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

时间:2023-05-30 09:37:29

固定资产投资评价

第1篇

固定资产投资投入不断加大,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但在投资过程中也暴露了以下问题,为今后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一是部分企业投资行为盲目、冲动,短期趋利目的明显,跟风现象严重。部分企业的投资行为往往被眼前利益所驱动,盲目跟风,如上世纪80年代末的“经济过热”现象,就极大地诱发了许多经营者冲动的投资欲望,结果使一些毫无节制的投资企业,现在都背上了沉重的投资包袱。二是投资结构失衡,部分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由于短期利益的驱动,使许多行业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严重,许多生产线尚未建成,市场情况就已发生变化,销售订单少,造成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如:钢铁行业,目前国内钢铁行业粗钢生产能力近7亿吨,而2008年国内表观粗钢消费量不到5亿吨。三是目前投资行为考核多集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但对项目决策、前期工作、后期运营缺乏对投资行为的有效考核,导致上述现象加剧。

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为推动国内经济发展,国家出台4万亿拉动内需政策,如何避免在以前固定资产投资领域出现的问题,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使中国经济平稳发展,是须全社会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在政府和国有企业中全面推行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制度

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益和影响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项目后评价在上世纪30年代兴起于美国,70年代中期被世行等组织广泛应用各种援助项目。我国于80年代中期开始开展项目后评价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实施全过程及投入运行后的一定时间内生产经营情况的总结,确定项目的预期目标是否达到,项目前期工作及实施过程是否规范、有效,通过分析评价找出成败的原因;对被评价项目实施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为决策部门重新制定或优选方案提供再决策依据,以达到提高投资项目效益的目的;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项目决策及其实施管理水平,指导未来项目的决策和实施。指导中央企业提高投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规范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推动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2005年下达了《中央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指南》;为加强和改进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规范项目后评价工作,提高政府投资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下达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中央政府投资项目后评

价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项目后评价的重要性愈加彰显。

二、建立以固定资产投资后评价结论为依据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制度,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考核

由于项目后评价是在项目完成并经过一段时间营运后对项目的执行情况、效益和影响进行的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因此用其结论对固定资产投资行为进行评价,具有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由于项目后评价由第三方进行评价,评价较为客观、公正,其结论可靠。对项目后评价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细化,将其结论转化为对固定资产投资行为的具体考核指标,可以实现对项目全面、全方位的考核。

三、具体应用方法

(一)应用前提

为保证评价结论的客观、公正,项目后评价报告应由中介机构或第三方完成。项目初期进度、质量、投资、效益等目标明确。考核体系指标应能落实到具体单位或人员。主要对项目业主内部人员进行考核。

(二)考核方法

阶段考核法。其主要根据项目后评价报告中对项目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投产及生产经营阶段四个阶段的主要评价结论,设置权重,分析原因,用综合打分法分阶段分责任对项目相关方进行考核。

应用步骤:

1、对四个阶段的主要评价内容和指标进行分类选取。选取指标要有可比性,如:决策阶段中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财务效益,可采取项目后评价中实际测算累计npv与可研累计npv对比等。选取指标应根据项目内容、范围、复杂程度等进行有所侧重的选取。

2、对四个阶段设定权重,权重的设置应根据项目的性质进行设定,如:效益型项目和费用型项目;新建项目与改造项目,其各阶段权重设置应有所区别。对各项指标分优、良、中、差进行评定。各项指标评定等级可以根据差距幅度进行设定,如:累计npv的差距幅度,可以设定正负40%进行评定。

3、对指标评定等级进行原因分析。如:累计npv的差距是由市场原因、经营原因等等造成进行判断、分析。

4、落实考核责任对象以及考核额度。根据原因分析落实责任对象,并根据责任大小,落实主要及相关人员责任。

第2篇

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合理性、盈利性和事实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在利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时,一般以净现值为主,其他指标为辅。净现值与获利能力指数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或规模类似的互斥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规模不同的两个互斥项目时,可能得出相反结论,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公司的财务实力:无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以净现值计算为准;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应按照获利能力选择净现值和最大的组合。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互斥项目时,内部收益率可能不存在、无效或者多于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净现值优于内部收益率。综上,对独立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获利能力指数三个指标可以得出一致结论;对互斥项目,如投资期和贴现率相同时,以净现值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如投资期或贴现率不同时,要根据企业战略和经营选择:着眼企业长远利益,选择净现值指标;着眼企业短期利益、重视资金回收,选择获利能力指数;重视项目资金利用效率,选择内部收益率。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为本量利分析或保本分析,是对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利润、控制成本、辅助管理,其中盈亏平衡点可采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此外,盈亏平衡分析也可以用图示法,可以直观简便地找到盈亏平衡点。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主要指标(如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和最终决策的影响,来分析潜在存在的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提供决策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分析敏感度和找到临界值。临界值是指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如净现值由正转负)时的值。

应该注意的是,敏感性分析既可以分析单因素,也可以分析互相影响的多因素,实际应用中仅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并未考虑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

二、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成投运后一段时间,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实施过程、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和持续性进行综合全面的再评估。

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持续性评价和影响评价。

1.过程评价对照项目立项或可研时确定的目标,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立项依据、决策程序、方案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建设实施(设备采购、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工程监理)、生产运营(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经验效益)和管理水平(管理体制机制、管理者)进行评价。

2.效益评价包括内部的项目工艺、技术、装备及资源合理使用评价,外部的财务和经济费用(国民经济)评价和投资使用情况评价;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3.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持续主要是项目投产后,既定目标是否可持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运行、业主是否愿意持续维持实现既定目标。持续性评价的核心是项目持续发挥投资效益,维持企业及所在社会环境发展。

4.影响评价是站在国家宏观立场,对项目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评价影响进行的分析评估,以便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相比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主要由投资主体组织实施,后评价则以第三方独立机构为主;评价性质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定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评价为核心,后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准,对项目结果进行鉴定;评价内容不同,可行性研究评价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性,后评价除这些之外还要评估立项决策、实施过程;评价依据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后评价以现实数据来对比目标;评价阶段不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前期,后评估在项目投运之后。

三、投资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的投资决策要选择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项目。对于实际的资本性投资项目主要考虑:经济上有合理回报、技术上切实可行、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等,从具体的评价方法上讲,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有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系统论、信息论的熵值法等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级,设定评价指标,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模糊数学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熵值法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据熵值的特点,用熵值的离散程度来判断指标的权重,离散程度大,指标权重大,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项目的综合评价。

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注意用到三种方法,对比分析、逻辑框架和成功度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是将项目建成前和建成后的情况对比,评价项目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有无对比是将项目不存在和项目投产后对项目所在地区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里注意要剔除非项目因素。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I)开发的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用框架表分析复杂项目的内在关系,其中项目的层次目标可以用目标树模型进行分析。成功度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有项目评价专家对项目的实现程度给出的集体定性结论,具体可以参考文献。

四、投资项目决策流程

综合以上的投资项目理论整理出投资项目的决策流程,具体如下。

1.研究项目机会。在项目早期,各项条件还不够明晰的情况下找到投资机会,这里要求项目建议既要符合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又要在财务许可的范围内。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环境分析。

2.开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包括外部市场分析、内部条件分析、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等详细全面的综合论证过程。在财务方面主要是预测项目成本、计算项目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而评估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结合投资计划安排决定项目是否开展、如何开展。这个阶段要在投资计划范围内,进行较为详细的概预算分析和方案选择。

3.监控项目实施。资本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对项目建设成本要加强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4.进行结算决算。项目的竣工结算主要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期间收支依据的有效性等;决算主要是核对各项应收应付款项。

5.开展项目后期评价。项目后评价是回顾整个项目的决策、实施和部分运行过程,确定项目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各项指标是否实现,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的决策提出建议。

五、小结

综上,资本性项目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中期、后期各有侧重:前期以定量指标分析为主,侧重经济效益评估;中期以进度跟踪为主线,在既定的预算下平衡项目进度和质量;后期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鉴定,并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成其谦.投资项目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勇,陈延辉.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典型案例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N. E. Seitz,M. Ellison. Capital Budgeting and Long-Term Financing Decisions: Thomson/South-Western,2005.

[4]王莉捷.贴现评价指标在互斥项目评估中的矛盾协调研究.2006,26(1):38~42.

