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文化

时间:2023-05-30 10:09:10

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文化范文1

在法国等很多西方国家,葡萄酒文化是伴随这个国家的历史与文明成长和发展起来的,葡萄酒文化已渗透到他们的宗教、政治、文化、艺术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中国也有古老的酒文化,不过在“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等诗句中,提到的酒大多指的是白酒。白酒也是中国世代相传的酒精饮料,“感情深、一口闷”的白酒文化在中国人的饮酒习惯中已深入人心。

近年来,葡萄酒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很多人出于健康的考虑,慢慢地改变习惯,开始饮用葡萄酒;一些企业家也走向国际化,正在被西方的葡萄酒文化所影响,开始品鉴葡萄酒。

在这样的趋势下,中国会不会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

葡萄酒消费新生代

国际葡萄酒与烈酒展览会组织(Vinexpo)预测,中国葡萄酒市场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到2015年,中国葡萄酒的年消费量将再增54%,从消费额来看,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葡萄酒消费国。如果说前20多年是美国消费拉动了世界葡萄酒的增长,那么在2015年左右,世界葡萄酒将步入“中国时代”。

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葡萄酒能满足人的多重需求。有一种人爱喝酒,他要品的是酒的味道;另一种人喝酒要的是那种感觉,至于酒是什么味道他无所谓;还有一种人就是要通过喝酒来营造氛围、体味情趣,对酒的要求却不是很高。

法国乐朗酒庄庄主沈东军表示:“中国人喝葡萄酒更多要的是气氛和感觉,一些刚刚入门的消费者,先从营造气氛入手,慢慢再去了解葡萄酒。”

上海朗繁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袁源判断,尽管中国的酒文化还是以白酒和啤酒为主,原来的“50后”“60后”们还是习惯饮用白酒和啤酒。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消费者会逐渐递减,取而代之的是新生代消费者,特别是“80后”“90后”。我们看到,目前在东南沿海等大城市,年轻人已经很少饮用白酒,他们认为葡萄酒更加健康。而这部分人群的增加,自然会慢慢占有原来白酒的市场份额,所以,未来葡萄酒可能会替代白酒成为中国人最主要的酒类消费品。

看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过去这两个国家的人以饮用清酒等低度白酒为主,但现在葡萄酒已经成为日本和韩国最主要的消费品种。

沈东军认为:“葡萄酒市场的快速增长对普及中国的葡萄酒文化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消费者收入越来越高,他们的品味也会越来越高。如果碰到好的葡萄酒,他们也可以鉴别出来,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葡萄酒品质的提?高。”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认为:“现在很多国内企业在葡萄酒定位上还是有问题,总是喜欢一开始就定位于高端酒。但是我们看看,无论是新世界酒还是旧世界酒,全世界所有的葡萄酒都是以餐酒为主,即使是波尔多的葡萄酒,大部分也是以餐酒为主,不可能以高端酒为主。只有餐酒的市场空间才更大、才有更多的人能接触葡萄酒,只有餐酒的定位才可能让葡萄酒产业发展起来。另外,高端酒的定位有很多条件,是与自然环境相关的,不是想定位高端就能成为高端的。”

现在一些国内葡萄酒品牌在打造所谓的中国顶级葡萄酒或者世界级葡萄酒,其实真正要达到这个水平难度很大。沈东军总结了几方面原因:第一是由中国的整个社会环境造成的,就像中国制造,总给老百姓一种不信任的感觉;第二是我们的土壤和气候环境,是不是能够生产出世界顶级的葡萄酒,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第三是葡萄酒文化的形成是需要文化底蕴的,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果我们换一种思维,法国能不能生产出顶级的白酒出来?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培养中国的葡萄酒文化

由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葡萄酒文化始终没有推广开来。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好葡萄酒,很多葡萄酒厂商和经销商经常开一些大大小小的品酒会,组织不同的人来品酒。袁源说:“目前这些品酒会还是针对一些高端客户,今后会陆续向下延伸,用这种方式来培养不同的客户对葡萄酒的认识程度。品酒会会邀请一些葡萄酒专家或者法国酒庄的庄主,向客户介绍如何品酒。”

通过品酒会的方式,会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葡萄酒。现在有很多葡萄酒爱好者、企业老板等对葡萄酒的认知已经非常专业,他们拿到一款酒会很快判断出产地,甚至能知道是波尔多左岸还是右岸的酒,大概在什么价位。

中国有13亿人口,市场很大,现在国产葡萄酒厂商和经销商也在下大力度宣传,葡萄酒的价格也相对便宜,因此可以预见,未来葡萄酒在中国老百姓中的普及程度会逐渐提高。沈东军表示:“中国人的饮酒方式比较难改变,喝酒总喜欢干杯,这种习惯并不适合葡萄酒文化,而且转变起来可能需要很长时间,甚至永远也转变不过来。但中国的消费基础还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要喝高档的进口葡萄酒,即使是同一个人,他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对酒的要求也不一样。比如在邀请重要贵宾时,可能会喝进口葡萄酒,而平时就喝普通一点的酒。”

目前来看,国内的葡萄酒市场还是国产品牌占主导地位,但进口葡萄酒的市场份额也在逐年提高,葡萄酒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中国的消费者也有了更多选择,这就迫使国产葡萄酒要提高质量。同时,国内葡萄酒的快速发展也会让进口葡萄酒回归合理的价格区间,这种相互竞争的良性态势将成为国内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葡萄酒文化范文2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经济

人类栽培葡萄、酿造葡萄酒和创造葡萄文化的历史悠久,而中国是世界上葡萄较早栽培地之一。

中国古代的栽培葡萄是外来的物质文明,其原生地在黑海和东地中海沿岸一带及中亚细亚地区。

大约五千年至七千年以前,在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的酿制,后来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向东传播到东亚。

中国自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

葡萄酒的酿造也开始出现,与葡萄、葡萄酒有关的文化逐渐发展。

在中国,两宋以前,葡萄酿酒产地的扩展、葡萄酿酒技术的传播和葡萄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及葡萄文化发展历史的重要内容。

两宋以前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经西域(在中国古代,主要包括今中国新疆及中亚地区等)由西向东、由北向南、由京城地区向四周扩展。

中国古代最初的栽培葡萄及其酿酒术是外来的物质文明。

中国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区是西域新疆。

高昌葡萄酒酿造规模的推测

从葡萄酒的产量、酒租及葡萄的种植面积来看,高昌葡萄酒的酿造有着一定的规模。据研究,高昌时期葡萄田约30余顷,约占高昌垦田900顷的3%~4%。

麴氏高昌时期葡萄酒税的征收特点

麴氏高昌时期,葡萄酒在租佃、买卖、借贷、赋税等经济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占有突出地位,如酒租乃麴氏高昌王朝税制,有一定的管理制度。葡萄酒也是麴氏高昌王国的重要朝贡品。

麴氏高昌葡萄园用葡萄酒纳税,僧俗输租皆可用葡萄酒,其租额为每亩葡萄田交纳葡萄酒3斛。

有学者认为,为避免葡萄酒的污染、变质、败坏,往往采取不定期、不定量的入供方式,即用来缴纳田赋的葡萄酒随时输入随时出供。

阿斯塔那24号墓出土《高昌条列得后入酒斛斗数奏行文书》中有“岁后入酒”的记载。“入酒”,即葡萄园经营户按官府规定向官府交纳的租酒。尽管学者们对“岁后入酒”一词有不同的解读(如吴震先生认为:“此是后入酒,必有前(或先)入酒。入酒据葡萄园。”孙振玉先生认为:“麴氏高昌王国所规定的入酒时间一年分为两次,每年正月和12月;正月为前(或先)入酒,12月为‘后入酒’。”卫斯先生认为:麴氏高昌王国所规定的入酒时间当在“年终岁后”之际,即当年的12月和来年的正月。笔者倾向于卫斯先生的观点),但麴氏高昌葡萄酒税的缴纳,囿于葡萄酿制的时间,却主要集中在当年的12月和来年的正月。

不过,葡萄酒不定期、不定量的入供方式,也启发我们有必要对一些粮食入供账簿文书重新检讨和辨析。

魏晋鄯善国所属凯度多州时期的

酒税

魏晋鄯善国所属凯度多州时期,酒税和粮税一样,是凯度多州时期向农民征收的一项常规税,也是凯度多州时期的一项主要财政来源。官府专门设有收取税酒的酒局,酒局内有专门收取税酒的税吏。酒局收取税酒是以村或百户为单位集中收取的。拖欠税酒不交或交不起,是要以物折价相抵交付的。在拖欠国家税酒(也即酒税)情况下,还产生酒利息。国家通过酒局将税酒收归国有,再通过商运销售到周边地区。葡萄酒还用作交换物。

争议文书

吐鲁番阿斯塔那320号墓出土的《高昌张顺武等葡萄园亩数及租酒帐》是一件麴氏高昌王国的有关葡萄种植方面的经济文书,学术界称之为《租酒帐》。关于其性质,有分歧。

卫斯先生断定此件文书是一份麴氏高昌王国时期官府对新老葡萄园主收交租酒时的“年终决算表”。如“无租”,应释为“无人租种”或“无人经营”;“租了”应释为“他人租种了”;“有酒”的本义应为“有租酒”,是要交也可缓交之酒;“得酒”是必须上交之酒;“无酒”即“此次没有租酒任务”;“储酒”之“储”作“贮存”,引申为“结余”解释较为合理;“得酒×姓(半)有××(×××)斛”,“有”字在这里可以引申为“折合或合计”之意;“无桃”即“没有葡萄”。同时反映出麴氏高昌王国官府对葡萄种植业和“租酒”管理方面的一些具体政策与做法。比如“经营自由”,租期满了可以不租,租期中间也可以转租。收成好了,可以“储酒”转抵下年租酒。收成不好,租酒也可以缓至下年再交,遇灾逢难租酒还可以减免。官府在核定“租酒”任务时是根据葡萄园当年的实际经营情况来确定的。

