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暗示效应

暗示效应

时间:2023-05-30 10:36:07

暗示效应

第1篇

关键词 暗示;营销活动;包装;偶遇价格

在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每时每刻去反思自己,也不可能总把自己放在局外来观察自己。正因为如此,每个人便会借助外界信息来认识自己。个人在认识自我时很容易受外界信息的暗示,从而常常不能正确地认知自己。在适当的暗示下,消费者个人就会服从群体的观点和行为。心理学中,在无对抗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那么如何在营销活动中正确地运用暗示效应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呢?

一、包装暗示

包装是与消费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的视觉形象。商品包装设计在诱导消费、提高商品竞争力、建立品牌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质量、价格相差无几的情况下,独特的包装可以在0.25秒左右(购物者观察每一种商品的时间)决定消费者是否会从无意转向有意注意,从而吸引消费者的视线和兴趣,进入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人们消费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商品包装必须能吸引特定的消费群体产生预期的购买行为。因此,在对商品包装进行设计时,必须针对不同的消费者群体进行设计。包装设计只有把握消费者的心理,迎合消费者的喜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激发和引导消费者的情感,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例如:某品牌灌装茶叶使用的是寿星托寿桃形状的铁罐,暗示喝茶有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效果。

二、偶遇价格

1.概念解析

人们经常是用以前看到的锚定价格来形成他们新的价值判断,而这些以前的锚定价格与他们的决定也是不相关的,他们从看到锚定价格之时才开始调整他们的想法并最后作出决定。人们会对之前看到的许多商品的价格保留一个短暂的印象记忆,并且会将这些价格与自己打算购买的商品的价格做出一个比较判断,这些印象记忆影响了后来的购买判断,这就是偶遇价格效应,即不在顾客购物计划之列的其他商品价格会影响人们的支付意愿。如果消费者在购物环境里看到的商品价格都是很高的,那么消费者的潜意识里会认为:这个购物环境里都是高价商品。潜意识里提高了心目中购买产品的参考价格。结果是:较高的参考价格,抬高了消费者心里的价格预期,增加了消费者随后的购买可能性。举个例子:你打算去百货商场购买一双鞋子。刚进入商场,你注意到大门口瑞士名表专柜正在销售瑞士某名牌手表,橱窗里摆放着醒目的广告,上面69999元的标价令人咋舌。虽然你并不曾打算买这款天价手表,但它昂贵的价格会不会对你购买鞋子的心理价位产生影响呢?

设想另一种情况,进入店门,你便看到大厅里摆放着一排桌子,上面零乱地堆放着一些服饰,POP广告上写着“夏装清仓,一折销售,19元起”。虽然你对这些过季的衣服不感兴趣,但它低廉的价格会不会对你购买鞋子的心理价位产生影响呢?

第一种情况下,消费者或许会接受价格500元的鞋子;而在第二种情况下,消费者对价格200元的鞋子都会觉得太贵。那些看似无用的价格信息对消费者的决策过程产生了影响。

2.营销活动延伸

偶遇价格还可以在很多营销活动中出现。比如拍卖行,第一件拍品如果成交价很高的话,那么将会影响档次拍卖活动后面所有的拍品的成交价。

同样道理:零售商在设计产品目录时,由于消费者最后接触到的那个偶遇价格对他们的支付意愿影响最大,我们选择把昂贵的商品放在前面几页,而在后面的目录中放置价格相对较低又正是消费者想买的商品,借此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另外,还可以在企业网站上以悬浮广告形式引入相关产品或其他类别产品的广告信息,使得消费者无意中受到悬浮广告的价格暗示,从而利于网站商品的销售。例如,当消费者打开浏览器登录当当网购买图书时,一个标明“366元起”的特价旅行套餐(含机票和酒店)的广告弹出,这个价格对于单次旅行来说并不高,但对于图书来说却是相当昂贵。虽然是不同类别的产品,但偶遇价格的暗示效应依然在发挥作用,那些注意到这则旅行广告的消费者对图书的价格敏感度会在不经意间有所降低,使得他们可能会购买更贵一些的图书,或者接受比他们的预期贵一些的图书价格。

此外,一些超市经常在收银机周围摆满了引发顾客购买冲动的价格便宜的小商品,其实不妨尝试着摆放一些不很引人注目的高价商品,以便让消费者为买到价格适中的商品而感到欣慰。

三、广告暗示

1.语言文字暗示

在许多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感受到来自语言的暗示。比如,广告语对顾客的暗示作用,有时我们可能记不住这个广告的影像,但却会因为一些很有说服力的广告语而对该产品产生极大的注意,这些注意都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是语言暗示的结果。一遍遍地宣传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会收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例如:葛优为“神州行”做广告的台词“我相信群众”,暗示了神州行的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

2.画面暗示

消费者的周围广告无处不在,那些形态各异的静态的画面也影响着消费者的潜意识。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一幅马尔代夫明媚的阳光下有着白色沙滩和清澈海水的海上小屋的广告画使消费者不由得心生向往之情。另外,有一些产品不方便直接表述其功能和用途,那么使用具有暗示性的图片同样具有良好的效果。例如:一款名为BIBY BOY的水果味的安全套的广告,仅仅是三个发色不同的美女吹鼓了几种不同颜色的安全套,简单、雅致的表达的表达方式与产品功能的指向营造出精致的性暗示效果。

第2篇

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有特殊的教育功能。教师的爱心、真情、宽容和尊重等对青少年情感发展和整个美好心态的形成,从一定意义上说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来到一所小学,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中煞有介事列出了一些学生名单,声称名单上的学生都极具潜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八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进步很快,性格更为开朗,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很多。事实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完全是随机抽取的。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并随之将这种暗示传递给学生。尽管教师们悄悄地将这份名单暗藏心中,却在不知不觉中通过眼神、微笑、言语、行为等途径,将掩饰不住的期望传递给这些学生,这些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暗示作用后,变得更加开朗自信,充满激情,在不知不觉中更加努力学习,变得越来越优秀。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暗示,在师生情感交流中都有哪些特点和教育功能呢?根据我们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教师的暗示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因此给教育到来了易受性的功能

因为暗示一般是通过隐蔽的形式,蕴含于人际交往活动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情感体验。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一次宽容、一次尊重等都有可能让一个孩子的潜力得到意想不到的开发。

