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

时间:2023-05-30 10:06:45

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范文1

关键词:微型企业;融资问题;融资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149-02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微型企业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微型企业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为弥补产品、劳务市场空缺,丰富产品种类,服务社会以及促进地方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微型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面临的部分问题。但是,微型企业在成立和发展中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尤其是财务问题中的融资问题很突出,成为微型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强对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研究,找出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根源,有助于微型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促进微型企业快速发展。

一、微型企业与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概述

(一)微型企业的认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学者对大、中、小型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深入的研究,积累了很多资料和经验,但对微型企业的研究却是近几年来才兴起和重视的。2011年7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等联合《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规定微型企业为: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建筑业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300万元以下;交通运输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200万元以下;房地产开发经营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 000万元以下。这次明确地界定微型企业的标准,标志着微型企业己经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1]。

(二)微型企业融资问题

虽然微型企业在发展中得到了政府的扶持,但是依旧面临着许多严峻的财务问题,尤其是融资问题很突出,成为制约微型企业发展瓶颈。因为微型企业规模一般都很小,总资产有限,资金缺口、资金链安全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微型企业融资难题依旧很突出,在融资上仍然存在着渠道窄、成本高、缺口大、融资困难等问题。包括以下因素:

1.微型企业实力弱。微型企业是一个资本少、资产有限、运营资金及从业人员都较少的企业。在竞争中,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提供的服务很难与大、中型企业抗衡,一般都是在狭小的空间内谋求生存,导致整体资源比不上大、中型企业。在机构设置上,微型企业很难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很多都没有设置立独立的财务部门,更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负责融资管理;在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存在着虚假财务报告,财务信息严重失真,导致外界对微型企业整体的不信任。

2.微型企业缺少贷款保障。微型企业主要通过商业银行、民间借贷方式进行融资,获取数额有限的贷款。在信贷中,银行为了确保资金的安全,绝大部分银行要求借款企业有担保或者抵押。然而,微型企业在成立和发展过程中,自己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是租赁的、机器设备是分期付款的)。目前,银行的贷款额度一般是抵押房产价值的60%左右。而微型企业缺少可以用来抵押的固定资产,导致在贷款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加大了对微型企业的扶持,相继成立了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但是,担保公司的担保额度较高,微型企业缺少用来担保的资产。

3.微型企业贷款利率高。目前,微型企业向银行借款需要抵押或担保,面临着很多困难;如果通过民间借贷方式获取资本,借款利息一般是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3~5倍,承担着很高的资本成本;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对于微型企业来说是很难承受的。在融资过程中,银行对微型企业贷款政策偏紧,很多银行提高对微型企业的贷款利率,或者提出严格的抵押担保条件,增加了微型企业的融资成本。

4.微型企业融资费用高。微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贷款进行融资。但银行贷款流程比较复杂,贷款条件苛刻,审核严格。微型企业在申请贷款过程中,银行需要审核微型企业的资质,审核会耗费不少时间,审核过程也会产生审核费用等;受理后,银行要求对抵押的资产进行评估,费用由企业承担,这对微型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虽然政府积极引导小额贷款公司缓解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小额贷款公司的利率普遍较高,接近基准利率的3~4倍,这对微企来说,是很大的负担。多种融资费用结合在一起,引起融资成本增多,导致很多微型企业望而止步。

5.微型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微型企业由于自身资本小、能力小、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制约,融资渠道非常狭窄。目前,微型企业主要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但是,银行基于对贷款风险和收益的考虑,在对微型企业贷款的时候设置了严厉苛刻的贷款条件(包括贷款抵押、担保、经营业绩等);另外,银行专门针对微型企业贷款项目有限,政府引导下针对微型企业的贷款项目也不多。此外,小部分微型企业借助民间资本融资,但成本太高,大部分微型企业都是望而止步。

6.金融机构不重视微型企业。金融机构都希望在保证资金安全的情况下获取最高的经济利益,很多金融机构都把贷款放给那些稳定性高,还款能力强的大、中型企业;对规模小、资本小、稳定性差的微型企业却很少关注。在不平等的环境中,加上微型企业资产有限,各种财务制度不健全,很难满足银行的放贷条件,因此,微型企业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青睐,虽然政府有相关的扶持政策,也就只能解决一部分微型企业的融资,很多微型企业仍旧在困难中徘徊。

7.微型企业违约率高。微型企业由于资本小、投资项目有限、抵御风险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发展中,微型企业大部分都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不注重树立企业的信誉,在不利的环境引诱下,微型企业容易做出危害债权人权益或者其他相关者利益的事情。在商务往来和信贷中,经常发生微型企业违约的情况,导致外界对微型企业整体不信任;加上信息不对称,外部资金持有人无法对微型企业做出正确的判断,加重了微型企业融资的困境。

二、微型企业融资问题对策

在政府扶持下,一部分微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大部分微型企业依然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严重制约了微型企业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大事情。具体对策如下:

(一)提高微型企业的实力

微型企业是一个资本少、资产有限、运营资金及从业人员都较少的企业。在经营中,微型企业更多关注的是眼前利益,缺乏创新精神和长期发展的谋划。因此,微型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陷,加强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是其生存、发展之道;提高企业的公共责任和服务社会意识,提升微型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加强企业的信用意识,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报表,让外界对微型企业有公正、客观的认识。

(二)建立信贷监督体系

在信贷过程中,政府相应当建立、完善信贷监督体系。在贷款中,杜绝贷款歧视,及时清理金融服务不合理的收费,降低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在民间借贷中,依法遏制高利贷,打击非法集资、金融传销等犯罪活动;强化对金融人员的管理,禁止金融人员向微型企业发放高利贷;同时,加强对微型企业的监管,防范贷款风险。政府加强引导微型企业融资,增加风投资机构及其辅助机构,不断完善融资平台。

(三)放宽对微型企业的贷款额度

微型企业在发展中需要比较多的资本,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不能够扩大规模、调整资本结构,获取更大的利益;甚至有部分微型企业由于得不到贷款,不能及时获得维持正常经营所需资金,导致资金链紧张,甚至资金链断裂。因此,在政府引导下,放宽对微型企业的贷款额度,让微企业可以得到新鲜的血液,获得更好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拓宽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

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非常有限,很难在证券市场上获取资本。因此,政府有必要引导证券市场积极发展对微型企业的融资平台建设,改善微型企业股权质押融资环境。政府出资或者引导金融机构成立贷款担保公司,为微型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另外,政府还将引导银行等根据微型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由单纯提供融资服务转向提供集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研究发展网络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在融资方式上,微型企业结合自身的环境与条件,发展多种形式的融资方式,把主要以债务融资转为权益融资等,增强企业的融资能力。

(五)增强政府服务完善融资平台

微型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因此,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创造更好的融资环境和融资平台,切实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引导和完善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服务,建立微型企业发展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信用担保机制,完善微型企业融资服务体系。

结束语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微型企业为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为弥补产品、劳务市场空缺,丰富产品种类,服务社会以及促进地方稳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近几年来微型企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在一定范围内解决了面临的部分问题;但是,微型企业在依然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尤其是财务问题中的融资问题很突出,严重地阻碍了微型企业的发展。因此,加强对微型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对微型企业稳定、快速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攀.浅谈中国小微型企业融资问题[J].金融市场,2013,(3):54-56.

[2]张泽丰.微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2,(2):40-69.

[3]李蔚强.试析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经济问题,2009,(2):73-76.[责任编辑 吴明宇]

收稿日期:2014-03-18

微型企业范文2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带来了他今年的两会提案。

尽快恢复五一黄金周,增加5月2日、3日为法定休假日。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两会提案认为,发展中国特色的假日经济是现代服务经济的重要推手,增加法定的节假日不仅可以有效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也能丰富百姓生活。

国内增值税过高,联想电脑没有办法卖得不贵。

――全国政协委员杨元庆3月4日在政协分组讨论会上痛批高增值税。他说,现在已经不只是高档消费品国外比国内便宜了,耐克鞋这些大众消费品也是如此。

应把企业当儿子养而非像猪一样被卖。

――3月15日,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2012福布斯中国潜力企业投资论坛上说道。

房价不要说下降50%,事实上只要下降30%,多个基础行业如钢铁、化工、建筑等行业都将崩溃。

――财经评论家叶檀近日表示。

一提到微小型企业,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将其与家庭作坊、污染产业、高耗能产品联系起来。事实上,今天的微小型企业有着独特的发展优势:管理成本低。微小型企业基本上没有管理成本,却能产生效益;生产成本低。如果产业以地缘为中心集中分布,企业可以就近采购产品,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船小好调头。企业规模较小,反而避免了企业做大做强后的种种弊端;群体爆发力强。一旦微小型企业聚集起来,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他们由于细化的分工与专业化的市场,能够形成强大的产业链。

不过,船小好调头的微小型企业,也有自己的致命伤,即抗风险能力差,不管是在资本、技术、市场还是政策上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元气大伤甚至破产。因而,应该给微小型企业更多关注与支持。

其一,减负与融资双管齐下,保证微小型企业获得更为充足的资金支持。

政府和税务部门应该针对中小企业制定相应的税收政策。如鼓励微小型企业申请一般纳税人,借鉴福建省泉州市的新型税收政策―自行申报、查账征收、按实计征;暂停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和“低收入弱势群体的个税”两项税收。另外,营业税也存在重复征收问题,可考虑暂停,以减轻中小企业的税收负担。

加强对微小型企业的各项收费,有些费用能免则免,必要的收费项目也应严格限定其收费范围,避免漫天收费。

提高微小型企业的融资能力。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风险系数高,融资能力较差。政府可考虑为发展潜力大的微小型企业提供信用担保,或者组建专门的担保机构,以降低银行的顾虑,提高中小企业的贷款成功率;完善金融市场,拓展融资渠道。将更多的资本尤其民间资本纳入金融体系中。同时,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基金组织以及大公司集团所属财务公司等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也是重要的融资来源;适度进行金融创新,鼓励银行推出仓储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动产质押贷款、收费权质押贷款等多样化的贷款产品,以满足微小型企业的贷款需求。

