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中文核心

中文核心

时间:2023-05-30 10:26:41

中文核心

中文核心范文1

关于什么是文化? 有许多人作了总结,中国有说文解字的传统,“文化”是个复合词。“文”,可以理解为一切知识的总和,所以有知识的人常被称为“文化人”。“化”,显然跟“教化”有关。“文化如水,润物无声”。“国民之魂,文化予之; 国民之魂,文化铸之”……国内外虽有成千上百万条关于文化的定义。但是,所有关于文化的定义中,有一点是大体一致的,就是承认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说得更具体点,文化关系到一个国家国民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体力素质等等。文化的核心就是这个民族所认同的价值观。

欧洲的文化影响力全球首屈一指,欧洲文化在全球的传播过程中,不遗余力地输出着自己的价值观。那么,中国文化其核心价值在哪里呢?不错,我们有主流意识形态,但似乎很难找出一个普遍认同的价值。官方的、民间的、精英的、草根的、现代的、传统的、外来的、本土的……五花八门,不一而论,目前还实难达成共识去形成一个共同的价值观。

一个没有包含共同核心价值的文化,如何去影响世界?世界上曾经有过四大文明圈: 中华文化、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西腊罗马文化。目前有的文化中断了,有的文化还有活力生机,保持了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民族性的传统文化。不错,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文明,有儒家学说,有道家见解,有法家论述……但是这些所有的理论思想中,都有良莠之分,精华与糟粕之辩。孔府学院在世界各地开了很多家,这对汉语或中文的推广普及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论起中国文化,外国人的印象中还是支离破碎的,难以形成整体的观照。虽然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大卷轴拉开,使外国人看到了击缶、汉字、水墨画、大极拳、活字印刷、万里长城……等中国元素,可距离了解中国人文化品质还是相去甚远。

在中国国民没有形成其整体文化核心价值之前,中国文化很难得到世界民众的认可。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可人民还是生活在“第三世界”中,我们低调,我们中庸,我们不称霸,但我们也不能窝裹。别国的国债我们到是买了不少,可当别国的坚船利炮来至我们家门口时,我们只能高喊“抗议”。

我们需要安定,更需要和平,但决不是捧着钱去讨别国的好。别国在拿你的钱大做军事强国梦时,我们还有什么和平可言。

我们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跳水……等很多体育项目都是世界最强,可参加的都是以外国人命名的比赛。

我们的戏曲集歌剧、话剧、舞剧、杂技、美术……等艺术表现形式为一体,却很难在“百老汇”展示或象美国大片一样在国内被热捧……

中国的文化还没有做好国内的事情,不同价值背后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盗,不同的阶层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想法,最重要的是没有以民族大义为重,没有以国家利益为重,没有真正的尊重人民。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更应该考虑民生、民权、民主。普通人民大多不谈什么主义,他们只要实惠,只要尊严。中国传统文化彰显的价值观建立在集体主义的思想基础之上,强调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社会意识。可如今的实际情况呢?

北京的一场大雨,使中国人奋斗了多少年而树立的形象,在世界面前忽然降到了最低点,如果中南海也被淹了,那是多么可怕与可笑……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绝不可以用利润和经济增长来定性的,它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却永远附着在你的精神与灵魂上的东西。文化价值观能永远主导着你如何去建设与发展,而中国的经济只能在发生问题时去拿钱补救。

中文核心范文2

        1、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

         对某一主题而言,将科学期刊按照其登载相关论文数量的减序排列时,可以分出对该主题最有贡献的核心区以及论文数量与之相等的几个区,位于核心区的期刊称为核心期刊。广义的统计源期刊是指被各类检索系统、数据库等收录而作为其文献统计来源的期刊。

       《总览》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学术期刊评价及文献计量学研究”的子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评价研究的成果,研究人员采用文献计量统计与定量评价,同时结合学科专家对定量评价结果的定性评审形成最终研究成果。《总览》所确定的核心期刊表在国内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应用范围比较广泛。

       《报告》是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的模式,结合中国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不含港、澳、台)的1576种(2004年版)科技期刊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学科范畴主要为自然科学领域,是目前国内比较公认的科技统计源期刊目录。因其受科技部委托,带有官方色彩,权威性名列国内首位,人们习惯称其为“统计源期刊”,下文所说统计源期刊即指此目录。

        2 、《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相同点

        2.1、理论依据相同:两者都以加菲尔德引文分布规律与布拉德福分布规律为理论依据,因此可以认为都是经过严格的文献计量学标准而获得的核心期刊。

        2.2、均采用多指标的定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2004年版《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由7 个评价指标组成。2004《统计源期刊》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期刊引用计量指标与来源期刊计量指标两部分共15项指标。

       2.3、两者研究成果均不能作为金标准使用:核心期刊与统计源期刊都是一种相对统计的概念,由于文献计量学理论的局限性、数据采集的不完整性以及统计方法的不全面性,都会使评价出现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其研究结果不可能像自然科学那样精密,因此两者只能起参考工具作用,不能作为检验期刊质量的“金标准”,过分夸大其作用只会带来负面影响。

       3、《总览》与《统计源期刊》的区别:

       3.1、编辑出版单位不同:《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研制而成,属于民间性质;而《统计源期刊》由国家科技部委托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完成,具有一定官方性质。

       3.2、学科分类原则不同:两者都采用分学科统计评价指标数据的方法。学科划分对期刊评价结果影响很大,学科划分过大,小学科学术性强的期刊会被淹没;划分过细,小学科的一般性期刊就会进入核心区。《总览》基本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划分学科,同时考虑学科期刊的数量、期刊性质等多种因素,共设学科类目74个。《统计源期刊》则根据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学科分类国家标准和《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的学科分类原则,同时考虑综合性期刊情况及各学科期刊数量与学科性质差异,增设了综合类和理工大学、工业综合类、管理学类,对农业学科及医药卫生类学科作了进一步细分,共设55个学科类目。

        3.3、期刊的来源与范围不同 《总览》以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统计文献量总计达943万篇,涉及期刊1.2万种,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的定量评价方法及定性评价,取各学科专业期刊数量的15%和进入统计的期刊数量的2%,共评选出1798种核心期刊。覆盖的学科范围广泛,包括社会学科(社会学、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教育、历史等)与自然学科(医药、农业、工业技术等),但未收录港、澳、台及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

        《统计源期刊》来源期刊的选择综合参考了国外重要检索数据库收录国内期刊的情况及国内已有文献计量分析成果、国内大型检索工具、各学会学报及其重要期刊等各种期刊表,并征询了专家意见,每年根据期刊文献的被引用情况等因素对来源期刊表进行一定的调整。期刊入选原则是:①期刊文献的同行评审;②期刊文献计量指标;③期刊的社会和学科影响;④期刊文献是否反映了本学科的研究成果;⑤照顾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⑥ 适当的地区性考虑;⑦在国际和国内的显示度。《统计源期刊》仅包括国内出版的科技类期刊,包括国内出版的英文刊物,但不包含社会学科期刊。

        3.4、评价指标体系不同:《总览》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核心期刊选择了52种数据库或文摘刊物作为评价指标统计源,评价指标体系由7个评价指标组成: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率、获奖或被重要检索工具收录。专家定性评审力度大,共选聘1871位评审专家参加了核心期刊的评审。而《统计源期刊》定性评价力度相对小,虽然经过一定的同行评审,但以定量研究为主,强调研究结果的客观性。2004年评价计量指标选择了两部分共15 项指标:①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扩散因子、引用期刊数、即年指标、他引率、被引半衰期。主要显示期刊被读者使用和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与作用。②来源期刊计量指标:来源文献量、参考文献量、平均引用率、平均作者数、地区分布数、机构数、国际论文比、基金论文比。通过来源文献的统计分析,全面描述该期刊的学术水平、编辑状况和科学交流程度

