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唐山陶瓷

唐山陶瓷

时间:2023-05-30 09:04:47

唐山陶瓷

唐山陶瓷范文1

关键词:陶瓷产业 转型 发展

注:本文为唐山市社科联2011年度重点课题“加快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TSSKLZDKT2011—001。

作为中国卫生陶瓷工业的摇篮和“北方瓷都”的唐山,其陶瓷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了鼎盛时期,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唐山市陶瓷产业的发展步伐渐趋落后,这其中的原因和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一、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作为我国陶瓷的重要产区之一的唐山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产品档次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全市陶瓷行业仅有“惠达”一个中国驰名商标,绝大部分陶瓷企业仍主要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主要是中低档次的日用陶瓷和卫生陶瓷,处于产品链的低端,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少,国内品牌市场占有率低。另外,唐山陶瓷产品主要是对外出口,外贸依存度大,利润率低,企业经营风险高。目前,全市陶瓷产品出口量占到总产量的85%,几家较大规模企业的出口量也都达到70%或更多。

2.上下游产业发展不配套。国营体制对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影响深远,造就了唐山陶瓷产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架构,影响了对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制约了专业化分工的发展。特别是产品设计、色釉料、模具设计加工、销售渠道、文化推广等服务环节仍主要作为企业生产的内部环节,没有从生产环节剥离出来,严重制约了陶瓷产业的整体发展和效率提升。

3.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受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我市陶瓷企业的利润大幅下滑,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近年来,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普遍上涨大大增加了企业成本。由于唐山陶瓷产品主要以出口为主,随着国际市场的疲软和近年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陶瓷产品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

4.人才流失和工人短缺问题严重。上世纪末以来,由于国有陶瓷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大批优秀人才离开唐山到山东、山西、福建、广东等地发展。调查数据显示,1998年以来,先后有5000多名高级技术人员、70多名副厂长级以上的管理人员离开唐山,而引进人才只有不到300名。另外,传统的陶瓷生产制造工业由于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资水平较低,得不到新一代年轻人的认同,产业工人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

5.企业再投入愿望不强。一方面,近十几年来,陶瓷产业整体利润水平偏低,而同期钢铁、能源、建材等产业发展迅猛,与之相关的产业利润率明显高于陶瓷产业,使得陶瓷产业资本纷纷转向投资钢铁、煤炭等产业或与之相关的配套产业。另一方面,由于培育品牌、研发新产品的投资大、风险高、见效慢,且缺乏专业化的人才,很多企业不愿将资金投入品牌营销和新产品研发,投资以简单的改扩建为主。

6.行业无序竞争问题突出。目前,唐山陶瓷行业中,除唐山陶瓷集团、惠达集团等几家企业外,绝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甚至有不少企业仍处于家庭作坊式生产阶段。很多企业缺乏行业观念和全局意识,产品结构雷同,在生产经营中通过相互压价、甚至是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市场,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

二、对唐山陶瓷产业转型发展的几点建议

1.做“大”陶瓷产业。目前,唐山市陶瓷产业规模总体偏小,仍有进一步做大的空间。做大唐山陶瓷产业不能仅依靠自身挖潜,而是要把重点放在“筑巢引凤”上。要抓住广东等城市陶瓷产业升级和转移的机遇,充分发挥我市深厚的陶瓷产业基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同时吸引相关配套产业的聚集,做大产业集群,带动我市陶瓷产业的整体提升。

2.做“精”陶瓷产业。从提升唐山陶瓷的文化内涵入手,走精品化路线。充分挖掘唐山陶瓷文化资源,将陶瓷产品的生产与唐山陶瓷文化结合起来,将陶瓷文化与城市文化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唐山制造”向“唐山创造”的转变。整合资源建设唐山陶瓷创意文化产业园区,打造以陶瓷为纽带,融合陶瓷创意设计、产品研发、加工生产、会展展览、商贸物流、个人体验、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园区和特色产业集群。实施名牌培育工程,大力扶持本地品牌的建设。

3.深入推进国有陶瓷企业改制。目前国有资本仍在唐山陶瓷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国有陶瓷企业改制,尽快实现股权多元化或国有资本的全部退出,在陶瓷企业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充分激发管理层、技术人员和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有足够的活力参与市场竞争。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管理人员和陶瓷艺术家的引进和培养,实施“陶瓷人才发展工程”,通过设立陶瓷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设立陶瓷工作室等方式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同时,加强陶瓷技术工人和现代营销及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5.引导和加强唐山陶瓷的渠道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办好唐山陶瓷博览会,向世界宣传唐山陶瓷,建立唐山陶瓷自己的宣传窗口;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做好陶瓷的物流、仓储等配套设施,将唐山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陶瓷交易、配送中心,吸引全国的陶瓷生产商在唐山设立区域销售中心;稳定和扩大出口市场并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6.加强陶瓷行业管理。充分发挥相关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能和陶瓷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职能,,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等突出问题,减少企业间的无序竞争,为陶瓷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唐山陶瓷范文2

摘 要 所谓质量成本的优化,就是要确定质量成本各项主要费用的合理比例,以便使质量总成本达到最低值。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唐山市 陶瓷产业 质量成本优化

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质量成本优化一般要遵循下述几个策略:

一、预防成本的优化策略

质量成本管理是以最经济的手段生产出用户最满意的产品,适当地增加预防成本是必需的,这是为了从根本上保证产品质量。同时由于预防成本的增加(即预防的措施增多),产品质量得以改善和提高,使内、外部损失成本大幅度下降,其最终结果,既降低了质量成本,又增加了经济效益。

1.关注产品在设计与开发阶段的质量

产品质量首先应该依靠优质的设计,如果由于设计原因造成劣等品将使公司付出极大的成本。因此,我们必须将质量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产品质量的设计、预防、鉴定等环节上,特别是设计环节,应作为重中之重。我们不能因为一味地强调生产的高质量而制订出远高于顾客要求的质量标准,这必然会增加产品的质量成本和总成本。

2.对供应商进行培训

高质量的原料是公司制造出高质量产品的前提。一个公司在加强检验以避免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生产线的同时,另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对供应商进行培训。在大多数西方企业,这已是共识,并已实施多年,但我国的多数企业似乎还没有动静。实践证明,对供应商进行培训以加强其质量和服务意识能有效预防不合格的原材料进入的机率。

二、鉴定成本的优化策略

对于因为没有充分建立鉴定项目而面临损失成本过高的情况适当地增加鉴定费用,对于已经达到甚至是远远超过标准的工序可适当地考虑降低鉴定费用。

根据A陶瓷公司的实际情况,鉴定成本的改善方法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合理的仪器设备预算、精兵简政、工作分析来降低成本。

1.合理的仪器设备预算

主要指新购置时,要综合评估公司陶瓷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现有仪器的使用状况。

(1)是否一定要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买来后的使用效率及折旧费用等是否马上需要且为长期一直需要。内部是否可以挖掘潜力。条件许可用外检是否费用低,充分估算投资报酬率,或成本利益得失。

(2)要决定买,仪器设备的选用要和公司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测量精度、功能、可靠性(重要)、服务(特别是应急的快速反应)。也就是说将自己的实际需求与产品和服务品质紧密结合,千万别仅以价格为考虑重点,在生命周期内的贡献度很重要。

2.精兵简政

标准工时的制订,对不同的检查作业制订相应的标准工时来合理安排所需的人员。对检查人员进行作业分析,主要是对每天的工作时间里检验人员有多少时间真正用在直接工作中,有多少是无附加值时间进行分析来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3.工作分析来降低成本

质量管理部除检查工作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工作需要完成,这些工作依然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如将这些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和安排,也会使人力、物力成本得以降低。传统观点认为,在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点之后,如果要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其所花费的成本将超过提高质量所带来的收益,所以通常公司实施质量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在达到最佳质量成本点后,将注意力从通过增加预防措施来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损失成本转移到通过提高检验工作效率来降低鉴定成本上来。

三、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的优化策略

对损失成本高的项目加强纠正预防措施,进行质量改进,使得内部损失下降。损失成本的降低方法如下:

1.让全员了解造成损失成本的问题及原因

公司质量管理部应充分利用生产管理例会,来说明质量管理工作业绩落实,质量改善计划,但在例会召开之前,应准备好相关数据资料:(1)过去的时间里,质量管理业绩对年度质量管理发展规划达成状况。(2)过去的时间里质量改善的达成情况,包括:改善前后结果对比、投入改善的成本和改善后在客户满意度及成本上的收益。

