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

时间:2023-05-30 09:15:12

益智课堂

益智课堂范文1

【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益; 课堂教学的质;文化知识的量;有效时间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拓展知识,开发智力,互相学习探讨,提高学习技能的源头。小学课堂教学,课内40分钟的时间是有限的,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提高猎取文化和学习技能的质量,开发无限的知识空间,是教师开发课堂教学效益的永久课题。

效益是课堂教学的质,包含学习文化知识的量,学生各种技能的形成,提高及运用,学生技能的运用与等量时间内所获的文化知识的量的多少,就是每个学生的效益。效益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效益是知识量的增加,质的提高。知识量是开发跟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产生联想,应用所学到的基本原理,举一反三,产生质变。

效益是目标、教学方法、教师的教学艺术、学生的智商、教师的业务水平、师生双边的心理素质,教学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课堂教学目标宜高,高目标是高效益的动力,学生的许多特意潜能,在通常情况下是难以发挥的,只有在高目标动力的“高压”下才能发挥。一公斤炸药和一公斤木炭所释放的热量是相等的,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总认为一公斤炸药的能量大,其原因是:炸药的能量是在千分之一秒内释放的,而木炭的能量是在慢慢燃烧的过程中一点一点的释放。炸药之所以惊天动地,是因为它的时间目标是千分之一秒。课堂教学的时间是40分钟,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融进更多的、有联系的知识点,知识点越多,效益越高。比如:让学生认识三角形,在40分钟内,要认识形、义、作用,要从三角形的最大用途、最深含义去确立目标,跟三角形有联系的知识点,又要让学生从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去认识。象点、线、角(直角、锐角、钝角)等,象建筑上的三角形有:房屋、桥梁等等,再让学生动手做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比较谁稳定,从而让学生深刻认识到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有了这个目标,学生就会努力去想、去做、去运用三角形的原理、性能,体会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

课堂教学方法是提高效益的重要保证,教师的方法和学生的学法是互相联系的,教师的方法是“导”出学生的学法,学生的学法是能力,是产生效益的工具。教师的指导方法通常有: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启发提问、抛砖引玉等。体现学生基本能力的方法有:敢疑敢问、注重实据、细中求准、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知错就改、举一反三、推陈出新、灵活变通等。

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是提高学生能力,产生效益的精神因素,包括情感领悟、语言艺术、逻辑严密等感染力。还包括用传统教具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可视性直观教学和网络教学。

学生的智商是决定学生能力大小的关键。学生的智商是效益高低的内因,学生的能力是智商作用于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教师的指导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学生的智商由遗传基因、思维方式、意识形态、反应速度等因素构成。学生的智商越高,使用各种方法及工具的能力就愈强,效益就愈高。学生在40分钟内尽可能运用自己的方法去猎取知识,用最大限度的空间去容纳知识。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开发,互相竞争,互补是最好的激励因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互补中激发出来的,有了兴趣,就会共同开发,无意中形成互相竞争。竞争才能用最大限度的空间去容纳知识。这样,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最有价值的升华,能力在共同开发,互相竞争,互补中逐步形成,经验不断积累。

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指教师的经验、心理素质、教学方法、能力等多种教导因素的综合体现,对学生能力的形成影响很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愈高,指导能力就愈强,学生猎取的知识就愈多,学生的能力就愈强,效益就愈高。

师生双边的心理素质是课堂教学的精神因素。师生的七情六欲、各种各样的情绪,都会影响课堂效益。因此,在课堂上师生均应保持平衡的心态,克制恶劣心态,才能提高效益。

教学手段是除目标、方法、艺术、智商、水平、心理等主观因素外的客观因素。包括:教学环境、教具、现代化教学设施、网络教材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正确、合理使用,是迅速提高学生能力,产生效益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在课堂40分钟内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高超的艺术、很强的业务水平、平衡的心态、合理的手段,去联系知识的横纵细节,开发学生的智商。

向课内40分钟的有效时间要质量,就是学生具有的能力所产生的效益,在课内表现为:抓住目标,尽可能多地点化出各横纵交点细微的知识。

益智课堂范文2

东营市教科院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一直致力于把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聚焦于课堂的“和谐”与“高效”。2001年各实验学校结合新课改实施,在前期创新研究的课堂教学“五个转变”(变教师讲解为引导学生自省自悟,变教师提问为诱导学生发问,变搞题海战术、应试训练为指导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在涉及动手的教学中变教师演示为教导学生独立操作,变强制性教学管理为科学、民主的管理)中注入了新的理念、内容和方法,使“五个转变”成为在教学层面实践新课程、提高教学品质和效率的重要载体,2003年该项研究与实验荣获山东省首届(中等以下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在不断深化“五个转变”研究、加大该项成果推广力度的基础上,2005年东营市教科院提出并实施了“和谐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使改革直指课堂教学的形态、品质和效益。围绕和谐课堂建设,各实验学校创生了许多教学模式,有的教学模式还在不同范围得到了认可和推广,为推进全市教学改革做出了贡献。2008年结合“有效教学”的实验推广,东营市教科院进一步提出并实验推广了“和谐高效教学”,使“和谐”与“高效”成为全市教学改革的真正主旨,在不长的时间里即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和成果。《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丛书》即是“和谐高效教学”本土化行动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成果之一。

《和谐高效教学及本土化行动》分册是广饶县教育局近年来推广“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验的成果。新课改推进伊始,广饶县在课堂教学改革层面做了一些探索,但就整体而言,因为缺乏必要的专业引领和规范措施,成效并不明显,特色也不突出。2007年,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该县启动并实施了“有效教学”实验研究,进一步加强了实验推广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努力创新“有效教学”理论研讨、专项培训、课堂展示、成果评选等科研活动载体,并辅之以著名专家的专业指导和引领、先进学校的经验示范和影响、优秀教师的典型引路和带动,使实验推广工作显现成效。2008年,在深化“有效教学”研究与实验推广的基础上,结合东营市教科院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整体要求,该县把“和谐高效教学”作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新的切入点,促动全县课堂教学改革向纵深处发展。这种县域推动的本土化教改行动研究与实验,使该县各个学校的“和谐高效”教学模式频出,教学流程得到再造,教学策略不断创新,从而区域推进了素质教育,提升了课改实施水平。《和谐高效教学及本土化行动》分册,对于唤醒县区的整体教学变革意识,激励县域的教学改革行为,也有一定的经验启示意义。

《学案导学的实践研究》和《塑造生命灵动的课堂》两分册,分别是利津县第一中学、东营市胜利五十九中近年来实施“学案导学”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学案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教学需要而设计的,是供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方案,而“学案导学”是改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种具体形式。实施“学案教学”,使教师可以方便、清楚地知道学生理解了什么,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从而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正是基于以上认识,利津一中和胜利五十九中以“学案导学”为突破口,扎实研究,认真实践,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取得了较好绩效。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还告诉我们,不论是高中学校,还是初中学校,实施“学案导学”可以根本上改变教学方式,有效解决学生厌学问题,这对于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于提升学生自学、参与、合作、交流、表达、质疑、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意志、毅力、兴趣、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重要的行动价值和实践意义。两校的教改经验和教学成果值得推广。