         3.5、收录期刊数量:

         《总览》核心期刊表收录期刊总数1798种,其中生物科学类44种,医药卫生类223种。《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总数1576种,其中生物科学类51种,医药卫生类423种。223种生物医学期刊既是《总览》中确认的核心期刊,又是统计源期刊。两者在特种医学、耳鼻咽喉、皮肤、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肿瘤学、儿科、妇产科、口腔医学、外科、皮肤与性病等学科类目中所收刊种完全一致。

         3.6、出版周期不同 《总览》每4年出一新版,出版时间比数据统计大约滞后2.5年,反映期刊变化不够及时。《统计源期刊》每年更新,能够较快反映期刊发展动态。

         3.7、对综合性学科与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评价效果不同,由于《总览》是分学科评价的,因此综合性和交叉学科期刊会因为刊载的论文学科分散而难以进入核心期刊表。2000年版开始通过增加综合性学科类目,将综合性期刊分散在各学科的数据汇总一起进行评价,产生综合性核心期刊表,较好解决了综合性期刊问题。但边缘性、交叉性学科的优秀期刊进不了核心区的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

       《统计源期刊》选择入选期刊时给新兴学科和高技术学科一定考虑,并适当照顾期刊的地区性。因此诸如《中华男科学》、《颈腰痛杂志》、《循证医学》、《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期刊能入选统计源期刊。

中文核心范文3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思想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5-0075-03

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中华文化认同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之基、思想之根、情感之源,是民族大家庭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文化基础。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漫延,中华文化认同正遭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在提升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诸多措施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一项重要举措。[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强化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

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关键环节就是通过学习与认知,实现对中华文化内涵的理性认同。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离不开人们对核心价值观思想内涵的理性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在历史传承、思想内容的科学性以及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紧密联系,这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必然有助于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积淀下来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等能够被传承的文化成果。中华文化不是僵死的历史遗迹,而是渗透在当下现实生活当中具有勃勃生机和影响力的观念体系。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体现,是凝聚全党和全社会的价值共识,也是中华文化批判继承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并非截然分离的两种文化系统,而是紧密结合、有机统一的思想体系。

从历史传承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继承我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优秀价值理念并引领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前进方向。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并囊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形成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时展和我国国情,把优秀的传统价值思想凝炼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公正等价值理念。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非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简单继承,而是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观指导下,对诸多先进价值理念的丰富发展和深化创新。

从思想的科学性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三个维度十二个方面价值理念的简单拼凑,更不是单纯的政治宣讲和道德说教。它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是对个人价值标准的准确刻画,是内容完整、结构合理、逻辑严密的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既是人们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和国家的真理尺度,又是指导个人行动的价值尺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华文化在价值层面的具体表现。中华文化的外延非常广,既可以指称中餐、武术、汉字、象棋、麻将、故宫、长城等具体事物,又可以指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二十四史等抽象的文艺作品,还可以指称天人合一、知行统一、三纲五常、内圣外王等传统文化当中的核心价值取向。中华文化不是历史遗迹和陈腐观念的代名词,而是由历史延续至今的文明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维度十二个层面的价值理念有些直接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和谐;有些虽然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但也是重要的价值主张,例如,平等、公正、富强、文明等。当前,中华民族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道路,通过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从价值导向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人们确立了国家层面的奋斗目标,描绘了社会层面的发展前途,提出了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实现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华文化蕴涵的价值共识;实现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和个人切身利益的社会基础,也是中华文化当中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理想的科学化体现;坚持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培育道德素质和君子人格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和国家层面价值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中华文化当中重德思想的时代回应。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强化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人们要在日常生活中真切认同中华文化,除了思想认同之外,还需要价值认同。价值认同是把思想理论内化为价值观的重要活动,也是连接理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中间桥梁。只有当人们对一种理论产生价值认同时,这种理论才能成为人们自觉践行的对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培育和践行能够强化人们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深层价值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包含每个人都能够践行的价值准则,又包含人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价值目标。这三个层面的价值理念不是并列的,而是一个从个人层面向社会、国家层面逐步提升的价值序列。这就很好地满足了个人道德修养提升的需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的需要。中华文化既包含注重精神追求和理论认知的雅文化,也包含日常经验和常识形态化的俗文化。但不管是雅文化还是俗文化,都蕴涵着对个人德性养成、社会公正平等、国家富强统一的执着追求,这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因。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价值导向。 其次,中华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全体国人都应该做和能够做的事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人口大国,人们的受教育程度和价值追求差别很大。因此,不能要求所有人对中华文化都有相同的认同,也不能按照统一标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事理论研究和致力于精神生活的人,可以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实现对中华文化当中雅文化的高度认同;与之不同,普通群众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俗文化的认同,并由此上升到对雅文化的认同。同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也要落实在不同阶层的具体行动当中。开展理论研究工作和科技创新工作固然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认真学习、工人努力工作、农民辛勤耕耘也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中华文化认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雅文化比较深邃和系统,需要经过专业学习才能掌握。相比之下,俗文化比较浅显和零碎,但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极易为普通群众所掌握。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文化之所以影响广泛和持久,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她既包含人类的深层价值追求,又不远离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一茶一饭、一言一行当中实现个人层面、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价值追求的完美统一。同样,人们既可以在每一天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在个人独处、与家人相聚、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以此来强化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能够强化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

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和价值认同固然重要,但还需要情感认同加以巩固。情感色彩越浓,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越强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就越执着。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包含着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赋予的情感成分,这是从情感层面认同中华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前提。

中华文化当中蕴藏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思想。不管是儒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还是陆游“位卑未敢忘国忧,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忧患意识;不管是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还是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的责任意识,都深深地融入无数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最深厚、最崇高的情感。[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秉承这种神圣的爱国主义情怀,并把它负载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之上,使其有了更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保障。

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坚持不懈、孜孜以求的事业。对未来社会的各种设想早已积淀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内容,例如,《礼记?礼运》描绘的大同社会,《老子》提倡的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社会,陶渊明向往的与世隔绝、生活安逸的世外桃源,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人间天国,等等。其中,“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成为历代读书人的最高政治理想。[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文化当中的未来社会构想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机统一起来,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不是虚无飘渺的人间幻象,而是能够实现的社会发展目标。

中华文化非常注重个人德性的养成,把“内圣外王”确立为最高的道德境界与人生理想。其中,内圣就是个体通过对道德本体的诚明工夫,达到个人德性层面的勇毅、刚健、庄敬、谦和、羞耻、勤俭。内圣的根本目的是外王,外王要通过礼教工夫来实现对家人的孝慈、友爱,对朋友的谦让、友谅,对国家的公忠、廉洁。[5]个人德性的培养不仅是统治者治国安民的重要手段,也是个人实现自身价值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了传统道德思想当中的优秀内容,把个人德性的养成置于社会生产实践活动之中,突出了个人对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外在道德责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没有忽视个人私德的培育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而是紧紧围绕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把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外部保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文化在国家情怀、社会理想、个人自我价值等方面实现了对接,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可以有效激发国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人们树立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奋斗的坚定信念,有助于增强个人道德修为和成人成己的自觉意识,并进一步强化人们对中华文化的情感认同。

结语

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思想认同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价值认同是中华文化认同的根本目的,情感认同是中华文化认同的固化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中华文化影响社会生活的崭新渠道,也是加强人们对中华文化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2]胡锦涛.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黎昕,林建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炼[J].福建论坛,2012,(9).