其二,增强微小型企业的创业能力,提高其竞争力。

根据微小型企业的不同状况,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者和从业者的技能和素质,在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辅道上做足功课;设立专业的微小型企业孵化基地如高新科技中小企业孵化基地,设立的创业基地避免过于盲目,应注意与工业园区主导产业的配套性;成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类非正式组织,如行业协会、互助会、联谊会。

其三,提供更多的市场支持。政府支持当地微小型企业的发展,固然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但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如地方政府向经过认证、信誉良好的微小型企业采购一定份额的商品;动员当地大、中型企业将零部件配套、研发、物流配送、后勤服务等外包给当地的微小型企业。

其四,保持对微小型企业一定的政策宽容,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政策环境。建议适当减轻对微小型企业的处罚力度。

数量上浩浩荡荡的微小型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有效缓解了当前就业压力,是一股不可忽视的重要经济力量。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其生存和发展的弱势性,政府、社会应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与呵护。

微型企业范文3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快速增长,目前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是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就是要利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带动性,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条件下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中小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小型、微型企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推动两化融合的重要载体。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最新的全国小微企业发展报告,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各类企业中,小微企业约1170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若将4436万户个体工商户视作微型企业纳入统计,则小微企业在工商登记注册企业中所占的比重就达到了94.15%。

今年以来,工业通信业开局总体平稳,中小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出现一些积极的变化。但是不容忽视,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小微企业发展中困难增多,主要表现为要素成本较高,市场开拓乏力,融资难、融资贵,难以有效提高自身素质等。显然,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应用,正是帮助小微企业克服当前困难最为有效的手段,迫切需要借助丰富的社会服务资源,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承载规划提出的任务,从2005年启动至今已经8年多了,在社会各界的热情关注、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努力探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作用的有效途径,凝聚了一支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市场开拓能力和一定公信力的专业服务团队,推进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搭建工作平台,制定政策措施,建立政企合作机制,组织动员各类信息化服务商、专业服务机构、新闻媒体等广泛参与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实践,推动以信息化手段服务中小企业的新商业模式。

以服务小微企业为核心。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突出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探索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成本和门槛。为小微企业提供经济实惠、简单便捷、省心安全、按需付费的服务。

以专项计划为抓手。充分发挥骨干信息化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支持服务商实施一批为中小企业量身打造的专项计划。在全国广泛开展信息化培训和信息技术应用推广活动,促进电子商务应用与服务,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信息化应用能力。

以资源整合为重点。由骨干信息化服务商发挥龙头和引领作用,建设信息化服务平台,联合企业服务商和服务机构形成配套的服务体系,共同在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电子商务、融资服务、人力资源培养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以完善网络为方向。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探索服务的协同化、网络化和信息化,使公共服务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有效。推动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企业、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行业协会加强合作,促进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和集成应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2014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作将致力于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进一步营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环境。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实践,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方法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要在营造良好环境、扫除发展障碍、实现宏观调控、制定发展战略、制定规则和标准、形成产业政策等方面做更多的工作,而中小企业的直接服务要更多发挥各类信息化服务企业和专门机构的作用。

进一步落实中小企业信息化规划,组织实施中小企业两化融合能力提升行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推动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投资融资、人才培训、信息培训等专业化服务,健全和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提高信息化服务的有效性。

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信息化新技术优势。大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新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服务中心等,进一步降低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鼓励小微企业利用智能终端、云服务、SaaS平台、服务外包等方式,选择使用低成本、低风险,支撑主营业务的软件与服务。

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总结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经验和实践案例,研究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实现中小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到2018年形成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涌现一批通过信息技术支撑、保持平稳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工业园区和集群。

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为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排忧解难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促进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不但需要政府制定和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也需要各类信息化服务商,特别是大型骨干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更需要中小企业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增强竞争力。信息化能够助力中小企业成长已经是无可争辩的事实,也会为中小企业发展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潜力。

微型企业范文4

【关键词】 小型微型企业 近况 分析 对策

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出口总值1499.4亿元,下降0.5%,为2009年12月以来首度出现负增长。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扩大内需的重要性,认为“扩大内需是我国发展的战略基点,是转方式的基本要求和首要任务”。2011年11月以来,国务院已召开两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由此可见,研究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近况与对策,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小型微型企业的性质与功能

《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文件规定: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据统计,小型微型企业目前约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8%。小型微型企业的标准如表1所示。

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型企业对国家和社会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是社会功能。它不仅解决了创业者的自身就业,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二是经济功能。经过市场经济洗礼,小型微型企业主动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众多小型微型企业逐渐成长为大中型企业,经济贡献度越来越大。

二、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近况

2011年以前微型企业界定在小型企业之中,从中小企业的发展数据中可探视小型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显示:以工业为例,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44.9万家,比2005年增长50.1%,年均增长8.5%,占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99.3%;全国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1%;实现税金1.5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税金总额的54.3%,是2005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1%;完成利润2.6万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66.8%,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8.9%。不仅如此,“十一五”时期中小企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400万个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据测算,中小企业提供了全国约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三、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之困分析

纵观经济形势,制约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的原因,除了固有的五个方面――基础薄弱、质量较低,市场准入障碍,税负偏重,融资困难和服务体系不完善之外,自2010下半年以来,还突出表现在经营发展过程遭遇“内外夹击”困境。

1、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内忧”

(1)追求暴利。随着全球信息技术革命所带来信息搜寻成本和交易成本的降低,一些小型微型企业面对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期各种机会诱惑,表现出了疯狂逐利“乱象”。

(2)接班不顺。一方面,在近几年全社会追求暴利的环境下,小型微型企业接班人既无心也无力经营好实体经济;另一方面,在不正确的财富观支配下,一些小型微型企业主下一代只想变卖资产,获得现金或房产,依靠出租房产或放贷获得收益,变成食利阶层,更加恶化了小型微型企业生存环境。

(3)违法失信。由于外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小型微型企业经营成本不断攀升,但无法可依和执法不严所导致的违法失信成本低下,又使得少数小型微型企业走上犯罪不归之路。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假冒伪劣”和服务业领域的“坑蒙拐骗”已成为少数小型微型企业求生存、谋发展的不二法门。

2、小型微型企业经营的“外患”

(1)“双轨制”之困。2004民营资本外移高潮、2011新一轮移民高潮,可以说是政策体制“双轨制”的结果。2009年起,许多小型微型企业为了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就已“剑走偏锋”,通过各种“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解决一时急需周转资金不足问题,而银行长期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趋紧,自然而且必然出现大量企业资金链短裂问题。

(2)成本攀升之困。第一,劳动力短缺。一方面,可用劳动力人口(15―64岁)尽管还呈增加趋势,但少儿(0―14岁)抚养比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老年(65岁以上)抚养比开始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劳动力密集企业将出现劳动力长期短缺局面;另一方面,高等教育尤其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泡沫化”,加上80后独生子女一代中只想占有财富坐享其成“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的大量出现和炫富表现,传统价值观缺失,已面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严峻社会问题。第二,工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从全球视角看,2011年发达经济体对于流动性管理偏向谨慎,欧洲债务危机导致的不确定性以及大宗商品市场中的金融投机影响等诸方面因素的叠加,使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处于高位震荡态势;从国内视角看,2011年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的良好态势,对工业生产资料的需求产生拉动作用,成为工业生产资料尤其是建材价格稳步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三,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中国经济腾飞,工业化加速,表明其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占有率扩大,世界市场对人民币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因美国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而导致美元不断贬值情况,美元对人民币贬值已成为长期趋势。

(3)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挑战。地方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中,很多是针对科技型或具有成长潜力的小型微型企业的,而这将是一大趋势。传统产业领域的小型微型企业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借助政府的转型升级资金扶助,自觉完成产业转型,才是这类小型微型企业的明智抉择。

四、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1、共生进化论

1879年,德国植物学家德巴瑞(Debarry)提出的企业共生理论认为,企业群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大企业、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因同类资源共享或异类资源互补而形成的共生体,导致内部或外部的直接或间接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这种改进既能带来企业效益的增加,又推动社会福利增长。

2、市场缝隙论

战略管理理论领域的学者认为,有三种因素导致了市场结构里存在大量的市场缝隙:一是在产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微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具有进入优势。二是现存的大企业将降低自身的纵向整合能力,这就为战略灵活性、适应性强的微小型企业占据大企业放弃的细分市场提供了更多的行业进入机会。三是高度的产品差异化可以为创建微小企业提供广泛的产品特色选择范围,微小型企业便不必面对面与大中型企业展开直接竞争,从而增加了存活率。因此,微型企业可充分发挥机制灵活、市场适应性强、行动快捷等特点,灵敏迅捷地寻找市场的“缝隙”。由于技术革新与市场的动态结合所导致的服务经济化和科技创新的发展,中小企业带来新的缝隙市场,结果大企业越来越大,微型企业越来越多。

五、发展小型微型企业的应对之策

第一,完善政策体系。系统梳理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吸纳各地的创新性举措,对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进行梳理归类,形成有机的政策体系,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环境。第二,创新体制机制。一是在经委系统中增设小型微型企业管理职能和专职人员,加强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管理与政策指导;二是在街道和镇一级建立“商会”组织,培育其专门面向小型微型企业的服务功能。第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尽快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支持小型微型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建设,确立企业核心理念,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管理创新;另一方面,小型微型企业通过实施专业化管理、管理层持股、员工持股计划、上市与公众化等重要举措,彻底消除“内忧”。同时,也要注重建立以价值为导向、以竞争为主体的薪酬体系与绩效考核机制。第四,增强企业竞争力。鼓励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同时,针对目前许多企业工艺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的状况,采取措施支持企业更新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培训技术人员,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全面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努力践行科技创新、经营创新、管理创新,坚决做到“合法经营、守法经营、诚信经营”。第五,推进交流合作。创办小型微型企业国际交流平台,协助小型微型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和促进与国外中小企业之间的交流;政府通过项目资金支持方式,推进小型微型企业与大企业合作,形成“众星拱月”式创业集群;强化小微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强强联合,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共同发展。第六,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人才资源开发和培养服务体系、技术开发服务体系、信息咨询服务体系、资信评估服务体系、市场营销服务体系,在管理咨询、法律咨询、人才培养、信息采集和交流、技术开发、融通资金、市场开拓等方面为小型微型企业提供必要的服务。鼓励地方政府、商会牵头,建立各种创新服务平台,推进小型微型企业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六、结语

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给当今的小型微型企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机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进一步明确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加大了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提出了缓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一系列重要举措,为小型微型企业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发展小型微型企业只有“跳出小型微型企业看小型微型企业”,找准方向,对症下药,才能“表本兼治”。同时,小型微型企业本身也要反省自己,调整思路,放正心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真正把自己做大做强。

(注:基金项目:2012年常州市自然科学软课题(特约课题)常州县域经济提升与发展的研究与对策,主持人:刘奇洪;部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称:常州市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案例研究;编号:201110294045)(教高司函[2012]144)。)

【参考文献】

[1] 龚树强: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D].山东大学,2011.