吴震先生说:“储酒当指原贮酒,得酒指新酿的酒,有酒则指现实存有酒数。无租是因故蠲除,租了谓租已纳讫。有桃(葡萄园)无酒,或因园是新辟尚未收获;无桃却有酒者,或是自己无葡萄园(非园主)但从他人夏来者。”

葡萄酒文化范文3

那么,对于后来中国市场的美国葡萄酒能否居上而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消费葡萄酒吗?会象其它的美国产品如可乐、肯德基和麦当劳、牛仔服等一样成为一种新的美国文化流行并形成文化竞争力吗?投资美国葡萄酒有前景吗?等等,面对诸多的经销商和消费者的疑虑,从市场的角度,除了国内各大运营商持续的推广是基础之外,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先来分析下作为新世界代表的美国葡萄酒的文化竞争力形成的支撑点——

一、 产量和消费量的实际领先。以2008年为例,美国葡萄酒(原产地)产量为19.2亿升,消费量27.2亿升,分别位列世界第4和第2。从上述8亿升的市场需求差距我们可以看出,美国葡萄酒出口少的原因首先是自身的供不应求。据美国领事馆农贸处的资料显示,从纯原产地的产量上来说,美国是真实的生产、消费量的第一;而之所以突出原产地,是因为一些国家从西班牙等国家进口原酒作为自己的原产量再出口。

二、 品质感动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支持。世界是如何认识美国葡萄酒的?1976年5月24日的《巴黎的判决》品酒大赛就是一个转折点;而其后的2006年的再次上演的《巴黎的判决》品酒大赛再至最近的2009年的盲评,更是加深了世界尤其是欧州旧世界葡萄酒国家对美国葡萄酒的了解,因为评判出美国葡萄酒好的都是法国人。这些事件被广泛传播的同时,引导了消费者对美国葡萄酒及其产业文化的认识,认识了加州,包括一些如纳帕谷(NAPA)、利弗莫尔谷(LIVERMORE)、洛迪(LODI)等著名产区和酒庄。

三、 影响世界葡萄酒的酒评定价权。现在,美国著名的酒评家罗伯特.帕克的评分成为了包括法国波尔多各级名庄酒在内的葡萄酒能否畅销并卖上好价钱的决定性因素。对于每年即将走向市场的新酒,全球葡萄酒界及收藏界犹如期待奥斯卡大奖一样期待帕克先生的评分。

四、 国家的品牌背景。支撑葡萄酒产地文化背景的就是国家文化。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美国就是一个品牌,星条旗的标志让人印象深刻,是被我们日常生活最为关注的典型代表。为什么历史很短的国家却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强国大国,是其所有产品的品牌公信力的最好支撑与说明。此外,美国的FDA食品安全管理也是世界公认的一流水平。

五、 让人信服的商业理念。相比较于美国的其它公认的领先世界的产业,葡萄酒产业在美国的产业比重中所占比例很小,不如高科技产业出名,甚至加州的一些水果都比葡萄酒更出名,不象一些国家的葡萄酒是支柱型产业。但是,让世界瞩目的是美国的产业几乎没有一个做不大的,可以说包括各行各业,那么,当这一商业理念被投射到葡萄酒这一产业并被聚焦放大时,只要华尔街的金融巨头稍加关注,世界葡萄酒的格局将会发生大的变革。此外,世界最大的几个葡萄酒企业均在美国,如星座、嘉露、美国葡萄酒集团等,包括新兴的美国托福酒业集团等,以资本的创新模式整合酒庄资源迅速做大,更为重要的是它们的近几年的发展让人看到了它的成长并正在做大做强,因为它有让人信服的商业理念、先进的管理和一流人才的市场机制。

六、 有引导产业发展的关键人物和产业规划。领袖的话语权总是充满了诱惑力。除了上述的帕克之外,以罗伯特蒙大维为代表的对美国葡萄酒产业发展起到巨大作用的关键人物是活生生的教材,足以说明一切。此外,美国的葡萄酒产地规划管理的AVA体制也是与法国为代表的旧世界的管理方法不同,充满了美国特色。

七、 更加符合中国消费者的口感。再好的葡萄酒也是用来喝的,解决入口问题是关键所在,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葡萄酒刚刚起步、绝大多数的消费者对于葡萄酒缺乏真正的认识的市场环境。自从美国酿酒师打破了法国人编织的神秘面纱,破解了好葡萄酒的秘密之后,加之加州2000多公里的西海岸每年200多天的日照和太平洋海风引导的雨水解决了阳光和水的问题,先进的酿造科技水平解决了糖度和酸度的平衡,糖度高、不酸不涩好入口、酒体平衡成为了美国葡萄酒的优势。而据广州十六区酒业所做的市场调查表明,其公司的稳定客户群大量增加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国葡萄酒更加容易入口,酒精度高但是口感很柔和,当然更有消费者对美国食品安全管理是早有耳闻。容易入口为美国葡萄酒带来了更广泛的消费人群。

八、 有广泛认知的世界品牌已经产生。如1976年《巴黎的判决》葡萄酒大赛中第一名的“鹿跃(Stag’s Leap)”、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送给爱尔兰总理的白宫宴用酒“肯嘉尼(CONCANNON)”、美国现代葡萄酒之父蒙大维的“蒙大维(MONDAVI)”、美法葡萄酒顶级合作的产物“作品一号(OPUS ONE)”、代表美国浪漫经典个性的“廊桥(LOUNGE BRIDGE)”百年古藤仙粉黛、延续美国精神的“岩石之心(ROCK HEART)”等等品牌,它们让世界了解了美国葡萄酒,不论是品质还是品牌内涵都充满了可能延续的价值感。

葡萄酒文化范文4

广告宣传

“一支好酒,来自天籁”,神秘而充满震撼力的广告宣传口号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独特奇异的遐想世界。在香格里拉·藏密的广告宣传策略中,企业将人们在心底对世外桃源(香格里拉是对英语中“世外桃源,Shangri-La”的音译)生活的向往再度挖掘和提炼,通过赋予产品这一地域文化概念,宣扬消费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借助“香格里拉·藏密”与“理想中的生活”实现对接。“传奇品质·百年张裕”,作为中国葡萄酒市场最具文化底蕴的品牌──张裕更是将“酒是陈的香”与自身的百年历史极富创造性地浓缩在这短短的八个汉字当中,让消费在消费张裕产品的同时将自己与历史的厚重与深沉联系在了一起。

葡萄酒企业在向市场受众传播各种讯息时,无非是着力于时尚感、历史感、成功感、亲和感、神秘感、尊贵感或者绿色感等一系列品牌形象。这就要求企业营销人员在广告创意及其随后的媒体选择上始终围绕以上企业想要成就的品牌形象来作出取舍。首先,要求广告创意紧扣品牌形象,而且能够顺畅地被传递或理解;再者,优秀的广告版本需要通过适当的媒体到达合适的受众。简单举例来讲,如果企业想要塑造一种成功的、尊贵的品牌形象,那么以一种过于大众化的沟通语言,然后将之置于区域市场的当地晚报来大量投放,这无异于是一种广告预算的浪费。

事件营销

在2005年9月2日举办的“成龙上海慈善周末”上,龙徽干红获得了这次慈善义演的冠名权,通过这次冠名,不仅可以扩大龙徽在以上海为龙头长三家地区的品牌知名度,而且社会大众还会将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龙徽品牌相联系。此外,张裕与上海财富论坛、张裕与法国中国文化周、张裕与世界市长论坛、张裕与博鳌亚洲论坛、龙徽与世界市长论坛、烟台长城与大连国际时装节、华夏长城与山海关老龙头新千年庆典等无不体现了企业品牌与事件特点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成功的、时尚的、喜庆的情感联想成为二者之间的共同诉求。

在行销传播的过程中,企业经常通过赞助一些公众关注度较高的事件来达到宣传企业品牌的目的。在选择赞助事件时,应该把握的原则是所要发生的事件与企业品牌的独特属性之间产生关联,从而催生出最大的宣传效果。事件营销要求企业应用带有新闻传播价值的事件作为载体,然后将事件特性与企业品牌或者产品属性紧密结合,两者之间形成合力共同吸引消费者眼球,最终塑造出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而要将葡萄酒企业的文化营销策略与新闻事件相结合,企业必须事先考察或者创造出新闻事件本身的深厚文化内涵(例如绿色的、负责任的、关注社会的、时尚的等),进而将它揉合、放大并传播出去,为葡萄酒企业品牌注入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包装设计

