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与创新

科技与创新

时间:2023-05-30 09:27:06

科技与创新

科技与创新范文1

在中国科协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传承钱学森精神共创自动化未来——记2011年中国自动化大会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及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

创新打造高效农林牧发展新模式——记内蒙古东北林蛙生态研究院院长、首席执行官朱志明

专家解读林蛙养殖相关问题

刘人怀:创新需要坚持

学习创新方法提高创新效率——武汉市科协推动企业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系列活动侧记

研发植物纤维建筑促进低碳生态经济发展

纳天地之精华筑环保之基业——专访天地筑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金明博士

依靠科技进步降低有色金属行业碳排放意义重大

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写在山西启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之际

破解中国节能环保产业“死局”

彭芸:关爱儿童健康关注儿科影像学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朴英谈创新人才培养

新大陆物联网全产业链精彩亮相

湖南建长:“挺起催化技术的脊梁”

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小针刀加艾灸治疗疑难疾病

以创新推动知识产权产业发展

开拓创新谋发展齐心协力谱荣光

创新发展合作共赢——记第七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暨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来自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的启示

弘扬科协精神共商发展大计——学习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领导讲话精神

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护航——访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徐盛明教授及他的科研团队

院士之声:肩负伟大使命目光投向黎明

袁隆平:高产杂交稻让人类远离饥饿

科界英雄创新王者“(2011)中国最具创新力风云榜”

我国地热资源丰富亟待开发

听柴友荣谈创新

诺奖得主道格拉斯:科学进展是怎样取得的

践行21世纪人类建筑模式

廿载磨砺筑梦航天——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系统论证中心主任刘海滨

守护那道“边防绿”——记第18医院院长王引虎

高油价时代的选择:煤制乙二醇——访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姚元根研究员

科研无国界探索无止境——记“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发展贡献奖”获得者江朝强的国际科研合作之路

仿生化工、食品干燥——陈晓东的别样科研

茅台家谱酒:真正的品牌文化酒

包虫病研究的光荣与梦想——第24届国际包虫病大会侧记

王立伟:科研路上的探索者

金永辉:依托科技引领企业发展

纵谈茶之保健原理,并论茶科学之创新发现

“科技对接”栏目征稿函

打造创新擂台成就梦想舞台托起共赢平台科界英雄创新王者“(2011)中国最具创新力风云榜”

协和建昊:创新谋发展翘楚GLP——复员军人王爱平书写人生新篇章

用科技破解能源与环保难题——沈阳继中威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科技创新考察纪实

我赞美“发现是成功之母”——内蒙古科技大学董振域研究成果侧记

未来天空的主角——无人机——访空军首批试飞专家、航空航天“月桂奖·英勇无畏奖”获得者毕红军

名甲天下的东阳建筑业

高楼火灾逃生装置安防健身两不误

潜心生化研究专注转译医学

AFP:生物治疗肝癌新靶点

生物柴油与乳酸的联产工艺

投菌生物技术助力污水处理

江西宜春:科技发展为“亚洲锂都”保驾护航

德胜农林:打造核桃产业新天地

风起云涌云计算

青花瓷的“黑马”脱缰术

一生求索挚爱“连铸”

解析蛋白结构护航生命安全

科技与创新范文2

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军事技术创新的理论储备

众所周知,科学原始创新成果,是人们进行科学探索的理论研宄成果,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把握更上层楼。由于科学原始创新成果有别于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具备客观性、通用性与共享性,因此,它的推广应用,必然地扩散到人类社会活动的许多层面,直接或间接地指导着人们的其他探索活动,从而起到理论储备的作用。特别地,军事技术是人类将科学技术用于战争的必然结果,因而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理论储备与指导功能,在军事技术创新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著名哲学家罗素就曾基于史实正确地指出:“科学的实际重要性,首先是从战争方面认识到的;伽利略和雷奥纳都自称会改良大炮和筑城术,因此获得了政府职务。从那个时代以来,科学家在战争中起的作用就愈来愈大。”

在自然科学与军事技术发展史上,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以及赫兹以实验证实电磁波存在这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为无线电报、无线电话及军用雷达等军事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储备。1865年,麦克斯韦通过电磁理论研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1887-188年间,赫兹完全遵循19世纪理论和实验物理学的抽象传统,果然用实验证实了这种电磁波的存在,即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无线电波。如此一来,麦克斯韦方程以及把电、磁、光和辐射热四者看成一个统一体的观点似乎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而被确证。这是近现代科学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对于人类更深刻地把握电与磁现象背后的规律提供了理论指南。马可尼在1894年刚一获悉赫兹证实电磁波的消息,就立即着手研宄把电磁波用于无线电报传输,并在翌年研制出一种技术装置,可以把电报传送1英里的距离。后来他于1901年成功地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第一次无线电报传输。由于战争比人类任何其他活动都更加依赖于当时最有效的通信手段,因此无线电报技术成果很快引起了军界的高度关注,并大力支持相关研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虽然无线电发报装置与接收机仍不太可靠,但亦成为协约国挫败德国海上侵略的重要技术支撑。特别是1914年,飞机上装备了无线电报机,使其在一战期间初显神威。到1917年,美军在新布伦斯威克已拥有一部200

千瓦功率的电报机,可使美法两国陆军经常保持无线电联系。

雷达的研制,一开始就有明确的军事目的。当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后,一些科学家就经常著文提出将电磁波用于目标探测。1897年,波波夫在实验室里发现电磁波被船只反射回来的现象,

18国防科技!20068就提出可将该现象用于军事探测,可惜未能引起俄国当局重视。1922年,马可尼的理论研宄成果被美国海军研宄实验室实验证实,研制出了收发分离连续波雷达。20世纪30年代,在军方支持下,英、法、德、美科学家都积极展开雷达研宄,而英国科学家成果最为突出。1939年,英国研制的雷达已可侦察到高度为3千米、距离为160千米的飞机;1940年,ASVI米波雷达批量生产并交付使用。其后,伴随军用磁控管的发明,现代厘米波雷达也诞生了。二战中,盟军的雷达从单纯的防御报警仪器发展成为用途极广的技术兵器,在反潜、防空及对敌空袭作战中大显身手,使德国潜艇装备的米波雷达预警器失去了效用。以至于有人如此评价说:“原子弹仅仅结束了战争,而雷达却臝得了战争。”

上述案例清晰地显示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这一科学原始创新成果,为军用无线电通讯技术创新提供的重要理论储备。如果没有麦克斯韦电磁理论,显然人们就不会进行相关的技术研发活动了。与此相类似,二战中原子弹的成功研制,也是基于此前不久原子物理学原始创新成果的理论指弓丨,它“引人注目地显示了科学的实用潜力,……使人们清楚地看到了把理论引向应用目的能够得到什么。”而激光器的发明,也是以1917年爱因斯坦在《论辐射的量子性》一文中建立的受激辐射理论框架为基础的。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这种理论储备功能,是与科学原始创新成果的合规律性必然相连的;当然,其具体应用,则与研宄者的目的紧密相关:“这个例子的意义还在于,它说明科学研宄最终会带来什么结果以及技术会怎样变化是无法预料的。”这就使启发我们,在进行军事技术创新的同时,不能仅仅局限于技术创新成果或国内外军事技术创新研宄,必须完善科研人员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视野,密切关注纯科学领域的新进展,主动寻求科学原始创新的理论指导。这样才能从研发理念和理论起点上高人一筹,军事技术创新成果也才能够称之为真正的原始创新。

二、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军事技术创新的路径指引

恩格斯早在19世纪就洞察出 一般技术与军事斗争的重要关系:“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变甚至变革。”与军事技术创新相比,技术原始创新着眼于更为广阔的技术领域和应用推广领域,因此在很多方面都为军事技术创新发挥了极为明显的路径指引作用,促使军事需求显性化。因此,近现代以降,西方列强的军事进步,也源自它们军事文化中对新技术高度敏感的传统:“看起来西方一直对接受新技术异常敏感,不管这种新技术是来自它自己的发明家还是来自外部。技术革新以及同等重要的对这种革新的迅速反应能力很快便成了西方军事文化的特性。”作为技术原始创新成果,铀浓缩与铀裂变技术的成功开发,就在曼哈顿工程中起到了极为关键的路径指引作用。

实际上,伴随着人类对原子和物理学研宄的不断深入,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原子弹的研制已经呼之欲出了,然而原子弹研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一大规模的铀浓缩技术与铀裂变技术尚未攻克。1940年初,派尔斯、弗里施研宄发现,只要有5千克的纯235U,就能产生相当于几千吨黄色炸药的爆炸力,并提出了分离235U的工业方法,即气体扩散法。稍后,美国科学家完善了热分离法。1941年夏,劳伦斯从实验上突破了电磁分离法中的技术障碍,为铀同位素的大规模电磁分离开辟了道路。正是上述三种方法,为进行大规模的铀浓缩活动指明了路径:“由于拥有压倒一切的技术优势以及实际上的不惜工本,美国的曼哈顿计划使用了所有的后三种方法。事实上,落在广岛的原子弹所用的235U首先是在热扩散和气体扩散工厂中进行部分浓缩,然后再在电磁分离工厂中进行最后浓缩。”1942年12月2日’费米领导的研宄小组设计并建造的由石墨层和铀层相间地堆砌而成的热中子链式反应堆开始运行,人类第一次实现了自持链式核反应,实现了受控的核能释放。其后,美国科学家用化学方法从238U自持链式反应堆中成功提取出重要的裂变核燃料239Pu。由上述考察不难发现,作为20世纪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技术的成功开发是人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前提,为原子弹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路径指引功能彰显无遗。不难发现,作为20世纪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铀浓缩技术与自持链式核反应技术的成功开发,是人类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技术前提,为原子弹从理论构想到现实制造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其路径指引功能彰显无遗。

