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

时间:2022-09-02 03:58:59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1

一、化学防治。

长时间以来,人类消除害虫的主要方式是化学农药,其优点是用量少、见效快、短期效应明显;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比如,灾害容易反弹,而且危害程度更强,并使害虫产生抗药性,从而使杀虫剂失效。另外,施用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离施药地区的南极,动植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这些化学农药已经加入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污染了环境。此外,瓜果蔬菜等农产品会有大量的农药残留,危害了人类健康。因此,人类应尽可能地研制出低毒、低残留、高效的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危害。

二、生物防治

1.以虫治虫 捕食性天敌有很多,如蚂蚁、瓢虫、蜘蛛、胡蜂等,它们的食量大,具有非常明显的抑制害虫的作用。寄生性天敌,如寄生蜂,将卵产在害虫的蛹或幼虫内,从而一直害虫的繁殖。

2.以菌治虫 对一些真菌、细菌、病毒等害虫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然后制成药剂喷洒于田间,使害虫得病而死,这种方法广泛应用,达到了防治害虫的目的。

3.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治虫 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从而使害虫的个体数量明显下降。

4.培育抗虫性的植物 如,烟草植株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可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它是一种信息素,白天可以吸引蛾幼虫的天敌-捕食者,夜间又能够驱赶夜间活动的雌蛾,使它们不能停留在叶片上产卵。又如,既美味又美容的丝瓜,本身也是一种抗病性很强的植物。

5.利用其他有益生物治虫 青蛙能捕食各种害虫,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一只中等黑斑蛙一天约吃70多只虫子,一年按捕食7个月计算,可消灭害虫1.5万只左右;一只泽蛙一天最多可捕虫260多只,年消灭害虫4万多只。再如,各种食虫类蝙蝠能消灭大量蚊子、夜蛾、金龟子、尼姑虫等害虫,一夜可捕食3000只以上;一只猫头鹰一个夏天能消灭1000只田鼠,相当于保护了一吨粮食;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掉蚊子、苍蝇和蚜虫50万至100万只;只啄木鸟一年能啄食50万条寄生在树皮中的害虫。

三、机械防治

例如,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音信号驱赶某些有害动物,使其远离农田。另外,还可以用黑光灯进行灯光诱捕的方法使害虫集中在一个小毒瓶内,使其致死;还可以制作一些捕捉害虫的器械,如鼠笼、鼠夹,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四、其他方法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防治害虫的方法之外,再介绍另外几种常见的有效方法。

1. 利用抗虫品种

农作物抗性是最有效的也是最持久的,在大豆、棉花、油菜等作物上应用抗虫品种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为选育抗虫品种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基因导入作物体内使作物对害虫产生抗性。

2. 利用生物制剂

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生物工程菌方面也取得了进展,比如,非洲利用白僵菌及绿僵菌制剂来成功防治蝗虫成功。我国对白僵菌制剂的生产也基本上具备工业化条件,近年来对10多种昆虫病毒进行研究,已经制成了病毒制剂用于田间的防治。

3. 利用植物杀虫剂

目前已知的植物代谢产物约有3万种,由于这类杀虫剂的杀虫率以及持续效果要比化学杀虫剂低,所以这方面的研究较少。而且植物杀虫剂一般不伤害天敌或者对天敌的杀伤力不大,不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对人、畜安全,也不污染环境,可以在害虫的持续控制中发挥巨大的作用,是未来杀虫剂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4.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2

【关键词】 森林虫害;被害调查;防御方法

森林发生严重虫害,多半是由于某种原因使生物失去了平衡状态而引起的,最好采取补救维护生物平衡的办法,作为防治对策,这个对策不是以害虫为对象进行根治,而是设法把昆虫密度控制在不危害林木的范围内,然后再借助于自然界维护并恢复生物的平衡。林业和农业不一样,除了生产木材(林木的有形价值)之外,还有保安林和风景林对人类的作用。因为森林的机能是多方面的,所以如何来确定被害程度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但是在苗圃,可以采用与农业相同的方法来进行防治。

1.森林虫害的类别

(1)昆虫的分类

昆虫按照所属位置决定它是哪一类别,决定这种体系的工作叫做昆虫同定,按照同定手法,明确各群各种之间的类缘关系,查定其系统,作出分类体系。这一门学问就叫做分类学。分类主要是以形态学为基础,最近从生态学、生理学、生物地理学、细胞学、遗传学等方面加以研究,形成了分类体系。

昆虫分类体系,是以种为基本单位,按顺序再分出大的单位,即:种、属、科、目、纲、门的分类群,再进一步细分下去为:属上为族,科上为上科等。

(2)应用上的类别

对某种程度害虫的类别,在林业的实际工作中难以全部判断出来。在实际应用上,对所经管的树种,想把害虫数固定下来是比较困难的,综合被害形态,被害部位,被害时期加以研究,进行种名的同定乃至推定,就比较容易。

应用上按加害形态分类比较方便。如食叶害虫、穿孔性害虫、虫瘿害虫、吸吮性害虫、球果/种子害虫、食根害虫等。

2.森林虫害的被害调查

在林业经营上和森林保护上,对森林虫害要早期发现,早期防治。要考虑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少危害程度。同时在防治虫害时,要掌握虫情,并采取适当措施。因此,必须了解被害原因和被害范围。

(1)发现虫害的标志

1)叶色的变化:在林地和苗圃内,叶子变了颜色,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往往是发生了害虫。不用说枯死,即使叶子稍微黄一点变了颜色,也要彻底进行调查。

2)叶量减少:松毛虫和金龟子类等食叶性害虫时,叶量变少,树冠和林冠变得稀疏,这时从远处就可以望见树木的叶子发生变化。

3)梢端异常:松树粉蠹虫和松树粉小蠹虫的后食性,或松树的食心虫以及松毛虫幼虫的食害等。根据害虫的习性,梢端枯死,是早期发现的信号。

4)地面的虫粪:毛虫类和其他食叶性害虫以及穿孔害虫中,有的在危害时,把粪排在外部,所以从地面上堆积的粪便就可以看出是受虫害。

5)林内声音:食叶性害虫严重发生时,由于林木高大,直接看不到虫体和被害叶子时,根据大量害虫吃叶子的声音、虫粪和叶片落下的声音也可以知道是害虫发生。

6)树皮穿孔和损伤:粉蠹虫类的穿入孔,象鼻虫类脱出孔。天牛类产卵痕迹和脱出孔,蝙蝠蛾类的粪便排出孔等,都是虫害的标志。

7)根的食痕:苗木和幼树有时发生异常现象,这是由于切根虫伤害了根部,叶子颜色虽然没有变化,但是根部受害的时候也很多,在移植时候,要看根部有无异常现象发生。

(2)现地调查

1)原因:首先要根据被害的形状、标志的确认、采集的害虫等,明确是否是虫害。害虫的名称判明以后,就要调查害虫的生活史,习性等,然后决定对策。

2)实况:林地被害面积不大时,要进行全林每木调查,根据株数和材积来计算被害数量。面积大时,要选出被害程度的标准地,推算全林被害程度,也就是说,用标准地法,推算全林木的被害数量,用被害面积表示被害情况。

3.森林虫害的防御方法

(1)直接防治法

1)机械防治法:有扑杀、刺杀、烧杀、耕耘、遮断等方法。这是用人力和简单的工具来扑杀方法。利用昆虫习性来诱杀的方法。例如,松毛虫的幼虫可以利用越冬习性,在树干周围用稻草围起来诱杀。

2)物理防治法:利用加热或声波和超声波使局部环境发生变化,或给昆虫以刺激杀伤或诱杀法。这是包括灯光诱杀法。加热法是对为害加工材的昆虫进行的一种有效方法。

3)化学防治法:使用化学药剂(广义的农药)用杀虫、避忌、引诱等手段防治的方法。

以林业害虫为对象的农药中,最多的是使用杀虫剂(包括杀壁蚤剂)。防治药剂有如下各种。

①按作用划分:消化中毒剂(毒剂)、接触剂、渗透性杀虫剂、熏蒸剂、其它(避忌剂、引诱剂、不妊剂等)。

②按使用形态划分:粉剂、微粒剂、粒剂、水和剂、乳剂、溶液(油剂)、原体溶液(微量撒布浓厚液)、熏烟剂。

(2)间接防治法

1)林业防治法:相当于农业耕种防治法,这些也叫做生态防治法。在林地内创造一种环境,使可能危害的昆虫不能繁殖,因此考虑如下几种经常防治法。

①尽量使特定的昆虫不能大量发生,使生物相尽量复杂化,例如营造混交多层林。

②更新穿孔性害虫的繁殖场所的过熟林分,特别是早期除去被害木。

③培育适地树的林木,使林木健壮成长。

2)生物的防治法:保护利用天敌生物的防治法。保护和繁殖在有的天敌,或者从外地输入有力的天敌。鸟兽的利用、保护和繁殖,寄生虫或扑食虫的利用和繁殖,撒布病原微生物等。

最近,由于农药对环境污染带来的有害的影响,因此,各国都在关心生物防治法。日本很以来,就使用黄疆病菌,试用巢箱招引益鸟使它定居,利用寄生蜂等。其次,几年前就开始对于松毛虫细胞质多角体病毒的利用已经进入实用阶段。

参考文献

[1]冯宏武等 论如何做好营林建设工作[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年26期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3

关键词:昆明市;交通管理策略;机动车排放

从废气中排出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微粒、碳烟等有害气体的行为叫做机动车排放,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地球环境有极其严重的危害,还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对机动车排放控制进行研究,有效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使昆明市空气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1昆明市道路交通现状

根据相关部门对昆明市的人口调查来看,已经有667.7万人口生活在昆明市这座美丽的城市,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67.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70.05%。昆明市道路总长1.2万多公里,其中城市道路占到7.7%左右,主城区面积大概有200km2,昆明这座城市作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截止2015年末,昆明市中心城区15米宽以上道路总长有1577km,昆明市内所有道路总长度与区域总面积之比可以达到每平方千米4.4km,已建成“四环二十五射”的骨干路网,基本建成片区支撑性道路。昆明作为云南的公路运输中心,南临滇池,市内交通发达,但是发展空间却并不是很广阔,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极其匮乏,主干道仅有300公里,很多路口间距短,有的还不到100米;混合交通特点突出,根据有关的统计结果可知,截止2016年底,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223万辆,其中,主城五区的小微型客车就有120余万辆。而且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一直处于高增长状态,目前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在递增,而道路面积年平均增长大约在6.84%,导致交通供求关系失衡,交通压力之大已不言而喻。如果机动车以低于8公里的时速行驶在这座城市中,那么就说明这座城市的交通已经面临瘫痪的风险,昆明这座城市的道路交通显然已经面临交通瘫痪的境地。

2昆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

昆明市政府也十分清楚该市面临的交通拥堵现状,为了减轻该市的交通压力,为昆明市全体市民出行提供方便,市政府相关部门针对性地提出了六项整改方案。第一,努力实现基本把昆明市次干道改建一遍的目标。首先,根据近年来交通量的数据,科学性的预测未来几十年昆明市的交通量,然后,通过计算确定次干道道路等级以及横断面的布置形式,有计划地进行次干道平面和纵断面设计;最后,要进行改建后次干道道路照明、绿化、排水、以及标志标线的计划与安排。第二,努力在未来几年内使昆明市设施布局合理化。首先是昆明市的布局形式,这一点是城市总体布局的重大问题,采用集体紧凑式布局,这样各项主要用地方面比较集中,生活服务设施完善,便于行政管理,节省投资;然后就是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合理协调昆明市各功能用地是城市合理布局的关键,要想协调昆明市工业用地和生活居住用地,不仅要有便利的交通,还要合理安排工业用地的位置,减少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此外就是要在工业区和生活住宅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第三,控制和减少昆明市机动车的数量。从经济手段来说,香港于1974年实施了登记税和牌照税,首次登记税是按照不同车型和购车成本实施不同的税率,而牌照税是按照不同的气缸容量和不同的燃料进行收取,自从这两项税开始收取,香港的机动车保有量1980年有30万辆,而2013年只有68万辆,年均增长率大大降低。从行政手段来说,北京早已经实行车牌摇号制度,每年不仅规定总额度指标,而且每月只能上牌摇号一次,最终到2011年全年北京净增机动车17.3万辆,比2010年少增加61.7万辆,同比下降78.1%,而到了2017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不超过600万辆。贵阳实行车牌号分段管理策略,如果是专段车牌,年度增长数量实行总量控制,受入户限制,但可以在所有道路通行,而普通号牌不受限制,但不能在本市一环路以内的道路通行。昆明市可以借鉴其他城市采取的方法,以达到控制和减少机动车数量的目的。第四,进一步完善昆明市交通管理法规,进一步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在贯彻实施交通管理法规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对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不断加以研究和梳理,及时启动修改,进一步健全完善道路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第五,提高昆明市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在道路交通管理的工作中,因其具有的综合性比较强,所以随着道路交通的发展对指挥者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指挥者必须拥有较强的指挥能力、反应能力以及掌握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但是,人力有时而穷,所以昆明市可以加大对道路科技设备的投入。这样能方便指挥者采取明确及时有效的决策。此外也必须提高指挥者的素质和科技应用水平,不然交通管理的科技水平再高也没有什么用。第六,大力发展公交事业。公共交通是解决“行路难”的主要载体,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才能更加方便公众出行,降低昆明市机动车保有量,才能有效解决昆明市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昆明市有关部门可以从公共自行车、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四个方面发展公共交通事业

3昆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研究

要想减少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供解决方案。首先优化升级发动机,其次将机动车燃油品质进一步提升,然后发展新型可代替燃料,最后采用有效的尾气净化技术

