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昆明技校

昆明技校

时间:2023-05-30 09:05:15

昆明技校范文1

2212 贵州医科大学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13 遵义医学院 贵州省 遵义市 本科

2214 贵阳中医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15 贵州师范大学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16 遵义师范学院 贵州省 遵义市 本科

2217 铜仁学院 贵州省 铜仁市 本科

2218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219 安顺学院 贵州省 安顺市 本科

2220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贵州省 毕节市 本科

2221 凯里学院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本科

2222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223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24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25 贵阳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26 六盘水师范学院 贵州省 六盘水市 本科

2227 贵州商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28 贵阳中医学院时珍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29 贵州财经大学商务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0 贵州大学科技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1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2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3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4 遵义医学院医学与科技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遵义市 本科 民办

2235 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本科 民办

2236 贵州师范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37 贵州理工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本科

2238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2239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40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41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遵义市 专科

2242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专科

2243 安顺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安顺市 专科

2244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专科

2245 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2246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遵义市 专科

2247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专科 民办

2248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49 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50 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六盘水市 专科

2251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铜仁市 专科

2252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2253 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54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遵义市 专科

2255 贵阳护理职业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56 贵阳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57 毕节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毕节市 专科

2258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59 贵州盛华职业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民办

2260 贵州工商职业学院 贵州省教育厅 贵阳市 专科 民办

2261 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62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铜仁市 专科

2263 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2264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毕节市 专科

2265 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

2266 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贵州省 毕节市 专科

2267 贵州农业职业学院 贵州省 贵阳市 专科云南省(69所)

2268 云南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69 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0 云南农业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1 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2 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3 大理大学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本科

2274 云南中医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5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76 昭通学院 云南省 昭通市 本科

2277 曲靖师范学院 云南省 曲靖市 本科

2278 普洱学院 云南省 普洱市 本科

2279 保山学院 云南省 保山市 本科

2280 红河学院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本科

2281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82 云南艺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83 云南民族大学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84 玉溪师范学院 云南省 玉溪市 本科

2285 楚雄师范学院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本科

2286 云南警官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87 昆明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本科

2288 文山学院 云南省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本科

2289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0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1 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丽江市 本科 民办

2292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3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4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5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6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7 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本科 民办

2298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省 临沧市 本科

2299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0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1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2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3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4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5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6 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07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08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专科

2309 昆明艺术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10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玉溪市 专科

2311 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曲靖市 专科

2312 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 云南省 普洱市 专科

2313 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14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15 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16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17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18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曲靖市 专科

2319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楚雄彝族自治州 专科

2320 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保山市 专科

2321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丽江市 专科

2322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专科

2323 云南新兴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24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专科

2325 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26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专科 民办

2327 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省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专科

2328 云南商务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29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30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楚雄彝族自治州 专科 民办

2331 云南旅游职业学院 云南省 昆明市 专科

2332 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省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专科

2333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省教育厅 昆明市 专科 民办

2334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 大理白族自治州 专科

昆明技校范文2

Abstract: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the university. It is the classroom of the students' self-education, the garden of campus culture life, the window of the process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publicizing. It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part of management education and students' studying life.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single mode, weak interaction, simple function and lack of ideological content i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Platform managers need to improve WeChat public platform's quality and attraction from content innovation, communication effects, audience needs and team construction, and play a serving and educating role.

关键词:高校;微信公共平台;问题;对策

Key words: university;WeChat public platform;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7-0177-04

0 引言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先要实现教育工作信息化,微信公众平台正成为高校管理育人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速度快,媒介素养高,是高校微信公众号关注的主要群体。高校管理者需要从微信公共平台的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从而更好的提升吸引力和影响力。

1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的意义

1.1 微信公共平台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阵地

下的高校思想工作面临着新形式和新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多采用面对面组织和交流、理论培训、座谈和活动等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今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接受信息的途径,难以对青年学生形成有效覆盖。

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喜欢阅读微信公众号信息,微信已成为其社交和信息获取的重要手段。微信平台上即时性、个性化较强的微内容,使得信息的获取、、利用和消费变得更加便捷,微信的出现和广泛被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高校纷纷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展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生活的思想政治工作。

1.2 微信公共平台是对学生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课堂

高校微信公众号的开通及运行,既满足了校园文化宣传的主体、客体的需要,又促进了大学生自我教育手段的丰富。大学生社团一直是大学生发展个人兴趣,实现自我教育的地方,大学生既是社团的组织者又是社团活动的参与者。在社团建设过程中,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活动互补的形式,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增强学生与社团之间的互动,促使大学生更加有针对性的参加自己喜爱的活动,也促进了社团的对外宣传,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和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不仅丰富了社团开展文化育人活动的载体和传播形式,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实践的重要手段。

1.3 微信平台对内是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园地

微信公众号因其以手机为终端,显现出互动性、精准性、平等性、私密性强和成本低等特点,微信公众号的开通使校园文化活动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加强,到达率100%;方法丰富,文字、图片、视频、语音等符合大学生丰富多样的需求;因其是私密的平等的沟通,促进了交流的效果,通过微信朋友圈建立长关系。例如,以昆明理工大学团委的《毕晚|原来你是我最想留住的幸运》,获得了在校生的广泛关注和参与。通过平台对活动的宣传,大大增加了关注度。平台的运用提升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学生们对校园文化生活的满足感加强。

1.4 微信平台对外是学校宣传的窗口

高校微信公众号是对高校官方网站形成积极的互补,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高校发展及育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关注学校微信公众号的人群属于关联性较强的相同关系网中,有在校师生、学生家长、毕业生和长期关心学校发展的社会人士。学生及其家长可以更加便捷地了解到学校的教学与发展情况,社会可以随时关注到学校的发展成果,毕业生可以随时通过平台关注母校的发展点滴,增强自身的自豪感,高校微信平台已经逐渐成为互动交流的纽带,通过对外传播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尤其是促进高校校训精神不断的内化和外延。

2 昆明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现状

调查人员对昆明理工大学校级层面、学院、团学组织的微信公众号的开通情况进行长达一年的动态关注,重点关注了昆明理工大学校内的70余个微信公众号,关注其开通的形式、开通目的、推送频率、推送内容和呈现方式,这些微信公众平台中有校级官方微信订阅号、服务号和官方认证、非官方认证几种形式。具体情况如下:

2.1 开通情况

昆明理工大学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中基层团组织占到33%,覆盖率100%;学生组织占到37%,大的学生组织都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学生服务组织6%,主要以“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昆工体育”为代表;学生创业营销类10%,其它14%。

①官方认证代表的有“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团委”和“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三个微信公众平台,前者主要“明德”“任责”“致之”“力行”系列板块和“媒体昆工”、“映像昆工”等涵盖了昆工重大发展、昆工人获得的成就和昆工人的社会担当等内容;“昆明理工大学团委”主要推送学校重大发展、团学重点,目前是云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之一;“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主要推送学院新闻、团青热点、原创作品等信息,是昆工第一批开通的微信公众号,也是较早进行官方认证的微信公众号。

②共青团基层组织公众号:共23个,作为各学院主要的宣传推广平台,其的内容具有官方权威性,内容与学生息息相关,有专业的学生团队运营管理。昆明理工大学基层团委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靠前的有“昆工国防生”“kmustcc”“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团委”“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团委”“昆工生科”等,主要团青马工程、团的基础工程、校园文化、课外科技和创新创业方面的信息。

③校务服务组织:是以学生服务类信息为主要推送内容的微信公众号,主要有“昆明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和“昆工体育”。“昆明理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要推送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和招聘信息;“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主要推送新书信息、开闭馆和推荐一本好书等;“昆工体育”主要推送阳光跑步次数查询和各类体育资讯。

④学生组织公众号较为有影响的有“英语坊”“昆明理工大学学生会”“昆明理工大学青年志愿者联合会”“昆工社团联”“昆工璇玑珠宝社”等,内容大致以校园资讯、活动资讯、学生服务为主,大多数由学生组织自发开设,多为非官方认证的订阅号。

⑤学生创业营销类:“小滋生活”“同窗e购”“米特友”“仓禾文化”“INNER工作室”等,大致以产品介绍、产品营销推广、相关促销活动以及开通微店在线下单、在线支付、快递、外卖送货上门等服务为主要推送内容。

