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听课反思

听课反思

时间:2023-05-30 09:37:33

听课反思范文1

关键词:数学课堂; 反思; 整合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061-001

听课后,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反思教学思路设计及教学方法;反思教者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智慧;反思如何优化课堂设计;反思课堂中施教者在施教环节中对生成问题的处理机智;反思教者对课堂生成的疑难问题进行处理的技巧。

一、合理整合情境生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竭动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设计侧重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激发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主动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并不一定与教师预设的教学情境吻合,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学生的思维去合理引导,而不是武断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按照自己设计的教学情境去开始一堂课的教学,将教案、教材作为剧本去使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听《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后,经过反思,对本节的课堂导入情境设计有了一个很好的整合。大多教者都以旗杆的影长为课堂导入,个人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夏天,在烈日下,行人选择在路边的树阴下行走,让学生思考这是为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为: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可以避免受到太阳曝晒,教师可以追问,为什么树阴长度大于人的影长,这样很自然地将一些有关相似三角形应用的问题串起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物体的影长有长有短,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顺理成章地引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影长全部落在水平面上)。这样可以达成把知识的形成过程直观化,把实际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以趣激学,以情励学,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思考,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较好地体现了“生本化”教学的新课程教学理念。

二、习题变式生成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保证

习题的变式教学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和创造性思维的保证。下面是听课后,经过反思整合一个例题的生成变式设计,说明习题的变式设计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已知:如图(1)在ABC中,∠B=45°,∠C=30°,ADBC,垂足为D,AB=3■,求CD长。

设计意图:在RtABD中,∠ADB=90°,已知一边AB=3■,一角∠B=45°,属于解直角三角形基本类型之一,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很快能够解决问题;在RtADC中,已知一角∠C=30°,引导学生进行转化,发现两个直角三角形有一公共边AD,学生应该很清楚地认识到在RtABD中先求出AD边,再在RtADC中利用已知一边一锐角的解题思想解决CD长。

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进行深挖变式,而是就题论题,听课反思后,觉得可以这样继续探究这一道题:

变式1:已知:如图(1)在ABC中, ∠B=45°,∠C=30°,BC=3+3■, ADBC,垂足为D,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已知元素不能满足基本图形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如何转化为基本图形”,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一是用RtABD中边角关系列方程;二是用RtADC中的边角关系列方程,三是以BC边作为相等关系列方程。列方程关键是抓住两直角三角形的公共边AD这一元素。

变式2:已知:如图(2)在ABC中,∠ABC=135°,∠C=30°, BC=3■-3,求AD长。

设计意图:在上题基础上,主要引入图形变换翻折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图形,创新进行图形变化,同样用上题的方程思想解决。

变式3:已知:在ABC中, ∠C=30°,AB=3■,ADBC,垂足为D,且AD=3,求BC长。

设计意图: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上述变式(1)(2)进行整合,学生常常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仅考虑一种解题情况。通过本题的教学探究,让学生明白无图的几何题,在根据题意画图时,需考虑满足题意的图形有几种情况,常常出现无图双解甚至多解的情况,培养学生思维问题的严密性和创新构造图形的能力。

三、追问生成问题是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动力

在听一位教师上《相似三角形应用》这一节课时,有一道例题为:小亮同学想利用影长测量学校旗杆AB的高度,如图,他在某一时刻立1米长的标杆测得其影长为1.2米,同时旗杆的投影一部分在地面上BD处,另一部分在某一建筑的墙上CD处,分别测得其长度为9.6米和2米,求旗杆AB的高度?教师让一位学生板演,该学生利用“同一时刻,平行光线下,物长与影长成比例”这一结论来解题,但是学生以11.6米作为AB影长,最终的答案得到了老师的否定。

听课反思范文2

关键词:英语听力 实践教学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9

听力课程是所有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都开设的基础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较系统、较全面、大强度、高难度的听力训练,帮助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技能训练,有计划地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英语听力能力差成了我院大多数学生的软肋,极大地影响了其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为更好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水平,适应未来就业需求并实现我院对商英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根据自己连续三年对商英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学进行如下反思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院听力课程主要还采用“听录音―对答案”的传统教学方法。另外,学生的听力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高中听说能力就比较强,而有些学生上大学前就没有上过任何听力课,这给教师课堂教学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因此研究分析当前听力课程教学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是提高学生英语听力能力的重要环节。

(一)缺乏商务英语专业教师 从我院来看,从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工作的教师大多都是非商务专业的,既缺乏商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又无商务工作的实践经验,教师对商英课程中所涉及到的商务专业知识基本上都是边学边教。若教师是“单一型”的精通英语却不了解业务的教师,是不可能培养出“复合型”的商务人才的。

(二)语音室的条件不够完善,网络资源不丰富 我院现有语音室设备落后,且若有损坏,在停电、有故障等情况出现时无法正常上课。听力课是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的一门课程。但因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及学生的学习经历、个性心理特征等的不同,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缺乏,无法把该优势发挥出来。另外,我院是应用型民办院校,以工科专业为主,文科专业为辅,故专业听力资料较少,且学生在校期间开设的非实践性课程较多,也就没有更多时间上网搜索更多听力训练资料,所以听力练习就只局限于课堂。

(三) 践课程设置少,实践技能较差 商务英语听力作为一种职业技能,学生不能只啃书本知识,而我院商英听力教学中实践课程设置少,忽视社会实践训练,因而商英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远远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我院所在的城市青岛是沿海开放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经济发展资源和就业市场,因此,我院实行听力教学改革,加强听力课程建设,提升毕业生质量这一任务刻不容缓。

二、学生英语听力的学习现状

商务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从商英实用性、应用性、交际性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听力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和商务专业方面的综合能力。但学生在听力课程的实际学习中面临着很多困境,使其听力水平无法提高上去。

(一)授课形式单一,学习兴趣不高 教学上仍沿用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听、对答案、讲解、重复听”,致使学生听力课参与度不高,思考能力不强,不能很好地将听与说结合起来,师生互动差,久而久之,学生对听力课失去兴趣,听力学习效果差。

(二)没有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 听力过程并不是一个单纯听的过程,学生不懂得边听边写,记录关键词,重要的信息等,做不到耳、手、脑并用。不会精听与泛听相结合。学生在听力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走神”现象。

(三)专业术语匮乏 对于商英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但要掌握基本的词汇量,还应熟练掌握商务环境下的术语。因为商务英语是商务知识 + 英语语言,且涉及到商务环境中的专业术语,如保险、电商、物流,金融等行业的专门用语。如:FOB(离岸价/船上交货价)、down payment(预付定金); 还有一类是一词多义现象:如 premium指奖金,保险费;security,指有价证券、债券;mature指(票据等)的到期。此外,固定商英词汇和搭配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学生的专业词汇量达不到,就很难完成听力的理解。

(四)背景知识不足 商英的听力材料除了文化背景之外,还涉及大量商务背景下的交际,如中西餐桌礼仪、商务礼仪等。因此教学过程中,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学生除要了解商英词汇、句法和文体等方面的特点外,还需掌握丰富的商务背景知识。如“互联网+”的大数据环境下的 E-commerce(电子商务)领域,若缺失商务背景知识,听力理解就会比较难。如:B2C/B2G,Alibaba website 以及 Alipay(支付宝)。

三、听力教学问题的反思

目前我院商英专业的听力课程面临诸多问题,为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的需要。笔者对我院商英专业听力课程的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