《“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分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阐释了“零”作业下教学改革的探索,它通过大量而翔实的资料、丰富而生动的案例以及成功的实践经验,客观地向读者展示了利津县北宋一中这所农村学校实施“零”作业教学改革的现实、思想、认识和实践。2007年以来,北宋一中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了“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引发了该校一系列教育思想和行为的转变,促进了师生的健康成长,学校教育逐渐回归到关注人的发展上来。从书中可以了解到,“零”作业改革是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行动,它以“零”作业的方式替代了以“作业量”为标志的“题海战术”,它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后的教育的重新建构,“逼”着师生必须改变博弈的方式,使教师的博弈策略变“题海战术”为课堂和谐高效教学的建构,学生的博弈方式变“低效劳动”为“高效学习”。在“零”作业的前提下,“时间战术”失效,通过和谐高效教学的实施,向课堂要效果、要效率、要效益,成为提升学生学习品质和学习质量的保障。北宋一中“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在不长时间里引起大的反响,其蕴涵的价值和凸显的意义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竞和”高效课堂建设研究》分册是东营区第一中学这所新建学校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创新的新成果。该校在全省落实《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强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借助省市专家力量,结合学校精心培育的“竞和”文化,立足实际,着眼课堂,从学校管理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入手,准确把握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各种因素,探索出了以“五步导学”为基本框架的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课堂教学六大策略,扎实锻造以“和融竞进、低负高效”为特色的“竞和”高效课堂,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实绩,产生了较好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该校,“和融竞进”是师生的核心精神,是学校文化建设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为课堂教学改革而营造的氛围背景和提供的动力支撑;“和融竞进”的课堂是合作、融洽的和谐课堂,是思维碰撞、思想砥砺、情感交融的竞争课堂,是共同体验探究、共同快乐进步的发展课堂,是继承文化、生成智慧的文化课堂。“和融竞进”实现了“低负高效”的目的,从而最大限度地使课堂焕发出了应有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一所年轻的学校,凭着敢于尝试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气魄,在教改路上留下了闪亮的印记。

打造《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研究与实践》分册的是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本书对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诠释,提出了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的特征与要求,分学科详细阐述了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模式及操作示例。该分册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颇具借鉴意义。2002年,该校基于教育教学的异化,课堂的低效甚至无效,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功能与职责的错位等现实,提出并实施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的“自主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全校教风学风为之一变。在不断深化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2005年至2008年,承载着使命感的胜利四中人,又将洋思经验、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等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注入到自己的教改行动中,在教改实践中使“自主学习型”教学模式日趋成熟,教学效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2009年,该校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实施的“自主学习型高效课堂建设”行动使学校的教改文化更富内蕴,更具特色,更显魅力。

《小学和谐高效教学探索研究》分册是东营市胜利实验小学多年来实施“和谐高效教学”的智慧结晶。小学教改如何实现课堂文化的升级,如何觅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诗意栖居,如何秉承“和谐高效”理念、创新“和谐高效”方法、实现“和谐高效”目的,一直是该校孜孜探索的教改目标。在“和谐高效教学”探索研究中,该校校长要求教师努力践行“七字真言”,即“敢”字当头,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勇”字争先,勇于创新进取,探索实践;“细”字落脚,细于微观具体,注重细节;真正在“实”上下功夫,在“真”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优”字上见成效。作为学校的主打课题,在校长躬身实践的榜样带动下,全校教师结合“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把问题课题化,把教学科研化,把结果成果化,在实现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有效对接的同时,教师的理论修养和科研素质不仅得到了提高,而且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化、教育教学的民主化、课堂教学的高效化。与此同时,为深入推进“和谐高效教学”实践研究,该校在开发利用自身优势资源的同时,一方面聘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来校把脉,明晰深化课堂新建的路径和方略,一方面充分借助本土专家进行系统研究、跟踪指导和经验提升,进一步提高了“和谐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质量和品位。

《智慧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分册记录了垦利县第一实验小学全体教师研究与实践“智慧教学”的行迹和心迹。在教学改革的实践、思考、再实践的求索中,他们觉悟到:人们可以通过知识而接近智慧、获得智慧,但是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只不过是追求智慧过程中的阶段性产品和部分产品,还不是智慧本身。须知,教育对智慧品质的追索,既是社会和时展的要求,也是教育之根本使命的要求,更是教育之为教育的要求。智慧本是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由是,一名睿智的校长和一群富有智慧的教师通过切实的实践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引领教师和学生钟情智慧、追求智慧,让智慧唤醒课堂,让课堂创造智慧,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此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智慧课堂建设行动研究》分册告诉我们:垦利实验一小的教师正凭借思想与实践的智慧,用生命哺育生命,用心灵雕塑心灵,用智慧点燃智慧,从而开启学生的智慧之源。

总之,以和谐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实践深化的必然呼唤,是新课程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尤其在教育政策日渐深入的今天,锁定课堂改革,开展“和谐理念下的高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注重教学系统重建的研究,反思和重构基于生命成长的教学生态场,其作用和意义自不待言。

益智课堂范文3

关键词:第二课堂教学;高职英语;空中乘务专业 

一、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探讨 

支撑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理论大致有:有效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应该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产出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活动的结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得到的收获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从效益上明确了教学应该以社会对学生的需求为导向。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只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更多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在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智能,除了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两种传统智能外,还有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 

二、高职空中乘务专业的对英语的要求 

空中乘务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有:空中乘务员、安全员,机场贵宾室、两舱服务员,行政助理、秘书,会议中心接待人员、银行酒店服务员等。不同岗位工作性质的共性之一是用语言与目标人群沟通。在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英语能力的市场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企业专家、往届毕业都对人才英语应用能力给予了正面肯定和充分强调。因此《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培养人才具有熟练的英语交际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从有效教学理论的教学效益上,为了实现“教学效果符合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也符合学生对教育的需求”,提高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尤其符合民航业和企业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需求。然而,英语课堂教学因为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往往存在一些弊端。第二课堂教学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形成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三、高职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特点 

空乘专业的学生为高考艺术类考生,文化课基础一般,学习专注力不容易集中。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普遍不高。然而,他们的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比较突出。通过组织多种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发挥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 

四、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实践 

根据建构主义情境式教学理论,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可以根据不用的目的创设英语学习情境。在不同的活动中,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视觉,空间关系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可以得到提升。为了鼓励学生大胆说英语,为省级技能大赛选拔人才,可以组织职业英语口语比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为了鼓励英语口语水平有限但是热爱歌唱的学生走近英语,可以组织英文卡拉OK比赛,学生的音乐、节奏、身体和人际交往智能得到了加强,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在航空服务实训周,鼓励全体学生提高客舱服务会话输出能力,举行英文客舱服务会话比赛,发展学生的身体/运动智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少数英文水平较突出者,可以通过英语应用文写作大赛选拔人才,发展学生的内省智能。这些比赛坚持常年举办,可以为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效果提供实践支撑。日常英语情境的创造主要进行每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定制空中乘务专业英文选修课,赏析航空服务英语文化。定期进行英语实训周,邀请企业专家进行英文模拟面试等。 

五、结语 

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可或缺,为学生提供了英语学习的平台。但是,在高职院校中的实践还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活动的安排应当与教学计划协调一致;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把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系统化和常态化,对推进英语教学改革起着重要和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洪才.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2). 

