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时间:2023-06-11 09:33:29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中职院校;美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

美术设计专业在中职院校受到重视的同时,其对于中职学生的素描教学却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素描作为一项美术专业设计的必修课,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更应该成为设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根据学生以及专业特点,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中职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其美术设计的相关教材也一定要贴合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项基本功,首先要对其自身的造型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很多的中职学生在进行美术设计专业学习之前并没有很多的素描基础,因此,要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实用、符合其特点的教学方法。要加强对于学生的造型能力的锻炼和培养,要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思维,培养学生对于美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感知能力。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方向性和目的性。例如在教学生进行素描教学的时候,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黑白灰的关系理解,要给学生三组黑白灰分列明显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进行临摹和实体素描。强调对于黑白灰的整体把握的目标,这样学生就会在临摹的时候更加注重对于黑白灰的把握和掌控,从而做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培养。

中职学生学习的功底大都参差不齐,对于美术的理解和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力和基础功都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基础测试等形式来划分出三个等级,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的整体有效性。

二、做好学生就业规划和教师自身魅力引导

很多学生在学习美术设计专业之前,对其并没有多少了解,甚至不知道毕业之后学习美术设计有什么用途。只是单纯的觉得美术设计听上去感觉不错,或者有着良好的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等。因此,在进行讲课之前,教师要避开实践课和理论课的讲解,先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美术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切实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及之后的工作方向等,通过对于所学专业的方向定位来提高学生对于美术设计专业的认识,并以此为突破,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决策和自我激励能力的锻炼,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其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

再者学生对于每项课程的喜爱程度大都是与其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如果学生对于其专业老师的比较喜欢就会对其所学专业加深兴趣,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教师不仅仅是作为涉及技能和美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有着较高的文化修养、包括对于心理学、美学、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等种种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并在艺术教学过程中将这些知识潜移默化的灌输给自己的学生,从而使得学生对于自己的教师更加的尊敬和敬仰,自然而言的产生信任感和喜爱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学习相关专业课。

三、对教学计划进行系统扎实的推进来完成教学任务

1.素描的表现

首先就是表现,表现是学习素描的核心,一幅作品是否完成和成功,取决于其表现力度的好坏。素描学习的基础就是学习素描的表现手法,它要求对学生的手、脑以及眼同时间运作和锻炼,技能和认识同时提高。这也是素描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素描学习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由浅入深”的学习原则,进行分层次的素描教学,从最基础的几何石膏体得单个临摹到组合临摹,再到单个写生和组合写生,最后再进行人像、物体、水果等的写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每一次临摹或者写生的学习目标,加强学生的目的性。并且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进行素描理论性知识要点的讲述和多媒体讲解,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并对于素描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黑白灰关系、透视、构图等进行重点的讲解和锻炼,给学生一些优秀的素描作品,让学生产生欣赏能力,从而更加有兴趣学习素描。

2.试画

试画就是要学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理解方式进行绘画,目的是为了对学生的素描的理论掌握情况和水平进行大致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就能够根据学生在试画的时候所反映出来的自身存在的不足和有点来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并以此明确下一步的素描教学的内容计划,明确教学的目标,掌握素描在练习过程中的结构和步骤。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加强学生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热爱,强调塑形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物体的结构塑造能力。

并且,教师还看可以将学生的写生或临摹的素描作品排成一排,统一进行点评和讲解,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品里的不足和缺点,还能够了解到大家在素描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等,并以此为警戒,加强对于素描的学习。

3.教师示范作画

通过教师示范教学能够让学生通过教师在整个绘图过程中的绘图方式和塑造方式来加强理解和认识,教师也可以在教范画的同时进一步讲解每一个需要着重注意的点,以此来加强学生对于素描知识结构的认识。让学生能够直观上了解到教师作画的技巧和步骤以及其线条的掌握和高光的处理等种种要点。并且,学生对于不能理解的地方可以直接提问出来由老师给予解答,直观形象。

总结:

素描的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素描基础和素描认知来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和锻炼。通过对素描的表现能力的锻炼,塑造能力、审美能力等的培养,来加强学生的素描能力培养。并且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近况和问题等,以便于教师不断的进行素描教学的计划制定和目标制定。切实将学生的素描能力提高上去。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2

关键词:美术专业设计;卷面考试;命题

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素质有着重要意义。正确地考核学生的学业成绩,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从而总结经验,改进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使他们巩固和加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自己在学习上的优势和缺陷,明确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对于学校来说,可以全面了解教学效果,获得学生升留级和能否毕业的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对教学工作的领导;对于家长来说,可以及时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及其变化,以便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但是,目前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课的考试同中考、高考的形式基本相同。在实际考核中,统一命题的卷面考试方式简单化、程式化,不利于全面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存在着很多弊端。

如果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方式不恰当,不但不能准确反映教学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学生深入学习和开拓创新的积极性。

目前,中职学校美术专业设计课程的考试一般大多采用统一试题,以期末考试为主,平时作业成绩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以百分制记分的考核方式,时间安排一般是4~7个小时。考试形式多采用纸面考试,由老师命题,让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的考核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样的考核方式虽然简单可行,操作性强,但也有不少弊端。具体如下:

一、命题脱离实际,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命题是考试的中心环节。考试的指导思想以及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命题上。考什么,怎么考,对学生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当前,职业学校的美术专业设计考核多采用“虚拟命题”的形式,即由教师假设一些广告公司、化妆品公司、食品公司的名称,让学生为其制做广告设计、包装设计、CI设计等系列设计稿。这样的“虚拟命题”脱离生活实际,学生无法进行市场调研和查阅资料,以致学生的作业生搬硬套,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不能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也体现不出“学习如何致用”,考试命题明显与生活实际脱节。

二、期末加平时的考核方法,不能完整体现学生的设计水平

在目前采用的“平时+期末/2=期评”的考核方式中,平时作业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较小,不能引起学生对每一次练习的重视,再加上期末考试形式过于单一,一般采用限时考试,如专业设计课,限定6~7个小时让学生完成规定的考核内容,这样的考试形式过于机械,不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众所周知,美术专业的设计课程是以个体设计为主、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课程,

每一张设计作业都需要有“市场”调查分析—查阅相关资料—激发灵感—构思—设计等较为漫长的一系列过程。如果给出考题后,不让学生做市场调研,也没有时间去查阅相关资料,却限定在6~7个小时内完成作业,学生也只能利用手头有限的资料去东搬西凑、简单模仿。这样的检测效果违背了设计规律,既不能促使学生重视课堂学习,也不能准确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最终导致学生对于平时的设计作业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三、“卷面考试”严重滞后于当前科技发展水平

美术专业设计课程的考试多采用“卷面考试”形式(这里指的是在纸张上的考试),这是目前较普遍采用的考试方式。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美术设计教学进入了全新的阶段,美术专业的设计课程从构成、图案设计、字体设计到室内设计、装帧设计、VI设计等,多门课程都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来辅助实现设计制作,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设计思路,同时也增加了表现手法,加强了学习效果和效率。而我们目前采用的“卷面考试”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文字的书写、描绘,图形的排版、做工等方面,既耗时又费力,不能充分展现学生的创造能力,与社会要求严重脱节。

四、统一考试不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和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目前的统一考试制度过于呆板,一个年级采用同一试题、统一的计分标准,这不能适应目前职业学校学生水平多层次的差别,也不能体现素质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要求。另外,采用相同的评分标准容易打击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优秀学生来说,也容易使他们满足现状而失去自己努力的方向。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教学方法

新时期的中职美术教育已兼具了普通高中学生考入高等院校、中职学生毕业后选择就业的双重性质。每年中职学生考上高等院校的比率都在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当今社会对高学历的趋同,然而考不上高等院校的中职学生,到最后大多是改行从事与美术专业不相关的其他职业,这显然与中职美术专业办学的初衷背道而驰。面对中职美术教育的现状,我们中职美术教师应该给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职美术教育现状分析