第3篇

(一)被兼并企业的账务处理一是被兼并企业评估后的会计处理。经批准被兼并的企业,按照规定由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对其财产进行资产评估,该项资产评估事项属于企业产权变动事项,在评估结果报有关部门核准或备案后,应按如下原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1)被兼并企业应按批准评估备案的资产价值调整有关资产的账面价值。流动资产、长期投资以及无形资产,应当按照评估备案的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有关资产科目,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2)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值与原账面原值之间的差额,借记(或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净值与固定资产原账面净值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资本公积”科目,按照两者之间的差额,贷记(或借记)“累计折旧”科目。二是被兼并企业结束时的会计处理。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结束旧账时,借记所有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科目的余额,贷记所有资产科目的余额。保留法人资格的企业,仍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也可以结束旧账,另立新账。企业无论是继续沿用原企业账册还是另立新账,均应将被兼并企业的净资产全部转入实收资本。

(二)兼并方企业的会计处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被兼并企业丧失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采取有偿方式兼并的,按照各项资产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照成交价值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照确认的各项负债数额,贷记所有负债科目,按照确定的成交价值,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企业支付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的,应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二是兼并企业仍保留法人资格情况下的处理。企业有偿兼并其他企业,作为长期投资处理,按支付的价款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目。在年终进行财务核算时,兼并企业在编制个别会计报表时应对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其长期投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企业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资产的,按划转的净资产,借记“长期投资”科目,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二、企业对外投资资产评估增减值会计处理

企业只有以实物资产对外投资时需要进行资产评估,在评估结果得到有关部门的核准或备案并投资成功后,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均要按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企业间进行股权重组或以非现金资产对外投资,应按非货币易的原则确定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分别情况进行会计处理;初始投资成本大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股权投资差额)”科目,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并按规定的期限摊销计入损益;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借记“长期股权投资——某单位(投资成本)”科目,贷记“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

企业以放弃非现金资产而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首先应当扣除按规定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投资成本与所放弃的非现金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扣除未来应交所得税后的余额,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企业处置该项投资时,原记入“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科目的金额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待企业按规定程序转增资本时,已实现的转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的金额,可用转增资本(或股本)。企业以现金对外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长期投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也比照上述原则处理。

三、企业改制评估增减值会计处理

企业改制必须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予有资产评估资格的机构进行评估,评估发生的增减值报经有关主管部门立项确认。企业会计人员在接到评估确认通知后,应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做好相应的会计处理。

(一)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增值的会计处理根据财税字[1997]第77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内资企业股份制改造,1997年7月1日以后,评估增值不折成股份,扣除未来所得税后的余额,计入资本公积增值准备,按税法规定须缴纳所得税。企业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可以按照固定资产原账面原价计提,也可以按照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按照评估调账后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折旧。资产评估增值部分不折成股份,并按税法规定在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时需要征税,在按评估确认的固定资产价值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时,应将按规定评估增值未来应交的所得税记入“递延税款”科目的贷方,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扣除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后的差额,记入“资本公积——资产评估增值准备”科目。公司按规定于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等时,或按规定的期限结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时,其应交的所得税,借记“递延税款”科目,贷记“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科目。原计入资本公积的资产评估净增值准备,因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应将该“资本公积准备”转入“其他资本公积”;待评估资产增值价值实现后,该转入的“其他资本公积”方可按规定程序转增股本,借记“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转入”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对于资产评估增值如何结转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从理论上讲,应当在各项评估资产计提折旧、使用或摊销费用时分别项目处理。但由于在股份制改组时,资产评估是将资产增值和减值相抵后的净额计入资本公积的,在实际工作中很难一一对应,可考虑按照税法规定采用综合调整办法,即对资产评估增值额不分资产项目,均额在以后年度纳税申报的成本、费用项目中予以调整,相应调增每一纳税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调整期限最长不超过10年。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以按照每一项目的实际增减值情况逐项调整。

按固定资产的原账面原价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公司只按照固定资产的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部分计入成本费用的,则评估增值部分不需要计算未来应交的所得税,公司应将评估增值部分全部计入资本公积。在计提折旧时,公司应按固定资产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借记有关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同时,按评估增值后的固定资产原价计提的折旧与按原账面原价计提的折旧之间的差额,或按规定的期限(不超过10年)平均转销的金额,借记“资本公积”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二)国企改制资产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对于评估减值的会计处理,由于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明确规定,实践中主要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直接冲减资本公积,另一种是作为营业外支出处理。这两种处理方法各有优缺点,企业应区别实际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决定采用哪一种处理方法。

四、因清产核资而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

《清产核资试点企业有关会计处理规定》[(93)财会字80号]文件规定:企业主要固定资产价值重估后,经过验收核实,应相应调整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重估后如为增值,按固定资产原值增值金额,借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固定资产净值的增加额,贷记“资本公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累计折旧”科目。清产核资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会计上不确认收益,评估增值的部分可计提折旧。

此外还有向银行贷款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按财会二字[1995]25号文件规定,资产重估增值只有在法定重估和企业产权变动的情况下,才能调整被重估资产账面价值。企业因向银行贷款,由贷款银行指定的资产评估机构对企业进行资产重估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只能作为银行对企业进行贷款的依据,不属于法定重估业务,企业不得自行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固定资产; 投资; 管理审计

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直接影响着一个经济组织资金的正常运转和效益的发挥。其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种长期性的战略决策,与其他资产的投资相比,投资的数额大、周期长、收益风险难以预测和评估,为此在投资前必须通过审计的手段做好充分论证和科学评价。本文就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内容、特点及采用方法作一讨论。

一、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审计

固定资产投资的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审计有其相同的特征,就是审查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公开性、合法性和效益性。但在审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的手段和方法等方面有其突出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对象是对投资行为的产生、行为的实施、行为的效果进行评价和鉴证。即查核投资是否遵守有关法律和规章、制度;查核投资是否有经济性和效率性;查核投资的结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当然这种行为的表现主要以“数量表示的信息”。审计的目的就是经济性、效益性及效果性;审计的时间贯穿于整个投资的全过程,重要的是在事前审计。事前审计时间上超前于投资行为,所以对投资行为有一定的约束性和指导性。在审计方法上主要是以数字为核心,以控制论、决策论、财务管理、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审计的主体是被单位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专职的审计人员”。

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内容和目的

(一)审计的内容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从其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上来说是一种经济效益审计,其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及其管理活动的经济效益情况及影响因素、途径等。主要是投资项目的提出;投资项目的评价;投资项目的决策;投资项目的执行;投资项目的再评价。这其中投资项目的评价是一个中心内容,它是作出科学决策的关键。评价注重考虑以下几项工作:一是估算投资项目的预期现金流量;二是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三是确定资金成本的一般水平;四是确定投资项目的收入现值;五是运用投资决策的方法对收入现值和所需资本支出进行比较。

(二)审计的目的

审计的目的就是以促进投资行为的经济效益,注重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的“三E”评价和监督。经济性就是考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少投资的使用成本,也就是“花得少”。效率性就是在保证少花钱的前提下,取得最大的产出,即“花得好”。效果性就是投资能很好地达到预期即“花得值”。譬如,企业拟投资一套新设备,从经济性考虑就是投资是否能节约使用资金;从效率性考虑就是该投资是否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率;从效果性考虑就是该投资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或实现预期目标的程度。

(三)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必要性

由于固定资产的投资审计在时间上超前于投资的决策和实施,与事后评价审计相比有其独特意义。

首先,可以规避高估冒算。在投资选项之前根据企业拟投资要求及达到的预期。审计时运用适当方法,计算分析,得出相对准确的投资成本、资金流量(流入量、流出量)及获利能力等,从量上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供选择方案、拟定计划。从源头控制成本,规避因高估冒算所带来的损失。

其次,规避与合同的冲突。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委托企业以外的组织实施,根据审计提供的信息及投资项目应达到的要求,与项目实施方签订合同,约定好双方的权利、义务,控制投资过程中由于随意变更而加大成本,并以此为项目结算的依据。

再次,从源头上治腐。由于客观和主观原因,投资者对固定资产投资认识不足,方法不当,措施不力,监控失效,尤其是对投资项目拟定及预算没有科学的依据,导致项目实施者采用不正当的手段,变更内容,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以达到牟取不当利益的目的。

最后,提升审计在投资领域的地位。审计积极参与投资活动的全过程,不仅为投资决策提供了保证,而且拓展了审计服务的空间,改变了传统事后审计的被动性,审计主动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意识不断增强,地位不断提升。

三、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的常用方法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是事前审计,对于投资项目的选择和评价是整个投资审计的重要环节,审计时应视情况不同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评估。常用的方法有:

1.等额年支出法。有些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企业基础性对内投资,如设备、建筑物、厂房等,没有直接的营业收入,但要考虑投资的成本。一般采用等额年支出法,计算单位工程等额年支出额。

等额年支出=等额年投资支出+等额年经营 (1)

其中,等额年投资支出=[投资支出(含借款利息)-可收回残值×(P/F,i,n)]×(A/P,i,n)。 (2)

等额年投资支出是指包括建设期间借款利息在内的投资支出,按资金回收系数换算为经济寿命期内各年相等的投资支出。项目在经济寿命期结束时有残值收回的,应将其换算为现值从投资支出中减去。

公式(2)中,除了包括建设期间发生的投资支出外,还包括使用期间追加的投资支出。等额年经营支出是指不包括折旧、借款利息的年经营成本。

2.净现值法。净现值法是将投资期间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都按折现系数换算成现值收入和现值支出;然后对比,来评价投资效益。此方法可用以从若干个可备选的方案中选取一次进行投资的决策。具体的做法是:首先,计算建设期和投资期内各年拟建项目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求出净现值。当流入量大于流出量时,净现值流量用正值表示;当流入量小于流出量时用负值表示。其次,将各年净现值流量都按折现系数折算成现值,用下列公式算出净现值(NPV):