2.2 推送频率

根据昆明理工大学团委每周的“昆明理工大学基层团委及学生组织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排行榜”分析,以昆明理工大学基层团委学生组织的29个微信公众号为例,在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期间,除去学生寒暑假之外,推送频率为每周3篇左右。而在开学季和毕业季期间发文量呈现增多的趋势,例如:在2016年5月29日到6月18日毕业季期间19天,发文量总数为248篇,在9月11到9月17日的开学季新生军训期间7天发文量为97篇,发送频率保持在每周3至4篇。而在寒暑假期g除了极少数公众号更新文章外,大多数公众号的推送频率为0。在推送频率上公众号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昆明理工大学团委能够做到每天更新或者隔天更新,而较低的更新频率则处于0至1的状态。

2.3 推送内容

在统计过程中,发现受昆明理工大学学生关注度较高的内容主要为学校资讯热点、与学校荣誉相关的事件,例如:昆明理工大学团委的“昆工抢镜到中央台了”其阅读量为24029,点赞量为253,再如2016年迎新晚会的“爱上昆工,从这场晚会开始”其阅读量为30070,点赞量为469。其共同特点是拥有较高的转发量,且活动与昆明理工大学有极强的关联性。

在对问卷收集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有60.19%的同学更喜欢关注微信公众号中的校园媒体,了解校园各类重要新闻热点事件。同学们所喜欢的微信公众号类型各有不同,但是校园媒体新闻受欢迎的程度大于其它类型。

大学生关注校园公众账号的目的有关注校园热点问题、获取优惠、便利的信息、拓宽视野和人际交流等几种类型,关注校园热点问题相对较高。

2.4 内容呈现方式

微信公共平台多以图文、视频、语音、HTML5等推送形式呈现,图文较为常见。公众号运营者应该根据内容来定呈现方式,深度报道多文少图,幽默轻松的多图少文,互动性需求较高的则需要通过第三方技术、HTML5等形式呈现。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每位同学对微信公众号内容的呈现方式有不同的关注度,文字为主占12.62%,图文结合占66.02%,图片为主占11.17%,加载语音占4,37%,加载视频占5.83%,其中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最受欢迎。

同时,多元化的内容呈现方式更容易吸引不同种类的粉丝关注。例如:在毕业季期间昆明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的“昆明理工大学毕业献礼:毕业全景航拍”以及在新生开学期间的新生入学攻略,均以HTML5的形式呈现,再如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将学生拍摄的视频作品、以及各类大赛视频投放到公众号上,获得较高的点击率和良好的反馈。

3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存在的问题

3.1 思维落后、模式单一

大多数的基层团委学生组织公众号的运营思路比较落后,运营模式单一、信息的影响力不足。从的稿件内容看,大多数公众号所的新闻稿件多以传统媒体的方式传播,缺乏新鲜感和趣味性,内容选题陈旧,缺乏创新力度,时效性差。

3.2 互动性差

从昆明理工大学开通的微信公众平台调查情况看:一是公众号互动性普遍较弱,传播方式单一,在进行公众号内容推送的时候只注重推送而忽视了后期的互动,大多数微信图文推送后,评论较少,在内容上缺乏与读者的互动。二是已开通的微信公众号普遍存在管理员与粉丝的动不及时的情况,在评论区出现评论时,平台管理员不能及时的将评论精选出来,在粉丝咨询问题的时候不能及时回答咨询者,这严重影响了评论区的互动性,使得互动效果减弱。

3.3 功能开发不足,平台形式单调

在调查中发现,昆明理工大学各微信公众平台自开通以来很少应用第三方技术。第三方技术通常只用来进行图文、视频排版,有部分公众号利用第三方技术进行活动投票和入场券的发放,其它功能很少有公众号使用。这就导致公众号过于简单而单调,不能长期保持对粉丝的吸引力,甚至出现掉粉的情况。

3.4 内容思想性不足

在跟踪调查中发现,很多推送内容过于形式化,缺少思想性,育人功能弱。一是很多微信公众平台为了提高点击率,滥用标题党和缺乏审美的图片,而忽视了内容建设。二是点击率较高的身边人、身边事等内容缺少对内容思想的挖掘和凝练,文章内容缺少育人的作用。三是对于一些先进组织和个人进行投票的稿子中,缺少对其典型事迹的挖掘和宣传,更多依靠行政手段和拉票的形式太高点击率,随着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到影响,但形不成比学赶超的精神和动力。四是对于党的重大理论和精神及跟学生相关的政策法规的解读缺少,更多的是内容的堆砌、缺少解读、形式单一、关联性低,形不成有效的宣传和教育。

3.5 管理队伍不稳定

对昆明理工大学70个微信公众平台调查发现,除了“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团委”有相对成熟的管理团队以外,普遍缺少专业的运营团队,基本上是团委老师、学生组织负责人带领其组织成员完成平台基本的运转。因为缺少队伍建设,所以各个微信公众平台的管理人员缺少稳定性,流动性大,导致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水平在中低水平线上徘徊,呈现出内容可读性差、编排不美观,很多微信平台还出现寒暑假基本无内容推送的状态,而公众号拥有一定的关注粘性,保持公众号的推文频率和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够让受众养成定时阅读的习惯。放眼整个高校,仍然比较缺少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人才队伍。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和育人功能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4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对策

4.1 改变守旧的校园网式思维,加强内容创新

想要公众号发展的好,急需运营者改变传统思维,适应新媒体的传播规律。目前很多高校公众号盲目追求高阅读量而脱离实际,喜欢做标题党,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样很容易在发展的过程中失去大量忠实粉丝。管理者在使用校园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时,应综合运用多种传播元素,使用当下的大学生们习惯的语言或形式来提升传播效果。

4.2 以“用户”为中心,加强公众号的互动和反馈机制

公众号开通之前要有准确的自身定位,对于学生创业营销类公众号其定位始终围绕营销,所以其推送的内容可以以不同的健康的营销手段吸引关注者注意;对于类似于“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以及“昆明理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等注重服务的平台,需要更多的去挖掘用户的需求,不断完善自身服务项目。再如作为一个院级学生服务平台,推送的资讯,更多的是要服务于院级范围内的学生。所以,选取专业性质、针对性更强的资讯往往能更好的为特定人群服务。内容与受众群体产生了关联,增强内容的话题性,促进话题的互动,增强粉丝的粘度。

4.3 不断学习新的传播技术,增强微信推文的效果

传播技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传播技术迅速变革的时代,只有快速掌握传播技术配合拥有创新力度的内容,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在2013年10月开放了开发者模式,运营者可以学习相关技术,对后台进行二次开发,让公众平台的服务更加完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技术才能让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跟上时展潮流,才能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加完全的服务。

4.4 建设专业的管理团队,加强团队凝聚力

面对高校微信公共平台人才极度缺乏的状况,首先高校应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从制度、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支持;其次是发挥高校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建立一支有教师指导、学生组成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团队。微信团队中设立三到五名核心团队人员,避免学生进出带来的影响,增强团队工作的可持续性;三是积极争取社会资源,改善硬件条件;四是开展对外交流学习,促进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营团队始终与最先进的管理水平保持紧密联系。如公众号“昆明理工大学团委”拥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昆明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形成稳定的运营团,拥有独立的办公场所和先进的设备,团队设有专门的策划、编辑等分工,运行流程清晰。

总之,高校微信公共平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学生自我教育、对内对外形象宣传的重要窗口。高校微信公众平台需要改变新瓶装旧酒的传统思维模式,在内容构建方面要增加原创内容和互动,将信息平台发展成关系平台,实现朋友圈、微信群和公众平台三种传播空间的贯通,充分发挥高校微信公众号为师生服务和管理育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勇.新媒w环境下的舆论特征研究[J].试听专论,2013(1):19-22.

[2]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4).

[3]王勇,李怀苍.国内微信的本体功能及其应用研究综述[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0-108.

[4]叶予清,段洪涛.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的调查和思考――以上海高校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5(21).