3.1发动机内部优化设计

对机动车发动机内部进行优化升级,首先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这样通过对传感器数据分析调整油量配合实时的工作状况,可以有效控制进入发动机内部的气体比例,点火后也能保证气缸内的燃料可以燃烧完全,降低燃油消耗,减缓废气污染物的排放。然后采用无触点的高能电子点火系统,以达到推迟点火提前角的目的,从而提升着火的稳定性,扩大混合气着火界限。最后,采用废气再循环技术。燃油在发动机中充当燃料,经过高温燃烧后,产生氮氧化物这种废气污染物。废气再循环就是将废气中的一小部分重新引入燃料室,使排出的废气经过再次循环,从而降低气缸的温度和燃烧速度,最终有效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随着社会科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车载诊断系统早已随着欧Ⅲ尾气排放标准的确立而得以问世。这一系统能有效监测机动车的各个系统和零部件,将与排放有关的信息传给电子控制单元,如果车载诊断系统发现机动车内部出现排放故障,亦或是发现尾气排放超标,电子控制单元就会通过故障灯的方式来对车主发出警告。车载诊断系统的问世,不仅提高了机动车的环保能力,与此同时,还从整体层面促进了汽车产业的发展。

3.2提升燃油品质

燃料就是能将自身存储的化学能通过燃烧转换为热能的物质,不同的燃料,转换的效率就不一样,燃烧后产生的废气物也就不一样。因此可以通过在汽油中添加乙醇抗爆剂或含氧化合物的方式来提升燃油品质,汽油的燃烧会生成SO2这种最常见也是最简单的硫氧化物,如果二氧化硫溶于水中,会形成亚硫酸。如果把亚硫酸进一步在PM2.5存在的条件下氧化,便会迅速高效生成硫酸,而硫酸正是酸雨的主要成分,由此可见SO2对环境和人体造成的危害,如果加入了抗爆剂,就会降低燃料燃烧的速度,从而降低SO2的排放,而乙醇这种抗爆剂也不用担心污染问题。因为乙醇燃烧后只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汽油中加入乙醇抗爆剂是为了降低SO2的排放,而汽油中加入含氧化合物也是同样的原因,可以有效减少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

3.3发展代用燃料

机动车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能源的数量却在急剧减少。能源供应压力大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难题。因此,要大力发展高效可替代的燃料充当机动车的能源。目前天然气作为优质的燃料和化工原料而受到了广大机动车主的追捧,除此之外,甲醇、乙醇、氢燃料均是极好的代用燃料。这类代用燃料因其燃烧后可以排放更少的废气污染物而被人们称为清洁燃料。

3.4尾气净化技术

在机动车的排气系统中安装净化装置被称为尾气净化技术,这项技术本质上就是采用有效的方法来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最终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在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尾气净化技术就是三效催化剂。三效催化剂中包含Pt、Pd、Rh三种成分,在这三种成分的共同作用下,可以将尾气中的有害气体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与此同时,氮氧化合物也可以被还原成氮气重新排入大气。

4结语

造成目前昆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是机动车排放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昆明市道路交通管理策略的基础上,对机动车排放控制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机动车排放控制研究并非一蹴而就的事,其本身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考虑解决。比如机动车排放控制政策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总之,昆明应该在加强交通管制力度的同时,使交通战略整体化,进一步有效控制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

参考文献:

[1]周模,钱育渝.昆明城市道路交通可持续发展中的系统理念[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3,25(3):38-43.

[2]张冠军,化存才.昆明市区交通拥堵状况及解堵策略的评估模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4,27(1):15-19.

[3]耿永生.汽车尾气污染及其控制技术[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6):62-69.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4

近代有机杀虫剂的问世,是人类同害虫斗争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由于不合理的使用和个别品种本质上存在的问题,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人畜中毒、破坏生态平衡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近年来在开发研制新型生物合理性杀虫剂的工作中,从植物中发现的一些新的杀虫成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国际上对楝科植物中的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Juss.)的研究较为深入,而且已有产品投入实际应用。我国学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工作,成功地进行了引种(赵善欢等,1989)。但要大量繁殖和利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同属楝科的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和苦楝(Melia azedarach L.)为印楝的近缘种,在我国黄河以南广泛分布,此前在医用和防虫方面已有生产和使用经验;我国学者对其中一种提取物川楝素(Toosendanin)进行过较多的研究,发现川楝素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杀虫活性(刘桂德等,1958;李培忠等,1982;赵善欢等,1985)。本文就川楝素的研究现状作一概述,结合有关印楝的提取物――印楝素(Azadirachtin)的一些资料,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概况尝试着进行一些追踪性的分析和了解。

1 川楝素的发现、医用及化学研究

川楝素是1955年四川中药研究所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传统医学及民间流行使用的情况,在寻找代替进口驱蛔药物山道年时从几种楝属植物中发现的。1975年钟炽昌等测定其结构为一呋喃三萜类化合物,并初步定出其分子式(C30H38O11)和结构式(图1)。后来四川省中药研究所顾月翠等发现,川楝素的层析图谱中始终存在有两个斑点,因而推测其有互变异构现象。1980年舒国欣等通过对川楝素层析特性的分析,结合用氚不定位标记法而测定其放化纯度,证实了川楝素有两个互变异构体,从而对川楝素的结构式进行了修正后正式定出了其化学结构(图2)。

川楝素自问世后主要作为驱虫药物而一直用于临床。到70年代末,由于高效合成驱虫药剂的冲击及其它方面种种原因而基本停产。80年代初对其在生理及药理方面的特性,特别是神经突触传导的阻抑作用作了探讨,认为其在生理学研究方面很有价值。施玉梁等(1980)报道了川楝素对神经肌肉传导的阻抑作用;李培忠等(1983)报道川楝素主要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递功能;黄世楷等(1980)报道川楝素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可引起亚显微结构变化。

李培忠等(1982)发现,川楝素能治愈致死剂量肉毒中毒的动物。另有文献报道,川楝素能作用于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呼吸中枢,引起呼吸抑制;可改变离体蛙心的收缩节律;能使活体和离体兔肠肌肌张力及收缩力增加,在较高浓度时使肠肌呈痉挛性收缩(李培忠等,1982)。以上这些研究充分证明川楝素具有独特的生理作用,具有医药学的开发应用前景。

2 川楝素杀虫作用研究

关于楝树的杀虫作用,历史上有不少记载。《中国土农药志》(1959)中对楝树皮、叶、花和果实在防治农业和卫生害虫方面的应用有详细记载。根据这些文献记载及国外对印楝的研究,特别是我国科技人员对川楝素药理及药性的研究进展,启发了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从1980年开始首先对川楝素的杀虫作用作了探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 杀虫作用的发现和研究

华南农业大学昆虫毒理研究室从1980年开始研究川楝素的杀虫作用。首先在对三化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的实验中发现了川楝素有很强的内吸拒食及毒杀活性。后来又发现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slis)、白脉粘虫(Leucania venalba)、小菜蛾(Plutella xylostrella)、斜纹夜蛾(Prodenia litura)、小水稻叶夜蛾(Spodoptera abyssinia)、桔蚜(Aphis citricidis)、桔二叉蚜(Toxoptera aurantii)、粘虫(Leucania separata)等害虫有较好的拒食和毒杀作用。特别对蔬菜上的一大主要害虫――菜青虫(Pieris rapae)的毒杀作用和防治效果研究得较为深入。通过一系列系统的室内生测、田间实验,初步明确了川楝素对菜青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并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和可能性(赵善欢,1985)。

2.2 杀虫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的研究

赵善欢等在1980~1981年曾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川楝素对三化螟、米象(Sitophilus oryzae)、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的触杀作用;用点滴法测定了对荔枝蝽蟓(Tesseratoma papillosa)、玉米螟、菜青虫的毒杀作用;用密闭容器法测定对玉米象、米象的熏杀作用。发现川楝素对供试昆虫没有触杀和熏杀作用,但表现出拒食、胃毒及一定的生长发育抑制作用。施玉梁等(1980,1986)用电生理的方法证明川楝素的拒食效应是由于药物作用于试虫与取食有关的化学感受器,使之丧失了对食物刺激的正常敏感性,从而抑制了取食冲动的形成;廖春燕、刘秀琼(1986)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口器上的化学感受器作了扫描电镜观察,并通过实验初步推论,川楝素主要作用于粘虫幼虫下颚须腔锥感受器,对下颚瘤状体栓锥感受器也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导致神经系统内导取食刺激的信息传递受到破坏而中断,使幼虫失去味觉功能而表现拒食反应。川楝素对粘虫、斜纹夜蛾、玉米螟、菜青虫等均表现出很强的拒食活性。在较低浓度或昆虫饥饿情况下而取食少量经川楝素处理的饲料后,又表现出胃毒作用。赵善欢等(1982)以三化螟为材料,进行内吸毒杀试验,发现川楝素对其具有强烈的内吸拒食和毒杀活性。在对菜青虫的试验中,发现中毒试虫表现为抽搐、麻痹、昏迷,于24~48h后才逐渐死亡;大多数取食了川楝素的试虫均有“腹泻”现象,直至“脱肛”(后肠拉出腹部末端);部分大龄幼虫取食川楝素后虽然可以成预蛹或化蛹,但蛹体畸形变小,幼虫旧表皮不能蜕出,或在着翅部位形成水泡液突起,但大多数试虫死于畸形预蛹(赵善欢等,1985)。

通过症状学、组织学、酶学及多项生理指标的测试,初步认为川楝素为一多作用点物质:破坏中肠组织,阻断中枢神经传导而引致麻痹、昏迷、死亡,慢性中毒则抑制解毒酶系,影响消化吸收,干扰呼吸代谢,最后因正常的生理、生化活动受阻而引致生理病变,使生长发育受到抑制而逐渐死亡或于蜕皮、变态时形成畸形虫体(张兴等,1992)。

我们把有关川楝素药理毒性研究与杀虫作用机理研究作一比较,发现有不少相似之处:川楝素可使试验动物胃肠粘膜发生水肿、发炎、溃疡而致“腹泻”甚至血便,在菜青虫试验中也观察到试虫取食川楝素后强烈“腹泻”,甚至排出水泡状物质;中毒动物肢体无力,活动减弱,头下垂而表现出肌体无力现象,菜青虫中毒后也出现麻痹、昏迷,持续几天后死亡;动物电生理研究证明川楝素为一突触前传导阻断剂,周培爱等(1987)以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L.)为试虫,发现川楝素对其第Ⅵ腹神经节突触前传导具有阻抑作用;动物试验中发现川楝素对呼吸中枢具有抑制作用,对菜青虫的试验中也表现出对其呼吸中枢有明显抑制作用。川楝素可干扰蛔虫体内磷代谢,导致虫体能量供应不足,引起虫体麻痹、昏迷,从而被寄主排出体外(赵善欢等,1987)。以上这些研究结果都为我们探讨川楝素对昆虫的毒理作用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3 印楝素化学、杀虫特性的研究

国外对印楝的研究较为深入,美国的一种印楝产品,Margosan-0,已作为杀虫剂正式注册。Schmutterer(1990)对印楝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详细报道了其有关提取物的特性、化学结构、杀虫活性等。

印楝中的有效杀虫成份为印楝素,由Butterworth和 Morgan最先从其种核中提取出来(1968)。分子式为C32H42O10,是一个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有一系列的同分异构体,分别命名为AZA-AZG,AZA是种核提取物的主要成分。众多研究表明,印楝素对昆虫具有拒食、内吸拒食、抑制生长发育和产卵、降低生殖力和适合度等作用(Mordue et al.,1993;Schmutterer’1990;Subrahmanyam’1990)。

印楝素对昆虫有强烈的拒食作用,但不同的昆虫,其拒食作用的敏感度不同。鳞翅目昆虫对印楝素最敏感,低于1~50μg/g就有很高的拒食效果,鞘翅目、半翅目、同翅目相对的不敏感,要达到100%的拒食效果,浓度需要100~600μg/g,而直翅目昆虫的敏感度差异较大,从最敏感的沙漠蝗(S.greguria) (EC50=0.05μg/g),中度敏感的飞蝗(L.migratoria) (EC50=100μg/g),到最不敏感的血黑蝗(Melancoplus sanguinipes)(EC50>100μg/g)(吴文君,1998)。印楝素通过不同的作用方式引起昆虫拒食,可作用于嗅觉,达到驱避的作用;能降低昆虫肠的蠕动性,影响消化吸收,也表现出一定的拒食活性;但印楝素通过对抑食细胞的刺激,对味觉化学感受器产生抑制作用而引起昆虫拒食,是其拒食作用的主要方式。

就生长调节作用而言,印楝素影响昆虫的离皮和蜕皮(apolysis and cedysis),调节生长发育。印楝素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阻断变态类激素(如促前胸腺激素、促咽侧体激素),从而影响了蜕皮激素和保幼激素的滴度。印楝素可明显地降低昆虫血淋巴中蜕皮激素的滴度,昆虫在蜕皮前即死亡,或延迟蜕皮,乃至形成永久性幼虫(Dorn’1986)。印楝素的靶标在心侧体,心侧体中释放促前胸腺素的位点,阻断了促前胸腺素进入咽侧体,从而影响了保幼激素的合成和释放,导致昆虫体内保幼激素滴度的迅速降低(Mordue’1993;Rembold et al.,1987)。Mordue 等(1993)的研究结果说明,印楝素通过干扰昆虫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系统,使之功能紊乱,发生生理病变,抑制昆虫的生长发育。印楝素的直接杀虫作用还不能完全用影响昆虫内分泌系统去解释,事实上,印楝素对多种组织和器官都有直接的作用,但具体的机理有的尚不清楚。