[2]梁毅.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职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3,(12). 

[3]崔允漷.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 

[4]朱晓梅.建构主义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学习模式[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5]赵春梅.多元智能理论视野下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 

益智课堂范文4

【关键词】益智游戏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问题 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160-02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人素质高低的体现。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小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更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浅析益智游戏在信息技术课中的正确使用。

一、游戏的概述

(一)游戏的定义

柏拉图的游戏定义:游戏是一切幼子(动物的和人的)生活和能力跳跃需要而产生的有意识的模拟活动。亚里斯多德的游戏定义:游戏是劳作后的休息和消遣,本身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的一种行为活动。辞海定义:以直接获得为主要目的,且必须有主体参与互动的活动。

(二)益智游戏的特点

益智游戏具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益智性。这是益智游戏开发小学生智力的作用,是益智游戏关键的特点,益智性决定了学生智力发展:竞争性。有竞争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保持长时间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参与性。益智游戏可以多人合作共同操作,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三)理论的支持

1.建构主义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或者其他人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的。而益智游戏可以提供意义建构的环境,让学生带着任务去操作,去玩。

2.暗示教学理论。这一理论提倡愉快教学的教学观念,把知识技能运用暗示的手法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中运用益智游戏教学的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益智flash小游戏“涂色”应用于“鼠标及其操作”第一课的教学

(一)游戏分析

“涂色”flash小游戏是网络中可以下载到得益智小游戏,游戏的目的是给小动物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比较作品的美观,因为比较简单是给一年级小朋友的上课练习内容。仅仅是让学生认识鼠标以及学会简单的操作,为下节课提供铺垫。

(二)本课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的第一课的内容,我把它简化让小学一年级学习,是信息技术的基础再基础的部分。本课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鼠标的组成,了解鼠标的作用,学会鼠标的简单操作。

过程与方法:在练习中学会鼠标的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鼠标,学会正确使用鼠标,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接触电脑要比想象中的要早,简单的操作、玩游戏,开关机(虽然不一定是正确的),对电脑很熟悉。不过因为年龄小还有许多不会的,想要学习的操作,所以对信息技术课充满好奇心,有动手的欲望。教学重、难点:重点:鼠标的组成,简单操作,鼠标的握法。难点:鼠标简单操作的各个作用。教学过程:时刻注意提醒学生正确的握住鼠标,和正确的操作,第一步,教师对鼠标的组成进行人仔细的示范讲解,鼠标的握法讲解;第二步,介绍游戏:从打开的操作到游戏的规则,单击选择颜色,以及涂色,并且加以示范;第三步,给学生时间自己游戏,教师在旁指点巡视,不断提醒学生的握法;第四步,游戏的第一次评比速度快的,加以鼓励,强调知识点:最后,是评选漂亮的涂色作品,集体评比,学会审美。

(三)教学反思

课后为了验证效果,在班级中随机抽查了几个同学,在没有提示的前提下,对新学习的知识记忆比较深刻,也想下次继续这样上课,表现出比较好的效果,这是好的一方面。在这第一节课之后我几乎每次课都使用益智游戏加入课堂教学中,并且每次使用的益智游戏都不同样,在上完课之后,我会进行问题的反馈,让学生回答,都能够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在课堂纪律更好。

三、在信息技术课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益智游戏的应用实践和教学案例,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育性的比重较少。现在的益智游戏设计缺乏专业的教学设计的融入,在设计游戏时没有考虑到它的用途,所以很难完全满足教学的用途。

2.学生的学习目的性降低。在练习的过程中仅仅注意到游戏的本身,而忽略了游戏中隐含的教育教学内容,只要稍微的引导不当,就会使信息技术课完全变得面目全无。

3.益智游戏的不完全。游戏不是按照计划,按照课程进行设计的,与教学内容不能完全吻合,益智游戏一般结构简单、内容少,学生只要花少量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任务,这样不能够把较复杂的教学内容练习完全。

(二)采取的对策

虽然存在问题,有些或许还没有办法解决,不过还是想到相应的对策的:

1.对游戏的改进。结合信息技术课的特点,注重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尽可能在游戏的设计中添加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把它设计成信息技术课程的益智游戏;在游戏的设计前,考虑学生的特点,看游戏是针对哪个年龄的学生设计的,每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在身体、心理、认知水平都不相同,所以每个阶段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水平的益智游戏:和当今社会相结合,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下会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所以游戏中要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在设计人员中加入教育教学工作者,专业的游戏是游戏开发人员负责的,不会包含教育工作者,使用于教育的益智游戏除了游戏开发人员,还要有教育工作者、家长、学生的参与,才能达到真正的适用于教育的游戏的设计目的。

益智课堂范文5

突破口在哪里——从薄弱处找出口,凝聚人心是第一步

学校办学社会声誉差,教师无心教学,进而办学质量始终处于低位,学校发展徘徊不前,这样的怪圈困扰着全校师生。2009年上半年,学校因为收入分配、住房补贴、岗位竞聘出现过一些诸如上访、罢课等不稳定的事件。风波平息后,学校领导班子认为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办学质量不行,教师没有盼头。外忧内患下学校坚定了抓质量才有出路的决心,而突破口的选择指向了薄弱的课堂教学。

凝聚人心是第一步。2011年春季,我们在全校范围展开了“高效课堂和有效课堂”的大辩论,统一思想。2011年5月组织全校教职工每批次180多位分三批到綦江隆盛中学进行体验式培训学习;同年6月下旬特邀山东昌乐二中的领导、专家、老师13人到校进行为期3天的手把手模拟练习培训;同年暑假又举行了四次8天的实战演练培训;2011~2012学年度组织了60多名教师分五批次去山东昌乐二中进行为期三天的课改骨干培训,回到学校后交流分享,效果很好。与此同时,学校制定了“532高效课堂”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建设模式、大德育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基本要求。

按照“周密部署、整体推进、破解难题、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于2011年秋季正式启动了。

“低开高走”的课堂教学改革路——顶层设计、立体推进

对于课堂是否有高效一说,何为高效,在教育界是有争议的。回望2011年,学校最终选择了“高效课堂”改革之路,其实是针对当时学校课堂教学整体质量较低的一种绝地反弹,包含着学校一定要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做出成绩的决心。

2012年秋重庆市推进“卓越课堂”五年行动计划。学校紧紧抓住这一机会,纵深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了由“高效课堂”向“情智课堂”的发展,其间学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整体改革的探索。