[2] 李树强等:面向中小企业的科技信息服务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35).

[3] 吕伟坚:微型外贸企业经营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6.

[4] 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J].当代财经,2005(12).

微型企业范文5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理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以下简称“小微企业”)意见及省政府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切实增强我县“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和市场信心,有效帮助“小微企业”渡过当前面临的生产经营困难,推进发展。经研究,制定本工作意见。

一、提振“小微企业”发展信心

(一)举办“小微企业”生存突围系列沙龙。交流探讨“三高二荒”困难形势下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二)开展“进企业、献良策、渡时难”主题活动。实施小微企业挂钩帮扶措施,调查企业生存状况,研判企业发展形势,探索与相关部门企业生存现状联动通报机制。在工商职能范围内,帮助市场主体化解经营中存在的困难。

(三)健全“两个行政指导”及“诉调对接”机制。积极做好服务型行政指导及执法类行政指导,指明企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方向;建立诉调对接机制,依托工商职能帮助企业解决行政争议,化解社会矛盾。

二、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四)支持小额贷款公司设立“商标富农”专项贷款资金,实现商标权质押“快汇通”,定向扶持个体工商户、农村经济合作社、农产品(香榧、皮蛋、家禽、茶叶、土特产)专业合作社等“小微企业”。

(五)搭建“小微企业”融资平台。支持企业以股权质押、商标质押、动产抵押、存货抵押等方式,向银行、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公司及符合政策要求的民间借贷等渠道融资。

(六)依托政府企业信用平台,联网应用“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定期向媒体、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经认定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为市场主体信用资产转化为融资机会创造条件。

三、优化“小微企业”经营环境

(七)支持投资人以非货币投资企业,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知识产权出资。

(八)开通小微企业工商登记绿色通道,实行专人专件办理,缩短证照办理时限。及时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股权出质登记、证照等证明支持。

(九)积极帮助我县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基地等开展农超对接,设立市场直销摊位,降低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四、深化“小微企业”行政指导

微型企业范文6

摘要目前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重视,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一些相关扶持政策。微型企业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创业成长需要足够的政策支持,而且政策要贯穿于创业的整个过程中。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微型企业支持政策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 微型企业 政策 建议 管理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3-02

一、问题提出

长期以来,微型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一部分,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许多国家和地区发现在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时,微型企业往往被边缘化,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支持。而微型企业在解决贫困和失业人员就业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经济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以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的崛起与发展为基本推动力量,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些规模非常小的企业已成为经济增长重要的推动力。而这些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

二、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创业活动之所以在发达国家异常活跃,主要是因为国家的宏观政策对微型企业实行倾斜。国外很早就开始研究微型企业的发展问题,也提出了不少关于如何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概括来说,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微型企业管理机构、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建立公共服务等。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为微型企业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及法律保障,保护微型企业的合法权益;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发现微型企业需求,从而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包括给予创业资金补助,提供各种各样的税收优惠,扩展融资渠道;建立公共服务,使各项微型企业支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为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

三、国内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措施

实践全民创业是增强一个国家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创业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微型企业规模较小,创业资本少,因此创立微型企业的动机要强于其他规模的企业。微型企业创业的政策扶持是提高微型企业成活率的一个重要条件。我国目前提出的微型企业政策建议大都是在借鉴国外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基础上提出来的,且大都是建立在理论研究基础上的。这些扶持政策贯穿于微型企业整个创业过程中,主要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微型企业”正名,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微型企业扶持措施,实施差异化监管

扶持的目标越具体,取得的效果也就越明显。目前中小企业范围过于笼统,很多看似强有力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无法落实到身处最低层的微型企业中。例如企业贷款,金融部门说超过八成的新增贷款流向了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却说收到的贷款只有一成半。事实上是对于中型企业和成立三年以上的小企业取得贷款不是太难,而微型企业却难得取得贷款,对业务单一的微型企业贷款会增加银行的经营风险。微型企业希望能有“微金融”为其提供金融服务,在“身份”不明确的情况下,“微金融”自然有风险。但“微型企业”正名后,通过政策扶持“微金融”可以消除经营风险。

(二)加强对微型企业的管理,设立综合性的微型企业专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对微型企业进行统一的服务及管理,协调、处理微型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负责关于微型企业的政策研究分析、管理和信息收集等工作,负责专门处理微型企业的相关事务。微型企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小所以容易被忽视,导致 “存活率”不高,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有利于及时解决微型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进微型企业健康的发展。

(三)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关于微型企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法律和体制,把扶持、创办及发展微型企业作为全民创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为微型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如鼓励大专院校、大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帮助微型企业培养人才,为微型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业务开发、管理知识培训及创业前、创业中和创业成功后的业务咨询服务,对培训和服务费用给予一定的补贴。同时帮助微型企业和大企业、市场之间建立起沟通与联系。

(四)发挥舆论宣传力量,鼓励更多的人进行“微型企业”创业

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残疾人和城乡退役士兵等,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行业选择上,大力扶持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等微型企业,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市场需求大的餐饮、娱乐、家政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创业者”都是属于国家政策聚集帮扶范围之内的,这部分人因为某些原因,失去工作而且暂时找不到适合的工作,沦为剩余劳动力。特别是返乡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本身缺乏农业技能,无法适应农村生活,但是这部分人在外务工了一段时间,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积累,这时进行自主创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能发挥一技之长。创业行业的选择上,选择起点低、成本低、容易进入、就业能力强且风险较低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存活率”,另一方面可以吸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

(五)在创业初期给予的政策扶持

例如,在申请创办微型企业的程序上,简化创办手续,简化工作流程,降低登记费,清理不合理收费及乱收费,允许微型企业在自有住宅经营,且免除房产税,强制银行机构必须给微型企业开设账户,且不附加其他条件,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设置微小企业的“绿色通道”,微型企业办理证照、年检、年审等手续时可以减免一部分费用。为微型企业的创立提供一个好的社会环境。在初始注册资本的投入上,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如创业者本人投入一部分,政府按比例补贴一部分,因为有一部分“创业者”,自己想自主创业,也有好的想法和计划,但是没有资金支持,最终没能创业成功。有了政府资金的支持,可以提高微型企业的“出生率”。

(六)微型企业成立后,在发展过程中给予政策支持

在融资上,鼓励银行在可承受风险的情况下适度放宽存贷比例,支持各级商业行及小额贷款公司加大对微型企业的信贷投放。例如银行及小额贷款公司给微型企业贷款总额达到一定的金额,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政府补贴一部分贷款利息;建立微型企业担保体系和信用评级机构,对可供抵押资产很少的微型企业提供资助;促进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鼓励民间开展贷款联合担保组织。保证微型企业资金链的正常运作,有利于微型企业扩大生产。在税收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程序上,通过税收咨询热线和网上纳税申报,开展纳税引导及咨询服务,为微型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纳税服务;在缴税金额上,通过降低所得税率或减免一定的所得税额,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微型企业的经营成本。同时,在经营过程中,由政府组织举办一些管理及技术上的创业培训,使创业者能够更好的管理企业,提高微型企业的赢利能力。

参考文献:

[1]蔡翔,宋瑞敏,蒋志兵.微型企业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当代财经,2005(12):85-87.

[2]陈剑林.微型企业生存与发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大学图书馆,2007.

[3]何云景,田娅.借鉴外国经验构建我国的创业支持系统.中国培训,2005(4): 43-45.

[4]蒋志兵,蔡翔,宋瑞敏.论微型企业.商业现代化.2007a(2):62-63.

[5]李井红,贺晓斌,罗淑平.微型企业创业教育开展与创业活动的耦合关系分析.井冈山学院学报,2007(7):98-100.

微型企业范文7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小型微利企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2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64-02

一、背景

对于企业,大多数国家都进行了一定的分类,如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小型企业等。根据管理角度进行划分是对大部分企业的划分依据,中小型微利企业也在划分的范围内。中小型企业的规模远不及与大型企业,是相对而言规模比较小的企业。在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小型微利企业具体包括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及微利企业。因为这些企业的规模都不大,所以也常常被统称为中小型微利企业。

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中小型企业是坚实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最为活跃的一部分。与中小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利企业在收入与支出、员工数量、总资产等方面都比较少。但是,小型微利企业在企业数量上却不容小觑,它为我国提供了很大一部分的就业岗位,减少了我国的失业率,提高了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所以说,小型微利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基础是企业的投资者,它出台的最主要目的是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企业经营者在经济活动等方面涉及的会计行为做出规范,以此约束企业经营者向投资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投资者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奠定基础。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利得、费用、损失的判断是对等,收入确认已收和应收;费用确认已付和应付。但是准则在权责发生制的确认上要遵循相关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即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示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比如企业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确认。

三、企业会计准则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影响

1.有利于提高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一般情况下,小型微利企业的规模不大,企业投资者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会聘用一些学历、素质水平比较低的员工,因此,该类企业的财务人员素质也不高。《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在如何把握准则的规定与税法一致,与优惠政策同步,减少企业所得税税负,这一系列的变化对小型微利企业的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小型微利企业为谋取企业利益也会聘用高素质的企业财务人员,适应时代的发展。

2.有利于提高小型微利企业的竞争力

小型微利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我国有关部门也对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与扶持也非常的重视。因此,我国有关部分通过规范小型微利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出台针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扶持小型微利企业。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扶持下,小型微利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发展越来越好。

