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产妇心理护理

产妇心理护理

时间:2023-05-30 10:36:33

产妇心理护理

第1篇

【关键词】 临床孕妇产前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8231(2011) 07-0387-02

随着现在医学模式的改变,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帮助病人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适宜身心状态。而临产孕妇本身受各种自身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她们憧憬着做母亲的喜悦,又面对临近生产的焦虑和担忧。根据分析,造成孕妇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孕妇憧憬着做母亲的喜悦,时时刻刻期待着孩子的降临。但越在乎往往就越害怕,害怕孩子有什么闪失,也害怕孩子畸形,不健康。虽然现代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B超等仪器能够检查孩子的大体情况,但毕竟也有不是万能的,有些简况问题还是无法暴露出来,产妇对此忧心忡忡,焦虑不安。

2、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实施,大多的孕妇都是初产,缺乏生产经验。而往往在看电视时,电视里很多剧情都是产妇难产而死,或者很多是产妇大出血,这些痛苦不堪的镜头在平时也许不怎么让产妇感触颇深,但在临近生产时担心焦虑的她们来说,那些镜头常常像电影一幕幕上映,让她们惶恐不安。

3、我国古代就源远流长的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至今仍相随。宋代陈元靓在《事林广记》提到:“养儿防老,积谷防饥。”,“养儿防老”就被沿用至今,尤其在农村最为严重。因此产妇渴望生男孩的心理更为较多,如果生了女儿,往往会使她们在家里的地位一落千丈。她们在潜意识里排斥生女孩,渴望生男孩,这就加重了她们的焦虑担忧心理。

4、孕妇临近生产时,体型往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她们大腹便便、行动迟缓,即使在睡眠中也常常翻身艰难,出现尿频、全身水肿等现象,这使孕妇无法长时间睡眠,从而造成睡眠不足,精神不安,给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

5、在经济如此发展的今天,在通常情况下计算机、电视机、移动电话等各种设备已成为我们生活的必备。但孕妇怀孕后,这些设备产生的电脑辐射会对胎儿发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这些东西远离了孕妇,由于长期与这些东西为伍的她们,突然离开后常常会导致无聊、寂寞等心理,在无聊情况下的她们难免会胡思乱想,加重心理负担。

6、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急剧升高,物价上涨,养一个小孩往往比一个大人花费更多,并且还需要自己在家带小孩,这对她们的职业和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家庭稍微贫穷的家庭来说无疑加大了经济负担和生活压力。特别像现在许多年轻人实行裸婚,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样产妇难免会担忧孩子的未来生活。

7、女为悦己者容,不管在古代还是今天,美是女性追求的永恒不变的话题。而怀孕会使女性体型改变,尤其爱美的女性无法接受自己怀孕的形象,害怕自己生产完后会对自己的体型和美貌有影响。从而担心丈夫会因自己体形的笨拙而变心,在恋爱中嫉妒心理越强的女性,这种心理变化也越严重。

孕妇产前这些心理变化会对母亲及胎儿造成直接的影响,严重担心焦虑的孕妇常伴有恶性妊娠呕吐,甚至早产、流产等现象。孕妇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分娩过程和胎儿状况,比如易造成产程延长,新生儿窒息,产后易发生围产期并发症等。担心焦虑还会使孕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引起胎儿宫内缺氧还可引起植物神经紊乱,对生产和

胎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孕妇产前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1、对产妇进行产前教育。特别是毫无经验的初产妇,让她们了解妊娠的整个过程,并对其有正确的认识。可以通过医务人员耐心地讲解、分发健康教育处方及有关妊娠知识的宣传小册子,使孕妇对妊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妊娠方面的常识有一个相对系统,直观的了解,并对孕妇的饮食、生活起居、生活习惯、用药等给予指导,使孕妇以一种有准备的、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和面对妊娠。让她们知道育能力是女性与生俱来的能力,生产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绝大多数女性都能顺利自然地完成,就算存在存在一些胎位不正,骨盆狭窄等问题,现代的医疗技术也能顺利地采取剖腹产的方式将婴儿取出,最大限度地保证母婴安全。

2、消除孕妇恐惧心理。对那些害怕的疼痛以及晕血现象的产妇,必须让她们了解分娩的全过程以及可能出现的情况,对孕妈妈进行分娩前的有关训练。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机构和医院已经开办了“孕妈妈班”,或者可以在孕妇等待产检的时候放一些关于妊娠的书籍和小册子在旁边,她们往往会随手翻来看,不知不觉中就了解了很多知识,这样可以让孕妇了解妊娠的相关知识和保持正确的心理状态,消除她们的恐惧心理。

3、消除陌生感。对于入院待产的产妇,由于环境的改变,呈现在她们眼前不再是熟悉的床铺,熟悉的家具,熟悉的电视,而是白色的床单,白色的墙壁,这给予她们陌生压抑的感觉。此时若产科护士态度亲切、平易近人地给产妇熟悉了解环境,真诚给予关心和帮助,让产妇感觉到家庭的温暖,消除对环境的陌生感,建立起对医务人员和医院的信赖感和安全感,消除对妊娠、分娩的焦虚和恐惧。

4、正确对待孩子的性别。对那些重男轻女的家庭,应该对其家人和产妇做好思想工作。在这个男女平等的社会,生男生女均一样,女儿也是接班人。而那种养儿防老的封建思想已经过时,女孩相比男孩更为贴心,让孕妇放下思想负担。还有那些对于害怕增加家庭压力的产妇,让她们保持“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心态,目前最大的任务是等待孩子健健康康地来临。

由于产妇文化背景、社会地位、物质条件的千差万别,这就要求产科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高超的技术,还要掌握各种心理知识。因此,产科护士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根据产妇的不同情况来进行指导,为妊娠全过程做生理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1] 蒋月英,谭秀琴,毕红.关于孕妇奶粉问题的解答[J].中国食品,1988,(04).

[2] 夏天孕妇要睡好[J].健康大视野,2003,(08).

[3] 胡春梅.间苯三酚治疗孕妇肾绞痛综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11).

[4] 孕妇不要碰猫粪[J].父母必读,1983,(02).

