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什么是中元节

什么是中元节

时间:2023-05-30 08:55:26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1

元旦和春节的区别是什么

通常说的新年是元旦,即阳历1月1日开始算起。而春节是农历一月一日开始算起,新年贺卡大多是庆祝元旦的。

元旦也被称为“新历年”,是指现行公历的1月1日。但在1920xx年之前,“元旦”即是今天的“春节”,也就是夏历新年。

春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一月一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

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20xx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

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是中国节日还是洋节

元旦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一个节日的成立,除了时间有一个特定的选择外,它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文化内容。但元旦现在只是个符号,没有任何的民俗内容,没有在老百姓中形成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感到元旦空洞,和星期天没太大差别。”

《辞海》中写道:“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这说明中国自古就有元旦这个词,而有关史书也记载中国古代有元旦这个节日。

按照中国传统,每一个节日都会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风俗,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可为何唯独元旦缺少这些元素?

“这是因为现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1920xx年,推翻清帝统治后,孙中山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加强国际联系,遂取消农历纪年,改为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同时,民国政府也想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推行公历纪年做了很多极端的做法,他们甚至禁止民间过农历新年,强迫老百姓按照公历过年。“这样的做法在近代化背景下来看没有错,但关键是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萧教授说。“当时的政府希望老百姓按照新历法过节日,但事实上,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依旧按照农历初一过年。”

据史书记载,农历初一被称为元旦,春节被称为立春。“政府看到公历过年在民间得不到推行,为了弥补农历和阳历的差异,就将元旦移植到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将农历初一叫作春节,春节本是立春之节,不是新年。”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2

1、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

2、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3

张绍刚,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担任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大家看法”节目主持人。曾参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北京电视台多个节目的策划。

电视节目策划作为电视节目生产和制作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个节目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一直备受学界和业界的关注。目前,各省卫视竞争激烈,策划出新的品牌栏目成为了各个电视台的“拳头产品”。一个成功电视节目的策划有哪些特点和规律?在电视节目策划的实践中是否存在一些问题或误区?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既从事电视节目策划的教学和理论研究,又在电视台担任主持和策划等工作的张绍刚。

“今日说法”:媒介环境大不同

记者:您是作为“今日说法”的主持人被大家所熟知的,这个节目从创办到今天已经有12年了。现在各省电视台涌现出大量的法制类节目,“今日说法”是否还具有优势,是否想过改版呢?

张绍刚:“今日说法”现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收视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早期和现在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媒介环境, 1998年“今日说法”是中国唯一的一档严格意义上的法制节目,当时讨论和实验了包括谈话、辩论、真人扮演等各种形态,最后选择了现在大家看到的个案分析的形态。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存状态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意识、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开始有了大幅度的跨越,在这种情况下,法律就开始彰显意义。我曾说过“今日说法”就是法律版的“生活空间”,其落脚点是讲老百姓自己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因为这些事儿大家都懂,这些困难和矛盾大家都可能遇到,于是就有了不是物理意义上,而是心理意义上的贴近性。

另外,“今日说法”契合了当时中国电视的一个还比较空白的东西即故事化。由于当时中国电视还没有特别强大的故事化叙事方式,所以“今日说法”一出来就很受欢迎。而今天的媒体环境发生了变化,第一,谁都知道法制天生有故事;第二,今天中国电视新闻节目和专题节目的故事化叙事方式已经成了一种滥用,多小点儿事都要故事化,都要荡气回肠;第三,法律节目越来越多,人们对法律的诉求渠道也越来越多。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节目是不是最早的,当大家都一样的时候,个性化是不是能够凸显出来就尤为重要,而现在的“今日说法”在个性化上偏弱了,可识别上不突出了,自然就出现了目前的收视率跳水的这种情况。

改版早就提出来过,但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个老节目为什么会有问题,因为它有包袱。早就想过改版,但是每次在具体行动时就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比如,记者们已经习惯了一种节目的表述方式,让他们改很困难。大家会担心观众都已经习惯了现在的这种模式,我们改了以后会不会出现新观众没进来,而老观众还流失了的情况,这就是压力。

观众逻辑与电视人逻辑

记者:您主持的另一个节目“大家看法”的周日版“我建议”是一个谈话类节目,谈话类节目策划时的难点在哪?怎样才能够让它有更大的生存空间?

张绍刚:谈话节目要做好非常难,它有两个问题。第一,媒体是否能给“犀利”的观点提供空间。某些嘉宾的观点可能对相关管理部门有挑战性,可能听着很刺耳,但它是真观点。这是一个媒体环境赋予谈话节目的天生压力,先不说形态,这样的节目能不能出现就是一个问题。

第二,我们能不能让自己的节目做得精致。精致在哪?在于我们能不能有个好的形态。好的形态在哪?在于有没有观众可以理解接受的逻辑。现在我们过多地注重内容,甚至被内容所挟制。开策划会时大家绝大多数时候都在讲内容的逻辑关系,但是很少有人去讨论节目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给观众,观众是否会爱看。所谓形态就是内部的逻辑,这个逻辑不是电视人自己认为的特别复杂的逻辑,比如递进、升华、各层面之间的咬合等,关键在于是否能找到一个观众喜欢的并且一看就懂的逻辑,使得观众很容易理解和消化。而我们现在的逻辑叫内容逻辑,即讲求的是内容自身的起承转合,创作者自己感觉很快乐很有意思,但对于观众来说是无效的。

形态与内容:“先搭框架后装泥”

记者:大家对于电视节目策划有个逐渐的认识过程,您认为这些年来国内新闻策划理念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绍刚:中国电视节目策划大致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998年前后,中国电视节目第一次开始有策划意识;随后在2002年左右开始有了一些新的节目形态,以娱乐节目为主,策划逐渐开始走向成熟;2006年至2007年很多卫视节目进行了改版,在改版中能够看到非常清楚的策划先行,以及比较完整的节目策划。这种策划既包括节目形态样式,更重要的也包括了可运作的方式方法、市场前景和潜力等等。总体来讲,这种变化是很明显的。

记者:国内的电视节目策划是否还存在不足之处?

张绍刚:在节目形态方面,目前新闻节目的策划基本上是空白。我们的新闻类节目策划非常弱,节目形态做得很粗糙。现在的强策划大多体现在综艺和娱乐节目,而我们的新闻类节目无论央视还是地方台都在吃内容为王的老本,过分地强调内容主体,而忽视了形态主体。我认为这不叫策划,策划是我们首先了解老百姓需要的内容是什么;其次我们一定要能找到能够彰显媒体价值、媒体定位,同时老百姓能够理解、接受的形态。

理论上当大家对一个新节目进行策划时,不应是先讨论内容,而应先讨论的是结构和形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性,老百姓能否接受。结构和形态是一个单独的需要拿出来的元素。举个例子,内容是什么?是你要和的一滩泥,它堆在这儿是稀的。而形态结构是你给他做的框架,是个模子。你应把泥往模子里装,而不能有什么泥搭什么框,泥是四散流动的,所以如果根据泥来搭框,最后搭出来的框肯定是参差不齐的。

产业链:发挥好节目的影响力

记者:那么目前电视节目策划在电视节目生产和运作后期的介入程度是怎么样的?

