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爱情观

大学生爱情观

时间:2023-05-29 18:24:47

大学生爱情观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1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笔者于xx年12月对jy大学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jy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在谈到爱情的标准时,占71。5%的学生认为爱情应以感情为基础,70%的男生认为爱情应是随缘的,而只占6。5%的女生相信随缘,但相信以金钱,外貌等为基础的爱情占了一部分,主要表现为女生占11%。尽管多数人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很正常,但对爱情的信任度上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的

爱情可信度不高,毕业意味着分手,很难走向婚姻。而12%的理科女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忠贞的,可信度甚高;占18%的文科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以发展为婚姻。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

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大学生朝气蓬勃,有理想,有上进心,而对永恒的话题──爱情,既向往,又缺乏理智。在调查中占41。5%的女生认为大学谈恋爱是一时的好奇,经历了十二年寒窗之苦、高考的艰辛、无硝烟弥漫的战场的拼搏,进入了象牙塔,青少年压抑久的心终于得到了释放,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已经改变了高中的那种只有读书为高考的观念已不复存在了,思想放松了,再由于处于青春骚动期的大学生终于找到了释放情感的方式--谈恋爱。由于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日趋成熟及对人生认识的完善,自然对爱情有了现实的变化。在调查中,占13%的男生认为大学恋爱的一个目地是为了生理的需要,占20%的男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同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58%的学生则反对同居,认为同居是对道德的一种败坏;而约9%的文科类的女生认为同居无所谓,感情已达某种程度的时候,那也无可非议,只要双方合适就可以,这可能与其所接受的知识、认识及感性思想的浓厚等有关。约占60%的学生则认为爱情应该专一,忠于彼此,这成了主导思想,看来当代的大学生还是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思想道德观趋于良性化发展。一部分的女生认为如果可以找到更好的,会考虑换男朋友,追求更加完美的爱情,体现了对爱情的理想化,缺乏理性,谈恋爱只是凭着自己的感性认识,缺乏成熟的分析。这样一来,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爱情信任度的下降。占70%的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可信度不高,但不会完全、坚决地反对恋爱,因为对消费者的大学生而言,婚姻是遥远的事情,还谈不上责任与义务,大学时代谈恋爱也无可厚非;对爱情的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比较成熟的表现,在被调查的大三、大四的学生中,占60%的人主张恋爱应结合社会现实,家庭实际,经济能力等,少了鲁莽和随便,多了成熟、理性的思考。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在调查中表明:占30%的学生认为找男(女)朋友必须有“为共同理想奋斗的决心”,其中艺术类的学生占了10%,而占60%的理科类男生认为女朋友必须是纯洁坚贞的,占20%的文科类的女生希望找个“在无聊时可以谈谈心的伴侣”……这些结果显示:男、女学生对爱情伴侣的取向有着很大的不同,而文、理科又有明显的差别。追究原因,可能是各自的文化知识层面、接受教育程度、道德观念、对现实的了解认识和对未来的计划等不同有关。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2

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千奇百态,在高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越来越早地走到爱情的边缘,走进爱情世界里的也大有人在。

笔者于XX年12月对jy大学的学生做了爱情观的问卷调查和网络调查。在对jy大学各系、各年级学生关于爱情观的抽样调查中显示:当今的大学生的爱情观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谈恋爱这在大学校园已不是希奇的事了,大学生有自己的恋爱观,约91%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恋爱是正常的。其中89.5%的男生赞同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谈恋爱,68.5%的女生认为大学生恋爱可有可无,一切天注定,其中又以文科女生为主占55%。占80%的学生认为大学的爱情是理想的,浪漫的。

综上,通过对jy大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爱情表征着两个相爱的人连成的心,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为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较理想化,希望找到理想中的爱情,而现实的残酷又给爱情加了矛盾的枷锁,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爱情与现实的诸般关系。同时,大学生对大学期间恋爱的认识又是片面的。

一、大学生的爱情代表着浪漫、理想化,但又无法摆脱现实的羁绊及残酷

从jy大学网上调查搜集的资料看:既有对现实的美好爱情的憧憬,如爱情是神圣的、坚贞的、爱情如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爱,简单而又简约!我们的爱是建立在相互之间的需要上的!我们身边的爱是轻轻的来,而又轻轻的走!没有线,没有头,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而又简约!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如难得一身好本领,情关始终闯不过,柔情蜜意,乱挥刀剑无结果。流水滔滔斩不断,情丝百结冲不破。刀锋冷,热情未冷,心底更是难过。无情刀,永不知错,无缘份,只叹奈何,面对死,不会惊怕,离别心凄楚。人生几许失意,何必偏偏选中我。挥刀剑,断盟约,相识注定成大错。又有对爱情的无奈,如爱情如流沙,爱是什么?相爱,不就是两个人你爱我,我爱你,还有我现在想的是现在相爱,以后会怎么样呢?会结婚嘛?所以我很犹豫,我很彷徨。因此,当代大学生的恋爱充满着浪漫与高尚,又逃不脱现实的残酷。无怪乎,有人说:大学不谈恋爱,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而现实的爱情从来就没有世外桃园般的爱情。

二、大学生的爱情观既让人充满向往,又很脆弱

三、大学生的爱情观又是不协调的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3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爱情心理 爱情观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常新的话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在1988年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他的“爱情三元论”认为,人类的爱情虽复杂多变,但基本上不外由三种成分所组成:(1)动机成分。爱情行为背后的动机,对人类而言极其复杂。其中,性动机或性驱力,以及相应的诱因,如异性之间身体容貌等特征是重要原因之一。(2)情绪成分。属于爱情的情绪,除了爱与欲之外,肯定还夹杂着其他的成分,所谓酸甜苦辣的爱情滋味。(3)认知成分。爱情中的认知作用,对情绪与动机两种成分而言,是一种控制因素。[1]如果将动机与情绪分别视为电流与火花,认知就是开关或调节器,它可斟酌爱情之火的热度予以适度调节。按照他的观点,虽然两性间的爱情形式因人而异,其实都是由这三种成分以某种方式的混合所演绎的。他进一步将动机、情绪和认知各自在两性间发生的爱情关系,称为热情、亲密与承诺,即以动机为主的两性关系是热情的,以情绪为主的两性关系是亲密的,以认知为主的两性关系是承诺的、守约的。而完美的爱情应该是三者俱备,且合而为一。

一、大学生爱情产生的必然性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已全面接近或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人体器官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和成熟,进入相对稳定期。

对大学生而言,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伙伴关系,恋爱关系。恋爱关系对大学生的意义,事实上已超出了这种关系本身,而是作为其自我认定和自我价值感的基础。所以,大学生恋爱是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其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必须是建立在真正的、健康的爱情基础之上的。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没有一个很清晰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选择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缺乏一种责任感。

二、大学生爱情存在的问题

1、爱情的不稳定性和暂时性

自觉增强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是爱情心理教育的必备内容。研究表明,爱情是不稳定的、短暂的和脆弱的,是可遇而难留的。它发生时,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我们可以引导要求学生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用理智驾驭感情,摆脱或消除烦恼和痛苦的思绪,在新的追求中确认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其次,运用合理化效应和情感升华等手段来调节和转移情绪,达到减轻痛苦的目的。

2、恋爱动机不正确

有的大学生的恋爱动机并不是出于爱情本身,而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孤独或随大流的从众心理。这类学生在选择女朋友时很少把恋爱行为与婚姻结合起来考虑,缺乏责任感。还有极少数的学生为了显示自己的魅力,同时和几位异性同学交往、搞多角恋爱,甚至和谁都不确定恋爱关系。

