。文职教员整体素质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学历层次高。我校非现役文职教员中取得学士学位者达100%,其中“211”院校学士占99%,研究生占36%。二是思想活跃,教学理念先进。非现役文职教员秉持民主、自由平等的思想,倡导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平等、合作、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并且善于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因此授课方式广泛为学员所喜爱。非现役文职教员创造能力较强,具有超前意识,紧跟时代步伐,经常会将一些比较前沿的知识教给学员。军校学员在掌握军校特色知识后,又能与地方知识结合,既增强了学员自身能力,又为部队培养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3]。

2.教员队伍中不稳定因素

现阶段非现役文职教员与现役教员一起承担院校教学科研任务,两者职责基本相同。但二者工资、住房、保险制度、发展空间等完全不同,严重挫伤了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极大的心理落差。首先是工资待遇问题,严重的“同工不同酬”;地域差距显著;学历差距小。其次是发展问题,非现役文职人员的最高聘用年龄有严格的限制,除非取得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否则终止聘用合同。现实工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显著的是歧视问题。非现役文职人员学历高,能力高,知识面广,但是在工作中往往会受到很多现役人员的歧视。这就导致这些非现役文职人员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压抑,工作热情低,很多人都对自己当初的选择感到后悔。近年来非现役文职人员的离职率很高,导致严重人才流失。这无疑对军队教员队伍长期稳健的发展建设有极大的危害。完善非现役文职教员制度,不仅是军队管理亟待解决的任务,而且已成为军队教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

3.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努力方向

3.1稳定才能求发展。

我军非现役文职教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当针对他们的特殊性进行特殊处理,才能真正激励其更加积极地投身于我国国防事业。

只有切实提高工资待遇,增加人文关怀,提供有利于非现役文职教员发展的环境,才能减少人才流失。我国2006年开始聘用部分文职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实行契约化管理。应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提供有竞争力的工资待遇,才能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非现役文职教员只有稳定才能求发展。

3.2积极引导思想转变。

针对地方大学毕业生民主、平等自由、宽松包容等思想观念与服从、忍受、严格的军人品格的不符,应积极正确引导非现役文职人员转变思想,培养对军事教育的敬业、执著、创新思维的素质及学术上的百家争鸣、科研上的科学严谨作风。

3.3丰富实践经历,提高实践能力。

由于学历教育更强调的是理论知识的培养,非现役文职教员实践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任职教育对实践能力的要求。虽然很多军队院校通过“双基”和“双师”考核制度激励教员提高实践能力,但存在应付考试的现象,并没有切实提高教员的实践能力。应该通过组织有针对性的实践训练,切实提高非现役文职教员的实践动手能力。例如机械基础教员不仅能熟练操作本课程的实验科目,而且能掌握车工、钳工、焊工等机械类相关实践操作。这对其教学有很大帮助,可利用暑假时间对教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培训,并结合相关考核制度,检验培训效果。

3.4提高对军事机械的认知。

由于非现役文职教员没有军队成长经历,对军事机械不熟悉,导致非现役文职教员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很好地结合装备讲解授课知识。军械院校的教员不了解军事机械,是一种很不合理的现象。可利用现有资源,组织非现役文职教员对退役的机械进行学习,提高对军事机械的认知。

参考文献:

[1]郑椿霖,耿明华.“打造不穿军装的兵”――西方国家军队文职人员制度管窥[J].环球掠影,2006,(24):42.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5

图1大会主会场

图2出席年会的各位嘉宾

年会围绕“构建仿真平台,驱动创新设计”的主题展开.大会开幕式由中国软件协会数学软件分会秘书长张云泉博士主持,4家主办单位的代表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协会理事长王泽玉研究员以及ANSYS中国区技术经理丁海强先生代表国内外厂商分别为大会致欢迎辞和开幕词.

开幕式还举办了中国汽车技术培训中心揭牌仪式. 上汽集团新能源汽车事业部凌天钧总工程师作为第1届理事会理事长宣布中心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工业自动化分会总干事、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黎晓东研究员和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大连理工大学教授为中心成立揭牌;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常务理事、国际著名汽车轻量化技术专家陈立禾博士代表海外联合创办单位为中心的成立致祝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计辅》主编钟万勰先生被聘为中心的理事会顾问.

图3凌天钧总工程师宣布中国汽车技术

培训中心成立图4黎晓东研究员和教授为中国汽车

技术培训中心成立揭牌

开幕式之后的大会主旨报告由王泽玉研究员主持.钟万勰院士作题为“工程与科学计算集成软件平台SiPESC”的报告;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科技委副主任莫军研究员作题为“面向重大装备的CAE应用与研究”的报告;ANSYS中国区技术经理丁海强先生作题为“系统化工程仿真”的报告;凌天钧总工程师作题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技术现状、CAE分析特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报告;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经理罗一峰先生作题为“借助英特尔智能志强平台,应对CAE领域设计分析和仿真带来的挑战”的报告.

图5中国科学院院士、《计辅》主编钟万勰教授

图6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科技委

副主任莫军研究员

“CAE技术趋势论坛”是每届CAE年会的重头戏,组委会邀请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大会演讲.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舟博士作题为“面向汽车正向开发的CAE技术发展趋势”的报告;LMS China技术总监石银明博士作题为“挑战设计极限――LMS疲劳测试与仿真技术概述及最新进展”的报告;Siemens PLM全球CAE产品市场总监RAVI博士作题为“仿真面临的挑战和最佳实践”的报告;三一集团副总经理兼数字电动研究院院长王建明博士作题为“数字化样机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的报告;Autodesk中国区制造业销售经理王红蕾女士作题为“Autodesk与CAE――卓越由此开始”的报告;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CAE实验室主任赵宇波研究员作题为“基于仿真的深度工业设计”的报告;北京市计算中心副主任宁静研究员作题为“云计算在CAE中的应用”的报告.

图7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周舟博士

图8LMS China技术总监石银明博士

年会还设国防科技工业、汽车交通、先进制造科技与应用分会场,为航空、航天、兵器、汽车、船舶和通用机械等行业的代表提供专业研讨和交流的机会.

为推广CAE技术支持产品创新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普及CAE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主办方还组织进行“2011中国CAE应用最佳实践案例”、“2011中国CAE领域杰出贡献奖”、“2011中国CAE年会优秀论文奖”等评选颁奖活动.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6

一、国内外高水平学历教育院校几乎都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一个基本特征,要建设“军内领先、国内知名”的特色学历教育院校,必须考虑是否可以借鉴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

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创新发展。斯坦福大学实施了“生物学交叉学科”研究计划,涉及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生物科学三大领域,跨越文理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三大学院。国内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探索的“多学科融合”方式,把理科、工科、医科、生命科学等结合起来,搞平台、实验室、中心等,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军内国防科大积极采取加强基础学科、扶持新兴学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了学科专业口径,已由较单一的理工科大学逐步发展成为多学科的军队综合性大学,成为全军学科门类最多的院校,学科专业覆盖了国防科技关键技术的主要领域,为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知识领域宽广、军事科技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合力育人环境。事实证明,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水平学历教育院校的基本特征,乃至必由之路。学历教育院校要想实现“军内领先、国内知名”特色学历教育院校的“十二五”目标,必须在结合各院校不同实际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学历教育院校发展途径,认真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

二、陆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一个基本支撑,要基于陆军新发展实现院校教育转型,必须采用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

