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时间:2023-02-15 23:48:04

科技下乡活动总结

第1篇

县委宣传部: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会议精神,从去年冬天到今春开展的“科普之冬(春)”科技下乡活动已告一阶段,现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以下总结汇报。

一、活动开展情况

我县“科普之冬(春)”科技下乡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通知》精神,以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科技素质、实现“三增一稳”为目标,以科普宣传、科普培训、科普示范、科技服务为手段,集中活动与分散型“科技下乡”活动相结合,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理论培训与农村实用技术操作培训结合,实用技术推广与试验示范项目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工作。由科协牵头,集中开展“三下乡”大型活动1次,出动宣传车辆3辆(次),宣传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印发各种农业技术资料1.5万多份,科普挂图、庄浪县科技成果展牌展览6幅,分散活动10次,分六个活动小组,分别组成农牧、林业、水利、水保、农机、科协6个科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宣传农业技术6项,发放技术资料1.2万份,下乡乡镇18个,入乡宣传面达100%,下乡科技人员达106人次。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820名,在县广播电视台《科技园地》栏目,播发科技稿件达5份,播放科技录像带3部。

二、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周密安排。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是一项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集中向全民普及科技知识的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为了切实搞好这项工作,必须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明确任务,周密安排。县委、县政府对活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明确“科技下乡”活动的具体内容,我们按照安排,抽组由分管领导、科技骨干组成的精干队伍开展科技下乡工作。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上,把科学技术送到农民手中。

2、充分利用基层科普网络组织,开展科技宣传和科技服务。农科站、林业站、畜牧站、水管所、农机站、乡镇科协、协会等基层单位,围绕推进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实现农民增收问题,举办良种培育、蔬菜种植、科学施肥、果树、经济林栽培、修剪、畜禽养殖、药材种植、农业机械操作、维修、保养技术等各种农业实用技术宣传、讲座,专门为群众提供科技致富信息,开展科技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宣传活动,密切了党和群众关系,充实了群众文化生活,使群众真正得到了好处。

3、开展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是“科技下乡”的主要内容,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按照省、地业务部门要求,由县科技领导小组统一分解任务,县直有关单位和各乡镇具体组织实施,由县农牧、林业、水利、水保、农机、团委、妇联、党校、农广校、农职中、电大、科技局、科协等部门的科技人员和专业教员,具体承担培训任务,进行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

第2篇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紧紧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以加速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和科技含量,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为目标,深入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技术,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为适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要求和我县农业面临的新形势,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送科技下乡活动要遵循求真务实的原则,做到“三个结合”,即与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与林区农民增产增收相结合,与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分级组织实施。

二、总体任务

组织科技骨干100人次以上送技术下乡,培训基层林业技术人员和林农1000人次以上;以林业科技示范基地为依托,开展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重点推广3项重大林业技术,使500户农业科技示范户受益。

做到送出一批技术,培养一批技术能人,带动一批科技示范户,使科技下乡活动收到实效。

三、实施内容

(一)编制技术培训资料。由县技术推广站、林政股、政策法规室共同负责编写印制《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资料2万多份,用于林农培训。

(二)开展技术培训。按照分期培训的原则,有计划、多层次地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分两大类:一类是组织县各乡(镇)营林技术员培训;另一类是组织县林业专户培训,后再由乡(镇)林业技术员到各村、组开展培训,进行技术推广,培训内容力求丰富多样、符合实际、通俗易懂。培训形式采取办培训班和开现场会两种。计划培训林农1000人次。

(三)开展科技帮扶结对子活动。由技术推广站组织林业科技人员与县林业专业户进行“一帮一”结对子帮扶活动,县技术人员落实到林业大户挂点帮扶,重点帮扶一些积极性高、规模较大的林业专业户。并要求每位技术人员认真填写“江西省林业科技帮扶工程结对子联系卡”。

(四)重点推广一些先进实用技术。如:主要造林树种良种壮苗培育技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桉树)丰产培育技术;abt生根粉应用技术等。

(五)建设科技示范园区。根据我县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和实际情况,新建一批桉树科技示范基地,并且在原已建成的桉树示范基地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建成高标准的示范基地,使基地真正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科技示范点的建设应与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相结合,并由县技术人员直接挂点帮扶。

(六)开展信息咨询和科技服务。县技术推广站将电话对全县退耕户和林业专户开通科技咨询服务,同时,对乡(镇)已培训的技术人员实行上门服务,使基层农户的需求与技术人员的服务有机统一。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作为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为基层和林农办实事的重要行动,确保活动的顺利实施。要结合各地实际,开展一些影响大、效果好的标志性活动。县林业局领导小组负责工程的组织协调,技术推广站、退耕办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并将各项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落实具体技术人员。

(二)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新闻媒体及召开现场会的时机,加大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吸引各类林业专业户参与工程建设,在全行业营造学科技、用科技、重视科技的良好氛围。

(三)注重实效。各地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要落实活动的责任人、落实技术人员、落实活动项目,扎扎实实地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

(四)落实保障措施。县林业局将拿出专项工作经费用于鼓励科技人员下基层服务,以确保该项活动的顺利实施。

(五)建立考核奖惩制度。县局每年对送科技下乡活动的技术人员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进行通报表扬,并给予奖励,对任务落实不力的技术人员进行通报。