课堂教学改革的顶层设计

一是学校校级领导班子必须转变观念。只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才能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须打造卓越课堂,观念必须整体转变、齐心合力、统一思想、步调一致。二是校长必须具有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能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如何建设,活动课、辅助课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改革等等,校长必须进行通盘设计。三是校级领导必须在实践中来实现学校课程教学改革的领导和组织。学校5名校级领导做到了“三深入二带头一承包”,即深入一个班级(自己所学专业)教学、深入一个教研组(备课组)研究、深入一个年级组活动,带头编写导学案(教案和学案合一)、带头上公开课(示范课),承包一个学科。这样就能够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难题,调整改革的思路和方案。

课堂教学改革的立体推进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学校实施了“点—面—体”式的立体推进策略。

聚焦课堂,突出研究“点”。聚焦课堂,突出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这一“点”,开展了真实而深入的行动研究。一是寻找问题。开展了行政与骨干教师随堂听课活动,要求他们在听课时关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通过广泛听课,我们发现并汇总了教学目标定位、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流程调控等方面的问题。二是研究问题。针对所发现的问题,进一步进行了分类汇总,每个备课组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了研究专题,形成了各学科组的“问题研究”系列。

以人为本,扩大研究“面”。在开展教育科研的过程中,我们重点关注并扩大了“三个面”。一是教师的参与面。要求教师根据自己的学科、专业等实际,有选择地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学校在教师自由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优化组合,力争教师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二是学生的参与面。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有关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学生不仅是被研究的对象,也是研究的主体。关注并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健康的情感,掌握正确的方法等,不拿学生当“试验品”,杜绝出现“牺牲品”。三是总结提炼,学校每个备课组对研究情况每月进行总结;老师们积极撰写“问题研究”的案例、随笔、论文,学校组织评比,让老师们形成问题研究的习惯。

统筹兼顾,构建研究“体”。我们统筹兼顾,构建丰富的研究“体”,使学校教育科研扎扎实实地开展。一是举行多彩的研究活动。把教科活动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有机结合,规范开展“一课三议”与“三课一评”、骨干教师集中上示范课、“骨干论坛”“教师沙龙”等校本研讨活动,做到了内容体现专题性、形式凸显灵活性、过程讲求实效性。二是进行多样的总结反思。要求教师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每周撰写教后小记,每月撰写教育故事;课题组、教科室每月进行阶段小结。三是实施多层的评比激励。定期组织评比教师撰写的案例、随笔、论文;每学期末展示教师的教科成果,加大对教师教科成果奖励的力度,引领、激励教师潜心教育科研。

课堂教学改革让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变,师生的精气神有了,教学质量得到质的飞跃。2011年中考,学生凌春阳摘得渝北区中考桂冠,2013年中考283人上市重点高中线,名列渝北区第二名。

从“532高效课堂”到“532情智课堂”——“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彰显特色办学

课堂与人息息相关:课堂指向人、为了人、提升人。但我们更应该认识到:课堂所面对的,不是空洞、抽象的符号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情感与智慧的具体的人。用“高效”来评估教学,度量一个人的成长,难免工具理性味太重。学生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生命个体,其内在的生命与人格、情感与智慧的生长,理应成为教育教学矢志不渝的追求。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与尺度上,我们开展了“532情智课堂”的教学改革实践,并试图以“情智和谐共生的大写的人”的培养为出发点与归宿点,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内在超越。

“532情智课堂”的核心内涵及策略

“532情智课堂”既不等于情感课堂,也不等于智慧课堂,而是情智和谐、情智共生的课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追求。

“532情智课堂”倡导“五化”革新策略,即:知识情境化,启动情智;内容问题化,激活情智;过程活动化,生成情智;师生互动化,发展情智;效益最大化,展示情智。

“532情智课堂”基本操作模式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共性模式。所谓“532”,是指“五步骤”“三督查”“二检测”。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段、学科、课型、学校作息时间安排的不同,在导学案的设计和课堂环节上会略有调整。比如,课型如果是单元巩固提升课,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应由侧重于“学”转向侧重于“练”,由关注知识的分支转向更多地关注知识系统的梳理和方法规律的总结,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强化新课教学时学生的易错点,在课堂环节上就要侧重展示和达标反馈,才能达到“单元清,人人清”。如果是预习课型,就可以侧重于学生独学、互学的环节。“532情智课堂”就五个步骤的时间来讲,教师可以根据学情提前预设,但是在课堂实际操作中还要根据“三督查”来实际把握学情,从而对时间做出适当的调整。“预习、展示、反馈”是课堂高效的最关键的三个环节,当然也可以是三个课型。究竟作为课堂的三个环节还是作为三个课型,要视课堂内容与学情、学时而定。

“532情智课堂”推动学校整体进步

培养学生全面成长。“情智课堂”的建构不仅仅局限于教室和学科。课堂教学指向的是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学校的“情智课堂”拓展了丰富的外延。一是积极开展大德育活动,比如:全校学生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举办专家院士进校园报告会、红岩魂报告会、感恩教育报告会、失足少年现身说法报告会,每年清明节、“11·27”组织师生去歌乐山烈士陵园扫墓,每年三月定为科技教育活动月。二是进行班级文化建设。三是进行小组文化建设,把全班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以4~8人为宜,6人一组最佳,每组都有组名、组规、组训,组内每个人既是组员又是组长,每一个学科该做什么、该怎么做都有明确的分工,目的是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四是认真开展辅助课程。学校主要开设了科技教育、拳击、田径、篮球、舞蹈、播音主持、礼仪等,这些辅助课程的开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

成就教师的自我超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以来,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师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找到了自信心和成就感。“532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唤情是情智教学的重要前提;教师用自己的智慧火种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智启智、以思启思也是重要结果。教师的专业发展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获得了长足进步。

益智课堂范文6

【关键词】体育游戏 中职体育 问题 作用 途径

处于中职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对课堂教学方式的适应能力较强,特别是融入体育文化、娱乐与健身并重的多重知识体系时,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是十分有益的。再加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可塑性强,能够很好的实现益智与健身的双重效果。体育游戏以娱乐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于一体,在发展中职体育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估量地作用。为此,本文将结合体育游戏的开展情况进行论述,并就其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推动中职体育教学有效实施的建议和对策。

1 探讨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1.1 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体育教学在新课标中,将兴趣和氛围作为教学的重点环节,也是改善传统乏味体育训练的显著特点。为了在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性,体育游戏就是不错的探索实践。在中职体育课程要求中,对于基本功的训练是课堂设置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的主要方面,而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兴趣的激发。游戏作为富有趣味性的活动,能够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特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从教学中吸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如在教学中增加一些竞争性的比赛活动,表面上是从比赛中来激发兴趣,实际上是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上进行有效的引导。

1.2 激活智力开发,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有效的游戏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有利途径,特别是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在接力比赛中,通过对集体思维的训练,让学生从各自的优势和能力上进行合理配置,从而实现对课堂比赛任务的完成,在这种充满有效竞争的课堂环境中,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十分有益。同时,以任务形式来布置课堂教学,能够让学生结合自身能力,开动思维,强化合作,并在游戏规则的限定下,最大化的激发创新思维。