其中,NPV为净现值,n为投资涉及的年限,C为原始投资额,Ok为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Ik为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i为预期折现率,k为第k年,NCFk为总k年的净现金流量。

上述计算表明,甲、乙投资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丙为负数,说明甲、乙两方案的报酬率达到了8%,丙没有达到8%,只能从甲、乙两方案中选取;又由于甲方案的净现值大于乙方案,故选甲方案比乙方案更佳。

3.现值指数法(或现值比率法)。该方法是用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来评价方案的优劣。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PI为现金指数。若有n个备选方案时,比值较大者即为当选方案。

4.内含报酬率法。该种方法是根据已备选方案的资料计算其内含报酬率,以此来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只要内含报酬率大于资金成本率,就认为该方案可行,在若干个可行方案中,内含报酬率最高的为最优方案。用此法时应注意两种情况,若方案中每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可按年金现值查表计算;若方案中每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就用复利现值法逐次测试求得。具体做法是:

计算内含报酬率,选取若干个折现率,用内插法逐一比较其净现金流量,直到找到净现值等于零或接近零的那个折现率,即为所求的内含报酬率。

其次,根据计算结果,其中内含报酬大者所对应的方案就是可选方案。公式(4)中的IRR表示内含报酬率。需要说明的是同样资料,当用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评价的结果往往不一定一致,当不一致时,再选用内含报酬率法评价备选方案的优劣将更为科学。

5.决策树法。主要用于风险型投资方案的评价。当投资的几个备选方案中,预期都存在风险,并且各状态风险的概念可以预先测定时,通常采用此种方法评价。具体做法是:将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及产生的后果简明地绘制在一张形同“树枝状”的图上,并计算各方案在各状况的条件损益及期望损益值,最后比较各方案的期望损益值,其中大者所对应的方案就是应选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风险型投资决策受预测的概率影响最大,若不准或发生变化,其结果则不同,会导致决策失误。所以评价时应谨慎。

6.非确定型投资方案的评价方法。对于非确定型投资,决策者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采用不同标准,作出不同的抉择,常用的方法有:

一是坏中求好(或小中求大)标准。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环境持悲观态度,把不利因素看得较重,审慎从事,力求从最坏的环境寻找较好的方案。具体是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最小损益值,再从中选出最大值作为评价依据。

二是好中求好或大中求大的标准。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的环境持乐观态度,认为环境很好。先从各方案的各状态下选取最大损益值;然后再从中选其最大值,以此作为评价方案的依据。

三是务实标准法。其基本思想是对投资环境既不是完全乐观,也不是完全悲观,按自己估算一个乐观系数,运用公式计算各方案的务实期望值。

务实期望值=[该方案最大效益值

×乐观系数+该方案最小损益值×(1-乐观系数)]

四是推理标准法或称折中标准法。其基本思想是认为各方案在各状态下发生的可能性是相同的,求平均值来作为评价方案的依据。

五是最小后悔值标准法。决策常因失误而后悔。其基本思想是即使失误后悔,也尽可能把后悔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先用公式,后悔值=该自然状态下最优方案效益值-该自然状态下其他方案的效益值;然后,按每一方案取出其最大的后悔值;最后从最大后悔值中取出最小者作为最佳方案。

四、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一)熟悉资料,甄别方案,评价方案

审计时,首先应了解投资的目的、投资的方向(对内投资还是对外投资),掌握投资已有的各种资料,分析投资所能采用的可行性方案,甄别方案的类型。由于每种投资可供选择的方案不止一个,方案之间有的是排他型,有的是独立型,有的方案是确定型的,有的方案是风险型,有的方案是非确定型,应区分类型,从中筛选出几个可供选取的方案,并根据方案的类型,运用适当的方法,选出认为最佳的方案。

(二)审计人员应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由于投资审计是一种事前审计,对实施投资有指导、约束作用,所采用的评价方法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为了提高审计质量,为决策者提供准确、科学的依据,审计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熟悉审计所涉及到的学科的理论知识。

(三)管理审计是投资有效的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

通过审计可以减少决策失误,但审计也不是万能的,审计所采用的方法也不一定是完全恰当的。所以,决策者在应用提供的数据信息时应该分析使用,审计仅是决策的因素之一,为了真正实现投资预期的效果,还必须有更多的管理者参与,从多个环节进行控制,为决策提供更有效的技术、理论上的支持。

固定资产的管理审计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审计,贯穿于立项、评价、实施及效益鉴定的各个环节,要求审计机构或者审计人员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审计,以达到规避风险、提高效益之目的。

【参考文献】

第5篇

论文摘要:随着高校教学科研的迅速发展,高校的固定资产作为学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教学科研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完成教学科研、行政和后勤工作的重要物质条件。对资产的运作和管理水平提供一个量化的、可操作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价教育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收益状况,为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与利用提供量化的决策依据。以实现教育准公共产品按效益模式进行运作,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大或满意的教育目标。因此,在当前条件下,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和研究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何推进高校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保证高校固定资产完好、保值、增值,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现状

1、固定资产的认定。高校的固定资产,是指高校占有或者使用的。在法律上认为是国家所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它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高校固定资产按性质分为六类: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事业财务规则》规定:一般设备单位价值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800元以上,对于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大宗同类物资,也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当前,固定资产的合理购置、存量盘活和使用效益的考核也纳入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范畴。

2、高校固定资产的特殊性。高校的固定资产在其使用寿命期内不计提折旧进行价值补偿,其价值随设备的存在而存在,伴随设备的报废而消失。但高校固定资产多次反复地为教学、科研服务而不改变其实物形态,在使用寿命期内。其服务潜力随着资产的使用而逐渐衰竭或消失,却不核算成本。

3、经营性与非经营性没有具体边界划分。高校属行政事业单位,从性质上讲,高校是从事社会管理活动,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它是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等专业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属事业法人,与企业法人有别,但在具体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情况较为复杂。实际上也有一部分经营性活动,甚至以非营利组织之名,行营利之实。因而目前对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经营性与非经营性之间的具体边界划分不够清晰。

二、高校固定资产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措施不到位,固定资产使用长期不计成本,不提取折旧费,无偿使用,多占多用,占而不用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

1、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仍然以账、物相符的行政管理方式为主。部门行政管理方式的几十年一贯制。很多学校对购置设备经费的预算安排是比较重视的,而对已形成的实物性固定资产如何做到集中管理,余缺调剂、物尽其用、资源共享等问题则考虑得不多,造成各部门、各学科重复购置,不讲使用效率,不讲投入和产出,低效使用。校内各部门将资产所有权与使用权混为一谈,把分配到的资产占为己有,对资产只是实物的绝对占有和储存。在资产管理过程中,除少数大型仪器设备实行系(科)共用外,绝大部分设备都属学校各部门所有,有些系(科)为了自己使用方便而不愿共用,使购置固定资产只从本单位使用方便考虑,缺乏对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分析研究,使用效率不高;使用部门一般都不考虑经济责任问题;有的部门对用预算外资金或专项资金购买的资产不登记人账,造成资产账实不符。

2、重视采购、轻视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固定资产的添置不容置疑,特别是随着高教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都十分重投入,每年都投入大量经费购置设备。然后在设备购入后,使用效率如何,仪器操作中是否违规,日常维修保养怎样,却没有统一的管理考核机制。很多资产管理员缺乏责任心。仪器出现小毛病不维修或者维护不当,大大缩短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的设备低用高配,有的设备自购买后就柬之高阁,使用部门几年未打开包装,从不使用,造成极大的资金浪费。

三、构建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由于长期以来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不进行成本核算,无偿使用固定资产。形成“谁购置谁拥有,谁使用谁保管”的现状。这种多样化形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就是运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评价考核,有利于科学、全面地评价资产管理效能。对固定资产进行绩效评价,就是在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着重于定量考核,考核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是否充分利用,有无闲置、不用的,可在单位院、所内部调剂的固定资产,尽可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从量化指标上规范管理从而有效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高校领导可通过评价结果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调整管理方式,以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四、构建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的原则

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是指采用特定的指标体系,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固定资产一定时期的投入、使用、安全完整等情况作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价和解释。为达到此目的,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应遵循内容全面、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符合的基本原则,要从财务角度和非财务角度建立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资产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可采用“客观公正、操作简便”原则,从体制上规范、从管理过程中控制,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定量指标,也要包括定性指标,两者结合共同分析,才能对固定资产作出全面的评价,并以定量评价指标为主。在构建指标体系时,本着定义明确,概念清晰,易于理解的原则设计,具有可操作性,操作简便的原则。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使用的数据可以从现有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中采集到。

五、高校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定性指标体系的构建

主要针对高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进行考核,考核各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管理要求方面对使用单位作出评价,主要从以下六方面进行评价:

1、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考核资产管理机构是否健全决策者和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是否熟悉。

2、固定资产投入的依据。考核资产采购程序是否正规,投入的规模是否合理,投入的方向是否符合科研课题需要。

3、固定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考核购置、上级调拨或接受捐赠资产是否登记入账,账实是否相等,是否按照规定进行资产清查和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