张绍刚:一般我们把电视节目策划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节目的形态是前段,内容是中段,产业链在后段。现在的策划基本上偏中段,前段节目形态的策划方面有不足,后段产业链的策划也没有很充实。产业化是电视台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们做的电视是一个产业,这个产业链不仅仅包括节目,还有前后的衍生品。衍生品不只是简单的玩具等。衍生品是一个节目所具有的影响力,因为有影响力所以它能够带动其他东西的出现,能够带动大型电视活动的出现,能够带动特定主题的出现等等,而我认为目前我们在产业链的研究方面还是欠缺的。

记者:您反复提到的节目形态具体是指什么?主要包括哪些要素?

张绍刚:节目形态包括一是形式;二是手段元素。例如,CNN在过去一年进行了改版,改版的一个标志性动作就是在演播室里设计了很多的景区,设置了多个不同位置的LED,每一个LED屏都可以是一个不同的讲述视角。比如中国新闻就出自一个专门播放亚洲新闻的LED屏,只要从那一块屏出来你就知道新闻来自于亚洲,而如果从另外一块出来就知道来自于欧洲。这对内容并没有改变,但是它在形态上开始具备了识别力。这些LED屏就是一种手段元素,它使得整个演播室空间不再是一个平面,而是开始分层次了,立体了。

节目成功的共同点是符合人性

记者:那些被大众所喜爱的成功的节目有哪些共同的特点?有些比较成功的节目常因为模仿抄袭被人诟病,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张绍刚:所有节目成功都有特别简单的共同特点,那就是符合人性。人性中的好奇心,人性中的窥私欲,人性中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假恶丑的痛斥。当然痛斥也要了解才能痛斥,所以我们看到有很多节目就是以卖丑作为自己的卖点,当然我不认为卖丑是特别聪明的一种的办法,但是节目只要符合人性就会有收视点。

我觉得现在大家在综艺娱乐节目上做的尝试都挺棒的,虽然有些是在抄国外的节目。先学会抄,能抄得像样,照猫画虎的能画出来,先这样然后再自己去设计。抄不仅仅是抄一个样儿,你要知道怎么做才能使这个东西到我这里变得更好,什么东西在我这一钱不值。在抄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明白我们的价值核心在哪,才能知道应该把什么放大把什么缩小。

记者:主持人作为节目成功的重要元素,在电视策划中是否会考虑主持人的风格对节目的影响?

张绍刚:不同的主持人一定会对节目的风格有影响,好的节目一定是跟着主持人的性格来设计的。一般情况下我们在策划一个节目时不谈主持人,主持人是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元素,不是你想要什么样的主持人就能有一个什么样的主持人,但我们会有一个理想的状态,我们希望什么样类型的主持人并且我们据此来找什么样的主持人,主持人影响到策划的最后实现程度,但他往往在策划的可控范围之外。

记者:您曾经提到未来最想做“好玩的新闻节目”,什么是好玩的新闻节目?在策划时如何使得新闻节目好玩、有趣呢?

张绍刚:我说的“好玩”不是要把新闻做成娱乐,而是我反复提到的人性。大家到底想要在节目中看到什么。很多做节目的人被问到大家为什么想要看他们的节目,会说我希望大家通过我们节目看到如此这般,你希望什么不重要,你希望大家看到的,大家可能看不到。就像收视率,有时我们编导觉得很好的节目,收视率不好,觉得很普通的一期节目,收视率很高。我们就研究这是为什么,因为它符合逻辑,它符合观众的人性。实际上观众的习惯并不会被电视改变,观众只会选择适合他们习惯的电视节目。每个人的习惯是不一样的,但人性一定是一样的,人性是什么,咱俩在这儿聊天没人看,但咱俩在这吵架有人看,为什么,因为咱俩在这儿聊天没有戏剧性,咱俩在这吵架有矛盾冲突。但是现在我们过分强调于内容问题,这是一种习惯,认为内容大于形式,但为什么在今天的策划上我这么强调形态,因为我们需要矫枉过正。

策划人要知道自己不能干什么

记者:作为主持人和策划人的同时,您也在学校教授相关的课程,目前的电视节目策划教学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吗?平时您教学的时候侧重于哪些方面?

张绍刚:教学和实践是有比较严重的脱节。我不教给大家方法,我教给大家的是一种思路,是你拿到一个东西应该怎么思考问题,而不是每一步怎么样,每一步如何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工作习惯去设定的,但是你怎么想问题很重要,我更愿意将它作为一个思路课,而不是把它当成一种方法课。在教学时,我们一般采用最简单的元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各种元素包括内容元素、手段元素、形态元素、形式元素等。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4

关键词 历史细节;历史结论;多元史观

一、“论从史出”要求正确的历史观作为指导

从学生学习历史的程序来说,首先接触的是“是什么”,然后是“为什么”,再之后是“是什么”与“为什么”之间的基本规律,也就是历史观,不同的历史观指导下会得出不同角度的历史结论,单一的观念也会导致片面的观点。所以,“论从史出” 不单是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也是一种学史态度,这一基本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需要有正确的历史观作为指导。

从学生学习历史的目的来说,学生学习历史最终都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学会客观地看待世界事务。“论从史出”就要让学生从史实中得到正确的结论。多元史观让学生在看待历史事件时能站在不同的角度,更全面的采纳历史事实来支持观点,对构成事物的全貌提供多维的参数,使历史结论更加接近历史事实。

从不同史观的联系与区别来说,多元史观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唯物史观强调物质性,强调经济基础准定上层建筑,强调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社会史观强调不仅要关注历史大事也要关注历史细节,才能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现代化史观强调“一元多线”史观,分析社会发展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史观强调世界是一个整体,主张从宏观、全球角度分析历史发展;此外还有文明史观、生态史观等等。每一种史观不是互相否定,而是关注不同的侧面,多元史观的采用使历史事件的不同侧面得到解释或支持,真正体现了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思维拓展的方式。

二、历史细节到历史结论需要历史观作为主线

《决定美国命运的内战》一课指出《宅地法》的颁布起到了“调动人民积极性,扭转战局”这一历史结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一结论必须提供有理有据的历史细节。怎样选取历史细节?一个法令与一个历史结局之间联系的纽带是人,也就是法令的受众:美国人民。再深而究之是人民的思想决定了人的行为。所以,这一个逻辑中包含了唯物史观及社会史观的基本理念,史观的认定为历史细节的选取提供了线索。从社会史观出发,立足于《宅地法》对美国人民的影响,设计以下问题:

(1)《宅地法》具体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2)《宅地法》规定的160英亩土地约等于647497平方米,我们学校是50692平方米,东莞市中心广场是33万平方米,你们算算这块土地相当于几个学校,几个广场?

(3)参考以下参数,估算一下10美元的登记费在当时的价值。你觉得当时什么样的人可以凑齐这笔钱?

(1)1863年,美国纺织女工周工资3美元,月工资12美元。

(2)1864年,每吨煤价格是11美元。

(3)1864年,1美元可以买217.5公斤牛奶。

(4)美国1820年,国会公布最低土地售价是每英亩1.25美元,如果10美元只可以买到8英亩,也就是现在可以花同样钱得到20倍的土地。③请问,由此看出,《宅地法》给人民以什么实惠?

(5)结论:由此请大家归纳《宅地法》为什么可以为扭转战局产生作用?