从现阶段中职美术专业的学生状况来看,有些学生中考成绩和普高录取分数线接近,而自己却很想继续念书,但有的中职美术学生为了逃避这么小就面向社会就业而选择了进入中职再继续读三年书。为了能更好地研究与分析中职美术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本人对某所中职学校的部分班级进行了一次调查,并且从这次调查里研究分析得出以下三种结论:

1、从学习目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的中职美术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学习美术专业的目的是为了拿职业高中毕业文凭将来好就业,只有少部分中职美术学生学习美术专业的愿望是为了参加对口高考考入高等院校;

2、从专业学习角度来看,只有少部分中职美术学生是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美术专业,大部分中职美术生是家长或初中老师参谋选择的,就这样来看,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对美术专业概念的认识非常的模糊;

3、从中职美术学生素质的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中职美术学生的文化基础、学习自觉性、行为习惯和思想素质普遍比较落。

二、中职美术教学方法的探究

1、中职美术教学应该明确目标。中职美术教学,一方面要为社会培养初级的美术技工,另一方面又要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人才。中职美术教学无疑具有中职教育与学科基础知识教育的双重任务,因此,应立足学科本位,明确培养目标。而中职学生文化成绩普遍偏低、早期专业理论知识几乎没有接触过,这些因素导致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受教对象。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只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思考、去探索,以求获得最大限度的教学成功,让考上和没考上高等学府的学生尽可能都成为有用之才。

2、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性设置教学内容。提高中职美术教育质量,首先中职美术教师应具备改革教学内容的能力,美术专业教师除了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和绘画技法外,还需具备先进的教学理论知识。要求中职美术教师必须在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从教材抓起,对于有些中职院校的教材,从美术专业内容来分析,缺少实用性,教材内容都比较概括粗略,缺少中职美术的针对性,导致中职美术教师和学生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就这些问题来看,中职美术教师应根据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把教学内容适当增减,构成和谐的知识体系。

3、采用直观性的教学手段。明确中职美术的教学目标,根据中职美术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之后,接着就是研究、探讨美术绘画教学的特点—直观性。直观可以使绘画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也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记忆理论知识和掌握技能、技巧。运用多媒体、实物展示、范画、示范教学等都是直观性教学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教学是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改革美术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前提,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吸引中职美术学生的注意力,能提高中职美术学生的学习专业兴趣;实物教学能使学生辨认事物本质特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范画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悟性,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范画开阔学生的眼界;示范教学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授课方式,特别是教师在创造性绘画演示过程中,使学生直接领会教师作画方向与步骤,明确重点、难点,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归纳、概括能力。

4、提倡中职美术学生的绘画个性发展。在中职美术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每个中职美术学生的个性特点、潜在的专业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色彩水粉《静物写生》课,就会涉及到学生一定的专业绘画创作能力的发挥,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绘画特点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各种绘画方法、绘画技巧,让他们观察静物写生对象、感受静物写生对象、表现静物写生对象。不断寻求自我的个性表现、在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提倡创作绘画,也正是为培养学生个性发展,训练学生的观察,构思、构图、想象、创造和表现等能力,提倡创作是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怎么教,怎么画,学生就学什么,画什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专业产生厌烦心理,感觉枯燥无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素质教育的要求。提倡创作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个性发展的创作力。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调查;艺术设计类;市场需求;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82-02

自1999年我国的大学开始实行扩招以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在酝酿开设或者已经开设许多艺术设计类专业[1],高职高专艺术设计类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而这些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当前市场对此类专业的的人才需求情况如何?高职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是否满足当下的市场需求?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决定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作者在经过了大量的调查分析后,从市场需求角度,来分析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前景。

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概述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通常是指将艺术与计算机设计相结合的专业,包括平面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艺术类)、动画设计、服装设计、展示设计等相关专业[2,3]。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画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网页设计等设计方面的工作。

由于本校开设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有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建筑可视化设计,因此我们的调查的主要艺术设计类专业是以上三个专业。

二、人才市场招聘情况分析

在六个月的时间内,我们选择了上海、南京、苏州、芜湖等不同城市的30家艺术设计类(主要是平面设计、动漫设计和建筑可视化设计专业)相关企业进行调查,采用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两种方法,按时回收了调查问卷,收集到各城市不同设计公司对人才的需求信息。详细记录了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企业对艺术设计类的人才就业方向、人才需求量、岗位技术要求、职业综合能力要求等方面的准确信息。

调查采用了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其中,定量方面是指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在线问卷调查的方法;而定性方面是指对市场各企业进行深入访谈和研究。然后两种调查方法结合最终形成调查结果[4]。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各城市招聘情况汇总

1、这30家公司总共有15个不同的招聘职位共计招聘197人,包括:平面设计师、二维/三维动画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网页美工、影楼美工、各类绘图员、实习设计师、主案设计师、装饰公司市场专员、施工人员以及各类后期处理人员等。

2、只有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3个职位中有公司对学历的要求是本科以上,其他都是以专科为起点的招聘职位。

3、其中有5个职位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是3年以上,有1个职位要求是2年以上,有8个职位的要求都是1年以上,只有1个职位对工作经验无特殊要求。

4、各企业对设计师职位的综合素质要求如下:

(1)平面设计:审美较好,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动手能力强,色彩搭配和编排设计能力强,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2)动漫设计:美术功底深厚,手绘能力强,想象力丰富,能独立完成相关动漫角色设计,场景设计;擅长Q版风格和卡通动物风格者优先考虑。

(3)室内设计:热爱设计、善于创新,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保持良好心态;对各种材料、工艺十分了解,对市场常见几种设计风格设计能有清晰表达;对手绘能力较强者优先考虑。

(4)市场及施工人员:有良好的洽淡业务能力,理解市场;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善于沟通、团队合作精神、吃苦耐劳、保持良好心态;同时手绘能力者优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招聘职位的学历要求分析

在这些职位中,基本都是以专科为起点,也有一些公司在相同职位上对学历要求各自不同,往往是根据公司的规模来要求的。一般规模在百人以上的公司,对学历要求相对较高,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对学历要求相对宽松。纵观全局,在艺术设计行业,更注重的是能力和实际经验,相对而言对学历的要求反而不是特别的苛刻。

2、招聘职位的工作经验要求分析

从对工作经验要求来看,基本都要求有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这也是跟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本身特点分不开的。因为设计的本身就是要看作品,具备实践经验的人,更容易交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一个设计公司才能得以正常运行。因此,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如果兼备了丰富工作经验,正是市场供不应求的。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5

关键词:中职;美术教育;美术艺术

1 中职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市场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目前,很多美术艺术作品的价值都用经济价值来衡量,天价成交的艺术作品已经冲乱了人们对美术绘画的审美能力。美术价值观的缺失和美术文化标准的混乱,对中职美术专业学生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许多学生认为美术上的成功多半是获得金钱,而对于用艺术来表现自己的真实生活和自我艺术价值却陷入了迷茫。现阶段,我国的中职美术教育还是采用以前的美术教育和教学方法,从基础教育到专业教育都没有什么变化,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对绘画技术过于重视,而忽视了美术理论教学。在美术课上,教师片面重视对学生美术技能的培训,把学生的美术理论和美术修养等方面都忽略了。艺术从开始一直到发展到今天,主要是记录和认知客观事物,如岩画是记录人们的狩猎过程的,埃及的艺术是对人们生活的描写和来世的祈祷。科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艺术也随着科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通过手工技巧来体现,满足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和再现客观事物的需要。中职艺术教育重视美术技巧的培养是合理的,但是发展到今天,美术教育的绘画技术技巧不是主要问题,主要问题是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判断能力。这些才是当今中职美术教育应该重视的。对艺术精神的深刻把握才是检验艺术人才创新能力的标准,技术上的翻新已经过时了。当今美术教育发展的趋势是从重视技术向重视美术理论和创造性思维的方向转变。从社会发展和艺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中职美术教育模式需要改变,需要回到美术教育的本身,注重理论和技巧相结合。这些是中职美术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中职美术教育改革分析

