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法语翻译

法语翻译

时间:2023-05-30 10:18:20

法语翻译

法语翻译范文1

关键词:习语 翻译 直译 意译 注释 误译 套译

一、习语翻译不可直译

习语翻译是翻译习语,翻译的结果必定是习语,否则不能称之为习语翻译。诗歌翻译翻译诗歌,翻译结果必定是诗歌,如果翻译结果不是习语是不能称之为诗歌翻译的。以此推,小说翻译翻译小说,结果必定是小说,科技文献翻译翻译科技文献,翻译结果必定是科技文献。

习语与普通文字不同。习语有字面意义和约定俗成的习语意义――两个层次的意义。

直译比比皆是,翻译这样的习语用直译已经成为习语词典和教科书的原则。“趁热打铁”的直译译文是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朱微、刘丽华、任军、罗列,2006)。

“火上添油”被直译为add oil on the fire,“浑水摸鱼”的译文是to fish in troubled water(尹富林、阮玉慧.英,2007),“轻如鸿毛”翻译成as light as a feather(朱微、刘丽华、任军、罗列,20096);汉语习语“东山再起”被权威词典译为to resume one’s former position,(曾东京,2011)“木已成舟”被译成what’s done is done,(王立非,2007)“滥竿充数”被译成to make up the number(席士敏,2008),“跑得了和和尚跑不了庙”的The monk may run away,but the temple can’t run with him(王立非,2007)。

二、习语翻译不可意译

如上所述,习语有两个层次的意义――字面意义和习语意义。习语的两个层次的意义是不能够分离的,互相依存,缺一不可。习语的两个层次的意义被分离开来就不能称之为习语。

用意译翻译习语是把习语的两个层次的意义分离开来,将习语的字面意义丢掉,留下它的习语意义。这样翻译的结果不是习语。

习语词典和翻译教科书翻译习语的第二章方法是意译。

better small fish tan an empty dish是英语习语,被译成“盘中有小鱼总比空盘好”,(潘耀、盛丽生、席学媛,2007),to slip through one’s fingers被译成“被某人错过;从某人指缝中溜掉(机会等)。”(潘耀、盛丽生、席学媛,2007),a home bird被译为“恋家的人;喜欢待在家里的人。”(蔡剑锋,2013),They that do nothing learn to do ill.的译文是“无所事事的人就会学干坏事”(尹富林、阮玉慧,2007),.Fair faces go places.被翻译成“和颜悦色的人办事顺利”,(尹富林、阮玉慧,2007)。

上面用意译翻译习语的结果不是习语,是普通短语或者句子。

三、习语翻译不可用注释法

习语词典和翻译教科书翻译习语的第三种方法是意译+注释。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译文是Even three common cobblere can surpass Zhuge Liang,the Mastermind.(尹富林、阮玉慧,2007),“班门弄斧”的译文是to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en,the master carpenter”(尹富林、阮玉慧,200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译文是(This Sima Zhao triick is bvious to every man in thebstreet――Sima Zhao was a prime minister of Kingdom Wei in Three Kingdoms period,who nursed a secret ambition to usurp the throne。

习语上面的翻译算不得翻译,它们是解释。

四、习语翻译的最佳方法是套译――用习语翻译

班门弄斧――teach one’s granny to SUCh eggs或者to teach fish to swim。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One boy is a boy Two boy half a boy Three boys no boy。

A bird of ill omen一-扫把星。

Love undertands love.it needs no talk――心有灵犀一点通。

Justice has long arms――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

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法语翻译范文2

关键词: 英语翻译 句法翻译 技巧

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在翻译过程中,翻译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按照译文的语言规则来表达原文的思想。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在句法结构及表达方式等方面有着很多区别,为了使译文既能忠实于原文,又不能被原文的句式、风格所束缚,我们必须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就句法翻译中的不同的翻译方法进行了讨论。

一、换序译法

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有着很多差别。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需要更换原文词语的前后次序。翻译时根据译文的语言习惯,对原文的词序进行调整,使译文达到最大限度的通顺,这就是换序译法。请看下面的例子:

(1)Never before has our country been as united as it is today.

今天,我们国家空前团结。(倒装句换序)

(2)Formerly a worker himself, he was now an engineer.

他过去是工人,现在当了工程师了。(同位语换序)

上面两个例句主要是对较简单的句子的语法成分在词序上的调整,牵涉部分都在一两个。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较为复杂的换序译法:

He witnessed ①the sixth ②post-war ③economic crisis ④of serious consequence ⑤that prevailed in various fields ⑥in the USA.

他亲眼目睹了⑥美国②战后①第六次④后果严重的⑤波及各领域的③经济危机。

英语原文定语的词序:①次第定语,②时间定语,③本质性定语、中心词,④判断性定语,⑤陈述性定语,⑥国别定语。

汉语译文定语的词序:⑥国别定语,②时间定语,①次第定语,④判断性定语,⑤陈述性定语,③本质性定语,中心词。

上面这个例子是对中心词“crisis”的修饰语进行换序译法,在这句话里,它有六个修饰语,如何对这几个修饰语进行换序,我们应在不断的翻译实践中去掌握英汉词序规律,学好换序译法。

二、断句译法

在英语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又长又复杂的句子。在多数情况下,原封不动地对原文中的长句进行翻译,往往会使读者感到费解。因此,把一些长句断开来翻译也是翻译中经常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断句译法。请看下面断句译法的例子:

It is very easy to bring some books from the bookstores and libraries,but to learn the knowledge in the books and put th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is by no means an easy job.

从书店和图书馆带一些书回来是轻而易举的。//然而,从书中学得知识并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就绝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拆开并列句)

长句难译,原因在于译者面对复杂的长句不知从何下手。为了有效地翻译好长句,我们可对其进行语法分析,先找出句子的主语、谓语和宾语,然后找出修饰主语和宾语的定语和定语从句。理清句子的语法层次之后,恰如其分地断开长句进行翻译。

三、合句译法

一般来说,英语句子要比汉语句子要长,一个英语句子要比一个汉语句子具有更大的容量。因此,我们在汉译英时有必要、也有可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语句子翻译成一个英语句子。我们在英译汉时也经常要用合句译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英语句子翻译成一个汉语句子。请看下面的例句:

(1)The young man was very miserable.∥He had no money about him.∥All his livings had been stolen.

这个年轻人很惨,已落到了身无分文的地步,因为他所有的积蓄被窃。

(2)过了两年,他又换过学校,却遇见了一个值得感佩的同事。∥那同事是个诚朴的人,担任教师有六七年了。

Two years later he changed to yet another school,and there he met a colleague whom he was a sincere,plain-spoken fellow who had been a teacher for six or seven years.

采用合句译法时,都是根据原文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译文的句与句之间加上连接词语,如英语译文中的“and”,“while”,“when”,“so”,“but”等。

四、转态译法

所谓转态译法,就是在翻译过程中把原文中的被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主动语态,或把原文中的主动语态转换成译文中的被动语态。一般来说,无论是书面语中,还是口头语中,英语比汉语用更多的被动语态。英语中那些用了被动语态的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可以根据汉语的语言习惯把被动语态转换成主动语态;汉语中用主动语态的一些句子在翻译成英语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把主动语态转换成被动语态。请看下面的实例:

(1)Many voices have been raised demanding the setting up of an Arab common market.

许多人要求建立一个阿拉伯共同市场。

(2)马路两旁是整齐的梧桐树。

The avenue was lined with neatly-spaced plane trees.

关于转态译法,我们要注意两点。一是英译汉时汉语译文可以采用主动语态,但并不一定要有主语,而英译汉时汉语原文中的无主句译成英语后必须添加主语。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有些英语被动句在翻译成汉语时仍然以被动语态出现,但避开用“被”字,而根据具体的上下文用“受”、“为”、“由”、“获”等表示被动概念的词语代替。

五、缩句译法

所谓缩句译法,就是根据原文的逻辑关系和译文的语言习惯,把原文中的一个句子紧缩成译文中另一个句子的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我们把原文上下文中相对次要的句子紧缩成状语,也有一部分紧缩成定语或同位语乃至主语。请看下面的例句:

(1) She went back home to take care of her husband. He was seriously ill.

她回家去照料病重的丈夫。(缩为定语)

(2)Her father became the mayor of the city.He was a murderer in the Second World War.

她的父亲,二次大战中的一个杀人凶手,竟当上了这个城市的市长。(缩为同位语)

(3)他在去年夏天把十九岁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人。卖了二百块钱。

The summer before,he had sold his nineteen-year-old daughter Joy to an army officer for two hundred silver dollars.(缩为状语)

缩句译法更多地用于汉译英,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较短,而英语句子较长,另一方面是因为汉语句子相对简单,而英语句子相对复杂,结构形式比较丰富多彩。

六、正反译法

由于语言习惯不同,汉英两种语言在正说与反说方面也会不同。原文中正说的句子翻译时可能不得不处理成反说,也可能处理成正说反说均可,只是处理成反说更好一些。反之亦然。这种把正说处理成反说,把反说处理成正说的译法,就叫正反译法。试比较:

What they found will surprise no one who has a teen or is a teen or just remembers being a teen.

这一结果引起了那些青少年父母、青少年本人以及对青少年时期仍记忆犹新的人们的共鸣。

英语词句中含有never,no,not,non-,un-,im-,in-,ir-,-less等成分以及汉语词句中含有“不”、“没”、“无”、“未”、“甭”、“别”、“莫”、“勿”、“非”、“毋”等成分的为反说,不含这些成分的为正说。请看下面的实例:

英译汉正转反:I do think that it is beyond his power to fulfill the task.(我的确认为要完成这项任务是他力所不及的。)

英译汉反转正:He returned home with no hope on his face.(他满脸灰心绝望地回到了家。)

汉译英正转反:那个房间的门总是关着的。(The windows of that room were never open.)

