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们一直在路上

我们一直在路上

时间:2023-05-30 10:08:59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1

提起青春,也许我这个85后的人有点力不从心了,因为我们坦白的说已经进入了后青春时代了;虽然是后青春时代,毕竟还是青春吗!我们还是有资格来谈谈和论论青春的那一点事情的。

青春就是我们不断的说我们现在已经长大了,当我们上高中的时候,爸爸妈妈还是把我们当做孩子供养着。那个时候我们对爸爸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你就不要再管我了,好吗!虽然我们的年龄来到了16岁,殊不知我们的青春才刚刚开始啊,那时我们就是青春的代名词啊,我们骄傲,我们自豪!那时我们踏着青春的脚步,走在学校的两点一线之间,我们对青春是那样的奢侈,因为我们会用粉笔做成子弹放到手枪中,悄悄的不经意间在上课老师写板书的时候,把枪口对准老师的后背。那时我们踏着青春的脚步,徜徉在田间地头,因为没有了学校功课的烦恼,总是感觉假期的日子过得太快,假期的时日太短,所以我们就在收割了麦子的地里面不停的追逐,玩打,嬉戏,因为我们的青春就在我们自己的手里面悄悄划过;那时我么踏着青春的脚步,畅想在梦想的世界里,梦想着不用很努力学习,就可以考上一个很不错的大学,于是我们就在朋友中间不停的煽动同学们玩啊,玩啊!哪里知道,我们的青春时光就是这样把我们送到大学的自习室里了!

青春是一个无悔的代名词啊,我们的青春力量就是在大学里彻底的释放出来。同学们在大学做到了他们的无数个第一,第一次挂科,第一次补考,第一次上图书馆(因为当时我的高中就没有图书馆),第一次谈恋爱,然后第一次体味失恋是那样的感受,然后再第一次为一个女生弹吉他献唱,第一次当学生干部(因为当时学校里的干部职位多啊),第一次拿到奖学金,感觉自己在这辈子终于见到回头钱了,第一次在外边和同学喝得烂醉,最后被同学抬死猪一样抬回宿舍,第一次在网吧打游戏过夜等等等等。但是在这里我们理解了青春的真是内涵,在这里我们明白了青春是真实过程,在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青春的明信片的邮寄是要通过时光和岁月的。是啊,青春的脚步走进我们了,让我们送走了大一的初印象,迎来了大二的那整天忙碌,忙着考证啊!计二级、英四级、英六级,会计证,教师证,职业资格证等等,我们突然间发现我们很忙啊,很忙啊!大三让我们明白了是该考虑是考研还是工作的时候了,我们依然来到了久违的图书馆,要么是查资料备考研,要么是找工作查信息,我发现我们的大三竞争很激烈啊!呵呵,大四不在话下啊,工作定,考研毕,吃喝玩乐一起上啊!不会吃就不会玩,既然都不会玩,哪里知道快乐是什么滋味啊!这个时候快乐就是我们的青春写照!

好在青春岁月来到了我们或是继续上学或是努力工作的日子中,我们在工作的岁月中体味这社会竞争的残酷,我们在上学中考虑着未来三年我得发表几篇像回事论文,以备工作需要啊!这个时候的青春是要承担代价的,你的工作失败是代价,你的不成是代价,你的被就业是代价,你的被按揭是代价,你的被相亲是代价,你的被离开是代价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说明了一句很中肯的话:这时,你的青春是被代价的!代价属于你,代价属于我,属于我们在社会在奋力拼搏的每一位社会人!

同时,青春就是拥有热情,相信未来。就是诗人食指所写的一首诗,就叫做相信未来: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2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首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5年7月29日~31日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设立图书展示区和图书现场销售区,展销的图书达10多万种85万余册。展示区共设450个标准展位;图书销售区总面积4000平方米,设置了700多个图书展架,向参观展会的市民开放销售。两岸共500多家出版社和图书公司参展,大陆方面为380多家,350个展位,包括中国出版集团、中国外文局、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全国文艺出版社联合体、古籍图书联合体等数十家中央级出版机构以及来自北京、上海、湖南、广东等省市的品牌出版社。台湾方面参会的出版和发行机构有200多家,100个展位,组织了2万多种共5万多册的台湾图书参展,内容涉及文史哲、科技、生活、法律、教育、医学、漫画等类。

台湾排名前十位的出版社均参加了展会,包括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远流出版公司、时报文化出版公司、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城邦出版集团、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这是台湾书商来大陆参展规模最大、人数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次展会。在近300名的台湾参展商中,有146人包机自台湾直航金门,通过厦金航线抵达厦门参展,这也是台湾出版发行界首次以联合组团形式通过厦金航线前来大陆参展。

据不完全统计,本届交易会现场到会客商有近万人,参观和购书的人数有10余万人;交易会共销售和征订图书2000多万元,其中,现场销售图书额500多万元。这当中,台湾图书销售额近200万元。会上共有100多种图书达成版权交易意向。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二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6年9月20日~24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二馆举办。展厅面积6800余平方米。设精品展示、图书销售和版权贸易3个区,展位330个(大陆展位160个,台湾展位150个,版权贸易展位20个);参展单位共460家(大陆196家,台湾264家);大陆参展人数303人;展示图书共13万种50余万册(其中大陆展示图书共26类、11万种、35万册);大陆参展图书共2000万人民币码洋由台湾金典书局企业有限公司全部包销。5天展会期间,现场销售图书470多万人民币码洋。台湾图书出版发行单位也十分踊跃,有影响的200余家出版商都参加了展会。此次大陆展团,无论是展馆面积、参展人数、图书品种和数量,还是图书销售金额,都是两岸出版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期间,还举办了大陆图书精品展示、向相关图书馆赠书、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与发展高峰论坛、两岸知名作家签名售书、“魅力福建摄影图片展”和图书版权签约仪式等多项活动。

这次大陆组团参展,在台湾出版业界和民众当中产生了很大的震动和反响,特别是303人的庞大参展团和2000余万元人民币的图书集中入岛,以及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充分展示了两岸出版界之间深入交流合作的成果,反映出台湾出版界对进一步扩大两岸出版交流与合作的迫切愿望,体现了台湾民众对祖国文化的认同,表明了大陆简体字图书在台湾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也说明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能够发挥十分重要的平台作用。

展会期间,在大陆展区参观和购书的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始终络绎不绝,一次性购买几十册、几千元人民币大陆图书的民众随处可见。许多台湾民众反映,大陆图书品种多、价位低、选择范围广,无论是阅读还是收藏,都非常有意义。据统计,有关本界交易会的报道和转载报道总量达万余次。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三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7年10月26日~3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厦门对外图书交流中心厦门书城举办。交易会展馆总面积36400平方米,共设图书展位394个(大陆287个,台湾107个)、展示书架960个,出版相关产业展位400个。两岸共有745家出版发行单位参展(大陆出版机构286家,台湾出版单位459家);参展图书共20万种110.5万册(大陆图书18万种104万册,台版图书2万种6.5万册),总码洋约3600万元人民币。6天展会期间,前来参观、购书和交流的业内人士和读者达20余万人次(境外书商约500多人,其湾书商约400多人,美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采购商约30人);图书销售共计1948万元人民币码洋(大陆图书销售1430万元,台版图书销售518万元);两岸业界共达成113项版权贸易合作项目(版权输出42项,版权输入71项),另达成多项合作意向。期间,还举办了“主宾城市――北京馆”文化成果展示、海峡两岸出版发行高峰论坛、出版相关产业展示与洽谈、两岸业界合作项目签约、两岸大学生“阅读与人生”演讲邀请赛、作家签售、新书推介、赴金门文化考察、网游动漫展等56项活动。