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陆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进程加快,对院校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作战行动高度体系化,目标探测、指挥控制、火力打击、战场机动、综合防护等诸行动“联动化”;战争力量高度综合化,“传感器――控制器――武器”一体化运作,分散的作战单元通过战场网络实现横向间的无缝链接。另一方面,现代陆战装备,往往集多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于一身,向智能化、自动化、精确化、无人化、隐形化、小型化方向发展,多学科交叉融合趋势日益明显,装备本身已突破以往“平台”的概念成为“系统”乃至“系统的系统”(体系)。由此不难看出,信息化条件下,战争的方式方法和物质因素,都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一个基本支撑。陆军学历教育院校面对这种陆军发展的新需求,积极开展教育转型建设,必须构建完整的作战指挥体系,以军事、管理、计算机、电子、光学、通信、机械、材料、兵器等各学科融合发展为纽带,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促进重大关键技术的攻克和原始性知识创新,造就一大批深谙作战、懂设计、精原理、会操作、善保障的人才,为陆军部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三、军队院校体系调整改革对原来的军事工程高等教育院校带来机遇和挑战,要想“以特色求生存、以质量保发展”,必须走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之路

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几乎都是原来的军事工程高等教育院校,相比任职教育院校,具有更加深厚的工程底蕴,但相比地方综合院校,学科门类比较单一,而且长期以来都是以工学学科为主要建设学科的,军事学、管理学、理学等学科门类都是后来发展起来的,总体水平还不高,文学、法学等还十分欠缺。要达到国家高等教育关于多科性院校学科门类数量的要求,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必须围绕主要学科形成多门类的学科群,且学科专业体系完善,院校自身特色鲜明。作为带有陆军兵种背景的院校,相比国防科技大学等军内综合院校,学科交叉融合方面显得相对薄弱,必须注重与军事斗争准备紧密结合,与武器装备紧密结合,注重构建全系统、全寿命的学科专业布局,走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之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军队院校体系调整改革中站稳脚跟,才能真正确立学院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四、当前国内外研究学历教育院校整体建设的宏观问题较多,但深入探索信息化条件下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新要求的学历教育院校建设模式的成果极少,必须尽快组织研究以填补理论空白、拿出实际对策

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既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也是高校在21世纪的自觉追求。多学科交叉融合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和特征。世界知名大学普遍高度重视推动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高水平院校。麻省理工学院的跨学科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如雷达实验室、电子实验室、怀特克学院等)已超过64个;斯坦福大学实施了“生物学交叉学科”(Bio-XProgram)研究计划,涉及生物工程、生物医学、生物科学三大领域,跨越文理学院、工程学院和医学院三大学院;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等普遍设立了“合作基金”或建立了“学科交叉专家委员会”等机构,以推动学校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发展。

我国在前一轮高教体制改革中,形成了若干所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大学,从而使其具有进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行列的基本条件和学科基础,但在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总的看,各学科的深层次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院校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还需进一步深化,跨学科、跨学院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模式还基本未建立。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摆在院校面前不可回避的基本命题就是:如何将综合性院校的潜力充分地释放出来,如何将学科齐全的优势变成跨越发展的资本,从而真正达到1+1+1>3的办学绩效,实现把院校建成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的目标。

国内学者普遍认可学科的交叉融合是院校实现新跨越的必由之路。例如: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在《中国大学教学》上指出: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是四川大学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战略抉择。仇方迎、郑若冰在《中国大学教学》上发表的《学科交叉融合:要说突破不容易》认为:多学科交叉融合已成现代科研大趋势,文理渗透、理工结合,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潘德惠在《科技日报》上发表的《关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指出:必须打破体制交叉融合,不交叉就没有发展。就军队系统而言,国防科技大学上下普遍重视通过优化重组学科,实现院校建设跨越式发展。该校按照“突出特色,瞄准前沿,综合布局,优化环境”的学科建设思路,对学科专业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优化,组建了若干个跨学科研究中心,构建了与我军现代化建设密切相关的国防科技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的军事高科技特色,为我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从整体上看,国内外对如何建设学历教育院校方面的宏观研究较多,但是,就如何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促进院校全面发展方面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系统。就军队院校而言,信息化条件下学历教育院校到底如何建立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该方面研究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急需有针对性的系统深入研究。军队学历教育院校如何真正形成以军为牵引、以工为主体、以管为衔接,理、文、哲相补充的学科体系,走出属于自己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建立真正的特色和优势,确保能够长远地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院校编制体制改革趋势,还没有组织系统的研究。

五、开展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研究,对于军事教育训练学科发展和院校自身长远建设,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对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问题组织深入研究,将具有十分显著的意义和重大的研究价值。在理论研究方面,推进军事训练、教育转型、人才培养、院校改革、学科建设理论的发展,为促进教育训练学科专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在实践应用方面,通过以军队学历教育院校为实际研究对象,结合各院校自身特点,借鉴外军学历教育院校建设的有益做法和启示,深入系统地研究学历教育院校多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模式需求、目标、内容、对策、效果等方面问题,将具有十分明显的实际军事应用价值,将为进一步细化学院“十二五”规划、细化教育转型目标,推动院校长远建设跨越式发展提供指南性依据。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7

关键词:农业机器人;教学方案;教学目标;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06-03

随着现代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一个以作物栽培为基础,以生物技术为先导,集机械化作业、自动化栽培设施、人工可控环境等尖端技术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内外农林类高校纷纷开设“农业机器人”课程,尤其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诸多专业课中,“农业机器人”是农业机械领域最新技术水平的代表性课程,是机械设计、控制技术、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课程的集中体现和综合运用,因此,开展“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的研究和探讨,快速培养适应21世纪现代农业机械发展趋势的创新人才,对于改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我校相关专业本科和硕士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分析“农业机器人”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农业机器人课程的知识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方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教学方案。

一、课程目的和定位

“农业机器人”课程是浙江农林大学工程学院林业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工程专业面向本科和研究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前沿课程,它主要讲述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实例两大部分内容;通过分析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目前各种农业机器人的特点、基本组成和应用状况。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目前世界各国用于农业生产中的各种机器人,把握农业生产系统中的高新技术,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建立宽广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空间。本课程在农林类高校的大机械类专业、特别是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既是诸多课程知识点(机械设计类、机电类、信息控制类)的集中体现和有机融合,又是后续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前期的直接专业训练和前期预演,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专业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图1所示。

二、知识和评价体系

“农业机器人”课程知识体系基于现有正式出版的教材有:徐丽明主编,《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日本)近藤直(日本)门田充司(日本)野口伸译者:乔军,陈兵旗,孙明等,《农业机器人(全2册)》,第1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同时还有根据“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小组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而形成的教案。它由概论、农业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农业机器人的应用实例分析等循序渐进的几部分内容组成,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穿插实践环节教学,实践环节的教学安排在“农业机器人实验室”进行和到吉峰农机杭州分公司参观,考核评价体系本科生和硕士生要求有所区别,“农业机器人”课程知识体系和评价体系如图2所示。

三、教学要求和模式

“农业机器人”课程面向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同时开设,课时分配、重点难点、目标要求、评价标准等均有所不同。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要求比较如表1所示。

四、教学成效

“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通过2012、2013两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成效显著,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如表2所示。

“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探讨充分体现了以技能素质培养为导向的工程类高等人才办学宗旨,其在课程目的和定位、知识和评价体系、教学要求和模式以及教学成效上,以应用为主的本科生和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均有所不同,但是,作为学校唯一的一支教学团队,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等方面又几乎一致,然而,通过2年的教学实践,均取得了应有的效果。根据教师的科研活动和教学研究活动的深入开展,结合“农业机器人实验室”的不断建设,“农业机器人”课程的软硬件基础条件不断完善,今年有望编写出新的适合学校特色的“农业机器人”教材,“农业机器人”课程教学方案也将日益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徐丽明.生物生产系统机器人[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2][日]近藤直,门田充司,野口伸共,著.农业机器人I·基础与理论[M].乔军,等,译.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8

关键词: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军械信息化建设随着部队全面信息化建设一起起步,经过无数军械工作者辛勤努力,取得一定的成就,方便了各级军械工作,提高军械保障效益。但在军械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军械保障效能的充分发挥。因此,对于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有必要进行研究。