2.要能够协调好其他部门愿意参与改善

(1)质量管理部真正履行好自己的角色

质量管理部须具备发现问题的能力,还应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并能有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2)了解各部门陶瓷产品质量的苦衷

实际上要解决的损失成本,对公司来讲,内部影响本厂的利润,外部影响客户满意度及声誉;对公司内各部门来讲,也是其工作业绩的困扰,他们也希望这些问题能得以解决,使工作更加流畅而富有效果。所以作为一个陶瓷产品质量管理者,应深入了解各部门的苦衷,将改善与工作困扰结合起来,当几个问题解决下来以后,会慢慢树立起质量管理部的威信。

(3)建立考核、评估激励制度

唐山陶瓷范文3

9月16-20日,第十六届唐山陶博会在唐山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陶博会共设展位806个,進行日用瓷、建筑瓷、卫生瓷、艺术瓷等产品的展览贸易活动。共有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318家企业参加本届陶瓷博览会,国际名牌名企参展比例达到70%以上。展会期间,经贸洽谈、人才交流等非常火爆,陶博会很好地发挥了“展会搭台,经济唱戏”的平台效应。

本届陶博会内容丰富,会展期间还举办了经贸洽谈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唐山金融中心招商推介会、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等会中活动。

本届陶博会人才技术交流大会暨第三届河北省沿海经济隆起带高级人才洽谈会于9月17日在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体育馆开幕。参加此次大会的有两院院士代表,国内外专家,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应聘研究生、本专科毕业生,秦皇岛、沧州两市和我市各县(市)区、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应聘单位负责人等约2000人。

此次大会,是促進人才聚集交流的重要平台。多年来,唐山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唐山的跨越发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目前唐山已先后引進硕士以上研究生6332名,引進高层次、高技能紧缺专业人才6.8万人,建立了20家特邀院士工作站、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78名两院院士被聘为市政府“特邀院士”,与中科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多所科研院所、知名高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为增加历史文化元素,提升展会档次,本届唐山陶博会特在唐山国际会展中心北馆同时举办唐山陶瓷历史文化展。本次共展出200多件具有历史代表性的陶瓷文物,通过实物藏品、图片、文字、声光电等方式,将唐山陶瓷自远古古陶、元明粗瓷、清代及民国的日用瓷和艺术瓷、近现代精美陶瓷制品的发展历史做全景化展现。

9月16日下午,2013年唐山陶博会经验交流会暨全省会展工作座谈会在万达洲际酒店召开,会上唐山陶博会正式挂牌成为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IAEE)认证展会,成为河北省首个国际知名展会。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加入国际展览与项目协会,将使陶博会更快、更好地朝着国际性展会迈進。

唐山陶瓷范文4

家中收藏一民国贴花帽筒,高28厘米,口径12.5厘米,注浆而成,贴花图案。帽筒通体绿色地,中间主题纹饰为两枝牡丹。每枝牡丹均画有两朵绽放的橘红和淡紫色的牡丹花,花周拥簇着草绿色和深绿色的枝叶,褐色叶脉由手工绘画。贴花帽筒色彩艳丽,如春风吹绿大地,送给人间国色天香,令人赏心悦目,一见倾心。帽筒底足平整,胎质细腻,圆心处印有一红色蝙蝠款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蝙蝠翅下有一处发白的人为磨痕,似在向人们提示着什么隐情。

说起这只帽筒的磨痕,还有一段弄巧成拙、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那是多年前,笔者初涉收藏,一天在潘家园旧货市场闲逛,忽见一操着河北唐山口音的小伙子摊前摆放着这只绿地红花帽筒,十分漂亮,引人注目。拿起细观,左眼看新,右眼看假,心中无底。尤其帽简底款处有只蝙蝠,下竟印有英文“CHINA”的红色字体,更令人迷惑不解。一问价要百元。小伙子说:“帽筒是老的,乡下收来的”。笔者为压价指着底款贬责:“这是新的,老瓷会有英文吗?又是单只不成对”。小伙子一脸尴尬,沉默无语。随之此事作罢。

回到家中便开始查阅资料,方知贴花瓷器曾在民国流行一时,是陶瓷彩绘艺术中的一种独特品种。剪纸贴花图案一般多为绽放牡丹、松鹤延年等画面,寓意高贵、长寿、喜庆、吉祥,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表达了人民大众对幸福生活的祈盼、向往和追求。民国贴花瓷器可分釉上、釉中,釉下贴花,色彩艳丽,品种多样,器型以瓶、帽简为多见,也有蝙蝠款。另据《唐山近代史纲要》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唐山窑陶瓷制品是随开滦煤矿、启新水泥一起出口国外,1910年建立的唐山窑启新瓷厂采用进口陶瓷机械设备和先进的注浆生产工艺、贴花工艺,生产出我国第一批出口贴花瓷器,标志着中国陶瓷生产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开始。唐山窑出口贴花瓷器上“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字样,是我国出口陶瓷制品上最早使用英文“中国制造”的标记。这只带有英文款识的绿地牡丹纹帽筒,应是见证民国唐山窑出口高水平贴花工艺陶瓷的宝贵实物。

心怀志在必得之意,笔者在下一周末早早奔赴潘家园。河北唐山小伙子仍在,那只为出口专制的绿地牡丹帽筒也在。绿地明艳,牡丹姹紫嫣红,夺人眼目。当笔者激动地拿起这只帽筒时,一下子呆住了,只见帽筒底款只剩下那只赤色蝙蝠,而红色“CHINA”英文标注却不翼而飞,消遁无踪了,只在原处留下打磨过的一抹白痕。民国唐山窑出口贴花瓷的重要实据不存在了。笔者气恼地责问:“CHINA哪里去了?”唐山小伙子一脸窘状,语塞。尽管最后小伙子以很低的价格将帽筒出让,但是笔者手持帽筒却懊丧不已,万分自责。是笔者以英文标记为由压价在先,取巧未成以致酿成重错;是唐山小伙子为帽筒好卖擦去“CHINA”在后,损害了贴花帽筒的研究价值和完美形象。由于两个人的“弄巧成拙”,造成了今天的结局,写下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唐山陶瓷范文5

关键词:陶瓷艺术;美术;发展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163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不断提高,陶瓷艺术的社会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学习陶瓷艺术,了解它的艺术特色和发展规律,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对美术的审美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我们对美术的创作、设计水平。这对于促进我国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陶瓷艺术的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品种丰富多彩,是我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枝艳丽的花朵。所以,学习陶瓷艺术,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陶瓷艺术文化和卓越成就,可以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工艺美术

我国从六朝开始,就进入了瓷器时代。瓷器,在汉代后期,已经烧制完成;最早的瓷器是青瓷,种类有壶、尊、罐、碗、杯、盘、灯、炉、水注、魂瓶、唾壶、虎子等;到了六朝,瓷器制品代替铜器和漆器,成为生活用品中不可缺少的品种。

六朝的青瓷产地,主要以浙江地区为中心。属于越窑系统的有浙江的上虞、萧山、绍兴、余姚等地,古代称之为会稽窑,其烧造历史相当久远。北方瓷窑虽发现不多,但出土的瓷器却不断增加。特别是河北景鼎封氏墓出土的莲花尊,或称仰覆莲花尊,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这个慈尊设计别致,它以瓷腹为中心,下部塑饰三层向上的莲花瓣,上部塑饰三层向下的莲花瓣,层层相接;尊底也塑成莲花瓣形,共七层,是一件陶瓷珍品。

二、隋唐的陶瓷工艺美术

唐代的陶瓷工艺有较大的发展,《陶录》称“陶至唐而盛,始有窑名”。这反映陶瓷生产已逐渐形成不同的地方特色。唐代陶瓷的种类增多,有青瓷、白瓷、花瓷、唐三彩等。

1. 青瓷是一个传统的陶瓷品种,当时生产已几乎遍布南北各地,而以越窑为代表。在唐代诗文中,有许多关于越窑的描写。如孟郊:“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郑谷:“茶新换越瓯”等,反映了越窑釉色的特点和饮茶风气的盛行。