3、单相思与爱情错觉

单相思是指在异性关系中的一方倾心于另一方,却得不到对方回报的“爱情”。爱情错觉则是指在异性间的接触往来关系中,一方错误地认为对方对自己“有意”,或者把双方的正常交往和友谊误认为是“爱情”。

单相思与爱情错觉都是恋爱心理的一种认知和情感的失误。要想克服单相思和爱情错觉,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爱情的深刻含义,同时用理智驾驭情感,尊重对方的选择,不可感情用事[3]。

4、易失恋

失恋是指恋爱过程的中断。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绝望、忧郁、焦虑、虚无等情绪使当事人受到伤害。是人生中最严重的心理挫折之一,失恋所引发的消极情绪若不及时化解,会导致身心疾疲。

三、培养大学生健康正确的恋爱心理与行为

1、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摆正恋爱与学业的位置在校学习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各门专业知识的黄金岁月,学校具有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学识广博精深的指导老师。在校期间,应集中精力学习,把学业放在首位。 如果男女双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互相沟通了感情,并逐渐向爱情转化时,一定要十分理智地对待正逐步建立起来的感情,以学习为重,尽量克制自己激烈感情的爆发,不要让爱情成为双方进步的阻力。

2、正确处理好爱情与友谊的关系

爱情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男女两性基于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另一个异性最真挚的仰慕,并且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感情。它以异性间为基础,其发展目标是双方结成终身伴侣。友谊是同志、同学或朋友间的一种平等、诚挚、亲密、互相信赖的感情。一般地说,爱情都包含着友谊,但友谊却不一定能发展成为爱情。如果我们混淆了友谊与爱情的界限,就有可能把异性朋友对你坦率而真挚的友谊,误认为是在向你表露爱慕之情。 因此我们提倡男女同学之间在广泛交往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好友谊与爱情之间质变的“度”,避免将男女之间的友谊误认为是爱情,而陷入无谓的单相思中。

3、正确对待恋爱与道德的关系

1、当代大学生应珍惜爱情的纯洁性,不要掺杂庸俗和虚伪的杂质。一旦建立了爱情关系,就应忠贞专一。如果男女双方正在恋爱,同时又搞三角恋爱或多角恋爱如:有的人不珍惜自己的感情,走马灯似的更换恋爱对象,有的脚踏几只船等等。这些都是有悖于婚姻道德的思想和行为,是对自己和别人感情的嘲弄、践踏,往往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烦恼和伤害。

2、婚前的道德问题。部分大学生认为,婚前是个人自由,是一种可以理解的冲动,只要感情真挚,真心相爱,婚前发生无所谓,相反可以增进感情,使爱情具有浪漫色彩。应该明白,爱情是和情爱的完美结合。多属于自然属性,而情爱则更多地归于社会属性。几乎是纯感情的,情爱除了强烈的感情因素之外,还蕴涵着相当大的理性成分。所以,爱情不是人的本能的感情的冲动,而是受理智支配的高尚的精神活动。失去理智控制的情感,将会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失误和堕落[2]。

四、培养大学生爱的能力与责任

(1)爱的能力它包括施爱、接受爱的能力。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在理智分析之后,要敢于表达、善于表达,这是一种爱的能力。一个没有爱心的人是个自私自利的人。一个人面对别人的施爱,能及时准确地对爱作出判断,并作出接受、谢绝或再观察的选择,这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当别人向你表达爱时,能及时准确地对爱的信息作出判断,坦然地作出选择。能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所引起的心理扰乱[3]。

(2)拒绝爱的能力。拒绝爱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在并不希望得到的爱情到来时,要果断,勇敢地说“不”,因为爱情来不得半点勉强和将就。二是要掌握恰当的拒绝方式,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珍重份真挚的感情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自珍,同时是对一个人道德情操的检验。

(3)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爱的力量只能在人类非的爱情素养中存在。他的非的爱情范围愈广,他的也就愈为高尚。”为恋人负责,为社会负责,才能创造出幸福美满的婚恋。

[参考文献]

[1] Sternberg RJ. The triangle of love.New York:Basic Books,1998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4

【关键词】 爱恋;适应,心理学;回归分析;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R 395.6 B 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3-0231-02

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客观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相互间最真挚的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专一和稳定的感情[1]。美好的爱情催人上进,不幸的爱情使人失意甚至沉沦。爱情观是人对于爱情或恋爱所持有的主观态度和看法。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爱情观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据国内多项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观存在许多错误认识,如爱情至上论,过分注重外表、家庭条件,对爱情过于功利等,而这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人格发展、情绪控制甚至价值观[2]。为了解爱情观对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问题应对,恋爱关系适应的影响,本研究进行了相关探讨,并为心理健康辅导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从成都市区的13所本科高校中,分层随机抽取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剔除无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87份,有效回收率为85.88%。其中男生402名,女生260名,未注明性别25名。正处于恋爱中的学生有253名,男生145名,女生108名;平均年龄21.59岁。

1.2 研究工具

1.2.1 爱情观量表[3] 共38题,有5个维度:追逐游戏、友伴照顾、牺牲付出、浪漫憧憬、现实条件。前期曾在重庆地区对该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及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删除第9题,仍有5个维度,共解释总方差的41.39%,显示良好的结构效度。总量表和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79,0.74,0.76,0.77,0.74和0.65,分半信度为0.873,表明信度较好。

1.2.2 关系适应量表[3] 共24题,3个维度:满意成长、冲突矛盾、自主共生。研究显示,总量表与各维度的相关在0.311~0.775之间,达到中高相关,说明该量表有较好的内容效度[3]。

1.3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处理,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大学生爱情观与关系适应的关系 相关分析显示,爱情观各维度与满意成长、自主共生均显著相关,与冲突矛盾(除追逐游戏外)几乎不相关。

2.2 大学生爱情观对关系适应的影响 为进一步明确两者间关系,以爱情观的5个维度为自变量,关系适应为因变量,进行多重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友伴照顾、浪漫憧憬对满意成长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追逐游戏对满意成长有显著作用,对冲突矛盾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牺牲付出对自主共生有显著的正预测作用。见表2。

3 讨论

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在人生中的18~25岁,发展的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4]。当前大学生的爱情观存在多维度、多元化的特征[5],因此了解大学生的爱情观,在理解他们对亲密关系的看法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品质和满意度是否有影响上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结果表明,总的来说,大学生爱情观与恋爱关系适应相关。多元回归进一步分析表明,大学生良好的爱情观是拥有良好恋爱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爱情观中的友伴照顾、浪漫憧憬影响恋爱的满意感,这是由于恋爱双方对爱情有浪漫的憧憬与期待,能相互理解、支持和照顾,沟通良好,志向也大致相当,能获得满足感、幸福感。所以双方适应良好,并促进在恋爱中的成长;而喜欢周旋在不同异性之间,把爱情当作游戏的爱情观则会增加恋爱关系的冲突矛盾,降低满意程度;牺牲付出爱情观则会导致相互依赖、共生的亲密关系;而过于共生的恋爱关系,则影响相互的独立自主。

研究结果还表明,浪漫憧憬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爱情关系,是一种较好的爱情观,这可能因为我国大学生在恋爱中比较喜欢异性浪漫温暖的表示,认为是爱的表达,而这有助于恋爱关系的满意发展。

总之,树立良好的爱情观,有助于爱情关系的良好适应,而牺牲付出和追逐游戏等不良的爱情观可能导致恋爱关系过于依赖,丧失独立性或存在矛盾冲突的危险。因此,大学生恋爱心理教育应注重灌输良好爱情观的重要性,以及良好爱情观对恋爱关系及未来婚姻关系的作用。

4 参考文献

[1] 肖海燕. 大学生爱情观差异性的比较研究. 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69-71.