一、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及意义

(一)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是指在部队军械领域广泛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装备,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与军事活动相关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部队军械整体效能,全面提高综合保障能力的过程。整个过程要坚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建用互动、整体联动的原则,最终要达到指挥控制精确化、物资供应可视化、维修保障智能化以及保障装备的信息化,以适应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的国际国内新形势催生的新任务对部队军械保障快速、精确、智能化保障的新需求。

(二)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时代,部队面对的敌人通信、机动能力增强,很多事件时效性、敏感性很强,部队只有快速反应、有效处置,才能真正赢得主动、获得全胜。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好,就能快速及时全面的侦测敌情、了解我情,才能及时有效为部队提供军械保障,有力支撑部队多样化任务完成。军械工作是保障部队完成任务的重要支撑,部队现代化建设整体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军械信息化,只有包括军械部门在内各部门信息化取得进步和突破,部队现代化建设总体才会发展顺利。信息化的军械工作模式能够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将各种军械保障资源有效集成利用,能更充分的发挥各种保障要素的作用,从信息技术对其他领域的推动作用来看,坚持并持续推动军械信息化建设有很大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二、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顶层规划设计。

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不管从国家、军队层面来讲都是非常复杂的,必须整体把握和研究。信息和网络技术发源于美国,我国信息化建设是在被动适应中不断前进的,造成在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领域存在着被动跟进多、主动创新少,照搬照抄多、灵活变通少,项目投资多、有效成果少的情况。但是在具体的建设过程中,软硬件配置、基础的数据标准、具体的一些通信协议还不是完全统一,各个单位自行其是的现象还是存在,各地区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信息化软硬件的建设没有长期的规划,造成信息化建设中的盲目冒进和建设水平落后于实际需要的问题同时存在。

(二)各级对军械信息化认识有偏差。

信息化建设益处大家所公认,但各级对军械信息化建设认识偏差也很多。因为军械工作的对安全性要求相对较高,不是中心但影响向中心,不出事则已,一出事就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些军械工作者由于惯性思维,对传统工作方式深信不疑,对老旧系统情有独钟,对新的技术新系统不会用、不敢用、不想用。在一些基层单位,登记统计资料、上报材料等都是电子数据和纸质数据同时存在,不但没有方便基层,反而平添工作量。重建设轻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问题还很突出。这些,说到底还是军械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建设认识有偏差,自身能力素质的欠缺,且紧跟时展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劲头不足所致。

(三)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不完善

由于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不完善,造成软硬件建设标准不统一、建设管理不科学、建设成果的评价不严谨、应用维护不合理等一些问题,使得军械信息化建设规范性、科学性很难保证,军械系统和其他系统互联互通、相互兼容难,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使信息化效能难以充分发挥。

(三)人才缺乏

任何一项事业要兴旺,人才支撑不可或缺,军械信息化建设也不能例外。精通军械工作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性人才少之又少,能真正重视并熟练掌握目前配的信息化设施设备的人才也是少之又少,能根据实际需求有效推动军械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奇缺。部队急需通过各种途径发掘、培养、应用一批得力干将,打造过硬的军械信息化人才队伍,以促进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

(四)建设经费缺乏

我国经济总量虽说已稳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地大、人多、事多,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部队地域分布广,军械工作延伸远、覆盖面广,信息化建设投入需要大,真正要高标准、高规格去实现全覆盖,经济压力非常大。

三、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顶层设计要科学

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纳入国家及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筹划。统管单位要真正统起来,抓住重点、做好长期和短期规划,避免分头搞建设,混乱出“成绩”,各部门要有大局观念和长远眼光,不能肆意妄为,处理好统一规划与分头建设、稳定性与可拓展性融合、独立性与兼容性;处理好“统”和“放”的关系,避免出现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情况;处理好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的关系,不搞单项冒尖,要最求整体最优。重大项目要做好调研、扎实分析需求,严格专家咨询论证、严格建设过程管理和质量评估。

(二)教育引导要到位。

在军械专业干部培养、任职培训、军械士官集训等时机,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基础、信息作战、信息安全等知识教育,加强军械信息化设施、设备应用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对军械信息化建设和军械信息化成果应用的重视,提高从事军械工作官兵的信息素养和投身军械信息化建设的信心和本领。

(三)不断完善军械信息化建设的制度规范。

在国家及军队的信息化建设标准的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应部队军械工作特点的信息化建设制度规范,进一步规范部队军械信息化建设整个过程和内容,让军械信息化建设每一步都有规范可依、有标准可参照,以解决标准不一、随意建设、兼容性差、评估混乱等等一些问题,提高军械信息化建设水平。

(四)加强人才建设。

各级要重视并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好军械人才培养,选择责任心强、有品德、有能力的培养对象,通过院校教育培训、远程教育、和地方联合培养、依托地方院校等多种形式进行能力培养,通过从地方单位引进相关人才,为军械信息化持续、强力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五)合理使用建设资源。

合理使用经费、物资和人员,把有限的资源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让保障力生成模式又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统筹使用军地资源,加强军民融合,让技术、基础设施、设备等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协调好现实与可能、近期与长远关系,让各种资源既充分发挥效益,努力实现整体最优、效益最好。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商宪丽.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J].情报科学,2008,01:134-139.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9

上海交通大学

力学学科形成了各具特色、实力雄厚的四个二级学科:流体力学、固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和工程力学。此外,生物力学是力学与生物、医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其中研究与人类心血管疾病成因及诊治相关的血流动力学是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该方向属于当前国际前沿。

材料科学与工程是上海交大的传统优势学科,前身是冶金系,下设3个二级学科,其中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专业技术人才,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设计及理论2个国家重点学科,整个学科的实力都非常强大。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以其科研覆盖面宽、综合实力强、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培养高层次人才数量多、质量高而列居国内同类学科前茅。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学科从1987年开始就一直是国家重点学科。

创立于1943年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已形成了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领先的优势学科,造就了一批以院士为核心的著名学科带头人,成为了我国学科门类齐全、综合研究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科研和教学基地,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

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历史最悠久、实力最雄厚的学院之一,优势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电子工程等学科。

电气工程学院是我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全的学院之一,历届毕业生中有近30人成为院士,应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非常高,学生知识能力强,颇受企业青睐。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品牌”学院,其能源动力学科实力强大,在全国都是数一数二的,拥有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4个优势专业,基本覆盖了所有能源类专业方向。该学院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进入电力、能源等企事业单位工作,收入高。

管理学院在全国同领域非常知名,工业工程专业具备了工科的扎实基础和管理学的思维方式,颇受企业好评,出国率是同类高校中最高的。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涵盖电子信息领域几乎所有新兴工程学科在内的一个学院,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等专业每年都备受Google等知名跨国企业的青睐。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原本属于铁道部,现划归教育部,运输在全国排第一,源于和铁路的渊源,交大可以说是目前全国仅有的和铁路联系密切的学校,全校各专业几乎都和铁路相关,所以一些原铁道部企业最认可交大,交大每年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会去这些企业。

交大的特色还在于和铁路的相关专业,比如电信学院的通信、信号,土建学院的桥梁、隧道,机电学院的车辆工程,运输学院的运输、交规、物流,经管学院的企管、会计等。

电信、经管很知名,每年报名人数很多。理学院也有很不错的学科。

西南交通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在地铁、物流配送、人机和环境工程、智能交通技术等方面拥有不可代替的地位。上海磁悬浮列车、长江三角洲之间的子弹头列车,这些先进的交通工具代表着未来铁路交通发展的方向,而西南交大正是在这方面有着优势。

电气工程学院主要从事电气工程学科和电子信息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是部级重点学科,地铁主要是依靠电力能源运行,因此许多电气学院的学生被聘请到各地铁运营大市。电气学院的磁悬浮列车与悬浮技术研究所等重点研究所和实验室可是几块金字招牌,磁悬浮列车的研究国内第一,世界领先。

