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版画教案

小学版画教案

时间:2023-05-30 10:36:07

小学版画教案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1

知识目标:版画是将手工与绘画相融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既动手又动脑的制作过程引起制作者浓厚的兴趣,培养学生细致精巧的劳作能力,启迪学生的智力。

能力目标:欣赏并制作简单的单色版画,体验吹塑纸或KT板版画特别是油墨拓印过程,通过体验,得到美的享受和成功的喜悦。(总课时3课时,本课为第1课时)

情感目标:体验版画的创作乐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验吹塑纸(或KT板)版画的制版过程和拓印的乐趣。

难点:动手能力的培养正和反的概念的理解及实际中应用。

3 教具准备

3.1 吹塑纸或KT板、木刻刀、复写纸、油墨、油磙、磨托、印纸,水粉色等

3.2 范画作品数幅。

3.3 学生准备:厚纸板、吹塑纸、圆珠笔(写不出的芯也要)粗细不同的铅笔,牙签、工具刀,瓶盖、小毛巾、颜料(单色)画笔等。

4 教学过程

4.1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展示幻灯片)

这些图片是狂热、可爱的球迷朋友,他们在脸上画满了图案,表达自己对祖国和体育的支持和热爱。

问:你知道他们脸上的图案是怎样上去的吗?

北京举办奥运会,每一位中国人都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热心的观众们早就为观看2008年奥运会比赛做了些准备,瞧!(图片)

问:这种方法10秒钟画就好,知道是怎样画上去的吗?

展示实物:底版

将准备好的图案或选择上好色的树叶让感兴趣的同学试试

揭开答案:印上去

4.2 新授课

(看视频)

4.2.1 什么是版画?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

4.2.2 版画的分类:

(1)根据不同的制版与印刷方式分类:可分为凸版画、凹版画、孔版画、平版画、混合版等。

(2)根据不同的制版材料分类:可分为木版画、纸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和其他材料(吹塑纸、KT板)等。

4.2.3 通过欣赏版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

(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

(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

4.2.4 具体制作步骤:

本课的重点:演示作业过程看课件视频

以吹塑纸版画为例

它是利用吹塑纸这种材料,用圆珠笔、5B铅笔或自制粗细不同的硬笔、竹笔在上面用近似篆刻中阴刻的方法,直接刻画出所需要表现的内容。

① 画稿、印稿 ② 刻版 ③ 滚墨拓印

教师再示范KT板刻制方法和步骤,展示一些较好的刻纸板的作业(看课件)

4.3 学生课堂练习,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制作,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4―6人一组,题材,方法不限)

教师全班巡视,个别辅导学生:

A:制版

1、注意用刀安全 2、凹凸处理得当 3、不要将底版戳穿 4、刻外轮廓纸选用较粗的笔刻,稍微刻重一点。

B:拓印:各组派代表上来印版,教师协助。

(四)课堂小结,作业展评

展示作业,有可能的话让学生自我评价。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2

教材分析:

年画因一年更换,或张贴后可供一年欣赏之用,故称“年画”。每值岁末,人们除了贴春联,剪窗花外,还喜爱在客厅里、卧室中贴挂年画。

一张张喜气洋洋的年画在节日里给家家户户平添了许多欢乐的气氛。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民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木版年画则是以木刻图案,按需上色,再转印在纸上而成。木版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有着较多的产地,通俗普及,拥有大量的欣赏者,曾经有过颇为兴盛的发展。

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它不仅对民间美术的其他门类曾产生深远的影响,而且与其他绘画形式相互融合,成为一种成熟的画种,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

本课教材主要侧重木版年画的介绍。教材选取了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设计思想:

年画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无论题材内容、刻印技术,还是艺术风格,都有着鲜明的特色。因此我将选取我国具有地域代表性的年画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民间的木版年画的形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感受祖国传统的艺术文化,激发起他们珍视祖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由于是欣赏课,教学中我将以故事穿插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最后还要以小组为单位对年画的发展做调查,使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了解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欣赏木版年画,初步了解其艺术特点。

能力目标:能够用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自己对年画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情感目标: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重点:了解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愿意欣赏年画作品,并为之感到自豪。

教学用具准备:欣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讲故事导入

故事:传说在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锏、一个拿鞭,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乐,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成为了贴“门神“画。

师课件展示图片,问:“知道哪个是秦叔宝?哪个是尉迟恭?

学生回答

师总结:这就是人们在过年时贴的年画。

板书:木版年画

二、认识木版年画的特色

1、师课件展示真人与年画的图片,学生对比,找不同,认识年画的特色。

教师问:画面的形象与生活的实际形象有什么不同?

找一找画面中主要的色彩?

学生找特点回答,教师总结:

构图饱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

2、欣赏不同产地的木版年画作品。

河北武强年画

武强年画在用色上以单纯的颜色、套出丰富的效果。色彩强烈,浓艳而不凝滞,用色虽少却变化多端,达到对比鲜明而又统一的效果。这是其特点之一。特点之二是在造型上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刻画人物时,着力表现头部和眼睛,寥寥几笔,就能使人的神情毕现。所表现的人物大都在中、近景处,并且以正脸出现,这样易表现人物的感情,突出故事情节。图文并茂也是武强年画的一个特点,很多画都配有风趣

、诙谐的诗词等。

山东杨家埠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始于明代,源于潍县西杨家埠村,有“公茂”、“永盛”、“吉兴”、“广盛泰”、“万顺”等数家画店。1760年(清乾隆二十五年)公茂画店又分出“大顺”和“公兴”画店。到1861年(清咸丰十一年),西杨家埠画店发展到60多家,东杨家埠出现“永顺”、“公盛”等画店。杨家埠木版年画分勾描、刻版、印刷三道工序。初期为小案子坐印,后改为大案子站印。杨家埠“东大顺”作坊有画版300余套,每年用20张案子印画,产量达百万张以上,全村投入年画生产者最多时达500余人,附近村庄到西杨家埠当画工者也有300余人,全村最高年产量约5000万张,用纸达万令。

清咸丰年间,天津杨柳青半印半画年画传入,逐步与杨家埠年画相融合,拓展了杨家埠年画的创作风格,丰富了内容,增加了品种,成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创作的组成部分。

1862年至1908年(清同治初年至光绪末年),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极盛时期。西杨家埠画店已达100多家,附近十几个村庄也兴办了画店,生产各种年画200多种,每年来往于西杨家埠的画商小贩多达5000人左右,产品除销往山东各地外,还远销江苏、安徽、山西、河南、东北等地,有的画店还到外地开庄卖画。此间,出现了专业性经营的画店,如专供东北销售的大门神画店“东大顺”被称为关东庄,有专管戏曲年画的西路庄和专印“横披”“洋条子”“灶马”的胶州庄等。

天津杨柳青年画

天津杨柳青年画

杨柳青年画为中国著名的民间木版年画。它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在中国版画史上,杨柳青年画与南方著名的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南桃北杨”。

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一种富于民间独特艺术风格和强烈地方特色的木版彩绘艺术珍品,与中国传统的过年密切相关。过年既含有庆祝丰收之意,又充满欢乐、希冀、神秘的色彩。

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方法为“半印半画”,即先用木版雕出画面线纹,然后用墨印在纸上,套过两三次单色版后,再以彩笔填绘。杨柳青年画既有版画的刀法韵味,又有绘画的笔触色调,构成与一般绘画和其他年画不同的艺术特色。杨柳青年画的艺术特点是多方面的,形成其艺术特点的条件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鲜明突出的则是表现在制作上。一幅杨柳青年画,要经过勾、刻、印、画、裱五大工序。勾,即勾勒轮廓;刻,即将勾成的轮廓刻成版样;印,即将版样印在纸上;画,即在纸上的轮廓描绘涂彩;裱,即将成型的图画装裱起来。每一幅画都要画师艺人亲自动手,画每一幅画都是一次独立的创作。

制作杨柳青年画,前期工序与其他木版年画大致相同,都是依据画稿刻版套印;而杨柳青年画的后期制作,却是花费较多的工序于手工彩绘,把版画的刀法版味与绘画的笔触色调,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两种艺术相得益彰。由于彩绘艺人的表现手法不同,同样一幅杨柳青年画坯子(未经彩绘处理的墨线或套版的半成品),可以分别画成精描细绘的“细活”和豪放粗犷的“粗活”,艺术风格迥然不同,各具独自的艺术价值。

江苏桃花坞年画

江苏桃花坞木版年画是我国民间木版年画中的一朵奇葩。根据传世实物来看,它起源于明代,发展于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同被称作“南桃北杨”,同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县杨家埠年画,并称为我国“三大木版年画”,闻名中外。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特点是一版一色,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其内容丰富、取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鸟、时事新闻、民间传说,还有戏文故事及装饰图案等。尺幅规格有门画、中堂、条幅、斗方等。

河南朱仙镇年画

河南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堪称中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年画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神祗画,如灶君神、天地神等,另一类是门神类,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不但具有极高的艺术收藏价值,而且极具观赏价值,许多名人都曾收藏过朱仙镇的木版年画,鲁迅先生给予其很高的评价:“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很好,雕刻的线条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细巧雕琢。这些木刻很朴实,不涂脂粉,人物也没有媚态,颜色很浓重,有乡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画的独有特色。”这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特色的很好概括。现在上海鲁迅纪念馆还珍藏着26幅鲁迅收藏的朱仙镇年画作品。

问:“人们为什么选取这些题材?它传达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情感,有何寓意?”,从中体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3、看年画讲故事,了解年画表现的内容特点。

师播放课件,讲述画中故事,想:“年画选取和表现的内容是如何体现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的?”