汉译英反转正:他提前三天到达是我们没想到的。(His arrival three days in advance is beyond our expectation.)

在运用正反译法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正说与反说之间的语体变化。如“禁止张贴”翻译成正说“Posters Forbidden”较正规,而翻译成反说“No Posters, Please”就较口语化;同样,“Posters Forbidden”翻译成正说“禁止张贴”较正规,而翻译成“不准张贴”就比较口语化。一般来说,正说显得较正规,反说较口语化。

结语

无论是作为一名翻译初学者还是译者,在学习翻译或翻译之前,都必须全面掌握英语语法知识,在翻译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从而使翻译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准。

参考文献:

[1]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英汉互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法语翻译范文3

关键词:法律英语 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法系差异 心理思维差异

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用以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它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法律英语特点鲜明,在词汇使用上庄重规范,书面语多,句法结构纷繁复杂,大量使用祈使句、被动语态、综合复杂句以及虚拟语气等。法律英语目前已经成为法律与英语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社会上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对法律英语翻译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法律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一、法律英语的特征

法律英语就其文体来说属于职业专用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是应用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语种。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表达准确。作为一种专用英语,法律英语在词汇的使用、句法的安排、文体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来说:

1.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包括惯用长句,分词短语使用普遍(为了清晰地表达句意,法律英语往往更多地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从句做定语、状语或宾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使用频率高,条件从句使用率高。法律英语句法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研究和对其进行翻译时所必须深入考虑和分析的。

2.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分为使用法律专门术语(法律英语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法律语言);拉丁语频繁被使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丁语在英美法律实践中频繁被使用);相对词义的词语大量涌现;普通词语被赋予法律含义,如party在法律英语中被理解为“当事人”等。

3.文体特征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在起草法律文件时,严密准确是法律英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只有严密准确的法律英语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才能更好地反映立法意图并体现立法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便于对法律进行解读和执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水平。

二、法律英语翻译

1.法律英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法律英语是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语言类型,法律英语翻译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①词语使用的庄严性。法律英语由于其直接鉴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对用词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这一点是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牢记的。②准确性原则。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时应当表达清楚具体,并尽量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避免因使用错误的词语而使翻译失去准确性。③精炼性原则。翻译法律英语除了准确外,还应遵循精炼的原则,即用少量的词语传达大量的信息。精炼性原则要求应尽量做到舍繁求简,避免逐词翻译、行文拖沓。④术语一致性原则。为了维护同一概念、内涵或事物在法律上始终同一,以免引起歧义,即使同一词语多次重复,一经选定就必须前后统一等。法律英语的这些翻译原则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法律英语翻译是国家间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克服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民族差异性的障碍,促进国家之间的法律交流。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观察,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内涵最接近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在中西法律文化之间,有些词的含义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这两种文化之间会存在内涵最为接近的词汇,这时可以采用而不会导致太大的误读。②创造新的法律词汇。很多的情况之下,译者们在面临一种文化中有而另一种文化中无的事物时,会采用音译的办法,翻译法律英语时也需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加工和想象,如罗马法系中的“legal person”最初被译成“法人”,“due procedure”译成“正当程序”等都是一种建设性的创新。③必要的解释。由于中西方诸多法律理念的基本差异,法律英语中有许多的词汇如果直接翻译,就会使它的意义非常不明确,此时,在忠实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做一些人为的增减就非常必要。法律英语以上的一些基本翻译方法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故造句多形合。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从而不利于表达。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2.包括法系在内的法律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文化。”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恰恰相反,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中英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法律文化的差异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3.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同样存在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一方面将影响到其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其理解、翻译语言的方式。因而,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是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律英语是法律与英语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非常强的学科。法律英语翻译之难就在于翻译的过程要实现法律与英语的双重要求。区别于其他的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由于其准确性要求高,法律知识面要求广,因而法律英语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既对他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希望本文对法律英语翻译的有关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能够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法律英语翻译,并进而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载.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5月.

[2]苏珊.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陈水池,罗孝智.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特征.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4]谢燕鸿.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载.双语学习.2007年9月.

[5]李慧.文化差异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1期.

法语翻译范文4

关键词: 英汉习语翻译 借用法 意译法

习语是指经过人们长期使用沿袭而提炼出来的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歇后语、格言等。中英两国有完全不同的历史、文化、宗教沿革,社会知识和地理知识,由于两国语义结构和思维方法的差异等诸多因素,很难找到完全对等的翻译,也不能处处采用规则的语法和逻辑推理,因此我们在习语的翻译中较多地采用借用法和意译法。

一、习语的特点和作用

习语来自民间,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民族特色。例如:中文习语中的“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I don’t know the first thing about it.”又如英文习语中的“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He who would search for pearls must dive below.”“不入虎穴,焉得虎子”,“Give him an inch and he will take an ell.”“得寸进尺”,“An iron hand in a velvet glove.”“口蜜腹剑”。以上习语都是与人民生产劳动、日常生活和等息息相关,无不反映出语言简洁、形象鲜明、意义深刻、表达生动、易于上口、广为流传的优点,因此历经数百年仍然为人们喜闻乐见,代代相传。习语在结构上常用对仗、重复、重叠、韵脚、谐音等手段达到使语言生动有力的目的,因此习语是语言的重要修辞手段,也是各种修辞手段的集中表现。例如:中文中的“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棋逢对手”,英文中也有“Talk of the devil,and you’ll see his turns.”“Diamond cut diamond.”这样的译文。

二、借用法和意译法在英汉翻译中的实际运用

借用法是指通过与原文不同的词语和形象反映原文整体意义的翻译方法。在汉语和英语中,有一些习语具有对应的关系,在意义上和用法上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就可以借用同义习语反映,有利于译者更好地体会原作的意思。例如:“……我们那五百万算来还可以赚进十二三万,不过剩下的五百万就没有把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we’ll probably make a profit of about a hundred and twenty or thirty thousand dollars on the first five millions,but it’s a job to say whether we’ll make anything on the other five million.Man proposes,God disposes.”再如“His brother is known to be no better than himself in inclination…in the old phrase,it is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人家知道他的兄弟的心情不比他好,……用句老话说,也就是半斤八两……”

又如:“Read over the volume of young Paris face.And find delight went there with beauty’s pen.”可以翻译成“从年轻的帕利斯的脸上,你可以读到秀美的笔写成的迷人的诗句。”

意译法就是用不同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包括词汇、语法结构、形象等)表达与原文相同的思想内容的翻译方法。有时一种语言的表达方法在一种语言中很自然、得体,但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变得生硬、晦涩,我们必须采用意译的方法,保留其意义,舍弃形式,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其意。例如:“…So far we are concerned,we’re resorting to war because we’ve been driven to it.”“……对我们来说,战争的道路是逼上梁山”;再如:“Among so many well-dressed and cultured people,the country girl felt like a fish out of water.”“同那么多穿着体面又有教养的人在一起,这个乡下的姑娘感到很不自在。”

“They should not poke their nose into our affairs any more”。应该翻译成“他们再不应干涉我们的事务了。”

“It is regrettable that our appeal remained a dead letter.”“遗憾的是我们当时的呼吁竟石沉大海了。”

“Lifting 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 squashed.”——This will be inevitable result of Chamberlain’s policy.“搬起石头打自己的脚”,这就是张伯伦政策的必然结果。

总之,由于两种语言的差别很大,在实际翻译中运用借用法和意译法非常有必要,尤其是遇到一些民族和地方色彩浓厚的习语时,运用借用法和意译法更能彰显语言的魅力。我们要注意尽量保存民族和地方特色,不要将译文语言有的元素生搬硬套,以免误译。

参考文献:

法语翻译范文5

    关键词:法律英语 英语翻译 文化差异 法系差异 心理思维差异

    法律英语,是以英语为基础,用以表述法律科学概念及诉讼或非诉讼法律事务时所用的语种或某一语种的部分用语,它是在立法和司法等活动中形成和使用的具有法律专业特点的语言。法律英语特点鲜明,在词汇使用上庄重规范,书面语多,句法结构纷繁复杂,大量使用祈使句、被动语态、综合复杂句以及虚拟语气等。法律英语目前已经成为法律与英语中的一门交叉学科,在社会上日益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本文主要对法律英语翻译进行了总结分析,希望能够对法律英语翻译的进一步发展有所帮助。

    一、法律英语的特征

    法律英语就其文体来说属于职业专用英语,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语体,是应用语的一个分支,也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一种语种。其行文庄重、结构严谨、表达准确。作为一种专用英语,法律英语在词汇的使用、句法的安排、文体的选择上都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具体来说:

    1.句法特征

    句法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包括惯用长句,分词短语使用普遍(为了清晰地表达句意,法律英语往往更多地使用分词短语来代替从句做定语、状语或宾语),介词和介词短语使用频率高,条件从句使用率高。法律英语句法的这些特征是我们研究和对其进行翻译时所必须深入考虑和分析的。

    2.词汇特征

    词汇特征是法律英语特征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分为使用法律专门术语(法律英语在长期的法律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具有个性化色彩的法律语言);拉丁语频繁被使用(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拉丁语在英美法律实践中频繁被使用);相对词义的词语大量涌现;普通词语被赋予法律含义,如Party在法律英语中被理解为“当事人”等。

    3.文体特征

    法律英语属于书面英语。在起草法律文件时,严密准确是法律英语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要求和特征。只有严密准确的法律英语才能保障法律的权威性,才能更好地反映立法意图并体现立法原则,才能更好地维护法律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才能更好地便于对法律进行解读和执行,从而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法制水平。