2004年中秋,张裕推出的一款红葡萄酒套装礼盒(包括正甜红、樱甜红、清甜红和喜甜红各一支)中。在这款礼盒中。公司起用了新的酒标,四支酒标分别采用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最优等奖状、著名戏剧演员韩兰根代言张裕、上世纪30年代上海市场张裕葡萄酒专柜和张裕早期美女日历等四幅图片作为酒标的背景,非常巧妙地将百年张裕的深厚文化底蕴渗透在了酒标上,无形中让消费者感受到张裕的悠久历史传统。“云南红”的酒标上清纯的傣族少女、翩翩起舞的蝴蝶、带着晨露的葡萄、椰树、大象等等构成了一个美妙奇异的世界,所有这一切渲染出云南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每一个葡萄酒品牌都会承载一定的文化信息,而包装作为品牌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果应用得当,将让消费者感觉到品牌的文化属性、聆听到品牌的独特故事。葡萄酒产品的包装可以分为纸箱或者木盒外包装和瓶标、软木塞、PVC胶帽与瓶型等内包装。葡萄酒企业要想将自身的品牌文化用一种有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包装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媒介。包装上除了国家法定须标注的诸如注册商标、生产企业名称、产品成分、存放条件、液体含量、酒精度等必要信息外,包装上的图形、色彩的设计与搭配还可以起到传播企业性格和促进销售的作用。因此,葡萄酒包装不仅要保持消费者对产品本身的知情权,还应对葡萄酒企业的整体品牌文化塑造和传播产生尽可能的正面效应。在包装设计时,既要讲求科学性、牢固性和实用性的同时,还要注重优雅性和艺术性。例如木盒外包装可以彰显品牌所推崇的精致生活及其高贵品质;红色的礼盒包装会增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深绿色、棕色和白色的异形瓶可以突出品牌的活泼、浪漫特征;橡木桶形包装能够诠释出酒的陈酿品位;利乐纸盒包装体现了品牌的大众性;软木塞上的企业LOGO折射出品牌的悉心与周到。所有的葡萄酒产品包装的开发与设计都应该试图“说出”品牌独有的故事。

产区营销

在平常人的眼中,云南代表了一种根植于红色土地上的浓重而神秘的地域文化。而云南产地的葡萄酒之所以能够突破当时较高的品牌市场进入壁垒,如果在本地市场他们是得益于“天时、地理、人和”的天然优势的话,云南葡萄酒品牌向全国市场的突围更是一种强势地域文化逐渐向产品或者品牌转移甚至增值的过程,而且葡萄酒企业在广告宣传和产品包装上也巧妙而充分地与自己特有的地域和民族文化特色结合起来。从2000年以来,烟台长城利用一年一度的“和平颂”国际青少年文化艺术盛典之际,举办各种葡萄酒论坛、峰会来推广蓬莱产区,2005年8月21日,更是组织举行了“世界七大葡萄海岸发展高峰论坛”,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意大利托斯卡纳、美国加州纳帕山谷、智利卡萨布兰卡谷、澳大利亚布鲁萨谷、南非开普敦六大葡萄海岸与中国蓬莱南王山谷葡萄海岸筑起了“6+1”格局,七方还联合发表的《蓬莱宣言》,从而奠定了“蓬莱·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产区发展格局。

有人认为,将酿酒葡萄地理产区作为企业的营销重点,是在“为他人做嫁衣裳”。其实,在以龙头企业为首的产区营销背景下,受益最多的还是企业自身。目前,不少企业利用“葡萄酒是种出来的”这一口号,来宣扬自己葡萄酒产品与卓越酿酒葡萄产区之间的良好纽带。其实在此过程中,企业也是间接在为自己所处的产区做宣传,最终也为消费者接触、了解葡萄酒文化做出贡献。在中国的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中,各个产区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差异。积极宣扬产区特色,无论对企业市场份额还是行业整体份额的扩张都是良性选择。

工业旅游

张裕集团从1992年开展工业旅游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150万人次。2004年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已经创下了600万元营业收入的“纪录”,其中门票收入150余万元,其余的收入则来自纪念品、个性化葡萄酒销售以及餐饮业的收入。2005年1─6月,张裕工业旅游接待参观人数近10万人,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实现营业收入400多万元。张裕酒文化博物馆还被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之一。葡萄酒工业旅游已经成为张裕集团的新增长点并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扩大了张裕品牌的影响。

葡萄酒工业旅游是伴随着中国葡萄酒市场的逐步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的企业品牌营销渠道,同时也能为企业带来新的利润来源。但是并不是每个企业都拥有可利用的工业旅游资源,目前表较成功、现实的项目,当数烟台张裕和秦皇岛华夏长城。两个企业应用当地良好的城市旅游资源,将自己纳入整个城市旅游的链条之中,然后开发设计企业特色的旅游增值服务。工业旅游可以说集品牌宣传、葡萄酒文化培育和利润创造为一身,也可以作为企业文化营销的一个新途径。葡萄酒工业旅游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但从目前来看其所肩负的主要功能还是品牌形象塑造和消费文化普及。但是,在旅游者访问的过程中,如何让他们将短时间的旅游体验“带走”进而实现扩大口碑传播效果,这也是营销者应该考虑的话题。例如,在测算成本收益后,旅游者在购买门票的同时,可以免费获得企业的广告礼品(从钥匙扣、圆珠笔等普通带有企业LOGO的纪念品,到酒杯垫、酒杯架、瓶标收藏贴纸、酒瓶套等和葡萄酒相关的装饰品);免费赠送品牌宣传光碟;增加少许费用获得“葡萄酒文化手册”(从企业直接面对消费的层面来讲,目前还没有一份各方面都比较出色的红酒消费手册);开发葡萄酒饮用辅助工具(酒杯、开瓶器、醒酒瓶、葡萄酒过滤器、软木塞抓取器、冰桶、瓶塞、酒温计等);而且对于一些消费者在购买后不方便携带的“商品”(如个性化定制酒),企业还可以为其提供免费寄送服务,这样使消费者的购物更容易的同时,也为企业形象增值。

渠道培训

10年前的一天晚上,一个叫萨姆·费瑟斯通的美国酒商拎了几瓶拉费堡红葡萄酒来到北京的一家卡拉OK吧。一群北京人打开酒瓶,像倒啤酒一样咕咚咕咚倒了大半杯,然后兑上雪碧、西瓜片和橙子片,直到酒杯满得也跟啤酒一样。后来费瑟斯通回忆当时情景说:“我敢肯定,听到这样的事情,那些老牌的顽固的法国葡萄酒酿造者一定会惊得从坟墓里坐起来”。这是1995年的北京。10年后的今天,三里屯或什刹海仍然每天都在重演这一幕,并且,红酒加雪碧还有了一个暧昧的名字,叫“红颜知己”。虽然有人提出,消费者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饮用葡萄酒,但是总应该遵循起码的饮用规则。作为葡萄酒重度消费城市之一──北京尚且如此,更加凸显中国葡萄酒消费文化普及任重而道远。

葡萄酒文化范文5

关键词:独具特色;葡萄酒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51-01

蓬莱是中国葡萄酒的重要产区,蓬莱已发展优质葡萄酒基地16.8万亩,葡萄酒企业70多家,葡萄酒年产量达到14万多吨,蓬莱已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产业之都”和“中国葡萄酒名城”。迫切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挖掘,形成蓬莱特色的葡萄酒文化,发展壮大蓬莱的葡萄酒文化产业,提升葡萄酒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城市的品牌形象。

一、注重文化融合,挖掘神仙酒文化

酒文化以道家哲学为源头,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所在。蓬莱为道教圣地,全真教的发源地,因此,完全可以将道教文化与葡萄酒文化融合起来,打造蓬莱独具特色的神仙酒文化。一是弘扬民间神话传说,融入葡萄酒酒礼酒俗精华,再加入现代元素,打造“葡萄酒道”,并打造一套完整、系统的民间葡萄酒风俗、以酒为媒的“酒道”表演节目。二是设立葡萄酒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葡萄酒业技术改造、创名片和酒文化挖掘、宣传及打造;三是强化神仙酒文化研究、宣传及推广工作。建议组建神仙酒文化研究会,围绕“神仙酒文化的研究与开发”,鼓励专家学者和爱好者对蓬莱神仙文化和酒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研究,打造一批与神仙文化、酒文化有关的文化产品。

二、注重产业融合,打造葡萄酒旅游文化

首先,将葡萄酒旅游纳入旅行社。可由主管部门指导成立葡萄酒旅游协会,在葡萄酒旅游规划的落实、市场营销推广、旅游项目研究开发、人员培训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并积极引导旅行社参与。酒庄要与旅行社沟通,争取将葡萄酒旅游产品纳入旅行社的主推线路中,同时酒庄要组织旅行社代表对葡萄酒旅游产品进行深度体验,并不断对产品进行完善。

其次,在丰富葡萄酒旅游产品上,可把游客的仙境游、海洋极地世界游、八仙渡口游、三仙山游等与蓬莱的酒庄、酒堡游和18公里葡萄长廊游结合起来,形成蓬莱之旅的一体化打包游。在18公里长廊设置葡萄酒品鉴凉亭(凉亭里应有诗画配合)和推介产品展厅,设置主题雕塑、葡萄观光平台及生态停车场等,在每个景点再设置专门导购小姐,引导游客并为之介绍各个景点的特色和葡萄酒特色。同时,还可植入民风民俗元素,开发婚庆旅游市场,并办好节会,以节造势,打造葡萄酒节会品牌。

再次,还可全面规划建设几个特色鲜明的葡萄酒小镇,分别为开放式的度假小镇,包括葡萄酒博物馆、风情酒吧街、商业街、葡萄酒主题酒店、温泉酒庄等,形成浓厚、高雅、温馨的葡萄酒文化,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

三、注重产地宣传,推广原产区酒文化

百年来法国香槟酒、干邑酒之所以久负盛名,长盛不衰,主要得益于原产地保护制度。原产地制度主要有三个要素构成,即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独特的加工制作方法和独特的法律制度安排。蓬莱地处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海与黄海,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葡萄成长期相对较长,光照时间比较足,酿出的葡萄酒具有果香浓郁、口感细腻、醇和自然等特点。2010年,“蓬莱葡萄”获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备原产地商标,我们还有三个方面需要努力完善。其一,明确规定葡萄酒加工制作方法;即在葡萄品种、种植行距、酒精含量、发酵时间、酿造工艺等方法也进行界定,为高品质葡萄酒打下坚实基础;其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形式将种植环节规定下来。这两个方面是打造原产区口牌的前提和基础。其三,整体打包,强力营销。将蓬莱所有葡萄酒企业聚集起来,形成集体优势,打造产区整体品牌。比如仍然通过各大报纸进行专版报道,通过全国各地糖酒会《葡萄酒特刊》等进行整体产区广告宣传,在各机场及高速跨桥上制作蓬莱产区产业形象宣传的路桥广告等,实现跨区域广泛围传播。