学生回答

三、介绍一幅年画作品。

师创造情境:现在有个外国商人想购买一幅木版年画,你能将你喜欢的年画介绍给他吗?

学生互相介绍,说一说,指名上前介绍。教师请一个学生做外国商人。

四、课后延伸。

现在木版年画艺术快被人们淡忘,我们要把中国的民间艺术传递下去。那你们准备在课下做些什么呢?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3

学校

教师

学科(版本)

美术辽海版

课题

刮出来的画

章节

第一单元

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线条表现丰富性、多样性的认识。借助以线条表现的形式,加入小面积刮除的绘画部分,即线与面的搭配,使画面更加富于变化,在表现手法上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对比了解刮蜡画与其他形式画作在风格、创作手法上的区别。

2.了解刮蜡画的基本创作方法,初步学会单色和彩色底版制作的方法,学习运用不同材质的工具进行刮画,体会不同材料刮画的技巧。

3、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动手能力,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及措施

重点:

学习制作底版及刮画的方法。

难点:

尝试运用不同媒体创作刮出来的画。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使用及分析

(白板使用功能)

导入

1、利用提问,导入本课。

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已有的绘画经验,为学生理解刮蜡画与其他画作的区别做铺垫。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绘画经验观察作品,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其对作品创作工具、创作风格的直观感受。

2、展示一幅优秀的刮画作品。

3、师:今天我们就学习《刮出来的画》。

教师让学生回想,你都用什么工具画过画?你还知道能用哪些工具来画画?

学生谈谈对刮画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问:①欣赏了这副作品你有什么感受?

②你有什么不同问题要提出?

学生回答。

幻灯片出示刮画作品

新授及创作

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的范画(用黑笔直接画的效果和刮出来的画的效果)。

2、出示两种底版(单色底版和多色底版)请学生上台任意地在两种底版上刮图案。

3、教师提问既然刮画要先涂颜色,涂颜色你们会吗?(会)该怎么涂呢?

4、自主学习书中刮画底版制作的方法,想想制作步骤。

5、需要注意的问题。

6、学生讨论。

7、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8、给你的刮画取个好听的名字。

9、学生自由创作,大胆尝试。

教师提问:刮画和我们平时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呀?

师小结:以前的画是用笔直接画上去的,而刮画是先涂颜色再刮。

教师提问:为什么一张画刮出来是单色的,一张刮出来是彩色的?

学生观察比较并回答。

教师出示平涂和渐变的范画,让学生了解涂颜色也可以这样涂。

师生互动讨论:

(1)制作步骤:平涂或渐变的底色加涂深色刮画

(2注意点:涂色:先淡后深,一层盖一层

(3)学生讨论并实践利用手中的工具能刮出什么漂亮的,画工具不一样,刮出来的效果也一样吗?

作业要求:

1.大胆想象,画面内容要丰富。

2.涂色时颜色要均匀且厚,可单色,可多色。

3.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尺、牙签、钥匙等)进行刮画。

学生边刮画边想画的名字。

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

作业展示

展示并评价作业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学前师范教育;学前师范美术教育;水粉画教学

一、水粉画的多元表现形式与创作方法

(一)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

1、水粉彩墨画。

彩墨画技法中的“彩”指水粉色彩,“墨”指传统的中国水墨,所谓水粉彩墨画即是融和水粉画与水墨画的技法而成的一种水粉画。传统的中国水墨画通常以墨代色,略施淡彩。把现代装饰色彩与传统的墨色、线描相结合,即可形成装饰感很强的彩墨画。此方法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并形成了闻名海内外的“云南画派”,其代表画家蒋铁峰、丁绍光采用勾线平涂的手法,强调画面构成,色彩强烈,富有装饰美感,在悠长的线条和斑斓的色块中交织出具有时代特色和浪漫气息的童话世界。

水粉彩墨画的绘制步骤包括起稿、勾线、施彩、染墨、整理等环节。其中起稿指用毛笔、淡墨直接在高丽纸上起稿,也可以先用自纸画好底稿,然后拷贝到正稿上。勾线指用水粉笔或毛笔浓墨勾出线条。根据画面艺术处理的需要,有时也可以不勾线而直接施色。施彩指在勾线的基础上用水粉色平涂或是有笔触变化地填色。用干笔画显粗犷、见力度,湿笔画显柔和、有韵味。涂色的厚薄可依艺术处理需要而定。薄彩法便有水墨画的渲染效果,厚彩法则装饰感较强。填厚彩时,色彩应适当压线、切线,以使线条有粗、细和顿挫感。染墨指待色干后,在画的背面涂染墨色。墨通过渗透,对画面正面起衬托作用,这是体现水粉彩墨画特点的重要一步。所染的墨色应浓淡合适,如果过浓会“吃色”而渗损正面的画面,过淡则会使正面的画“灰”或“花”。可以采用正面画与背面画的方法调整画面,即过浓时干后正面补色;过淡时干后背面追加墨再染。整理指根据画面整体效果的需要收拾画面,若觉色薄,可继续添加厚涂;如果色彩不够丰富,还可以重新选色叠加,以求丰富。

2、水粉版画。

版画是融绘画制版、印刷为一体的绘画艺术种类,以板为媒介,画家运用刀和笔及其他工具,在不同材料上通过刻、画等工序,制作成可以印刷的版画。传统版画如木刻版画以木板为版材,运用木刻刀等工具,在木板上表现刻制形象,制成可供印刷的凸版,再运用油墨或水性颜料拓印。版画制作工具主要有木刻刀、橡胶磙、调墨铲、调墨台、水粉笔或油画笔、调色盒、磨托、平板机、铜板机等。版画制作用的材料可根据不同的版画表现形式而有所不同。常见的版材有梨木板、黄杨木板和相应的三合板、五合板及纸版(纸版画用)、铜板、锌板、专用石板等。拓印用纸包括铜版纸、皮纸、宣纸等。拓印用颜料可以是油墨、油画颜料、水粉、水彩颜料等。

创作水粉版画时,可用硬笔或圆珠笔代刀,以吹塑纸或kt版作版材,用水粉颜料印刷。它吸收了传统版画的绘制方法,基本保持了版画强烈、洗练的独特艺术魅力与个性之美,色彩浑厚,装饰感强。由于水粉版画的印制时间较短、创作过程较轻松,因此很适应学前师范美术课堂教学的需要。具体来说,水粉版画的制作首先需要制版,即需要把图样用硬笔(如3H铅笔或是圆珠笔)刻在吹塑纸或kt版上。若要创作实物版画,则用实物直接作版,巧妙地利用实物的肌理效果,然后在裁好的宣纸或铅画纸上用板刷蘸墨汁刷黑,晾干备用即可。接着,要把制好的版和准备好的黑色印纸用夹子固定在一起,然后喷潮,用画笔蘸水粉色在版上局部着色。颜色里可加点洗衣粉或洁净液,以增强水粉色的附着力。印制时则应注意在吹塑纸版面上涂好色后,把印纸轻轻地覆在版上,用小胶磙在纸背上轻轻滚动,版上的颜色才会均匀地吸附到印纸上。在上色印刷中,着色不宜过多,可以画完一个局部就印制这一局部,画面分若干次印完为好,以始终保持印纸的湿度。全部印完后,再调整大的色彩关系,最后揭下印纸待干即成。