第2篇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多年的护理工作实践,认识到只有使产妇保持良好心理状态,消除或减少其不良心理活动,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手段,才能有效解决产妇的心理问题,促使她们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通过分娩这个非常时期,保证母婴安全。

【关键词】 产妇;心理护理;整体护理

The parturient woman psychology nurses the hay to discuss

CHEN Hiu-hu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uthor nurses the working practice through many years, realized to only has makes the parturient woman to maintain the goo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eliminates or reduces it not good psychology activity, reduces the illness complication the occurrence. The nursing staff uses the different psychology to nurse the method, can the effective addressing parturient woman's psychological question, urge them by the best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smoothly through childbirth this unusual period, guarantees the female infant safety.

【key word】parturient woman; The psychology nurses; The whole nurses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和社会医学模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护理管理中越来越强调系统化的整理护理,体现人文精神,重视心理护理,已经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有意识的高级动物,是身心的统一体,医心对

于医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医疗效果。本文就产妇的心理护理谈一点体会。

1 临床中产妇的心理表现

临床中由于产妇的社会地位、文化程度、个性意志特点的不同,相应地会有不同的心理表现:

1.1 紧张与恐惧感:大多数产妇入院都很紧张,尤其是存在异常情况(如胎位不正,胎膜早破,过期妊娠等)提前入院待产的产妇更是如此。她们往往顾虑情绪重,担心自身和胎儿的安全,不能很好地休息与睡眠,很多造成人为的难产。

1.2 陌生感与孤独感:多数产妇入院后,感觉环境陌生,面对陌生的人群,心理中较易产生孤独无助感,主要表现在进入待产室及分娩室的产妇,她们暂时离开爱人和亲人,加上产痛的侵袭,会让她们感觉无所适从,感觉很痛苦和孤独,宫缩疼痛时会喊叫躁狂。

1.3 急躁、忧虑心理:住院时间较长、产和进展较慢的产妇表现更为突出,她们对自然分娩容易失去信心,总感觉自己做不到,强调自身条件,要求剖宫产,并拒绝自然分娩。

2 产妇不良心理的后果分析

产妇的上述不良心理状态,极易造成难产与并发症的发生。这是因为:

2.1 严重的紧张和恐惧心理,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引发产妇不协调宫缩,导致滞产和产后出血过多。

2.2 不良心理状态可影响临床产妇的休息与饮食,致使消耗过多、过早,使中枢神经受抑制,导致产妇宫缩无力,使产程延长,易发生胎儿在宫内窘迫窒息甚至死亡,也易使产妇发生并发症。

2.3 产中不良心理状态,可造成产妇产后宫缩恢复不良,造成产后大出血,直接危及产妇生命。

3 产妇心理护理要点:

通过对入院产妇施以积极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消除或减轻产妇不良心理,进而减少难产和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中要针对不同心理状态的产妇,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一般说来,具体的产妇心理护理措施如下:

3.1 向产妇讲解分娩过程的规律,阐明紧张恐惧心理可能给自身和胎儿造成的危害,指导产妇积极与医护人员配合,消除恐惧与紧张心理,以实现顺利自然分娩。

3.2 产妇入院后,尤其是进入待产室和分娩室后,医护人员及助产士要热情接待,态度诚恳,语言和善,体贴与关心她们,用较多的时间陪在产妇身边,通过触摸腹部宫缩、喂水喂饭等动作显示对产妇的亲昵与关心,使产妇犹如在家中生产的感受,消除其孤独与陌生感。

3.3 对待急躁、忧虑情绪较重的产妇,要真诚指出其自身的优势:如胎儿不是太大,会阴条件较好,你能顺利自然分娩,列举以往成功产妇事例等,鼓舞产妇信心,从而促进她们自然顺利分娩。

第3篇

分娩是一种自然的生理过程,阵痛是迫使胎儿娩出的自然过程,但大多数产妇临产前由于阵痛,陌生的环境等原因,均以恐惧和紧张的心情入院待产,而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易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宫缩乏力、滞产、胎儿宫内窘迫,产后大出血及产后乳汁减少。因此助产人员如何进行心理护理,解除或减轻产妇紧张心理,使其顺利度过分娩的整个过程,对减少产科并发症及降低母婴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要提高助产人员的基本素质,助产时必须具有高尚的医德和护德,精湛的护理技术及和蔼的态度,关心体贴的语言,使她们有安全感、信任感,做到相互理解、互相信任。这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和关键。

1 产程进入潜伏期的心理护理

1.1 产妇入院后,宫口开大1~2公分,宫缩不规律,到了新的环境,人际生疏,心理紧张,大多数产妇情绪较稳定,而且求知欲强,医护人员要对其进行分娩知识讲解,使产妇知道分娩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热情向产妇介绍医院环境和医护人员职责及院规。对产妇的各种条件问题,要科学解答,耐心细致的做好思想工作,建立初为人母的责任,家庭幸福欲望,鼓励她战胜困难,顺利分娩。

1.2 做各种检查时,动作要轻柔、准确、熟练,并主动将检查结果告诉产妇,使她们感到被重视,以增强分娩的信心和安全感。

2 产程进入活跃期的心理护理

2.1 随着规律宫缩,宫口逐渐开大,产痛加剧,产妇心理恐惧感随之增加,部分产妇痛苦,甚至高声叫喊,行为失控,听不进助产人员的各种解说和指导,故助产士更应理解和同情产妇,特别重。视语言护理,除语言亲切语气委婉外,并针对临产妇的社会角色,性格文化素养等特点,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幽默语气加以缓和。对文化水平低的产妇应通俗易懂、方法得当、实事求是,均可达到好的心理护理效果。

2.2 勤听胎心音,仔细观察产程进展,做好各项记录,熟练做好各种接生准备及各种急救物品,用娴熟的护理技能,使产妇在极端痛苦的情况下得以安慰与鼓励,并取得他们的合作。反之,粗劣的操作和生硬语言会使产妇畏惧,影响产程进展。

3 分娩时和分娩后的心理护理

3.1 宫口开全,进入分娩期。此时,产痛减轻,指导产妇配合助产,助产士应教产妇加大腹压的方法,应用赞美动听的语言鼓励产妇加快宫缩动力这是因为良好的语言能使内分泌增加,应激力加增。产力加大,使之产程缩短,分娩顺利。