2. 白瓷是唐代陶瓷中又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与越窑齐名的刑窑。唐代诗人皮日休诗:“刑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就是指这两个名窑。刑窑的地址是在河北内邱,大约在初唐就开始生产,流行在开元、贞元时期,瓷器已普遍销至全国。

3. 唐三彩是一种精美的低温铅釉陶瓷,它彩色斑斓,造型优美,故称为一朵奇异的陶瓷之花。唐三彩是用经过精炼的白粘土制成,两次烧制,先用千度左右的高温烧胎,挂釉后再经900度左右的高温焙烧,因为它经常应用黄、绿、褐等色釉,所以通称唐三彩。当时还作为珍贵物品远销海外,在印尼、伊朗、埃及、朝鲜、日本等地,都发现过唐三彩的器皿,作为我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三、宋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也是我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人们通称为“宋瓷”。宋瓷大为兴盛的原因主要是:1. 饮茶之风的流行;2. 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3. 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海上形成了一条“陶瓷之路”。论瓷者一般都说宋代有定、汝、官、哥、钧五大名窑,实际上这是对北宋时期的一种说法。就整个宋代来看,重要的名窑有以下几种:

1.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定窑烧窑从晚唐至五代,在北宋时达到鼎盛期。定瓷胎质坚细,釉呈乳白色,器体极薄。

2. 汝窑:在河南临汝县。它是在南方越窑衰微后而兴起的,越窑的釉色和定窑的装饰形成它的艺术特色,釉呈葱绿色,刻化花则用斜刀剔地,形成一种浅浮雕的效果。

3. 耀州窑:在陕西同官(今铜川县)黄堡镇,因同官属耀州故名。产品多用刻划花和印花,装饰牡丹、、莲荷、凤鸟等纹样,其中以“把莲”(或称一束莲)和“婴戏”等题材为主,独具特色。

4. 钧窑:在河南禹县神镇,此地金代称均州,因以为名。钧窑原系青瓷,由于在钧瓷釉中含有磷的成分,而使釉色呈现混浊的乳光,形成不透明的朦胧效果,增加了釉色的浑厚美。

5. 磁州窑:以河北彭城为中心,在河北、河南、山西等地都有烧造,故宜称为磁州窑型。它的装饰方法有:白釉画黑花、黑釉剔白花、珍珠地、绿釉、黑釉褐彩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土味道,是极重要的宋代北方的民窑。

6. 官窑: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官窑的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正、制做工整。

7. 景德镇窑:景德镇自唐代以来烧制青瓷,宋代景德镇的瓷器产品,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瓷,现在又称青白瓷,它是在釉汁的深厚处略呈淡青色,所以采用“影青”一词是比较富于诗意的。

8. 龙泉窑:在今浙江龙泉,是继越窑衰落之后,南移以龙泉为中心发展起来的一个青瓷窑系。《饮流斋说瓷》记载:“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治瓷器。章生二所陶名章龙窑,又名弟窑。章生一之哥窑其兄也。”

9. 建窑:在福建建阳水吉镇,主要产品是黑釉茶具。

10.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永和镇,吉州窑是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它与北方的磁州窑形成南北两大窑体系。

四、元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元代的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青花和釉里红的烧成。青花是用钴料在胎上画花,罩釉一次烧成,它具有雅洁优美的装饰效果。釉里红是以铜红料在胎上画花一次烧成,它和青花一样同属釉下彩,只是红、蓝色调不同。陶瓷的主要产地,以景德镇为中心。

五、明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明代以来,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的中心,产量最多,规模也最大,明代进入以彩绘为主的历史阶段,彩绘多以图案为主,虽然采用花鸟、山水、人物等绘画题材,但其表现则是图案式的,富于装饰味,在这点上,明瓷高于清瓷。此外,自明以来,瓷器上流行用年号作为款式,成为体现时代特色的标志之一。

六、清代的陶瓷工艺美术

唐山陶瓷范文6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在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硕士论文,陶瓷史。。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 gu )、尊、壶、爵( jue)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打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汉末晋初最好的青瓷窑是越窑。胎质坚硬,胎色灰白。这个时期的主要瓷器是青瓷。基本风格是清雅,装饰纹样的舒缓,釉色清新可人。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则以佛教美术的兴起哲学思想进入艺术领域,本时期主要以清淡,玄学,竹林七贤为主要的风格。大量的出现白瓷、青瓷。瓷是由陶演变发展而来的。与前面提到的陶有着本资的区别: 1.原料不同。陶用黏土,瓷用瓷土。2.烧制温度不同。陶器低,在800℃左右。3.质地不同。陶器质地松脆,有微孔;瓷器质地细密,敲击声脆如金属声。硕士论文,陶瓷史。。

隋唐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无论是陶瓷上的南北交流清白并重,还是金属器皿上的中外合璧,都表现出匠师那种“不薄技术,爱艺术,不薄今人爱古人”的内在追求与气质。创造了开放的华美时代。

隋朝的白瓷,釉色光润。以青瓷为主流产品。唐三彩女佣的出现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唐三彩女佣那雍容华贵的大家风范,实在是大唐包容一切外文化的象征。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通称。多用白色粘土做胎;以含铜,铁,钴,锰等金属元素的矿物质为着色剂,配制低温釉,施于胚体表面在800—1000℃左右低温中烧成。其彩色并不仅限于三种颜色,一般有绿、黄、蓝、白、紫等多种色彩,但以黄、白、绿为主。唐三彩主要用于随葬。常见的有瓶、钵、罐、盘、杯、碗、枕等普通生活器皿,此外还有各种动物和人佣及建筑家具等。

随着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两宋的工艺美术呈现出欣欣向荣的蓬勃气象。这时期出现了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以烧造青瓷为主),天青色,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朴素、高雅是统治者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蕰籍之美。

2.官窑,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硕士论文,陶瓷史。。

3.哥窑(龙泉窑),釉色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称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在河南禹县,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艺术特点为:“夕阳紫翠忽成岚”天青色于玫瑰紫色交织,釉色美如朝晖。铜的运用高温形成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5.定窑,是五大名窑中唯一烧的白瓷,兼烧黑釉,绿釉酱釉。地址在河北曲阳。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闪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柔润,恬美的美感。硕士论文,陶瓷史。。

南宋 足洗和明永乐、窖青花缠枝山茶纹扁壶都为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硕士论文,陶瓷史。。

两宋时期瓷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硕士论文,陶瓷史。。

到了明朝,景德镇瓷器独领风骚。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极具宫廷贵族气象的典雅,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清朝的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其中。书画与紫砂壶的关系更加的密切,同时也反应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了。

一部陶瓷史,就是一部中国古文明史和审美史的缩影。由于每个历史时期的制作工艺和审美感受的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陶瓷装饰形式。各个历史时期都有闪现时代光辉的精美之作,体现了各个时期的陶瓷发展特点。陶瓷烧制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随着历史的发展,陶瓷工艺也将展开新的一页。技术与时代完美结合,相信陶瓷事业将会变得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1]海天.中国工艺美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唐山陶瓷范文7

[关键词]艺术设计 课程设置 地域化

[作者简介]张玲潇(1982-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传播学;杜(1978- ),女,河北唐山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河北 唐山 063009)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研究”的最终成果。(课题编号:Y1129-13)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146-02

20世纪9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了“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会议指出:“注重发展教育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大趋势。”注重教育的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是针对全球化语境下可能带来的文化教育模式大同化格局而提出来的,是对保护多元文化教育模式和保持教育特性的应对措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旗下的一个重要分支,要保持自身的个性特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设置和发展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学科专业。尤其是对于地方性艺术院校来说,结合地域特色设置专业,构建课程体系,是突出办学特色乃至塑造学校品牌的有效途径。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提高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本着这样的宗旨,笔者对唐山当地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现行课程设置进行了调研。

一、唐山高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现状

唐山高校中设有艺术设计专业的本科院校共有三所,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师范学院和唐山学院。这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方向设置情况分别为: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陶瓷艺术设计三个方向。唐山师范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设有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唐山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有装饰艺术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其具体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下:从三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来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共有课程为:字体与编排设计、图形设计、标志设计、版式与书籍装帧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包装设计、POP广告设计。环境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也大体相似,主要课程有:CAD软件设计、人体工程学、3D MAX、家具设计、室内陈设、景观设计、装修材料及构造、建筑制图等。除此之外,只有河北联合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设有陶瓷艺术设计方向,其主干课程有:泥塑、陶瓷工艺、陶瓷造型制图、陶瓷造型基础、陶瓷装饰基础、陶艺制作基础、陶瓷壁饰、陶瓷雕塑、陶艺创作、陶瓷装饰设计、陶瓷造型设计等。