(二)水粉画的基本画法

1、点彩法。

点彩法即是用普通平头羊毫毛笔,采用点状的小笔触色点绘画面,通过合乎科学的光色规律的并置,形成色彩的空间混合效果。它不用画轮廓线条划分形象,就是让无数小色点在观者视觉中混合,从而构成色点组成的形象,又称“空间混合法”。例如绿色是用黄色和蓝色调成的,但如果把黄色和绿色摆在一起,不使其混合,观者的眼睛通过一定的距离看过去,仍会有“蓝色”的感觉。为了避免在调色盘上调色而造成色彩的混浊,尝试以原色小点直接点在画面上,可以保持色彩本身的纯度和明度,使画面色调鲜明而活泼。

2、勾线法。

此方法是在色块平涂的基础上,用色线勾勒纹样的轮廓结构,使画面更加协调统一,纹样更清晰、精致。线条可以有各种形式的变化,如粗细、软硬、滑涩等。上色时,既可以不破坏线形,也可以有意地对线条进行似留非留、似盖非盖的顿挫处理,从而使线形更加富有变化。勾勒的线形依据艺术立意可粗、可细,勾勒线条的工具可为毛笔、钢笔和蜡笔。在装饰画中用不同特点的线进行勾勒,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可以增加画面的层次,协调画面的色彩关系。

3、平涂法。

平涂法是将调好的色彩,均匀地、平整地涂在已画好的图形里。调色时应注意颜料的浓度,太干涂不开,太湿又涂不匀,这就要求颜料要浓淡均匀,否则会影响画面的效果。这种画法的特点是把一切自然现象浓缩为象征图案,并排除模仿性,强调图案造型的纯粹性和创造性,抛弃透视法与气氛的束缚,从而以一种稳定、均衡、富有节奏感的造像效果塑造出新的视觉形象。此法是图案造型中最基本也最常用的表现技巧,平、板、洁是其鲜明的艺术特征。

4、渐变法。

此法是在匀细的平涂中由一个色向另一个色推移过渡,即色彩按一定秩序等差排列,也被称为秩序调和。通过渐变构成富有节奏与韵律感的调和关系,色彩间的等差数越小,所构成的色彩秩序调和的差别越大;色彩之间的等差数越大,所构成的色彩秩序调和的差别越小。渐变色彩调和处理方法有三种:一是色相秩序的调和,即按一定的秩序排列红、橙、黄、绿、青、紫等颜色,无论纯度、明度的高低都能构成以色相为主的秩序调和;二是纯度秩序的调和,即在色彩中任选一种颜色,再选一种同明度(或不同明度)的灰色,形成纯度间的秩序排列;三是明度秩序的调和,即将纯色加入不同的白色或同时加入白、黑二色,形成明度间的秩序排列,构成以明度秩序为主的调和。

二、学前师范美术教育改革建议

作为学前师范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内容,水粉画教学对提高学生们的美术素养和创作技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上文的分析不难看出,水粉画具有多种形式,也存在诸多画法,如果将这些形式和画法分开教授,往往很难帮学生打好美术基础。基于此,学前师范教育有必要充分利用水粉画的多种形式,整合美术课程,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5

【关键词】创设环境 激发兴趣 创作动力

一、创设的环境是激发兴趣的前提。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环境是幼儿的教师,它能让幼儿获得经验、建构自信、发展自我,教师应依据幼儿的兴趣、需要。让幼儿在主题活动里主动探索、发现学习,使幼儿获得成功和自信,促进幼儿整体性的发展。

在中班美术活动《圆形变变变》活动中,教师先让幼儿讲讲有趣的圆、圆形的妙用,我玩过的圆形物品、我用过的圆形物品、我吃过的圆形物品、我见过的圆形物品、我用圆形变变变,在创设过程中为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让预想内容和生存内容有机整合起来,鼓励幼儿充满自信参与活动创设和谐、平等、自由的氛围,发展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在各类活动及部分操作中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关注周围生活的愿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激活孩子原有的认知经验,每个幼儿都画得很投入、很认真,使呆板的课堂演变成尽情发挥的地方,让幼儿能快乐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绘画的兴趣,每个孩子的圆形物体都不同,收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这就要求在日常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应以积极的方式与幼儿进行目光、身体和语言的接触与交流,更多地用启发、引导、鼓励的方式与幼儿交往。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和参与权,给予幼儿亲切感、信赖感和温暖感,以建立一种开放平等、和谐温暖的师幼关系。美术活动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培养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和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

二、巧妙的方法是表现创作的动力。

一成不变的绘画形式和材料,会使幼儿索然无味。在教学中,我尝试投放新的绘画材料,激发他们探索欲望,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每一种的尝试都会带来不同画法的效果,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例如:《秋天的树林》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大家欣赏了《秋天的树林》的风景图,小朋友发现树林里的树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树枝有粗有细,相互交叉。接着提出要求:今请小朋友以刮画的形式来表现作品。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刮画,因此引导他们了解、熟悉刮画的基本作画步骤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了解了刮画的特征,便能基本掌握刮画的方法和的技巧,用刮画的技法大胆表现出秋天的树林。

我先让孩子们欣赏刮蜡画作品,感受刮蜡画的色彩变化美;孩子们都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当我用"魔笔"刮出一块漂亮的色彩时,小朋友都惊呼起来,都说:"好漂亮呀!"刮画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画法,它不同于往日的画画,因此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显得极为兴奋。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享受到刮画带来的乐趣,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从而获得满足,也给绘画活动注入新的动力。

三、灵活的教学是创作想象的基础。

想象的培养是促进儿童思维活动、提高儿童的创造能力,反映儿童的创造天赋,所以我们要重视儿童绘画想象力的培养。打开他们的眼界,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视野中去体会和感悟。孩子们的作品就更能表达儿童的心声。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去想象,去感受自然的一切。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在美术活动《京剧脸谱》教学中,教师创设情景,引起兴趣。我们来看看演员在干什么?接着我们来欣赏京剧说唱。提问:歌曲里你听到了什么?说到了什么颜色的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看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出示不同颜色的京剧脸谱,有蓝脸、红脸、白脸、黑脸、黄脸等还有许多颜色的。先观察脸谱颜色: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接着观察脸谱的对称: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观察京剧脸谱的夸张: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现在有许多艺术家把京剧脸谱制作成艺术品,今天我们也来学学大艺术家来制作京剧脸谱来装扮我们的教室。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材料绘画,幼儿自由选择一、两种绘画方式。尝试利用鲜艳的色彩和对称的图案设计脸谱,能根据简单的讲解进行绘画,注意色彩的搭配。教师根据班级孩子的情况用多种材料进行操作,体现幼儿的层次性、差异性、有效体现个别教育。完成了教学目标,作品的效果很好。

《纲要》在美术领域中指出:幼儿美术活动,能初步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参考文献:

[1]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二版

[2]李眉云:《小学大美术教育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

[3]张奇编著:《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2004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6

幼儿对操作工具天生具有兴趣,版画特别能让孩子在玩耍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版画以其制作的趣味性、材料的多变性和作品的不可预知性契合了幼儿的好动、好奇的本性,深受幼儿的喜爱。但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具体形象,动手能力弱,给小班年龄段的幼儿进行版画教学会有一定难度。为此,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安全、方便、适用的实物材料,充分让幼儿动手操作,在蘸蘸、点点、滚滚、玩玩中印制出实物版画作品。这不仅能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发现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幼儿对版画活动的兴趣。因此,我对小班幼儿进行了无底版实物版画教学活动的尝试。

一、欣赏版画作品

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一致认为,一个人如果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自愿地去钻研学习,并能激发出惊人的毅力和热情,使其以忘我的精神从事这一活动。欣赏版画作品,不仅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了解版画,还可以调动幼儿参与版画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对版画活动的兴趣。在我们幼儿园布置了版画长廊、版画专题橱窗,这些版画,有的是名家作品,有的是教师作品,更多的是小朋友的作品。这样的环境布置对幼儿的视觉有着很强烈的冲击力,引导小班幼儿欣赏老师制作的版画和名家的版画作品,有意识地让他们欣赏哥哥姐姐的版画作品,讲解这些版画,能让幼儿对版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参观版画制作活动