中文核心范文4

目前国内出版核心期刊目录的主要有四个机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学图书馆;南京大学。

1、《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主办。2000、2001年度收录中文期刊共419种,另加海外华文期刊16种。我校科技处公布的“北京交通大学论文分类标准”中社科类中文期刊即参考了该数据库收录核心刊情况。以上四种核心刊目录1、2以理工类为主,4为社会科学类,3是各学科综合性目录。读者可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核心刊目录浏览检索。

2、《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由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资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办。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学科范围:理、工、农、林、医及管理科学。来源期刊表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库期刊:645种(以*号为标记);扩展库期刊:351种。该库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推选人、自然基金委资助项目后期绩效评估等指定查询库;自然基金委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查询库。

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纂。收录中文核心期刊1571种。学科范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专业领域,分属七大编75个学科类目:第一编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第二编经济第;三编文化、教育;第四编自然科学;第五编医药、卫生;第六编农业科学;第七编工业技术。每种核心期刊均有详细的书目信息和对期刊内容的简单介绍。该“核心刊目录”综合性强,在高校范围内影响很广泛。

4、《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

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主办。收录中文科技核心期刊1200多种。学科范围:自然科学领域各个专业。该数据中心每年根据数据库论文收录数量国内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各单位、各部门科技排名情况。我校科技处公布的“北京交通大学论文分类标准”中理工类中文期刊即参考了该数据库收录核心刊情况。

中文核心范文5

——听王崧舟老师直播课有感

听课

3月7号晚上七点,王崧舟老师在《教育梦在线课堂》的平台上,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精彩直播讲座。

王老师,首先讲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并介绍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统一的,是不可割裂的。而且还重点点出在四个方面中,最关键的、最基础的、最重要的是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是离不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

王老师还借用温儒敏先生的一句话,来解读语文教材中的核心素养:“部编本”语文教材就已经在努力建构适合中小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但这是“隐在”的,不是“显在”的,在教材的呈现和教学中并不刻意强调体系,防止过度操练。那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隐在”哪里呢?又如何“显在”教学实践中呢?王老师,结合教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语文核心素养“隐在”哪里呢?它就隐在单元导语、选文系统、课后练习和语文园地里,可以说,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课本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只要我们老师擦亮眼睛,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就随处可以发现。

那么,如何把语文核心素养“显在”我们的课堂实践中呢?王老师也给出了四个策略:一课一得、得不离境、三位一得、得得相连。也就是说,每一课都有相应的语文核心素养地实践,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是离不开具体的文本语境,需要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在精读课文中“学得”语文的核心素养,在略读课文中“习得”核心素养,在课外阅读和习作中,“用得”语文核心素养,而学得、习得、用得,是得得相连不可分割的。

我们一旦树立自觉的语文核心素养意识,就会发现语文核心素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隐在”只有转化为“显在”,语文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

反思

首先,非常感谢王崧舟老师的倾囊相授。听完王老师的课,感觉意犹未尽,理解的也不够透彻,所以第二天又反复听了几遍,方得醍醐灌顶,拨云见日。

因为我在小学任学,拢共加在一起,也不过就是两年的时间,对于小学语文教材的解读不是很透彻,也抓不住真正的主旨。而王老师的直播讲座,就像清泉汩汩而来,流入我的心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擦亮了我的双眼;让我找到了一条,小学语文教学的光明之路;让我了解了,落实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策略;使我明白了,课堂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能从不同的维度,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本,既要理解编者的意图,也要理解作者的意图,作为读者还要有自己的想法,弄清了这些问题,学生也就学会了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也就真正的实践了语文核心素养。

实践

由于“新冠”疫情的阻隔,我们只能宅在家里,利用网络给学生们上课。不能面对面的教学,对于教学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然而网络平台的搭建,一部手机,一台电脑,便是一个舞台,所以网络平台的搭建,为每个孩子的自我发展,带来了更大的空间,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了展现自我的机会。所以老师们可以利用这个网络优势,在教学中更好的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因为我的手头除了电子版教材之外,再没有其他的辅助资料,我是不敢进行直播的,所以便带着孩子们,搭上了“快哉小课”公益直播课堂。在快哉的平台上,听着名师们的精心授课,他们的每节课,都很好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听着名师们的授课,颠覆了我的教学观,我和学生们享受到了“饕餮盛宴”。

虽然现在直播课没有了,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巩固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所以我选择了复习,重新听名师们的授课。为了实现我既定的教育目标,还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复习计划单。

《昆虫备忘录》复习计划单

1,签到我准时:7:40—8:00打卡签到。记住哦,每个同学只能输入1次姓名即可。

2,上课我认真:八点开始听回放课,整理好笔记,为拍摄做准备。

3,朗读我出色: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录成视频,发群。

4,默写我最棒:家长帮忙叫生字词,录成视频,发群。

5,我来当老师:讲解写作技巧,录成视频,发群。

6,每日习作我自信:记录自己复习的过程,心情,收获。拍照,发群。

每完成一项,为自己打上一个对勾。今天满6个,老师奖励一次点赞。

点赞积累满10个,返校后,老师会发奖状

@所有人,同学们,上午10点前提交前6项任务。习作练习,下午4点前交清,老师会从中选择优秀的文章,发表在我的公众号。宝贝们,加油吧!

全部完成的同学,群内回复:已完成

下午4点,我会在群里做今天的总结。

刚开始孩子们还不适应,上交任务拖拖拉拉,甚至有的还完不成。但是过了两天,孩子们适应了个方法,抓住了学习的技巧,都能很快的上交任务。而且在家长的配合下,很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巩固了知识,提升了能力,增强了自信。

中文核心范文6

【关键词】 审计文化; 核心价值体系; 审计文化建设

一、引言

近十年来我国对审计文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审计文化研究、推进审计文化建设,我们需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审计价值观及相应的审计文化建设等重要内容,总结、归纳符合我国审计工作实际和能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文化。

审计署曾于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召开过审计文化建设专题研讨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在审计工作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审计机关已经形成了广大审计人员和社会公众所认可的审计文化。这种审计文化,特别是审计精神文化,已经融入审计管理活动中,推动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审计工作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在力量。加强审计文化建设,就是要深入认识审计文化的本质内涵,把握其基本特征,促进先进审计文化的形成,充分发挥其在推动审计事业发展中的各项功能作用(刘英来,200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主要探讨审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定义审计文化,然后提出审计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并进行论证说明,最后对审计文化建设提出建议。

二、关于审计文化的概念

(一)关于文化的定义

文化的内容比较广泛,给它下一个精确的定义并非易事。多年以来,各方面专家学者一直在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不同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并没有获得一个令人满意的公认定义。我国目前有关审计文化的文献中比较流行的概念是一种可以被概括为“总和”说的定义,即我国目前有关审计文化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将审计文化概括为审计物质文化和审计精神文化的“总和”。

《辞海》中对文化的解释除有“总和”的含义外,还有“能力”的含义: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我们讨论审计文化中的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方面讨论问题。

意识形态即人的思想、观点等精神的方面,但是作为文化的意识形态并不是指个人的思想、观点。个人持有某种思想可以被称为思想家,但它还不能被称为文化,要形成文化,这种思想必须成为群体观念,成为群体的一种意识形态。《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五部分“建设和谐文化”中提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这里的共识就是群体意识,这个群体意识应该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和谐文化,同时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思想认识,一些人不同的思想认识并不形成文化。