无论从社会发展角度,还是从艺术发展角度来看,中职美术教育的改革是必要的。对于美术教育的责任,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审美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加多种实践类课程,引进文化和审美理论课程,注重对学生艺术创造价值的培养。中职是培养艺术人才的基地,在美术教学体系上,要重视对美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审美和批判鉴别的能力,从误区中走出来,让学生发挥出美术艺术的创造力,这是我们中职美术教学的责任。在中职美术教育中,我们要渗透美术理论,不能只重视美术技巧的培养,也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美术素质,将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结合到一起,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型的美术教学体系。中职美术教育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的,美的教育重点在于感知的养成,培养学生的审美形态教育,包括对客观事物的形态、结构的鉴别和欣赏,对客观事物形态的认知和把握。培养学生的美感教育,重点是学生审美心理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情操,包括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美术教育课程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美术教学模式构建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美术课程的组合优化,其次是美术教育的加强。美术课程的优化组合要把相关联的课程组合在一起,提高中职美术教学的效率。加强教育性,培养美术课学科带头人,把青年教师实践能力强的特点发挥出来,让教师担当科研重任,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美术教学效果。在中职美术教育课程内容上,要增加现代主义美术教育教学内容。现代美术教学是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观念。现代美术艺术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了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学生可以通过对现代艺术作品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认识现代艺术的本质,更好地学习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展开自己的想象,从多角度去认识现代艺术的核心价值。现代艺术的本质正是我们要学习的。

3 中职美术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中职美术教育改革要求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等进行改革。中职美术教育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巨大的工程,它涉及课程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等多方面。中职美术教育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中职院校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市场发展为指导方向,调整美术专业课程。在调整专业课程的过程中,中职院校要做好对市场的调研工作,了解我国美术艺术人才在各产业中的结构和数量,对未来美术人才的需求做好分析,对中职院校美术专业课设置做好调整,以中职美术教育艺术人才培养适应市场变化为目的。在美术教学结构上,要建立一套新的美术教学体系,适应市场和社会多层次的发展。根据人才需要,在课程结构和学科建设上设置一些新兴、综合的交叉学科,适当调整美术专业课程的结构和方向,在教学领域中多增加一些职业技能。专业课的建设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要准确地分析和判断,多对市场进行调研,深入产业和单位,了解市场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从各个行业的设计思想、工具使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设置美术课程,改变以往只重视美术技能培养的状况,在美术专业教学中将创造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结合到一起。

在专业课程建设上,我们的教学方法不能再按照传统的模式,而应该多重视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美术专业课的建设上,不仅要考虑到理论课和实践课建设,还要让学生多学习美术软件设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中职学生除了要掌握坚实的美术设计功底外,还要学会使用美术辅助软件,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就业机会。要对一些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例如,平面构成设计和美术图案课两门课在教学内容上比较相似,可以考虑把两门课合为一门课,这样在课程教学上可以取长补短,避免专业细分。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美术设计理念,结合我国美术课程教学的实际,多开设一些具有民族精神又符合美术技术发展需要的美术专业课程。要按照以人才培养为本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以教学为本的观念,美术教育的视角要从单一教育转向注重市场导向。要注重教学实践,从知识的积累转向知识的创新,改变原有的只注重单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模式。要更新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美术人才。

4 结语

中职美术教育的核心是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的调整。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迎接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给中职美术教育带来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职美术教育要想得到发展,必须进行美术专业调整,创新美术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设计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戴红梅.现代中国画教育与传统中国画教育的比较研究 [D]. 浙江师范大学,2006.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影视赏析 方法 教学 影视编导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4C-0083-01

一、影视赏析学习的重要意义

影视艺术作为当代主要的艺术类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融合了多种艺术元素,从视听两个层面为观众提供了可以欣赏的艺术主体,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其成为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高职影视编导专业顺应了这样的市场需求,迅速强大起来。影视赏析课程不仅是影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影视制作与编辑技巧的重要课程,也是一门审美情趣的培养课程。通过观赏影视作品使学生感受到各种美,在带来身心愉悦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影视作品的鉴赏水平。

二、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影视赏析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我认为进行科学有效的影视赏析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审美观念,完善知识结构

要进行影视赏析,首先需要在审美观念上加以改变。影视赏析不仅注重对影视作品的观赏,也注重评价。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影视欣赏观念和习惯,不能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赏析上,专业的学习要求我们对此进行调整,更加关注对影视创作艺术的鉴赏,例如,对影视表现手段的分析与关注,剪辑手法与蒙太奇手法的把握,场面调度等。其次,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我们进行影视赏析的基础,这也是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具有完整科学的影视赏析知识结构是达到一定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只有在科学的鉴赏知识和方法指导下,才能有根据、有方向、有策略地进行影视艺术的鉴赏。

(二)对于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熟练程度决定着专业素养水平的高低

影视艺术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段花样众多,对这些艺术表现手段的熟悉程度决定着一个影视编导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当学生能很快看出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段时,说明他对于视听语言的掌握达到了一定高度,对视听语言的语法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掌握,这样的学生会很容易掌握作品作者的意图与手法,从专业的角度分析把握作品,这是影视赏析课程的教学目标。影视艺术一些细节的处理和设计往往具有很大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但如果对表现手段不了解或不熟悉往往会被忽视;服装、长空镜头、构图、光线以及作品的开场、结尾的设置等,都是在进行赏析时由于不熟悉表现手段容易忽略的部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要想做好影视分析,必须先熟练掌握影视艺术的表现手段。

(三)对影视艺术风格的鉴赏与评价体现了较高层次的影视审美情趣

在影视作品中有几个方面能体现出较高层次的审美情趣,作为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尤其是高职层次的学生,这是一种更高的追求,而非硬性的要求。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提出让学生了解,这也是快速使学生掌握影视分析技巧的手段。首先是表演风格。演员的表演风格形成标志着表演艺术的成熟。其次是导演风格。导演作为一部作品的组织者和指挥摄影者,艺术风格、专业素养、思想感情乃至个人性格都会在作品中留下或多或少的印记。

(四)影片评论与影评的写作是对影视赏析课程教学效果的检验

学生掌握如何,教学效果如何,对于影视赏析课程来讲,影片评论与影评写作是最好的检验。影评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进行延伸,多维地展开对影片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对影片充实而丰满的评价,而观者也能从一部影片中汲取最大化的艺术信息,提高审美情趣。在影评的写作上,可以把写作重点放在表现手法的分析上,对于构成影片的主线要有准确的把握,对影片样式、风格和审美特征的分析和评价可以适当减少。虽然美学评价是我们对影片评价的重要补充,会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影片的理解和鉴赏,但是,高职层次的教学重点在于快速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结语

影视赏析是一门寓教于乐的课程,但是对影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来讲,它的专业性高于娱乐性,学生影视鉴赏水平的提高除了学生自身的努力,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审美情趣。

参考文献: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7

关键词: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现象;主要表现;成因分析

作者介绍:肖斌(1966-),男,天津人,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美术与艺术学、艺术设计学、高职艺术教育学以及国画、书法。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3-0069-03

近些年,我国许多非艺术设计类的高职院校也都开设了艺术设计类专业,更有一些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院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艺术设计类的二级学院或系科,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在我国高职教育领域呈如火如荼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一现象,不外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近年来艺考热不断升温所带来的艺术设计类考生数逐年增多;二是各高职院抓住契机将开设艺术设计类专业作为学院发展壮大的途径之一。然而,繁华的背后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各院校都心知肚明的现实—历年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所谓“高就业率”对比“专业对口率”、“转岗率”等严峻的数据!原因在哪里?是艺术设计类行业、企业不景气?抑或是这些行业、企业就职岗位人满为患?我们只要轻触一下鼠标键盘就可通过网络这一快捷的信息渠道发现,网上到处充斥着对高素质高技能艺术设计类人才的渴求;是我们的高职艺术设计类教育的指导思想偏离了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显然也不是!教育部在2011年8月31日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指明了“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1]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那么,到底是什么禁锢着我们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标准难以真正达标呢?应该说因素较多。但本人以为,最不能忽视的是我们在实施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生了与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实际情况脱节的这一客观事实,艺术素养缺失现象在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中普遍存在。因此,研究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缺失现象并探寻其成因,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高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应具备的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概念的外延广,其内涵也较丰富。简单地说,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程度和修养水平。不同的艺术门类、学科对于艺术素养的理解都有其必备的和特定的概念范畴。高职类艺术生所应具有的艺术素养概念,是除高职生所必备的科学、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等以外,还应具备从事艺术实践活动所必须的纵向与横向两个特殊方面的能力范畴。

