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

时间:2023-05-29 18:22:48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

作文一、《马》

我喜欢马,那是因为马儿拥有坚定顽强的品质,有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甘当坐骑的奉献精神,有敢爱敢恨的性格。它忠实于主人,忠实于朋友,更有敢于撂蹶子,勇于进取的精神。

初次见到马。就是在内蒙古那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爸爸告诉我,那里的马叫蒙古马。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经过调训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良好的军马。一边听着爸爸的叙说,一边放眼望去,远处的蒙古马拥有高大的身躯,长长的颈项,柔顺的鬃毛和飘逸的尾巴,无不展示出马的雄壮和力大无穷。

随着距离的拉近,你会看到它静时,是那么的纹丝不动,安静如祥。人们在它周围转来转去,它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慌张和不安,是那么的与世无争和泰然自若。而马儿动时,在它奔跑的瞬间豪放洒脱,热情洋溢,驰骋于碧绿的草原上,那样的悠然,自由。

我喜欢凝视马的眼神,因为只有在最平静祥和的眼中才能读懂它的心灵,读懂它的思想。马的眼神像一潭深泉,透彻而又深不可测。我一直觉得马可能是一种会说话的动物,就像《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一样,它是通人性的,懂感情的动物。随着对马儿更多的了解,我知道了马的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马除了有有温顺的一面,也有叛逆的时刻,一但它对事物反感,它便会示威,甚至愤怒地后踢。还有马的身体器官中最灵敏的就是它的听觉和嗅觉,而这又是对它视觉不良的一种补偿。

现在,生活在大都市中,我们很少有机会看到马儿奔跑了,只有在电视中才能领略到马儿奔跑的风姿。但马儿的形象和精神,却在人们的心中扎下了深深地根。要不总会在人们需要鼓励和祝贺的时候,会听到“马到成功”,“龙马精神”那。每当那时,我都会想,人们的心肯定已被马儿感染。善良、忠诚、坚强、豪爽、友好……所有的词语都不能完全概括马的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当于马的精神,人们才永远将它铭记在心中,神圣而又庄严。

看啊,马儿正向我们奔来,奔起了力量,奔起了希望,奔起了对历史的怀念,奔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奔起了追求,奔起了坚持不懈。就让马的精神延续吧,去燃烧人们的热情与活力,创造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作文二、《好马与劣马》

有人想得到一匹一日千里的好马,但他只得到了一匹劣马。之所以说这匹马是劣马是因为它不能一日千里。于是这个人便丢弃了这匹劣马,他对别人说:“我丢弃它是因为我有更高的追求,不想要好马的骑手不是好骑手。”于是他继续寻求自己中意的好马,可是世界太大了,光凭他的双脚是无法走很远的,最终此人没有找到自己的马,而别的人却骑着在他眼中是劣马的马找到了真正的千里良驹。

这个人没找到好马不是因为他不懂马,而是因为他既分不清真正的好与劣,又不懂得利用现有的条件。

生活中人们总是被拿破仑的一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所左右。父母常常问孩子:“别人能拿第一你为什么只能拿第二?”教练常常问运动员:“别的人能拿金牌你为什么总也拿不了?”言下之意是:不想得第一就是没有前途。

战场上也有好马和劣马之分:能驮着骑兵走向战场的马就是好马,相反的不敢上战场的马就是劣马。东西的好与坏大多不是在对比中产生的,而是在于它是否实现了它自身的价值。

拿破仑还说过“不以小事为轻,而后可以成大事。”这句话到可以做为上面那句的补充。凡事从小事做起,往往小中能见到大。将军也不是天生的,他也要从士兵做起,也需要从战火中磨练自己,只有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他才有可能被提拔成为将军。

骑马的人,自己跑得并不快,但可以到达千里之外;乘船的人,并不一定会游泳,但可以穿过江河。君子并非智慧异于常人,只是善于利用事物而已。没有人是一步走到完美的,所以我们先要为自己找一个合适的起点,再在这个起点现有的基础上去努力,从而达到更高一层的目标。虽然劣马不及好马能日行千里,但也可以日行四、五百里,寻马人虽然懂得相马,但他不懂得利用马,因此最终还是无马可骑。

作文三、《我爱马》

我一生爱马痴狂。对于我,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

马的形体,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而且,他的出现是有背景做衬的。

每想起任何一匹马,一匹飞跃的马,那份激越的狂喜,是没有另一种情怀可以取代的。

并不执着于拥有一匹摸得着的骏马,那样就也只有一匹了,这个不够。有了真马,落了实相,不自由,反而怅然若失。

其实,马也好,荒原也好,雨季的少年、梦里的落花、母亲的背影、万水千山的长路,都是好的,没有一样不合自然,没有一样不能接受,虚实之间,庄周蝴蝶。

常常,不想再握笔了,很多次,真正不想再写了。可是,生命跟人恶作剧,它骗着人化进故事里去活,它用种种的情节引诱着人热烈的投入,人,先被故事捉进去了,然后,那个守梦田的稻草人,就上当又上当的讲了又讲。

那个稻草人,不是唐吉诃德,他却偏偏爱骑马。

这种打扮的梦幻骑士,看见他那副样子上路,谁都要笑死的。

很想大大方方的送给世界上每一个人一匹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

我有许多匹好马,是一个高原牧场的主人。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2

感谢我第二个初一的所有老师,没有你们我会在堕落中更加堕落。

(453700)河南新乡县照镜村中学八(1)班徐瑞峰

物理老师:我想对您说,吸烟有害健康。

(334700)江西玉山县冰溪镇政通园19号刘义轩

包老师,在您众多的学生中,也许我就是让您头痛的那个吧!