四、创新营销手段,强力宣传品牌文化

一是精英化葡萄酒文化强力出击。消费者花几千元甚至更多的钱买一瓶优质葡萄酒,所需要的绝不仅仅是产品上的物质享受,更多的是精神上的享受。这就要求葡萄酒必须融入有价值的精神文化,产品的形态可以是制造商代工生产,但真正贩卖的却是基于品牌文化的精神体验。因此,蓬莱蓬莱酒可以以产区为基础,选取各企业有特色的高档酒,打造一个精英化葡萄酒文化系列。

营销策略一:借助国内或国际重要赛事,无论是体育还是艺术,将精英化系列葡萄酒品牌强力打入,使蓬莱产区高档葡萄酒品牌首先崭露头角。

营销策略二:借助各省市主要电视台的平台,赞助收视率高的主打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上海卫视中国梦想秀等,使消费者日渐熟悉蓬莱葡萄酒。

营销策略三:在全国主要城市开直营精品葡萄酒体验店,提供轻松的体验氛围,摒弃以前那种强硬的侵入性推销介绍,正确的引导不熟悉蓬莱产区葡萄酒的客人了解蓬莱葡萄酒,客人在这里体验和评估蓬莱葡萄酒,并感受蓬莱葡萄酒中蕴藏着的深厚传统文化。

二是大众化葡萄酒文化抢战市场。与可乐、牛奶、果汁等饮料相比,葡萄酒具有更丰富的文化性、知识性、趣味性和鉴赏性内涵,其市场潜力、持久度和稳定性也很大。因此,大众化葡萄酒抢战市场势在必行。

策略一:制作葡萄酒文化宣传广告,包括蓬莱葡萄酒特色、葡萄酒饮用及佐餐知识、葡萄酒的作用价值等,在中央电视台、各省电视台等强力宣传,以此来扩大蓬莱产区品牌葡萄酒的宣传效应。

葡萄酒文化范文6

一、我国葡萄酒文化的现状

我国的酿酒葡萄的种植主要集中在胶东、西北以及京津冀地区,并且已经以葡萄酒旅游目的地的形式出现,以北京延庆县的“酒庄葡萄酒产业带”以及烟台的蓬莱市“葡萄观光旅游带”为主。整体而言是东部发展状况较好,而西部仍然处于探索阶段。

从出土文物及历史来看,第一桶葡萄酒是由苏美尔人酿造。而中国的葡萄酒旅游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之后发展缓慢。尽管中国葡萄酒文化已经有几千年历史,但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葡萄酒庄――张裕葡萄酒庄也只不过是19世纪末建立的,一百多年的历史并不能帮助张裕积攒太多的葡萄酒文化。葡萄酒旅游更是从近几年才开始,所以中国的葡萄酒庄的文化底蕴远不能与中国五千年历史相比,此外中国的葡萄酒庄也多半只是纯粹抄袭西方葡萄酒庄风格设计。所开展的葡萄酒旅游侧重于产品的推销而不是将葡萄酒的历史和文化来源介绍给游客。

二、体验经济的定义及应用

体验经济是指“企业以服务为重心,以商品为道具,追求感性与情境的诉求,为顾客创造出值得回忆的感受。”体验经济是一种除农业、工业、服务经济之外的第四种主导型经济形态。体验经济主要是具有生产和消费同步的特点,而体验则是这个过程的产品,消费者愿意为这个体验付费,因为整个过程都是很美好、难得、独一无二的,这种形式与旅游产品类似,使得企业不是仅仅销售商品和服务,而是提供最终体验并且充满情感的力量,让顾客难以忘怀。所以葡糖酒行业开始逐渐引进葡萄酒旅游服务。

三、葡萄酒旅游开发措施

(一)对葡萄酒旅游景区体验开发理念进行加强

进行旅游开发最终是实现人与自然、文化以及环境的和谐共存,各方自身获得最大收益。对于游客而言,可以感受当地葡萄酒文化及特色;对景区而言,可以获得文化传承以及社会效益和地方宣传。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渠道主要是精神和身体双重参与,所以景区的设计需要注重真实性,确保游客能够获得真实的葡萄酒体验氛围,确保景区及周边多方面元素与景区整体形象相符合。

(二)深入发掘本土的葡萄酒文化

我国葡萄酒旅游目前只是单纯的模仿西方,却并没有将本土特色融入进去。葡萄酒旅游中需要增加我国数千年来对于葡萄栽培管理技术的改良和提高、葡萄酒酿造技术的发展流程、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与葡萄酒有关的各种文人创作的诗、画等。因为我国的历史、文化以及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不同,所以葡萄酒文化旅游也应当独具特色而不是照着西方模式生搬硬套,要注重在葡萄酒旅游体验活动中深度发掘我国葡萄酒文化的底蕴。

(三)对葡萄酒酿造商依托模式要大力推广

要围绕品牌葡萄酒酿造上,以葡萄酒酿造商名字为名字的企业庄园或者是展示企业文化的博物馆作为单独景区共游客参观游览,针对的游客主要是高端葡萄酒爱好者、会议及休闲人员等。为旅游者提供教育、观光以及娱乐等多种服务,要注重对酿造商葡萄酒种植基地、酿造厂酿造工艺以及生产线、酒庄和企业文化等内容的展示。此外还可以为旅游者提供葡萄种植基地的住宿、户外休闲运动以及葡萄酒和相关产品的内容等等。

(四)将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发挥应有作用

为实现品牌聚集、品鉴欣赏、收藏展示、科普推广以及文化交流等目的,国内建设了大量具有休闲、展览、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的葡萄酒文化博览中心。这些博览中心经常举办产品推广、产品品鉴、基地考察等面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为参展商和采购商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让参展商有机会进入世界葡萄酒交流的平台。例如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张裕葡萄酒庄就开发了馆藏事件酒、异性瓶酒、小型可储酒橡木桶、艺术酒架、办公用品等具有酒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旅游纪念特色的产品。

(五)葡萄酒旅游企业应当与旅行社合理合作

旅行社手中往往同时掌握游客资源和旅游资源,自己在其中起到中介和组织的作用。通过对旅行社的合理利用,可以显著提高旅游业的聚集效应。就目前而言,葡萄酒企业依然未能充分认识到旅行社的重要性,而旅行社对于葡萄酒旅游也没有较为深入的认识,所以互相之前的合作较少。葡萄酒企业往往是单枪匹马进行宣传,但是收效甚微,而旅行社带领游客去酒庄只是简单地逛逛,无法让游客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的底蕴和魅力,导致游客对于葡萄酒旅游兴趣不高,在无回头的可能。旅行社在旅游市场的发展和繁荣方面不可替代,所以相关部门应当针对葡萄酒旅游方面问题,进行实地考察,集中规划处葡萄酒旅游的精品线路,并且注重对外的推广。旅行社可以实现设立美食美酒、品酒一行、风土人情等多个专题的葡萄酒旅游,在遵守旅游经济的前提下,让游客充分感受到葡萄酒旅游的观赏性、趣味性以及参与性。此外,葡萄酒旅游企业还需要招聘或者培养葡萄酒相关的专业导游,注重引导游客形成对葡萄酒品牌的忠诚度,帮助游客了解葡萄酒的基础知识、引用文化、餐饮服务、历史、种植、生产以及饮酒器皿等多项葡萄酒知识及文化。

四、总结

葡萄酒文化范文7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因其稳步上涨趋势而被业界看好。据全球权威机构Vinexpo/IWSR预测,2012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七大葡萄酒市场,消费量将达到12亿瓶,消费年增幅约为36%,这其中高端葡萄酒消费量更以100%的速度递增。何以会出现这种现象?去年9月23日,由国际葡萄及葡萄酒组织(OIV)、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人民政府为主承办,主题为“品牌、文化、合作”的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在烟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了序幕。同时,“酒庄”一词成为本次节日的焦点,正是因为有了“酒庄”的出现,中国的葡萄酒行业一个集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生态旅游、品牌文化和葡萄酒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已经初步形成。

酒庄铺就发展路

中粮君顶、张裕卡斯特、唐皇国宾、金色时代、瑞枫奥塞斯酒庄、苏格兰酒堡……酒庄的参与,使得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精彩万分,整个展厅里到处散发着浓浓的葡萄酒香。

“好的酒店是身体休憩的驿站,也是心灵的隐蔽堡垒,如果在此基础上再送给你一些葡萄酒的秘密会如何?”烟台唐皇国宾酒庄的销售经理任国清对记者说。酒庄如今正成为中国葡萄酒行业发展的新兴模式,酒庄不但为客户提供超值的消费享受,同时也为企业本身的发展赢得了新的契机。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记者从去年葡萄酒节上了解到,作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酒城,近几年烟台葡萄酒开发速度逐渐加快,得天独厚的葡萄和葡萄酒资源优势加上政府的积极倡导,使得葡萄酒产业在烟台大放异彩,随着酿酒葡萄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酒庄也如雨后春笋般地一座座拔地而起。