小班幼儿对物体的美感和形象思维还处于启蒙阶段,虽然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力,但是孩子没有能力去表现,这时就需要我们帮助幼儿唤起表现物体的意向,慢慢激发幼儿的欲望。大班哥哥姐姐是小班幼儿模仿学习的榜样,让小班幼儿参观大班幼儿制作版画的情景,最能调动他们学习版画的兴趣。如带领小班孩子参观大班幼儿利用树叶进行的实物版画创作活动,只见大班的孩子根据树叶的大小、形状,进行修剪、摆放、粘贴等,再经过刷颜料、拓印,就做成了一幅幅漂亮的版画,着实让小班孩子感到惊奇,对版画活动产生了强烈的参与愿望。

三、开展版画制作活动

3岁左右的幼儿基本处于“涂鸦期”,我们教师要了解和尊重幼儿艺术活动的特点,设计简单有趣的教学内容,充分为幼儿提供形象直观的材料,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去想象,去表现,让幼儿体会操作活动带给他们的快乐感、成功感,因此,我们开展了这样一些无底版实物版画教学活动。

1.手指点画。

材料:水粉颜料、作业纸。方法:用手指蘸上颜料,点印在作业纸上。如“花儿开满园”,第一步:用手指蘸绿色的颜料画小草。第二步:将手指擦干净,蘸其他颜色点印出美丽的小花。为提高幼儿兴趣,老师也可在作业纸上画出树干,让幼儿点不同颜色的桃花、樱花等,方法简单,易于操作,深受幼儿喜爱。

2.手掌印画。

材料:水粉颜料、作业纸。方法:用手掌蘸上颜料,印在作业纸上。如“秋天的落叶”,用手掌蘸黄色或黄绿色的颜料,印在画有树干的作业纸上当“落叶”。这一活动,可每组提供一张大画纸,老师画好树干,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印2-3次手印,合作完成一幅作品。

3.玩具印章。

把各种形状的桌面玩具当作“印章”,把作业纸剪成“衣服”、“裤子”、“围裙”等形状,用“印章”蘸上水粉颜料,进行装饰等。

4.笔盖、瓶盖印画。

即用笔盖、瓶盖蘸水粉颜料印画。如老师在作业纸上画葡萄叶子,幼儿用笔盖蘸上紫色颜料印在葡萄叶下当葡萄。又如,“一瓶糖”,老师事先在幼儿的作业纸上画好“瓶子”,孩子们用大小不同的笔盖,蘸上颜料,在“瓶子”里印五颜六色的“珠珠糖”。这些活动形式简单且富有情趣,幼儿喜欢也容易掌握。

5.蔬菜、水果印画。

把蔬菜或水果切开,用切面蘸上颜料印画。如横切藕、辣椒,竖切苹果、梨子等,利用它们切面的自然纹理或形状进行印画。或在水果、蔬菜的切面上雕刻图案进行印画,如在萝卜、土豆、胡萝卜、香蕉、菠萝等蔬菜、水果上雕刻花、小动物等的形象,蘸上颜料后进行拓印,可制作节日贺卡、生日贺卡、装饰衣裤、床单等。

6.玻璃球滚画。

将作业纸平放在筐子或方盆里,玻璃球蘸上颜料,放入筐子或方盆里,两手抓住筐边来回转动或左右晃动数次后,珠子滚动在纸上留下痕迹,就是一幅特别的画了。可以用多种颜色的玻璃球,让滚出来的画颜色更丰富些。

7.车轮滚画。

每个孩子带一辆玩具汽车,将玩具车轮蘸上颜料,玩具汽车在纸上开过,留下漂亮的痕迹就是一幅画。这是小班孩子最乐意做的,在玩的过程中完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8.纸团印画。

把废纸捏成团蘸上颜料进行拓印,利用纸团的自然皱褶纹理,拓印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作业纸上,便是漂亮的“围巾”了。

9.树叶拓印。

把树叶放在作业纸下,用油画笔或蜡笔在作业纸上涂色,树叶的形状就拓印在作业纸上了。或把树叶放在一张报纸上,在树叶上用毛笔涂上水粉颜料或用油墨磙子滚上油墨,再用镊子钳起树叶放在另一张报纸上,树叶上面覆盖作业纸,用手按压作业纸,树叶的形状就拓印在作业纸上了。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7

【关键词】对称;平移与旋转;图案设计

E布莱葛斯(EBriggs)提出儿童数学教育有三个基本目的:鼓励儿童自己思考问题;使他们能欣赏生活中自然表现出的秩序、模式和数学关系;赋予他们知识和技巧。

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将数学视为一种描述现实世界的方式,数学是一种秩序。我们不仅能用基本的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关系,还能视觉地体能那些关系,依据所见的东西对它们进行讨论。”

数学基本上关心的是关系问题,而符号是认识关系的一种方式。虽然这些符号似乎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但我们在谈及数学、几何形或代数单位时,实际上仍是在谈论关系,尽管其中一些关系是绝对的,一些是相对的。正是关系给人一种世界秩序或非秩序的意义。现在我们将美术作为对关系和秩序的探索来讨论,虽然两者并非完全一样,但也存在相同的秩序类型。

美术教学则是将现实世界中的一些关系通过具体形式表现出来,将现实中的一些实物,经过观察、思考,建立起一定的秩序,将物体秩序化表现在平面的纸上,与数学教学中的秩序和关系的表现是相通的,其中图案的教学就是将数学课里的知识直接在美术教学中完成。

在研究美国印地安人的传播方式时(如狼烟、手势和象形文字等),孩子们可以通过将这类被某一团体理解的符号转译成线画而发明他们自己的符号语言。通过随意画这些符号,重复、夸大它们或强调某部分,学生就能将这些符号变成设计图案。用黑蜡笔在纸上试验用不同视觉符号进行几个设计练习后,每个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他认为最好的设计。然后,在一块大白布或旧被单上,画出大小不同的长方形,每个学生选一个区域,用一支宽黑笔将他选择的设计画在里面。当所有区域画满后,这个班就有了一块美妙的壁挂。

在一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将设计与对称的学习联系起来。

对称与设计,有个一年级的教师正向学生介绍对称知识,但他们理解这一观念有些困难。她求助于我,我说:“试试让他们在镜子里看看自己的脸,然后将所见到的画出来。如果他们在头的中部画一条线,看到两边是一样的,他们就会开始明白什么叫对称了。”

我带了一些大小和色彩都不同的方形以及各种色彩的纸到班上对学生说:“让我们用浆糊和方形创造一个美妙的对称设计。你们可以随意摆弄这些方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它们安排在纸上,只要创造出你认为是对称的东西就行。”

我摆出一个图形问学生:

这是对称的吗?”

“是的。”

“但你们喜欢看它吗?”

“不太喜欢。”

“怎样使它既对称,看起来又很有趣呢?”

接下的建议是这样:

或这样:

能不能使它们重叠,但仍对称呢?”

学生以自己的设计作了回答:

孩子们的兴趣越来越浓!我们既考虑了方块形的位置以及色彩的关系,又使眼睛不离开对称的目标。显然,这种活动包含多方面的意义。孩子们学会了一个数学概念,体验了创造一个设计的愉悦,而且还在学习识别一种特殊数学关系的语言符号。

这种活动还能用其他形式进行,如可以用三角形代替方形创造一种对称设计(三角形在本质上更适合非对称的设计)。

在这种愉快的设计活动中,还可以向学生灌输其他一些概念,如图案。在浴室的地板上,厨房的漆布上,衣服布料上都有几何图案。学生在用形状的反复和变化创造了一个设计后,就很容易理解图案的概念。一旦他们有了图案的概念后,就能进一步理解平衡与非平衡的图案,而且还能在名片、多米诺骨牌和一些集合物中识别图案。

接下去还有一些有关封闭空间,又能表达数学关系的概念,如宽、窄、厚、薄、高、矮、深、浅等,都能在有目的的设计过程中被愉快地学习和体验,必须说明的是,这种设计概念完全不同于儿童在“乱涂乱画”,随意摆弄形式时出现的偶然组合。尽管这类组合有时看起来很愉快,一个成熟的艺术家也经常利用偶然的组合,但设计则主要是一种数学关系的细致安排。

在高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可以将设计课程与平移和旋转联系起来。

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其实就是美术中的图案,即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在美术教学时把数学中的平移和旋转结合起来,把一个图形不断地平移就得到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把一个图形旋转后再进行平移就可以得到一个复杂的二方连续或四方连续。

以西红柿图形为例:

不断地平移将会得到这样的图案:

“有趣吗 ?”

