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什么是制度

什么是制度

时间:2023-01-02 00:42:11

什么是制度

什么是制度范文1

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上最优越的制度

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读过“社会发展史”的人,都知道,社会主义制度主要指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以及与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制度是有史以来最优越的社会制度。因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过去被压在社会底层的、为数最多的劳动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精神上得到了彻底的解放。

社会主义制度破天荒地消灭了几千年来人类历史上所存在的阶经压迫和剥削。广大的劳动群众,打碎了自己身上的锁链,了少数剥削者的统治,获得了自由平等。他们由奴隶而变成了国家的主人,由受少数剥削者的摆布而自己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社会主义制度把过去资本家用来奴役和剥削别人的生产资料,转变成为全体人民所公有的财产。过去,当这些东西在资本家手中的时候,人是机器的奴隶,人们被迫为资本家劳动。社会主义解放了生产力,人变成了机器的主人,人们在目觉地为社会、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少数的剥削者穷奢极侈、荒淫,而多数人却饥寒交迫。那是一个饿死人和逼得人们发疯的罪恶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巨大的工业为着人,为了人而建立起来,这里将会消灭失业和穷困,每一个人的生活将会得到可靠的保障。

在消灭了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的精神道德面貌,也完全改变了。“人不为已,天诛地灭”,是人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信条。资产阶级及力宣傅这种自私自利的道德观,在那里尔虞我诈,彼此排挤,互相竞争。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阶级和剥削后,阶级利益的冲突没有了。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同志的互助合作的关系。先进的帮助落后的,而先进者也在群众的推动下,不断前进。这就使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人们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的团结一致,是社会主义前进的强大动力。

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老爷们,经常在吹嘘他们那里是“西方极乐世界”。可是,那个“极乐世界”只能存在于纽豹的摩天大楼里,在密士西比河两岸的农村和城市的贫民窟里,是没有什么欢乐的。而我们却要用我们劳动的双手,把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方,连过去最荒僻的地方都建设成地上的天堂。

事物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也是这样。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曾经经历了原始公社制,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在这几种社会制度中,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比它的前一个社会制度要好一些、进步一些。假如说,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社会主义也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帝国主义的嘶叫而怜悯它。符合客观需要的东西就是合理的,就是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制度将在全世界范国内确立起来,这是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改变的趋势。难道除此之外,谁还能找出另外的出路吗?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为什么会产生缺点错误

我们说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历史上最好的制度。但这并不是说,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不会产生和存在任何缺点和错误。因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件非常复杂艰巨的工作,并不是可以

像一架机器那样,按一下电钮,所有的轮子都能够有节奏地转动超来。这里如何有效而正确地组织、调节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决定的意义。但是,要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计会生活的各方面充分地表现出来,还需要有正确的政策,适合客观要求的各种法令、规章制度,而且还要有能够正确执行这些政策、法规的人。问题也就常常发生在这里:

一种好的政策和正确的措施,应该是符合客观情况和客观需要的。可是,客观情况是复杂的,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必须仔细地、不带任何主观成见地把握、分析客观事物的各个方面及其相互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规律,然后才能作出决定。要做到这一点,并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的工作人员,将尽力做到这一点。但即使这样,有时也会因为对客观情况了解得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因而作出错误的决定来。譬如,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必需的,而发展重工业又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最根本的措施,它是符合人民的客观需要的。但是,发展重工业一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另一方面重工业产品不是人民在日常生活中所直接需要的。为了照顾人民群众的目前利益,适当满足人民改善生活的要求,就必须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适当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使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投资,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这就需要估计到本国的资源情况和当前的经济条件。如果忽视了实际的可能性,过分强调重工业的投资,就会影响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的改善,引起人民的不满。发展重工业,这本是从人民的长远利益出发的善良愿望,但是,由于政策不符合客观情况,结果就会造成错误。

什么是制度范文2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殷墟的发掘,确证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朝时期,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制度范文3

【关键词】城乡互动开放 农村改革 制度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F320.2 【文献标识码】A

三十多年来的农村改革,逐步打破了城市对农村的“闭合状态”,形成了城市对农村开放的格局。在新的时期,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农村的改革也正拉开序幕。随着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开放发展的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的开放发展在思想上进一步形成全国共识。因此,在新时期,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坚持走城乡互动开放的新道路。