昆明技校范文3

关键词:学校教育;物流人力资源;开发;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及国家政策倾斜,云南省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在国家西南地区对外开放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其中依托物流产业,发展大通道经济,对于推进云南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7月,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09年7月以来,云南省积极落实“桥头堡”战略,并不断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然而,建设“桥头堡”是一项综合性、全局性、复杂性、多边性的系统工程。其中,构建现代物流体系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对物流人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而学校教育是人力资源的主要生产手段,是人力资本形成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既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基础,也是人力资本存量得以不断增加的关键性因素。高质量的国民教育是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前提。云南省的物流教育相对落后,对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的推动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要发展,物流人力资源需要开发,学校教育必定首当其冲。

1 学校教育与云南物流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通过云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省略/default.htm)上登记的学校来看,2009年,全省一共有高等学校61所。其中本科院校共有17所,高职高专类学校有44所。普通中专学校共有85所。

1.1 本科院校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1.1 学校的空间分布

目前,云南省共有本科院校17所,12所分布在昆明,分别是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学院、昆明医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云南警官学院、云南艺术学院和昆明学院;其他5所分布在大理(大理学院)、红河(红河学院)、玉溪(玉溪师范学院)、曲靖(曲靖师范学院)和楚雄(楚雄师范学院)。

从本科院校的空间分布来看,分布相对集中,即70.6%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滇东、滇南和滇西各有一所。应该指出,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等教育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昆明及周边区域物流人才资源的补充,从而促进当地区域发展经济。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开发,特别是处于以远离昆明为核心滇中区域的大部分州市。

1.1.2 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

在这17所高校中,有5所本科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分别是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红河学院和昆明学院。从比例来看,设立物流专业的本科院校占全省本科院校的29.4%,应该说这个比例相对较低。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最早是在2006年,比较而言,作为物流业人才培养的摇篮,我国高校物流专业的发展始于2001年。

这5所高校中,云南财经大学于2006年最先招收物流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其他学校在2006年后陆续开始招生。而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的院校很少,目前云南还没有物流专业的博士授权点,云南财经大学具有物流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大学主要培养物流工程方向的工程硕士。在专业设置方面,在云南省5所招收物流专业的院校中,仅有昆明理工大学开设了硕士和本科的物流工程专业,其余各院校均开设物流管理专业。

研究表明,一方面,云南本科院校的物流专业设置十分单一,主要是物流工程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显然,这不能全面支撑云南省迅速发展的现代物流;另一方面,物流专业的开设只有5所学校,总量上偏少,因而培养出来的物流人才数量就少,无法向市场提供充足的物流人才,加之专业办学起步较晚,这与市场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从物流人才的培养数量来看,到目前为止,云南省本科院校中尚没有毕业生,相关的硕士研究生有10余人,其专业主要是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博士研究生还没有。换句话说,云南本科院校对于高层次物流人才的培养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也意味着云南本科院校在承担着云南省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任重而道远,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

1.2 高职高专类高等教育与物流人才培养

1.2.1 高职高专学校的空间分布

高职高专类学校共有44所,30所分布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楚雄、临沧、德宏、西双版纳、玉溪、昭通、文山和普洱各有有1所。总体上,此类学校的分布也凸显出过于集中的空间格局,即68.2%的学校集中在昆明,曲靖、保山、丽江各有2所,其他区域没有分布。教学资源的过度集中,一方面有利于高职高专的空间聚集,产生规模效应,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但同时也会导致教育资源的非均衡发展,影响到云南其他州市的教育发展和人才资源的全面系统的开发。

1.2.2 高职高专学校的物流人才教育

在这44所高校中,有8所院校设立了物流专业,分别是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昆明技校范文4

一、与行业对接,尽力做到产学研结合

昆明冶专由云南冶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办,云南冶金集团是以铝、铅锌、铁合金、钛、硅五大产业为主,集采选冶、加工、勘探、科研、设计、工程施工、装备制造、内外贸易、物流以及冶金高等教育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连续8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和省属企业前列,这是昆明冶专冶金技术专业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技术服务的强大后盾。

通过与冶金矿业企业合作,建立“校企合作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度、教师到厂(矿)挂职锻炼和顶岗实习制度、企业人员到学校兼课制度、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共同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加大冶金行业企业参与我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各项工作的力度,形成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办学机制。

针对冶金行业属高危行业以及生产流程各岗位操作关联度高、企业承担的生产风险和安全风险大等制约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问题,依托云南冶金矿业职业教育集团的协商机制,通过为企业按需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承担企业员工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承担企业科技研发、参与企业技术创新等形式赢得企业对学校办学尤其是对学生顶岗的支持,破解学生到冶金工矿企业顶岗实习中的一系列难题,确保毕业生100%顶岗实习半年以上。

针对冶金矿业企业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难、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贷款难和就业难等一系列难题,我校探索了“校、企、学生三方两款协议,学生入学后随时可以签约,签约即免(退)全部学费,企业进行学费事后补偿”的覆盖招生、培养和就业全过程的“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双定生”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了贫困家庭考生和冶金工矿企业的一致好评。

二、建实训基地,尽力体现做学教一体

高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离不开实践的平台。冶金技术专业相比较其他的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又更具有其特殊性,即学生在生产现场的实践活动受到环境、安全、生产组织多方面因素的限制。针对这一特点,在课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中,充分考虑学生学习和职业成长的规律,围绕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各个冶金单元过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载体,设计适当的学习任务。运用虚拟、仿真等手段开发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铝电解生产工艺仿真等理实一体的教学项目,应用信息手段把冶金工厂搬到了学校,使学生在校内即可完成大部分原来需要到生产现场才能进行的实践教学任务,同时节约了经费,保证了学生的安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虚拟仿真技术还有着现场实践不可比拟的优势,如事故的设置和处置训练,这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快速、高效的途径。

已经完成了《氧化铝生产工艺仿真实训》《金属铝电解虚拟仿真实训》等仿真实训项目的开发,应用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项目的开发和应用也获得了行业内外专家的一致肯定。

当然,虚拟仿真的手段还是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生产环境。因此,到生产现场去实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冶金技术专业与云南铜业集团等国有大中型冶金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作为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的要求,其中云南锡业集团公司实训基地、昆明冶专冶金材料实训基地、昆明冶专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实训基地分别于2008、2011、2012年年被云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省级示范性校(内)外实训基地。

三、营造现场氛围,尽力设计情境化教学

通过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营造实训教学环境和校园文化,尽力设计情景化教学并组织实施。通过虚拟仿真或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营造岗位化的教学环境。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和真实设备营造现场氛围。实训中,教师从知识准备、操作规程、工作态度等对学生进行训练,使学生能够以较快速度掌握相关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纪律观念、敬业精神、安全责任意识和生产质量意识。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生活学习,接受企业统一管理,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实现学生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促进学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的发展。

“火法冶金、湿法冶金”两个领域体现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特色,涵盖了有色金属冶金生产过程的备料、焙烧、熔炼、精炼、浸出、净化、沉积等典型生产单元,是有色金属冶金生产的根本方法,是冶金技术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

以双领域为特色构建的冶金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有色冶金的生产过程的各个岗位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确定出40多项典型工作任务,再以此为基础划分行动领域,将原有传统的冶金专业学科体系的课程按照冶金生产工艺过程进行重新的整合,转换为火法冶金——备料与焙烧技术、熔炼技术、火法精炼技术,湿法冶金——浸出技术、净化技术、电解技术和金属熔盐电解、氧化铝制取等学习领域,通过对各个学习领域的学习情境的设计,形成了各门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在制定好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学结合特色教材的编写,精品课程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工作,全面构建了冶金技术专业“双领域”的课程体系。

通过实践检验,以上冶金高级能人才培养模式简称为“四双”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双定生,火法湿法双领域,理论实践双平台,学历技能双证书的“四双”人才培养模式,引领着冶金技术专业及专业群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等各个方面,为冶金行业输送了大批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昆明技校范文5

1、昆明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首批入选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两所高校之一,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2、学校创建于1954年,时名昆明工学院;1995年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1999年原昆明理工大学与原云南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昆明理工大学。2004年12月,云南省分析测试中心成建制并入。

3、根据2020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呈贡、莲华、新迎三个校区,占地3915余亩;设有研究生院、1个学部、26个学院、1个教学部、7个研究院、13个临床教学基地(含9个附属医院、3个教学医院、1个实习医院)、107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7个,专业学位博士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21个;有教职工3823人,其中,专任教师2383人;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32352人,博士、硕士研究生 13062人,2019年有各类长短期留学生1658人。

(来源:文章屋网 )

昆明技校范文6

一、西迁前后的私立中法大学

(一)西迁之前的私立中法大学

中法大学是一所极具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它曾尝试将法国的教育理念和体制引入中国,为中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是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史上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为动员法国退还庚子赔款,进一步推动留法教育,加强中法文化交流,便积极联络中法两国人士发起成立中法大学。李石曾在《中法大学概况》一文中曾指出:中法大学发起于民国九年春,由国立北京大学、广东大学及法国里昂大学代表负筹备之责。中法大学混称也。析言之,又有北京中法大学、广东中法大学、海外中法大学[1]。但由于广东中法大学其实并未正式存在过,因此,文献资料中记载最多的实际上只有北京中法大学和海外(里昂)中法大学。海外(里昂)中法大学虽远在法国,却与国内的北京中法大学紧密联系、相互呼应,尤其是在抗战八年的这段艰苦岁月里,共同为抗战建国、造就救国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北京中法大学在西山碧云寺原有法文预备学校的基础上扩充为文、理两科,于1920年率先成立。经过16年的发展,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已逐渐形成为一所初具规模、配套设施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北京中法大学下设五个部,