4、资产处置。考核是否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固定资产报废、出让是否 报批,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5、维修保养。考核资产使用部门是否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尤其是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能否及时消除隐患,降低固定资产的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

6、固定资产奖惩措施。考核是否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考核奖惩措施执行落实情况以及对固定资产责任损失的处理制度是否健全。

(二)定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1、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即固定资产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重。该指标一般在0—1之间,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大,它是描述固定资产总体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分析固定资产在单位各部门分布情况的基础数据。其公式如下:固定资产率=固定资产总额,资产总额。

2、各部门固定资产率:它是结构相对指标。高校固定资产可以按用途分为:科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因此,要计算各部门固定资产在单位的占有率,可以了解各部门用固定资产占单位固定资产总额及单位固定资产的分布情况,固定资产结构是否以科学研究事业为主,从而反映了固定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做到有侧重、精细化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公式如下:(1)科研究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科学研究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2)行政管理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3)后勤服务部门用的固定资产占有率=后勤服务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总额。

3、可用固定资产率:该指标是结构相对指标。是指具有完整的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它是反映固定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大,说明可用的固定资产多,其公式为:可用固定资产率=已投入使用或随时可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总额,固定资产总额。

4、固定资产年更新率:该指标反映固定资产的增长速度,是指新增固定资产总额占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的比率,能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固定资产的年更新率高,说明单位的硬件条件有较好改善。其公式为:(1)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固定资产,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或=(年末固定资产额一年初固定资产额)/上一年固定资产总额。(2)科研用固定资产更新率=本年新增科研用固定资产,上一年科研用固定资产总额。

5、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该指标主要从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和科研仪器设备的共享率来考核,是考核科研仪器设备在用情况的指标,指标值越大,说明闲置固定资产越少,该指标要求记录设备的实际使用工时(天)数。(1)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年度使用工时(天)数。(2)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是指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科研仪器设备。该指标反映单项设备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一年)使用的工时数与该设备核定的年度使用工时(天)数之比,公式为: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利用率=大型单项科研仪器设备本年内实际使用工时(天数,核定的该设备年度使用工时(天)数。

6、固定资产共享率:该指标反映高校管理之间和院、所内部课题组之间共享固定资产的指标,只有资源共享,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效用的最大化。公式为:固定资产共享率已调配共享的固定资产数额,可共享固定资产的数额;该指标要在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评价,需全面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通过以上考核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和发挥效率的指标,可以反映闲置或不用固定资产的规模,以便及时调出,统一调剂余缺,调配给需要的所、室、课题组使用,做到物尽其用,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六、加强制度建设,为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保障

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涉及资产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诸多环节,各环节都需要明确的法律制度规定。而现行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较为陈旧。因此,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法律制度建设任务十分繁重,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快《固定资产法》的立法步伐,加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法律制度执行的监督,提高资产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流失,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法律依据。对绩效管理的主体、管理权限、绩效考核方式等关键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健全和完善认定、登记、使用、处置、核算、统计、评估等行政法规体系,为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提供具体操作规程。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彻底打破部门封锁,作为高等学校,首先,必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在头脑中形成市场经济意识;其次,要彻底改革旧的行政管理模式,建立新型的市场经济管理方式,以促进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规范管理,在观念转变和体制改革后,最根本、最紧迫的是要打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部门所有的管理体制。

3、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职能监管体系,坚持“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全面负责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包括固定资产管理的购置、配备、使用、维护、报废的具体实施细则等);制定自负盈亏经济实体,有偿使用固定资产的制度等等。财务部门要强化一级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侧重于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总量控制;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学校的教学、科研设备、行政办公设备、房地产、家具;图书馆负责管理图书资料;各职能部门应配备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人员,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资产数据库档案,对固定资产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实施三级管理,做到账物相符,管与用清楚,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使用。

4、进一步落实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固定资产管理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购入增资、领用出库、报损报废、调拨转让等制度,财产定期清查制度,资产保值、增值考核制度等等。凡是大型贵重设备的购置,大额款项(5万元以上)采购,必须坚持严格的论证决策制度和法人审批制度。特别是引进贷款资金购置设备尤其要多方求证、反复论证,要有健全的设备采购论证制度来约束,确保购入的资产是学校教学科研所必需的,并且具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经济价值,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为降低大型设备的采购成本,学校必须制定项目采购申报审批制度,政府招标采购制度,同时,为确保固定资产的有序购建,学校还应编制设备采购近期规划(1~3年)和中远期规划(5~10年),做到资金有预算、筹资有计划,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固定资产管理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资产管理的全过程,高校在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提高办学效益,坚持用科学的发展观,厉行节约,正确处理好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在资金投入上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在具体管理上要运用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有偿使用,通过全方位的科学管理,使高校的资产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道国,邵渊韬,范作冰.雷达图分析法在高校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新西部(下半月),2009(1)

2.孙玉祥.基于WEB的枣庄学院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中央财经大学会共管理研究中心

3.温柬成.行政事业性固定资产绩效管理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

4.万良仕.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学术理论与探索2009(11)

第6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绩效评价;高校

一、高校固定资产的含义与特征

高校所占有和使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被称为高校的固定资产,其中包含学校的房屋建筑、教学所用设备、教室陈设、图书以及文物陈列等,这些固定资产被法律确认为国家所有。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的认定主要包含两个要点,一是总价值在一百元以上。二是高校使用时间超过一年,对高校固定资产的界定有利于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高校固定资产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固定资产具有多种多样的形态,种类繁多,价值高、数量多,且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其次,固定资产的来源丰富,不仅仅限于财政拨款还包含金融信贷款项购买、社会赠予、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其他收入购置的固定资产。再次,经营性和非经营性资产都是高效固定资产的构成部分。

二、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第一,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有利于固定资产进一步多样化。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高校固定资产的来源渠道也进一步拓宽,更加多元化,各个投资主体在进行高校投资的时候需要更加高效和丰富多样的信息,高校做好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效率,提供更多样的信息,为投资者的投资提供依据和重要参考。

第二,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有利于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提高使用效率。大部分高校的教室、实验室等占固定资产比重较大的固定资产使用率仅为三成,而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超过六成,这就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偏低。

第三,有利于国家的统筹管理。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对于企业的统筹管理更加重视,而忽略了对高校的管理,这使得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欠缺科学性,通过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国家对于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推进:

三、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全局观念

目前高校在固定资产财务绩效评价方面缺乏全局观念,学校的各个部门由于缺乏相关的评价体系,在处理问题方面,难有全局观念,这样导致高校各个部门在经费上形成竞争关系,不利于资产的管理,使得高校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的经费增加,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高校在固定资产的管理方面没有理清工作职责,缺乏明确的分工,导致各部门在工作中权责界定困难,在不同部门在管理中出现矛盾时也因为赏罚不明和沟通不畅导致矛盾难以顺利解决,也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导致工作协调和落实难以顺利进行。

(三)缺乏易操作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高校在固定资产方面缺乏绩效评价体系,或者是绩效管理评价体系的效率不高,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学校存在很多重复建设的问题,很多资源没有充分利用甚至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占用了大量的固定资产和国家的财政支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只是停留在账面上,对于其成本的核算和效益的评估并没有进行,导致整体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率偏低。

(四)缺乏专业人才

由于高校在固定资产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对资产的成本分析核算以及绩效评价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加之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导致相关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也因为对此类人员的认可度不高和晋升空间的限制也进一步导致优秀专业人员的流失,使得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更加困难。

综上所述,由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缺乏全局观念、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易操作的绩效管理评价体系和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低,因此,建立一套高效的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四、固定资产财务绩效评价的原则

在进行高校固定资产财务进行评价体系的建立时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在进行高校固定资产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时相关指标体系要遵循科学性合理陛,科学性主要在于要符合高校的实际,要根据不同高校固定资产的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性质和特征进行绩效评价,要根据高校固定资产的结构不同进行更加深入的剖析,对评价的对象的本质进行深刻科学的反映,对于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状态进行科学全面地反映,明确其管理的目标,并与实际的达成情况和管理水平进行对比,最终得出科学客观的评价。对于相关的指标的规定和设立要清晰明确,保证各指标的相互独立和计算方法的科学合理。

(二)坚持全面性与重点性协调统一

在进行绩效评价时要坚持全面性原则,对于反映高校固定资产绩效管理水平的指标做到全面、层次分别,要尽量选取能够充分反映管理水平的指标,但并不是只重数量不重质量,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能够突出表现管理现象的指标,要兼顾全面性和重点性。

(三)坚持定性定量原则

在进行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立时既要有定性方面的指标和内容,又要有相关的定量分析,这样的分析才更加科学,能够满足绩效评级体系复杂性的要求,有利于评价体系的建立。

(四)坚持有效性原则

实现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是建立评价体系的根本目的,因此,在进行评价体系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有效性原则放在首位,只有对制度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保证管理效率的提升并达到最优值,才能有效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陛。