学生从《宅地法》的数字细节中得出历史结论,运用的是唯物史观和社会史观的结合,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一方面社会底层的生存需要改变了历史事件的结局。

三、历史观指导着历史细节的深入探究

新的历史观对待历史细节,可以发掘出新的历史结论,从社会史观可以得出的历史结论的历史细节,从现代化史观角度来看,还有探究的角度。从现代化史观来看,课本指出南北战争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又一障碍,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更多有利条件,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经济基础,这一历史结论需要更多的历史细节中得到支持。

《宅地法》一目的细节分析设置以下问题:

(1)为什么《宅地法》要规定连续耕种5年以上?这对资本主义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预设学生回答角度:西部从此人口会增多,经济会发展。西部人民反对南方奴隶制,有利于西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如果战争胜利,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更好。)

(2)《宅地法》中还规定:凡希望在5年内得到土地的人只要支付每英亩1.25美元的费用,也可以提前买到土地④。请问大家觉得这一条规定会使什么阶层占有土地?这对资本主义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产者占有大量的土地,可以进行大型的生产,大规模畜养牲畜,大规模生产粮食,大规模使用机械种植棉花等原料,为资本主义提供大量原料,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在经营5年中,无钱购买机械设备,无法继续经营这些土地,最后不得不放弃土地的贫困农民会有什么前途?这对资本主义发展会产生什么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农民因资本小而失业、流浪、找其他工作,对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来说又提供了劳动力)从现代化史观来看,生产的现代化必须以工业化我表现,《宅地法》的规定在美国的资本主义成长过程中是起到了促进作用的。

四、多元历史观的运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层次的提升

历史教学的过程既是向学生传输历史知识,也要向学生教授学习历史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可能一开始就有成熟的历史观,但历史知识需要有逻辑关系的组织才能具有生命力和可运用。所以说历史观的运用不仅改变了历史学习的死记硬背模式,也改变了学生历史知识的结构体系,使单一的历史细节成为有逻辑关系的知识关系,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主次、矛盾、表里、因果等等区分。在对历史细节与历史结论的关系上的区分必然要求学生在思维上形成区分的观念,对历史结论的判断时有目的性进行判断和选择,并为自己的判断提供认知上的支持,这种理性的思维是思维层次的提升。

当然,学生的历史观形成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如果能把多元的历史观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打开学生的视野,对学生学习历史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刘祚昌・美国内战史,第391页。

[2]刘祚昌・美国内战史,第389.390页。

[3]陈丽斯・多维度解析1862年美国《宅地法》,《考试周刊》2010年第14期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5

[活动地点]大三班教室

[活动主持]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

[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参与制作元宵活动的兴趣,体验大家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劳动成果的快乐。

2、指导幼儿学习用团、捏、滚等技能制作元宵;在做元宵、煮元宵的过程中感知滚动、沉浮等生活、科学常识。

3、引导幼儿了解元宵节的意义、民族习俗及元宵的来历、品种等。

[活动准备]

1、做元宵需要的材料: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

2、教师、幼儿提前收集关于元宵节民间习俗的资料。

3、音乐《喜洋洋》等。

4、布置好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开场白(以喜洋洋音乐为背景音乐)

(教师和幼儿站立在前面)尊敬的各位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大三班教室里喜气洋洋,热闹非凡,因为我们马上就迎来我们的元宵节,孩子们,你们高兴吗?为了迎接我们元宵节的到来,我们一起给他们表演一个节目,好不好?

二、(小朋友们表演的真棒,请大家送给他们一点掌声,好吗?)孩子们请坐,老师知道你们不仅节目表演的好,而且都是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哪位小朋友知道元宵节在什么时候?(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有什么习俗?(吃元宵、打灯笼等)小朋友们真聪明! 老师补充材料:元宵的来历

三、小朋友们看,今天高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样礼物,( 教师展示几种元宵)问:这是什么? 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糯米粉、各种馅、水、电炉、锅等)孩子们,元宵这么漂亮,课前我们准备好了这些材料(展示做元宵需要的材料)你想用这些材料来做元宵吗?

四、大家先不要着急做,谁知道元宵分几部分?元宵是什么形状的?我们怎样把元宵做成圆的呢?(把它捏圆了、用滚的方法、把元宵包好后放在手里团)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就开始做元宵。

五、小朋友们,我们这里有做元宵的材料,大家把做好的元宵放进自己面前的小盘子里。呆会儿把你自己做的元宵煮给你吃,谁做得多,谁吃的多。

幼儿开始制作,教师给以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放背景音乐喜洋洋)

六、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现在,小朋友们都已经做完了,我们看看谁做的又快又好。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快乐恰恰恰“时间。请各位小朋友吃自己的元宵。老师统计好个数,给小朋友煮元宵。(老师动员做的多的小朋友让给做的少的小朋友。)

七、煮元宵、吃元宵。

小朋友们仔细观察,看元宵在煮熟前后有什么变化?(元宵煮前沉在锅底,煮熟后浮起来了。元宵煮熟后比煮前大一些)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也越来越善于观察了。好,现在我们就来享受我们自己的劳动成果。

八、教师总结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6

文法与经济学院话剧团

人 物: 崔永元 小布什 本。拉丹

崔永元:大家晚上好!欢迎收看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今天我们有幸请到9。11事件的主角:布什总统和拉丹先生。现在我们掌声有请二位嘉宾!

(布什摇手从左进,拉登右进,两人落座)

崔永元:大家可能不知道布什总统和拉登先生以前是一对亲密搭档,那么又怎么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呢?他们两的明天将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对二位进行采访并现场直播!那么请问二位,什么时候认识的?

布 什:我们相约七八。

拉 丹:大约在冬季。

崔永元:那时是谁找的谁?

布 什:其实小崔你应该有这种眼光,我那时用现在的话说是特拽,他找的我。

拉 丹:你怎么说谎也不脸红呢!就你这副老脸,我能找你呀!

布 什:我那时绝对不是吹:美金火药一大堆,谁见我都乐意瞅。咱们隔壁那墨西哥,瞅我一眼他浑身发抖。

拉 丹:得了吧!墨西哥瘦得象笔竿似的,风一吹,他就浑身发抖!

崔永元:二位那时感情怎样?

布 什:我对他没说的,他那时穷得跟鬼似的,啥都没有!

拉 丹:怎么会?那时还有一件先进武器呢!

崔永元:先进武器?

拉 丹:ak---47!

布 什:(不屑地)啐!我那时天天给他送军火,白天送枪炮,晚上送弹药,一边生产一边送,结果眼看着还剩几辆坦克时让苏联人发现了,不仅提出了严正交涉,还开批斗会批斗我,你们国家那时侯不是有一项罪名叫……

崔永元:哦!挖社会主义墙角!

布 什:他们给我定的罪叫“倒资本主义弹药”!

拉 丹:当时怪你心眼太实,你说当时10多个国家嚷着要军火,你就只给咱一家送,把阿富汗堆得象火药库,谁看不出来啊?

崔永元:可又怎么发展到今天的局面呢?

拉 丹:不要提这,一提这我就来气。以前他隔三岔五的给我美金,火药,可自从他认识了以色列,他天天在白宫等着见他,瞅都不瞅我一眼。要是没这事,我能劫飞机撞你大楼吗?

布 什:谁说的!全世界的安危放在我脑袋里,你们国家的不是靠我消灭的吗?再说了,以色列咋的!以色列亲生儿子!

拉 丹:(对摄影机)不拍了!到这里还说这话!不拍了!

布 什:谁说不拍了,我的出场费还没到手呢!

崔永元:你瞧!二位这么风风雨雨这么多年挺不容易,怎么就说打就打呢?

布 什:其实我也损失惨重!我还写了一首诗:反恐春风吹进门,本国军队抖精神。阿富汗这家伙挺闹心,死了一群特种兵。

拉 丹: 那也算特种兵?哼!美军总是做大戏,表现却总差强人意!潜艇坦克与飞机,一场反恐没咋的!