[2] 黄家兵. 当代大学生爱情观与心理健康.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3(6):87-89.

[3] 王庆福,林幸台,张德荣. 爱情关系发展与适应之评量工具编制. 中国测验学会测验年刊,1997,43:227-240.

[4] 林崇德. 发展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411.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5

范文1.

调查时间:20**年4月15日至20**年5月15日

调查对象:XXX校学生

调查方法:采用了分层抽样,随机抽样对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关于恋爱观问题的抽样。主要采取书面调查法中的问卷调查,共发出纸质问卷60份,回收50份,问卷回收率为83%;同时发起网络问卷调查,以电子邮件和网络日志形式发出,作为纸质问卷的补充,收集到8份。共58份。

一、我校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

恋爱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恋爱问题上的集中体现,是对恋爱和爱情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是人生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恋爱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校恋爱观进行了一个调查,了解我校大学生爱情观的现状。

(一)大学生恋爱现状

接受调查的学生年龄在18~23岁,其中男生31人占53、4%,女生27人占46、6%,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有近67%大学生有过恋爱经历或正在恋爱,且男生恋爱比率较女生高,同时大学生恋爱在大一、大二、大三年级所占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恋爱已经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一大组成部分。

(二)大学生的恋爱态度

大学生对在校期间谈恋爱的看法

大学生对恋爱所持的态度有积极、消极两种。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生谈恋爱无可厚非,是一种正常现象,因而持积极态度。只有少部分同学认为不好。显而易见,大学生认为在校谈恋爱是一种正常现象。

(三)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表3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爱情以外的原因,包括寂寞、好奇心、从众心理等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

(四)在恋爱中的消费态度

可以看出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男生掏钱,这点还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一部分认为应该AA制,共同付出共同承担;而女生掏钱的情况和不分彼此的情况相对较少。

(五)失恋后的摆脱方法

对于失恋以后的摆脱方法,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理性的方法,比如转移注意力,或者找好友倾诉,但也有一部分不知道怎么去化解失恋的痛苦,选择报复对方来达到内心的平衡。

二、大学生爱情观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需要一个人来倾诉。

2、孤独心理。有的同学觉得自己在大学里一个人太寂寞,整天无所事事,急于找另一半来跟自己度过无聊的时光。

3、游戏心理。其恋爱动机是为了满足与异往的欲望,寻求刺激,甚至发生了婚前,完全持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4、大众心理。周围人都谈恋爱了,自己还没谈恋爱觉得很没面子。

(二)当代大学生爱情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其心智虽趋于成熟,但在处理大学中恋爱的问题时却往往不够理性,本次调查结果凸显大学生爱情观的迷茫与困惑。

1、恋爱动机不明确。调查显示,高达25%的大学生因为一个人孤单,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经过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放松的环境,在学习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一些学生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于是便将注意力转移到谈情说爱上,以寻求短暂的快乐。

2、不注重恋爱的结果。目前恋爱的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做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有24%的同学从未考虑过恋爱与婚姻的关系,在爱情观上表现出不负责的态度。

3、道德观念淡化。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4、爱情与学业定位不当。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5%的大学生认为恋爱影响学习。在爱情与学业面前,多数同学把爱情放在较重要的位置上,认为只要有爱情,其它一切都不重要了。完全没有理解作为一个学生的根本任务。

范文2.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本文欲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期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西南大学在校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本科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80份,回收79份,有效率为98、75%。

3、调查时间为20**年10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男生8人,女生12人。其中曾经谈过恋爱的仅有4人,正在恋爱中的也仅有4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而调查显示,70%的大一学生表示支持大学生谈恋爱,仅有1人表示反对,对于恋爱动机大多数学生表示没想过,60%的人对失恋都无所谓,30%的人会再找一个,只有10%的人会悲痛欲绝,在大一谈恋爱的主要原因,60%的人都认为寂寞空虚,想找人陪。这一部分人是因为刚进从高中紧张压抑的生活进入到轻松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了高考时的那股干劲,这时就想到了爱情雨露的滋润。这次调查中,大一学生在学习与恋爱哪个重要的这个问题上,大多数人表示学习更重要,可见大一学生思想还是相对纯洁的,在恋爱成功率上,80%的学生选择很小。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19人,男生8人,女生各11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

1、在已恋爱的的男女生中,觉得自己有理想恋人的男生占2/3,而女生只有1/10,这说明在对待恋爱对象的态度上,男生比较实际,而女生比较倾向于理想化。

2、在对待异地恋和爱情能否天长地久的问题上,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看好还是不看好,人数都是50%,这说明在大二的学生这个群体里面,部分人对待感情的方式取向实际,另一部分人则对未来充满迷茫,表现出这个阶段的人的还不够成熟的心态。

3、在恋爱时间份额问题上,60%的女生认为占大学生活时间的35%就够了,男生则普遍认为在35%―65%才适合。从中看出男生的恋望比女生要强,而且这也说明在本校女生比例远大男生比例的情况下,男生的安全感似乎比女生要小。

4、在如何对待失恋的问题上。40%的男生选择了感到悲痛欲绝,而同样选择这个答案的女生只有20%,同时50%的男生或女生都表示会再找一个,这说明男生比女生重情,而女生比男生乐观。

5、在对恋爱对象的要求上,大多数男生比较重视女生的内在美,而女生则要求男生内外兼修。这也说明男生跟女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存在着较大差异。

6、在对待对方脚踏两只船的问题上,大多数男生会认为是自己不够好,而大部分女生的态度是不能容忍,这也说明在爱情里,男生比女生豁达、大方。

大二学生的恋爱观尚处于发展时期,相信爱情而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人普遍能获得一份比较理想的爱情,而不相信爱情或自信不足的人还在寻觅之中。不管如何大二的学生的恋爱观是在迈向成熟的路上了。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20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13人。在受调查的学生来看,多半已经恋爱,但恋爱的人近60%是男生。这可能跟师范学校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有关系。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有一半的人表示自己的恋人不是原先所理想的类型。有60%的人尤其是女生,比较浪漫,认为自己能与恋人走到永远,换句话说在爱情方面女生很看好。

调查也显示,大三学生比较现实,21人有17人表示没有网恋经历。对于异地恋,男生显得比女生更理性点,不看好异地恋,并认为大学生恋情会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而不会发展成为婚姻。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观;问题

一、调查概况

本次调查使用自己设计的《大学生恋爱观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研究对象是浙江师范大学的学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有效卷为130份。调查时间为2017年3月。

二、调查目的

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人拥有不同的恋爱观,因此他们对待爱情的态度、处理恋爱关系的方法各不相同。积极健康的恋爱观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业与生活有促进的作用,消极错误的恋爱观会给生活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一些大学生出现了错误消极的恋爱观,如过分地看重对方的物质基础、恋爱至上甚至失去理智、对待爱情的态度不认真等等。这种恋爱关系容易导致双方恋爱关系的破裂,也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甚至会酿成悲剧。出于这一现状,我们对浙江师范大学的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一步了解本校大学生的恋爱观特点,分析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恋爱观。

三、调查结果分析

进入大学后,人们摆脱了高中重压式的机械学习,时间变得随机而自由,于是有了许多空闲时光。而且在大学生活中,人际交往、学习考试等都可能给大学生造成身心压力。长期如此,内心的空虚日益加重,压抑开始充满心头。现如今,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

