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手工制作

美术手工制作

时间:2023-05-29 18:23:24

美术手工制作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1

关键词:幼师;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课程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的动手能力,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结构,给予幼儿充足的实践时间,使其能将美术学习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在优化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同时,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内涵

在幼儿教育中,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是较为重要的,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为其设置符合幼儿学习的课程,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学习品质。幼儿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美术知识没有过多的接触,幼儿美术课程可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培养幼儿较为基础的审美能力,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提升,在幼儿美术手工课程学习效率增强的过程中,幼儿的思想素质也会得到优化,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较为有利的影响。同时,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在发展过程中,重视的是幼儿动手能力的养成,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在幼儿动手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制作开发美术思维能力,使幼儿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1]。

二、幼师美术手工制作课程重要性

1、培养幼儿的智力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幼儿可以通过手的活动带动细微的神经进而刺激大脑中的相关组织,使幼儿的潜能得到开发,智力得以增强。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幼儿动手过程中,可以刺激智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使其将自身的智慧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要求幼儿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养成手脑并用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的大脑发育,使其美术素质得以有效提升。在幼儿自身发展过程中,大脑的发育需要幼儿接受较多的动手机会,幼儿可以自主制作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同时,幼儿处于好奇心理较强的成长阶段,可以在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自主探究课程内容与制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手工制作与玩游戏结合在一起,教师如果能满足幼儿的成长需求,就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2]。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为幼儿提供剪、贴、折等一系列的机会,在提高幼儿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求幼儿不能将手工制作中的纸片等胡乱仍在教室,要引导幼儿处理手工制作的一系列程序。在废纸较多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手工撕纸,要求幼儿将自己想象的撕纸结构自己制作出来,教师要对幼儿进行仔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立即上前制止,使其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提高自身品质,教师要适当的表扬与夸奖表现良好的幼儿,鼓励表现较差的幼儿,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可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其美术素质的提升努力[3]。

2、激发幼儿潜能

幼儿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想象能力与创造能力是较强的,思维也比较活跃。在幼儿学习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过程中,可以提升自身的创造、发展能力,同时,也给了幼儿学习与创新的机会。首先,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较为丰富,幼儿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成折叠、撕纸、剪贴等活动,这对幼儿的发展产生良好的作用。其次,幼儿在参与手工制作课程过程中,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获取较多知识,手工制作中的小游戏都是幼儿较为喜欢的,幼儿在游戏的体验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幼儿在创作的时候,能够有效的显现出自身的个性,有利于幼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最后,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过程中,可以主动的观察手工制作的过程,在幼儿创造以及想象的时候,幼师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找到良好的教育时机,使幼儿的想象能力更加开阔,创造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4]。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该对手工制作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根据幼儿的学习特征,不指定幼儿学习标准,不对幼儿的手工制作课程进行硬性的规定,为幼儿营造较为良好的开放式课堂。在幼师开展手工制作课程之前,向幼儿提出手工制作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创造激情,幼师应该引导幼儿探索手工制作知识,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作,要求幼儿关注实际生活中的事情,丰富自身的想象能力,制作出精美的美术手工制作作品。

3、重视幼儿品质培养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中,幼师可以在培养幼儿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情感教育,使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教师在手工制作课程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幼儿足够的耐心,充分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对手工制作学习更加自信,在困难中逐步完成自己的制作任务。其次,在幼儿完成制作任务之后,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与表扬,使其对自己的制作充满信心,提高对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兴趣。最后,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自身优势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可以在制作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的个性特点。另外,幼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手工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与同学或教师相互探讨,不能因为困难放弃制作,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幼儿的交际能力,学会与幼儿分享自己的快乐,在与同学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互相帮助的习惯[5]。

三、结语

在幼儿美术手工制作教学过程中,幼师应该重视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创作的时候,找到适宜的契机,培养幼儿的自身品质,使幼儿在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有效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潜能得到发挥,在手工制作课程中,得到进一步的成长。

作者:苏彦芝 单位:靖远师范学校

参考文献:

[1]施伟娟.浅议提升幼师手工课教学中教具创造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183-183.

[2]沈海莉.浅谈幼师美术教学中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205-205.

[3]周小玲.幼师美术教学初探[J].音乐大观,2013(4):87-87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2

摘 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主要从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注重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等方面,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关键词:动手能力;美术教学;手工制作;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1;G633.9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13-0042-01

美术手工课是动手制作和材料综合应用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能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美术潜能的开发,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下面,对优化美术手工制作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进行相关探讨。

一、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激发学生主动性

作为初中生,要想创作出一件具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有时候会遇到许多困难。有的学生并不是不想创作,而是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学生有时会直接借鉴他人的美术作品,造成高度模仿,没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美术思考,将抽象的美术因素从一些具象的事物中提取出来,让学生融入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创作出有特色的美术手工作品。例如,在制作孙悟空的泥塑形象时,一些学生不懂得如何设计有自己个性的孙悟空泥塑。如果没有美术教师的指导,学生就可能在困难面前退缩,或者直接模仿他人的作品,这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会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进行细心的引导,将动手操作的思想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主动性。以京剧脸谱为例,生、旦、净、末、丑五个类别,每一类都有其特定的勾脸方法,而且每一种勾脸方法都具有特定的意向性。当观众看到这些具有意向性的表达,就能体会到这个形象背后的含义。京剧脸谱对线条的勾画十分注重,比如,脸谱的眼睛形状是方还是圆、眼角向上或者向下,都是有讲究的。脸谱的色彩分配也十分严谨,传达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教师要通过这样的思想渗透,使学生在京剧脸谱的勾画中激发自主创作热情,形成自己的风格,借助独特的制作手法,创作出不一样的形象,传达出不一样的思想情感。

二、注重培养学生剪裁、拆装等基本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需要从一些基本操作训练开始,其中剪裁能力就是一项基本功。在手工剪裁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只做了简单的几个步骤就无从下手,甚至有的学生一直等着老师来教如何开始第一步、第二步。例如,有些学生没有接触过手工制作,不知道长方形的纸按一定要求折起来再将多余的纸条裁掉就是正方形。有的学生虽然知道如何折,但不知道怎样快速地去裁剪,有用直尺的,有用剪刀的,都难以使裁剪边缘整齐。其实,最方便的做法是把多余的纸条折过去,再反过来按着折痕撕下来就行,既简单又整齐。通过学习这些裁剪小技巧,学生对裁剪等基本动手操作产生兴趣,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另外一种基本动手能力,就是拆装能力。手工制作的类型非常丰富,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经过加工的材料,只需学生通过简单的拆卸、组装就可以完成一件作品。例如,在中学阶段开展的建筑模型比赛,就用到很多这样的材料。采购来的是一些纸质模型和木质模型的原材料,学生需要先用美工刀等简单的工具进行拆卸,把模型各部分从原材料中一一拆下来,然后根据相应的图纸进行拼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学习到一些拆卸技巧和道具的使用技巧。在使用材料的时候,还要格外小心,不要损坏材料或者伤到自己。这样的拆卸、组装操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基本动手能力有很大帮助。

三、合理评价学生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

初中生对手工制作有较大的兴趣,但由于身心发展尚不成熟,所学知识有限,因此,有些学生的手工制作能力较差。而部分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往往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鼓励,不利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当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手工作品进行合理的评价。评价可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也可以是对学生手工作品的评价,要通过评价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感,充分{动学生的创作乐趣。所以,美术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评价理念,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多实行鼓励式评价,帮助学生减轻动手操作的压力,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动手尝试。动手操作能力的合理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对他们学习手工制作提供帮助,还可以维持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巩固师生之间的感情。同时,对学生的手工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互相借鉴,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展示手工作品,在更宽广的平台上接受各方面的评价,然后进行总结,弥补不足之处。这样,学生的收获越来越多,动手能力也就逐渐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促进学生美术潜能的开发,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美术教师要注重更新教育理念,通过渗透动手操作思想、有针对性的训练、基础能力的培养以及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玉芹.初中美术手工制作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3

一、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

微课程资源开发,一般要经过选题设计、课例拍摄、后期加工、在线实施、评价反馈等环节,才能确保其质量。进行微课教学设计,应注意课前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课中师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问题解决知识应用;课后总结感悟利用视频复习教学设计制作视频收集学生问题等。

1.选题的设计。美术手工微课程的选题要精练,教学内容要明晰,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课后拓展延伸,可以是知识讲解、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展示。设计如何营造学生能够参与的过程,知识学习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达到目的,通过学生参与某些过程形成。还有要将游戏与学前美术教育进行优化结合,在教学中全面渗透有目的、有计划的游戏化的美术教学活动,让学生对艺术的审美特征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敏感性,激活思维,诱发联想与想象,有利于在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实践中,顺利启发幼儿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培养幼儿对美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美术的技能、启发想象、培养创造思维。当今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游戏化教学普遍渗透于教学过程中,通过游戏化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美术活动中感受美、热爱美、享受美、创造美。美术手工微课的教学设计,首先能在营造学生参与和培养能力的过程方面发挥优势。

2.时间的设计。微课程是各片段教学过程的再现,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不同的是它时间短。美术手工微课程的时长的设计一般为3~8分钟左右比较合适,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

3.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微课程的教学过程要简短完整,教学过程要包括教学问题的提出、教学活动的安排、学生协作探究解决问题等环节。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受可获得资料、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在同一时刻只能采取一种教学形式的限制, 教师无法为具有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内容,这样只能适合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需要。应用媒体技术在为不同学生提供不同层次学习内容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 微课引入到美术手工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差异的情况下, 如何为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内容。