3.有利于减轻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并不需要进行减值的核算,所以,如果小型微利企业如果确定已有的存货已经减值,即使以后年度出现价值上升,也不应该增加存货的账面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减少小型微利企业的损失,同时,在当年的会计报表中也可以直接披露这种情况。这样的方式不会增加小型微利企业当年的资产总额,也不会增加当年的利润总额,也同样不会影响其税收优惠的申报,使符合要求的小型微利企业真正能得到税收优惠。同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了企业的无形资产采用年限平均的方法进行摊销,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是这样。这样的规定在很大程度上符合了税法的规定,因此,有助于小型微利企业进行纳税核算,在很大程度上减轻该小型微利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量与复杂度。

4.有利于简化小型微利企业收入的确认条件

小型微利企业的员工规模、营业额等方面相对都比较低,因为小型微利企业也在企业管理、操作方面适当地简化。如在经营过程中收入的确定条件的简化对于企业营运而言是非常有利的。小型微利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对于收入的确认条件可以适当地简化,通常小型微利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也就是办理完相关的委托收款等结算方式)时,作为确认企业收入的重要条件。因此,为维护小型微利企业的利益,考虑到小型微利企业的实际情况,企业会计准则通过制定相对的规定,即小型微利企业发生坏账造成的应收账款减少的同时,也在减少相等的销售收入,并冲减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即在发生坏账的当年进行税前全额扣除),达到公平税负的作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维护小型微利企业的利益。

5.有利于解决小型微利企业融资问题

小型微利企业在发展与壮大中最经常遇到的问题是融资困难,因此,为维护壮大小型微利企业的发展,我国通过出台相关规定解决小型微利企业面临的融资困难。小型微利企业的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时间不久,因此在资信考核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企业的信贷抵押、运营成本、资金等方面也有一定的缺陷,所以中小微型企业在进行融资时会遇到很大的困难。金融机构、实力派企业在与小型微利企业进行合作时也会考虑到这些问题,不愿意把风险引到本身来。因此,我国的相关政策规定有助于小型微利企业的融资,鼓励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利企业之间的合作。

结语

小型微利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小型微利企业的管理与扶持,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小型微利企业在提高社会的就业率、稳定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1]小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编写.小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高,佘伯明.中小企业会计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3]肖金水,李华.中小企业经营管理手册(纳税与会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4]孙光国.中小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5]董力为,刘瑛,郭阜平,等.企业会计准则解析与应用[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6]秦鲁科.《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所得税法问题研究[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2,(7):102-103.

[7]周婧.试论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困境及对策[J].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2,(5):198-199.

[8]王俊峰,王岩.我国小微企业发展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12,(6):86-93.

[9]金安宁.小微企业发展的经济支持机制[J].消费导刊,2012,(2):181-182.

Effect of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low profit enterprises

MIU Kai

(Shangrao City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Shangrao 334100,China)

微型企业范文8

关键词:微型金融;小微企业;VAR模型;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5)06-0066-05

小微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我国小微企业面临筹资难、融资成本高、风险大等问题,小微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金融支持。数据显示,我国中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完成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创造了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50%以上的出口和财政税收。然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结构中有71.81%来源于内部积累,通过银行贷款获得所需资金的仅占11.41%。我国小微企业对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问题的贡献度与其受到的金融支持力度并不成正比,因此进一步拓展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完善我国小微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小微企业持续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相关文献综述

目前,研究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及对策的相关文献较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定性地分析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具体原因和困境所在。从小微企业自身看,姜重安指出,其生产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财务制度不规范,自身信用不足,缺乏抵押物,融资具有“小、频、急”的特点,是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林毅夫和李永军通过羊群效应和前景理论分析,认为银行愿意向大企业提供贷款而不愿意向小微企业贷款是小微企业融资障碍的主要原因。何建聪指出,当前小微企业承担的税负较高,各种费用种类较多,收费标准较高,以及缺乏相应的政策扶持是导致银行除信贷风险外惜贷的重要原因。张玲等认为,现阶段,我国资本市场尚未成熟,缺少多层次、能够为广大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多数小微企业由于自身发展水平较低,既达不到进入资本市场的标准,也达不到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的标准,难以通过债权和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的渠道获得资金。

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国内学者提出一系列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曹凤岐认为,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立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资信评级制度、担保基金和再担保基金制度,使信用保证业务向着规范化和法制化方向发展,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巴曙松认为,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经营特点的成熟、完善的金融服务体制和机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依托大银行体系的改造,充分发挥中小金融机构的积极作用,推动创业板,促进面向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加快金融体系改革、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必由之路。郭新明认为,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发展多元化的小微企业融资路径,进一步完善财税政策,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发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虽然国内学者在理论方面采用定性分析做了大量的研究,然而,由于相关数据很难获得,国内关于微型金融对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定量分析、实证研究的文献很少,大多采用调查问卷方式或者只针对微型金融服务的单一方面在特定区域内搜集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徐玉侠基于商业银行视角,以较少的实际数据对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商业银行要对小微企业实行专业经营,创新产品,转变针对小微企业的风险防控思路,以“售后服务”代替“贷后管理”等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举措。何健聪以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和兴城市小微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以实地调查中得到的数据为依据,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分析了金融政策和税收政策对小微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政府应降低银行准入门槛,在全国大型银行中确定一个专门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比例;鼓励民间资本开办为小微企业服务的小银行;建立股权交易信息平台,实现融资信息对称等政策建议。

除了关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支持的实证研究外,其他微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实证分析很少,也未有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种微型金融服务进行综合比较实证研究。因此,以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数据,将我国目前多元化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各种微型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大小及差异性,不仅可以丰富我国微型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的理论研究,也可以为下一步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提供借鉴,从而完善我国多元化、全方位微型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促进小微企业的发展。

二、实证研究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及数据说明

为了定量研究我国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笔者一方面选取了内资企业中个体户、个人合伙、私营企业以及小型有限责任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之和作为小微企业发展状况的指标,这一指标既反映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又反映了企业数量的增多,记为PFI。另一方面,针对目前我国的微型金融实际服务情况,微型金融服务的供给者主要包括部分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系统、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间接融资形式,以及场外交易市场股权融资、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小企业私募债融资等直接融资形式,因此选取了涉及各个层面的金融服务指标分别为: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X1),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X2),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X3),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X4)以及小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X5)①。鉴于我国小微企业与微型金融的系统性统计工作开展得较晚,本文根据现有的数据选取了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PFI、X3、X4、X5的月度数据,PFI、X1、X2的季度数据,数据来源于万德数据库。同时,并运用X-12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季节调整和对数处理。

(二)VAR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能够体现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VAR模型,并结合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来研究多元化的微型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X1与X2只有季度数据,X5只有2012年6月―2013年9月的数据,因此对于时间较短的时间序列不适于建立多变量的VAR模型,会严重降低模型的自由度,使所建模型不稳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我们分别用小微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PFI与微型金融服务的各项指标(X1、X2、X3、X4、X5)建立适当的VAR模型。由于数据的平稳性与否直接关系到模型的建立以及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的可靠程度,因此首先用ADF方法对所有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可知所有序列一阶差分后是平稳的,因此LNPFI、LNX1、LNX2、LNX3、LNX4、LNX5都是~I(1)的,即一阶单整的(见表1、表2)。

为使建立的VAR模型具有经济理论含义,之后采用了EG两步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表明LNPFI与LNX1、LNX2、LNX3、LNX4、LNX5均具有协整关系,即两变量之间有长期的关系,因此可以建立VAR模型对它们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研究。将LNPFI分别与LNX1、LNX2、LNX3、LNX4、LNX5变量建立VAR模型,根据AIC、SC等五个指标最优的标准,选取最优滞后阶数,建立VAR(P)模型,并用特征方程的根来判断其平稳性,通过AR根检验可知所建立的VAR模型所有单位根的模都小于1,因此所建立的VAR模型是平稳的。

(三)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

在所建立的VAR模型的基础上,为研究我国微型金融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否存在影响,判断多元化的微型金融服务的各项指标的变动是否会引起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变动,应进一步对变量进行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

由检验结果可知,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变化率对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以及小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的变化率是有显著的格兰杰影响的,但小微企业在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以及小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的变化率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变化率无显著的格兰杰影响,即只存在单项因果关系,小微企业的发展能够显著地促进微型金融服务的发展,而微型金融市场融资变化并不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主要原因,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微型金融服务整体上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四)脉冲响应分析

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仅仅说明了一个变量是否有助于解释另一个变量,没有判断出变量之间的作用程度和方向如何,而脉冲响应分析描绘了一个内生变量的冲击给其他内生变量所带来的影响。因此为进一步分析微型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否存在支持效应,即分析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LNPFI)对小微企业在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LNX1),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LNX2),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LNX3),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LNX4),小微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LNX5)中某一变量受到意外冲击时的反应程度及其反应方向。根据建立的VAR模型作出了LNPFI与各变量间的脉冲响应图,如图1-图5所示。

图1显示,给定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一个正向冲击,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短期内呈逐步下降趋势,并在第3期时负影响达到最大值,但在第3期后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负影响逐步减弱并在第6期时开始转变为正向影响,在第9期之前保持一个微弱的正影响之后又转为一个稳定的较弱的负影响。

图2显示,给定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一个正向冲击,对小微企业固定投资完成额有一个正向影响,并在第2期达到最大值,之后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正向影响。

图3显示,给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一个正向冲击,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短期内逐步增长并在第3期内达到最大值后下降,这一正向影响在第3期到第6期内小幅波动之后保持一个稳定不变的正影响。

图4显示,给定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额一个正向冲击会给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一个正面的影响,在第2期时达到最大后保持不变直到第3期,之后小幅下降在第4期时达到正面影响的最小值,在长期保持一个较稳定的正向影响不变。

图5显示,给定小微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一个正向冲击,短期内给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一个负面影响,在第2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逐步减弱转为正向影响并在第3期时达到最大值后长期内基本保持稳定不变。

(五)方差分解

为了比较我国微型金融各种融资渠道对小微企业发展支持力度的差异性,在VAR模型的基础上采用方差分解的方法,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分别将以上五个内生变量的预测方差分解成系统中各变量的随机冲击所做的贡献,结果见表4。