通过调查了解,艺术设计专业在唐山的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这些院校都以不同的优势为所在设计学科发展提供了各自的特色资源。唐山的艺术教育已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并不断扩大它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但乐观景象的背后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唐山当地三所本科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大体一致,拉不开距离,没有形成自身的培养特点。唐山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内涵丰富,民间艺术种类众多,其中泥塑艺术、陶瓷艺术、皮影等艺术形式都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而唐山本地艺术设计课程中并没有体现唐山的艺术特色和优势,优势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同时地方艺术也没有得到较好的传承。因为缺乏特色,所以导致唐山的三所高校艺术专业课程设置之间较相似,同时也与全国其他地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大体相同。因此,难以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更没有体现唐山地方特色,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二、高校艺术设计课程设置地域化的必要性

1.准确定位,培养人才,保持专业特色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突出地域文化特征,注重本土传统文化形式或艺术审美取向的表现,能够体现不同的办学理念和专业方向定位,如果没有准确合理的定位,课程设置也就迷失了方向。所谓定位,就是要找到自身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全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中所处的位置,找到自身的优势与劣势。每所学校因其发展背景、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都会对各学科有不同的影响,每门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学不可避免受其所在学校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体现出地区特色。普通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地域文化为根,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课程体系,做到“术业有专攻”,打造自己的拳头品牌优势,争取主动的话语权。

2.培养热衷于保护区域特色文化与艺术形式的人才,使本土文化得到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从微观上讲要培养有用的设计人才,从宏观上对传承民族传统有重要的责任。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悠久、源远流长,每个民族都有鲜明的文化特征,每个地区都有鲜明的地域文化风情,地方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应引导学生对民族文化继承和创新。具体到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深入调研、挖掘地方文化特征,结合地域文化特征进行设计、创作,开设地域传统工艺、民间艺术或与其相关的艺术设计等倾向性课程,在培养人才的同时,力求打造一支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优秀地域文化的队伍。

通过各地高校对当地民间艺术、人文精神、地域文化的研究应用实践,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充分结合,丰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会在设计中运用纵向的历史继承和横向的文化借鉴手法,为其今后的设计生涯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对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在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有着深厚的现实意义。

唐山陶瓷范文8

――编 者

龙纹是瓷器上常见的纹饰之一。传说它能登天入渊,行云降雨而成为民间喜闻乐见的形象。将它虚拟并加以神话,是带有神话色彩的一种动物。龙也是古代封建帝王权威的象征,皇帝以真龙天子自居,帝王的住所、皇宫及日常使用、穿着都充满了龙纹。

一、龙纹是贯穿我国陶瓷发展史的图案

早在新石器时代,龙纹经常出现在陶瓷器上。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及石岭下类的陶器上就已经出现龙纹装饰,两年器物均出土于黄河支流的渭河上游,传说是炎帝、黄帝的势力范围。

在商代二里头文化晚期遗址中发现在灰陶上浅刻夔龙纹的陶器。

汉代在瓦当、陶井栏上也出现四神龙纹图案。东汉绿釉陶器,有些造型是模仿同时期铜器器形,如三足樽、壶、等。绿釉龙柄(图一),通体施绿釉,器身为四方形,一侧为龙柄。

南北朝时期至隋代,龙的形象已被广泛地用于装饰陶瓷器物,常见青釉、褐黄釉、白釉龙柄瓶、双龙耳瓶、双联瓶、龙柄鸡首壶、龙首等器物。

隋代青釉龙柄鸡首壶(图二),泰安市出土,壶盘口,长颈,肩部一侧饰鸡首,一侧饰龙柄,龙的塑造较为细致,龙柄高于口部,龙衔住瓶口,形象生动。

至此所见龙纹装饰主要采用堆塑、刻划等方法。龙多以立体或平面形式出现于器物上。

唐代,以龙作为器物的装饰更为普遍,著名的越窑、长沙窑、巩县窑、鲁山窑等窑都采用龙纹装饰。浙江上虞唐乾符二年(879年)墓出土青釉蟠龙罂,在罂的颈部堆塑一条龙,龙腾云欲飞。长沙窑采用龙纹装饰的器物所占比例不多,有青釉褐彩龙系壶等器物。巩县窑以龙纹装饰的器物有:三彩双龙耳瓶、龙柄壶、龙纹三足炉、白釉双龙耳瓶等。鲁山窑有黑釉月白斑龙柄壶。

唐、五代龙纹多为刻划而成的平面图案,龙体基本为兽形,龙首有角,无双鬓,上颚唇部微微凸起,一般爪为三趾,并出现宝珠,珠小而为火焰包围。龙纹常与祥云、波涛、宝珠组合,少数出现蔓草纹。回首龙此时出现。

宋元时期有印花、剪纸贴花、绘画、贴花龙纹。龙体作蛇形,S形尾渐细,龙首双鬓可有可无,爪有三、四、五趾的,以三、四趾居多,宝珠的火焰由一端向外喷射,火焰呈燃烧状或带状,晚期出现无角、花尾得螭龙。该时期龙纹装饰大致用于宫廷及佛教用器方面。

明清两代御窑厂建立,遣官督烧,瓷器多以龙纹为饰,龙纹成为官窑瓷器最具代表性的纹样。而且朝廷三令五申禁止民间烧造官器,因而龙纹仅用于宫廷及祭祀活动,民间不得滥用。直到明中期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封建制度受到冲击,民窑瓷器上也出现龙纹装饰。明清时期龙纹以绘画为主,也有刻划、印花及贴画者。龙纹除与晕、海水搭配外,出现花间龙、莲池龙,龙的形态出现翼龙、披发龙、立龙等形式。龙形呈蛇形,双鬓,双角,鬃发齐全,爪有三、四、五趾,以五趾为主。龙张牙舞爪,雄猛威武,最为精湛。

由此看来龙纹是一种基本贯穿我国陶瓷发展史的纹饰,是中国陶瓷的传统图案。

二、唐代瓷器上的龙纹装饰

唐代是我国南北方瓷器长足发展的时期。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方法多样,瓷器造型种类繁多。龙纹仍是唐代瓷器的装饰题材之一。

越 窑

越窑发展到唐代,瓷器的烧造更加成熟,以烧出为世人所珍爱的秘色瓷。越窑以龙纹作装饰的器物唐代有蟠龙四系罂、划花龙纹瓶,五代有划花龙纹盘、盒、浮雕双龙四系罂、双系盘口瓶、海水龙纹浅碗。越窑蟠龙四系罂(图三),高48厘米,口径21.4厘米。罂盘口,口以下陡收,圆腹至下腹内手,平底。肩有四个扁条状小系。颈部堆塑一条蟠龙。龙纹亦比较草率,龙的头部面目简单,身体四肢也仅有个廓而已。可贵的是此罂腹部刻有“元和十四年四月一日造此罂”,为我们提供了断代的依据。类似一件罂瓶(图四),四系为双条形长系,在颈的系部堆塑一条龙,龙有角张口露齿,眉目清晰,身有鳞,背有鳍,雕塑艺术水平较高。越窑划花龙纹罂瓶,高40厘米,口径22厘米。瓶盘口出唇,长颈,长圆腹,平底。颈肩有四双条形系。釉青中泛乳浊蓝色。器通体刻划一条龙纹。龙头在颈部,龙身在腹部,纹饰布局比较独特。龙的刻划较为草率,拙朴。

长沙窑

长沙窑是唐代我国南方的重要瓷窑之一。以烧制釉下褐绿彩为其特色。产品销往国内及世界各地。采用龙纹装饰的器物所占比例不多,有青釉褐彩龙系壶、青釉褐绿彩云龙纹壶。云龙纹壶先在坯上刻出龙纹的轮廓,再用褐绿彩填绘须与鳞片,并衬以云彩,然后施釉烧成。