西南交通大学的前身是我国高校最早成立土木工程系的,现在的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有国家重点学科桥梁与隧道工程学,部级特色学科土木工程等优势专业,结合西南地形复杂的特点正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航最有名的学院,下设飞机系、人机与环境系、流体力学研究所、固体力学研究所4个系所,支撑起了北航的学术高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学生主要是和飞机、航天材料打交道,拥有大量省部委材料学重点实验室,如民航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等。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还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材料不仅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建筑等民用行业,就业范围非常广阔。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原名动力系,拥有一批获得国内同行业公认的高级学术带头人作为学院的师资主体。

宇航学院堪称航天人才的摇篮,有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和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都是以“平台课方向课”的模式构建,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专业能力。

计算机学院是一个特别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展现自己才华的地方,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行器设计是南京航天大学最著名的专业,也是历年学校招聘会上最受瞩目的热门专业,建有我国直升机技术研究方向唯一的部级(国防)重点实验室,建有国内唯一专门从事航空智能材料与结构研究的航空重点实验室以及CAD中心、结构振动两个部门开放实验室。

飞行员专业是这个学校最牛的专业,学校与多家航空公司联合,对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方式,共有“31”和“22”两种招生模式,采取国内国外两部教学,如“31”就是学员前三年在国内校本部进行飞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第四学年派送到国外飞行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飞行训练,并取得中国民航总局认可的符合多发仪表等级要求的国外商业飞行员驾驶执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且前景很好,拥有航空电源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建立了中航一集团和中航二集团技术工程中心,相关研究领域在国内也具有重要影响力。

中国海洋大学

海洋环境学院是中国海洋大学最具海洋特色的学院,包括部级重点学科海洋科学和环境科学,其中海洋学本科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15个基地之一。

生物科学专业属部级特色专业。生物系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和国家生物学一级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海洋生物工程中心也设在本系。

军事海洋学是海洋学与军事学相结合的新兴学科。它以军事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海洋学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基础,研究如何利用海洋要素的变化规律为军事作战服务。

此外,中国海洋大学的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也是非常具有优势的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水产养殖学、海洋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会计学等专业属部级特色专业。

大连海事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的航海技术专业可谓久负盛名,实力非凡,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国际海事组织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设立世界海事大学大连分校。

如果说航海学的是开船,那么轮机学习的就是如何修船了。轮机管理(轮机工程)专业现设有轮机管理和船机修造两个专业方向,属于部级重点学科。由于这个专业自身的特点――工程部件精确度要求较高,所以对所招收学生的要求也是格外高。

法学院是辽宁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单位,其中海商法专业在国内同类法律高校中是首屈一指的,也是大连海事大学进校要求分数最高的专业。它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英语和法学基础,而且还要求熟悉海运及相关业务,精通海商、海事法律,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海事管理学科主要培养的是负责水上安全运输监督管理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一般进入海事局、海上监察、港口监察等单位工作,是海上运输的第一道防线。

海上物流专业是解决港口运输、海洋运输的各种问题的学科,备受欢迎。

长安大学

公路学院是长安大学最好的学院,是我国公路交通建设行业学科最齐全、专业配套规模最大的公路交通学院。公路学院公路建设学科与技术学科均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学院还是全国交通系统监理工程师、造价工程师、检测工程师和公路交通高新技术培训基地。

汽车学院也是长安大学很牛的学院,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权威学科点之一,只有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可与之一争高下。学院有自己唯一的汽车高速实验环道和综合测试场,给学生们提供了很多实验机会,让学生在赏车、鉴车、试车的乐趣中发现和学习。

资源学院、建筑学院、工程机械学院等都是在公路交通这一大学科的基础上不断细化而建立起来的,从地质勘探到建筑开发,与公路交通相关的各个方面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强势专业学科作支持。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10

英文名称:Construction Machinery and Equipment

主管单位: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主办单位:天津工程机械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天津市

种:中文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0-1212

国内刊号:12-1328/TH

邮发代号:6-82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6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百种重点期刊

中科双奖期刊

联系方式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11

四轮驱动电动汽车差动助力转向系统联合仿真与试验王军年 王庆年 宋传学 靳立强 胡长健 (7)

高速履带车辆静液驱动转向控制策略杨磊 马彪 李和言 (14)

基于动力学的Stewart平台振动控制策略研究杨宇 郑淑涛 韩俊伟 (20)

摩擦式制动器与非接触式轮边缓速器系统结构分析刘存香 何仁 (25)

基于CFD的调速型液力偶合器设计方法何延东 马文星 邓洪超 刘刚 (31)

汽车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优化匹配张俊红 马正颖 张桂昌 何振鹏 马梁 (37)

北方农牧交错区草原地表土壤风蚀原位测试技术孙悦超 麻硕士 陈智 赵永来 冬梅 (49)

免耕播种机缺口圆盘刀有限元静强度分析杨帆 李问盈 李洪文 苏艳波 (53)

气力板式蔬菜排种器设计与试验夏红梅 李志伟 甄文斌 (56)

基于UG和的蔬菜移栽装置数字化设计张国凤 王俊军 陈建能 赵匀 (61)

匍匐缠结牧草收割期茎秆生物力学特性试验赵春花 张锋伟 韩正晟 曹致中 师尚礼 (65)

直注式变量喷雾机设计与喷雾性能试验胡开群 周舟 祁力钧 王秀 冀荣华 (70)

喷杆喷雾机风助风筒相关向量机多目标优化设计刘雪美 张晓辉 刘丰乐 马伟伟 (75)

弹齿式苗间除草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陈振歆 王金武 牛春亮 葛宜元 王金峰 (8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农机总动力组合预测方法鞠金艳 王金武 王金峰 (87)

杉木分级催化热解-气质联用实验分析常胜 赵增立 郑安庆 李海滨 (93)

污泥堆肥合理施用量确定方法康军 张增强 孙西宁 孟昭福 (98)

双孢蘑菇采后贮藏品质预测模型王相友 朱继英 李霞 (103)

农产品贮藏设施温控仪表温度漂移控制方法张道辉 赵红军 周广芳 宗晓娟 沈广宁 刘庆忠 (108)

紫花苜蓿干燥和茎叶分离效果预测模型与工艺优化高扬 王德成 王光辉 方宪法 宁国鹏 杨洁 (113)

山茱萸真空干燥模型建立与工艺优化刘云宏 朱文学 马海乐 (118)

60Coγ辐照对胡萝卜干燥特性的影响廖文艳 王俊 于勇 傅俊杰 (123)

苹果切片红外辐射干燥模型建立与评价林喜娜 王相友 (128)

制浆处理方法对芹菜纸机械性能的影响杨传民 王心宇 寇金宝 (133)

大豆异黄酮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与动力学模型潘利华 罗建平 (137)

咸蛋黄超高压成型与质构分析杜冰 夏雨 李燕杰 张延杰 邬海雄 杨公明 (142)

基于ARM和DSP的农田信息实时采集终端设计沈明霞 丛静华 张祥甫 孙玉文 熊迎军 周良 (147)

农业病虫害远程诊断与知识呼叫中心系统李鑫星 傅泽田 张领先 (153)

基于立体视觉的水果采摘机器人系统设计周俊 刘锐 张高阳 (158)

基于机器视觉的田间杂草定位技术尹建军 沈宝国 陈树人 (163)

联合收获机谷物损失测量PVDF阵列传感器设计与试验周利明 张小超 刘阳春 苑严伟 (167)

谷粒清选损失检测信号的Butterworth高通滤波器降噪倪军 毛罕平 张晓东 程秀花 (172)

皮棉中异性纤维骨架快速提取算法瞿鑫 丁天怀 (177)

果园环境参数远程检测W SN网关节点设计何东健 邹志勇 周曼 (182)