崔永元:这整个一个赛诗会嘛!对了,这一场反恐确实成了你两位多年交情的转折点。不过今天既然来到中央电视台直播现场,你两就暂时抛开往日恩怨,说说当前大好形势。

布 什:2001不得了,一倒,众猢狲逃跑,百姓翻身做主,齐夸美国领导,尤其反塔联盟,更是天下难找!国外比较乱套,政党勾心斗角,今天石油危机,明天金融风暴,刚刚内阁,又要弹颏领导,纵观世界风云,美国政策最好!

(布什拉拉衣领,微笑致意)

拉 丹:挺好!挺成功!挺成功!

布 什:我这样的人,那还用说?哪去找?就美国动武第二天,他咣咣咣打我手机,非要给我念首诗。

拉 丹:(以手掩面)别说,别说!

布 什:啊!布什!拉丹向您道歉,来到你面前,请您撤回兵,看我多可怜!今天的你我怎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我这群劫机犯还能否登上您的飞船?

崔永元:后来怎样?

布 什:炮声依旧呗!

崔永元:哎!两位一直谈打仗,话题太沉重了,还是让我们畅想一下美好的未来吧!

拉 丹:那我畅想吧! 我是身在阿富汗,长在索马里,躲着策划新袭击。想过去看今朝,我此起彼伏,于是乎,我冒出一个新想法。

崔永元:什么想法?

拉 丹:我想出本书,记录我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

布 什: 拉倒吧!文盲还能写书啊!

崔永元:现在出书热,写一本也行,你那书名叫什么?

拉 丹:我看书店里有本《哈佛女孩刘亦婷》,我就想写本《恐怖大亨本。拉丹》。

布 什:吹吧!我呀写本《反恐元帅小布什》!

拉 丹:我还环游世界,不过先要把这头发理了,胡子剃了,再做个光子嫩肤,最后再找架波音747就行了!

布 什:没用的,fbi眼尖着呢!

崔永元:好吧!节目快接近尾声了,按照我们的惯例,节目最后每位嘉宾要用一句话说说想法!要不,总统先生先说?

布 什:啊?就一句了?

崔永元:是啊!发自肺腑的一句!

布 什:我十分想抓本。拉丹!

拉 丹:得了吧!这么多年来,你抓着谁了?丢人啊!我就想……(掏出机票)就想把这来中国的机票让您给报销了!

崔永元:不会吧!

拉 丹: 开个玩笑,我的机票,人家不敢要钱!

崔永元: 呵呵!好了,今天就谈到这里,谢谢各位观众的收看!下面,让我们欢送两位嘉宾的出场!

拉 丹: 我看我还是先跑吧!(跑出场)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7

这点自信,是由近来电视上的一种电话答题节目帮我找回的。

因为那问题,我也能答,但没答。我看出了所谓打电话、答问题、拿大奖,不过是操办者(电视台、广告公司、电信运营商)为圈钱而联手设局玩的把戏。

如问:什么东西“有马不吃草,有兵不吃粮”?提示:“这是棋类的一种”,“两个人玩”,“三十二枚,红黑各半”,“圆圆的,上面写着字”,“放在四四方方的平面上”,“中间有楚河汉界”,“要懂规则,马走什么,象走什么”;问:什么东西“长身子,圆脑瓜,出门一划,开朵红花”?提示:“这是一种易燃品”,“一盒里有许多根”,“可以用来点烟”。瞧,到了这份上,那答案是“象棋”、“火柴”还用想吗?还有:“什么字既在左边,又在右边,碰在一起,不再孤单”(双),“什么东西腿贴着你的腿,背靠着你的背”(椅子),“什么书买的时候必须买两本”(结婚证书)等等,都莫不如此。问题简单得无法再简单,提示详尽得无法再详尽,即使以我的智商论,也属杀鸡用牛刀。

然而有重奖:“五千元+3G iphone手机一部”或“五千元+时尚数码相机一台”。乖乖,挡不住的诱惑啊!女主持人的热情鼓励,更让人深感若坐失良机,真是既对不起自己,又对不起天地。“开动脑筋得大奖!”“不要犹豫,拨打电话!”“只要你答对,五千元和3G手机的大奖就是你的了!”“你打我就接,半秒钟不耽误!”“只要你拨打电话,我马上给你接入直播间!”“电话现在无人拨打!”“现在依然没人拨打电话!”“没有任何人和您竞争!”“一个知道答案的都没有!”“奖金现在还没人拿走!”“节目时间不多了!”“倒计时已经开始!”“节目马上就要结束!”千呼万唤、情真意切、不厌其详、不厌其烦,如是击鼓助阵十几分钟或二十几分钟,谁能不被激励、不被撺掇、不被煽乎得心旌摇曳、热血沸腾、跃跃欲试、蠢蠢欲动呢?

然而细想,又觉得有点蹊跷。问题如此简单,提示如此详尽,为什么还要设重奖?难道就为大发善心、广施恩惠,证明天上真能掉馅饼?而且电视台为什么那么舍得时间,主持人为什么那么过分热情、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声嘶力竭、口焦舌燥呢?

及至看到屏幕上的话费标准,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几家公司,分别是每分钟两元、两元五角、三元,或每次五元,而且“均不含通讯费”。原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话费宰人没商量!贼贵的话费,不由得使我灵思飞动,对整个节目生出一连串的怀疑来:一,仅说奖金,一千人就五百万,一万人就五千万,这样的大奖,可能吗?操办者脑子进水了?二,如获奖限制名额,名额是多少?怎样进入名额内?若被告知“恭喜你答对了,可惜名额有限,你未能获奖”,又能奈何?三,电话拨通后真有人即刻接听吗?会不会先不断播放音乐,再一遍遍以语音提示告知输入有关号码,从而让人在等待中,既心犹未甘,又欲罢不能?四,“通讯费”几何?每分钟一角,两角,一元,两元?而且什么叫“通讯费”?电话费不是“通讯费”吗?如买火车票,是不是还得另付“交通费”?

再到节目的“有电话接入,观众答题中”,我更完全明白了。显然这是为了像真的,才有人往里打电话;未料打电话的男和女,表演过分反而穿了帮。如问“有马不吃草,有兵不吃粮”,居然回答是“军棋”。军棋里有“马”、“象”、“楚河汉界”吗?问“长身子,圆脑瓜,出门一划,开朵红花”,更答成“雨伞”、“蚊香”、“灯笼”、“手电筒”,反正什么不对说什么,该说什么偏不说什么。智障啊?谁看不出这是几个“托儿”在故意装傻说错?也太把别人当“二”、太小瞧观众的智商了!所以最后终于有人答对了,主持人说“完全正确!五千元和手机就送你了”时,我的当即反应是:蒙谁呢,这就真给大奖了?怎么给?给谁了?什么即时竞答、即时揭晓,早就录制好了吧?

抚今追昔,我真怀念二十多年前的知识性有奖答题――内容广博且不乏精深,奖品虽微不足道,却真能激励、促使人们增长知识、提高素养,以至蔚为一代风气。而眼下的电话答题,目的甭说了,手段更堪称无聊、下作、裸、小儿科,对观众的智商简直是侮辱和嘲弄。设局圈钱当然属于高智商,惜乎连我这等智商的人都没骗得了,足见也没高到哪儿去。想到我这个生来容易轻信的主儿,虽常常有坑就跳、有套就钻,但也终于长了回心眼儿,这次电话答题就没入彀。于是自惭之余又庆幸,我的智商赛乌鸦,为此当浮一大白。

【原载2010年4月9日《今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8

2、这条短信有魔力,阅读后一切的烦恼都“宵”去,所有的霉运都“宵”去,全部的苦难都“宵”去,独留快乐与幸福。祝你元宵节快乐“宵”遥!