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对军事技术创新的这种路径指引功能,是与技术活动的实践性、能动性和系统性天然相连的。作为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分支,与技术创新一样,军事技术创新不是单一技术的突破,而是在技术系统内部综合集成许多技术要素的结果。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往往在技术方法、技术应用等方面解决前人尚未克服的技术难题,在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示范性,将它们有针对性地推广到军事技术领域,往往能够有助于我们达致技术突破。因此,我们的军事技术创新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把军事技术创新活动与一般技术原始创新成果联系起来,积极主动地寻求技术原始创新的路径指引。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军事技术创新活动少走弯路,集成军民科技资源,实现从基础研宄、应用研宄开发、产品设计制造到技术和产品采购的有机结合,形成军民高技术的共享和相互转移的良好格局。

三、军事技术创新需求:科学技术原始创新的强大动力

不仅科学与技术原始创新能够为武器装备创新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储备和路径指引,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推进军事技术创新,而且军事技术创新的客观需求,反过来也推进科学技术的原始创新。贝尔纳曾明确指出:“科学与战争一直是极其密切地联系着的;实际上,除了19世纪的某一段期间,我们可以公正地说,大部分重要的技术和科学进展是海陆军的需要所直接促成的。”众所周知,交战双方无疑要以获取战争胜利为目标,这就迫切需要己方有能力获取先进的、出奇制胜的武器装备,以主动造成战场态势的不对称,增强获取军事对抗胜利的把握。而研发武器装备这种现实需要,是与科技原始创新须臾不可分离的。但仅仅依靠军事科研力量进行武器装备创新,显然是无法满足军事斗争需要的。因此,在战时、战备状态下,科学技术创新活动不得不服务于军事斗争,这就出现了军事技术先行发展态势,而军事需求也自然而然地“外溢”到一般科技领域以寻求理论储备和路径指引。于是,科学与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很更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并在科研条件与科研资源等方面得到相应保障,成为科技原始创新的强大动力。

作为核能开发中重要的技术原始创新成果,上面考察的自持式核裂变技术几乎从一开始就受到原子弹研制这一军事技术创新需求的驱动:“希特勒在20世纪30年代掌握了德国政权,迫使一些欧美科学家得出结论:德国独裁者可能首先制造出原子弹并用于军事目的。因此,这些人就敦促他们的政府,就自持链式和反应能展开行动,将原子能从实验阶段推向实际应用阶段,即制造出完备的原子武器的阶段。”这一创新成果不仅在原子弹制造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且也为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假若美国没有在二战中研制原子弹,今天就不可能拥有核能工业。的确,在形成国际核能生产的50年间军事需求产生了巨大影响。”再如目前已相当成熟的某些民用技术一人工合成橡胶技术、煤氢化技术、从石膏中提取硫的技术、工业合成硝酸盐技术等等,均是重大技术原始创新成果,现在几乎看不出它们具有某些特定的军事应用目的。但是,它们最初之所以能够立项研制并取得成功,都是受到军事技术创新的导引和驱动。换言之,许多民用科研力量转移到现在看来是属于商用性质的项目,而实际上最初几乎完全是为了适应军事技术

科技与创新范文3

在大河上下全面实践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我局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今天我们隆重召开××××科技与创新会议,这充分体现了省局党组对科技与创新工作的高度重视,再次表明了我局以创新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科技治河之路,促进治黄事业全面发展的勇气和决心。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贯彻××科技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局近5年来的科技与创新工作,进一步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强化科技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加快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步伐,全面提升科技治河水平,推动××××治理开发与管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近年来我局科技与创新工作的简要回顾

近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委党组提出的治河新理念,以大力推进“三条黄河”建设、抗洪抢险新技术研究为重点,积极开展科技与创新活动,全局的科技与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大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自*年以来,全局投入科研资金1134.1万元,开展各类研究项目158项,获得各级科技进步奖励成果91项,其中有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7项获黄委科技进步奖;取得科技火花奖励成果82项,有75项成果通过黄委三新认定,取得群众性技术创新成果392项,有5项成果获得省局重大创新奖,38项获得省局创新成果一、二、三等奖。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有两位同志被评为××拔尖人才,两位同志获得黄委十大科技青年称号,×××同志被评为××劳动模范,×××同志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志获得××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同志被××列为“三条黄河”建设十大杰出青年15位候选人进行考察,×××同志被中国海洋大学聘为兼职教授,×××等4位同志被河海大学聘任为硕士生导师,同时我局命名四位同志为首批拔尖人才。在今年××召开的新世纪首次科技大会上,我局被评为全河科技工作先进单位。

(一)大力实施科技治河,为原型黄河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我局在机淤综合技术、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南北展宽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在工作和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我局自行研制开发的ZDT-I型智能堤坝隐患探测仪,经省级科技鉴定,居当前国际领先水平,取得技术发明和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被水利部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在全国推广应用。

二是成功开发的多种取沙汇集系统,提高了机淤固堤施工效率。由××市局与有关大学、生产单位共同研究的“LQS型两相流潜水泵疏浚系统”、××局研制的“挖塘机和汇流泥浆泵组合输沙试验研究”、“××××淤背固堤综合技术研究”,都通过了省级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黄委的科技进步奖。目前,以上成果已在多个市局推广应用,其生产效率显著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在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机淤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是大力开展河口相关问题的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如延长清水沟流路行水年限的研究,通过多方努力被列入国家重点八五科技攻关增列专题,2002年取得研究成果,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总理在视察黄河工作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该成果对于指导河口综合治理,实现下游的长治久安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南北展的研究也已经取得初步成果。

四是防汛抢险新机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促进了抗洪抢险技术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开发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防汛抢险钢桩及快速旋桩设备”、“液压自动抛石机”等一大批防汛抢险新机具,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获得××省和××科技进步奖,并得到了及时推广应用;由××机修厂研制的“工程抢险应急照明车”在国家防总招标中一举中标,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五是积极推广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增加了××工作的科技含量。结合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实际需要,广泛采用和推广了混凝土截渗墙和垂直铺塑截渗等多项堤防除险加固新技术,以及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和土工格栅堆石筑坝技术等用于坝岸加固的新材料、新技术。在我局多处控导工程施工中,应用铰链式模袋混凝土沉排护底,总面积达6.4万多平方米,基本达到了不抢险或少抢险的目的。

(二)“数字黄河”系统工程建设,提高了我局治黄建设与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我局先后筹集投入资金*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建成并投入运用了一系列信息操作系统。

一是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办公自动化系统、××××网站、省局至市局的视频会议系统等。实现了省局到市、县(区)局的2MB广域连接和三级文件、资料、办公信息的网上传输,同时也为远程会议、防汛会商、网上审查、水量调度、远程教育和远程会商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

二是开发建设了××××防汛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防汛信息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开通了××××防汛网站。实现了防洪预案、抢险方案、防洪工程、实时险情、防汛料物、防守队伍及灾情信息、凌情的信息化管理,建成了47处自动遥测水位站,在全局完成了大规模信息集成与开发的“××××水雨情管理系统”,为处理水雨情综合信息提供了数字处理平台。在20*年的××秋汛和今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与创新范文4

一、知识经济时代传统传播媒体面对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趋势席卷全球,给人类带来了突破性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已更少受到时空的制约。在数字化过程中,网络对期刊媒体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

(一)期刊媒体面临的挑战

1.期刊的发展模式受到挑战

与很少受到时空制约、跨地域、开放的媒体平台———互联网相比,通过吸引目标读者、增加忠诚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来扩大发行量,求得自身发展的传统期刊因印刷成本过高而限制了其读者群的有效扩大,这制约了它的发展步伐。

2.期刊的传播模式受到挑战

与相关内容报道全面、时效性强、内容可随时更新、互动性强、编读和读者之间可随时交流的网络媒体相比,期刊周期长、时效性差,这使其新闻价值下降;期刊编辑和读者之间难以互动的单向传播模式,形成了读者反馈瓶颈,这制约了期刊信息的有效传播。

3.期刊的服务模式受到挑战

与广告服务更有针对性、直接促销性更强的网络媒体相比,以广告作为重要服务内容和主要收入来源的期刊,因广告形式单一而形成读者阅读盲点,这制约了期刊的经济收入和生存空间。

(二)期刊媒体的应对策略

1.内容整合,编读互动

作为平面媒体的期刊与网络媒体有效结合,是扩大期刊生存空间的有效策略。期刊应根据网络的特点和网上读者的需求,结合本身内容特色,在内容结构、读者界面、编辑流程等几个方面将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整合。为此,期刊应建立以数据库为核心的内容结构;应促进编辑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以互动服务缩短读者与期刊之间的距离;应整合编辑流程,适应跨平台媒体的需求,为读者提供一站式全面媒体服务。只有实现编辑流程的跨平台整合,才能极大地发挥网络平面互动优势,真正实现内容整合。

2.延伸期刊品牌,实现低成本扩张

期刊的品牌价值与品牌价值的延伸,是期刊发展的生命线。应根据网络媒体的特征将读者的体验有效地转移到新平台上。由于读者与媒体交互关系的变化,原先的内容应在形式上进行创造性转换。期刊媒体应利用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不受地域限制的可扩展性,低成本地扩大其品牌影响力。

3.营销整合,实现一体化服务

数字化时代广告商希望从内容构建和包装到信息的都必须整合到一个跨平台、跨媒体的整体传播框架之中。营销整合的结果,意味着客户资源的共享、媒体资源的共享,从而实现一体化服务。资源整合、实现一体化服务,是我国期刊媒体市场的发展方向。

二、农业科技期刊在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是知识经济的三大要素,而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灵魂。科学技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一个有机的、互动共长的整体。知识的传播系统是知识创新体系中重要的支撑系统,而农业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传播和积累农业科技创新知识的重要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