(317000)浙江临海市临海中学初二(7)班王珂

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

(473400)河南唐河县城郊二中初三(5)班杨吉祥

徐瑞峰的留言中有悬念,很真挚。我们尽可以去想象他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让我们和徐瑞峰一起,感谢他的那些老师吧,在这个特别美好的日子里。刘义轩对老师的关爱很感人,很实在。我想物理老师看了心里也会忽然一暖。师生之间的感情有时就是用这样简单的方式表达和传递的。王珂的话是直接说给包老师听的,这是他的自嘲,也是他的自查和反思。用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理解,以后包老师的头该不会痛了吧。杨吉祥应该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学生,简短的话语里,饱含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初上任的伊织准备给大家一个惊喜,以上四位同学每人都可得到一本优秀图书。祝贺你们哦。

本部两刊进入2008年中考语文试卷内容简介

2008年中考,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刊登的内容又一次大批量进入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卷,内容数量比往年更多,契合度比往年更高。以下是两刊内容进入全国部分考卷的情况:

河南省卷现代文阅读《梨一样的苹果》,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4期“现代文阅读练习”栏目;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材料作文主题“合作”,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4期《中考作文复习特辑》作文题“以‘竞争与合作’为话题作文”基本相同。濮阳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古诗词赏析《武陵春》,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一。

黑龙江哈尔滨卷文言文阅读《唐雎不辱使命》,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作文“以‘脚印’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相同。鸡西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重庆市卷文言文阅读《陋室铭》,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一、模拟试卷三;材料作文“挑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杯•我与奥林匹克精神”征文大赛赛题“挑战”相同。

四川乐山卷古诗词赏析《行路难》,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阅读复习特辑》;作文“以‘选择’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中考试题猜想”栏目作文题“以‘选择’为话题作文”相同,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1、2期合刊“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选择”相同。眉山卷作文“以‘战胜自己,坚强起来’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战胜自己’为话题作文”相同。内江卷文言文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浙江绍兴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衢州卷文言文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五。金华卷古诗词赏析《渔家傲•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奉化卷现代文阅读《六个馒头》,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命题人评命题”栏目。

江苏南京卷文言文阅读《记承天寺夜游》,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1期“古诗文点击”栏目;作文“以‘寻’为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1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寻找”相近。连云港卷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苏州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扬州卷现代文阅读《在冬夜里歌唱的鱼》,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1、2期合刊“新课标•新阅读”栏目。盐城卷古诗词赏析《游山西村》,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淮安卷文言文阅读《曹刿论战》,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山东青岛卷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济宁卷作文“以‘成长的脚印’为题或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基本相同。临沂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湖南长沙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娄底卷现代文阅读《人总得藐视点什么》,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12期“时文搜索”栏目;命题作文“梦”,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出手试招”栏目“以‘梦想’为话题作文”相近,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7年第1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梦想”相近。株洲卷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

湖北黄冈卷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荆州卷现代文阅读《梦断雅典》,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8年第3期“新课标•新阅读”栏目。孝感卷古诗词赏析《江城子•密州出猎》,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襄樊卷古诗词赏析《钱塘湖春行》,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黄石卷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作文“以‘感动’为话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三作文题“以‘他让我感动’为题作文”相近。

广西南宁卷文言文阅读《东施效颦》,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玉林课改区卷作文“以‘ ,我的最爱’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4期《中考作文复习特辑》作文题“最爱”基本相同。百色卷古诗词赏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作文“以‘牵动心灵的声音’为题”,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9期“同题作文擂台赛”话题“声音”相近。柳州、北海卷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吴王欲伐荆》对比阅读,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中考试题猜想”栏目;命题作文“在路上”,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命题作文“上学路上”接近。

吉林省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长春卷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

辽宁沈阳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大连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山西省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广东省卷文言文阅读《愚公移山》,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汕头卷作文“以‘脚步’为题作文”,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6年第10期“写作资料库”栏目作文题“以‘脚印’为话题作文”相近。梅州卷古诗词赏析《天净沙•秋思》,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湛江卷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海南省卷古诗词赏析《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

青海省卷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云南省卷现代文阅读《哈欠声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7年第4期“新课标•新阅读”栏目。

河北省卷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天津市卷文言文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四。

福建宁德卷文言文阅读《三峡》,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4期“古诗文点击”栏目。莆田卷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7年第5、6期合刊“古诗文点击”栏目。

内蒙古赤峰卷现代文阅读《夕照透入书房》,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读写》2006年第2、3期合刊“新课标•新阅读”栏目。

贵州黔东南州卷文言文阅读《出师表》,载于《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2008年第2、3期合刊《古诗文复习特辑》,2008年第5、6期合刊模拟试卷二。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3

教育家杜威说:教学不是简单的告诉。知识原来是寓于生命之中的。意思是说,有生命的知识,通过非生命的载体,在教学中又回到有生命的个体中。这一教学过程,便是对话、心灵交流和有效训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得到了发展和升华。语文阅读教学便是这样一个过程。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实施对话、交流和训练呢?

1.重视与文本的对话。教师阅读文本是凭自己的阅读个性和经验走进文本,从文本创作的角度与作者和文本进行对话,获得理解和感悟,并为满足师生对话的需要而寻找教学突破口和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的这种阅读对话,不应只局限于教科书,而应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文化积累。否则,你哪来与学生对话的资本呢?

2.在学生与文本对话之前交给学生阅读文本的方法。主要方法有:“标题信息获取法”,即引导学生抓住标题,从文体、概念、含义等方面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在阅读中思考和寻找答案,获取有效信息。“思路提纲阅读法”即扣住文章思路,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纲性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本,感知文本内容要点。“专题阅读讨论法”即根据教学思路,确定一两个专题或话题,让学生在阅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活动。

3.在学生积累了阅读对话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朱熹说:书要自己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叶圣陶说:学生不甚了解的文章,要使他们运用自己的心力,尝试去了解。可见古今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4.为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情境、条件和机会。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仅表现为提问和回答,还表现为探讨与交流、合作与互补、倾听与评价。阅读教学对话不仅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而且受学生素质和文本内容的影响,所以有一个创设情境的问题。这个情境,就是和谐的教学氛围和适宜的情境。为了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每人备一个笔记本,记下问题、别人的发言要点、自己的发言提纲等,因为这种动笔保证了倾听与思考,是保证全员参与的有效策略。教学对话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问题为对话核心,二是教师的示范和提醒,即教师以自己的学识和见闻,自己在阅读中获得的种种体验和感悟,在学生对话受阻时与学生交流,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借鉴和启迪。阅读教学对话,尤其要重视为学生创造机会,这不仅要求在设计教案时把学生活动和讨论内容作为重点,还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让各层次的同学有适合自己的发言机会。