3.2 产妇分娩后,感到全身疲乏,产妇卧位应舒适,注意保暖。鼓励产妇进食高热饮食、补充营养,使其体力恢复。密切观察产后子宫收缩情况及阴道流血情况,随之做好护理,帮助母婴进行皮肤接触,早吸吮乳汁,从而增进母婴感情,同时给产妇极大的精神满足和安慰,使产后出血减少,泌乳提前,乳汁增加。心理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新的护理模式要求给产妇进行心理、社会生物整体护理,没有心理护理,护理便不完整,而进行心理护理,有利于调动临床产妇的主观能动性,使她们在分娩过程中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完成分娩。

第4篇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150-01

妊娠满28周及以后的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发动至从母体全部娩出的过程,称分娩[1]。分娩是一个特殊的生理过程,产妇往往有一种不安的期待体验。

分娩期是产妇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往往对分娩有恐惧心理,焦虑、疲惫、缺乏信心或由于周围环境的不良刺激,如其他产妇的喊叫,对医院技术设施的担心,对婴儿性别、是否健康等顾虑都影响产妇的痛阈,成为分娩的不利因素,从而导致难产、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分娩期针对产妇的不同心理状态进行积极正确的心理护理,使其在临产时能够情绪稳定、精力充沛地顺利分娩,对保证母婴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产后并发的发生是非常重要的。

1 入院时护理

孕妇临产入院后,常出现对环境的陌生感,对分娩的紧张感,表现为心慌意乱、寝食不安、烦躁、失眠等高度的精神紧张感。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医院条件、设施、技术力量及临产后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使产妇对分娩的安全性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使其有信任感、依托感。

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热情接待,并详细介绍医院条件、设施、技术力量及临产后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使产妇对分娩的安全性树立信心,消除顾虑及恐惧,使其有信任感、依托感。

2 第一产程的护理

由有规律宫缩到宫口全开,历时较长,产妇因缺乏必要的分娩常识,对分娩有恐惧心理,加之阵发性宫缩痛或酸胀使产妇痛苦难忍,叫苦不迭,既消耗体力同时又不能配合医护人员的要求,使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宫颈扩张减慢,甚至引起宫颈水肿。所以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应在产程开始时向产妇讲解分娩生理和瓜熟蒂落的道理,以生理常识和现身说法相结合,启发产妇自我联想,减少恶性刺激。护理人员要不时陪伴在产妇身旁,通过观察产程,及时了解产程进展及产妇的心理动态,解答他们的疑问,并指导产妇掌握无痛分娩的方法,说明宫缩与阵痛的关系及在产程进展中的意义,从而消除其对阵痛的恐惧,并利用好阵痛有效地促进产程进展。此外,还要鼓励产妇进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以储备能量,增强体力。

3 第二产程的护理

从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历时较短,但发生异常情况的机会相对增多,产妇密切配合,宫缩时听取助产者的指挥,协助用力,间歇时要全身放松,充分休息,以迎接下次宫缩。如用力不当,对产程进展不利,除消耗体力外,还会引起继发子宫收缩乏力,使第二产程延长,对产妇及胎儿均有不良影响。此外的产妇也常有腿部肌肉痉挛,且因用力而大汗漓淋,焦虑、急躁情绪随之产生,需医护人员在旁鼓励及关心。让产妇想象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即将降临的幸福情景,以提高对疼痛的耐受阈,减轻阵缩时的痛感,增强坚持就是成功的信心。

4 第三产程的护理

胎儿娩出后,多数产妇已精疲力竭,此时可让产妇休息,并注意产妇的血压、脉搏、出血情况及软产道的裂伤情况,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产妇的心理状态。对胎儿性别不合愿望者,需等待胎盘娩出和宫缩开始后,首先告诉婴儿健康可爱,再说明生男生女一个样,应以健康为第一,婉转告诉婴儿性别,以免产妇因情绪波动而导致产后出血。对产后心情愉快,精神过度兴奋而谈言过多、不思睡眠者,护理人员除向产妇表示祝贺外,还应关心产妇的休息,向产妇指出过分疲劳影响乳汁分泌和体力恢复,使产妇感受护士和蔼可亲和体贴入微。

一个产妇能否顺利完成分娩,与产妇的精神状态及护理人员正确的心理护理有很大关系。实践证明,加强产时的心理护理,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异常及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且对产后身体的复原也是十分有利

第5篇

护理人员术前充分与产妇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取得产妇信任。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遮挡不需要手术的部位,增加其安全感,并在无菌环境下操作,密切关注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若出现异常现象,及时向责任医师汇报,给予对症处理。③术后心理护理。术后要严格观察产妇各项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消化功能、伤口恢复情况以及温度变化等,帮助患者选择舒适卧躺方式,通过多种手段转移产妇注意力,缓解其术后疼痛感,并帮助患者尽早排尿,促进术后恢复。

1观察指标

选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对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焦虑情况进行调查,评分<7分表示无焦虑心理;评分在7~14分之间,表示存在轻度焦虑;得分>14分,表示存在严重焦虑。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进行调查,量表内容包括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健康知识宣教、病房管理、护理质量以及交流沟通等5项,每项20分,满分为100分,得分>80分,表示非常满意;得分在60~80分,表示比较满意;得分<60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例数×100%。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焦虑情况比较

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比较(x±s,分)组别例数护理前护理后观察组3011.2±3.15.1±2.2*对照组3011.1±2.98.6±3.1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医疗水平与护理水平的提高,新型护理理念已经逐渐取代以疾病为中心的传统护理理念,现代护理中将以人为本为基础护理理念,以患者为护理工作中心,给予患者全方位、综合的护理干预,提高护理质量[3]。妇产科产妇由于妊娠反应、分娩方式以及其他因素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自身与胎儿健康,因此给予产妇心理护理干预,消除孕产妇不良心理情绪,是保证产妇与胎儿健康的重要方法。本次研究显示,对产妇实施有效心理护理,可降低其焦虑评分,提高护理满意率。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妇产科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高敏 曾海文 单位:江西省上高县中医院

第6篇

心理护理指护理人员在与患者的交往中用自身的行为来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与行为,是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使其主动调节自身情绪和意志,以达到缓解症状、早日实现康复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1]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护理医学的不断发展,心理护理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