深入农村改革必须坚持城乡互动开放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不断前进,城市发展突飞猛进。而农村发展相对缓慢,一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软肋,城乡二元化格局不断扩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深化农村改革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这也为我国农村深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

近几年,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不断深化,这也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对农村开放格局的发展,有利于农村的要素资源流向城市。我国将统筹推进城乡就业作为主要工作内容,促进了全国超过2亿的农民进城务工。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制度,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的策略,有力推动了农村人口市民化。

但总体而言,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主要还是局限在城市对农村开放,而农村对城市开放,更多地只是农村资源要素单向地流入到城市,农村对城市的实际开放程度明显偏低。客观来讲,我国农村对城市的开放远弱于城市对农村的开放,远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城市居民能到农村就业、居住的少之又少。我国单一的城乡开放,也]有逃出城乡要素分割的束缚,这直接导致农村资源要素仅可能单向流入城市,或者直接被低价划归城市,城乡之间的要素交换与共享远远不足。这种情况可能引发两种负面结果:一是农村无法共享城市发展取得的成果,从而不能顺利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共同繁荣;二是导致城市的优良资源要素无法投入到能够更好发挥功能的领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既然国家提出要缩小城乡差距,根本就在于缩小城乡发展能力差距。而当前城市资源要素无法充分流向农村,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发展能力提升,进而导致城乡差距迟迟无法缩小。如果过度实行城市单向对农村开放,则会引起“反城乡一体化”,导致农村资源要素过度向城市转移。

所以,要避免“反城乡一体化”,加速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要加快扭转城乡单向开放的局面,向城乡双向互动开放进军。经验显示,城乡一体化首先是受到工业化的带动,农村资源要素不断向城市集聚,随后城市不断向农村拓展。可见,在城乡一体化过程中,集聚和扩散是相互协同的,它们共同推动城乡的不断发展。显然,真正意义上的城乡一体化,就是一个实现城市和农村之间资源要素相互流动和融合的过程,即城乡一体化本质上就是一个走向城乡互动开放的过程。

无论是什么资源要素,唯有发生流动,才能够创造出价值并实现增值。三十多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因为坚持了开放发展,促进资源要素不断流动。这也表明,如果没有开放,改革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在新的时期,要推动我国农村实现改革,就必须打开农村相对封闭的大门,与城市之间构建双向互动的开放绿道。若能顺利实现城乡之间资源要素的双向公平互动,那么我国农村的改革也将迎来巨大的内生动力,同时城市的发展空间也将得到进一步拓展,城乡一体化的格局将进一步得到显现。

土地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改革的突破口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要持续坚定不移地走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全力推进坚持城乡互动开放的农村改革,破解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从本质上来说,制约我国城乡之间资源要素自由流动的最终幕后主导力量,是农村的土地制度。农村地区要持续吸引城市资源要素,就必须具备可交换的资源要素。而农村拥有的可交换资源要素中,劳动力和土地是最为重要的。受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约束,农村的土地无法和城市资源要素进行交换。而城市资源要素进入农村后,便缺乏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土地资源,导致城市资源要素被拒之门外。由此可见,要实现城乡互动开放,就是要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要全面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的根本性制度,土地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农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后,我国土地制度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一次土地制度改革都有利于解放与发展农村生产力。目前,我国的土地制度问题主要体现在土地经济问题,导致土地要素无法在城乡间合理流动,使得农村的土地与市场经济难以对接,农民难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经济中。

农村是农村改革中最有意义的改革,是决定性的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突破了城乡二元化土地制度,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都可以根据自我意愿选择在城市生活或在农村生活,城乡的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二元化制度也会随之消失。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进行,农民就无法获得进城资本,农村也无法吸引城市的资本与商品。缺乏土地制度的其他制度改革都是不彻底的,即使实现了户籍制度的统一,农民也享受不到城市居民的待遇,而城市居民也没有田地。因此,在推进农村改革中,不能只停留在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等性制度改革中,而是要突破二元化土地制度,深入土地制度改革。

土地制度改革有利于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是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是农村改革的重点任务。要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就要选择科学的土地制度改革路径,由于目前我国条件尚不成熟,应通过逐渐递进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历史经验表明,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是从经济不发达地区入手。而农村改革可从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入手,然后逐步推广到其他农村地区。究其原因,之前土地制度改革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这个问题在经济不发达农村地区最为突出。此次土地制度改革是为了转变农村发展模式,而这个问题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需求更为强烈。