本文认为,文化是一种讲究和追求,是一种群体的讲究和追求,大家都这么想、都这么做,就形成了文化。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讲究与追求所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这种讲究与追求的外在表现就体现为一种精神,讲究与追求的判断依据就是价值观,这是精神文化;这种讲究与追求的物化就是物质文化,形成的一些规则就是制度文化。

(二)关于审计文化的概念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多数研究人员从“总和”说的角度来定义审计文化,如“审计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而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石爱中,2005)。其他如赵刚(2001)、裴志军(2002)、周生春和陈国营(2003)等也都是从“总和”的意义上定义审计文化的。

根据对现有文献的研究,本文认为应当从“总和”说的角度去定义审计文化。本文这样概括审计文化的概念:审计文化是指在长期审计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并为广大审计人员认可、遵循和倡导的,以审计人员群体价值观为其核心内容的,带有审计特色的价值取向、审计精神、审计作风、行为方式、道德规范、法规制度和物质形态等因素的总和。

三、关于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一)价值观

价值观中的“价值”是从好坏、值不值得、有没有意义、占有什么地位的角度讲问题的;“观”就是观点、看法,所以价值观是指个人或群体对客观事物的意义或重要性的总体看法和总体评价。人们一旦形成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后,这种看法和评价反过来又成为人们判别客观事物、定夺自身行为的标准。价值观包括内含和强度两方面属性。内含属性反映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程度。人们根据这种强度来排列一个人或一个群体的价值观,可以形成一个价值系统。

人们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同环境中的人们往往有不同的价值观念;相同的环境容易使人们产生基本相同的价值取向。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都有一些社会成员共同认可的普遍价值标准,这些普遍的价值标准影响和决定了大部分人的行为定势,或曰社会行为模式。价值观是逐步形成的,可以通过社会成员的有意识努力逐步培养起来。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改变,如果改变需要较长的时间或意外事件。但从社会或群体的角度而言,由于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从而总会促使一些人发生价值观念的变化,故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总是处在渐进的变化之中,并在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某一时期达到一种质变。

(二)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

中国审计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是对审计自身存在意义的认识,是指导审计组织和审计活动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审计群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的终极标准。审计价值观是审计人员在长期的审计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具有鲜明的审计活动特征,从而形成具有审计特色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审计毕竟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审计价值观必然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主体价值观的框架内,受该主体价值观的影响和指导。在当前条件下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探寻审计工作规律,概括和理解审计价值观。

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要求,综合各种审计价值观的研究成果(如浙江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2003;安徽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2004;陈朝豹,2004,等),本文提出如下审计价值体系的表述: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推进民主法治、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的共同理想,以“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核心的审计精神,“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构成中国审计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该表述有这样几层意思,第一是指导思想。李金华(2007)前审计长在总结过去二十多年中国审计发展的经验中指出“我们要不断提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发展的能力”是几代审计人孜孜不倦的追求,即一直在追求提升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审计发展的能力,并且今后还要继续下去。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在审计领域的具体体现,是对审计发展能力的刻意追求,这就是审计文化的核心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直接表现是“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工作方针,这二十字工作方针又成为了审计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和根本保证。“二十五年来,审计工作根据实际需要,先后采取了‘边组建、边工作’,‘抓重点、打基础’,‘积极发展、逐步提高’等方针,逐步形成了‘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二十字工作方针。这一方针是在前几代审计人努力的基础上,适应中国的现实情况,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起来的(刘家义,2008)。”

第二是共同理想。“现代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民主法治的产物,也是推进民主法治的工具。这个共识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从审计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的角度提出的”(刘家义,2008)。根据刘家义审计长的论断,推进民主法治、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是审计界的共识,这个共识也就是共同的认识、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想。这个共同理想的实质是国家和人民,即审计人员要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心上。有人会问,其他各行各业何尝不是如此呢?所以需要突出审计的特色。从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角度考虑,审计可以为推进民主法治、服务于国家政权建设做出贡献,从而可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站在这样的一个高度看问题,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就是通过审计人员的工作、通过审计系统的作用,促进我们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审计人员的理念中,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国家的安全,保障人民的利益,推进民主法治建设。

第三是审计精神。审计精神是审计人员群体意识和定向心态的外化。积极向上的审计精神反映出审计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审计人员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事业的信任感、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外在表现形态,可以成为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计精神的表层显现可以用“审计风气”、“精神风貌”等词语描述。

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为一种审计精神。审计精神反映审计群体意识,是群体意识中主导意识的凝聚和表现,受到核心价值观支配,它代表和反映着审计群体的追求、志向和决心。审计精神经过不断提炼和凝聚,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强的稳定性,面对瞬息万变的情况和环境,审计人员所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不能轻易改变,所体现的审计精神不能轻易改变。

审计精神包括哪些内容,需要进行总结概括,这种总结概括必须恰当、准确、全面,而且能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可和接受。对审计精神进行总结概括的人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感召力将会大大提升审计精神概括表述被认可和接受的程度。本文认为,总理在视察审计署工作时,对审计人员提出的“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严谨细致,客观公正;廉洁自律,甘于奉献;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要求,已被审计界认为是审计精神的表述。总理提出的要求高度概括了审计工作和审计职业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审计的时代精神,正在成为统领审计工作和广大审计人员思想的审计精神。

第四是审计文化理念。刘家义审计长提出要以提高审计队伍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目标,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文化理念教育为中心,提高审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本文对审计的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前一部分对审计文化的定义都使用了比较长的文字表述。当前对审计文化的研究还处在一个发展的过程之中,对审计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看法尚未趋同,所以用比较长的文字对这些关键概念的外延概括的宽泛一些,容易得到更多人的认可,若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多数人共识的基础上再逐步减少表述的文字,用更精练的语言概括审计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定义。所以在当前阶段还是使用比较多一些的文字表述会更加全面。

有人认为对审计文化或审计核心价值观应该提炼成一两个关键词或者一两句概括语,比如审计文化的核心就是“真”、或者说就是“真实”、或者说就是“求真”;有人认为审计文化的核心应该是“怀疑”、“辨伪”;有人根据一些著名企业反映其企业文化的名言名句(如我国海尔集团的“用户永远是对的”的服务价值理念,日本丰田公司的“先造人后造车”的企业文化理念等),提出我国审计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也应该有类似的语句进行概括。本文对这些看法持保留态度,这可以成为我们今后继续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四、关于审计文化建设

(一)审计文化建设的可行性

本文认为文化具有以下属性:一是客观性,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审计文化的客观存在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二是普遍性,文化在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三是可知性,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取向,但是它以人为载体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通过对人类本身的观察可以感知到文化的特征和规律;四是取向性,文化是有取向的,有积极向上、文明进步的文化,也会有消极落后、不思进取的文化;五是可塑性,通过人类的自身努力,顺应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顺势而为可以改变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文化状况。

文化的这些属性告诉我们,不管人类是否想在文化方面有所作为,文化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人类不主动作为的情况下,社会文化呈现出自发的形成与运动状态,由与其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认识文化的特征和规律,可以能动地影响文化的发展方向,可以培养和构建一个群体、一个行业健康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价值和文化追求,可以抑制消极颓废的文化取向、弘扬有利于行业和事业发展的积极健康的文化取向。同时这些属性也告诉我们,建设符合我国审计工作实际、能够促进审计事业发展的审计文化是完全可行的。