1.农业经济制度创新

农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因素就是要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加速农业技术变迁及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变迁方向和内容。其决定因素是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为重要目标的农村经济制度创新,特别是农业技术政策创新。增强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农业科技研究及推广中的作用,促进农业技术的商品化,并积极培育技术市场,是农业技术政策创新的关键。同时,要重视农业科研体系创新和农业科研政策法规创新。

2.农业人才培养体制创新

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潜力。我国农业科研部门和广大农村,必须加快人力资本和新知识的储备,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农业科技创新媒介和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载体的农业科技期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农业科技期刊的作用

1.媒介作用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传播应真实、精确、创新和及时。而时效性强、发行面广、资料详实的农业科技期刊,作为创新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仍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中心地位。农业科技期刊是记载、报道、传播科技信息的最灵活、最重要的知识载体,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都是无限的。作为重要的创新知识的传播媒体,它有利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支撑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掌握着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科研动态,报道的是本学科的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这有利于农业科研人员在更高的水平上寻找农业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探索农业科技创新的新领域,启动新一轮农业科技创新的过程。农业科技期刊是支持本学科科技创新的基础力量。

3.桥梁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知识创新体系的重要支撑系统,是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动科学技术方面发挥着其他媒体所不能替代的、独特的重要作用。农业科技期刊是农业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还具有直接推动经济效益的功能。农业科技期刊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提供了科研成果转移的渠道,又使渴求农业科技知识的科研人员和生产者找到了获取农业科研成果的园地。农业科研成果就这样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移,从而使农业知识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农业科技期刊对创新者的创新思维不断进行强化和积累,形成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在随后的研究开发、中试和生产过程中实现他们的创新。在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创新者均会将其创新思维和实施过程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再以规范的、科学的形式记载于农业科技期刊。农业科技期刊这种不断记载、传播、再记载、再传播的过程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导向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发表高质量创新信息类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农业科技人才成长的摇篮。它发现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有创新精神的农业科技人才,在培养农业科技人员创新意识的同时,进行了知识的鉴别和传播,这是农业科技期刊的一个重要功能。农业科技期刊通过收集、加工知识使知识活化,并通过现代通讯技术跨越时空传播,为农业科技人才提供最新的知识;又由于电子型农业科技期刊的问世,培养了农业科技人员熟练地检索数据库以及从网络查阅信息的能力。选取我国农业生产急需的、适合我国生产要素发展水平及市场需求变化的科技项目作为农业科研的主攻方向,已成为农业科研人员的共识。农业科技期刊的导向功能引导着知识创新者的科研方向,并通过组织和优化功能帮助其完善和提高创新成果。

5.交流作用

农业科技期刊是向世界报道我国农业科研成果的前沿阵地。农业科研人员通过而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成为该领域的学科带头人。国外农业科研人员也是通过我国的农业科技期刊,掌握了我国农业科研的最新动态,认识了我国农业科研领域的领先人物。科研成果创新因素越多,越能引起世界关注。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启迪科研人员的创新思维,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良性发展。

科技与创新范文5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长波理论是研究和分析国际经济发展长周期波动的成因和演变规律的重要视角,本文试着就经济长波与创新周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周期性机理进行分析。

    (一)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创新具有鲜明的周期性,由周期性的创新所导致的经济发展是不连续和不均衡的,它体现为繁荣和萧条的交替进行。由此,长波周期缘于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周期性变化所导致的经济的长周期性波动,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技术创新的不连续性所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以周期性波动的形式呈现的,而这种周期性波动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着一种本质联系,周期的产生是因为创新不是均匀地出现而是以集群形式出现。同时,经济长波经历的时间跨度也内在地由技术创新的周期性变化的时间决定,当技术创新和扩散的速度加快时,经济长波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可能随之缩短。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往往是作为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先导,从而引发经济结构的调整,具体包括产业组织的演进、市场结构的变迁和体制机制的创新。熊彼特关于经济长波起因的解释,是以各个时期的主要技术发明及其应用和生产技术的突出发展作为各轮“长波”的标志的,从而使经济长波周期呈现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等四个阶段。雅各布?J?范?杜因在其《创新随时间的波动》(1986)一文中考察了截止1973年的经济长波,总结了前三波的各个阶段以及第四波的前两个阶段的主导技术创新及其历时时段(表1所示)。陈漓高、齐俊妍(2004)在其《技术进步与经济波动:以美国为例的分析》(2004)一文中通过对二战结束以来美、日、德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波动,并着重对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状况与经济波动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第四轮长波的后两个发展阶段,描述了以汽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导的第四轮经济长波(1948~1991),并认为在经济下降期孕育的新一轮技术创新可能会推动经济进入又一轮长波,明确提出正在经历的以信息技术创新和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第五轮经济长波的存在及其第一阶段(繁荣期)开始的时间为1991年。另外,熊彼特还指出每一次经济长波都会产生新兴产业,并且其中的一些新兴产业最终成为国民经济中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同时传统产业受技术创新影响进行大量的改进创新,从而实现产业重组和产业升级。每一次经济长波和一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相呼应。技术创新推动着新兴产业发展,一旦出现某个新兴产业,高额的利润会诱导大量资本的投入,驱使企业家的需求大量增加,投资高潮紧随而至,新兴产业将急剧发展。而技术创新在关联产业间的扩散、流动,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和新兴产业联盟。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奥巴马政府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战略和发展新能源技术,试图以此为突破口,化“危”为“机”,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以此发动新的经济、技术、环境和社会的总体革命。欧盟提出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欧盟各国积极响应,如英国的长期目标是实现全欧洲到2020年降低30%的减排,2050年降低60%的减排总体目标;法国考虑创造“零碳经济”;瑞典大力推行“环保车计划”;德国将环保技术产业确定为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丹麦则在全球率先建成了绿色能源模式,成为世界低碳经济发展典范。日本也重点发展低碳经济,2008年7月29日内阁会议通过了《建设低碳社会行动计划》,致力于以长期目标指导低碳经济发展。印度作为又一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也努力通过国家计划统领低碳经济发展,印度于2008年6月30日《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确定到2017年将实施8个国家计划。中国也于2009年提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在加紧部署和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许多省市的地方性规划早已纷纷出台,且选定了重点发展领域。应该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技术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计划的调整和筹划适应了经济周期变化的需要,有可能推动世界经济真正走向复苏和新一轮的繁荣。

    (二)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周期性机理卡萝塔?佩蕾丝(CarlotaPerez,2002)在其着作《技术革命与金融资本》中针对学术界对金融与技术间关系问题的忽略,指出了金融资本在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之间所起的重要作用,认为“技术革命—金融泡沫—崩溃—黄金时代—政治动乱”这样的顺序大约每半个世纪重来一次,形成一个周期。两百年来这样的技术创新已经发生过五次,产生了五个经济长周期。[4]7-16在佩蕾丝看来,在一次产业革命的发生及其后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制度创新以及金融资本在其中的作用中间,存在着如下的一个阶段序列:一次产业革命的序列开始,即新产业资本的产生(技术革命爆发期)金融资本对新旧产业资本的投入,经济结构的调整期(狂热阶段)由金融危机引起的反思、调整、治理,导致经济和社会制度创新(转折点)金融与产业资本在新的制度支持下的合理的生产应用(协同阶段)市场饱和与技术成熟,埋下新的金融危机的种子(成熟期)下一次产业革命的开始,金融资本投向新技术(技术革命爆发期)。这样的观点看起来有循环论的意味,卡萝塔?佩蕾丝认为,在过去二百年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体经历过五次这样的产业革命长波周期,其中“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增长的节奏和方向”[4]13。而且,技术革命或新兴技术早期的崛起是一个爆炸性增长时期,会导致经济社会出现极大的动荡和不确定性。在由技术创新引发的经济社会的重大演变和革新过程中,金融创新扮演着关键角色。它首先支持了技术创新的发展,继而加剧了技术经济领域和社会制度领域之间的不协调,而这些不协调可能引发冲突的产生和放大。当这两个领域之间的协调建立起来后,金融创新又成为技术创新进入展开期的推动力。一场技术创新即将结束,金融创新又会对催生下一场技术创新产生重要作用。佩蕾丝将技术革命引发的经济演化分为两个时期四个阶段。两个时期是导入期和展开期,各含两个阶段。导入期的两个阶段是爆发阶段和狂热阶段,展开期的两个阶段是协同阶段和成熟阶段,介于两者之间会有一个转折点。如此划分,整个技术变革周期就由爆发、狂热、协同和成熟四个阶段构成。爆发阶段是技术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旧的技术经济范式已经衰败,新的技术经济范式开始形成。伴随着新兴核心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新产品、新产业呈爆炸性增长特征,此时,金融资本开始介入,金融资本成为促进技术革命的新的风险资本。狂热阶段是金融的时代。在这个阶段,金融资本主宰着技术革命不断引导新范式深入地传播,对新兴技术体系、新兴产业过度融资,出现大量金融资本追逐技术资本,产生资本市场狂热发展脱离实体经济的疯狂现象,并进而出现泡沫破裂和狂热衰退现象。协同阶段是生产的时代。在这个阶段,技术开始缓慢走向成熟的商业化和产业化,金融也受到必要的干预和规制,金融资本和生产资本之间形成愉悦的联姻,技术创新与金融资本形成相对的协同和一致性的成长。成熟阶段是孕育的时代。在这个阶段,由于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饱和,技术创新的潜力逐步耗尽,技术革命的动力逐渐衰竭,技术创新的收益不断递减;产业接近成熟,利润率下降,使得宏观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进入持续的萧条和衰退周期。此时,金融资本开始退出并寻求新的机会,因而,这个阶段也成为新的核心技术、战略性产业、新兴产业的酝酿和培育期。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也就是由于两者创新主体不一致(金融资本集团与科技生产者)所带来的问题,如创新收益分配不一致、创新激励不充分等。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出如下研究假设:H: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互动具有一定的历史规律、周期性机理和趋势性特征,这需要探讨由于创新主体不同所引发的创新主体效用最大化问题。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演化博弈分析