此次交易会,因书目新、数量多、品种全,受到两岸出版单位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在图书展示厅,大陆的《钦藏英皇全景大典》、《中国稀见史料》、《台湾文献汇刊》、《闽南文化丛书》,台湾的《中国地方志》、《明清档案》等史料巨著,吸引了大批业者和民众,其中《中国稀见史料》与台湾8家图书馆达成各出售1套的意向,《钦藏英皇全景大典》被台湾金典事业集团买走;在图书销售区,从四面八方赶来买书的人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台版图书中的学术类、工具资料类、经济类、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图书也受到大陆读者欢迎,展会期间台版图书销售和征订额达518万元;在图书馆现场看样、采购厅,两岸200余家的馆藏机构现场采购图书108万元、看样采购300多万元。交易会期间,台湾业界共采购大陆图书520万元。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四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作为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于2008年9月19日~28日在台湾举办。交易会展场总面积达9781平方米(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三馆主会场展场面积7481平方米,台中市文英馆分会场展场面积1300平方米,台南市金典书局分会场展场面积1000平方米);主会场设立展位366个(大陆280个,台湾86个);参加本届交易会的大陆出版机构、发行单位及相关产业295家443人(出版集团单位13家、出版社203家共264人,各级新闻出版主管部门12家53人,图书发行单位13家39人,出版相关产业单位8家12人,期刊社18家28人,图书馆13家21人,新闻媒体15家26人),台湾出版机构58家;大陆参展图书共10万余个品种、37.5万册、2050万人民币码洋。4天展会期间,共销售图书1225万元人民币码洋(现场销售175万元人民币码洋),大陆图书馆采购台版图书150万元人民币码洋。共达成了102项图书版权交易合作项目(引进36项,输出66项),还达成多项合作意向。

本届交易会作为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为组委会为名誉主任的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赴台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取得丰硕成果:实现了首次在台设立主宾城市、大陆期刊展示区,首次在台中市、台南市设立分会场,首次组织563名大陆参访人员乘两岸直航包机分别从北京、上海、厦门往返台北。本届图书交易会作为纪念海峡两岸出版交流20年系列活动的“重头戏”。为此,组委会办公室对涉及整个活动的3个会场开幕式及图书展销、北京主宾城市成果展示、出版及相关产业展示、大陆精品书刊展、“海西风采?魅力福建”图片展、《印象厦门》摄影展、《闽南文化丛书》等重点图书推介会、版权贸易、两岸知名作家签售、两岸合作项目签约、两岸大学生“阅读与财富”演讲比赛、《书香两岸》杂志首发式、向台中市等有关单位赠送图书、文化考察等十多项内容进行周密安排。

本届交易会是20年来海峡两岸出版交流活动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图书品种最多、活动涉及面最广、两岸业者参与程度最深的一次出版交流活动,也是改革开放30年来大陆新闻出版界出境办展参加人数最多、活动内容最丰富、交流最深入、受众面最广的文化交流合作盛会。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

第五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于2009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厦门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交易会主会场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展场面积2.64万平方米,设10个展区、1320个展位,比第三届增加20%;图书展示区622个展位(大陆482个,台湾140个),增长58%;厦门外图书城和厦门新华书店中山店开设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图书销售区,交易会展场总面积4.6万余平方米,超过以往在厦门举办的第一届和第三届交易会展场面积总和;主会场展出图书20余万种、146万册、增加1/3,总码洋约3800万人民币,其版图书3万种9万余册,增加超过1/3,书目新、数量多、品种全,囊括两岸各出版机构近两年来的新书、重点书和畅销书。在台湾展示区,台版图书数量、品质均比第一、三届交易会有大幅提高,学术类、工具资料类、经济类、生活类和文学艺术类等多种新出台版图书首次在大陆书展亮相。首次在大陆展会亮相的《传记文学》、《电子月刊》、《教育资料集刊》、《财金杂志》等近千种精品期刊,展现了台湾期刊出版水平。出版相关展示区新增的网络游戏、数字出版、印刷、图书设备、出版文化用品等相关产业的展示、展订和展销,联通上下游,完善产业链。上海主宾城市活动以“海派出版,世博书香”为主题,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号召,推出了世博图书主题展、沪版精品图书展、重点图书推介会和著名作家签名售书等系列重头活动,充分展示上海城市的新内涵、新发展和上海出版的新形象、新成果。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3

我们不颓废,我们在路上!

张茜

“一辆后部拖有平板挂车的货车上,躺着约摸六七个小伙子……我跑上前去问道:‘有空位吗?’他们说:‘有,快上车,上车的人都有座。’……我趁机坐下。有人递给我一瓶劣质威士忌酒……内布拉斯加的天空中的细雨,一直不停地下着,然而别有一番诗意,我猛地将酒喝完。‘啊哈,咱们又上路了!’”。这是小说《在路上》的一个片段,是对“90后“的我们最真实的写照。而“颓废”则是形容“90后”的我们最真切的代名词。

有这样几句歌词:“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为了不安分的心,为了自尊的生存,为了自我的证明。路上的心酸,已融进了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正如小说中的主人翁们一样,他们不满现状,更不安分着去为生活正常工作,他们一直在寻求,寻求自由,在路上如流浪汉般,仍然精神抖擞。他们按照自己的目标,穿越整个美国,欣赏沿途的风景,勾搭遇见的姑娘,彻夜烂醉在达到的每个城镇的酒吧里,寻找刺激。但他们对朋友真诚,彼此可以裸的交流,“迪安可以裸的迎接任何一个人,哪怕他今天开门迎接的是总统,他可以裸的迎接整个世界。”

他们真诚的对待身边的朋友,坦诚而不欺骗,尽情享受自己的人生,享受在路上的自由。正如现今的“90后”用最真诚的态度去对待身边的所有人,但内心的彷徨和寂寞却不愿意和任何人分享。所以他们“试图用能给世界一些新意的眼光来看世界,试图找寻令人信服的······价值”。于是乎出现了“非主流”,而人们则认为这是叛逆、脑残的表现。但是,在人们责怪这一代年轻人是同时,是否思考过,是什么造就他们如此性格,这其中的原因是不是更应该让人们自我反思呢?如同小说中的迪安,他们真用另一种方式诠释自己对社会的另一种理解。