4.资源的设计。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指向明确、主题突出、相对完整。任何教师都非常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动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只有动态了解学生的情况, 教师才能动态调整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常规教学手段支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几乎不可能实时掌握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一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一类问题都提问所有的学生,只有通过学生做手工练习,教师也很难实时了解每个学生的真实情况。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多媒体教学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的反馈及相关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结构紧凑、类型多样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

5.教学语言的设计。美术手工教学更多地要创造性地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运用多种游戏方法,融游戏于美术手工教学过程之中。能创造性地根据活动内容创设情景、运用多种游戏化的指导语言、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便于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二、美术手工微课程的制作探讨

一个优秀的、完整的微课程包括:简洁、美观的PPT制作、主题明确的微课程名称、有信息提供的片头、有逻辑的课程内容、片尾等。最好选用数码摄像机拍摄,做好课程在内容、文字、图片、手工制作材料、声音等方面的准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编写微课程内容时,内容精炼,以手工实作为主,若内容较多,可以制作系列微课程。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1.设备配置。数码摄像机、幼儿园场景教学、美术手工教学用具、其他教具等。

2.基本方法。对教学过程录像。使用可摄像的智能手机对细节的教学过程进行录制。

3.制作流程。第一步,选择微课程主题,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形成教案;第二步,利用黑板展开教学过程,用数码摄像机实时记录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多媒体教学信号等教学实景画面。第三步,对视频进行后期编辑制作和美化生成微课程视频。

4.录屏软件录制法。多媒体电脑一台、麦克风一个、录屏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辅以录音和字幕。第一步,选定教学主题,搜集教学材料和多媒体素材,制作PPT课件;第二步,在电脑屏幕上打开录屏软件,带好耳麦,调整好话筒的位置和音量,执教者调出要讲解的PPT课件,并调整好PPT界面和录屏界面的位置后,单击“录制桌面”按钮,开始录制。按照教案,执教者一边演示幻灯片放映或对其进行各种操作,一边讲解。第三步,对录制的微课程视频用后期视频编辑软件进行适当的编辑和美化。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4

[论文摘要]学校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和内容,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美育”的主要内涵,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则是最适合中小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素材。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某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先进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怍艺术课程。同时就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方法进行探讨,并制定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的一般原则与教学方法.提出课程开设构想与课程架构。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等场合多次强调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而艺术教育能促进形象思维发展,促进左右大脑均衡发展,是培养“创新思维”的最佳方法。

比较中西方现代中小学艺术教育,西方注重动手能力培养,课程开设侧重手工艺术教学。如日本的中小学艺术教育,以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主导,开设泥塑、折纸、绞染、型染、木工等课程,注重在具体的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办我国50年代以来的美术教育受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更注重美术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侧重“纯美术”教育,如素描、水彩、中国画等。因而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效果西方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中国学生虽基础知识扎实,但思维不够活跃,动手能力差,创造欲及表现欲不强。教育部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提出:“倡导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发展艺术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艺术文化素养,塑造健全人格,陶冶高尚情操。并在新版中小学教育大纲中纠正了以往做法,更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培养,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手工制作艺术是一种充分调动人的手、眼、大脑协调合作,在三维空间进行的物质创造活动,通过对人的生理刺激,激发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交叉活动,发掘创造潜力培养创造能力,是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的最佳手段。展望未来十年中国基础美术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指导下,为完成“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目标,被西方发达国家基础美术教育普遍接受和采用的,能很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势必成为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主干课程。

1、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

中国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不应是“日本模式”或是“美国模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是吸取了西方“创造表现主义(creativity)等美术教育理念,以及西方基础美术教育实践经验下的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主要素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实现“以美术学科教育为中心,兼顾学生个性心理发展,对之施行审美等一系列显示美术独特属性的教育,使学生能力获得提高,内在品质得到完善的美术教育目的。为此我们应当在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以及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等二个方面进行探索,以尽快形成中国特色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全面配合素质教育的推行。

1.1 以传统工艺美术为素材的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开发

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中指出:“艺术教师应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教育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的学习和应用,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为例,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孕育了深厚的人文资源,民间艺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苏州及南通的蓝印花布、刺绣、剪纸、面人彩塑、糖人、泥塑、风筝、纸扎、漆画、漆艺、木雕、木偶、刻砖、刻砚、竹器、丝毯、扎染、玩具、戏曲脸谱、紫砂陶器、年画、草编、竹木根雕、绗缝布艺、编织等等。可以说民间艺术是资源丰富的艺术宝库,为我们特色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开发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选择课程素材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适应性适应中小学不同年级的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条件

②易学性简单易学、对材料工具要求不高且易出效果

③地域性一本地区特色民间艺术

④创造性一学习造物过程,使学生理解“创新”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以民间艺术为素材开发中小学学校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一方面学生可通过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的学习启发心智、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学习本民族、本地区的民间艺术,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兴趣,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中小学学校课堂,使之成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从根本上重新唤起民间艺术并注入新的艺术生命,使之成为我们现代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使祖国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通过中小学美术教育得以传承发扬。

1.2 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

在引入“民间艺术”作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时,应当重视课程的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艺术的教学,教师必须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过程,通过口说手示的方式传授技艺,学生则在动手制作以及贯穿始终的大脑形象思维过程中,同时得到手、眼、脑的协调训练。但是这种传统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方法,与中小学生心理上“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及中小学美术课时少之fr]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幸好现代教育技术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上的高度发达和普及,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解决矛盾的丰富教学手段和先进的多媒体平台,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中的普遍运用,将必然起到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扩大课程知识容量,吸引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兴趣的作用。为取得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满意的教学效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协调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高校美术教育界的专家学者及现代教育技术专家共同携手合作,研究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的教学,并解决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提高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的硬件条件,特别是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的电化技术装备。

②协调美术教学、科研及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专家,合作进行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课件研发,为中小学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提供多媒体软件。

③在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教学中,应通过引入“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课件制作”等课程,培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与手工制作艺术课程教学的新型中小学艺术教育人才。

2、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直接为中小学输送艺术教育人才,尽管不处于中小学艺术教育第一线,但实际上是整个美术教育改革链条中的最重要环节,是美术教育改革的发动机。艺术教育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教育理念和教育者观念上的转变与更新,高师美术教育责任重大,理应是艺术教改的急先锋。我们应当积极调整教育方向,摈弃陈腐观念和以“纯美术”基础教学为主导的陈旧教学模式,更新观念,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配合教育部艺术教育改革。高师美术教育改革必须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办学理念,必须要有革新旧有美术教育秩序的勇气和气概。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率先调整课程结构,并对手工制作艺术课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首先,应从发掘整理本地域乡土民间艺术人手,精拣手工制作课程素材,把本地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工艺美术改造成师范美术教育课程,并形成均衡合理的手工制作艺术课程群结梅其次,应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艺术的“课程开发”与“课程教学法”。中国的传统民间工艺美术丰富多彩、资源十分丰厚,把这些课程都导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无论是课时安排、师资人才、教学设施、还是课程结构显然是现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当前不可能做到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会学生“民间工艺美术”课程开发和教学的方法,即给学生一把开启祖国传统民间工艺美术大门的“万能钥匙”,而不是一大串钥匙。同时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在成功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在新课程开发设置与教学等方面积极指导并配合中小学手工艺术课程的创立与教学,并为中小学美术教学提供高素质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美术手工教育;民族文化传承

一、在农村小学开展美术手工课的重要性

(一)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在广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倡导新课程改革的当下,作为艺术教学工作中占据很大比重的美术课程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的关注与青睐,因此推进现代美术课程改革刻不容缓。美育在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塑造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能力。美育具有示之以形的形象性、动之以情的情感性和寓教于乐的愉悦性,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取代的。关于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已经明确规定: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而现代美术新课程改革中关于手工制作教学对于学习美术课程小学生来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与艺术的思维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艺术鉴 赏力与审美力。所以美术课程与手工课程是紧密相连的。

(二)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小学美术的手工制作教学最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够让学生的手脑结合,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之间存在很强的联系,如果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一定的培养,学生的心智发育会更加健全,有利于其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据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活动是首先从动作开始,如果将动作与思维分开,那么儿童的大脑将不能很好地发育。这些都说明了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而美术手工课刚好能够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通过头脑的构图,再亲自动手将其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会变得更加的活跃,其想象力也得到了大大提升,创造力也会喷涌而出。

(三)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坚强意志力

手工制作的锻炼可培养出一个人的自信心与坚强的意志力。因为任何手工制作的过程都需要经过动脑、动手,还要坚强的意志力,艺术作品能够充分体现出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个人素质。在制作中,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发现学生思维的亮点以及主要兴趣,再加以科学地引导,整个制作的过程学生需要发挥其充分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利用所学的色彩知识与之结合,融合新的材料元素进行绘画。通过体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差距,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美术课堂的手工实践,能够帮助学生建立高尚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使学生将现实生活与美术艺术创 作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完美结合,用艺术的眼光看待日常的生活,使学生内心情感更加丰满更加充满艺术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坚强的信心,甚至有些同学还发现出创作过程的乐趣并持之以恒为之付出努力,最终获得巨大的成功,另一方面使学生发现科学的理论知识都是想相通的,生活中可能需要充分掌握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不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及认知能力,并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与信念。