心理护理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需由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护理人员实施:缺乏系统的心理知识,对现代心理学理论不了解,没有一定的心理干预技能,仅仅通过良好的态度对他人进行安慰或劝告,虽然可以引导他人的心理症状得到缓解,但并不是心理护理。

2、需按一定的程序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心理护理应以护理程序为基本的工作方法,即以评估、护理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五个步骤,互为联系、系统地解决问题。

3、需综合使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基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几乎每一种心理行为问题,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对其发生、发展机制等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论解释,相应地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缓解或消除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个体心理健康。面对护理对象的形形色色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选择那些临床中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相关理论和技术。

4、针对护理对象存在的或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实施护理: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评估护理对象现存的心理行为问题,或评估心理平衡遭受破坏的可能性及其相关因素,然后针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心理护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学知识的普及,人们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在就医过程中伴随的心理问题日益复杂,妇产科患者尤其如此。作为常规生理护理的有力补充,心理护理不仅能满足妇产科患者的治疗需求,还能为患者创造舒适放松的就医环境,有效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使患者能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因此,心理护理对妇产科患者来说尤其重要。

2.妇产科患者临床心理特征

2.1妇科患者的心理特征

本文所指的妇科患者是指接受产科以外的妇产科常规疾病,如子宫、卵巢切除、阴道出血、妇科肿瘤等治疗的患者。临床上妇科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恐惧。恐惧心理在妇科患者的身上表现为多虑、紧张、恐惧、爱挑剔、易激怒、不听从医护人员忠告等,这些往往造成患者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尿频、心慌或头晕等。接受子宫、卵巢切除手术的患者由于对麻醉的认识不多和对手术过程的担心,心理上易产生压力,从而产生恐惧麻醉和手术、担心手术后性功能改变等心理。

二、自卑。妇科患者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对疾病治疗没有信心, 这种心理在肿瘤患者和性病患者中最为常见。肿瘤患者常常担心自己身上的肿瘤是恶性肿瘤,这样不仅会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困难,高昂的医药费用还会给家庭带来负担。部分恶性肿瘤病人在得知自己的真实情况后,变得不愿意与人交谈、悲观失望、情绪低落、经常发脾气,有的甚至拒绝接受治疗。性病患者常常因为担心亲戚朋友知道后冷落自己,担心自己会受到医护人员的歧视,有的还担心今后的生育问题等而出现自卑的心理。

2.2孕产妇的心理特征

孕产妇不仅会担心自己,还会担心胎儿,其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她们的临床心理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害羞。由于涉及性与生殖等隐私问题,许多患者离开了平时熟悉的生活环境而住进陌生的医院,对这方面的问题显得十分谨慎,不愿意与别人交流。未婚先孕和生育知识欠缺的女生普遍存在害羞心理。前者多害怕被熟人发现而产生悔恨、自责、羞愧、负罪的心理。后者因为对医院妊娠分娩的流程了解不够而存在担心自己隐私受侵犯等心理障碍。

二、忧虑。孕产妇的忧虑心理主要表现在她们对分娩、对胎儿及对家庭因素的忧虑等三个方面。[2]初产妇对于来自亲朋好友之间的传说及自己所目睹的其他产妇分娩经历,经产妇对于上次分娩的回忆都能使她们对自己是否能正常分娩产生忧虑,这一点在那些文化程度高的高龄初产妇中表现得最明显;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部分产妇除了要忍受分娩的阵痛,还要为自己能否生一个理想的孩子而忧虑,担心生女孩会受到家人冷落的产妇也大量存在;对于隐瞒婚前做过人流术甚至多次人流术而以初产女自居的患者来说,她们还会为分娩对产后的影响而感到忧虑。

三、恐惧。一些患有急、重症,如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子宫破裂、胎盘早期剥离、难产、产后出血等的孕产妇,会由于自己突然从健康孕产妇变成重患者而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加上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较快,自身也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她们很容易陷入极度的恐惧之中。

3.妇产科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上面可知,由于妇产科的特殊性,无论是妇科患者还是孕产妇,都会在临床上表现出恐惧、忧虑、害羞、自卑等相似的心理状态。针对妇产科患者普遍存在的这些心理特征,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心理护理:

3.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

学会与患者进行沟通是做好妇产科心理护理的前提。而护理人员懂得尊重与关爱患者是加强与患者沟通的关键所在。护理人员态度上要和蔼可亲,要能理解患者的苦衷,要主动关心安慰患者,帮助她们放下思想包袱,努力让患者感觉到亲人般的温暖。对性病患者不能嘲讽,而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尊重、理解与关心,努力增强她们的安全感和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平时加强与患者的语言沟通,能对患者起到心理调节和心理支持的作用,使治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对妇产科心理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很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不必要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其医学知识的欠缺所造成的。例如,对于患者出现的对麻醉和手术的心理恐惧,护理人员要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她们讲解有关知识,对患者的各种疑问给予负责任的回答,使患者对手术的流程和影响有清楚的认识,以此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她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

3.3强化心理护理的业务能力

由于患者的家族背景、受教育程度、性格等不同,患者的心理活动也不尽相同。因此,护理人员还必须学会对症下药,对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方法。这就要求妇产科护理人员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充实自己心理、伦理、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识与修养,不断积累心理护理的经验,努力提高自己心理护理的业务能力。

第7篇

【关键词】 初产妇;围产期;心理护理;满意度;护理效果评价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74-02

分娩虽然是一种生理现象,但对初产妇是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压力源和应急源。使产妇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一系列的应激反应。而产妇精神心理的应激又能够影响机体的内部平衡[1-2]。加强初产妇围产期心理护理,对正常分娩具有重要意义。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科对169例初产妇施行围产期心理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9例,均为初产妇;年龄18岁-28岁,平均24.5岁;孕周37-42周,无妊娠合并症,经骨盆外测量和B超检查羊水量、胎儿双顶径、估计胎儿体重,可拟阴道分娩者。其中26例因恐惧而要求剖宫产者,经心理干预自愿接受产道分娩。(产力、产道和胎儿正常)。