    二、法律英语翻译

    1.法律英语翻译的一般原则

    法律英语是一种应用性比较强的语言类型,法律英语翻译一般来说要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①词语使用的庄严性。法律英语由于其直接鉴定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所以对用词的准确性要求相当高。这一点是在进行翻译时必须牢记的。②准确性原则。在对法律英语进行翻译时应当表达清楚具体,并尽量摆脱汉语思维习惯的影响,注意两种语言在表达上存在的差异,避免因使用错误的词语而使翻译失去准确性。③精炼性原则。翻译法律英语除了准确外,还应遵循精炼的原则,即用少量的词语传达大量的信息。精炼性原则要求应尽量做到舍繁求简,避免逐词翻译、行文拖沓。④术语一致性原则。为了维护同一概念、内涵或事物在法律上始终同一,以免引起歧义,即使同一词语多次重复,一经选定就必须前后统一等。法律英语的这些翻译原则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时所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2.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法律英语翻译是国家间进行交流的一个重要内容,法律英语翻译的目的就是克服客观物质世界存在的民族差异性的障碍,促进国家之间的法律交流。根据笔者多年的学习、观察,法律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主要有:①选择内涵最接近的法律词汇进行翻译。在中西法律文化之间,有些词的含义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但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在这两种文化之间会存在内涵最为接近的词汇,这时可以采用而不会导致太大的误读。②创造新的法律词汇。很多的情况之下,译者们在面临一种文化中有而另一种文化中无的事物时,会采用音译的办法,翻译法律英语时也需要进行一种创造性的加工和想象,如罗马法系中的“legal person”最初被译成“法人”,“due procedure”译成“正当程序”等都是一种建设性的创新。③必要的解释。由于中西方诸多法律理念的基本差异,法律英语中有许多的词汇如果直接翻译,就会使它的意义非常不明确,此时,在忠实原文内涵的基础上做一些人为的增减就非常必要。法律英语以上的一些基本翻译方法是我们在进行法律英语翻译中可以采取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因素

    1.语言文化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在行文结构、遣词习惯及句法层面上相去甚远。英语句子重分析,故造句多形合。而汉语句子则重意合,是靠逻辑事理的顺序来实现意合、流动、气韵三位一体的横向铺排的。由于两种语言特征各异,再加之法律语言的措辞要求严谨,故在翻译时往往不能正确遵循各自的语法要求,从而不利于表达。语言文化背景的差异已经得到社会各界广泛的认可和重视。

    2.包括法系在内的法律文化差异

    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工作者处理的是个别之词,面对的却是两大文化。”法律英语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对译,恰恰相反,由于法律英语涉猎范围甚广,包括各部门法以及诸多法律边缘学科,故从事法律英语翻译的人士须熟悉中英有关的法律知识,如果缺少相应的法律文化底蕴尤其是一些法制史方面知识的了解,稍有不慎就会谬以千里,造成不完全理解或理解错误。法律文化的差异目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3.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由于语言文化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的差异导致他们在逻辑思维方式上同样存在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一方面将影响到其思考、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也将影响到其理解、翻译语言的方式。因而,可以说,思维方式的差异同样是影响法律英语翻译的重要因素之一。

    法律英语是法律与英语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应用非常强的学科。法律英语翻译之难就在于翻译的过程要实现法律与英语的双重要求。区别于其他的英语翻译,法律英语由于其准确性要求高,法律知识面要求广,因而法律英语对翻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综合素质要求。这既对他们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机遇。希望本文对法律英语翻译的有关知识点的总结和梳理能够对我们认识和把握法律英语翻译,并进而提高法律英语的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邱贵溪.论法律文件翻译的若干原则.载.中国科技翻译.2000年5月.

    [2]苏珊.法律英语及其语言特征.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3]陈水池,罗孝智.法律英语用词的准确性特征.载.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9月.

    [4]谢燕鸿.法律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模糊性.载.双语学习.2007年9月.

    [5]李慧.文化差异对法律英语翻译的影响.载.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11期.

法语翻译范文6

关键词:旅游英语;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29-02

目前,随着世界各地使用英语的人口不断增加,英语成为全球化的交流语言,而旅游业也在同时巩固了英语作为全球语的重要作用,旅游英语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一个国家想要全面发展旅游事业,就必须要有具备良好素质的英语导游,这样才可以使旅游英语的语言知识和旅游专业知识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更加广阔的社会效益。

1 旅游英语的特色

1.1 旅游英语包括了丰富的语言文化内涵

作为旅游业来说,文化是当中最主要的一个因素,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对当地的文化得出感悟。对每一个旅游者来说,旅游不仅仅是享受和观光当地的景观,更多的是感悟当地的民俗风情,被当地的独特的文化所吸引和影响。由此可见,在旅游英语中除了专业术语,还包括了一些具备文化底蕴的语言文字材料,旅游英语有深层的文化和浅层的文化。浅层的文化主要是指英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等一些基础的元素,主要是为了文化的具体内容和材料做好铺垫,而深层文化则是对相关的旅游材料、旅游文章的一种理解和赏析,是对一种文化的品析过程。1.2 旅游英语具有维美的语言特征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消费,大多都是对旅游文化的一种消费。因此,在促进这种旅游文化的消费和对美感的享受上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因素,旅游英语在宣传本地文化的基础上,提炼了美学的有关元素,能够表达更加独特的文化内容。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开发与建设美丽富饶的祖国大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的文化古迹,独具自身特色的风土人情,手工艺品以及许多的美味佳肴,这种山水美景和历史文化经过巧妙的结合,就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旅游英语能够作为宣传中国文化和吸引游客观光旅游的重要媒介,从而使我国的文化传统发扬光大。

2 旅游英语翻译现状

由于我国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但是旅游资源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却很小,许多外国人都只是知道一些著名的大城市,例如北京、上海等地,对中国其他的旅游地却不是很了解。由此可见,外国对我国的旅游业了解甚少,他们只是从一些媒体资料、文字或者是互联网上获取相应的信息。近两年来,我国许多旅游城市和著名的景点都出版了中英文的旅游介绍以及导游手册,在内容上都概括的比较详细。但是,在汉英翻译方面还是缺少相应的专业人才,在编撰的时候随意性太大,许多的旅游资料都是出自学生之手或者一些翻译公司。此外,在我国许多的旅游景点中,导游的英文水平也有待提高,这就严重的造成导游在口头翻译的时候与原书面上的翻译存在较大的差别,甚至会出现错误,特别是对饭店、宾馆以及街道的翻译更是漏洞百出。因此,全面提高旅游英语的翻译水平,是现今旅游业发展中的主要目标,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的掌握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

3 旅游英语翻译的方法

3.1 增词法和注释法的适当运用

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语言和信息的传递上必定会存在一定的障碍,特别是一些外国的游客所不熟悉的历史文化和典故。所以在文化传播的时候,应尽量减少读者在理解译文的时候的文化障碍,从而能够达到更加理想的文化交流目标。由于译文的读者和原文的读者是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原文读者在译文的时候所表达的事物,可能对译文读者来说相当的陌生。因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原文读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多运用一些词汇、复合句或者从句来进行补充和注释,从而有效的缩短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文化差距。在这里的增词法和注释法就是以这个为目的来方便外国的游客理解,更加有利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例如在介绍“粽子”的时候,肯定会有涉及到屈原的有关内容,如果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对屈原做任何的介绍,只是简要的带过,只会使游客无法理解,一头雾水。因此,如果译者在这个时候告诉游客,屈原是一个:famous Chinese scholar-statesman who livedsome three centuries before the birth of Christd.那么在这个时候,游客就会对“粽子”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对中国的端午也会理解更多。

3.2 注重对有关名称的翻译

在旅游英语翻译中,常常会涉及一些地名、人名的翻译,然而译者在进行名称翻译的时候是较为困难的一个部分。例如杭州第一泉“虎跑泉”常被译成“Tiger Running Spring”,但这个地名的由来据传唐代元和十四年,有位叫性空的高僧云游至“虎跑寺”,但苦于无水,准备迁走。夜里忽然梦见神仙告之:“南岳有童子泉,当谴二虎移来”次日清晨,性空果然见二虎“跑地作穴”,泉水涌出,他就把这泉水起名为“虎跑泉”。由此可见,此处应译为“Tiger DugSpring”。

此外,旅游英语翻译所要面临的人群较多,且具备一定的特殊性,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外国游客明白当地的文化,还要让他们能够接受,并且乐于接受,不要让他们出现反感或者误解,因此,在英译时还要考虑到文化差异的因素,如西湖藕粉,宜翻译成“lotus root paste,powder或pudding”,而不宜翻译成“lotus root starch”,因为在西方“starch”容易产生使人发胖的联想。

3.3 掌握中西文化的切合点

各国文化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一些旅游英语翻译的人员来说,必须充分了解外国的地理文化背景,并与本国的文化相结合,找出一个切合点。从文化因素角度来说,译者要对各国文化具有尊重意识,就要求译者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文化敏感性。由于各个国家、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理念、民族风俗、历史背景都存在不同的差异,而且也具备本国的文化。也许在一个国家中一种文化可能体现了一定美感价值,但是在另一个国家却会被象征成为罪恶。因此,译者因保持谨慎的心态,具有较高的文化敏感性。因此,作为译者,应该努力寻找一条中西文化的切合点,在表达上寻求中西文化的对等语,从而有效的避免简单使用同一语而掩盖本土文化的话语权的情况出现。

3.4 饮食文化的英语翻译,要注意适当变通

目前,由于我国的历史和地域的不同,形成众多菜系,在英语翻译时充分考虑它的中、西文化差异、其原料成份及烹调方法等。如将韭菜合子译成ChiveBox就会让人费解,何为“ChiveBox”?看到“盒子”就直接对应了“box”?可见译者在英语翻译菜单时对这种传统小吃本身还不够了解。在这个时候,应使用“dumpling”一词,其所指不仅限于“饺子”,还可以指其它食品,如:粽子、水饺、锅贴等,虾饺可译为ShrimpDumpling,素菜锅贴可译为VegetableDump1ing。此类英译名现已广为接受,而韭菜合子的形状与饺子相似,体积较大,看似扁平,dumpling一词也可适用。综合考虑韭菜合子的制作方式,制作原料,可译为FriedLeekDumplings。在对我国传统饮食文化的英语翻译的时候,可采用直译:烹饪方法+原料名,如:清蒸桂鱼SteamedMandarinFish、回锅肉Twice-cookedPork、炖牛肉StewedBeef。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旅游英语翻译中,最主要的一个目标就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使旅游英语翻译能够更加符合旅游业的发展,把中国的文化引申到国际上去,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为我国的旅游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辉.旅游英语翻译方法浅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1).