    为了更清晰地说明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相关假设和观点,本文构建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通过分析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生产者与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动态演化博弈过程,探寻促进两者结合的制度框架与政策安排。模型假定条件如下:(1)设θ表示创新主体对创新资源的投入程度,θ∈[0,1],θ=1时表示创新主体完全投入创新资源,为理想状态下的状态;θ=0时表示创新主体完全不投入创新资源。因此,在金融创新主体与科技创新主体的互动过程中,θ值一般为正,且数值不断上升。(2)设Δr表示创新收益,它表示在科技创新收益外溢的条件下,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占优策略,也即Δr要受到θ的约束,同时Δr越大,表示金融资本集团对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越大。此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科技生产者可以根据最优策略选择达到效用最大化UP*,最优策略选择为θ*;金融资本集团地方政府最大效用为Uf*,最优策略选择为Δr*。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科技生产者可以通过多回合了解金融资本集团的行为特征,从而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同时金融资本集团也可以通过这一博弈过程达到自身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作为科技创新主体的科技生产者与作为金融创新主体的金融资本集团的效用最大化,实现激励相容。这一动态博弈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科技生产者与金融资本集团推动创新融合的路径选择:在科技生产者行动决策θt的基础上,金融资本集团总是会有一个占优行动策略Δrt,Δrt中表现出了金融资本集团推动金融创新的重要作用和机制———Δrt中带有金融资本集团内部各成员对于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变迁的需求。在Δrt的基础上,科技生产者会在下一期行为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对占优策略进行修改,在不断推进θ值下降的动因下,科技生产者同时也考虑到了金融资本集团对相关制度创新的诉求,这一诉求在模型中被涵盖到Δrt当中并通过金融资本集团的策略反应出来。因此,科技生产者根据Δrt制定下一期行动策略θt+1,由此不断演化下去,多次博弈在这一机制下,在实现科技生产者与金融资本集团效用最大化的同时,不断创新制度供给,推动整个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整体变迁。

    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结合的制度支撑

    (一)建立健全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要以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改变科技与金融各行其是、单打独斗的思路和做法,突出发挥好科技创新的利益诱导作用和金融创新的服务平台和资金杠杆作用,将科技成果预期转化为撬动金融的利益杠杆,进一步实现金融政策与科技政策的无缝对接。同时,要不断创新完善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联动的利益联结机制,使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之间以创新利益共享的方式合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紧紧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中心任务,支持新兴产业的先导和支柱作用,提高辐射带动能力,走集群化发

科技与创新范文6

一、科研工作需要文化建设与创新的活力

文化创意是指人的知识、技能和智慧,借助科技手段利用文化资源进行创新和提升,产生高附加值产品或提供高效益服务的产业。2011年至2013年,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连续三年开展了“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及“创先争优”双主题“文化月”活动。结合本所科技人员、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了专业技能类和娱乐类竞赛,内容包括:英语、俄语演讲比赛,优秀论文评比赛、演示文稿展示比赛、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比赛、UG13D和solid works等专业软件运用能力比赛、科技信息搜索比赛、农机产品LOGO设计比赛、窿院规划设计比赛及乒乓球、卡拉OK、类比赛和文艺演出等。这些形式新颖活泼,内容积极向上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本昕职工的精神层面文化,也引导和带动了职工们学习和提高业务技能的热情,促进他们掌握岗位所需的应用技能,开发职业和兴趣的潜能,为农机化所的科技人员提供展示自主创新的平台和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新+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特色,初步打造了具有本所特色优势的文化创意群。在全所形成了文化建设促进科技创新、科技进步提升经济效益的良好氛围。把科研工作从撰写沦文、绘制图纸的理论研究向实现样机设计、批量生产新型实用农机具的应用技术研究推进,推动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成果留下农民家”服务三农方面的工作主题,激发了青年科技人员对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使科研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据统计,“十一五”全所立项科研课题总数49项,总经费3889万元,示范推广农机具1.57万台套,科技推广总额达到1.1亿,并为全所“十二五”取得了良好的开局。

二、文化建设与创新需要科技创新的带动

近几年,农机化所注重科研人员的有效管理及增效管理。一方面注重专业科研人才的培养,通过培养在职博士、硕士,重点项目短期人才培训,少数民族特陪、西部之光人才培养等途径,加快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同时也通过请进来的方式,邀请相关专业专家授课,增加科研与管理人员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机会。先后开设了重点专业国际先进技术讲座、西点管理理念讲座、主持与演讲技巧讲座、PPT制作技术、课题项目管理等讲座,使广大科研人员多角度提升了科研及管理能力,为全所科技及管理人员刨造了一个共同成长的人文环境。

在科研人员新老交替过程中,所里大胆启用80后青年科技骨干担当部门负责人等重要岗位,并为他们搭建快速成长和独立担当的平台,加快农机科技创新的步伐。

另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坚持组织丰富多彩,职工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团队活动。如职工文化月文体竞赛、“三八”妇女节健康行、“五四”青年节放飞青春徙步活动、“六一儿童节”亲子采摘活动、职工夏季放松出游、组织所代表队参加新疆农科院广播操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文体活动等。本着为科技人员着想,职工定期体检及探望病患职工。

2002年至2013年,所里每年召开一次职代会,职工们的提案被认真归纳收集、立案,多年来职工提出的关切民生的提案基本都是通过职代会得到落实解决的。这些举措更加增强了职工主人翁意识,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热情,从一个侧面激发职工们科技创新的动力。2011年7月,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党支部获得全国基层先进党支部称号;2012年4月,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工会获得“开发建设新疆奖状”;2013年4月,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工会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这些成绩的获得,大大提高了全体职工的工作热情,也使农机化所的领导增加干好事业的信心,更加大胆地开拓科技创新的工作新局面。

2010年,我所的《新疆特色干果精加工技术及关键设备研发》项目获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新疆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和《新疆棉田“净土工程”耕前地表残膜回收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与示范》项目又双双获得了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疆设施农业标准化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还获得2008-2010年度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012年,《枣机械化直播及采后加工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玉米秸秆饲料袋装加工机械化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三、搭建文化建设与创新和科技创新平台,激发职工创新潜能,让职工亲自勾画美好生活

2012年农机化所在自筹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对单位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庭院建设:对庭院进行完整规划设计,发动全体职工种植院内绿化带;对办公大楼进行了全面的装修与改造;更新办公设备的软件和硬件;新建停车场和职工食堂;新建3个重点学科的实验室等。焕然一新工作环境和全新的实验室条件,为科技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2012年又对全所职工住宅进行了外墙保温工程,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职工多年的冬季室内温度偏低的问题。

这些都大大地提高了职工们工作积极性,文化的建设与创新推动科技的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也带动了所文化建设与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013年,根据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员占全所职工总数超过--50%这一特点,新疆农科院农机化所成立了青年工作委员会,让青年科技人员在文化生活上实行自主管理。青工委成立后,不仅组织了“五四”青年节踏青、《苦难辉煌》读书沙龙、集体庆生、学跳民族舞蹈等活动,还在义务劳动,绿化、美化环境,庭院建设方面成了主力军。

我所从庭院规划设计比赛中选的优秀作品,做为2013年庭院建设的蓝图,从选择树种、挖坑种植苗圃、浇水维护到清运建筑垃圾、环境卫生维护,青工委的青年科研人员潜心研学,踏实肯干,贡献才华,奉献精力。“因为用心,所以珍惜”。目前,“爱所爱家”已经将青年科研人员的未来和农机化所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四、拓展科技创新空间,切实做好服务“三农”工作

科技与创新范文7

[关键词]区域科技;区域间金融;科技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8-0060-02

1 区域间金融创新和科技创新互促及协同发展的核心思路

区域间科技和金融创新的促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金融能为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支持。财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以补贴的方式体现,银行能通过风险投资和资本市场方式鼓励企业科技创新。②区域科技金融可以通过审查机制选择优秀的创新投资,对投资行业进行战略预判和筛选。③科技金融可以提供科技创新的监管工作。利用对于风险投资的企业管理和运营,辅助企业制订营销计划,完善科技创新。二者的协同发展能体现出“1+1>2”的效应,从而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

如何优化系统结构是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的核心,通过实现协同效应的最大化是重中之重,如何增加金融创新对区域科技创新产出的最大提升,如何实现系统的可持续快速发展,如何利用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实现系统的优化是最核心的发展内容。

2 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反馈效果评价模型

利用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利用历史数据模拟系统的运行,但是对于准确判断二者的真反馈效果不够准确。本文通过格兰杰(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来验证二者是否存在正反馈作用关系。

2.1 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变量之间存在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这被称之为因果关系。变量可分为原因变量和结果变量,其中结果变量由原因变量所决定,即原因变量的变化导致了结果变量的变化。通过该模型可以验证变量Y是否是引起变量X变化的Granger原因。因此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相互促进的正反馈效果进行检验。

在一个二元p阶的VAR模型中:

2.2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反馈效果检验

本文的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由于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及二者协同发展状态处于较低水平,时间为2000—2012年的黑龙江相关数据,由于数据样本较少,采用基于小样本的Bootstrap仿真方法确定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的临界值。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黑龙江科技统计手册》。下表为黑龙江省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与科技创新的Granger因果关系校验结果。