迪安,是个有勇气的人,他不会被习惯约束,不会长久地被束缚在某个地方,过着四平八稳的生活,过着可以预见而波澜不惊的生活。他喜欢背叛渐渐熟悉的环境,喜欢在路上。在路上,会感觉自己属于世界,又疏离着这个世界;奔走在世界里,又陌生着这个世界;热爱着世界,但又恐惧着这个世界。在路上,所有的需要都在路上。去哪里?在路上!干什么?在路上!为何目的?在路上!迪安是神圣的傻瓜,过着悲哀又热切的生活。为什么要一直在路上?因为他在寻求,寻求一个地方,寻求一个人,寻求一种生活,寻求一种精神,可以安顿他们一直流浪的心灵。

一路走来,这样无奈,这样精彩。仔细想想,迪安的折腾也是比较适当的,再仔细想想,这句话用在“90后”身上也是没错。每一个心跳迟缓又还疼痛的人;每一个沉没在生活下又在扑腾的人;每一个孤独着又不甘寂寞的人;每一个忧伤着又自我逗乐的人,都在路上,用自己独特的想法追寻幻想中的伊甸园。因为我们总觉得远方在远方,路上在路上,一定存在一种意义,值得你们一直跋涉。

我们不是颓废的一代,被抛弃的一代,我们用怪诞的方式吸引人的眼球,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一直在路上。追寻着,希望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找到和自己共鸣的东西。所以一直在路上。生活着,就是在路上。思索着,就是在路上。痛并快乐着,更是在路上,成长着,追寻着属于梦想的彼岸…… (征文一等奖)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4

1、珍惜每一次转弯吧,黄河因为弯曲而滋润着更广袤的土地;勘探队因路途弯曲而得以深入钻探;那么,我有理由坚信人们也将因为珍惜每一次转弯而将人生的路走得更好。

2、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与路形影不离。世上路有千万条,有直有弯。直路固然可以直达远方,弯路亦别有一番情趣。当然,人生更多的是弯路,直路不过是陪衬。

3、成功没有捷径,抵达光明的前景,必须穿越一段 灰暗的里程。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金字塔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砌上去的。干什么事都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往前走,不管道路如何,待你蹒跚一段路以后,向后眺望的将是一片美丽的彩虹。

4、人生路注定是枯燥无味的,可同时又充满了精彩。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那人生路上数之不尽的弯路,与弯路后未知的天地,不正是对勇士最好的馈赠吗?

5、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两条路:直路与弯路,虽然她们通向的目的地可能是一样的——都是成功,但过程绝对是不一样的。当直路走不通时,或许选择弯路更加容易通向成功。

6、黄河滔滔,经九曲之后方能奔腾入海,人生漫漫,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是的,人生如黄河一样,不可能一”直“到头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弯路“等着我们,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弯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7、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至于生命的重要;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珍惜。时间流逝,我愿追随远去的脚步,印证自己的人生……

8、信仰可以是空洞的,也可以是丰富的;信仰可以是朴素的,也可以是花哨的。信仰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信仰,不同于理想,不同于宗教,更多是与信念更加相似。

9、生活中分岔路口时必不可少的,就像人生中只有弯路作伴才是完整的一样。弯路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弯路会使我们摔得鼻青脸肿,但是,请别忘了,它同样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

10、困难,只不过是给成功人的垫脚石,那是走向成功的路途,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寻找新的希望,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精彩。

11、弯路是一种哲学。懂得生活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跨过弯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弯路转化为平坦的金光大道,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2、生活给了我们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用多彩的世界来点缀我们周围的一切,用它神奇的力量给我们智慧,把我们从无意识的个体推向了智慧生命的顶峰,使我们从幼稚到学识渊博。

1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4、瞬息间,水从我的指缝间滑过,略带留恋与倾诉,贴近而真切。转瞬间从我的身边划过,略带怀恋与忧伤,回味而伤感。无论怎样留恋,却终归只能如流水,不能留下。

15、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就不会懂得珍惜人生。只有经历了,才会悟出人生的真理,才会懂得珍惜。()

16、黄河九曲,留给人荡气回肠的感慨;山路十八弯,带给人缠绵悱恻的思念。即便是弯路,也有着动人心魄的美感,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流年若水,晴续锦年,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什么是顺利如初的。在弯路面前,是不敌退却还是迎难直上?这个答案决定着你今后的成败。

17、人生就如同一条弯弯的路,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步行者。出生时这条路是直的,每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走着,成年后每个人面前会有无数条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大多数人会选择走下去。每一条路都有其曲折的部分,这就要考验每个人的意志了,胆小的人看见弯路就马上往回走,只有一部分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勇敢走下去。

18、弯路与捷径的目的是一样的——成功,但方式却不一样,当捷径不通的情况下,选择弯路的成功率是最大的。青年们,我们是否更应该脚踏实地,通过弯路,来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彩虹呢。

19、我们应珍惜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次弯路,每通过一个弯路,其实就是对我们的一次磨砺,是我们的一次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弯路是我们人生短暂的失败,它把经验铭刻入我们的心底。它是我们走出坎坷奋然前行的动力,重新将人生引上正确的航向。我们要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记住:弯路将伴我们成长。

20、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不可避免的困难,我们只能面对,并且将之化为动力。也就是要摆脱过去的失败的伤痛,要将每一天都变成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5

1、珍惜每一次转弯吧,黄河因为弯曲而滋润着更广袤的土地;勘探队因路途弯曲而得以深入钻探;那么,我有理由坚信人们也将因为珍惜每一次转弯而将人生的路走得更好。

2、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生与路形影不离。世上路有千万条,有直有弯。直路固然可以直达远方,弯路亦别有一番情趣。当然,人生更多的是弯路,直路不过是陪衬。

3、成功没有捷径,抵达光明的前景,必须穿越一段 灰暗的里程。 莎士比亚也曾经说过:金字塔是由一块块石头堆砌上去的。干什么事都没有捷径,最好的办法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往前走,不管道路如何,待你蹒跚一段路以后,向后眺望的将是一片美丽的彩虹。

4、人生路注定是枯燥无味的,可同时又充满了精彩。这个世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那人生路上数之不尽的弯路,与弯路后未知的天地,不正是对勇士最好的馈赠吗?