第7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ountry invest scale expands unceasingly for the basic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for a fixed asset investment project financial input more and more,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meaning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project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ation management an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project management, puts forward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dvice.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Key words: fixed asset investment;projec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0-0045-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基本建设投入规模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财政投入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批复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资金、建设周期、安全、卫生、环保、质量等要求进行管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实行全过程责任制,即项目法人、项目评估、项目审批、项目设计、项目施工和项目工程监理等责任制。

1.1 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包括计划管理、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

1.1.1 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包括规划和计划的编制与下达等。

1.1.2 项目管理项目管理包括前期准备、项目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①前期准备。前期准备包括编制、上报和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等。②项目实施。项目实施包括施工设计与采购招投标、施工与管理、工程监理、人员培训等。

1.1.3 资金管理资金管理包括资金的筹措、拨付、监督与检查和各种会计信息的编报等。

1.2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实际操作程序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的操作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前期准备阶段(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建设单位根据国家规划并结合自身需求编制项目建议书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建议书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视为立项;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建议书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项目方可开工。②实施阶段。建设单位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委托有相关资质的设计院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初步设计经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评审并批准后实施,项目建设由此进入实施阶段。建设单位依据批复的建设内容、建设周期等相关信息,编制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建设内容完成情况。③竣工阶段。项目建设内容完成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审计组对建设项目进行竣工决算审核;项目通过竣工决算审核后,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现场竣工验收;项目验收通过后,形成固定资产交付。至此项目建设完成。

2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难免会出现投资结构是否优化、投资效益是否论证充分、项目中的中央和地方投资比例是否匹配等问题。目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方式还缺乏综合、长远和战略的规划考虑,难以做到正确把握投资机会、全面进行项目比选、科学论证可行方案,造成投资重点不突出,综合效益难显现。

2.2 固定资产投资弱化了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有待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由于其资金来源主要为财政性资金,容易出现争要积极、投资无度等现象,这就决定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管理方式不仅是外部监管,同时要建立内在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约束机制。它限制了一般企业性投资主体的投资自和积极性,弱化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规范运作和监管力度,亟待加强。

2.3 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有待完善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作为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建立投资责任约束机制、提高政府投资项目的效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弹性太大,缺乏刚性约束力,二是项目法人责任制实质上是行政领导责任制。

2.4 加强监管,避免投资出现失控以及腐败的发生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多属于无收益或非盈利的公益性项目,没有增殖保值、还本付息的压力,建设单位都希望投资额越大越好,多多益善,因此极易导致投资虚增,总额失控。决策部门以完成投资量为政绩,项目设计部门以投资额的比例计取设计费,施工单位以虚增的投资额谋取更大的利润,心术不正者更是大做钱权交易文章。各自为政、分散管理的模式,极易造成决策失误或监督失效,形成投资“黑洞”并滋生腐败现象。

2.5 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基本处于“重建设、轻管理,少论证,无评估”的状况。这一状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投资决策水平的提高、项目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项目的事后控制和监督作用的发挥。因此,应完善投资项目后评估机制。

2.6 项目招投标有待进一步规范目前,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领域存在诸多不规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工程项目在招标前就已确定施工单位,招投标过程只不过为了履行合法的程序,其余几家投标单位均为陪衬或由确定的施工单位组织搞假投标;建设项目的设计、监理等单位的确定未进行招投标或比选;部分工程投标报价在招投标阶段未进行严格审核,易出现不合理低价中标后高价结算的情况。

2.7 建设内容调整及设计变更频繁部分项目由于立项前期论证不够充分,致使项目建设内容不断调整,严重制约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从而导致建设周期延长。另外,部分工程设计深度不够,或是未充分征求建设单位意见,造成事后建设单位临时更改,变更频繁,返工现象时有发生,浪费损失较大。

3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的建议

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管理与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为基本特征的现代管理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模式的优化与创新亟待解决。

3.1 提高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的规划、组织、实施等管理职能。需设置专门机构对项目的投资进行监管。为此,政府应成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心,对项目进行管理,参与或主持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参与施工图设计与审查,编制项目预算,负责项目的施工报建、委托招标投标和工程监理等等。

3.2 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法制化建设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法制化建设,通过对现行法律法规及地方政策文件进行规范,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3 加强项目后评估工作要确立后评估的法律地位,制定后评估实施办法,建立后评估工作程序,规范后评估方法,建立后评估数据库。

3.4 加强招投标管理要严格按招投标法的规定进行招投标,对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均应进行招投标,同时要聘请有相关资质的招标机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参与招标工作,合理控制工程成本。同时招投标业务管理部门要跟踪招投标结果的执行情况,发现有背离招投标文件内容的行为要责成纠正。尤其注重招、投标及中标过程是否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招标文件、投标文件、标的及投标评价等资料是否齐全;招、投标及中标程序是否按照规定运行;标的确认是否经评委综合评比打分;无标的中标程序是否有效和合理合法;是否存在感情标、黑标等情况,对其真实有效性、合理合法性进行综合评价。

3.5 严格建设项目合同管理合同是约束双方、规定双方权利与义务的书面文件。建设工程必须实行合同制管理,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大宗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都要依法订立合同。要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从起草到签订、执行的全过程应有基建、财务、审计等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特别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大变更,应经专家论证,杜绝随意变更合同条款和工程项目内容的情况。

3.6 建设单位应加强对工程建设全面的监督和管理从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到实施阶段,对工程建设进行有效控制,避免高价结算的情况。应在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尤其是对隐蔽工程及关键部位,必须协同质监部门进行验收后方可覆盖;对设计变更项目,应就工程量进行核实,验收后才能签字认可。

3.7 加大监督力度,把好工程质量关加强项目过程的监督检查。固定资产投资主管部门不但要对项目建设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管理,还要经常组织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深入到项目单位,现场进行稽察,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违规违章问题坚决予以纠正,保证项目建设按规范化管理要求建成。同时,可以充分借助社会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力量,加强对项目过程的审计力度。审计部门按照“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的原则,对每个在建及建成后的项目,都必须进行审计,以保证项目资金“专账、专款、专用”,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要依法严肃处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客观公正的核算,认真分析投资效益,以杜绝固定资产资金的浪费和流失。

3.8 加强预算管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部门应加强预算管理。项目预算编审要严谨,各种可能的因素都要考虑得非常充分,预算管理要严格,力争做到当年投资完成率100%和零结余资金。

3.9 转变资金支付方式由于项目前期论证不充分,致使建设内容频繁调整,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建设周期延长,使项目资金滞留。为此,建议由财政部直接负责工程建设资金支付,做到即时到帐,杜绝资金滞留。

3.10 建立诚信制度在我国应逐渐建立诚信制度对承包商不进行资质认定,也不进行评级和资格证书管理,承包商与业主的关系以合同来界定,以诚信来维系。例如金融业人民银行建立网上征信系统,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一旦有不良信用记录就无法向银行获得贷款。诚信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其背后的风险机制在发挥作用。对承包商而言,一旦失信,就意味着丧失市场,个人亦会失去在社会和事业上的立足之本。

4小结

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要全面落实国家重点项目投入、努力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健康稳定增长的战略部署,应在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管理、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上,加快项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进程。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才能使项目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的建成,提高投资效益,达到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国防科工局科工计.《国防科工局关于印发的通知》.

[2]赵晓龙.谈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中州审计,2003年3月.

第8篇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河南分所河南郑州450016

摘要院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及其评价以控制流程为出发点,以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为基础,详细地论述了健全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九个具体程序和方法,以确保有效实施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活动。完善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关键词 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固定资产内控评价

内部控制是指为了保证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和有效运用,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舞弊与欺诈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控制各种风险,提高企事业单位管理水平和效益,为实现管理目标而制定并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厂房类固定资产作为企业重要的生产劳动资料,使用期限长并且单位价值高,其安全性、完整性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影响颇大。一旦其管理不能得到有效控制,造成的损失将大大超过一般的资产。因此,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显得非常重要。及时、有效地对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实行评价,不仅有助于发现一些潜在的问题,从而完善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降低其内部控制风险、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获利能力以及保障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而且有利于使企业更好地为宏现调控服务,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增加经济利益。

1 厂房类固定资产的概述及其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是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是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通常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和工具等。

1.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含义、目标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与固定资产相关的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及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总体目标包括确保固定资产相关会计记录和报告的真实性、可靠性、业务处理流程的有效性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

1.2 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

为加强企业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防范其管理中的差错和舞弊,确保其安全、完整,提高其使用效率等目标,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主要有以下内容:

1.2.1 厂房类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控制

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厂房类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实施等各个环节流程的具体控制要求,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在编制预算时,企业的有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生产经营需要和总体目标发展战略于每年年末编制投资预算计划(包含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其它费用的投资估算以及相应的经济技术指标),并综合考虑投资的方向与规模、占用资金成本、风险大小和预计盈利能力等因素,在对厂房类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可行性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计划预算项目进度以决定资金的投放收缩。预算编制完成并得到审批后,有关各部门应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