作为其姊妹学校的里昂中法大学也随即于1921年创立,同年7月起在国内公开招考第一批学生,首批录取新生127名,根据学生所选学科和攻读文凭的不同,在法学习期为3年至7年不等[2]。里昂中法大学本着为中国培养未来知识精英的办学宗旨,坚持择优录取的制度,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不少人后来成为了我国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艺术文化领域的中间力量。但在初创时期(19211926年),自正式办学的第二年,学校就遭遇经费短缺、学生素质尤其是法语水平不佳、管理困难等严重问题,无力在国内公开招考,只是根据缺额情况,每年就地从已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勤工俭学生中录取若干名,加以补充,维持现状。[3]1926年之后的10年里,即直到全面抗战爆发的前一年,随着中国政局的相对稳定,尤其是获得中法教育基金委员会的固定资助后,里昂中法大学得到稳固的经费保障,加之当时国内的北京中法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等每年选拔少数优秀毕业生前往里昂中法大学留学,优质的生源也得到了保障,由此迎来了发展过程中的黄金时期。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至1945年二战结束期间,里昂中法大学的正常发展被打乱,进入动荡时期,但中国留学生仍然克服困难继续学习,也是在这个时期,随着北京中法大学的西迁,里昂中法大学的毕业生纷纷选择来到昆明。1945年之后,法国忙于医治战争创伤,中国则陷于内战,由于许多里昂中法大学的留学生在战前和战时或学成归国,或就职它地以及经费困难等多重因素使得里昂中法大学处于无人问津、日益萎缩的状态,终于在1951年上半年彻底停办。

(二)西迁途中的私立中法大学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华北迅速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国难当头,北京各高等院校大多数被日军所侵占,为了保存中华文化命脉不受敌寇之摧残和蹂躏,北京城内的各高校奉国民党政府的命令,陆续迁往内地办学,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艰苦卓绝的迁移之旅。北京中法大学也本着教育救国的初衷,肩负起保护民族文化、造就救国人才的神圣使命,毅然举校西迁至云南昆明。但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北京中法大学虽陷入困境却并没有立刻迁移,师生们仍然坚持爱国救亡运动,但这很快引起了日伪当局的强烈不满。由于与法国的关系,在勉强维持至年底后,于1938年受到日伪当局的干预,无法招生和公开上课,实质上停办。6月8日,伪北京特别市公署社会局因中法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及附属西山温泉初级中学拒绝参加庆祝徐州沦陷活动,便以不服从地方主管教育机关命令为由,第572号公函,要求撤换这两所附属中学的校长,即日离校,不得转入校内其他部门;同时又颁布第2273号训令,两校勒令停学。6月28日伪北平特别市公署教育局又颁布第239号训令,重申社会局指令。在日伪当局的压力下,中法大学附属学校于7月20日被迫停课。在这种情形危机的情况下,校方派代表南下昆明,请示教育部,建议学校西迁,并在昆明成立中法大学驻滇办事处,作为学校西迁的联络机构,同时成立中法大学附属中学(选址于昆明西山脚下),为大学西迁做好准备。1939年7月间,中法大学得到教育部批准,为适应抗战急需人才的实际情况,先把理学院搬迁至昆明北门街原南箐中学旧址(今昆明第三十中学),准备复课。1941年7月又将文学院迁至于此,医学院则停止招生。在北京中法大学停课搬迁的那一段时期,校长李麟玉和其他数位教授坚持留守北京,一边照管校产,一边从事研究工作。中法大学及其附属高中的悉数校舍随后也以停课空闲为由被强制占用,中法大学只得迁往镭学研究所(国立北平研究院理化部),之后再一次搬迁至中法大学所属铁厂,此过程损失了大量的仪器和化学药品。同时,在西迁路上,教学设备和师生员工也分两条路线有序转移,从天津出发,经海路,前者运往仰光再由滇湎公路至昆明,后者则乘船到越南海防再由滇越铁路至昆明。令人极为心痛的是,1941年夏,当图书、理化仪器等教学设备运抵昆明时,丢失损毁占到1/3。可以说,当时中法大学的教学设备,特别是理化仪器在国内大学中是比较全而精的。好些精密仪器和试剂,仅中法大学有。[4]

二、私立中法大学在昆明的发展情况

(一)学校建设

北京中法大学迁抵昆明之后,师生们便以实际行动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在学制方面,依然坚持依据中国学制并保留之前的法国大学区制,但受条件限制无力恢复到战前状态,即大中小学三级教育,互相衔接,所在校区,城内城外,远及数十里,只保留一所北京中法大学附属昆明中法中学。该中学自1938年成立至1950年改名为昆明市第五中学,前后办学12年,招生人数亦在千余人之上。[3]大学部则恢复了两院建制(理学院和文学院)和所属科系,理学院恢复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个系,于1939年11月27日正式开学,后在1941年西郊黄土坡校舍150间建筑完成之后,将理学院迁至于此。文学院则恢复了文学系和法国文学系,留在北门街于1941年8月招生上课。当时,为了保证生源质量,文、理两院每年招生百余人,各系级收生一班以不超过35人为限。在校风和学风方面,继续提倡互助、勤劳、节俭在学风上,则重视自然科学,重视实践和应用。这突出表现在,为了解决战时急需人才的问题,1941年12月在昆的中法大学与空军军官学校及国际无线电台合作,举办无线电台训练课程以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至1946年7月该课程结束时,训练通讯人才4期共400人,机务人员4期共300人[2]。化学系则与云南制革厂、资源委员会炼铜厂、日月大药房、应用化学工厂等实体合作,在上述各工厂工程技术人员中讲演实际化工专题[4],帮助这些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改进产品质量,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二)民主运动

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与共产党虽开展第二次合作,共同进行抗日,但是国民党蒋介石政府的政策却是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5]因而,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提出反对反动统治、实现民主政治、争取抗战胜利的号召。而当时的云南不仅是中国唯一的国际交通线,还是强有力的战略反攻基地。作为云南政治经济中心的昆明,也就自然成为战略大后方开展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民主阵地和坚实堡垒。在这一时期的民主运动中,在昆的北平师生与昆明师生一起共同发扬民主和科学的精神,开展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坚持抗战、反对投降,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顽强斗争。1941年秋,在昆的北京中法大学成立了中法大学学生自治会,并于1942年初参与西南联合大学发起的打到孔祥熙的示威游行活动。1943年秋,在昆的北京中法大学理学院因不满意国民党当局在学院旁边为美军建锯木厂而干扰学院上课休息,在交涉无果的情况下,中法大学学生自治会邀请在昆高校学生代表开会,在呼吁声援锯木厂抗议问题的同时倡议建立昆明学生联合会。1944年春,在得到多所在昆高校响应之后,成立了昆明市学生联合会筹备委员会。随后,该筹备委员会曾多次领导和发动民主集会、示威游行,中法大学学生自治会和在校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1945年,经过一年多的筹备,昆明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同年11月,中法大学学生自治委员会负责人参加昆明市罢课联合委员会的工作,也在校内积极成立罢课委员会,创办《反内战》墙报以及《大众报》,对国民党肆意造谣污蔑学生集会的行为给予有力反击。而之后发生的一二一运动也将这一时期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向了最高峰。在这场运动中,中法大学师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进行谴责,并积极参加公祭、守灵、募捐等活动,要求惩办凶手、殡葬四烈士,在1946年3月17日举行的声势浩大的殡葬仪式中,中法大学师生也义无反顾的加入到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之中。1946年7月在昆明发生了震惊中外的李闻惨案,即将整装待发复员北归的中法大学学生,又立刻参加到声讨国民党反动派罪行、反迫害的斗争运动中。这些无不表明中法大学师生坚持把抗日救国和爱国民主运动进行到底的决心。