[2]王纯.旅游英语翻译浅谈[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6,(3).

[3]傅凌.旅游英语翻译中修辞和文化差异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1).[4]王君.旅游英语的特点及翻译的路径选择[J].外语学刊,2008,(5).

[5]魏三军,邓燕.对我国旅游英语翻译的问题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8,(18).

[6]韩晓英.从文化差异看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6).

法语翻译范文7

关键词: 英语教学 长句 翻译方法

在一线翻译教学中,笔者在分析学生英汉翻译练习时发现,学生在词语翻译、短语翻译、短句翻译上问题不大,错误多集中在长难句上,因此有必要对长难句的翻译进行研究。

1.英语长句,特点和分析方法

英语长句一般都是形体长、词数多、结构复杂的句子,包含各种语法关系和特殊句型的句子。一般认为,在一个英语句子中,单词数量在20个以上,可以视为英语长句或者较长难句。所谓长难句,往往是句型结构错综复杂,除了句子的主干部分外,还包含各种修饰成分,而这些修饰成分有的本身就是一种难以掌握难以理解的语言现象。这些句子结构复杂,逻辑性强,使得这类句子难以理解、难以表达,翻译起来困难大。所以英语长句是一种复杂语言现象的综合。

1.1什么是英语长句

英语长句一般指的是各种复杂句,复杂句里可能有多个从句,从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可能包孕、嵌套,也可能并列、平行。所以翻译长句,实际上我们的重点主要放在对各种从句的翻译上。从功能来说,英语有三大复合句,即(1)名词性从句,包括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2)形容词性从句,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定语从句;(3)状语从句。

1.2英语长句的特点

一般说来,英语长句有如下几个特点:(1)结构复杂,逻辑层次多;(2)常须根据上下文作词义的引申;(3)常须根据上下文对指代词的指代关系做出判定;(4)并列成分多;(5)修饰语多,特别是后置定语很长;(6)习惯搭配和成语经常出现。

英语长句多用于书面语体,如政论、科技、法律语体,因其复杂难以理解和表达成为英汉翻译的重点。但是,无论多长的句子、多复杂的结构,它们都是由一些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只要弄清英语原文的句法结构,找出整个句子的中心内容及其各层意思,然后分析各层意思之间的逻辑关系,再按汉语的特点和表达方式就可以译出原文。在长句的英译汉实践中,我们始终应记住英汉在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不必拘泥于形式。

1.3英语长句的分析方法

长句翻译,首先要完全彻底地理解长句的意思,因此要对复合长句构成成分的语法关系和结构分析进行深入的分析。英语句子通常由两部分构成,即主干和修饰成分。主干是句子的骨架,通常是主谓结构;而修饰成分对主干进行修饰或补充,可以是词、短语和分词结构,构成困难的通常是从句,尤其是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找出主句、从句、修饰成分,辨明相互间的逻辑关系,分理顺前后顺序和联系。具体步骤如下:

1.3.1找出全句的主语、谓语和宾语,即句子的主干结构;

1.3.2找出句中所有的非谓语结构和从句的引导词;

1.3.3分析从句和短语的作用,例如:是否为名词性从句、形容词性从句或副词性从句等;

1.3.4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固定词组或固定搭配、插入语等其他成分。

1.3.5分析句子中是否有倒装、省略、指代等语法现象。

2.长句翻译方法

一般来说,长句的翻译有顺序法、逆序法、分译法和综合法四种。

2.1顺序法

有些英语长句叙述的一连串动作按发生的时间先后安排,或按逻辑关系安排,与汉语的表达方式比较一致,可按原文顺序译出。顺序法即顺着原文词序或句序翻译,当然不是逐字翻译,也不排斥个别词或词组的倒置。例如:

(1)They wake you up at seven o’clock next morning and make you put on a negligee and serve you breakfast in bed,(2)so that all the New York papers can come in take your picture sitting in bed,(3)while you’re absolutely bleary-eyed from the night before.

首先对本句进行语法分析。这个句子由一个主句、一个目的状语从句和一个时间状语从句组成。全句有三层意思:(1)他们第二天早上七点钟叫醒你,让你穿上睡衣吃早饭;(2)纽约各家报纸拍坐在床上的照片;(3)你正睡眼惺忪呢。此句的逻辑关系和表达顺序和汉语一致,可以按照顺序法进行翻译。

译文:第二天早上七点钟,他们就把你叫醒了,让你穿上室内服在床上吃早饭,好让纽约各家报纸拍你坐在床上的样子,而此时你正睡眼惺忪。

(1)In this chapter,we shall take a closer look at the structure of a few 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atoms and molecules(2)in order to see how they are fitted to the use man makes of them.

本句中有一个in order to引导的目的状语,包孕一个宾语从句“how they are fitted to the use man makes of them”,可以按照原文顺序翻译。

译文:在本章中,我们将更仔细地研究几个特别有趣的原子和分子的结构,看看怎样使它们便于为人类利用。

(1)The very successes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have ensured that biology should now present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whole of natural science,(2)offering a challeng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which will call for far more exten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tter coordinated efforts than all those which science has dealt with in the past.

本句结构复杂,由一个主句“The very successes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have ensured that biology should now present the key problems of the whole of natural science”,一个现在分词结构“offering a challeng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 in which we live”和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which will call for far more extensive and at the same time better coordinated efforts than all those which science has dealt with in the past构成。其中现在分词结构里包孕一个定语从句;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包孕并列句、一个比较结构和定语从句,从而使结构变得异常复杂。本句有三层意思:(1)物理和化学的成就确保生物学提出自然科学的关键问题;(2)对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提出了挑战;(3)这个挑战将需要比过去科学所进行的更广更好的协作。逻辑关系和汉语的表达习惯相一致,因此可以顺译为:

正是物理学和化学的成就已确保生物学提出整个自然科学的关键问题,对我们所居住的世界提出挑战。挑战的解决需要付出的努力比过去科学在解决其他问题上所付出的协作和努力都要多得多。

2.2逆序法

逆序法又称倒置法。英语句子和汉语句子的重心一般都落在结果、结论、假设或事实上,但是重心的位置不同。英语常常是句首重心原则,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次要的信息放在句末。汉语句子常常是句尾重心。英语长句的表达顺序往往与汉语表达顺序大相径庭。英语中最重要的信息往往出现在句首,然后交代条件、原因等。汉语往往先将背景情况铺成开来,说明条件、原因等信息,然后说出结果等重要的或最新的信息;有时则按照逻辑或时间先后安排语序。

由于英汉表达习惯不同,常常需要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我们可根据不同的情况按意群进行全部逆序或部分逆序。例如:

(1)You must fix in mind the symbols and formulas,definitions and laws of physics,(2)no matter how complex they may be when you come in contact with them,(3)in order that you may understand the subject better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本句由一个主句、一个让步状语从句和一个目的状语从句构成。其中让步状语从句中还有一个时间状语从句。另外,本句中有一个指代关系和同位关系需要表明,一个是“them”,另一个是“subject”。本句有三层意思:(1)你必须牢记物理学符号、公式、定义和定律;(2)不管它们由多么复杂;(3)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科,为进一步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先交代目的和时间,所以这里应该逆着原文的顺序翻译。

译文:为了更好地理解物理学并未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遇到物理学符号、公式、定义和定律时,不管它们多么复杂,你都必须牢记。

It was our view that the United States could be effective in both the tasks assigned by the President,i.e.,of ending hostilities,and making a contribution to a permanent peace in the Middle East―if we conducted ourselves so that we could remain in permanent contact with all of these elements in the equation.

本句由一个包孕主语从句的主句和一个条件句组成。汉语的表达习惯是先交代条件,再说结果,这里因此需要调整一下,符合汉语的行文习惯。

译文:如果我们采取行动以便能继续与中东问题各方面保持接触,美国就能担当起总统布置的两项任务,即结束中东敌对行为,并对核地区的永久和平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看法。

And I take heart from the fact that the enemy,which boasts that it can occupy the strategic point in a couple of hours,has not yet been able to take even the outlying regions,because of the stiff resistance that gets in the way.