巩县窑

巩县窑是唐代北方地区重要瓷窑之一。以烧制白瓷、黑瓷、纹胎及三彩为主。尤以烧制唐三彩著称于世。三彩双龙耳瓶,盘口,细颈,长圆腹,口肩饰以双龙耳,双龙衔住瓶口,造型美观。同类器物还有白釉者(图五)。除双龙耳瓶之外,还有龙柄壶,在壶的肩腹一侧,饰一条龙柄(图六)。三彩、黑釉均有此造型。三彩龙纹三足炉,撇口,扁圆腹,下承三足。肩部饰三组火珠纹,腹部贴三组龙纹。龙昂首翘尾,腾跃欲起,龙与火珠施蓝、黄、白彩釉。

鲁山窑

鲁山窑是唐代花瓷的著名产地,以黑釉或茶叶末釉衬托出窑变的月白或蓝白斑。常见器形有瓶、罐、壶、盘、拍鼓等。龙柄壶(图七)壶身似罐,一侧饰龙首,另一侧饰龙柄。

唐山陶瓷范文9

关键词: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和意境

引言:陶瓷山水画是颇具观赏性的一种画种。陶瓷山水画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具有装饰性。它依附在陶瓷形体上,并和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不但显示瓷画山水的美感,而且充分显示而不是掩盖陶瓷的材质美。陶瓷山水画艺术,它搏采了纸本中国画之长,融汇贯通,具有独特技法和特殊的艺术效果,也是先辈陶瓷工艺工作者们聪明智慧的结晶,是辛勤耕作,努力实践的成果。

陶瓷山水画的问世并发展至今,与中国画有着难解之缘。因为就目前的陶瓷艺术创作而言,其形式主流还是国画风格的。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涵来看,都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或者说是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说白了,就是陶瓷国画艺术。尤其是陶瓷山水画的创作,国画表现技术手法可以说展现得淋漓尽致。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山水画的艺术成就。

1中国山水画于陶瓷山水画的差议和来源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光辉灿烂。隋唐以来历朝画家层出不穷,作品丰富多彩,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艺术哲理和美学思想,丰富了我们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隋、唐两代的水墨重彩、两宋的工笔极致和兼工带写意的初创、元墨法山水画带来的繁荣、在明、清两代已达空前鼎盛,对现代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瓷绘画正是伴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而发展,从远古的刻划、点彩、褐彩发展至元代的釉下青花,明明釉上彩材料和釉上彩装饰,清代创新的釉上五彩和粉彩,为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清末民国时期由于文人画家的参与,釉上彩山水画大行其道,同治时期开创的浅绛彩山水画,代表釉上彩技法的成熟;现代陶瓷艺术家们在釉上彩材料日臻完善、丰富多彩的情况下,用艺术的眼光,发挥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把釉上彩山水画的彩绘艺术发挥到新的艺术水平,创作出一大批赏心悦目的山水画艺术珍品。

中国山水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东晋画家顾恺之在《论画》中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由此看出,当时的山水画已经与人物画相提并论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并且已初步从人物画的陪衬中独立出来。我们从顾恺之的人物画《洛神赋图》卷和《女史箴图》卷中的部分配景山水中可以领略到当时山水画的大致形貌。画采取直接描写勾染而无皴擦,画水多用线,树干与叶子也用勾染法,多为扇叶子的银杏,山水仍在部分的充当人物的衬景,以至于“人大于山、水不面上”等不太协调的景象出现。有的画中甚至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处理树石,追求装饰。但此时的山水画理论已经基本成熟,中国山水画家把抒情的表达贯穿于空间的表现,或强调哲理性的显现,或重视境界,表现作者对人生的认识和感触及趣味,奠定了中国山水画的理论基础。画论的出现创作一直到了隋唐时期,中国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山水画才可以说是已经完全成熟了,并渐渐形成了独立的画种,同时也出现了展子虔、李思训、王维、张璪等一大批专画山水的大师。这些大师将山水画逐渐推向高峰,子虔的《游春图》,反映了隋代或初唐青绿山水画的面目,虽极尽千变的摆脱装饰的味道,但写实能力已经有了极大的提高,已能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抒情性提升到几乎相同的台阶。创造了物象中呼应,虚实、疏密、开合、起伏、繁简等构图技法。虽然这时候的技法还比较古老、稚拙,没有具体而鲜明的个人风格,但山水画和人物画及花鸟画的形式和表现手法从这里开始正式走上了蓬勃发展的道路。

2陶瓷山水画的特性和要求

陶瓷山水画艺术与其它绘画艺术一样有许多相同之处,也是相互影响和借鉴,在思想上体现时代精神,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成为陶冶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艺术品,成为建设具有民族风格和民族形式的彩瓷艺术。作为工艺美术创作人员必须不断提高社会职责感与艺术修养,必须坚持深入实际,多写生、勤速写、苦练艺术眼力,做到身动、心动、手动,达到眼容心灵所感,手动随心所欲,所画景物形象使人触目,独成一格。要师法前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旁采博取,外师造化,长期苦练,亲身实践,认真

研究,博学修艺,多参考学习陶艺师们的优秀作品和绘画技巧,才能创作出引人入胜,形神兼备的优秀艺术精品,以最少的笔墨来达到画面的意境,利用空白的

处理来达到瓷质的洁白之美感。在山水画的构图上,要与陶瓷造型取得和谐一致,采用宾主、虚实、呼应、开合等法则,既符合美的规律,也符合人们的欣赏习惯。在欣赏这样的陶瓷艺术作品时,才能使人胸怀宽畅、通达,滋生对祖国锦绣河山的热爱和自豪感,丰富人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

3陶瓷山水画的创作手法及意境

创作陶瓷彩绘山水画作品,通过不断学习和吸收传统山水的绘画技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大胆绘制,或到外地参观,或到旷野取景,或从书本上吸取各种绘画技法,从中受到启迪。特别是到外地写生,看到高原的深山老林,幽谷溪水,绿野风光,雄伟壮丽的河山,可以令我们陶醉,并通过速写等方式,获得创作素材。在创作山水画作品时,把平常不懈努力学习、积累的传统山水画技法,把写生的素材融入创作作品之中,注意造意审美,注意气韵生动,注意宾主之位和远近态势,使画面有静有动,虚实对比,从而形成野旷山崖泉水的通畅和质感。在整个布局构图定型后,在瓷胎上将山崖、林木、山脉、峰峦、云雾、岩石等主、附景绘好,使整个图稿达到意在笔先,取景造型准确传神,立意形神兼备,具有引人入胜,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在彩绘过程还可以利用水料具有的特性,绘制出既刚劲又柔美苍朴的山峰岩泉,树梢枝丫。如我创作的“泉”山水瓷板画,在前景画出红色的古树,树根盘根错节围在溪石之上,在汹涌的溪泉中突出了树木坚强的生存能力,呈现着充满生机的态势,也突出了“泉”的主题。然后绘山谷的宁静、绿野的风光,令人陶醉的美景,后景色彩惭惭浅淡,用云烟山雾将层层叠叠的峰峦隐约遥远,呈现出山奇水秀、林幽石怪、群峰无际的景象,也体现既有雄伟壮观的河山,又有妩媚动人的秀色。所展现原始生态的奇观,使人触目惊叹,浮想联翩,产生出韵味无穷之感觉。整个画面前后呼应,主题突出;虚实相间,层次分明;云雾缭绕,隐约逍遥,达到“远山与云密交接,遥天共水石争光”的极美意境。

时代在前进,艺术长河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充分利用前人为我们创造的山水画这门艺术,发扬前辈的优秀传统,不断探索,不懈努力,施展自己的才华,创造出更完美、更优秀的陶瓷山水画艺术精品。

Discussestheceramiclandscapepaintingcreationshallowly

Yanpingshallowly

(tostandoccupiesthatchedhouse,Jingdezhen333000)

[Abstract]:Chineselandscapepaintingandceramiclandscapepaintingdifferenceandtechniqueperformance,idealconditionmutualrecognition,developmentdirection.