机床结构CAD/CAE集成分析与逐步回归建模方法魏巍 张连洪 徐彦伟 刘德全 (187)

裂纹尖端弹塑性与氢扩散耦合分析吴晓金 王家序 金山宽 肖科 (193)

宏/微双驱动定位台显微视觉自动聚焦清晰度评价方法于保军 杨志刚 田丰君 董景石 姜斌 (199)

气动柔性扭转关节动态特性研究鲍官军 王志恒 杨庆华 邵铁锋 高峰 张立彬 (204)

平面柔性并联机构弹性动力学研究鲁开讲 师俊平 高秀兰 淡卜绸 (208)

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油缸缓冲过程仿真与试验魏忠永 赵鸿飞 刘伟 徐兵 杨华勇 (216)

深冲钢激光拼焊板焊缝形状与晶粒尺寸预测模型李新城 冯晓天 朱伟兴 陈炜 李大东 (222)

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 (227)

2010国际农业工程大会将在上海召开 (F0004)

馈能型车辆主动悬架技术喻凡 张勇超 (1)

汽车悬架、转向和制动系统建模与相互影响分析祝辉 陈无畏 (7)

基于多变量频域控制方法的车辆底盘集成控制朱冰 李幼德 赵健 李静 (14)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起步控制程秀生 冯巍 陆中华 王印束 (18)

气压驱动式自动换挡执行机构优化设计王阳 席军强 赵熙俊 陈慧岩 (23)

静液传动系统自适应模糊滑模控制刘涛 刘清河 姜继海 (29)

推土机半物理试验系统与作业效率复合控制研究白寒 管成 吴彦来 (34)

车载语音识别系统设计与试验王登峰 曹晓琳 于吉龙 (41)

不同土层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空间变异及其影响因素刘继龙 马孝义 张振华 (46)

微咸水波涌畦灌对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吴忠东 王全九 (53)

投影寻踪分类模型在作物补偿效应评价中的应用郝树荣 郭相平 张展羽 (59)

植物混掺物对甘肃景泰砂壤土入渗过程的影响王燕 郑健 冀宏 樊新建 张卫勇 (63)

基于激光反射的土壤表面粗糙度测量装置设计与试验蔡祥 孙宇瑞 林剑辉 Schulze LammersP (68)

基于相位检测原理的土壤水分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王克栋 王一鸣 冯磊 杨卫中 (72)

主动屏蔽式平面探头水分在线传感器研究杨柳 杨明皓 董兰兰 (77)

基于双重编码遗传算法和图论的自压树状管网优化杨建军 丁玉成 赵万华 (81)

PY1 40型摇臂式喷头摇臂碰撞过程数值模拟王祺铭 严海军 剧锦三 刘长云 (86)

小麦根系力学性能及微观结构研究郭维俊 黄高宝 王芬娥 雒六元 张明朗 (92)

稻壳热压成型工艺参数试验孙亮 孙清 接鑫 高连兴 (96)

鸡粪工厂化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含量预测模型王晓燕 黄光群 韩鲁佳 (101)

粟酒裂殖酵母发酵菊芋生产燃料乙醇试验汪伦记 董英 (106)

1-MCP处理对脱壳茭白木纤化与细胞结构的影响宋丽丽 郜海燕 房祥军 毛金林 周拥军 陈杭君 (111)

蕨菜的气调保鲜应用研究郭衍银 王相友 章耀 (117)

地黄真空红外辐射干燥模型刘云宏 朱文学 马海乐 (122)

麦胚多层多室流化床在线稳定化试验徐斌 董英 吴艳博 王初阳 徐山元 (127)

丁香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研究江慎华 王书源 马海乐 王振斌 吴士云 王昌禄 (132)

酪蛋白水解物的酶法修饰优化与抗氧化活性改善吴丹 李铁晶 赵新淮 (139)

荔枝果醋液态发酵工艺优化宋洪波 安凤平 王慧娟 王金亮 何静 (146)

机械通风条件下玻璃温室热环境数值模拟吴飞青 张立彬 胥芳 陈教料 陈晓 (153)

温室植物生长数字化模型构建技术唐卫东 朱平 郭晨 刘昌鑫 李萍萍 卢章平 (159)

不同地面结构的育肥猪舍NH3排放系数汪开英 代小蓉 李震宇 魏波 (163)

棉种图像精选方案与算法研究陈兵旗 高振江 宋同珍 王吉亮 阎洪山 薛理 (167)

基于KFCM和改进分水岭算法的猪肉背最长肌分割技术伍学千 廖宜涛 樊玉霞 成芳 (172)

考虑粘滑摩擦的时变振动系统模态参数辨识刘丽兰 刘宏昭 原大宁 吴子英 (177)

高压断路器液压操动机构管道特性研究刘伟 杨华勇 徐兵 魏忠永 (182)

轴向柱塞泵流动特性理论建模与试验分析马吉恩 徐兵 杨华勇 (188)

叶片类截面数据特征点精确识别方法曲巍崴 高峰 杜发荣 周煜 李雪雪 (195)

加工路径段进给速度的转接及加减速处理方法陈良骥 冯 (200)

镶嵌固体剂的自刀具切削温度研究宋文龙 邓建新 吴泽 颜培 张辉 (205)

微细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与试验石文天 刘玉德 王西彬 蒋放 (211)

激光微造型凸轮副的摩擦磨损符永宏 杨巍 张华伟 华希俊 (216)

碳化硅晶须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自转位刀具车削试验王大镇 冯培锋 李波 刘华明 (22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226)

《农业机械学报》稿约 (228)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F0002)

农业机械领域获得三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F0004)

基于试验设计的汽油机进气系统参数多目标优化赵立峰 李云清 成传松 (1)

二甲醚水蒸气重整制氢试验张武高 陆伟东 闫应 (6)

斯特林发动机喷雾特性试验研究胡怀礼 张武高 金永星 郭晓宁 顾根香 (10)

多缸柴油机转速波动与燃烧不均匀性的相关性杜巍 刘福水 (17)

低压油路对电控单体泵循环变动的影响试验仇滔 尹文辉 刘兴华 陆滢 刘永峰 (21)

车用发动机停缸模式下转速波动仿真张登攀 袁银南 杜家益 崔勇 (25)

基于联合仿真的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隔振特性研究时培成 陈无畏 陈黎卿 (29)

通用刀片功率消耗影响因素分析与田间试验汲文峰 贾洪雷 佟金 谭宏杰 刘昭辰 马成林 (35)

草地振动式间隔松土机设计与试验武广伟 宋建农 李永磊 王继承 (42)

基于GIS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性区划方法焦伟华 何荧彬 张小栓 傅泽田 高旺盛 (47)

轮胎压实对机具牵引阻力的影响陈浩 吴伟蔚 刘新田 李洪文 (52)

密闭空间药雾质量浓度分布试验邱白晶 李成泉 汤伯敏 张振磊 (58)

基于CFD的果园风送式喷雾机雾滴分布特性分析祁力钧 赵亚青 王俊 冀荣华 莽璐 (62)

超级稻精密播种器种层振动测试与分析王朝辉 马旭 (68)

小麦免耕播种机防堵装置性能对比试验张喜瑞 李洪文 何进 王庆杰 张学敏 (73)

中心传动强推式精密排种器设计张宇文 张文超 李冬肖 (78)

青贮饲料收获机实体设计与试验车刚 万霖 张伟 汪春 马永财 (82)

木粉水解残渣热解半焦结构及反应性研究张斌 阴秀丽 吴创之 邱泽晶 马隆龙 武书彬 (8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有机肥总养分含量NIRS分析黄光群 王晓燕 韩鲁佳 (93)

废煎炸油制生物柴油全生命周期分析许英武 谢晓敏 黄震 乔信起 张武高 (99)

风力机柔性制动系统设计与仿真鲍先兵 林勇刚 李伟 鲁效平 杨灿军 (104)