5.有效训练,增强综合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对话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多层次的思维训练和语言训练的过程,也是一个消化、巩固、迁移的过程。

这种训练分基本训练和迁移训练两类。基本训练也就是精读训练,指在课堂教学中对一部分课文进行深入透彻的阅读,寻求规律,以积累语言材料和思想材料,在感性和理性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基本训练重点有三方面:

(1)精要语段训练。精要语段训练是课堂教学对话中阅读训练的主要方法。精要语段训练要巧妙,能体现阅读思维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受到启发,得到训练,学到东西。可以从三方面设计精要语段的训练题:正确理解语境中的语言含义,理清语段层次;体会表达效果,体会语言的精妙或意境的优美;通过对内容和表达的综合思考,获取有效信息,探讨课文的深层含义。

(2)精要语句品味。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含意深刻,表现了重要的思想意义,对突出中心思想有重要作用。有些语句,构词造句精妙,极富表现力,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师应巧妙设计,适时点拨,让学生去品味、感受。

(3)精要内容设疑。学生的课堂对话,常存在“浅”、“散”、“乱”的情况:“浅”,即只从字面来理解;“散”,即回答问题、阐释问题分散有较大的跳跃性;“乱”,即不注意完整性和有序性,常前后倒置、或重复、或遗漏,课文中的一些重要内容,通过学生自我阅读和课堂教学仍难理解的,教师可以扣住文章思路,设疑点拨,引导讨论,让学生在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训练。

(4)迁移训练主要是与文本有关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结合学生阅读的内容和实际情况,可选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语段,设计阅读训练题。设计训练题,即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方式,又要适当引进典型的中考题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训练中真正学会阅读,培养能力。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4

语文教学活动相比于其他学科教学更注重对话,因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选择不同的对话形式来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提高师生交流的有效度,对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一、主题式对话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一个主问题或是关键点来创设一个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和作者进行交流,从“对话”中去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作品的丰富意蕴的教学方式被称之为主题式对话教学。主题式对话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多环节模式,摒弃复杂的问题设置,而以主问题来引出文章的关键点,让学生围绕关键点进行自主地探究学习。在主问题的引导下,教师以描述性话语和学生展开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从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它的基本流程如下:

(一)初读感知,抓住文本的关键点

在这一环节中,重点是让学生对文本有初步感知从而为主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打下基础。初读课文时需要解决基本的文学常识和生字词一类问题,否则对主问题的解决将设下障碍。

如在《变色龙》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以“自学生字词”来对学生进行生字词的检测,再以“填空”来对作者和基本生字词的掌握进行检测,接着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二)创设主问题,围绕问题展开对话

这是主题式对话教学的最重要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以主问题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以对话形式来阐述文本的意蕴。同时,还需要以引导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文本的主题、人物形象等内容。

同样是在《变色龙》的教学中,当对生字词和基本的文学常识有了掌握,接下来便是对奥楚蔑洛夫形象的掌握。教师以主问题“奥楚蔑洛夫最善变,课文中描写了他的几次变化?每次变化又有什么特点?勾画出相应的词句并作简单解释。”来展开对话。在对话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和作者形成一种交流,通过描述性话语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在文本中去感悟和理解。

(三)对“关键点”触发,会情悟理

这一环节是对对话的总结,更多的是对关键点进行汇总。如在刚才的对话后,学生对奥楚蔑洛夫形象只是一个零散的认知,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对话来引导学生形成总体认知。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将各小组的意见进行汇总,教师进行补充,然后以幻灯片或板书的形式进行呈现。

主题式对话的优点就在于通过主问题让学生的多种理解得到汇总,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抓住主要问题解决阅读有积极意义,但也需要注意,因主题式对话不免显得“零散”,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通过一些小问题来进行补充。

二、“读悟式”对话教学

“读悟式”对话则一反教学常态,以读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感受文本所蕴藏的意蕴。“读悟式”对话强调的是在反复朗读中感悟文本的情、境、意,最终形成以读悟义、以读悟情、以读悟理的目的。这一方式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极好的作用,但也要注意要通过多种朗读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基本步骤是:

(一)初读感知

这是初步感知文本的第一步,在初读中,学生需要对文本的写作背景、作者和基本的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在读中解决基础性问题。教学中,通过运用泛读、配乐朗读等方式都可起到不错的作用。如在《海燕》的教学中,通过幻灯片来展示大海和海燕的图片,再以高尔基的简介来引导学生了解俄国革命,从而为理解“暴风雨”打下基础。

(二)精读细品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对文本的内涵、思想感情和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一一品味朗读。在教学实践中,通常以学生读后的感悟和与教师之间的对话来进行,同时,教师需要以点拨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感悟。如“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一句,教师就可用问题“这句话用越……越……有什么作用?‘暗’、‘ 低’‘压’各又表现什么?”来引导学生对黑暗环境的认识。

(三)体悟迁移

所谓的迁移是要让学生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品读过程的“盲点”进行点化,让学生在悟中去形成一定的技能。为促使技能的形成,教学中教师可以用“评”的方式来进行,所谓“评”即点评,可以为教师对学生的点评,也可以为学生之间的互评。评的目的是让学生从自我认识升华为共同认识,从而丰富对作品的认识程度。如《海燕》中,有的学生只抓住了象征手法的应用,而对对比手法则忽视了,通过教师以海鸥为例来进行分析,小组间通过对企鹅、海鸭和海燕的对比,海燕的形象就更加丰满了。

体悟式重在“悟”,但“悟”需要以“导”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重点词语的点拨对话来引导学生从自读和交流中去全面地品味文本。

三、质疑探究式对话教学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5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9-047-02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提高孩子的阅读水平,于是我在班上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阅读教学活动。

针对三年级孩子的阅读水平,我精心选择了《兔子追大象》这篇短文,并根据课标中对三年级孩子的阅读要求制定了阅读练习题。

教学过程

1、课前激趣,引发做题欲望

师:今天,老师要介绍两位好朋友给大家认识。他们就藏在这篇阅读短文当中,你只有把短文后面的题做对了才能和他们交上好朋友。想和他们成为好朋友吗?