1.3 健身强体的过程中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体育游戏是课堂体育健身活动游戏化设置,在游戏中需要制定一定的游戏规则,并从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实际情况上来限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如活动时间,活动量,活动任务等细节,从而满足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准确、顺利的完成任务,特别是对于具有对抗性的游戏任务时,要从难度和学生的创新能力上给予激发,发挥学生的团队精神,融入集体责任感,避免学生面对简单的体质训练而陷入枯燥中。同时,注重活动的参与性和协作性,让学生从积极的参与中既能够收获体质的提升,又能从中培养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2 在体育游戏设置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 游戏设置要切合学生实际,符合教学目标

对于体育课堂中的游戏教学来说,一味地增加游戏环节,不仅难以引导学生从游戏中获得健身的锻炼,还容易破坏游戏设置的目标。而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从知识的完善、体质的提升、兴趣的激发上来适当引入游戏教学,才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2 游戏设置要基于学生已有的体育基础

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充实有效的游戏规则和游戏目标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确保游戏教学任务顺利实现的可靠保障。对于学生体质特征的有效把握,注重对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的衔接,引导学生快速转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必须与有效目标的科学设定来实现,否则很容易挫败学生的积极性,游戏课堂会适得其反。

2.3 强化对游戏活动竞争性的引入

趣味性是体育游戏的前提,而竞争性是体育活动实施的有效目标,在游戏设置中,增加竞争性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能够从生理和心理上获得积极的锻炼,并从参与中体会到竞争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同时,在竞争项目的设置上不能忽视安全问题,切勿因为过度竞争而引发不必要的意外事件。

3 开展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途径与建议

3.1 课堂起始环节的游戏设置

体育游戏是贯彻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在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功不可没。因此在体育课堂的起始阶段,要从体育游戏的导入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比如对体育环节进行分解成独立的小任务,让学生从任务的完成来循序渐进的提升智力和能力。

3.2 从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中来融入体育游戏

课堂准备是有目的性的,在课堂准备阶段来插入游戏环节,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进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状态下进入到体育游戏中去。因此,在体育课堂准备活动中,包括简单性的准备和专项活动的准备,都融入相应的游戏环节。如在传统的体育热身过程中,增加慢跑节律比赛,让学生从跑动中既活跃身心,又兴趣盎然;在一些定位操中,通过改善活动环节,融入钻山洞等游戏,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够从相关运动中使得身体各肌肉群、韧带、关节,以及器官快速进入运动准备状态。

3.3 在体育游戏活动中,强化对体育基本技能的教学

体育技能教学是体育活动的主体,也是锻炼学生体质能力的主要途径。如在篮球活动中,从游戏设置中引入时间、数量及基本动作要领,采用“保护与破坏”攻击方式,让一部分学生破坏他人的训练,而一部分人要做好自己的球不被破坏,从而实现课堂游戏教学,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激活了学习氛围。

益智课堂范文7

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众说纷纭:真实,朴实,扎实,让语文返朴归真,让课堂萦绕语文的气息,让学生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为学生打好文化的底子,是语文课堂追求的一重理想境界;诗意,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诗意栖居,走向智慧的过程,为学生垫好精神生命的底子……观点似乎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多次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并且一次次聆听专家评课,从中有了一些思索:到底怎样的语文课才是一堂好课,是一堂高效的课呢?

在对待语文有效课堂的评价标准上,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三方面去审视:一是这堂课是否关注学生的发展,是否关注效益意识;二是这堂课是否常态;三是这堂课是否体现语文价值。其中第一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和在单位时间里的工作效率问题;第二点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原生态,使好课人人能上;第三点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所特有的价值。从目前的研究和实践来看,笔者以为下面这几点可以作为有效课堂的标准:

思考之一:有效的课是学生兴趣高,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课

有效的课堂,学习的兴趣不只是一两个人的兴趣,也不是一些尖子生的兴趣,而是全体学生的兴趣。不管学生的语文基础怎么样,教师心中都要有一种“全人”发展的观念,努力促使自己的课堂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实现这样的发展观,要求教师对全班学生应有全面的了解,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驾驭课堂的能力上,都要作出一定的考虑。

思考之二:有效的课是目标简明,内容简约,原生态的课

专家指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性”,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很多人帮你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现在的一些公开课,就一堂课而言,它是高效的,在教育理念上,确实给我们听课者起到了引领的作用,但他们为这一堂课而做的准备工作却几倍于平时的课前准备,是平时的教学中无法效仿的。也有的公开课,是对设计的一种重演,课堂变得太完美,没有一点差错,缺乏真实感,使我们看不到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长和进步。因此,有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原生态的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提质量”才是语文课堂的标准。

思考之三:有效的课是重视语言积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课

我们经常说语文要教出语文味来,要能体现语文的价值,语文味该怎样教出来?语文的教学价值该怎样体现?这几个问题,目前一线教师非常关注而且极力想在操作层面上弄明白。历史上语文课曾经上成思品课、常识课、鉴赏课、故事课,其重要原因都是没有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的性质弄明白了,语文该教什么也就明白了。找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所在,语文教学也就有了方向。

一堂有效的语文课,归根到底是在追求语文教学的效率、效益和效能上,在具体的标准及其评价体系上,应该是开放的、多元的,绝不能用一把尺子、一种刻度来衡量,只有形成更多的共识,才能更有利于新一轮语文课改的推进。

益智课堂范文8

【摘 要】高效课堂建设呼唤民主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民主管理能促进高效课堂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缺乏民主的管理就谈不上科学、和谐、创新,高效课堂建设则会进程缓慢或停滞不前。高效课堂建设需要教育管理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彻底转变,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新课程理念、现代教育管理理念,真正深入学校管理第一线,深入师生、课堂,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建立与高效课堂建设相适应的现代学校教育管理制度,以促进新课改,特别是高效课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教育环境;民主管理;高效课堂建设;影响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6-0025-02

在新课改浪潮席卷祖国大江南北的今天,高效课堂建设方兴未艾,成为课改的新潮流。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改变对学生单一的评价方式、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做法,要求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同样,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育管理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的转变,从过去作坊式生产条件下的狭隘、专制、人治管理走向大规模生产条件下规范、民主、科学、法治的轨道。

新课程观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教学手段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建构过程。课堂教学效率、效益是以上“五要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教学环境无疑对高效课堂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同的影响。高效课堂建设呼唤民主、科学、和谐、创新的教育环境。良好的民主教育环境能促进高效课堂建设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缺乏民主教育环境就谈不上科学、和谐、创新,高效课堂建设则会进程缓慢或停滞不前。应试教育下僵化、落后的学校管理思想、制度和方法已严重制约了新课改的深化,制约了高效课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民主管理建设,为高效课堂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教育主管部门民主管理对基层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影响