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香菇采后品质的影响姜天甲 陆仙英 蒋振晖 裴明黎 应铁进 (108)

温度对气调包装薄膜透气性的影响李霞 王相友 王娟 (113)

黄金梨CA和MAP贮藏保鲜试验王志华 丁丹丹 王文辉 佟伟 张志云 贾晓辉 (117)

热泵干燥过程中竹荚鱼水分迁移特性石启龙 赵亚 李兆杰 薛长湖 (122)

胡萝卜过热蒸汽膨化干燥工艺优化宋洪波 安凤平 (127)

苹果内部品质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异常样本分析史波林 赵镭 刘文 汪厚银 朱大洲 尹京苑 (132)

基于小波变换的大米直链淀粉波长选择方法张巧杰 张军 (138)

米饭硬度自动测量系统设计高远 周骥平 姜楠 高龙琴 周建华 戴其根 (143)

蛋品运输多维隔振装置阻尼设计于大国 马履中 赵守明 苟群德 (148)

蛋白酶微胶囊制备工艺及在干酪成熟中的应用张娜 赵新淮 (151)

挤压膨化后纤维降解对大豆水酶法提油率的影响李杨 江连洲 张兆国 吴海波 许晶 吴霞 (157)

苦杏壳木醋液抑菌活性和化学成分分析毛巧芝 赵忠 马希汉 李科友 (164)

苹果采摘机器人三维视觉传感器设计刘兆祥 刘刚 乔军 (171)

基于改进Hough变换的收获机器人行走目标直线检测吴刚 谭彧 郑永军 王书茂 (176)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自动引导车串级轨迹跟踪控制尹晓红 赵韩 吴焱明 熊丹 (180)

自然场景下树上柑橘实时识别技术吕强 蔡健荣 赵杰文 王锋 汤明杰 (185)

基于蚁群算法的稻种轮廓自适应提取方法石礼娟 文友先 景秀 (189)

差异演化算法改进与应用卢青波 张学良 温淑花 武美先 兰国生 刘丽琴 (193)

基于信号分解和群延时的维格纳分布改进方法丁建明 林建辉 杨强 陈哲明 (198)

基于形态非抽样小波分解的滚动轴承故障特征提取黄兵锋 沈路 周晓军 刘莉 (203)

2T1R并联机构位置及奇异性分析吴鑫 陈美丽 张彦斌 (208)

基于构件元的平面连杆机构运动分析自动建模方法王成志 黄凯旋 张全明 方芳 (214)

硅片边缘超声振动辅助化学机械抛光实验刘仁鑫 杨卫平 吴勇波 (221)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227)

罗锡文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F0004)

双状态无级变速传动系统起步控制优化罗勇 孙冬野 秦大同 胡建军 曹友强 (1)

无级变速器速比控制阀动态性能仿真与优化刘金刚 谭援强 徐惠余 陈建文 (6)

基于Matlab/Simulink的随机路面建模与不平度仿真陈杰平 陈无畏 祝辉 朱茂飞 (11)

高速覆带车辆静液传动模糊自适应PID同步控制李和言 陈宝瑞 马彪 张海岭 (16)

冲击载荷下磁流变变刚度变阻尼缓冲系统减振控制董小闵 余淼 廖昌荣 陈伟民 (20)

粘弹性悬架阻尼缓冲件温度场特性贾志绚 王军 孙大刚 (25)

连通式油气悬架升降同步控制杜恒 魏建华 孔晓武 (29)

农田土壤表层粗糙度信息解析张慧娟 孙宇瑞 (33)

重塑土壤承压模型的建立与试验姚艳 丁启朔 周俊 (40)

蓄水多坑入渗条件下土壤水分运动建模与试验马娟娟 孙西欢 郭向红 李永业 (46)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水稻冠层结构的补偿效应郝树荣 郭相平 张展羽 (52)

基于Bayes方法的节水灌溉产品质量抽样检验方案研究赵华 许迪 (56)

考虑水质状况的空化流计算理论王磊 常近时 (62)

微尺度内流流场数值模拟方法及实验金文 张鸿雁 (67)

泵站单机组变速运行优化方法研究程吉林 张礼华 张仁田 龚懿 朱红耕 邓东升 (72)

离心泵空化试验研究苏永生 王永生 段向阳 (77)

基于动静干涉的离心泵转速测量机理与实验潘中永 倪永燕 袁寿其 李红 (81)

离心泵叶轮固液两相流动及泵外特性数值分析刘建瑞 徐永刚 王董梅 苏起钦 (86)

离心泵内部不稳定流场压力脉动特性分析王洋 代翠 (91)

具有诱导轮的高速离心泵汽蚀特性试验崔宝玲 万忠 朱祖超 郑齐銮 (96)

基于CT的水泵叶轮三维重建施卫东 蒋小平 李伟 谈明高 刘厚林 (100)

牛粪、鸡粪和稻秆混合的沼气发酵特性与工艺优化王晓娇 李轶冰 杨改河 李敏 任广鑫 冯永忠 (104)

稻秆气化焦油催化裂解脱除过程模型改进与优化李大中 王卉 (109)

滚筒式真空脉动干燥机设计高振江 吴定伟 张树阁 王继承 张泽俊 娄正 (113)

甘薯全粉滚筒干燥生产工艺段欣 薛文通 张泽俊 张惠 于章龙 (117)

脉动燃烧干燥换热特性分析与实验路倩倩 杨德勇 郎芝花 刘相东 (123)

1-MCP处理和贮藏温度对黑宝石李果肉褐变的影响邵毅 罗云波 陈安均 卢丞文 朱本忠 (128)

桃10~4500 MHz间的介电特性与内部品质关系分析郭文川 陈克克 (134)

预冷库温湿度控制与热工响应试验谭晶莹 王清 安伟科 (139)

基于色调分形维数的柑橘糖度和有效酸度检测曹乐平 温芝元 沈陆明 (143)

无封装条件下牛奶存放质量电子鼻分析殷勇 于慧春 孙香丽 (149)

超高压改性谷朊粉对面条加工品质的影响姜绍通 钟昔阳 潘丽军 但现龙 马道荣 (153)

棉花异性纤维图像特征提取刘双喜 张馨 郑文秀 王金星 (158)

农田信息采集单多跳共存LEACH算法沈明霞 马奉先 孙玉文 周良 林相泽 熊迎军 (16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葡萄检测分级系统陈英 廖涛 林初靠 万虎 李伟 (169)

半透明植物花朵可视化造型研究陆玲 杨学东 王蕾 (173)

基于参数曲线的虚拟植物形态控制方法姜林 (177)

组合复杂性消除过程模型张鹏 檀润华 (182)

基于动态聚集距离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及其应用刘丽琴 张学良 谢黎明 李明磊 温淑花 卢青波 (189)

微型双自由度全柔性五杆机构设计与分析邱丽芳 刘庆玲 翁海珊 吴国昌 (195)

螺旋锥齿轮齿面误差修正苏进展 方宗德 谷建功 (200)

圆弧刃刀具微细非自由切削参数建模与预报刘志兵 王西彬 方泽平 (204)

形态非抽样小波在主减速器振动特征提取中的应用林勇 杨友东 刘健 (209)

计入空化效应的新型动静压轴承热动力分析杨莹 路长厚 (215)

液压油弹性模量提高方法与试验冯斌 龚国芳 杨华勇 (219)

三角网格模型变形设计孙殿柱 田中朝 李延瑞 李心成 (223)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油脂所(北京中农康元粮油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227)

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八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在北京召开 (F0004)

柴油机喷油助燃再生系统微粒捕集器油气匹配研究龚金科 吁璇 伏军 刘云卿 余明果 (1)

弱混合动力柴油机起动工况仿真与试验魏长河 王忠 王宇成 黄成海 唐廷 (6)