生:想。

师:谁愿意把你做阅读题的方法和大家分享。

生:……

师:我们一起说说做阅读题的方法是:先读题;再读短文;最后做题。

设计意图:让三年级的学生记住做阅读题的基本步骤。先读题再读短文可以节约做题时间。

2、学生自由做题,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辅导个别学生。

设计意图: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 首先要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由于孩子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利用孩子做题的时间辅导阅读能力稍差的学生。因为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我觉得学困生辅导不一定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抓紧辅导契机,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以让学困生在老师的辅导下懂得做题的方法,既提升了他的阅读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信心,何乐而不为呢?

3、巧妙讲解,总结方法

(1)第一题给短文取个恰当的名字。

师: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独特的名字,这样别人一介绍他,就能记住他。文章也一样,也需要有一个属于他的独特的名字。你准备给这篇文章取什么名字?

生:大象和兔子。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大象和兔子的故事。

师:你抓住了课文的主要人物来给文章命名。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还有其他的名字吗?

生:兔子追大象。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因为课文就是围绕兔子追大象的故事叙述的。

师:我们只听说大的动物去追小的动物,没想到兔子还敢去追大象,这个题目真吸引人。

其实我们给短文取名字也是有方法的会学习的孩子你一定都记住了,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

给短文取个恰当的名字

①以事情的主要内容来命题。如:《捞铁牛》

②以事件的人物来命题。如:《小虾》

③以事情的发生地点来命题。如:《小镇的早晨》

④以记叙文的几个要素来命题。如:《田忌赛马》

师:我们给短文取名字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4种,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老师举得例子,你还知道哪些课文,你还知道哪些?

生:……

师:对,刚才的两个同学取的名字都很对。把你喜欢的名字写在题单上。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年级,对做阅读题的经验还不够。平时我们可以教一些方法给学生,只要学生掌握了方法就不怕做题了。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这道题可以用投影仪直接展示学生的作业。)

(3)给7自然段加标点。

师: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

出示课件:“我该怎么办?”大象问自己,“怎样才能摆脱这只兔子呢?谁听说过兔子追大象?怪事!”

师 :谁来读出大象说的话。

生:“我该怎么办?” “怎样才能摆脱这只兔子呢?谁听说过兔子追大象?怪事!”

师:生边读老师边用画出大象说的话。在《珍贵的教科书》一课中我们学了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中间,说话人在后。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句属于说话人在哪里?

生:是说话人在中间。

师:我们一起来看它的标点是怎么打的。

生:……

师:谁来把这句话改成说话人在前。

生:……

师 :谁来把标点给它标上。

生:……

师:真是个能干的孩子。掌声送给他。咱们班还有哪个能干的孩子会把这句话改成说话人在后并加上标点。

生:……

师:他做对了吗?

生:对。

师:掌声送给他。咱们一起来读读。

生:……

师:谁愿意把你做的第3题展示给大家看。

生:幻灯演示:

“ 你想干什么?”大象气喘吁吁地说,“你到底要干什么?”

师:做对了吗?

生:对了。

师:先用画出大象说的话,再把这句话改成说话人在前和说话人在后。

生: ……

幻灯演示学生作业: ……

师:看看你做对了吗?错了的改正。

设计意图: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的用法还不熟悉。通过举例和做题让学生掌握:“”的用法。会做说话人在前,说话人在中间,说话人在后的题。

集体订正剩下的题。

师总结方法。

课件出示: 课外阅读要牢记

1、认真读题牢记心。

2、细读短文要动笔。

3、巧借"原话"解题。

4、遇到难题反复读。

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力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学习能力。因此我总结了4条阅读方法:

1、认真审题牢记心中

在解答阅读题时,要认真读清题的要求并牢记在心中。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去读短文,在读的过程中把重要的词、句子标上符号,为解题做好准备。

2、细读短文要动笔

读短文时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答题时不要心急,先把文章完整的阅读过,再填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

3、巧借“原话”解题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有些试题它要求用文中原话来回答,我们就可以用文中的原话来作答,这时就可以“从文章中直接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

4、遇到难题反复读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6

一、找准切入口,选择有效话题

对话过程中,做到话题的有效性,才可能实现对话过程的有效性,真正完成对文本有意义的建构。首先,从题目的关键词出发,紧紧抓住全文的文眼,引导学生结合文本从不同方面深入探究,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有老师在教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以题目为切入口,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阅读与意义的建构,“我们知道,悲剧就是以悲惨结局结尾的故事,而课文题目却是‘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惨的故事,为什么蕴涵着伟大呢?课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他们又‘伟大’在何处呢?”

其次,教师还可以抓住文本内容中的主要意象或关键词语进行对话。如对《死水》的“死水”的解读,有的人认为是在批判北洋政府,有的认为矛头指向的是旧中国社会,还有的说是美国社会;学生对《篱笆那边》中的“草莓”“篱笆”“上帝”“孩子”以及《雨巷》中“姑娘”意象也有多种理解。再次,设计开放性的问题。阅读《空城计》,安排学生讨论司马懿究竟是愚蠢平庸,还是老谋深算的问题;阅读朱自清的《春》,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阅读《我与地坛》,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母爱故事。教师要选择文中那些能唤起学生兴趣,有价值、有意蕴,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能够激活学生思维、对学生思维构成一定挑战的话题。