第3篇

2016年的“三下乡”活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面向农村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服务,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打造“清青净静”魅力做贡献。

二、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

坚持与“三严三实”教育教育工作相结合,与科技推广、科普宣传相结合,以科技下乡、科普宣传等方式为主要载体,组织,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

(一)开展科技下乡,服务三农活动

科技活动周期间,组织有农业、林业专家,通过科普大篷车、科技讲座、科技咨询与培训、技术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大规模农村适用技术宣传培训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到乡村,培训农业新技术、提高农民致富新技能。组织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提供技术指导;依托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深化科技特派员行动,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创业。通过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形成科学文明的社会氛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广泛开展各种科普宣传活动

针对当前科技与经济社会热点和群众关注的问题,集成社会科普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科普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品质优良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在活动中,一是以基层科普行动计划项目为抓手,开展“百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二是注重宣传节能减排和生态文明。要以实施节能减排全民科技行动为重点,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发放科普知识读本、开办科普画廊等活动,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注重宣传公共安全和身心健康。结合的防灾减灾、公共卫生、安全生产和生活等热点问题,重点宣传相关科普知识,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四是注重提高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组织青少年活动中心赛复流动科技馆进农村中小学校等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热情,培训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16年2月5日前

地点:1—2个乡镇所在地及中心村。

四、参加单位

科协牵头

五、活动要求

第4篇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切实转变农业系统干部作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有效推进全区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实施的四分之一工程部署和市农业局关于开展“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动员全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深入基层开展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为重点,提供全方位技术服务,宣讲惠民政策,指导农民科学生产的科技服务行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利用4月至11月共8个月时间,全区农业系统技术干部积极投入到全市农业系统“百、千、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中去,根据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深入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指导,突出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局班子成员带领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技术干部分包*镇、*乡、*乡、*乡、*乡、*办,并组织*名技术干部深入各乡镇分包所有村,力求让更多的农民群众受益。

二、任务目标

每位局班子成员都要建立一个基层联系点。每名技术骨干每人至少抓一个示范点,建立一个联系村,讲五堂技术课,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保证生产关键季节在生产现场或技术指导畅通,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50天。包村技术人员,每人要确定2-3个重点村,确保村村有联系技术指导人员和干部,对接受指导的农户做到“三个一”服务,即每户一人接受培训,每户发放一份技术资料,每户接受一次技术咨询,全年累计下乡时间不少于100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做到每村一期培训班,每户一张技术明白纸,每村培养1个示范户,每村有1块示范田。全区共举办300期培训班,培养600个示范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要在6月底前完成,7月份市局将组织验收。通过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使每个重点作物或产品都有相应的技术服务方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得到普遍应用,每名下乡干部和科技人员要至少解决一项生产技术难题或培养一个典型样板,力争使全区基层农技人员普训一遍,培训农民5万人次以上,1/3以上的农户得到技术指导。

三、责任分工

全区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实行行政逐级负责制和技术首席专家负责制,采取“分级负责、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一包到底”的办法。局科教科具体负责行动的部署、组织实施、检查督导、总结宣传等工作,因地制宜制定行动方案,明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注意加强配合,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局土肥站具体负责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检查督导和总结宣传,对工作进展情况、经验、问题每星期收一次汇报,每周五通报。

局技术骨干负责制定技术指导意见,培训区、乡两级技术人员,为区、乡两级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持,重点做好示范点建设,分类技术指导,编写通俗易懂的技术资料,开展对乡镇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户的培训与指导,并配合省厅百名专家、市农业局技术专家开展工作。包村农业干部重点围绕建设示范样点、政策宣讲、科技培训、信息服务等,加快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四、行动内容及方式

局属有关单位要结合各自业务工作特点,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培训重点,因地制宜确定服务内容。重点搞好以下服务:

(一)提出技术方案。针对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制订出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管理技术方案或解决对策。

(二)实施现场指导。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园区等生产现场,进行实地技术会商、超前技术指导,因时、因地、因户指导农民、种植大户具体落实技术措施。通过发放科技明白纸、口传面授、专家咨询、实物展示、图片资料和影像播放等形式,进村入户传授技术,宣传政策,提高专业技能。

(三)制定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重大病虫草害等灾害,提早制订防灾应急预案,指导农民落实有关防灾减灾措施。

(四)开展技术培训。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手段,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高产创建、植物病虫害防控等项目,对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开展普及性培训。在关键农时季节,在集中产区,举办各种专题技术讲座,在关键时期深入田间地头、棚室现场进行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提高农民的管理技能和种植水平。

(五)宣讲惠农政策,确保惠农政策措施的落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作为“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作为锻炼队伍、转变作风的一项有效途径。为搞好这次行动,局里成立了由局长英彦青任组长、党组书记刘广武、副局长杜风亭任副组长的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领导小组,成员有局科教科、办公室、综合科、农广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蔬菜技术推广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科教科。

(二)创新工作机制。这次农业干部下基层、解难题、送服务行动受众面大,持续时间长,活动内容丰富,基层群众期盼程度高,局属有关单位要切实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创新行动机制,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户、科技成果到田、技术要领到人”,努力建立科技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为使行动扎实有效,区农牧局成立了由市局专家和6名技术骨干组成的解疑小组,会商答疑农业技术难题,制定解决方案。