二、小学美术手工课的教学思考

(一)示范教学为首要

对于小学生来说,一定要重视教师的示范教学,教师的示范教学对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美术、学习美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进行示范,会使学生们有一个大致的印象,然后再让学生们多思考、多研究、多探索,从而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另外教师在示范过程中,在一些关键部位,要是要引导学生们多思考、多观察,要教会学生们怎么灵活运用各种技术,同时还要将各方面知识、技术融会贯通,最终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能和技术,这对学生们将来更好地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建立小组,将学生们随机的、均匀的分成几个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讨论,各抒己见,这样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也有利于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们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小组成员之间在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后,每组的组长将本小组的想法发表出来,然后在班级内进行讨论,这非常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们参与到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们学习美术手工课程的兴趣。这种示范教学也更容易使学生们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和奥秘。

(二)因地制宜,挖掘农村美术手工课资源

在农村,因为教学资源的匮乏,不可能都按照城市化教育编写教材去开展当地的美术手工课,这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的挖掘农村手工美术课资源,在云南,农村有很多当地少数民族手工刺绣、编织、雕刻、折纸、泥塑等手工题材,有的需要老师先去学习,有的可以请当地老艺人来给学生们上几节入门手工课,把这些富有民族特色的、本地特色的手工课资源融合起来,那么农村小学的美术手工课既传承发扬了当地特色民族文化,也能让农村美术手工课富有创造力的灵活开展。

(三)联系生活、结合其他学科展开教学

艺术源于生活,手工制作属于美术艺术的一种当然也不例外。《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知识和技能要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起作用。因此,小学美术课中的手工制作应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在教学学生的制作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仍会以百倍的信心与激情投入到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实践与探索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在点滴中积累。我坚信,只要勤于实践,勇于探索,不懈付出,就能收获成功与快乐。

【参考文献】

[1]欧素芬.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小学美术创意手工制作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学周刊,2013,(12).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6

关键词:小学美术;手工教学;创新能力

Abstract: handmad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courses, to develop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various other disciplines irreplaceable role. It is inheriting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most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new culture, more and more get the attention of the parties, at the same time also brought unprecedented challenges to the broad masses of the fine arts teaching, so do a good job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teaching becomes urgent by hand.

Key words: the elementary school fine arts; Manual teaching; The innovation ability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学习应当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手工制作在美术教学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发挥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美术手工制作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手工制作课实现了学生动手与动脑的结合,符合小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这些都指出了动手、动脑在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手工制作使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美术知识与其他艺术成分,在头脑中进行构图,进而通过动手以美术创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在构图与制作的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得以激活。现在的手工课主要是学习多种工具和材料的使用方法,塑造和制作不同形态的手工作品,来表现自己的意愿及锻炼手的协调灵巧。在实际授课中,一些教师忽视儿童对手工作品造型的认识和审美感受,所传授的只是某种物品的制作方法,而不是向儿童展示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在制作上不同表现的可能性,这就很容易造成手工课变为“劳作”课。

(二)将绘画技法和想象结合起来

在一个优秀的手工制作中融合了作者独特的绘画技法与大胆的想象,使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与想象得到了巩固与提高。绘画技法和想象二者是完美统一的,片面地强调其中一个,都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片面强调想象,学生纵有奇思妙想也无法表现在作品中;片面强调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作品就会出现题材枯燥无味,构图形式教条、死板,失去童真。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集中表现在手工创作中,才能让作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才能赋予作品以生命力。手工制作课不仅可以有效地巩固学生的绘画技法,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二、创设开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手工课是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它包括折纸、剪纸、布贴、泥塑等,从幼儿园到小学,手工课都在美术课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应该创设一个开放性的手工制作教学环境。就是说不拘泥于40分钟的课堂教学,使教育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延长评价时间,给学生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由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针对具体内容,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导入课题。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开放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生通过想象将所感知的形象材料加以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艺术贵在创新,手工课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创设让学生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尽情表现、自由创作。比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制作时,我要求学生树立与众不同的观念,制作与众不同的作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四年级《我造的车》一课中,我先找一些造型各异的示范作品,引导学生欣赏、观察作品的各种表现手法,让学生认识到:一件作品可以这么做,也可以那么做,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制作的作品丰富多彩,表现了学生的个性特征。同时,我还对有特殊构想、制作精致的作品进行点评,对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给予表扬,极大地提高了学生手工制作的兴趣。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创作能力,使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独特风格,进而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手工技能

学生动手操作是学习手工制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自己进行操作时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答问题。因此,我尽可能突破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改变教师讲得多、示范得多的现象,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例如:《布贴画》一课中,我先就如何制作布贴画简单交待一下,便让学生动手制作。由于布料的剪和抽丝较一般贴画费时间,单人制作一堂课下来看不到成效,我便让学生分成几个人一组,定好小组长,小组成员共同商讨、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特长:有的剪、有的拉、有的画、有的贴……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一节课下来,集体制作的成果就呈现在大家面前。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从中领悟、摸索,在实践中掌握手工技能,体会成功的。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幻灯、投影仪等各种电教媒体步入课堂,不仅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恰当地使用各种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手工制作方法及技巧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树叶贴画》一课时,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学生很难掌握制作方法,难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实物投影仪展示作品、介绍制作方法,直观形象,生动具体,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制作技巧,进一步思考改进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7

关键词:幼师专业;美术手工课;课堂教学

美术手工是幼教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一种基本技能。其教学内容是训练学生运用手的技能,能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创造,塑造物体的平面或立体形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并通过技能的训练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日后在从事幼儿园教学工作时能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较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故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师的教学工作意义突显,职责重大,提高美术手工课堂教学的质量应是我们美术教师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自已的教学实践,就美术手工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分析和研究,归纳此文,以期同仁指点。

一、编排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

编排教学内容要针对幼师专业学生掌握的手工知识,以期为以后的教学实际服务。教学内容要从趣味性强、儿童感知熟悉的、简明又易于制作的题材入手,并考虑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应符合儿童的制作能力和条件。如泥工、纸工、废品工、编织、剪贴等。教学的内容要贴近生活,美工的教学内容应广泛、实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课时的多少都应该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性。如:编织在幼儿教学中用得较少,那么课时应少,只要学生了解和基本上操作即可,而素描、色彩、折纸、剪纸等则作为重点,课时要多。学习民间手工艺,民间手工美术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教学中可结合各地实际,加以改进和提高,赋予其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如剪纸、泥塑、面塑、风筝、花灯、草编、竹编、中国结等。综合优化,教学效果显著。

二、激发兴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有了学习兴趣才能使学习变得积极主动,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美工教学中应努力设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让学生学得主动,学有兴趣,乐意去做。改变以往单纯以传授知识和模仿为主的教学方法,采用教学中富有时代特色、新颖有趣的内容来调动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动手动脑的实践中观察、思考、想象,鼓励学生努力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学生也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爱好,培养了兴趣,也使课堂知识变成了实际操作能力,从而形成创美意识。美工教学看似是一个传授基本技能的课程,实际上它是一门有多种功能、领航思维、传授知识、享受结果、愉悦心情的课程。教学中作为教师,不能只是传授某种手工的制作步骤,而应在传授步骤的同时开发思路,抛砖引玉,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制作能力。

三、收集范作资料,发挥引领作用

在美工教学中离不开范作的应用。范作是范画与范品的统称,一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自己动手创作的范作。二是注意多收集学生的优秀作业。三是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收集成品及成品教学资料。通过这三种收集形式,手中就有一个可观的范作资料库,教师就可以灵活使用范作进行教学了。在美工教学实践中,范作利用得是否恰当直接影响课堂的学习气氛,范作利用得好,可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在纸玩具的制作和泥玩具的制作等教学中,教师可不直接讲授它们的制作方法,而是课前准备好一个个成品或半成品,让学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只作适时、适度的引导与点拨。这样,学生在自主探究的环境中,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思考掌握了制作方法以及多样的变化形式。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大部分学生都达到了教学要求,收到较佳的效果。

四、综合学科知识,展现竞赛结果

美术手工教学与各学科紧密结合,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可把手工教学与各学科知识紧密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主体交叉,综合利用。如:地理学要求了解地形地貌知识,可在泥土中进行地形地貌图制作;联系教学,利用泡沫塑料、纸板、有机胶板进行各种建筑模型的制作等等。这些活动不仅活跃了气氛,又联系了实际,把学到的各个学科的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应用到学校和社会中,进一步提高了手工教学的意义。定期举办手工作品成果展,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组织师生观摩,进行评比,形成学习手工的风气,既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又综合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

幼儿是花园里的花朵,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幼儿教师是花

园里的辛勤园丁,多能、多才、多艺;幼教专业的美术教师任重而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8