本句的宾语带有一个同位语从句,从句的主语由一个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修饰,包孕一个原因状语。本句有四层意思:(1)我增强了信心;(2)敌人吹嘘几个小时占领战略要地;(3)敌人还没能占领地带;(4)因为顽强的抵抗阻挡了敌人。汉语的行文习惯是先交代原因,再陈述结果,因此要逆着原文语序来翻译。

译文:由于受到顽强抵抗阻挡着,吹嘘能在几小时内就占领战略要地的敌人甚至还没有能占领地带,这一事实使我增强了信心。

法语翻译范文8

关键词: 英语 but 用法 翻译

1.but的介词使用及翻译

1.1but作介词时,经常与表示否定意义的词(no,nobody,nothing,nowhere等),表示疑问意义的词(what,who,where,when等),还有表示总体意义的词(all,any,everything,everybody等)连用。常常翻译成“除了……”,有时也翻译成“只有,仅仅”等。如:

(1)Nobody but him knows the truth.除了他没有人知道真相。

(2)I have been to all the places in China but Tibet.除了我到过中国所有地方。

(3)Holding any but a very small telescope in the hand is both tiring and difficult.手里拿着除了一小的望远镜之外的任何望远镜是既费劲又困难。

(4)We go to school every day but Sunday.我们除了星期日每天都上学。

1.2用在序数词first,next,last之后,but+基数词。first but one(two)表示“第二(三)”,last but one(two)表示“倒数第二(三)”,next but one(two)表示“隔壁第二(三)”。如:

(1)Begin with the last sentence but one.从倒数的二个句子开始。

(2)My classroom is next door but two the room.我的教室是这个房间的隔壁第三间。

1.3用在“cannot but+动词”或“cannot help but+动词”结构中,翻译为“不得不,必然,不禁,势必”等。如:

(1)We cannot but finish the task next week.我们必须在下周完成任务。

(2)He was in great trouble at that time.We could not but help him.当时他遇到了很麻烦的事,我们必须帮他。

1.4 but for翻译为“要不是,如果没有,若非”等,主句常常是虚拟语气。如:

(1)But for the computer,our life would be more difficult.要是没有了电脑,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很困难。

(2)But for gravity,there would be no air around the earth.若是没有引力,地球周围就没有空气。

(3)But for your help,they could not have completed it on time.要是没有你帮忙,他们不可能按时完成。

1.5 but前有do作实意动词,那么“but+动词原形”,翻译为“只好,只”,如果没有do在but前,则是“but+to+动词原形”。如:

(1)We did nothing last night but watch TV.昨晚我们除了看电视什么也没干。

(2)There is to be nothing to do in the afternoon but stay at home.下午没事干就呆在家了。

(3)We had no choice but to walk home.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只好走回家。

(4)Nothing remains but to die.除了死没有别的办法。

2.but的连词使用及翻译

2.1作并列连词

作并列连词时,表示两种对立的关系。既可连接并列成分也可以连接并列句子。通常翻译为“但是,而,却”等,也可以翻译成“虽然……但是……”,有时可以不翻译出来。如:

(1)This kind of metal is expensive,but quite useful in industry.这种金属很贵,可是在工业上很有用。

(2)Reading is learning,but teaching is also learning.读书是学习,然而教书也是学习。

(3)Earthquakes often happen near volcanoes,but this is not always true.地震经常在发生在火山地区,但也不完全如此。

but以“not only...but also”或“not only...but...as well”形式出现时(有时but或also可以省略),not only位于句首句子要倒装,翻译成“不尽……而且……”。如:

(1)A thermometer tells us not only how hot a thing is,but how cold it as well.温度计不仅仅能告诉我们物体有多热,还能告诉我们物体有多凉。

(2)Not only can the computer gather facts,it can also store them as fast as they are gathered.电脑不仅可以收集资料,而且还可以与收集资料的同样的速度存储资料。

(3)Not only is the sun used in cooking,but it also supplies power for such things as cars.太阳能不仅可以用来烧饭,还可以为汽车提供能量。

在“not...but...”的结构中,一般翻译成“不是……而是,并非……而是……”等。如:

(1)Sugar and alcohol are not electrolytes,but non-electrolytes.糖和酒精不是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

(2)The mirror at that time was made not of glass but of metal.那时的镜子不是玻璃做的而是金属做的。

(3)John is poor,but he is happy.约翰很穷,但他很快活。

2.2作从属连词

2.2.1引导条件状语从句。but引导条件状语从句时,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与that连用,句子谓语经常用虚拟语气形式,并且经常与否定词not,no,never等否定词连用,翻译为“若不,要不是,如果没有”等。如:

(1)But that there were sunlight,air and water on the earth, there would be no animal and no plant.地球上没有阳光、空气和水,动植物也就不存在了。

(2)I would have not passed the English exam but that he had not helped me with my English.要不是他帮我学习英语,我不会通过英语考试的。

(3)The goal would never be achieved but one does not work hard for his goal.若一个人不为自己的目标努力,他的目标是绝不会实现的。

(4)But that I saw it,I wouldn’t have believed it.要不是我亲眼目睹,我不会相信的。

2.2.2but引导结果状语从句。经常与that或what连用,并且主句中含有否定词not,no,never,nothing等,翻译为“没有到……不……”,“无论……都……”,“一……就……”等。如:

(1)Nothing is so hard but that it becomes easy by practice.没有什么事难到通过练习不能变得容易。/任何难事,久练自易。

(2)It was not so dark but we could see anything.天还没有黑到看不见东西的程度。

(3)It never rains but it pours.天不下雨则已,一下就是倾盆大雨。

(4)I never think of summer but I think of my childhood.我一想到夏天,我就会想起我的童年。

2.2.3but引导原因状语从句。其结构经常为“not that...but that...”,其含义为“不是……而是……”,“并不是……倒是……”等。如:

(1)Not that he would not like to help me,but that he was quite busy.不是他不乐意帮我,而是他太忙。

(2)Not that I did not like to email you,but that my computer failed to work.不是我不乐意给你发邮件,而是我电脑坏了。

3. but作关系代词及翻译

but作关系代词时用来引导定语从句,经常与not,nothing,no one等词连用,其句式经常为“there+be+主语”,翻译成肯定句,也可以翻译成双重否定。如:

(1)There is no one but knows that the moon moves around the earth. 谁都知道(没有谁不知道)月球围绕地球旋转。

(2)There is no diificult problem but can be solved quickly by the computer.没有任何难题是电脑不能快速解决的。

(3)Nobody but knew him but respected him.认识他的人无不尊敬他。

4.but作副词及翻译

but作副词时意思相当于only,经常与数词不定冠词及表量词的形容词、副词连用,翻译成“仅仅,只有,然而,不过”,“all but+形容词或动词”翻译成“几乎,差不多”等。

(1)He is but a boy.他只不过是个孩子。

(2)The first airplane had an engine developing but 16 horse-power.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上只有一台16马力的发动机。

(3)Our experiment is all but finished.我们的实验差不多完成了。

(4)But once in the water, light waves travel in a straight line.然而一旦光线进入水中,就一直线传播。

(5)I only regret that I have but one life to lose for my country. 遗憾的是我只有一次生命为国捐躯。

(6)The film is all but three hours long.电影差不多放了三个小时了。

5.but作名词和动词及翻译

用作名词表示“但是”。如:

His suggestion contains too many ifs and buts.他的建议中尽是“假如”和“但是”。

用作动词表示“对……说‘但是’”。如:

But me no buts.别老和我说“但是,但是”了。

参考文献:

[1]陆谷孙主编.英汉大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

法语翻译范文9

【关键词】数字式新词语;报纸中新词语;政治经济领域新词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汉语新词语不断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所谓汉语新词语,首先在于其“新”。当前新词语主要指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在汉语中出现的过去从未有过的,或者是已有词语却脱离了原本含义而被赋予新义的,以及正在不断出现和即将出现的新词语。为了促进中外的各种交流与合作,我们应该将这些新词翻译成英文。既是英译,就必须考虑英译的接受对象――英语受众的认可与接受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英语中找到汉语新词语的对应语,对应越恰当翻译越成功。下面从几个方面剖析一下汉译英中遇到新词语的译法问题。

一、汉语新词的翻译应遵循的原则

汉语新词的翻译应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弄清新词语的来源。对于借自外来语的新词,应还其“庐山真面目”;对于汉语本身创造的新词或旧词新用应灵活处理,尽可能使英语译文在指称意义、联想意义、感彩,三方面都能与汉语新词语对等,表达出汉语新词的内涵。汉语新词的英译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有五种:回译、直译、直译加注、释译、归化。

(一)回译(a back translation)

对于外来词,应该还原。

(二)直译(bilateral translation)

在不违背英语习惯用法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有些汉语新词可以将其指称意义用直译的方法翻译出来。

(三)直译加注(clitoral translation with interpretation)

采用直译的方法,有时只能译出新词的字面意思,造成其形象意义和文化意义的丧失,而使读者对译文一知半解。这时,就需要在直译后加一些注解,补偿直译带来的意义损失,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增进他们对汉语文化知识的了解。

(四)释译(interpretation)

在翻译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特点的汉语新词时,往往由于汉英文化的差异而使直译的译文不为读者理解,此时就只能舍去形象意义和文化的意义,用释译的方法,即把原文中的内涵及所包含的背景知识,按照“信”和“顺”的标准进行翻译。

(五)归化(domesticating)

汉语中有些新词与英语中的某些说法“不谋而合”,形式迥异,但内涵相当。此时不妨直接套用英语中的表达方式,采取目标语读者的习惯来表达原文的内容,这种方法称为“归化”。归化照顾了目的语的文化习惯,替我们扫除了语言障碍,能使译文读来比较生动和地道。

二、部分特殊新词语的译法

(一)数字式新词语

所谓数字式新词语,如“一国两制”、“三讲”“三个代表”、“四有新人”、“五讲四美三热爱”、“三高农业”等等,是一种简略的表达形式。中国人善于归纳概括,善于总结,常常使用数字式或速记式语言,即把丰富的内容或好几层意思用数字概括为寥寥几个字。数字式新词简洁明快,加上新闻记者又大多惜版如金,因此,这类新词在报刊等新闻媒体上频频出现。这些新词或者因为立意生动形象而使人难以忘记,或者因为其构造别致而迅速流传,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如何翻译这一类言简意赅、内涵丰富、涵盖面广的新词语,是我们需要注意的一个难题。英译这类新词时,除直译外,通常需要译出数字式新词的全部内容,或加以解释,或加以补充。否则,外国读者不易接受。在保证达意的前提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取直译的方法。