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产出的具体指标为发明专利申请授权数(PN)、高新技术总产值(HTP),黑龙江省市场科技金融规模则选择银行科技信贷(SL)、风险投资管理资本(VCC)。本文对上述数据进行取对数处理,一方面时间序列取对数后不会改变序列的性质,且容易得到平稳性序列;另一方面在因果关系检验中,弹性度量相比绝对值的变化更有意义。

3 系统运行的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通过对目前黑龙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和协同度,以及对二者协同的反馈效果和发展绩效的评定,确定了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发展的具体状态,奠定了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发展模式和详细的设计基础。黑龙江省科技金融发展速度比较滞后,在地方财政支出方面的比重非常低。本文对2000—2012年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黑龙江省科技和金融创新的协同度有过波动,但是总体还是呈现上升趋势。从而明确了黑龙江省未来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省份。

4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黑龙江省为实证分析的对象,全面地分析了科技和金融创新在黑龙江省的运行情况,并且分析了二者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现状,以及对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行了分析,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协同发展的系统模型,并且进行了系统模型的协同度反馈效果验证和分析。最后,基于本文阐述的系统框架和模型,结合黑龙江省在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协同发展的政府主导模式进行了详细化的设计,得出了黑龙江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式与机制。在对黑龙江省现状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为黑龙江省选择了政府主导型协同发展模式,并设计了其核心内容。本文将协同学理论运用于分析区域科技创新和科技金融发展的关系中,提出的协同发展模式及有关评价模型的设计为黑龙江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的相关政策制定与调整提供了理论方法和决策依据,但基于高风险与高收益的科技创新投融资过程使得主体间相互关系十分复杂,因此,从微观视角切入的主体要素间博弈与最优行为选择是下一步深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张明喜.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J].中国科技投资,2010(2):72-74.

[2]陶裕春,申昱.基于生产函数的国有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测算[J].2014(3).

[3]董丽丽,毕娟.北京文化产业的科技与文化创新策略[J].2013(11).

[4]刘姝.浅谈本溪区域金融扶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J].2011(15).

科技与创新范文8

关键词 科普图书;科技创新;数字出版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78-0076-02

在数字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普图书也在积极发展,每年科普图书都有上千品种出版,形式多样,种类繁多。虽然科普图书每年出版数量呈上升趋势,但是引进版科普图书占了很大比重,原创科普图书精品很少。另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大力推广,人们有多种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加快了科普知识的更新速度,提升了人们的科技素养。然而人们对科普图书的关注度在逐年下降,传统科普图书已经不在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种困境中需要改变现状,寻找一条发展之路。

1 科普图书发展面临着困境

1.1 科普图书的特点及作用

科普是科学技术普及推广的简称。是通过各种传媒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科普知识、推广科学技术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一种科学传播活动。

科普图书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通常用最简明的语言来解释各种复杂的科学知识,做到深入浅出。科普图书具有六大特点:科学性、通俗性、趣味性、独创性、思想性、文学性。科学性是科普图书最基本特点和根本属性,科普图书的出版主要帮助人们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和提升科学素养。为了能引起更多的读者兴趣,科普图书要保持通俗特性,让更多的人都能获取到科普知识。所以科学性、通俗性是科普图书两大基本特点。科普图书丰富了科学知识,培养人们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年轻人研究科学技术,提高全民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对社会进步、科技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1.2 科普图书面临的困难

1.2.1 原科普图书创作难,编辑水平有限

21世纪以来,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创作难、缺乏竞争力等问题凸显出来。首先,国内缺少优秀的原创作者,科普图书要求作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文字水平,既要有科学性又要通俗易懂,内容还要生动有趣,作者都要兼顾,创作周期长,难度很大。其次,科普图书每年出版的数量和种类很多,但是图书质量参差不齐,知识陈旧,语言生硬,营销方式传统,缺乏创新性,科普图书编辑专业技能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策划能力不强,图书编辑水平不高,导致图书市场原创科普图书精品少,制约了原创科普图书的发展。

1.2.2 科普图书质量不高,缺少亮点

科普图书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书名相似,内容大同小异,没有新鲜感,缺乏创新性。图书内容描述只有科学知识,没有融入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读者很难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科普知识。

1.2.3 科普图书的关注度下降,读者需求发生变化

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社会节奏加快,人们集中时间阅读有限。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知识越来越便捷,科普图书关注度下降。在有限的时间里,人们愿意关注与生活、工作、娱乐相关的书籍,对科普图书的兴趣不高。

目前,科普图书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困难,面临着严峻考验,需要高度重视。科普图书必须找出阻碍科普图书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研究科普图书的发展对策,寻求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迎接新的挑战。

2 科技创新开辟科普图书新天地

2.1 国外引进版科普图书带动我国原创科普图书创新发展

近年来,我国出版社与全球知名出版社合作,版权引进比较活跃。引进版的科普图书发展迅猛,精品科普图书层出不穷,极大丰富了我国科普图书市场。

2.1.1 学习国外引进版科普图书创作经验

第一,国外引进版科普图书在内容上以读者的视角为主,考虑到读者不同年龄段的思维方式和语言特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读者的兴趣,提高科学素养。

第二,国外引进版科普图书大多是系列书,系列化的丛书封面设计统一,容易吸引读者关注。

第三,表现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不仅有漫画科普、科普绘本,还有立体科普等等。

第四,国外科普作者科普工作经验丰富,文笔扎实。国外科普出版社专业性很强,拥有稳定的科普作家团队,利用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保证了科学知识准确性和权威性。

2.1.2 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创新发展

通过科普图书获奖可以反映出我国科普出版日趋回暖,原创科普图书在出版领域变得越来越活跃,应该值得鼓励。但我们也要看到,原创科普图书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我们去努力解决,振兴科普图书还任重道远。

2.2 科普图书注入新的科技创新元素

2.2.1 用多媒体技术研发多媒体出版物

多媒体技术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相对于传统出版物,多媒体出版物深入到很多学科领域,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科学技术等等。多媒体技术与科普知识相结合,可以设计出与众不同的多媒体出版物,这样可以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营造出一个轻松快乐的阅读环境。

2.2.2 有声读物发展壮大

有声读物是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物的结合,通过阅读器使传统出版物具有声音、图像等功能,纸质图书也具有了多媒体的特点,增加了传统图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数字出版领域,有声读物实现传统出版产业升级,使传统出版物焕发青春,是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一项重大突破,市场前景广阔。有声读物将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有声读物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3 科普图书未来发展走科技创新之路

3.1 大力发展原创科普图书,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一,学习和借鉴国外科普精品,加强原创科普图书选题的科技创新。

第二,出版社加强与学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科普知识。

第三,重视科普作者队伍建设,要求作者具备科学素养和文学素养。

第四,提高编辑综合素质,关注科技动态,吸引更多的复合型人才加入科普图书编辑队伍。

3.2 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增加科普图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第一,科普图书要有创新的内容和形式,要符合读者对象。尤其是少儿科普图书,要想增加内容的可读性,就得提升图书质量,设计精美图片,采用立体效果、二维码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多种表现形式吸引读者。

第二,加大对读者的吸引力和神秘感,让读者有兴趣探索阅读。今后的科普图书中,在图文上融合多媒体元素,加入一些智能科技。

第三,科普D书知识深浅度要符合读者的认知水平。

第四,科普图书的整体设计要更加贴近读者。科普图书尤其是少儿科普图书应该注重儿童的心理特征,科学性和趣味性兼顾,提高科普图书整体设计水平,吸引更多的读者去阅读体验。

3.3 大力推广创新营销模式

当今互联网日益盛行,大多数读者都在关注网络信息,关注科普图书的读者逐年减少,这就需要改变原有的营销方式。首先,通过科技创新手段,做好科普图书的网络宣传,吸引读者关注新出版的科普图书,运用移动互联网营销手段,快速抢占科普图书销售市场,社群销售模式的兴起,也给传统科普图书带来更多的商机。其次,在推广方面可以和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学校等合作,开展各种适合读者的科普活动,阅读新出版的科普图书,活动涉及科普图书的主要内容,让更多的读者参与进来。

4 结论

我国把“科教兴国”定为一项国家发展战略,并颁布了科学普及法,科普图书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科普图书发展在面临困境的时候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形式的多样化会吸引读者获取更多的科普知识。科普图书要想有所发展,就要学习国外优秀科普图书的创作经验,提高我国原创科普图书的编创水平,将现有内容资源与创新科技相结合,打造适合大众读者喜爱的原创科普图书精品,培养少年儿童科学探索的兴趣爱好,从而提升国民科学素养,振兴我国图书出版业,为早日实现中国的科技强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科技与创新范文9

创新创业的初衷

为什么大家认识明星而不认识科学家呢?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但感觉有个最简单明了的答案,是因为明星更加接地气,更加接近人们日常生活。“让科学家接地气”是我创业的初衷。

教授和院士从当学生到当老师,一直在象牙塔里。他们有很多科研成果,却被束之高阁,藏于图书馆,除了供研究生学习之外,少有人问津。高校有很多科研成果尚未应用于实际产品中,产学研用没有真正结合起来。如何让科学家接地气?以“科技转化、科学普及”为切入点,把科学家的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日常生活,让人们了解科技创新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故事,这样是否就能让更多的人认识科学家了呢?