在纵向方面,它包括:具备一定的美术与设计基础理论和较强的绘画造型能力,对总体设计艺术的理解、认知和感悟能力,对艺术设计作品的阅读和品评能力,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了解与把握能力,对所涉及到的专业核心能力的学习与训练的接受与掌控能力等等。

在横向方面,它包括:具有一定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掌握最起码的艺术常识,对美的事物—尤其是对美的形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对艺术范畴的事物富有浓厚的兴趣,对中外经典艺术作品有基本赏析水平等;除此而外,在横向方面还包括对所学专业课程应具有较高的热情和较强的执着精神与独创精神,对自己未来将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的职业生涯的渴望与向往等等。

对于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纵横两个特殊方面的能力要求并不高,如再能以学生的先天艺术禀赋为基质,通过后天环境和艺术教育的影响,逐渐养成并发展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身心组织结构进而透射出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表现,则在此基础上实现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非难事。然而,现实不容乐观。总结多年从事高职艺术教学和管理实践经验,经过多方走访交流、考察调研和统计资料的查阅后本人发现,在我国,除一些专业的艺术设计类高职院和少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外,大多数高职院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具备上述的能力要求,存在明显的艺术素养缺失现象。

二、艺术素养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艺术素养缺失现象分别以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显性的艺术素养缺失现象通常表现在从事艺术专业教学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纵向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缺失;而隐性的艺术素养缺失现象则主要表现在艺术思维过程、艺术创作过程以及展示于受众的艺术作品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独创性等横向方面的实践和能力的缺失。下面以本人所从事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分别就显性和隐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对高职艺术设计类的学生中较为突出和普遍存在的艺术素养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进一步加以剖析。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8

[关键词]艺术设计大类 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资格鉴定 考评机制

[作者简介]李(1975-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研究方向为装饰艺术设计及职业教育;王海青(1974-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与职业教育。(河北 唐山 063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2011-2012年度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职业院校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研究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主持人:王海青,项目编号:09-12)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181-02

2006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院校需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2011年,《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和《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也分别提到了推行“双证书”制度,积极组织和参与技能竞赛活动,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的意见。由此可见,国家对双证书制度很重视,全国各个高职类院校也于21世纪初就纷纷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和职业资格考核的探索。笔者所在的高职院也于2004年提出《关于推行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的有关规定》,作为艺术设计系毕业生的职业资格鉴定的组织者,根据自身遇到的一些问题,通过相应思考和分析,笔者认为目前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培养方案与职业资格要求贴合不够紧密

在研究艺术设计大类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种类时,我们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教研室教师是由艺术类及艺术设计类院校毕业,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了高校任教,对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这一要求理解不够全面,对相关职业工作内容研究也不深入。以装饰美工这一职业为例,如表1所示。

分析该工种所属专业课程,该课程结合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艺术设计(展示设计专门化)专业所开,几乎涵盖了该工种所涉及工作内容的100%,而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商业美术专业所开课程几乎包含了该工种工作内容的80%。如果以上两个专业的毕业生参加该工种职业鉴定,过关率是不言而喻的。而有些室内设计、装饰设计专业,由于其专业课程涉及该工种40%~60%的工作内容,若想取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不得不进行专项培训,这样的话,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还会使学生会产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本专业学生的报考热情。因此,认真分析研究各个职业资格内容,积极分析相关职业资格要求,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相当紧迫的任务,与此同时,这项工作也是学生顺利取证以及获得实际工作技能的关键所在。

二、艺术设计大类相关职业资格考核发展不平衡

目前,上海、深圳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先后启动东部“1+X”培训项目、各种软件评估机构,这些评估机构可以进行工艺美术设计师、网页设计制作员等职业资格考试,尽管这些专业在职业大典中尚未出现。但是,在中西部地区,很多艺术设计大类中的专业无法找到对应的职业资格考试,或者在职业大典上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却没有相应的培训措施,比如数字视频合成师、室内设计员、动画制作员等,这些职业资格已经出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但作为新职业证书,由于缺少相关题库,找不到相关工种的考评员,使得地方职业鉴定机构无法操作,对地方职业鉴定机构的社会权威性产生不良影响。笔者认为,将艺术设计大类部分专业职业资格鉴定工种分析表(如表2所示)与我国目前东西部相关专业职业资格鉴定考核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出解决方案。

三、国家职业鉴定所对艺术设计大类的相关职业资格考评机制有待完善

长久以来,职业鉴定所所涉及的考评员工种培训力度不够,笔者2005年作为装饰美工考评员,处在一个7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当时全市共有两名装饰美工考评员,有的考评项目甚至根本没有考评员。有些考评员培训,流于形式,无章可循,考评工作没有实质性提高,对目前数字化考评的操作系统,没有实质性讲解。另外,目前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数据考评系统繁复,不利于操作,在考评过程中,系统屡屡出现收分困难等问题。

四、国家对相关企事业单位的约束不够,相关立法不健全

部分职业工作准入门槛太低,无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像焊工、车工、铆工等专业,国家有严格的职业准入机制,却没有操作证、职业资格证,这属于违规操作,要负法律责任。对于装饰美工等艺术设计大类的相关工种,工商、安监、城市规划等执法部门却没有相应的制度出台,没有严格规定哪些行业必须具备的职工职业资格,简单来说,即广告公司没有装饰美工、广告设计师、数字视频合成师依然能照常取得营业资质、照常营业。另外,即使毕业生持证上岗,也得不到相应的职称评定,加之由于没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故而学生对职业鉴定的态度比较消极。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大类专业学生获取证书的积极性不高,社会认知度小,用人单位对于职业资格方面缺少认识,政府对相关企业执法约束不够、制度不全,等等,是造成艺术设计教学部门在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唱独角戏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实践中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阐述如下:

首先,详尽考察相关职业的社会实践应用,真正了解其专业实际所需技术和技能情况,改革与之不适合的教学课程,引进实践工作中的专业技术人才,使之参与到人才培养计划制订与修改工作中,做到教学—考试—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全面接轨。引进企业人才,在教研室工作上,必须有企业人才的一席之地,进而对人才培养计划提出权威具体的改进措施。

其次,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法规,完善职业资格鉴定机制,扩大职业资格鉴定范围,建立广泛的职业资格国家题库和职业资格鉴定专家库。对于特殊专业,国家应放宽政策,授权高职院校建立职业鉴定所,提供资金和设备,广泛吸纳双师型人才、高级技术工人以及业内权威人士,通过他们的研究,建立相关专业的职业鉴定程序,丰富题库建设,建立必要的测试认证点。同时,自下而上地进行艺术设计大类专业建设与相关职业资格的对接,组织双师型人才对该课题进行研究,编写相关教材,进而推广研究成果,帮助更多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大类学生。

第三,借鉴其他专业的优秀经验,比如,借鉴国家对广告、媒体等相关企业的改革措施,加强在岗人员准入的规范标准,要求从业人员必须获取职业资格、凭证上岗。督促用人单位重视艺术设计大类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样可以引起良性互动,即在校大学生会更主动地参与职业鉴定考试,从而避免消极应对。当职业资格证书成为求职的必要条件时,整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建立并完善高职院校独立的职业技能鉴定所,采取“送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把高校内双师型教师送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接受考评员培训,学习先进的考评办法;引进一批软件鉴定机制,使学生有机会参加校内组织的软件考评;另外,严肃职业技能鉴定的考风考纪,提高鉴定证书的含金量。