EGR与富氢进气对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影响左承基 钱叶剑 徐天玉 谈建 (12)

甲醇缸内直喷发动机均质燃烧特性研究李本正 刘圣华 刘杰 李毅 (16)

温度分层均质压燃发动机燃烧和排放数值模拟黄豪中 陈晖 裴毅强 余红东 陆志思 赵瑞青 (20)

柴油机缸盖水腔流动与沸腾传热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傅松 胡玉平 李新才 陈志忠 李国祥 潘继红 (26)

柴油机燃烧噪声增压影响机理试验分析李兆文 舒歌群 卫海桥 梁兴雨 张祚 (31)

液化玉米秸秆基固沙剂控制土壤风蚀试验王体朋 毛志怀 (36)

玉米茬地免耕播种机具导向系统设计与试验李洪文 李娇 苏艳波 张喜瑞 王庆杰 (41)

快速腐熟秸秆还田机设计与试验戴飞 张锋伟 赵春花 胡靖明 韩正晟 冯永忠 (47)

深施型液态施肥机扎穴机构优化设计王金峰 王金武 葛宜元 刘亚华 鞠金艳 (52)

八爪式株间机械除草装置虚拟设计与运动仿真张朋举 张纹 陈树人 尹建军 李双 周恩权 (56)

黄瓜叶片喷雾药液持留量试验陆军 贾卫东 邱白晶 李萍萍 (60)

烟雾机雾滴沉积分布的空间解析邱白晶 张振磊 汤伯敏 赵晓丽 李成泉 (65)

全射流喷头转折角喷管运动力学分析与试验朱兴业 袁寿其 李红 刘俊萍 (69)

4GZ-56型履带式甘蔗联合收获机设计与试验周勇 区颖刚 彭康益 解福祥 牟向伟 莫肇福 (75)

4HLB-2型半喂入花生联合收获机试验胡志超 王海鸥 王建楠 胡良龙 田立佳 钟挺 (79)

收割期牧草底部茎秆生物力学性能试验赵春花 韩正晟 王芬娥 曹致中 师尚礼 (85)

虚拟现实系统中农业装备模型转换方法胡立教 陈军 朱忠祥 毛恩荣 宋正河 杨炳南 (90)

拖拉机最终传动多目标模糊可靠性优化设计叶秉良 俞高红 赵匀 (95)

生物质固定床两步法气化技术闫桂焕 孙荣峰 许敏 关海滨 张卫杰 李晓霞 (101)

食品废弃物风干处理后厌氧消化特性研究王延昌 袁巧霞 谢景欢 郭聪颖 (105)

低温气调贮藏下氧气含量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王娟 王相友 李霞 (110)

辐照对鲜食核桃发芽率与胚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马艳萍 刘兴华 李英超 李小东 (114)

果脯隧道式干燥机温湿度监控系统设计与试验韩清华 吴海华 叶金鹏 毛志怀 康泽 范云涛 (119)

基于干燥动力学特性的冷冻干燥过程判别崔清亮 郭玉明 郑德聪 (124)

基于压痕加载曲线的谷物籽粒硬度性能测定技术张锋伟 赵春花 郭维俊 赵武云 冯永忠 韩正晟 (128)

槟榔籽总酚提取工艺优化与抗氧化活性试验韩林 张海德 李国胜 卢声慧 盛灵芝 (134)

长双歧杆菌BBMN68冷冻保护剂筛选与优化刘松玲 蒋菁莉 刘爱萍 郭慧媛 冷小京 任发政 (140)

杜仲雄花茶加工中护绿工艺响应面优化付卓锐 董娟娥 马希汉 (145)

草莓采摘位置机器视觉与激光辅助定位方法张凯良 杨丽 张铁中 (151)

基于立体视觉的玉米植株三维骨架重建赵春江 杨亮 郭新宇 陆声链 肖伯祥 (157)

粘连玉米籽粒图像的自动分割方法荀一 鲍官军 杨庆华 高峰 李伟 (163)

基于K-L变换与LS-SVM的玉米品种识别方法权龙哲 祝荣欣 雷溥 韩豹 (168)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棉花异性纤维目标特征选择杨文柱 李道亮 魏新华 康玉国 李付堂 (173)

水稻氮素机器视觉诊断最佳叶位和位点的选择研究祝锦霞 邓劲松 林芬芳 王珂 (179)

基于ISO 11783的拖拉机导航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周建军 郑文刚 李素 张漫 纪朝凤 孟志军 (184)

农业机械导航中的GPS定位误差分析与建模周俊 张鹏 宋百华 (189)

鼹鼠爪趾几何结构量化特征分析汲文峰 佟金 贾洪雷 陈东辉 刘财勇 (193)

空间转动3-SPS-1-S型并联机构奇异位形研究张艳伟 崔国华 孙振军 张占强 (199)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混合输入机构自适应控制李仁军 刘宏昭 原大宁 (204)

主动驱动条件下研磨轨迹均匀性的研究盛继生 文东辉 计时鸣 (209)

三维曲面卷板柔性辊设计与成形工艺分析胡志清 李明哲 刘家安 (213)

形态小波降噪方法在齿轮故障特征提取中的应用沈路 周晓军 刘莉 杨富春 (217)

基于混沌-分形理论的往复式活塞隔膜泵磨损故障分析史丽晨 段志善 (222)

华人科学家孙大文当选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208)

军械工程学院研究生范文12

关键词:领军教师;群体发展特征;调研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5)11C-0076-04

江苏省教育厅从2006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领军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已实施3届,共有120名普通教师入选计划,成为“职业教育领军人才”。这120名教师产生于全省13个地级市4万多名职业学校教师中,专业涵盖机械、电子、财会、汽车、计算机、建筑、农业、旅游、食品、医学等专业和基础课的数学、英语、教育管理等学科。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收集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材料,试图以这些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为研究对象,从“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五个维度,去发掘职业院校名师群体的发展特征。

一、教育信念――坚定而执著

教师的教育信念,“从宏观角度讲,它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教育活动观;从微观的角度讲,它主要包括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教学的信念和关于自我和教学作用的信念等”。[1]当教师的教育信念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时,它反映宏观层面上的内容即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

调研表明,年龄在35―45岁的达40多位,入职都在10年以上,经历过职业教育的低谷,在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存在轻视职业教育的氛围中,仍然能坚定自我。如江苏省扬中中等专业学校的李见山老师,多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奋斗在中等职业教育战线上。他恪守“科学求真,以人为本”的教育信念,用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和丰富的职业经验影响和指导着机械专业的学生。江苏省盐南中等专业学校的李金松老师,把热爱教育、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当作自己教学工作的态度,学生能在李金松老师的课上学到扎实的职业技能,能够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取得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也能在以后的就业中找到很好的方向。

正是这些领军教师们执着而坚定的教育信念,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在中职教育这条路上走得坚实有力。

二、专业知识――丰富而广博

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的知识主要包括特定的职业工作领域知识和教学法知识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知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职业学校专业教师“知识大厦”结构的主体。一方面,我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他们普遍是一个专家型职业人,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熟悉和精通相应专业的技术和业务。另一方面,他们普遍是一个专家型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法知识,他们知道如何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管理。

扬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殷燕老师贸易经济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攻读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学位,她拥有电子商务师和经济师两个职业资格证书,曾主持扬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学案导学”推进职业学校分层教学的研究》,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职业教育关键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担任扬州市公铁水物流集聚区培训讲师,阿里巴巴国内贸易专员和江苏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扬州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能力测试外语组评委,扬州市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学能力测试会计商贸组评委。同时,她更是一位教学能手,先后被评为扬州市“教学能手”、扬州市“中青年教学骨干”和扬州市商贸专业带头人。