(一)大一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根据统计显示,大一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2人,女生20人。其中正在谈恋爱的仅有2人,可见恋爱的人占少数,当被问及网恋、姐弟恋、同居等问题,大部分的答案都是不赞同的。关于遇见喜欢的人的做法时,80%的人表示会单相思,并不会采取行动。当被问及你期待的爱情是什么样的?70%的同学向往的是浪漫纯情的爱情。可见,大一的学生思想还是很纯洁的,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恋爱这一问题;且胆子比较小,往往处于被动的状态。

(二)大二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二学生接受调查的有32人,男生10人,女生各22人,以下是几个大二学生恋爱观的特点。调查显示:40%的人处于恋爱状态,相比大一的情况,恋爱人数明显上升:对于网恋、姐弟恋、异地恋也表示接受,但70%的人表示无法接受未婚同居的情况,认为大学生的恋爱最终有结果的可能性比较小,很难实现。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注重的只是恋爱的过程,轻视其结果的可能性很大,反过来也反映了现今大学生恋爱的状况很难有结果。可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恋爱观念正在逐渐的形成与改变。

(三)大三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三学生接受调查的有46人,从调查中分析出,认为应该男生付款的老一派的思想已经逐渐被抹杀,一方面可以体现出当前恋爱观的进步性,另一方面,也突出反映女生地位的不断提升,女生经济的独立,使恋爱过程更简单,纯洁,更值得人们的向往。在此调查中发现有56.6%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失恋与恋爱”所带来的诸多影响。有的同学认为:“失恋,是人生交响乐中的一段小小的插曲,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丰富着自己的人生”,“这也并不是一件坏事”,“失恋可以磨练自己的性格和意志,使其更加坚强起来!”

(四)大四学生恋爱观调查情况:

大四学生共有20人参加填表,男生7人,女生13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于是否与恋人走到最终的问题上,认为可以的只有7人。

2、对同居的态度,不赞成的有7人,其他人则持不反对态度。

3、对于网恋、姐弟恋、异地恋,大部分的都不赞同,只有5人赞同。

从以上几个特点可以看出,大四学生的想法更为现实。经历的事情多了,看法也就更加务实。对于大学的恋爱能否变成婚姻这个问题上,绝大部分的人都悲观的认为是不可能的,可见在大学生看来,大学恋爱是有花无果的事情。在“大学生是否可以同居”这个问题上,大部分人并不反对,采取了开明的态度。更多的人对于婚前的性行为已不再那么保守,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不再排斥婚前性行为。虽然大四的学生对于恋爱的思想更加成熟,可是他们对于恋爱所要承担的责任却没有完全认识清楚,许多人都是抱着尝试的态度去恋爱的。这样的想法只会带给自己与对方更大的伤害。所以,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懂得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四、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的恋爱动机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恋爱并不完全是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更多的是出于寂寞、好奇心、從众心理等,只有极少一部分是为了婚姻而恋爱。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因此,学校有必要端正同学的恋爱动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二)态度不认真

从“你认为大学的爱情能走到最后吗”的答案中,统计出60%的人认为是不会。目前恋爱的大学生,不注重恋爱的结果,有相当一部分人根本没有考虑过毕业之后的发展,“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的心理遍布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把恋爱当作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如果大学不恋爱,便觉得大学不完整,而从未考虑过将来的婚姻和组建家庭,这就造成“毕业那天一起失恋”成为一种正常现象。

(三)道德观念淡化。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15%的同学赞成未婚同居,更深刻地体现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开放及不负责的态度,很多学生从未考虑过未婚同居给他们带来的潜在严重后果。

五、总结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7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恋爱观 引导

爱情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关注。爱情以它独特的魅力,拨动着年轻人的心弦。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为当代大学生创造了相对比较轻松、自由的大学学习和生活环境。当代大学生个性崇尚自由,主观意识比较强,追求自己所希望的生活;他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性生理、性心理的发育基本成熟,他们自然地产生想要和异往的要求,所以当代大学校园就成了培植爱情之花最肥沃的土地。当代大学生敢于追求理想爱情,恋爱观念开放,更加注重于精神生活,这使得大学情侣成为大学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大学生恋爱有着独有的特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了解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现状和形成原因,深入了解他们的特点,才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恋爱观。

1.当代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流意识是健康的,他们敢于追求理想的爱情,恋爱观念开放。

1.1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存在。

近些年来,通过对各类高校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校大学生中恋爱现象普遍,有过恋爱史的大学生占调查总数的60%―70%,目前正处在恋爱期的大学生人数占调查人数的40%―50%,而且这两项数据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比例增大。在当代大学校园里,恋爱已成了风气,成为了部分大学生入校后的迫切追求。一些大学生陶醉其中,许多大学生跃跃欲试,大学校园里的恋爱热持续升温,显然成为高校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1.2大学生的恋爱观念比较开放。

当代大学生追求爱情大胆,观念的变革、环境的宽松、大学校园中和谐的氛围,使大学的恋爱方式日渐开放。特别是西方教育文化的进入,使得当代大学生表达爱情的方式更加直接、更加个性。我们可以发现小到恋人的生日,大到西方的情人节、中国的七夕节,都成为大学生争相表达爱情的机会。他们不受世俗因素的干扰,勇敢追求纯洁爱情的精神,这也是对传统爱情观的反叛,无疑是有进步意义的。

2.当代大学生恋爱的误区

由于大学生本身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着狂热的追求和向往,有时往往会进入一些误区。

2.1大学生恋爱存在多元性恋爱。

所谓多元性恋爱就是指男女双方在恋爱过程中,双方或一方同时与恋爱对象以外的异性进行交往,态度过于亲密,关系过于暧昧。在校园里表现出色的大学生,会受到周围许多同学的赞扬,同时也会有许多爱慕者。作为主角的他们,就很容易隐瞒自己的恋情。

2.2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氛围中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思想观念存在相似性,同时又追求个性,所以在恋爱问题上容易产生攀比的现象。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3.1摆正爱情的位置,培养判断爱的能力。

列宁曾说:“爱情是生活的一方面,但并不是全部,人的生存需要爱情,但并非为了爱情才生存。大学生在恋爱期间,要摆正爱情的位置。爱情是人们幸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没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只为爱情而活的人是苍白的。”对于广大的青年学生,特别是当代的大学生来说,主要的任务还是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应该以学业为重,为将来走上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而打下坚实的基础,切不可被爱情所羁绊,虚度年华。

大学生也要在爱情中学习,要培养自己对爱情的判断能力。年轻人在一起学习、生活,友谊和爱情都是特有的社会情感,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异性吸引不等于爱情。所以大学生要正确区分友谊和爱情。在同学、朋友之间产生的密切感情是友谊,要在同异性的交往过程中分清友情和爱情的界限,同时,也要处理好友情和爱情之间的关系。这能够培养当代大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为将来踏上社会而做好准备。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走出恋爱的误区。

大学生的身心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尤其是心理方面还有较大的可塑空间。他们面临着许多实际的问题,比如人际关系、生活压力、择业就业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他们容易产生心理冲突和困惑。当他们苦恼时,希望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当他们困惑时,希望有人为他们指点迷津。一方面大学生要有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另一方面教育者要耐心引导和开导。学校可以外聘一些心理专家来举办讲座,在校内可以开设心理咨询热线,及时地帮助大学生解决恋爱过程中出现的或者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为他们建立良好的心境、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的人格健全发展。同时,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挫折的承受能力。恋爱是男女双方共同培养感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方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最终的结果是好是坏,都不是由单方面能够作出决定的。恋爱双方仍然有进行考察和选择的权利。失恋也是恋爱中十分自然的现象,当代大学生要有承受挫折的勇气,要有豁达的胸襟、高尚的情操、远大的志向,能够正确面对失恋,努力从失恋的阴影中走出来,绝不能被失恋所打败,要做到失恋不失志。