根据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的预测误差初期主要是由自身冲击决定,从长期来看,对自身冲击的贡献率在五个代表微型金融服务中分别稳定在84%、68%、79%、48%、81%的不同水平。即受到小微企业在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16%左右的水平,受到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32%左右的水平,受到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21%左右的水平,受到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52%的水平,而受到小微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的贡献率长期稳定在19%的水平。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为研究我国小微金融对小微企业支持力度的大小及差异性,本文运用VAR模型,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的方法,选取了多个层面的微型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实证结果,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 由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可知,只有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与小微企业的发展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其他微型金融服务与小微企业发展之间只存在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是微型金融规模扩大的格兰杰原因,表明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对微型金融发展变化的响应程度不明显。

2. 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的结果显示,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1)主要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并没有显示出较为积极的影响,支持力度远远不足,小微企业对其金融服务的反应并不强烈,出现正影响的滞后期也较长。(2)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一个促进作用和较长的持续效应,但短期内支持力度还不足,促进作用较微弱,这符合我国目前小额贷款公司刚刚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状况。(3)场外交易市场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和长期的持续效应,应继续完善场外交易市场对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政策。(4)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这一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对小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有较明显的、稳定的拉动作用。(5)小微企业私募债市场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在短期内不明显甚至有负影响,但这一负影响十分短暂并迅速转为正影响,长期内有明显的支持作用。

3. 由方差分解可知,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五个不同层面的微型金融服务在短期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在长期对小微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其中长期贡献率相对较大的是小额贷款公司新增贷款余额、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投资额,其次是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交易金额、小微企业私募债筹资金额,而小微企业在主要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机构、外资银行的贷款余额贡献率最小。这表明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小微企业最主要渠道的主要金融机构并没有对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而新兴的融资方式即小额信贷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以及私募债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越来越明显,甚至要强于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因此,从总体上看,我国微型金融对小微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支持力度,直接融资的支持力度大于间接融资,股权融资的效应大于债务融资的效应。具体来看,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的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十分明显,债券市场、小额贷款公司支持力度较明显,而商业银行作为微型金融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并没有显现出应有的支持作用。

(二)政策建议

根据我国微型金融服务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实证分析结果看,要使微型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的发展,需要积极调整金融结构,加快完善我国多元化、全方位的微型金融服务体系,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小微企业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获得资金,强化间接融资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引导不同的金融机构在微型金融服务中合理定位。具体来讲,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推动银行贷款方式的创新,除不动产抵押贷款外,大力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设备租赁、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小额信用贷款、流水贷款、租金贷款、POS机贷款等贷款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理财、现金管理、财务顾问、融资咨询等多种服务,真正起到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同时,要加强担保体系建设,缓解小微企业由于缺少抵押担保物而在银行很难获得贷款的尴尬。

2. 放宽对经营管理情况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限制,增强小额贷款公司实力、竞争力,鼓励有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规范和引导民间投资,鼓励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我国金融机构改革,充分发挥各类社会资本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作用。

3. 继续完善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场外交易市场对小微企业的促进作用,发展并不成熟但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技术型小微企业可以在较低层级的场外交易市场融资,然后再过渡到创业板市场融资。发展小微企业的债券市场,继续鼓励引导小微企业以自身的资产、能力和信用担保进行债券融资,大力发展集合债券业务,开展针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债券业务,放宽小微企业债券发行限制,增加发行数量。同时考虑针对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小微企业开发不同的债券融资产品。

4. 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是小微企业主要融资渠道的有效补充,应重视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对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切实采取措施促进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拓宽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国投资者,扩大风险投资规模,完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鼓励股权回购和并购,使更多拥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性小微企业能够通过私募股权和风险投资获得融资。

注释:

①由于目前民间借贷、典当等小微金融服务还缺乏系统性的统计,本文指标未包含。

参考文献:

[1]姜重安.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和探析[J].金融经济,2012,(9):139-141.

[2]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8.

[3]何健聪.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实证分析[J].辽宁经济,2011,(9):53-55.

[4]张玲,宰红玲,乔中秋.新政策背景下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时代金融,2011,(8):43-44.

[5]曹凤岐.建立和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J].金融研究,2001,(5):41-48.

[6]巴曙松.将小微企业金融发展作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J].西南金融,2012,(6):9-11.

[7]郭新明.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发展[J].西部金融,2012,(4):6-8.

[8]徐玉侠.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1,(6):68-70.

微型企业范文9

【关键词】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研究

中小微型企业是一种企业雇员人数少、产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产品服务种类单一、经营规模微小的企业组织,具有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空间较大、成果见快等诸多特点。中小微型企业一般分类是: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房地产业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2000万元以下的为中小微型企业。

1.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1.1中小微型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目前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我国国民经济要得到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是其中重要的支撑部分。促进中小微型企业科学发展对我国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中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各地、各有关部门及各金融监管机构要将支持中小微型企业融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积极组织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争取央行在贷款规模方面更大力度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共度时艰,主动让利,切实减轻企业融资负担,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1.2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是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

中小微型企业之所以成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微型企业的就业容量和就业弹性都要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而且创办中小微型企业所使用的资源更少,对环境的适用性更强,新中小微型企业创办速度更快,因此使得数目众多的中小微型企业在总量上提供社会的就业机会更多些。目前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提升企业竞争力而普遍实施减员增效策略;工业因技术进步和现代化进程发展迅速,而不断从各行业中分离出数量庞大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也日益提高,使我国农业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也逐渐增多;由于高校扩招等问题,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紧张。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中小微型企业的大量创建对于促进我国就业与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就变得尤为突出。

1.3中小微型企业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

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表明,社会的和谐和经济的发展是相互依托、相辅相成的。数目众多的微型企业对缩小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突破“二元”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从中小微型企业自身来看,多为由亲缘关系组成的中小微型企业,很容易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而家庭式的管理可以迅速进行决策,搜集信息的成本相对较低,拥有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经营多变且比较灵活,从而可以获得相对较大的与大企业竞争的生存空间。微型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比较单一,批量小,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企业不愿涉足的领域,如手工艺品生产和服务行业。因此,中小微型企业在增加人们收入、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4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我国政府将民生工作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如何解决好人民的就业问题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小微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易于被创业者接受,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如何确保创业者开办的微型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如何能够更好的构建中小微型企业的创业政策体系,便成了我国构建民生型政府的一项重要指标。

2.中小微型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2.1政策体系不完善,面临用地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政策环境体系并没有系统建立,如工商、税务、信贷、培训等相对匮乏,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各种税、费负担较重。政府的税、费较高,据计算,中国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税费负担比一般国家的企业要重50%左右。国家统计局2008年的普查数据表明,2007年公共管理部门与社会组织收费共有16,211亿,其中政府各部门收费12,685亿,主要是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企业税、费负担重,要交33%的所得税和附加税。如果是中小企业主,还需要交纳个人所得税,造成企业无力经营。有资料表明,2007年~2010年倒闭了170万个体户;2011年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净倒闭了130万个企业。显然沉重的费税负担,阻碍了小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中小微型企业实力较弱。中小微型企业大多处于起步阶段,受资本金限制,大部分是租用土地或厂房,始终处于搬迁,无地可用的窘境,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其次,土地供应紧张。随着近年来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土地供应量是有限的,国家严格的土地调控政策以及对大项目用地优先保障,使中小微型企业用地更加困难。最后,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例如,重庆市开发区西区工业土地价格目前已达每亩28万元,比2008年上涨了1倍多。土地价格的不断攀升制约了中小微型企业扩大规模,增加投入,快速发展的步伐。

2.2中小微型企业资金短缺,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调查显示,2013年中小微型企业资金存在86%缺口,有企业表示资金短缺,企业发展主要靠自筹资金来维持,资金力量薄弱,因企业经营规模小,银行贷款额度有限,使企业感到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难以达到银行要求,加上银行贷款手续繁多,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太高,融资渠道狭窄,缺少适宜的融资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多数企业无法进行技术改造和扩大生产规模,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中小微型企业本钱小、实力弱,往往不愿意在研发创新上投入更多资金,有比较严重的急功近利倾向,处于生产链的低端,仅仅做贴牌或低层次生产,不能摆脱“中国制造”的影子。因此创新创意发展不足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3产业层次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有限

根据发展历程来看,大部分中小微型企业还带有个体经营的时代烙印,虽然在形式上具备了一个正式企业的架构,但在管理经营决策中容易出现家长式的“一言堂”,随意性情况严重;内部管理经验匮乏,财务制度和人事制度混乱。以劳动密集型、传统资源型行业为主,主要集中在铁矿采选、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传统农业等行业领域。产业结构趋同, 创新能力不足; 富有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且权重较小。产业层析总体水平不高,管理粗放,影响了中小型企业发展的脚步。

2.4行政审批繁琐服务低效率,行业间缺乏诚信

近年来,各地通过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尤其是推行“三个缩减30%”和“两集中、两到位”,行政审批效率有所提高,发展环境更加优化,群众满意度得以提升。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审批职能分散、程序复杂、周期较长、效率不高、服务不优等问题。因此,行政服务的低效率严重阻碍了我国中小微型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缺乏诚信,不仅体现在日常经营和产品质量方面,在纳税、贷款时体现得更加明显。一些中小微型企业有多套报表和账目,有些甚至是请专门的所谓“专家”编造的,与企业经营生产的实际情况大相径庭。虚假账目报表不仅严重影响税务、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同时也严重影响企业的社会形象。

2.5中小微型企业依赖性强,缺乏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生产要素价格低廉,中小微型企业习惯以低价战略赢得利润。但近年来原材料、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劳动者工资也水涨船高,而产品销售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不能大幅提高,导致企业利润很难维持,经营陷入困境。由于中小微型企业不能良好的解决人才落户、晋升、子女教育、未来发展等问题,高级人才不愿意仅仅为了一点高工资而来,即使来了也难以留住,人才的匮乏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小微企业不仅严重缺乏高级管理人才,连素质好的一般管理人员也相对缺乏。