首先要明确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合理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教学内容的精要、实用为核心;以培养技能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综合素质养成,应采用“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三维渗透”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次,建议学院尽快进行网络建设,让每个语音室能够网络畅通,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随时搜索并筛选最新的、具有时效性的学生所感兴趣的商务话题为辅,选材上力求多样化,如商务、财经、时事、万花筒等,让学生全方位收听时代声音。作为商英专业的学生,不但要能听懂相关商英话题,还需掌握当今人们热谈的商英的话题。

听力教学应结合不同语言技能才有可能达到真正的商务交际综合技能。听前教师可以运用讨论法让学生阅读与听力内容相关的材料,预测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词汇语法练习等活动。听的过程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边听边做记录,锻炼做笔记能力。听力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话题,教师可以设置相关背景,比如把课堂变成商务谈判现场,让学生进行商务谈判,且须利用所听到的内容为观点、例子等,并使用听力中所出现的新词和表达等;教师还可让学生把所听内容记录下来,写成一个备忘录或就听力话题写一份报告或方案,来锻炼学生商务写作水平,从而使听力与写作相结合。

听力的提高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对学生进行过程考核尤为重要。过程考核有利于任课老师较及时准确地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监控,强化教与学互动过程的跟踪和管理,及时对自己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进而提高自身教学质量;同时让学生学会把握自己,自主学习,阶段性地审视学习效果,不断优化学习方法;因此加强过程考核可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过程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以 4∶ 6 的比例。平时成绩不合格者取消期末考试资格,以此强调平时考核的分数比例,注重过程考核的评分。

综上所述,听力教学中,作为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问题并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对策,如何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听力课程教学效果仍有待在日后不断调整和完善。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促进其听说技能,又兼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监督听力课程的实训及过程。

参考文献:

[1]陈丽芳.商务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分析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7,(4).

[2]黄远振.新课程教与学[M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3]李志刚.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听力教学探讨[J].企业技术开发,2009,(28)

[4]赵婉清.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因素的分析和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0).

[5]刘松平.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本科院校发展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

[6]廖英.国际商务英语综合教材[M].北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听课反思范文3

1 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简述及分析

在新课改的这几年里,许多学校经过多个回合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有效的教学模式,其他学校就去这个学校积极学习,效仿这种教学模式.这里是A学校向B学校学习“教学案”教学模式后,两个学校教师就《摩擦力》这一课进行的同课异构教学.下面就两位教师的课堂教学实施做个简述并作简要的分析如下:

第一位教师:A教师(A学校)

教学过程:

课前引入:男女同学拔河比赛,男同学手上沾粉,女同学轻松取胜.

(一)学前准备①知识回顾:重力的大小、方向等有关知识;②学生课前在家完成书上四个小实验;③预习导练:书上所有的填空题.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猜一猜】、【体验】、【想一想】:

①如何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工具:;方法.

②怎样研究?应用了什么物理方法?

【议一议】具体设计实验过程.

【做一做】分组探究其中一个因素并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讨论与交流】:对于今天的探究环节,你有什么想说的.

(三)巩固练习(略)

分析 这位教师用一个拔河比赛引入新课,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学前准备的部分有些偏多,尤其重力的复习对本节课的摩擦力学习帮助不大,而且学生完成起来有些吃力.他整个教学过程都按照课本的顺序有条不紊的进行,对每一个细节分析详尽,从设计到具体操作都尽心尽力的讲解,然后由学生分组完成(他将学生按每6人分成一组),每一组完成探究实验的一部分,这样节省了实验的时间.由于讲解加演示的时间有些多,该教师并没有完成预设的教学内容.应该说该教师对课本的把握是很准的,讲解的十分到位,在学生易错的地方都加以强调,防范学生出错的工作做的较多.

第二位教师:B教师(B学校教师)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一)知识回顾:什么是力、力的测量、力的三要素.

(二)新课预习:什么是滑动摩擦力?请举例.

学习过程:

(一)交流预习情况.

(二)根据预习共同深入探究一些问题,深化课前的学习.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滑动摩擦力产生的部位、方向;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问题1】 如何测量它的大小?(看书上53页的信息快递)

【问题2】 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用正确的方法测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你认为最重要的操作是什么?

【问题3】 你能改变它的大小吗?试一试,结合我们的生活和刚才测量和改变摩擦力的过程.猜想: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问题4】 让我们选择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探究,并准备向大家汇报,得出结论,交流与小结.

【问题5】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三)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疑问?

分析 这位教师直接复习旧知识进入新课教学,突出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他的知识回忆完全是为这一节课的实验测量而服务,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让学生在温故的基础上获得了新的知识.课前预习部分较适中,比起A教师的知识回忆,目的更加明确.整个课堂都是让学生自己先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后提出问题再通过讨论的方式给予解答.课堂看似很“乱”,但越往后就越清晰,他的课堂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导演”的角色,用5个“问题”将学生步步引入自己设计的知识探究中,由浅入深,条理清楚.该教师在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并完成了预设的内容.

2 两位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2.1 实验小组构建上有些不公平

两位教师都让学生6人分成一组,一小组只完成实验的一部分.从人数上讲有些多,小组构建不是很公平.有些成员不动手,也不思考,不利于每个学生都共同进步.而且,有些小组的实验简单,做完后就在那玩,没有将别组的实验也尝试做一做.

2.2 课前教学资源的搜集有些单调

在这里,两位教师都很好的利用了教材、实验器材这两方面的资源.A教师还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手边的文具等资源,让人感觉物理实验并不神秘,做的比较好.B教师仅限于课本中的提到的器材,有些局限性.当然,两位教师其实都还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视频资源,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对我们的影响,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完成有些厚此薄彼

教学目标不仅要写在备课教案里,更重要的是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出来的.这里的两个教师都重视三维目标的达成,A教师较多重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影响因素讲解的很详细、到位,包括操作上的重点要求以及控制变量法的定义及应用,但在“过程与方法”的目标上完成的不是很好.其实,在“知识与技能”维度的技能与“过程与方法”中的科学探究能力是有区别的.前者侧重于具体的操作,而后者则侧重于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A教师在“探究能力的提高”上做的不是很到位.这一点“过程与方法”上B教师做的要多一些,从自己讨论设计实验到自己收集数据,总结实验的所得与所失上,真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2.4 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上有些蜻蜓点水

新课程主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但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情况下还是教师讲解为主.如这里的A教师,虽然也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但还是教师讲解的多,学生的主体地位仅限于分组实验、课堂讨论、激发兴趣等点滴,这里的A教师有一种很重的“保姆”意味.而这里的B教师的学生主体地位体现的要好一些,每次都是学生做完实验、提出问题后再适当讲解,B教师就像一个优秀的“导演”,仿佛在不经意间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3 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

3.1 备课一定要充分,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预习内容不能太多,难度不能太大,否则不但增加学生作业负担,还会影响学习热情;课前教学资源的收集也要为分解教学重、难点而准备充分些.比如:这儿的静摩擦力什么时候有,什么时候没有,方向怎么样,光靠口头说说,不太让人信服,这时可以借助视频播放生活中的运送货物的输送带给学生好好看看,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的组织要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有条理,不能只求表面华丽,而不注意实效.

3.2 三维目标的完成一定要做到实处,不要只注重“知识与技能”,将其他目标忽略

“过程与方法”是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的重要保障,完成好一目标,有利于对学生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的长期价值.当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一样重要,不能忽略,我们要抓住契机,激励学生做好情感目标.

3.3 课堂上,我们的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帮助、引导者,我们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继续加强学习新课程理论,加大思想转变

多放手,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让他们做探究中得到发展;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空间,让他们在思维碰撞中提高思维能力;多给他们一些表现空间,让他们在交流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做课堂的真正“主人”.