1.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主导。建设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梯队结构合理、实践能力突出的教学团队是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的保障。通过对现有教师梯队的结构分析以及对国内外同类院校教学团队建设考察,制定教学团队建设方案,完成教师梯队结构的合理调整。形成由专业带头人指导带动、青年骨干教师为主力、鼓励其他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的教学团队建设模式。培养专业方向带头人到国内外同类院校学习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积极探讨工艺美术专业发展方向,制定本专业具有前瞻性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指导骨干教师进行实践教学。通过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国内外访学、调研与交流,培养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素质教师,培养实践教学能手来提升工艺美术专业教师团队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是实践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工艺美术专业特点和不同工艺需求选聘校外兼职教师,组建兼职教师专家库。通过聘请工艺美术大师或民间艺人,传授传统工艺美术技艺,使民间文化深人工艺美术专业教育;通过聘请专业技师教授专业技法,使学生掌握现代工艺美术制作技能;通过聘请校外有一定专业影响力的知名教授,引领学生了解专业动向,把握专业发展规律,合理规划学习方向;通过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使学生了解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信息、技术更新、行业状态等。总之,完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建立起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打开学生思路,使实验室教学层次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氛围更加活跃。实践教师队伍建设还应加强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专业实践教师应有明确的分工和相应的岗位职责。专业实践教师需要完成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能够辅助专职教师承担技能性教学并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通过培养现有专业实践教师和引进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实践教师完善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2.校内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教学与实训场所。在教学过程中,除部分理论课程和一年级基础课程之外,专业课程皆需要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室教学课程达到课程总量的70%以上。实验室建设对于工艺美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展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工艺美术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包括纤维、染织、金工、漆艺、玻璃、陶瓷、首饰7个专业方向,每个专业方向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手工文化与技艺。实验室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工艺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与文化素养。实验室建设内容包括:第一,优化实验室空间;第二,完善实验室设备的合理配置、更新与维护;第三,完善师资配置;第四,建设实验室文化;第五,建设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前二者包含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后三点包含了实验室的软件建设,缺一不可。

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弥补了校内实验室教学条件的不足,是工艺美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①积极拓展企业实训基地。通过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增加学生企业实习实训机会,了解行业信息,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随着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深化,签订企业实训基地合作协议,制定学生企业实训的管理制度、教师服务企业的管理制度、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制度等,构建企业实训的长效机制。②博物馆教学是工艺美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博物馆教学实训基地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专业历史背景与文化脉络并对所学课程内容有一个相对深刻的理解,有力地促进实践教学的进行。努力寻求学校与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画廊的合作,健全博物馆实训制度,保障博物馆教学的常态化。③民间手工艺是工艺美术专业的重要方面。通过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实训,使学生深人了解手工艺品类的历史渊源、传承谱系、工艺流程、审美特征、功能特征以及这些传统手工艺与传统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民俗村落的多方考察,建设与本专业相关的民间手工艺制作工坊的资源库,制定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基地建设方案。通过举办手工艺制作工坊实训的成果展示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民间传统手工艺文化传播。④通过对艺术家工作室的考察与访谈,与艺术家工作室签订合作协议,并制定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方案和学生进人艺术家工作室实训的实施办法。建设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可以使学生了解艺术创作的过程,把握艺术创作的方向。艺术家工作室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的发展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性。⑤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与合作,建立与行业协会共同培养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机制。工艺美术专业在现有基础上需要继续加强与玻璃专业委员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纤维专业委员会的深度合作,发展与山东省陶瓷行业协会、金属工艺专业委员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首饰分会等多个行业协会的合作。

4.国内外交流

通过参与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在交互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加强国内外相关专业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人才培养平台,使学生有机会参与校际活动,增强学生对外交流与沟通能力。加强校际师生互访,在教学、科研等层面开展交流。深人开展多个层次、多种方式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平台建设:积极申办交换培养合作项目与国际合作项目、进行校际专家互聘、开展主题互动教学以及相关学术论题研讨等活动。在校际互动过程中,互通有无,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5.展览与比赛

搜集国内外相关专业展览与比赛的信息资料,畅通信息渠道。鼓励师生积极策划或参加专业展览与比赛,并制定相关展览与比赛的奖励办法与方案。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从河姆渡走来”国际现代漆艺展、“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中国国际创意设计展览、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都是与工艺美术专业切实相关的展览活动。另外策划、发起、组织、承办专业展览与比赛活动,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展览比赛活动的层次,逐渐扩大展览与比赛规格,加大比赛奖励力度。积累活动经验,完善展览与比赛活动细则,认真规划每次展览与比赛的活动方案,使展览与比赛活动常规化。结语工艺美术专业建设需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赖多方互相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推进。在建设过程中依据工艺美术自身特点树立目标、制定计划、落实任务、克服困难、严格执行。逐步形成适用于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工艺美术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实验实训条件、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学团队以及成熟的国内外交流与展览机制。

作者:常瑞红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9

作者简介:王丽丹(1978- ),女,汉,河南许昌人,中原工学院服装与艺术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设计艺术历史与理论研究。)

(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北京 100084)

摘 要:中国传统工艺源远流长、品类繁茂、异彩纷呈,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水融,传统工艺品在今天更是被认为深刻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其重要的工艺和文化价值历代薪火相传,不断的继承与创新保证了传统的活力与生机。笔者对一些从事工艺美术研究的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手艺人展开深入访谈,以期通过对中国工艺美术体制问题的关注,回望新中国60年中传统工艺美术发展走过的坎坷道路,为当下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以至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的角度。

关键词:中国传统工艺;工艺美术;体制;文化;变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J502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工艺历史久远、品类丰富,在漫长的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时代,传统工艺与人的日常生活密切关联,传统工艺品更是体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趣味,其重要性和文化价值在不同的时代被不断继承、解读与深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改变,在传统农业文明中浸淫已久的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也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悄然变化。传统工艺经由“工艺美术”这个名词的广泛使用,被时代赋予了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涵义。

“体制”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的组织制度,而“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工艺美术作为与社会、经济、文化以及其它艺术有密切联系的相关体,其发展不仅受自身运行系统与内在机制的影响,更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因其经济和价值属性,而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的多重影响下呈现与之相对应的特殊形态。如将“体”看作是实体,“制”即是运行方式,新中国工艺美术体制则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其中包括传统工艺美术管理体制、经营体制、研究体制、教育体制等。而传统工艺美术所遵循的既是工艺美术自身的行业体制,又与国家发展的经济策略紧密相联,从官府督办的宫廷工艺、个体作坊的民间工艺到以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工艺美术事业,再回归到个体经营与集体所有共存的今天,这种国家体制与行业体制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特性,构成了中国工艺美术体制在20世纪下半叶的特殊身份。其高潮期与低落期随国家政策的亲疏而起伏,从计划经济时期大产业化政策下的国民经济支柱,到市场经济转型期行业组织消解后的边缘化,再到全球化浪潮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备受关注,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走过的,是一条复杂曲折而又不乏精彩与缺憾的道路。

2008年9月至10月间,笔者在北京、上海、杭州、东阳、横店等地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进行考察调研,对部分从事工艺美术研究的学者、工艺美术大师、手艺人展开访谈,以期从关注中国工艺美术的体制问题出发,为当下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个参照的角度。

王丽丹:关注传统工艺在当代的保护与发展,在学界已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要理解传统工艺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种种复杂境地,不可回避地要从工业时代的冲击及农耕时代自然经济式微谈起。时代的变迁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而手工艺人赖以生存的手工技能也遭受了大机器复制生产的挑战和替代。“工艺美术”这个名词的使用,是一个时代折中的选择,从传统工艺到工艺美术,名词的变更,并不能完全厘清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或衔接。回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变迁,不失为一个重新认知传统工艺美术文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朱孝岳(原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校长):现在我们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和雷圭元、庞薰l所接触的工艺美术并不是一回事。老一辈学者雷圭元、庞薰l先生接受的是海外的教育,他们所理解的工艺美术是美化人民的生活。而新中国接管的多是清政府留下来的宫廷工艺。当时,清政府内部设有造办处,有苏州、扬州的工匠作为主要生产力量。截至今日在上海做工艺美术的,他们的师傅就来自于苏州、扬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苏帮”和“扬帮”。之前的工艺美术品主体是不进入市场流通的(当然,也有部分达官贵人会购买,但不是主流),多数是官办的。因不进入市场,就会有一些不受市场制约的特征显现,诸如不计工本,奇技淫巧等等,假如进入市场,这样庞杂而贵重的作品会面临无人能够购买的窘境。再往清政府之前追溯,清朝作为外来入驻中原的少数民族,他对汉文化的继承并不是那么的完整,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当时西方洛可可艺术思潮的影响,喜欢奢华的东西。皇族们喜欢精雕细琢的物件,当时的社会主流也是宫廷艺术。民间艺术也是了不起的,但是草根文化,从民间艺术里可以寻找到中国哲学的本质。但因为中国历来富人多向宫廷学习,而平民又多崇尚富人的审美,从占当时的主流的审美取向来说,仍旧是宫廷艺术。清政府之后,宫廷工艺才走上了民间化的道路,当宫廷无法供养之时,工艺品只能走向市场,但如此精致、繁复、耗时耗力的工艺品要在民间存活实在是太难了。一定的社会条件产生一定的艺术。新中国成立后,接手这样的“艰难”自然是更加困难。

王丽丹:1949年以后,国家相继制定了“实用、经济、美观”、“工艺品实用化、日用品工艺化”等相关传统工艺发展的政策,这些都与当时国家对内对外经济发展的境况相关,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遵循国家政策的强大导向,也确实起到了为国民经济提供大量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作用。这种政策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手工艺分散的、个人的、独立的以小作坊为单元的业态模式,国家管理取代了行会规矩,工艺美术的发展在国家的干预指导下,形成了“工、产、艺、销、学”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研究、销售、传承的模式。在之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影响和制约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主要力量就是工艺美术的体制问题。