(二)加强审计文化建设

1.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之中

审计文化建设必须融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中,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同时推进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因此,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同时要根据审计工作的特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审计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扎扎实实地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审计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支撑其发展的审计文化需要逐步培养,循序渐进地在广大审计人员中树立起共同追求的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2.正确认识审计文化发展所处的环境

当前审计文化发展所处环境的特点是,各级党委、政府、人大和社会公众对审计机关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这就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全社会民主法制意识增强,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纳税人的地位和权利,要求审计机关必须提高依法审计的水平,提高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并将其看成是社会民主法制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审计透明度的提高对审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审计的目标和内容、审计的重点以及审计管理等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审计文化发展所处的新的客观环境,对审计文化的发展将会产生长期持续的影响。

3.推进人力资源的科学发展

审计的科学发展需要考虑人力资源的现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是反映审计物质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审计文化建设中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的发展,必须以人力资源为核心,有效整合资金资源、信息资源等各种资源,在审计资源科学有效整合的基础上寻求发展。因此,培养审计核心价值观、建设审计文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审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为根本,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战斗力和科学发展能力。

4.不断提高审计职业判断能力

审计工作中有很多问题不能规定得很具体,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来对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决断、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要有很好的掌握“度”的本领。审计公开、提高审计结果的透明度是社会的要求和今后的发展方向,但是对被审计单位负有的保密责任以及维护国家安全的使命要求这种公开和透明要掌握在一定的“度”的范围内。对被审计单位要以事实为根据,实事求是,要一分为二、辨证地看问题,要看主流、看发展,成绩是成绩、问题是问题,不能因为出了问题就把成绩抹杀了,也不能因为有成绩就把问题掩盖起来,问题怎么定性、程度有多严重,都需要把握一个“度”,这个“度”的判断标准就是核心价值观。总之,审计过程中有大量的需要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运用职业判断予以把握的问题,需要通过审计文化建设使审计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这样才能提高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确恰当地应对各种问题。

5.加强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审计文化建设包括审计制度文化建设,需要围绕审计核心价值体系完善和补充各项规章制度。仅以评价考核制度为例进行说明,按照一般的价值判断标准,在查处违法乱纪案件中,查处得多要比少好,查不出问题似乎没有业绩。如果审计人员的价值标准是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安全,那么即使一个案件也没查出来或者查出来的案件金额都不够“巨大”,审计人员也不会感到心情沮丧,也会为自己的工作成绩感到骄傲。“绝不能仅以审计了多少单位、查处了多少违规问题作为审计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把审计的着力点放到为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质服务上来(李金华,2007)。”需要通过审计文化建设使审计人员树立起这样的理念。

【参考文献】

[1] 安徽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以审计文化目标为逻辑起点的审计文化理论结构[J].审计研究,2004(6).

[2] 陈朝豹.审计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J].审计研究,2004(6).

[3] 李金华.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依法有效履行审计监督职责[R].审计署,2007-12-26.

[4] 刘家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推动审计工作全面发展[J].审计研究,2008(3).

[5] 刘英来.审计文化建设研讨会综述[J].审计研究,2005(1).

[6] 裴志军.审计文化建设[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2).

[7] 石爱中.寻绎审计文化[J].审计研究,2005(1).

[8] 赵刚.构建新型审计文化[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1(2).

[9] 浙江省审计文化研究课题组.精神层面的审计文化建设[J].中国审计,2003(5).

[10] 周生春.陈国营,审计文化的定义、结构及定位.中国审计,2003(1).

中文核心范文7

关键词:高中 语文 核心素养

一、明确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

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六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虽然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但其从短期来看还是服务于考试的一种手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知识。抛开知识的学习而空谈素养的培养无异于空中楼阁。高中教学中,对文言文的理解、诗词课文的背诵、阅读鉴赏等知识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教学的基本途径是对教材上文章的鉴赏和延伸。传统考试内容包括诗词背诵、句子结构分析、文言文阅读等无一不需要学生对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大量的积累。作为语文重头戏的作文,更要求学生对于写作材料,生活感触的积累。可以说,丰富的语言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卖油翁》中“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的神技正是通过“无他,但手熟尔”得到的,在语文学习中,熟练的运用才能发展成一种能力。这就要求学生惊醒大量的练习,在练习当中培养自己对语文的运用,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水平。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教学生读书写字,其更深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秉承中华名族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和综合文化水平。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培养学生文明的举止和儒雅的谈吐是语文核心素养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社会生活中与人交往态度要大方,言语谈吐要文明,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场所组织措辞。在懂得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的同时能够大胆的提出自己的意见,坚持正确的而又能够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取长补短,在交流沟通之中共同进步。

二、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

俗语“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需要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以往的教学方式以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形式,很难达到课堂之上的互动,更把语文当成一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学科,这种教育方式严重的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授人以财不如授人以技,授人以果不如授人以苗”,教师应当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和学生共同学习,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当以一种自由平等的理念去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感觉到收获知识的乐趣,构建良性的课堂环境。这里就需要运用多元化生活化的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

(二)开展多元化教育方式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内容,更应该挖掘更深层次的内涵,能够让学生做到灵活运用,而生活实践就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手段,这就要求教师注重挖掘生活化的活动资源,不拘泥于课堂之上书本之中的知识,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例如我们在身边所见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节假日旅游时去的风景名胜,这些都是语文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开展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例如课堂之前进行学生演讲环节,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或者介绍自己在最近学习生活中的感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交流、营造社会化的课堂气氛

语文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特别是和理科不同的是,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的在于课堂气氛的熏陶。进行小组化学习,小组学习中的讨论不是为了活跃气氛,学生是未来的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的主体性,而主体性并非是游离于社会的,它必须将个体融入群体之中,并自觉地为这个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与此同时通过学生之间思想的碰撞,能够有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些问题进行讨论,首先要求同桌之间相互进行讲解,直至剩下不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放在四人小组中进行第二轮讨论,实在解决不了再放到全班和老师一起讨论,这样在课堂上建立起一个师生交流体系,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保证问题最终可以被正确的解决。另外,小组不仅是学习单位,教师还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开展丰富有趣的课外扩展。

总之,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觉还原,对民族精神的本能提升,对民族智慧的必然拓展。在数量庞大、众说纷纭的语文素养研究之中,暴露出许多的问题,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对策,对推动语文素养研究的进步和发展,进一步澄清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认识论、方法论甚至价值论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光华.Z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J].中国民族教育,2011,(04).

中文核心范文8

企业作为一种重要和广泛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不仅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不仅需要明礼诚信,确保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货真价实,而且需要承担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和共同进步的责任。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企业财务文化,是企业在长期财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影响企业财务发展变化及其模式选择和财务行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之和,具体表现为财务物质文化、财务制度文化、财务行为文化和财务心理文化。企业财务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其内容与形式必然会受到特定社会、特定时代的经济体制、政治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等制约,因此,企业财务文化不仅具有历史继承性,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和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对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科学发展、共同富裕、公正和谐、爱国诚信”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提炼和概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企业财务文化建设应当坚持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总体文化建设的要求,同时结合财务管理的职能和目标突出自己的特色,不仅兼容社会文化、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和外来文化之精华,而且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优秀的财务文化走向世界。

财务管理是一种有关财富创造的价值管理,其基本职责是发现和创造企业最核心、最本原的价值,要求在投资、融资、耗资和分配等财务活动中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科学运用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核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评价和财务考核等管理环节促进财务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财务关系的和谐发展。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财务管理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先进的财务文化,而优良的企业财务文化又将有助于科学规划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清晰界定和有效维护企业与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财务关系。