二、发现、填补文本空白

语文的阅读文本中,特别是文学文本存在空白。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空白,填补空白,让文本意蕴丰富起来。“对空白的填补,每个学生因生活经验、阅读积淀、想象能力等存在很大差异,所以阅读中就有很大的对话空间。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根据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在文中空白处进行合理、恰当、具体地填补,揭示这些空白的丰富内涵。善于捕捉优秀作品中的‘空白’,并给以合适的填补,完全有理由成为语文教学课堂上激发学生的想象、训练学生思维并与文本有效对话的重要手段。”小说《边城》是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会回来”作结,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翠翠最后的命运。有的学生认为傩送终究忘不了哥哥的死,走不出阴影,不会回来,所以翠翠最终只是一个人生活;有的说,时间是疗救伤口的良药,总有一天傩送会淡忘哥哥的死,明白哥哥的心意,会回来和翠翠生活在一起;还有的认为,傩送会回来,毕竟作为儿子,他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但不会和翠翠在一起。学生的合理想象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和意蕴,完成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

三、营造对话情境

建构主义教学观主张知识的学习不可能是抽象的,而应该是在有意义的真实情境中进行,知识所具有的意义高度依赖于情境,而具体情境的创设、维持依赖于师生间共同的作用。“由于教学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进行,因此课堂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能把教师视为位于所有知识前列的人,而应看作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探路者,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是信息的说明者和适当学习环境的维持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语言描述、生活场景、图片展示、录音播放、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教学内容情境化,使学生在具体感性的情境中积极与文本对话,思考、体验文本内容,生成文本意义。

有老师在和学生共同学完了《我与地坛》一文后,问学生:“你想对史铁生说些什么?”见学生沉默,课堂不活跃,这时老师说:“我想对史铁生说一句话:‘在你身体上,你是一个躺下的人;在你精神上,你是一个站立的人!’”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积极发言,通过自己的语言设置了有利于学生对话的情境。于是,学生纷纷发言。有学生说:“你夹在生与死的旋涡中用文字让我们看到了你对生命的思索。”还有的说:“谢谢你,你使我们懂得生命的价值。”一个学生这样说道:“你伟大的母亲并未死,她只是化作你精神的双腿,让你重新站起来,走出去。”学生在不断的对话中,教学过程生成了精彩。

四、拓展文本,实现深度对话

首先,对话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整合教学资源,选择与所教学内容相关的同一文体的文本,进行对比鉴赏。如教学祭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时,教师就可以精心选择与之有关的其他优秀祭文,如《祭妹文》《祭十二郎文》《芙蓉女儿C》等,加深学生对所学文本的理解,感受同一文体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不同语言风格,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情感体验。

其次,可以选择相关题材的文本进行对话、赏析。教学苏轼《赤壁怀古》,为让学生明确咏古题材这一类作品的写作风格,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咏古题材的作品如《京口北固亭怀古》《蜀相》《乌衣巷》《石头城》,学生更深刻感受这一类文本中的盛衰兴亡之感。

另外,还可以把同一主题的文本放在一块,深化学生对主题的认识。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到作者不是纯客观描写空中楼阁,对小屋及周围环境的描写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情感,写出了对小屋、对自然的热爱、向往。教师为拓宽这一认识,帮助学生把握作者对心灵家园、精神栖息地追求这一主题,让学生阅读《陋室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荷塘月色》《我与地坛》。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意识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与文本积极对话,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

五、培养学生正确的对话态度

阅读教学是生命主体间对话的过程,并不是要把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的所有内容都进行对话,而是要使阅读教学具有对话性。对话不仅仅是陈述发言,也包括倾听。倾听也是一种对话形式。对话过程中,首先需要倾听文本的声音,不能完全抛弃文本,只有细心研读,充分尊重文本的主体性,将文本纳入“我一你关系”中,才可能真正的理解文本,建构文本意义。其次,需要倾听其他生命主体的声音。对话不是每个人都不停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还需要静下来思索其他生命对文本的解读。另外,教师需要让学生明白基本的对话规则是对话得以进行的条件,比如说尊重文本的文体,尊重文本的时代和地域背景等。有学生从武松打虎中读出动物保护问题,并以此批判《水浒》。还有同学从《背影》里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显然对话不能悬置了时代背景。与文本对话,展开对文本意义的建构,要结合文本背景,才能真正理解文本的创作意图。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2―3

[2]倪文锦等.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51

[3]孙叶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2)上:13―14

[4]孙叶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的实践探索[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6,(02)上:13―14

[5]倪文锦、谢锡金.新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2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7

关键词:高中生;阅读;童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1-282-01

文学作品包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思考,积淀着人类几千年来关于人生的思索和生活的智慧……广泛地阅读文学作品应该成为我们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丰富,信息纷繁复杂的时代,高中生拥有相当优越的阅读条件,却没有高品质的阅读。面对众多的读物,不知如何挑选。引导高中生读好书,应该成为我们老师重视的问题。童话,因为它本身的特殊性,是很好的阅读对象。现在,他们长大了,收获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在试图寻找的路上,童话会唤醒他们儿时的记忆,引导他们追求真理,让他们感受到正能量,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一、阅读童话的意义

1、可以开启高中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想象力不是增长了,而是减弱了。童话富有想象色彩,里面异想天开的故事和奇异的文字能充分地开启高中生的想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中小学生正是最富于幻想、想象力最旺盛的时期,童话作品中丰富的幻想与想象,正同他们的心理特征相吻合。教师要善于利用童话的特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潜力,发展想象力和思维力。

2、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优秀的语言文化成果,最终在自己身上实现一种新的价值或达到新的水平。对于高中生来说,通过阅读童话来识字这个目标已经不现实了。我们现在要引导学生阅读童话故事后,不仅仅关注故事情节,而且要品味语言,分析情节,多元化把握主题,并且能尝试着写一点童话作品。也就是说站在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来阅读童话作品,最终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升。