张所照(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HTSS]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的最大特征90%是由传统工艺品体现的。现在所讲的非物质指的是技艺,古人早就做到“日用品艺术化,艺术品实用化”,古人的很多东西都是绿色、环保的,因为要讲究工艺质量、代代相传(如花床),而且讲究就地取材、因材适宜,风格大抵北雄南秀(如剪纸)。清至民国时期绍兴一带婚嫁全部都是红木,结婚时形成十里红妆的壮观场面。连作为卫生洁具的马桶在浙江宁波、绍兴一带也是作为艺术品制做的。因生活需要才有了这些民间的师傅,他们的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一是东家供养时间长久可以慢工出细活,另外也是他们声名传播的需要。过去的木器、竹编,这些原生态的物件被工业化的玻璃不锈钢所取代,所以许多工艺就渐渐消亡了。现在的这个社会,已没有静下来的心态和需要。

建国后,政府文化部门(上有文化部、下有文化局)发动保护,地方上成立小组。解放初,靠传统工艺出口创汇是个主要的手段,但也是国家实力不强大的显示。始创于1956年每年两届的广交会,至今已有100届了,现在广交会上工艺美术只占十分之一,从主角转变为了配角。计划经济时代的工艺美术管理部门是相对完整的,国家设立轻工部,分为一轻和二轻,一轻主要是地方国营(纺织、玻璃、陶瓷等),二轻是集体单位,手工业就包含其中。前没有工艺美术职称系列,后轻工部制定了工艺美术职称系列,在二十一个条例中排在十九,分为四档。

在计划经济时代,任何行为都要打报告,原材料也是按计划分配,定点生产、定点销售(广交会),所以无法个人办厂,轻工业部门负责生产,外贸部门(外贸厅、进出口公司)负责出口,省里帮助市里介绍、推销。1980年,浙江成立工艺品进出口公司,自行出口(原来与江苏同样要到上海进出口公司办理)。在浙江,浙江工艺美术公司与进出口公司两者合并成为浙江省工艺美术进出口联合公司,由二轻局主管人事权,进出口公司的业务归外贸厅主管,这在全国比较特别。

市场经济下,二轻的行政职能下放,各个部门改制变为独立的企业,从原来计划时无法个人办厂,到现在各自办企业,各地方工艺美校被各地方院校合并或各自消亡。省内的机构,如工艺美术研究所等都各自保留或消亡。因行政管理职能的改变,所以各自独立办厂,伴随改制,大的工厂反倒,被小的乡镇企业取代,如龙泉瓷厂,原有三四千人,现在变为100多个小厂,个人作坊,回归到作坊时代,挂名为公司、工作室和个人研究所,属个体、民营。

王丽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下,遍布全国的工艺美术服务部渐次成立,传统工艺美术从生产到销售被集中管理保护扶植。1954年由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与文化部共同创建的北京工艺美术服务部(北京工艺美术大厦前身)即是全国第一家工艺美术品专营店。北京工艺美术集团与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企业一样,也经历了管理体制的数度变更,行业发展在曲折跌宕中前行。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大力保护与扶持、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合作化运动的高潮、时期面对“复古、倒退”的斥责与破坏、改革开放后的快速发展以及改制后从集中管理到分散经营的数次起伏,中国传统工艺美术随着国家的动荡或发展不断发展变化着。其间,工艺美术行业自身性质也随之变化,并在变化中寻找回归与复苏的道路。

唐克美(原北京工美集团副总经理):[HTSS]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与发展,中国的工艺美术发展走的是一段弯路,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都会对其产生影响。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决定其以小批量的、分散的个体劳动为特色,这是其自身体制决定的,如何组织只是组织机制的问题。地域的差别带来产业结构的不同,北京、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迅猛,节奏快。浙江改革开放力度大,民营化速度很快,对市场掌握、拓展能力较为成熟,资本积累较快,如周锦云的瓯塑,开拓了新的领域。江苏扬州国营资本仍在不断注入(以国家控股介入),因扬州并无其它大产业,只有用这些来做城市名片,但扬州玉器厂、漆器厂的职工仍是自己有作坊、工厂,在国营体制下发育民营是一种政府的创举,可以推广,作为过渡时期的方式。西部、中部的一些小城,如贵州、镇湖等地可采用经纪人模式,结合不同的地域特征来制定。

过去用对待一般商品的计划分配来生产艺术品,遏制了创造力,计划的模式一旦遭遇国际风云的动荡就没有出路,产品容易单一化。市场经济下,可以激励创新,定量生产,如上海宜兴壶的创新(鸿运斋)。时代需要自己时代的艺术品,时代的审美结合传统材质、技艺的创新,由时代、民族、地域、环境、社会、材料构成的有机整体才会生成新时代的艺术品。体制变化易创时代之新,有能动力,对艺术的创新、保护与发展有利。传统手工艺的要素包括材料、对材料的设计、对材料的制作,这使它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工艺美术首先要遵循材料美,并且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遵循工艺美,这里材料美也涉及到体制问题,什么样的材料由什么样的人来做也是不同的。

追溯一下历史。过去,最早追溯到原始社会,如彩陶的制造,也是世代相传,有自己的体系。清末,传统工艺美术日渐没落。20世纪20年代,洋庄有一段时期的兴盛。30年代,战争使艺人流离失所,他们只有手艺,并无别的谋生手段,但为求生计,纷纷改行。过去的工艺美术是宫廷艺术,并未产业化。解放后,新生的中国工艺美术并没有任何可参照的体系。1949年4月,《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呼吁保护工艺美术。当时,国家既看到了其内在文化的对外拓展性,又看到了投入少,无需大投入的特殊性。解放后的一段时期,传统工艺美术为国家解决了最初的资金积累,并促进了就业、创汇。当时的计划经济培养了一批人才,也因国家行为的方式才可以做大型的作品,然而弊病也随之并行。当时的工艺美术生产走的是等同于其他工业的道路,优势在于强势的政府作为可以有明显的效应,但也对行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1953年到1956年是工艺美术的一个大发展时期。到了1958年,完整的规模体系建立起来。庞大的体系培养了一批工艺美术人才。即使在时期,样板戏、革命题材(伟人像)等也涌现过一些优秀的作品。当时的学徒工,成为了今日的大师。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工艺美术发展形势好的时候,机制伴随形势发生了变化,工美公司从二轻局分离出来归北京市管理,1983年成立了工美集团,20世纪80年代末因国际对中国的抵制,导致北京没落,而沿海地区发展起来。

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企业如同一个小社会,是生老病死的集合体。体制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能找到个案来佐证,如果将改革开放前后,政府如何下达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等情况,列表、按年代、地方税收来做以对比,会是一个非常生动的实例。

中国的工艺美术生产销售多数靠出口,内需市场一直没有培育。生产和出口商贸是两个单位,一直互相制约,矛盾层出不穷。20世纪80年代,也曾将生产与商贸相结合作为一种体制改革,但未成功。这期间,曾经历了许多改革,但最终都未成功,主要是归属问题。每个时期的形势不同,而其间人与事的影响甚大。“船大好调头”与“小而灵活”这对矛盾一直辗转反复。江苏、山东、广东这三个省一直是出口额度最大的三个省,撤销工艺美术公司对此影响甚大,因习惯了二轻的管理,撤销以后,一下解体,从强势变成了弱势。庞大系统的解体,也使一些资源散失了。现在只能体会到市场,很难体会到政府的支持,面临的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大师的现状也是目前的中国特色之一种体现,因人口多、需求量多,需解决生存问题,由此产生了代工生产的存在,也因此带来了作品的不可比性。现在的大师工作室有三种状态:大师为法人,是主导力量,他的真实身份应该称之为企业家,只参与部分设计创作;大师为企业打工,专注与设计制作;大师自建工作室,自制自销。

体制改革带动了创新,也带来了人们思想行为的改变,因此,长线发展与短线效益之间的关系也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对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建议:保护人才、保护技艺、保护品种。保护就是要进入社会,变成这个时代人们需求的产业化。

金柏松(东阳精品馆馆长):[HTSS]从历史上看,工艺美术有两种发展动力:一是自身的求生本能,二是地主、皇帝的需求。解放后,因作为国家礼品及出口创汇,工艺美术的发展得到了国家政策性的扶持。改革开放以后,评大师、评职称又成为了推动工艺美术发展的新动力,另外自己办厂,资产归个人所有,也是一大动力。国家的工艺美术保护条例在1998年颁布,浙江省2000年也出台了一些办法,但这些并没有覆盖全部工艺美术行业。文化部门在2005年左右也开始介入。东阳,以民营经济为主体,集团企业为龙头,骨干厂家为主要力量,个体为基础(家庭作坊)。经历了从小农经济到互助组、合作社,在收归集体、国营,之后改制回归个体的过程。而所有制也从私有到公有又回归到私有;其管理体制也由国家转归行业协会;人才培养体制非常丰富,有个体户师徒制、企业办学、国家办学等;职工身份由从个体工匠转变为国营职工,而今大部分又转变为个体经营者。

目前的体制是适合手工艺的性质的,但仍存在人才培养难、淘汰率高的问题。以前师徒相授,现在分工过细,综合性人才少。技艺传承体制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的变化而变化。手工业的比重在地方财政中随社会发展在下降,所关注的程度也自然而然地降低。工艺美术必须有市场生命力,否则只能消亡或进入博物馆。东阳木雕的几大出路:佛教用品,家居装饰,建筑装饰,精品收藏。国家政府部门因体现文化传统的需求青睐木雕作为室内装饰,也使木雕盛行。“政府部门看名气,商业看价格,收藏看东西”,大师多为综合性的人才,他们的目标是收藏群体。现在工艺美术行业从业人员最重要的是“定位”问题。