高职院校推行双证书制度是未来规范职业市场的前提,高职高专艺术设计大类专业要想在职业教育上继续走下去,必须深入挖掘双证书制度的内涵,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标准,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学校需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培养更多优秀的艺术设计大类职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职业标准汇编[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2]宋伟民.职业融入学业 学业凸现职业——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探索[J].职教论坛,2007(22).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9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对于美容行业的需求也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大量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从而提高该行业整体素质,促进其发展。而课程体系构建,尤其实践课程体系的建设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为此,我院对高职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改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高职教育;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工作过程;实践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669-02

To explore reformational train of thought for the 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of the Medical beauty technology specialty

ZHOU Hong-bo,ZHAO Li, HOU Hui-ru

(Liaoning College of Health Vocational Technology, Shenyang110101,Liaoning,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ing of the social economy rapidly, the market demanded for the beauty industry is increasing. So it needs more technical professionals with vocational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enhance the overall industry quality and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Structuring of the curriculum system, especially the practice one is the key in training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fore, we explore the approach about how to construct it actively, in order to ameliorate the talent cultivation pattern and improve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apability.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Medical beauty technology specialty; working process;practice curriculum system

我院的医疗美容技术专业早于2001年成立,是一个新兴专业,因此课程设置主要来源于传统的“学科系统化”课程。然而,随着对职业教育研究的深入,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尝试,至今,该专业已完成了三次专业定位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工作,课程设置也逐步过渡到“职业分析导向”模式,且于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省级示范专业,该专业的教学团队也于2010年获得省级优秀团队称号。然而,“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模式“把能力看作是一系列孤立的行为,忽视了真实的职业操作行为的复杂性和智力性操作中判断力所担当的重要角色”[1]。因此对学生来说,学到的知识体系虽然是完整的,但对所要从事的职业来说,却是不完整的。这就导致毕业生上岗后,企业不得不重新培训,使职业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当前,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已成为国家高职示范学校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模式之一[2],据此开发的课程体系有利于缩短学习与工作的距离,可减少或避免学生到工作岗位之后“再培训”的过程[3]。因此,我院正在积极向“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探索和发展。

参照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4]的研究成果,我院医疗美容技术专业实践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如下:首先,在近两年,我院该专业的教学及相关人员分别于北京、上海、辽宁、浙江、广东等地的数十家规模较大的美容、化妆品经营企业进行了详尽充分的调研,基本掌握了美容行业的市场状况,岗位设置、需求、岗位职责以及对员工能力的要求,并根据每一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操作规范和职业标准分析,调整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及业务规格。然后从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凝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导出“行动领域”, 作出本专业框架性教学计划中的行动领域分析表;再经过教学整合,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对应的行动能力,比较现有的课程设置,转换成对应的实践课教学模块(学习领域),并通过具体的“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经过调查、分析,掌握根据美容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工作领域及相应的技能要求,总结出该专业就业岗位(群)包括:美容师、美体师、美甲师、文饰师、化妆造型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美容院店长或主管、美容产品销售的业务人员等。按照岗位设置以及突出中医健康技术为主的医疗美容特色,论证并确定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美容保健行业设计、服务、管理的高技能人才”。同时,根据职业要求,列出每一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见表1。

第二,工作过程分析,筛选典型工作任务。根据专业相应工作岗位(群),从主要工作任务中凝练出典型工作任务,同时要将相关的职业技能资格标准纳入到课程设置中来,切实保证“双证书”制度,见表2。

第三,行动领域归纳,整合典型工作任务,根据能力复杂程度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培养能够解决解决服务过程、销售流程中的技术问题、组织管理问题和沟通问题的一线人才,因此要求学生应具有完成一个完整工作过程的综合职业能力,而这种综合能力是多方面素质的有机合成,这就需要开发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学科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综合实践课程”。据此归纳出该专业的行动领域及行动能力,见表3。

第四,学习领域的转化、构建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体系。即将行动领域的技能模块转化为学科领域的实践课程模块。,并确保每一学习领域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领域排序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职业成长规律;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认知规律,以及职业技能资格的级别要求,最终,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践课程结构,见表3。

第五,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现实工作任务的再现,根据职业特征,每一学习情境都应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学习领域主题的不同学习单元;每门课程设置若干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见表4。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10

(一)重视程度不够,课程被边缘化

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就业观,认识自己,了解职场信息,掌握求职面试技巧,积极参与社会竞争,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尽快完成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变,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帮助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引导部分有能力的同学走上自主创业道路。目前,多数美术类高校或美术院系对就业指导课重视程度不够,尚未充分认识到课程在促进美术类学生就业率,提高就业质量方面的积极意义,一些美术类高校或美术院系并未将其纳入教学计划,或者虽然纳入教学计划,但是在国家强制性制度安排下一种非自觉的行为,并未成立专业的就业指导教研室,也未设置系统的教学大纲,课程定位不清楚,缺乏相应的师资选聘和培训制度,未设立与课程配套的就业指导咨询制度,鲜有高质量的教学教改研究,课程随意性很大,缺乏必要的规范,有些高校仅将其设为选修课,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者周末,课堂出勤率不高,很多的美术类大学生认为就业指导课只是应聘前的包装课,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大部分美术类学生在校只重视专业课学习,对就业指导课程不感兴趣,不重视,不认可,学生去上课只是为了赚学分,课程没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

(二)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

就业指导课强调实用性,课程设置要充分考虑学生专业就业特点和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直面和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迷茫和困惑,有针对性设置课程内容,才能实现课程的独特价值。美术类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较强,求职技能生疏;自我期望值较高,心理抗挫能力不强”。【1】目前,美术类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多限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授课内容多是对就业政策的一般性介绍和求职技巧方面的指导,帮助学生在企业招聘过程中笔试、面试能取得成功,学校开设这门课程,主要目的仅是提高就业率,完成上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就业指标,缺乏系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缺乏个体针对性和专业针对性,忽略了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学生在校期间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忽视求职心理调适和求职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此外,美术类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比较强烈,选择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的毕业生的比例比较大,但目前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没有针对这一特点,开展行之有效的创业教育和指导,个别高校或学院即使开设,也仅体现在创业理论的传授,缺乏创业成功人士的经验传授和指导,学生的创业意识不浓,创业能力和水平缺乏。

(三)教学形式缺乏吸引力

教学形式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强调学生参与课堂,强调互动式学习和体验式学习,相比传统的课堂讲授式授课方式,该课程更需要综合运用案例分析、模拟现场、参观企业、专题讲座等多种教学形式,目前,美术类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形式多数还是课堂“填鸭式”授课形式,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缺乏针对性的典型案例分析,缺乏紧密结合学生个体的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及美术类学生目标行业特点的职业选择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探讨、思考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形式理论化,缺乏必要的实践教学,导致课堂教学和实际需要“两张皮”现象,学生很少有机会能走进招聘会,亲自体验求职过程,或走进企业,切身感受职场氛围,课堂上,学生也很少有机会能听到企业管理人员、人事工作人员或校友的现身说法,因此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学生对枯燥的课堂教学不感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课程内容陈旧,有效信息量小,学生仅能从课程中获取关于求职礼仪、就业形势与政策等理论性知识。

(四)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涉及心理、法律、求职技巧、礼仪、创业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有多学科领域的理论知识,要求授课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同时又要熟悉就业政策,了解用人单位情况,掌握人才需求信息”。【2】该课程是兼具理论性与应用性的素质教育类课程,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然而目前美术类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专职、稳定的师资团队,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多是由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或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组成的,他们曾直接从事过毕业班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工作,就业指导工作经验丰富,但是缺乏相关理论基础和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创业实践经历,对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用人标准等很难有透彻全面的理解,整体素质与课程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同时,这些现有师资经常忙于事务性工作,很少能投入时间和精力认真从事就业指导课程的备课和相关研究工作;另一方面,就业指导课程多为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比较模糊,授课教师评职称困难,直接影响就业指导课任课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由于管理体制不顺畅,学科归属不明确等问题,就业指导任课教师也很少有机会接受专门的、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战培训,这些因素导致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师资专业化水平低,课程尚处于低水平重复的经验教学阶段。