1.2 护理方法

1.2.1 产前心理干预 产妇产前心理焦虑、恐惧是一种正常心理反应。如何进行科学心理干预,是保证产妇接受产道分娩的重要因素。首先要求孕妇定期孕检,及时发现孕妇及胎儿的躯体变化,凡是孕检期发现有不适应产道自然分娩者,及时告知。对于适合者,护士应科学讲解孕期保健,心理调节和产前健康教育。及时向产妇及家属进行有关自然分娩及分娩镇痛的知识讲解,提供相关信息。使产妇了解分娩疼痛的原因,出现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使之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心理上接受对分娩过程中发生的宫缩痛,消除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焦虑或抑郁心理,增加对产道分娩的信心。对于爱美要求强烈的产妇,可以讲解产道自然分娩,腹部不会遗留剖宫产所带来的手术瘢痕。使产妇以良好心理状态接受产道自然分娩。

1.2.2 各产程心理护理 尽快消除陌生感:护士应该主动介绍病室、待产室、产房环境、设备条件和医护人员,讲解分娩过程,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消除陌生感;提供信息:在产程过程中,及时为产妇提供支持,每次检查前向产妇说明检查的方法和目的,检查后告知检查结果,并告知产程进展情况,下阶段将要发生的情况及其配合的方法和技巧,如分散注意力、控制呼吸和放松技巧,科学应用意识放松、触摸放松、意念放松和音乐放松等[1]。使产妇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发挥支持系统的作用:为减轻亲人不在身旁而引起的焦虑和恐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提供家庭式院内分娩,充分利用爱人及家属的支持系统作用;进入第二产程时,护士应陪伴在产妇身旁,关心体贴产妇,利用语言或非语言行为鼓励和支持产妇。主动给产妇擦汗、喂水,及时提程信息,以缓解焦虑、紧张心理,保证产程顺利分娩。

1.2.3 产后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关系:尊重产妇风俗习惯,与产妇及时沟通,提供自我护理和新生儿护理常识,消除自己不会或带不好孩子的思想顾虑。培养新的家庭观念;母婴同室:提供母婴同室,做好早接触、早哺乳;在产妇充分休息的基础上,让产妇多接触孩子,培养亲子感情。提供帮助:为避免产妇劳累,指导正确的产褥期生活方式,提妇自我护理及新生儿护理知识,培养产妇护理技能,减少产妇的困惑和无助感。进行必要的产后康复指导和计划生育及性生活方式,确保产褥期安全。

1.3 问卷调查 产妇出院时进行问卷评价,内容包括产前、产时、产后各阶段心理干预的满意度和效果,满意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心理护理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产妇主观认为心理护理对自己分娩有很大作用,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自然分娩;有效:心理护理对自己分娩有作用,增加了自己完成自然分娩的信心;无效:心理护理对自己分娩基本无作用,没有增加完成自然分娩的信心)。

2 结 果

2.1 满意度调查 本组169例,满意140例(82.84%),基本满意28例(16.56%),不满意1例(0.59%)。

2.2 心理护理效果 本组169例,显效136例(80.47%),有效31例(18.34%),无效2例(1.18%)。

3 讨 论

3.1 围产期产妇心理变化 产妇在经历怀孕、分娩、产后恢复过程中,生理和心理均发生很大变化。产妇心理良好的适应力,有利于母婴的平安健康。有研究表明,临产后产妇会出现下列变化: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肺内气体交换不足;子宫肌缺氧导致宫缩乏力,宫口扩张迟缓,胎儿显露部下降受阻,产程延长。上述变化使产妇体力消耗过多,同时也使产妇神经内分泌发生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出现胎儿呼吸窘迫。大多数初产妇在妊娠期从亲友,同事、同学等处听到的有关分娩的负面信息,如疼痛、出血、难产、胎儿性别不理想、胎儿畸形、陌生的环境和人员等,导致产妇临产后情绪紧张,她们往往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精神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精神状态会使上述症状加剧,形成恶性循环,而阻碍分娩的进行[3]。所以,减轻和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是保证分娩的重要措施。

3.2 心理护理满意度与护理效果的关系 初产妇由于缺乏分娩经验,焦虑、恐惧在所难免。特别是进入临产期,心理负担更加严重。产妇对医院环境陌生,对产道分娩、疼痛缺乏自信心。因此,护理人员的仪表形象、语言表情、行为动作都能直接影响着初产妇的心理状态。作为妇产科护士,具备良好的心理护理技巧,可以赢得产妇的信赖和安全感[4]。形成情感上的好姐妹,工作上的和谐护患关系。使产妇心有寄托,产有安全。根据问卷结果显示,凡是满意度评价高的,在其整个分娩过程中均具备良性心态,对分娩产生积极效应。本组问卷满意140例,占82.84%,在该140例中,认为护理效果显效者高高达136例,占80.47%;满意度评价基本满意者28例,有27例评价心理护理有效。而不满意者1例,其心理护理评价效果为无效。由此说明,加强心理护理,并取得产妇的高度满意、高度配合,可降低产道分娩的焦虑、恐惧和疼痛感。提高心理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桂香,王玉蓉.妇产科护理学.第2版.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12:63.

[2]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3-169.

第8篇

    1 产妇术前心理分析

    1.1 紧张恐惧心理 由于产妇对手术缺乏正确认识,怕麻醉、怕疼痛 、怕自己及胎儿术中出现意外,充满紧张和恐惧,甚至不能配合手术。

    1.2 焦虑心理 产妇焦虑来自多方面,许多产妇对分娩中出现胎儿窘迫、滞产等原因而需急症手术,缺乏思想准备;手术后又需要较长时间的休养,影响喂奶,腹部刀口腋痕影响美观等,思虑过度,产生紧张情绪。

    2产妇手术前的心理护理

    2.1 给产妇创造安静、清洁、舒适的环境,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心理。

    2.2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主动与产妇交谈,耐心说明手术方法、麻醉方式、手术中和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如术前需要导尿,向产妇讲清楚,消除恐惧心理,还可以向产妇介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和手术护士的情况,使其对医护、麻醉人员增强信任感,更好地配合手术。

    2.3 做好家属工作,消除顾虑,病人家属态度对产妇的心理状态影响很大。护士耐心讲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危险性,使家属理解,更好地配合手术。

    3 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3.1 在术中,护士应用熟练的专业技术和知识配合手术,严密观察产妇一般情况及胎心,及早发现问题,果断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使手术顺利完成。