唐山陶瓷范文10

新石器时代山东大汶口遗址墓葬中发现的人骨90%以上枕骨扁平,其枕部变形绝大部分属于轻微程度,即所谓的“枕型”,应该是人类长期枕睡硬物所致。《诗经》中有“角枕粲兮,锦衾烂兮”的描述,说明先秦时代已有角制或以角为装饰的硬枕。此外,历代诗词中提到的各种“琥珀枕”、“水精枕”、“石枕”、“瓦枕”、“金枕”、“玉枕”、“瓷枕”等也都是硬质的枕头。而历代留存或考古发现的硬枕中,则以陶瓷的质地为最多见。

陶瓷枕的最早烧制使用源于何时,目前尚没有明确可察的记载,但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张盛墓出土的明器中有长仅3.9厘米的瓷枕模型表明至少在隋代瓷枕已经开始使用。唐代是陶瓷枕开始流行的时期,实物遗存不少。唐诗中虽未见到关于“瓷枕”的记载,但提到“玉枕”处不下40余次。唐代瓷器最著名者为越窑青瓷,有“如玉”之誉,而瓷枕清凉却暑,亦有如玉之美,故可推测文献中所谓“玉枕”者,有不少其实是瓷枕。这一现象在宋代诗词中也有反映,如欧阳修《玉楼春》瓷描写“云垂玉枕屏山小”,林季仲《选冠子》“正连山玉枕,回波瑶席”,描写枕上花纹有云垂连山之象,显然是画有山水的瓷枕了。

两宋及金元时期,瓷枕产地遍及全国,可谓繁盛,形制和装饰手段也最丰富。明清以降瓷枕制作不再流行,但据丁文江《漫游散记》记载,他一九一一年五月在广东旅次,尚可见客店中“放着一小瓷枕头”,则直到清朝末年,瓷枕还是被人日常使用的。

古代瓷枕的造型大致可分几何形枕和象生形枕两大类。几何形枕是最古老原始的枕形,一般都以泥胎捏成各种类型不同的枕面、枕底、侧墙,然后粘合起来,成为一个中空的匣子,故又称“箱型枕”。其外形呈各种不同的几何形状,如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束腰形、如意形、叶形等。象生形枕则仿照人、兽、家具或建筑物等造型作为枕,又分枕面另接和直接以枕背为枕面的两型。

象生枕是古代瓷枕中艺术性最强的品种,其主要类型有兽形枕、人物枕和建筑枕三类。兽型枕最多见的为虎形枕,古人以虎有驱邪功能,《风俗通义》:“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博挫锐,噬食鬼魅。”故而虎形枕出现很早。唐代虎形枕多以虎头或整个虎身为枕座,上覆各种枕面,至金代则多直接以卧虎背作为枕面。金代虎形枕发展到极盛,与其肇兴于关外,常与老虎搏斗的生活经历有关。

人物枕中最著名的为孩儿枕。这类枕多以一个胖墩墩的小儿俯卧或侧卧于榻上作为枕座,俯卧的童子枕多是直接以人物背部作为枕面。侧卧的童子则塑一身上覆盖一荷叶作为枕面。童子玩莲有“莲生贵子”之意,也是唐宋以来七夕节供奉“磨喝乐”童子以求化生习俗的反映。

建筑枕,以建筑物为枕座,上接枕面作顶,建筑物之中往往饰有人物、器具,制作较为复杂。此种枕于五代时已经出现,至宋元而盛行,建筑多表现为雕梁画栋的宫殿式样,其中人物则有宫人、神仙、优伶等,或简或繁,表现宫廷、月窟、民间演剧等诸种场景,体现宋元以来世俗化艺术的流行。

无论哪种类型,陶瓷枕的形体都是由小向大发展的。唐枕以娇小著称,一般在15厘米左右,唐代晚期、五代时期尺寸稍增,达到20厘米左右。宋金时期枕的长度在30厘米左右,到了元代有很多达到40厘米以上。这种变化的趋势表明了随着瓷枕的日益普及,其造型向越来越实用,满足大众需求的方向发展。

从实物的演变历程看,陶瓷枕的造型由单一走向丰富,然后又趋向单一。隋唐时期基本上以长方形枕为主,唐代晚期出现了圆角长方形枕、如意形枕、束腰形枕、元宝形枕和兽形枕等。宋金时期除了沿袭唐代的各种类型,又新增加了许多种类,如多边形枕、马鞍形枕、兽形枕、人物枕、建筑枕等,可说是陶瓷枕种类最为繁多的时期。入元以后,枕的造型又趋于单一,以体积较大的长方形出檐枕为主。

除了丰富的造型,古代瓷枕的装饰手段也极为丰富。早期单以釉色为装饰,比较突出的有唐代的三彩釉枕和绞胎枕。绞胎瓷枕是将双色陶泥搅拌制作成为胎体,或以绞胎陶泥切片贴饰枕上再施透明釉后烧制,形成一种自然天成的韵味。三彩釉则利用釉料在高温下的自然流淌和融合构成出人意表的装饰效果。

彩绘装饰在唐代长沙窑瓷枕中已经运用,到宋金时代的磁州窑器物上则达到了高度的艺术水准,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均能入画,作风写实而随意,自然而活泼,体现了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和民间艺人生机蓬勃的创造力。此外,书法装饰也是宋元以来瓷枕上的主要品种。

划花、模印等装饰技术从五代以来就运用于瓷枕的制作,同时,从唐代金银器制作中借鉴而来的剔地、珍珠地装饰手法则大为流行,使平面的图案具有隐约的浅浮雕效果,是瓷器装饰中格外特别的手法。

唐山陶瓷范文11

关键词:河北陶瓷产业 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 转型升级 路径

一、引言

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陶瓷主产区和出口基地,陶瓷生产历史悠久,是极负盛誉的“磁州窑”、“定窑”发祥地[1],开创了中国骨质瓷和卫生陶瓷工业的新纪元[2]。陶瓷乃河北传统特色支柱产业,历来在促进出口创汇、吸纳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外向度颇高,全省出口陶瓷占比约为70%以上,目前,全省共有外贸陶瓷企业72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出口日用陶瓷企业51家、出口卫生陶瓷企业21家;年均出口陶瓷逾4亿美元,产品遍布全球约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近几年,受生产成本攀升、恶性竞争困扰、国外壁垒骤增等因素影响,河北陶瓷产业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挑战。针对其出口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及由此所产生的一系列发展瓶颈,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3]、《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4]及河北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试行)》[5]等文件精神,为引导产业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大做强河北陶瓷,本课题组在全面了解河北出口陶瓷企业发展诉求的基础上,对全省50家出口日用陶瓷企业和20家出口卫生陶瓷企业进行了走访调研。立足于河北陶企内外部发展环境,对成立“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适时提出有关示范区运作方式及目标考核的建议措施,力争为相关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二、河北出口陶企内外部发展瓶颈分析

(一)出口陶企生产经营困境

一是人民币升值速度过快。出口陶企一般采取长期合同定价模式,近年人民币的“爬行式”升值导致企业货币结算成本上升、汇兑损失不可避免[6]。

二是原材料价格涨幅过高。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陶瓷生产所需的各类原辅材料价格普遍上涨[7],导致陶企生产成本增加15%―20%。

三是劳动力资源缺口过大。由于劳动条件相对恶劣,使得陶瓷行业“用工荒”频发,一线工人和技术人员出现结构性供给短缺[8],产业发展进一步受限。

四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过低。河北陶企彼此之间缺乏联合气氛和合作机制,专业化分工和集约化程度较低,众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9],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五是低价格恶性竞争过激。河北出口陶瓷多以来样加工为主,产品同质化、品牌缺失现象严重;高产能、低产值的结构性矛盾造成企业之间恶性竞争频繁[10]。

六是市场结构单一。多年来,河北陶瓷出口对欧美市场的依存度过高,集中度过高的出口市场模式易受制于进口国的贸易政策影响陷入被动局面[11]。

七是技术性国外壁垒过多。近几年,国际陶瓷市场需求持续萎缩[12]、技术性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猖獗,有关陶瓷产品质量标准等技术规范逐年趋严,河北陶瓷出口举步维艰。

(二)河北外贸发展环境问题

一是区域性外贸发展环境过差。首先,受各地燃料资源供给能力制约,每年冬季工业用天然气供应紧张、燃气压力不稳等状况普遍存在,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波动和生产成本上升使陶企备受困扰[13]。其次,集装箱操作费、轮船运输费、物流配送费等林林总总的环节性费用的逐年攀升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二是产业政策性支持力度过小。企业转型发展需要一定的资金积累和技术支撑,但退税率的下调、人民币的升值已使中小企业无法喘息,持续收紧的货币政策、过于严苛的信用限制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融资难度。仅依靠自身积累或社会融资企业难以实现自营出口,且国家节能减排措施亦造成企业环境成本和经营成本上浮。