(三)强化督导调度。局科教科要建立下基层服务工作台帐,对参与行动的农业技术人员和干部,要明确具体任务和服务地点,做到人人有任务、事事有着落。要加强对行动的督导,及时发现和解决行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参加行动的专家、农业科技人员和干部名单进行公示。并不定期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抽查督导,并予每月14日进行通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进展情况每周四上报市土肥管理站。

第5篇

为贯彻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1号)的精神,全面推进科技入户工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和农科大学生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业生产,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厅决定组织实施*-2009年寒假回乡大学生开展农业科技下乡“四个一”工程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认真组织实施。

一、活动时间:

1.组织发动阶段:*年12月,各高校组织召开动员会议,招募参加活动大学生。

2.组织实施阶段:2009年1月-3月初,参加活动大学生制定个人活动计划,并结合实际开展实施。

3.总结表彰阶段:2009年3月,各高校组织参加活动大学生总结活动情况,撰写活动报告,组织评选先进个人和优秀调研报告。

二、活动形式:

以学生个人活动为主,以小分队、小团体活动为辅。

各高校要加强大学生科技知识及适用技术培训、科技下乡活动指导。

各地级以上市农业局、畜牧兽医局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

三、活动内容:

1.向农民宣传党的支农惠农政策及有关规定,重点是党的*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以及国务院有关惠农政策。

2.向农民推荐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重点是*年*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国家重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3.开展农民科技培训,重点是农业种植大户、农业科技示范户、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的培训。

4.开展新农村建设情况调查,重点是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及新情况、新问题调查;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动向调查。

5.开展农村技术需求调查,重点调查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需求状况及农民技术需求动向。

四、活动要求:

1.要在保证参加活动学生数量的前提下,提高活动质量,增加高年级大学生数量,积极引导研究生参加活动。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乡有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总人口6714人,辖区总面积30.8万亩,是一个以农为主的乡。2013年,全乡实现生产总值15782.46万元,同比增长64.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82.97万元,同比增长34.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386元,同比增长可达17.5%。

其中,农业主要先进技术覆盖面达91%,主要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小黄牛良种覆盖率达84.3%,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9项。2013年建成科技示范村4个,科技示范户50户,科技示范基地2处。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把科技工作纳入全乡总体工作之中

我乡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主导思想,牢固树立“抓科技,促发展”的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只有抓好科技进步,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主动,从加强领导,统一思想上入手。为此,我乡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各相关部门领导组成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村也成立了科技工作组织机构,形成了乡、村有人管,基层有人抓的工作格局。我乡还制定了《乡领导干部科技进步任期目标责任制方案》,使每个人肩上有职责,心中有目标,任期有考核,把激励约束机制引进科技工作全过程,有力地调动了各级领导抓科技的积极性,形成了上下齐抓共管科技工作的良好局面。为进一步推动依靠科技进步振兴经济的进程,我乡坚持把逐步完善政策与措施作为科教兴乡的重要条件。近年来,先后制定《乡2013年科技培训计划》、《乡2013年科教兴乡方案》等相关文件,为推动科技进步,加大投入,促进科教兴乡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二)建立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完善三级科技网络,为科技进步工作提供基础

我乡设立了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配备了主任和工作人员,确保了科技日常管理工作。现有主管科技副职领导1人,科技专干3人,有办公室2间,科技活动室1间,科技活动室配有2台电脑、1台打印机、1台电视机、1部VCD播放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全乡8个村(居)委会均设立科技服务站(站长由村委会副主任担任),并配备了1台电视机、1部VCD播放机,条件相对成熟的服务站还配备了电脑等设备。各村小组还建立了科技工作服务队,结合乡科技服务中心、村委会科技服务站就构成了我乡科技三级服务网络。目前,我乡建有专业合作社4个,科普协会9个,这些机构通过各级科技服务网络,开展人、技、物相结合,面向产、供、销全过程的综合配套服务,在种植业、养殖业、林果等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三)注重人才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

一直以来,乡党委、政府把提高全乡干部群众整体科技素质摆到重要位置。一是重视加强了科技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工作,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和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安排培训内容,采取在职培训、短期专题进修等形式,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2013年,全乡科技人员有195人,接受继续再教育人数达195人,占全乡科技人员总数的100%。二是把提高全乡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做为中心任务常抓不懈。通过“农、科、教”结合的多种形式培训,使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3期,培训农民3230人次,培训面达100%,培训农村基层干部653人次,培训面达到100%。每个村小组都有2至3名农民技术员。培训中,我们采取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形式,充分发挥乡、村两级文化阵地的作用,因地、因时、因人、因需施教,实行长班与短班、分散与集中、课堂授课与现场观摩等紧密结合的方式,培养大批有技术技能的干部、农民。积极引导和组织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人员学习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通过培训使基层干部成为科技工作的组织者,全面提升了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四)开展科技示范创建,发挥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

我乡始终把科技示范作为带动全乡科技工作的重要措施。年初,制定了科技示范村、科技示范户、科技示范基地创建评比标准,以节能减排、产业科技化、科技普及率为主要考核方向,积极组织科技示范的创建工作,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乡建成了科技示范村4个,科技示范户50户,科技示范基地2处。

(五)加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农业科技化方面,我乡推广了割胶技术、橡胶种植管理技术、桑田冬管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成果。实施良种引进工程,引进优良抗病高产的金山都水稻,收获周期短、生长快、产量高的73397-橡胶品种和叶宽大,产量高,抗病能力强的283-桑苗品种等;继续推广适应能力强,肉质鲜美的本地小黄牛(辛地红品种),引进良种黄牛23头。