(五)课程体系不健全

学生大学四年学涯都是在为求职做心理准备,知识铺垫和能力积累,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与此对应,就业教育也应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应贯穿于学生整个大学阶段,从大学新生入学开始抓起,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内容应涵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知识,形成长效教育机制。目前,多数美术类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并未被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贯穿于大学期间,课程体系不完善。就课程开设时间而言,就业指导课程只在大四开设,课时数偏少,学生在大一接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但是缺乏大二大三阶段学生职业规划的跟踪调研和阶段性就业指导,课程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根本满足不了学生实际需要;就内容设置来看,课程一般仅涉及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知识和就业技巧培训等方面,就业指导课程重求职技巧培训,轻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属于学生求职前的“突击课程”、“包装课程”和“应试课程”,属于“季节性快餐”,仅能在学生毕业前对其提供就业信息、政策讲解、组织校园招聘会、就业技巧讲座等服务,“没有触及学生正确职业观的树立和职业素质准备等深层次问题”,【3】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对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的思考和建议

(一)课程设置个性化

学生毕业去向不同,对自身和职业世界的认知水平有异,现行就业指导统一的课程设置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应朝个性化方向发展。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模式是就业指导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应不断调适课程设置,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才能真正迎合求职市场,从根本上提升毕业生的求职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个性是艺术的生命线,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美术类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开放,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自我意识,他们不喜欢按部就班,人云亦云,崇尚个性和独立,因此,就业指导教学改革中,任课教师要充分研究美术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就业实际情况,分析他们的生涯发展要求和发展水平,实施灵活的授课方式与授课内容,采取就业意向分组讨论、实习工作经验交流、案例分析、就业讲座等灵活多变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授课形式,针对学生的个性需要,尽量小班教学,开设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为巩固和促进教学效果,课程还可以辅以就业指导咨询和职业生涯团体辅导,解决学生个体的疑惑;任课教师还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生涯档案,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督促学生适时调整求职目标和就业去向,并为求职目标做出实际行动。

(二)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搭建创业平台

大学生创业不但能解决自己的毕业出路问题,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而且能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吸纳其余毕业生就业,即便学生毕业后不走创业之路,包含首创精神、冒险精神、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创业精神对美术类学生岗位成才也十分重要。崇尚自由的美术类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之路。但目前美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教育还存在着领导重视不够、课程设置缺席、创业平台狭小等问题,应高度重视美术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强化创业辅导,增强美术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一方面,加强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将创业教育内容纳入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策略,通过系统知识传授、典型案例分析、美术类专业创业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强化学生的创业知识,在工商注册、企业管理、营销策略、融资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培养学生创业理念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搭建创业平台,鼓励有意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创业尝试,美术类大学生创业形式一般为提供美术培训、销售美术用品、宣传资料设计印制、开办个人工作室,提供个性化产品如手工漆艺作品、个性化婚纱摄影等,这些创业形式需要有经营场地,学校应根据美术类学生专业特点,开创创业基地,搭建创业平台,提供一定数额的资金支持,为学生创业提供实际支持,并努力将校内相关业务交给创业学生做,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锻炼学生创业能力。

(三)教学形式多样化

就业指导课强调实践性、可操作性,教学方式应多样化,将理论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相结合、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教师启发与学生探讨相结合,形成立体就业教育的教学模式。美术类高校可以通过开拓市场资源,促进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一是可以邀请有实力的大企业的人力资源经理、知名招聘网站人事经理或往届校友给学生做讲座或开展“就业沙龙”“毕业展演”等活动,融学术交流与就业指导于一体,借助相关校外人士的现身说法正面引导学生更新就业观念、扎实专业技能,提升综合实力,更有可能通过他们推荐或引荐一些就业单位,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二是建立稳定的就业指导课程实习基地,畅通参观用人单位的渠道,经常带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夯实美术类大学生专业应用与实践技能,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了解当前专业的技术要求,积累实践经验,实现美术类院系与美术市场的对接;三是课堂教学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增强师生互动,通过图片解说、精彩视频、名人名言、统计数据、权威调查、故事分享等教学手段,采取职业测评、案例教学、模拟面试、体验教学、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体验,主动分享,促进学生及早了解就业形势和求职择业状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师资队伍专业化

师资队伍素质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美术类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仅限于院系从事学生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和校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等,师资来源单一,且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缺乏与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多形式、多渠道地选聘师资。美术类院系应尝试在校内教师中选择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具有丰富的就业指导经验且关心学生事务的教师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同时,可以吸收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制定和实施就业导师聘用制度,通过校企合作、校际合作等形式,扩大师资来源。聘请对美术行业用人有深刻体验的人力资源专家、优秀的校友作为特聘就业指导导师,定期为美术类大学生授课或开展专题讲座,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还能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将企业发展前沿动态带进学校,促进学生学习;另一方面,要强化现有师资培训。美术类院系要加大培训经费支持力度,改进就业指导课培训的内容和形式,提供机会让任课教师到相关企业和社会机构参观、交流和访问,以了解就业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批选拔优秀教师参加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类专题培训,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强化培训效果,扩展培训规模,拓宽培训内容,建设好保障美术类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水准的长效机制。

(五)课程体系全程化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11

论文关键词: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

一般说来。教学模式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模式的内涵基本相同,如美国加拿大等国的cbe教学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教学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等:中观层面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课教学模式和实践课教学模式。这种层面的教学模式依据职业教育理论课与实践课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而确定相应的教学课程开发、教学实施等教学要素和过程:微观层面的教学模式又叫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形式、教学方式或教学方法等。这一层面的教学模式实质上是指教学的操作。整体看来,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可以通过能力本位、模块化课程、合作实施、探究分析等几个关键词加以粗线条勾勒。

一、能力本位

社区学院是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教育的重要承担机构。大致说来,两国的社区学院都是以cbe(competency based education、为主要的教育教学模式。能力本位职业教育模式起源于北美地区的能力本位运动,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职业教育与改革的方向。

(一)能力本位的核心内涵

人们基于不同的能力观,对能力本位中的“能力”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如有学者认为,cbe理论的核心观念就是要使学生掌握某个职业所必需的实际工作能力。它的重要特点是其课程设置、教学设施配置等完全服从于市场需求以及实际岗位的需要。能力不能等同于操作行为,能力是看不见的个体的内在素质(personal qualities or attributes)。作为个体内在素质的能力,它具有整体性,虽然它也可分解为若干要素,但是作为整体性的素质结构的功能远大于各能力要索的整合。循此思路。当前国际职教界主张开发“关键能力”以培养学生对职业变化的适应力也是对这种能力观的进一步延伸。“关键能力”也成了除学生需具有的岗位职业能力之外所必须的核心技能、基本技能、现场技能、知行技能、必要技能。因此。能力本位中的“能力”内涵由最初的岗位职业能力演化为了岗位职业能力与基本技能的整合体。

(二)能力本位教学的主要特点

与传统教学比较,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根据能力需要。制定教学方案;按学生的能力表现实施教学;个别施教(个别化);学习内容按每个学生自己的需要确定;反馈及时:借助多种媒介、资料学习;能力教育;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定步调的学习为主;实习场所,实做为主;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客观标准:学生与已设定并且已知的学习目标竞争等。整体看来。能力本位教学具有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以学生主体参与及个别化教学为主,教学组织形式灵活开放等特点。

(三)能力本位教学模式实施的核心步骤

美国加拿大社区学院能力本位教学模式的实施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核心步骤:

1 就业市场调查。社区学院在确定其所设置的专业和职业岗位方向、人才培养规格、办学层次等问题之前,都会先请相关专家进行就业市场调查。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以了解社区的实际需求,论证可行性。调研的具体方式通常包括调查问卷及访谈。通过调查了解社区近期的就业市场状况。如各企业、事业单位,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哪些职业会有多少雇员空缺,哪些职业有进一步提高雇员能力、水平的要求。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选出市场急需的而本校又有能力开设的专业。出具可行性报告,确定某一专业的设置或者某一岗位的人才培养方案。

2 职业能力的分析(dacum表的制作)。职业能力分析是指在确定设置某个专业方向之后,由此行业专家组成的专家团通过进行市场需求分析,探讨本行业人员应履行的职责及其所需具备的能力,制定dacum分析表,从而确定此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式及课程安排等问题。

3 教学设计与开发。在dacum能力分析表的基础上,由教育专家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学习模块方案。每一个学习模块对应一种专项技能,它包括技能学习指导书、教材、讲稿、实习实验指导书、设备操作手册、音像及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同时指明实习场地、指导教师所在地及此专项技能的考核标准等。每个模块都可能包含多学科知识,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此项技能的学习资料。

4 教学的实施。在cbe的模式下,学生不受年龄和入学时间限制,随时可以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学习。学生入学后先发给他一张所学专业的dacum表,使其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及其能力需求有个总体概念。然后对学生进行个人技能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辅导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学生己掌握的模块可以跳过。直接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整个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的工作是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助、指导,监督教学进度,管理教学设施并维护教学环境。

5 能力的评估。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能力目标。由教师学员共同参与评价。随时获得学习效果的反馈。

二、模块化课程

模块化课程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重要特征。按照通常的理解,模块就是教学实施的基本单位,一个模块就是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学习单元,它包括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陈述的学习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经验。单位、学习包、组件、要素、部分等术语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界对模块的别样称呼。

(一)美国加拿大模块化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美国加拿大的模块化课程一般都有以下几个主要组成部分:

1 介绍性材料。介绍与说明该学习模块的使用方法。学习该模块应具备的基础,并简要概括模块的主要内容。

2 学习目标。陈述学习者在该模块学习结束后应该达到的能力水平,在这里学习者可明确了解到关于操作水平、考评标准、考评条件与方法等。

3 尝试性前测。此测验用以确定学习者的入学水平,以了解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掌握程度。

4 学习经验与学习活动。这部分内容取决于能力的类型与复杂程度。主要是有个学习活动、学习资源、诊断性自测等安排,是模块的主体部分。

5 资源材料,指明在各项学习活动中所需要的、起参考作用的各种资源材料,也包括补救性的学习材料以及提高性的学习材料。

6 最终能力测评。明确说明考评内容。考评方法,考评标准,考评场所与考评人员。

(二)模块化课程的开发步骤

美国加拿大职业教育的模块化课程主要通过dacum(developing a curriculum)方法系统进行开发。其主要的开发步骤为:

1 确定所要分析的职业及其工作结构,概述工作或技能的综合性领域。

2 确定该职业的各项职责和工作任务,包括确定所研究职业的专业职位,如技术员、销售员等。

3 讨论确定岗位所需的主要能力,其具体方法是由各委员列出该岗位从业人员所必需的综合能力,并进而讨论出每一种综合能力所需具备的一组专项技能,然后将每一种技能归纳为不超过8个字的动宾短语,如“熟练操作电脑”等。通常每种职业能力由8-12种综合能力构成,每一种综合能力又涵盖了6-30种专项能力,每种专项能力构成一个学习模块。其中每一学习模块都涵盖了知识、态度、经验和反馈等可操作性指标。

4 对所确定的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制作dacum表格。经过对每一组技能的仔细研究与推敲,确定该组技能的重要性排序,这一顺序决定了各种技能学习时间的先后,最终制成dacum表格。

三、合作实施

美国和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合作实施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层次:一是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二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三是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一)社区学院为主体的职业教育机构与社区、行业、企业的合作

在美国、加拿大,社区、行业、企业等所代表的外部力量一直参与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之中。如在两国的社区学院都组建有董事会和专业顾问委员会。

社区学院内部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社区学院董事会是学院唯一的法定权力机构,享有裁决学院事务的最高决策权。学院董事会主要负责学院的各种规划,聘任或解聘校长,购置、建设和维修校舍及设备,批准学院的预算等。学院董事会成员由社区学院所在学区公民在各界人士中推选,成员中既有学院代表、学生代表:也有熟悉、热衷于当地教育事业的著名人士和企业家:还有一部分是该社区的普通居民。社区学院的具体行政工作由院长负责。主要包括:负责招聘教师及对教师的考核,为学院发展筹集经费。负责与州有关机构、当地公众、团体、其他社区学院的联系。向董事会报告并商讨工作等。社区学院内部分设系或教研室负责学院的具体教学工作,如制定课程表、分配教师的教学任务、考核新教师等。许多社区学院还设置了研究室,研究本学院学生、教师、教学工作、行政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专业顾问委员会一般由8-12名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一名协调员和一名秘书组成。职业能力分析人员主要由在企业长期从事该项职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销售人员来担任。专业委员会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分析市场需求。确定岗位任务,制定cadum表,参与制定课程实施计划,参与学生学业评价等。

(二)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合作

受杜威等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加拿大的教学常常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处于指导、辅助地位,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是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也不例外。能力本位教学体系十分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演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了更多的责任,这就促成了教师角色与职能的重大变化。在能力本位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常常是“资源人”(resource person)或辅导员(fa-cilitator)。教师的主要职责包括:提供学习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开发和安排各种学习材料和学习活动、记录和管理学习者学习进度、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评定等月。在这个过程中,凸显了师生之间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

强调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论题。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十分注重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精神。以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农业职业教育为例,该学院开设的一门“学生管理农场”的课程,其开设的目的有四个: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已学过的和正在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通过评估商业活动的成效,提高决策能力:学会在合作共事时,理解和尊重其他成员。

四、探究分析

探究分析是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如前所述,探究分析渗透在了美国、加拿大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各个方面。

(一)教学前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前,由企业技术骨干、行业专家等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行业顾问委员会通过对市场分析、岗位工作任务与能力分析确定cadum表格。这一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形成cadum表格后,课程专家通过探究分析活动,形成若干专项能力及其相对应的模块课程。

(二)教学中的探究分析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探究分析,常常体现为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活动。如在加拿大雷克兰迪农学院的学生管理课程实施中,每20个学生共同经营管理720英亩的学校农场。每一年种什么、种多少、到哪里买种子。买化肥,卖粮食、是进行期货交易还是进行现货交易等等都有学生自己决定。20个学生分成生产组、财务组、市场组、人力资源管理组等,每个组每星期召开一次商务会议,集团讨论有关事宜,形成商务报告。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饱含了学生探究分析的过程。

美术专业职业分析范文12

关键词:高职扩招;以生为本;三教改革

李克强总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两年高职院校继续扩招200万,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而在教育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的《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中也明确要求,做好分类教育管理工作,推动教师教材教法(下文简称“三教”)改革,以确保百万扩招的培养质量。本专业于2015年申报,成为全国首个美容美体艺术专业。培养能够从事皮肤管理、形体管理、养生保健、化妆与形象造型设计、美甲美睫等技术服务的热爱和崇尚“健康美”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2019年10月校企合作招收第一届全日制社会扩招生,2020年10月开展第二届招生。面对扩招生源学情,笔者在扩招班的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三教”改革,希望能把握改革精神,为今后扩招生源教学提供思路。

1客观分析学情

1.1分析生源特点

起点各异:本届全日制社会扩招生源立足校企合作,学员均是美容相关从业人员,来自不同的岗位类型、岗位层级,有经营管理层、咨询导师、技术学徒等;目标有别:据调查,社会扩招生源入读目标大致有:补充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系统学习以掌握产业格局、动态,有些是为丰富岗位技能,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或学历;出路不同:通过三年的全日制在职学习,以工作、学者交互的方式实现成果转化,预期职务得到晋升,拓宽职业的选择空间以及学历的提升。