土地制度改革尽管有利于城乡要素流动,但是不能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应根据各个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分阶段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改革应从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率先启动,并率先实现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的一体化发展,然后逐步将农村改革的先进经验推广到其他的地区,在时序上形成一种由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推进的一种递进式格局,在空间上则形成一种由东部地区向中部、西部地区辐射的阶梯式格局,最终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农村改革,真正形成城乡之间互动开放的良好格局。

(作者分别为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注:本文系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招标课题“基于腐败治理的当代中国政府公信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JD14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什么是制度范文4

工资薪金制度是企业整体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与体系之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发挥出最佳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激励的方法很多,但是薪酬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最易使用的方法。它是企业对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所付给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在员工的心目中,薪酬不仅仅是自己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员工自身的价值、代表企业对员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员工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

薪酬不是单一的工资,也不是纯粹的经济性报酬。从对员工的激励角度上讲,可以将薪酬分为两类:

一类是外在激励性因素,如工资、固定津贴、社会强制性福利、公司内部统一的福利项目等;

另一类是内在激励性因素,如员工的个人成长、挑战性工作、工作环境、培训等。如果外在性因素达不到员工期望,会使员工感到不安全,出现士气下降、人员流失,甚至招聘不到人员等现象。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制度范文5

进度控制管理是采用科学的方法确定进度目标,编制进度计划与资源供应计划,进行进度控制,在与质量、费用、安全目标协调的基础上,实现工期目标。

由于进度计划实施过程中目标明确,而资源有限,不确定因素多,干扰因素多,这些因素有客观的、主观的,主客观条件的不断变化,计划也随着改变,因此,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不断掌握计划的实施状况,并将实际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必要时采取有效措施,使项目进度按预定的目标进行,确保目标的实现。进度控制管理是动态的、全过程的管理,其主要方法是规划、控制、协调。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制度范文6

1、古代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及受中国影响的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2、科举从开创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二百余年。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都是定期的举行的。唐朝科举与宋初科举每年举行一次,宋太宗时期改为每一年或二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改为每三年举行一次科举考试。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制度范文7

【关键词】制造大国;制造强国;发展水平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049-01

众所周知,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不仅要看产量,更要看结构。但是我国在各个方面总会有不足。从数量上看,有资料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份额已达到15.6%,超过了日本的15.4%。美国经济咨询机构环球通视也有一份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为1.608万亿美元,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18.6%,低于美国的1.717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据该机构预测,中国制造的产值在未来几年内有望赶超美国。但是,从质量来看,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处于低端水平,多数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底部。也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做嫁衣,中国的产业工人更多的还是在为发达国家创造利润。而从产量来看,中国制造业虽然成功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国,尤其是钢铁、水泥等行业,早就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也接近或超过一半以上。从结构来看,中国先进制造业,特别是服务型制造业的比重明显偏低。据有关资料显示,美国服务型制造企业占所有制造企业的58%,而中国只有2.2%。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我过国的制造业正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位置。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有我国缺乏核心型技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领域里,尤其是一些重大装备制造领域,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是依赖进口。核心技术的缺乏使得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产业分工中处于下游,利润也比较薄。还有一点就是我国的资源和环境负荷较高,当前,我国正处在重化工业高速增长的阶段。在中国缺乏大企业集团,缺少世界品牌,缺少高附加值产品,缺少核心技术,制造生产率低下的情况下,又怎么会是“制造强国”呢?

一、怎样做才能成为制造强国

(一)路径之一: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将比较优势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相结合,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中国加入WTO后,制造业具有更为明显的比较优势,这包括:1.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强大的政府支持。中国政府对于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一系列法律、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政策支持,解决了外来投资者的后顾之忧。2.庞大的国内消费市场。3.廉价的劳动力。由于职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劳动力素质近年来有了大幅提高。具备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配套设施。近几年各种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而且整个工业体系也日趋完整。

(二)路径之二:掌握核心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

劳动生产率是劳动者生产和经营的效率,是影响制造业绩效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技术进步的缓慢导致中国制造业生产率低下,与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中国制造业引进技术主要采用两种具体的方式:一是从国外购买先进设备;二是引进外资在国内建厂。这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与我国企业最初的技术起点相比,缩小了技术差距。但是,我们引进的技术总是第二流或第三流的,没有获得核心技术。因此,对核心技术的掌握程度,将大大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品。