3.中小微型企业的发展建议

3.1政府加强财政规范指导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市级财政部门每年根据市微企办确定的各区县(自治县)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计划,安排扶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资金预算,将补助资金切块下达给各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增加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规模。充分发挥市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支持引导作用,2012年将资金总规模由原来的1000万元增加到2000万元,以后再逐年增加。主要用于支持中小微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专业化生产、扩大出口、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产业集群发展、中小微型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尚未设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的县(市、区),今年要依法设立;已经设立的要视财力增长逐年增加。其次,建立税收扶持政策。从中小微型企业成立的第二年起,财政部门根据企业上年实际缴纳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地方留存部分计算税收优惠财政补贴,补贴总额以中小微型企业获得的资本金补助资金等额为限。中小微型企业凭纳税证明和营业执照,向当地财政部门申请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对上述税收优惠政策,由市税务部门出台操作性强的文件,认真贯彻执行。最后,实施融资担保扶持政策。中小微型企业可在开户银行申请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用于借款人生产经营所需的流动资金或固定资产购置,贷款额度不超过投资者投资金额的50%,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利率基准利率执行。中小微型企业创业扶持贷款期限为1—2年,并按有关规定享受财政贴息。中小微型企业申请创业扶持贷款,可由三峡担保公司或各区县(自治县)政府指定的当地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健全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督管理,确保其依法依规经营,直接服务中小微企业。研究制定促进我省融资性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对符合条件的融资性担保企业的财税优惠政策。

3.2加快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通过构筑银企创“共赢”平台来实现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金融部门之所以对中小微型企业“惜贷”、“惧贷”,除有少数企业有弄虚作假等欺诈行为,更多的是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差,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等所致。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型企业经营者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同时加强对中小微型企业的培训和指导,尤其是抓好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培训,将诚信建设作为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为建设我市诚信体系打好基础。

3.3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实行人才战略

让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机构走进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整合培训资源,鼓励校企合办、企业参股、企业投资等方式,以便企业和培训机构良性互动。整合各部门的培训工作,引导培训课程向我市有大量需求的产业工人倾斜。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产业培训基地。

3.4拓宽服务领域,不断满足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

一是积极引导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与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工商联、企业家协会的联系沟通,了解企业需求,创新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金融产品,拓宽金融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二是加大市县(区)两级政府对融资性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扩大担保机构规模,为中小微型企业贷款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在加强监管,保证资金安全情况下,应逐步放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限制,增加小额贷款公司数量。积极探讨在政府监管、引导下有序规划民间借贷发展,进而增加中小微型企业资金供应量。四是鼓励中小微型企业通过上市融资、私募股权融资等渠道解决资金问题,降低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成本,拓宽中小微型企业融资渠道。

3.5引导中小微型企业自身营造企业魅力

一是企业应在用工方面制定长远计划,根据生产特点,合理制定全年用工计划,避免企业在用工淡季时员工大量流失,旺季时又招不到足够的人工。二是规范管理,减少职工流失。各企业要严格贯彻有关劳动就业政策,与员工签订规范性劳动合同,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薪酬待遇,保障和维护员工合法权益。三是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凝聚力。应对员工实行人性化关爱和贴心式管理,制定员工长远发展规划,进一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四是加大技改投入,提高用工效率。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工艺创新、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员工体力劳动的依赖度,逐步减少苦、脏、累、重岗位。

3.6引导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

中小微型企业转型升级是由劳动密集型向科技节约型过渡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小微型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人工成本,减少单位产品原材料用量的有效手段,但中小微型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较为薄弱,要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政府要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的科技投入,推动新技术、新成果向中小微型企业转化;二是社会科研机构、大中院校要加强与中小微型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向中小微型企业开放实验室,降低收费,加大针对中小微型企业适用加工生产的产品研发,推动中小微型企业产品升级换代;三是加快我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并择优扶持一批为中小微型企业提供法律服务、财务审计、融资担保、项目咨询、产品检测、产品研发、管理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中小微型企业健康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何平.探析中小微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现状与对策.经济学,2012.

[2]陈永明,陈雯静.地方中小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

[3]李黎明,秦良州.中小企业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冲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

微型企业范文10

【关键词】微型企业;发展;路径;探析;永川区

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要。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鼓励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以创业带动就业,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施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微型企业是国富转向民富的重要途径,是重庆走民生导向发展之路的有效举措。本文拟就永川微型企业发展路径加以分析。

一、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现状

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关注民生,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培育微型企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了解,永川紧紧围绕“十五件民生大事”和“缩差共富”等中心工作,将扶持微型企业发展作为全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当好企业的助产婆、催产师,着力缩小“三个差距”。

通过大力推进经济倍增工程,今年新发展各类企业主体491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027户,超额完成全年发展目标,外资企业新发展户数和注册资本(金)增量进入全市前列。通过强力推进微型企业发展,率先在全市成立微型企业协会,率先启动区领导和百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帮扶微企活动,率先突破微型企业小额贷款难。

今年我区创业培训1689人,1609户通过会审,财政扶持资金4005万元,发放营业执照1912户,带动就业近万人。

1.非公有制经济已步入迅猛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永川已经发展微型企业2072户,今年还打算发展1200户以上。“十二五”期间,永川还将发展6000户以上的微型企业,这将是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他们或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2.成立微型企业协会,给微型企业搭建一个平台和桥梁,多方扶持、帮助微型企业做大做强

微型企业协会是经永川区民政局批准的具有社团法人地位的非营利性群众团体,是全重庆市成立的第一个微型企业协会,目前全区共有会员2072户,主要履行以下职能:教育并组织微型企业会员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展文明生产经营、优质服务活动;维护微型企业会员的合法权益,反映微型企业会员的合理意见和要求,提供法律咨询与服务;进行生产经营指导,提供信息服务,组织交流经验,帮助解决微型企业会员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开展业务技术培训;向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微型企业经济发展的情况,提出政策和立法建议;协助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对微型企业会员的管理工作,组织会员进行自我管理;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开展对外交流,加强与其他协会及永川区政府有关组织及社团的联系与合作;完成永川区委区政府或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3.永川区工商学会提出“两项创新措施”的建议,对接重庆市培育微型企业政策,得到区工商分局采纳实施

(1)努力做到发展服务关口前移,搞好一个“对接”:以重庆文理学院现有的“大学生知行创业园”为对接点,利用学校对在校学生开展的一系列“知行”创业基础锻炼的便利条件,通过学校推荐、“知行园”表现考察等方式把他们中的毕业生作为微型企业的重点催生对象,用政府的扶持政策帮助其迅速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2)努力做好发展服务关口后移,搭建一个“平台”:以中国永川商贸城、和旺物流园、顺达都市工业园等为载体,成立微型企业园区示范基地,吸纳大中专毕业生、返乡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创办以商贸物流、仓储运输等产业为主的微型企业。通过扶持关口延后确保创业成功。采用“1+3+n”模式扶持微型企业发展。即除了“投资者出一点、财政补一点、税收返一点、金融机构贷一点”外,采用更多优惠政策吸纳创业:减免场地租金、免费提供个性化营业场所装修、设立商品配送中心等形式,解除创业者的后顾之忧,帮助催生后的微型创业者“存活”发展。

4.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

永川区按照微型企业定期巡查回访制度的规定,对首批试点155户微型企业进行了首月巡查回访了解到,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状况良好,成效显著,突出表现在“三高一足”,即:

(1)开业率高:155户微型企业开业一个月以来,通过首月巡查回访统计,目前基本正式营业,开业率达90%以上。

(2)营业收入高:据不完全统计,155户开业企业当月营业额近500万,仅永川商贸城17户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33万,其中2户技术信息微型企业首月营业额近5万,对于初涉商海的微型企业来讲,这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带动就业高:155户开业企业解决固定就业岗位856人,还不包括临时雇用人员。其中重庆市永川区九哥制衣厂开业一月营业额2万元,招收固定成衣加工人员13个,临时人员2个,为微型企业创业带动就业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4)创业信心足:在巡查回访中,大部分微型企业创业者对未来充满型心,有5个微型企业已经申报了商标注册,4个企业在互联网上开通了形象展示网站,他们看好的既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政策优惠,更是政府对微型企业的重视,他们就是要凭借微型企业的各种有形无形的“好风”,冲上九霄云峰。

(二)永川区微型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微型企业发展滞后,数量少、规模小、就业率不高。据区个协介绍,在现有的10368户个体工商户中,仅有0.4%约400户可以扩大规模,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

2.微型企业的产业结构愿望与区域性中心城市优势不匹配。从咨询和申请情况来看,下岗失业人员和返乡农民工占了总数的近60%;从投资领域愿望来看,传统的商贸业和服务业占了总数的70%。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还未能参与微型企业创业,文化创意、新兴服务等行业涉足较少,这与永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是不匹配的,区域优势得不到显现。

3.一些个体工商户自身上档升级为微型企业的意识淡薄,经营能力不强。有的受小农经济影响,安于现状;有的怕担风险,不敢闯市场;有的怕露富,以致怕因富而带来其他影响。对微型企业的认识存在误区。一是认为个体工商户中的大户(微型企业)只限于在城镇经营的,没有把农村中的专业大户纳入微型企业的范畴;二是误认为微型企业在发展规模、经济总量、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的成效不明显,不受社会普遍关注;三是认为个体工商户是自我发展、自生自灭、优胜劣汰,不需要政府扶持、调控。

4.对“九类人群”的认定困难。由于“九类人群”的标准不一致,基层工商部门在身份认定上操作困难。如大中专毕业生,就涉及到自考、成人教育、函授等多种类型的确认。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微型企业时,采取书式审查,对借用“九类人群”名义或借用他人门市申请创业扶持的,难以甄别。镇街对“九类人群”已就业情况也难以把握。

5.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不具体。微型企业的发展,需要财政、税收、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在现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中,缺少对微型企业的规定,即使有微少规定,也不具体,难以操作。有的私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业主反映,承诺的优惠政策不落实或落实不及时;享受的财政补贴、税收返还、贷款担保等扶持政策,办理的程序过于复杂。

6.有的政府职能部门服务质量差。政务环境还不宽松,人际关系成本较高,花去大量时间搞应酬;本本主义、唯书唯上,还大有人在;私营企业难办事,办事效率不高,缺乏服务企业的意识。

7.宣传力度不够。尽管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上进行了政策解读,制作了政策展板、发放了政策宣传手册、召开了“九类人群”代表座谈会等,但是效果并不理想。部分群众和个别乡镇领导不能完全正确理解政策的内涵,把国家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简单地理解为随便开办一家企业甚至个体工商户就可以从国家领取2-3万元补助,从而到处找关系,走后门。