三是金融性外汇工具发展过慢。河北省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滞后、避险工具不足等问题不利于陶企根据国际汇率走势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或通过套期保值等方式转嫁风险。人民币升值的不确定性使得陶企对其预期升值幅度及升值时间无从把握,导致不同企业报价偏差较大,同行之间经常“兵戎相见”,进口商趁机压价。

三、成立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强化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带动产品质量整体提升

通过培育标杆示范和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整个产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以唐山和邯郸两大特色产业聚集区为核心,设立相应的出口陶瓷示范区将带动整个区域相关产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引领产业集群实现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全面提升。

(二)构建错位发展的产业战略格局,推动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以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和示范企业为标杆,按照“扶优扶强、错位发展、示范引领”的基本思路,严格示范区准入门槛和考核评定标准,实现对产业的集聚监管,提高我省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

(三)建立健康有序的良性竞争秩序,促进产业持续强劲发展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制约作用,适时公布低价竞争监督抽查结果和预警信息,曝光质量违法典型案件,通过创新机制引导企业自律经营达到抱团发展,依托差异化目标定位推行专业化分工,提升河北陶瓷的规模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以此实现产业集聚和品牌强化。

(四)发挥服务平台的整体资源优势,满足产业科技创新需求

在既定的目标宗旨引领下,与示范区建设密切相关的科技、质检、金融、人才等公共服务平台将得以有效架构,专门提供有关科研攻关、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必将强势推动产业创新驱动发展,有助于增强河北陶瓷的科技含量和附加价值。

(五)依托多方联手的产业监管体系,构筑产品质量监管合力

在地方政府的统一推进下,商务、工商、质监、科技、检验检疫、行业协会等诸多部门积极参与将加速质量社会共治机制的构建,提高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共同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推动多元共治,形成监管合力。

(六)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配合,践行质量管理全员负责

伴随着示范区建设工作的推进,地方政府扮演重要角色,各部门主动参与、分工明确,同时吸引众多生产企业积极加入,将有利于营造浓厚的质量共治氛围,形成社会各界重视质量、共抓质量,企业承担质量责任、努力提升质量的良好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

(七)实践特色产业的集中统一监管,探索产业经济优化模式

示范区建设是地方传统特色产业转型升级模式改革的试验田,在此过程中监管链条由产品到企业再到区域,其实质即将监管重点逐渐由商品转移到企业乃至产业的高度,这一实践探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必将为深化河北省其他产业发展模式改革提供极具实用价值的参考。

四、示范区运作方式及目标考核

(一)示范区建设组织保障体系

示范区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企业为主、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实行开放式运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应注重依靠地方政府,联合其他部门,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成立示范区推进建设领导小组,由地方政府领导任组长,设立由检验检疫、商务、工信、科技、外经贸、工商、质监等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的示范区建设推进办公室,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开展工作;行业协会积极参与,成为联系政府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纽带;领导小组下设示范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应有明确的工作职责和固定的办公地点。同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按照制度规定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建议,并有相关会议记录。示范区办公室建立检查、纠正与预防措施,对示范区管理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各项制度有效实施;对检查出的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采取预防措施。以地方政府或由地方政府与检验检疫部门联合出台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意见或建设方案,一般应包括: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合作机制与内容、职责分工等,并共同制定配套的扶持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各相关部门和检验检疫机构在信息、人才、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定期与不定期对企业开展质量管理知识、技术法规等方面的培训。

(二)示范区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通过建立区内企业准入机制和淘汰机制,对其进行“示范企业”认定,并公开挂牌,接受监督;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依据企业类别对其实施差别化管理;落实企业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自检自控体系。指导示范区内企业建立涵盖产品设计、原料进厂、生产加工、产品检测、出口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确保按照输入国标准组织生产、检验,且质量安全符合要求。督导示范区内企业建立以出口产品批次管理为主线的质量可追溯制度。对因质量安全问题被国外通报、召回产品,企业能够迅速有效地追溯到每个生产加工环节。各部门定期开展示范区内联合执法活动,消除质量安全隐患,提升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水平。示范区企业对关键原辅材料/零部件实施进货台帐管理,加强一致性核查,确保源头质量安全。

(三)示范区质量提升和品牌推进体系

鼓励引导陶瓷企业以品牌、技术、资本为纽带整合陶瓷资源,打造行业龙头,扶持中小微陶瓷企业向“专、精、特、优”发展,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构建产品设计、研发、会展、营销、装备和文化创意等高端产业链,努力走出一条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新路子。坚持与国内其他陶瓷产业区错位发展的原则,通过引导企业践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力争将以唐山为中心的北部示范区内陶瓷产业发展定位于高档日用瓷生产基地、卫浴家装配套生产基地、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和高技术陶特种瓷基地;而以邯郸为中心的南部示范区将重点布局釉、强化瓷、新骨瓷、日用炻器、厨用砂锅等产业,结合我省不同地域陶瓷生产的资源优势,科学谋划河北陶瓷产业格局;培育行业龙头,发挥品牌效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陶瓷产业集群建设。同时,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陶瓷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开展陶瓷产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陶瓷的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贸易、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提高陶瓷领域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切实加强“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推广、使用工作,积极申报“邯郸磁州窑艺术瓷”和“邢台白瓷”等地理标志产品,全面提升我省名牌优质产品及驰名商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示范区配套服务产业体系

一是加大外贸政策优惠力度,支持企业尝试跨境发展;地方政府应完善外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积极为出口陶企争取国家出口退税政策优惠和各类发展资金。出台相关出口奖励措施,对年度出口增量、自主品牌出口、更新换代产品、转型升级企业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加大对企业在产品研发、工艺创新和购买专利、技术方面的补贴比率。对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境外商标注册、境外专利申请、境外参展、海外市场调研、国外法律咨询等所需费用给予适度补助;对其到境外参股或并购境外营销网络、售后服务体系或研发机构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二是加强出口信贷保险支持,有关政府机构应建立完善银企对接机制,加大对出口陶企信贷需求的扶持力度;加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为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结算、融资等跨境人民币服务,帮助其有效规避汇率风险,提高承保、限额审批和理赔效率,并及时对企业实施有关外汇知识培训。三是完善外贸发展环境建设,保障燃料、电力等能源供给;完善相关仓储、分配、分拨等物流服务功能,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健全教育、就业等劳动力供给链条,缓解用工短缺。

(五)示范区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

地方政府在土地、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性扶持,支持以当地检验检疫和质量监督两大质检机构的陶瓷检测实验室为主体,以地方陶瓷研究所等其他检测机构为补充,创建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唐山陶瓷产品升级和质量提升提供检测科技支撑;同时帮助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进口国标准。在此基础上,帮助示范区内企业建立出口陶瓷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体系;并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风险研判,研究建立适合河北省陶瓷产业发展实际的质量信息指标体系,在全省经济运行分析中体现质量方面的动态指标数据;以便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准确判断、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化解质量安全风险,将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支持建设以检验检疫机构为主体的示范区出口陶瓷质量追溯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企业提供国内外技术法规、通报、召回等最新动态,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的能力。充分发挥检验检疫局和质量监督局的科技资源及人才优势,引导示范区内企业积极参与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制定修订工作,增强其推广实施先进适用标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六)示范区质量诚信管理体系

示范区各相关部门应广泛开展法律知识、道德知识和诚信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示范区管理办公室须与出口企业逐一签署质量诚信承诺书,加强质量舆论监督,提高企业诚信自律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陶瓷流通领域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打击侵权假冒行为;开展陶瓷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培育,依法及时保护创新成果;发挥维权援助中心作用,搭建保护支撑平台。北部示范区要严格执行“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技术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过程控制,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安全性;依法查处地理标志违法行为,防止假冒伪劣地理标志产品混入市场。贯彻落实《河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大力推进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推广使用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出口陶瓷质量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制定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自我声明规范,更新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开展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实施质量守信激励和失信约束。

(七)示范区建设成效及考核指标

力求形成“社会的质量意识提升了,企业的质控能力提高了,产品的出口价格上升了,订单的成交数量增加了,国外的通报频率降低了”的“四升一降”指标来评价区域化管理工作成效。示范区内企业出口陶瓷的质量安全水平应不断提高,国外召回、退运比例应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或没有引起恶劣影响的通报、退运情况发生。示范区建设应助力营造有利于外贸发展的环境,引导企业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同时示范区内出口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省级以上名牌的数量应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应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示范区,力争发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示范区的各项建设工作应得到区内出口企业的一致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总之,通过有效整合社会、行政、生产资源,分地域成立“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目的在于形成质量管理的良好工作格局和社会氛围;其经验模式将在更广领域和更大范围内为出口主导型产业以产品质量提升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五、结语

河北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无论唐宋的邢窑白瓷、定窑御品,抑或近代的唐山卫生陶瓷和骨质瓷,皆曾为辉煌灿烂的华夏陶瓷文明增添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瀚海潮头帆已满,砥砺前行正当时”,在当前全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如火如荼的改革浪潮中,“河北出口陶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区”模式若能依托产品质量提升引领产业升级发展,重振冀瓷卓越品质,树立良好区域品牌,则势必重新书写河北陶瓷发展史的恢宏新篇!