印楝质杀虫剂能使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中的多种昆虫产卵量降低甚至绝育,但对卵的不育没有影响(陈中孝等,1992)。有关印楝素干扰昆虫产卵的毒理机制,近年来取得一定的进展。 Rembold和Sieber(1981)报道,AZA抑制飞蝗(Locusta migratoria)的卵黄发生和卵巢类蜕皮甾酮的合成;Feder 等 (1988)发现AZA能使长红猎蝽(Rhodnius prolixus)的卵巢发育不全,血液类蜕皮甾酮减少;Subrahmanyam(1990)报道AZA抑制多种昆虫的卵黄发生和产卵;Sayah 等(1996)的研究工作表明AZA的注入能引起昆虫卵巢滤泡亚显微结构的破坏;他们又以蠼螋(Labidura riparia)雌性成虫为试虫,体内注入AZA后,试虫可产生显著的生理异常,除观察到以前所见现象外,还可见咽侧体细胞活动减弱并逐渐萎缩,从而推断卵黄发生的抑制是由于AZA其直接的细胞毒作用,使得内分泌和神经内分泌细胞受到破坏而引起的功能紊乱(Sayah et al.,1998)。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5

水生蔬菜的主要害虫研究概况

根据最新出版的《中国水生蔬菜主要害虫彩色图谱》,我国水生蔬菜主要害虫有4目27科60属62种,其中以鳞翅目害虫最多,半翅目次之,直翅目最少[2]。由于水生蔬菜种类较多、栽培地生态环境复杂,虫害预测预报难度较大、虫害发生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3],如斜纹夜蛾于2010年8~9月在四川双流的芋头田大暴发,莲缢管蚜于2012年8月在江苏吴江的慈姑田造成巨大为害,莲藕食根金花虫2012年导致湖南沅江市上千亩莲藕几乎绝产[2]。

水生蔬菜在其生长过程中,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害虫的取食为害,不同害虫的取食特点不尽相同。多数水生蔬菜害虫为害植株叶片,可将植株绿叶食尽,从而造成作物光合作用严重不足,进而影响作物产量[4,5];半翅目类害虫以刺吸水生蔬菜汁液为主,致使叶片褪色、畸形、卷缩,甚至枯死[6~8];部分鞘翅目害虫幼虫则为害水生蔬菜的根部,为害极为隐蔽,通常导致叶片卷曲、枯萎[9~11]。不同害虫的暴发时期不同,如直翅目类害虫主要在4~6月暴发,而鳞翅类害虫的主要暴发时间为6~9月[2]。同种水生蔬菜在不同时期的主要害虫也不同,如莲藕田5~6月的主要害虫为莲缢管蚜,而7~9月为斜纹夜蛾[12];茭白田4月为害最严重的害虫为二化螟,7月下旬到8月下旬则为长绿飞虱[13]。

在不同植被类型的水生蔬菜田中,昆虫群落多样性差异较大,其中以水芹的昆虫群落多样性最高,莲藕最低;水芹昆虫群落最为稳定,荸荠次之,莲藕昆虫群落多样性前、后期低,中期高,茭白前、后期高,中期低。不同植被类型害虫群落优势种也呈现出很大差异,莲藕为斜纹夜蛾、莲缢管蚜,茭白为长绿飞虱、二化螟,菱角为菱角萤叶甲、菱角水螟[3,14,15]。

水生蔬菜害虫的以上特点,导致有效防控水生蔬菜害虫尤为困难。

主要防治方法

害虫防治作为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水生蔬菜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生蔬菜害虫防治的指导思想是从水生蔬菜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水生蔬菜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使水生蔬菜生态系统得以持续发展。水生蔬菜种植与生产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病虫的防治工作以前很少被人重视,但随着栽培技术的快速发展,在防治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16]。在水生蔬菜种植过程中,主要通过以下4个方面对重要害虫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

在水生蔬菜生态系统中,通过选育抗虫品种和加强田间管理,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不利于害虫发生的环境条件。水生蔬菜害虫农业防治不需要特殊措施且持效期长,符合综合防治中充分发挥自然因子控制的策略,是害虫防治的基本方法[17]。

选育抗虫品种。由于作物抗虫品种能保持长久抗虫性,对人畜相对安全,近年来,水生蔬菜抗虫品种的研究推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茭白新品种龙茭2号对茭白重要害虫二化螟和长绿飞虱表现为抗性[18],莲藕品种鄂莲7号表现出较强的抗虫、抗病性[19]。

加强田间管理。加强田间管理通常能对害虫的防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减少慈姑、莲藕混栽能有效防止莲缢管蚜的暴发[2];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可以通过控制产卵量抑制莲藕食根金花虫等害虫的为害[11];对在菜地中越冬的菜蝽等半翅目害虫,及时翻耕、清理菜地,可以消灭越冬成虫。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水生蔬菜害虫防治中最早使用的方法,同样也是最为节能、环保的一种方法。物理防治对环境的保护有着重大意义,但对害虫种群的控制见效较慢,工作量较大[20]。水生蔬菜害虫的物理防治主要利用简单的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结合昆虫生活习性进行。

利用假死性。一些鞘翅目昆虫如中华喙丽金龟、甘薯蜡金龟等具有假死性,可利用其傍晚群集为害、交尾时期,进行人工振落捕杀[21],从而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利用趋光性和趋化性。大多数鳞翅目昆虫的成虫如斜纹夜蛾具有趋光性和趋化性,通常在其成虫盛发期开展黑光灯诱杀;利用成虫趋化性,配制糖醋液,并加少量敌百虫诱杀或用柳枝蘸洒敌百虫诱杀[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指利用水生蔬菜生态系统中物种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有益生物或其他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方法。生物防治的最大优点是环境友好,对人畜安全。但生物防治存在着杀虫效果较慢、在高虫口密度下不能达到迅速压低虫口密度的缺点[23]。水生蔬菜害虫生物防治主要包括保护天敌、施放寄生蜂、建立人工食物链。

保护天敌。不同昆虫的天敌各异,如直翅目和鞘翅目昆虫的天敌主要为青蛙、蟾蜍和鸟类等大型天敌,而半翅目和鳞翅目昆虫主要天敌为瓢虫、蜘蛛、寄生蜂等[24]。在进行农田管理的同时,保护好天敌不仅仅能够有效防治水生蔬菜害虫,而且能够提高水生蔬菜田本身就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施放寄生蜂。近年来利用寄生蜂防治害虫的手段日趋成熟,如在防治重要害虫斜纹夜蛾时施放黑卵蜂、赤眼蜂、小茧蜂等寄生蜂[25];在防治菜粉蝶时保护利用黄绒茧蜂、粉蝶大腿小蜂等寄生性天敌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26]。

建立人工食物链。通过建立人工食物链,可以对某些害虫进行有效防治,如鱼藕混养可以有效防治莲藕食根金花虫幼虫的为害[27];在茭白田养鱼、鸭和田螺能取食部分茭白害虫,如捕食落水的长绿飞虱、黑尾叶蝉,转株为害的螟虫等[1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能够在短期内快速消灭害虫,压低虫口密度,因此仍然是防治水生蔬菜害虫的主要手段,但长期使用易产生药害,尤其是长期施用一种药物会使害虫产生抗性、污染环境、杀伤天敌。早期经常使用一些剧毒药物,如敌敌畏、六六六粉等[28],但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水生蔬菜害虫防治使用农药的特点由高毒性发展到现在的环保、低毒。在遵循高效、低毒、低残留原则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的水生蔬菜害虫需要采用不同的化学防治方法。

咀嚼式口器害虫。咀嚼式口器害虫(直翅目、鞘翅目、鳞翅目幼虫)是水生蔬菜最主要的害虫种类,在防治该类害虫时,主要使用胃毒性农药[29],如采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日本蚱[29];喷施20%灭幼脲1号悬浮剂500~1 000倍液或25%灭幼脲3号悬浮剂500~1 000倍液、15%茚虫威悬浮剂2 000倍液、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3 000倍液防治甜菜夜蛾、斜纹夜蛾等[30]。

刺吸式口器害虫。刺吸式口器害虫(半翅目)主要通过刺吸汁液为害,对其通常采用内吸性强的农药,如运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或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300倍液喷雾防治飞虱[31];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1%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喷雾防治莲缢管蚜[3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对生活环境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在水生蔬菜的生产过程中,人们愈发意识到依靠单一的防治技术很难有效防治害虫。随着害虫防治第2次革命的兴起,以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害虫为目的的综合防治方法应运而生,主要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策略[33],在害虫防治中利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蔬菜田的生物多样性基础上,充分发挥水生蔬菜害虫天敌的作用,从而达到长期可持续控制害虫的目的[34]。

综合防治发展的新趋势

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传统的害虫防治技术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我国水生蔬菜生产的需求,这对水生蔬菜害虫防治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科技创新提供害虫持续防控的新方法。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害虫综合防治中的广泛应用,将水生蔬菜害虫防治推动到无公害综合治理的新阶段。

开展害虫区域生态系统管理

害虫的发生与水生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及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因此,研究水生蔬菜害虫防治必须立足于水生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水生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显著差别,主要表现为人为干扰程度不同及多样性或复杂性不同。从现有的研究结果来看,大规模种植单一作物降低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导致害虫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35]。因此,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增加水生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可以控制害虫的发生。同时,鉴于害虫和天敌会在区域性生态系统内不同作物之间进行转移和扩散,对于害虫的防控也必须扩大到区域性生态系统进行综合防控[36]。害虫防控的对象应该由点及面,从着眼于有害生物扩展到水生生态系统,从对局部生态系统的治理扩展到区域性生态系统的范围,以提高害虫防控的系统性及整体性,促进水生蔬菜害虫防控的发展[37]。

充分利用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

水生蔬菜害虫的综合防控需强调发挥水生生态系统中自然因素的生态调控作用。要求我们从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作物―害虫―天敌的互作关系出发,首先通过选用抗虫品种及适宜的栽培方法、水肥管理及合理布局,将作物的防御耐虫害机制调整到最佳状态;其次创造最适合天敌生存与繁殖的环境,合理选用农药及喷洒农药的时间,保护天敌;最后采用综合调控措施,破坏害虫栖息生境,恶化其取食及生存条件[38]。

大力发展无公害生物制剂

微生物制剂。其微生物类群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线虫等,以前两者为主。

昆虫病毒无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核酸。病毒侵入虫体后,核酸将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产生大量病毒粒子,加速宿主细胞破裂,导致昆虫死亡。昆虫病毒杀虫剂的特异性强,能在害虫种群内传播;潜伏期长,能潜伏于虫卵中,传播给后代。但病毒杀虫剂施用效果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宿主范围窄。目前,对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日趋成熟,为水生蔬菜害虫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如应用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防治水生蔬菜上的斜纹夜蛾幼虫,与化学农药乐斯本(毒死蜱)相比,用药后14 d,防治效果提高了29.46%[39]。此外,一种新发现的昆虫囊泡病毒确定能感染包括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在内的多种夜蛾科水生蔬菜害虫,且致死率高,运用该病毒防控水生蔬菜害虫具有广阔前景[40,41]。

各种未形成孢子和形成孢子的细菌是昆虫的病原体,如苏云金杆菌作为一种微生物源低毒杀虫剂,其基本功能是胃毒作用和在中肠上皮细胞中通过干扰渗透平衡杀死昆虫。据报道,多种苏云金杆菌剂型已商品化,可用于防治直翅目、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特别是鳞翅目的多种害虫[42,43]。

绿色农药。国内外多年经验证明,化学防治在害虫综合治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断改进自身缺点,与其他措施协调起来,向着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前进。寻找新型、高效、安全的杀虫剂正是目前农药研制的热点,在开发高效、高选择性杀虫剂的过程中,国内外都非常重视植源性农药如印楝素、生物碱、香精油等对害虫防治效果的研究,其来源于自然,能在自然界中降解,一般不会污染环境及农产品。昆虫生长调节剂的发现也是一个重大突破,根据其作用方式及化学结构的不同,主要分为几丁质合成抑制剂、保幼激素类似物、蜕皮激素类似物三大类[44]。这3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已经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如运用蜕皮激素类似物能对甜菜夜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45]。除此之外,昆虫拒食剂等新一代农药的开发利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46]。

昆虫性信息素。昆虫性信息素是昆虫各种腺体向外释放出的作为种内或种间个体传递信息的微量行为调控物质。其具有生物活性高、专一性强;害虫不会产生耐药性及对天敌无害;减少农药使用量及农副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降低环境污染;

使用简便、防治成本低等突出优点[47]。利用昆虫性信息素来防治水生蔬菜害虫具有极大的潜力,在应用方面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利用性诱剂防治斜纹夜蛾、甜菜夜蛾、二化螟的效果十分显著[48,49]。

完善害虫暴发为害的监测预警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昆虫雷达及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实时监测水生蔬菜害虫种群动态的预警技术也是水生蔬菜害虫防治的发展方向之一。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信息收集、远程诊断和技术平台,提高水生蔬菜害虫种群动态监测、预警及治理的信息化水平[50]。通过遥感监测,全面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整合气象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建立健全重大迁飞害虫发生为害的信息识别模式,揭示害虫种群的区域性发生规律。网络的普及让信息传播更方便快捷,我们可利用网络根据实时气象信息对害虫发生情况进行监测预报,为水生蔬菜害虫监测预警提供科学支撑[51]。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综合防治体系

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害虫防治的传统观念正面临着挑战,“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综合防治思想”已逐渐受到大众的关注和认可。从水生蔬菜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出发,在充分了解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基础上,加强生物防治、抗性品种栽培和害虫与天敌种群动态监测,综合使用各种生态调控手段,以充分发挥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作用,尽可能少用化肥、农药,使农业生产得以可持续发展[33]。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水生蔬菜害虫防治时,既要考虑防治对象与被保护对象,也要综合考虑水土、能源、生物资源、农业生产活动等整个水生蔬菜生产体系中的各组分;既要考虑到当时当地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也要考虑到更大时空尺度的害虫发生动态与防治的生态风险分析;既要考虑到满足当代人的生存需求,也要考虑不破坏后代赖以生存的资源与环境,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害虫综合防治体系[52]。

水生蔬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但随着人们对水生蔬菜食品安全性、可口性、营养性要求不断提高,建立安全性高、效果好的水生蔬菜综合防治体系已经刻不容缓。虽然昆虫病毒和寄生性天敌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防治后的次要害虫往往容易上升为主要害虫并暴发成灾。同时,由于水生蔬菜生态环境比较复杂,单独依靠某一种防治方法很难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为害,尤其是依靠传统的防治方法,以化学防治为主,往往顾此失彼,收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且污染环境。我们要从生态学的整体观点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因地制宜地合理运用水生蔬菜害虫监测技术,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将监测、预防、治理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水生蔬菜害虫综合防治体系,以提高水生蔬菜害虫的整体防治水平。

参考文献

[1] 柯卫东,黄新芳,李建洪,等.我国水生蔬菜科研与生产发展概况[J].长江蔬菜,2015(14):33-37.