为此,我们成立了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SMART(Solution Marketing Academic Research Technology)创新团队,旨在基于团队多年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方面的研究积累,推进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高新技术快速转化并应用于日常生活,并提出研发“人工智能机器人+”平台,旨在降低机器人的研发门槛,为机器人的定制开发、快速普及、应用发展提供基础。

格分维公司的创业团队早在2000年时就开始涉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化等方面的研究。在我读书期间,学校人工智能实验室的老师和研究生每年都参加机器人大赛,并且在国内外比赛中获了不少奖。我们团队的部分老师专门做人工智能基础算法和逻辑推理研究,部分老师专门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研究。

2009年7月,时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钟义信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根据以往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当前信息化发展趋势,可以预测在5年之后,智能科学与技术将有大量需求,人工智能将出现另一波发展高峰,建议中国要及早准备,以免核心技术掌握太少,缺乏高科技的领先产品。”

在此次访谈之后,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8月28日在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注册成立,定位做“人工智能基础算法、逻辑推理、机器人”,围绕人工智能机器人,根据需要研发“智能家居、科技餐厅、智慧医疗”相关系统。公司成立时就提出了研发中国自主产权的“人工智能计算平台”,提供软件算法模块和硬件机械模块,为今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推广普及奠定基础。公司曾组织多位老师召开项目论证会,结论是中国有必要研发这样的一个平台。

SMART产学研用探索

为了能够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继续研发人工智能平台,经过多次讨论,公司于2013年4月提出组建SMART创新团队,目的在于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为科技产业化提供新路径和新方法。

目前SMART团队聚集了英国桑德兰大学的大数据专家彭永红、浙江大学的自动化专家孟F、北京格分维公司总经理陈志成、北京大学软件学院蒋严冰、原海军总医院冀振华、西北工业大学毛明毅、北京工业大学付利华和华北电力大学鲁斌等。每位老师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其背后都有强大的科研团队、研究生资源和开发实现能力作为支撑。目前公司具有一支由专家教授、技术骨干、开发精兵、市场专员组成的勇于创新、敢想敢做的团队。

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转化和科学普及,SMART团队作为发起成员,自2013年筹备并于2015年成立了中华科学艺术创新联盟。中华科学艺术创新联盟把科学和艺术连接起来,促进相关领域的资源整合与项目合作,构建科学与艺术协调发展的创新平台。联盟常设机构包括:指导委员会、理事会、秘书处、4个专业委员会(国际智能创新研究院、科学技术专业委员会、艺术专业委员会、文化传媒专业委员会)、4个工作委员会(科普创新工作委员会、科技产业化工作委员会、创新人才工作委员会、创新基金工作委员会)。联盟所开展的工作在促进跨领域合作、科学普及和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正在发挥引领性的示范作用。

人工智能机器人+

创新示范项目

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各行业对机器人需求的增加,机器人开发过程中逐渐显现出四大痛点:第一,机器人领域专业性强、门槛高、 开发周期长;第二,机器人软硬件没有标准化,适配性差;第三,针对不同应用场景单独设计、一次性开发,导致工作重复,浪费时间和资源;第四,当前机器人开发重硬轻软,低层次重复。

对此,我们提出了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的概念,立项研发模块化的机器人平台,以便降低开发门槛,缩短研发周期,力促机器人的快速生产和应用。提出的具体方案是:第一,设计人工智能“机器人+” 开发平台,提供核心算法、开发工具;第二,对机器人部件进行模块化,实现接口的标准化;第三,通过模块化的组件,对常用场景的机器人实现按需快速定制;第四,基于“云+端”的“机器人+”系统架构,通过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为基础的网络化模式,实现对机器人功能的远程操控和增值服务。

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了由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专家教授组成的团队,掌握了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机器人核心控制技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三大核心领先技术,致力于研发机器人产业“云机定制”平台。通过“机器人+”平台提供的核心算法和软硬件模块,实现对教育机器人、医疗机器人、舞蹈娱乐机器人、餐饮服务机器人和家庭陪伴机器人等应用于不同的机器人的模块化快速开发。该平台对于促进机器人产业的普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智能机器人+”项目得到业界积极评价并获得多方投资,陈志成教授被评选为CCTV“2016年中国创业榜样”。

我们很难相信,现在大多数孩子的偶像都是明星而不是科学家;我们很难理解,中国这么多高校的科研成果仅存于图书馆而不是被用于实际生产中。然而,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一定会有更多的科研成果被转化并应用于市场、服务于大众。

链接 人物简介

陈志成,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博士后,英国布拉德福德大学访问学者。先后担任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计算机系学科带头人、教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飞虎队队长。现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基础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通信学会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信息协会大数据分会理事、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工业大数据专委会主任、国际信息学会中国分会委员、中华科学艺术创新联盟理事长、北京格分维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科技与创新范文10

关键词 科技馆展区;更新改造;创新

中图分类号G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4-0022-02

1 当前科技馆展区存在的问题

浙江省科技馆于2009年7月开馆,全馆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常设展区共有3个楼层,常设展览实际使用面积有1万平方米。馆内共设有十大常设展区,100多个展项,300多件展品,是浙江省首个特大型科技馆。虽然浙江省科技馆的展品、展项与很多科技馆相比还是很有特色的,但是时间长了,也开始出现展示内容匮乏、形式单一、展品损坏等现象,不少楼层观众往往是一走即过,导致整个展区都处于闲置状态。如二楼的微软工作室、机器人展区等,由于内容不够丰富或展品损坏,几乎很少有观众。“微软工作室”最初设展的目的是让观众体验微软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微软新技术对工作生活带来的便捷、效率和惊喜,并且展区的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而在实际展览中,“微软工作室”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展品损坏,维修维护困难,观众没有体会到微软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目前属于闲置展区,观众很少。这充分说明,不管再好的科技馆如果不及时更新改造就不能满足公众对科学探究的需求。科技馆要做到最好并不一定要体现在规模和展品数量上,而应有自己的特色,如何保证科技馆展区的更新改造与众不同、充满活力,并能够促进科技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重点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2 科技馆展区更新改造的创新实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以及日新月异,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求日益增长,对于科技馆陈旧的、落后的科普展品已经不能满足公众的学习要求。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展区的更新改造呢?浙江省科技馆通过对部分展区的创新改造,增加展示内容,提升展览形式,激发观众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1 加强与当地科技企业合作

积极与当地的科技创新型企业寻求合作是科技馆展品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2013年,浙江省科技馆与杭州汇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对二楼展区的微软工作室进行改造,设立了“凡达3D打印体验园”,也是国内首个3D打印科普体验园。在体验园内,观众可以看到3D打印机打出的机器人、玩具车,各种模型,甚至是食物。此种打印机与普通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神奇在于打印材质:3D打印机内装有金属、陶瓷、塑料、砂等多种不同的“打印材料”,不同于普通打印机中装有的纸张和墨水。观众在体验中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创造自已的个性化产品:创建你的想法,告诉工程师,由工程师在现场绘制模型数据并转化成3D打印机能够读懂的代码文件;打印3D模型,将代码文件导入到打印机驱动软件,给喷头加热,开始打印(根据模型的复杂程度而定完成作品时间长短);取出打印完成的模型,去除支架材料多余部分,然后自己动手再进行仔细加工,最后完成产品。

2.2 加强与高校合作

2014年1月,在二楼机器人展区推出了以“意念想象,控制未来”为主题的脑电科普体验活动,是由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大学仪器与工程学系联合举办的。这项展览围绕脑电技术为主要内容,将先进的科学技术与有趣的赛车、飞机、对抗等元素进行结合,展示了“绿之幻影”、“意念对抗”、“疯狂赛车”、“心有灵犀”这些既富科技含量,又有趣好玩的体验项目,让观众了解到真正的脑电技术,体验到真实的意念控制。该展项的设立,不仅将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展示给公众,又推出具有创新思维的展品,拉近了科技馆、高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多方互赢。

2.3 加强与国际合作

2013年10月,浙江省科技馆与美国首个开放实验室Genspace进行交流并达成合作意向,计划2014年在沉浸式影院的二楼闲置展区开设开放实验室,以生物实验为开端,建立专业的实验室,并针对老师学生开展新型的实验课程,更好地让中小学生参与到高端而神秘的动手实验中来。开放实验室Genspace是全球首个非营利性的开放实验室,Genspace团队的科学家们将设计、研究、教育与生物技术相结合,意在传播新的创意思想,把科学实验搬出实验室,以工作坊、讲座和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科学传播,让那些只有在高端专业的研究机构里才能进行的实验,放到设备简单、场地灵活的开放实验室里,连普通大众都能动手“玩”基因。

3 对科技馆展区创新改造的几点思考

3.1 创新理念,不断更新展教思路

2009年,浙江省科技馆建成之初,就以“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化大型科技馆向公众开放,开馆至今接待观众280余万人次。但随着人们对科技馆的认识不断深化和科普理念的不断提升,科技馆的建设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浙江省科技馆清醒地认识到当前面临的问题即――如何更新改造科技馆展区?如何升级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科技馆的新形象?这就要求领导者必须有创新的理念和意识,准确把握社会和公众对科技馆的需求。在展区改造中,创新是科技馆展品的灵魂,但绝不能标新立异,为创新而创新,应该是在遵循科技馆建设的规律,在保持总体展示风格的前提下进行。浙江省科技馆在展区更新改造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一是在考虑总体方案时要有创新的思路,在主题内容选择、展示方式等方面有创新的理念和意识;二是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思路去设计和规划展项。比如在展区设立的“凡达3D打印体验园”,是国内首个3D打印科普体验园;三是要把创新的意识贯穿在展区的规划和展教过程中。创新应该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无论是展区的主题内容、展教形式、观众参与方式都要用创新的思路去要求,只有这样改造出的展区才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2 展区主题要关注科技前沿和热点

科技馆是公众科学普及的殿堂,除了要对基础科学进行展示和教育外,也要对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及科技热点加以展示,这不仅是科技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吸引更多公众参观科技馆的途径之一。浙江省科技馆在2013年进行展区改造时,以“凡达3D打印体验园”为展示主题来规划常设展览内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该展区引进了当今世界最有创意、最有发展前景的科技项目―3D打印,让观众体验时能更好地了解3D打印技术、接触前沿科技。在体验园内,观众不但可以看到3D打印机打出的产品――人体器官、建筑模型、人像等,还可以参与制作,用3D打印机打印自己设计的产品。这个热点主题展区的设立,大大吸引观众的“眼球”,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3 整合展区、集中改造,激发观众的科学兴趣