教育主管部门的高效课堂建设制度,特别是考核评价机制对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起着导向作用。如果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沿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考核评价机制,用单一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学校,而要求学校搞新课改,学校表面在搞,但实际不搞,或放不开手脚,就谈不上高效课堂建设。高效课堂建设呼唤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促进高效课堂建设不断发展的评价激励机制,周期性地对学校高效课堂建设推进情况、高效课堂建设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改进高效课堂建设管理,形成高效课堂建设不断革新的机制,建立对学校多元发展性评价体系。实际上,一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仍是以单一的高考、中考成绩来评价学校,并不注重过程发展性评价,即使有课改搞得好的学校,也只是受到上级的口头鼓励,没有具体激励措施和实际行动支持,就连评优奖先、职称评定等名额都是按老办法分配——“撒胡椒面”。究其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对素质教育新课程下的学校管理滞后,民主不够,往往浮在上面,对学校的高效课堂建设实际情况了解不够,决策失误或瞎指挥,挫伤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统得过多,管得过死,不利于基层学校积极性的发挥。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强群众路线教育,从思想上肃清“四风”影响,去官本位意识,去个人“政绩观”,转变观念,服务基层,树立科学发展观;走群众路线,不是坐在办公室只听取校长汇报,而是深入基层,走进课堂了解真实情况,听取一线师生对高效课堂建设的意见,帮助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发扬民主,制定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长效机制,这样才会推进辖区内基层学校高效课堂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二、学校领导民主管理对高效课堂建设的影响

新课程需要学校领导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转变观念,改变过去单一以学生成绩考核评价的方式,建立对教师全方位、多元化考核评价制度,既有横向比较,又有纵向比较;既考察学生的发展,又考察教师的专业发展;既要看结果,又要考察过程。建立适应新课程实施、高效课堂建设的激励保障制度。实践证明,应试教育下僵化落后的学校管理思想、制度和“一言堂”“家长制”方式已严重制约了高效课堂建设的发展。

学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工作作风是否民主对高效课堂建设影响很大。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缺乏民主、宽松的教学育人环境,师生就不敢多想,就不会有创新意识,工作、学习也就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校长缺乏民主,听不进不同意见,摆架子,动不动拿官腔训人,教师和学生就会对他敬而远之。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样样比别人精通,只有自己干才放心,不相信群众;嫉贤妒能,怕发动群众,不想依靠群众,缺少团队合作意识。过分关注自己的名利,而忽视群众对利益的诉求,师生的建议权、知情权、监督权被忽视。不是靠实践去检验真理,尊重科学,而是凭自己喜恶主观臆断,决策很难科学化,很难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制度。长此以往,这些决策就很难彻底实施,往往是走过场,因为这些决策既不科学,又违背教育规律,搞一言堂,压抑了师生的民主,必然会遭到师生的反感甚或抵触。即使有制度而不依据制度管理,而是随意性很大,时紧时松,高效课堂建设不能正常、持续进行。不是用全面、变化、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而是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事物,师生的积极性受挫,师生对高效课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不愿意反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得过且过。得不到师生的认同,他们就缺少参与高效课堂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效课堂建设就发展缓慢或受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要求我们在高效课堂建设中,应当相信师生,依靠师生,树立师生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的首创精神。高效课堂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必须以广大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来实践和检验,必须依靠团队力量合作、探索、研究,群策群力解决高效课堂建设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正确认识领袖个人和群众的作用,任何夸大个人作用的做法都是错误的。领导的责任主要是用好人,千方百计调动师生的积极性,让师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高效课堂建设,才能加快高效课堂建设步伐,而不是件件事都由校长亲自去做、包办代替。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源,是搞好学校工作的关键。对教师的管理应不同于学生,要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实行弹性机制,把教师个人利益和学校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人无完人,校领导应勇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讲,“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

实践表明,高效课堂建设出现断断续续、反复现象,往往与校领导的不民主作风有关。高效课堂建设呼唤学校领导加强自身修养,克服主观主义、官僚主义的影响,发扬民主,以科学发展观、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树立依法治校观念,从学校实际出发,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制定出切实可行、规范、科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为高效课堂建设创设良好环境,保障高效课堂建设有章可循、持续健康地发展。

三、教师民主管理对高效课堂建设的影响

应试教育下师道尊严,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被动听,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人地位,学生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逼着学生学,师生关系紧张。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组织、引导、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参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新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心理学表明,中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期,身体发育快,生理早熟,情感复杂;他们处于半独立、半成熟阶段,逆反心理重,不接受压制和说教,渴望向他人倾诉,期望受到成人的尊重,对理性的心理沟通容易接受。实践证明,发扬民主,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的前提。

我们在课堂上往往看到,同一个班,对待不同任课教师的态度和课堂气氛不同。如果教师教风民主,尊重学生,态度亲和,则学生就敢提出问题,敢说真话,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效率高,学生受益面大,效果好;如果教师教风不民主,不尊重学生,动辄训斥学生,表情严肃,缺乏亲和力,则学生在课堂活动中表现为不积极、被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不敢说实话,更不敢提出问题,不愿配合教师,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沉闷、无兴趣,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差。

建构主义理论表明,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引导、帮助、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教师不能仅是机械地传授知识,还要和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共同调整彼此的知识结构;重视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反对脱离实际的教学方式,提倡教学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没有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新课程就难以实施。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八种智能组合和发展程度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优势智能领域、学习风格类型和发展特点,教师的任务是善于发现他们的潜能,并有效开发他们的潜能。教师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可塑造成才的,不能再以考试成绩把学生划分等级,学业成绩只能是其诸多智能中的一两种体现,不能以偏概全。评价学生要多元化,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到学生的长处、亮点,给他们机会,激励他们展示自己。课堂缺乏激励性评价,则会扼杀许多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个性。

对待“问题生”和“学困生”,我们不能只看结果,更要分析其原因和发展过程。有可能是我们没有为其提供合适的教育,没有发现引导、帮助开发他的潜能造成的;也许是自身以外的社会或家庭等原因造成的;自身问题没有及时解决,长期积累形成的。

承认学生的差异,关注学生的差异,善待学生的差异,要求我们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能展示各种智能的情境,给每个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从而激发每个学生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进步,达到高效课堂关注全体、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帮助者,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关系。教师的教风是否民主,民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效益、效果,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益智课堂范文9

【摘 要】新课改下,历史课堂教学功利性的追求和虚浮,使教师迷失了自我,进而使教学华而不实、浮于表面,缺乏教学机智,而历史课堂应是真实的、充满兴趣的、有效的、智慧的和人文的。

【关键词】新的课堂教学 真实 兴趣 智慧而人文 实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3-0090-01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悄然兴起,“3+2”模式、洋思模式、历史小品、历史短剧、小组辩论赛、课堂五分钟演讲……纷纷涌现。尤其是示范的公开课、推广的优质课,一时间课堂上热闹非凡。是新理念还是新形式?是新思想还是新方法?好像课堂上没有华丽的外表就不符合新课改,没有热闹非凡的气氛就不是新课堂。其实,不管它是什么,也不管它像什么,关键是看这节课教给了学生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那么,我们的历史课堂到底应追求什么?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新课堂应走出虚浮,走向真实;走出喧闹,走向兴趣;走出造作,走向智慧和人文。