最好的道路是发展,不断地创新就是突破。发展的理念不变,创新需要不断进行。蓬莱君顶酒庄的工作人员介绍说,酒庄建成后,先后从法国、意大利、德国精心引进优良嫁接葡萄苗木,以严格的酒庄标准建立亚洲目前最大的嫁接苗木葡萄园。与法国阿海威公司成立国内首家脱毒嫁接苗木的专业公司,更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酿酒葡萄苗木品种、品质和历史,带动了蓬莱的葡萄酒产业向品质化发展,目前已成为 “百年立市”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君顶酒庄在葡萄基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带地入股,公司负责基地投入,与农民合作开发酿酒葡萄产业,实行“一体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这一经营模式,深化和升级了产业化经营机制,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以农业产业化为基础,村企互动,发展葡萄和葡萄酒产业的新路子,使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

烟台时代庄园的聂经理告诉记者,他从事葡萄酒行业已经很多年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就算是在蓬莱,想要大规模地建设葡萄基地显然优势不明显,但是要建酒庄就具备了优势。而蓬莱这几年也确实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发展,以培育精品酒庄群为发展模式,精品酒庄群的建设,不仅使得蓬莱产区发展了一批各具特色的葡萄酒企业,同时带动了优质酿酒葡萄基地的发展。

酒庄掀起葡萄酒热

去年,英国一家公司曾经对6种主要投资项目30年来的累计回报率作了一个统计,结果显示:钻石的涨幅为1.49倍,黄金1.68倍,中国瓷器16.67倍,古典名画16倍,顶级名酒则是37.69倍。从这点就可以看出,酒类赢得了更多的消费者。

赖先生在烟台经营着一家广告公司,每到周末,赖先生都会和几个知心好友到蓬莱的酒庄去玩上一天。

“酒不在乎喝多喝少,喝的是一种心情、一种氛围、一种意境。在酒庄里喝酒,那种感觉与众不同。”赖先生说,自己平时喜欢喝点红酒,有时候跟朋友一起去酒店,总觉得喝起红酒来没有气氛,没有品位,而酒庄就截然不同了,无论是在这里谈生意还是聊天,手捧一杯红酒,心里惬意。法国有句谚语说:打开一瓶葡萄酒,就像打开了一本书,在酒庄,的确是意境不同。

酒庄何以能够引来众多的消费者?

第五届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第二届自酿葡萄酒大赛、葡萄酒知识体验、葡萄酒品评鉴赏、葡萄小公主SHOW、葡萄名酒拍卖与收藏等一个个酒庄举办的活动令人眼花缭乱,让许多葡萄酒喜好者瞪大了眼睛,就连对葡萄酒不怎么喜好者都忍不住停下了脚步。这一幕幕在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节上轮番上演,你方唱罢我登场,着实吊足了人们的胃口,也难免会吸引到更多的消费者。

“其实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活动只是一个手段而已,真正要赢得消费者,靠的是实力,是品质。”烟台张裕卡斯特酒庄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葡萄酒拼的不光是酒质和性价比,酒庄的形成,品种、基地、酒窖、存储、工艺、品牌、人才、渠道、服务等一个都不能少。酒庄毕竟不是超市,大多以自酿为主,要求上更为严格,质量上也有保障。特别是在2010年2月20日,烟台市成立了葡萄酒局,葡萄酒局的成立体现了烟台葡萄酒发展的长远眼光,也更加规范了葡萄酒市场,使其更加健康地发展,让众多来酒庄的消费者吃下了定心丸。

一瓶好的葡萄酒是从种植开始的,气候、土壤、品种等决定葡萄酒的品种,明白了这一点,来酒庄喝酒跟到超市或饭店去那是有天壤之别的。在展会上品酒的杨女士显然是个行家,她说自己每次到酒庄都有不同的感受,因为在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葡萄酒知识,比如说同样的葡萄,可能因为是出自不同的酿造师,那它的味道也会不同,一亩地产700公斤和一亩地产1000公斤酿造出来的葡萄酒也会不同,这些知识都是她在酒庄里学到的。

酒庄拉动生态游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葡萄酒庄的兴起,近几年来,随着酒庄如雨后春笋般先后建成投入运营,成为葡萄酒文化旅游的最佳载体,一系列以葡萄酒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游览,“酒庄游”正逐渐成为烟台葡萄酒旅游的新亮点。

葡萄酒文化范文8

《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首发

为什么在中国的土地上,饮用由中国的葡萄、酿酒师酿造的葡萄酒,却要用中国以外的品鉴方法?如果中国人不会饮用葡萄酒,为什么从古至今会有那么丰富的葡萄酒文化?一批中国有识之士带着对中华文明和葡萄酒的热爱踏上了探寻之旅。

2011年,欧亚民先生和刘加强先生推出中国酒文化力作《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在中国葡萄酒界引起了强烈震撼,2012年两位作者再度携手推出《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2012年8月4日,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2012年全国葡果酒行业年会”开幕式上,《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正式亮相,宣告诞生了中华文明特质的葡萄酒心灵品鉴系统。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整理与提炼,“中国葡萄酒是舶来品”的误解一直影响着中国葡萄酒产业和消费的健康成长。中国有丰富灿烂的葡萄酒文化,却又缺乏有说服力的表达和欣赏方法,一直困扰着热爱中国葡萄酒的人们。

为了帮助热爱葡萄酒的人们解疑释惑,欧亚民先生和刘加强先生经过十年的潜心研究探索发现,在光辉灿烂的几千年中华文明中存在着一种独特的葡萄和葡萄酒品鉴方法,它不仅使葡萄和葡萄酒的风味丰富多彩,而且成为中华文明独特魅力的见证与酿造者,也是人类葡萄酒文明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财富。在《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一书中,作者将它们与现代一般葡萄酒品鉴系统结合,创造出了一套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葡萄酒心灵品鉴系统,并用优美、灵动、质朴的语言,以散文的形式呈现在世界面前。这个重大发现和创造一经出现,立刻引起中国文化界和葡萄酒界的热切关注。

在此次年会上,中华促进会授予《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的作者刘加强和欧亚民先生“中国葡萄酒文化卓越贡献功勋奖”。其表示,在长期的葡萄酒文化探索中,刘加强先生、欧亚民先生创作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中西方葡萄酒比较文化研究专著,开辟了中西方对话交流的新领域;首创中华文明特质的葡萄酒心灵品鉴系统,填补了世界葡萄酒品鉴系统的空白;创建了一种理解、继承和弘扬中华文明的新途径;作者创作的葡萄酒文化作品是“中国酒文化划时代的力作”,“葡萄酒文化史诗的第一部长卷”,“宣告了中国葡萄酒文化的回归”,是“中国葡萄酒文明历史研究的里程碑”。鉴于这些对中国葡萄酒文化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华文化促进会和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决定授予刘加强先生、欧亚民先生“中国葡萄酒文化卓越贡献功勋奖”。

在采访中,中华促进会与会代表人员向《酒世界》记者表示,《为奇迹而生——中西方葡萄酒风味撞击》一书借用文明生态概念和葡萄酒特征指标,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西方文化在一些领域的共同差异,首创了一个葡萄酒中西方文化比较的系统框架,填补了中西方比较文化研究方面的空白;《爱在酒中——29瓶中国最浪漫葡萄酒》在系统整理、挖掘和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将中国传统酒文化与现代酒文化有机结合,首创了一个具有中华文明特质的葡萄酒心灵品鉴系统,宣告中国从此有了符合自己精神特质与需要的葡萄酒品鉴系统,填补了世界葡萄酒品鉴体系的空白。

葡萄酒文化范文9

据阿根廷《纪事者报》报道,近年来,阿根廷的瓶装葡萄酒对中国出口大幅增长,从2009年至2011年,贸易额从110万美元增至1640万美元,增长了近16倍。中国在阿根廷葡萄酒出口目的地国中的排名从第18位跃升至第6位,仅次于美国、加拿大、巴西、英国和荷兰。阿根廷葡萄酒协会会长Alberto Arizu表示,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占亚洲市场的比重为86%,占全世界葡萄酒消费的比重为10%,是最有潜力的葡萄酒推广市场之一。“我们已经制定了一套进军亚洲市场的计划,该计划将从中国市场开始,目标是在5年内为我们的葡萄酒开拓稳定的市场。”

作为世界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和第六大葡萄酒消费国,阿根廷生产的葡萄酒以其鲜亮的色泽、醇厚的口感和较高的性价比享誉国际市场。随着中国消费者对于葡萄酒需求的上升,阿根廷葡萄酒品牌商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中国。然而中国消费者对阿根廷葡萄酒的认知还相对有限,秉承着责任和卓著声誉的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携“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登陆中国,与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们分享来自阿根廷葡萄酒的历史文化与丰富的多样性。

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是阿根廷葡萄酒在全球的品牌形象推广机构,在全球36个国家超过72个城市传播促进阿根廷葡萄酒文化知识的交流与培训。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凭借在行业的领导地位、优势平台、强大师资力量、庞大学员资源和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成为阿根廷葡萄酒协会唯一选择合作的中国本土教育机构。在中国,仅有逸香具有辐射全国、全面开展文化传播的实力与研发能力,并能助力阿根廷葡萄酒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国葡萄酒文化的推广与专业培训的普及,让中国消费者快速了解阿根廷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同时逸香与阿根廷的合作还将进一步提升其国际化实力与实现国际化目标,双方强强合作、互利共赢。

2013年4月22日,阿根廷葡萄酒协会携手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于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3层隆重举行了“阿根廷葡萄酒学校”授权揭牌仪式新闻会,阿根廷葡萄酒协会代表、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及逸香葡萄酒事业总经理文含出席。仪式上阿根廷葡萄酒协会代表Antonio与逸香葡萄酒事业副总经理亓闻女士在众多业内机构及媒体的见证下隆重签署了授权文件,并同时为“阿根廷葡萄酒学校”授牌进行了揭幕。Antonio表示,近几年阿根廷在中国进行了一系列考察,最终与逸香合作完全出于对逸香权威、专业的良好口碑和在中国的影响力以及出色的实力等因素做出的选择。与此同时,亓闻女士也对阿根廷葡萄酒协会给予逸香的信任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对葡萄酒文化的推广是每个教育者的责任,逸香会一如既往地坚持专业品质,在中国推广葡萄酒文化,提升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世界的实力与地位。活动同时还特别准备了阿根廷原产佳酿的品鉴环节,伴随着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的现场演绎,带领嘉宾共同领略阿根廷的风土人情故事。