在展区改造时,如果改造单件展品或只有几个展品创新,在视觉上很难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不能起到让观众眼前一亮的全新感觉,况且科技馆展品的数量一般较多,改造的单件展品容易被观众遗漏。因此,为了给观众留下展区创新改造的深刻印象,凸显改造的成果,浙江省科技馆进行展区改造时,不是单纯改造单件展品,而是在对展区整合基础上,对展品按照主题集中改造,并使其成片状分布。如,在二楼机器人展区“意念想象,控制未来” 的脑电体验展览中,全方位展示脑电技术,通过多件展品、多种展示手段的协同作用,引导观众探索大脑的秘密,并在体验科技中激发科学兴趣。

3.4 寻求多方合作,创造双赢局面

科技馆是公益事业单位,在运转的过程中也需要巨额开支,其中包括科研经费、展品更新维护费等等。如何让科技馆更好的运作下去,最大限度的发挥科普教育功能,推动科技馆事业的蓬勃发展,除了科技馆自己的努力,还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争取其他外部力量的支持。一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科技馆拥有足够的空间供高新企业展示最新科技成果,宣传推广产品,企业则为科技馆免费提供最新展品。这样科技馆可以节约一大笔购置资金,同时为相关单位进行有效的产品推广宣传。如“凡达3D打印体验园”为浙江省科技馆与杭州汇文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在合作过程中科技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群众口碑,而企业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有很多科研实验室、严谨的科研人员和思维灵活的学生,他们既可以参与常规展品的设计,也有能力开发出具有科技含量的创新型展品。如“意念想象,控制未来”展品项目为浙江省科技馆与浙江大学共同合作。科技馆将高校的优秀科研成果实时地展示给公众,这样既促进双方的发展,又拉近了科技馆、高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进而实现了多方互赢。

4 结论

科技馆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领域。科技馆展教的重点也已不再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而是向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启迪科学观念,激发创新意识方面转变。因此,科技馆的展区更新改造应当从以“展品为中心”的思想向“以观众为中心”的思想转变。在展示内容选取上,仅仅表现科学的概念和原理是不够的,应当适应时代要求,追踪科技发展,反应社会热点,贴近公众需求,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选择独特的展示内容,推动科技馆的创新发展,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参考文献

科技与创新范文11

关键词: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协同度;

作者简介:王宏起(1958-),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向:高新技术发展与战略管理。

一、引言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与全球金融危机等复杂国际环境下,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调基础研究,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科技创新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随着我国科技创新的步伐加快,科技金融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科技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等多部门共同出台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等多个科技金融政策文件,积极推进各省市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在国家与地方政府陆续出台的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多项政策中,主要是以促进科技创新为中心,将科技金融发展定位于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着重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环节的资金需求问题,而忽略了科技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的协同发展要求。

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主要围绕金融对科技创新的作用和科技创新对金融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Luigi等(2008)[1]、Ang(2010)[2]、Vasilescu和Popa(2011)[3]、叶子荣和贾宪洲(2011)[4]等围绕金融体系中银行、资本市场及风险投资发展对科技创新的作用进行了相关研究,Berger(2003)[5]、Schinckus(2008)[6]、Agbolade(2011)[7]等研究了以信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对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而对科技创新与金融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Perez(2002)从技术——经济范式演进的视角对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金融资本对重大科技创新的发生和扩散具有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在技术革命的爆发和狂热阶段,金融资本疯狂进入获取科技创新的利润,而在技术革命的成熟和衰退阶段,金融资本则从相关企业和部门流出,成为“闲置资金”,寻找其他的投资机会[8]。Perez的观点反映了科技创新与金融资本间的制约关系。科技金融的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从1985年党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以来,先后出现了科技贷款、风险投资、高新区债券等片段化的科技金融形式,但科技金融整体发展比较缓慢[9],它制约了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2009年才陆续出现了科技金融的论著,赵昌文等(2009)[10]、游达明和朱桂菊(2011)[11]、周昌发(2011)[12]等从理论层面分析科技金融的内涵、运行模式、保障机制等。本文借鉴Perez的思想,运用协同学理论分析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模型,动态监测国家或地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程度,以便把握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发展演化趋势,为政府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持续快速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方法支持。

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

参考借鉴赵昌文等(2009)[10]、段世德和徐璇(2011)[13]及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2011)[14]对科技金融的论述,本文认为科技金融是由政府、金融机构、市场投资者等各金融资源主体向从事科技创新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创新体,提供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政策与金融服务的系统性制度安排,以实现科技创新链与金融资本链的有机结合。它是由各金融资源主体及其在科技创新融资过程中的行为活动共同组成的一个体系,是国家及地方科技创新体系和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资金融通的视角,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主体可分为政府主体与市场主体,相对应科技金融分为公共科技金融与市场科技金融。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主体为政府财政部门,通过科技计划、政策性贷款、创新补贴等直接与间接投入方式促进科技创新。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不以盈利为目的,更注重财政投入的产出效率及可持续性。以风险投资、商业银行等为代表的市场科技金融主体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通过分析比较科技创新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与风险损失,选择最优的投资项目以实现其最大的投资收益。

协同学(synergetics)是德国物理学家哈肯提出的一种可以广泛应用的现代横断学科,其研究由大量子系统以复杂的方式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如何通过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自发地形成时间、空间或时间———空间的有序结构[15]。本文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系统视为复合系统,它由不同属性的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复合而成,二者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如图1所示。科技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及强正外部性等特征,在其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阶段存在着不断放大的资金需求,有效的科技金融支持是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科技金融子系统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通过审查机制对创新项目进行择优筛选,并为科技创新提供事后监督管理。科技创新子系统需要资金的有效支持,其发展为科技金融提供了广阔的需求空间,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是科技金融形成与发展的前提。同时科技创新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市场科技金融的投资利润,并直接影响政府公共科技金融的投入产出绩效。另外,科技创新子系统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了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手段支持[5,6,7]。由此可知,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是一个并行的、互嵌的过程,二者共同构成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根据协同学原理,如果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将产生“1+1>2”的整体协同效应,进而带动知识经济快速增长。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涉及到众多的系统状态参量,依据协同学的序参量原理和支配原理,通过确定序参量,降低研究的复杂性,有利于把握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的发展演化方向。根据序参量的特征[15]和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相互作用关系,将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金融投资绩效确定为复合系统序参量。科技创新产出是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各创新体的研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产出的集成,科技金融投资绩效包括公共科技金融主体投入产出绩效与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收益。构建基于序参量的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模型,如图2所示。

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通过资金流紧密耦合在一起,企业、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创新项目需要科技金融子系统提供的资金支持,即资金流由科技金融主体流向科技创新主体,其中政府公共科技金融主体根据不同类型的创新项目,选择定额分期补助、事后补助、有偿使用等差异化的财政资金拨付方式;而市场科技金融主体则通过债权、股权、可转债等金融工具,保障其自身投资利益。无论是政府公共科技金融主体还是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应产生一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保证其资金投入的可持续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通过促进知识经济增长以税收的形式实现资金的回流,才能保证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的可持续性;作为市场科技金融主体必须以科技创新投资回报的方式回流资金,体现出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逐利本质。在整个资金循环过程中,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金融投资绩效作为序参量决定了资金循环持续增强的关键。在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金融投资绩效均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不断增加的科技创新产出,一方面为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提供高额投资利润,其财富效应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使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不断扩张;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绩效,促进知识经济与税收收入快速增长,进而带动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不断提高的科技金融投资绩效促进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的扩张,为科技创新子系统提供充裕的资金支持,并通过其事前筛选与事后监督管理机制,保证资金的配置与使用效果,有助于提高科技创新的产出规模。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通过正反馈作用实现螺旋式上升状态,使其复合系统向更高的有序结构演进。反之,在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非协同发展状态下,科技创新产出较低将使得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收益减少,进而引发金融资本的外流,导致市场科技金融资金规模萎缩,并使得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入产出绩效降低,税收增长缓慢,从而制约了公共科技金融投入的增加。科技金融资金规模的降低将制约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影响科技创新产出,如此往复,将形成恶性循环,使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向更低的层次退化。

由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可知,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反之则相互制约、阻碍其发展。因此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模型,便于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动态监控二者协同发展状态,可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制定或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三、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模型构建

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是指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之间在发展演化中彼此和谐一致的程度,它决定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由无序走向有序的趋势和程度。本文借鉴孟庆松与韩文秀(2000)[16]提出的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测度模型,具体包括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和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

(一)子系统有序度模型

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视为复合系统S={S1,S2},其中S1为科技创新子系统,S2为科技金融子系统。考虑子系统Sj,j∈[1,2],设其发展过程中的序参量为ej=(ej1,ej2,…,ejn),其中n≥1,βji≤eji≤αji,i=1,2,…,n,αji、βji为系统稳定临界点上序参量分量eji的上限和下限。这里假定ej1,ej2,…,ejk为正向指标,即其取值越大,系统的有序程度就越高;假定ejk+1,ejk+2,…,ejn为逆向指标,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就越高,反之则子系统的有序程度就越低。其中权系数λi代表eji在保持系统有序运行过程中所处的地位。

(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

定义3:假设在给定的初始时刻t0,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为u10(e1),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为u20(e2),在复合系统发展演变过程中的另一时刻t1,假定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为u11(e1),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为u21(e2),定义式(3)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的协同度。