目前就东阳木雕而言,发展契机有许多:收藏市场逐步形成。改革初期是对古木雕收藏热的兴起,但老东西越来越少,仿做开始兴盛;古园林的恢复,旅游发展的带动;百姓日用的需要;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装潢的需要;博览会的召开;这些使艺人们看到了更多的各类艺术形式,使大家不会闭门造车、盲目自大,开始努力创新,有了不同的动力。

王丽丹:传统手艺人的身份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了很大的转变。从建国初期合作化运动中被组织起来的手工艺人,到国营企业里带徒授艺的正式职工,再到改制后自主经营大师工作室的工艺美术大师,这样的转变过程可谓曲折,体制因素是其间重要的制衡力量。传统工艺的传统传承方式是由言传、物传和心传的家庭传承、行会传承、理论传承等形式构成。而1949年以后,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方式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和学校培养这两种形式,但伴随着工艺美术行业的冷暖更替,大部分的专业技术学校解体,而这两种主要的教育形式之间交叉过少,渐渐形成工艺美术行业后继乏人的窘况。人是一切非物质文化的载体,通过对手工艺人生存境况脉络的梳理,可以看到鲜活而生动的历史。

徐经彬(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HTSS]建国初期是一体化,由国家管理,现在的产业化道路所面临的是谁来管理的问题。之前存在的统的过多、管的过死的问题被解决了,把一体化打散了,但打散之后的重构却没有及时完成,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状况。市场经济在中国的种种不规范,在工艺美术行业体现最为明显。现在的状况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艺人们靠手艺的生活还是比以往要好,这里收藏是一个重要的支撑,但市场过于混乱,缺乏政府的有效管理。

解放前,城市作坊较多,农村是个体,抗战时,许多城市的迁入农村。解放后搞普查,东阳1954年把木雕和竹编艺人组织起来,组成合作社小组,生产的工艺美术品多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的礼品(如提篮竹编等)。王府井的工艺美术服务部也收集民间艺术品,少量的订货,也是销售给外宾。20世纪50年代,公私合营,成立了工艺品进出口公司,也来收集工艺品。由此,原来很小的合作社就形成了产业化,这样,就由手工业管理局管理,开办工厂。1958年,从农村的合作社合起来,设立了工厂,地点在卢宅,刚开始由工业局(一轻)管理,后归到二轻(集体企业)。60年代,批判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破四旧,工艺美术收到很大冲击。因此,为了找出路,许多人改行,做晶体管等(成立了专门改行的部门车间)。没几年,又讲要恢复工艺美术生产,但不能搞帝王将相,要搞现代题材,如铁人王进喜、农业学大寨、全民皆兵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的形势也搞了一阵子,过了一段,又可以搞历史题材了。20世纪80年代,提倡改革,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分产到户),农业走在前面,工业上稍后一些。改革使工厂变成被承包的企业,厂长向二轻局承包,分级承包,实行承包责任制。但仍有吃大锅饭的状态,因为工人仍是拿国家工资。后来,转而实行股份合作制,这两种制度之间有15年的时间,企业仍旧归属二轻管理。但股份合作制仍未成功,由此完全改制,变为个体经营。二轻局也撤销,由经贸局主管,但管理不明确,既不开会,也不传达上面的精神,各自关起门来搞生产,缺乏信息通达的渠道。现在的大师工作室就是个体经营,大师自己建立工作室、参加博览会,大部分都不是政府行为,但这也是一条找市场的出路。与大师工作室不同层次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户,现在的经营出路很广泛,主要是搞家居装饰和礼品生产。

国际市场的变化很大,20世纪80年代的市场与90年代的就不大一样,时尚的变化也影响着国内生产的现状,国内的工厂随之变化,但仍守着这一条线,产业化就是优势。体制改革后,个体经营,批量生产的量跟不上,所以出口量较小,加上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内销的出路也很多。现在回想,过去的生产管理是很不错的,管理的规范性很强,但机构过于庞大。

工艺美术行业还是分散经营比较有利,木雕手工艺的性质也决定了这个时代流传的可能性。而东阳木雕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是传人,另一个就是原材料的稀缺。师徒制,政府支持但并不拨款,有些类似于民国时期家养的工匠,现在的师徒制是合同制,按天计算工资,每天80元,有相当于中级职称的才能来大师工作室拜师。工艺美术的摹古与创新问题、申请专利问题都是当下的工艺美术大师所面临的不可回避的时代选择。

吴初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HTSS]旧时,以工取胜。现在,以巧取胜。合作小组时期,许多在战乱中埋没的老艺人纷纷重拾旧业,在东阳以山为界,分南乡、北乡的木雕小组,后来合并,多次迁移场地,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流派,强项不同。东阳木雕的发展方向,一类主要是古民居,慈禧时期,洋人入国,形成了出口的形态,浙江师傅到香港、上海等地,做了如咖啡机之类的创新。另一类是嫁妆。解放前艺人多是打短工的,解放后,开始以东阳木雕生产为主导,1974年,就有乡镇企业开始作为木雕总厂的加工点,以横店大队为生产主力(如工厂的殖民地),1977年左右,横店开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此时,内销市场逐渐兴旺,海外市场却发生了趣味转型。

市场经济时期,各自为政,工人的技能不均衡,作品水平也不均衡。在改革开放初期,人民消费水平、生产水平也不高,所以这样的作品也可以卖得好,但价位低。之后,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也促进了木雕专业化的细分。这也是符合市场经济初期阶段的特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有所改变的。大约1998年左右,大师开办工作室又是一个契机,不做商品性的,要做精品,也给好的师傅提供了一个可以就业的平台。精品是逐渐建立起来。

厉锦兰(竹根雕艺人):[HTSS]学传统木雕这门手艺,在东阳男女都有。出生在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这批人,大都来自农村,学历不高,学这门手艺也算蛮热潮的。因为学艺能补贴家用,以自立为目的。90年代的东阳发展刚起步,企业并不多,所以出生农村能做个雕刻艺人也是很理想的。我也不例外,初中学历的我,就在乡村拜师学艺。也许是缘,小时候住过四合院式的老房子。闲时会经常去摸摸门板上的花纹,对没有人头的人物,直感可惜与无限的想像(时代遭受破损,只能雕花草,不准雕人物)。抬头仰望圆浑的鱼头花梁,雕刻着狮子戏球的牛腿,那时会经常想不通,那个球里面有球,怎么做,想不明白。也许,那时已触动了我身上雕刻艺术的那根筋络。

20世纪90年代初,我在吴初伟大师的企业里学艺。因那时的手艺人都有些保守,我又是学徒,只能靠自己争取和师傅们靠近。后来又在小有名气的手工艺人家里,边打工,边学习(就如同现在学生毕业前的实习期)。白天都有安排一定的任务,只有晚上自己才能对着雕刻好的花板细细琢磨,因为要帮人家出效益人家才会收带你。最后转入东阳卢宅有影响力的传统木雕圈子,辗转了几年的寒窗,跌跌撞撞,技艺方面总算有些成长起来。

也是木雕之缘,1997年与楼浩彬(竹根雕艺人)相识。那时我们正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对传统木雕的认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经常展开讨论。我们曾到访每个厂家和门市部雕刻的产品,也和许多爱好的艺人一起讨论。到了90年代中期,东阳的市场都几乎互相仿制,既没新意更没创新。这时东阳其它经济上升,手工艺变得粗制滥造,只求效益,这也是木雕装饰的热潮出现,学艺观念慢慢变味儿了,不求精湛。而2000年之后,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和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市场需求工艺品味也提高了很多,同时也淘汰了一部分手艺人。当一个人在其专业上想要有建树,必须要脱离所谓的一般艺人,在掌握传统技法的同时,要接受一些新的思想,由于经济家庭等因素,只能决定他一个人去中国美术学院进修一年。

此后,我们就开始发展竹根雕,因为竹是环保之材,价廉物美,也是我喜欢的虚心高洁之材,取之不尽,用之不完,我们一致认同。根的变化多端,可任意发挥想像,从它的表皮、根须、肌理、节模,都可结合利用雕琢,就会成为不可复制的艺术品。也会使人有一种新奇的激情感,但它的缺点所在,不能做大件,容易裂、蛀。其实,雕刻这门手艺,是非常广泛的,也是非常辛苦。从自己会磨凿到能操作,也需要一个非常艰辛的历程。以前艺人看手艺好坏,一看工具就知手艺的一半,这专业,也属于劳力、劳心的操作模式,也必须心灵手巧,有一定的耐心和悟性,也需一定的文化知识与美学知识,那才会有与工匠的区别。一个人的成就大小也在于掌握传统技术后,其本身的文学修养与艺术修养的高低。这些,是我的亲身感悟。

王丽丹: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当今的存在是一个需要不断重新发现和确认的进程。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体制问题,是一个理解中国工艺美术发展现状的重要角度。工艺美术作为与社会、与人密切关联的生产活动,始终受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制约,经历了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传统工艺美术在中国突显出多样复杂的发展态势。诚然,工艺美术的发展受到文化传统、经济体制、消费结构、国际市场环境、工业化程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工艺美术的体制问题并非决定其发展状况的唯一因素,但从20世纪下半叶中国工艺美术复杂而多舛的发展历程来看,对传统工艺美术体制的研究可说是有独特意义的实践和理论探索。这篇集谈录,只是诸多思考与探索的一部分,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投入。

Interviews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Arts and Crafts System:

Retrospection 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WANG Li-dan

(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100084)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10