有一次,我去上课发现一个叫小杰的学生不在教室,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他可能又在观察蚂蚁上树或者植物生长吧!我安排大家先预习新课,就到校园里寻找小杰,发现他跪在校园的一个角落里拿着一个放大镜聚精会神地对着一片干树叶聚焦,我蹑手蹑脚地蹲在他身旁,一缕青烟从树叶上悠悠升起,他忘乎所以地跳起来大喊:“我的实验成功了。”我赶忙压低声音说:“祝贺你实验成功,我们先去上课,下课再交流你的实验吧!”得到我肯定的小杰非常兴奋,在这节课上表现得异常积极,两次走上讲台为同学们展示他的思考和分析,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根据小杰平时爱观察、喜实验的爱好,课后当我与他谈及古今中外一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为人类带来诸多福音时,小杰两眼熠熠闪光,若有所思,像是问我又像自言自语地说:“我能像那些科学家那样发明创造为人类造福吗?”我认真地看着她,肯定地说:“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在预备班我已经对你进行了一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你有非常好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力和创造潜质,今天你已经成功实验了放大镜聚焦引燃树叶,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你就会有新的发现和实验成功。只要你能像科学家那样勇于探索和实践,你也能成为科学界一颗明亮的星。”令人惊喜的是,从预备班第二学期到现在初一的一年半里,在老师们的鼓励和期望中,小杰通过努力先后成功实验“太阳能发电”,参与设计“月球探测仪”“多功能护理床”的设计,发明了“收粮机”,利用BASCOM编程知识,开发了三个软件,分别用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一元二次方程和求n次方根。获得了上海市“科技小达人”“明日科技之星”的光荣称号。

案例中,我在与小杰交流时,针对他当时的实验不但没有批评小杰上课迟到而且还肯定了他的成功,使他获得了被老师欣赏的心理暗示,在课堂上信心大增,不但没有因他的迟到影响教学,而且他走上讲台的智慧展示还给同学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他的行为也在暗示着同学们任何一种探索都是自主学习的开始,只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谁都可以得到大家的喝彩。这种隐蔽性的暗示效应,在我与小杰谈到古今中外的科学家的成就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利用,而且它的易受性是小杰很快就从我的鼓励中,树立信心,开始了他连续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的成功。

心理学研究发现,12~16岁的孩子正是思维高速发展的最佳阶段。一个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和发展需要有两个心理条件:一是“心理安全”,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威胁和压力,处于和谐、宽松的氛围之中;二是“心理自由”,即个体没有受到任何限制,可以无拘无束地创新。而这些“安全”“自由”正是通过学校、班级良好的人际关系、温馨的学习氛围、老师的语言和行为等隐蔽性的暗示才能获得。而小杰正是在这样的暗示效应中走向了更高的发展目标。

二、教师的暗示具有间接性的特点,因此给教育到来了开放性的功能

暗示的主要特点是具有间接性,他主要通过被暗示者的自由联想活动,接受其多方面的教育达到开放性的影响效果。其生理基础是在调动大脑右半球的非语言系统的优势功能,充分发挥人脑接受教育影响的巨大潜能,激发无意识的心理活动,产生情感意志方面的鼓舞力量,去接受其多方面的教育影响,达到陶冶情操的深刻作用。

如,我在班级里开展小队日记活动,把学生、老师、家长都编在不同的小队里,每天一个人轮流写当天日记。其中一个家长在日记中写道:上周四,暴雨倾盆,狂风大作,正在上班的我接到女儿哭诉的电话,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由于风太大刮落了手中的伞,摔断了伞柄,淋湿了衣服无法回家,现在正躲在校门下避雨。我心急火燎向单位请假,在赶去学校接女儿的路上,发现大雨中女儿和同伴们每人撑着一把雨伞高高兴兴地走着说笑着,而与女儿一起行走的老师头上却勉强的顶着摔坏的伞叶,衣服都湿了一大半。看到此景,不用女儿告诉我,我心里就全明白了。那一刻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今天我把这件事记在小队日记里,不用更多的语言,我想家长朋友们一定会明白,我们把孩子托付给这样的老师,我们放心、安心、称心!孩子们,在这里我想对你们说,你们有这么好的老师,一定要用心珍惜这样的情谊,好好学习,要求上进。此时,我更想说,老师,我代表全家人深深地感谢您!

在这个家长的日记后面,有不少家长、学生也因这篇日记写下自己的感言以及与老师们交往过程中的感人故事,还产生了当时情境下以及未来与老师交往的种种情深意切的联想,这种情谊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仅感染更多的学生和家长,同时也在感染和激励着老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间接性的暗示效应往往起到了沟通人际关系、传达思想情感、实现交际目的等各方面的作用。教育,重视的是熏陶,是濡染,是以个人的修养、思想、道德、行为来感染他人,以其间接性带来开放性的暗示效应使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的状态中接受教育,达到“由此及彼”“修己治人”的目标。

三、教师的暗示具有无意性特点,因此给教育带来了愉悦性的功能

暗示主要依赖于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引起无意注意和无意识记是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刺激,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愉悦情感体验。

多年来,在进行师爱之情的传递研究中,我深深地感受到教师称呼学生所起到的暗示效应。作为一种教育手段,亲切地称呼学生非常具有情绪的感染功能和特殊的愉悦功能。不少学生十分关注老师给予他们的亲昵称呼,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当老师唤他的乳名、小名时,他们会感到特别幸福,他们也特别认可这样的老师。原因在于,这种非同寻常的称呼,表明的是你对他的全面的了解,你对他的特殊的关爱,你对他的亲切的呼唤;他从中感受到的不是师道尊严,不是居高临下,不是冷淡漠视,而是师如慈母、校如家园的亲切感,尤其对于那些对环境适应性较弱、对学校缺乏归属感、对他人难以产生认同感的孩子。

我曾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学生小丽。

说她特殊,是因为她的行为与其他孩子不同:上课的时候她要么呆呆地趴在课桌上一言不发,要么自言自语玩自己的小物品,老师多次提醒,她总是无动于衷;课外活动时同学们都到校园做游戏,她却一个人躲在远远的角落里看蚂蚁搬家,从来不与他人交往。结果呢?同学们都笑她傻。

与她的家长交换意见时得知她的乳名叫甜甜。

一天下午课间的时候,我发现小丽一个人在教室内转悠,就亲切地问:“甜甜,怎么不出去玩?”

“你怎么知道我叫甜甜?”小丽惊喜地问我,一改平时的冷漠。

“因为我喜欢你呀!”说着,我拉过她的手俯下身看着她的眼睛问:“怎么不和同学一起玩?”

“他们都说我傻,没人和我玩。”小丽的脸上显出无奈的神情,看来,她还是愿意融入这个集体的。

“我们甜甜有这么好听的名字,怎么会傻呢?是喜欢独立思考问题吧!如果课堂上你能抬起头认真听讲,老师提出问题你能大声回答,同学们肯定会给你掌声的。”

“真的吗?”小丽再次惊喜。

“课堂上咱试一下就知道了,”我趁热打铁,“到时候,我一叫甜甜,你一定要大声喊:到!让全班同学都听到,好吗?”

小丽好像从我的鼓励中得到了力量,大声地说:“好!”