3.4 对好的教学模式不能“拿来主义”

这种模式在有些地方,有些时候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学情,不能盲目模仿.我们可以将别人的东西加以改造,造出适合自己的东西.

听课反思范文4

关键词:选择性听课 课堂教学

一、引言

教育教学要求教师综合能力的发展,生物教师要多借鉴其他教师、其他学科的经验,借鉴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起点,如何去借鉴呢?最好的方式是听课。听课过程中能取长补短,能促进教学的革新,拿他人有效之“异”及有益之“新”,去推自己教学之“陈”,教学“活水”自会川流不息。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听课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停留在完成任务或仅执行课堂的记录员的功能,即从导入到结束各个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授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

教师应始终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长期以来,各国都致力于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其中注重教师自身的反思性发展由于其独特的优势而备受推崇,它最重要的贡献是赋予教师新的角色定位:教师成为研究者。生物教学中作为反思性教学行动研究方式之一的选择性听课因其摒弃了传统的以评估教师为目的的负面效应,并因其在教师职业发展中的积极意义而得到了日益重视。本文拟对其理论基础和实施方法作一简单的介绍。

二、“选择性听课”理论基础

本文所指“选择性听课”对象是从教十年内青年教师,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的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让授课人在感觉自己的课能上成功时,能主动地邀请欣赏你风格的人来听课。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它包含了更多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双方是平等的,这种方法让被听课人有受尊重的感觉,可促进经验丰富的老师和青年教师更好地合作,提高新教师的自信,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生物教学中,听课从其历史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功能。1.作为常规部分,由教师听教师的实习课,并给予其教学技巧方面的建议;2.青年教师出于职业发展的需要听老教师的课;3.校长、校领导听在职从业教师的课以判断该教师在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涵盖、课堂控制等方面是否达到了管理方的要求以及达到的程度如何;4.听课作为一种搜集资料的方法被广泛地用于课堂研究中。

在以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听课中,Freeman(1982:22-23)介绍了三种听课方法:监督管理方法、选择性方法、非指令性方法,并将它们与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需要和层次联系起来。所谓“监督管理方法”是将听课用于评估职前教师和从业教师,并以此作为教师培训课程的组成部分以及是否录用和晋升教师的依据;“选择性方法”主要针对青年教师,是指导教师针对青年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建议,该办法可以使教师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威胁性”,从而减轻青年教师心理上排斥感并对指导教师提出的办法加以认真的考虑,他们认为经验丰富的老师可以同青年教师合作以促进教师的成长和提高教师的士气。“非指令方法”针对的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按Wajnryb的说法,他们更需要“不断的反思和刺激”。

“选择性听课”包含了更多合作和乐于接受建议的态度,“非指令性方法”让有经验的教师听青年教师课,可以有机会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评估而成为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学实践者。因此,基于平等和合作的选择性听课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可能。

三、“选择性听课”模式的实践

1.准备活动

制定的听课表包括听课前的任务及目的,这种目的可以是通过日常交流得出的对被听课人特长、风格等印象,通过听课活动可以印证或修正这些印象。为得出正面的、积极的反馈,还要求听课人写下三点通过听课得来的会用于今后教学活动的方法以及三个会做得不同的地方。让听课者记录下成功的案例,写成教育叙事,写成反思,促进授课者的进步。同时也可改进听课载体的设计(听课本的变革)。

2.听课活动

设计了听课表后即可实施选择性听课活动,它的实施应注意:(1)听课应有一个重点;(2)听课人应遵循一定的步骤;(3)听课人只是听课人,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听课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双方讨论所听课的性质、材料、主要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等;确定听课的重点,如课堂的组织、教学时间的安排、师生互动的情况等;确定听课人的记录方法;听课活动;组织听课后活动。

3.听课后活动

通过选择性听课,听课人可以了解不同的方法、课程、教材、学习者,指出整个授课过程中的优点、亮点,带给青年教师的鼓励,但听课活动仅止于此,其意义就未能充分实现。因此,一些后续活动就显得不可或缺。这些后续活动包括听课表的认真填写、反馈活动等。听课表中除了听课前任务一栏需要在听课前填写以外,多数栏目都应在听课中或听课后进行。听课表中的信息可以反映听课人潜意识里的一些教学标准,对被不同对象听课的意见和态度,以及反馈形式的要求等。在反馈中,双方都应注意时间和技巧。在时间上,被听课人可能急于知道导师的反馈意见,但如果听课人刚听完课就给反馈可能会导致意见不够客观。我们建议听课人先整理听课记录、思考教学行为和考虑反馈策略,同时反馈意见又不能拖得太久。反馈可在多种环境下进行,这样双方比较轻松和随意,有利于活动的进行。当反馈活动完成后,听课后活动还可进一步扩展到整个教研组,通过专题的形式就某一典型的教学现象或问题让大家畅所欲言,并将听课活动中“优点”或“特别突出”的地方提出来供大家商讨,以进一步改进听课活动。总之,如果双方以一种友善、主动的方式对待听课活动并认为它是一种双赢的行为,那么,该活动就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它有利于教师之间分享信息、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还能增强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之间的友谊。

四、几点思考

综上所述,选择性听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因而值得大力提倡。开展听课活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听课应是自愿的行为,不应将其和教师聘任和职称联系起来。听课前,听课人和被听课人之间应就听课的目的进行讨论,且听课目的应是积极和正面的。

2.应告诉学习者为何听课,否则学生会认为他们的老师能力不够或者认为自己是实验品;两者都会导致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具有表演性或者超常发挥。

3.听课对听课人和被听课人来说都应视为专业发展的手段之一,因而应有提供反馈等的后续活动。

4.听课人应接受听课技巧和反馈策略方面的训练。它提供了一种同事之间互相学习的机会。对听课人来说,可通过他人的教学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被听课人来说,可以让自己认真对待教学活动,并从他人的眼中了解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最终结果是有利于学习者。

总之,“选择性听课”通过缩小研究目标来提升研究深度,对听课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因此,在听课之前一定要深入研究主题内容,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时要关注细节,不断思考,找出每个细节背后的教育意义,提出新的、有价值的问题。只有这样,研究才能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关于同事互助听课制的探讨.2006.(3)

2.刘旭著.《听课说课上课》.四川出版集团.2005年7月版

听课反思范文5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反思教学

1.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的反思

1.1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反思

首先,要适时进行课前反思。反思性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通过在课前的反思,对教学目标的反思,了解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能否符合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实际情况,能否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等等。通过课前的反思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其次,要切实开展课中反思。在英语写作教学课堂中的反思。首先,教师应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考虑在课堂教学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内容是否得到了清晰和明确的阐述,写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是否解决,问题的设置上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启发性,课堂中对英语写作的讨论是否有效地开展,对学生活动和写作练习的指导是否有效等等。通过反思,然后根据写作教学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其次,教师对学生在写作课堂上的学习行为进行分析,主要考虑学生是否积极地思考和踊跃讨论,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及时地配合教师,考虑学生是否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学生能否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学习上的情绪,对英语写作的学习兴趣是否浓厚等等。再次,对英语写作教学课中的师生互动效果的反思。主要反思师生互动能否顺利地进行,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否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获得练习的机会,从而在英语写作课堂上做到主动参与和全程的参与。

此外,要适当落实课后反思。教师积极开展在英语写作课后的反思,对整个英语写作的教学过程进行主动的思考,包括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过进行自我的反省,分析英语写作教学中的种种决策是否正确,从而改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高。另外,通过对学生课后的情绪和作业的正确程度等等进行反思,能够反映出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跟学生进行谈话,从谈话中寻找问题,从而进行反思,以便能够查漏补缺,进一步提高课堂效果。