(三)法语广播

抗战期间,由于文化、商业机构大量迁入云南,使得昆明一时间成为西南大后方又一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这给当时昆明广播电台创办有影响力和有特色的节目提供了有力条件。在所有广播电台的节目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启动了外语类节目(英语、法语、越南语、缅甸语、日语等)和汉语方言节目(粤语、厦门语、台湾语、沪语等)。这些节目均由著名外语专家和内迁的高校师生主持或参与,多数节目坚持到抗战胜利,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发展和国际关系信息的交流,为国人与盟友了解战时的中国与世界,借以争取国际援助,动员海外爱国侨胞参加抗战,做出了应有贡献。其中,法语节目的编播主要与中法大学有直接的关系。该节目于1940年10月1日正式开播,1943年因夏康农工作繁忙辞职而停播,1945年8月恢复,1949年10月正式停播。开播期间,中法大学生物系教授夏康农,西南联大外文系教授陈定民和吴达远,中法教育基金会秘书陈禀、云南大学数学系主任王士魁等都先后进行过编播。尤其是夏康农、陈定民、吴达元三位教授长期从事编播,他们都曾留学法国,是里昂中法大学奖学金生,精通法语,尽管当时就职学校不同,但都与北京中法大学或里昂中法大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三位专家尽心尽力的工作下,法语节目顺利开播且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例如:1942年1月22日,滇越铁路线区开远车站司令办公室致函昆明电台,称该铁路法籍路员欲收贵台法语广播,请该台函告播出时间、呼号、波长等。日军占领越南后,滇越铁路中断,中国境内昆明至河口一段便由中方接管,成立滇越铁路线区司令部专门办理军事运输,他们对战时广播消息自然十分重视。[6]此外,由于陈定民的推荐引荐,在昆明的自由法国成员,如DrMay、Leonrd等人也在法语节目中播讲评论,播讲了戴高乐将军领导的抵抗运动主张。[7]可以说,昆明广播电台法语节目的发展,与里昂中法大学校友的支持密不可分,应成为中法大学历史中值得书写的篇章。

三、私立中法大学西迁的历史意义

1945年8月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八年的浴血抗战终于赢来了最后的胜利。1945年9月,国民政府教育部在重庆举行全国教育善后复原会议,要求内迁的专科以上学校应回迁复原。这样,全国内迁69所高校的大部分再次收拾行囊、长途跋涉迁回原地。北京中法大学也于1946年10月中旬复原回到北京,所属附属中学仍留在昆明,改名为昆明中法中学。1950年5月,人民政府接管了这所学校,定名为昆明第五中学。随后,中法大学因种种困难无力续办,最终宣布停办,原文史系、法文系合并到北京大学,经济系、生物系合并到南开大学,数学系、化学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尽管如此,中法大学的存在及西迁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促进云南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一)促进了云南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自古以来,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尤其近代以来,云南地区的高等教育非常落后,直到1922年12月8日东陆大学(云南大学前身)宣告成立,云南历史上才有了第一所正规的私立高等学府。全面抗战爆发后,众多高校迁滇,为云南的高等教育带来了强大的师资团队以及新的发展理念、新的办学体制、新的教育管理方法,云南的教育也因此蔚为大观,并且在内外条件的相互作用下,云南地方高等教育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调整革新,在办学体制、教育管理等方面逐渐走向正轨,客观上推动了云南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

就中法大学而言,搬迁至昆明后,做了更适应战时状况的调整,在校务组织与管理方面,仍然实行中法两国合作办学,但中法大学是中国自动之教育,而由中法人士所组织的校董会从旁襄助,它拥有完整的校务组织和管理并且基本以中方为主,实行校长负责制(设校务秘书辅助校长),教职工均采取聘请制,期间除随迁的中法大学教授外,还大量聘请内迁其他高校的知名教授,既弥补了师资的不足,也起到了资源共享的作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和其他重大事项均通过校务会议进行审议。在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大学部(理学院、文学院)设学院学长、教务主任、训导长,中学部设主任,校长主持校务,召集举行教务或校务会议。可以说,中法大学仍把法国大学区制的精神带到了昆明,重视大学、中学、小学(小学教育在昆明无力兴办)的衔接教育,它与其他国际合作教育事业或教会学校不同,中法大学盖欲融会中外,而实现一种理想之教育制度。中法大学在昆期间,许多中法大学校友从海外学成归国后也纷纷选择来到昆明,分布在学术界、教育界、医药卫生界、科技界任职任教。中法大学留学海外的范秉哲回国后便任云大医学院院长,并开办慈群医院;杜回国后,继任云大医学院院长,并开办了云大医学院附属医院;赵雁来回国后除在云南大学任化学系主任之外,还开办了大利化工厂。此外还有蓝瑚、刘崇智、卫念祖、李秉瑶、郭佩珊等知名专家、教授,对云南教科文医卫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8]这些中法校友在归国任职任教的同时,注重把中法大学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为战时的云南培养了大量的应用型人才。

(二)促进了云南地区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

在中华民族遭遇民族危亡的时刻,抗战大后方的爱国民主运动有着凝聚民族情感、激发爱国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在云南历史发展过程中,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民主运动都充分展现了云南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治、民族自主的爱国动因。但由于诸多原因所致,云南的爱国民主运动始终被局限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并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爱国民主运动的中心。然而随着西迁高校的到来,也使这一境况得到极大的改变,云南成为滇西抗战大后方的重要民主堡垒。

中法大学师生同其他迁移到昆明的北平师生,把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和爱国学生运动的优良传统,一起带到抗战大后方,同时带动了云南本地师生爱国民主运动的发展。在昆期间,无论是民主集会、示威游行亦或是上街发传单、贴海报、成立街头演讲宣传队,还是建立进步学生组织,创办宣传革命精神的报刊等,中法大学师生都积极参与并走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中法大学学生自治会由文史学会出面,还组织、举行有针对性时事和学术讲座14次。其中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吴晗教授讲的《明代特务组织锦衣卫和东西长》,以古喻今,讽刺、咀咒国民党中统军统特务的罪恶活动;闻一多教授讲的《庄子的反儒思想》,启迪青年学生反正统、破束缚的革命意志。[4]可以说,这种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精神的传播,有力冲击了黑暗政治和旧文化、旧习俗,使得云南地区兴起一阵思想解放的潮流,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鼓舞了云南人民敢于打破陈规旧习,为建立新生活而斗争的勇气。许许多多的云南优秀青年也因为包括中法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在内众多知名院校的到来,获得了进入一流高等学府深造的机会,同时,这些优秀青年学生在经受过民主科学思想的洗礼与熏陶之后,则成为发起爱国民主运动的先锋战士。一些进步青年主动深入下层群众,宣扬民主科学的思想;一些进步青年则利用自己学的专业技术之所长,为滇西抗战贡献力量;一些进步青年甚至于走向了抗战救国的最前线。

(三)促进了法国文化在云南地区的传播

中法大学作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机构,是以研究高深学术养成专门人材,沟通中西文化为宗旨。在促进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创办校刊,通过译介介绍法国的教育、科学、哲学、文学、艺术各方面,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从事这些译介工作的主要是中法大学的留学生,他们利用精湛的语言功底,译介了自中世纪至20世纪各个不同时期法国作家的作品,向中国知识界作了非常好的推介,在传播法国文化精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中法大学的留学生也把中国文化带出了国门,诸如,徐仲年旅法期间曾发表了《诗人杜甫》《红楼梦简介》《自居易研究》等法文学术著作,并将《杜甫诗选》《中国诗》《呐喊》等译成法文。

中法大学西迁至昆明后,仍将促进中法文化交流的任务进行到底,这一做法也使法国文化进一步在云南传播。在此期间,除了开设法语广播节目,最为突出的是创办了《中法文化》月刊。

昆明技校范文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6.072

1 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明确指出,高职院校应深刻认识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次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加强实践、实习基地建设是非常关键的。在此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简称机电学院)积极探索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寻求校企合作的机会,在多次调研、座谈、商讨的基础上,最终与内蒙古昆明卷烟有限公司(简称蒙昆公司)展开了一系列交流与合作。

2 合作目标与思路

为了构建校企双方协作育人的机制,真正实现校企协作育人。校企双方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机电学院与蒙昆公司多次就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专任教师企业锻炼、企业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座谈和研讨。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企业接收了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为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和学生《识岗实习》、《企业及其环境》课程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和指导教师,并且学校为企业输送了优质毕业生,并为其员工进行了培训、承担了企业员工的技能大赛,校企双方达到了互惠互赢。

3 内容与特色

3.1 校企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校企双方结合机电行业岗位、任务、专业课程对应关系,以培养学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为核心,根据行业标准共同修订了《机械设备的装调与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的课程标准,并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课程纳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将企业的生产任务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内容,将企业员工岗位能力转变为学生的学习任务。并按照企业员工的技能要求展开学生的实践技能学习。

3.2 校企共同培养提升学生职业岗位能力

在校企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校企双手又对部分课程进行了共同授课。企业一方面接收毕业生顶岗实习,一方面又为《识岗实习》和《企业及其环境》等课程提供实践教学场所和指导教师,使学生在毕业之前就有更多的机会深入到企业的生产岗位,了解企业岗位要求和职业能力,为实现学生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3.3 校企双方取长补短人才互培