“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在中国的正式开启标志着阿根廷全面进军中国市场,并将要在这片土地上开始广泛传播葡萄酒文化,发展葡萄酒事业。“阿根廷葡萄酒学校”在逸香的成立,预示着中国的葡萄酒爱好者及专业人士将在日后与逸香共同上演激情与优雅的“舌尖上的探戈”。是大家深入了解阿根廷葡萄酒文化的唯一途径。

据悉,首期阿根廷葡萄酒专业课程将针对“ESW国际品酒师中级或WSET二级”以上认证学员免费开放,并于4月24日至5月30日陆续登陆逸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厦门、南京六大城市。北京、上海逸香认证培训中心将由阿根廷侍酒师学校讲师进行英文授课,中文现场翻译;广州、成都、厦门、南京认证培训中心将由逸香高级葡萄酒讲师中文授课。六大城市将共同为学员带来潘帕斯草原充满无限魅力、令人魂牵梦萦的葡萄酒文化饕餮盛宴。

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

阿根廷葡萄酒协会、阿根廷侍酒师学校、逸香国际葡萄酒教育联合认证,课程汇集了阿根廷顶级葡萄酒的相关工艺知识,阐述阿根廷辽阔且多样的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环境,并对历史、葡萄品种、产区、行业状况加以深入学习和研究。阿根廷专业葡萄酒课程是阿根廷葡萄酒协会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一项重要课程,是葡萄酒爱好者了解阿根廷葡萄酒最为全面和直接的方式;通过在课上的学习和品尝,能够读懂阿根廷葡萄酒独特的魅力和风格,感知阿根廷葡萄酒背后神秘的故事。

葡萄酒文化范文10

本刊2010年第10期曾刊登过董树国先生关于葡萄酒的20个观点,本文为作者补充后观点,共34个,编者做了分类。本刊刊登本文在于传达信息,文中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

关于国产酒

前三十年中国看世界,后三十年世界看中国。尤其在葡萄酒行业,从2011年起,中国开始要治理世界(中国市场中哪个国家的葡萄酒销售好,那个国家的葡萄酒产业就不会再存在生产过剩的现象)。中国葡萄酒市场只要再用15年时间对全球葡萄酒业就可以指指点点了。

中国未来葡萄酒市场将呈“集团式、集约式、集群式”发展。是中国坚挺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为全球葡萄酒业带来了狂躁、欣喜和希望。是忽然崛起的中国葡萄酒市场拯救了危局中的葡萄酒世界。葡萄酒市场竞争中,“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闹,终归逃脱不掉“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的“优胜劣汰”规律。

在备受全球瞩目的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想操控或占有一席之地者无以计数,你要拼的是酒质、性价比;是品牌、人才、渠道、服务;但更是实力和雄才大略。

目前,中国葡萄酒产业基础差、机械化程度低,加之生产材料和人工价格上升等诸多因素,中国葡萄酒的生产成本并不比一些主要产酒国的低,那么,当民族产品连价格上都没有竞争优势的时候,中国葡萄酒企业这么多年培育的市场,将会被廉价的进口酒“殖民”。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不乏优秀的葡萄酒产区,这点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了,每个产区都有认真做酒的葡萄酒企业,也不乏优秀的葡萄酒产品。你认为没有是因为你的脚步还没抵达,或者说孤陋寡闻。相信终将有一天会改变你崇外的心理,喝出一声惊讶来。

要想与国外庄园酒较量,首先要在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地方去企业种植;如果还继续从农民手里收购葡萄且不控制产量的话,中国的葡萄酒将何去何从?当亩产高达2000公斤甚至以上,我想知道其含糖量能上的去吗?在葡萄酒文化传承断裂,葡萄树尚青葱年少的时候,不抓紧修补自己的基础,玩概念会害死人的。

中国酿酒葡萄树龄短,管理较差,亩产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量超美国近150%,凸显葡萄酒整体品质偏低,亟待提高。国内产品品类有多元化趋势。在葡萄酒从可选消费品向快速消费品转变的过程中,非即饮渠道(商超、直销(包括团购))的地位大幅提升。

中国葡萄酒市场中有80%左右份额的中高端领域被国外葡萄酒占领着。此时,国产葡萄酒若能要求进步,必然在保障素质的同时,向高品质方向努力,守住低端并追求金字塔中上端,以期证明自己的素质改变;而国外葡萄酒应该适当拿出精力向中低端市场进发,因为潜在消费人群就在那里,尤其进入中国内地的二三线城市,规模实现量的突破。

国产葡萄酒一直在为国外葡萄酒做开发消费者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广告吹的山响,不懂葡萄酒的人开始进入盲从阶段,而一旦消费者有所成熟,他们就毫不客气地丢弃国产酒,开始尝试国外葡萄酒,加之国外葡萄酒文化的教育、培训与推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国产酒就是在为国外葡萄酒输送消费者。国产葡萄酒是该有一次冷静的觉醒了(这里不是指的所有国产葡萄酒)。

中国国产葡萄酒绝大部分目前发展遭遇的主要瓶颈:一是心态不正;二是急功近利;三是概念炒作;四是没认真做酒;五是胡乱标注;六是瞎种葡萄;七是价格混乱;八是表里不一;九是无品牌意识;十是缺乏消费意识。

任何一种葡萄酒形式的投资,只要是对葡萄酒业欣欣向荣发展有益我们都应该支持,除了酒质,难道能带动一方农民种植收入和旅游业兴盛以及倡导了葡萄酒健康品位生活就不算贡献吗?我们不能狭隘的或者只把葡萄酒当做饮品,而不把其看做一种产业的时候,是悲哀的。追求品质没错,但不要要求所有企业都齐步走。

任何葡萄酒企业如果没有自种或自控葡萄园,而是以“公司+农户”或“公司+集体”的形式种植葡萄树,都很难酿造出顶级的葡萄酒,必须要解决的是“质量和产量”的明显矛盾,这点即使当地政府出面协调解决都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如此说来,未来中国国产葡萄酒谁家的品质如何,首先要看其是否存在自控葡萄园,然后我们再去涉及诸如心态、树龄、设备、技术、储藏等综合评价。

关于葡萄酒投资收藏

窖藏潜质,形成一支葡萄酒可以储藏时间的长短,也决定一支葡萄酒窖藏后的品质是否会提升。随着葡萄品种、年份、产地、酿造工艺、物流条件等因素的不同,窖藏潜质也不尽相同。

葡萄酒投资分两种:一种是投资饮料葡萄酒;二是投资高端庄园葡萄酒。葡萄酒适合百姓投资,但不是十几亿人都可以,它是有条件的。

要把握好珍藏葡萄酒的两个最佳时间,一是适饮期;二是最佳拍卖期。

冰酒和贵腐酒都拥有很高的品质,适合品鉴,但不太具备收藏价值。

关于葡萄酒 葡萄酒究竟是什么?葡萄酒是一艘“贼船”, 一旦上来就下不去了,今天喝了好酒,明天只想尝试更好的,尝试不同的,随之,差的酒就再也不想喝了。要么不爱它,要爱上就要准备条件。所有这艘“船”上的人,不但喜新,有时候还恋旧;在一直追求中,不断攀登,也不断挑剔,如一列梯子,它的尽头在远飞的云中。

葡萄酒自身是没故事的,必须有人来赋予故事,把葡萄酒描述得再好,那也是看谁人在描述。人很重要――男人和女人,别把葡萄酒搞得那么神秘,它只是一种媒介,一种道具。除了独饮之外,在适合的场合,与适合的人,喝了适合的酒,仅此而已。

葡萄酒的生命有两种:一是葡萄酒自身的生命周期;二是普及大众化的程度。别把葡萄酒人为地搞得那么神秘,貌似高处不胜寒。它就是可供人喝的或者把玩的饮品(当然也包括了一些人作为盈利或赔钱的工具)。

葡萄酒本身分两种:一种是即饮葡萄酒;另一种是非即饮葡萄酒。易拉罐就是即饮“饮料型葡萄酒”,不能因为喜欢高脚杯品非即饮葡萄酒,就排斥了易拉罐。只是场合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酒质不同、品位的族群不同。

葡萄酒的品质与葡萄品种、栽培技术、葡萄产地的气候、土壤状况、葡萄成熟度、酿酒工艺、酿酒设备、酿酒理念和贮存消费方式有关,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葡萄酒的质量也决定于消费者的水平或素质。

葡萄酒由于所谓的新旧两个世界,其实已经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葡萄酒市场的未来,应该是要逐渐消除新世界和旧世界的说法,以文化教育作为提高需求量的方案,共同赢取未来。

关于葡萄酒营销

一切模仿、高仿、贴牌、打球,甚至彻底造假的行为,都只能糊弄那些对葡萄酒一知半解的人。好的葡萄酒有千种成分,常规检查的都有三百多种之多,怎么可以完整的复制?即使在华丽的外表下以次充好,终归心存忐忑:葡萄酒在打开之前,要学会察颜观色;在打开之后,时间会令其败露无疑。打击造假者的最好办法,就是你要比他更懂酒。