5、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两条路:直路与弯路,虽然她们通向的目的地可能是一样的——都是成功,但过程绝对是不一样的。当直路走不通时,或许选择弯路更加容易通向成功。

6、黄河滔滔,经九曲之后方能奔腾入海,人生漫漫,经历磨难才能获得成功。是的,人生如黄河一样,不可能一”直“到头其中有各种各样的”弯路“等着我们,我们只有通过这些弯路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7、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人感受到其真正的意义;正因为时间流逝,才让你我懂得时间至于生命的重要;正因为时间的流逝,才让你我懂得珍惜。时间流逝,我愿追随远去的脚步,印证自己的人生……

8、信仰可以是空洞的,也可以是丰富的;信仰可以是朴素的,也可以是花哨的。信仰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信仰,不同于理想,不同于宗教,更多是与信念更加相似。

9、生活中分岔路口时必不可少的,就像人生中只有弯路作伴才是完整的一样。弯路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弯路会使我们摔得鼻青脸肿,但是,请别忘了,它同样是我们难得的人生经历。

10、困难,只不过是给成功人的垫脚石,那是走向成功的路途,与其埋怨天黑,不如点起一支蜡烛,寻找新的希望,给我们的人生带来精彩。

11、弯路是一种哲学。懂得生活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跨过弯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将弯路转化为平坦的金光大道,开创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12、生活给了我们智慧,教会了我们如何学习,如何成长,用多彩的世界来点缀我们周围的一切,用它神奇的力量给我们智慧,把我们从无意识的个体推向了智慧生命的顶峰,使我们从幼稚到学识渊博。

13、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埋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的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14、瞬息间,水从我的指缝间滑过,略带留恋与倾诉,贴近而真切。转瞬间从我的身边划过,略带怀恋与忧伤,回味而伤感。无论怎样留恋,却终归只能如流水,不能留下。

15、没有谁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中难免会走一些弯路,它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没有它,我们就无法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就不会懂得珍惜人生。只有经历了,才会悟出人生的真理,才会懂得珍惜。()

16、黄河九曲,留给人荡气回肠的感慨;山路十八弯,带给人缠绵悱恻的思念。即便是弯路,也有着动人心魄的美感,在生活中亦是如此:流年若水,晴续锦年,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什么是顺利如初的。在弯路面前,是不敌退却还是迎难直上?这个答案决定着你今后的成败。

17、人生就如同一条弯弯的路,每个人都是这条路上的步行者。出生时这条路是直的,每个人可以毫无顾忌地走着,成年后每个人面前会有无数条路,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坐以待毙,要么选择一条路走下去,大多数人会选择走下去。每一条路都有其曲折的部分,这就要考验每个人的意志了,胆小的人看见弯路就马上往回走,只有一部分敢于挑战自己的人勇敢走下去。

18、弯路与捷径的目的是一样的——成功,但方式却不一样,当捷径不通的情况下,选择弯路的成功率是最大的。青年们,我们是否更应该脚踏实地,通过弯路,来得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彩虹呢。

19、我们应珍惜我们人生路上的每一次弯路,每通过一个弯路,其实就是对我们的一次磨砺,是我们的一次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弯路是我们人生短暂的失败,它把经验铭刻入我们的心底。它是我们走出坎坷奋然前行的动力,重新将人生引上正确的航向。我们要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错。记住:弯路将伴我们成长。

20、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则是一个万丈深渊。对于不可避免的困难,我们只能面对,并且将之化为动力。也就是要摆脱过去的失败的伤痛,要将每一天都变成一个新的起点。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6

弯路会使我们迷失方向,弯路会使我们摔得鼻青脸肿,但是,请别忘了,它同样是我们宝贵的人生经历。

弯路人生

水尘

周末与朋友一起去城郊爬山。那是一座不太高的山,但十分陡峭。去山顶有两条道,一条是盘山公路,从山脚蜿蜒到山顶;另一条是笔直的云梯,仅有盘山公路1/4的路程。

朋友要走盘山公路,我要走云梯,因为可以很快到达山顶。最后,我们只好分头上山,约定在山顶会合。我暗暗埋怨朋友犯傻,有近道不走,偏要绕弯路。

沿着云梯,我一阶一阶地向山顶赶去,一路上,两旁除了杂草就是参天大树,遮住了天空。路很直,不一会儿工夫就爬上了山顶。我想,朋友肯定还在山腰慢慢前行,就坐在山顶的凉亭里休息。

半个小时后,朋友不急不缓地上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一位不相识的老人。看情形,他们很谈得来。老人走近我,问道:“小伙子,你是从云梯上来的吧?”我点点头,没有说话,因为最近我的心情很是郁闷。

朋友插道:“你没有和我走盘山公路实在是太可惜了。我在山腰看到,东面是城市林立的楼群;南面有远处的湖泊,像一面镜子;北面,我为一望无际的金黄麦地着迷了……这一路,我的视野越来越辽阔,心情也随之欢快了。”

听后,我很诧异,在山腰真的能看到那么多美丽的风景吗?我不信,决定下山时和他们一起走盘山公路。

奇怪的是,许多人爬到山顶,休息不到10分钟就下了山。我问老人为什么,他笑而不答。随后,我们也下山了。一路上,我一直抱怨最近心情不好,做事总是不顺利,往往要走很多弯路才能达到结果。

老人一直默默地听着。我们在一块大石头上坐下时,老人指着脚下的路说:“以前,只有你刚才走的那条云梯能通往山顶,上山的游客很少。后来,政府修了这条盘山公路,来游玩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游客来登山,一是为锻炼筋骨,另外就是沿途观赏风景,所以在山顶不会停留很久。”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7

小时候玩走迷宫只是在一幅画上做“纸上谈兵”。而这次在螺洲社会实践是才让我真正我体会到“走”迷宫的意思。

那是在螺洲的第一天的下午。午休起来,教官就领这我们到走迷宫的地方过把迷宫瘾教官讲的注意事项后,就让我们分批进去,我很荣幸当上了第一批的一员。我们快速的冲进去,可是一冲进去还没几步就差点“撞墙”。因为我们顺着墙上画的箭头走,当然是死路,墙上还写这“你太差劲了!”我们顿时火冒三丈发誓一定要走到终点。

我们又绕回终点,往没箭头的那个方向走,发现了一条岔路就走进去。又是条路,往右还是往左,我们犹豫不决。不过我们又迅速和咬咬牙向左走,当然这条路一样是死路,而上面写和话更让人气愤?“你太菜了”。我们又生气又悲哀,一个个垂头丧气的往回跑去,跑到一半时我们遇到了第二批进来的同学,见我们从左边回来,他们就乘机跑到我们前面。第一批进来的同学怎么能败给后来者呢?顿时我们气四势大振,大家都憋足了力气向前冲。

正在我们向前冲的同时,我们又遇到了一个岔路。是继续向前跑还是往岔路走我们又开始犹豫。后来我想了想,感到还是往岔路走吧。可当我准备迈出第一步时,去探路的同学就出来了,看来岔路也是死路。

转眼我已经超过了三个同学,这时又来了一个岔路。这我没像以前那样犹豫不绝,而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向前冲,一下子前面两个同学也被我超过了(一批五个人)。我继续向前跑,连连跑过几条岔路,只要一直勇往直前就是正确的。

我是第一个从迷宫里走出来的。同时我也悟出一个道理:把迷宫比作人生道路,把岔路比作困难。在人生道路上克服一个困难是不够的,要懂得克服困难的办法,才能一直走下去。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8

关键词:阻抗 容抗 感抗

中图分类号:TM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1(a)-0109-01

电阻、电容和线圈是组成电路最基本的元素,上到遨游太空的地球卫星,下到我们周围的家用电器,哪怕是多复杂的线路都是由这三种元素科学的结合,了解这三种元素的概念是我们迈入电工学、无线电等科学领域的第一步。