校企双方各有各的优势。学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培养学生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能力为目标,但专任教师企业实践能力匮乏,因此,学校将新入职的员工送入到企业参加企业锻炼,并且不定期将已入职的专任教师选派到企业,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中,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指导教育教学。企业以提高设备使用率,增加生产效率为目标,虽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理论水平又有待提高,因此,一方面企业将生产技术人员派送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操作,提高实践技能,另一方面,企业又以学校设备为载体,举办技能大赛,展示技能人才风采,促进生产。

4 组织与实施

4.1 校企联合成立工作小组

在学院校企合作理事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由职教专家、企业专家、专任教师组成工作小组,一方面,负责课程标准的修订及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等专业建设内容;另一方面,负责选派企业优秀的技术员工担任学生《顶岗实习》和《识岗实习》课程的校外指导教师、选派管理人员及岗位技术能手承担《企业及其环境》课程的授课教师;选派优秀专任教师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和技能大赛的理论及实践指导教师。

4.2 深入企业进行专业调研,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合作理事会的指导下,机电学院机电工程系专业教师团队仅2016年就4次深入蒙昆公司进行专业调研,实地考察其卷包、制丝?间和动力车间。了解蒙昆公司的企业文化、生产工艺流程、自动化生产线使用设备的种类、型号及设备操作、维修维护人员所需的职业岗位技能与企业技术专家交流、探讨《机械设备的装调与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等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重点,进行了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且将《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护》这门课程纳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机电工程系专任教师赴蒙昆公司调研如图1所示,机电工程系专任教师与蒙昆公司企业专家座谈、讨论人才培养方案如图2所示。

4.3 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为了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际结合更紧密。机电学院机电工程系对2016年新入职的员工,根据所学专业及今后在专业教学中所从事的教学任务的不同,为其安排不同的企业不同的岗位进行实践锻炼。仅2016年,蒙昆公司就已经接收了机电工程系3名新入职员工为期3个月的企业锻炼,锻炼内容包括维修电工、焊工、班组长等工种和岗位,大幅提高了专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不仅如此,2016年蒙昆公司还分5个批次接收了机电工程系10名已入职员工为期15天的企业锻炼,使专任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及时掌握企业先进的技术反哺教学。

4.4 企业接收学生参加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之前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学生本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学生,不仅关系到毕业证的获得甚至关系到今后的发展前途和方向。因此,毕业生都希望能够进入到大中型企业参加顶岗实习。2015年11月份蒙昆公司就一次性接收了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等4个专业的31名13级毕业生参加顶岗实习,在2017年6月又与全部顶岗实习的毕业生签订了用工合同,实现了我院校外生产实训基地将顶岗实习毕业生全部留下的最高纪录。

4.5 企业为学生《识岗实习》和《企业及其环境课程》提供教学场所和指导教师

毕业生不仅要具有高水平的技术,还要具备相应的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岗位素养,因此在课程体系中会将《识岗实习》和《企业及其环境》课程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使学生能够深入到企业,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岗位需求等信息,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去面对课程,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蒙昆公司就为学生提供了这样良好的实践场所和指导教师。在2016年,机电工程系的7个专业30余个班级的1500余名学生先后深入到蒙昆公司进行《识岗实习》课程的学习,在《企业及其环境》课程中,蒙昆公司又先后派出4名技术专家及管理人员深入到学生课堂,以《希望从这里起航》、《蒙昆公司企业发展历程》等为主题,就大学生应该如何角色定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榜样是怎样炼成的等内容为学生授课,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和规划指明了方向。

4.6 学校为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提高理论水平

4次深入蒙昆公司专业调研时,企业均提出员工的理论水平有待提高,后又经多次协商。机电学院机电工程系与蒙昆公司已经达成了钳工、电气维修、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和机械制造4个项目的培训意向,2016年机电工程系已经为蒙昆公司完成机械制造项目的培训2期,累计培训、考核学员120余人,教学工作量达100余学时。

4.7 学校承办企业的技能大赛展示企业风采

在校企合作更深入之后,2016年7月开始,机电学院机电工程系又为蒙昆公司的技能大赛摸底选拔进行了理论命题及评判,并以机电工程系的亚龙YL-335B自动化生产线实训考核装备为载体完成呼市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工会蒙昆公司联合举办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电工技能大赛理论、实操培训考核2期,累计培训考核学员40余名,培训天数达10余天,得到了培训学员的一致好评。蒙昆公司电工技能大赛开班?x式如图所示3。

5 主要成果与体会

(1)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有力地推动了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了教师指导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的技术与企业的先进技术同步、所学的技能与企业岗位所需技能同步。

昆明技校范文8

1、昆明理工大学是二本院校。

2、昆明理工大学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由云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是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

3、“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4、为首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的六所高校之一,首批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5、依托高校建立国家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的2所高校之一。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省属重点大学。

(来源:文章屋网 )

昆明技校范文9

“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这是每一位进入医学院校的学子都要举起右手庄严宣告的从医誓言。作为昆明医科大学(以下简称“昆医”)的一名医学类学生,我一直牢记并践行着誓言。在即将毕业的大五,我有幸见证了母校的更名、搬迁,这让我深刻体会到,医学在进步,学校在发展。

昆医的前身为昆明医学院,是云南省最大的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高等医学院校,办学渊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的东陆大学医学专修科。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昆明医学院正式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更名后的昆医为多科性本科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

昆医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发展出许多特色专业,我所就读的法医专业正是学校的特色专业之一。昆医是全国最早设置法医学专业的九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法医学院始终坚持与云南省公安厅联合办学模式,法医学专业招生全面纳入公安招生计划,实行提前录取。在科研方面,昆医司法鉴定中心是由法医学院负责管理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司法鉴定机构,1999年被云南省卫生厅指定为“云南省医疗尸检中心”组成单位之一,2001年云南省司法厅核准成立昆明医学院司法鉴定中心,承担云南省和省外各级公、检、法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各类刑事、民事案件的司法鉴定工作,是云南省最具学术权威的法医类司法鉴定机构。

与其他医学类院校相比,昆医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实践。我们基本从大一就开始接触简单而有趣的医学实验了,尽早培养专业兴趣,对于学医的同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吧,在诸多医学名词里,大学之前大家唯一接触过的可能只有血型,所以刚入校门不久,老师就为我们安排了ABO血型鉴定实验。那天大家都早早来到实验室做准备,每个人都想亲自鉴别自己的血型。可第一步采集血样,就给我们出了难题,自己拿采血针扎自己,我们各个都下不了手,一番挣扎后,还是老师亲自出马帮我们采了血。血样采集好了就是制备红细胞悬液,通过离心机离心、稀释,自己的血液就被制成了樱桃红色的血细胞悬液,供下一步的正反定型使用。正反定型完毕,就能知道血型的类别了。当玻片的凹槽出现凝集现象,我的血型类别清晰地出现在我眼前时,我激动地叫了出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刻,因为从此以后,血型对于我来说再也不只是一个符号!在同学们接二连三爆发出的惊叹声中,老师告诉我们,ABO血型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重大的意义,在法医学的鉴定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能为侦查破案提供方向和证据,在早期没有DNA技术的阶段,ABO血型的检测是个人识别的重要手段。寓学于乐,是昆医留给我最最深刻的印象。

医学是理论和实践并行的学科,扎实的理论是前提,善于付诸实际操作才能最终获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昆医用诸多的临床实践机会,不断丰富着学生的医学阅历,一个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通过学生们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求证,既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又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促使他们不断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把表层的知识深刻化。

在昆医四年,我见证了昆医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程,切身感受到了学校在学科实力、校园建设等方面的巨大变化,我相信,我的母校定将桃李满天下。

昆明技校范文10

关键词:软件工程;应用型;校企合作;探索

一、引言

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问世,无线智能终端、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互联网+”等技术和概念的出现,计算机软件已渗透到各个领域,用人单位对应用型软件工程专业人才需求数量不断增加,但需求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根据我国近5年本科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及相关数据整理而成,通过对2014届、2012届和2010届的203万余毕业生的薪酬调研而来的《2015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水平排行榜TOP20》[1],软件工程专业以8026元、9310元、11638元居各届毕业生的榜首;从麦可思的“年度大学生就业年度指标”看,连续多年,软件工程专业及软件开发业一直是学生毕业三年后薪资最高的本科专业[2]。软件工程于2011年2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增设为一级学科,说明其在国家战略上已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社会需求量大,薪资高,就业前景好的高校本科专业。然而,面对这样一个优势专业,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或方向的学生却无法以适应社会需要,适应软件技术的需要,毕业后选择在软件技术开发行业就业。而使大量的学生流失去其他岗位。以昆明学院为例,多年来,昆明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的学生,20%的学生毕业时选择了软件开发的岗位就业,但3年之后,这个比例下降到低于10%。就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新建本科院校中(1999年后办学的)这种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出现在一些普通本科院校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问题出在哪里?