[2] 黄国华,李建洪.中国水生蔬菜主要害虫彩色图谱[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3] 覃春华,姚亮,陈冲,等.武汉地区水生蔬菜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分析[J].昆虫知识,2010(1):26-28.

[4] 夏汉炎,王智,张夕林.水生蔬菜田斜纹夜蛾发生特点、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5(1):31-33.

[5] 郭洪岭,黄国华,丁非同,等.菱角金花虫各虫态的形态学观察[J].长江蔬菜,2011(16):32.

[6] 杨文成,杨红.莲缢管蚜及其综合治理[J].农资科技,2002(1):23-24.

[7] Janette K B, James H T, Ted D C. Effects of temperature on the development, natality, and longevity of Rhopalosiphum nymphaeae (L.) (Homoptera: Aphidiae) [J]. Environmental Entomology, 1986(15): 1 096-1 099.

[8] 陈琪,马力,朱捷,等.莲缢管蚜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概况[J].长江蔬菜,2013(18):116-118.

[9] 覃春华,陈冲,万虎,等.莲藕食根金花虫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蔬菜,2009(24):57-61.

[10] Kimoto S. The chrysomelidae of Japan and the Ryukyu Islands I [J].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Agriculture Kyushu University, 1964, 13(4): 99-118.

[11] 朱捷,马力,陈琪,等.莲藕食根金花虫为害特性及防治方法[J].长江蔬菜,2013(18):110-112.

[12] 罗天相.莲藕主要害虫的初步调查与防治[J].湖北植保,2005(3):14-15.

[13] 胡远峰,雷朝亮,朱芬.茭白害虫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探讨[J].长江蔬菜,2010(14):41-43.

[14] 覃春华,匡晶,余明华,等.不同水生蔬菜对斜纹夜蛾药剂敏感性的影响[J].中国蔬菜,2011(8):20.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6

P2X4受体在大鼠脊髓小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版纳印奇果毒理学安全性研究

糖尿病SD大鼠骨密度及骨组织学特点研究

流感疫苗壳聚糖脂质体的制备工艺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昆明市官渡区糖尿病的患病现状及经济负担研究

一种优化的大鼠视网膜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方法

静脉留置针在大鼠尾静脉注射中的方法和技巧

滇西亚种树胸血液学生理指标的测定及其初步分析

关于定量PCR技术中模板使用浓度的研究

溴甲酚紫法测定黄连素的体外抗阴道毛滴虫作用

1800MHz电磁辐射对大鼠皮肤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

蛋氨酸酶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

基于结构的HIV-1蛋白酶抑制剂的虚拟筛选

昆明市育龄妇女人工流产现状及避孕失败原因分析

昆明市中学生自杀行为和家庭因素分析

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体外培养及鉴定

昆明医科大学医学生自杀企图和自杀态度状况调查分析

甲泼尼龙对受损脊髓组织中抗菌肽相关基因表达的调节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中肝脏的脂肪变性

缺血后处理对猪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脉冲射频术与射频热凝术对兔股神经的影响

急性甲醇中毒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功能改变的研究

IRF4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重组蛋氨酸裂解酶原核体系的表达及纯化

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甲硝唑的浓度

缺血后处理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抗氧化作用

肺心清胶囊对大鼠的长期毒性研究

肾上腺醛固酮腺瘤大鼠模型的建立

糖皮质激素对脑死亡猪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的实验研究

改进背驮式肝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人免疫重建NOD/SCID小鼠模型的建立

不同冷冻载体对小鼠卵巢组织玻璃化冻存的影响

黄芩苷抗脑缺血小鼠学习记忆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烧伤外科实验用小型猪复合麻醉效果的观察

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在湿热环境训练监控中的意义

不同分子量壳聚糖膜的制备研究

阴道超声诊断输卵管妊娠202例临床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清脑降压片中黄芩苷的含量

休闲体育对离退休老年人身心健康的作用研究

三聚氰胺及其类似物致大鼠肾结石动物模型建立

沘江污染对沿岸农村居民影响的现况调查

云南省某焦化公司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PPE复方制剂对大鼠烧伤治疗的实验研究

HPLC法测定昆明山海棠中雷公藤酯甲含量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7

关键词:昆虫毒素;活性成分;药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96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2)08-1524-04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大、生长繁殖最快的生物类群[1]。据估计,自然界中现存昆虫种类约1 000万种,其中具有药用价值的昆虫有800余种[2]。在漫长的进化、适应环境、抵御各种生物侵害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昆虫抗菌肽、昆虫酶、昆虫毒素等,这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病毒、调节免疫力等作用[3]。

昆虫毒素由于其特殊的生理活性,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现已发现有毒素的昆虫达700多种,其中已鉴定出的毒素有60多种[4]。如斑蝥中斑蝥素及其衍生物对原发性肝癌有明显疗效[5,6]。因此,对昆虫毒素进行研究和开发利用,在医药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全面综述了昆虫毒素的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并对其开发前景进行了展望。

1昆虫毒素的成分

1.1神经毒素

昆虫中的神经毒素能结合昆虫和哺乳动物的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受体、递质和离子通道,对其觅食和抵御敌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从蝎毒中鉴定了许多作用于钠离子通道的毒素。如从蝎毒中分离出一类由60~7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单链神经毒素(Neurotoxic polypep-tides)[7]。

1.2多肽类

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蜂毒。其成分主要是蜂毒肽,是一种由2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子量为2 840的多肽溶血毒[8]。另外,蚂蚁用毒素捕获猎物、自我防御和相互交流过程中分泌具有溶血活性和细胞毒性的抗菌肽[9]。

1.3酶类

已知存在于昆虫毒素中的酶有磷脂酶(PLA)、透明质酸酶、酸性磷酸酶、酯酶与脂酶、α-葡萄糖苷酶、β-半乳糖苷酶等,其中以磷脂酶和透明质酸酶最为普遍[10],磷脂酶A2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昆虫毒素中,如Costa等[11]首次报道了蜜蜂的磷脂酶A2,其分子量为18 500,由128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有12个半胱氨酸残基,由6对二硫键相联[12]。而透明质酸酶是昆虫毒素中普遍存在的另一种酶,它能水解细胞核纤维间的透明质酸,从而使皮肤、微血管等组织丧失粘结能力。从蜜蜂毒液中分离出的透明质酸酶由349个氨基酸组成,包括4个半胱氨酸,其序列上存在3个可能的N糖基化位点[13]。

1.4萜类

萜类物质在斑蝥类和蚁类昆虫中较为丰富,主要成分为单萜类防御物质,常见的如斑蝥素、蚁酸等。1810年法国药学家Robiquet从绿芫菁(Lytta vesicatoria)中首次得到斑蝥素晶体。1914年由Gadamen证实了斑蝥素的结构为外型-1,2-顺-二甲基-3,6-氧桥六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1.5生物活性胺

生物活性胺类毒素主要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它们与皮的软化或硬化有关,也是神经传导物质,或具有类激素作用。如蜜蜂毒液中含有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12];马蜂毒中含有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另外,陈晓鸣等[3]报道了隐翅虫素是一类酰胺类化合物,存在于隐翅虫科血淋巴中,属于该类昆虫的防御物质。

2昆虫毒素的药理作用

2.1抗肿瘤作用

大量研究证明蜂毒具有抗肿瘤作用。Hwang等[14]的研究表明,蜂毒能够诱导人骨肉瘤细胞系MG-63细胞凋亡并抑制COX-2蛋白的表达。Saini等[15]发现蜂毒素裂解人单核细胞性白血病细胞U937是通过激活内源性磷脂酶D而致;此外,蜂毒对HL60细胞和Hela细胞有杀伤作用[16,17];Harada等[18]的研究还表明,蜂毒参与抗肿瘤T细胞的应答,有望成为抗肿瘤T细胞免疫疗法的靶分子。

斑蝥素的抗肿瘤作用显著,特别是对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较好。据报道,斑蝥素能够诱导人高转移卵巢癌HO-8910PM细胞发生凋亡,其分子机制与NF-κB(P65)、Caspase-3的表达下调及FAK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调有关[19];斑蝥素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还与斑蝥素是蛋白磷酸酶抑制剂有关[20];蛋白磷酸酶可使抑癌蛋白p53去磷酸化失活,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生长[21]。斑蝥素对人肺癌A549细胞的周期阻滞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cyclinB1、p21、survivin、ERK1/ERK2、phos-ERK1/phos-ERK2等蛋白的表达或改变活性引起G2/M期阻滞[22]。

2.2抗炎镇痛作用

具有抗炎镇痛作用的昆虫毒素主要是蜂毒。蜂毒中的单体多肽是抗炎的主要成分,它具有类激素一样的作用,但无激素的不良反应[23]。全蜂毒、溶血毒多肽、神经毒多肽、肥大细胞脱粒多肽均能刺激人体垂体-肾上腺系统,使皮质激素释放增加而产生抗炎作用。Lariviere等[24]的研究表明,蜂毒镇痛作用也特别显著,尤其是对慢性疼痛更为有效。蜂毒肽对前列腺素合成酶的抑制作用是吲哚美辛的70倍,故有较好的镇痛抗炎作用,镇痛强度为吗啡的40%,是安替比林的68倍,镇痛作用的持续时间亦较长,但无水杨酸类对消化道的刺激和甾体类的免疫抑制作用[25]。

2.3免疫调节作用

王忠等[26]给78周龄以上的老龄小鼠腹腔注射25%蚁液0.5 mL,用药2~4周后发现,蚁液能使淋巴细胞绝对值Eα、Et花环形成及ANAE阳性细胞增加。说明蚁液是良好的细胞免疫兴奋剂,同时该制剂能使小鼠的胸腺、脾脏等器官增生、发育;使血液的白细胞、溶菌酶增加,提高了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促进了非特异性免疫体系。高连臣[27]研究了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表明,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起着双向调节作用,不管向哪个方向偏离,都呈现出回归正常范围的趋势,而对T淋巴细胞亚群处于正常范围的患者影响不大,认为蜂毒是理想的免疫调节剂。还有研究表明,斑蝥素对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影响,去甲斑蝥素显著抑制体外刺激因子CoA或脂多糖(LPS)引起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28]。

2.4抗菌、抗病毒作用

云月利等[29]研究了斑蝥素对部分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显示500 mg/L的斑蝥素溶液对所测的9种植物病原细菌无抑制作用,对所测的8种植物病原真菌中的6种有明显抑制作用,说明斑蝥素对某些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有研究表明,蜂毒能抑制20~30种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并能对抗对青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能增强磺胺类和青霉素类药物的抗菌能力[30]。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其对某些病毒亦有抑制作用。Wachinger等[31]评估了蜂毒素在亚中毒剂量时,对HIV-1在急性感染细胞中的复制和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表明蜂毒素对细胞相关病毒产物的作用是降低gag抗原和HIV-1 mRNAs的水平。而含报告基因(由HIV长末端重复序列LTR驱动)的质粒一过性转染试验显示,蜂毒素对HIV LTR的活性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用表达蜂毒素的逆转录病毒质粒定转染的人细胞中HIV LTR的活性也减低,说明蜂毒素通过抑制HIV-1基因的表达而抑制HIV LTR的细胞相关性产物[31]。

3昆虫毒素的临床应用

3.1治疗肿瘤

孙伟芬等[32]观察斑蝥酸钠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48例,结果表明,轻、中、重度疼痛缓解率分别为100.00%,80.95%,50.00%;生活质量评分提高者占91.67%,其中提高>10分者达75.00%;KPS评分提高者占91.67%,其中提高>20分者达77.08%;治疗前后外周血的白细胞变化(上升)差异有显著性。表明斑蝥酸钠注射液在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疼痛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此外,有人将蚂蚁提取的口服液应用于肝癌患者,结果发现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存活时间,明显减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且抑癌率达到38.00%[33]。

3.2治疗风湿病及类风湿关节炎

据严序炳等[34]的报道,应用蜂毒注射液治疗86例风湿性和类风湿性关节炎,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临床显效18例,有效49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77.9%。

3.3治疗艾滋病

蜂毒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从内部抑制艾滋病病毒的产生[35]。德国采用蜂毒破坏病人体内艾滋病病毒的促进剂对病毒转录,从而根除病毒扩散体系。研究证明,蜂毒可减少70%基因转录,使病毒的产生减少99%。

4昆虫毒素的应用前景

迄今为止,人类使用的药物绝大多数来自植物。而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生物,其种类约占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的4/5以上。昆虫毒素是受人瞩目的发现新药物的潜在领域,昆虫毒素在药物上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现阶段昆虫毒素的研究方式也由广泛筛选转向对毒素的成分、结构、药理进而提取、人工合成或通过生物技术来生产医药昆虫毒素的研究。昆虫毒素虽已在治疗癌症、类风湿关节炎、乙肝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从蜜蜂和斑蝥等昆虫的开发中也研制出了一大批治疗药物,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昆虫毒素研究开发还不够深入。一是对昆虫毒素的活性成分研究不多,仅局限于斑蝥、蜜蜂几种昆虫;二是昆虫毒素药理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多数是关于抗癌、抗病毒等方面的研究。三是对有毒昆虫的开发利用还偏少。因此昆虫毒素作为药物开发利用将成为药物学研究的热点,有可能导致新药研究的重大突破。

参考文献:

[1] 杨青,刘高强,魏美才. 昆虫油脂的营养和开发研究[J]. 食品科技,2008(3):246-249.