3、这世界上什么最甜?你煮的元宵。世界上什么最最美?和你一起观赏的月亮。元宵佳节,我吃着你煮的元宵和你一起赏月。

4、月上柳梢圆又圆,人约黄昏吃汤圆。万水千山思念连,家家户户都团圆。尊重传统孝为先,没有规矩没方圆。翱翔千里有期盼,回归慈母手中线。祝亲爱的爸爸妈妈,元宵节快乐!

5、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新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6、圆圆的汤圆是我的爱,甜甜的馅料底下是关怀;什么样的节奏是最摇摆,什么样的节日是最开怀?暖暖的关爱从亲友那儿来,流向快乐的心海,快乐的节日是我们的期待,热热闹闹过元宵才是最自在!最炫元宵风,属于你的快乐元宵节!

7、元宵圆圆,家人欢聚庆团圆;元宵甜甜,美好生活比蜜甜;元宵白白,纯洁爱情身边来;元宵粘粘,粘住幸福好运连。元宵佳节,纵享快乐,赏灯猜谜,其乐无穷!

8、元宵送汤圆,祝福圆又圆。满碗都是福,好运不胜数。一口一个甜,快乐笑开颜。再尝香满嘴,成功紧相随。祝元宵节快乐!

9、元宵佳节赏灯欢,笑逐颜开美滋滋;悬灯结彩喜气浓,家家户户乐陶陶;猜谜赏月大团圆,举杯同庆合家欢;放鞭放花真热闹,其乐融融笑开怀;发份祝福表心意,情深谊厚暖你心;祝你元宵节快乐,福运无边享幸福!

10、元宵佳节倍添喜,锣鼓喧天问候你。烟花绚烂照亮你,彩灯排排祈福你,汤圆粘粘粘住你,明月温柔爱给你,福福无限缠着你,惊喜连连笑纳你。元宵快乐!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9

多年来,不断有研究结果显示,中奖得主所赢得的奖金不管多高,大部分得主最后还是会回到中奖之前的经济状况,因为他们的理财能力只能掌控十分有限的财产。

可是那些白手起家的千万富翁就完全不一样了。值得注意的是,那些靠自己努力而致富的人,在失去财富之后,通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把钱全部赚回来。譬如美国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就是绝佳的例子。他本来身价数十亿美元,后来一度失去一切,几年后就把失去的钱全部赚了回来,而且比先前更富有。

两者的区别为什么这么大?你有没有听说,有人在财务方面一塌糊涂?你有没有注意过,有些人本来有很多钱,后来却千金散尽?有人的开头做得很好,后来却搞砸了?从表面来看,这些人是时运不济、碰上了经济不景气,或是遇到了糟糕的合伙人,或是别的什么原因。但是,假如从内在因素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你在还没准备好的时候就得到一大笔钱,那么这笔钱极可能不会待在你身边太久,它们早晚会离开你。大部分的人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创造并守住大笔的财富,去面对各种伴随着金钱与成功而来的挑战。就是这些原因,使得大多数人没办法变成有钱人。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白手起家的富翁也许也会输掉万贯家财,但是他们不会失去那个让他们获得成就的最重要因素――“金头脑”。以唐纳德・特朗普来说,“金头脑”不止值千万美元,而是十亿美元。事实上,特朗普绝对不可能只是千万富翁,如果他的身价只值百万美元,你认为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的成就?特朗普会认为自己一贫如洗,一败涂地。因为特朗普把自己的创富“调节器”设定在几十亿美元的位置,而不是百万美元。

大多数人的创富“调节器”都设定在几千美元,而非几百万美元的刻度上,有些人的创富“调节器”甚至只设定在几百美元。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没有完全发挥自己的潜力,所以无法成功。有研究显示,80%的人一辈子无法如愿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而有80%的人从来不觉得自己真正快乐。原因很简单,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昏昏欲睡”,他们的工作和思想都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他们只看他们看得到的东西,只活在肉眼可见的世界里。

如果有一棵树是生命之树,在这棵树上结了果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果实就是我们的成绩。所以,当我们看到果实感觉不满意,这可能是因为果实的数量不够,果子太小,或是不好吃。我们怎么办?大部分人会把更多心思和焦点都放在果实上面。但是,真正制造这些果实的是什么呢?是种子和根。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地上的东西,是地面下的东西制造出来的;我们看见的东西,来自于我们看不见的东西。

如果你想改变果实,你首先必须改变它的根;如果你想改变看得见的东西,你必须先改变你所看不见的东西。

有人会说:“眼见为凭。”那么,你为什么要花钱买看不见的电来用呢?你看不见电,但是你一定知道它不可缺乏。如果你对于电的存在有任何疑惑,不妨直接把手指插座里,保证你的疑惑会瞬间消失。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的东西的威力远胜过看得到的东西。你可能同意也可能不同意这个说法,不过若是你没有把这个道理运用在生活中,一定会吃亏。为什么?因为地下的东西制造出地上的东西,看不见的东西创造出看得见的东西。

大亨们的创富“调节器”的设定,让我们了解到成功、平庸或理财失败的根源,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天生“注定”会成功,有人却“注定”一辈子要为钱辛苦奔忙。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10

【关键词】教材解读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把教材作为解读的对象,教师要基于三种眼光。第一种成人眼光,教材中知识的创造者是成人;第二种教师眼光,教师看待数学问题重点是如何转化为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最终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方法;第三种学生眼光,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的不是“教师逻辑”,而是“学生逻辑”。通过调研听随堂课、教研活动听试教课、校本教研听常态课等,发现教师备课习惯于换情境、改材料、变例题等。很少意识到教材内容的重要性,缺乏研读教材意识,疲于寻找课件及相关素材,课堂效果不尽人意。教材大到整体结构,小到图文细节,无不蕴含着编者意图及教学策略。因此,充分解读教材,准确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是实现“用教材教”课程理念的基本前提,是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下面是“认识人民币”一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教学过程

【片段一】

1. 绘本阅读《钱是怎么产生的》。(时间5分钟)

2.新课学习。

(1)出示一组人民币。

师:这一组人民币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都有。

生:都是纸币。

生:有些有横线,有些没有横线。

生: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绿色的。

……

然后教师用红色线条框出“中国人民银行”并圈出“国徽”图标,再次让学生回答每张纸币上有什么。

生(齐读):中国人民银行 、国徽。

于是教师归纳共同点是:都是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都有国徽,所以我们要爱护人民币。

此时,听课老师才明白这一教学环节是为了进行思想教育,显然目标定位是对的,教什么是知道的。

【思考一】怎么教?

教师以“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国徽”作为材料来教育学生要尊重人民币、爱护人民币。这是解读教材的第一种“成人眼光”,这样教学“人民币”具有一定的政治色彩,以成人的高层面的理解是可以的,但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根本没有这些概念。任教老师有没有很好地去研读教材。

第一幅图女孩子买书一共花了多少钱,第二幅图男孩子买碰碰船票,第三幅图阿姨买晚报,第四幅图姐姐与存钱罐,小精灵说“买东西用到人民币,我们要爱护人民币”。教材编者考虑问题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以解读教材第三种“学生眼光”来思考问题,对知识进行了教材化的重组,作为教师还要进行以“教学转化”为目的的二次重组,站在学生的角度,遵循“学生逻辑”进行教学。

【片段二】

师:小朋友,课前我们已经认识学习单上的人民币。

(1)出示1元纸币:这是多少?你怎么知道的?