从此,小丽敢于在课堂上回答问题了,与同学们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事隔二十多年了,她一直还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心理学表明,人们对自己的名字是非常重视的。在交际中,如何称呼对方就体现着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称呼的暗示效应是不可小觑的:这个例子里,我称呼小丽的乳名,为的是让她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为的是让她获得一种来自母亲般的爱,为的是让她在孤寂中感受到一种亲切的呼唤,为的是将她属于“过去”的美好与今天的坚强连在一起。在特殊的场合、对待特殊的学生适当地叫出学生的小名,会让学生感到特别亲切,起到用智慧培植智慧的良好效应。

师生情感交流中的暗示效应在教育教学中有广泛的运用,它可以通过含蓄的,间接的方式渗透在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是培育学生完善的人格、崇高的道德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3篇

『暗示疗法是一种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暗示治疗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心因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属于心理疗法的范畴。暗示疗法古已有之,如文挚渐怒齐闵王治病,乐广将军的=杯弓蛇影气张从正的『击木定惊等等。现在常用的暗示方法更多,有感情暗示、环境暗示、声音暗示、药物暗示、治疗经验暗示等等,皆可起=谎到病除的效果。

已故的著名儿童故事专家孙敬修,少年时曾患吐血病,每到夜间钟敲三点,他就吐血。 一天夜里,他被突然惊醒,他的妈妈拿起闹钟说:『都四点钟了,你今天没有吐血,你的病好了。当时他心里一阵兴奋,害怕和恐惧感顿时无影无踪,以后也就没有再吐血。实际上,那天夜里并没有到四点钟,是他的妈妈为了减轻孩子的恐惧感,提前把钟拨到了四点。没想到这一招真灵,不但使儿子摆脱了恐惧感,还治好了吐血病。

孙敬修害怕夜间钟敲三点时吐血是一种自我暗示,这种暗示对疾病的好转是一种障碍,因为害怕和恐惧心理影响到身体功能,使病情加重或复发。而他妈妈的做法虽同属暗示,却是积极的,对疾病的恢复有利,这种暗示可以帮助他清除心理压力,恢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机能。

南京名医王启才,善用暗示疗法为病人治疗。他曾收治过一名女工程师,她因与独生子争吵,气得突然不能讲话,王医师为其针刺合谷、廉泉穴时有意告诉她说:『我治过许多这类病,经验丰富,有绝对把握,能一次治愈。患者听后高兴得直点头,充满了治愈的希望和信心。果然针到病除,旋即开口讲话。而王医师说:『只是利用心理作用而已。其实,这也包含名医效应作用,也是暗示疗法的效果。

气功师在为病人治疗时,要求病人微闭双眼,意守丹田,还不停的使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这些无不带有暗示的性质。如不使用暗示,气功师的?外气效应,就不灵验了。而使用暗示手段,即使不是气功师也能使病人产生『外气效应,特别是那些气功爱好者,更易受暗示的影响。为此,我们对气功师的『外气效应以及气功大师的『带功报告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暗示对人的心理、生理都会起很大作用。如把部分癌症患者所用药物说成是向癌细胞发动的强而有力的攻击,就像一排排炮弹射中敌人那样。患者接受医生的暗示后,想象敌人被炸得人仰马翻,如同进入人体内的药物确实杀死了一个个癌细胞。实验表明,受暗示的癌症患者,都增强了战胜癌症的信心,比未接受暗示的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

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暗示的积极作用,并避免暗示的消极作用,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不要忽视暗示疗法能与疾病作顽强斗争的奇妙功效:

第4篇

药物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物质性的,它从分子学水平,干扰或改变人体内某些内环境而发挥药理作用。但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药物也能通过“心理作用”而起效,这就是药物的心理效应。

人们都知道“望梅止渴”的故事,曹操率兵行进,由于天气燥热,士兵们干渴难忍而厌恶行军。曹操谎称前面有片梅子林,前往食之可解渴。于是,士气得到鼓舞,迅速行走,旋即到达目的地。因人人想着吃梅子,口中唾液分泌,虽没有解馋倒也解了渴。“望梅止渴”并非毫无道理,每个人都有吃梅子的经验,嚼酸甜之梅,必伴随大量唾液分泌,这是先天的非条件反射,正常人都是这样的反应。有了吃梅子的经验,下次看到别人吃梅子、听到别人说梅子、脑子里想到梅子的滋味,禁不住唾液泉涌,非得一口口往下咽口水,这便是吃梅子的情状与唾液分泌间形成了联系,生理学上称为条件反射。从实物到图画、到语言、到文字、到想象,都能把梅子与唾液分泌联系起来,这就是说,作为精神活动的“词”取代了实物而成为刺激物,与实际吃梅子一样能刺激唾液分泌。没有吃梅子而产生唾液分泌就是梅子的心理效应。我们可以通过它理解药物心理效应。

以上还只是从生理学层面上来解释望梅止渴,对于人类来说“望梅”之所以能“止渴”,其机制更为复杂。军事行动中,指挥者的命令具有绝对的权威作用,曹操令中“前面有梅林”这句话立即变成了士兵们自己的信念,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心理、生理活动。对权威的话不加分析和批判地完全接受,这就是心理暗示作用。看来曹操是懂得心理学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意志等方面都能接受暗示的影响。在无对抗态度条件下,暗示可对人的行为或心理产生影响,使其按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意见或信念。暗示可来自别人,也可来自自己,后者称为“自我暗示”。暗示也是药物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

许多药物的心理效应就是通过医生的暗示或病人的自我暗示而出现的。甚至一些并没有确定疗效的“药物”,某些病人用了会感到效果奇佳。患者对医术的信赖、为医者的权威性也具有很大的暗示作用。去看一个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经他诊治后服用药物效果就是好;而同一张方子,同样的药,不被信任的医生开出来效果就不好。日常工作中发现,药物的形状、颜色、药价高低,也会影响疗效。有人笃信包装良好的糖衣片;有的人认为补血药只有红色的效果才好;同样的成分,通常人偏信进口药;除药品的色、香、味、形及价格外,名也有影响。因此,一些药物取了很好听的名字,一些广告词,赞赏有加,这本身就有很大暗示作用,作为物质治疗就不能靠这类心理暗示去取效。目前国家药政部门都禁止这种命名药品的方式。

当然,暗示能使人致病,用之得当也能治疗疾病。在医学上,有时用暗示来治疗某些疾病,或用以加强其他疗法的效果,称为暗示疗法。所谓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法给人启示,对个体生理、内脏器官活动、感觉、心理和行为产生明显影响作用。消除患者对疾病的顾虑,提高治疗效果。除言语暗示外,医务人员也可以利用仪器、操作或药物等进行非语言暗示。医生常在用注射剂、药品等时讲些暗示语,如“这种药对你的症状效果不错”,“这种针剂既安全,又有很好的治疗作用,用了保证灵。”使物质治疗从生物性及精神性两方面起作用。经过认真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类心理暗示治疗的效果远不限于“安慰剂效应”,它也显著高于药物单纯的疗效,而有心理效应的作用。药物应用与心理治疗有机、有效地结合方能收到最佳的效果。这是高明医生经常应用之法;聪明病人也应能领略其中之妙。

(作者每周二、六上午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有专家门诊)

第5篇

关键词:思考;渗透;暗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172-01

当下,初中思想品德开卷、五十分、课时少、任务紧等系列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开展有效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由于有效教学包含了教师的有效教和学生的有效学两个方面,所以,有效教学必须提高作为主导方的老师的“教”和作为主体方的学生的“学”两个能动性。提高这两个方面的能动性的策略很多,其中,我们在教学中恰当地渗透暗示教学法,有助于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一、对暗示教学法的思考