1 电阻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导体一个最主要的特征是里面有大量可以主要移动的电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阻碍电子发生定向移动的阻碍作用就叫做电阻,通常用“R”表示。它是由电子定向运动与导体中的离子相互碰撞而产生的,大小由公式确定,单位:R-欧姆。式中:ρ是导体的电阻率(即相同截面积单位长度导体的电阻或相同长度单位面积导体的电阻),其大小随导体温度变化而变化,L为导体的长度,S为导体的横截面积。由此可见,同一段导体的长度越长电阻越大,越粗电阻越小,导体电阻的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2 感抗

在中学自感电动势实验中我们知道,当线圈通过交流电时要产生自感电动势,产生的感生电流总是要阻碍原来电流的变化。于是把这种阻碍作用称为“感抗”用字母表示,它的大小由公式来确定,单位欧姆(Ω)。式中:为交流电的频率,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赫兹();L为通电线圈的自感系数简称“电感”,国际单位制单位亨利(H)。电感L和线圈的长度、横截面积、匝数、绕法、线圈芯的介质及体积均有关。一般来说,线圈长度越长、匝数越多、横截面积越大、匝距越小、芯越大、芯导磁率越高电感L就越大。由公式可见,电感线圈具有通直流电(直流电f=0,所以=0)阻交流电,通低频阻高频的作用。

3 容抗

电容器就象连接在自来水管里的水箱,水箱可以储水和放水。电容器在电路里也具有充电和放电的功能,是一个储能容器。当把它接待交流电路的时候,由于交流电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因此电容器也在不断的充电和放电,电容器的板极上所带的电荷就对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具有阻碍的作用,我们把这种阻碍作用就叫做电容器的容抗,用字母表示,其大小由公式来确定。式中:容抗国际单位制单位为欧姆(Ω),f交流电的频率国际单位制单位为赫兹(),C电容器的容量国际单位制单位为法拉(F)。由式中可以看出:交流电的频率越高、电容器的容量越大,电容器的容抗就越小。因此电容器具有通交流阻直流,通高频阻低频的作用,直流电(f=0,∞)不能通过电容器的,电容器的这点特性刚好与前面讲的电感线圈的特性刚好相反。感抗和容抗只存在于交流电路中,在纯电阻电路里只有一些分布电感和分布电容存在,对线路影响不大。

4 阻抗

在实际电路中,纯电感电路、纯电容电路、纯电阻电路是不存在的,通常是由电感、电容、电阻组成的复合电路(非线性电路),这种电路通过交流电时电阻、线圈、电容都对交流电通过有阻碍的作用,这种阻碍作用我们就叫做这个交流电路的阻抗,用字母Z来表示,单位也是欧姆(Ω)。根据电工学的原理,交流电在通过电阻、线圈、电容组成的复合电路时,按照正弦交流电的变化规律、电容器的充放电特性以及楞次定律我们知道,通过电阻的电流和加在电阻上的交流电压是同相的,而通过电容器上的电流与所加的交流电压要提前(即90°);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与加在电感线圈上的交流电压滞后(即90°)。因此,在有电阻、电容、电感线圈串联而成的交流电路所加的总电压不能像串联电阻那样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矢量和(如图1所示)。

即:U=;根据欧姆定律I=,Z=。由此可见,在由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组成的非线性电路中,一般阻抗都要大于线路的直流电阻,除非有感抗和容抗相等的特殊情况电路阻抗才等于它的直流电阻。对于电子电路初学者,现在就明白了一些电器上面所标称的阻抗是什么意义了,如动圈喇叭名牌上标有4 Ω、8 Ω、16 Ω阻抗并不是它的直流电阻,它们的直流电阻比它所匹配的阻抗小的多,而且根据感抗和容抗公式里我们还知道,交流电路的阻抗是随交流电的频率、电路的电感、电容大小变化而变化。

在电子电路中,半导体元器件、电阻、电感、电容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素,按照科学的设计组合组成复杂的电路,处理各种电子信息。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充电器中交流电低压整流稳压滤波器(如图2所示)。交流低压电源经过二极管全波整流后,脉动的直流电通过、和L组成的电路(π型滤波器)时,、具有通交流阻直流、L具有阻交流通直流的作用,通过三次的过滤在电路输出端得到了一个大小方向恒定直流电源。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9

我的家在大山深处,一条崎岖的山路蜿蜒通向山外。山里人靠采山货为生,每到集日挑着山货沿着蜿蜒的山路出山赶集。

本来乡亲们每次下山都要走这条山路,但后来,几个人为了能在集市上早早地占一个好位子,他们便开辟了一条通往山下的捷径,路是近了,可危险却增大了,但还是有不少人愿意冒险走这条路。

父亲也和乡亲们一样,挑山货下山卖,但他却从来不走这条小路。我每次放暑假,都要跟着父亲一起,挑着山货担子沿着崎岖山路下山赶集。每次下山,我都对山路的弯转盘旋有许多感慨,想着这趟山路不知要走多少冤枉路。我便经常劝父亲说:“爸,我们也走小路吧,那要快一些。”可父亲听后急忙摇头,坚决要走这条山路。可这样一来,我们每次赶集都占不到好地方,都被那些走危险小路的乡亲们占上了,我们的山货卖的明显不如别人卖的快,为此,我常常抱怨。父亲对我的抱怨根本不理,为什么走山路而不走小路,也成了我心中一直想解开的谜。

多年以后,我在离家千里的城市安顿下来,也将父亲和母亲接出了山村,走的那天,父亲不坐车,执意要再走一回山路,下山的路上,我问父亲说:“爸,我一直想知道,你为什么偏要走这条山路,那小路您为什么从来不走?”父亲听了我的话,长久地站在山路上,痴痴地望着它绵延向前,眼里充满了泪花,对我说:“孩子,爸必须保证平安。爸靠卖山货供你完成了学业,几十年了,我一直平安无事。你王叔他们几个都走小路,可他们怎么样?你王叔胳膊摔断了两回,山货不知丢了多少,你四哥最危险的一次滚下了山……经常走小路的,谁真正平安无事了。”

父亲拉着我坐在了路边,深情地对我说:“儿子,这条路蜿蜒回转,但永远是下山的正路,不能因为一点小利益放弃走正路;这条路是条平安路,走这条路一生平安。孩子,这两点我一直印在心中的,但愿它能给你的人生指条路。”

父亲的一席话,让我感动了。在这条崎岖的山路上,我也懂得了人生的许多道理。人生的历程就像这条山路,要经过许多崎岖,但方向始终不能偏,始终要走正路,只有走正路,人生才会平安,这条路也会因为我们的走过展显现它的价值,这个价值,也是我们人生的价值。

摘自《知识窗(原创版)》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10

前期准备

12月7日,成都。今天是为我们的攀登准备物资。第一次攀登幺妹峰我不是很有把握,强烈的神秘感让我觉得需要很谨慎。所以,我打算多找几个伙伴以保证比较强大的阵容,这样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会有强大的团队去应对。前一个月的策划中,我约了五个朋友一起攀登,并联系到一些赞助。然而直到最后一天才得知有两名队员来不了。