真实的课堂,不是讲了一遍又一遍完美无缺的公开课,而是存在一些问题的,真实的课堂,因真实而可信,因错误而美丽。真实的课堂是给学生上的,而不是给听课老师上的,更不是做给别人看的。真实的课堂,学生应是探索者,而不是执行者。真实的课堂,允许学生犯错误,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错误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纠正错误。真实的课堂应是学生张扬个性的课堂,学生表达的观点、闪烁的思想火花,应该是多彩的,富有个性的,有时是可笑的,而不应当是上课者和听课者满意的“标准件”。真实的课堂,不是一言堂。有时是学生思想引领课堂,有时是教师的思想引领课堂,是师生心与心的互动,情与情的交融,是彼此思想碰撞不断升华的过程。真实的课堂,不应是表演的课堂,也不应是教师卖弄的课堂,教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真实的课堂,应该是目标准确,方法灵活,求真务实的课堂。

兴趣的课堂,不再是简单的喧哗,而是用老师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的课堂不是靠一两个与教学文本无关的笑话和趣闻做“味精”,而是要靠课堂上教师处处闪现的睿智做“原料”。让学生对要研讨的知识感兴趣,由此而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体现乐趣,在讨论中提升能力。兴趣的课堂,应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愉悦。兴趣的课堂,应该让创见、偏见并存,幼稚与成熟同在。更要让学生明白,世间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绝对追求真理的人,快乐的真谛在于探求真理的过程。兴趣的课堂,教师既要有“师道尊严”,也要能“礼贤下士”。兴趣的课堂,反对教学手段单一化,但也不是多多益善;反对一讲到底,但也绝不是讲得越少越好,而应该是有的放矢。兴趣的课堂,不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简单地复制到大脑中去,而是要将它转化成一种能力。

智慧而人文的课堂,不仅在于教师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表现出聪明才智,使课本中的知识升华为学生的智慧。不仅需要老师讲得好,更要学生问得巧。让学生在听讲中感受智慧,在发问中展示智慧。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公,只在每事问。”要让学生明白:世界上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智慧而人文的课堂,珍视学生的创建,但不忽视学生的错误。教师的智慧在于如何将过去的错误变成现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记住教训而不犯同样的错误。智慧而人文的课堂,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淡化的是最终的结果。结局不能预料,过程应当精彩。智慧而人文的课堂,必须是民主的课堂,以民主为土壤,以关爱为阳光,以知识为琼浆。用民主培育民主,用智慧启迪智慧。智慧而人文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更要懂得欣赏学生;不仅要积极学习,更要善于思考,让理性的阳光照耀整个课堂。智慧而人文的课堂,应是相互学习的课堂,在相互学习中使自己的缺点最小化,使自己的优点最大化,从而激活自己的思维。更要懂得向对手学习,这是击败对手的最佳途径。智慧而人文的课堂,不是一生用一种模式上每一节课,而是为上好每一节课用一生来经营。智慧而人文的课堂,不是给学生“注满一桶水”,而是给学生“点燃一把火”。

当我们的历史课堂抛弃了功利性和虚浮,不再限于简单的模仿,浅尝辄止的追求,而是课堂的实效性。我们的历史教师也就不会迷失自己的个性。也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真正多姿多彩的新课堂,才能真正成就我们的教育事业。

益智课堂范文10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情况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必然。新课改给教育教学带来生命活力,它是以促进学校、学生发展及教师的专业成长为宗旨,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注重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强调学生的自觉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课改后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途径有多种,而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主渠道,新课改呼唤以教研为先导,向教改要质量,向课堂要效益。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负低效,教师累,学生苦,家长难,教学成本高,教学效率低,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教学,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是有效的?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教学有无效率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教师有没有教完既定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若经过一节课或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和发展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明显的学习收获并且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效益才是高的,那么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以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呢?这是当前新课改背景下每位教师都要重视的问题,这是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每位教师应完成的课题。

一、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

教学效益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要有效,因此影响课堂教学效益应从师生双方找原因,主要因素如下:

1.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智力、学习基础及情感意志等方面差异,导致对学科学习不感兴趣,产生抵触和厌烦心理。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过分依赖。

3.教师教学目标单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4.教师教学方法简单、陈旧、缺乏灵活性和艺术性。

5.课堂气氛过于严肃,不能充分以学生为“主”,让其“自由”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

所谓策略就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行为方式,针对上述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因素,可采用以下优化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兴趣是教学效益的前提。兴趣是学习之母,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从而导致学习的效率低。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境,帮助学生克服厌烦心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如在生物教学中采用逼真多彩的生物实验,感人有趣的生物史话,生动实际的案例分析,面向社会的问题假设等适应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易于学生接受,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变厌学为想学、乐学、要学,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2.重“学”善“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有的学生学习效果差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不会学,没有掌握学习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不能教死书,“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对学生要受之以“渔”,如在学习动植物细胞知识时让学生学会类比、归纳,抓主要矛盾;在做生物推断题时,教会学生如何明察秋毫,准确找到切入点,由点到面使问题迎刃而解;做联系实际分析生物知识题时让学生学会读题、联想、知识迁移等。教师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化繁为简,化生为熟,化难为易,开拓学生思路,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每个学生都有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将会事半功倍,收益甚好。

3.因材施教,分层指导

由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智力、认知基础不同,若要在同一时间内按同一目标发展,就不能完全做到有的放矢,有的同学时间紧,有的同学时间浪费,如果能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认真研究各层次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包括分层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案、分层设置问题、分层布置作业等,还要注意对不同学生自信心及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尽可能让人人有目标,生生有收获,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启迪学生思维

一项关于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权威调查表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排在影响因素的第一位,其次是教学态度,最后才是学识水平,因此教学上不能只采用单调的一言堂,而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艺术性,使学生耳目常新,思维活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验探究式”、“读、讲、议、练式”等教学方式,还可以组织与生物有关的活动,如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参观生物标本、实地观察生物,制作叶脉书签等小实验等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采用不同的形式去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教师要具有反思意识

益智课堂范文11

关键词:科学素养;机器人教学;科技实践活动;创新精神

一、机器人课程,现代教育的呼唤

我们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特点及其对人才的要求进行研究的时候意识到,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在各项比赛中获得名次,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特别强调对学生学习经验的培养,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对学生的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的培养,而智能机器人教学非常有利于贯彻这一理念。

二、一边实践,一边思索:智能机器人教学模式的思考

1.以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培养专门人才

在机器人实践活动中不以竞赛为唯一目标,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多角度地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轻结果,重过程,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都及时给予鼓励,使自信的愉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种正面情绪会促使学生充满兴趣,更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探究中。