“真有趣,太神奇了!”学生兴奋地回答。

我抓住时机告诉他们:“这就是图案设计,这样的图案叫二方连续。你们就是小设计师”。同学们心情很愉悦。

“有谁知道这叫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

“旋转180度会得得到怎样的图形呢?”

学生制作出下面的图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

“完全对称图形”

“很好,我们一起来让它更漂亮。”

不断地平移就会得到这样的图案,即二方连续。

只要将此图案上下平移就得到下面的图案,即四方连续

教师讲解色彩搭配的规律,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涂上颜色,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就出现在眼前,这就是设计。这种活动让美术课有事可做,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设计就这么简单,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还巩固了数学知识。

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设计出不同的图案:

显然,在美术活动中,要运用许多数学概念和程序。在绘画中。我们必须关心特定色彩的量,特定空间的大小,形式和平衡,正面和负面空间的关系。雕塑包括对重力(轻或重)和比例(各种形块的相对大小)的思考。设计包括形状分类和图案创造。美术家要不断地将形式相匹配或置入有限的空间。最初,儿童可能是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概念,随着发展,他们对作品的评价就不可能不使用有关数学关系的术语。

美术活动帮助人们发现各种关系。视觉符号不仅能说明部分、比例、面积,也是现实世界存在关系的符号。它使以数学的方式讨论关系问题变得更容易。

一种优秀的设计活动能给予学生所有这些经验和审美愉快。从信号、符号到设计。

参考文献:

[1] 《艺术概论新编》,彭吉象,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 《美术教学实施指南》,辜敏,杨春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8

关键词 : 改变、树立、变革教学方式

以人为本,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新课程要求改变“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树立“以学为中心”的观念,变革教与学的方式。围绕这一理念,老师们教学思想正在逐渐转变,积极探索出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观察分析,我总结了三个美术课上,容易被大家忽视的细节。

案例一:在一些大型的手工或者绘画课上,老师们常常会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授课,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热情高涨,组内互相合作,组外彼此竞争,作品的完成情况好,课堂效率得到提高。可是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比如有个别小组材料的准备不足的情况,使有的同学束手观望,有的去其他组临时借东西,还有个别同学以没带材料为借口,做其他事情,热闹的课堂似乎与他们无关。课堂行动随便,没有组织纪律性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案例二:美术欣赏课上多媒体技术以高效率、大容量、良好视听效果、快捷开放的信息资源和互动的教学功能等特点,成为了广大美术教师必备的授课法宝,制作精心的课件,丰富的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开括了学生视野,有利于美术欣赏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有一次我听到这样一节公开课,那位美术老师把课件做的很精致,课堂环节设计也很精彩,可是唯独语速很快,没有抑扬顿挫、使听者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我们忽视了什么?

案例三:美术课结束以后,常常有学生不知如何对待自己的作品。课后随手便扔掉了。不知珍惜自己的成果。似乎对自己的作品没有什么感情。我们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分析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案例一中:大多数学生学习热情很高。学习欲望强烈,因为造型表现领域美术的课程,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能力,分组合作的授课形式,也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什么在会出现有少部分学生不带材料不积极参与或者纪律不好的情况呢?

(一)、美术课是一门功夫课,基本技法的掌握一向是教学难点,如果学生对制作技巧或绘画要领掌握的不好,就会出现失去兴趣和耐心的行为。而且初中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感受能力强,但是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需要教师管理和学生彼此之间的提醒。更何况美术是充分体现学生个性的学科,不同个体间存在性格差异、兴趣差异、智能差异,不可能整齐划一。

(二)、在授课时作为教师缺乏行之有效有效的机制进行管理,管理其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也体现着教育的艺术,有些老师只要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或忘记带材料的情况,就会大声责骂,甚至停课整顿,这样不但耽误了教学任务,而且还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对于带了东西的同学来说一同受罚也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会打消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违背了以“学生为本”教学的原则。还有的老师对不带材料,纪律不好的同学视而不见,只管辅导有学习兴趣的同学。这两种情况都导致学生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使这种现象愈演愈烈。

(三)、授课时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经济能力,教科书中有些材料不容易搜集,老师要针对自身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取舍,因地制宜的展开校本活动。

案例二中:多媒体的广泛使用,使我们教师越来越弱化了自己的作用,以为多媒体是万能的。有很多时候老师们注意了课件的内容精彩实用、课件外观的美观大方;注意了导入要精彩、课堂环节的设计要有效合理,唯独忽视了其实教师的语言和教态,同样能够起到吸引学生入境的作用。当我们越来越依赖多媒体时,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在使用这项技术以后,教师的工作是什么?我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那么我们自身的情绪是不是也该调动到最佳的状态,达到情景交融的目的,以此来进一步感染学生。

案例三中:扔掉作业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其实深刻地反映出了学生内心活动。没有自信,不觉得自己作品的美感;没有通过作品中尝到成功的喜悦;书包里主科的卷子书本已经够多,留着这些美术作品占地方做什么呢?这些都导致学生不在意、不珍惜自己作品的原因。

怎样针对这些问题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呢?通过调查和试验,我对三个细节问题,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了以下策略。

针对案例一

以初一的版画课为例,我选择了纸版画作为讲授内容,。纸版画的特点是制作简单、省力、易学、费用低廉,而效果很好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制作。通过作者自画、自刻、自印三个过程来完成,可培养孩子眼、手、脑的协调性。版画的制作过程 也是培养学生耐心的过程。我为纸版画教学设计了三学时。希望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对版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纸版画的学习和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第一课中教师亲自动手演示,使学生近距离感受到版画的魅力,版画最后的印制过程是很神奇的,这也是最能吸引学生的地方。在教师演示之后,应另外准备一些能印出肌理效果的物品,如麻布、树枝等,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实践,给少部分学生机会让他们亲自到参与印制过程中来,学生和教师共同发现共同总结,既发挥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共同参与拉进了与学生的距离,同时也使没有参与进来的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在第二课时学生就能够主动带材料参与制作。

版画是运用凸凹的原理来进行表现的,授课的难点在于阴阳的转换,黑白的变化。这是版画的基本技法,也是难点,如果学生对此掌握的不好,就会出现失去兴趣和耐心的行为。在上课时,学生遇到理解和制作上的困难,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欣赏他人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版画设计的基本方法,共同参与研究分析学生的设计草图,鼓励学生大胆的多做尝试。与学生共过难关 。通过三学时的学习,每个同学都掌握了纸板画设计的要领,并且涌现出了很多优秀作品。有些美术老师,包括我自己也曾这样认为:学生喜欢在美术课上放松,作为老师就顺着他们一点,反正也不是中考的科目,所以学生所犯的错误很轻易就原谅了,结果失去了学生的尊重。

在实验期间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教师节我收到了初中一年和二年几个学生送给我的小礼物,初一的学生写信给我,说喜欢我,因为我博学但更因为我和蔼可亲,待他们像姐姐。而二年级的同学则是简单的一句问候,三年级只有一位我的课代表来看看我,没有任何表示,这说明什么问题?为此我在初中二年级做了一个不记名的问卷调查,结果学生们给我提出的意见,大多都是希望对他们再严厉一些,否则他们将要失去对美术课的兴趣了。还有一部分同学说教师的要求低,导致目的性不强,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这让我很吃惊,由于我管理得不够严格,使学生们由喜欢我,逐渐变成了不喜欢美术课。以前我一直认为,初二美术课溜号的人多的原因是,因为课业繁重了。

还有的老师情况正好相反,学生纪律稍加不好,或没带工具就严厉责骂,甚至停课整顿,每节课都怒气冲冲,学生大气不敢喘,课堂教学也因此中断,完不成教学任务。

孔子说:“温而厉,威而不猛”。我们的课堂要有规矩,就要有效的对他们进行管理。这需要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做到赏罚分明,管理有度。

在上课时我给他们立了规矩,按要求做到的就奖励,做不到就拿出惩罚办法。比如我做了一个奖励卡,把表现好的孩子都要发一张,搜集的多了,就送给他们一张自制版画,作为鼓励。表现不好的学生会被我列入黑名单,如果一连两节课都被点名,就罚下次美术课,站在前面为大家唱歌、讲故事或者美术课后打扫班级卫生等。这样课堂纪律和听课状态有了明显好转。