此外,我乡还新引进中型耕机2台,微耕机13台,木材搬运机2台、水稻收割机3台,机械化得以覆盖到各村。

(六)加大科技投入,保证科技工作的全面开展

科技要先行,投入是保障。在增加科技投入上,我们坚持了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的原则,即以政府拨款为指导,以农民投入为主体,以社会集资为补充,建立了多渠道科技投入体系。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资金,2013年我乡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落实了“行政事业单位费用预算”总额的1%作为科技培训经费,并通过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及争取县相关部门的扶持,全年合计投入于科技的费用达3331146元(含争取县级以上单位扶持投入2881546元,乡财政直接投入449600元),其中用于科技培训399826元(其中县支付346326元,乡财政支付53500元)、优良农牧产品品种推广费用2229820元(其中县级以上支付2058220元,乡财政支付3600元)、建筑和机械化科技产品推广费用898000元(其中县以上支付464000元,乡财政支付434000元),其他科技投入21500元(县级以上支付13000元,乡财政支付8500元)。科技经费的统筹投入,保证了我乡科技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后打算

第7篇

我受乡科学技术协会成立筹备领导小组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同志提出宝贵意见。这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和带领全乡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促进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用。促进科学技术与经济结合,提高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为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主要任务:总结过去科技工作的主要成绩和基本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五年全乡科技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乡科协第一届委员会;团结和动员全乡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大科技普及和推广应用力度,为建设开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大山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几年工作回顾

近几年来,在县委、县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科协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普及科学技术为己任,以提高群众的科普意识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科普宣教活动为载体,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结合全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团结和带领全乡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事务领域的广大干部和工作者,落实科技兴乡的战略决策,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各条战线上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促进了我乡科技工作的繁荣和发展。

(一)强化组织建设,夯实科技工作基础

完善组织,健全网络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科普工作社会化、群众化、经常化的重要基础。几年来,乡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好科普创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首先抓好组织机构的建设,乡级成立了科普领导小组,并由专人负责科普工作,8个村委会都成立了村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科普领导小组,各村依托党员活动室和会议室,建立了科普活动室,科普活动室配有音响、图书,开辟科普专栏,各级科普组织按照全乡统一部署,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科技项目实施科普创建活动。

(二)狠抓干部素质培训,建设一支强硬的科技队伍

几年来,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干部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干部的科技意识,乡党委、政府也加强与兄弟乡镇的交流,如组织村干部外出考察蚕桑种养技术,为提升我乡蚕桑产业发展培养骨干。近五年来,共培训乡村干部16期,受训483人次,通过对乡村干部的科技培训和参观学习,乡村干部在科技意识上有了极大的提高,干部职工认为没有科技农业产业就不能做大做强,就不能带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对干部的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为全面提高我乡的科技推广和科技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加强科技指导,实施科普创建活动

几年来,全乡科技工作始终坚持以促进经济建设为中心,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为培育和发展一些经济效益看好的新兴产业提供了技术指导,注重投入,拓展阵地,多方筹资,保证投入,建立了乡级党校科普教育站点、大山村建立了远程教育播放点,其它7个村都利用村完小远程教育网点开展科普工作。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同时积极开展技术培训,通过请进来指导、派出去学习、远程教育、劳动素质培训、播放科教录像等形式,围绕需要加强培养,借助科技活动阵地开展日常教育培训,借助农技专家授课开展农技理论培训,借助示范基地现场辅导开展生产技术培训,促进人才素质的提升,形成了群众热爱科学、重视技术的良好氛围。几年来,我乡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硕果累累,全乡形成了以茶叶、油茶、畜牧业为主导的产业,全乡良种覆盖率达85%。在科技示范方面,突出杂交玉米、养殖业、蚕桑的示范作用,近年来共建成杂交玉米种植示范户110户、养殖示范户127户、蚕桑示范户5户,示范效果十分明显,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

(四)扎实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

几年来,始终把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作为提高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科学文化素质的渠道,扎实做好科普活动的各项基础工作,使科普工作群众化和社会化。从提高全乡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抓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推进科普“全民计划”出发,冲破重重压力,把半坡村、南美村改造成科普文化阵地,设立农民书屋、科普阅览室等,利用图书、广播电视等媒介,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在提高群众科学文化素质中重点加强了对青少年科技文化素质的培训和提高,把科普同素质教育工作相结合,增强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全面普及科技知识

乡党委、政府注重实用科学技术及科普知识宣传,采用多种方法,运用多种渠道,借助各种媒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格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在科普宣传时利用乡团委、妇联、文化站、广播站等组织,开展对不同范围的农民进行宣传。

一是扎实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几年来,我乡科技工作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科技培训,举办了各种农民培训班108余次,受训人数达11056人次。在培训重点上,我们主要突出农业主导产业,根据我乡茶叶生产季节和加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乡党委、政府针对我乡茶叶存在品种老化,经济效益较低的现状,作出了改良品种的战略性调整,提升我乡主导产业。针对养殖业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定期对养殖户开展技术培训,确保养殖技术到位,取得良好效果。通过科技培训,极大的提高了全乡广大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