由定义3可知,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的判定过程为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过程,从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的变化中分析复合系统的协同状态。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的协同度C∈[-1,1],其数值越大,表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就越高,反之则越低。协同度C为正值的充要条件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在t1时刻的有序度均大于二者在t0时刻的有序度,表明复合系统处于协同演进状态,而当科技创新子系统或科技金融子系统在t1时刻的有序度小于其在t0时刻的有序度时,都将导致协同度C为负值,表明复合系统处于非协同演进状态。对于一个子系统有序度提高幅度较大,而另一个子系统有序度提高幅度较小的情形,此时复合系统协同度虽然为正值,但其数值非常小,表明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由上述分析可知,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综合考虑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两个子系统的运行状况,它提供一种对复合系统实施基于协同管理的效果的度量准则或评价标准。

(三)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是协同度准确测算的关键环节,该指标体系须能够全面反映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的协同发展状态,但又不宜过于繁杂,避免信息冗余。哈肯提出的复合系统子系统间协同为动态概念,即协同产生于复合系统的发展演化之中,本文亦从时间维度测度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基于时间序列的连续动态观测,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在产出方面的协同是二者投入方面协同与过程管理协同共同作用的结果,即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投入结构的不匹配或过程管理无效均将导致二者在产出方面的协同效果较差。为此基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产出协同的视角构建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其测算结果涵盖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投入与过程管理的协同状态。由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机理分析可知,序参量科技创新产出与科技金融投资绩效是决定复合系统实现可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性参量。按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逻辑顺序,科技创新产出包括研发产出、成果转化产出与产业化产出。创新税收收入为科技创新主体创新活动所引致的税收收入,它反映了政府公共科技金融主体投入所产生的现金流回报,因此采用创新税收收入与财政科技支出的比值反映公共科技金融投资绩效。市场科技金融可细分为商业银行、科技资本市场和风险投资,其中科技资本市场专指为科技型企业提供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10],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绩效可用投资回报率来反映。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的具体指标如表1所示。

四、实证研究

针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实际情况,利用本文构建的复合系统协同度测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根据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本文采用的数据样本为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2000-2010年的年度数据,其中各科技创新产出指标数据采用直接查找的方式,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各科技金融投资绩效指标数据需进行相应计算或替代,具体如下:

(1)创新税收收入与财政科技支出比值:尚无创新税收收入数据,因此采用相关性较强的高技术产业利税数据替代,财政科技支出数据可从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直接采集。

(2)银行科技信贷利润率:尚无银行科技信贷利润率相关数据,由于商业银行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即科技信贷利润率越高,则商业银行开展科技信贷的积极性就越大,因此采用商业银行科技信贷金额与贷款总额的比值来替代商业银行科技信贷利润率,其数据来源于各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金融年鉴》。

(3)科技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1)筛选并确定各年的科技型上市公司。借鉴李希义、房汉廷(2008)[17]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界定标准,对全部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进行筛选,确定各年科技型上市公司,记为LCit,表示t年第i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各年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数量为LCNt。(2)计算各年各家科技型上市公司的年投资回报率LCrit,其中LCrit=1n(Pit*TEit/Pi(t-1)*TEi(t-1))*100%,Pit表示t年第i家科技型上市公司年末收盘价,TEit表示t年第i家科技型上市公司总股本,此处引入公司总股本,是对冲上市公司送股、配股、拆股等对该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3)计算各年科技资本市场投资回报率LCRt,其中。该指标数据来源为巨潮咨询网(http://cninfo.com.cn/)和大智慧行情软件。

(4)风险投资回报率:(1)查找各年风险投资收入和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数据,分别记为VCGt和VCCt。(2)计算各年风险投资回报率VCRt,其中VCRt=(VCGt/VCCt)*100%,由于缺少风险投资投资金额数据,此处用风险投资管理资本总额替代。该指标数据来源为各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发展报告》。

运用标准化数据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进而求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指标权重的确定有多种方法,本文采用相关矩阵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基本步骤表述如下:设指标体系中包含n个指标,它们的相关矩阵A为:

n其中,aii=1,,i=1,2,…,n。Ai表j=1示第i个指标对其他(n-1)个指标的总影响。Ai越大,表明第i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的影响或重要性就越大,故应当赋予其越大的权重。因此,将Ai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相应各指标的权重。按上述步骤计算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中各∑Aii=1二级指标权重,见表3。由于协同度测度模型计算过程中不需要一级指标权重,故未计算。

将各指标数据代入公式(1),计算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序参量各分量的有序度,并将结果代入公式(2),得到历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的有序度计算结果,如表4和图3所示。

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结果代入公式(3),得到2001-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计算结果,如表5与图4所示。

(三)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计算结果分析发现:科技创新子系统有序度大体呈上升趋势,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波动较大,且上升趋势不是很显著,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在2008年同时出现下降。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复合系统协同度在[-0.2,0.2]区间震荡,整体偏低,表明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良性协同发展机制尚未形成。党中央、国务院自2006年1月颁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及其配套政策以来,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的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并专门提出了促进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由科技部牵头,与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共同推进科技金融体系建设。但从2006、2007年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和复合系统协同度的结果看,提振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国家与地方在推进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过程中,将科技创新置于核心首要位置,而将科技金融的角色定位为匹配性服务组织,用以解决科技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科技金融尤其是市场科技金融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其发展壮大需要以企业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主体提供较高的投资回报,忽略二者间制衡关系的科技创新或科技金融发展思路,必然影响其协同发展速度与效果。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同时下降,并导致其复合系统协同度出现较深跌幅。针对国际金融危机,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推出加快实施重大专项、为重点产业振兴提供科技支撑、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六项科技支撑措施。2009年、2010年科技创新子系统与科技金融子系统有序度出现反弹,复合系统协同度亦出现较大提升,但该发展趋势能否持续,还需关注后续的相关发展数据。

针对上述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状态,政府应充分认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重要性,从提升科技创新产出和市场科技金融投资绩效两方面着手,促进科技创新与市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进而提高政府公共科技金融投资绩效,实现全面协同。具体建议如下:(1)利用多种手段提高科技创新产出能力,通过技术预测、专利地图等方法选择财政科技资金优先支持的创新领域,并运用科技计划等政府手段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体,鼓励其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通过构建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18],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以保证在一定科技金融资金投入的条件下,科技创新产出的最大化。并着重培育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利润提供保障。(2)提升商业银行、风险投资机构等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科技创新项目筛选能力、风险评估与控制能力、事后监督管理能力等,以此提高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绩效。加强对科技型上市公司的监管,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保障科技资本市场投资者的权益。通过市场科技金融投资绩效的财富示范效应,促进社会资本向创新领域集聚。(3)组建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调管理机构,动态监控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状态,综合科技创新主体与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反馈信息,协调科技部门、财政部门、发改委等多部门,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协调配合。并定期公布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公共科技金融投资绩效、市场科技金融主体投资利润等调研数据,为专家学者开展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管理的量化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其研究成果亦可为协调管理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依据。(4)针对类似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建立重大外部事件应急机制,做好积极应对准备,以降低其对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的不利影响。(5)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使“创新成果具有合法的垄断性”,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及市场科技金融主体的投资收益。

五、结论

科技与创新范文12

关键词:区域经济;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分析

作者:徐悦

一、区域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发展现状

(1)区域科技创新子系统发展状态。我国区域科技创新子系统的发展现状主要包含了区域科技创新方面的知识创新以及技术创新,还有区域产业化发展这几个比较主要的阶段。重点考察的是区域内部高校以及科研院校的数量,还有区域内创新型企业所占的数量,还有高新技术企业所占的数量等等。其中,检测区域科技创新最根本的指标就是检测其产出,主要的内容包含了论文数量以及发明专利方面的申请数量以及授权数量,还有新产品方面的总体销售收入,以及新产品能够产生的利润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的对外出口贸易额等等,并且还应该分析各个区域科技创新实现的成果其转化效果以及实际的应用情况。

(2)区域科技金融子系统发展现状。作为市场经济以及科技发展最根本的基础就是实现区域金融发展,所以需要分析各个区域的实际金融发展情况,主要包含了区域商业银行以及证券市场,还有股票市场以及股票市值,以及债券市值等等发展的情况。并且,还应该做到在此基础上考察不同区域的科技金融子系统具体的发展现状,主要包含了区域财政投入金额,还有区域商业银行贷款,上市公司的数量以及风投成功率,还有企业的资本规模以及企业担保投放具体额度等等现状。根据以上分析得到区域科技金融的实际发展情况。

二、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选择

(1)区域协同发展模式的比较。主要的三种协同发展模式有政府主导型以及过渡型,还有市场主导型。这三种模式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只有充分接的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发展的具体情况才能够真正发挥出这三种模式各有的特点,通过实现科技创新子系统以及科技金融子系统之间的强有效的反馈作用,充分实现各个项目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协同效应实现最大化。这几种协同发展模式之间是存在联系,同时也是存在区别的。并且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是不同的,能够得到不同的效果。

(2)区域协同发展模式选择。实现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二者之间的协同发挥发展应该对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子系统的实际运行状态做到充分的分析,并且深入调查二者之间的协同发展程度。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做的就是对各个区域的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有关的真实的发展数据进行深入地分析,并且还应该深入分析各个区域科技创新子系统以及科技金融子系统的真实发展现状,还应该充分利用不同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二者协同发展的磨合度,通过测试二者的实际协同度,不断确定这二者之间达到协同发展的可能性。

(3)区域协同发展模式动态转换。伴随着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二者的协同度也是越来越高的,而且伴随着不同的协同发展模式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而不断变化,区域科技创新现状以及科技金融发展现状都是不存在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以及科技金融二者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关联性,同时二者也是相互制约的。当科技创新以及发展都比较缓慢的情况下,将会对科技金融方面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相反,当科技金融方面没有获得良好的发展,科技创新方面也将无法获得较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