[2] 吕文彦,张育平,秦雪峰. 我国药用昆虫研究利用概况[J]. 特产研究,2007(1):75-78.

[3] 陈晓鸣,冯颖. 资源昆虫学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7-98.

[4] 刘高强,魏美才,王晓玲,等. 马尾松毛虫毒素的提取及其基本性质[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153-155.

[5] 江励华,王明艳. 斑蝥的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2004,23(6):385-386.

[6] 李晓飞,陈祥盛,国兴明. 昆虫斑蝥素的研究与利用[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4,23(2):169-175.

[7] 曹军娜,王蕾,刘文第. 蝎毒素结构与功能研究进展[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3):118-120.

[8] 施小妹,王慧芳,李响,等. 蜂毒肽抗肿瘤研究新进展[J]. 西北药学杂志,2010,25(5):396-398.

[9] SCHMIDT J O. Chemistry, pharmacology, and chemical ecology of ant venoms[A]. PICK T. Venoms of the hymenoptera Biochemical Pharmacological and Behavioural Aspects [M]. London :Academic Press,1986. 425-508.

[10] 陈远聪,袁士龙. 中国生物化学学会专题讨论会文集(4): 毒素的研究和利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88.177.

[11] COSTA H, PALMA M S. Agelotoxin: a phospholipase A2 from the venom of the neotropical social wasp cassununga (Agelaia pallipes pallipes)(Hymenoptera-Vespidae)[J]. Toxicon, 2000,38(10):1367-1379.

[12] 钱锐. 蜜蜂毒的成分、药理及医用[J]. 蜜蜂杂志,1998(5):7-9.

[13] KREIL G. Hyaluronidases-a group of neglected enzymes[J]. Protein Sci,1995,4(9):1666-1669.

[14] HWANG D Y, KIM H H, KIM C J, et al. Bee venom induces apoptosis and inhibits COX-2 in human osteosarcoma cell line MG-63[J]. J Kor Acu Mox Soc,2003,20(3):63-74.

[15] SAINI S S, CHOPRA A K, PETERSON J W. Melittin activates endogenous phospholipase D during cytolysis of human monocytic leukemia cells[J]. Toxicon,1999,37(11):1605-1619.

[16] KUBO H,LOEGERING D A, ADOLPHSON C R, et al. Cytotoxic properties of eosinophil granule major basic protein for tumor cells[J]. Int Arch Allergy Immunol,1999,118(2-4):426-428.

[17] LAZAREV V N, PARFENOVA T M, GULARYAN S K, et al. Induced expression of melittin, an antimicrobial peptide, inhibits infection by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Mycoplasma hominis in a Hela cell line[J]. Int J Antimicrob Agents,2002,19(2):133-137.

[18] HARADA M, KIMURA G, NOMOTO K. Heat shock proteins and the antitumor T cell response [J]. Biotherapy,1998,10(3):229-235.

[19] 何太平,莫丽儿,梁念慈. 斑蝥素诱导高转移卵巢癌细胞HO-8910PM凋亡的研究[J].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05,36(2):164-167.

[20] CHU L, NOROTA I, ISHII K, et al. Inhibitory action of the phosphatase inhibitor cantharidin on the endothelin-1-induced and the carbachol-induced negative inotropic effect in the canine ventricular myocardium[J]. J Cardiovasc Pharmacol,2003,41(S1):89-92.

[21] 周玥,张学景,蔡于琛,等. 蛋白磷酸酶1和2A抑制剂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学杂志,2007,42(5):324-328.

[22] 张卫东,赵惠儒,于秉治,等. 斑蝥素通过MAPK途径对肺癌A549细胞周期阻滞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4):382-384.

[23] 刘红云,童富淡. 蜂毒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J]. 中药材,2003,26(6):456-458.

[24] LARIVIERE W R, MELZACK R. The bee venom test: a new tonic-pain test[J]. Pain, 1996,66:271-277.

[25] 管遵惠,徐杰,谭保华,等. 蜂针经穴疗法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1998,14(6):32-34.

[26] 王忠,郑学秀,袁国英,等. 大黑蚂蚁及其复方蚁制剂对大鼠RNA、DNA含量的影响[J].中草药,1995,26(8):416-418.

[27] 高连臣.蜂毒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J].养蜂科技,2004(3):29-30.

[28] 尹璇,陈志伟. 斑蝥素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生命科学仪器,2009,7(3):3-6.

[29] 云月利,徐冠军. 斑蝥素对植物病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5(4):342-345.

[30] 李顺子,孙学军,阎虎生,等. 蜂毒肽及其类似物的抗菌活性、溶血活性及与磷脂膜的作用[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5, 26(1):73-77.

[31] WACHINGER M, KLEINSCHMIDT A, WINDER D, et 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melittin and cecropin inhibit replica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1 by suppressing viral gene expression [J]. J Gen Virol,1998,79:731-740.

[32] 孙伟芬,黄伟贤,王惠杰,等. 斑蝥酸钠注射液治疗晚期癌症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7):427-428.

[33] 杨月伟. 蚂蚁的药用价值及资源开发[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2):87-88.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8

【论文摘要】: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如今,绿色农业的概念被提出来。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经验,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以倡导农产品标准化为手段,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利用生物、生态和物理机械等治虫技术来防治病虫害,已成为可持续农业的重要手段,也是绿色农业生产工作中病虫害防治的必然选择。高效环保的治虫技术是发挥生物种群间相互制约,相互依存,而达到自然调控的策略措施之一。既有悠久历史,成功经验,又有新科技新发展新成就,更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新导向。如能在行业内外被关注,进一步推行,必将取得更大成效。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

1.1虫治虫

以虫治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

⑴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

⑵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1.2生物农药防治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以及通过仿生合成具有特异作用的农药制剂,是今后农药产业中的朝阳产业。生物农药包括:微生物农药、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新型生物农药等几大类。

⑴物农药:指利用具有繁殖能力的活体微生物或活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制成的真菌制剂、细菌制剂、病毒制剂、昆虫病原线虫、昆虫病原立克次体等。

⑵抗生素:如春雷霉素、农抗120、中生菌素、浏阳霉素、链霉素等,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井冈霉素,高效、广谱的杀虫、杀螨剂阿维菌素等。

⑶物源农药:植物性药物源有鱼藤、烟草、除虫菊、鸡血藤、雷公藤、苦树皮、黄杜鹃、百部、艾、穰、蒜、葱、韮、、牡菊、苍耳、芫花、巴豆、苦参、附子、茶叶等。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植物源农药的开发也成了时尚,是绿色生物农药的首选。

⑷物源农药:指动物体的代谢物或其体内所含有的具有特殊功能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动物毒素如蜘蛛毒素、黄蜂毒素、沙蚕毒素等,以及调节昆虫的各种生理过程的昆虫激素、昆虫信息素如棉铃虫性诱剂、甘蔗条螟性诱剂及天敌动物农药等。

⑸新型生物农药--转基因农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抗病、虫、草转基因作物。

2.生态控制

病害虫的生态控制,是指通过栽培、管理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虫繁殖、蔓延的环境条件,从而达到避免或控制病虫害的目的。

⑴适时播种: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都有一定的最适时期和环境条件,在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改变播种期,可避开病虫害侵染和为害的最适时期,从而减轻病虫危害。

⑵合理布局及轮作:合理品种布局可以限制病虫害的蔓延与扩散、推迟或减轻病虫危害。轮作不仅有利于作物的生长,而且可以减少土壤里的病源积累和单食寡食性害虫食源,特别是水旱轮作效果显著。

⑶抑病士利用:对许多病害的研究表明,抑菌土在自然界普遍存在,开发利用抑菌土是病害。

⑷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栽培品种的多样化,能发挥天然防护壁垒的重大作用,不仅节省了土地,而且也牡绝了害虫与传染病的大规模侵袭,使农作物免遭灭顶之灾。

⑸稻鸭共育(共作)技术:稻鸭共育是利用鸭在稻田中不断觅食活动,起到捕虫、吃(踩)草、耕耘且刺激水稻健壮生育等多功能效果。

3.物理机械防治

⑴物理机械:常用的是人工用简单机械如竹竿、扫把、网兜等,利用害虫的假死性、群集性等习性来消灭害虫。

⑵套袋栽培:套袋蔬菜无病虫为害、无农药污染,品种优良,产量高,效益好,如果品、黄瓜套袋,可直接阻隔病虫为害,有利于维生素C的形成,保鲜期长,耐储藏,且增产10%以上。

⑶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的趋性将害虫诱到一处,集中杀灭。

⑷覆盖防虫网、薄膜等直接阻止害虫为害:覆盖塑料薄膜、遮阳网、防虫网,进行避雨、遮荫、防虫隔离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蔬菜覆盖防虫网后,基本上能免除菜青虫、小菜蛾、甘蓝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豆野螟、瓜绢螟、黄曲条跳甲、猿叶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美洲斑潜蝇等多种害虫的为害,控制由于害虫的传播而导致的病毒病的发生,还可保护天敌。

⑸人工防治:人工防治是最古老、沿续至今仍在采用的有效病虫害防治办法,是一种省工、省钱、无污染、切实可行的途径,包括人工捕捉、摘除病虫枝及清扫田园枯枝烂叶等项措施,以压低病虫害发生基数。

4.结束语

发展绿色农业可以保障农业生产能力、保障食物安全、缓解生态恶化、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是当前形势下的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可行之策。随着人们对化学农药弊端和发展可持续农业重要性的进一步认识,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使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有符合人们要求的标准,推广和加强有害生物无污染治虫技术势在必行。"绿色农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扩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将赋予新的更加丰富的内涵!

参考文献

[1]王爱军,袁丛英.绿色生物农药研究现状及发展,河北化工,2006.

[2]刚毅.生物农药研究进展,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O3.

[3]世平,产祝龙.诱导抗性在果蔬采后病害防治中的研究与应用,植物病理学报,2004.

[4]刘雄.应重视农业防治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2006.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9

关键词:食品科学简史;现状;发展趋势

自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就同食品联系在一起,“民以食为天”说明食品对人类来说如同阳光雨露一样重要。

1 食品科技史中的四个里程碑

从茹毛饮血到燧木取火,从原始蒸煮到美味佳肴,以及罐藏食品的出现和现代营养学的建立是食品科学史中的四个里程碑。

2 二十世纪末的食品

2.1二十世纪末食品发展的总趋势

二十世纪后期,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食生活,过去高能量、高脂肪、低纤维等引起心脏、血管、消化道等疾病的食品用量逐渐减少-食品发展的总趋势表现为:高质量低热卡食品;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食品;方便食品;保持自然体系食品;强调“天然”组分食品;单一组分含量丰富食品;微波制品和高档次包装食品。

2.2微波热处理食品

传统的食品加热方法是表面热交换,传热速度慢,受热不均匀,制品营养破坏严重,且热交换器表面易积垢,清洗困难。九十年代,人们开始使用微波加热,微波加热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从高频发射极随机发生,如家用微波炉;另一种是APV磁控方式,从高频发射极产生恒场强,食品能受到均匀的磁场强作用。微波技术开发后,被广泛用于食品的调和、融冻、干燥、加热、焙烤、杀菌等方面,经它处理的食品不仅受热均匀,而且在结构、营养和感官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产生高的附加值。

2.3辐射食品

用射线(如Co60-γ射线、Cs187-γ射线、X射线、电子射线等)辐照能够杀死霉菌,抑制酶的活性,推迟果蔬成熟期,对延长食品货架期和贮藏保鲜期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卫生方面来看,辐射可杀死或显著减少肉类、菜类和淀粉等多种制品中的致病菌或腐生菌;辐射还能抑制土豆、洋葱、萝卜等的发芽,防止谷类及其它贮品的昆虫侵害。

3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食品

根据二十世纪末世界食品市场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人造食品、方便食品、变态食品、水产食品、绿色食品、昆虫食品等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们已成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主要食品。

3.1人造食品

近年来人造食品在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发展迅速。美国人造食品年销售额达23亿美元,人造肉产量达45万t,占肉类产品总量的20%左右,人造黄油占黄油用量的60%。美国生产的人造鸡蛋、人造鱼子、人造火腿、人造虾已成为家常菜肴。日本人以猪皮为原料生产的“人造海蜇皮”,不仅外观与天然海蜇皮一模一样,且鲜脆可口,畅销国内外。俄罗斯人用8种有机物合成人造胡椒,香味与天然胡椒几乎一样,已获准在食品工业中使用。专家们指出,人造食品前景广阔,它将在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2昆虫食品