参考文献:

[1]王雨连.提升河北省日用陶瓷品出口竞争力的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1):51―53

[2]徐鹏俊,赵淑忠.唐山卫生陶瓷出口现状及面临的问题[J].陶瓷,2007(6):57―59

[3]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 [Z].

[4]河北省质量发展规划(2012―2020年)[Z].

[5]河北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施细则(试行)[Z].

[6]温素霞.唐山陶瓷出口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建议[J].国际商贸,2012(1):211―217

[7]吴卫华,王黔平.唐山陶瓷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建议[J].陶瓷,2007(12):31―34

[8]张文娟,王晓梅.当代磁州窑陶瓷的发展现状与建议[J].陶瓷学报,2013(3):372―374

[9]俞康泰.唐山陶瓷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制造到创新[J].陶瓷,2008(2):63―65

[10]赵越清.唐山陶瓷产品结构优化与陶瓷企业结构布局调整初探[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4(4):34―37

[11]纪泽民,吴晓山.唐山陶瓷产业振兴:现状路径与政策选择[J].陶瓷研究与职业教育,2009(12):45―48

[12]汪芳莉.论消费主义影响下中国现代陶艺的发展[J].陶瓷学报,2014(4):436―438

[13]刘志国.邯郸彭城瓷区生产现状与发展展望[J]. 中国建材网,2009(5):27―29

唐山陶瓷范文12

3.手工生活陶瓷在家居装饰中的魅力李昕迪,LiXindi

4.论环境陶艺的关联性彭赞宾,邹晓松

5.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结构和充放电机理的研究进展公伟伟,汪文祥,李冬云,高朋召,肖汉宁,WeiWeiGong,WenxiangWang,DongYunLi,PengzhaoGao,HanningXiao

6.陶瓷复合装甲材料研究和发展康永,柴秀娟,KANGYong,CHAIXiujuan

7.釉里红多彩结晶釉的研制李建水

8.陶瓷艺术与建筑的融合沈海泳,刘宏伟

9.当代专业吹奏声学陶瓷乐器"陶笛"的设计研究张懿

10.当代专业吹奏声学陶瓷乐器"陶埙"的设计研究张聪

11.千古一绝的陶艺奇葩——宋代绞胎陶瓷张晓棣

12.钧瓷"真、善、美"王世兴

13.一件难得的稀土颜料作品姚武飞

14.王少维、金品卿别号的新发现李俨

15.历经辉煌淄川窑魏传来

16.陶瓷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王卫明

17.紫砂壶装饰艺术吴利群

18.儒雅风格文人情调——谈紫砂壶与书画的关系姜新伟

19.自有沟壑在心间——品义先生山水画杨子初

1.从零开始紫云芳

2.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百年世博之路汤鹏天

3.后危机时代湖南陶瓷的发展趋向陈海波,陈文华

4.正确处理艺名利辩证关系——同龙泉陶协同志交流提要刘培金

5.中原喜添新瓷种阎飞,蔡耘

6.浴火重生之路——记唐英先生的陶艺作品王崇东

7.玻璃在陶瓷结晶釉中应用的工艺研究沈海泳

8.集众所长,乃成至高品质——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包容性孙新水

9.写意精神在现代白瓷文化中的运用贾永林,范有祥

10.醴陵日用瓷计质计量工资制史话李日铭

11.鲁东南民窑考——湖西涯砂壶冯忠民

12.瑞典王储喜爱中国瓷器李卫明

13.定州花瓷琢红玉王进,张晓棣

14.从平定窑出土瓷片谈起张文亮

15.许达生的刻瓷李俨

22.艺术家自述托尼·福格森

23.论宜兴紫砂泥料朱新南

24.为茶而生的紫砂壶黄云云

25.贵州陶瓷协会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心竹

26.记贵州陶瓷协会成立灵艺

27.定窑三大师喜收爱徒庞永辉

28."海瓷艺术周"为第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添彩山东无棣大众报社

29.陶瓷版权保护是产品创新发展的需要谢玉莹

30.周光真自传《铁肩担陶艺》出版

31.潮州市陶瓷企业应对反倾销联盟成立大会召开邱镇沪

32.上海汉光企业董事长、总设计师李游宇先生来醴陵考察邹明林

2.Y2O3加入量对AIN陶瓷导热率的影响马雪刚,陈颖,张庆军,崔志敏,MaXuegang,Chenying,Zhangqingjun,CuiZhimin

3.醴陵艺术瓷人才培养之我见温月斌

4.漫谈定窑剔花艺术中的"以线引枝"构图模式韩庆芳

5.浅谈醴陵釉下五彩瓷上花鸟设计与表现技法侯一凡

6.渴望与现实的差距黄粤燕

7.汝窑的辉煌孟玉松

8.论石湾陶艺的创新与现代空间的和谐性封伟民

9.论住宅小区景观中环境陶瓷的设计介入曾利

10.青花瓷板系列作品欣赏郑宁

11.中国陶瓷艺术的传统精神(一)郑宁

12.唐代——钧瓷窑变艺术的萌芽时期任星航

13.宜兴精陶走向国际周瑞成

14.鲁东南民窑考——莒南薛家窑冯忠民

15.李华军作品赏析

16.浅谈釉下五彩动物的画法陈江春

17.学习白描花卉的方法与体会(二)毅蜂,邹明林

18.紫砂奇葩——泥与火的艺术朱新南

19.陶艺作品的古今结合毛文杰

20.宜兴紫砂独特的魅力和独特的美孟小军

21.宜兴紫砂陶刻艺术漫谈汤建林

22.宜兴紫砂壶的文化传统沈小平

23.浅议紫砂鉴赏的形神气态刘红霞

24.紫砂壶器形的线条美王春明,WangChenming

25.略说紫砂壶余志平

26.对紫砂发展前景的一点思考朱志芬,ZhuZhifen

27.紫砂陶——艺术与技术的统一黄云云

28.从青铜器文化到紫砂装饰叶永君

29.2010深圳深清美精品陶艺展亮相文博会段玉洁

30.定窑陶瓷上海世博会演绎大师风采韩庆芳

31.丁剑虹教授来醴陵进行陶瓷创作邹明林

32.信息动态

33.十年之约——八闽大地陶游记张尧

34.回归自然——关于林兵的意象油画邹跃进

35.中国的新绘画及其边界龚文富

6.也说"紫砂煲"事件尹虹

7.佛山陶瓷,你往何处去?罗杰

8.佛山陶瓷产业升级之路尹虹

9.转型期的痛苦张有卓

10.佛山瓷砖遇史上最大反倾销

11."唐花瓷":钧窑之源,钧瓷之根苗长强,苗锡锦

12.官钧窑"宋代说"研究综述崔松伟

13.北方炉钧及其艺术鉴赏王金合,张国义

14.还原火与还原釉的烧造法霍福生

15.钧红釉与铜红釉系列的研究之三铜红釉系列"三阳开泰"釉的研究与配方刘志钧,李新建

16.钧釉镂空斗笠碗刘志钧

17.宋代钧瓷,窑变艺术的高峰任星航

18.难说的真话张永农

19.城市的气质与消费心理源源

20.热烈庆贺2010年北京第十一届美化家居展览会北京第九届环保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展览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