二、微型企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培育微型企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从实际出发,务求实效,以创业促进就业,突破性发展我区非公有制经济。全力打造微型企业精品工程,多管齐下推动微型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创业者自身迫切创业的动力,是微型企业发展的内因。营造鼓励创业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就是要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增强创业者的创业动力。一是要培育全社会崇商富商的商业文化,消除人们轻商、怕露富的心理障碍。二是要积极宣传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和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以及区委十二届十五次全会精神,让发展微型企业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微型企业投资者涌起满腔热情,抢抓全市大力发展微型企业的极好机遇创业致富。三是要大力表彰非公有制经济的先进典型,各街道、镇乡要树立微型企业的样板,以典型引路,让更多的人踊跃创办微型企业。

(二)重引导,强保障,着力催化微型企业持续成长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宣传和引导并举,通过送法下乡等活动,采取报刊刊载、广播宣讲、街头宣传等方式,对微型企业的政策进行宣传,把文件精神解释到位,提高社会各界对微型企业相关政策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掀起创业热潮。二是帮助创业对象抓好创业设计。充分发挥职能引导作用,利用工商部门掌握的市场信息,积极引导微型企业重点向科技开发、工业设计、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新兴领域拓展,增强微型企业的“生命力”,确保微型企业存活率。

(三)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育微型企业的规划

规划就是导向。制定微型企业的规划一定要切合我区实际,努力做到发展规模适当,产业布局合理。一是微型企业的发展规模要适当。据《若干意见》,发展微型企业,全市今年先行试点,自2011年起预计每年新增2万户,扶持的对象是国家政策聚集帮扶的“九类人群”,除市财政每年要编列微型企业扶持资金预算外,各区县也要投入专项配套资金。故我区培育微型企业,向市上争取,其帮扶的对象也是特定人群,且区财政也要安排专项配套资金。因此,只有微型企业的发展规模适当,才能既满足“九类人群”就业再就业的要求,及财力所能,也兼顾市上考核。当然培育微型企业应当尽力而为,不保守,特别是积极争取市上在我区试点。二是产业布局要合理。关于发展微型企业扶持的产业,《若干意见》指出: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向适合微型企业特别、需要大力发展的产业倾斜。据此,我区培育微型企业的规划,既要立足现有的基础条件,也要考虑未来的快速发展,尤其要和我区工农业发展的骨干产业结合起来。如在农产品深加工、饲料加工、林下养殖、绿色蔬菜、民族饮食、民族生态特色旅游、民族文化精品、市政维修、快速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培育微型企业。

(四)破瓶颈,强服务,着力营造微型企业发展环境

一是从实际着手,解决融资难问题。与银企“联姻”,通过政府搭桥,加强银行、企业双方合作,探索符合微型企业特点的企业财产抵押、贴息贷款等业务,为微型企业提供成长空间和发展环境。二是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在突出政策优惠的同时,把政策引导、资金跟进同体制机制创新、各层次各方面配套服务有机结合,健全扶持微型企业自主创业、人才开发、市场准入、技术信息共享、资金融通、就业保险、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等配套政策措施和社会服务体系,为企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和法律保障。三是优化投资环境,简化微企申办流程。充分挖掘微型企业发展潜力,形成重商、亲商、扶商的观念,充分利用资金,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设置准入条件,简化办事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运营成本。

(五)有效开展微型企业创业者的培训

微型企业要发展壮大,以至成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关键是创业者要有经营管理能力。开展微型企业创业者培训,解决目前创业者创业能力不强和缺乏技能人才的问题。一是要把创业的一般培训和专业培训结合起来。创业的一般培训,是让创业者掌握创业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专业培训,让微型企业创业者掌握将要创业领域的经营管理、专业技能和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知识。二是要进一步整合现有的公共培训资源。严禁部门各自为政,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六)创品牌,强监管,着力提高微型企业生命力

一是创品牌,支持微型企业抓好商标保护。大力支持微型企业抓好商标的培育、注册、保护等工作,制定微型企业品牌发展战略,增强知名、著名、乃至驰名商标创建工作,推行品牌经营。二是强管理,加强对微型企业的行政指导。通过上门服务、咨询等形式,协助、指导微型企业抓好管理,推进微型企业的规范化管理进程,促进微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抓龙头,促进微型企业发展。有针对性的挖掘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能人,让他们根据市场化运作来组建和规划微型企业的发展格局,起好带头作用。政府可适当对他们实行单独的经费补助,更好地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

(七)制定培育微型企业的政策措施

政策扶持是微型企业发展必须的外部条件。一是扶持政策要系统化。《若干意见》为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规定了财政扶持政策、税收扶持政策、金融担保扶持政策和行政规费减免政策。二是扶持政策要尽可能具体。财政扶持、税收扶持、金融担保扶持和土地政策等,对微型企业要有针对性,和中小企业要有差别。让扶持政策便于操作。三是清理现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新区建立以来,出台了很多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没有专门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清理非公有制经济的优惠政策,继续执行那些有利于发展微型企业的政策,把缺少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完善起来。四是及时兑现已经承诺的政策,打造诚信政府。

(八)优化创业服务和加强监督管理

发展微型企业,是群众最关心的民生大事。关注民生,是党长期执政的基石;情系民生,是各级政府的本份;改善民生,是领导干部的责任。发展微型企业,一定要优化创业服务。一是要建立服务平台。相关职能部门要及时向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等各类信息咨询服务,完善技术、信用、融资、市场等各类信息服务平台。二是要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三是干部要深入基层,真正为微型企业排忧解难。四是要切实维护微型企业的经营自,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得加重企业负担。

发展微型企业,也必须加强监督管理。在优化创业服务的基础上,加强对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是《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若干意见》规定:严格审核发放扶持资金,定期公开扶持工作情况,严肃查处违纪违规行为。因此,加强对微型企业扶持工作的监督管理,让扶持资金真正用在创业者身上,真正改善民生,从而有效预防套取、抽逃、转移扶持资金的行为。监督管理的关键应该是,选准微型企业的投资者,坚持公平、公开、公正原则,制定严格的扶持资金审查发放规则。

(九)探索微型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体制机制是微型企业发展的保障。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区政府应成立培育微型企业领导小组,负责微型企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应下设办公室在区工商局,负责日常工作;各街道、镇乡要落实分管领导,落实专门工作人员。二是要部门联动,形成合力。与此相关的职能部门要协同配合、分工合作、齐抓共管,为微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进行监督管理。三是要加强区私营个体经济协会建设,帮助解决其困难。使之发挥培育微型企业的积极作用,真正成为政府联系私营个体经济的桥梁和纽带。四是要引导微型企业及其投资者遵循市场规律。扶持不等于包办。放手让投资者带领群众就业,大胆创业致富,把微型企业做大。

微型企业范文11

2011年7月4日,微型企业的官方定义首次提出,这体现了微型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重大意义。重庆市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典范,实现微企的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重庆市政府根据重庆的具体状况,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微型企业提供了大量资金,试图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的现状。然而,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仍然单一,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微型企业之间尚未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因此,对重庆市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得出较为一致的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对策,本文旨在前人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重庆市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进行分析,得出关于构建和完善重庆市微型企业发展政策的建议。

一、微型企业的融资困境

第一,微型企业。

微型企业是从业人员少、营业收入和资产总额低的企业。微型企业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方式,缺乏正式的融资渠道,其员工以家庭成员为主,没有正式的会计制度。但是,微型企业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却不容忽视,微型企业的作用有提高社会就业率,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来源,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等。

第二,重庆市微型企业现有的融资模式

正规金融机构融资模式。近几年,重庆市实施了各类政策以扶持微型企业。微型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困境。目前,重庆市的微型企业已达数万。其通过向银行或小额信贷公司融资,但其融资渠道主要为商业银行的债务性融资,即向银行贷款。

非正规融资模式。微型企业因其自身特点,也倾向于向非正规的民间金融借贷。这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渠道:其一、向私人或向企业借贷;其二、向合会等民间非正规金融组织借贷。

第三,微型企业的理想融资模式。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微型企业建立良好的信用服务与反馈机制,建立微型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降低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为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创新产品。双方积极谋求建立双赢的合作关系。

小额信贷公司:小额信贷公司应认识到微型企业这一客户群体的发展前景,努力成为微型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小额信贷公司可以联合为微企提供信贷资金,建立长期的互惠机制。

微型企业方面: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增强盈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走出融资困境,以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

三、重庆市微型企业融资困境原因分析

第一,政策实施有效性受阻。重庆市各级政府组织联合出台了各类扶持微型企业的政策以促进微型企业的发展。但是,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一系列因素,致使政策的准确下放和有效进行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第二,微型企业特点。微型企业天然面临着市场巨大的挑战与风险。其规模小、没有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盈利能力较弱、市场淘汰率高,也尚未建立起良好的征信体系。这些特征都会导致其融资困难,是其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三,正规金融机构的参与性低。微型企业主要的融资途径是商业银行,但是面临着银行开户、贷款困难的两大问题。商业银行因微企的特点及微企信贷利率较低,则给微型企业设置了高门槛。此外,微企人员的素质的差异性大,银行为降低贷款风险,使得银行出现“惧贷”与“惜贷”行为。

第四,非正规融资渠道成本高。民间信贷的利息成本很高,对于本身就缺乏资金营运的微型企业无疑雪上加霜。此外,民间信贷资金的不稳定性和来源的非合法性也不利于微型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结论及对策

第一,发挥政府的引导与监督作用。当前实施的微企政策的有效性存在问题,政府应当发挥其职能,监督政策的具体实施,建立反馈机制。同时,政府要为微型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信息,引导微型企业的发展,制定符合重庆微企特点的政策。

第二,实现微企融资渠道多元化。重庆市推行“1+3”微型企业融资模式促进了微企融资渠道的多元化,这使微企资金来源更稳定,为解决融资困境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当然,我们还需对此模式进行完善,在其基础上继续创新。

第三,形成面向微企的中介服务。日本在发展微企过程中,重视面向微企的中介服务。由政府、金融机构、基金组织和其他社会中介机构形成的企业服务网络对微企的发展贡献极大。微型企业能从中获得相关的经营诊断、人才培育和信息提供等服务,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微型企业范文12

[关键词] 微型企业;现状;存在问题;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2. 017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2- 0028- 04