靖江中等专业学校朱照红老师,“把最实用的技术,用最适当的方法,传授给一切的学生”是朱老师从教二十余年来一贯恪守的师道,在学校先后担任过电子线路、测量技术、电力拖动、工厂供电、汽车电器、数字通信等二十多门电子、电器及相近专业的主干课程教学任务。工作之便,朱照红老师先后受聘于靖江市科协、市供电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江苏江山制药等二十多家企事业单位,从事空调、家电、电工、电焊工等工种的技术培训或现场技能指导工作。此外,朱老师常常带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科研院所,寻找课题,帮助企业技术攻关,由朱老师主持设计的十多项创新或技改项目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化建筑、电力试验、智能基站建设、中央空调等领域。

这些职业教育领军教师们专业知识丰富而广博,他们不但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还承担许多社会角色,让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发挥能量,为学生服务,为社会服务。

三、专业能力――全面而扎实

教师作为专业化人员,除了要具备一般能力(智力)以外,还必须要具备高超的从事教育的特殊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2]而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个方面,领军教师们在这三方面显得尤为全面而扎实。

(一)教学能力

我省这些领军教师们长期坚守在教学一线,每学年的课时数都在400节以上,他们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能力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得到了学生、学校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江苏省宝应中等专业学校徐兆林老师,毕业后就在学校从事机械专业理论课和技能教学,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梦想,他坚持深入课堂听课,做好学习笔记,并积极撰写心得体会,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力求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工作以来,任教过《机械制图》《金属工艺》《金属材料》《车工工艺》《钳工工艺》《化工制图》《化工仪表》等10多门专业理论课,从事过钳工、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技能指导。他先后获得学校“五个一”竞赛三个一等奖、全市中小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县多媒体设计一等奖、县骨干教师展示课一等奖、市项目教学设计一等奖。徐老师过硬的教学能力,让他在教学中不断赢得成功和赞誉,也使他成为学校最年轻的高级讲师。

调查也发现,领军教师们在面对不同的学科和内容,他们会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他们能把学生特点与市场的用人需求相结合,把握职业教育的发展动向,引领学科教学的发展方向;面对不同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学生时,他们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

(二)科研能力

领军教师们在他们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中,都会遇到教学、教育和专业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对待问题,他们没有漠视问题,而是迎头而上,去探索解决之道。通过他们不断的探究与钻研,逐步提升了自己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也逐步形成了丰富的科研成果。

通州中专姜汉荣老师,工作以来一直在从事机电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作为机电专业负责人,他积极推进该校专业建设,机电专业被认定为省品牌专业、省课改实验点;积极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主持的省“十一五”规划课题2011年结题,成果被评为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的省职教首批教改课题2012年结题,并被评为优秀课题二等奖;目前主持第二期省职教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中职专业课程改革实践研究”和省职教学会2013―2014立项课题“中等职校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研究工作。他还积极撰写论文、专著,近五年共有40余篇论文公开发表,其中13篇刊于中文核心期刊。科研能力突出的他,2014年被评选为第十三批江苏省特级教师。

调查表明,领军教师们对教科研活动饱含热情,对教学实践过程能注重反思,及时去总结,同时他们擅于读书学习,注重理论水平提高,不断用理论支撑自己的研究。

(三)专业实践能力

由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职业教育性质的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有着不同于其他教师的职业属性,他们不仅要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传授,还要担负起实训基地或实验室的建设。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朱方新老师,同时担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和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成为省级品牌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成为省级实训基地。2011年他参加江苏省农业机械技能大赛获得教师组一等奖,2011和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学生获得全国金奖,他本人获评全国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2013年他参与农业部《农机具修理国家试题库》《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教学方案》建设,并担任两个项目组组长。另外,他还兼任中国农工盐城市委员会经济与科技工作委员会委员,是盐城市亭湖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一直作为盐城市农业机械规划发展的智库专家。

调查表明,领军教师们大多数都是本行业或企业的行家里手,能工巧匠,具有长期在企业或行业中工作或兼职的经历,拥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实践经验。他们运用所掌握的专业实践能力在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校企合作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专业态度和动机-――积极而正直

教师的专业态度和动机,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理想、岗位热爱以及职业满意等方面的态度。领军教师们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十年如一日,就是这种积极而正直的工作热情和态度,也成就了他们自己。

江苏省张家港职教中心的方琴老师始终坚持“关爱学生,持续引导”的方针,努力把“关心学生的一切和关心一切学生”落到实处,让孩子们成功,是方琴老师内心最强烈的愿望,她抓住每一次机会,带着学生们走出一条成人成才的道路。想让孩子们成功,是方琴内心最强烈的愿望。她任班主任的服装班学生不仅入学成绩差,而且因为家庭原因大多自卑、叛逆。或许因为她也是这个学校第一届服装班的学生,方琴对学生表现出的永远是理解和包容,她以自己同样从职高生这个起点出发的成长经历告诉学生:成功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你们都可以成功。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帮助她班级学生成长的,她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张家港市优秀团组织、张家港市先进班集体、江苏省先进班集体。

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许曙青老师在16年的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时刻心系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发展,始终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他立足课堂创建职业学校德育主题活动课模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成长规律,结合职业学校德育目标和社会行业道德规范,搭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一体化的平台,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活动为载体,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在对话、互动、合作、体验中解决问题,重构学生学习经验,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调查表明,领军教师们拥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对教育事业充满诚挚的热爱,工作乐观上进,所以他们能永攀高峰,乐于奉献,不畏艰难,在教学科研方面能勇于承担、不断探索。

五、自我发展需要和意识――强烈而坚定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对滑冰队的教练和运动员进行调查,让他们对影响滑冰专业发展的12种因素进行重要性排序,结果发现所有人把“具有追求卓越的强烈意愿”都排在第一位。江苏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普遍十分关注工作的成败,希望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达到工作中的最高水平。他们对于卓越工作表现的追求,与他们对于职业教育及专业领域的认同感息息相关。[3]

上文的靖江中专朱照红教师,他还是江苏省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获得第四届全国黄炎培杰出教师奖,拥有企业技改项目及专利30余个,指导学生获省级以上发明大奖20余项。而他最初只是一名中专毕业生,他中专毕业后就留校任教,一方面认真教学,一方面坚持自学进修,在不懈努力下完成了大专课程、本科课程,后来晋升高级技师、高级讲师、副教授。为了积极备战江苏省第二届职业教育创新发明大赛,朱老师放弃了全部的休息日,整整一个暑假他都没好好在家休息一天,没有和家人在一起完完整整地吃过一顿饭。为了获得最佳的创新设计方案和科学的试验数据,他带领学生跑遍了周边的科研院校和企业,一个暑期竟做成了八套创新设计方案。

同样也是前面介绍过的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许曙青老师,2010年就被评为副教授,但他没有停下自我发展步伐,追求卓越的他,2010年―2014年期间,23篇,其中核心期刊刊发16篇,从事科研项目10个,主持课题研究8个。在这期间,他入选省第四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入选省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获得江苏省青少年科学教育“十佳优秀辅导员”和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参与课题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和2014年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他还被南京师范大学聘任为兼职硕士指导教师,2015年晋升为教授。

调查表明,领军教师们普遍事业心强,求知欲高、上进心足,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强化自己,充实自己,积极探寻着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式和途径,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企业实践和进修学习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从教师的教育信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以及自我专业发展需要和意识五个方面去分析领军教师们专业发展特征,不难发现,要想成为职业院校名师,必须拥有坚定执著的教育信念,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专业能力,具备积极的专业态度和动机,具备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需要。正是因为他们具备以上的这些特征,领军教师们才不断成长,不断成熟,在职业教育领域取得了倍受瞩目的成绩。

参考文献:

[1][2]史华瑾.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名师群体特征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

[3]赵立影.专家型职业学校教师的特征及其发展机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

Development of "Leading Teachers" in Jiangsu Vocational Education

XIE Yong-dong

(Suzhou Institute of Construction & Communications, Suzhou 215104,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