二是不断加大农函大培训力度。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切入点,以普及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重点,大力支持农函大工作,把党建长廊建设工程与农函大实用技术培训结合起来,注重基层党员教育,扶持党员科技示范户。近年来,开办过农函大4个专业20个教学班,共985人。农函大办学,为我乡培养了一批能人群体、科技明白人和科技致富带头人。

(六)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开展项目实施

乡党委、政府重视科技项目的实施,在茶叶主导产业上加大茶叶品种改良,提升茶叶品质;加大油茶品牌宣传,提高我乡油茶知名度。几年来共完成茶地新植面积2926亩,完成油茶技术更新改造2500亩,新植油茶600亩,引导农民开发橡胶1300亩。以扶贫开发为契机,完成猪厩改造331个,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日益突显。各位代表,过去几年,全乡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科技创新,靠扎实的作风,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向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代表及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面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不够明显;二是科技工作者自身工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缺乏创新意识;三是科普宣传力度不够大,经费不足。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完善和改进。

二、今后五年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经济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五年,是保持我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五年,也是科技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使命繁重、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的五年。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立足科学发展,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中心任务,结合我乡实际,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推进我乡科技事业的发展。今后五年我乡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县科协工作的总体部署,组织和动员全乡广大科技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务实创新、团结创业,努力开创我乡科技工作新局面,为促进我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部署科技工作,深入实施科教兴乡战略

一是在研究确立全乡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乡”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

二是乡党委、政府每年召开二次以上专题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乡党委、政府每年与各单位、各村和全乡科技工作者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形成全乡上下共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二)加强科普网络建设,不断完善科普设施

当前,我乡正处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形势发展千变万化,这就要求我们不断调整、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普网络建设,不断探索科普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把科普网络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要横向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与合作,围绕我茶业、油茶、畜牧业、蚕桑、橡胶的产业特点,广泛开展技术交流活动,逐步完善以生产、加工、销售为一条龙的科普组织,把科普工作一直延伸到生产一线,并发挥其作用。

科普设施和科普手段建设,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各级科普组织及单位领导都要提高认识,加大投入,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具有一定档次,具有一批设施的科普活动基地,并经常性地开展活动。

(三)加大科普宣传力度,做好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

乡科协及各涉农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材料,设立咨询台、橱窗等舆论工具,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地开展科普宣传。同时,积极开展“送科技知识”活动,将科技知识送到村、组、农户等生产一线,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现场会等形式开展的技术交流活动。邀请专家、科技工作者,上基地、进村组上课搞培训,宣传科普成果,传播科技信息,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在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上,要通过加强科普示范基地建设,认真抓好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紧紧抓住每个产业的重点环节加以重点培训。茶产业要重点抓住技术改造,油茶、橡胶产业要重点抓住新品种的引进,蚕桑产业重点抓住桑园管理和养蚕阶段的指导。同时,对我乡引进外地的科研成果,要加快推广,使之早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强化劳动者技术培训,抓好青少年的科技工作

以劳动者技术培训为重点,以“农函大”及乡土人才培训活动等为途径,加强培训工作,要根据不同产业类型的特点,突出实用性和有效性,重在效果上下功夫,花气力,使其真正掌握必须具备的技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作用。青少年科技工作一直是科普工作的重点,青少年科技工作要着重抓好中、小学生的“三小”活动和读科普书籍活动,在扩大学生参与面的同时,提高活动水平和档次,以此培养青少年的动手动脑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科技情感。

(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经济竞争力

加大农业科技投入,优化农业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一是健全科技推广机制,继续与有实力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因地制宜地开发特色产业,不断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二是强化示范带动,突出做好科技示范户、示范基地、示范项目三个重点,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带动先进技术和优良产品在群众中的推广;三是培育主导产业,创立了农业品牌,使农产品的品牌惠及普通农户,提高当地农产品进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六)大力加强科协自身建设

乡科协成立后要根据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勤于学习、勇于实践、善于团结、严于律己,打造和谐科协、更好地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一是增强政治意识,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是新形势下科协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科协事业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科协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科协置于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之下,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工作,报告重大事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工作落到实处。

二是增强学习意识,进一步掀起学习十七大精神高潮。振奋精神、明确方针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科协事业全面发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推动创新发展。抓好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科普工作,学术交流和其它各项活动,把十七大精神落实到科协工作的实处,努力开创我乡科协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科协作风建设。加强科协的作风建设,以作风建设带动业务建设、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努力打造“和谐科协”。

第8篇

1995年初,针对农民业余文化生活缺乏,而城镇专业剧团和电影放映单位却出现大量人员、设备闲置的情况,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文化下乡”的工作要求,组织城镇专业剧团、电影队等文化单位下乡为农民服务。随后,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群众的需要,专门组建了一支面向农村的文艺演出团体――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

1996年到农村去

1996年,、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等八部委下发《关于组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的通知》后,河北省组织开展了图书、电影、科技、戏剧、广播电视、政策宣传、法制宣传、体育活动、医疗卫生、生活新风“十下乡十进村”活动,拉开了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序幕。同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列为全省“九五”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五大工程”之一,在小康达标验收中实行文化指标一票否决。1997年又成立了以省委副书记为组长、18个省直部门参加的“河北省小康文化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将“三下乡”活动开展情况列入省委对各成员单位的年度考核。