1.2.2 厂房类固定资产授权审批控制

企业应明确并完善厂房类固定资产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有关控制的程序、方式和措施,规定业务处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工作要求以及审批人的职责、权限。严禁未经授权审批的机构和人员办理固定资产的相关业务。

1.2.3 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

企业应当明确固定资产相关的岗位职责和权限,确保在办理固定资产相关业务时责任分明,部门各人员之间相互制约和监督。

1.2.4 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的控制

企业应当事先列示可予以资本化的支出范围,对划分标准制定书面规定,凡不属于此范围的支出,均应列为费用作为当期损益的扣减项目。

1.2.5 厂房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

厂房类固定资产的使用与维护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操作与维护、更新改造、投保三个子流程。为保证厂房类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企业应当确立厂房类固定资产的维护保养制度和投保制度,对其进行定期或不定时检查、保养和维修,并及时办理保险。以消除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安全隐患、降低使用中的故障率和风险,提高使用效率。

1.2.6 厂房类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

企业应当明确厂房类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建立相应的定期盘点制度,定期的进行盘点清查。当发现账实不符时,应及时编制厂房类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表并同时做出相应的盘点清查报告。

1.2.7 财务核算制度

企业财务部门及人员应严格制订统一的固定资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科目,明确相关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的处理程序和方法;财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单据和完成相关手续后,及时对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进行账务处理;对各项业务环节的开展情况如实、准确、及时的记载,以确保厂房类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1.2.8 处置与转移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厂房类固定资产处置与转移的相关制度,确定对其进行处置和转移的标准、范围、程序和方法等有关内容,以达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1.2.9 监控制度

企业应当定期在工作的各个环节开展检查,全面查找不足和漏洞并使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得到加强实施。

2 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以及外部审计组织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其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定的工作,也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1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时至少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淤整体全面的原则。

于重要性原则。评价时应在遵循整体全面原则的前提下,主要关注重点部门单位、重大业务事项和风险点高的领域。盂客观性原则。评价工作应如实真切地反应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运行情况和其中存在风险的方向和领域。

2.2 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主要内容

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要考虑其内部控制实施的内外部环境,以对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其次是重点对上述的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实施有效的程序进行评价;

最后是针对与其有关的信息系统与沟通和监督监管情况实施有效地评价。

2.3 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厂房类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发挥内部控制的有效职能和高效管理,企业应保证能够遵循有关方法和规定的程序并按上述需要评价的内容有序地实施对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具体的程序和方法如下:

首先,评价准备阶段。在此阶段要挑选合适的人员组建评价小组。在初步了解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实施的总体环境之后,制定实施评价的方案。方案应明确评估的目的、范围、时间安排和资源配置,并合理分工评估工作,明确职责。

其次,评价实施阶段。评价人员应充分了解实施厂房类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外部具体环境,并调查了解和记录其内部控制的程序和方法,在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后,通过运用文字叙述法、调查表列示法和流程图法进行描述,以将调查了解到的内部控制的有关情况及时反映在工作底稿中。

3 结语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评价是一个有序、细致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发现,才能实现逐步完善,从而为企业资产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整体长期健康有序的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松华,张平.浅谈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J].市场论坛,2012(3):40-41.

[2]李娅.浅析企业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和审计[J].时代经贸,2010(14):125-126.

[3]高艳涛.刍议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消费导刊,2012(1):63-64.

[4]杨永富.浅谈固定资产内控制度审计方法[J].中国内部审计,2007(2):69-70.

[5]袁雪梅.浅析内部控制评价[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6):122.

[6]丁改荣.内部控制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0):109-110.

[7]程安.浅谈企业内控评价问题与对策探讨[J].商情,2011(50):117.

[8]姜卫.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和方法[J].现代商业,2011(29):165-166.

第9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期权;合约;期权定价

中图分类号:F224.0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26-0081-02

一、现行无形资产评估方法及其存在的不足

对于无形资产的评估,目前有三种较为常用的评估方法,即成本法、市场价格法和收益现值法,但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成本法是指在评估资产时从被评估资产的现时重置成本中,扣减其各项损耗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方法。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重置成本的确定缺乏客观性。在重置成本数额确定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些主观因素。再者,如果无形资产评估的是交易价值而被评估的无形资产适用时间已经很长并是独一无二的,则成本法就不太适用。因为买主通常是对无形资产的效益感兴趣,而不是对创造无形资产的成本感兴趣。同时,重置成本法未能体现无形资产所具有的超额获利能力。

市场价格法,是指通过比较被评估资产与可比类似资产(可比参照物)的异同,并对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整,从而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评估方法。市场价格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有两个缺点:(1)无形资产市场交易活动有限,市场狭窄、信息匮乏,交易案例很难找到;(2)可比性差。无形资产的非标准性,使我们很难确定参照物资产与被估资产的差异即可供比较的相关指标和技术参数很难搜集并且很难在价值形态上量化。

收益现值法,是指通过估算被评估资产的未来预期收益并将其折算成现值,借以确定被评估资产价值的一种资产评估方法。收益现值法存在的不足如下:(1)收益额的预测带有很大的主观性;(2)收益期的确定比较困难。无形资产损耗的价值是确定无形资产收益期的前提。由于无形资产的损耗抽象难确定,显然无形资产收益期的确定比较困难;(3)折现率的确定。实践证明不可能存在一个统一的适合各类无形资产评估的折现率,各个企业可能采用不同的折现率来适用自己的情况,从而使评估结果缺乏可信性。

二、基于期权理论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方法

(一)期权的定义及其分类

期权是一种合约,该合约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该日期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执行价格)购进或售出一种资产的权利。通俗的讲,期权是一种预期的约定的权利,该权利赋予持有人以固定价格将来买进或卖出资产。

按照合约授予期权持有人权利的类别,期权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两大类。

看涨期权是指期权赋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以固定价格购买标的资产的权利。其授予权利的特征是购买,因此也可以成为“买入期权”或“买权”。

看跌期权是指期权赋予持有人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以固定价格出售标的资产的权利。其授予权利的特征是出售,因此也可以成为“卖出期权”或“卖权”。

(二)无形资产的看涨期权特性

企业购入无形资产,目的是进行后续投资获取投资收益。为无形资产付诸实施所支付的生产、销售和管理方面的投资总额,就是这种特殊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该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高于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时,企业就投资获利;当预期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低于标的资产的约定价格时,企业就放弃投资。这些就是典型的看涨期权的特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形资产具有看涨期权的特性。

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运用期权定价理论可以充分体现选择权或不同的投资机会所创造的价值。例如,购买专利技术后,由于新产品的不确定性导致未来现金流量的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是否应延迟投资,是否应当进行后续投资,是否应当放弃投资,这种选择权是有价值的即我们所说的实物期权。在进行这些决策时,企业通常会假设公司会按既定的方案执行,实际上管理者会随时变化方案,减少损失。只要未来是不确定的,管理者就会利用拥有的期权增加价值,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既定方案,在进行无形资产评估时,考虑期权的价值会使无形资产的评估更合理也更有说服力。

第10篇

关键词: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DEA

中图分类号:F29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409(2013)04-0007-05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城市基础设施(Urban Infrastructure)是城市生存和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的总称,是使城市顺利进行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而建设的各类设施。按照定义,城市基础设施一般可以分为工程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本文所称基础设施一般仅指工程性基础设施,包括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通信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工程设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由政府主导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传统投融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现实需要。如何提高我国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效率,缓解各地区城市建设资金压力,破解城市投融资难题,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重大课题。

从宏观上来看,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主要存在投融资水平不高、投资主体不明确、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从微观上看,存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城市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不高和运营效益不好等问题。正确认识城市建设发展与投融资之间的关系,促进我国城市建设投融资效率的提高,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投融资制度,是我国在下一阶段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点。

关于如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提高以及科学管理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得到了很多重要的科研成果。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杜玛(Evsey D Domar)提出了政府投资双重效果理论,指出政府投资一方面可以增加国民所得,进而使有效需求增加;另一方面政府投资也可以增加生产能力,使社会总产量上升,即投资生产力效果(Capacity Effect)。李嘉荣在分析我国西部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效率时援引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Edmund S Phelps)对我国投资效率的看法,他认为“中国面临着一个最终需要解决的长期问题是过失的投资,中国需要解决投资决策中的低效率问题”[1]。如果投融资效率不能有效提高,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缺口只能越来越大。对于效率评价方法,李嘉荣还引用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宏明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和投资效果系数这两个指标说明目前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低效率观点,提出应有序地将政府、国有企业、私人企业、外资企业等列入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以提升投融资效率。潘胜强从城市政府宏观经济管理角度出发,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管理绩效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2]。满奕、李昌友在分析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影响因素和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绩效评价提供参考[3]。邹慧宁利用昆明市2004年和2008年的相关统计数据,通过各指标等价划分临界值及各细分指标所附权重,对昆明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绩效进行了评价[4]。之前学者们的研究要么只是从理论上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体系进行定性研究,要么未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框架完全纳入考量范围,导致模型拟合出现设置误差。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将专门研究效率的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EA)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研究中,可以从投入产出角度定量地研究我国各区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为我国各地区缓解资金缺口提供借鉴,具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评价方法主要有典型层次分析法(AHP)、数据包络法(DEA)、典型相关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等。层次分析法具有系统性、简洁性、灵活性、实用性等特点,适用于关联因素多且难以用数学模型反映其关系特征的复杂问题的分析研究。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把复杂问题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但是,其计算结果是定性分析的结果,不适用于具有较高定量要求的方法。数据包络法从决策单元的投入产出角度出发,用一组投入产出的观测值来估计有效生产的前沿面并以之进行综合评价。其优点是:适合于具有输入输出指标的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评价,并且输入输出指标的单位可以不统一[5]。典型相关分析方法是一种用于研究分析两组随机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结构的多元统计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分别在两组随机变量上利用线性组合来构造成为典型变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综合变量,在保持变量信息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原始随机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分配到这些典型变量上,通过分析这些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替代对原来两组随机变量相关关系的研究。本文综合利用了三种方法在效率评价上的优点,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我国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出的评价体系;然后利用典型相关方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多个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最后利用DEA法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分析。