(一)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创造高度的动机,建立激发人的潜力,把各种无意识暗示因素组织起来,以便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洛扎诺夫借鉴和修改了瑜珈术中的某些转移注意的技巧,从前苏联心理学中吸取了这样一种观点:所有学生都可以学得同一程度的技能。他承诺,无论学生智力怎样,通过暗示法教学都可获得成功。洛扎诺夫认为,传统教学法过于强调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作用,导致无意识功能被压制,不但降低了学习效率,而且导致学生疲劳,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发展。洛扎诺夫遵循大脑两半球协调统一、有意识无意识协调统一和潜能层次的暗示联结原则,采用树立权威、幼稚化、双面性、语调、节奏以及音乐的类型等技术,充分发掘个体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达到传统教学所达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暗示教学法的作用。暗示是意识与潜意识之间沟通的桥梁,暗示能使人意识中最有力量的意念转化为潜意识,从而产生作为或不作为的行动力。通过对暗示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断尝试和探索,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暗示教学法的重大作用。

二、暗示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中的渗透

(一)行为暗示的渗透。教师教学行为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表情、手势、眼神等有效行为暗示,能使政治教学形成强有力的暗示效应。行为暗示包括教师的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势三个方面。

1.表情暗示。曾经,我们就教师的上课表情、行为等问题对学生作过一次专门的问卷调查,在113份问卷调查表上只有一位学生回答对老师的笑容无所谓,其他的同学都很肯定地说:喜欢老师带笑容给我们上课。确实,教师的面部表情往往是其内心情感的写照。教师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教师良好的面部表情,能让学生感到亲切、轻松、愉快,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板着脸,没有一丝笑容,或带着满脸的悲哀、烦恼、愤怒走上讲台,就会使学生心情沉重,产生压抑感,从而影响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破坏整体的教学气氛,产生强烈的暗示负效应。

2.眼神暗示。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不同的眼神和不同的注视方式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应。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学生违纪的行为时有发生,如果每一次科任老师都要停下课大声批评或训斥,那往往会使学生“口服心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从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情况上看,有98.5%的同学反映在上课期间不喜欢,甚至讨厌老师停下课批评思想开小差的同学。学生说这样既影响了其他同学的上课情绪,又浪费了时间,扰乱了正常的教学次序。

3.手势暗示。手势是一种无声的语言,能赋予语言以生命,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手势可以获得具体的形象构思和联想。一天,在初三(14)班课堂上,一位男同学听课走神,偷偷地照镜子。见此情景,笔者只用一个轻轻向下按的手势暗示该生,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举动,不好意思地一笑,赶紧收起镜子专心听课。此法省时、省力,又不影响教学的正常进行。从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几乎所有的学生喜欢老师在他们犯错误时能为顾及他们的面子和尊严而采用暗示法,不要采用直接批评。

(二)语言暗示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某个或某些学生的褒贬都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产生暗示效应,而赞扬产生的隐含强化作用可谓暗示的正效应。心理学研究表明:赞扬、信任的语言能对人的心理产生积极的暗示效应。美国行为科学家曾做过无数次试验,证明任何人往往都会重复一个立即产生愉快结果的动作。在一次试验中,若干学生被分为三组,连续五天对他们进行数学测试。第一组始终因成绩好而受到赞扬,另一组受到批评,而第三组却不予理睬。试验结果表明,受到赞扬的第一组进步最大,受到批评的也有进步,但不那么显著。而那些无人理睬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几乎没什么提高。可见赞扬产生的暗示效应属于激励效应。这种心理作用能使学生产生被器重的自我意识,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后进生也能减少自卑感,进而乐观向上,积极改善自我,充分发扬内在潜能,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第6篇

【关键词】 暗示疗法;肿瘤病人

暗示疗法是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暗示,利用语言、动作或其他方式,也可以结合其他治疗方法,使病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的影响,从而帮助病人改变自身的病态并通过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能力,来调整和改造病态心理和异常行为的方法[1]。临床医学专家们发现,通过想象即自我暗示可以提高免疫细胞数量,对各种病人,大到癌症,小到感冒,都有不同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6年-2010年在我科住院的240例非小细胞型肺癌Ⅱ期病人,年龄35-45岁之间,平均38.5岁。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均为男性。两组病人家庭教肓、成长环境、性格、爱好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10)。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干预组采用暗示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2.1 药物暗示 在应用药物时先讲解什么叫肿瘤,肿瘤是人体中正在发育的或成熟的正常细胞,在不同因素长期作用下,出现过度增生成异常分化而形成的新生物。它与正常组织和细胞不同,不按正常细胞的新陈代谢规律生长,而变得不受约束和控制,并呈无规律地迅速生长,以至可以破坏正常组织器官的结构并影响其功能。让病人想象一下肿瘤是一个恶魔,而应用药物就像是大批勇敢的骑士,正在挥舞利剑向恶魔进攻,并不断将恶魔逐渐消灭干净,给病人心理形成一种暗示,暗示自己应用药物是可以逐渐恢复健康,肿瘤也不是那么可怕的,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1.2.2 语言暗示 在暗示疗法中,语言是非常重要的。积极、主动的语言暗示能纠正病人被扰乱、被破坏的心理和行为,从而改善机体生理功能[3]。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多与病人沟通,经常暗示性的跟病人说:你精神看起来一天比一天好。话虽简短,但病人听了感到亲切愉快,增强了对战胜疾病的信心,治疗及护理依从性自然提高,治疗效果也随之提高。

1.2.3 经验暗示 讲解我们科对此类病种的治疗成功病例,经常组织病人座谈会,让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人多传授自己的心得体会及如何调节好自己的心态,使病人对医务人员产生信任感从而达到积极暗示的效果。

1.2.4 环境暗示 创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有序的环境[4],经常让病人听听音乐、看看书报、下棋等,病情允许的情况下还可适当让病人进行户外活动(如:慢跑、打太极拳、做四肢伸展运动等),呼吸新鲜空气,使病人心情愉悦,从而提高机体抗病力。2 结 果

癌症病人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差异:不同病人心理健康状况在干预前后有显著不同,干预组通过心理各方面的暗示得到明显改善,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比较

组别 例数 有效例 无效例 5年存活率%

干预组 120 62 58 51.7

对照组 120 55 64 45

3 小 结

暗示疗法对“心身疾病”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的暗示能调动病人良好的情绪,解除其心理上的压力和负担[2],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对肿瘤病人而言可达到减轻症状、延缓病情恶化、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邓贵姣,徐红专.《心理护理中正确应用暗示疗法的体会》黄梅县人民医院.中国实用医药,2006,1(6):118-119.