学生喜欢有权威的老师,有人组织,学生才有安全感。在此基础上才能达到教师和学生有效的沟通,更好更高的完成教学任务。 转贴于

只有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才能对其进行正确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言行等细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各自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分组合作的课堂,纪律若想得到充分保障,只靠教师的力量有限,可以每个组选组长一名,实行组长问责制,出现问题首先批评组长,请组长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任务分配,有的同学负责设计草稿、有的同学负责制作、大家协同合作。课程结束时通过组内讨论,互相平分,组长统一填写,并上交个人评价表(通过参与程度、完成情况、纪律情况等几方面考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肯定,这是一个很好的约束和激励的方法。

在我进行纸版画教学时,曾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在制作前,我讲了很多注意事项,可是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错误状况仍然不断出现。我在过道间巡回指导时,发现他们在制作中在不断的进行自我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积极地寻找成功的方法。在学生做错时,教师不能一味指责,这样会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作为教师不能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摸索的过程中必然会犯错误,认识到错误是走出错误的起点,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的规律,比教师苦口婆心讲一百遍都奏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美术活动的多角度的体验和尝试、尊重学生的思想、相信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

2、在作品完成时,教师应把学生完成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既有成功的,又有失败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小结制作过程中的得失,目的是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制作过程中的得失与大家一起分享,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让所有的学生体验到被重视、被肯定的成就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自然会进一步参与。

针对案例二

我最喜欢看的节目是中央十台的《探索发现》,不但内容丰富引人注目,主持人浑厚低沉的声音也为《探索发现》增添了神秘色彩。优秀节目的主持人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常想,如果老师在授课时,准确把握语速语调,是不是能更好的带动学生的情绪呢?这一点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我们美术老师也要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这体现教师的个人魅力。在美术欣赏课上,老师们常常要设计一些环节,提到画面背后的历史故事,画家轶事等等,如果能够做到绘声绘色,再配上多媒体的使用,我想学生一定能更投入地听课了。

在讲《格尔尼卡》时我注意了这个细节。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难点是理解象征性的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初次看到这幅画,一定会感到很乱,或觉得画的难看。要让学生理解格尔尼卡,就要从了解这幅画的背景入手,让学生心灵深处与毕加索产生共鸣。现在的学生,生活在和平年代,战争离他们太遥远,如果只是把作品背景介绍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读一遍,一定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于是我以二战时的战争短片导入,声音特意放的很大,到让学生初步体会炮火硝烟的战场,又结合南京大屠杀等史实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会,若果你身处这样的灾难中会有何心里感受。学生都能很快的表达出害怕、愤怒、痛苦和绝望等词语,不希望发生这样的事情,希望和平!

“然而”!我说:“1937 年格尔尼卡镇上的居民就经历了这样的灾难..... 同学们想过吗? 几小时前还沉浸在幸福生活中的人们, 瞬间失去了生命, 又有多少人受伤,饱受痛苦折磨, 还有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朋友,......”这一段,我特意加进了浓浓的感情色彩,语速时快时慢,声调时高时低,故事般讲述着, 看着同学们的眼睛, 我知道他们已经开始入境了…

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和绘画语言),熏陶感染学生也是重要的手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而教师是课堂的主导。二者必须需心灵相通,才会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就像武侠小说里常提到的:人剑合一,是武学最高境界。讲课也是如此,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自己要调整心态,进入角色,达到忘我的境界。才能带学生也走入这种境界,当让师生产生共鸣时,多媒体的作用会是锦上添花。要想做到这点,教师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只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厚积薄发,上课时才会显得自信。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作为美术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自己,修练自己的内在品质,如陈酒般香醇,却不辛辣,醉人却不伤人。扎实的基本功,渊博的学识,准确精炼的课堂语言,只有这样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有悦耳的声音,谈吐不俗的言语,精深的学问,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震撼,他们会由此而敬佩你!老师应恰当运用多媒体,不能摒弃更不能依赖。

针对案例三:

美术作品没有好坏之分,无论是否符合教师的审美观念,哪怕真的有很多失败之处,只要他们是认真完成的,作为教师,首先要表现出对学生作品的尊重和欣赏。

分析不足的同时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老师要使学生,学会发现自己作品中的美。了解尊重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我价值感。超越自己、肯定自己、创造自己。学会正确的评价自己与评价别人,从而提高美的素养。

办一个小型作品展览会,将这一想法提前告诉学生,激发他们展示自己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或者鼓励学生把好的作品留下参加绘画比赛,把美术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开阔了视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也由此树立了自信心。

“三分画七分裱”。教学生一些简单的装裱方法,当他们看到自己的作品经过装裱后,散发魅力的光彩,还有谁会舍得扔掉呢?我专门设计了一节课叫《美丽的画框》,教学生搜集生活中容易得到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比如硬纸板、树枝、毛线等,来设计制作画框。有了美丽的画框,学生就有将好作品留下的想法。这样也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以及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才能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9

关键词:小学语文 问题 措施 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个人母语教育的开始,但是目前的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希望能得到有效的改善,提高小学语文教育的效率。

一、现在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有些教学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现在,大部分小学的语文教材都是来源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教版教材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也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体现不同的特色。但,部分教材仍有一些脱离了生活实际,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的三篇语文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穷人》。1、《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家都很熟悉,说的是一个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自己都舍不得用,最后冻死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人的悲悯,对贫富差距的不满。2、《凡卡》主要反映的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黑暗,穷苦儿童的悲惨。3、《穷人》写的是主人公夫妇收养邻居两个两个孩子的故事,反映了当下社会的现实。这些文章具有很大的文学意义和批判意义,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性格是天真烂漫的,社会是天真美好的,文章里讲的内容离他们还很远。而且小学生的心智了阅历还不足以深刻的理解这些教学内容,他们从文章里还感受不到社会制度的落后。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会让学生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当前阶段而言,压抑的基调,悲惨的故事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 旧的教学模式仍然在延续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当前的语文教学采取了很多创新的模式,但是仍然有这样的现象:表面上强调学生的发散思维,实际上还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比如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有篇文章―《开国大典》,老师问学生文章的写作顺序是什么,学生A回答是时间先后顺序,学生B回答是事情发展顺序,但是,老师否定了这两种答案,说正确答案是开国大典的顺序。然而,时间先后顺序,或者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抑或是开国大典的顺序,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为何一定要是开国大典的顺序了,老师的解释是:这是标准答案,参考书上是这样写的。如果按照这样刻板的传授书本上的内容,学生的创新精神又从哪里呢?

(三) 作业缺乏开放性

小学语文作业设置也不太合理,做作业的目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培B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最终成为一个符合时展的人才。但是当前小学语文作的设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作业量过多,机械式重复。老师为了让学生熟知某个知识点,会重复的不知作用,这样会让学生缺乏兴趣,不想学习,也不想做作业,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第二,作业过于单调。大多数老师只是布置书面的作业,内容也只是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很少有一些实践训练的作业,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法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丰富多彩。

二、针对小学语文教学问题的对策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要贴近社会生活

目前的教材中有好很多是远离当前生活的,有些内容很严肃,氛围很压抑,这样的教材应该删除,选取那些轻松,有时代气息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小学生从小对语文产生兴趣,通过教材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就在身边。这样学习知识效果好,让学生感觉语文就在身边,看得见,用的着。

(二) 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加开放。

就画梨而言,美国老师和中国老师的做法就不一样。美国会提一袋子梨去课堂,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让学生看、触、闻,然后自己去摸索画梨,这样一来,每个学生第一次画的梨都不像,直到画到第三次,第四次才像梨。而中国的老师教学生画梨,会在黑板上演示,讲画梨的注意事项,让学生照着画,所以中国的学生第一次画梨就会很像。美国学生会体会到画梨的乐趣,而中国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知识,所以课堂内容要更加开放,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在实践中学习,从而画出更真实的梨,感受更真实的语文。

(三)从内容、评价方面做到内容的开放

1、作业内容的开放。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作业除了一些基本的课堂内容外,可以往生活实践延伸,如《翠鸟》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翠鸟的特点。教《挑山工》时,让学会自己观察某个人做某件事。

2、作业评价的开放。开放的作业评价,指的是不仅注重学生课堂学习的结果,也重视学生的小创意,小发明,把这些都纳入作业评价的范围,与此同时,也可是适当的放手,让学生来相互评价作业。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10