1998年读书兴农

为了把送下去的东西利用好,把送下去的技术消化掉,从整体上提高农民群众的政治、文化、科技和卫生素质,河北省委宣传部于1998年初提出并组织开展了“读书兴农”活动,以农村图书室为依托,组织开展了“读一本科技书,学一门实用技术,找一条致富道路”的读书用书活动,进一步推进“三下乡”活动在农村的深入和延伸。同年,“三下乡”工作专项经费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2000年送建结合

2000年,河北省委宣传部按照“送建结合、以送带建”的工作思路,在不断加大下乡力度的同时,组织实施了“宣传文化示范工程”。这项工程,就是以农村“四室、两队”(广播室、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和锣鼓队、文艺宣传队)为重点,建设高标准的“宣传文化示范村”,到2004年,全省共投资5000万元,建成省级“宣传文化示范村”491个,省级宣传文化示范区14个。2002年9月,河北省委宣传部又组织实施了“太行山革命老区宣传文化工程”,使整个太行山腹地的各个县宣传文化中心相连成线,各个乡镇宣传文化站及村宣传文化室覆盖成片,从而整体上改善了这一地区宣传文化设施不足的状况。

2004年不走的队伍

2004年,河北省委宣传部组织开展了太行山区和坝上地区乡镇科技、卫生骨干集中培训活动,对较为贫困的太行山区、坝上地区1000多名乡镇科技、卫生骨干进行了培训。2005年3月,结合即将在农村普遍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全省广泛开展了“依托乡(镇)党校创建农村党员‘双强’培训基地”工作,采取乡(镇)党校与各级“三下乡”部门相结合,建立不同类型的科技示范场园的办法,形成“党校+场园”的培训模式,全面提高农村党员的综合素质,使农村党员真正达到自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要求。这项活动的开展,抓住了农村党员这个重点群体,通过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和先锋示范作用,为农村建立起一支不走的“三下乡”队伍,促进了“三下乡”向“常下乡”、“常在乡”转化。

2007年进万村兴百业

2007年,在全省组织启动“专业技术人员进万村兴百业”活动。全省一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各种帮扶活动。“三下乡”活动的内容、形式、载体得到拓展和创新。同年,全国首次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型集中示范活动在我省易县举办。省委书记张云川对成功举办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批示:“举办的很好”。

第9篇

6月7日,前一天刚刚被大雨洗涤后的北京晴空万里,阳光格外明媚。由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和本山传媒共同主办,有关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支持和部分地方政府承办的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活动在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文化活动广场举行,拉开了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活动第三季的帷幕。

本次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首先由农业部和北京市农业部门组织农业专家现场讲解农业科技知识,解答种养技术问题,发放农业技术资料,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活动;随后,本山传媒的知名演员献上了一台精心编排、别开生面、笑声不断的公益“大篷车”文艺演出。“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形象大使赵本山亮相榆垡镇,掀起了演出的高潮,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呼,歌唱演员谭晶、朱砂、汤潮作为志愿者参加了演出。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用四个“精”字给予高度评价:整个活动组织精心细致,节目演出精彩纷呈,编排制作精致新颖,总体设计精美大气。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参加完活动在微信中写道,参加活动现场,更感受到活动开展意义重要,特色突出,形式新颖内容好,真正将美丽乡村建设与大众文化有机结合,达到了多重宣传效果。

据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资源与环境双重约束,农民增收面临着亟需突破的瓶颈制约,农村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农业部从宏观全局出发,提出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政策、人才、科技、组织等手段,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最终创建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乡村”。这既是改善资源环境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切实举措,也正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目前,农业部遴选并公布了1100个创建试点村的名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撑,总结提炼了十大创建模式,评选推介了一批“五星一员”典型人物,编撰出版了美丽乡村创建系列丛书。为便于农民群众接受和参与创建工作,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特别聘请农民群众喜欢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本山先生、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先生担任活动形象大使,开通并运行美丽乡村网站、官方微博,通过美丽乡村快乐行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美丽乡村的理念,推动这项工作顺利实施。

记者了解到,中国美丽乡村快乐行是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牌活动之一,主要通过走进乡村,送技下乡带动农技推广服务,促进增产增收,送戏下乡带动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本次“快乐行”将深入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把科技和快乐送到千家万户。

第10篇

为使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家乡建设做贡献,过一个祥和、文明、充实而有意义的寒假,根据团中央、团省委、学校党委、团委有关文件精神,在院党总支、团总支的总体部署下,经济学院积极开展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sO100

一、活动的主题

今年寒假经济学院开展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强化社会责任感,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共组织学生干部、入党积极分子两支团队近300人分赴全省各地进行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共中央、xx《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围绕我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突出国情教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广泛动员广大青年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强化社会实践经历,积极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中学习、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在实践中提高了自身素质,落实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了青年学生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今年寒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充分发挥了青年学生的智力和人才优势,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强化对国情和省情的认识,传播科学技术和文明新风,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活动的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真情助困进万家”为主题,充分发挥大学生知识技能优势,以分散为主,按照就近、就地、就便的原则,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和“四进社区”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群众中去。

三、活动的重点内容和形式

经济学院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经济学院学科和专业优势,采取点面结合、集中组队与就近就便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活动形式重点以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为主,由各年级(部)围绕以下主要内容组织青年学生就近就便参加。