(二)新词缀的使用

人类语言有无穷无尽的生成能力,任何一个新词缀的出现都是语言生成能力的产物,这是词缀产生的内在原因。汉语的词缀一般分为前缀和后缀。词缀是词根虚化的产物,当代汉语中的新词缀还不是真正的词缀,我们称它们为“准词缀”、“类词缀”,这类词缀在当代汉语的新词汇中数量不少。

(三)文化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像一面镜子反映出一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反过来说,文化是语言存在的基础,为语言发展提供养料,要掌握某种语言,就需要有充分的文化背景知识,并观察各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文化差异,尤其是中西方之间的差异,使人们拥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因而对同一问题产生不同的观点或看法。有时这些不同的观点甚至可以导致误解。为了处理中文新词语中出现的文化成分,我们不应忽略英文的习惯及读者的可接受程度并使用外国读者能够接受的语言模式。

三、不同领域中新词语的英译

随着国际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人们常要“进口”或“出口”很多新词,总的来说,“进口”词有三种翻译方法:

第一种就是音译,如咖啡coffee、沙发sofa等。

第二种是音译加意译,例如地名新西兰New Zealand。

最后一种就是完全的意译了,激光(laser)就是这样的离子。这些词常出现在报纸和杂志上,把它们翻译成英文的时候最好找到它们的原型,我们可以把这种做法叫做是“回娘家”。

(一)报纸中新词语的英译

近二十年来报纸上出现了很多新词语,大部分都是从其他语言发展而来的,如果译者不知道这些词语的原型,而以另一种方式来翻译,就会给读者带来理解上的困难。例如,我们常见到“国际性大都市”这个词,英语里“cosmopolis”这个词本身就表示“国际大都市”的意思,而我们常常会看到有人把它翻译成“international city”。这样的翻译是大错特错,译者根本没有弄清“international city”指得失不隶属于任何一个国家的城市,“international”在这的用法和“international waters”(国际水域)是一样的。

(二)政治经济领域新词语的英译

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而产生了大量的新词语。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计划经济变为市场经济,出现了不少与经济和政治有关的新词语。政治术语是很难翻译的。大多数中国人对汉语里的政治属于都很熟悉,但对于外国人,尤其是那些从来没有到过中国的人来说,是不可能了解这些术语的。比如说,“廉政建设”常出现在报纸和电视上。目前,腐败现象比比皆是,各级政府都在全力以赴打击这种不正之风。有些人把它翻译成“in-corruption construction”。而这个词的真正意义是“建设一支廉正的政府队伍”。所以更好一点的翻译是“to build a clean and honest government”。

总之,汉译英难,而没有先例可援的汉语新词语语英译则更难。学海无涯,译无止径。要译出地道的,能被广泛接受的英语需要不断的努力和摸索过程。随着中外交流与沟通的不断发展和我们在翻译方面的不断积累,汉语新词语对应的英译也会不断增多。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需要在翻译的指导之下,根据每个新词语的具体类别、特点综合考虑多种适用的方法,并力争选择最佳的译法,以确保信息等值及其畅通传递。

参考文献

[1]覃金菊.论汉语新词的英译[J].科技信息(人文社科).

[2]外研社.现代汉英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法语翻译范文10

论文摘要: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即语句,也就是语言单位的运用价值。翻译者首先要认识原文的语用意义,才能应用译语深入表达原意。因此,讨论语用意义对研究翻译理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中的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以及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意义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它所关心的是运用句子的目的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句子(sentence)作为语句(utterance)运用得是否得体。[1]语用学将语言单位和在某一特定交际环境下的语用者联系起来,语用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外之意。语义学(semantics)把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看作是孤立的,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语言使用者(作者、说话人)和接受者(读者,听众)。一个句子的语义意义就是该句的命题内容,它独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意义的,但是语用意义和语义意义却有较大的区别。

二、翻译中的语用意义

根据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将语用意义分为语境意义(situational meaning)和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两类。

1.语境意义

语境“研究语句之外的语用的和非语言的特征,这些特征跟非语言活动中所用语句的意义的表达有高度潜在关系”。语境不能被看作语言或语言学层次上的东西,它是语言活动描写的一个方面。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境包括领域(field)、格调(tenor)和方式(mode)三个方面。领域指出正在进行的活动,格调指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方式指表达形式。语义意义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过滤,传递其语用意义。[2]语境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Yes?”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在商店里,它可以表示“Can I help you?”在电话里,它可以表示“Whom do you want?”在教室里,可以表示“What’s the question?”等等。因此在翻译中要重视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地理解原文的语句意义,在传达时,对原文的语义意义作适当变通。

2.文化意义

除了语境以外,文化背景是正确理解语用意义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单位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的。任何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无一不受到文化的制约。比如颜色是每个文化共有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有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赋予同一色彩以不同的含义。Green(绿色)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可是,常用来表示“嫉妒”的汉语却是“眼红”或“害了红眼病”。另外,green在英语中还可以表示没有经验,而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由于文化而引起的语用意义的差异都是造成理解和表达困难的原因。《红楼梦》的译者霍克斯曾经叹过这样的苦经:《红楼梦》的爱好者在我的译文中将看不到“红”这个意象,而“红”字在原文中却是比比皆是。[3]在原文中“红”可以代表“好运”、“青春”等,并且一再出现。但英语中没有这样的内涵意义,我明知道译文中失去了些什么,但就是无能为力。所以,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悼红轩”变成了“Nostalgia studio”,“怡红院”变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成了“Green Boy”。

三、相关译法

下面,以几位翻译家和著名刊物的译作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途径和方法。

1.释义手法

例1:华北农村土地的风浪孕育了长篇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万象:《她属于人民——悼丁玲》)

译文:She shifted to land reform work in the midst of peasants in some northern areas.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 in this respect of revolutionary work she conceived into a plot for a long novel:“The sun shines over River Sanggan”which was published and won great fame.

(许梦雄译)

对于丁玲来说,正是轰轰烈烈的华北农村土地改革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给她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内涵,如将其直译,不仅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语用意义,还可能引起读者的误解。在英语中找不到语用等同的对应词的情况下,译者采用了释义手法,将“风浪”译为“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准确而充分地表达了原文中的“风浪”二字在这里的语用意义。[6]

2.喻体转换

作为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段,比喻手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由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喻体所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译语与原语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相同,却不能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等同,因而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然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独具特色,是其他修辞手段无法替代的。为了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表达与原文一致的语用意义,译文可采用喻体转换的方法,即将原文的喻体转换成译文中承载对应喻义的物体,以取得等值的意象联想。[8]

例2:他出去了,母亲和我却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

(鲁迅:《故乡》)

译文:After he had gone out,mother and I both shook our heads over his hard life:many children,famines,taxes,soldiers,bandits,officials and landed gentry,all had squeezed him as dry as a mummy.

(杨宪益、戴乃迭译)

该例中的“木偶人”与英语中指称意义对应的“puppet”喻义不一致。汉语中的“木偶人”与“呆滞、木讷、枯瘦如柴”相联系,而英语中的实际喻义却是“受他人指使的、操纵的傀儡”,如:a puppet government,傀儡政府,伪政府。为此,译者将原文中的喻体改成了mummy(木乃伊),并与动词“squeeze”相呼应,在译文中产生了等值的意象联想,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上面谈的是原文与译文同一喻体不同的处理。还有一种情况,原文喻体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译语中没有对应物,导致指称意义空缺。处理这种情况,同样要采取喻体转换的方法,在译文中寻找喻义相等的对应物作喻体进行替代。

3.加注补义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语的全部信息不仅是内容方面的,也包括原作的风格、色彩。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色彩,有时需采用直译法。但仅凭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时候,可采用加注补义的方法。加注,包括附注、尾注、脚注等,也是有效移植文化的补偿手段。

例3:“小方,你倒没生病?哦,我明白了!鲍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

(钱钟书《围城》)

译文:“Little Fang,you didn’t get sick?Oh,I get it! Miss Pao’s beauty is such a feast to the eye,and you got your fill just looking at her and didn’t have to eat.”

*LITERALLY,“someone is beautiful enough to be eaten.”

(珍妮.凯利,茅国权译)

此处即采用了加注补义的方法,既保留了原作诙谐、戏谑的语气风格,又完整准确地表达了语用意义。

例4:It is always inspiring to see a brave man fighting for a lost cause,and I never cease to admire the Jacobitish zeal with which year after year Mr.John Ervine carries on a guerrilla war-fare against the ever-increasing power of tobacco.

译文:看勇敢的人为一种无望的事业而奋斗总领人鼓舞。我心里一直钦佩约翰·欧文先生年复一年地以斯图亚特王朝拥护者的热诚,进行游击战般的战斗,来对抗日益增强的烟草势力。

(转引自屠国元)

Jacobitish系Jacobite的形容词形式,指1688年被迫退位的英王JamesⅡ的拥护者,JamesⅡ王室即所谓的House of Stuart(斯图亚特王室)。这里将Jacobitish zeal译成“斯图亚特王室拥护者的热诚”,只是部分地传递了所含的文化信息,恐怕还得加注以作补偿。

毋庸置疑,加注作为补偿确是译者移植文化的有效手段。但必须指出,在翻译实际操作时不宜太泛使用,不然,译品特别是文学诗歌译品,定会让读者感到索然无味,毫无想象的空间,因而无法享受原作的“美质”。[9]译品也不应注释过多。加注固然有效,却不是唯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

4.借用法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当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可借助译语文化中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人物、事件或典故进行表达时,译者不妨加以借用。譬如在翻译“口蜜腹剑”、“人面兽心”、“笑里藏刀”等语句时,若借用“犹大之吻”来表达,则更易于被西方读者所理解。

例5:中国现在已有几十种文艺期刊,今后将有更多刊物在全国发行,完全可以预料,一个全盛的文艺繁荣时期将在中国出现。

——《北京周报》

译文:With scores of journals and magazines on literature and art now published on nationwide scale and more coming off the press at a later date,an Augustan age for China’s literature and art can well be expected.