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引起方方面面的关注,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中小企业的发展。微型企业属于中小企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企业群体,其规模很小,从业人员从几个人到几十个人,销售收入也只有几万元到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组织结构非常简单,以家族式的管理为主;所有者和经营者高度统一。2011年颁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我国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3种类型,该标准首次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而且将个体工商户纳入标准范围,参照新标准执行。在此标准之前,我国数量庞大的微型企业被划在中小企业行列中,政府给予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落实时极度偏向了中型企业,尤其在融资、技术开发和一些政策补贴等方面,小企业、尤其微型企业成为企业中的 “弱势群体”。

1 内蒙古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目前我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口径中没有对微型企业的统计指标和相应数据,这对全面把握内蒙古微型企业的总体状况带来了相当的难度。现在的个体工商户属于微型企业,从统计上看,私营企业中的多数企业也属于微型企业,因此,本文试着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的发展状况。用私营企业的数据来估计微型企业的数量,存在过大估计的可能。因为有些私营企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能够发展成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毕竟属于少数,这一点从表1可以看出:该地区私营企业2010年平均每家企业的从业人员只有11人,即意味着私营企业中的绝大多数仍属于微型企业。

具体而言,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的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1 微型企业数量增长迅速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微型企业的数量发展迅速。从表1可以看出,到2010年内蒙古地区共有微型企业86.77万户,从业人员258.9万人,其中,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1.34万户,从业人员121.5万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75.43万户,从人人员137.4万人。2010年微型企业的户数和从业人员数量比2004年增加近2倍,尤其是私营企业的户数比2004年增加近3倍。特别是2008-2010年近3年,微型企业户数年增均超过6万多户,2009年年增达11万多户;从业人员数量年增均超过24万人,2008年从业人员数量年增达31万人,显示出强劲的扩大势头。另外,截至2011年8月,内蒙古地区个体工商户发展到82.8万户,从业人员达149.4万人;私营企业为12.8万多户,从业人员达133.8万多人,注册资本为6 570多亿元,个体私营经济已经成为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微型企业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是由于各级政府对中小企业的积极扶持,2010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工商局实施了42条措施扶持全区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服务业发展。另外,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劳动者更加积极投身于个人创业,比如一些专业科技人员、下岗人员、外来劳动力等。

资料来源:《内蒙古统计年鉴》各年度版。

1.2 微型企业行业分布较广,主要集中在商业服务业

微型企业分布在一、二、三产业,其中第三产业分布最多。从表2可以发现,在2010年,64.49%的微型企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14.08%的微型企业集中在租赁、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制造业中的微型企业只占5.71%;其中个体工商户更多集中在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制造业较少;而私营企业在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居民服务业、制造业中分布较多。在行业分布上变化较大的是私营企业:2004年,19.58%的私营企业集中在制造业,随着私营企业不断进入第三产业,到2010年,制造业企业数比重为12.70%,相比之下制造业的企业数量比重下降明显。

资料来源:同表1。

1.3 多数微型企业属于自我就业型

微型企业多数属于自我就业型,其从业人员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外来劳动力、退休职工、高校毕业生等。据了解,大多数微型企业的创办动机是为了解决个人就业,甚至是因为没有较好的就业机会而选择自我创业的道路。目前,内蒙古地区通过举办用工招聘会、就业安置会、创业政策说明会等,实现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和返乡农民工等在个体私营经济领域的就业再就业,微型企业已成为内蒙古地区人员就业的主渠道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4 生产成本上升,经营压力加大

目前,内蒙古地区一些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困难,生存境况堪忧。据了解,自从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之后,欧洲面临着债务危机,日本的房地产泡沫破灭,整个国际环境处于相对动荡阶段,我国的一些出口型小微企业,受到严重影响,订单下滑,市场开始萎缩,其生存受到了很大挑战。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较高,小微企业面临用工成本、原材料成本大幅度提升,用地紧张等严峻问题。比如,2011年下半年,欧债危机的“蝴蝶效应”显现,呼和浩特市羊绒制品出口行业不如以往景气,订单量下滑,小服装企业遭遇客户“压价”,员工流动性逐渐增大,为了留住员工,企业对员工提供了更高的工资;这样,一方面是用工成本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利润不断被“打薄”,很多小微企业很难承受现实变化。

2 内蒙古微型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内蒙古地区的部分微型企业进行了具体调研,尤其是对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3市的典型微型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具体发现以下的一些问题。

2.1 创业初期缺乏可行性分析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很多微型企业都是以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和返乡农民工等为主体所创立的,在创业初期,一些创业者在进入市场之前没有或者没有认真地对创业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评估,许多创业者是凭借着一种感觉加少量的科学依据进行创业的,在后续的企业经营过程中才发现自己原来的想法与实际情况存在很大差距,常常面临着一些事先没有预料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加剧了微型企业抗风险能力的弱势,甚至导致企业短命,呈现昙花一现的状况。

2.2 融资困难

融资困难是制约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从整体而言,目前内蒙古地区具有较好的金融条件,金融机构多,信用资金的供给也很充分,但这样的金融条件与微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从图1可以看出,该地区微型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主要面临着利率太高、缺乏融资渠道、政府扶持政策缺失等问题,尤其是“利率太高”因素,在企业所选择的所有因素中其所占比例为19%。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小微企业贷款额度小、期限短、频率高、时间急,商业银行花费同样的人力、财力、物力,却没能获得相应的回报,这些因素导致商业银行一般不愿从事这类业务。另一方面,微型企业没有建立信用评定系统,金融机构从事这方面的业务风险很大,而且,很多情况下微型企业是无法达到商业银行的融资要求。目前,部分微型企业信用意识低下,没有真正理解和意识到诚信对于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企业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失信于银行,经常发生重贷轻还、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等失信行为,损坏了微型企业的信用形象。同时,担保难又是困扰微型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融资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微型企业因没有符合银行要求的抵(质)押品而无法获得融资;个别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微型企业,也因担保费用过高、利率远高于银行基准利率等原因,而处于“舍不得、用不起”的两难之中。

2.3 人才欠缺,创新能力较低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很多微型企业规模很小,雇员数量很少,生产设备简陋,所需要的技术比较简单。尤其是该地区微型企业内部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另外企业对人才管理也不够科学规范,企业内部人才流失现象很严重,这既是微型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导致微型企业创新能力不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再加上进行创新会遇到资金不足、技术等方面的难题,所以很多微型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可谓难上加难。

2.4 组织管理程度较低

与一般的中型、大型企业相比,微型企业在组织结构、管理方法、生产运作、员工素质等很多方面都具有明显特征,普遍采用最经济的家族管理模式。微型企业一般组织结构简单,没有明显的组织内部分工,管理层、操作层与作业层还没有明显分化,管理部门、财务部门、技术部门、生产部门等不同部门也往往合为一体;没有正规、成熟的企业管理方法,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主要以创建者的经验管理为主,财务制度和管理手段也比较原始和简单。从图2可以看出,内蒙古地区微型企业常设的组织部门主要包括办公室、财务部、市场营销部,其中,67%的被调查企业设立了办公室,很多企业的组织结构简单,部门设置也因企而异。

2.5 不注重品牌的培育

由于很多微型企业主的创业目的是以自我就业、小富即安为主,没有危机意识,企业发展观念又比较落后,导致该地区的微型企业不注重品牌的培育,一些企业都是无商标生产,这样既不利于微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和地位,也抑制了微型企业不断扩大规模,由小做大、由弱做强。

3 内蒙古微型企业的发展对策

3.1 加强对创业项目的评估

一方面,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推进创业培训机构提高服务功能和服务质量,为创业者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全面的服务平台和环境。另一方面,创业者应积极主动参加创业辅导、就业辅导等学习或培训活动,认真开展创业项目市场调研、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风险评估等,依据自身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条件选择较为合适、可行的创业项目。

3.2 拓展融资渠道

为了有效缓解微型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微型企业的金融支持政策,拓宽微型企业的融资渠道,改善其融资环境,比如增强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差异化服务能力,支持其积极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扩大发展专门面向微型企业的小型金融机构数量等。另一方面,微型企业应该通过自身的力量积极获取更多的融资途径:①采用创新的融资担保方式,比如通过微型企业组成互助担保协会,共同出资组建互助担保基金,当协会内成员企业需要贷款时为其提供信用担保,而成员之间的连带责任制实现协会内部成员之间自动进行监督,避免失信、骗贷情况出现,这样,互助担保既帮助微型企业以较合适的成本获取银行贷款,同时又促进银行实现扩大信贷资源受益面和周转率,有助于微型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银行关系;②微型企业应加强信用管理,长期建设和维护企业的信用形象,杜绝重贷轻还、恶意拖欠贷款利息甚至本金等失信行为的发生。

3.3 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对于资金不足、人才匮乏、技术水平不高的微型企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需要不断地积累和努力。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从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支持措施,大力营造激励创新、勇于创新和尊重创新的文化氛围,为小微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微型企业要加强创新意识,从自身想办法提升创新能力:①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比如通过多方式、多渠道对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进行培训,规范人才管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②充分利用各方面科技资源,加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形式,比如与有生产协作关系的中小企业进行合作开发;通过从大学、科研机构获取具有先进实用技术的项目成果,及时有效解决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面临的难题。

3.4 改善组织管理方式

内蒙古地区现有的微型企业多数是以个体或家庭经济组织这种结构为主的,这种由亲缘关系组成的企业,比一般性的组织结构更容易形成强大的发展合力,但是这种家族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诸多的缺陷,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变。比如,结合该地区微型企业自身的特点,改善、调整企业治理结构;理清岗位职责,消除职能重叠、空白等状况,并逐步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吸引、留住企业所需的优秀人才,改变不胜任家族成员占据岗位的现象。

3.5 要有品牌培育的意识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品牌化策略,通过培育自己的品牌,不断提升市场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微型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有建设、培育自主品牌的意识,在加强产品或服务质量的同时,努力打造和经营自己的品牌,以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蔡翔,赵君.广西微小企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商业研究,2008(1).

[2]重庆市工商学会.扶持和促进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工商行政管理,2011(11).

[3]王振.上海微型企业的发展现状与扶持政策[J].上海经济研究,2002(1).

[4]王景峰,王佳锐.我国微型企业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综述[J].未来与发展,2011(9).

[5]袁光灿.完善重庆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1(3).

[6]王成林.关于我国微型企业发展问题的探讨[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