    3.2 巡回护士始终陪伴产妇,讲明麻醉与术中的必要配合。如术中牵拉脏器或取胎儿时会有不适及牵拉痛,嘱产妇作深呼吸,可减轻不适和疼痛。

    3.3 分娩后及时告诉产妇胎儿性别、发育情况以及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开奶、早吸吮,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

    4 术后随访

    术后随访有助于护士评估手术中的护理效果。当产妇知道手术室的护士仍然关心地的术后恢复,会很愉快,这种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她早日康复。

    5 体 会

第9篇

【摘要】了解剖宫产产妇手术前后的心理问题,并根据手术各阶段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在剖宫产手术中,我们应从整体护理的观点出发,了解和掌握每位产妇的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及心理状态,在围手术期给予全面的心理护理,使得产妇能够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为术后的康复打下好的基础。

【关键词】 剖宫产 产妇 心理护理

剖宫产术是妊娠晚期经腹切开子宫,取出胎儿及其附属物以完成分娩的手术。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适应证的扩大,剖宫产率急剧上升。剖宫产产妇术前术后又普遍存在紧张、恐惧、焦虑等心理反应[1]因此,为剖宫产产妇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系统的心理护理,做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能有效改善产妇的预后,对产妇术后疼痛的缓解、身体的恢复及康复和母乳的喂养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我院从2010年6月-2011年6月共138例产妇,其中剖宫产61例,年龄在21-42岁,其中胎位不正8例,疤痕子宫15例,过期妊娠4例,活跃期停滞4例,头盆不称4例,胎膜早破2例,巨大儿3例,其他因素的21例。我们采取对产妇进行手术期间的全程心理护理,结果手术进展顺利,产妇切口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2、 患者的心理分析

2.1 紧张恐惧心理: 对于剖宫产患者,其在手术前后被动性增强,依赖性增加,疼痛阈值降低,要求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表现为恐惧、紧张、自信心不足。

2.2 忧郁心理: 当患者得知要采用剖宫产手术,紧张造成心情忧郁,有的患者还担心自身的手术情况以及产后能否恢复,担心手术留下疤痕影响美容。同时还担心手术会对乳汁分泌造成影响,以至于不能母乳喂养。

2.3 烦躁心理: 剖宫产后,产妇不但要照顾婴儿还要照顾自己的手术切口,睡眠往往会出问题,而且手术疤痕对心理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手术本身对产妇也是一种较强的刺激。因而表现为烦躁,不适应产后的生活。

3.、 心理护理

3.1 术前心理护理

热情接待患者,加强护患沟通。主动与产妇进行交谈,耐心听取并解答她们所提出的问题,了解其思想状况及存在的心理障碍,然后根据产妇的性格、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孕产次及产妇的心理状态及其需求,因人而异地给予心理护理,消除因剖宫产手术所引起的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向产妇讲解手术的重要性及所实施新式剖宫产痛苦小、出血少、时间短、不留疤痕的优点,强调主观因素在手术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作用,对手术中可能发生的危险,既要说明实际情况,又要避免给产妇增加心理负担,从而增强产妇的安全感。指导产妇术前进行有意识的放松训练,安排与术后恢复好的剖宫产产妇交谈,增强手术患者信心,减少其焦虑和恐惧感,从而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

3.2 术中心理护理

手术过程中的气氛能对病人的情绪造成很大影响,因此,要创造良好的手术室环境,耐心讲解术中应注意的事项。医护人员之间要互相尊重、主动配合、气氛融洽。不高声喧哗,不谈与手术无关的事情。万一在手术中发生意外情况,医护人员要从容应对,不要让产妇感到紧张和慌乱。

3.3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完毕回病房后,首先要为产妇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除了遵医嘱应用镇痛剂外,护士还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以减轻产妇的疼痛,如保持病室安静,光线柔和,且各种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刺激主动与产妇进行交流,了解她们的感受和想法。指导产妇的家属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产妇细致的关心与照顾,使其安全顺利的度过手术危险期,从而早日恢复健康。嘱咐家属除了在生活上给产妇关心和照顾外,还要帮助其从心理上树立信心,培养乐观的心态,有利于产后的恢复

【讨论】

剖宫产术可以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对产妇的内分泌、神经以及循环系统造成不良影响。产妇心理上的恐惧,焦虑,对其在麻醉和手术中的身体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对剖宫产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取得产妇的信赖、理解、配合,不仅能够提高手术质量,还能确保母婴安全,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2]。通过术前的心理护理,产妇感到被关心和尊重,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从而使其精神轻松,情绪稳定,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手术。 有研究表明[3],新生儿性别对产妇的心理状态有不利影响,生女婴产妇的心理障碍较多见,且其阴道出血量增多,泌乳量减少。故而术中应尽量避免产妇询问婴儿性别,以免婴儿的性别不如产妇的意愿而影响情绪。此外,术中应重视产妇的精神心理因素,营造良好的手术氛围,调动起患者的内在因素积极配合手术,使手术得以顺利进展,并减少因产妇负性心理所致的手术并发症。我院通过对这61名产妇实施术前、术中和术后全程心理护理后,产妇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明显减轻,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产后出血率显著减少,产后48h内泌乳量明显增多。因此,全程心理护理可以稳定产妇情绪,减轻术后疼痛,降低产后出血率,增加产后48h内泌乳量,从而有利于产妇恢复,提高产妇的满意度,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何桂英.剖宫产术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1.山东医药,2005.45(34):77

第10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6月初产妇,无严重的内科及产科并发症,孕周为37~41周,单胎、头位。年龄22~31岁,平均26.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一个或多个产妇有规律宫缩后,由值班护士负责观察和接生。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

1.3 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对照组的剖宫产率比干预组大很多;两组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

2 待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特征

孕妇入院待产,心理状态是复杂的。由于环境的改变,有陌生感,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希望被重视,渴望陪伴。诸多因素使产妇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2.1 恐惧、焦虑心理

首次经历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关知识,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产,害怕畸形,怕胎儿会发生危险,都会使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2.2 依赖心理

许多待产妇因阵痛煎熬往往对其家属产生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和丈夫,特别是进入分娩室后仍希望家属陪在身边。如果对陪伴的助产士产生信任感,就会要求这名助产士陪伴其左右。