【关键词】几何画板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

1、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注重素质教育,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教学的重要方式”,初中教学是小学依赖性学习和高中独立自主式学习的过渡,教学模式的探究性对于学生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如今随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利用计算机辅助课堂教学对学生探究性培养越来越具有独特作用,而几何画板是目前国内应用于数学探究式教学的优秀软件,已有不少研究者围绕几何画板的数学课堂辅助作用做了研究,但通过本人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几何画板”“探究学习”“案例分析”等关键词,查阅了20多篇相关文章期刊发现,前人的研究角度多针对于几何画板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或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还通过在万方资源库中检索查阅发现,有研究者站在高中的角度结合案例分析了几何画板对数学课堂探究式学习的作用,却尚未发现有以初中课堂案例为主,前人所选案例类型都不太全面,本文将初中数学课程中与几何画板有关的内容举例,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如何将几何画板的优势充分利用到初中数学教学的探究性中,通过经典案例更具体地研究几何画板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贯穿老师精心设计、巧妙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认真观察、乐于探究、相互协作、总结结论的探究式过程,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下的素质教育,相当具有可研究性值。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为定性研究,凭借自身的参与观察,探究等手段收集整理资料,对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的探究式学习进行整体探索;

另外,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本校的课题研究,本人还采用数学行动研究,借用资料分析、类比、归纳、访谈、调查等基本手段完成问题探究――课题探究――案例分析的研究路线,增加研究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连续性。

2、几何画板简介

2.1几何画板的介绍

几何画板是一个通用的数学、物理教学环境,提供了丰富便利的创造功能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编写教学课件。只要了解软件的简单的使用技巧就可以自己设计和制作,案例所体现的并不是制作者的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水平,而是教学水平与教学思想。

几何画板提供了画点、画圆、画线与旋转、平移、缩放、反射图形变换的功能,可度量长度、面积、角度、坐标、比例、半径和斜率,也可以运用于代数与常用的十余种函数的计算,可以说初中几何的尺规作图都能完成。几何画板能根据课程要求建立直角坐标系与极坐标系,为构造函数,绘制函数图像提供了便利,也可制作表格,动态演示更方便学生观察数据变化,另外几何画板自身还带有为图形添色,编辑文字字体、大小和编辑数学公式符号的功能,使得课件更加形象,制作完成后也能直接插入Word文档,Excel表格、PowerPoint幻灯片中,可以说几何画板是最出色的教学软件之一。

2.2几何画板在初中数学中的适用范围

1、在图形变换教学中的应用: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平移与旋转、图形的相似、正方体的展开图、各种立体图形的不同视角时,都可以利用结合画板数形结合的特点把课堂生动化;

2、在初中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用几何画板验证一些定理和公理,如验证三角形的相关定理、勾股定理、圆中的相关定理;

3、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有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结合几何画板谈论函数与图像的关系;

4、在数学实验探究活动中的应用:如今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运算和推理能力,也需要培养学生参加实验、自主发现、假设验证的能力,而运用几何画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中参加数学实验。

3、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

3.1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概念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究式学习是一个积极的学习过程,要求从根本上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一种有利于终身学习、发展学习的方式。

3.2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的特点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其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强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具有问题性、过程性、独立性与合作性的特点,强调既要由问题引入学习,将问题贯穿学习的始终,也要将学习当作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谓过程性就是只有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分析、推理、概括等活动,才能理解掌握和巩固结论;独立性是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学会思考;同时,探究性学习需要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共同探索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得学生既要独立思考,也要学会合作交流,发散思维,进而掌握更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

4.基于几何画板的初中数学(华东师大版)探究式学习案例分析

几何画板在初中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5.结语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几何画板,将静态的图形进行动态演示,利用直观形象的图形变换辅助讲解抽象的内容,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观察实验与概括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也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做数学实验,揭示知识之间的连续,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发现、探索、总结数学规律,体现了分类讨论、数学建模的数学思想和类比、归纳演绎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师合理利用几何画板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充分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问题性;课堂上,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可利用几何画板自行演示,动态操作,独立思考,发现并总结规律,充分体现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过程性与独立性;当然,在运用几何画板的同时,也可分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体现出了探究式学习的合作性。

在课堂中增添了几何画板的运用,既解决了教师作图不规范,误导学生学习的问题,也通过生动的图形变换和巧妙的数形结合帮助学生弥补了空间思维能力的薄弱,还能广泛应用与各种数学试验探究,一改传统的形式化数学教学,将课堂模式形象化,民主化,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可以说,几何画板是辅助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的得力软件,也是帮助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针对几何画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将几何画板的优势最大化,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几何画板虽然操作简单,教师也应避免班门弄斧,弄巧成拙,仍需要教师多花心思,仔细摸索,才能熟练使用,并制作成出色的课件吸引学生眼球,激发学习兴趣;

2、新课程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却不是由学生主宰课堂,将几何画板与数学课堂整合,主体还是数学教学,应以数学的教学目标为主线,并且几何画板动态演示效果强,教师若使用不当,容易在课堂中喧宾夺主,使教学跟不上进度或偏离重心,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巧妙穿插几何画板的使用;

3、在探究式学习中,利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课堂,起到桥梁的作用,教师应当合理正确地使用,找准几何画板与数学教学切入点,只有弄清楚将几何画板辅助在课堂的什么地方,如何辅助,使它真正为数学教学服务才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主创新、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陶维林.几何画板实用范例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傅金泉.利用几何画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J].网络科技时代,2007.(6).P38-39

[3]刘胜利.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几何画板课件制作教程[M].科学出版社,2010.(第三版)

[4]王元元.基于几何画板的高中数学探究式学校课程案例分析[P].上海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伍春兰.基于“几何画板”的中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4.(4).P69-75

[6]范文贵.利用几何画板开展探究性数学学习的案例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3.(5)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11

李满枝还曾荣获2012年全国苏教版小学科学探究教学观摩与学术研讨会教学设计一等奖、2014年全国湘美版美术课堂教学大赛(义教)现场课评比一等奖……谈及小学美术教学,李满枝这样认为,美术教学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用掌握的美术知识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多年来,她一直践行这样的理念,带领学生认识并描绘着五彩缤纷的世界。

激趣:面向不同的学段

课堂上,李满枝创新内容构思、增强教学趣味性,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她通过运用科学合理、富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李满枝认为,教师的生动引入往往就是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第一印象”,它像一根导火索,能点燃学生学习美术的欲望。为此,她根据小学低、中、高年级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将课堂的导入方法落实为三个层次: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不集中,可以采取亲近儿童心理的故事引入、悬念引入、问题激趣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中年级学生开始对事物形成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可以采取情境导入、现场表演、实验操作等形式,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年级学生对事物有了更深的理解,知识面也相对较宽,可以采取一些理解性的、有探究性的导入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湘教版小学二年级《瓜果飘香》一课中,李满枝摒弃了传统的让学生通过眼睛直接观察事物的方法,增添了运用触觉认识的环节,设置了一个“悬念”:用四个黑布袋各装一样特征不同的水果,先让学生根据形状猜“袋中装的是什么、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然后让学生伸手触摸,再根据自己的感知把这个物体画出来。如此一来,学生从想象和触觉上对水果有了大概的认识,更加希望知道这些物品的最终样子,学习兴致十分高涨。

到学生升入中年级时,李满枝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课程内容需要,创设了多样化的教学情景。她认为,美术欣赏课上,学生是主体,是作品的观察者和感悟者,而老师是“导演”,是“设计师”,是“合作伙伴”,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唤起学生欣赏的热情。在执教《卡通大亮相》时,她根据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米奇”与“叮当”,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他们的漫画头像。简洁的手法、明显的特征,勾起了学生临摹与创作的热情。在执教《哆来眯》时,她用几个盛有不同分量清水的玻璃杯,让学生听教师敲击杯子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自然的状态下,她又在不同盛水量的杯里调入不同分量的颜料,在学生观察杯中变化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引入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随着学生思维日渐成熟,李满枝调整导入策略,有意识地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五年级《周末日记》一课中,她采用了与学生谈话交流的方式,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她这样设计导言:“日记能够记录当天发生的一些有趣或让你感受很深的事情,那么既然我们都会画画,为什么不能用画画的形式把这些事情记录下来呢?这样的日记不是更直观、更形象吗?”简洁的一句话,既让学生了解了本节课的主题,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画画日记”的欲望。接下来,她展示了一些“文字日记”和“画画日记”的范文与范图,让学生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并说说“画画”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很快就回答:“是为了表现文字内容的。”她适时小结:“‘文字日记’与‘画画日记’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表现和记录每天发生的有意义的或重大的事情。但‘画画日记’比‘文字日记’表现得更直观、更形象。”就这样,学生不仅很快就理解了“画画日记”的作用和优点,还加深了对“画画日记”表现特点的了解,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为创作《周末日记》打下了基础。