二十一世纪昆虫食品将成为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昆虫占地球上动物总重量的4/5,体内蛋白质干基含量达40%~85%,体液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达300~234mg/L。昆虫富含脂类、糖类、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胆固醇含量很低,对心脏病患者尤有好处。昆虫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除了美食外还有独特的保健作用。昆虫含有抗菌肽,它不仅对细菌、真菌有广谱抗菌能力,而且对病毒、病原虫及癌细胞有很强的抑制效果。昆虫还含有丰富的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从而具有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的良好作用。从昆虫中提取活性物质复合到其它食品中,这将是开发功能性食品的又一个方面。现在的蚂蚁食品、蚕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蝇卵食品、蚱蜢食品、蟋蟀食品、蝎子食品、蛇类食品等已成为西方国家贵宾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国也有相当量的昆虫食品生产。

3.3方便食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用于烹制食品的时间越来越少,于是吃起来既省时又省事的方便食品涌现了出来。把食品预制成半成品或成品,然后冷冻起来,用时简单加工,可随时随地食用。现在的方便面、牛肉干、果蔬罐头、肉类罐头、各种饮料、方便米粉、藕粉、河粉、玉米羹、黑芝麻粥、燕麦粥以及冻水饺、冻面条、冻汤圆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具有大众化的特点,是适应性很强的食品,并且可以工业化生产,它们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消费量最大的食品。

4 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向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趋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4.1食品生物技术

上世纪七十年代基因克隆和重组技术诞生以来,揭开了利用基因工程生产食品的序幕,现在人们已通过固定化酶、细胞融合、外源基因导入等技术来改善生物活性,开发高质、节能、无公害的食品。例如由物质自身生产天然色素,产量低、成本高,现在利用固定化植物细胞培养已得到了胡萝卜素类和花色苷的高产菌,工厂化生产色素已成为可能。用基因工程新技术培育而成的谷氨酸、赖氨酸等高产菌产酸率比一般菌种要高得多。根据加工品的需要,定向培育相应的原料在国内外已普遍实施。食品中有效成分重组技术、生理活性物质交换技术、功能性食品解析和分子设计等新概念将成为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基因工程在食品科学中应用潜力很大,已逐步形成“食品生物技术”的新学科。

4.2食品酶学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效率和高度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已发现自然界的酶有2700多种,但截至目前真正投入工业化生产的仅有几十种,现在世界酶制剂年总产量为十多万t,食品工业用酶占一半左右。

4.3食品加工高新技术

未来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将使用高新技术,使食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已经研究成功的或尚未开发的高新技术,如膜分离、超过滤、反渗透、油米过滤、超临界萃取、分子蒸馏、微胶囊包埋、挤压与膨化、快速冻结、微波加工、真空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超高压加工、超微粉碎、超高温瞬时杀菌、电阻加热杀菌、辐射杀菌、无菌贮存与包装、果品蔬菜气调贮藏和冷湿保鲜技术等将得到广泛的应用。食品种类将逐年增多,质量将进一步提高,附加值将进一步加大。食品质量卫生保障体系将逐步健全,各类食品标准将进一步完善,多功能、高精度、快速方便的食品检测仪器和手段,如栅栏技术、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技术、微生物预报技术等将广泛应用,以保证食品安全、营养与卫生。在食品科学研究方法方面,将采用合理的试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计算机在产品研究和生产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微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将使食品工业实现高度自动化、智能化,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参考文献:

[1]唐璎,孟宪刚.新型天然生物功能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与发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1(03)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10

关键词城市绿化植物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园林绿化病虫害的防治中,应从城市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树立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独特的作用,采用适合城市特点的有效方法,相互协调,合理使用和逐步减少化学药剂;同时在设计、苗圃地、植物检验、绿化施工、后期养护等方面做好增强防治措施,使病虫害防治经一部科学化、系统化。

园林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保护园林绿地的重要措施。多年来,在园林绿化中,只重数量,忽视质量,植树后缺乏正确的抚育管理,加之初期发生的林木病虫害未能进行必要的监测和防治,因而病虫害发生的种类增多,危害加重。因此我们应该从规划设计到园林绿地后期养护各个环节进行园林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现阶段制定园林植物病虫害治理对策时,应全面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放宽防治指标,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可允许的为害范围之内。基于此,我们的植保工作必须以搞好植物检疫为前提,养护管理为基础,积极开展生物、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协调各种防治方法。

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要达到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源头上遏制病虫害的发生

(一)把好植物检疫关

在调入苗木和花卉时,实行严格的植物检疫,发现有害生物则要进行除害处理,严重者予以销毁,防止新的病虫害传入,以免给园林绿化带来更大的损失。

(二)搞好城市园林植物的种植规划

在考虑城市美化的基础上合理配置植物品种,要注意长远解决病虫害问题。针对本地区发生严重的病虫种类,减少其喜食植物的种植,多规划和栽植抗病虫的或耐性强的植物,减少有害生物的适生寄主。多选用乡土树种,合理引进外来树种。

(三)合理间种可以有效的减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悬铃木是目前重要的行道树中之一,但在不少地区刺蛾危害严重,虽屡用化学防治,却难以控制。通过观察,只要间种楝树的,均未发现刺蛾危害。《本草纲目》记载:苦楝性寒,有小毒,杀虫。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楝科植物中含有活性成分川楝素、印楝素以及多种提抽物。由于楝科的活性物质具有挥发性,所以有抵御刺蛾取食的作用,可以引起刺蛾离弃植物或拒绝取食。即使是老熟幼虫,也不愿在此类树干缝隙、枝桠或干基附近浅土层中结茧越冬。所以,合理间种可以有效地减少某些病虫害的发生。

二、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

建立完整的城市绿化管理档案

建立以各类绿地内树种统计的档案、行道树树种的统计档案,全面掌握城市绿地的树种分别情况,对每种植物每年病虫害发生时间进行记录,进行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办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达到防治的最佳效果。

(二)科学管理,提高植物的抗逆能力

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在相当程度上与植物的生长势相关。对生长势差的应及时施肥、浇水、松土锄草,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并结合秋冬季修剪,除去染病虫枝条。这样不但可以调节植物养分,还可以减少病虫来源,通风透光增强树势,营造不利于病虫害越冬、繁衍、为害的环境条件。

利用植物物候期指示病虫害的防治

园林植物病虫的出现和发展,与环境条件休戚相关,它是以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转移的。由于园林病虫害长期在一定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生活,形成了一定生长发育规律,它与寄主植物的生长发育相适应,所以寄主植物的物候期是查明害虫生长发育变态过程的准绳,也是选择最佳防治期的确定,而应以寄主植物或指示植物的物候期来指示,则更为准确而科学。

例如草坪的锈病:当温度在20℃至30℃时,有利于孢子的形成,尤其是叶片湿润利于夏孢子的萌发和侵入。在我们这里,主要发生在低温高湿的秋季,当炎热的夏季一过,气温有所下降,加上空气潮湿,病害会迅速发生。据观察,当5厘米土层温度达到24.5℃时,病菌就开始侵染,随着温度继续下降,如果再有大量降雨,病害就迅速蔓延,几天之内,草坪明显枯黄。另外排水不良,夏季过多施用氮肥也会加重病害的发生。防治锈病最好的办法是使用预防性杀菌剂。在发病初期,用20%的三锉酮乳油800倍液或75%的百菌液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预防。一般在草坪叶片保持干燥时喷药效果好。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长短而定,一般7至10天一次,要尽可能混合施用或交替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进行化学防治

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病虫害大发生和消灭虫源基地的主要措施。我国化学防治面积占整个病虫害防治面积的70%左右。在搞好预测预报的前提下,正确使用农药适时进行防治,一般可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国内常用的杀虫剂有爱福丁、吡虫啉、锐劲特、灭幼脲等;杀菌剂有百菌清、多菌灵、粉锈宁、托布津。主要施药方法有喷雾、喷粉、熏蒸、拌种、放烟等。在生产中还开发了在树干上用毒笔涂环,捆扎毒绳或药纸带,往蛀孔中插毒签或塞药片,注射药液,撒毒土或毒饵等简单易行的施药方法,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毒药较低的农药,如杀虫脒、苯来特、托布津、溴氰菊酯等部分依靠进口。

物理防治

在生产上可利用一些害虫的成虫对灯光的趋性,设置黑光灯或高压灭虫灯诱杀成虫。还可采取超声波、热处理、射线照射等方法处理种子和插条,消灭病原虫或害虫,如47~51℃温水浸泡桐种根1小时,可防治泡桐丛枝病。我国北方利用松毛虫下树越冬习性,在松毛虫春季上树前在树干上扎上塑料带,可阻止越冬幼虫上树,减轻其危害。

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防治园林病虫害具有节省能源、防治成本较低、不污染环境、可以持久发挥控制效果等优点。近十年来,生物防治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值得大力提倡。

微生物制剂

微生物杀虫剂主要有白僵菌、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等。我国每年应用白僵菌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较大。1984-1986年,湖北、湖南和广东三省应用青虫菌6号液防治马尾松虫千余公顷,效果达90%以上。从80年代以来,我国已将春尺蠖多角体病毒、马尾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分别用于防治春尺蠖、马尾松毛虫、舞毒蛾,推广面积均在6000公顷以上。利用枝顶孢霉防治杨干象、用泰山1号线虫防治杨树天牛也取得了明显效果。我国的微生物制剂,特别是白僵菌的产量及应用面积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绝大部分微生物制剂为土法生产,全国又没有制定统一的质量检测标准,制剂质量得不到保证,在应用过程中出现效果不稳定、成本高等问题,致使近年来白僵菌在一些省份应用面积逐年下降,苏云金杆菌应用面积亦不大。

前苏联、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生产多种经过注册的商品化微生物制剂。前苏联每年生物防治面积占全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总面积的50%以上,他们主要应用苏云金杆菌和多角体病毒防治舞毒蛾、橡绿卷蛾、松尺蠖、松毛虫等食叶害虫,球孢白僵菌用于防治小蠹虫。美国、加拿大每年应用苏云金杆菌防治云杉卷蛾的面积在105公顷左右。日本的赤松毛虫质型多角体病毒(CPV)是世界上最先注册,并商品化生产的病毒制剂,用于防治赤松毛虫。美国和加拿大也生产有多种病毒制剂用于防治食叶害虫。由于病毒制剂见效慢,加入少量化学农药,便可加速害虫死亡,以提高防治效果。

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在生产上已应用微生物商品制剂防治根癌病和根腐病。利用白粉寄生菌可控制白粉病、绣菌寄生菌可控制锈病的发展,利用大隔孢伏革菌防治松树银白腐病等。

天敌昆虫

我国应用校多的寄生性天敌昆虫有赤眼蜂、肿腿蜂、姬小蜂、蚜小蜂和天牛蛀姬蜂等;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蒙古光瓢虫、异色瓢虫和蜘蛛等。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应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面积达数十万公顷。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恒明,在一定范围内人工释放赤眼蜂仍是低虫口密度条件下控制松毛虫的好方法。目前在浙江、湖南等省应用面积较大。利用蒙古光瓢虫防治松干蚧,利用寄生性天敌蒲满控制隐蔽性害虫(如鞘翅目的天牛类(双条杉天牛)、小蠹类(柏服小蠹)、长蠹类(二齿茎长蠹)、吉丁虫和鳞翅目害虫如松梢螟、六星黑点豹蠹蛾灯),利用肿腿蜂防治双条杉杉天牛、粗鞘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利用周氏啮小蜂防治美国白蛾,利用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利用天牛蛀姬蜂防治青阳天牛等有明显效果。但除赤眼蜂外,其他天敌均因未完全解决繁殖寄主、工厂化生产工艺或防治效果不稳定等问题,未在生产中广泛应用。除人工释放外,在生产中应注意保护人工林的生态环境,为天敌的繁殖创造条件,从而提高自然界各种天敌昆虫对害虫的控制作用。

美国十分注意从国外引进天敌昆虫,用引进天敌昆虫防治落叶鞘蛾等害虫取得成功。法国对赤眼蜂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该国的昂莱布生物防治试验站从世界各国收集赤眼蜂,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并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等国也有应用赤眼蜂防治云杉卷蛾的报道,但因防治效果不明显而未大量用于生产。

益鸟

在杨树人工林中利用挂人工鸟巢的方式招引山雀、啄木鸟和灰喜鹊等益鸟,可以明显降低食叶害虫和蛀干害虫的密度。据观察,一对啄木鸟可控制20~30公顷杨树林中的光肩星天牛。猫头鹰对林鼠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德国、前苏联等国很重视人工林中益鸟的保护和人工招引益鸟技术的研究。由于这些国家林分生态环境较好,益鸟保护森林的作用十分明显。

性外激素的应用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11

关键词: 苏云金芽孢杆菌;研究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思路;前景

新型微生物农药作为无公害农林生产资料,在未来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将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进一步加快微生物农药的研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进程,降低农药在农副产品中的残留和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实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发现及杀虫机理

1.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发现

1901年日本学者石度繁从患猝倒病的家蚕幼虫中分离到第1个产生晶体的芽孢杆菌。10年后Berliner从德国苏云金地方一家面粉厂染病的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到一个相似的菌株,并正式定名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t)。4年后,一个叫克林诺的科学家发现,在这种细菌的细胞中可以形成方形或菱形的晶体,可惜这个发现并未被重视。直到40年后的1953年,一位叫汉纳的生物学家证明了这种晶体是有毒的蛋白质晶体,才揭示了粉螟死亡的原因。在1920~1930年间,Bt作为微生物杀虫剂主要用来防治玉米螟。1938年第1个商品制剂Sporeine在法国问世,从此拉开了生物杀虫剂的序幕。以后相继发现了对鞘翅目、螨类、同翅目、膜翅目、直翅目昆虫、动植物寄生线虫、鞭毛虫、变形虫、吸虫、绦虫有毒杀作用的Bt菌株。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Bt是革兰氏阳性菌,另外,它可寄生在一些蛾类和蝶类的幼虫上,甚至是植物表面。