2.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小组竞争形成竞赛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一些比较复杂的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小组间再进行竞争。竞争是触发激情的手段之一,能延续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同时在小组设置中,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一来形成互相帮助的氛围,增加团队凝聚力,二来把自己解放出来。

3.鼓励学生进行创意机器人的制作

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并编写程序完成任务。实践中教师是指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才是主体。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进一步激发创造力,学生亲身体验由抽象的理论到触手可及的实物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其主动发展。

二、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的成效与思考

1.显性的成效——四年来学生获得的成绩

四年系统教学,我校涌现出一批有潜质的科技特长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全国、省、市各级竞赛活动,已获得全国、省、市多项一、二等奖。

2.隐性的成效——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教学思想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即传授知识、技能技巧和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

发展学生的智能,最重要的是发展其观察、思维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观察受到限制,思维受到束缚,很少有机会动手,能力很难得到发展。而在智能机器人教学实践中,学生真正实现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亲自观察、探索、操作,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都能得到较好发展,达到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展智力、能力的目的。

(2)教学内容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处理好基础知识学习和现代新的科学知识学习之间的关系。

常规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后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始终存在的现象,即使采取在课堂教学中加深难度、提高速度的办法,也难以消除这个差距,单靠课堂教学无法解决这个矛盾。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将课外、校外科技活动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智能机器人教学课程的内容不受大纲、教材的限制,适于加进现代科学的新知识,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渗透着现代科学技术新成果的内容。

(3)教学方法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把传授法教学与发现法教学结合起来。

常规课程教学最主要的方法是传授法,是教师通过讲解教材将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应该说,对于刚开始接受知识的青少年学生来讲,这是完全必要的,有益的。但它也存在弊端,往往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阻碍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在智能机器人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内,以传授的方法为主,给学生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在课外,机器人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进行科学知识的自主探究,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4)教学形式上,开展智能机器人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兴趣爱好、特长发展的关系。

课堂教学对完成共性教育和全面的基础教育有很大的优势,但对于因材施教、发展个性又存在严重的不足。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使学生在科技上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得以发展。

三、机器人教学实践活动开展的思考

1.如何提高智能机器人研究活动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智能机器人课程的内容决定了它属于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以科技实践兴趣课为载体的智能机器人教学形式,只能面向一部分学生。笔者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学生享受智能机器人课程?是否可以换一种教学载体:如可以把新课程标准下的“地方课程”拿出一部分来用于实施智能机器人教学,或把智能机器人教学与关系比较紧密的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整合,开发出适合本区域学生特质的校本课程。这样,可以让现有的机器人器材,尽可能提高使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取得更明显的教学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秀英.孙增圻教授谈中小学机器人教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11).

[2]蔡鹤皋.机器人将是21世纪技术发展的热点[J].中国机械工程,2000(2).

[3]克来格.机器人学导论[J].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6).

[4]程马峰.小学机器人教学实践探索[J].东莞信息技术教研网.

[5]徐提昇.浅谈初中机器人教学[J],2010(1).

[6]中小学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东莞中学信息技术教研网.

益智课堂范文12

一、这是“高效课堂”吗

“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受益量。主要表现在课堂容量,课内外学业负担等。二是效益的最优化。也就是学生受教育教学影响的积极程度。主要表现在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只有效率的最大化或只有效益的最优化的课堂,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

这是付老师对什么是“高效课堂”的解释和说明,这个“解释”和“说明”没什么问题,这确实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可见,“高效课堂”是“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的课堂。无疑,这种课堂是值得教师们积极倡导并努力践行的课堂。令人遗憾的是,付老师接下来又自相矛盾地说:“可以看出,‘高效课堂’最终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产物,基本上还是为了适应中考、高考那两根指挥棒。

尤其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比学习知识技能更为重要……而不是片面地追求所谓的‘高效’。……每所学校有每所学校的校情,每个学科有每个学科的学情,……中学有中学的教学特点,小学有小学的教学特点,……因此,适合中学的‘高效课堂’模式如果照搬到小学,其不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等等。从这些文字中可以看出,付老师对“高效课堂”缺乏本质的认识,所以才出现了前后矛盾的错误。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吴刚平教授说:“高效课堂是相对于‘低效’、‘无效’以及‘负效’的课堂教学而言的。高效课堂的‘高效’体现三个指向,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结合。‘效果’指教学结果和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度,反映课堂的‘扎实’,不能偏离或悖于教学目标;‘效率’指取得的效果与投入时间、资源的关系,追求投入的消耗最低化和取得效果最优化,反映课堂的‘充实’;‘效益’是教学过程及结果的整体收益,反映课堂的‘价值实现’,从整体上能实现学生的发展价值。高效课堂的产生是这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①。山东省兖州第一中学校长杜金山说:“我校有‘五高’指标检验高效课堂的效度。第一,学生的参与度高。第二,动脑深度高。第三,全面发展达成度高。第四,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第五,课堂的幸福指数高”。①

可见,“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在效果、效率和效益三方面的最优化实现的课堂,也就是学生得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最佳效果的课堂,还是师生共同发展、充满幸福感的课堂。由此可见,“高效课堂”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追求和为之奋斗的课堂模式。

它没有学段之分,它不仅适用中学课堂,也适用小学课堂,还适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因为任何课堂教学活动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内容不外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学习兴趣与方法、创新意识和能力等等。可见,“教学目标”是一个“综合”的教育学概念,涵括的内容是多维度的,不是单一的。如果“教学目标”只定位在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上,肯定是错误的,说严重点,是反动的,因为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可见,“高效课堂”与“低效课堂”或“负效课堂”相比较,“高效课堂”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等,因为,这是实现课堂“高效”的重要保证,是决定课堂是否“高效”的重要指标。因此,付老师说的“‘高效课堂’最终还是提高考试成绩的产物,基本上还是为了适应中考、高考那两根指挥棒。

三、后语

写完上述文字,笔者忽然想起一一件事。前不久,某县招考教师,在面试环节中主考官向每个应聘者(有些是应届高校毕业生,有些已有多年从教生涯)提了三个问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的权利做了哪些规定?

2、你对眼下个别教师从事“有偿家教”有何看法?3、学校为什么坚持以教学为主?这些应聘者在回答“问题1”时说:“一是女教师享有产假权;二是享有各种保险和福利待遇。”在回答“问题2”时说:“如果是双休日或节假日搞‘有偿家教’是可以的。”

有的说:“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收点钱给学生补课,是合情合理的。”至于“问题3”,近20名应聘者,大多放弃回答,就是回答了的也不正确。笔者想,作为师范院校毕业生,“问题1”和“问题3”在《教育学》这门学科中都有介绍和说明。至于“问题2”,教育部关于禁止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是三令五申,既有专门的会议,又有红头文件,还有《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以及报刊和网络媒体的报道等。为什么这些应聘者对这些简单的问题不能做出较好的回答,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他们在职前的求学阶段对《教育学》和所学专业问题重视(学习)不够;二是职后(指有一定教龄的教师)对教育理论和政策的学习(关心)不够,涉猎的知识面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