1.2分析学习能力

知识背景:来自企业的扩招生源对经营模式、店务管理能够熟练掌握,但对人体结构与比例、审美标准、皮肤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相对匮乏;严重缺乏产业、技术的宏观理论基础。能力基础:学员长于单一实操技能的掌握,缺乏专业技术修养自我提升以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转化能力以及再创造的能力。素养特质:学员有实际问题,在主观上对本专业抱有较强期待,因此更能够以积极态度投入学习;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习惯于选择自己擅长的主题任务;人文素养欠缺,亟须提升职业情怀。由此,扩招生源与一般高职生源有显著不同,他们的阅历与实践水平更具层次深度,在学习动机以及目标方面更具务实性,对实际问题的参与度也更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教学必须作出调整,以应对此种情况。

2“三教”改革与实践

2.1因材施教

针对社会扩招生主要存在的轻视理论、技能落后、协作不足、人文素养缺乏等问题,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成效得到显著提高,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理念。依据学习内容和学情分析,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理念,根据“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制定教学策略,提出以“补理论、拔技能、促协作、融思政”为着力点,全面推动学生职业综合素养的提升。以生为本——培养自主探究能力。针对社会扩招生源在知识结构、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上的多样性需求,培养发展自主探究能力,有效提高岗位胜任力。工学交替——及时巩固岗位技能。针对社会扩招生源的岗位特点,强化工学交替手段。本专业(社会扩招)人才培养方案中,40周实习在三年内开展,本课程教学阶段安排岗位实习7周,工学合一,实时巩固、完善岗位技能水平。项目驱动——协作完成课程任务。充分针对学情特点以协作方式完成课程任务,有效组织和实施“通用能力+任务菜单”的可选择教学任务、内容。通过对岗位工作特性及能力的研究,设置项目小组,协作完成可选择的任务菜单,使组员发挥所长、弥补欠缺,达成教学目标。因势利导——巧妙融合思政教育。遵循“健康美+形态美”法则,培养学员由内而外塑造美的职业习惯;根据教学内容采取递进式的“热爱美—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路径,提高学员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达到人文素养、职业情怀、创新精神渐次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日趋成熟的目的。

2.2因材定教

创造性地提出“活页教材”概念,加大力度建设求美者资源库,加大力度发挥互联网平台的作用;致力于教材有的放矢、资源库品类丰富、资源获取快速便捷;教学资源建设切实做到适应学情和产业发展“推陈出新”理念。以活应变——机动组合课程教材。美容美体艺术作为建立于时尚产业基础上的新兴学科,具有极强的流行性特征,有诸多不确定因素;由于教材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容易产生教学内容与需求错位等情况,不利于在教学和实践中研究、解决现实问题,为提高师生在产、学、研诸环节的敏锐性,我们以强化针对性为目的,形成“活”的概念,设计“活页”式教材编订模式,提高教材与产业流行及时尚元素的适配度,利用优秀行业专家的研究成果,专职教师的教学成果以及历届学生的优秀案例,形成目标清晰、内容丰富的单元,以替换、结合等方式融入教材编选,保障学科契合产业发展快速更新的特点。分门别类——形成求美者资源库。作为高标准建设的学科,教学资源尚处积累阶段。目前,借助于科技进步和互联网资源,切实扩充“求美者”实例的类型,形成“库”的概念,打开教学视野;资源库的完善有赖于求美者的积极参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在主观上加强科学、严谨的态度,主要依据职业、性别、年龄、外形与内在特征等方面有意识地加以补全,建立更为系统的“标准化”资源库,更大发挥教学与实践等方面的学术意义。借助平台——不断扩容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交互平台以及便捷的学习软件,针对不同类型的教学方式和资源,通过不断扩容信息资源,打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形成“云”的概念,包括教学手段、资源库等学科建设成果如:网络视频、公众号、语音访谈记录等内容,达到学科全覆盖,实现资源供给方式多维化。

2.3因材任教

因材任教是因材施教、因材定教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基于学情分析,从个体角度要将现有师资明确分工,确保教师专业、经验、能力得到发挥;从全局角度则要做到有机整合、紧密衔接;通过统筹,确保师资团队潜力能够充分释放,促进“教学相长”的实际作用。双师三能——加强专职教师培养。针对扩招生源的教学任务,加强双师型师资建设。不仅仅专注于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培养,也要下到实践基地,提高专技能力,使教师具备扎实的实践指导能力。还要积极认知行业,形成学术成长的深厚基础,积淀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目前,本专业已有14名教师取得双证,比例已达到80%以上。校企合作——充实师资队伍建设。为使教学更能够贴近实际、贴近实战,通过校企合作平台的效能,采取以企业资深从业人员利用多样性教学手段充实课堂教学,更能够解决过渡时期的教学难题,不仅扩大了教学力量,也弥补了专职师资缺乏产业职业经验的不足。

3教学设计与实施

3.1三段五步——科学实施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确立“三段”原则,按照课前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知识巩固把握课程推进。在契合三段原则的基础上,推行“五步”展开,具体为,课前进行课题线上自主“探”究,要点的“辩”析活动,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课中做线下检“验”、权威性的“评”价,吃透知识重点;课后利用线上线下平台进行“展”示活动,推出优秀案例,强化示范作用、巩固所学知识,如图1所示。

3.2线上线下——多元实施教学评价

课程采用多元化、多层次的评价体系,结合“三段”原则,采用线上、线下方式按规定比例进行教学评价,确保评价结果科学、系统、全面。课前,依托学习通平台与能力分析测评,掌握学情。课中,通过教师评价、组内互评、线上即时测试等方式,明确课程知识点掌握情况。课后,对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进行项目化考核,考察单元性学习效果。

4教学成效

理论知识趋于扎实。通过课前对健康形态知识的自主探究学习,课堂上对逻辑关系的梳理、引导和强化,掌握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学习平台,健康形态知识测验及格率提升较明显。专业技能有所加强。在学习的不同阶段进行技能测评。60%以上的课前自学得分平均上升10%;经学习后的总体技能得分提高了13%,学生的技能明显提高。任务完成效率提高。以项目驱动—协作完成课程任务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协同、互补、高效的团队意识,推动了学生善用“取长补短”策略,发挥个体和团队最大优势完成任务。职业素养得到提升。通过协作与互助、整体评价、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多人合作、培养团队意识,调查显示,通过团队协作有效增强个人技术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明显增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演练等方式,培养学生以求美者视角捕捉服务细节。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服务流程完成度、精细度日益提高;领会服务要领和服务精神作用的同时,也培养了换位思考、精益求精的精神。职业情怀得到深化。课程中强调尊重科学真理美、探索健康形态美以及表达人文艺术美等核心品质,在工学交替的教学过程中以思政浸润人文素养,培育职业情怀,据课后反馈,学生的职业情怀普遍得到深化。

5反思与改进

视“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发居家实践教学形式。疫情撼动了固有的教学模式,迫使我们深度思考如何在不可抗力条件下发展教学工作。此次,我们制定柔性的教学方针,利用互联网平台,设计并布置了通过“健康形态”塑造的居家实践任务,推动学员自主探究、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对“美”的创造,感染创作、观赏者,激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将居家实践任务结合线上教学评价以“常态化”形式切入教学设计,有效补充线下教学。视“社招”常态化——探索多元生源教学策略。要进一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形成更为清晰、直接的职业价值观;要对社会扩招生源展开持续的、深入的学情分析,在校企共赢的基础上探索社会扩招生培养课程多元化、多维度的建设与发展。视“证书”常态化——更新课证融合教学内容。教育部推行“1+证书”制度,促使我们在美容类“X”证书陆续推出的过程中,要以美业需求为依托,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多的尝试和创新,以便在“X”证书推出后“课证融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参考文献

[1]李克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R].2019-03-05.

[2]秦川,付慧宇,王泽来.高职扩招的探索与思考——以天津市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09):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