3、可以使高中生树立美好人格,引领健康成长。

高中生是个很特殊的群体,他们相对于初中生有一定的认知力,但这种认知力很不完善。特别容易受到外界一些负面东西的影响,他们会为了一些小瑕疵而怀疑整个社会。会因为一些小挫折而丧失生活的勇气。所以,他们更需要有一片净土给供心灵栖息,他们需要不断地获得正能量的东西,以坚定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霍姆林斯基曾在《我把心给了孩子们》中写道:借助于童话,孩子不仅用智力,而且也用心灵认识世界。同时,不仅认识,而且对周围世界的事件和现象作出反响并表达自己对善与恶的态度。童话故事里有美丽的风景、纯净的树林和海洋、拥有人类儿童的天真目光的动物、善良的老头和长着芬芳头发的女孩,这些美丽的文字、自然的风景和朴素的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往往能带给高中生慰藉、让他们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希望是存在的。童话会告诉学生,只要你有勇气并坚持下去,就可以克服万难,征服敌人,甚至可以实现心中的愿望。

二、阅读童话意义深远,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走进童话”系列阅读活动

1、进行专题阅读

文学作品专题阅读,是指学生确定阅读专题。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训练价值,在进行专题阅读时,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确定研究主题。学生确定的研究主题有《外国童话和中国神话传说的异同》、《安徒生童话主要人物分析》《童话和金庸武侠小说》、《童话与动漫》等等。学生确定主题后,课后自主阅读童话,和其他有关的书籍,然后定期交流讨论,汇报学习成果。最后小组写出结题报告,做出幻灯片,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这个过程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拓展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同时又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其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2、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活动。

(1)充分利用阅读课,对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指导。我校一周要上1到2节阅读课。往常上阅读课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和阅览室自主的选择书报,认真阅读并进行摘抄。但在进行童话阅读时,我认为自已经让学生在课外的研究性学习中行使了。

在课堂上老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所以我选择了《丑小鸭》《海的女儿》《渔夫和金鱼》这几个童话。分别指导他们从语言、人物、主题这几个角度去品味作品。也让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课外的童话专题研究中去。

(2)进行写作训练。童话与寓言,它们常常通过借古喻今、借物喻人、借小喻大或借此喻彼的手法,揭示事物丰富的内涵和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我们在进行写作时,也可以采用童话这种文体,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感。写童话首先要确定一个明确的的中心,主题要深刻,有教育意义,才可能给读者以真、善、美的熏陶。这就训练了学生审题立意的能力。其次故事要生动有趣。一是要有曲折的情节,这需要充分发挥想象力。二是要赋予童话主人公以鲜明的个性。而个性要通过主人公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来表现。这对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出更高的要求。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8

关键词:校本课程 童话 阅读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6-0106-01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觉得学生的阅读能力日渐薄弱,而学生也反映,课堂学习远不足以提高阅读的能力,甚至兴趣也难保证。兴趣是阅读的前提;而语文教学的目的,本来就应该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章的技能”;我们必须承认,“语文学习,三分课内,七分课外”。合理利用学校提供的校本课程这一平台,引导学生获得“课外七分”的动力、方法和方向。

1 回归文字的阅读,让我们从童话读起

我们生活在一个“速食”的年代。信息泛滥,人心浮躁,媒介多样,目的功利。阅读成为一种奢侈,也成为了一条荆棘路。

童话的文质,本最适合充当儿童读物,但对儿童时代阅读经历稀缺的青少年来说,它恰恰是非常合适的基础读物。名著会造成许多初读者的困难,而童话却不会造成这种阅读困难带来的畏难情绪。童话的多重意蕴多样解读和丰富的再创作作品(将在第二部分讨论),又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淡薄无味;童话富含的美,尤其是文字的美,又能感染并教会学生欣赏美创造美。

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尤其使用了安徒生童话经典译本中最为典型的几篇,其中《海的女儿》一文,通过原文的朗读和品味,学生惊叹于童话想象竟能用如此美好的文字表现自然,表现人与人性的美好。他们惊叹,不仅文字所表现的色彩、光线、场景……都是其他媒介所无法充分表现的,而且文字给我们的想象空间,文字所表达的或丰厚的或含蓄或委婉……的情感,作者或幽默或悠扬或爽朗……的特殊味道,是其他介质更无法模拟的。

这样的阅读,让他们感受到了与他们所知的“阅读”完全不同的滋味。从童话读起,我希望能让他们生成对阅读的兴趣,因为兴趣,真正走上自觉阅读之路。

2 养成比较阅读习惯,让我们从童话读起

2.1多介质阅读比较

在传播过程中,因语言文字、文化背景和传递目的等差异,我们往往难看到文学作品的本来面目。因此,我们通过比较阅读来获得相对准确地信息,从而获得文学作品的“真实”价值。童话的译本相比其他文学作品,译者相对有限,传递目的较为单纯,文化背景也因社会背景相对简单或荒诞化而差异较小。因此比较阅读变得相对简单,也易于学生入门。

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传递信息的介质多不胜数,对于其他介质的长处,我们也不必刻意以叶遮目忽略贬低。相反的,我们只有用“大阅读”的姿态,在接受和比较之下,才能分辨它们各自的优缺,择优而取,唯“益”是从。

2.2阅读主体差异比较

由于童话阅读的特殊性,我们还区分了阅读主体来进行差异比较。我们把阅读主体分为成人和儿童。而实践主体是青少年,他们可以理解两类阅读主体的心理,从而更好的理解童话的多重意蕴,对于荒诞与现实,悲剧与喜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各种相关童话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问题,我们都可以借助(阅读主体)双重性特征来进行分析,结合创作者心理的双重性,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更充分的理解和解答。

除此以外,还有东西方思维与背景差异比较(举《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与《大林与小林》为例,引申到《孔雀东南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作品。)、时代价值和观念变迁的比较等相关内容,都可以嵌入到比较教学过程中。

在实践中,我们译本比较实际使用了叶君健、林桦、石琴娥等译本比较安徒生童话(也可用周作人、巴金、林徽因、王林等比较王尔德童话,如《快乐王子》)。多介质比较使用了《海的女儿》连环画版、适合儿童收听的简化朗读版、迪士尼动画版、八四年汤姆汉克斯电影版等多种形式的演绎版本来进行,对童话艺术表现形式和内涵主题差异等多方面进行了比较。从课堂反应和课后反馈来看,学生获得的收益是显著的。阅读主体差异,几乎在文本阅读和多译本比较时,学生就即时地作出强烈反应,他们几乎一致表示,从未想到小时候似曾听闻的故事,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而课后有些学生根据课堂引导所做的调查,让他们清晰感受到了成人与儿童思维、价值观念等各方面的重大差异,结果超出了师生都想象。