近年来流行的工艺画种——景泰蓝工艺画由于方便制作而发展较快。它采用现代工艺画全新制作流程和独特配方,加以景泰蓝制作工序,采用纯手工制作。其质地精良,用料考究,不同于一般的油画、国画,玻璃画等平面展示,给人更直观的动态效果,是一种集装饰、艺术欣赏、收藏价值于一体的工艺品。在不远的将来,景泰蓝工艺将会和传统的实用、装饰性产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其表现形式将会有更多的元素加入进来,形成丰富多彩的多元化产品。

二、工艺美术教学中仿景泰蓝掐丝手工艺课程教学的现状和问题

仿景泰蓝掐丝手工艺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和工艺性极强的课程,集欣赏领会和手工制作于一体,从而实现工艺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作灵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教师通过在课堂上讲授景泰蓝的艺术特色和其重要工序掐丝部分的制作,从而建立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环境。但是目前,传统工艺美术课程教学,有很多地方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学中造成了诸多问题。

(一)社会方面

由于景泰蓝隶属于工艺美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着重介绍具体的制作手法,导致对我国优良的审美文化传统重视不够,多数工艺美术教材还较多地沿用了老的教学模式,未能反映出我国民族发展的审美意识的特色。造成不能很好地贯彻我国的教育教学的精神,无法实现美术教育的目的这一现状。另外工艺美术专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就业,实现与社会需求的相结合。若培养的技术人才和社会实际需求脱节或者错位,那么最终的结果无论是学生个人还是学校,都有可能被社会发展所淘汰。而目前,学校里景泰蓝相关教学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师缺乏对市场需求的了解,是景泰蓝工艺课程面临的现实困难。

(二)学校方面

目前,职业院校工艺美术专业教师数量较少,资源比较缺乏,存在着基础课教师多、专业课教师少等现象从而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教学原则不明确,对于社会需求和人才技能方向缺乏综合引导力。在仿景泰蓝掐丝手工艺教学上,习惯于立足课堂,被教材所束缚,停留在“唯材施教”的局限上,只注重“基础知识”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教学目标大多院校关于工艺美术专业教学目标设置模糊,没有清晰认识到我们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忘记手工艺传统理论教学必须与实践创意相结合。工艺美术专业培养的是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实践性教学体系,才是实践性教学的重中之重。除此之外,景泰蓝手工艺的学习不单纯是一种艺术本体的学习,更是一种情感的教育,是一种文化的教育。2.教学方法目前,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计算机的普及应用,这一方面使得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同时,景泰蓝工艺等工艺美术设计的观念、方法、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我们当前的教学对这样一些新兴的专业内容几乎不涉及,或者涉及很少,对现行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影响,没有作深入而系统的研究与探讨,从而也严重地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3.教学模式现在职业院校的工艺美术课程教学,往往是一名教师给三、四十名学生上课,师生比例不协调。作为动手能力强,突出实践的工艺美术课程来讲,这种状况下的课堂是难以想象的。

三、工艺美术教学中仿景泰蓝掐丝手工艺课程教学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

景泰蓝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明朝时宫廷开始烧制,在景泰年间,由于皇帝亲自参与,工艺达到了高峰。它有着优雅悦目的蓝色,故被后世称为“景泰蓝”。景泰蓝从诞生后就一直为宫廷享用,清中期以后,才由皇帝赏赐大臣,逐渐走入民间,成为民间收藏佳品。其工艺囊括了珠宝的花丝镶嵌、陶瓷的釉彩烧制、玉器的精雕细琢、黄金的打磨抛光,做工之繁复程度,冠绝天下,被誉为“中华艺术瑰宝”。因此,学生在学习了解景泰蓝,首先要了解景泰蓝的历史文化及传统工艺,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着重于介绍景泰蓝的起源及发展状况。了解这些历史文化,有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通过承前启后达到一种艺术素养的提升。另外,欣赏景泰蓝工艺品,要认识到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当朝人民的精神风貌,是思想和艺术浓缩于一体的文化结晶。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力度

实践性教学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扩展和深化。从工艺美术专业的现状来看,需要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朝着专门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切实加强学生实践和操作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仿景泰蓝掐丝手工艺是一门集艺术性和动手性的课程。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制胎、掐丝、点蓝、烧蓝、磨光、镀金等,其中最为复杂细致的工艺就是掐丝和点蓝的技术。景泰蓝制作好胎形后,掐丝是主要制作的工序。制作的方法是用镊子将事先做好的柔软、薄而细的并具有韧性的紫铜丝,按照设计好的图案,用手掐(掰、弯)折叠翻卷成花纹的工艺过程是十分复杂的,制成各种纹样,蘸上白芨或浆糊粘在铜胎上,后经烧焊、点蓝和镀金等工序完成。点蓝,经过掐丝工序后的胎体,再经烧焊、酸洗、平活、正丝等工序后,方可进入点蓝工序。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制成的小铲形工具(行话称蓝枪),一铲一铲地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空隙中。“知识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工艺美术教学,将工艺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实践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便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

(三)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在景泰蓝工艺教学过程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水平。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对于景泰蓝工艺知识的熟知度,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同时,要选派专业教师到有关院校培训学习,提高教师艺术工艺水平。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队伍建设既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也是拓宽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没有高素质专业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也不可能顺利完成。

(四)转变教学模式方法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11

论文摘要: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在世界工艺美术发展史上曾处于领先地位,对世界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今,日本及一些欧美国家已经取代了中国工艺美术的领先地位,走在世界工艺美术的前列,这一现状尤为值得深思。笔者以促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分析当今传统工艺美术在美术本科教育中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一万年前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艺美术,从新石器时展至1911年清朝灭亡,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种类繁多、技艺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为我国在世界上赢得了“丝国”、“瓷国”、“漆国”的美誉。 [1]但令人惋惜的是,我国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与古代在世界上占绝对优势的领先地位相比已经大相径庭。就陶瓷而言,在创意设计上日本和一些欧美国家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日本在陶艺普及教育上更是做到在每一个市、县的公民馆设立陶艺班,甚至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家里,也设有简单的陶艺家庭作坊;再就漆器而言,在漆器工艺界内谈到漆器,更多人认同日本已经成为漆器发展的领头羊。

通过查阅多种工艺美术类书籍,笔者发现我国介绍制作工艺和制作方法的精品书籍比较缺乏,而作品鉴赏的书籍居多,导致制作传统工艺得不到较好的传承与提高。介绍传统工艺作品的书籍,尽管登载了非常多的作品图例,却没有对作品使用的原材料以及制作工艺进行详细描述,若增加对制作工艺介绍能更好的帮助读者进行传统工艺的学习。

一、本科工艺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1.在我国开办美术专业的本科院校中,工艺美术教育相对与其他美术专业发展较为缓慢,特别是综合类大学中的工艺美术本科教育发展得更加缓慢,而迅猛发展的电脑美术教育与此构成鲜明的对比。在政策上,电脑美术教育得到了国家教育机关的大力支持,同时学生个人电脑的普及也成为电脑美术推广的有利条件。以广州大学为例,所有学生宿舍都配备了电脑专用书桌和互联网接入端口,而大多数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宿舍放置了个人电脑,从他们日常操作电脑的熟练程度可以看出,使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对于电脑美术专业学生已不是难事,而非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也能使用电脑辅助制作自己的艺术作品。事实上,我国本科院校工艺美术教育的普及化远远不如电脑美术教育。动手能力方面,相当一部分在读的本科大学生由于在日常生活中缺少使用锯子、钉锤、铁丝等工具的经验,在工艺美术课上容易因操作不当而受伤,使部分学生对工艺品制作产生抵触心理。此外,从就业问题而言,多数学生认为如今已是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觉得使用电脑进行创作设计,比手工艺品制作更适合社会需求,而电脑美术设计的就业面和薪酬更符合个人要求。因此我国工艺美术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社会因素制约。

即使在工艺美术教育普及化程度较高的日本,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存在着手工制作传统工艺传承问题的担忧。日本工艺美术教育学者春日明夫说过:“由于我们过多沉浸于太便利的生活中,往往失去了人类把东西制作出来它本来的意义所在。”,“正是处于信息时代,我们才更有必要再重新认识人类根源性的行为中用手制作东西的重要性。”[2] 而中国有句古话“温故而知新”,通过学习我国传统工艺制品的制作过程,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对培养创造型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也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事业。

2.本科院校工艺美术实验室设备设施基本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授课时往往不能满足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行操作。由于实验室设备数量不足,学生把宝贵的时间花费在等待上,使得本来就不多的操作设备的机会进一步减少。为了增加学生动手制作机会,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为工艺美术实验室配备充足的设备设施是很有必要的。

3.由于多数传统工艺文化相关的书籍缺乏制作工艺说明,需要专业教师在课堂内不但要进行理论讲解,而且要多对制作工艺、原理进行说明与操作示范。若有条件,更应带领学生参观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作品制作过程,甚至亲身体验工艺品制作。身在工艺美术本科实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该考虑如何增加学生与传统工艺美术艺人的接触机会,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制作工艺的认识,更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当然,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并不是以培养传统工艺艺术家为目标,事实上,无论成为哪一门传统工艺的艺术家一般都需要5年以上的钻研时间,本科教育阶段并不足以实现这个目标,本科教育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对艺术家的了解认识,建立自己的人生观、树立艺术家的世界观、审美观,为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本科工艺美术教育展望