葡萄酒的招商大都借助展会、媒体、品鉴会、论坛,以及其他形式的促销活动开展,在酒质相等的情况下,拼的不只是品牌知名度和性价比,还有诸如优惠政策、企业文化、货源保证、各种体系的完善、宣传力度、企业实力等。随着葡萄酒知识与文化的普及,消费者已经不再盲从于广告而日趋理性消费,分销商更是权衡比对小心尝试。这就要求我们的总进口商和生产企业,找准定位,认真做真酒,你若忽悠市场,最终你将被市场所忽悠。

葡萄酒销售最终将是文化融入营销,并强调以培训教育为主,让消费者融入其中,产生认同感,培育忠诚度。 创造品牌、文化、营销、教育、仓储等新型葡萄酒文化产业链,从而与各利益关系群体紧密结合,形成较为完整的运营体系,在资金实力和人才实力之上去构建大兵团作战。

葡萄酒因为“攀亲附贵”鼓吹排名和获过什么奖项,别人就信以为真了吗?世界上有几个葡萄酒赛事没有作弊的?如果真有,那种真的得奖酒是根本不愁销路的,还需要你拿到中国来卖力推销吗?有心做酒的爱酒的不要盲从于这些,也不要听任编造的华丽传说或动人故事。感性品酒,理性分析,多去发现。

葡萄酒营销主要采用七种模式:一种是渠道模式,发现、创造和营销通往终端的各种渠道; 二种是体验模式,通常以酒会、聚餐或参展的形式,让商或消费者直接体验,聆听讲说;三种是故事营销,以历史传承的、甚至编造一个故事或传说,赋予其更多的文化元素,津津乐道,让消费者耳熟能详;四种是旅游模式,以实地考察或酒庄旅游为诱饵,对葡萄园或车间游览增加商或消费者的信心;五种是数据库模式,给商或消费者建立档案,以邮件群发或有针对性的发放资料;六种是网购模式,直接网上开店,普遍撒网;七种是广告模式,借助媒体硬性或软性舆论导向。

进口葡萄酒在中国大行其道的主要理由为: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降税开门;其次国产葡萄酒不争气放出巨大空间;三国人充当进口酒的调研员和打工者;四与“狼”共舞,商家卖力进口,倾力销售;五政府搭台;六国人生活水平提升,消费者口感倾向;七文化教育骤增;八酒种选择面大;九懂得“侵略”之道;十崇洋作怪。

关于葡萄酒 品鉴

品试葡萄酒是最具个性化的一件事儿,世界上没有一支完全相同的酒。所以,需要天天学习品酒,天天学习相关葡萄酒的文化知识,即使如此,永远都不要说自己很懂酒,否则有时候可能会令自己很尴尬。你可以把认为比别人知道多的东西与大家分享,但不要高高在上。

对于可以酿造葡萄酒的葡萄品种,世界上至今还没有统计出来一个准确的数字。即使同一品种,由于土壤、气候、年份、酿酒师、技术、储藏、运输、温度、品试环境以及文化等诸多不同而不同,葡萄酒也因此而极具多样性、变化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

对一款葡萄酒(或其品牌)是不能仅凭喝过他们的酒就“盖棺定论”的,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除了它具有的“多样性”、“变化性”“复杂性”、“不稳定性”和“自然属性”外,还有人为的储存、运输以及品酒环境导致的差异性。必要时亲自到葡萄园和企业去走走,用多一点的时间和耐心去做其系列酒纵向和横向的比较,拷问其葡萄品种赖以生存的土壤、气候、葡萄树龄、酿造技术和企业文化等得出与其酒质相般配的信息数值,所谓专业态度下的发言权没有合理想象,只有事实。

葡萄酒品尝是最具个性化也最具争论性的,也许你们会有交叉有共鸣有同感,但请允许有别样的感觉和感受存在,不要暗自说别人不懂酒,其实你自己距离懂酒亦相差甚远,因为一个人的味蕾和知识,永远也追赶不上葡萄酒的不稳定性、变化性和多样性。学会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葡萄酒文化范文11

大家好!

这次由中粮烟台葡萄酒有限公司联合酿酒工业协会和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举办的中国首届葡萄酒培训师高级进修班,是我国葡萄酒界的一件大事,是葡萄及葡萄酒产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提高葡萄酒界技术水平、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加速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在此,我代表蓬莱市委、市政府,对此次葡萄酒培训师高级进修班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江南大学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参加进修班的各位领导、嘉宾、同学表示诚挚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蓬莱市位于胶东半岛最北端,濒临渤、黄二海,总面积1123.1平方公里,45万人口,海岸线长60公里。蓬莱是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依山傍海,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有亚洲最大的蓬莱海洋极地世界。

蓬莱有“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有山海自然风光和百里黄金海岸,素以“人间仙境”著称于世。蓬莱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蓬莱港旧称登州港,唐代时就与泉州、扬州和交州(即宁波)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港,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就由此登陆到西安,近代又成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之一。目前已开通至日本、韩国、朝鲜、新加坡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航线。蓬莱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蓬莱一名源于2138年前的汉武帝时代,从唐贞观年间至民国初期,蓬莱一直是胶东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文化积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受中粮长城、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江南大学的邀请,我代表蓬莱市委、市政府,将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一些认识和做法,与各位领导、专家及同学交流一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一个问题,当前葡萄与葡萄酒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葡萄酒是一个传统的产业,其历史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漫长,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饮用葡萄酒;葡萄酒也是一个朝阳产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在中国,葡萄酒产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是成长性最好、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在全国100个工业行业利税率排名中,葡萄酒排第7位。2004年,我国葡萄酒产量36.73万吨,同比增长14.7%;销售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7.06%。高额的回报率,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介入其中,葡萄酒产业已成为国内新的投资热点。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的增加,葡萄酒消费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了1000美元,消费结构开始大幅度、快速升级。消费结构升级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在酒、饮料等饮食消费上,葡萄酒需求量也与日俱增,表现尤为突出。从1997年到2004年,全国葡萄酒消费量从10多万吨增加到36.7万吨,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对比发达国家,中国葡萄酒总量不足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一家企业的年产量,特别是人均指标,差距更大。世界葡萄酒人均消费量为7.6升,欧洲主要葡萄酒生产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达到60升,而我国人均葡萄酒消费量为0.5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欧洲平均水平的1/120,距离国家有关部门预计的人均消费1.5升的远期规划相去甚远,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据专家估计,今后较长一个时期,我国葡萄酒市场将以年均15%的速度递增,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国家产业政策调整的机遇。葡萄酒行业一直都受国家产业政策的扶持。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加大酿酒行业调控力度,对酿酒行业实行“四个转变”,即: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发酵酒转变,粮食酒向果酒转变,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葡萄酒兼具发酵酒和果酒两大特征,受到了国家政策的重点扶持,为葡萄酒产业赢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国家禁止半汁葡萄酒的生产销售,使占据三分之一市场的半汁葡萄酒退出历史舞台。近期,市场准入制度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极大地规范了葡萄酒行业秩序,促进了葡萄酒产业的健康发展。

3经济一体化的机遇。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葡萄酒关税由过去的65%下降到14%,国外葡萄酒企业和产品加快进入我国。他们的进入,不仅为我们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精湛的技术工艺、成功的种植模式,更重要的是加速了我们与世界葡萄酒的接轨、融合,提升了发展水平。目前,国内各类葡萄酒企业纷纷与国外品牌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合作与资本合作,这已经成为一种潮流,更是今后葡萄酒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个问题,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产业的比较优势好的葡萄酒是种出来的。好葡萄决定好葡萄酒,而葡萄品质优劣是由产地决定的。蓬莱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亚洲,也是发展酿酒葡萄最具条件、最具特色的产区之一,所产葡萄品质优良,适合酿造顶级葡萄酒。

一是区位优势。蓬莱位于北纬37°附近,处于世界公认的酿酒葡萄尤其是顶级海岸葡萄生长的黄金纬度。蓬莱濒临渤、黄二海,海岸线长60公里。海岸葡萄的优势,在国内乃至亚洲独一无二。在葡萄生长的季节,湿润的海风,赋予了海岸葡萄特有的品质。尤其是蓬莱地势南高北低,有“胶东屋脊”-艾山、崮山(牙山山系),在葡萄成熟的关键季节,南部群山可将大部分水汽阻挡,形成适应葡萄生长的独特的“海洋性小气候”。同时,蓬莱境内多丘陵、山地,土壤中性偏酸,以棕壤土最多,质地较粗、砾石含量高,但土质较轻、透气好,矿物质含量丰富。这些条件,完全符合优质海岸葡萄的“3S法则”,即:阳光、沙砾、海洋。

二是气候优势。蓬莱属北温带季风区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十分利于酿酒葡萄的种植。蓬莱年日照时数为2825.1小时,葡萄生长季节日光能系数IH为7.66,年平均降水量618.6mm,年平均气温12.5℃,年有效积温4488℃,全年无霜期216天,非常适宜葡萄生长。受海洋性气候影响,9月下旬和10月中旬雨量偏少,水热系数(K值)分别是1.29和1.14,采收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葡萄糖度的积累,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酿酒葡萄。在这些条件下种植的葡萄糖酸协调,酿出的葡萄酒酒香馥郁,口感清爽,尤其是高档干酒回味十足。

三是产业优势。蓬莱从清代就开始种植葡萄,果农具有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生产的葡萄品质优良,在我国葡萄种植行业具有较高的地位。特别是在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拥有一大批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的产业群,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聚集了大量的既有葡萄酒知识,又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的企业家队伍以及营销方面的人才,为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人文优势。世界上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大多是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区域。蓬莱恰恰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富集的城市,不仅在胶东半岛,即使是在中国,乃至亚洲,也颇具盛名。在2100多年的城市发展历史中,蓬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并且一直是中国对外交流最广泛,开放程度最高的地方之一。因此,在中国葡萄酒产区中,蓬莱是最有人文资源、最有条件打造葡萄酒文化品牌的城市。第三个问题,蓬莱市培植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战略措施近年来,我们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做为“百年立市”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目前已成为国内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