苏云金芽孢杆菌分泌出的由Cry基因编码的、有杀虫活性的δ-毒素(或被称为杀虫晶体蛋白)的蛋白结晶构成了内孢子。Cry蛋白对鳞翅目(如蛾与蝶)、双翅目(如苍蝇、蚊子)和鞘翅目(甲虫)有很大杀伤力。因此,可将苏云金芽孢杆菌发酵生产制成高效生物杀虫剂,或用Cry基因制成防虫害的转基因产品。

1.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杀虫机理

苏云金芽孢杆菌(Bt)之所以能够杀虫,是由于它们的细胞内存在着一种有毒的蛋白质,叫做伴孢晶体,昆虫吞食后就会中毒而死。而这种活细胞及伴孢晶体对环境无毒无害。因为在动物的胃肠道内,酸性环境下蛋白质晶体不能溶解,从而对人畜无害。所以它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生物杀虫剂,可用来杀灭多种农作物害虫。苏云金芽孢杆菌(Bt)杀虫机理主要是:昆虫取食苏云金芽孢杆菌后,杆菌在其胃肠道内产生蛋白质晶体内毒素(δ-内毒素)、热稳定毒素(β-外毒素)、叶蜂毒素(α-外毒素)及Bt-γ外毒素。这些毒素能侵蚀昆虫肠道细胞,破坏肠道内膜,并进入血淋巴组织,使害虫因饥饿而出现败血症最后死亡。苏云金芽孢杆菌的防治对象是鳞翅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多种害虫,其药性的持效期可达7~10d左右。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苏云金芽孢杆菌(Bt)及其制剂对蚕具有很高的毒性,桑园必须禁用。另外,勿与碱性杀菌剂混合施用,晴天的傍晚或阴天施药效果最佳。

2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现状

2.1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过去Bt是作为一种制剂应用于农林害虫的防治,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现在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杀虫蛋白质和相关基因作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也就是说在基因的水平上对它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发现,在其体内具有一种Cry基因,正是这种基因编码产生的蛋白质对上述昆虫具有极大的毒性,所以这种基因的结构和特性就影响到它本身,也影响到它的杀虫范围。当然某一基因的长期应用会刺激昆虫产生抗体。因此,现在对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分子水平上。

2.2国内主要研究成果

中国现在在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和防治农林害虫的系统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研制和生产质优价廉的Bt悬浮剂和高效价的粉剂,实现了中国Bt杀虫剂的商品化生产;建立了以生物测定为基础的产品毒力效价测定的质量标准化技术化系统;研究了助剂及贮存条件对Bt的影响,为助剂的筛选和有效存贮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大规模推广应用Bt杀虫剂以防治棉、粮、果疏及林业害虫,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研究中研制和生产的适合中国的优质廉价的Bt悬浮剂,已在农林害虫防治中得到广泛应用;Bt粉剂的毒力效价和防虫效果,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以棉铃虫和小菜蛾为标准昆虫,建立了中国Bt产品质量标准化测定技术系统,为国产Bt杀虫剂的行业标准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与Bt杀虫剂国际质量标准接轨提供了保障。

3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思路

3.1主要问题

苏菌基因的表达会发生变化。例如,如果温度不理想,就可能降低毒素的产生,使植物易受侵蚀。更加严重的是,试验证明毒素减少的晚季植物会形成启动子的DNA甲基化。 另外,毒素的持续使用会使普通害虫演化为抗性虫。试验发现,小菜蛾对苏菌毒素的喷雾形式就已产生抗性。

苏菌毒素的运用还有一些可能的危险,如:如果转基因玉米与变异野草杂交,苏菌基因的抗性就有可能因食物链来到食草动物群落中,蜂群衰竭失调(CCD),也可能跟苏菌转基因作物有关。

3.2解决的思路

(1)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减少害虫抗药性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将有抗植株与无抗植株间种,目的是减少抗性基因频率,牺牲少量无抗植株保证产量。美国和欧洲的某些区域已经立法要求使用上述方法种植。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假设抗性基因是隐性的。依目前来看,这种方法应该可以延迟害虫对苏菌的抗性;另一方面,假如产生了多种苏菌毒素的农作物可以完全灭绝害虫,抗性基因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了。不过,至今为止,害虫灭绝的情况还未出现。

(2)通过接合构建新菌株。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的特定质粒可以自行转移,这些质粒可以通过接合来构建新菌株。例如,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鞘翅目)是北美最具破坏性的马铃薯害虫,欧洲玉米螟和土豆块茎蠕虫,对马铃薯也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从自然界中分离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菌株,没有一个菌株对所有这些昆虫都具毒性。然而,通过质粒转移杂交,现在已经构建出对3种害虫都有效的新菌株,田间试验表明,该菌株作为广谱的马铃薯杀虫剂很有前途。

4苏云金芽孢杆菌(Bt)的应用前景

昆明理工大学调剂范文12

企业要成长,不可能一帆风顺;企业要图强,势必要经历坎坷。要想在三百六十行中拔得头筹,在千千万万的竞争对手前夺得桂冠,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有人说:企业要在逆境中谋发展,在发展中抓机遇;

有人说:企业要在责任中前进,在前进中负责;

有人说:企业要在追赶中超越,在超越中领先。

面对新时期新机遇,面对新挑战新困难,企业当如何应对?本刊特设专题,将陆续对“2013年云南企业100强“入榜企业进行盘点,盘点入榜企业发展中的大事件,及企业成长背后的故事,以求见微知著。本期盘点2013年云南百强企业中的昆明铁路局、云南白药控股有限公司、云南物流产业集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云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五大名企在2013年的重大部署及企业成长轨迹,以见证这些知名企业运筹帷幄、纵横商海的传奇故事。

其实不管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或是控股上市企业,它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一步到位的。2014年4月19日,在昆举办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峰论坛就给了我们以警醒:即便是国有企业,如果经营管理不当,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改革问题;但即便是经营状况良好的国有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企业股权单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发展方式粗放、法人治理结构和管控体系不够完善、功能定位不清晰以及企业改革历史遗留问题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国有企业发展如此,其他一些企业发展过程中更是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企业要获得长足发展,实属不易。

然而“吾辈岂是池中物,一遇风雨便化龙”。总有这么一些企业,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于抢抓机遇,做成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大型企业,成为了行业的标杆,为其他企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所以“俱往矣,数风流企业,还看今朝。”

奔驰的巨龙:昆明铁路局

“一条条巨龙翻山越岭,为雪域高原送来安康,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在高,路不在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这是韩红在《天路》中的歌词,说的是铁路修进地区,带给人民的欢欣与快乐。铁路的发展,不仅是地区的进步,更是社会的繁荣与进步。对于铁路交通的热爱,如此,云南亦如此。

昆明铁路局(以下简称“昆局”),管理昆明铁路办事处以及开远铁路办事处,路局机关设在云南省昆明市。直属铁路大致跨越云南省(不含昭通市)、四川省(攀枝花站(不含)以南区间)以及贵州省,主要负责管内旅客乘降以及货物运输组织工作。

昆局有三种铁路轨距,即:准轨(轨距1435毫米)、米轨(1000毫米)、寸轨(600毫米,1990年停止运营),是全路18个铁路局中惟一准米轨并存的路局。管辖贵昆、成昆、南昆3条准轨电气化铁路干线;昆河、蒙宝2条米轨铁路干线;昆玉、广大、水红3条地方、合资铁路;羊场、东川、盘西Ⅰ线、昆阳、安宁、东王6条准轨支线;昆石、昆小、草官3条米轨支线。成昆铁路在攀枝花站K750+897处与成都铁路局交界、沪昆铁路在凤凰山K367+000处与成都铁路局交界,南昆线在贵州省威舍站K491+129处与南宁铁路局交界,昆河线在中越铁路大桥K464+444处与越南衔接。

昆明铁路局管内线路总延长2930.0公里,营业里程1925.0公里,其中电气化铁路1082.7公里;有桥梁105018.7米/1168座,隧道及明峒279937.8米/598座,涵 渠8155座/127521米,道口440个,道岔3191组;设置203个车站,其中:特等站1个,一等站1个,二等站8个,三等站12个,编组站1个; 各型机车393台,其中内燃机车168台,电力机车225台,动车组2台。配属客车1061辆;电气集中站133个,非电气集中站79个,机车信号设备419套,道口信号50处,集中联锁道岔2118组,无联锁道岔672组,自动化驼峰1个,非机械化驼峰2个,半自动闭塞线路1914.2公里,固定资产原值245.90亿元(含多元经营)。

昆局的客运车站很多,例如主要客运车站就有蒙自北、柏果、岔江、楚雄、大理、甸心、发耳、富源、广通、鹤庆、黑井、红果、黄瓜园、江所田、昆明、丽江、鲁番、陆良、禄丰、罗平、茅草坪、平关、平田、盘关、勤丰营、曲靖、三家寨、师宗、石林、松河、威箐、威舍、祥云、小雨谷、宣威、一平浪、宜良北、元谋、月亮田。处这些主要客运车站外,昆明铁路局辖区内还包括了其他客运车站。

昆明铁路全局机关分别为行政职能部门22个,党委职能部门5个,限额外机构14个,学会、协会3个,派出机构1个,附属机构18个,局属单位43个。

在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年调整)》中,规划项目中改造的线路有沪昆、成昆两大干线和广通至大理、昆阳支线,昆阳至玉溪区域性干线铁路;新建沪昆客运专线,建设中越铁路通道蒙自-河口铁路、中缅铁路通道大理-瑞丽铁路、中老铁路通道玉溪-思茅-景洪-磨憨铁路;新建大理-丽江-香格里拉铁路、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祥云-临沧铁路;新建云桂铁路等多条线路,香格里拉-波蜜、昆明-重庆铁路,形成以昆明枢纽为中心,8条干线铁路入滇(滇藏、成昆、内昆、贵昆、南昆、云桂、沪昆客专、渝昆铁路),4条铁路出境(中越、中老、中缅、中缅印铁路),通江达海,连接周边的云南铁路运输大通道。

昆明铁路局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十二五”期间云南铁路规划项目有连接泛亚铁路东、中、西线,贯穿云南沿边7个地州市的芒市―临沧―普洱―绿春―元阳―蒙自―文山―百色的沿边境铁路;纵贯云南东部、南部地区的南北向曲靖―泸西―丘北―文山―天宝口岸(中越)的国际铁路通道;滇南工业城市蒙自―开远―弥勒铁路以及滇中城市群快速城际铁路环线等铁路。同时为扩展通道能力,昆明铁路局还规划有盘西、水红线扩能改造项目。以上项目力争早日纳入“十二五”国家铁路网规划。

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昆明铁路局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由路网终端末梢变为前沿枢纽。不仅如此,昆明铁路局始终以科学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发扬“瞄准全路第一流,立足国门创最佳”的精神,努力为我国的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国药翘楚:

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

传说中,在刀光剑影的江湖里,它是侠士们除暴安良的随身必备品;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它是战士们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这就是被称作疗伤圣药的曲焕章万应百宝丹,后来人们又把它叫做云南白药。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1年 6月的云南白药厂。1993年5月3日,经云南省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云体(1993)48号文批准,云南白药厂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成立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1996年10月,经临时股东大会会议讨论,公司更名为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白药)。

就像可口可乐公司拥有那张神秘配方一样,云南白药的神秘配方带给了人们无穷的想象,这也是它保持恒久魅力的秘诀之一。19世纪末,云南民间名医曲焕章根据明、清以来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中草药物,苦心钻研试验,经十载临床验证,反复改进配方,于1902年创制出一种伤科圣药,取名“曲焕章百宝丹”,俗称“云南白药”,并进而演化为“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而后,百宝丹的声誉由国内走向港、澳、新加坡、雅加达、仰光、曼谷等地区和国家。1955年,曲焕章的家人将此秘方献给政府,由昆明制药厂生产,改名为“云南白药”。1956年,国务院保密委员会将云南白药处方及工艺列为部级绝密资料。1971年,云南白药厂正式成立。1995年,云南白药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保护期20 年,这也是国内享受此种保护仅有的两个中药产品之一。一直到今天,云南白药的配方仍然秘而不宣。作为中药国宝第一号,相信它的神秘面纱还会一直戴下去。

但多年的发展,云南白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传统剂型,云南白药散剂已经不能充分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市场的扩展空间受到了局限。因此,云南白药公司从市场实际出发,不断开发云南白药的新剂型,先后从散剂开发出胶囊剂、酊剂、硬膏剂、气雾剂、创可贴等,使云南白药的内服和外用达到高效、方便、快捷,更适合现代人的需求。不难看出,云南白药公司研发新品时充分突出了患者使用药物的方便性,内服和外用制剂相辅相成,构成了云南白药公司立体的白药体系。

一直以来作为伤科圣药的云南白药,与体育结有不解之缘。自面世以来,便一直陪伴中国健儿在运动场上奋力打拼,并为中国体育事业的辉煌战果立下了汗马功劳。近几年来,云南白药更加大了对体育营销的关注。

2000年4月,云南白药集团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云南白药系列产品(胶囊、散剂、气雾剂、创可贴、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膏)被指定为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首选疗伤药品。

2001年4月,奥运会体操冠军刘璇、李小鹏接受邀请出演云南白药集团的产品广告,以一种充满时尚活力的形象为其代言。此次云南白药集团为推广其产品――云南白药气雾剂,共斥资200万元投拍系列广告。这也是云南白药继赞助2000年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第27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热心赞助商”称号后的又一重大举措,首开云南企业界邀请著名体育明星做产品代言人的先河。