中午,我在朋友超人户外店里整理器材。店主给我领来两个朋友认识。书生气很浓的周鹏和严冬冬连续两年参加了珠峰火炬传递训练和攀登。当我提到要去尝试攀登幺妹峰,却一下子点燃了他们的热情。他们也打算去幺妹峰看看,哪怕只是到大本营。

两个年轻登山者像是找到志同道台的友人,倾诉他们对幺妹的追求和向往。晚上接到我一个前来攀登的朋友到青年旅社。四个人确认各自的登山经历和攀登意识后,我决定他们加入攀登队伍。

12月8日,确认所有队员的装备情况和队伍的公用器材后,我们分组去准备食品与安排交通。拿到攀登许可后整个攀登前期准备宣告结束。

我们商量攀登风格和行程安排。如果完全以纯粹阿尔卑斯风格去攀登,对于中国攀登者可能还不太现实,尤其在对路线和技术方面。

南壁中央直上路线是韩国登山队2007年首次尝试的,韩国队耗时一个月尝试从南壁中央岩脊的左侧线路攀登直上,最终攀登至海拔5800米左右下撤,其中在5300~5500米路段留下了大量路绳和攀登器材。

我很羡慕孙斌的双人快速攀登,然而队伍的实力让我决定再增加阵容。跟队员讨论后,他们都同意我邀请两位藏族朋友加入队伍。他们是四姑娘山本土高山向导――徐贵华与袁永强。

他们和法国沙木尼的向导样具有丰富的实际登山经验,不过因为没有机会接触规范系统的培训,在技术与知识方面具有很多欠缺的地方。然而能让我信任他们加入起攀登的是他们强悍的体能,还有多年合作攀登的经历。我们决定让他们也以队员身份加入,以他们的先天体能优势和我们技术上的全面性互补,一起攻克幺妹峰攀登线路上的难点。

南壁直上

由于地震把日隆镇的很多居住房震坏了,很多人家都在修缮房屋,所以背夫很难找。12月10日,从早晨等到上午十点,背夫终于在袁永强带领下来到三嫂家。

我们一行12人包了两辆面包车前往长坪沟,我们和马匹分道赶往甘海子。甘海子是以前国外大型团队建立大本营的地方。由于海拔低,路途也很近,我们没有在这设立营地,而是打算直接到海拔4500~4600米的山谷平台搭建大本营。

中午,我们与马匹在甘海子会合后开始负重攀登。由于我们只请了五个背夫,计划攀登十天的物资与器材太多,我们每个队员不得不背负自己的大包前往大本营。从甘海子到大本营海拔需要上升1000米左右,这样的行程对每个队员的体能都是比较大的考验。

下午4点,我们的背夫由于没有携带头灯而中止前行。我们不得不在海拔4500米的乱石平台建营,傍晚晚霞映衬着幺妹峰南壁冰川显得格外漂亮,远处的五色山冰川与其争艳。当晚,队伍讨论初步决定:为了避免与另外一个国内团队路线冲突,在其他路线有攀登可行性的前提下尝试新线路。

12月11日,从今天开始,所有物资就需要我们七个人自己来背负与运输了,我们每人背负35公斤艰难地行走在乱石堆中。一小时后到达冰川退化下的块岩上。

光滑的岩石表面给负重行军带来很大麻烦,跨过一段碎石坡,我们路过传统线路攀登队大本营。在与传统线路队沟通后,我们选择继续攀登到4900米流沙坡建立前进营地。

由于我们负重大,直接上冰川不现实,另外也没有选定攀登路线。到达位于冰川下的流沙坡山脊平台后,我让队员修建营地,我带相机前往附近观察路线。我爬到海拔5000米处仔细观察南壁冰川线路上的落石与落冰。

从前进营地攀上南壁冰川有岩壁,冰壁直上与冰塔林绕行两条线路。孙斌与其搭档选择绕行线路,这样可以避免落石 落冰等危险。然而,在布满冰塔林,冰裂缝的冰瀑区结组行进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知识。

我发现在容易落石,落冰的个悬冰川左侧有一个地方可以顺岩壁直上躲开落东西的危险。虽然这条岩壁直上线路有点难度,但以我在近两年在双桥沟攀登大岩壁的经历有信心去控制避免发生危险。

下午5点,在简单补充能量后,我与徐贵华,袁永强出发去修通那段岩壁线路。两个小时后,我们三个人交替先锋顺利修完了200米岩壁路线绳。与剩下的队员有对讲机沟通后,他们携带当晚用不上的物资和器材运输到岩壁下方。我们三个人觉得当天体能还不错,又继续先锋尝试打通剩下的冰雪线路。

晚8点左右,我最后一次先锋把路线绳架设到海拔引50米的冰壁脚下,目测攀过那段冰壁再结组2~3个绳距就可以到达c1营地。我们三人下撤时遇到攀岩运输物资剩下的四个队员,他们也竟然状态很好把物资运输到了岩壁之上。

我们所有人回到了前进营地。在帐篷里吃完晚饭后,突然听到附近一声巨响,一个几千立方的倒三角形悬冰川掉了下来。冰崩产生的巨大气浪迅速向我们营地涌来。队员紧张地跳出帐篷逃离营地,几分钟后,气浪带来小片雪花渐渐消退让我们经历了一次有惊无险的紧张时刻。

意外下撤

12月12日,前进营地――一号营地。由于前一天的线路修通,今天的攀登行程相对轻松,我们起得比较晚。我们经历一个多小时就到达前一天放物资的地方,只是加上运输的物资后,大家负重攀冰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我们又攀越了两段冰壁后来到了相对比较平缓的裂缝区。七个人分成两个结组队后顺利地到达海拔5250米的c1营地。

冬天强大的冷空气把冰川上的雪冻得很硬,这给修建营地带来很大困难。我们在倾斜度大约20度的硬雪坡上,花了一个多小时用雪铲和冰镐修出了可以放三顶帐篷的营地。当晚,由于比较疲劳,我们早早入睡。

12月13日,一号营地――5600米岩壁。队伍商量决定,分两组分别负责修路与运输。

由于南壁落石严重,我们两组计划分为两天行动。我带领徐贵华,袁永强和周鹏负责打通南壁上的冰壁、岩壁和混合线路。刚开始,从营地向上的二百多米雪坡结组都是周鹏走在前面,这段显示出他体能很不错。

遇到冰壁后周鹏主动先锋了三个绳距。后面遇到混合线路与岩壁线路,我与徐贵华交替先锋,周鹏则与袁永强负责背负绳索。我们顺南壁中央沟槽左侧直上,攀登了一段岩壁线路。

这时混合线路的攀登竟然不是攀登最难的部分,而穿冰川攀爬垂直岩壁需要队员拿出更多的勇气和信心。我先锋了最后三段突破了岩壁难关,中途连续放置了机械塞和岩钉防止冲坠。其他三个队员跟攀到岩壁上方后留下等我。

这时已经是下午4点。我继续迅速攀登一个整长绳距到达一个雪坡尽头。上方又是一段难度很大的岩壁和混合线路,我沿山体左侧小心SOL020米左右雪坡观察到5800米以上的冰挂线路,那是我在5250米c1营地用相机拍到的“梦幻线路”。