——Beijing Review June22-28,1987

Augustan为古罗马皇帝,在其统治之下出现了拉丁文学的全盛时期。译者对该词的借用,准确表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使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对中国将要出现的文艺繁荣局面有了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但借用法的运用,必须与原文的语体风格融为一体,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5.增译达意

增译,也叫增益、增词或加译,旨在译出原语发出者感到理所当然而译语接受者却不甚了解的意义,因此也是移植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6:I do know that mother,father,sister,teacher,were among them words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with flowers.”

译文:我确实知道其中有“母亲”、“父亲”、“姐姐”、“老师”——后来正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到了我面前,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仗开了花”一样。

(转引自屠国元)

“亚伦”(Aaron)是《圣经》中的任务,摩西之兄。译文中增加“《圣经》上说的”,达到原语宗教文化信息移植的目的,便于汉语读者理解。此外,译文中加上“美好的”,以补足原语中的内在含义。如果没有这些增词,原语文化信息便难免遗失,读者也会如坠云雾。

四、结语

翻译的本质在于语际间意义的准确传达,等值是翻译中的基本问题。[10]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完全等值的对应关系是不可能的。如果语形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方面的等值关系是相互矛盾的,就要遵循语用意义领先,语义意义次之,最后考虑语形意义的等值为代价,因为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sentence)即语句(utterance),也就是语言单位的运用价值(use-value),并且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更常见的是不同语境引起的语用意义的变化而产生的困难。例如:《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两句对话,小孩问老人:

“How much do you suffer?”

“Plenty,”the old man said.

“plenty”和“一言难尽”语义意义可以说不等值,但在这种情况下,“一言难尽,道出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性格,在语用意义上是等值的,即所谓“神似”译文。

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译文要尽量保持与原文在语义意义上的等值关系。

参考文献

[1]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冯树鉴.意译技法之窍门[J].英语辅导,1990,(3).

[3]迈克尔.葛里高利:《语言与情景》中译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4]李广荣.论翻译中的等值——一种社会符号学的方法[J].杭州大学学报,1993,(3).

[5]李嘉熙.钻进去,跳出来——翻译门径之一[J].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3).

[6]魏永红.翻译中的语用意义问题——从几篇作品英译的成功选词谈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23(1).

法语翻译范文11

论文摘要: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即语句,也就是语言单位的运用价值。翻译者首先要认识原文的语用意义,才能应用译语深入表达原意。因此,讨论语用意义对研究翻译理论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探讨了翻译中的语用意义——语境意义和文化意义,以及准确、有效地表达原文意义的几种途径和方法。

一、引言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它所关心的是运用句子的目的以及在特定环境下句子(sentence)作为语句(utterance)运用得是否得体。[1]语用学将语言单位和在某一特定交际环境下的语用者联系起来,语用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言外之意。语义学(semantics)把语言符号与意义的关系看作是孤立的,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上下文、语言使用者(作者、说话人)和接受者(读者,听众)。一个句子的语义意义就是该句的命题内容,它独立于具体的语言环境,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东西。因此,虽然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研究意义的,但是语用意义和语义意义却有较大的区别。

二、翻译中的语用意义

根据语用学研究的对象,我们将语用意义分为语境意义(situational meaning)和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两类。

1.语境意义

语境“研究语句之外的语用的和非语言的特征,这些特征跟非语言活动中所用语句的意义的表达有高度潜在关系”。语境不能被看作语言或语言学层次上的东西,它是语言活动描写的一个方面。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境包括领域(field)、格调(tenor)和方式(mode)三个方面。领域指出正在进行的活动,格调指说话人之间的关系,方式指表达形式。语义意义经过这三个方面的过滤,传递其语用意义。[2]语境对于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Yes?”这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语用意义。在商店里,它可以表示“Can I help you?”在电话里,它可以表示“Whom do you want?”在教室里,可以表示“What’s the question?”等等。因此在翻译中要重视具体的语言环境,正确地理解原文的语句意义,在传达时,对原文的语义意义作适当变通。

2.文化意义

除了语境以外,文化背景是正确理解语用意义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语用学是研究语言单位和语用者即人的关系的。任何人都是社会中的人,都要受到他所生活的文化环境和思维方式的限制。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对语言的理解无一不受到文化的制约。比如颜色是每个文化共有的现象,在许多情况下意义相同。但有的时候不同的文化赋予同一色彩以不同的含义。Green(绿色)在英语中可以表示嫉妒,可是,常用来表示“嫉妒”的汉语却是“眼红”或“害了红眼病”。另外,green在英语中还可以表示没有经验,而汉语中就没有这样的意思。这些由于文化而引起的语用意义的差异都是造成理解和表达困难的原因。《红楼梦》的译者霍克斯曾经叹过这样的苦经:《红楼梦》的爱好者在我的译文中将看不到“红”这个意象,而“红”字在原文中却是比比皆是。[3]在原文中“红”可以代表“好运”、“青春”等,并且一再出现。但英语中没有这样的内涵意义,我明知道译文中失去了些什么,但就是无能为力。所以,在《红楼梦》的英译本中,“悼红轩”变成了“Nostalgia studio”,“怡红院”变成了“the House of Green Delights”,“怡红公子”成了“Green Boy”。

三、相关译法

下面,以几位翻译家和著名刊物的译作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有效地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途径和方法。

1.释义手法

例1:华北农村土地的风浪孕育了长篇名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张万象:《她属于人民——悼丁玲》)

译文:She shifted to land reform work in the midst of peasants in some northern areas.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 in this respect of revolutionary work she conceived into a plot for a long novel:“The sun shines over River Sanggan”which was published and won great fame.

(许梦雄译)

对于丁玲来说,正是轰轰烈烈的华北农村土地改革的亲身体验、所见所闻,给她提供了丰富深刻的内涵,如将其直译,不仅不能正确表达原文的语用意义,还可能引起读者的误解。在英语中找不到语用等同的对应词的情况下,译者采用了释义手法,将“风浪”译为“What she did,saw,experienced,felt……”对其深刻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释,准确而充分地表达了原文中的“风浪”二字在这里的语用意义。[6]

2.喻体转换

作为重要的文学修辞手段,比喻手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出现频率都很高,英汉民族由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同一喻体所承载的喻义可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译语与原语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相同,却不能和语用意义(pragmatic meaning)等同,因而不能产生等值的意象联想。然而,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独具特色,是其他修辞手段无法替代的。为了达到同样的修辞效果,表达与原文一致的语用意义,译文可采用喻体转换的方法,即将原文的喻体转换成译文中承载对应喻义的物体,以取得等值的意象联想。[8]

例2:他出去了,母亲和我却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个木偶人了。

(鲁迅:《故乡》)

译文:After he had gone out,mother and I both shook our heads over his hard life:many children,famines,taxes,soldiers,bandits,officials and landed gentry,all had squeezed him as dry as a mummy.

(杨宪益、戴乃迭译)

该例中的“木偶人”与英语中指称意义对应的“puppet”喻义不一致。汉语中的“木偶人”与“呆滞、木讷、枯瘦如柴”相联系,而英语中的实际喻义却是“受他人指使的、操纵的傀儡”,如:a puppet government,傀儡政府,伪政府。为此,译者将原文中的喻体改成了mummy(木乃伊),并与动词“squeeze”相呼应,在译文中产生了等值的意象联想,完整地表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

上面谈的是原文与译文同一喻体不同的处理。还有一种情况,原文喻体独具民族文化特色,译语中没有对应物,导致指称意义空缺。处理这种情况,同样要采取喻体转换的方法,在译文中寻找喻义相等的对应物作喻体进行替代。 "

3.加注补义

翻译的目的,就是要把原语的全部信息不仅是内容方面的,也包括原作的风格、色彩。为了保持原作的风格、色彩,有时需采用直译法。但仅凭直译不能准确表达原文语用意义的时候,可采用加注补义的方法。加注,包括附注、尾注、脚注等,也是有效移植文化的补偿手段。

例3:“小方,你倒没生病?哦,我明白了!鲍小姐秀色可餐,你看饱了,不用吃饭了。”

(钱钟书《围城》)

译文:“Little Fang,you didn’t get sick?Oh,I get it! Miss Pao’s beauty is such a feast to the eye,and you got your fill just looking at her and didn’t have to eat.”

*LITERALLY,“someone is beautiful enough to be eaten.”

(珍妮.凯利,茅国权译)

此处即采用了加注补义的方法,既保留了原作诙谐、戏谑的语气风格,又完整准确地表达了语用意义。

例4:It is always inspiring to see a brave man fighting for a lost cause,and I never cease to admire the Jacobitish zeal with which year after year Mr.John Ervine carries on a guerrilla war-fare against the ever-increasing power of tobacco.