(三)路径之三

加大培训投入在时下的人才招聘会上,国内企业的招聘摊位前的宣传广告上,无一例外地详尽宣传自己企业的雄厚实力和优厚待遇,而许多应聘者也只在乎谁给的待遇高。应聘者与招聘者似乎达成了一种私下默契:双方都只字不提“深造培训”的事。与此恰恰相反的则是:在一些外企、合资企业的招聘广告里,特别强调“海外受训”或将提供每年一到两次的在职培训机会。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外企无论大小从来都特别重视员工的培训、深造工作。以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为例:在员工走进摩托罗拉公司的第一天起就被告知:“你要知道一件事情,你在摩托罗拉整个工作历程当中,哪个经理不给你培训,你可以找上级投诉他,他将被撤职。”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技能型人才队伍的成长提供稳定和可靠的保障。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调动技术工人参加在职培训的积极性,保证技能型人才的成长。

(四)路径之四

坚持生产现场创新原则要想加大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力度,实现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完美结合,必须坚持“生产现场创新原则”。这种创新产生于日常生产活动,目的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日常性”问题。质量体系、员工参与、柔性专业化等都属于生产现场创新,生产现场创新为企业实现价值增值奠定了技术基础。一位经济学家曾经说过:“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于生产现场,如果生产现场搞不好,无论采用什么经济政策都无济于事。”日本的制造企业就十分重视生产现场,日本具有技术优势的一个重要源泉就在于其“现场优先主义”的技术传统,大批优秀的理工科大学毕业生以能够到生产第一线工作为荣,研究人员也乐于从事生产技术的研究。生产现场创新往往来源于很小的渐进式创新,这种渐进式创新可以实现产品的工艺改进,促使其商品化。

参考文献:

什么是制度范文8

    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是指国家对污染物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的法律制度。在此概念中,“总量”一词指的是在一定区域和时间范围内的排污量总和或一定时间范围内某个企业的排污量总和。我国自1988年起,国家环保局在全国18个城市和山西、江苏两省,进行了总量控制基础上的排污许可证试点和推广工作。实践证明,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控制污染物排放的效果显著。因此,在新修改的《水污染防治法》中规定了排污总量控制制度。为了实现“到本世纪末使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10年基本改变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城市环境有较明显的改善”的目标,根据国务院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已确定在“九五”期间,对全国环境质量影响最大的12种主要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氰化物、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砷、汞、铅、镉、六价铬、工业固体废物)实行总量控制。

 

什么是制度范文9

    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是根据评残标准,运用劳动和社会保障的有关政策,运用医学科学技术的方法和手段,确定劳动者病伤后医疗康复程序和丧失劳动能力程度的一种制度。劳动能力鉴定制度是工伤保险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什么是制度范文10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关系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

(来源:文章屋网 )

什么是制度范文11

中央司法审判机关从西周的司寇,到奏汉的廷尉,到北齐定名为大理寺。监察制度始于秦代,当时设御史大夫与监察御史,对全国进行法律监督。晋代建立 御史台,权力极大,纠举一切不法案件,当然主要是官吏的不法行为。 西周诉讼制度中有五听、五过的规定;秦代的诉讼制度中有公室告与非 公室告的规定;汉代的诉讼制度中有春秋决狱的规定,其首倡者为董仲舒。 五听即五种判断当事人陈述真伪的方法,五过即法官的五种询私枉法行为。非 公室告即父母对儿女盗窃自己财产的行为提出控告,儿子对父母,奴妾对主人 肆意加诸自己的刑罚提出控告,为非公室告,凡属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 而控告他人的贼、盗行为属于公室告,官府予以受理。 春秋决狱是指在审判案件时,如果法律无明文规定,则以儒家的经义作 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来源:文章屋网 http://www.wzu.com)

什么是制度范文12

定义:弧长等于半径的弧,其所对的圆心角为1弧度。

在数学和物理中,弧度是角的度量单位。它是由国际单位制导出的单位,用弧度作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

1弧度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以1弧度角为量角大小的单位,称此度量制为弧度制,以示与角的另一种度量制。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