[2] 蔡佳,王银珊.《暗示疗法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揭阳市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212.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B-

0051-01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心理暗示的作用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心理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和家长都必须谨小慎微,因为孩子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教师应该注意有意识地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而避免消极的心理暗示,注意引导学生变消极的自我暗示为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引导学生在调整考试心理时,变“我一点底儿都没有,我恐怕要考砸”为“别人行,我也行”;家长不应当对孩子说“你真懒”或者“你怎么就这么笨”,因为这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会让孩子真的变得“很懒”或“很笨”,即使他本来很勤快也很聪明。

自从承担新一届班主任工作以来,笔者尝试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利用心理暗示的积极作用,注意回避心理暗示的消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以训练学生早操入场时做到“快、静、齐”为例,在集队音乐播放之前,笔者事先告诉学生做操整队的要求是“快、静、齐”,这样就给了学生第一个“快、静、齐”的心理暗示。在学生离开座位走向操场时,笔者反复强调几次“快、静、齐”,不断强化这种心理暗示效应,学生自然会走得快点。当然,第一天肯定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笔者借此观察到哪些学生有磨蹭的习惯;第二天做操时,笔者继续重复“快、静、齐”的要求,同时继续观察哪些学生爱磨蹭;第三天,笔者在继续重申“快、静、齐”的同时,让体育委员在教室里倒计时,督促那些磨蹭的学生加快脚步走出教室。这样来几次,学生走出教室到进入操场所需的时间基本上达到了要求。当然,个别学生就是始终比别人慢,始终排在最后一名,这时笔者就会对他(她)说:“××同学,快!迅速出去!”这样一来,这个学生也会不自觉地比往常加快速度。重复几次后,学生不停接受“快、静、齐”的心理暗示,从而自觉提高了早操入场的速度。

这样不停督促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反复利用心理暗示的积极效应,最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以前,笔者往往会对那些爱磨蹭的学生猛批一通:“你怎么这么慢,就你一个人拖后腿!”两种方法一比较,毫无疑问,前者利用心理暗示的积极效应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效果要比后者好很多。如果笔者不停地批评拖拉的学生“你慢得跟乌龟一样”的话,那么这个学生有可能即使本来不慢,也会认为自己慢,最终真的变得像乌龟一样慢。

再以培养班风为例,培养良好班风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所说的话和所做的评价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心理暗示作用。因此,平时在班上,笔者通常以班级的同学为榜样,如赞扬某同学做事有条理、某同学善于利用时间、某同学学习认真、某同学上课积极发言、某同学学习进步很快、某同学乐于助人、某同学敢于拼搏、某同学富有美术天分等,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每当一个学生有闪光点出现时,笔者也会尽量抓住时机对其当众表扬,让学生之间彼此欣赏、相互学习,并且这种当众表扬会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有句话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想必就是积极的心理暗示的结果。让学生在周围的同学身上看到阳光、积极向上的一面,使他们觉得自己身处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这种整体氛围给学生带来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效应,让更多学生自觉地好好表现。这样,每个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被带动起来,从而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反之,如果班主任经常在班上公开批评某些学生或列举种种违纪问题的话,有可能会让学生经常受到消极影响,则不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第8篇

【关键词】自我暗示 高尔夫

在高尔夫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对动作的教授,忽略了心理的训练。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改善学生紧张情绪,从而提高学生高尔夫技术?本文尝试从心理角度探讨自我暗示在高尔夫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一、自我暗示的作用机理

在学生学习高尔夫动作的过程中,必须反复练习高尔夫动作,握杆―站位―引杆―上杆―下杆―击球―送杆―收杆,每一个动作要不断去重复改进,这种练习是单调乏味的,在某种程度上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作为引导,会导致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失误、挫折的时候,无法正确看待问题,消极学习,乃至于放弃高尔夫技能的学习,最终影响学生高尔夫技能的正确形成。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暗示,当学生处在学习低谷时,自己能够及时采用积极的动机性暗示语来鼓励自己,引导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忽略挫折带来的影响,使学生拥有充满乐观和自信态度,进而更加主动的去学习高尔夫技术。

心理暗示起着将外部动作(即别人教的动作)转化为内部动作(即自己的动作)的作用,学生通过对高尔夫动作的反复模仿、反复练习,然后利用自我知觉去意识动作是否正确,并采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去强调正确动作、纠正错误错误,从中摸索高尔夫技术动作的特点,最终学会高尔夫技术。学生正确运用自我暗示,必须首先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高尔夫技术动作表象。如果这种表象发生错误,那学生在进行自我暗示时,所给予自己的刺激也必定是错误的,结果会导致他在击球动作发生错误,形成不良的习惯。所以学生在学习高尔夫动作前期,需要通过教师正确动作示范、完整动作视频等手段,在头脑中勾勒出正确的动作轨迹,为后期学习做好准备。

二、自我暗示在高尔夫教学的应用

(一)自我暗示的流程

高尔夫教学过程中,自我暗示训练不能过于随意,要加强对自我暗示程序的重视,即明确在训练时何时应当想什么。高尔夫自我心理暗示的程序共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老师是主导,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掌握在适当的时间选择适当的自我暗示语,并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第二个阶段,学生就要积极主动去练习,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积极自我暗示语,完整的掌握自我心理暗示流程。

(二)自我暗示的应用

保持积极的心态就是成功的关键,而要拥有积极的心态,就必须善于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去激励自己,逐渐改进自己的动作,才会给自己的动作学习创造有利的条件。对于那些上高尔夫课以前没有接触过高尔夫运动的学生来说,在开始学习阶段,容易出现紧张、不好意思的情绪。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学生又会因为枯燥的练习产生畏难的情绪。这容易导致消极的自我暗示在学生的脑海形成,最终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要克服这些消极的想法,改善畏难的情绪,必须在训练中及时采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高尔夫阶段,教授学生高尔夫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积极心理暗示技能的训练,将身体训练和心理暗示训练有机结合。因此,自我暗示有利于学生高尔夫技能的学习,同时对增强学生高尔夫心理稳定性也有很大帮助。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训练过程中,如果学生不相信自己,会对自我暗示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阻碍技术动作的发挥。因此,在每次训练,特别是在遭遇挫折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每次进行自我暗示时,采用自信的口吻对自己进行暗示,从而起到调节情绪、稳定心理状态的作用。

(三)高尔夫教学中的自我暗示语

在教学过程中自我暗示暗示语不能过多。学生在学习高尔夫过程中,因为刚刚接触该项运动,个人精力有限,如果暗示语过多,会给学生学习增添难度,使学生不知道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因此在每次教学前,应该针对教学的具体内容,或者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设定一到两个暗示语来引导学生练习,否则会降低暗示的效果。

(四)自我暗示训练有利于纠正错误动作或者改掉以前的习惯

自我暗示可以对提高初学者击球成功率、稳定性、准确率等方面影响较大,自我暗示训练不仅仅只能用在初学者身上,对于那些有高尔夫基础的球手而言,自我暗示训练也是纠正错误动作、增强信心的好方法。

高尔夫技术动作精细程度较高,部分有基础的高尔夫球手,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习惯;有球手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对以前的技术动作进行改进。无论是改正错误,或者改进动作,都必须忘掉以前所形成的动作反应,并形成一种新的动作反应,这就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如握杆方法,有球手习惯于强势握杆,但为了更好的打球,想将强势握杆改为中性握杆,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指令性自我谈话,以帮助球手建立新的自动反应,如“两手掌心相对”“左手拇指、右手拇指回缩”等等。尝试着,多进行几次暗示,直至将握杆动作改变。另外,如果动作需改变的地方越大,所需要的自我暗示指令就会越多。