由于时间关系,我立刻下撤,会合其他三名队员后,我们降回营地。连续下降了450米路线绳后,我们用剩余的50米散扁带结组回到营地。当晚,由于冬天的高空风比较大,帐篷里吹进浮雪而让我没睡好。

12月14日,早晨7点,隔壁帐篷严冬冬通知我周鹏发生肺水肿,我拿了一些地塞米松给周鹏服用后,果断决定让所有队员下撤。由于队员都比较疲劳,各自攀登实力的差距也不适合再分出小部队继续攀登。在有队员有严重病情的情况下,团队统一下撤是最明智的决定。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11

哪次事故不是要命的?曾经被人们信任的生命线--斑马线,越来越象一条名副其实的夺命线。根源何在?其实问题很简单,这些事故都是因为在车辆右转的情况下,行人也在斑马线上直行,两条线路同时交叉,交叉就容易碰撞,人怎么能撞的过车?于是,夺命几乎是必然的,只是夺谁的命什么时候夺命我们无法知道。可我们能说谁错了?是肇事车辆,还是行人?是车辆违法还是行人违法?两者都是在绿灯允许通行的情况下行进的,都没有主观的犯意,只是粗心大意,轻信能够避免或者慌乱操作,技术不够熟练。谁都不想死,谁也不想把别人碾死。都好好的走路,为什么会出人命?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法律出了问题。我们先看看从中央到地方,关于这个问题的相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

第六十二条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道路,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设施;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八条机动车信号灯和非机动车信号灯表示:(一)绿灯亮时,准许车辆通行,但转弯的车辆不得妨碍被放行的直行车辆、行人通行;

第七十五条行人横过机动车道,应当从行人过街设施通过;没有行人过街设施的,应当从人行横道通过;没有人行横道的,应当观察来往车辆的情况,确认安全后直行通过,不得在车辆临近时突然加速横穿或者中途倒退、折返。

《浙江省实施办法》第四十二条 车辆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交叉路口时,应当让行人和右方道路的来车先行。

车辆通过交叉路口同时被放行或者没有交通信号控制时,左转弯车辆应当让相对方向行驶的直行车辆先行;右转弯的机动车应当让同方向左转弯或者直行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先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并没有明确表示行人直行时,车辆可以右转,只是告诉我们要按交通信号和交警指挥通行,车应当让行人;《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也同样表示,转弯车辆不能妨碍直行行人,但提到右转车辆与行人同时;《浙江省实施办法》也基本延续前两法律的意思,就是明确车要让人。

这些规定,都非常好,很好的体现了法律的本意,突出了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重点----安全。同样体现这一意思的,还有当时争论十分激烈的“撞了不白撞”的规定。但安全不是停留在应然问题上的,不是我们规定应该怎么样,就一定会怎么样。我们说泥石流不应该发生,可不是单单这样规定了,它就真的不发生了。同样,我们规定了车应该让人,可不等于那些司机真的会严格遵守,主动让人,还有如刚发生的这起事故中的小姑娘,她是想让人了,可是操作的不对,油门当刹车了,想让也让不了了。一部法律的制订,既然是突显以人为本的,把安全放在首位的,那就不能只去考虑应然状态,而忽略必然结果。行人在与车辆的较量中,永远处于弱者地位。要保护弱者,就必然要制约强者。而且这种制约要达到百分百可以操作。

为了避免因司机的素质因素和操作因素,而导致车不让人,最后出现伤残甚至死亡。唯一的有效办法,就是杜绝车人线路交叉。那多起事故都是由右转车辆引起,如果车辆右转与行人直行不同时进行,就可以在时间上空间上达到人车分离。这样,斑马线才能让人走的安心。而由红绿灯调控,比抽象的法律制约要好操作的多,直观的制约会比自身的约束来的更及时。

类似的想法,每个经常经过杭州的十字路口的人都会有,笔者也呼吁多次。很多网友早有此忧虑:06年9月11日在在上海市人大网议日上,市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丁伟,市人大代表、蒙山中学校长周纪平和市交警总队法制办主任高峰与广大网友就“上海交通立法动向”进行了互动交流。在一些十字路口,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马路对面的绿灯亮了,当行人欲穿 马路时,一辆辆右转车不断地开过来,有些行人马路刚过了一半,便不得不尴尬地站在原地,等着车辆先行通过。为此,网友“向右转”无奈地说,现在行人乱穿马路、闯红灯肯定是不对的,但车辆右转好像永远没错,行人除了避让别无他法,所以就算是亮着绿灯也很难通行。从客观上来看,这实际是一个交通隐患(引自杭州网/c?word=B...05c4&user=baidu)。杭州网上当时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com/viewthread.php?tid=3367114。民众的意见都比较简单,就是应该人过马路时车不动,车右转时人等待。但专家和交警部门却为此措施会导致交通不畅而担忧。

客观的说,如果真的在行人直行时禁止车辆右转,是一定会影响交通流畅的。但是以现今的车辆增长速度和道路的发展状况来看,拥挤应该是不可避免的。且拥挤的主要因素不在于行人与车辆的矛盾上,而是道路的改进速度与车辆增长速度间的矛盾。既然拥挤无法避免,就应该从立法的本意来衡量和评价执法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条规定,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保护人身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财产安全及其他合法权益,提高通行效率,制定本法。在笔者看来,应当是以保护人身安全为主要目的,任何一部法律也都应当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物为主。因此,在车人交叉的问题上,理当行人优先,这个优先理当是完全保障,即行人走时,车辆禁止通行,才能避免人在车的夹缝中求生存的尴尬,才能最大限度的保障行人安全。

上海已经在这个问题上做过尝试,06年5月的时候他们试行了“十字路口全绿灯”措施。每隔一个信号灯周期,四个方向的人行信号灯同时亮起了绿灯,在整整30秒时间里,两条交叉干道的车辆全部停驶(引自搜狐新闻/20__0525/n243400863.shtml)。这样的做法,虽然还有待研究,但起码他们已经考虑,并能够真正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原则去制订政策,是个很好的信号。杭州现在还没有类似的做法出台,但也十分重视车人争路的问题,07年4月2日,杭州交警部门对机动车右转避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了专项治理。在重点路段,加大了打击力度(引自浙江汽车网.com/05car/system/20__/04/03/008303313.shtml)。

以上两地的做法,上海的未免太过绝对极端,不适合每个路口的推行;杭州的也只是主抓司机的主观违法,而不能有效防止客观事故。值得肯定的只是他们已经开始尝试。笔者认为,尝试是好事,但要积极的从尝试中寻找重点,然后推进的立法。我们首先是法治国家,依法做事是每个公民的起码准则。可是一部有疏漏的法律,是会让民众无法遵守的。比如这部道路交通法及实施办法等,强调了第三者强制险、“撞了不白撞”等事后原则,却有些忽视如何能最大限度避免事故的预防原则。预防才是最有利于人民接受,最能减少伤亡和损失,最体现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的。