共发展标准化葡萄种植基地8万亩,拥有葡萄酒企业45家,葡萄酒生产能力达到8万吨。一是大力引进龙头企业。近几年,我们按照“政府引导、专家参与、企业运作”的思路,充分调动政府、企业、社会各种资源,瞄准国内外知名的葡萄酒企业进行招商。短短几年时间,成功引进了16个葡萄酒加工企业,总投资达13亿元,其中投资过亿元的项目6个。中粮长城、南王山谷酒庄、新天国际、金六福香格里拉、华东百利、菲律宾康达、意大利罗迪、德国阿尔玛、英国登龙、法国瑞枫奥塞斯等10多个大的葡萄酒项目相继落户,舞起了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龙头,使蓬莱成为中国知名葡萄酒企业聚集度最高的城市。二是积极推进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七分种植、三分酿造”。为进一步提高葡萄质量,我们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种植的标准化、区域化和规模化为标准,切实加大葡萄种植基地的建设。

在葡萄基地建设中,主要采取了三种模式。

一是“中粮模式”。以中粮长城、金六福香格里拉、菲律宾康达为主要代表,基地面积达2.5万亩。由企业租用农民土地,建立农业车间,农民变成产业工人,按照工厂化的方式组织农民进行集约化生产。

二是合作社模式。以北沟供销社为代表。北沟供销社上联天津王朝公司,下联农户,建立了葡萄合作社,农户以葡萄园入股,由供销社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收购,年底进行分红。目前,合作社模式的葡萄基地面积达1.5万亩。

三是订单模式。由企业直接与农户签订合同,按保护价收购。目前,订单模式葡萄基地达4万亩。三是着力打造蓬莱产区品牌。产区品牌是蓬莱发展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最大优势。为进一步提升蓬莱产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我们充分发挥“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的优势,把“海岸葡萄酒”做为产区的最大亮点,全面引进世界著名葡萄产区的管理规范和发展理念,抓好苗木培育、区域种植、质量控制、品牌宣传、行业管理。

1推行标准化种植。全面推行品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品种选择、苗木培育、栽培模式、施肥浇水、农药使用、采摘时间、产量控制等各个环节,都严格按照《蓬莱市酿酒葡萄种植规范标准》和无公害标准、绿色食品标准进行操作,不断提高葡萄品质,2002年被确定为全国葡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2强化行业管理。规范的行业秩序是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个企业、甚至一个产品出问题,就有可能给一个产区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为此,我们成立葡萄与葡萄酒局及葡萄酒行业协会,联合30多个厂家,了旨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葡萄酒生产秩序的《蓬莱葡萄酒质量宣言》,制定出台了《葡萄及葡萄酒行业生产管理办法》,抬高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执行市场准入制度,有力地维护了蓬莱产区的品牌,确保了蓬莱原产地域保护认证的权威性。

3进行全方位整体宣传。从去年开始,我们依托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和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连续两届举办了中国·蓬莱国际葡萄酒周活动,并发起成立了由七个国家海岸产区参加的世界海岸葡萄组织,全面提升了蓬莱产区知名度,全力打造“中国葡萄酒名城”和亚洲乃至世界葡萄酒名城。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迅猛发展,取得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了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就业增加,为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首先,从农民获得的收益看,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将大量农民变成了产业工人,农民不离乡离土,就可以获得比外出打工多得多的收入。

目前,全市基地农户达到3.7万户,仅此一项,年可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左右。农户种植葡萄,每亩净收入可达4000元,比种植农作物高了15倍左右。在企业基地工作的农户,年收入高达1.7万元。最近,我们已经对全市范围内适合种植葡萄的35万亩土地进行了规划布局,这个目标如果实现,预计全市葡萄基地农户可达15万户左右,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近20亿元。

其次,从企业获得的收益看,以中粮烟台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投产4年,主要经济指标连年翻番,去年实现利税1.4亿,上交税金8100万元,人均利税100万元、人均纳税近60万元。今年,该企业销售收入可达到6亿元,利税1.8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三年内,该企业销售收入可达到13.6亿元,利税6亿元,纳税3亿元。

第三,从政府获得收益看,去年,全市葡萄酒企业实现利税3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三年内,全市葡萄企业利税可以达到9亿元,上缴税金可以达到6亿元左右。第四个问题,蓬莱葡萄及葡萄酒产业的未来发展前景蓬莱产区不仅具有种植优质葡萄的天然优势,而且可以种植葡萄的地域很广,无论是从南到北,还是从东到西,都适合种植葡萄。据初步统计,境内适合种植葡萄的土地达60万亩,并且这些区域还具有独特的小气候,可以酿造出不同个性、各具特色的葡萄酒。蓬莱的土地和气候特征决定了蓬莱未来葡萄及葡萄酒的发展方向。

葡萄酒文化范文12

此次获得授勋的国际葡萄酒界精英是:法国罗纳阿尔卑斯大区农业委员会第一副主席、拥有525家酒庄的法国SV集团主席菲利浦・拉公德明先生,法国列级香槟俱乐部主席、法国名庄葡萄酒协会副主席查理亨利・歌乐先生;波尔多1855年2级名庄度维的酒庄主贡萨戈・勒顿先生;波尔多1855年4级名庄荔仙的总经理丽丝・拉耶女士以及全球第四大、欧洲第一大酒饮企业GARCIA集团中国区总代表胡安・何塞・雷他蒙・戈麦斯先生。

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里程碑

授勋是全世界葡萄酒界一种最高的荣誉形式。在世界著名葡萄酒产酒国,尤其在传统的葡萄酒“旧世界”――法国,各产区都有着不同的授勋传统,每年度都会对在葡萄酒事业中做出卓越贡献的业内人士授予荣誉。在法国名庄葡萄酒协会(VCF)等机构的着力引荐下,已经有十余位中国国籍的葡萄酒行业专家,包括在葡萄酒文化推广中做出特殊贡献的社会精英专家先后获得法国波尔多梅多克格拉芙产区、波美侯产区等著名产区的荣誉勋章,为世界同行认知与尊敬。

“2012年度全球领袖产区葡萄酒文化推广大使”活动是中国葡萄酒行业首次向国际葡萄酒界精英授勋,是中国葡萄酒文化推广的里程碑对于促进中国葡萄酒界和世界葡萄酒界在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意义。名品世家、江南会1001CLUB和新食传媒组成的联合授勋委员会对数百位候选人严格遴选,综合考察。候选人本人或所在酒庄酒企必须具有足够的行业地位,候选人本人的理念是将推动葡萄酒文化交流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热衷于推销产品,在中国推广葡萄酒文化中不遗余力地付出宝贵的时间、精力以及财富。同时还规定授勋仪式必须本人亲自到场。最后联合授勋委员会决定首次授勋仪式授予5位国际葡萄酒界精英“2012全球领袖产区葡萄酒文化推广大使”荣誉勋章。

在这几年中,这些被授予勋章的葡萄酒界精英分别在上海世博会为中国参观者热情讲解葡萄酒知识,促成中国文艺大片《将爱》在法国拍摄,加强中法文化尤其是葡萄酒文化交流,着力引荐中国业界精英为世界同行认知,获得法国葡萄酒荣誉勋章以及不辞辛劳奔波在两国之间,为两国葡萄酒界的朋友牵线搭桥,服务入微。

中国葡萄酒市场文化缺失

中国的葡萄酒市场不乏卖力吆喝的酒商,但更需要葡萄酒文化传播使者,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者不乏琳琅满目的产品,但渴望有更多的普及者,更多的引导者――这是名品世家发起为在葡萄酒文化推广方面做出贡献的人士授勋的初衷。

因为赋予了文化,葡萄酒有了灵魂。如果缺失了这种文化的传承和传播,葡萄酒世界则只能留下浮躁,葡萄酒也就沦落为吆喝叫卖的水果饮品。近年来中国市场的葡萄酒消费以惊人的速度增长,中国的葡萄酒市场格局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进口葡萄酒大规模进入国内市场,海内外酒商都感受到了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的诱惑。在这份诱惑面前,不乏浮躁者,甚至还出现了不少造假贩假者,甚至连有些国外庄主和酒商也染上了浮躁病。这都是葡萄酒文化缺失之故。高速成长的中国葡萄酒市场要形成健康的秩序,应该让真正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者受到尊敬,应该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推广设立一种特殊的荣誉。

此次活动的支持单位,中国食协葡萄酒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强表示,中国的葡萄酒市场呈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了保持这种发展的持续性和健康性,无论是国产酒还是进口酒都要重视文化的挖掘和传播,都应该对葡萄酒文化的积极传播者给予尊敬。

名品世家的“文化牌”

在葡萄酒市场群雄混战,价格战打得狼烟四起的竞争红海中,名品世家独辟蹊径,建立自己独特的营销推广模式。金炜表示:“葡萄酒营销,尤其是进口葡萄酒,能够持续发展的手段唯有文化营销,拼价格以至强卖强买只有短期效益,路走不远,更走不长。”名品世家每年要举办近百场国际标准品鉴会,每一场品鉴会的重头戏不是在品评几款酒,而是在葡萄酒知识和文化的普及。金炜认为,只有葡萄酒知识与文化根植于消费者心中,企业才能有真正的忠诚消费群。

名品世家在普及葡萄酒文化中付出了心血,也尝到了有耕耘就有收获的甜头。名品世家酒业连锁在短短三四年间发展了650多家连锁门店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