(2)出示1元硬币:这又是多少?

(3)两个都是1元,有什么不同?(纸币,硬币)

(4)出示1元、1角、1分硬币,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引出人民币的单位。(板书:元,角,分)

(5)这么多人民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生:看单位和数字。

【思考二】怎么问?

这一教学片段教师是为了引出课题,并没有展开记忆人民币教学。像“这么多人民币,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这样的问题比较随意,学生对于教师的随意提问可以选择不回答,久而久之,学生会在课堂上表现出随性的行为,难以专注、认真地投入学习。课堂提问教师需要慎重,课前能认真思考备课的教师才能上出有思考力的课堂,才能培养出有学习力和责任感的学生。

【片段三】

学习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1)1元、1角、1分这三个硬币的面值一样大吗?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生:元比角大,角比分大。

(2)1元有多大,有2个1角那么大吗?

生:1元=10角,10角=1元。

师出示下图:

(3)要求数出10张1角换1元。

(4)买1元的东西怎么付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生:5角+5角=1元。

生:2角+2角+2角+2角+2角=1元。

生: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角=1元。

生:2角+2角+2角+1角+1角+1角+1角=1元。

有一位W生没举手,也没经老师邀请冷不丁地问: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教师没有理会,继续自己的课堂教学)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什么?

生:都是1元。

生:都是10角。

师:10角换1元。

【思考三】要什么?

知道1元=10角,10角=1元,是学生这一节课要掌握的一个基本目标,但不应该仅仅是记住,因为学习认识人民币不仅仅是为了满10角去换1元,或者说拿1元换10角的技能考试,真正的价值在于体会人民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可惜的是有个学生冷不丁冒出一问: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教师没理采,课后从老师那里了解到这孩子很聪明,反应比较快。那么这么聪明的孩子会有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说明他对价值对等有所感觉;另一方面说明教师对进率教学的目标是欠缺的。真正明白等价互换是很有必要的,必须通过买卖与实物交换体会价值对等。

【片段四】

1.写出下面的钱数。

(1)学生独立完成。

作业完成情况如下:

第一幅图基本正确。

第二幅图多数学生填6角9分,正确答案应该是7角8分。

第三幅图基本正确。

第四幅图基本正确。

【思考四】练什么?

有一些公开课,教师让学生独立练习时间并不多,往往一节课精彩不断,学生觉得思考好累。以上是校本研讨课,教师让学生打开书本做习题,体现常态,符合教学常规的要求。学生可以有自主学习思考做题的时间了,当然在肢体上可以稍自由些、放松些。教师是否同时终止了思考和有效教学?以上片段教学中,学生完成作业,该老师校对即可,够了吗?特别是对于大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不难发现,学生在前面回答如何认识各种币值的时候,学生说看“数字”与“单位”,教师非常认同别无想法。可是从这一题看出来学生并没有真正关注数字与单位,因为颜色与材质给学生造成的刺激要强于数字符号,所以学生还是会受材质与颜色的影响。第四幅图的人民币摆法与前面三幅不一样,作为教师是否要思考,这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没有摆好。作为普通教师不用去怀疑编者的不小心或印刷厂的失误,依照教材原有的呈现研读教材,查阅教学参考用书,领会编者意图,用好教材。

2.填一填。

(1)学生独立完成。

(2)校对,教师重点分析20分=( 2 )角。

师:20分=( 2 )角,你是怎么想的?

生:10分=1角,20分等于2角。

师(引导):20里面有2个10,所以20分=2角。

关于分与角之间的关系及元与角之间的关系,道理是相通的,1角=10分,10分=1角,学生确实已经记住,也会进行这些简单的角、分之间的换算。对于简单的换算不成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让学生记住进率,记住方法:小单位化大单位除以进率,大单位化小单位乘以进率,而学生往往是看已知数据较大就用除法解决,看已知数据较小就以乘进率,难以暴露学生的思考痕迹。那么在这节课里,如果只做这些是不够的。当学生说1元=10角,10角=1元的时候,脑子里有什么?是空白的?只有干巴巴的1元=10角,10角=1元,有没有一定的表象支撑?需不需要有表象支撑?答案肯定是需要的,这是数形的结合,这是理性思维的提升,这是理性的思考,同时为后面学习其他相关进率知识积累一定的表象支撑与学习活动基本经验。那么如何操作值得我们思考。1角=10分,回忆图是怎么样子?20分=( )角,想象图又是什么样子的?使学生在换算的同时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而是有图像支撑的。

二、教学思考

反观教学片段,发现课堂上的种种问题:教什么?怎么教?教师还是比较模糊,在盲目地搬用、模仿,比较注重形式、教学环节,课堂教学效果不好,归根结底教师缺乏教材观,没有真正去研读教材,充分认识教材的可用性。下面笔者就如何读懂教材,提高常态课教学效率,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

(一)读懂教材,确定教学目标

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最基本载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专家同一线教师多次研究、实践、再三审核的一种文本呈现。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教学目标。

例1教材上呈现左边是1元、1角、5角的纸币和硬币,右边有1分、2分、5分的硬币。显然作为教师在备课时,必定先看教材上印刷着怎样的图文。非常明确地告诉教师,通过学习,学生必定要认识这些纸币和硬币的。由此可以确定其中教学目标是:认识人民币元、角、分(包括纸币、硬币)。

例2教材上呈现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有1元的硬币和10枚1角硬币的直观图,直观图下还有1元=10角。有1角的硬币和10枚1分硬币直观图,下面同样配有1角=10分。由此可以确定教学目标是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但不只是图下的关系式,要关注直观图的展示:用元作为单位的量感只有1个,而用角作为单位的量感有10个…所以目标应该还要关注数形结合,建立元、角与角、分等关系的表象。

根据例题与课后习题编排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并会进行简单换算。

(2)经历观察、兑换元、角、分等活动,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和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渗透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等思想。

(二)读懂教材,明晰教学策略

教材不仅呈现教师要教什么,其实认真研读你会发现,教材其实蕴含着怎么教,为教师提供一定的教学思路。

教材在呈现主题图时,总会有简短的语句或不完整的提示语,但它足以反映编者的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如教材中的主题图(见图1),这四幅图在揭示爱护人民币教学目标的同时,已经提供怎么教学的基本思路。通过一系列学生熟悉的情景,让学生知道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以此揭示人民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功能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存零钱的示意图,对学生进行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合理用钱,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读懂教材,用好教材,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人民币有用才会珍惜才会爱护,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三)读懂教材,反思教学得失

认真备课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课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堂课是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是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是学生与学习素材的思维碰撞。在交流过程中总会有令人激动、沮丧、迷茫的感受,课后很需要我们好好反思,整理成功的经验,寻找失败的原因。

1.读教材,反思教什么。

课始,教师用绘本故事描述《钱是怎么来的》,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听课老师也觉新鲜。反观教材的主题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买卖场景,比较而言,学生更喜欢绘本故事。但是绘本故事用了14张PPT足足花了5分钟时间,学习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是15~20分钟,而故事占去了25%~30%的时间;再思考,主题图编排编者的意图是什么,而呈现钱是怎么来的意图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重新思考。课初情境,第一,改变情境要与教材意图吻合;第二,创设情境要与学生口味吻合。课中重点,学生冷不丁冒出的问题“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教师当堂没有搭理,在课后必须要好好思考,第一,理还是不理,为什么?第二,如何应对课堂生成。课后弥补、思考,在后续课堂中需要改进什么?