按照马克思的观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实质上就是劳动者利用劳动工具改变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类需要的产品和剩余价值的过程。这一过程在财务上表现为企业期冀运用当前较少现金流换取未来较大现金流、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现金流余缺调节的过程,因此,时间价值观念和风险价值观念已经成为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价值理念,企业不仅需要帮助股东实现单凭其个人无法实现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要维护债权人、员工、上游供应者、下游消费者、社区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统一起来,实现共同富裕。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企业的发展战略已经和全社会乃至全球福利联系在一起,维护更广泛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已经成为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必然要求。企业既是社会繁荣的制造者,也是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企业与社会共生的关系,决定了企业必须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通过自身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就业与资金支持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应为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利益最大化”作出努力和贡献,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经济捐赠和慈善募捐,其核心价值在于承担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发展和促进人类进步。

现在不能回避的问题是,一些企业目前仍然属于纯粹的“经济人”,缺乏“生态人”的品格,唯自身经济利益是图,他们中有的不给投资者以正当的回报,多年未曾分配红利,使股票市场成为单向的融资场所,投资大众期待的“投资市”功能却难以有效发挥;有的为了挤成本增效益而未购置必需的安全保障设施和环保设备,甚至支付低于人类自身再生产所必需的人工成本;有的“不务正业”,实体企业热衷资本经营,甚至转向高利贷和衍生金融工具“创新”;更有甚者,铤而走险去生产经营毒害人类的产品,其结果是被市场所否决,被法律所取缔,最终受损的还是企业自身和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大多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法律和道德问题,需要加强诚信守法方面的教育和对违法的防范与查处。

企业必须通过财务文化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依法理财的财务工作理念,这是企业在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时都必须予以恪守的基本原则,也是交易各方成功进行沟通、建立互信和最终实现合作共赢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财务文化的建设,不仅是推进企业财务管理现代化、发展企业文化的需要,也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需要。由于财务文化具有记录与认知、传播与教化、激励与约束、变革与融合等功能,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进行企业财务文化建设,有助于推动企业有效配置财务资源,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整体进步。

中文核心范文9

关键词:非寿险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构建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一是重要性原则。选取指标时应考虑对核心竞争力影响的重要性,即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程度,做到所选指标个数不很多,但严格区分主次,取舍得当,突出直接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二是可操作性原则。设置的指标体系必须适应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计算方法科学、操作简单、资料易取得;三是科学性。要求设计的各指标必须概念确切、含义清楚、计算范围明确,既能系统科学地反映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全貌,又能在某一方面提示对核心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四是可比性和相对稳定性。核心竞争力指标应在企业间普遍适用,其所涉及的经济内容、空间范围、时间范围、计算口径、计算方法应可比,同时为研究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变化情况,其指标前后时间不宜变化太大,具有相对稳定性;五是目的性原则。设计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衡量企业竞争力的状况,找出企业竞争力弱的原因所在,指出改善企业竞争力的手段和方法,最终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六是全面性原则。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显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不仅要反映企业竞争力的“硬”指标,还要考虑企业竞争力的“软''''指标;七是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原则。对定性的指标要明确其含义,并按照某种标准对其赋值,使其能够恰如其分地反映指标的性质;

(二)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定量指标。一是盈利能力指标。资产利润率通常被用来衡量某一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是核心竞争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二是运营能力指标。只表明短期盈利能力,若评价持续盈利能力,还要看保费收益率和资金运用率。资本充足率反映了保险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三是市场占有能力指标。市场集中度对保险企业竞争力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过高或过低竞争力都不强。赫芬达尔指数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常用指标。四是偿付能力指标。保险公司负债经营风险产品的特征,使得偿付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能否保持可持续竞争力。五是信用级别指标。信用级别指标对保险公司的经营因素、财务因素和管理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评级,通过检验保险公司产品创新能力、销售能力、服务水平、管理效率等众多指标,综合反映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定性指标。一是产业创新能力:在产品开发方面,中国的非寿险险种多年来一直停留在车险及第三者责任险、企财险、家财险等有形财产险种的经营上,而保证险、信用险等无形利益险种处于较低的水平。二是企业管理能力:法人治理机制是核心竞争力评价的关键指标。三是合理的股权结构有利于实现公司的有效治理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四是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是未来经济持续增长的核心。五是销售和服务能力。

二、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运营的比较

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在组织架构、产品开发、市场运作、培训、监控体系、薪酬和激励制度等方面具有较大差距。同时根据标准普尔报告显示,近年人保财险的承保表现有所转弱,目前公司的承保表现一般。人保财险的整体利润率低于平均水平,过去五年的收入回报率(不包括已实现的投资收益)为2%至4%。人保财险的投资趋向属保守,但其投资资产素质较国际平均水平为低。2004年人保财险的总投资收益率由2003年的2%下跌至1%。在2003年11月首次公开招股后,人保财险的资产负债状况得到显著的改善。2004年底,该公司的股东资金总额为165亿元人民币,在首次公开招股前则为100亿元人民币。尽管在2004年由于高增长而未能令公司的资本充足率相应提高,但与其首次公开招股前偏弱的状况相比,其资本充足率已提高至较稳当的水平。这可反映于该公司2004年底的股东资金与净保费收入比率虽然由2003年底的38.2%下跌至31.3%,但与2002年底的27.7%相比已有改善。随着索赔模式的改变,人保财险可能需要以较资产增长为快的步伐扩大其理赔准备金规模,这将对该公司中期的整体利润率和资本充足率构成压力。PICC在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具有代表性,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PICC与AIG竞争力的差距,因此,要想在今后的国内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高核心竞争力迫在眉睫。

、培育我国非寿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中国人保(PICC)与美国国际集团(AIG)的运营比较,可以看出制约我国非寿险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瓶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育我国非寿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第一,鼓励非寿险企业走专业化道路。促进市场主体走专业化道路是综合性经营的必要条件,是提升我国非寿险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优化非寿险市场结构出发,应当注重培育和发展一批专业性的保险市场主体,大力促进管理人才、核心技能和产品服务的专业化。一是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像专业化发展。在我国保险市场现有的市场格局下,应该培养各市场主体的专业化特色优势,注重在专业领域培育技术实力。二是根据结构调整和细分市场的需要,在市场准入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继续鼓励发展一批专业性的财产保险公司。三是推进非寿险产业价值链不同环节的专业化,发展一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理赔公司、客服公司等中介主体,用市场交易取代内部分工,使市场主体更加关注专业化经营,增强行业竞争力。

第二,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业务运营系统的重构、整合和改造,建设核心业务系统、数据仓库、渠道系统、交换系统、财务系统等多个系统;加快数据集中的步伐,以数据仓库为基础,借助OLAP、数据挖掘、模型库等工具,形成相应的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多种形式的决策支持和分析,尤其是增强市场分析、客户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等多种分析手段,加强信息技术在保险业风险管理、决策支持中的应用,带动企业组织架构按照信息化流程进行调整,提高保险经营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

第三,完善资金运用体系。一是改善资金运用环境。推动资本市场改革,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拓展债券市场,进一步为保险资金运用开拓新的空间。二是加强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加强对财险公司资产负债匹配的监管;加强对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内控的监管;完善监管手段。三是开放中长期投资项目。从我国目前保险资金运用的情况来看,由于比较缺乏具有稳定回报率的中长期投资项目,致使无论资金来源何处、期限长短,大多用于短期投资。开放投资期限较长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允许保险资金参与基础设施产业投资。

第四,改善非寿险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一是优化股权结构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坚实基础。优化股权结构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多远化方式进行融资,在优化股权结构、增资扩股的过程中,要谨慎选择保险公司的战略投资者,要选择那些势力雄厚、对保险公司业务经营能够产生协同价值、长期稳定的战略投资者。二是加强董事会制度建设是完善保险公司治理机构的关键环节。三是加强保险公司竞争性经理人市场的培育是完善治理结构的重要外部条件。四是加强保险公司内部的合规性制度建设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约束机制。五是明确公司监事会定位,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六是通过采用集团控股的组织模式来提高民族保险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可取的有效途径。

第五,完善人才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否拥有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已成为决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要留住人才,必须激励与约束并行。一是激励措施:采取绩效工资制;安排职业培训和晋升机会;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二是约束措施:福利待遇的约束;培训和晋升机会的约束;劳动合同的约束。

参考文献:

[1]石新武.开放条件下的保险业竞争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邹平;刘虹.中国保险改革发展启示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3]王宪.核心竞争力与企业命运[J].中国保险.2005,(09).