二、计量模型、指标选择及数据说明

(一)计量模型构建

数据包络方法(DEA)是一种以相对效率为基础的目标决策方法,目前已经成为评价具有相同类型决策单元(DMU)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

其中,m和s分别表示输入和输出指标的个数;xij0和yij0表示第j0个DMU的第i项输入和第j项输出;s+r和s-i分别表示松弛变量;ε表示阿基米德无穷小量,在计算中取正的无穷小,如ε=10-6。

(二)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是一个复杂巨系统,其中涉及到社会、经济、技术、工程等多方面的因素,它的现代化程度是由许多指标共同决定的,为了能较全面、科学地反映其现代化本质,同时又避免指标重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多因子分析,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经验和专家推荐相结合,选取城市基础设施各子系统指标(见表1)。

表1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

系统评价指标指标城市基础设施评价指标体系城市能源动力系统 (F1)燃气普及率(%)t1电力消费总量(百亿千瓦时)t2水资源系统(F2)人均水资源(十立方米/人)t3用水普及率(%)t4城市供排水系统(F3 )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百万立方米/天)t5污水日处理能力(十万立方米)t6供水管道长度(百千米)t7排水管道长度(百千米)t8道路交通系统(F4 )城市道路照明灯(万盏)t9实有道路长度(百千米)t10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百千米)t11年末公共交通运营数(百辆)t12邮电通讯系统(F5)邮政营业网点(百处)t13城市电话用户(百万户)t14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万个)t15生态系统(F6 )建成区绿地覆盖率(%)t16生活垃圾处理率(%)t17(三)数据来源及指标处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指标分别来自2011年和2010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和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来自各年《中国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本文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建设投入效率和基础设施维护资金投入效率分别考虑,用2010年与2009年各个评价指标之差代表2010年新增投资的产出流量,而维护资金投入的产出指标则为2010年的各个指标存量。由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劳动投入没有确切的统计,本文用建筑,电力、燃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以及水利环境和公用设施管理等行业就业人员的总数来代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总量。

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分析

由于DEA对投入产出指标的数量有严格数量要求,本文采用典型相关分析对产出指标进行降维处理。研究者一般采用主成分分析或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综合处理,但是应用这类方法会使信息量损失较多;而典型相关分析可以在保持信息总量不变的条件下,使提取的综合变量之间不具有相关性,并且将原始变量所包含的信息分配到这些典型变量上。

(一)城市基础设施指标的典型相关分析

本文利用SPSS分别对2010年我国各省市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产出(2010年城市基础设施指标)和市政固定资产投资产出指标(2010年与2009年城市基础设施指标之差)进行分析。认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维护资金投入的产出指标是2010的存量指标,而2010年城市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指标是2010年的净存量指标。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产出指标分析

对于城市维护资金的产出指标,本文提取了两个典型变量(见表2)。这两个典型变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9和0937,其χ2 统计量分别为119317和42085,P值为0,表明相关性十分显著。由于原始变量的计量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本文采用标准化后的数据构建典型相关模型。反映城市维护资金产出指标的第一个典型变量为 L1 ,第二个典型变量为 L2 。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效率DEA分析

本文利用EMS13软件,分别用我国31个省市的城市维护资金和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以及城市市政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劳动投入来建立基于投入导向BC2-DEA的模型。考虑统计口径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以及数据的可得性原则分别设置输入指标和输出指标。维护资金模型输入指标为:城市设施维护资金(亿元)、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万人);维护资金模型输出指标为:第一典型变量L1; 第二典型变量L2。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模型的输入指标: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城市建设劳动投入(万人);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模型的输出指标为:第一典型变量V1;第二典型变量V2;决策单元为我国大陆31个省市及自治区。

(1)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效率分析

在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中,资金使用效率主要从整体上考察资金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纯技术效率主要衡量城市维护资金投入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规模效率是指在制度和管理水平一定的前提下,现有规模与最优规模之间的差异。因此,规模效率主要用于评价城市维护资金是否处在最优规模水平上。从表4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市城市维护资金的总生产效率平均值为056,纯技术效率平均值为0405,规模效率平均值为138。由此可知,我国城市维护资金配置使用未达到有效状态,资金处在高投入低效率状态下运行,维护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从各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效率相对较高,海南、浙江和江苏在东部名列前茅;中部地区资金使用效率处在全国最低位置,山西、河南和安徽等省份均处在“高资金投入,低使用效率”的怪圈内;西部的和青海生产效率都很高,与该地区资源丰富、城市人口规模较小以及人均占有高有关。例如,和青海的人均水资源含量远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的省市,使得其在资金人力投入量较低的情况下得到较高的产出。同时从数据可以看出,城建维护资金呈现出规模报酬递减的技术特征,东部地区维护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由于资金投入过剩造成的;中西部地区维护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的。表4城市维护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测评结果

(2)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效率分析

从表5的测评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总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347,纯技术效率的平均水平为0938,而规模效率为0351。因此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各省市的市政固定资产的技术效率相对较高,导致总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投资水平未达到最优规模。为了应对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用4万亿资金刺激经济,其中大部分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然而过度投资却导致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从各省市的具体情况来看,福建的总效率高达136,新疆和次之,青海的投资效率最低。山西、辽宁等17个省市的纯技术效率已经达到最高水平,表明资金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都比较高。从整体上看来,只有适度调整市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才能最终促进整体使用效率的提升。

四、结论与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各个地区的城市建设资金使用效率各有差异,导致效率低下的原因也不尽相同。从整体水平来看,我国城市维护建设资金的规模效率较高,而其技术效率水平较低;我国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的技术效率较高,而其技术效率较低。因此,对于城市维护资金,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整合,发挥现有资金利用的效率最大化。各主管部门应加强项目信息的沟通,在立项审批、验收等环节上加强把关,防止多头立项和套用项目骗取财政资金。对规定可以重复申报立项的项目,对其资金要加强整合使用,提高项目建设的档次和工程质量,同时完善资金拨付形式和办法,把“拨款制”改成对资金终极使用者的“报账制”;对项目工程要加强管理,整合后可集中委托对工程有严密管理程序的部门管理,这样既解决了资金相对分散的问题,又可防止建设资金被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同时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其次,应该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合理引入竞争机制,不仅可以缓解政府公共项目建设的资金压力,吸收私营部门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方法,降低产出成本,使社会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而且符合经济体制改革的市场化目标,有利于减少政府干预,提高建设服务效率。对于市政固定资产投资,相关部门应该尽力提高其规模效率,综合考虑全体市民在整体上对城市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城市各大系统的均衡配套,将提升城市硬件水平、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一并纳入城市效率的综合考评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李嘉荣,王钟.西部城市化与基础设施投融资效率分析[J].探索,2005(6):144-148.

[2]潘胜强.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管理及其绩效评价[D].湖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3]满奕,李昌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7(4):187-189.

[4]邹慧宁.昆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绩效评价[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75-76.

[5]冯振环,赵国杰.基于DEA和广义BCG模型的中国区域投资有效性评价[J].经济地理,2000(12):10-15.

[6]刘力昌,冯根福,张道宏,毛红霞. 基于DEA的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效率评价[D] .系统工程,2004(1): 55-59.