4.结语

综上所述,当代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教育学家和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恋爱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当代大学生恋爱的主体意识给予肯定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大学生恋爱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以“疏”为主,要对他们逐步加以引导,使他们在恋爱过程中明确自身的责任,遵循爱情的道德,从而减少恋爱中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艳玲.当代大学生恋爱现状调查与思考.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5).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8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1-0077-02

【关键词】 爱恋;婚姻;健康教育;学生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之一。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使他们产生了恋爱和婚姻的需要。2005年8月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废除了在校大学生不准结婚的规定,从而使得对大学生进行婚恋观教育显得更加迫切。因此,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的婚恋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婚恋观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学生婚恋观的涵义

婚恋观是个体对婚姻和恋爱问题总的看法和态度。大学生对待婚姻、恋爱的态度和行为,往往是在大学阶段形成和发展的。爱情是婚姻和恋爱的感情基础和重要内容,大学生在恋爱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1.1 爱情的内涵 爱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1]。马克思主义的爱情观认为,爱情是人的生物属性、精神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2]。现代的爱情是两性间的一种特殊社会精神关系,表现出鲜明的特征:自由、平等、强烈、持久、排他、以互爱为前提。

1.2 婚恋的定义 婚恋即婚姻和恋爱行为。婚姻是指依法确立夫妻关系的行为,是指男女两人通过合法的结婚手续在性生活、社会生活及经济等方面过着共同生活的关系,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3]。美好的爱情要经历一个萌芽、开花和结果的过程。双方培育爱情的过程,称为恋爱,按进程可分为初恋期、热恋期和恋爱质变期(失恋或结合)[3]。大学生在校期间一般较少涉及结婚,因而大学生婚恋的研究主要是恋爱心理研究。

1.3 婚恋价值观 婚恋价值观是个体价值观在婚姻和恋爱问题上的具体体现,涉及婚恋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样的爱情有意义、什么样的婚姻生活幸福以及选择什么样的婚恋对象等问题[3]。由于婚恋价值观对婚恋行为所具有的评价、指导和选择作用,使其在婚恋心理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

1.4 婚恋道德观 婚恋道德观是个体反映在婚恋中所必须遵从的社会规范的观念系统。婚恋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是一种特定的交往方式,必须受到时代和环境的制约,遵守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3]。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被认为是高尚的而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许,反之(如婚前、非婚同居等)会受到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及良心的谴责。婚恋道德观对个体婚恋行为起着重要的规范和制约作用。

2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特点分析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学生婚恋问题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之一,以《大学生心理学》为代表,大学生爱情心理被正式列为一个专门问题进行研究[4]。最初的研究一般为大学生婚恋心理的现象描述,以理论和思辩为主。近年来的研究大多采用实证的方法,研究内容不断拓宽,多角度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5-10],信、效度有了很大提高。笔者对有关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5-10]。

2.1 恋爱时机 在校恋爱,普遍赞同。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随着身心的发展,已进入恋爱年龄阶段,他们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对异往有强烈要求。相关调查表明,5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恋爱“很正常,是大学生心理、生理的正常需要”,约30%认为是“一种人生体验”[11],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寻找婚姻配偶的最好机会”和“可以促进学习”[12]。总的来说,80%以上(有的研究显示为97%以上[8])的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谈恋爱利大于弊,赞同在校谈恋爱成了大学生的普遍态度。

2.2 恋爱动机 多元取向,相对积极。恋爱动机是推动个体去追求某种恋爱目的内在动力。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风气的影响和目前就业形势的不乐观,导致大学生对恋爱目的的认识分歧较大。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80.2%的男生和75.2%的女生认为恋爱的动机是“为了寻一个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胡利人[8]以相同的问题选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51.94%的男生和74.70%的女生赞同以上观点;王香婷等[13]的调查显示,50.9%的大学生认为谈恋爱是为了“寻找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侣,建立幸福美满的家庭”。同时,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是“两情相悦”、 “寂寞、无聊、空虚时有感情寄托”、“随大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11]。近60%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的认识上尚属积极,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大学生是因为寂寞、空虚、攀比、虚荣甚至有明显的功利色彩,且比例有不断上升趋势。

2.3 婚姻观念 重视爱情,向往婚姻。婚姻的本质是以男女两性结合为特征的伦理关系,其根本点是爱情与义务的统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婚姻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价值判断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往的婚姻价值评判体系。胡利人[8]调查表明,关于“恋爱是否为婚姻的基础”,84.87%的大学生持肯定或基本肯定观点,67.44%认为“结婚一定要有爱情”,女大学生持肯定观点者更多。董晓璐[14]调查显示,60%以上的大学生认为婚姻是幸福的。韩广梅[12]调查发现,70%以上的女大学生认为“结婚是幸福的”。但是,董晓璐[14]调查也发现,近10%的学生认为“婚姻是坟墓”、“最好是只同居,不结婚”、“独身要比结婚好”。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很重视爱情在婚姻中的地位,对婚姻持积极、向往的态度。

2.4 择偶标准 注重人品,郎才女貌。择偶标准是人们在择偶时的价值取向,是婚恋价值观集中而具体的体现[3]。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有着显著的时代性、多样性,其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品德、审美、才能等方面。黄希庭等[3]的调查显示,男生重视对方的性格(91.8%)、品质(91.5%),女生在这两项的比例分别为82.5%和82.3%。女生更重视对方的才华(73.8%),男生更重视女生的相貌(77.0%)。韩广梅[12]调查表明,女大学生择偶时把“人品”放在首位,其次是“才能”和“性格”,“外貌”和“气质”居第4,5位。董晓璐[14]调查发现,大学生择偶标准以“人品”和“性格”为重,男生和女生排在第一的都是“人品”,分别占50.2%和70.6%。胡利人[8]调查显示,大学生择偶标准排在首位的是“诚实可靠”,男生“长相好”选择率高于女生。综合以上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择偶标准普遍注重人品,同时也应了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郎才女貌。

2.5 性的观念 较为宽容,日趋开放。性的观念是人们对待性问题较为稳定的看法和评价态度。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集中表现在对、非婚同居、婚前的态度上。黄希庭等[3]调查表明,52.6%的男生和47.4%的女生对“看中恋爱对象的”持不同意或不确定的态度。郑夕春[11]调查表明,高达47.02%的大学生认为婚前是“个人私事,别人不便评价”,43.76%认为“在开放的现代,可以接受”,67.2%对非婚同居持认同态度,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孙景艳[9]问卷显示,70%以上的大学生对婚前持认可、宽容的态度。胡利人[8]调查显示,79.35%的男生和66.87%的女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双方愿意别人就不必干涉婚前”。董晓璐[14]调查发现,21.4%的大学生认为“性是恋爱的内容之一”,36.5%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婚前无须指责”。“一见钟情就可以发生”等观点,在大学生中有较高的认同度,且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性的观念较为宽容、开放,且比例呈上升趋势。

3 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教育对策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等措施,指导大学生充分认识爱情的神圣性和婚姻的严肃性,教育他们遵守婚恋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婚恋心理,树立正确的婚恋观。

3.1 人格教育 人格教育是一种以发展个体心理素质、培养健康向上、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格为目的的教育[15]。通过人格教育,使大学生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层了解,掌握自我价值、人生意义,形成积极的人生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把婚恋观作为人格的基本部分加以综合,认识婚恋观中的人格体现,培养其独立、理性、自律、负责的道德人格,使大学生在面对婚恋问题时更加理智和负责任。