本科美术专业的学生一般都生活在校园环境内,生活往往是单一的两点一线往返于教室与宿舍之间,客观条件的限制使多数学生对学校周边以及所在的地方区域人们的生活状况及其文化背景的了解并不多。倘若本科教育能让学生领会到从身边学起、从生活学起,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学习传统工艺,实地观察、学习,则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人群生存状况产生真实感情,从而激发艺术创作灵感,使艺术作品得到升华。即使本科教育只让学生学习到传统工艺美术一些基本技法与工艺工序,也能为学生的艺术生涯打下基础,对学生日后创造性的学习工艺美术知识与技能产生很大的帮助。只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输入到传统工艺美术领域里,我国的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希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能重现昔日雄风。

参考文献:

美术手工制作范文12

关 键 词:行会 作坊 师徒

一、“作坊”美术教育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作坊”美术教育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的产物。早在古罗马它就存在了,但是由于古罗马帝国的崩溃,经济一片混乱,工匠作坊便逐渐消失。直到中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产生,欧洲进入了土地分封时期,大小封建主们各自拥有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每个庄园均有制造日用具的作坊。到了中世纪盛期,西欧各国的城镇和都市如雨后春笋开始涌现兴起,城市的建立和经济重心的转移,使以往的建筑家、雕塑家、画家、金银匠已不再是寺院里的修道士了,而成了城市里的手工业者。文艺复兴早期,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还是封建的农业经济。这一时期,城市手工劳动中技术的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于是,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手工作坊,手工艺生产一片兴盛。新的职业阶层也随之出现了,同一职业的手工艺人组织起了职业行会。而“作坊”的开设者必须是行会中的成员。于是,在这些行会的作坊中所进行的美术教育就成了中世纪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坊”就成了一个从事手工艺劳动和绘画相结合以及艺徒们接受技艺训练的主要机构和场所,它一直存在并被沿用到了文艺复兴中后期。

二、“作坊”美术教育的教学状况

“作坊”中艺徒的培训都是按某种统一的模式进行的,它的教学有着共同的特点。

1.师徒制

“作坊”中实行的是师徒教育模式。如果一个青少年有志成为画家和雕塑家,大约在12—13岁开始便要拜一位师傅,并在他的作坊里当一名学徒或助手。学徒的家庭还要向师傅交纳学费,师傅向艺徒传授所有的艺术和技艺。艺徒在学期满后,由师傅发给证书,成家立业,成为独立的工匠或画家。关于学徒制的具体情况,在丹纳的《艺术哲学》中有详细的记载,根据记载,学生在当时是徒弟,师傅的生活与荣誉名声都有他的一份。一个孩子十二三岁就去拜在画家、金银家、建筑家、雕塑家的门下,师傅通常是兼这几门的,年轻人在他手下学的不是艺术的一部分,而是全部艺术。他替师傅工作,做些容易的活,画背景、小装饰和不重要的人物;他参加师傅的杰作像对自己的作品一样关心;他成为师傅的儿子、仆役;人家把他叫做师傅的小家伙;他和师傅同桌吃饭,替他跑腿,睡在他家卧室的阁楼上,受他打骂;师傅出门,徒弟们跟着,在路上为他打架动武,不让他受攻击、受毁谤。师傅和徒弟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时刻都有接触与交流。而在作坊中拜师学艺在那时的确是学艺的唯一途径,师傅的地位是非常尊贵、不容轻视的。[1]切尼诺·切尼尼,就在他的《论艺术的书》中说:“要学会在木板上作画……要找一个经验丰富的画家做老师,在他的画坊里学习,尽管有人说没有老师的帮助也能学会艺术,但你不可相信这种说法。”[2]

2.丰富广泛的教学内容

作坊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但这一切都是围绕手工艺实践而开展的。学徒在学艺的13年中,第一年是不间断的钢笔、粉笔、碳条、排刷的绘画练习;然后6年的时间掌握制作颜料和嵌板的技巧,还要学会压缩尺寸、碾磨石膏粉、上画布、打底子、学习用石膏制作浮雕、学会抛光、镀金、钻孔和压模;最后6年专攻湿壁画和镶板画,学会起稿、上色、修饰(润色)和上光,还要练习借助辅助剂制作图案,练习给织物涂金。[3]达·芬奇在委罗齐奥的画坊中做学徒时,起初做的也是洗画笔、做模特,后来才学习绘画、制作金属烛台、雕刻墓碑以及许多材料的掌握运用和多种工匠技术才能。因此,作坊教育丰富广泛的教学,培养出的学徒都多才多艺,有极强的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同时它也把艺术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领域。

3.严格的等级制度

在“作坊”教育中体现了一种严格的教育等级制度。师傅最大至高无上。师傅给徒弟取名,把他当孩子和仆人,可随意打骂,师傅的一切活动都是受学徒关心和注目的,学徒们还要拼死捍卫师傅的荣誉和尊严。[4]师傅管教助手,助手管教学徒。交不起学费的贫穷学徒干一些单调乏味的工作,而聪明能干的学徒则有可能晋升为助手,甚至是师傅。在作坊中,徒弟要转变成师傅是相当严格的。学徒在学期满后,由师傅发给证书。如果再能通过一项权威性的考试,他就有可能获得进入师傅行列的资格。一旦成为师傅,他就可以独立开设作坊招收学徒。但最后如愿以偿的往往是凤毛麟角。学徒在作坊中必须保守技艺秘密,没有出售自己作品的权利。[5]

4.教学目的与经济状况联系紧密

当时的社会手工艺生产十分兴盛,作坊中各类艺术的学习都是为手工生产服务的。而学徒拜师学艺,也更多地是为了掌握谋生的技术。因此,作坊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精湛技艺的工匠艺人,确保精湛技艺的传承。

转贴于

三、对“作坊”美术教育体制的认识

(一)“作坊”美术教育有着它的弊端和不足,但是,它的教学体制中有许多东西是值得去思考和借鉴的

1.在教学体制上的优点

①师徒教育的优势。首先,作坊中的师傅具有全面的技能,兼通好几门艺术,传授的知识较为全面。其次,师傅向徒弟面对面地直接传授技能,并加以实际操作性的示范。这种教学更为直观,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也因为直观的教学而变得具体、鲜明,记忆牢固,徒弟能更深刻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再次,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这样的教育意义更为深远。

②艺术教学和手工艺制作相结合。艺徒们在掌握了基本的造型基础后,立即将其付诸实际的生产制作中,这不仅锻炼了脑的思维能力,训练了手的表现力,还协调了眼、脑手并用的能力,它将艺术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将艺术中的美应用到工艺领域继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

③广泛丰富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具备较为广阔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其多方面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作坊”中培养出很多艺术家都是多才多艺的,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阿尔贝蒂等,他们不但是出色的素描家、金银工艺家、雕塑家、金银镂刻家、浇铸家,同时还是工程师、建筑师。这些都得益于作坊中广泛综合的学习内容。

2.作坊美术教育对推动美术教育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①20世纪的包豪斯教育就是对作坊式教育体制进行学习和借鉴的典例。它大力提倡学习作坊式教育模式,将工场和学校相结合,教学和生产相结合,实行了“工厂学徒制”的教学制度,采用两套教学办法,讲课请画家、雕刻家、建筑师担任,而实习工场指导则请有手艺的师傅担任,入校先学半年的基本造型、材料研究或工厂原理与实习,然后接受三年的“师徒制”教育。

②“作坊”式美术教育推动了美术教育在理论上和体制上的发展和变革。正是由于它在教学体制上的弊端才促成了解剖、透视等美术理论的产生和学院式美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直到今天这些美术理论知识在学院美术教育中仍占有基础性的重要地位。

③“作坊”美术教育培养出了一大批世界级的艺术家。

达·芬奇曾在委罗齐奥的作坊里当学徒,学会了多种技术和绘画理论知识;米开朗琪罗最初练成初步的造型本领也是在吉兰达约的美术作坊中;安德列阿·曼滕纳幼年时就在弗郎切斯科·斯克瓦与乔内的作坊中接受了6年的艺术训练;保罗·乌切罗、皮耶罗·德拉·弗郎切斯卡,都是接受过“作坊”式的美术教育而成为优秀的艺术大师的典例。[6]这些艺术大师为推动艺术的进步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作坊”美术教育虽然有它自身存在的优势和理由,但它最终还是被学院式美术教育所取代

①文艺复兴带来了政治、经济的大发展,封建农业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手工作坊中,老式的工具器械得以改进,新的发明、劳动分工的出现,封建经济下的“作坊”已经不能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坊”在手工艺生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也逐渐失去往日的光彩,也必将被一种新式的,更先进、更符合时展的体制所取代。

②一些艺术家如达·芬奇、阿尔贝蒂等潜心研究透视、解剖、构图、明暗、造型、色彩等艺术理论知识,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不仅使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得到了提高,而且引起了人们对美术教育的重新认识和对当时作坊式的艺徒培训模式的合理性以及纯粹技艺训练方式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促使了技艺色彩浓郁的作坊教育向知识意味更强的学院式教育的转变。作坊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承担起培养伟大艺术家的使命,最终将被一种崭新的教育体制所取代。

1563年迪塞诺美术学的建立,标志着中世纪以来的“作坊”式的教育模式逐渐走向衰落和消亡。学院美术教育作为对作坊教育机械、陈旧的训练体制的反叛,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还设置了一套技能与理论结合的教育方式,艺术不再按所用媒质的不同进行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被新的教育观念统而为一。

参考文献:

[1][4] (美)丹纳.艺术哲学[M].安徽: 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