2.3 择优心理

待产妇入院后,希望医护人员对她认真负责,盼望有高超助产技术及助产士为其接生,对她不满意或不了解的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合作,不予配合。

2.4 自尊心理

待产妇往往希望医护人员和家人时刻关注自己,对医护人员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现为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

3 待产妇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对孕妇进行心理安慰、知识、劝解、疏导以及调节方法,保持孕产妇良好的身心环境,积极指导孕产妇配合助娩,增强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身体各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关系到孕产妇顺利分娩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是助产人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助产士微笑着使用尊重孕产妇人格的礼貌用语,可以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调节孕产妇的紧张情绪。要认真倾听,适时给予反馈,表示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意思。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接触中应该用善意、亲切的语言,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3.2 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一个温馨而有利于产妇的环境非常重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使孕产妇感到舒适,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设置家庭式的待产室和产房,适时的放些令人心悦的轻音乐使孕产妇心情舒畅,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负荷,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3.3 疏导产妇的焦虑心理

助产人员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产妇,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及过程,减轻宫缩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压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分娩,以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忧虑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分娩期。

3.4 提高助产人员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助产人员熟练正确的掌握助产技术,仔细观察产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给孕产妇带来安全感和责任感。

3.5 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

产前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分娩有关的心理卫生宣传,树立正确的生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人员的配合,允许丈夫和家人在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使产妇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唤起产妇积极的反应,缓解紧张、焦虑感。

3.6 开展导乐陪伴分娩

实行导乐分娩,对每位入院的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陪护,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3.7 开展分娩镇痛

第11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 初产妇 第二产程

初产妇是指第一次经历完整分娩过程的妇女。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止,正常情况下,初产妇约需1~2小时;经产妇通常数分钟即可完成。初产妇第二产程时间延长,容易造成难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等症候,在产科是比较普遍的现象[1]。

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由于分娩疼痛、身体状况的改变等,会使产妇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紧张、疑虑等心理反应。这些心理因素,常常会给初产妇造成较大的精神压力,加之临产时阵痛的干扰、活动受限,对休息和饮食的影响使体力消耗,很容易引起大脑皮层功能紊乱,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和胎儿宫内窘迫,危害母婴的生命健康和安全。

为了探索解决初产妇由于不良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影响,使其在第二产程能情绪稳定,防止由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因素所致的产程延长、胎儿窘迫的发生,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按照随机抽样的研究方法,随机抽取160例初产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外,还运用心理护理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产科常规护理。然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在第二产程时长、难产情况、产后出血情况、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积极的心理护理,可以缩短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从而减少难产的发生以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

1 资料

将2010年6月-2011年4月160例临产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胎儿大小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经骨盆测量和胎儿B超检查,均无骨盆狭窄和头盆不称等产科阳性体征,可拟诊从阴道分娩,无妊娠并发症。

2 方法

在第二产程中观察组80例采取常规产科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80例采取常规产科护理。

2.1使用心理疏导法进行心理护理 第二产程中不断给予产妇精神上的安慰,每次宫缩时要鼓励产妇,给予产妇信心[2]。告知其生产是在周密的监护下进行的,疼痛是由宫缩引起的,宫缩时不要烦躁慌张、大喊大叫,产妇对于宫缩是可以耐受的。对于精神过度紧张、焦虑严重的产妇,需要给予关注和耐心地安慰:告知其分娩是绝大多数妇女能够胜任的自然生理过程,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会使体力消耗增加,对疼痛更敏感,致使产程延长,甚至难产。只有正确对待分娩过程中所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才能顺利完成生产。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工作,丢掉思想包袱,增强信心和勇气。

2.2使用行为矫正法进行心理护理 第二产程时间短,宫缩强度大,持续时间长,间歇期短,胎儿多下降至盆腔,压迫盆地引起产妇反射性便意,此时应指导产妇摆好体位,排空膀胱,消毒会阴部,嘱产妇深吸气后,平齐使腹壁肌肉及膈肌收缩,促使胎儿下降,间歇时休息,当抬头着冠时,宫缩出现,嘱产妇呼气,持阵缩过后再屏气,以防止会阴部的损伤。助产士应给予腹部抚摸和腰骶部的按摩,使其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逐渐消除其不良的情绪。

2.3提供家庭化分娩环境 设立单独家庭式产房,布置温馨,家属一直陪伴参与,从而让产妇消除恐惧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分娩。

3 资料统计

采用SPSS17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同时考察两组第二产程用时、顺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产后出血的差异性。

4 结果

表1 两组产妇第二产程用时的比较

组别

例数

均值(min)

标准差

均值的标准误

观察组

80

86.18

31.17

3.48490

对照组

80

96.34

32.32

3.61366

成对差分95%的置信区间[0.3110,20.01393] t=2.053 P= 0.043

表1经过统计学处理,t=2.053,P=0.043

表2 两组产妇顺产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顺产n(%)

非顺产n(%)

观察组

80

66(82.5)

14(17.5)

对照组

80

55(68.8)

25(31.3)

表2经过统计学处理,x2=4.103,P=0.043

表3 两组产妇的分娩并发症的比较

转贴于

表3经过统计学处理,x2=7.32,P=0.007

5 讨论

影响产妇分娩能否顺利进行的4个主要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3]。在病理产科中,因分娩的4个因素造成的难产中,产力异常是重要因素。产力异常中又以子宫收缩乏力为主。

子宫收缩力作为临产后的主要产力,其贯穿于分娩的全过程,任何导致子宫收缩力发生不符合规律的现象都有可能发生难产。

分娩对于产妇是一种持久的应激源,随着临产征兆的出现及阵痛的加剧,产妇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由于宫缩所致的疼痛呈进行性加剧,产妇因害怕难产、担心新生儿性别及健康等,导致心理反应越来越强烈[4]。这些不良的心理反应被中枢神经接收、加工和整合后,将冲动传递到下丘脑,使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被激活,释放大量的肾上腺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一系列躯体功能和脏器活动的变化[5]。

心理护理作为应对应激源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对维持个体平衡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心理护理是以心理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基础,运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改变护理对象不良的认知评价,运用有效的应对行为,进而使其获得最适宜的心身状态,促进康复或保持健康的护理过程[6]。