[4]唐运祥.中国非寿险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04)[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5]张胜;路风.企业竞争范围与竞争优势的源泉:企业能力范式的解释[J].世界经济.2003,(09).

[6]林江.引入外资后中国保险产业组织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中文核心范文10

一、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

会计核算中心是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其基本职能是:在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资金所有权、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不变的情况下,由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行使资金结算、会计核算职能,同时又行使财政资金的监督职能,对国库来说,它还行使了一部分支付功能。会计核算中心对各单位的财务收支采取“集中管理,统一开户,分户核算”的办法。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一律注销银行账号,其各项资金的收支由核算中心严格按规定的标准和相应的科目列入预算,实行预算内外资金统管。单位所有开支在单位领导审核批准的基础上,再经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后入账,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专款专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所以实行集中核算可以加强对核算单位日常的财务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会计集中核算是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有效补充,可以使财政监督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具体参与和了解预算编制及用款情况,从根本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

按照《新会计法》的要求,会计主体及责任仍然是纳入集中核算中心的各单位,而不是会计核算中心。因为,实行集中核算后经济活动的主体、权利没有变,经济业务活动及财务收支活动都由单位自行决定,会计核算中心不得干预。核算中心监督的重点是审核原始单据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财经制度的规定等。至于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经济活动凭证的实际内容是否真实,会计核算中心无法监督和管理,必须由单位负责。核算中心对凭证进行准确分类、正确记录、及时结账、生成报表,及时向单位提供信息,做好会计档案管理。

三、会计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身份定位

独立性是确保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在会针集中核算制度下,会计人员的编制、组织、人事、工资关系全部转到会计核算中心机构,由其统一管理,从而改变了原来会计人员以单位管理为主的体制,保证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人员进行约束、控制甚至打击报复,消除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使会计人员敢于监督;另一方面割断了会计人员与各预算单位经济利益联系,使会计人员个人利益不受单位经济状况的影响敢于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监督,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独立履行职责。当然,这种独立性决不是做“钦差大臣”,作为被管理单位的会计,还必须履行管理职能,对所管单位负责,为搞好财务管理出谋划策,在上传下达、化解矛盾、平衡关系方面做出努力。

四、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与各核算单位财务管理的定位

现阶段会计集中核算工作依据的是“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监督”相分离的原则,但分离不能造成脱节。会计核算中心的重点是行使日常的核算和监督职能,但参与各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资金筹集、正确执行财政部门批准的经费预算和财务计划、财产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办法、业务计划的制定、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等职能不变。总之,会计核算中心应是各单位会计核算的承担者,经营状况的管理者,资金运行的监控者,财务关系的协调者,即溶核算、管理、监控、协调于一身,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为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各单位领导应积极支持核算中心人员到本单位调查研究,主动接受会计监督,认真听取意见,对有关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主动要求核算中心人员参加,使会计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溶为一体。

五、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与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定位

会计核算中心,只是会计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并没有改变核算单位的经济地位,且会计原始资料来源未变,资金使用权和财产所有权未变。因此,单位负责人仍然是单位会计行为责任主体,这也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但是由于会计核算集中后,会计资料的加工、整理,最后生成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制作,因此,如果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掺进了杂质,出现了问题,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以及负责会计核算的人员应有一定的责任,这也符合《会计法》的规定。总之,从划分责任角度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可视同总会计师的地位。从法的意义上说,一个是单位负责人,一个是单位主管财务负责人,单位负责人掌握单位资金的审批、对外投资、财产处置权等,会计核算中心负责人应具有一定的建议权、否决权,使单位负责人的滥用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作用。

六、健全各项制度

会计核算中心是集核算、监督、服务于一体的机构,必须按照“管理不越位、监督不缺位、服务要到位”的指导思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作有序、监督有力,就要健全制度,应建立的主要制度有:

1.规范运作程序,加强内部控制。会计集中核算必须根据经济业务的循环和存在的风险,规范运作,加强内部控制,严明工作纪律,科学设计内部业务流程、岗位、控制点、每个岗位监督控制的主要内容。对资金的请用、拨付,原始凭证的传递、审核,账务的处理,印鉴的保管,票据的领用等形成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还应公开办事程序、办事制度及办事原则,接受群众监督。

2.凭证审核制度。单位所有原始凭证都必须经过核算中心审核无误后,才能收支款项和进行账务处理。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二是审核原始凭证的审批程序是否齐全。

3.建立会计核算制度。一是核算中心应按照会计主体不变的原则,分户建账,集中核算;二是合理使用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三是严格按账务处理流程操作;四是及时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主体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后,再对外提供;五是分单位建立会计档案并妥善保管。

4.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在科学设定岗位的基础上,应针对工作人员的各自分工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定岗、定职、定责,严格考核,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增强工作责任和压力,激发工作人员高效率完成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建立票据管理制度。对票据实行“四定”:定管理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形成相互制约;定制度,对票据的购入、发出、核销、回收等环节建立票据台账,相互签字制约;定数量,即根据各单位业务需要核定供票数量;定期缴销。

中文核心范文11

作者:盛志新 单位:浏阳市中医医院

在中医学中,保健的前提就是人与自然的协调,而人们生病的原因就是天人系统失调导致。天人合一的整体医学观念将人和自然的统一性当做基础,在宏观的角度上认识并控制人体,有及其深刻的合理性,蕴含着朴素的系统思想的萌芽,在早期的医学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生态医学、气象医学、时间医学等在现代医学当中也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这种观念过分的强调了认同自然的统一,没有关注到人体的差异性,更没有实践研究,所以使得中医学的理论具有相应的模糊特征和思辨色彩。

中医学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观我国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决定了我国才传统文化具有崇古尊经的价值理念,同时还具有追求同一的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念深刻的影响了中医学。黄帝和神农氏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人物,但却被我国的医学家尊为医门的圣人,后来的张仲景又被尊为“亚圣”,他著的《金匮》、《伤寒》等被中医学家奉为经典。也正是基于此,几千年来我国的医学发展十分缓慢,基本没有范式革命。一旦某位医者提出了反对先贤医学的观点,不但不会被接受,甚至会遭到其他人的排斥。所以在当今,要想积极发展中医学,就必须不断进行改革,对医学经典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推动我国中医的发展,积极创新,勇于批判,为中医的发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中医学具有重神轻形特征我国的传统价值观是重道轻器,这种价值观反映在医学中,就形成了重神轻形的特征。在中医学的方法论上,神比形更重要,那些掌握形的只是初级大夫,掌握神的才能称之为名医。脏象说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础和核心。虽然历代都有对人体脏器官的描述,可是在中医中的脏腑功能却不是或者说不是主要从这些描述中得出的。所以中医学在诊断人的病情的时候,主要观察的是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而不是具体器官形态实质的改变。这种方法论为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但同时使中医学变得神秘起来,例如经络、脉象、命门等有无和定位的争论,这些名词是一种功能但不是概念,并不是从相应的结构的分析中得出的功能,而是从功能来对结构进行“虚设”。所以,必须从重神轻形的方法论着手,才可以合理解释和科学研究这些概念及理论。