1.2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反思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进行的反思最主要的是对听力材料进行的反思和学生的听力效果进行的反思。在听力材料上,教师需要反思材料的内容是否与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够相一致,材料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所选择的听力材料是否能够做到多样性,是否能够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材料的选择上能否满足学生的听力需求等等。在学生的听力效果上进行反思,学生听力中是否能够做到全神贯注,能够精神高度集中,在听力中能否发现自身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哪方面的欠缺等等,在听力后能否达到预期的听力效果等等。教师通过在听力课堂上对听力材料和学生的听力效果进行反思,从而为下一步的听力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依据。如果听力材料存在问题,需要调整听力材料,如果学生的听力效果有问题,需要加强学生在听力方面的训练。

1.3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反思

教师在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反思。例如:在进行Devote、dialog(ue)、diary、dictation 、dictionary等词汇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反思和学生的学习词汇的效果上进行反思。在词汇教学方法上,教师需要反思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能否通过自己教授词汇经验的传授让学生达到快速记忆词汇的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时候存在着不足的地方,在方式上是否用得恰当,是否教授了学生一些记忆英语单词的小技巧,是否能够通过合理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掌握英语词汇的能力。在学生学习词汇的学习效果上的反思主要反思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是否积极,教师在课堂中交代的学习词汇的任务是否能够完成,教师在对进行词汇听写中,能否做到全面的掌握,学习词汇中遇到的困难得到解决等等。

2. 反思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

教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反思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了解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教学目标是否合适,教学计划时候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反思后进行合理的调整,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外,教师通过进行教学的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通过反思,能够寻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听课反思范文6

摘要 从听课的角度谈怎样评价美术课堂教学。依据美术课程标准和所获取的信息,提出了转换评价视角的必要性及评价课堂教学的三点建议。

关键词 理念;听课;思维;立足点;感受方式

新学期伊始,某市教育局在指导学校教研工作时,要求将领导、老师听课指导用的“听课笔记”改为“课堂观察笔记”。笔者闻之不禁暗暗叫好。把“听课笔记”改为“课堂观察笔记”,粗看好像只是名称的变动,但细细辨析却截然不同。它反映了一种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是立足点不同。以往的听课,往往着眼于听“教师”的课,往往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诸多情况,如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情况,教师的教学业务能力、教师在课堂中随机应变的机智等等。而新课程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单是教师一方的教学情况,更包括学生一方的学习情况、师生互动的和谐状态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中心来组织。学生的精彩发言、独到见解、思索疑惑,大胆质疑,构成了课堂教学中的亮丽风景。作为听课者,就要捕捉并把握这些要素,从而更全面更完整地认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

其次是感受方式不同。过去是单方面的“听”,“听课笔记”似乎是围绕上课老师而转的,着眼于“听”教师的课,着眼于用耳朵去感受。偌大的一个教室里,一些老师坐在教室的一隅,或注目上课老师,或埋头记着笔记,这是在“听课”。而现在的“课堂观察”,还包括对学生的听、学、思、疑、辩等的观察。事实上,课堂是学生和教师互动的平台,是学生主体思维发展、思想成长的摇篮。课堂教学的基点在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思想的成熟。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豁然开朗或思索不解的状态,不但会反映在提问和回答中,也会反映在他们的神情举止中。因而,作为听课教师,应该“和着”学生思维的节拍,观察并关注学生的这些表现,而不仅仅是“听”。况且,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不仅有言语指导,还有眼神手势的暗示、环境氛围的渲染等等。如果单单用“听”的方式来感知,就不全面、不完整,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引导程度。听课教师只有充分调动起自己的听觉、视觉并用心去感悟,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课堂,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使自己有所提高。一些学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时,充分利用录像等现代化教育设备,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观察,继而分析、反思、提高,就是很有见地的一招。

第三是范围内容不同。过去的“听课笔记”似乎偏重于单一的听课,注目于上课老师的表现。而现在的“课堂观察”,范围、内容更加广泛,既观察教师,更观察学生,观察课堂中的一切情况。课堂观察既包括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讲解能力,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中与学生的沟通,课堂的组织,对学生的合理评价;也包括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学生的穿着仪容、精神状态,教室内外的情境;更包括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合作探究的能力、对问题的独到见解等。在课堂中,尤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师生的交往与沟通,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和学生的学习策略,关注课堂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件,关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学生在学习中的所思所惑。因而,“课堂观察”,其内容更全面、更系统,更能整体把握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一位教育专家说得好:一个好教师不仅在于能把知识传授得多么好,更在于有本事让学生进入一种琢磨学习的状态。因而,领导、老师在听课中就要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从而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分析、反思课堂教学行为。

基于此,我为“课堂观察笔记”这一称呼而叫好。因为它反映了一种新的听课思维,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更反映了领导者对新课改的重视和深刻领悟。如此看来,我们的教育改革将不断会出现崭新的局面。

听课反思范文7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软实力

曾几何时,历史教学是我们学校的强项。在县内和市内都小有名气,由此,我们的教师,也常出外作课,介绍经验,外校也纷纷慕名前来取经。然而近几年,随着新课改的实行,兄弟学校加大对文科的重视力度,我们风光不再。如今的历史学科成了学校的薄弱学科,批评的对象,处于非常艰难的境地,与先进学校的差距在拉大,后面的学校还在紧追不舍,老师背负很大的压力。要改变这种状况,走出低谷,重振雄风,我认为提高教师自身软实力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

下面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自身软实力的提高。

第一:勤写教学反思

教师上课没有排练,但怎么使课堂完美、精彩呢?我认为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反思、不仅要有反思的意识,更要写反思。

教学中,有了预设课堂备课,实施了教学活动上课,那么课后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反思课堂上:教学目标设计的是否合理、能否都达到预期目的;教学策略是否得当、是否有更佳的手段;课堂是否有及时的小结、总结、升华的地方;学生上课是否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思考;学生是否有独到的见解;这节课思路是否清晰、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总之是否优化了各个教学环节。第一时间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反思,不仅可以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还能找到理想与现实差距,为以后教学提供经验教训,可以扬长避短,总结更佳处理教材的方法,更是我们备课上课的升华。

要想使自己在课堂上收放自如地完成教学目标就要坚持写教学反思。教学中,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每天实践一点,就反思一点,必定进步一点,每节课都能认真反思,及时修正,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只要养成反思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不断的进取,必能聚沙成塔,提高你的教学水平。最后,我们就能很快正成长为一位有对学校有教学力、对学生有影响力的老师!