3.2 道德教育 婚恋不仅仅是为了,还意味着责任和义务。婚恋双方不仅要求相互信任、忠诚,还要求互相帮助、负责;否则,两性关系、家庭生活就没有安全感。应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性别角色及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游戏婚恋是极端危险的,不但会使人的道德堕落,甚至有可能毁灭一生[16]。因此,要培养大学生对恋爱、婚姻的忠诚品质,增强大学生对未来家庭的责任感,强化自身的道德约束力,提高自我选择能力,做一个身心协调、健康发展的社会人。

3.3 爱情教育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爱情的最高层次应该是与情爱的和谐与统一[17]。同时,爱情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因此,大学生的爱情教育应引导大学生认识到爱情的高尚性和神圣性,妥善处理好情爱与、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为将来的成家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性的教育 传统教育中对性这个问题几乎是避而不谈,或谈“性”色变,使得在校大学生从少年时就缺乏性的常识。大学生经常被性生理和性心理困忧,产生性焦虑与自我否定,一些大学生因为性冲动而导致越轨的[14]。因此,要在大学生中开展严肃的、科学的性知识和性心理教育,同时还要进行性法制教育,在新生入校之后尽快开设两性教育讲座和课程,或聘请专家指导,引导大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性道德和性观念,面对性冲动时更为理性。

3.5 择偶教育 恋爱是爱情的结合。婚姻是两个人社会关系的结合,择偶不仅要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婚姻的严肃性及家庭角色的认同度。要引导大学生在选择恋人时,考虑哪些条件更为重要,现在自己或是恋人在人品、性格、智力水平、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对下一代会有怎样的影响,哪些条件更有利于将来家庭的稳定和幸福;指出男生只注重女生外貌的弊端,突出对女性内在涵养的追求;要对一些女生“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理加以正确引导,强调女生对未来婚姻的理智选择。

4 参考文献

[1] 郭念峰,主编.心理咨询师.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69-174.

[2] 王传旭,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概论.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264.

[3] 黄希庭.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80-208.

[4] 黄希庭,徐凤姝.大学生心理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418.

[5] 阎晓军.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当代青年研究,2002,5(4):23.

[6] 阎晓军.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婚恋观的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1-83.

[7] 武亦文,孙庆祥,徐康.船员、教师、学生对性角色和婚恋观选择比较.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2):150.

[8] 胡利人.高年级医学生性观念和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全科医学,2001,4(3):212.

[9] 孙景艳.对当代女大学生恋爱价值的思考.大连大学学报,2001,22(5):30.

[10]徐东芸,张万山,鲁芳.河北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状况调查及对策.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28(3):105.

[11]郑夕春.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性道德调查报告.中国青年研究,2005,5(9):56-59.

[12]韩广梅.广西高校女大学生婚恋价值取向分析.广西社会科学,2004,19(9):103-107.

[13]王香婷,刘瑞霞.女大学生思想教育若干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对策.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3(1):90.

[14]董晓璐.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调查与思考.茂名学院学报,2006,16(2):47-49.

[15]韩云萍.用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看在校大学生恋爱问题.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1):78-80.

[16]唐克军.论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机械工业高教研究,1998,63(3):35-36.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9

摘要:

爱情,人类永恒的话题。从大学生的恋爱观出发,立足问卷调查,以大学生恋爱观为主题,用真实数据分析大学生恋爱特点,探究影响大学生恋爱心理和恋爱行为的主要因素。本次调查的目的是让我们了解自身所形成的恋爱观,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恋爱观。

关键词:

大学生;恋爱观;调查

爱情,多么美好的尤物。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从作家才子到浪漫诗人,人间处处皆留下了无尽的吟咏和感叹。而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美好的爱情总是充满了憧憬。然而不同的大学生对恋爱的这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恋爱观不一样。恋爱观就是异性之间在生理、心理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互相倾慕和培养爱情过程的思想观念。在当今的高校恋爱已成为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了。而且我国对高校大学生婚姻也不再做要求,这就使大学生恋爱更加合法。通过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恋爱观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以及引导在校大学生客观、冷静、正确地审视自己的恋爱状况,树立积极、健康恋爱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人生观。

一、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次调查采用自编的《关于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在校大学生如何看待恋爱、对待恋爱的态度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力图通过该问卷比较客观、全面、科学地了解大学生的恋爱观状况。

2. 研究对象。本次调查选取了周围初中和高中同学朋友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发放问卷40份,回收39份,有效率为97.5%。

3. 调查时间为2017年2月。

二、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四个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恋爱观,不难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扩展,社会阅历的增加,大学生的恋爱观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和现实。大一对爱情充满了幻想和期待,好多事情都很理想化,到了大二开始觉得原来爱情也有苦涩的味道,但还是缺乏成熟、理性的思考,感性有余,进入大三后,大三学生的恋爱观比较成熟,最后到大四的学生更加理性的对待恋爱,恋爱观趋向成熟。

三、大学生恋爱观及存在问题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特征

1. 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 急于求成的占有心理。与高校聚集着才华、风度、美貌于一身的特殊人群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男大学生固执地认为:毕业后还没有男朋友的女孩都是别人挑剩下的。

3. 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4. 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5. 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他们见一个爱一个,玩一个丢一个,完全是一种游离于婚姻之外的享受和消费。

大学生这个特殊社会群体,今后的生活还会动荡,毕业分配和就业还是个未知数,即使获得了真爱,毕业后也有可能天各一方。因此,大学生们有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等恋爱心态也是很自然的事。

(二)当代大学生恋爱观存在的问题

由于性心理上的不成熟,不恰当的恋爱观也出现在了大学生的恋爱当中。表现出思想上的波动、排他、冲动、幻想;同时,大学生还受到了外界周围环境的影响。

1.因为空虚而爱。调查显示,6.7%的大学生因为内心空虚而选择恋爱。大学生在高中紧张的学习之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入了自己梦寐的高等学府,在大学表现出混日子、得过且过,有的学生认为,进入大学以后,思想很消极,什么目的都没有,终日无精打采,人生仿佛没有了一点意义,头脑一片空白,失去奋斗目标和前进动力,心中苦闷,缺少学习动力、目标的大学生于是将心理转到谈情说爱上,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

2.择偶动机不纯。据分析,2%的大学生恋爱动机不纯。当代大学生在选择对象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对方适不适合自己,是不是为了真正的爱情,而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在学习期间、生活上、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上的帮助。如果发现有利用价值,就会采取一切措施,进行攻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同时有的大学生也利用自己家庭和社会的地位去寻找爱情,而且有的大学生同时与多个异性进行交往,不建立关系。

3.好奇心较重。当代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后期,生理机能基本成熟,心理机能趋于成熟,精力充沛,渴望异性交往。在中学时学习压力较大,未充分显示出来,现在主体意识发展了,个体发展必然会在个人生活中得以体现,对异性的渴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了好奇,想试一试探究异性之间的秘密,在恋爱观上表现出不负责任的态度,仅仅停留在爱情的表层的好奇与渴望,没有想到恋爱之后的后果和将来的发展。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10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他们的身心特征导致了其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而大学生本身还存在着生理日益成熟和内心成长比较迟缓的情况,由此形成了强烈的冲突。于此类状况当中,大学生急切地期待采取一定的方法来祝贺此类自由,发泄心中的情绪,因此随波逐流,告别孤独。同时,社会观念的变迁。在中国社会各方面都飞速发展的时期,大学生建立了推崇自由、不想被约束的性格,对其恋爱观产生了一定的作用。再者,国家政策对高校管理的影响。政策由特别严格到自由化的转变,为在校大学生堂而皇之的恋爱提供了依据,坚定了大学生们要在大学期间谈一场恋爱的态度。因此,大学生恋爱现象普遍化,甚至被许多学生视为公共必修课。