(五)不同高尔夫教学周期运用不同自我暗示

在不同教学周期,应该采用不同的自我暗示,才能使暗示产生的效果最大化。在本次实验之初,老师采用较多的是指导性的自我暗示,以指导学生较快较好的掌握技术动作。动作比较熟练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教学效率,适当增加一些动机性的自我暗示语。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打球时间长导致反应迟钝,或者因某次击球错误导致心情沮丧,就应该采用动机性自我暗示来进行调整。如反应迟钝,可以用“振作起来”“打起精神来”,来提醒自己必须调整心情,以便在学习高尔夫过程中起到更好的效果;再如因击球错误导致的心情沮丧,可以用“继续努力”“没什么大不了的”,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在下次击球之前,保持较平和的心态。随着技术动作越来越熟练,击球动作越来越自动化,积极自我暗示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这时球手就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调节。

第9篇

一、语言暗示策略

语文姓语,语言暗示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手段之一。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准确而富有魅力的语言暗示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无意识记忆,启发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在进行语言暗示时,语文教师一定要讲究语言、语音、语调的准确,委婉含蓄而暗示性强,同时又不让学生产生误解。如语文教师的声调就藏有丰富的潜台词,每一种语调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某种附加的信息,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最好采用提示性语言进行暗示性鼓励。优秀的语文教师会让自己的暗示语言使学生形成一种意念,这种意念会支配和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充满信心。

二、体态暗示策略

人的体态信息量大,可靠程度高,表现力强,能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这是体态暗示成为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最基本手段的重要原因之一。体态暗示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体态暗示在语文教学中具有特殊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能起到传递、感染、调控、激励等多种作用。

达·芬奇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劳夫·爱默生也说:“人的眼睛和舌头说的话一样多,不要字典,都能从眼睛的语言中了解一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须恰当地运用眼神暗示,让学生从教师蕴含着丰富信息的眼神里获得有关信息,以确立作出怎样的反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能用怀疑和审问的目光看学生,而应用信任的目光。

姿势也是重要的暗示手段,教师的姿势实际上是教师风度的外在形式,它是“文化的表征”(郭沫若语)。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会用姿势暗示来与学生沟通,传递有效信息。

教师的站、坐、起等都要得体,尤其是要用好手势语,因为教师的手势是其教态美在三维空间的延伸。语文教师一定要用好手势暗示,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情意手势、指示手势、象形手势、象征手势、祈使手势、习惯手势等来生动形象地暗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情绪、渲染课堂气氛,把学生带入“角色”,使之有如临其境之感。

行动最能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语文教师采用准确、有力而得体的动作进行暗示,会使师生间的交流顿时生辉。如在朗读、练习时恰当运用简洁、干练的动作来示意学生开始、停止、变换等,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三、情境暗示策略

语文教学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而情境对人的心理具有明显的暗示作用。情境所提供的具体物象,能使人“百闻不如一见”,感知会深入一层。人一旦置身于情境之中,则会“心亦摇焉”。许多活动本质上说都是人们无意识地对外界的各种环境暗示所作出的反应。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能根据学生的需要,对教室的环境、光线、音响、字画等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为学生创设一个明快、舒适的学习场所,多给学生“学习是有意义的、愉快的、不困难的”、“自己一定能学好”等积极暗示。如在教室里悬挂名人像、名言,就会对学生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积极引导和约束,启动学生敬佩崇拜的心理,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给学生提供克服弱点、战胜困难的动力。语文教学中还要重视场景的设置,它也会起到很好的环境暗示作用。

四、机智暗示策略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中存在着许多可变的因素,随时都可能发生偶发事件。语文教师只有具备自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即教育机智,才能化险为夷。教学暗示都具有机智性,没有教育机智就称不上暗示。这里所说的机智暗示主要是指语文教师在暗示教学中其教育机智所表现的几种特殊形式,即能集中反映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能随机应变、能让学生在意料之外中豁然开朗,故冠之为机智暗示策略。机智暗示策略主要有接近暗示、旁逸暗示、反向暗示。

第10篇

关键词:成人教学;暗示;暗示艺术;途径

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已经成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很强。可以很好地计划自己的学习时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在成人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的暗示艺术。

一、暗示教学艺术及其理论基础

暗示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间接、含蓄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受暗示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的意志相符,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未意识到的刺激影响作用。教学活动作为教师有计划地塑造人的身心的活动,教师有意识地、恰当地运用暗示手段,充分利用暗示效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暗示教学艺术是教学启发艺术的一种,是指教师有意识地、自觉地运用暗示的原理和方法,以各种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的教学实践活动。暗示教学艺术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直觉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理智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并且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

暗示教学艺术有一系列的理论基础,如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神经生理学理论、精神治疗学理论等,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心理学理论。在心理学理论中尤为注重的是对右脑潜能和无意识的研究,运用权威、稚化、两级交流、节奏、语调、音乐等手段,充分调动人的无意识心理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人的潜能。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激发起潜意识并诱导其倾向于学习对象,最大限度地将潜意识与显意识协调起来。

二、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的特性

第一,成人暗示教学艺术更强调其情境性。由于成人教学的实践性比较强,暗示教学除了创设教学的娱乐情境以外,更要强调教学实践情境的暗示效果。这种暗示的情境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可以拓展到成人学习、生活、工作的领域。

第二,成人暗示教学艺术更具有速效性。由于成人教学的内容比普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贴近实践,这就使成人更快地吸收得到的知识信息,并且将学习到的知识更加迅速地应用到实践当中。

第三,成人暗示教学艺术更加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由于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成熟,并且有很强的目的性和主动性,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成人教师形成一定的暗示。作为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员的这种自我暗示来推进教学进程。

第四,成人暗示教学艺术更要体现尊重性。成人教学面对的学员是具有完全人格与尊严的成人,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教师要尽可能地对成人学员进行激励性暗示,使他们尽可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非直接点击他们的弱点。

三、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的形式

成人教学的情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创设的情境,这些都给成人学员以一种安静祥和的美感,不仅能陶冶他们的性情,加深对美的理解,在心理上奠定良好的审美基础,从而形成一种乐观的人格内涵。

语言暗示是指通过语言进行的暗示,不同的语态会给学生不同的影响。每一种语态都可以使对方获得一定的附加信息。亲切、热情、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语态文雅、博采、幽默会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语态抑扬顿挫、节奏明快可把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力发掘出来。

成人学员会根据教师的形象得到有关信息,以确定自己应做出如何的反应。教师温和、亲切的形象可以降低成人学员由于角色差异产生的心理压力,产生平静愉悦的心境,感受力、记忆力、思维力得到充分的挖掘,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人格暗示是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产生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格激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教师的人格有强烈的表率性和暗示性,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严谨的治学作风、积极工作态度、刻苦钻研业务的热情;高尚的道德情操,时时刻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记》中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所以教师在构建自己崇高健全的人格的同时,还应努力构建理想的知识结构,应拥有扎实的专业学科知识和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及心理学知识。