“教育重在反思,思广则能活,思活则能深,思深则能透,思透则能明。”备课后需要反思,上课后需要反思,听课后需要反思……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反思,今天的反思是为了明天的成长。

第二:多听课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清乾隆蘅塘退土孙洙对《唐诗三百首》的题词,充分评价了唐诗三百首的意义和功用。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通过背诵,变别人的为自己的,化知识为生命,这是很聪明的选择。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句俗语,可见它的实用性是很强的,这个道理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多听课,总结间接经验为我所用。

教师要多听课,听其他老师是怎样去突破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听如何安排教学的各个环节,听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听如何恰当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及其服务课堂,听老师和学生分别有哪些闪光点和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听本学科,听其他学科,听新教师课,听高级教师课,什么课都可以去听。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互借鉴自我反思。我们要对所听课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发现闪光点和学习点,并用以自己的教学,进行扬弃,储存,从而走向创新。

俗话说“旁观者清”。平时我置身于教学中,自身的很多问题意识不到,更别说纠正了。听课时,我们就可以以局外人的身份来观察课堂,发现课堂。有了这样一种角色的转变,我们就可以很清晰的认识我们的课堂优劣好坏,效率高低,有了对比学习,这样有会有利于我们改进我们的课堂,提升我们的课堂。

听课不但可以避免闭目塞听、孤芳自赏而成为“井底之蛙”,而且能使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高瞻远瞩。

第三:多读书

在高科技,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每个人必须多读书,读好书;没有信息,没有有效的信息,就不算信息时代的现代公民。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说:“书籍是任何一种知识的基础,是任何一门学科的基础的基础。”读书好处很多:读书可以掌握一些书中的好词好句和生活哲理,让学生觉得老师很富有文采和美感;读书可以让我们全身都有礼节。俗话说“第一印象最重要”从老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中,就可以让学生看出老师是什么样的人——知书达礼、颇有风度;多读书可以增加一些课外知识,让我们感到浑身充满了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读书可以让我们变得有智慧去战胜对手,勇敢地面对困难;读书可以使我们的心情更快乐,在书的海洋里遨游也是一种无限快乐的事情。

信息时代的教师,要想使自己的教学时时有灵感,少些遗憾、多些精彩,贴近学生实际,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能收获“鱼”更能学会“渔”。就必须多读书与时代同。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活水源头来”,教师应坚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涉猎广泛,可以更新知识,提高认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这样不仅为自己“充了电”,还可以“身教”,给学生做出一个好学勤学的榜样。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的指路明灯”。读教育名著,使自己的教学理论不断与时俱进,从而为实施有效教学提供理论保障。

第四:多参加学科竞赛活动

学科竞赛活动是为我们教师搭建的一个实践教学理念、锻炼自己、展示才能、交流学习的平台。参加的老师在课前都做了认真的准备,精心的设计。他们都能娴熟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新课程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精”,教学方法“活”,教学手段“新”,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和课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使课堂氛围与知识传授相得益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加竞赛本身就是使自己在教学方面得到磨练、提升和迅速成长,不仅可以明确目前自己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更多地发现其他选手的精彩,有的见解独到、有的理念前瞻、有的专业知识深厚、有的教学设计新颖,有的教法娴熟、有的节奏感强等等,这些精彩更多地为自己以后的教学注入汩汩清泉。总体上说,参加这些活动会使自己收获丰硕,受益匪浅。

备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种创新。充分备课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而要不断强化教师备课能力就必修精耕细作地落实好教学常规:做到环环相扣,有整体感知到深入领会,从课内落实到课外拓展,从知识的增加到能力的训练,唯有;必修提高教师的软实力:提高教师自身魅力及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力。唯有如此备课,才能更加适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同时赋予高中历史教学新的生机和活力。(作者单位:新安县第二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听课反思范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自信心

有许多初中阶段数学成绩很好的学生,升入高中后,感觉数学学习困难,他们在做习题或课外练习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因次在一个阶段后,数学成绩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这是许多进入高中以后的学生普遍遇到的问题,不少同学进入高中之后感觉到很不适应。那么,如何学好高中数学呢?

1. 转变观念

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易于掌握,通过反复练习,提高了熟练程度,即可提高成绩。而高中数学的理论性、抽象性强,需要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勤于思考,不断研究,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仅要弄清概念的实质,还要弄清概念的背景及其与其它概念的联系。

2. 课前适当预习

通过预习可以发现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听课的重点;通过预习还可以发现以前没有掌握好的与本节课相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通过预习还可以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同时,预习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预习可以使自己对新课有一个基本理解,但不等于上课可以放松注意力,降低思维紧张度,相反,听课时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课堂上要重点比较自己比较模糊或不清晰的地方,让自己的思路走在老师前面,从而可以把握听课的主动权,增强听课的目的性的针对性。

3. 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课堂是学习的主要阵地,课堂效率十分关键。有很多学生不注意课堂的45分钟的效率,结果课后花很多时间都无法弥补。可以说听课的效率决定学习的效果,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备课堂用品:进入高中以后在每节课都要随时准备一张草稿纸,以便即时对课堂的内容进行演算。

(2)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听是前提,随之是积极地思维。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回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听讲的同时看课本和板书,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等等,深刻的接受老师所要表达的思想;同时要能划出教材的重点,记下讲课的要点以及自己的感受或有创新思维的见解。将听课中的要点、思维方法等作出简单扼要的记录,以便复习,消化,思考。

确保课堂效率是成败的关键,切忌上课不听,课后补。同时还要避免“抄黑板”的现象,很多同学进入高中以后仍然沿袭的初中的听课方式,老师写在黑板上的内容,一字不落的全部抄下,课堂的大量时间全花在抄黑板上,老师这一节课分析的重点,注意点,习题的分析方法等重要内容都没听到,课后解题的时候仍然是无从下笔。

听课中,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老师讲课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听课中注意老师讲解的数学思想,多问为什么要这样思考,这样的方法是怎样产生的?

(3)及时做好复习和巩固。

听完课的当天,必须做好当天的复习, 复习的有效方法不是一遍遍地看书或笔记,而是采取回忆式的复习:先把书、笔记合起来,回忆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等,尽量想得完整些。然后打开笔记与书本,对照一下还有哪些没记清的,把它补起来,就能使当天上课内容巩固下来,同时也检查了当天课堂听课的效果如何,也为改进听课方法及提高听课效果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

做适量的练习题。有不少同学把提高数学成绩的希望寄托在大量做题上,这是不妥当的。事实上,要提高数学成绩,重要的不在做题多,而在于做题的效率要高。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你所学的知识,方法是否掌握得很好。如果你掌握得不准,甚至有偏差,那么多做题的结果,反而加深了你的欠缺,因此,在准确地把握住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做每道题都应把准确性放在第一位,通法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这也是学好数学的重要方面。

单元结束以后还要对这一单元进行反思,数学学习应是一个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首先,对所学习的知识、技能进行反思;其二,对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其三,对基本问题、典型问题进行反思;其四,解题后的反思。解题后学生对题目及解答进行反思、领悟是很好的巩固学习内容的方法,学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反思。

4. 要充满信心

听课反思范文9

一问:教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走进课堂

高效率最忌盲目性,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听课与有所准备听课,效果是大不一样的。语文老师听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笔者认为,听课前最为核心的准备工作应当有三个方面:首先,要充分研读把握文本,力求做到“四准”:准确了解文本的编写意图;准确弄清文本的编排体系;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准确定位课后练习目的和要求。其次,要初步明确本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熟知《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所在年段提出的具体目标。只有预设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掌握年段目标,才能准确判断教者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听课前要努力回忆自己是否曾教过或听过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自己有什么样的困惑和问题。针对这节课,尝试在头脑中设计出教学的初步方案,粗略勾勒出教学的大体框架。

俗话说,留心天下皆学问。听课前如果做好充分准备,从以上三个方面了解教者教什么,坦然走进课堂,才能切实提高听课的有效性。

二问:怎样学?――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彰显生命个性的过程,是学生回归文本、感悟语言魅力的过程,更是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内化情感、引发体验、碰撞思想、生成语言的过程。语文课堂呼唤听课者要用学生的视角感悟文本语言,用学生的眼光审视文本解读,依据学生的理解进行品词析句。听课者走进语文课堂必须先要尊重学生的现状,以学生的视角融入课堂,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把自己当成一名小学生,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之中。要设身处地,按学生水平去听课,要兼顾两头――《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年段要求与学生的实际现状。在听课过程中要经常问问自己:如果我是学生那种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能否感悟和体验文本内涵呢?同时还要深刻地想一想:执教者这样处理文本,设计教学环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有没有从儿童的需要出发?