由于大学生普遍年龄较低,并没有较多的社会阅历,加之心理的不稳定,导致他们中的许多人对恋爱的认识不够端正。目前看来,感觉新奇、消磨时光、寻求快乐是许多大学生恋爱的主要动机。大学生基本上是独自离开故乡,前往新的环境里面求学与生活,脱离了家长的管束,又越过了中学时期高压的学习环境,轻松自在的大学生活和校园环境为大学生恋爱提供了条件,大学生容易失去奋斗目标与前进的动力,用谈恋爱来消磨时光,寻求快乐,又或者由于就业压力、产生迷茫、沮丧,而希望通过恋爱来排解孤独、寂寞,寻求精神快慰。有了这样的动机,恋爱表现日益公开化、恋爱价值观日趋现实化、性道德观逐渐淡化欠缺对后果的慎重考虑等现象也就自然越来越严重了。

积极的恋爱观可以给大学生带来进步和心理满足,而消极的恋爱观也可能带来伤害。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恋爱观对了解自己、健全自己、提升自己、推动自己具有正面意义。具备科学的恋爱观,正确恋爱,方可使自身的高校生活由于爱情而更加多姿多彩。大学生正好处于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阶段,不应由于恋爱而影响学习,应当合理安排恋爱和学习之间的关系,尽量保证恋爱和学习都不耽误。建立了恋爱关系的同学应当彼此尊敬、激励,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一起努力。目前,不少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情况,采取不反对、不指导的无视态度,这样做是不对的。应该基于大学生恋爱思想与恋爱观的特征,采取正确的措施,努力开导他们走出感情的困扰,指导他们摆正学业和恋爱的相互关系,形成科学的恋爱观。

为此,本文对高校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恋爱观的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性知识与性道德教育,提升同学们的性道德水平,积极进行科学指导,协助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恋爱观,把学习置于首位,恋爱为辅。开展性伦理与性道德教育,经过比较、研究、认知,协助同学们建立科学的性道德理念。恋爱观引导应当和同学们的客观情况综合起来,增强对大学生婚恋责任感的教育。指导他们将性道德渗透至自身良好的心理当中,以健全的心理、成功的事业来开创快乐美满的生活,促进同学们科学认知爱情的含义与范围。

二、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强化青春期教育,全面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积极防范盲从的恋爱,避免遇到挫折或者踏上错误的道路,让大学生正视爱情,学会保护自己,也可通过讲座形式让学生们了解应该如何选择爱情、选择怎样的爱情、在爱情里怎样保护自己、遇上失恋如何排解情绪等,协助同学们维持心理健康。

三、强化高校文化建设,举办各种各样的业余文化活动,创造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鼓励大学生参加各项活动和社团,锻炼自己的能力。加深友情、加强能力,增进同学间亲密度,在过程中了解彼此,还提升了自己的素养。

四、强化高校风气与纪律管理,严肃纪律。强化校园风气建设,大力整顿教育风气与学习风气,将同学们的精神与体力转移至学业当中,对大学生于恋爱时产生的不文明语言和举动,应尽快审查处理。另外,也需注意高校周边的环境。例如高校周边都出现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出租屋,这为大学生校外同居提供了条件,还有黑网吧、ktv等场所的存在,也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恋爱观的改变。

五、加强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的教育工作,协助同学们确定人生目标和大学时期的目标。目标为人类行为所寻求的预先期待的结果,有助于增强人们的主动性让其自主学习。失去目标便犹如汽车没有方向盘,意味着生命失去了前进的道路,失去了动力,自然也谈不上主动性了,唯有目标明确,才能战胜空虚、无聊。

总之,恋爱作用于同学们的学业、生活等各个角度,而高等院校为大学生所处的重点范畴,在面对大学生的恋爱问题时,不可以盲从放任,亦不可以一味反对,要以合理的方式,科学的指导同学们,引导大学生们形成科学的恋爱观,使其在走向大好前程的同一时间,亦享有纯净和宝贵的感情。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11

关键词:90后女大学生 恋爱与性观念 调查研究

爱情是古老而常新的话题,也是大学生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文化的渗透也逐渐深入,拜金、盲目、攀比、偏激等消极恋爱观日益增多,由恋爱而产生的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甚至理想、价值观和人生观。如今,在多元价值观中成长的90后大学生已步入我们的视野,特别是90后女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女性的代表,她们的恋爱状况、爱情与性观念更引人关注。本文以对中文类90后女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统计对比分析,旨在了解其恋爱状况,恋爱与性观念,进而引导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与性观念,为女大学生自身成长提供保障,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支持。

1.调查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编问卷《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选取了湖南省A高校的300名在校90后中文专业女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数据的时间2014年5月,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2份,回收有效率为97.33%。

2.调查结果分析

2.1恋爱现状――实践和观望平分秋色

在本次调查中,正在恋爱中的女大学生占调查人数的32%;曾经有过恋爱经历的占9%;处于观望阶段,有适合的也可以考虑的占40%;在大学阶段不准备恋爱的只占19%。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当今中文类90后女大学生中,有恋爱经历的学生已不是少数,也有不少比例的同学需选择理智观望。随着社会开放的不断深入,大学生恋爱已经比较普遍了。90后女大学生这一群体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经过自身不懈的努力,最终跨进了神圣的文化殿堂,但是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很多数同学选择将精力投放在学习及社会实践上,为今后的发展打牢基础。

2.2恋爱观念――文明理智是主流,偏激消极仍存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变迁、中西文化的碰撞,90 后女大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念下成长,她们更加的独立开放和向往自由,但是对于爱情,传统观念和理智依然对她们有着深刻的影响。

调查中显示,对于大学生在公共场合的亲密行为的看法,有23%的表示反对,觉得有损形象、有伤风化,十分不文明;有16%的欣赏他们的勇气,但是自己不会这么去做;有55%的认为不合适,但是这是别人的事,自己管不着;只有6%的赞同,觉得很正常,那才是谈恋爱。虽然大学生不文明恋爱的新闻时有报道,但是绝大多数学生是支持文明恋爱的,数据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不文明恋爱现象的态度比较淡漠。

关于恋爱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大家都比较辩证和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34%的认为使自己与朋友疏远了;35%的认为使自己失去了很多自由;26%的认为使自己产生动力,促进学习;32%的认为浪费了很多时间;38%的认为增加了消费开支;另外的还有12%的同学选择了其他。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的,从数据上看,恋爱对大家的负面影响相较会更多一些。

关于恋爱与学习,当恋爱和学习相冲突的时候,尽量让两者平衡的占78%;以学习为重的占19%;以爱情为重的占3%。作为学生,学习应该是首要任务。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爱情已经成为女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她们大学生活的重心变得多元化,希望在自己收获学习硕果的同时也能收获爱情的甜蜜。

2.3对待失恋――积极勇敢占多数,消极影响需重视

恋爱并不都能百分之百的成功,有恋爱就会有失恋。90后是自信的一代,但也被称为最脆弱的一代,尤其是女生,她们更加的敏感和缺乏抗挫折能力。那么,了解她们是怎么应对失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大意义。调查显示,对待失恋,17%的不当一回事,该做什么就做什么;78%的会将精力转向其他事情,努力排解失恋带来的负面情绪;2%的会马上转入另一段感情当中;还有3%的会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从此消沉下去。这说明,失恋给绝大多数人带来负面影响,但是大多数学生会用多种方法来转移注意力,自我调节和恢复;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经受不起失恋的挫折,失恋会给她们的生活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大学是让人向往的象牙塔,也是待人探索的小社会,人际关系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90后女大学生与分手的恋人是怎么相处的呢?有27%的分手以后还可以做好朋友;37%的分手后感觉有些尴尬,但是可以争取好好相处;16%的说不清楚;1%的分手后不再联系;1%的成为陌路人,并且怨恨以后的恋人;还有18%的没有经历过,无法想象。90后女大学生对待失恋后人际关系的处理是比较理性的,但是也不乏不知所措的。当她们遇到失恋问题的时候,向同学朋友倾述的占77%,而向长辈和老师倾述的只有5%和1%。可见,对于恋爱问题,她们更信任的是朋辈,跟长辈和老师的交流极少。