权威暗示是指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利用伟人、名人或著名科学家的名言及论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同,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或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树立自己的权威,这样才使得传授知识被学员所接受。

四、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的功能

1.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着意开发成人无意感知的潜能,提高成人的认识能力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断言:普通人只用了他们全部潜力的极小部分,人脑的学习潜力是巨大的。传统的教学重视有意感知等有意识的作用,忽视无意感知、无意注意、无意记忆、无意想象等无意识的活动作用,特别在成人教学中更是如此,一切教学活动为成人逻辑思维的固定模式而设置,这就造成了大脑活动的不协调,使其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而教学的暗示艺术侧重无意识的认识活动,并极力使它与有意识针对成人大脑活动是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的特点,使个人具备无意识心理倾向,并且指引这倾向与个人的动机、兴趣、期待相结合,最终将个人的潜力“活化”。

2、成人暗示教学艺术旨在树立成人的学习信心,实现成人的高效率学习

暗示教学艺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苦学”的观念,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以权威、语言、节奏、音乐等暗示手段,有效地消除成人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紧张、恐惧、厌倦的感觉和情绪,使成人学习者不由自主地冲破了个体的消极常模’,增强了学习自信心,调动起身体的各种器官协调一致,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速度,完成高速高效的学习。

3.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突破成人单纯逻辑思维,调动和形成成人“全脑学习机制”

科学研究表明人脑两半球在功能上有明显差异。左脑主要进行抽象逻辑思维、集中思维、分析思维;右脑则善于进行具体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暗示信息的含蓄性和启发性使成人学员积极作出反应,发展相应的直觉思维能力。这样可以使学员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反之也可以提高他们善于发现和思考创造的逻辑思维能力,形成成人学习的“全脑机制”。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充分尊重成人学员的尊严,调动他们的情感潜力

成人的学习活动是在感情的参与下进行的。理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带有感情倾向的想象力在个体身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而且成人相对具有更强,的自我观念和丰富而成熟的情感世界。他们的认识活动离不开积极情感的激发、维持和调整。正如洛扎诺夫指出的,在人的大脑中始终交织进行着理智与情感,分析与综合,有意识与无意识两方面的心理活动。暗示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重视情感在认识过程中的推动作用,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动之以情,寓教于情,还要因材施教,要根据学员的差异性来灵活调节教学活动。

五、成人暗示教学艺术的创造途径

1.和谐的教学情境,是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创造的前提

洛扎诺夫在“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论述中,强调“暗示”在人与环境之间无意识的联系作用。人的思想、见解、情感、情绪、行为、习惯等等,都受到周围情境的影响。情境是以具体直观的生动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对人的影响作用较之抽象说教更容易理解,而且能够激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要使教学成为人与环境之间的不知不觉的积极交流因素,就必须创造幽静、愉快、宽松的环境,使教学内容与情境相一致。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情境进行与此相关的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的内容来创设情境。根据教学任务进行选择和加工的情境,其教育因素形象而且典型,让成人学员能够在和谐的氛围中受到知识的熏陶。

2.良好的师生个人素质,是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创造的条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要运用艺术的手段,启动学生的最大潜能于不知不觉中,使他们快速掌握知识的中心人物。暗示教学艺术对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因而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这是创造暗示教学艺术的中心问题。作为被暗示者的成人学员,必须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成人在这一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具有很强烈的探索精神,学习能力没有因为年龄和生理的变化而下降。教师应该引导成人学员挖掘他们的学习动机,强化他们的学习信心。

3.暗示手段的协调运用,是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创造的关键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暗示教学要把握分寸,讲究语言的艺术。首先,耍注意暗示语言的准确性,做到言简意赅。其次,要使暗示的语言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另外,成人在年龄、心理、能力和原有知识水平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暗示教学的方式应该因人而异,照顾到他们的个别差异。

4.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是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创造的保证

美国教育学家卡尔・罗杰斯认为:“在学习的起初,……学习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关系,靠这关系中的态度。”在暗示教学中,必须建立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控制非特定知觉(即无意识活动)的质量,使之与特定知觉协调,而且能使人综合地接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教师要努力取得成人学员的充分信任,要善于肯定他们,鼓励、尊重他们,使其在精神上享受到人的尊严,引起欢快、喜悦的感情,从而创造出高度的学习动机,动员出最大的思维积极性,个人潜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5.引导成人积极的自我暗示,是成人暗示教学艺术创造的目标

第11篇

【关键词】语言-针灸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疗效

本研究运用语言-针灸暗示治疗、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的方法,采用随机分组,观察治疗200例癔症患者,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200例患者系来自廊坊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病人。其中男性43例,女性157例;年龄16岁~59岁;病程1天~30天.

1.2研究方法

1.2.1入选病例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严格筛选观察对象,诊断标准:由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综合症: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2]

1.2.2随机分组将入选病例随机分组,分组情况见表1。

表1随机分组情况

1.2.3 治疗方法

1.2.3.1语言-针灸治疗组:语言-针灸暗示治疗分为两步:第一步获取信任,满足愿望,达到共鸣。第二步,实施暗示治疗。首先分别与家属和病人交谈,了解疾病的发病经过及病人的性格,寻找其发病的社会心理因素,以满足其推卸责任摆脱困境的心理愿望,进而施加暗示。暗示语言应简明,语气肯定,以避免病人猜疑。针灸的具体方法如下:①以躯体障碍为主的癔症,主穴:太冲(双),内关(双),神门;配穴:癔症性瘫痪(上肢)取极泉、尺泽、曲池;癔症性瘫痪(下肢)取委中、秩边、环跳;癔症性抽搐取后溪、申脉;癔症性失明者取球后、晴明、攒竹;癔症性失言取天突、廉泉、金津、玉液。②以精神障碍为主的癔症,主穴:人中、合谷(双)、涌泉;配穴:情感爆发取太冲、阳陵泉;遗忘者取四神聪、大椎;木僵及昏睡者加素。③针刺手法:患者取仰卧位,穴位消毒,内关穴直刺1~1.5寸,施提插捻转泻法,人中穴向鼻中隔下斜刺,针刺2~3分钟后向同方向捻转3~4周,施雀啄法,以眼球湿润为度。涌泉穴位快速进针,捻转泻法,其余穴位均用直刺,发作时强刺激。[3]体质虚弱者或久病者采用稍弱刺激,未发作时施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15~20分钟,每日1次,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性地进行语言疏导暗示。

1.2.3.2语言-药物暗示治疗组:语言暗示方法同上。护士抽取10%葡萄糖酸钙10ml,并用50%葡萄糖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天一次,推注过程中辅以语言暗示,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指导患者做相应的能使症状趋向好转的诱导暗示。

2疗效评价

2.1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定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有关标准。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社会功能恢复;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社会功能部分恢复;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或恶化,社会功能受损明显。二组治疗疗效比较见表2。