面向不同的学段,李满枝精心设计课堂导入,认真安排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力求新颖多样,富有诱导性和启发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新:努力拓展教学空间

创造力的培养是美术教育的灵魂,学校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培养一个个画匠,而在于培养一个乐观、自信、敏锐、健康的民族。李满枝十分赞同这一观点,她认为,美术课之所以十分有利于创造教育,因为“其活动是一种手、脑、眼多种器官共用的活动,对训练感觉、想象等方面都十分有利”,美术课强调综合能力的提高,“这种综合能力是创造力的内核”。

为了有效驱动这一“内核”,李满枝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流程,努力拓展教学空间。湘教版五年级上册《青花瓷》是一节造型、表现课,以青花瓷为教学内容,重难点在于引领学生了解青花瓷的发展历史、艺术价值,探究青花瓷的各式造型、纹饰的布局规律和内容寓意,教会学生运用传统青花瓷纹饰的布局规律在不同的器型上进行装饰。由于五年级学生观察能力较强,对于绘画学习,更追求表现上的真实和立体,李满枝于是设计了“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欣赏分析、交流探索大胆创作、师生互动个性表现、归纳提高课后拓展、课堂延伸”的教学流程,以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上课伊始,李满枝展示钱包、鼠标、时装、轿车等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找出相同的纹饰,引出本节课关于物品纹饰的主题。接着,她向学生展示我国古代各朝的青花瓷实物图片,同时融合了郑和下西洋、《鬼谷子下山图》拍卖等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认识古代青花瓷的艺术魅力。随后,她又展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碗、碟等器皿的图片问学生:“青花瓷不仅图案华丽、造型优美而且用途广泛,看,这些东西是什么?你们认识吗?谁来说说?”学生回答:“罐、瓶、壶、杯、盘、盒。”这样,本节课需要重点了解的瓷器――青花瓷就自然而然引出来了。在随后的环节中,她将师生互动作为教学重点,分别向学生出示了植物、动物、风景、人物和文字五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和用作装饰辅纹的花边图样,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以回答她提出的“什么瓶子该搭配什么花纹”“不同形式的花纹应该装饰在瓶子的什么地方”等问题。

在前三个环节实现了让学生认识青花瓷、了解青花瓷的纹饰特点和寓意后,李满枝接下来正式向学生讲解青花瓷器纹饰的制作流程,学生们的目光立刻被吸引住了。

“刚才同学们讨论并尝试了如何在青花瓷瓶上装饰主纹和辅纹,现在老师想给大家看一些有关青花瓷盘的作品,注意观察青花瓷盘上的主纹和辅纹是如何布局的。”李满枝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两幅自己事先完成的荷花与竹子的纹饰作品,学生们不由得发出“哇”的赞叹。李满枝指着荷花与竹子的图纹,讲解了“对称”与“均衡”及主纹和辅纹在构图中的应用。随后,她以自己创作的竹子图纹为例,一步步展示如何构图、画出主纹、添画辅纹,并不断提醒学生:“确定了画什么内容,接着老师就要想一下构图了。”“单画竹子画面略显单调,老师还可以加上什么呢?”“主纹画好了,下面又该画什么呀?”她一边提示,一边示范创作流程,让学生有了充分的观察与体验。最后,她在白板上板书设计流程:构思构图描画主纹装饰辅纹。学生们恍然大悟。

该轮到学生动手了。李满枝抛出一个“彩蛋”:“我刚好收到一个消息,中华青花工作坊要举办一次隆重的青花作品博览会,要聘请一批有才华的小设计师设计一批精美的青花作品。同学们想不想参加?”学生们跃跃欲试。按照老师的要求,学生们很快就分成了6人小组,在鼠标、鞋子、瓶子、杯子、汽车等常见物品中选择几样进行纹饰设计。伴随着流行歌曲《青花瓷》,学生们有条不紊地忙活起来,有的画上了莲花和鱼的图案,有的画上了喜鹊和梅花……期间,李满枝不忘提醒学生:“请大家做环保小卫士,垃圾纸屑不要随地丢弃,统一存放课后处理。”15分钟的动手体验结束后,李满枝让全班学生当评委,评出最具美感和收藏价值的作品,为这节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综观李满枝的这节课,除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是另一大特点:不是为了“教会”而教,而是在课堂上不断拓展美学知识,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此,这堂“活色生香”的《青花瓷》夺取了全国湘美版美术课堂教学大赛(义教)现场课评比一等奖。李满枝说,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带来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

多年来,李满枝自觉贯彻落实新课标思想,注重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她说,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既要准备好各种教学方案,又要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带领学生进入审美领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小学版画教案范文12

一、版画教学相关历史梳理与现状分析

(一)国外版画教学实施情况

版画以它独具特色的魅力赢得了世界各国中小学教育的青睐。很多国家都已依据本国的现实教育情况,在中小学及学前教育中增设了相适应的版画课程,如加拿大、英、德、法等国。

(二)国内版画教学发展现状

美术新课程目标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教学方法、内容、结构都进行了改革,版画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根据大纲的要求早就纳入了中小学美术教材之列,成为一门必修课。然而,受教学条件的客观因素或主观观念的影响,版画教学在发展水平落后的偏远地区,学校并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不知道什么是版画,版画课只是给学生作课堂讲解,或改作版画欣赏,或放弃不教。因而普及版画艺术,给学生增加一类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是值得引起我们关注的。考虑到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版画的复杂工序,需要进行适当的简化。总结出适用的版画种类:如石膏版画、对印版画、木版画、纸版画、拓印版画、吹塑纸版画。这些用瓦楞纸、粗纹布、纱布、毛线、树叶、粮食、卫生纸、废等材料制作的综合版画等,在中小学的教学实施中,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版画课程的必要性

(一)版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版画艺术集绘画、手工制作、雕刻于一体,动手操作性强,版画制作材料的多样化和具有多样的转化功能,使学生的创新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得到更多启发,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个性得到更好的表现。

(二)版画教学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发现一些学生用小刀在课桌上刻画的图案或线条,或用铅笔、更正液之类的东西在墙壁上和书本封面上涂画的现象。如果把这些不自觉的行为加以正确引导,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发展,而版画教学的特点就非常适合引导学生这些不自觉的刻画、涂抹行为。

版画是结合绘画和工艺的一种特殊的绘画形式,在制作、创作的过程中都会经过“构思、画稿、制版、印制”这样的过程。第一步,构思。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发挥自己对生活感受的主观性。第二步,画稿。根据构思,结合构图的方法和构成画面的黑白关系画出初稿。第三步,制版。把画稿投到木板上,根据稿子进行刻制,先刻主体后刻背景。第四步,印制。用油滚将颜料滚到刻好的板子上,使板子均匀受色覆盖宣纸,最后打磨,完成作品。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必须亲自参与全过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必须经历一个丰富的、生动的思维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制作,这使得学生有自主的空间进行探索性的学习。因此,学生很容易对版画创作产生兴趣,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眼、手、脑三个方面的协调能力。但更本质的一点是版画这种特有的动手动脑过程,主要体现在各种材料的接触和使用中。

三、版画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过程中灵活取材

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主导作用,灵活进行教学、取材。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区域特点,来选择和确定版画教学内容、材料和器材,或者教给学生制作一些简单、适用工具的方法。例如,没有压印的木蘑菇可以用表面圆滑的鹅卵石代替,没有油墨可以用水粉颜料代替,没有油墨滚筒可以用光滑的圆柱形瓶子代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充当版画材料,然后带领学生制作版画。像废布、树叶、木板、纸盒都可以充当版画材料,利用这些物品进行版画教学,也会使制作出来的版画很漂亮。

(二)版画实践与版画欣赏并行

在进行各种版画教学实践中都应该有随堂欣赏,要以欣赏带动创作和技法学习,使之成为教学环节的组成部分,但不宜占用过多时间。欣赏所选择的版画作品要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突出教学重点,以免喧宾夺主占用过多的时间。要尽可能选用名家或具有代表性的,能展示所要学习技法特点的作品,给学生创作多样性的启迪,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