指导童话的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养成分辨多介质多形式的文学信息传递形式的习惯,区分优劣长短,适应“阅读”概念拓宽的现状,更有效的获取更丰厚的阅读收益。对阅读主体差异的思考,也有益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有益于成人与儿童的理解与相处。

推而广之,养成比较阅读的习惯,可以带来更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3 学会评价尝试创作,从童话阅读开始

我们教学的两个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养成个性与“客观”地评价作品和“我也要”创作的习惯。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此做出了预设,侧重在前者。

付诸实践时,我们首先给予学生评价童话作品的基本理论。于童话而言,我在概述部分分别论述了童话的分类、三要素分析、主题表现特殊性、结构手法;童话的人物形象、童话的逻辑;专题讨论了童话美的多重性(文字美,荒诞美、象征美、喜剧美、悲剧美)及表现手法里比较突出的夸张、想象和讽刺等特色。现实主义特征专题以《月亮看见了》为主要材料。

另外,我们还使用了由人及文的研究方法,寻找关于安徒生的介绍、传记、传记电影和有代表性的相关作品(如《夜行的驿车》)及研究论文来分析安徒生人生遭遇和选择,创作动因和态度等问题。

众所周知,我们不可能剥离自己的时代环境以及个人历史来评价外物,所以我们的客观是加引号的。而个性的评价,是我们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的证明。我们所做的努力,是让他们能提出“我的”看法,并有理有据地证明自己的看法。

在学生最后的论文来看,对于童话中的现实主义和悲剧美两部分,他们有尤其突出的理解和思考。

关于创作需求和习惯的养成,我们主要进行鼓励和引导辅助,鼓励他们以童话的形式表达个体意志;理解并予以赞许,使他们获得表达的满足和创作的心理激励。童话的创作,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培养他们表达技巧,而且能够使他们的内心获得真善美的温暖,形成他们健全丰厚的理想人格。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9

摘要:对话阅读教学是新课改下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不仅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而且也是使教育道路走向民主自由的重要的途径,并且对话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下面我们主要进行分析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语文 对话式阅读教学

阅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对促进个体智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教学主要是将对话作为一种教学精神或者教学意识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通过谈论、活动或者反思、倾听等多种形式进行的双向沟通的合作形式,也是学生在阅读课文时积极参与,并且能将学生的个人感受以及课文的意义相互交融的一种理解方式。对话式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主体性教育理念,它不仅是语文创新教育研究的重要的课题,而且也是新课改标准的重要的体现。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对华式阅读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识、培养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净化心灵,提高思想情操,塑造自己独特的个性,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真正的价值所在。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标准答案的束缚以及教学模式的固定,从而造成学生不敢表达自己的主观想象,导致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变得循规蹈矩,个性得不到发展,不能打动学生的内心,这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助于熏陶、净化读者的心灵,有助于学生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1]。

二、 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阅读教学的作用

1、调节学生主体性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想要得到真正的对话阅读活动,不仅应该调动学生阅读的主体性,而且在阅读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以及个性进行设置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不一定需要学生马上进入角色,处于消极被动状态,而是应该根据自主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采用各种情景启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思维,从而使学生自主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比如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是整体感知,找到阅读的突破点,文章中的主要叙述哪些人、事以及物,给人的思思维和视觉冲击是什么?在这个情况下,教师再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并充分发挥学生的知识和阅读经验,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才能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2]。阅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读懂文章,而是需要更深一层的理解文章,阅读也应该是学生心灵翱翔的天空,是灵魂之间的交流,是学生精神娱乐的重要的场所,所以阅读教学活动应该充分体现出文章的精髓,读出文章所包含的精神境界,并且在阅读活动中还应该注意课内外的联系,让生活走入课堂,融入课堂,这样才能让学生引导向更深的层次发展,从而将阅读活动成为语言文字、思想感悟以及思维意识的舞台,将阅读引入学生的心灵深处。如在学习西游记(中国现当代小说)时,我设计的学习方式是学生小组学习,以“走近——走进——走出西游”为流程学习。“走近”就是了解文本,了解西游,这很容易。“走进”就是深入文本,对人物进行分析,各小组自行选题,对人物、对作者、对写法等做出自己小组的分析,同学们对唐僧、孙悟空师徒,甚至对观音、如来、玉皇大帝做出了自己的分析。“走出”就是联系现实结合文本加以分析,把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学生们思想活跃,提出了好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如:现代人最喜欢的西游人物;你还喜欢孙悟空吗?;现实生活中的唐僧;为什么曾今的英雄孙悟空不再受到当代青年的喜欢?我们的英雄观为啥会发生变化?等等。从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思想活跃,敢于且善于思考,真正做达到了阅读的目的:将阅读活动成为语言文字、思想感悟以及思维意识的舞台,将阅读引入学生的心灵深处。

2、设置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对话的兴趣

在高中语文与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阅读教学内容设置恰当问题的教学情景,从而使学生在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使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比如在学习《离骚》时,在阅读教学课开展之前,首先可以播放一些关于伟大诗人屈原的相关电影和纪录片,同学们欣赏之后,教师根据课文的主体提出一些问题:屈原为什么要抱石沉江,他遇到了什么事情?然后要求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进行寻找答案,这时学生们就会开始议论并开始阅读文章,最后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由此可见,对话阅读教学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非常的好的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改下的标准要求主要是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教学对话,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使学生在对话阅读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学习《鸿门宴》时,项羽和刘都是课文中的伟大的人物,且在历史上都是有着众多粉丝的有不同评价的人物,在阅读教学开展中,教师可以根据阅读活动的需要,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分析两位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人物形象,或者以辩论的形式讨论分析人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围绕自己的观点,查找很多资料,搜索一些实例进行补充自己的观点,引经据典阐述自己的观点,力挺自己喜欢的人物,同学们辩论激烈,运用大量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道理越辩越明,越辩越清。对于同学们在辩论中产生的分歧,教师应该应势利导,客观分析,鼓励学生,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们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总结

总之,在高中语文阅读课中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充分掌握对话式阅读教学的特点,促进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欢欢.语文阅读教学对话的实效性研究[J].中学生优秀作文:教学,2011(6):50.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0

2011年版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多元的,它是师生问答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效果。在研究“对话”时,理答是教师必须直面的策略,只有抓住对话过程中存在的契机点,才能更好地调整教学思路,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那么,阅读教学如何智慧理答?