当听课者进入学生的角色时,就有较多的关注:学生是否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来;学生是否有大量的时间品读感悟,去体验、发现语言文字之美;师生、生生以及生本之间是否有效开展对话,语言文字的训练是否得以落实等等。由于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要服务于学生的学,教的效果如何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所以听课者更要关注学生的活动,准确定位自己的“学生”角色。

三问:怎么教?――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

听课者仅仅进入学生角色是不够的,因为听课老师真正的角色毕竟不是学生,听别人课也不是直接吸取知识,而是看别人怎么处理文本、执行教学环节的。这样就要根据文本内容和教学进程,把自己引入“教者”的角色,使自己处于“教”的情境中,从教的角度审视课堂,体会执教者的设计意图。

首先,要审视执教者对于本节课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情况。对于执教者而言,自己这节课要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目的,这是一个明确的中心。比如阅读教学第一课时主要目标是落实正确、流利、通顺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口语交际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口语交际技能,养成与口语交往相关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待人处事的交往能力等等。作为听课者,要关注执教者是顺利圆满地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是基本上达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是没有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这些都是听课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也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依据。

其次,要审视执教者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同样一节语文课,同样一个教学目标,在不同的人手中会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当然也会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所以听课人还要关注执教者采用了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的采用是不是切合了本节课的实际,是不是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要审视执教者本节课的课堂组织情况。一节成功的课堂,不单单是教师个人的表演,而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过程。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不是很好地把握了师生的角色定位,是不是很好地组织好了教学的双边活动,是不是做到了师生的和谐统一。

最后,作为听课人,还要学会“平行听课”。也就是说自己听别人上课的同时,还要反思一下如果这一节课让自己来上的话,自己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进程的不断推进,自己头脑中的教学思路与教者的教学进度并行,比较反思,哪些地方值得自己学习或借鉴。

四问:收获了什么?――课后深入反思超越课堂

听课反思范文10

[关键词]教师;听评课;专业化

无论是学校组织,还是自觉参与,教师大多听过课、评过课。从某种意义上说,听评课既是教师互帮互学、实现专业发展的平台,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途径,还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抓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听评课担当着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行为的职能。不过,听评课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则需要有一种专业的视角、专业的话语与专业的评价。所谓“专业化的听评课”是指基于教育教学理论,全面透视课堂教学,以便充分地发挥出听评课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职能。倘若用专业的视角检视当下的听评课则会发现诸多去专业化的倾向。

一、去专业化的听评课

(一)任务式的听评课

任务式的听评课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任务为旨趣,即为听评课而听评课,把听评课当作任务来做,而遗忘了听评课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内在价值,其具体表现有二。一是迫于学校或上级教育部门的听评课指标,教师以“例行公事”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常常“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地往返于教室之间,用以完成规定的听评课次数,有些教师甚至用抄袭别人的“听课笔记”来应付听评课。二是为上公开课的教师听评课。此时的听评课主要是帮助上公开课的教师出主意、想办法与谋策略,周密、翔实地设计公开课的教学诸环节,以便使上公开课的教师课上得“出彩”,至少能够顺利“过关”,让观摩者(大多是领导)满意。在“集思广益”、多次试教与反复磨课下,有时公开课上拟提问的问题也分派、指定给不同的学生,使本来充满活力、魅力与未知的课堂教学蜕变为师生按既定的剧本忠实执行、演出的程序操作,最终形成了“老师骗学生,学生骗老师,师生合作骗观摩者”的“造假、作秀课”。

(二)疏离式的听评课

疏离式的听评课人为地割裂了教与学的有机整体,且把自我与他者(上课教师)剥离开来,从而窄化了听评课的功能,其具体表现有以下几方面。其一,关注点的单一。在有些教师看来,听评课的目的就是帮助上课教师长善救失、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其专业发展。于是,听评课教师的目光都聚焦在上课教师身上,主要观察上课教师的言谈举止,如教学目标的引入呈现、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等,而至于学生学得怎样、学到了什么则很少有人过问,人为地制造了教与学的疏离。其二,自我的隐退。在把目光聚焦到上课教师身上的同时,有些教师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缺乏反观内省的工夫,把自我与上课教师(他者)剥离开来,这样不仅会造成“乌鸦落在猪身上,只看到别人黑”的遮蔽,而且即使是对上课教师非常欣赏、仰慕,这种自我隐退的听评课学到的也只能是别人课堂教学之“浅表”,而难以学到别人课堂教学之“精髓”,其借鉴与运用往往也只是“复制”“粘贴”别人的课堂教学,从而丧失了听评课对自身成长完善、自己个性化教学风格形成的教育价值。

(三)无思式的听评课

无思式的听评课是身到而心未到的听评课。本来,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情境学习和案例研究,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是走过场而已,使听评课的教育价值丧失殆尽,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听评课前无问题准备。一般而言,听评课应明确三个问题:“从哪些方面(关键要素)听评课、依据什么标准(评价工具)听评课、按照什么思路和方法(如何观察学生、观察教师)听评课。”[1]即明确听评课要“听什么”“怎样听”等问题,但无思式的听评课却只带着两个耳朵进课堂,有时连上课内容都不知,也不想知,更遑论听评课前做些必要的准备与思考了。其二,听评课过程中无问题导引。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听评课应着重回答下列问题:教师的课有没有明确的目的,目的是否到达?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检查学生的知识?是否在教给儿童学习?在学习新教材过程中学生的脑力劳动如何?知识是否得到发展和深化?是否让全体学生都掌握了牢固的知识?教师如何布置家庭作业?而无思式的听评课多数是记录授课教师的板书,大多是对教学内容、知识点的流水账式的记录,至于上述问题则不在其关注的范围。其三,听课后无问题讨论。听课后之评课是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发展的有效手段,但评课时,有些教师常常是只谈优点不谈问题,通常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而很少涉及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即使是偶尔涉及问题,也是转弯抹角、轻描淡写、言不由衷。这产生的结果是评了与没有评一个样,既不知道这堂课好在哪里,也不知道哪里有待完善。二、专业化视域的听评课

为充分发挥听评课的功能,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教师听评课急需专业化。这种专业化的听评课在牢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基础上,要带着问题进课堂,全面透视教学,增强反思意识。

(一)带着问题进课堂

带着问题进课堂,就意味着要用一种研究的心态对待听评课。听评课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既要熟悉授课教师所讲内容,也要明确自己为什么听评课,还要掌握必要的听评课技术,比如观察量表、听评课的逻辑框架等。在听评课时,教师要使用相应的观察量表作出翔实的记录,并随时写下自己的疑问或困惑;听课后,将观察记录、疑问或困惑反馈给授课教师,并与其讨论和交流。而那种为完成外在任务的听评课,虽说不是浪费时间,但对于授课教师的发展、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和自身的进步来说,其意义是大打折扣的。

带着问题进课堂,也意味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原先那种“好”的课堂教学日益显得不合适宜,而“什么是一堂好课”又是难以说清楚、见仁见智的问题。这就要追问一个前提性问题——课堂教学的评价观,而课堂教学评价观至少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是怎样认识课堂,这涉及到对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价值、功能的认识……二是持怎样的评价观,这涉及到为什么要评价,评价的性质、谁来评价、评价的双方及双方的关系、评价什么、如何来评价等一系列跟评价直接相关的问题。”在叶澜教授看来,一堂好课要达到“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五个实的基本要求。王荣生教授就一堂好的语文课则提出了“9级累进评价标准”,诸如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教的是“语文”的内容、教的内容与学的内容趋向一致、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等。可以说,听评课者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有多高,其所提问题的水平和听评课的品质就有多高,其教育教学理论功底有多深,其对授课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的把握与洞察就有多深。倘若没有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的储备与素养,其听评课或许是“盲人摸象”甚至是“庸医疗患”。