同时,云南白药3×3篮球街头争霸赛的战火在昆明燃起,云南大中小学的篮球小将们分组参与了此次体育盛事,国家队主将巴特尔也应邀到场为比赛加油助威。

2003年1月,就在国内连锁药业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大药房家族中又添新成员――“云南白药大药房”的招牌初次亮相昆明北京路、新闻路等地街头,新生的云南白药大药房打出了“空调环境、夜间服务”的旗号。云南白药集团表示,一年之内,将建设100个同样风格药店,把全省16个地州市80多个县“连锁”成网,通过工业和商业的联合,实现强有力的竞争能力。

根据我国政府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作的承诺,从2003年1月1日起,药品分销服务将对外资开放。正是外部环境的挤迫和打造云药大产业“旗舰”的使命感,催生了云南白药从营销管理创新到营销模式创新的“跨越”。

细观云南白药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现象:云南白药近年来的每一次飞跃发展,都伴随资本运营的“身影”。

1993年,云南白药成功改制为云南白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并成为云南首家上市公司,搭上资本市场融资直通车,也就是从这一刻起,企业驰入加速发展快车道;1996年,通过资本运作控股大理、丽江、文山3家省内云南白药生产企业,终结了白药生产的“战国时代”,云南白药由此“量增价升”。

1998年至2002年,云南白药销售收入由1.7亿多元增长到11亿元,增长6.47倍,这期间,云南白药资本运营好戏连台:通过股权转让实现了产权多元化,通过配股把省内最大的药品流通配送企业和最大的中药饮片企业纳入旗下,企业生产链实现了从单一中成药生产向流通领域和饮片生产扩展;通过虚拟企业运作方式,云南白药派出3人,用500万元和3个月时间,解决了传统方式下要投资1.6亿元,需花两年时间才能解决的问题,实现了云南白药创可贴进军上海,年创销售收入上亿元的辉煌。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云南白药公司已从一个资产不足300万元的生产企业成长为一个总资产76.3亿多,总销售收入逾100亿元(2010年末),经营涉及化学原料药、化学药制剂、中成药、中药材、生物制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及饮料的研制、生产及销售;糖、茶,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批发、零售、代购代销;科技及经济技术咨询服务,医疗器械(二类、医用敷料类、一次性使用医疗卫生用品),日化用品等领域的云南省实力最强、品牌最优的大型医药企业集团。公司产品以云南白药系列和田七系列为主,共十种剂型七十余个产品,主要销往国内、港澳、东南亚等地区,并已进入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的市场。“云南白药”商标于2002年2月,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评为中国驰名商标。

云南白药作为一种誉满中外的伤科中成药,经过近100年的临床验证,确有其独特、卓著的疗效,故为医家及病者所习用。国内外对它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和有价值的探讨,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广泛应用於临床各科,应用范围广,治疗效果好,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但这些都还不够,在未来的路上,云南白药将继续努力,继往开来,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行走中的风景:

云南物流产业集团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新兴行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不仅给人们提供了方便,更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云南物流集团就是这类企业中的代表。云南物流产业公司,经过“十年磨一剑”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云南物流产业物流集团(以下简称“物流集团”)是由云南省政府出资,省国资委监管的省属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是云南省商贸物流行业的龙头企业。截至2013年3月底,物流集团资产总额127.48亿元,所有者权益21.18亿元。从业人员3231人,其中,高级物流师61人,物流师198人。离退休人员1712人。

物流集团拥有全资和控股子企业19户,其中国家4A级物流企业2户,3A级物流企业2户,2A级物流企业1户;物流集团经营范围涵盖了金属材料、矿产品、机电设备、汽车、工程机械、煤炭、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化学品、易制毒化学品、白糖、建筑材料、标准砂、纺织原材料及产品、大宗生产资料及生活资料物流、物流金融、物流信息服务、旧机动车交易、报废汽车回收、典当拍卖、房地产开发等行业和领域。

物流集团秉承“发展物流、服务社会、创造价值”的企业理念,着力打造“立足云南、连接全国、服务泛珠、面向东盟”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已成功构建20个专业物流平台和13个网络信息平台,经营网点达到172个,辐射云南省内16个州市和全国12个大中城市。物流集团拥有经营场所面积178万平方米,其中,仓库面积28万平方米,货场面积135万平方米,市场(展场)面积15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6条,总长5600米。

目前,物流集团经营的入省钢材物流总量占全省的70%;摩配交易及物流市场份额占全省的50%;二手车交易量占全省30%的市场份额;白糖交易量占全省25%的市场份额;报废车等资源再生物流业务占昆明市52%的市场份额;家电等生活资料物流配送占昆明地区35%的市场份额;物流金融业务占昆明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十一五”以来,物流集团积极推进安宁国际物流园、云南新储物流配送中心、晋宁新钢综合物流园、大理国际物流园、昭通物流商贸城、磨憨口岸国际物流园、红河综合保税区和云南东盟公共物流信息港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项目规划用地面积5570亩,总投资超过50亿元,预计可拉动全省物流总额2000亿元。其中,2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国债贴息项目,1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7个项目先后被列入云南省“三个一百”重点新建、在建、拟建项目。2012年,物流集团取得新增项目建设用地705亩,完成投资1.65亿元,有2个项目奠基,2个项目正式开工,2个项目建成投产;2013年预计新增项目建设用地1458亩,计划完成投资5.7亿元。

2006―2012年,物流集团连续七年跻身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2012年列第186位,7年间排名提升了226位;2012年列中国物流、仓储、运输、配送服务业50强第9位;位列中国西部百强物流企业首位;位列云南省100强企业第16位。被授予“中国生产资料流通改革开放30年杰出企业”和“中国生产资料(商贸)流通创新型企业”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中国商贸物流最佳企业和中国物流行业突出贡献企业。2012年物流集团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8.33亿元,同比增17.25%;实现物流总额453亿元,同比增长21.45%;实现利润总额3976万元,利税总额1.55亿元。

物流集团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绿色物流发展促进联盟成员单位,云南省企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云南省东南亚南亚经贸合作发展联合会副主席单位,云南省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单位和云南师范大学校董会成员。

物流集团在“十二五”期间,将紧紧围绕“1654”战略布局,以昆明为中心,打造一个服务滇中经济圈的物流集群;打通广西出海,瑞丽、磨憨、河口出境,昭通、曲靖连接国内的6条物流通道;做强“商贸流通、物流服务、物流金融、信息服务、资产经营”5大核心业务板块;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4流融合。力争“十二五”末,进入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服务业企业100强之列。

信息领跑者: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正在全球展开的信息和信息技术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社会变革的方向起着决定作用,其结果必定导致信息社会在全球的实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被描述为“信息时代”,它意味着我们不仅能迅速获取大量信息,而且也意味着我们所获信息的大量更替。电信作为信息产业的老大哥,在领跑信息产业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分公司),是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在云南境内出资设立的独资子公司,于2004年6月9日被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成为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中的一个省级公司,并实现境外上市。云南分公司在全省16个州市设有分支机构,统一使用“中国电信”服务商标。公司经营云南省内的国内固定电信网络与设施业务;固定电信网络的话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业务;按国家规定进行国际电信业务的对外结算,开拓国际通信市场;经营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服务、信息咨询等。

根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的授权,云南分公司管理16个州、市级分公司,129个县、区分公司,1个专业分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黄页信息分公司)和1个全资子公司(云南电信公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省公司本部设17个部门,2个专业化公司。

云南分公司利用光纤传输、移动通信、NGN、宽带接入、数据通信等技术手段,建成了大容量、多手段、高速率、安全可靠的综合信息服务网络。目前,公司拥有中缅、中老两条国际光缆。云南跨境段的中国――老挝、中国――缅甸SDH传输系统,分别于2005年3月和2006年6月投入运营,各开通了1个155M国际电路, 可供3780个用户同时通话;拥有南贵昆、南昆、广北昆成、成昆、滇藏五条出省干线;拥有超过10万公里长的光缆网络、近1000万门的交换设备、出口带宽150G的IP骨干网以及囊括号码百事通(114)、互联星空、全球眼等在内的增值业务平台;新建了全国第四个国际交换局――昆明区域国际交换中心;拥有CDMA移动业务;云南分公司在努力发展传统业务的基础上,致力于企业转型,推出了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商务灵群网、商务彩铃、新视通、全球眼、电视上网、绿色上网以及系统集成等新兴业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信息服务。

云南分公司的基础业务是在云南省范围内经营800MHz CDMA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固定网本地电话业务(含本地无线环路业务)、固定网国内长途电话业务、固定网国际长途电话业务、IP电话业务(限于Phone-to-Phone)、卫星国际专线业务、因特网数据传送业务、国际数据通信业务、公众电报和用户电报业务、26GHz无线接入业务、国内通信设施服务业务。在本省昆明市范围内经营3.5GHz无线接入业务。

增值电信业务是在省范围内经营第二类基础电信业务中的国内甚小口径终端地球站(VSAT)通信业务、固定网国内数据传送业务、无线数据传送业务、用户驻地网业务、网络托管业务。第一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国内因特网虚拟专用网业务、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存储转发类业务、呼叫中心业务、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

云南分公司一般经营项目是经营与通信及信息业务相关的系统集成、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咨询、信息咨询、设备及计算机软硬件等的生产、销售、安装和设计与施工;房屋租赁;通信设施租赁;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修;广告业务等。

从近三年财务收支状况及资产状况看,中国电信集团企业利润总额等效益指标持续改善;资本支出水平稳步下降,资本结构逐步优化,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由于通信业务收入的逐年增长,云南分公司对国家的税收贡献逐年递增。企业所得税、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税额逐年递增。

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分公司拓宽业务范围和服务领域,探索出一条以转型促发展的新路子,树立了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新形象。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公司用户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公司拥有电话用户近600万户,宽带用户超过100万户,CDMA用户超过60万户。

2011年,云南分公司积极顺应中国电信集团由“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的战略转型思路,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迈出追赶跨越的步伐,大力实施精确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改善企业财务结构,不断创新经营机制和商业模式。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的网络规模、技术层次、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综合通信能力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通信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公司传输、话音、数据与互联网已覆盖全省所有州、市、县、乡镇和绝大部分行政村,用户遍及政府、金融、财税、海关、科教等行业和部门。

云南分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业绩非常显著,整个运用机制仍有继续完善的空间。所以,必须要实行阶段性的改革和发展,培养和留住电信领域的人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云南分公司无愧于信息时代的领跑者,依靠大家的辛勤努力,自会打拼出辉煌的明天。

历史记录者:

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印刷业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巨大转变,人们将历史、文学、地理、科技等等,用印刷记录下来,让我们的文化源远流长。印刷的发展,为出版事业铺就了康庄大道。

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出版集团)是云南省委宣传部领导、省新闻出版局依法实行行业管理的省属国有企业,由原新闻出版局所属全部企事业单位组成,授权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依法经营、管理。2009年12月,集团公司总部及其所属7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一次性整体转制为公司制企业,集团公司正式更名为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新组建的公司有全资以及控股企业16家,集中了云南省出版行业绝大多数国有独资骨干企业。

云南出版集团组建后,将以整合资源、推进集约经营为起点,立即着手对出版各环节进行结构性调整。主要是对所属各成员单位进行全面清产核资,准确界定良性资产与不良资产,核实国有资产的规模和经营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规范集团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明确资产经营的责任;改革经营管理体制,有选择性地对出版、印刷、发行以及教材出版等环节的相关业务和重复设置部门进行重组;以云南省印刷物资公司为基础,组建云南出版集团公司领导下的集物资供应为一体的物流企业等等。

新组建的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现由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原全部直属企事业单位组成,包括1家印刷集团、1家发行集团和3家年利润达几千万元的出版社。

经云南省政府批复同意,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为省委宣传部领导、省新闻出版局依法实行行业管理的省属国有独资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

云南出版集团立足出版主业,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集书、报、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数字出版为一体,是云南省700多万中学学生教学用书的主要生产供应商。集团旗下有报纸、期刊12种,其中《云南信息报》《漫画party》创特色、创品牌走出了新路子,已成为年收入超亿元的报刊。云南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具有完善的发行网络,新建大中型书城26个,有发行网点430多个,覆盖了云南省16个州市,129个县市区,并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出版发行机构,正积极向东南亚国家拓展业务。所属印刷企业,目前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印刷企业,装备有国内一流包装装潢和书刊印刷设备,具备印制各类高档精品印刷品能力。集团公司近年来开始涉足教育、房地产、旅游、金融等业务领域。集团2012年销售收入41.38亿元,总资产43亿元。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有现代出版意识的、有责任感的书、报、刊编辑出版队伍和管理、营销队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156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有349人。他们中有“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得者、全国百佳出版工作者、全国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全国中青年优秀编辑。更不乏思想敏锐、市场意识强、富有前瞻性眼光的全国一流策划编辑和全国知名的资深编辑。

云南出版集团出版内容覆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各个方面;发行网点覆盖全国,并积极向东南亚地区拓展;印刷企业市场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是云南省年出书品种最多、发行网络最全、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出版集团。

云南出版集团公司组建后,将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和两个效益相统一,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以资产为纽带,对所属全资子公司及控股公司依法实行资产或股权管理,推行全员聘任合同制,在集团内部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规范经营的新格局,以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软件以及互联网的出版、印制、发行、物资供应、版权贸易为主业,努力把公司建成“主业突出、多媒兼营、实力雄厚、效益一流”和“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在云南乃至全国颇具影响力的综合性现代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