(一)社区文化服务与社区需求调研活动。下学期,经济学院即将启动大学生志愿服务社区行动计划。为确保此项工作有效开展并建立长期机制,各个学院要利用学生返乡的机会,深入所属社区开展社区文化服务和社区需求调查活动,重点掌握城市社区的各个类型、现状以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需求情况,总结了以往大学生开展社区服务的经验和教训,对下一步我院开展大规模的社区服务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各学院不仅发动广大同学深入调研,写出调查报告,各年级、班级还专门组织力量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开学后组织了学生召开座谈会,汇总掌握有关情况,向院团总支提交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为我院开展好社区服务活动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各个年级的汇报情况可以看出,我们的这一次调研显示了青年大学生的社区优势,知识优势以及年龄优势,通过调研同学们知道了一些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所不为所知的东西,获得了许许多多有价值的信息。

(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考察访谈活动。我们组织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察访谈活动,青年学生在学习考察访谈过程中,深刻感受到科学思想的伟大精神力量转化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的生动现实和杰出成就,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内涵的认识,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实质。我院青年学生进行基层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教育考察访谈活动要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专业技能优势和优良的政治素质,通过发放张贴宣传品、开展社会调查等形式,积极为农民群众开展支教扫盲、文艺演出、帮扶农村弱势群体等多种服务,把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送到农村基层,在服务中宣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寻访党的革命历史旧址、走访老党员、考察农村改革开放成就、与地方党政干部座谈等形式,重点了解了基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发生的积极变化,使广大青年学生学习、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从中学习和借鉴新鲜经验,接受正面教育,坚定理想信念。

(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1)组织留校学生深入学校附近的社区,宣传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社区群众积极参与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来,为社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好事、做实事;(2)组织返乡同学依照“就地就便”原则,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开展法律咨询、支教扫盲、环境保护等科技、文化、卫生服务等活动,为城市、乡村的发展做贡献。

(四)“繁星计划”基层文化建设专题调研活动。按照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省委高校工委、共青团山东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去年暑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基础上,继续利用了寒假的时间,深入研究分析社会各方面状况开展文化建设调研活动,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成果和对策建议。开学后各年级抓紧汇总了有关调查报告,择优上报院团总支参加评奖。

(五)寒假社会调查和大学生就业见习活动。为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竭诚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大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利用的返乡机会,自主的进入企事业单位进行就业见习和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加了大学生职业体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同时以论文或调查报告形式进行总结与归纳。

(六)“挑战杯”科技创新活动专题调研活动。“挑战杯”山东大学第九届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全面展开。参赛学生充分利用了寒假时间,做好课外学术科研项目立项准备,并投入项目运作。经济学院的各个系、各个年级重点准备了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类作品,以及一些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和科技发明制作类作品。做好了重点项目的论文撰写、调查实施和实验测试、实物制作等工作。下学期初,学院将选择部分优秀项目予以立项资助,备战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四、活动的特点

1、我院的本次活动将宣传实践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引导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深入学习、宣传、实践,积极结合起来,利用大学生的思想优势、知识优势和群体优势来推动农村学习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服务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把社会实践与个人青春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为今后学生创业打下良好基矗

3、自发性和有组织性结合。本次社会实践出现了许多同学通过自发组织的形式去实践“三个代表”及科技下乡知识宣讲活动。

五、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城乡统筹;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2)3-0023-02

一、成都城乡统筹发展现状

1.努力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城乡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农”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推动城乡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乡收入差距从2002年2.66:1变为2009年2.62:1。根据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比较研究,成都是全国唯一在城乡快速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得到遏制并呈缩小趋势的特大中心城市,加强西部县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社保、上学、医疗等公共服务,农村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一、二、三次产业的比例关系由2003年的8.2:45.9:45.9调整为2008年的6.9:46.6:46.5。(见表1)同时,成都市深入实施城乡产业科技专项和民生科技专项,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3年的9641元增加到2007年的14849元,增长54%;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3655元增加到2007年的5642元,增长54.36%。

2.城乡科技事业持续发展,产品国际竞争力增强

通过实施“高科技成都行动计划”和西部科技中心建设规划,使得成都市的科技事业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全市科技活动人员9.51万人,R&D人员3.46万人,科技经费筹集总额150.77亿元,科技经费内部支出总额139.71亿元,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3655项,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22项,专利申请19167件,专利授权10342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0件,省级以上名片产品252件。

二、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1.存在问题

城乡统筹过程中创新力度不够,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高;经济结构逐步调整,但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依然偏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拉大的趋势,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相对偏低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善。

2.成因分析

(1)创新激励体系与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不相适应

尤其在目前,成都市技术创新激励体系不够健全,激励结构还不进合理,在创新方面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政府采购政策、信贷金融政策及知识产权政策不够合理,具有浓厚的工业情怀,使得技术创新活动及其成果产出在城乡之间呈现出巨大的非均衡。

(2)思想观念上的制约

城乡统筹发展是一项系统的战略工程,必须要做好近期与远期目标想结合的战略规划,戒除一蹴而就式的改革观念。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传统观念和做法,人为地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难度

(3)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不平衡

表现在:第一,基础建设投入的不平衡,城市投入的总量高于农村;第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衡,广大农村不能分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第三,医疗卫生水平的不平衡,不健全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远远滞后于城市。第四,科技文化的不平衡,科技文化的投入、应用推广等城市大大超过农村。