2.读教材,反思怎么教。

教学参考用书有教材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目标等内容安排,给予一线教师提供很好的教学参考和依据。稍有关注教学参考用书的老师,教什么应该不成问题。但怎么教不一定方法得当。例如上文举的爱护人民币教学的例子,@然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还有教学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时,学生冒出的问题,“1个东西要10角,我带1元可不可以买”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其实教学元、角、分关系,记住进率是重点,真正理解才是关键。10角与1元是等价的,必须让学生明白,拿1元的人民币去买是可以的,拿10个1角去买同一个东西也是可以的,拿2个5角去买也是可行的,通过练习不断强化。让学生真正明白量感的不同而不影响实际价值。

教师上课时需要一种蹲的姿态,备课时就应换位思考,想象坐在教室里的学生会想些什么。就像刘加霞老师在《小学数学有效教学》一书中讲道,教师不恰当的教学设计的根源主要有两点:一是没有追问学科的本质,二是没有真的了解学生。形式上描述的是了解学生,要读懂学生,其实读懂教材也是读懂学生的一条很好途径,因为教材是通过实验再三定格的教学载体。说到底教师要有读教材的意识和研读教材的能力。只有读懂教材,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切实提高常态课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斯苗儿,俞正强.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案例解读小学数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

[2]李政涛.教育常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11

设计意图: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泉州地区每年的元宵节都非常热闹,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灯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会带孩子去游灯,有的提着购买的花灯,有的提着自制的花灯,兴高采烈欢喜过佳节。幼儿园有机结合传统佳节,举行丰富多彩的“欢乐庆元宵”系列活动,本活动是“欢乐庆元宵”系列活动中的一个分支,旨在通过讲述、制作花灯,让幼儿感受元宵节欢乐、祥和的气氛,感受闽南民间文化的丰厚精彩,体验优秀民间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反思:

一、选材恰当生活化,参与活动兴趣浓

泉州地区每年会举办形式多样的“花灯展”,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都会带孩子去游灯,兴高采烈欢度佳节。幼儿非常喜欢花灯,充分投入到活动当中进行讲述和探索制作花灯,幼儿在“看一看、讲一讲、想一想、做一做、玩一玩”中探索制作花灯的方法,感受到优秀的闽南民间文化给人们带来的乐趣,激发幼儿热爱闽南文化、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引领主导化,凸显支持有效性

1 问题的提出具有启发性。在活动中,教师设计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发性问题”。说说农历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引导欣赏、观看幼儿带来的各种各样的花灯,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灯?象什么形状的?上面有什么图案?用什么材料做的?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表达。接着教师结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讨论:你还看过什么样的花灯?你喜欢什么样式的花灯?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和层次性,引发幼儿动脑思考,积极回答问题。

2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方法。教师出示范例,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盏花灯,你认为它是怎么做出来的?”,让幼儿带着疑问自己观察、发现问题、动手操作寻找探索制作花灯的方法,能启迪幼儿的心智,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培养幼儿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

3 小组讨论,提升经验。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示意图上花灯的制作方法,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增加相互间的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同伴的不同看法和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能促进幼儿的不断思考,并完善自己的想法,幼儿充分地体验合作带来的乐趣,最终在同伴和老师的鼓励、帮助下,幼儿都能制作出自己喜欢的花灯。

4 材料的提供体现多样性和选择性。活动材料的提供丰富多样,陈列成自助餐的形式,让幼儿更有选择和创造的余地;提供废旧物品让幼儿操作,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设计自己喜欢的装饰图案进行装饰制作花灯,同时对不同能力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5 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整个活动过程由:观赏花灯一结合课件讲述一尝试分类游戏一自主探索制作方法一动手尝试―展示作品_÷活动延伸六个环节组成。活动过程中,每个活动环节清楚,层层递进,逐步增加难度,每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提升、后一个环节的铺垫。

什么是中元节范文12

元宵节作文1

每年的元宵节,高新区的火炬公园都会燃放美丽的烟花,红的、紫的、绿的、粉的、黄的、……各式各样各样的鲜花因有尽有,琳琅满目。下面我就带大家瞧瞧吧!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一家刚吃完饭,门铃“叮铃铃,叮铃铃”的响了起来,爸爸赶紧拿起了门铃:“喂,谁啊,……哦,是你呀……有什么事吗?……哦!行,我们马上下去。”我和妈妈异口同声的问:“谁啊!”“就是咱们邻居问我们去看烟花吗,我说去。”老爸说道。

我立马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准备完成!老爸穿上了他那厚厚的羽绒服,也带上了帽子。我们哼着歌便走出了家门。

这时,邻居李叔叔拿来了一个蓝色的孔明灯,让我们放,我们费了好大的力气才把火点烧。点是点完了,该放了,我们围着楼跑了好几圈,就是飞不起来,最后还是李叔叔轻而易举的把它放上了天空,哎!没办法,姜还是老的辣哦!

我们一看表,啊!已经七点十五了!快跑吧!我们加速的跑到马路中间,这时视觉,我们都看的见。只听见“楸——”一声,一个红色的烟火飞上了高高的天空,又像流星雨一样慢慢滑落,非常的漂亮。

紧接着一个接一个的,五颜六色的,色彩缤纷,这么美丽的烟火就掩盖了星星的美丽。这时,天上飞起来一个特别大的烟花,当放完的时候,我才看见从上面徐徐落下了一些小小的降落伞。“好棒哦!”我说道。

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可以放完以后再转起来的烟花,好美丽哦!最后看到了一个无比寻常大的金色的烟花,好帅哦!很快,我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

昨天真高兴,看到了那么多的烟花,又看到了很多美丽的造型,好棒哦!

元宵节作文2

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两日的冰雪封住了条条小道,封不了人们欢度佳节的热情。夜幕降临,万家灯火辉煌璀璨,一只只红灯笼,映衬着那一轮灿烂的亮晶晶的月。高高的月儿,浓浓的情,轻柔的抚摸着多少双仰望的眼睛;咚咚的爆竹,绚烂的花,震耳的炮声颤落几滴相思泪?

这个欢乐祥和的小镇里,春节每一天无不是被爆竹声淹没的,元宵佳节更是如此!

莹莹的月光刚撒下大地,一声声巨响便7由远而近的飘舞而来了。渐渐地,这响声如潮水般越来越密集,越来越猛烈。一道道彩显腾空而起,一丛丛火焰燃烧上天空,一朵朵礼花绽放在云霄,一声声巨响震得个云淡田清。一阵阵巨浪汹涌地拍打过来了,一次次风暴疯狂的袭卷而来了,这气势,好似千军万马呐喊而来,好似亿万花朵频频献芳。看着满天娇艳,万紫千红,如临仙境,又入神谷,一缕缕芳香让人心神荡漾!如果说月是一首永恒不变的诗,满天烟火便是一卷千变万化的画。

突然,出现了难得的稍许寂静。可霎那间,一条金黄而渺小的细条溜向了烟气弥漫的天空。嘭,一朵硕大而灿烂的礼花在空旷的天空中傲然开放了。它是那么美,那么耀眼,鲜艳的红色和绿色交融在一起,好似一朵被绿色相衬的桃花,照亮了整个大地!家家挂的大灯笼也顿时黯淡无光,被它那强大的光辉征服了!一花未平,群花又起,另一朵礼花便在它的余晖下绽放了,是金色的,不怎么美丽,让人感到十分无味,突然被分散开的淡淡金丝,顿时大方异彩,一下子变得闪亮烂漫,“哗哗”地闪烁着,而且越分越多,即像夏日的满天星辰,又像万千个小金猪扇着耳朵。转瞬间,这朵美丽的礼花也要瓣尽香散了,可是另一朵礼花又开放除了金色绚烂的,延续了上一朵的美丽。就这样,一菊飘香,万花献瓣,它们用消逝来延续着绚烂的身姿,金得耀眼,亮得赛阳,让人叹为观止,让人赞无言词!