译文:看勇敢的人为一种无望的事业而奋斗总领人鼓舞。我心里一直钦佩约翰·欧文先生年复一年地以斯图亚特王朝拥护者的热诚,进行游击战般的战斗,来对抗日益增强的烟草势力。

(转引自屠国元)

Jacobitish系Jacobite的形容词形式,指1688年被迫退位的英王JamesⅡ的拥护者,JamesⅡ王室即所谓的House of Stuart(斯图亚特王室)。这里将Jacobitish zeal译成“斯图亚特王室拥护者的热诚”,只是部分地传递了所含的文化信息,恐怕还得加注以作补偿。

毋庸置疑,加注作为补偿确是译者移植文化的有效手段。但必须指出,在翻译实际操作时不宜太泛使用,不然,译品特别是文学诗歌译品,定会让读者感到索然无味,毫无想象的空间,因而无法享受原作的“美质”。[9]译品也不应注释过多。加注固然有效,却不是唯一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这里也有个“度”的问题。

4.借用法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当原语所要表达的意义可借助译语文化中流传甚广、尽人皆知的人物、事件或典故进行表达时,译者不妨加以借用。譬如在翻译“口蜜腹剑”、“人面兽心”、“笑里藏刀”等语句时,若借用“犹大之吻”来表达,则更易于被西方读者所理解。

例5:中国现在已有几十种文艺期刊,今后将有更多刊物在全国发行,完全可以预料,一个全盛的文艺繁荣时期将在中国出现。

——《北京周报》

译文:With scores of journals and magazines on literature and art now published on nationwide scale and more coming off the press at a later date,an Augustan age for China’s literature and art can well be expected.

——Beijing Review June22-28,1987

Augustan为古罗马皇帝,在其统治之下出现了拉丁文学的全盛时期。译者对该词的借用,准确表达了原文的语用意义,使了解西方文化的读者对中国将要出现的文艺繁荣局面有了一个形象、具体的认识。但借用法的运用,必须与原文的语体风格融为一体,切忌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5.增译达意

增译,也叫增益、增词或加译,旨在译出原语发出者感到理所当然而译语接受者却不甚了解的意义,因此也是移植文化的一种有效手段。

例6:I do know that mother,father,sister,teacher,were among them words were to make the world blossom for me“like Aaron’s rod,with flowers.”

译文:我确实知道其中有“母亲”、“父亲”、“姐姐”、“老师”——后来正是这些词把一个美好的世界展现到了我面前,就像《圣经》上说的“亚伦的仗开了花”一样。

(转引自屠国元)

“亚伦”(Aaron)是《圣经》中的任务,摩西之兄。译文中增加“《圣经》上说的”,达到原语宗教文化信息移植的目的,便于汉语读者理解。此外,译文中加上“美好的”,以补足原语中的内在含义。如果没有这些增词,原语文化信息便难免遗失,读者也会如坠云雾。

四、结语

翻译的本质在于语际间意义的准确传达,等值是翻译中的基本问题。[10]但是,由于英汉两个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方面的差异,在许多情况下完全等值的对应关系是不可能的。如果语形意义、语义意义和语用意义方面的等值关系是相互矛盾的,就要遵循语用意义领先,语义意义次之,最后考虑语形意义的等值为代价,因为翻译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具体语境中的句子(sentence)即语句(utterance),也就是语言单位的运用价值(use-value),并且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

在翻译过程中,更常见的是不同语境引起的语用意义的变化而产生的困难。例如:《老人与海》中有这样两句对话,小孩问老人:

“How much do you suffer?”

“Plenty,”the old man said.

“plenty”和“一言难尽”语义意义可以说不等值,但在这种情况下,“一言难尽,道出了这位饱经沧桑的老人生活的艰辛和他的坚强性格,在语用意义上是等值的,即所谓“神似”译文。

当然,在可能的情况下,译文要尽量保持与原文在语义意义上的等值关系。

参考文献:

[1]程雨民.英语语体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冯树鉴.意译技法之窍门[J].英语辅导,1990,(3).

[3]迈克尔.葛里高利:《语言与情景》中译本[M].北京:语文出版社,1988.

[4]李广荣.论翻译中的等值——一种社会符号学的方法[J].杭州大学学报,1993,(3).

法语翻译范文12

一、翻译法的特征

作为翻译法,首先要理解和记忆句子的构成、语法规则以及不规则用法,而且要背诵单词。掌握了这些知识,对照实际的课文,逐句翻译成母语(还有逆向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活动不断重复。所以,即使读解能力有可能提高,但是其它能力的提高却难以期待。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给予语法上的解释以及确切的翻译。虽然也进行原文的读音,但对其发音不够重视。其特征为:

(1)重视文章语;(2)面向智力高的学习对象;(3)教师需要有学习语言的知识,但不需更高的教育技术;(4)可以同时教授大量的学习者;(5)有利于外国文化的吸收;(6)是一种精神活动的训练。

翻译法所遵循的教学基本原则:(1)语音、语法、词汇教学相结合;(2)阅读领先,着重培养阅读与翻译能力,兼顾听说训练;(3)以语法为主,在语法理论指导下读译课文;(4)依靠母语,把翻译既当成教学手段,又当作教学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翻译法教学的教师,不必有流畅的外语口语,一般只要按照课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讲解,用母语解释清楚所学语言的准确意思即可。

二、翻译法的长处和短处

翻译法的教学活动是以翻译为主,几乎没有说和听的练习,其长处是:(1)对于用外语阅读文学、翻译研究资料等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使用字典、参考书等工具书,可以自学;(3)由于忠实地按照语法的规则进行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其准确性是可以期待的;(4)即使不会听也不会说的教师,也可以教外语。而且其教授法不需掌握较难的技巧;(5)对于一次性教授很多学习者的场合,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其短处是:(1)这种教学法主要是依赖翻译,听和说的能力无从获得,所以对于为掌握实用外语能力的学习者,不是一个恰当的方法;(2)由于把文字一个一个地翻译成学习者的母语,所以就会养成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翻译就不放心的习惯本文由http://收集整理;(3)不能掌握正确的发音,语音语调较差;(4)不会主动讲话,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弱。

在某种意义上,没有比翻译法更简单的教授方法了,而且不浪费时间。但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将来,这种方法含有若干危险性:

首先,只是满足了内容的理解,而始终没能理解文章构成上的问题点,这样是无法应用的。偶尔只是学到了根据原文翻译过来的,带有强烈母语色彩的、只言片语的外语。

其次,经常会养成不逐字逐句翻译成母语就不能理解的习惯。“用外语去思考”究竟有大可能性,虽然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我们不要把学习者培养成不去理解语言的使用状况,不把外语置换成母语就觉得心里不安的学习者。到了中级以后,在理解不能完全翻译成母语的外语的微妙的差别时,就显得非常窘迫。

学习翻译技巧和依靠翻译学外语是两个不同的事情。在本国学习外语知识,为了从事将来的工作,多数情况翻译能力是不可缺少的。此时,发挥作用的翻译技巧必需通过高级或专门的培训班的培训。翻译水平的高低,与其说是依靠外语的能力,不如说是依靠母语的能力。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地使用母语,会给学习外语的学习者带来很多误解。这种观点应该让学习口语的学习者事先清楚地了解为好。

三、直接法的特征

所谓直接法就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语言生活场面,从中把场面和表现(语言)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掌握在什么样的场面怎样去说。在课堂上,根据场面和表现的结合,把所使用的语言教给学习者,这种方法就叫做直接法。其特征如下:

1.词汇以及表达的意思等,用实物、绘画、照片、动作去传达;语法以及用法等,不加以解释,而是通过例句,使学习者在归纳中得以理解。

2.教师不使用学习者的母语(所以,教师没有必要了解学习者的母语)。

3.学习者的母语不一样也没有关系,因为它不作为媒介而使用,所以没有障碍。

4.在初级阶段,不能教授抽象意义的词汇。即使到了中级以后,让学习者正确地理解概念也是很难的。

5.文字在会话能力达到相当的程度以后再教授。

使用直接法进行教学的过程应体现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1.直接联系。每教一个新词语,应把该词语所代表的事物、意义及客观表象直接联系起来。

2.模仿为主。不是先学习语言规则,而先听周围的人说话,模仿着说。以模仿多练为主,语言理论为辅。

3.归纳途径教语法规则。让学习者先实际掌握语言材料,再从他们积累的感性语言材料中总结出语法规则,用以指导以后的学习;

4.以口语为基础。先口头实际掌握语言,然后再学习文字符号的识记和书写。

四、直接法的长处和短处

直接法的长处是:(1)因为不使用媒介语,所以学习者能很快地习惯目标语;(2)因为不翻译,所以能够养成用目标语言去思考的习惯(但是,也有一种说法,就是即使受教于直接法,学习者也用母语去思考);(3)因为是以口语训练为中心,所以是针对听的能力和说的能力的培养;(4)因为采用各种直观教具,教学方式接近实际生活,所以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参与意识强。

其短处是:(1)因为不使用媒介语,解释意义

转贴于

时需要转弯抹角,因此有时会不能正确地传达意思;(2)为了解释和例句提示,教师说话的时间过长,而学习者说话的时间减少;(3)在意义的把握上有时会变得含糊;(4)因为不使用媒介语,而只用目标语言进行语言处理,使得教师的负担加大;(5)在外语教学中偏重经验、感性认识,而对人的自觉性估计不足。

语言学家及心理学家认为:(1)语言是一种熟巧、技能或习惯。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大量的重复练习和模仿。(2)语言是一种技艺,而不是科学。精通一项技艺,全在于刻苦多练。如学游泳。使用直接法进行外语教学的途径一般为言语→语言→言语。也就是说,从用外语进行听说读写4种言语活动入手,以学习言语的单位——句子开始,实际掌握外语,然后再通过归纳途径,学习一些语言理论知识,用以进一步指导今后的语言实践,即语言的实际使用,也就是言语。采用此法的教师要在一定程度上实际掌握外语,并领会直接法的实质。所任课班级的人数以20人为宜,人数太多影响教学效果。课时要充足,最好每天都有使学习者接触外语的机会。

五、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