2.4对性的认识和性观念――认识欠全面,观念渐开放

有爱,便会有性。但是对于受传统道德深刻影响的中国,性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调查显示,90后女大学生对性的第一次认识,有48%是通过相关书籍、文献、互联网;35%是通过身边的同学朋友;11%是通过其他方法;而只有6%的是通过父母亲戚了解。对性的认识懵懵懂懂的占59%,有明确认识的占27%,完全没有认识的也有14%。想了解性身心发育知识的占49%;性疾病传播知识的占43%,安全措施知识的占30%。从数据可以看出,90后女大学生的性知识比较缺乏,对她们的主动性教育比较缺失。

关于对性与爱的关系的调查显示,多数人比较正确和理性的看待性。其中认为先有爱再有性,性是爱的升华的占66%;认为先有性再有爱,爱可由性产生的占2%;认为性与爱可分离,单纯看个人意愿的占32%。对发生婚前的同学和朋友的态度也比较宽容,表示与自己无关、不干涉的占49%,理解的占38%,觉得其道德败坏的只占2%,但也有11%的表示羡慕,认识上存在偏差。

3.教育建议

虽然调查结果表明,90后女大学生的爱情观和性观念的主流是积极的、理智的,但是也不能忽视那些持有消极爱情观和性观念的学生。为了让90后女大学生能更正确地把握爱情,让爱情成为她们成长成才、生活幸福的催化剂,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好如下教育引导工作。

3.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阶段。血气方刚的年纪,相对轻松的环境,恋爱已经成为90后女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高校的深厚文化底蕴,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创建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高校应该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大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大学生因为摆脱寂寞而盲目恋爱。高校是文化的殿堂,可以充分利用教师、图书等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开设关于爱情的选修课、讲座,帮助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观念。高校可以通过知识的传授,教育女大学生洁身自好,让大学生弄清爱情的本质,正确区分爱情与友情,明确认识大学生恋爱的利与弊,理智开始和结束爱情,掌握消除因恋爱问题而产生的消极影响的方法,正确认识性。

摆正爱情与学业的关系,提升自我综合素质。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让女大学生懂得,爱情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亲情、友情也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部分。大学阶段是人树立正确人生目标、进行知识积累、激发创造能力的黄金时期,女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好这段精华时光,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耐心磨练综合素质能力,为实现自身价值、创建幸福生活、肩负起现代建设重任而储备能量。

3.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恋爱与性心理

大学生需要爱情但又并不完全懂得爱情。许多大学生在准备恋爱或恋爱的过程中,以及面对性的时候往往会遇到许多心理困惑、矛盾和冲突。而且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比男大学生更容易受到伤害、更难走出阴影,这就需要高校重视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教育。

要坚持正面引导全面展开。随着恋爱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恋爱与性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全面展开,防范于未然。高校可以根据女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针对90后女大学生在恋爱中时常遇到的问题,积极开展专题讨论、个案分析、团体辅导、主题班会和心理健康月等活动,使大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赢得美好爱情的前提和条件,学习和懂得消除失恋后消极心理的途径和方法,以此帮助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和性心理,提高她们的心理韧性和爱的能力。

要做到个别辅导积极主动。每个人在面对恋爱和性时所产生的内心困惑、矛盾和冲突是有差别的,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而且介于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女大学生的羞涩程度,有些问题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讲述,因此个别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时代不同,恋爱与性的开放程度不同,当代大学生极少与长辈和家人交流恋爱与性方面的事情。作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就应该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积极主动地深入学生、细心观察,真心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挫折、坚强克服障碍。

参考文献:

[1]刘畅、张春娇.当代女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引导[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3).

[2]密更.浅析大学生的恋爱问题[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大学生爱情观范文12

【关键词】大学生;情感;价值观;心理

在各个高校毕业的季节,一则关于硕士研究生带着老婆,孩子一起毕业的新闻跳到了公众的视野,被众多网友评论为人生赢家!对于大学生情感问题,恋爱,结婚在现代法律上已经认可,但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如何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观,成为了重要的问题与课题,因此,有必要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一、大学生心理特点

(一)自主性强

大学生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易冲动,不受传统习俗的局限,在确定恋爱关系前,甚至在确定恋爱关系后,一般都不征求双方父母的意见。

(二)恋爱动机简单化

许多大学生在恋爱中没有考虑到将来的结婚,不是清楚地自觉地意识到应选择一个终身伴侣,他们恋爱,只是因为需要爱和被爱。

(三)自控力与耐挫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不往往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任感情随意放纵,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份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无法自拔,对学习造成严重影响。

(四)不成熟性与不稳定性

当前大学生的恋爱,呈现低年级化,人数呈上升趋势。一年级就开始谈恋爱的已不是个别现象,有的学生甚至一进校就谈恋爱。这些低年级学生,由于社会阅历浅,思想单纯,很多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需要,还没有一个很清楚的概念,造成在对待恋爱问题上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标准上,往往重外表,轻内在。在恋爱方式上,往往重形式,轻内容。在恋爱行为中,往往重过程,轻结果;重享乐,轻责任。这种恋爱问题上的不成熟性,加之他们在就学期间经济上尚未独立,恋爱过程中感情和思想易变,缺乏妥善处理恋爱中情感纠葛的能力,极易造成恋爱的周期性中断,或对恋爱对象的选择漂泊不定,恋爱的成功率很低。

二、大学生情感培养方法

在学校必须重视大学生情感课程的开设,并且要着眼于大学生情感观、价值观的培养。从传统的智育层面转移到情育上,保证每个大学生在走出大学校门之后是一个独立坚强的对生活有着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自然个体,这才是大学应该给予学生的。而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必须要全面提高教师的情感素养,其实我们说许多大学生之所以会产生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与教师自身的情感控制能力是离不开的。所以学校必须要重视教师情感上的感化作用,要保证每个教室都能将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基本道德,并认真的落实这种道德标准,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和平共处的关系,只有双方互相尊重,互相理解,教师才能够通过自身情感来对学生的情感诉求进行有效的引导。而且我们说,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收获成效的,也不是一节课就可以树立一个良好的情感价值观的,情感本身就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所以各高校必须要严格树立高校教师高尚的人格和美好的心灵,并真心诚意地去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梳理和安抚。其次就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为学生营造积极的生活环境,释放生活、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之间的压力,为学生创建交流交往的平台,用情感与感化情感,并进一步升级大学生的情感欲求,从小情小爱中脱离出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以活动的形式来教会他们如何自重、自尊与自爱。再有就是各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教育,情感课程的开设,要为大学生建立更加高尚的情感世界,通过座谈、个谈等方式深入的了解大学生的情感状况,并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愈。当前我国的大学在许多时候感觉更多的是与学生之间有巨大的鸿沟的,学校不了解学生的基本状况,而学生对于学校也没有所谓的归属感,所以当前高校要解决大学生情感教育的问题就必须填平这种鸿沟,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们的学校,用更良好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这样才能有利于学校情感教育的实践。

结 语

正确情感观、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影响学生的学校生活,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发展,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情感问题,还要时刻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正常的情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