春园的百花哪能看绝!不一会儿便看的乱目,听得响耳了。也许是纷纷白雪阻挡了人们舞狮观灯、猜谜踩高跷的热情,但却被空中异彩纷呈的烟火映成了一幅幅“彩雪画”!

元宵节作文3

劳累的一天转眼间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同学们迎来的是这个绚丽的下午以及喜气洋洋的元宵节活动。

大家个个都表现得很激动,但仍然保持着安静,没有丝毫的躁动

首先,彭紫轩的妈妈教我们包汤圆。每个人戴着手套,拿着面团和仅有的一小团芝麻馅包汤圆。她耐心地对我们讲解该怎样包,我们听得很认真,生怕错过了每一个字。听完这包汤圆的流程后,大家就开始自己动手了。有人不会包,于是把面团当成橡皮泥,捏起小人来了!有人在向我展示他的“成果”。我凑近瞧它,呵呵,一个个小黑点露在皮外面。那分明就是——芝麻馅嘛!我提醒他:这样包,等会儿煮了会露馅。我不费吹灰之力就包好了,因为我以前包过的嘛!终于,在大家的“艰难”表现后,每个人的汤圆都包好了。鲁老师也包了一个汤圆,说是里面装着一个“惊喜”。大家都想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但老师说等我们吃了汤圆后再告诉我们。

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着热乎乎的汤圆出锅。我祈祷着能够吃到鲁老师所包的汤圆。我第一个吃汤圆。两个白白胖胖的汤圆“流”进了我的碗里,香甜的米酒里飘着黄色的蛋花。我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小口汤圆,香糯的软皮立即破了一个小口子,里面那黑色的甜芝麻馅也流了出来,真好吃!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吃完手中的一碗汤圆,但里面并没有“惊喜”。没过多久,我就听见坐在最后一排的万思琦喊到:“老师,我好像吃到了‘惊喜’”。老师笑眯眯地追问:“里面是什么?”他尴尬地说:“似乎是一张纸条。”老师又问:“拿来给我看看。”“不小心吞了。”万思琦手放在头顶轻轻挠了挠回答道。老师诧异地看着他“什么?吞了!”(传来一阵笑声),“上面写的是‘今天作业不用做’!”(全班哄堂大笑)。万思琦懵了,大家都望着他,他的不知所措更加让众人大笑不止。于是,我们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度过了一个下午。

同学们在祝福声中、谈笑声中体会到了这个元宵节意义非凡。

元宵节作文4

今年元宵节,吃过晚饭,我们就去看花灯、焰火了。

七点刚过,我们就来到新市区看花灯,这里人山人海,花灯会种类繁多,设计新奇,造型各异,市政府前的整个街道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们前来观赏;有做生意的人早早来到摆好摊位,有的坐车从几十里路的农村赶来,还有的小孩骑在他爸爸脖子上,手拿着糖葫芦边吃边看。八点多钟,在市委大楼旁边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美的夜空呀!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的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一颗颗五彩的礼花腾空而起,礼花炸开以后,一朵朵纸花飘落下来,甚至有的纸花还带着一颗颗亮闪闪的东西,真像一颗颗彩色的流星;有的礼花炸开以后是双层的,接着变成动物形状了;有的炸开以后就像下起了流星雨,刷刷地往下落;还有的如同一道道彩色的金环,把天空变得光彩夺目,整个市区都沸腾了……

五彩的花灯被高高的挂在了半空中,闪着耀眼的光芒。美丽的花灯给这里增加了秀丽的色彩。这些造花灯的人手还真巧,什么羊形、龙形,拖拉机耕田形的……都能造出来,真了不起。

当我们看到一半时,我惊讶地叫了一声,因为在花灯里,这个是我见到的最有意思的是:花灯里居然还有三只活羊,灯箱里还有一群小鸡,据介绍,它们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呢!真让我佩服不已。有些大胆的人甚至还过去摸摸它,而那些羊只是晃晃脑袋,不时地抬起头“咩—咩—”地叫唤两声,然后又继续吃它的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当我们往回走时,看到一群人在猜灯谜,其中有一个字谜是:天下人间会七星,我和爸爸妈妈猜了许多次也没猜中……

时间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三个多小时,但我们一点也没觉得累。

啊!今年的元宵节之夜真美呀!

元宵节作文5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题记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们便已长大。但这只是身体上的成长,我们的心灵,真的成长了吗?

今天是元宵节,我给自己放了一天假。上午空闲时,匆匆一瞥镜子里的人,不由得有些讶异。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皱眉头的呢?

你有没有什么烦心事,为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或许,这就是人的改变吧,

我默默地给出答案,心底却是一片茫然。为什么呢?

过完元宵节,年也就过完了。窗外偶尔有几声鞭炮炸响的声音,汽车飞驰而过的声音,三三两两的人们说话的声音。元宵节永远都是这样,早上永远不如晚上热闹。

天逐渐明朗起来,到达了一天中阳光最刺眼的时间,随后又逐渐黯淡了下去。直到最后一抹阳光都消失不见,天空才慢慢的变黑,一直到黑暗笼罩大地,不远处的街上,花灯像一条沉睡着的火龙一般蜿蜒着,元宵节的高潮才开始。

吃过了晚饭,妈妈又煮了元宵。光线打在它们光滑的皮上,折出好看的晕。妈妈拿起一张桌子,放在地上,又拿出一些带花纹的瓷杯,在瓷杯中盛上元宵,把瓷杯一字排开放在桌子上。又点了一把香,点上了蜡烛。因为有风的缘故,使得火光摇曳不定。

这时候,窗外有烟花开始绽放。它们从炮筒里出世,跃上了它们一生的最高点,拼尽全身的力,只为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待到灯枯油尽之时,那飘落下的“哗啦”声,便是它们自己给自己的鼓掌声,随后便消散在空气中。它们的一生也就这么短短几秒,却得到了人们的喝彩,所以它们不悔,也不怨。

我问自己,你什么时候变得多愁善感了?

这个问题我同样无法解答。

人那,就这样被时间悄无声息的改造着。

下了楼,我望着正在焚烧吞噬纸的火焰呆呆地出神,直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才把我拉回现实。

鞭炮闪烁着,跳跃着,诉说着它生命的精彩。

放完鞭炮,我便开始放孔明灯。将蜡点燃,看着红色的灯壁慢慢膨胀。我好像感到手中有一股生命在成长,它想要挣脱我给它的束缚,它渴求自由,它向往蓝天——于是,我松开了手,看着它慢慢的向上升起,看着它越来越小,最后,和众多孔明灯一起飞走了,化作群星点点。

我又问自己,你为什么没有许愿?

——许了愿,愿望就能成真吗?现实不是童话,没有心想事成的奇迹,没有如愿以偿的梦想。它无情地把你的梦境撕碎,留你一脸的虚冷。

孔明灯寄托的不是愿望,而是希望。

我再次向天上看去,发现我已经找不到我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