带着问题进课堂,还意味着“心”进,即不仅看、听与问,而且想、思与省,能够由人及己,在向外探求教学之真的同时,能够向内反观自身,从自己的内心深处检视自我,追求教学之美善,开掘自我生命中的宝藏,丰富自身的教学经历。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无论是听评一堂有缺憾的课,还是聆听一堂仰慕的课,都能在缺憾中找到真实与亮点(因为现实的课大多是有缺憾的课),在仰慕中把握其精髓,不迷失自我(因为教学之所以称为艺术,就在于其不能照搬照抄);这种“心”进的听评课既能正确地对待他者课堂教学中的缺憾,也能在学习他人之长中探寻自己的教学风格,真正地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

(二)全面透视教学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双边互动的活动,“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剥离、相互锁定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单位’,而不是由‘教’与‘学’两个单位相加而成”。因此,听评课不仅要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相对于前者而言,学生“学了什么”“怎么学”对于提升教学质量来说,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此,那种只关注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的疏离式听评课就不完整。其实,一堂课的优劣不仅要看教师发挥得如何、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而且要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是否学得轻松,学得自主,学生有没有“学会”,是不是“会学”。正因为此,新课程改革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质疑创新,重视研究性学习,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教师教的引导与学生学的自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全面透视教学就是把教学视为教与学的有机整体。在听评课时,听评课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且关注“教”与“学”的互动生成,准确地说,就是要观察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各种行为及其互动,这些行为与互动才是听评课关注的焦点。就教师的教来说,听评课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以学生为本,是否尊重、信任学生,是否鼓励、倡导学生的不同见解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与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密切相关,知识传授是否清楚、准确等)、教学能力(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是否针对、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等)与教学艺术(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等)等方面。就学生的学来说,听评课应着重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愉悦感等)、参与状态(学习是否主动、回答问题和发表意见的广度与程度等)、交往状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信息交流和互动的情况等)与思维状态(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能力及其所提问题是否具有独创性和挑战性等)等方面。而就“教”与“学”的互动而言,听评课则要从“资源生成性”(即“因开放式的互动产生了新的教学资源”)与“过程生成性”(即“对新生教学资源的即时分析与重组,形成新的、不同于教学设计原定的内容或程序的新过程”)两方面进行观察与分析。

(三)增强反思意识

日常的听评课之所以深陷去专业化的泥沼之中而不能自拔,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思”,无问题意识,而把今天的教学当作昨日的重复,无反思与批判意识。正如美国学者布鲁克菲德(Brookfield,s.D.)所言:“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我们生活在当今也无异于生活在过去的牢笼里。如果不进行批判和反思,就会总是认为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当按专家说的算。于是,我们就永远只能从别人那里明白做任何事的意义,任何时候的教学都是在实现别人的思想。”可以说,无反思的听评课除了完成他人指定的任务外,就难以发现值得研究的问题、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值得汲取的教训,就难以与听评课教师、授课教师的发展对接、关联在一起,从而丧失了教师发展的宝贵资源。

苏格拉底曾说过: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而教师的听评课要想摆脱无思的困局,真正实现听评课的教育价值,则需要“凡是引起你的注意的,甚至引起你一些模糊的猜想的每一个事实,你都把它记入纪事簿里”。听评课者要努力把握、透析教师授课的优点和缺点,分析授课教师与学生互动中的问题;且将自己置身于上课教师的教学情境中去思考,设想如果自己来上这堂课,那么会怎么上?这样的听评课不仅让自己、“浸入”特定的教学情境,摆脱了事不关己的心态,把听评别人的课转化为对自己教学的观照,促使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够把自己的教学记忆与理解融入听评课之中,能够有效地规避评课的“假、大、空、费”之弊病,使自己的评课之言说富有真情实感,融入自己真实感受;进而使听课之后的评课成为一种心平气和的教学分析,而不是一种情绪化的“捧杀”或“棒杀”,使教学评议在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观点、情感时变成一种心心相印的倾诉和激励。这种听评课使教学评议不在纠缠于上课教师的优缺点,或者作一些无关痛痒的评价,而成为基于教学问题解决的研讨,使听评课成为教师共同学习、携手发展的平台。

[参考文献]

听课反思范文11

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我的特级教师是听课听出来的。”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他的《教海漫记》中说道:“我和其他的老师相比,并没有什么迥异之处。我之所以在教学上有所作为,是因为我善于博采众长。各门各派兼收并蓄,既不闭关锁国,又不夜郎自大。我能敏于发现“巨人”,并马上爬到其肩膀之上,直直的站立起来。我不放弃一切听课的机会,无论是名师的还是普通教师的。听课是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听特级教师的课,听一节好课,能开眼界、长见识;听一般的课,能发现问题,窥见自己的短处,使自己少走弯路。在我看来,听课就像蜜蜂采蜜,叮的花数量越多、品种越多,收获就越大,酿的蜜质量就越高。”因此,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教师的成熟是随“听课”的增加而递进的。

那么,对于新教师来说应该怎样有效听课呢?

一、认真准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如同要先备课后上课一样,要先备课后听课。你准备越充分,就像自己上课一样准备要听的课,像自己上课一样去预想教与学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问题的办法后再去听课,那么,执教者的优劣高下成败得失就一目了然了。比如,事先了解所听课的年级、课题、开课目的等,然后读课程标准、课题、教参以及相关资料,再想一想“假如我上这课,我会怎么做”“假如在我的课堂,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我期待听到哪些方面的精彩表现”等等,经过这样一番精心准备,再走进别人的课堂,你想想是不是“一切尽在不言中”?所以,要带着思想去听课,听课者只有充分的准备,占有一定的思想高度去听课,才能在听课中有所感受和体验。不同的人听同一节课,所带的思想不同,对听课的感受就不同;同一个人听不同的课,思想侧重点不同,对于听课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听课,随着思想认识的逐步拉升,听课的感受也就不同。努力付出末必有丰厚回报,这是常识,但是,丰厚回报必须经过努力付出。听课前不准备、听课中不记录、听课后不思考,就像天天回家爬楼梯,爬了一辈子也不知道有几级。

二、仔细观察

听课时要仔细观察,观察教师的言行举止、神情体态、演算板书;观察学生的应对反应、神情状态、习惯交往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我们还要学会“看穿”这些现象——洞悉现象背后的本质,如从教师的言行举止、神情体态等看出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准备充分、认真负责、尊重信任;教学能力——教材组织是否科学、教学语言是否生动、教学活动是否适当;教学智能——生成是否捕捉、策略是否有效、处理是否灵活等等。从学生的应对反应、神情状态等看出学生的参与状态——是否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交往状态——是否多向交往、合作交往、和谐交往;情绪状态——是否积极主动、愉快有效;思维状态——是否主动思考、深层思考、多向思考等等。为了观察的更清楚、更细致,特别是能够观察到学生的表情、眼神,在我们听课时,要坐在学生旁边,在不妨碍学生视线的前提下尽量靠前坐。