(4)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障碍

西部地区统筹城乡发展面临的制度障碍,削弱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已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瓶颈。表现在:户籍制度不统一;土地制度不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不完善,农村税费改革不彻底;农村金融制度发展滞后,农业保险发展迟缓。

三、对策分析

1.树立城乡一盘棋观念,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成都市城乡统筹发展规划,首先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统一编制区域内城乡发展的总体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等,解决城乡发展的盲目无序问题。树立城乡并重、城乡一体的新理念,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要注重刚性约束,又要体现灵活运用;既要注重经济发展,又要促进社会进步。按照“规划先行、高点起步、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乡一体、全面发展”的要求,坚持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

2.建立以成都城乡产业集群为中心的特色区域创新体系

该体系以城乡一、二、三次产业的集约集群协同发展、城市与农村交互促进与共生演化为中心来网络和连接各个相关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该区域创新体系由若干个围绕成都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而形成的特色产业创新体系组成,每个产业创新体系可由以下板块组成:创新基础设施体系、创新激励体系和制度保障体系

3.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落后,是制约广大偏远乡村发展的“瓶颈”。为打破这一瓶颈,必须在财政、金融、产业政策等方面更多地优先考虑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用足用活国家各项政策,把资金投入重点转向农村基础和公共事业上,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尤其要注重供水、供电、排污、通讯、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使成都市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切实改善。

4.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

走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之路,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为导向,需要综合考虑社会效益,考虑可持续发展及人民群众的利益,将发展产业与转移农村劳动力、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加大职业教育、岗前培训等继续教育,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加强乡村卫生院建设,充实医疗人员和医疗设备,进一步探索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合作医疗体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互助合作医疗机制,对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医疗救助,使广大农民病有所医、弱有所助。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1]周琳琅.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第12篇

1、进一步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和党员队伍的建设。今年,科协机关党支部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吸收了两位思想觉悟高、原创:工作认真负责、进取精神强的同志加入了党的组织,还有一位年青同志送县委党校参加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

2、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工作。一方面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针对农民致富心情迫切,但信息不灵、技术有限的实际情况。我们主动与各乡镇、村、组联系,根据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开展专项实用技术培训。先后在干杉乡、福临镇、青山铺镇、白沙乡、开慧乡、北山镇、高桥镇等7个乡镇开展了蔬菜种植、特种养殖为主的培训班12期,聘请农学院的专家教授现场指导,共培训群众1500多人,发放资料3000余份。

3、加大了科技推广及送科技下乡工作的力度,认真组织好了“9·17全国科普活动日”的活动。9月16日,我们组织有关学会、协会在路口镇开展了一次大型的“9·17全国科普活动日”送科技下乡活动。共有120多名科技工作者参加了这一次送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服务活动,展出科普挂图、“科普常识”展板40块,为当地群众送去实用技术资料6000份,科技书籍4000余册,为当地群众义诊52人次。这种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的活动,深受乡镇和农民群众的欢迎。

4、进一步加强了学会工作。今年上半年,我们进一步加强了与各学会、协会之间的联系。同时为了加强对学会、协会工作的指导,加强行业学会的自身建设,目前我们正在积极启动“长沙县自然科学学会研究会”的筹备工作。由于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目前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

5、积极争取,认真准备,完成了“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申报工作。

后阶段工作重点

1、积极筹备、稳步推进“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创建工作。目前,有关申报材料已经上报到中国科协。待中国科协批复后,我们将向县委、县政府进行创建工作的专题汇报,进一步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为县委、县政府代为起草好切实可行的创建工作规划和《长沙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实施方案》;完成好“长沙县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工作会议”的有关会务准备工作;在创建活动中,加强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工作,当好县委、县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原创:同时,要结合我县实际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为创建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借助农村党员远程教育平台,继续做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除制作一套农村实用技术光盘,通过远教平台播放外,我们还要配合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结合我县农民群众的种养习惯和农时季节,继续完成《科技致富1000例》的编印工作,并作为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课件,无偿送到各乡镇和部分重点村,及时指导农业生产。

3、在12月底,召开一次学会工作会议,总结学会工作一年来的成绩,并表彰一批优秀学术论文。

4、认真做好明年工作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明年工作的初步设想。并召开科协常委会,认真总结一年来的工作,就明年工作规划征求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

5、积极参加“全国文明城市(县城)”的创建活动,狠抓科普文明社区的建设。目前,我们正在星沙镇凉塘社区开展科普画廊和标准化科普阅览室的筹建工作。

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经费问题。

按县财政预算,2005年县科协的行政经费(即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是40万元,科普事业费是31万元(其中包括县老科协的经费8万元,县科协的科普事业费实际上只有23万元)。对“科普事业费”:一方面省、市政府有明确规定。市政府(长政发[2004]51号文件)要求全市各县(市、区)2005年科普事业费要达到辖区内人均0.51元的标准,并逐年递增,2010年达到人均1元的目标。另一方面,中国科协对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的申报单位也有具体要求,原创:要求2005年参加申报的县(市、区)的“科普事业费”必须达到人均0.51元,才能进入“创建县”的门槛。我县有74万人,按人均0.51元的标准计算,我县的科普事业费应该达到37万元,因此,今年还需要财政追加6万元的“科普事业费”预算。

2、办公条件问题。

①、办公室拥挤。县科协8个人,仅有两间办公室,可以说是机关各科局中办公室最为拥挤的一个单位,急需增加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