中医学具有得意忘象这种思维境界象和意属于我国古代很重要的一对意识范畴。“医者意也”就充分反映了得意忘象这种思维特色。通常情况下,中医都是通过“象”,也就是人体功能的外在表象对人体进行相应的认识,然后以象作为基本来构建人体的生理病理模型。中医学中有这样的说法:“象,形象也。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脏象。”由此可知,象是中医认识人体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工具,而不是人体的本质,所以必须经过“忘象”这一过程,才能“得意”,这样就能抓住人的本质。中医学的临床诊断主要以象、言作为基础,通过问得到言,通过望、闻、切得到象。再通过得象来忘言,这样得意忘象的思维过程才能够更加正确和辩证。通过相应的得意忘象、忘言,从而追求直觉的体悟,这种思维境界有着独特的优势,可以有效激发医生思维的想象和灵感,有较好的创造力。在比较丰富的经验的基础上,在宏观的角度把握人体,从而揭示出独有的人体奥秘。可是这种思维没有严密的逻辑,没有相应的实证分析,因而具有臆测性、模糊性和或然性。

要想研究中医文化,必须以我国的文学、哲学、史学为基础,将我国的中医名家、点击、文物、史迹当做对象,来研究相应的理论及规律,思想和观念、名家风范等等,促进中医文化的发展,推动我国中医的进步。一般情况下,中医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这些内容:以仁、和、谦、诚作为主体的一种文化理念,以精、慎、严、廉、作为主导的一种文化实践和以美、雅、馨、便最为主线的一种文化环境。在中医文化中,理念是根本,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核心价值观;实践最为重要,可以充分表现中医学的特色和优势;环境最为直接,体现的是中医学的民族性特征,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缺一不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的中医学已经引起了国际上的注意和重视。中医文化是我国灿烂文化当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既具有母体文化的诸多特点,还具有自身发展的特征,就其文化价值而言,是无法估量的。其文化核心内容更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诸多优秀品质和处世原则,因而相关的管理部门和医学研究者,一定要在掌握中医理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进而推动中医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中文核心范文12

XX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争创文明窗口工作总结

内抓管理外树形象谱写文明创建华章——xx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争创文明窗口工作总结xx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自20xx年6月成立以来,坚持内抓管理强素质,强化服务树形象,将创文明窗口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以提高干部素质和中心文明程度为目标,大力开展争创文明窗动。通过一年多的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中心环境整洁、风气文明、干部作风优良、素质提高,基本实现了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的目标。中心核算员xxx荣获人事部、财政部授予“全国财政系统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和被评选为“xx十大杰出青年”、“xx十大新闻人物”。以人为本抓管理在争创文明窗口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狠抓政治教育、业务学习和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增强了服务意识、服务本领,增强了创建文明窗口的动力。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担负着财政管理和监督的重任,发挥着财政部门的窗口作用。xx财政局把如何搞好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这一直接面向县直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服务窗口创建成文明窗口的工作,纳入了局党组日常研究的课题,成立了以局长xxx任组长的文明窗口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xx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创建文明窗动规划》,并将文明创建目标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使文明窗口创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全过程。中心把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创文明窗口的前提来抓,首先,加强了对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对全体干部职工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和十六大精神的学习,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奉献精神。在“七.一”期间,组织人员参加局里组织的“十六大知识抢答赛”,增强对新和十六大知识的了解、掌握。同时,利用每周三、周五采取集中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开展文明用语、社会公德、集体主义等教育活动。为掌握新知识,增强服务本领,组织电脑技术人员培训,在工作中进行摸索,总结经验。其次,制定学习、考勤、工作、文明服务等规章制度,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制约人,严格规范工作行为。再次,采取竞争择优上岗、优化组合等办法,培养和挖掘出优秀人才充实服务窗口,充分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一批勇于创新,不怕吃苦,具有一定政治责任感和业务水平的年青人肩负起重担,为财政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干部队伍,整个服务窗口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强化服务树形象全心全意为各单位服务是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的宗旨,更是争创文明服务窗口的根本目的。为全面提高服务水平,采取措施规范服务,积极争创文明窗口,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加强管理,定岗定员,工作量化,挂牌上岗,层层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严明工作纪律和作风,不接受单位吃请,不索、拿、卡、要,不谋私利,认真端正态度,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实行文明礼貌问候语,严格规范工作人员的日常言语、行为,无论是来报帐的财务联络员还是其他有关人员,一律热情接待,笑脸相迎,坚决杜绝了不文明言语和行为。开展文明优质服务,服务窗口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到各核算单位去了解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尽可能帮助各核算单位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例如:供销联社接移交前为企业会计,接移交后改为行政单位会计,单位财务联络员对行政单位的一些会计制度不太了解,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给他找资料,并给他耐心地讲解,使他熟悉了行政单位的会计制度。此外,纳入集中核算的一些单位开始对这项工作不理解,不太配合工作,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说明原因、宣传政策、加强服务。正是中心工作人员凭着自已的执着和热忱迎来了各核算单位的赞誉。严格服务承诺制,严格实行限时服务。限时报帐。单张原始凭证报帐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对于多张原始凭证报帐,每增加10张原始凭证,在单张凭证报帐的基础上分别增加审核和复核各2分钟;对需要按标准计算审核报帐金额的,计算时间根据实际需要确定。限时打印帐簿。总帐月终后3天内打印,银行日记帐帐满页随时打印,明细帐季、半年或年终后10天内打印。限时打印会计报表。月报月终后5天内打印,季报季终后8天内打印,年报年终后15天内打印。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本着服务第一,各核算单位至上的宗旨认真开展工作,尽可能给各核算单位一个满意的答复,所有这些优质服务均笑迎各核算单位的工作人员,真正体现真诚,以诚信打动各核算单位的工作人员。深化改革出效益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这一服务窗口,在财政资金较紧张的情况下,为适应迅速发展的财政事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各单位的财务联络员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联系工作环境,投入近十万元对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服务大厅进行全面的装修,安装了空调,添置了沙发、饮水机等服务用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本着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完善内部管理、加强会计监督、优化对外服务、切实理清改革思路,大胆

XX县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争创文明窗口工作总结第2页

探索,不断深化改革。先后制定了“模范柜组”和“两优岗位”评比办法、岗位责任制、会计档案保管和保密制度、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对外服务承诺,调动了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工作人员积极性,强化了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中心切实加强了与非税管理部门、财政预算部门、各集中核算单位的联系,切实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严格依法理财,促进了文明窗口创建工作和财政工作的双丰收。截止20xx年12月底,纳入集中会计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xx个,建帐目xxx套,中心户银行存款资金余额达xxx多万元,日平均资金流入量xx万多元,日平均资金流出量xx多万元。通过中心严格把关,20xx年,中心共拒付不合法开支xx笔,共计金额xx万元。其中:不符合财务开支的xx笔,金额xx万元;违反政府采购管理规定的xx笔,金额xx万元;其它违规开支xx笔,金额达xx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