三、详细记录

详细记录的前提是专心听课。听课关键在一个“听”字。听,首先是态度问题,你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听课,就自然用心听、安心听、虚心听,你自然就能听出门道、听出味道,反之,你抱着应付的态度来听课,就自然心不在焉,就自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还会有什么收获、有什么心得呢?其次是技术问题,即边听边记、快速笔记,“用钢笔录像”,一般地要记录教学主要过程、精彩对话、意外生成、练习设计、板书作业,还有自己即兴点评或瞬间碰撞的思维“火花”等等。这种“用钢笔录像”是需要记录的速度和敏感度的,换句话说,听课者的记录速度越快,教育思想敏感度越高,“录像”就越全面、越真切、越细致,就越有价值,而这种速度和敏感度只有在听课实践和学习实践中练就。当然,课堂记录的速度总是有限的,总会有遗漏,这就需要课后及时地补充整理。

四、沟通交流

听课后要尽可能和授课老师、学生交流,了解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和共同听课的教师讨论这节课的特色,交流自己受到的启迪与所学的经验,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交换意见时要在抓住重点,要突出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准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夸夸其谈。在对许许多多的课堂细节的批判和借鉴中,汲取教育的真元之气,吸取异质与新机,塑造属于自己的育人风格与才智。这正是教师听课意义之所在——“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五、全面反思

听课反思范文12

关键词:校本培训;青年英语教师;自我反思能力

基金项目:2013年度九江学院校级课题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地方高校青年英语教师校本培训研究》(2013SK16)成果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是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大学英语《课程要求》对教师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巳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高校英语教师急需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校本培训作为一种思潮和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目前处于蓬勃的发展过程之中。近年来,我国教育行政部门也日益认识到开展校本培训的重要性,并采取了积极的推进措施。校本培训正成为我国教师在职培训的一个重要形式。

许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是教过了就教过了,和同事交流过后就忘了,想其一却不会思其二。日子久了,还是在原地踏步,一片迷茫。因此每到要写论文和课题申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问,写什么好呢?不知道选什么题材好啊?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十反思。因此,我们在进行校本培训的时候,要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不如此,很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1 教师反思能力的含义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的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这种能力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自我监控能力,就是对专业自我的观察、判断、评价、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自我的意象、职业意识和自我设计。二是教学监控能力,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对象和过程进行计划、安排、评价、反馈、调节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学习活动、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评价学习行为、教学后反省。从教师工作的思考对象上划分,反思能力可以分为自我反思能力、德育反思能力、教学反思能力、课程资源开发反思能力和生活反思能力等。

2 教师教学反思的方法

2.1 树立反思意识

如何真正让反思实践成为教师自主、主动的一种研究意识和能力,使之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归根到底要使教师明白反思实践的科学途径和方法,尝到反思实践的好处,为教师自身提高工作成效,促进自身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只有当教师认识到反思的意义和它的重要性,把反思当做一种自觉行动时,教师才能主动反思,提高反思质量,得到反思目的。反思的落脚点应是我们自已的教学行为。教学进程完毕,我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与教研室的教学老师一起研究讨论,随机记录即成。因此鼓励和指导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2.2 反思的内容

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

教学反思,“思”什么?“思”之要有物。这里的“物”,特指教学实践的过程(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结构、教学媒体和教学组织)。教师的反思大多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既有回顾性的“实践后的反思”,也有过程性的“实践中的反思”,还有突出经验教训对新的实践过程指导的、具有前瞻性特征的“实践前的反思”。这样的一些反思往往是教师思维火花的闪烁,只有引导教师及时加以捕捉,并加以深化,才可能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因此,可以要求教师在每上完一节课后都要进行反思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并写在备课本上,定期进行讨论和交流。

2.3 课堂反思的基本方法

随着外语师资培养的重新定位以及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师资培训模式中注重对既定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概念性解说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外语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掌握,这说明单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已无法促进教师职业素质的综合发展。教师只有通过反思使其“教学理论”明晰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教师应是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反思精神的人(于兰, 2005) 。教师培训过程中应该倡导反思型的教师教育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使教师成为反思性的从业者。

首先,开设青年教师讲座和教师座谈。青年教师讲座的范围是老师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的研究心得,老师报名确定讲座的主题,并提交初稿,由教研室审核,交流并讨论,最后定稿。然后组织教师参加青年教师讲座。会后和老师进行交流。这样既是一个交流平台,也是一个促进教师反思的举措,这种小型的讲座也是教师小课题的启发点。

其次,促进教师的问题意识。教师的成长与专业问题是密不可分的,教师的问题意识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活力的重要表征。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而很少涉及到教师的问题意识。因此,在引导教师实践的基础上,要重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较之要求教师仅仅关注解决问题的结果更为重要。

除了课堂教学反思之外,听、评课也可以反思。教学生活中,前辈、同事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教研活动中的听评课便是学习他人的最好途径。每次的听评课都要确立一个专题,讲课人与自己的差异,便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比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热烈,学生参与度高,那作为听课人就要认真归纳梳理一下师生互动的方法,结合自己的经验,加以补充形成课堂师生互动,提高课堂学生参与度的框架。这样自然会对我们的教学有着极大帮助。听课过程也可中写反思。可以在教案或听课记录旁边的空白处写反思。或者是在教案环节的中间处写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令人难忘的东西,或典型的经验,或深刻的教训,进行深层次的剖板。然后在课时设计或听课记录的结尾处写反思。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教学预案的可行性,教学过程的合理化……从多个角度去透视教学实践。

3 如何提高反思能力

教师要多读书、多学习,丰富理论功底,为反思实践寻救理论的支撑。青年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以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站在理性的高度去审视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看到行为背后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反思才有深度,才能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策略。

教师要多参与、多研讨,在同伴互助中提高反思实践能力。听课一直在教师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观点认为,通过观察其他教师如何组织课堂、与学生交流以及讲授课程内容,教师可以发现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能够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种听课方法是以获得教学技巧为基础,“如何做”成为听课的重点,然而,有些问题是无法通过听课而直接观察到的,因此有必要透过表面的现象去探究教师 “为什么”这么做的深层次问题。可以要求教师间的听课不作为评价手段,听课者应以助手或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课堂中去,其作用是帮助授课教师收集对课堂反映的信息。多听课,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听评课时注意专家的意见。与同伴的交流会给我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能够相互学习,共同分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

教师还应该要多思考、多动笔,强化反思意识,在自主实践中提高反思能力。作为一名21世纪的人民教师更要具备反思的能力。教学过程中,要经常性地认真总结经验,把自己在课堂中的一些想法、做法、体会、感受等用反思日记或问题单等形式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今后对比、分析、总结。反思日志是教学经验的记录,它本身是一种为指导者提供反馈的形式,也可作为反思性探索的手段,而且,写日志的过程又可以激发对教学过程的洞察力。教师的反思程度是有差异的,因此有必要进行反思方法的训练,让教师互相交换日志,以分析各种不同的教学日志,从中找出反思的语言,提高反思的程度。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

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生涯中。教学反思也是开展校本培训的基础和前提,反思是校本培训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通过反思,教师可以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教师在个人反思或集体反思的过程中,可以发挥个人或他人的优缺点,从而拓宽专业视野,激发不断追求、不断超越的动机。

4 结语

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一方面培训了发展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明白不断等习、不断更新思想和教育理念, 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社会和时代;另一方面培训教师的反思、创新、做科研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 善于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并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总之,反思是一种更好地理解现实的勇敢和努力。反思会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现存的惯例和信念,是对自己过去的价值观及行为的否定,这对于成长中的个体来说是具有威胁性的。但反思与知识融合在一起,使教师永远处在追求之中,生活在教育体验和生活体验之中,它使教师的内心变得更加丰富活泼,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独立的见解和坚定的目光。

参考文献

[1] 冯根裕、包育彬.校本培训的核心: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培育[J]. 浙江教育科学, 2011(3).

[2] 吴义昌. 教师自我反思之反思[J]. 教育评论, 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