表2语言-针灸治疗组与语言-药物治疗组疗效比较

2.2统计学处理: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见表2

3结果

结果显示,语言-针灸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语言-药物治疗组,二者对癔症的疗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4讨论

4.1研究结果表明,语言-针灸暗示治疗有效率98%,语言-药物暗示治疗有效率32%,二者疗效比较,P小于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4.2治疗的注意事项

4.2.1治疗环境的选择癔症患者具有情绪易波动,心理易受外界影响,行为易受言语暗示等特点,因此治疗时应选择单房间,环境宜安静,以避免人为因素和不良暗示对正常治疗程序的干扰和影响。

4.2.2首次治疗务必争取有效否则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这也是减少或避免复发的关键。

4.2.3针刺操作手法要点用提插捻转等手法强刺激,通常刺激强度宜大(除体质过于虚弱者),并密切观察患者表情变化和肢体动作情况,以随时调整刺激量,努力做到有的放矢。

4.3加强健康教育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我调节能力,正确看待周边的人和 身边发生的事情,培养乐观健康的心理,同时对其家属也要进行有关本病的知识教育,当易感者遇到不良心因事件后,家属应积极主动地进行正确疏导,并尽量避免不良暗示对病人的刺激。

参考文献

[1]郝伟.精神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37

第12篇

关键词:暗示教学法;高中田径训练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体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高中田径教学面貌也焕然一新。但是,受升学压力和教学方法影响,许多学生在田径学习和训练中都缺少热情。如何借助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发掘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是当前田径教学最为关心的问题。暗示教学法因为能“开发智能,激发热情、加速学习进程”,所以也被广泛应用到田径训练中来。

一、暗示教学法的概念

暗示教学法,又称启发式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是保加利亚的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最先提出和创立的一种学习方法。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暗示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学生去感知、想象和创造,进而促使学生快速达到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关于暗示,《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包含某种意思而未明白说出”。暗示教学法中的“暗示”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比较含蓄的方法暗示对方,对其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促使其在意见、行为上与暗示者意志相符。田径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在田径教学中,经常会有高强度的训练,高中生由于高考压力较大,所以在训练中经常会出现抵触、反感等情绪。一些人也有可能会因为训练效果不好,产生消极、畏惧心理。暗示教学法不仅有技术矫正作用,而且它还可以给学生以激励,促使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建立良好的情绪状态。所以,针对高中生的身心特点,在高中体育田径教学中,可以将暗示教学法应用其中,通过暗示给学生的心理以积极的引导或者适当的压力,促使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情绪,释放想象力、创造力和感知力,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去学习。

二、暗示教学法在高中田径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实施有效暗示,激发学生兴趣

关于田径,许多学生都片面地认为:田径就是跑步,就是快速走路,没有什么好学的。加上一些教师在田径教学训练中教学方法枯燥单一,教学过程沉闷无趣,所以许多学生对田径学习和训练都缺少兴趣,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一些学生面对机械、反复的训练,还有可能会产生厌烦情绪。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要采用暗示教学法,给学生以积极有效的暗示,帮助学生赶走无聊无趣的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田径训练效果。譬如,在800米跑和1000米跑这样的中长耐力跑训练中,许多学生都会有厌烦、疲倦心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分组练习。在学生分组练习时,可以播放激情高昂的音乐,渲染热烈、有趣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在学生训练完毕,让各小组依次展示训练结果,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小组展练时,教师可以带领其他小组的学生为“表演”小组呐喊、加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训练热情,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训练。

(二)引导自我暗示,培养学生信心

暗示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暗示,对别人的心理产生作用和影响。在田径训练中,许多学生都会有消极的自我暗示,如在长跑训练中,一些学生由于缺少锻炼,经常会有这样的认识,认为自己无法坚持下来跑完全程。在田径训练中开展自我暗示放松训练,给学生以暗示,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斗志,促使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取得良好的训练效果。因此,在高中田径训练中,教师可以将自我暗示训练穿去,利用动作提示、口诀等给予学生以积极的暗示,以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和进取心。如在田径“跑、跳、投技术原理”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不爱运动,身体素质较差,所以在训练中,许多人都有着沉重的心理压力。为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层、分组,将相同层次的学生分在一组,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训练目标,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并且,在分层练习时,教师可以借助指导语给予学生以暗示。如针对身体素质较弱、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这样说:你虽然身体弱,但是比较有毅力,我相信,学习这点技术动作,对你来说一定可以办到,你瞧你们组的XXX都做得很好,你也要相信你自己。”这样用榜样、指导语给予学生以暗示,可以让学生从心理上战胜恐惧,培养学生的自信,促使学生超越自己。

(三)进行正向暗示,化解紧张情绪

田径训练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一定的强度要求。在田径训练中,如果不经常运动,许多学生的心理都较为紧张。而在精神、心理紧张的情况下,人体肌肉就无法完全放松,许多人可能会出现身体僵硬、肢体动作不标准、呼吸困难等问题。一些学生还有可能因为紧张而出现拉伤、摔倒等情况。此时,给予学生以暗示,让学生放松心态,减轻思想压力,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如在“变速跑”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利用“龟兔赛跑”的故事导入,借助故事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认识到:只要不放弃,肯努力,一定能成功。然后,再讲述变速跑的知识和技术。在变速跑训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躺在训练垫上,平躺一会儿,感受一下自己的心跳、呼吸,让学生放松肌肉,放松心情。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创设训练情境:大早上,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有飞车党抢钱包。路边的行人路见不平,拉了一下车上的劫匪将其摔倒。劫匪一看,撒腿就跑,行人振臂一呼,于是大家开始一起追小偷,追的人越落越多,但是由于街上有人,所以,大家只能变速跑,以免撞到别人。然后,将学生代入角色,一起去“追小偷”。这样借助故事中的正面角色给学生以暗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中去。

(四)用善意的谎言,培养学生耐力

高中体育田径训练,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学生在训练时,不仅要提高自己的速度,增加力量,还要锻炼和培养自己的耐力。而速度、力量和耐力,恰恰是许多学生所欠缺的。如在田径短跑练习中,许多学生的速度达不到要求。在长跑训练中,许多学生缺少耐心,经常是开始劲头十足,一会儿就开始动摇,后来草草结束。培养学生的耐力,让学生有坚定下来的信心,是培养学生的速度、力量的基础。在耐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借助假量调节、善意的谎言给予学生以积极有效的暗示,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优化训练效果。如在1000米跑训练中,有的学生可能跑了200米就有松懈心理。有的学生一直跟在队伍后面,时刻想放弃。为此,教师可以跟着学生跑一段,告诉他们:你已经跑了500米了,坚持得不错,再坚持一下就可以到达终点了。或者告诉学生,你前面跑的很快,现在可以适当调整一下速度,不用急着超过别人,现在就剩下300米,你稍微控制一下速度,后面再反超也不迟。这样用假量给学生以暗示,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使学生有坚持下去的信心和勇气,这对学生耐力和心态培养来说,都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吴强.暗示法在田径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8-29.

[2]陈宁.高中田径训练中暗示法的作用探讨[J].师道:教研,2013(9):10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