首先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⑴热情的接待住院的待产妇,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以及责任护士的情况,使其对所选医院有信赖感;⑵病区整洁、安静、无噪音,在走廊里摆放一些绿色植物,营造舒适温馨的环境;⑶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观察,对初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态做出评估,有针对性的对初产妇进行分娩知识的宣教;⑷由护士引导已经自然分娩的产妇用自信、鼓励的语言讲解分娩过程中的自我体验,让初产妇和自然分娩的产妇适时地相互进行交流,使初产妇从已分娩产妇的现实亲身体验中进一步了解分娩知识和主动配合的方法。通过增加护患之间的信任和患患之间的和谐,使初产妇增强自然分娩的信心,让初产妇以愉悦自信的心理状态迎接产程。

其次加强初产妇的心理指导。分娩对于产妇来说是巨大的心理应激,这一应激反应直接影响分娩过程,所以产妇对医护人员的依赖非常强烈。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平静的语气,向产妇讲述有关分娩的过程,寻找最舒适的体位,缓解疼痛,通过讲解趣事等方法,分散产妇的注意力。对那些情绪不稳定、哭闹不安的产妇,首先要尊重她们,对她们表示理解,向她们耐心解释宫缩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哭闹会造成体力的消耗,会导致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严重的可能出现胎儿宫内窘迫等并发症,只有配合默契才能顺利分娩。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初产妇的恐惧感变为安全感。

最后采取科学有效地指导。在第一产程可鼓励产妇在产科病房区域内随意走动,用亲切的语言鼓励她们,解释宫缩阵痛的性质及心理因素对分娩过程的影响,使产妇自我放松,严密观察产程,满足初产妇的心理需要;第二产程宫口开全后,根据产妇的心理状态、产程进展情况,护士用现身说教和演示指导应对疼痛和不适、产力的使用、配合助产的方法,教会产妇做省力呼吸运动,自始至终给予鼓励。

在第二产程中,通过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缩短初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从而减少难产的发生以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从而提高产科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苟文丽.分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96- 497.

[2]唐淑英,蒋红梅.激励式心理护理对促进自然分娩的临床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1997⑶: 9-10.

[3]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8.

[4]孙宏伟,杨小丽.医学心理学[M].第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69-170.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对象为2009年1月—2010年6月初产妇,无严重的内科及产科并发症,孕周为37~41周,单胎、头位。年龄22~31岁,平均26.4岁,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一般情况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一个或多个产妇有规律宫缩后,由值班护士负责观察和接生。干预组在基础护理基础上采取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

    1.3 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比较,对照组的剖宫产率比干预组大很多;两组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着性。

    2 待产妇临产后的心理特征

    孕妇入院待产,心理状态是复杂的。由于环境的改变,有陌生感,既有将做母亲的喜悦,又害怕分娩,怕在分娩过程中出现异常,希望被重视,渴望陪伴。诸多因素使产妇常常处于焦虑、不安和恐惧的心理状态。

    2.1 恐惧、焦虑心理

    首次经历分娩,害怕疼痛又缺乏相关知识,对分娩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产,害怕畸形,怕胎儿会发生危险,都会使其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和焦虑。

    2.2 依赖心理

    许多待产妇因阵痛煎熬往往对其家属产生依赖心理,尤其是母亲和丈夫,特别是进入分娩室后仍希望家属陪在身边。如果对陪伴的助产士产生信任感,就会要求这名助产士陪伴其左右。

    2.3 择优心理

    待产妇入院后,希望医护人员对她认真负责,盼望有高超助产技术及助产士为其接生,对她不满意或不了解的医护人员持怀疑态度,甚至拒绝合作,不予配合。

    2.4 自尊心理

    待产妇往往希望医护人员和家人时刻关注自己,对医护人员的各项检查和治疗都非常敏感,稍不如意就表现为情绪激动或沉默不语。

    3 待产妇心理干预措施

    心理护理是护士在医疗过程中通过对孕妇进行心理安慰、知识、劝解、疏导以及调节方法,保持孕产妇良好的身心环境,积极指导孕产妇配合助娩,增强孕产妇自然分娩的信心,更好地帮助产妇顺利地完成分娩过程。妇女在妊娠和分娩期间,身体各系统发生生理变化同时,心理方面也会发生微妙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关系到孕产妇顺利分娩医学教育|网整理。因此,促进孕产妇心理健康,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孕产妇建立自然分娩的信心,使孕产妇在这一特殊时期保持最佳心理状态是助产人员的主要职责,也是提高产时护理质量的主要环节。

    3.1 改善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

    助产士微笑着使用尊重孕产妇人格的礼貌用语,可以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和恐惧感,调节孕产妇的紧张情绪。要认真倾听,适时给予反馈,表示理解和肯定对方的意思。因此,医护人员在与产妇接触中应该用善意、亲切的语言,表现出更多的关心,使其心情放松,消除对分娩的恐惧和焦虑情绪。

    3.2 营造温馨的分娩环境

    一个温馨而有利于产妇的环境非常重要,保持病室清洁整齐,使孕产妇感到舒适,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设置家庭式的待产室和产房,适时的放些令人心悦的轻音乐使孕产妇心情舒畅,从而减轻产妇的心理负荷,消除紧张、焦虑的心理。

    3.3 疏导产妇的焦虑心理

    助产人员更多地接触和了解产妇,了解他们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向孕产妇讲解分娩知识及过程,减轻宫缩疼痛的方法,如何使用腹压配合助产人员顺利分娩,以消除孕产妇的恐惧、忧虑心理,以最佳心理状态愉快地度过分娩期。

    3.4 提高助产人员素质,建立融洽的护患关系

    助产人员熟练正确的掌握助产技术,仔细观察产程,良好的工作技能给孕产妇带来安全感和责任感。

    3.5 良好的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

    产前要对其家庭成员进行分娩有关的心理卫生宣传,树立正确的生育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家庭人员的配合,允许丈夫和家人在分娩过程中陪伴产妇,使产妇心理上有所依靠。在分娩过程中,家庭的支持尤其是丈夫提供的支持可唤起产妇积极的反应,缓解紧张、焦虑感。

    3.6 开展导乐陪伴分娩

    实行导乐分娩,对每位入院的孕产妇进行一对一的陪护,对产妇进行护理干预,减轻其心理压力,缓解其紧张、焦虑心理。

    3.7 开展分娩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