二、现状分析

2.1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今天,大多数本科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采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几乎都是围绕教育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规范》[3]进行的,这个标准适合于师资力量强、生源基础好、社会资源好的大学(譬如985大学,部分211大学),并不完全适用于一般本科院校。对于普通本科院校而言,虽然采用一样的课程体系,但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差距。因为依据这个标准,由于一些复杂原因,学生毕业时无法达到相应的专业标准,尤其是普通二本院校。譬如:数据库原理与技术,很多学校的着重点不是原理,而是用一个数据库实例来进行应用教学,对于数据库原理最多讲一讲各种关联关系,这从教学的深度上已经降低了要求。但从我们近几年的毕业设计看,要求学生根据现有的数据库(MySQL,SQLServer)设计一个管理软件或应用系统,也只有少数学生可以完成设计,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完成。如果要求按照数据库原理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理解数据库的各级抽象,物理组织,视图,层状,网状和关系数据库,查询,并行与并发等概念来设计一个模型数据库,很多学生是无法接受的。诸如此类的问题(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这样,软件工程专业成了各项指标没有真正落实,课程内容无法实现的“虚”专业。

2.2师资问题。在普通本科院校中,软件工程专业普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一方面是专业基础薄弱。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教育的教师,不论学历,专业理论深度不够,真正懂核心专业知识的很少,专业及教学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譬如计算机指令的微指令,进程、线程等重要概念,基本没有深入到编程实现的深度,导致教学只能照本宣科。第二个方面的问题是工程经验不足。多数教师从学校到学校,软件工程专业教师与软件企业严重脱节,没有从事过软件开发,没有在软件企业的工作经历,很少有产品级软件开发经历,也就无法定义软件产品的需求、规范、标准,从而不具备一个的软件工程专业必备的实践能力。即使主观上想搞好实践教学工作,但专业能力和经验都不足。第三个方面问题是新建本科院校师资力量薄弱。新建院校还存在教师学历偏低,转行教学的问题。有的教师自己甚至连一段几百行代码的小程序都没有编过,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显然力不从心。有的教师转行后,只能从事程序设计这样低层次的课程,对整个专业的整体要求不清楚,教学中无法自由驾驭专业课程的教学。可悲的是这种情况还很普遍。第四个方面是教师投入不足。由于学生存在学习上的问题,如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独立学习的习惯没有很好地培养起来,抄作业普遍。很多专业实验课,班级学生中只要一个人做出实验,大家都做出实验的情况很普遍,另外,由于科研任务重,异地教学等问题,教师也没能严格检查,导致验证性实验和综合类课程设计流于形式。这样,最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的保证教学质量的环节也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被忽视了。

2.3学生问题。对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生源质量相对薄弱。以昆明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高考的入学平均成绩为数学88分、英语87分、理科综合170分。学好软件工程专业最基础的数学、英语、理科综合学生都不及格,对于一个未来从事软件开发或者IT技术推广应用的学生,迫切需要在大学阶段打好数学、物理、英语基础,否则,专业课学生是无法学懂专业课程的。如果引导不恰当,学生在二年级后,就有可能选择放弃这个专业。另外,学生普遍存在厌学,学习习惯不好,学风不扎实,目的不明确,人生期望值不高,自主学习能力不足,自觉性差等,这些问题成了严重影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于普通二本院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如果达到本科水平,办学者该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选择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提高办学能力?教师该如何提高专业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提高专业教学能力?学生该如何应对专业特点,树立理想和抱负,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软件人才?

三、进行综合教学改革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14年,我们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了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走一条富有成效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办学的道路练好内功。具体做法为:进行分类分层次教学改革,第一层次使用A模式人才培养方案,第二层次使用B模式人才培养方案。A模式采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级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B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走应用型职业化人才培养道路,与国内顶尖的IT企业合作,采用“3+1”模式,保证本科性,突出实战性,学生毕业后有能力大面积直接进入IT行业就业。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提高自身的办学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通过综合教学改革,加大教师培养力度,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

四、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办学的探索

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是今天普通地方高校的一个主题,昆明学院是云南省应用型本科教学改革的试点学校,如何进行应用型本科办学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逾越的挑战。

4.1指导思想。在我们已经开展综合教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软件工程专业采用B模式,培养应用型软件工程人才。用提高学生高质量就业倒逼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验和实习模式,改革不适应应用型本科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IT企业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联合、协同发展机制,探索应用型本科办学的新模式,转变思想,与时俱进,在应用型本科办学上走出探索一条道路。

4.2具体措施。昆明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办学,在原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方向办学的基础上,与中关村软件园进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采用全新的“3+1”模式,保证本科性。根据市场需求双方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三年学生在昆明学院接受本科素质教育,同时引入IT企业职场认知、职场综合素质训练、IT企业前沿技术课程和实训课程,完成本科专业基础课学习,管理主体是昆明学院信息技术学院,中关村软件园辅助。后一年学生到中关村软件园的IT企业进行集中实习实训、岗前培训和就业实习,管理主体是中关村软件园,昆明学院信息技术学院提供辅助。毕业时学生可获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中关村软件园软件工程师证书”。中关村软件园每年免费为我们培养IT企业工程师若干名,教师将派往IT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驱动为措施,工程能力提升为目的”的双师型师资培养,彻底绕出高校“软件工程师不软”的应用型师资培养的怪圈。昆明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的校企合作将在软件工程专业的四个方向:大数据、软件开发开展专业共建工作。我们与中关村软件园洽谈校企合作专业共建,走一条产、教、学、研,校企融合发展的应用型本科转型发展新路子。双方签署了“昆明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备忘录”。云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昆明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昆明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签署了“昆明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校企合作协议书”。今年,我们在软件工程专业按照该模式,开始联合培养的在读学生70名。

4.3学风建设,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软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办学是否取得成效,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培养学生纯正的学习风气和硬朗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保证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办学各项工作的基础。“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学风不正,无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抱负,前提是学生要自信,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要基于良好学风的养成,有了良好的学风,就可能取得不断的进步,一点一滴的进步就是自信心形成的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年树人要从培养良好学风开始,因此,基于所招收学生的生源实际情况,我们在所有一、二年级的学生中开展上晚自习的制度,并安排专业课教师辅导答疑,在提高学习质量,培养良好学习风气这些核心问题上下功夫,来保证教学改革一定取得成功。经过两年多努力,试点班的学生,现在已经基本养成自觉做作业、不抄袭、不作弊,自觉上晚自习的学习习惯。

五、小结

软件工程专业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而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必须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大量地进行实际应用项目训练,通过与软件企业深度合作,把本科教学质量、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与软件企业直接联系起来,通过实习、预就业,既能解决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又能解决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问题,这对于我们这类普通本科学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十分重要。也为我们的应用型办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

H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新闻网.2015中国大学专业薪酬水平排行榜TOP20[EB/OL].

[2]麦可思研究院.2016年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6.

昆明技校范文11

关键词:曙光小学 科技创新 教师队伍

近年来,官渡区曙光小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走科技兴校之路,创品牌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将科技教育和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以来学校参加从部级到区级的各种比赛共获奖项389项,仅科技类就获奖项192项。其中获部级奖项26项,省级奖项83项,市级奖项209项。尤其是2007年9月我校学生发明的科技作品《多功能光伏伞》获全国第十七届创造发明比赛金奖,其余2项参赛作品分别获银奖和铜奖。学校一年中先后被评为“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云南省科技创新示范点”、“昆明市一级科普示范学校”、“官渡区生态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打造了学校品牌,创出了学校特色。

一、班子重视,争当科技创新楷模

校领导班子认为教育工作要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创出学校特色,必须走科技兴校之路。一个国家要发展,关键是人才,而科技人才的培养要从青少年时期抓起。如果学校重视开展科技活动,在各科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形成拼搏进取,勇于求异的优良品质,使学生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校长提出“走科技兴校之路,创品牌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得到了行政领导的支持和教师们的拥护。于是学校组成了以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活动领导小组,聘请科技教育专家组成专家组,挑选优秀科技辅导员负责指导学校科技活动,形成了一支科技活动专家组、学校领导小组、科技辅导员、班主任教师齐抓共管的科技教育队伍。做到学生全员参与科技活动,每班有特色,人人有项目。

二、创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

为培养优秀的科技教师队伍,一方面学校聘请科技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强化科技意识。通过开展经验交流,科研攻关,教学竞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科技素养。