第11篇

关键词:围垦 经济评价 分析

中图分类号:F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3791(2014)02(a)-0205-02

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必将要求更多的土地资源、淡水资源、交通资源等,同时由于水利、交通、城建等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征用土地数量较大,基于国家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的供给已越来越成为嘉兴港区域发展的瓶颈。本围垦工程的实施,将为港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腹地和开发用地,缓解了港区建设发展用地紧张及港区人多地少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港区用地紧张之急,适应目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该地区受台风影响较多。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标准堤建设。该区段内堤塘,已具备百年一遇的抗洪标准。但其中有一段约5 km的围堤防洪标准偏低。工程实施后,与相关围堤形成整体,共同抵御台风暴潮,有利于提高该区域的综合防潮抗台能力。因而实施工程是提高防潮抗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该围垦工程主要建筑物一线海堤为3级建筑物,防洪(潮)标准按50年一遇设计高潮位加同频率风浪爬高、允许部分越浪组合设计,堤顶路面高程8.2~8.4 m,挡浪墙顶高程9.3~9.5 m,堤轴线总长10576 m。

1 评价依据

本围垦工程的经济评价包括国民经济评价和财务评价。编制有关参数说明如下。

1.1 社会折现率Is与财务基准收益率Ic

由于本项目属以治江目的为主的水利基础建设项目,很多效益目前难以定量估算,因此,在国民经济评价同时采用社会折现率12%、7%进行分析,并以7%分析为主;财务评价时财务基准收益率取10%。

1.2 影子价格、影子工资

(1)影子价格:由于资料条件的限制,影子价格采用2004年市场平均贸易价计算。

(2)影子换算系数:由于本工程主要以土石方为主,施工工艺不很复杂,但受潮汐、台风等不可预见因素影响又较大,为简化计算,建筑工程影子换算系数取1;设备购置不多,且均为国内设备,故设备影子换算系数也取1。

(3)影子工资:根据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有关规定,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取1。

1.3 经济评价计算期

本工程工期为4年,经济评价计算期取29年。时间基准点统一定在工程建设的第一年。

1.4 经济评价指标

国民经济评价指取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效益费用比(EBCR)三项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取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财务净现值(FNPV)二项指标。

1.5 利率

商业银行贷款利率取5.85%。

2 经济评价

2.1 国民经济评价

2.1.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

①以围涂基建投资为主:根据围涂部分估算,静态投资为70082.96万元。根据国民经济评价影子投资的简化调整方法、剔除国民经济内部转移资金和相应影子价格换算后,估算得到本工程的影子投资是69097万元。

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生产性基建投资:为使围区产生效益,除了需投入围涂基建投资外,尚需根据围区综合开发规划进行相应生产性基建配套建设,如围区场地回填(场地高程按3.2m计)、五通一平等,根据类似工程经验,配套工程费用为26000万元。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运行费是指水利工程设施在正常运行期间每年需要支出的经常性费用,包括燃料动力费、工资、行政管理费、维修养护费、观测和试验研究费以及其他有关费用,围堤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第一部分工程投资(扣除征地投资)的0.5%、围区生产配套部分取综合年运行费率为工程投资的0.5%,计算得年运行费为341万元。

流动资金包括维持项目正常运行所需购买燃料、材料、备品、备件和支付职工工资等的周转资金。按年运行费的1.5个月计列,则流动资金为42.6万元。

2.1.2 效益计算

本工程经济效益包括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直接效益主要包括土地综合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间接效益主要包括治江效益、防台潮效益、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改善当地投资环境等社会效益,由于这些间接效益较难用货币形式统计,根据当地河口段经济研究可将防台潮效益量化计算,故间接效益只计入防台潮效益。

(1)治江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可削减图山以上潮势,有利于该地段海塘的安全,并可相应减少维护费用。但因该项效益难以定量计算,故评价暂不计入。

(2)防台潮效益。

本工程新围堤总长为10.6 km,按50年一遇防台潮标准设计,将与原有钱塘江标准海塘(其中部分围堤设计标准50年一遇、省管海塘段100年一遇)形成二道防台潮屏障,使以后位于二线的标准海塘的防台潮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该围堤工程防台潮效益是按工程实施以后保护区内全行业比现状工况下可以减少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停工停产等各项损失计算。工程前后的多年平均台潮灾害损失值采用频率法计算。台潮灾害损失按不同频率下的潮位、围堤工程条件和保护区内的地形条件,结合保护区内的经济数据以及不同淹没水深下的各类资产损失率计算。

根据本工程的堤线长度所占防台潮封闭线总长度的比例以及在保护内的权重,初步测算得到本工程的多年平均防台潮减灾效益为1650万元。

(3)土地综合开发效益。

根据港区总体布置规划,本工程围区主要作为港区一部分,规划为千吨级泊位发展区,自东向西顺次为散货作业区,拆船修造区,预留发展区和城镇生活区。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通过分析,扣除建设码头等基建工程投资后摊销得到的收益为每亩每年12500元。根据围区开发进度,初步按工程运行后第一年开发面积1040亩、以年每年新增开发面积1040亩计算效益,10年后全部发挥效益。

(4)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6965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42.6万元。

2.2 财务评价

2.2.1 费用估算

(1)固定资产投资与投资分摊。

①围涂基建投资:根据围涂部分估算,工程总投资为76014.46万元(含建设期贷款利息)。工程分4年实施,根据施工总进度测算,工程部分投资各年的比例分别为21%、25%、22%、32%;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建设及施工场地征用部分各年的比例分别为45%、0%、55%、0%。

②投资分摊。

围涂部分投资按可量化的那部分社会效益(1650万元/年)与土地综合开发效益(13000万元/年)的比例进行投资分摊,得到参予财务评价的投资比例为89%。

(2)年运行费和流动资金。

年总运行费用同国民经济评价,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运行费为303万元,流动资金为38万元。

(3)折旧费。

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围堤工程按年折旧率为2%计,则按前述分摊比例89%得到的参予财务评价的年折旧费为2242万元。

(4)税金及附加费。

按规定交纳营业税5%、城市建设维护费1%及教育费附加3%;在有销售利润的年份还应按利润总额的33%交纳所得税。

(5)银行还贷利息。

银行贷款总额59668万元,年利率5.85%,建设期利息计入固定资产投资,(按全部投资评价时不再计入,按自有资金评价需计入)。以上贷款拟在生产期由土地开发所得利润还清本息。

2.2.2 财务收入估算

本工程财务收入主要为土地开发效益、流动资金回收与固定资产回收。

(1)土地开发效益。

本工程实施后,将净增国有土地1.3万余亩。扣除围区道路、排水等公建用地,实际可得综合开发用地约10400亩。新增土地主要作为临港工业区和城镇生活区。

通过对该区域年土地需求分析,拟将新增土地在十年内出让,年均出让1040亩,每亩净收益按20万元计,则每年获得土地净收益20800万元。

(2)固定资产与流动资金回收。

固定资产原值以固定资产投资计,围堤工程折旧率取2%,按直线折旧法计算,则计算期末固定资产回收值为32898万元;流动资金回收值为38万元。

3 结语

国民经济评价的计算结果表明各项指标满足要求。本工程是以治江、防台潮、增加国土为主要目的水利公益性项目,间接效益非常显著,因此,若计及治江、增加国土资源、增加就业等间接效益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各项指标将更好。敏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要求围垦开发经营单位要做好土地综合开发文章,努力提高土地综合开发效益。综上所述,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可行。

财务评价是从海涂围垦开发经营与堤闸维护管理的经营者角度进行分析,各项财务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本项目财务评价可行。由于本工程属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很多社会效益如投资环境改善、增加国土增加就业、治江效益等因无法量化而未进行分摊投资,若考虑上述因素,则财务指标将更好。

参考文献

[1] 刘玉明.工程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许方莉.工程项目经济评价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1(12):210.

[3] 王天芝,章军海.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评价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5):163.

第12篇

    高校应本着“经营资产,依法理财”的理念来管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着重突出资产投资管理的效益性原则。积极探索类固定资产投资的科学管理,使其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并制定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和报告制度,用制度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的购建、保值增值及权益分配的行为。

    1、要想取得上述结果,首先要解决高校固定资产投资管理责任主体缺位的问题,即投资用固定资产的性质是有偿性、其经济运动是循环周期性,需要高校整体一盘棋,由学校高层统一协调,指派财务、审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相互协作进行有效管理,其管理目标是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投资的保值增值。

    一是在确立一项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前,首先要明确个人、各职能部门的权利和义务,确定投资的责任主体。

    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组织相关工程技术、财务、审计及监察部门人员组成前期工作小组认真、细致做好如设备性能、使用年限(考虑技术进步条件下设备加速折旧率)、价格、预计投资回收期、预期回报率等方面的工作,初步制定出该项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是对投资的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再组织熟悉该项投资设备的人员与财务、审计人员经过反复论证,必要时可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完成整个论证过程,力求准确。

    三是将论证结果交由学校最高管理层决策批准并签定合同或协议后执行。

    四是在合同期内,每年学校管理层都要求财务、审计部门抽调人员对被投资单位的会计资料进行审核,即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赢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业绩和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保证学校的合法利益。

    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合同到期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学校组织工程技术、财务、审计和纪检人员共同组成资产清算小组,对投资的国有资产按国家有关程序进行清算,保证学校的权益不受侵害。

    2、固定资产的所有者与管理者、使用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需要通过一定的合约形式以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建立一种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实现高校固定资产投资效用的最大化。例如学校最高管理层与资产管理部门签定代理管理国有资产的协议,明确其责任与义务,并保证国有资产权益在不受侵害的前提下的保值增殖。定期派出财会人员按会计准则和学校与被投资单位签定的合同作为依据核对其账目、并对其经营状况、国有资产的完整性、其内控制度的严密性等作出科学的评价,并作为一种制度加以保持,确保投资收益取得和投资计划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