从预防角度出发,我们首先要切断人车交叉,行人直行时车辆禁止右转,车辆右转时行人停止直行。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交通违法的打击力度,不光针对司机,还有乱穿马路的行人,重罚之下必有所从。同时要搞好普法宣传,让人们相信法律是保障安全的重要手段。对于驾驶员的培训上,要严格要求,重点把关,渐渐杜绝应试教育的弊病,减少刚上路就成马路杀手的几率。这些都是表层法律和政策应当首要解决的。

另一方面,往深处挖,一个小小的车辆右转问题,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大问题。什么是和谐,有学者说过,和就是人人都有饭吃,谐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和解决的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谐解决的是一个人民参政的问题。

利益分配中,我们实行的是按劳分配,必然有多有少,有的人可以开车子,有的人就只能步行。而有些人是不符合按劳分配原则的,当这样的有车族与步行者在十字路口相遇,谁让谁的问题就不是仅仅关系到个人安全,甚至久之会影响国家社会的安定。那避免的办法,最好是避免交叉。很多的地方政府,是不愿意理这些事的,因为不交叉,交通就会不畅,不畅就会影响经济发展。他们不考虑汽车的疯狂增长才是道路拥挤的最重要原因,因为汽车销售数量也是影响经济的重要指标。在地方经济第一的指导思想下,任何个人安全和社会安定都会忽视。于是慢慢的,地方盲目片面追求经济效果与人民生活安全的矛盾成了创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小的障碍。不解决好这个小问题,就会影响大局。

我们一直在路上范文12

山区的春天来得很迟,山外已经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山里仍然很冷。我们吃光了所有的东西,还是填不饱肚子,知青家长指派我和华平到山下的粮站买粮。

从知青点到粮站有50里路,此路依山傍崖,崎岖不平,晴天要走3个多小时,下雨一般不出去。由于下了点小雨,按照我们事先的计划,大清早出发,上午10点到达粮站,买完粮往回赶,天黑前应该可以归队。

我们比预计早了1小时到达粮站,一看时间还宽裕,就想到处逛逛,一会儿就被粮站里的乒乓球台所吸引。决定先过把球瘾,再买粮回家。没想到,粮站站长也是个乒乓球迷,还参加过全县比赛。于是,我们便同站长切蹉起球艺来。站长果然是一员悍将,挥拍如舞大刀,几拍抽过来,让我几乎无招架之功。此人天天驻守粮仓,吃得腰圆膀粗,我哪敢同他拼体力?几经往复,见他发球差,反手弱,我改变策略,用多样发球,主攻打击他的弱点。我用尽招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略胜一筹。

站长是个厚道的转业军人,对这场“友谊赛”输得心服口服,还特意多打了2斤菜油给我们,作为奖赏。

买好粮油,天色已晚,我和华平直呼:糟啦!今天要摸夜路。

我俩各自背上东西匆忙上路。原以为在农村磨炼了半年,这点劳动量应该是小菜一碟,但走着走着,只觉得背上像压着一块大石头,越来越沉。最后,累得我俩上气不接下气,只好走一段,歇一阵。爬到半山腰,夜幕已笼罩山头,四周一片静谧。

心直口快的华平一路都在抱怨:“都怪你打乒乓球耽误了时间。”

“今晚我们就是爬着走,也要摸到山顶上去!”我说。

“咳,算我倒霉,又要当向导,又要照顾你这个近视眼。”华平嘀咕着,顺手折断路边一棵灌木条递给我:“来,我牵着你走。”高度近视的我,只好乖乖地拉住树枝,一步一步地跟在华平身后。

这条山路是两座大山之间的山谷夹缝,有一些平坦的地方,老乡因地制宜铲出一条小道供人行走。山路的四周全是灌木丛林,密林中常有獐子、狍子、野兔、蛇等野生动物穿行,山民们除了秋收时需要送公粮下山,平时也很少经过这里。

白天下山时,我和华平走在路上,一直心怀忐忑,此时黑夜笼罩,只听山风萧萧,更觉阴森。此刻,华平的注意力已集中在辨认道路上,无顾及其他。我紧随他身后,心里却在打鼓,千万别出现意外。

真是害怕什么就来什么,“哇,哇,哇!”突然一连串怪异、尖厉的叫声从我们头顶掠过。

啊!妈呀!我和华平尖叫着,吓得蹲在地上。

“刚才是什么叫声,你听出来了吗?”华平在黑暗中悄声问道。

“好像是猫头鹰的叫声,但不确定是不是别的动物。”

“这叫声太恐怖了,不像是鸟的声音,是不是传说中的鬼叫哟?”华平吓得直打颤。

“我不相信有鬼,那些鬼故事都是人们编造出来的。”我自以为是高中生,是无神论者。

隔了一阵,我俩渐渐平静下来。“管它是鸟还是鬼哟,赶路要紧。”华平鼓起勇气说。

我俩相携着,凭借脚下的石板引导一步步摸索前行。

“好像要到火匣子岩了,我们在那里歇口气再走。”华平显得很高兴。

“好的,我看见洞口了。”其实我啥也看不见,恍惚中只觉得前方有一个黑洞。

火匣子是祁连山一带流传已久的殡葬陋习,即把未成年就天折的儿童尸体装进一个木箱内,放入天然的岩洞里,当地人把这种木箱叫做“火匣子”。岩洞又高又宽,往里凹,可放几十个箱子,重叠成一座小山,令人毛骨悚然。

走到火匣子岩,我俩已顾不得害怕,一屁股坐在洞口的石头上。“累死我了,真想在这洞里睡它一觉。” 华平说。我一听乐了:“你就不怕洞里的小鬼来找你去做同伴。”华平没搭理我,转过头直愣愣地盯着岩洞。

“啊!洞里好像有个人!”华平大叫一声,想跑,被我一把拽住。这段路的左侧全是悬崖峭壁,万一掉下去就没命啦。我紧紧抱住华平,双眼死死盯着岩洞,瞅了半天,只见洞里一片漆黑,哪有什么鬼影?华平定定神,终于平复下来。

从粮站到山顶,原本只需一个多小时,今晚感觉走了很久,山顶怎么还在头上呢?走着走着,脚下的石板路不见了,像是踩在软绵绵的草甸上,怎么回事?我和华平都懵了,急得在原地直转圈。突然,旁边的林子里又传来几声“哇,哇,哇!”的怪叫声,我俩顿时汗毛竖立,脑子一片空白。

“今晚我们死定了,肯定碰上拦路鬼了。”华平吓得哇哇直哭。

“我不信人斗不过鬼!来,我们一起喊救命。”我的脑子开始清醒。

“救――命――啦!救――命――啦!”我俩的呼唤声划破了山林的寂静,惊得林中宿鸟四处扑腾。

“嘿!哪个在喊救命?”头顶上传来清脆的童声。

“我们是知青,赶快叫人来救我们呀!”我俩向着夜幕下的山头大声疾呼。

头顶上的童声消失了,只听见一阵阵山风从头上划过。

“明明听见有个男娃子在山顶上喊,怎么不见了呢?”华平不解地问,我也迷糊了,这个男童究竟是人还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