学校先后选送了18名教师到北京、上海、厦门等地培训,实行科技辅导员优先制度。为鼓励科技辅导员的积极性,学校在评优,晋级等方面总是优先考虑科技辅导员老师;在外出考察,比赛时总是最先想起科技辅导员老师;在老师生病或生日时,总是及时送上一份温馨的问候;当教师家中遇到困难时,总是伸出温暖的双手……关爱机制的建立,营建了和谐的干群关系,大大激发了科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近两年来,先后有4位教师6次荣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优秀园丁奖”,1位教师荣获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称号,2位教师评为省级优秀科技辅导员。全校教师撰写的科技论文,教案55次获省、市级奖。

三、以科研促科技,走特色兴校之路

学校一直以科研为先导,以科研促科技,走特色兴校之路。以争创全国科技示范学校为目标,我校开展了列为昆明市“十一・五”计划的规划课题,“小学科普教育的途径研究”以及“小学科普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两个课题研究。今年我校列入官渡区科技项目的“多功能光伏伞的实践研究”,已顺利结题。学校申报的“科技创新实作室”项目已列入市科技项目计划。我校不断推广课题成果,在各科教学中全方位渗透科技教育,努力将科技与科研相结合,创出了学校特色,取得了累累硕果。近两年来,全校12个班621名学生共获从国际级到区级的各种奖项522项,其中科技获奖272项,先后5次填补了云南省空白,为昆明市争得了荣誉。学校科技小组程金鹅等同学进行的研究“对昆明地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调查”,由于还了黄莺花的清白,为云南省花农挽回了几千万的经济损失。我校科技项目《多功能磁感测量器》、《防滑拖鞋》荣获国际发明展评金奖、银奖、国际青少年中信专项奖,全国第四届少儿发明比赛金奖、银奖、全国海尔科技奖、5次为云南省填补了空白,争得了荣誉。2006年7月我校学生发明的《无电源自控水箱》、《环保取油器》又荣获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比赛银奖、铜奖,省二等奖、市一等奖。2007年,第二十届青少年我校学生发明的《多功能光伏伞》荣获科技创新大赛市一等奖、省三等奖。9月参加全国第十七届科技发明展评,我校学生的科技发明作品又荣获金、银、铜奖各1项。

四、科技创新,硕果累累

科技活动的开展打造了学校品牌,提升了学校知名度,提高了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先后获得云南省一级示范小学、云南省绿色学校、云南省文明学校、云南省科技创新示范点等18项荣誉称号。去年7月,学校荣获“全国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示范基地”、“昆明市一级科普示范学校”等6项荣誉称号。今年6月学校又荣获“云南省科研实验学校”、“全国绿色学校”、“昆明市文明单位”等称号。

科技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我校2006年至2007年学生参加区级到国际级的各项比赛,获得了各种奖项389项。尤其是这两年我校学生发明的科技作品“多功能磁感测量器”获国际金奖、国际中信青少年发明专项奖,第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金奖、全国海尔科技奖。“防滑拖鞋”获国际银奖、第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银奖。“方便粉笔盒”获国际铜奖、第四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铜奖,全国海尔科技奖。“无电源自控水箱”获第五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比赛银奖,全国第十七届发明展评银奖。二十一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市一等奖。“环保取油器”获第五届宋庆龄少儿发明比赛铜奖,全国第十七届发明展评铜奖,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多功能光伏伞”获全国第十七届发明展评金奖。二十二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省三等奖、市一等奖。

科技活动的开展还提高了教师的科技素质和整体水平,去年我校教师撰写的43篇论文,其中获省级奖26篇;市级奖17篇。参加教学竞赛,获全国奖6人,省级奖12人,市级奖3人,区级奖2人。

昆明技校范文12

关键词 呈贡 旅游口号 花都 校园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旅游口号是游客了解旅游地形象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也是旅游地形象宣传的重要途径,旅游口号不仅要旅游者过目不忘,也要结合当地现有的资源,要让游客感觉到名符其实。

呈贡区,隶属云南省昆明市,为昆明市人民政府驻地,“呈贡”为彝语,意为“盛产稻谷的海湾坝子”。呈贡新区,规划总用地面积122.87 平方公里,城市发展定位为:现代新昆明的行政文化教育中心、国际物流中心、会展中心、新兴产业中心;现代新昆明的鲜花之城、山水之城、文化之城、生态之城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现代新城。

1花卉资源

昆明属北纬低纬度亚热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日照长、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5℃,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气候宜人,年降水量1035mm,具有典型的温带气候特点,城区温度在0~29℃之间,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的气候特征在全球少有,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由于温度、湿度适宜,日照长,霜期短,所以鲜花常年不谢,草木四季长青,昆明“春城”的美誉由此得来。

昆明以“四季如春”闻名全国,能够体现春城的不仅是气候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各色鲜花,呈贡斗南频临滇池东岸,享有“金斗南”之称。斗南花卉市场连续十几年交易量、交易额、现金量、人流量和出口额居全国第一。斗南花卉市场,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鲜花交易市场”,是著名的鲜花之都。云南省80%以上的鲜切花和周边省份、周边国家的花卉入场交易。在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中占据70%的市场份额,出口46个国家和地区,有全国10枝鲜切花7枝产自云南之说。

昆明有春城之美誉,其气候条件使得这里四季开花,呈贡区斗南花卉市场集聚各类鲜花;玫瑰花、勿忘我、香水百合等在这里竞相开放,送亲友、送朋友都是不错的选择。目前斗南花卉市场与各家快递公司航空公司合作,为游客提供方便。

2校园旅游

校园旅游(Campus tourism)是指以高等院校独特的建筑风格、优美的校园风景、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浓郁的学术氛围为依托,吸引人们前来参观游览,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旅游活动。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名校校园逐渐成为旅游热点。

昆明呈贡大学城占地43.15平方公里,是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文城市功能区。大学城片区,全面整合昆明地区的教育资源,引入国内外知名大学,建成面向东盟国家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开发中心。已有9所高校近15万师生入驻,远期规划师生近35万人,累计完成投资约85亿元。所以,呈贡以校园为资源,可以进行校园一日游,既能欣赏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校园建筑,还能感受校园浓浓的人文环境、学术之风。

云南大学(Yunnan University),简称云大,原名私立东陆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934年更名为省立云南大学。昆明四季如春,所以云南大W可以说占据地理优势,大学校园内百花齐放。进入云南大学就可以闻到淡淡的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加之校园建筑群古朴而简约,具有历史厚重感。云大玫瑰花基地每年4月中旬开花,5、6月份到达旺季,不仅能够欣赏美丽娇艳的玫瑰花,还能品尝由它制成的鲜花饼,可谓既饱了眼福,又有了口服,何乐而不为。11月伊始到来年1月冬樱花遍布校园,届时又是另一番景象。

昆明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建筑风格完美契合理工科院校的特征:规划平面布局,强调严谨的数理逻辑,一种明确的几何对位关系以及网格化的布局方式,建筑设计力求方正、高大、几何化;弱化单体建筑,强调群体组织,这很好的体现了理工大学的学科特征。校园内不仅建筑风格引人注目还有让昆工学子引以为傲的梨园,春天盛开的梨花好似白雪,而道路两边的樱花也按耐不住争相开放;夏天的时候,密密麻麻的枝叶垂下来或坐着、或躺着享受微风拂过脸庞;秋天的时候,满是很甜的梨子,让你流连忘返;就算是冬天来了,昆明的阳光也不会让你失望。

除了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呈贡还有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9所高校,校园内不仅能够欣赏各具风格的学校建筑,还能领略不同的校园美景。师范大学向来以美女众多而出名,但在云师大薰衣草花田更吸引人的眼球,一片紫色花海,让你置身中国“普罗旺斯”;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独特的多民族背景,让民族大学多了一层神秘感,所以,欣赏校园环境的同时不妨观察观察身边的同学们,或许会让你有不一样的收获。

在中国校园旅游要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及武汉大学最为成功。在云南我们无法与他们比较学校名气或是某一校园美景,但我们可以打出组合旅行的品牌,把在呈贡的9所高校连起来,校园旅游以点成片,以欣赏不同校园建筑、领略不同校园美景而取胜。昆明在中国以四季如春而闻名,其气候条件是其它地方都无法比较的,所以在不同的时节校园景象各不相同,可满足游客不同需求。以此“学府呈贡”的口号让人印象深刻,别具特色。

3结论

旅游宣传口号是旅游者对旅游地的第一直观印象,所以旅游宣传口号要做到让人简单易懂、过目不忘。“花都昆明,学府呈贡”,很好地结合了呈贡区现有的资源,突出特点、引人注目。斗南花卉市场的繁荣发展将会体现昆明鲜花之都的形象,而大学城众多高校则体现了呈贡学府名区的形象。

参考文献

[1] 呈贡区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