一、文本细读为智慧理答凿泉引水

理答作为关注阅读教学时师生问答、师生对话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处理策略,它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小学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学科,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阅读课堂上的表现。因此,想在阅读教学课堂有效实施理答策略,必须首先具有细读文本的基础,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对话才会精彩,交流也才不会肤浅,阅读课堂运用理答策略才能实现高效。

如在教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鸟的天堂》时,应带领学生感受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阅读探究环节时,我对教材进行重新处理,设计了变序的教学结构,从结尾段的中心句人手,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引导学生发出疑问:“昨天眼睛骗了我”是什么意思?“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一句中为什么前一个“鸟的天堂”要用引号?借助结尾帮助学生引疑、质疑、析疑、解疑,从而构建以问题为导学的教学思路。在解决问题时,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同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有关,因此,理答作为师生在问题对话前后的处理技巧,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只有让学生自主深入地品读课文,把握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知识,才能让学生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感受作者描写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的方法。阅读课堂上,学生的思考、讨论交流进一步触发了问题研究的深入,教师的理答也变得更加智慧和理性。可以说,文本细读是有效理答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重要通道,学生会在理解中更好地交流与表达,为精彩对话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用心聆听为智慧理答筑路搭桥

理答策略是一种对学生发言前、发言中、发言后的表现进行处理的课堂教学技巧,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发言时,他们的思路可能是清晰的,也可能是模糊的,甚至还有可能是错误的。面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要作为倾听者,收集学生的阅读感悟。想智慧理答,教师一定要善于倾听,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即使出现错误也不会失去信心,教师也才能在后面的理答中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让学生感受语言学习的乐趣。如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珍珠鸟》,如何让学生通过文本对话感受文章丰富、细腻的表达方式,进而感受“我”与珍珠鸟相处的和谐与温馨,揭示“信赖,就能创造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内涵?在文本对话中,教师要作为学生忠实的倾听者,并及时理答学生对美的感悟、美的情感。如在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心灵主动去与文本对话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对话理解适时提出:“假如小鸟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作者看着小珍珠鸟在笑,他在笑什么?”“小珍珠鸟扒在我的肩上做梦,它梦见了什么?”从而让学生驰骋想象,面对学生的想象发言,教师要用心聆听,借助理答发现学生个性、智慧的语言,从而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信赖,就能创造美好境界”的内涵。

三、魅力评价为智慧理答增彩添趣

评价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语文具有鲜明的学科特点,中华汉字源远流长,作品经久不衰,多少诗情画意通过语言文字展现在读者面前。阅读教学就是挖掘语言美展现给学生,当学生在阅读课堂上品言悟语时,他们的发言也会随着作品的变化而不同。面对诗意的课文,面对学生的发言,理答就要让教师跟着诗意起来,通过魅力评价为阅读教学增彩添趣。

如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本文语言比较特别,表达方式非常独特,课题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截然相反的“极端的断言”为题,用意何在?“精彩极了”源自母亲的夸奖,是慈祥母亲期望儿子成功的热情鼓励;“糟糕透了”的批评,是严厉的父亲防止儿子骄傲自满甚至“误人歧途”的警告、提醒和鞭策,是严格要求。在阅读课堂上,如何让六年级学生能够深刻领悟文本表达的独特之处,进而感受“同样的爱,不一样的表现形式”?为此,我将课堂阅读理解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文本语言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感受蕴含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深沉的爱,它超越了文字的简单定义,而融入了作者成长中的困惑与思考。在师生对话中,教师要智慧评价学生的发言,当学生对课文理解出现异样的思维时,教师要智慧理答,让学生通过二次对话,以语言理解为突破口,巧妙理解文本的独特表达,进而感受“同样的爱,不一样的表现形式”。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1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课堂 设置话题

1、话题设置的文本性

讨论需要资本,对话需要资本。课堂话题的设置必须从文本出发,在学生对课文具有一个第一印象即原始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化理解,即产生学生的后续理解。如笔者在执教《项脊轩志》一文时,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的话题:

以朗读为主线,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1)大声地朗读课文,感受文中的几个画面,感受课文的构图之美。

(2)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的语言运用之美与细节描写之美。

(3)再动情地朗读课文,体验、表达作者对项脊轩以及家人的复杂感情。

以反复朗读课文为教学主线,在朗读中变换角度,同时有步骤有层次地对课文进行评析,这样的设计紧扣住文本,既注重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注意了利用学生自身经验对作者感情的体验。经过交流之后,学生很快就能概括出“优美恬静的月夜桂影图”“颓败凌乱的家道衰败图”“真挚深沉的至亲至爱图”“勤勉发奋的书生苦读图”“一往情深的夫妻相伴图”等几个动人的画面,并体会到作者在几个细节描写中流露出的对家境败落的哀伤和时光易逝、有负亲人的感慨,整堂课在朗读和感悟中唤起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和心灵的共鸣。

日本教育家池田大作曾说过:“每句话里都有一颗心。”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话题多次从语言文字中去了解作者的这颗心,岂不就是语文阅读的本意吗?

2、话题设置的目标性

现在的阅读课堂是生成的,多变的,但又必须是有方向的,教学必须预期大致学习结果的出现。因而话题的设置必须遵循教材的总目标,如笔者在教学《〈物种起源〉导言》一文时,根据单元筛选信息的要求,创设了一个话题:假如《物种起源》再版,请你根据这篇“导言”的内容写一段关于《物种起源》一书的介绍,要求在200字左右。在学生反复阅读文本,写出“介绍”之后,全班进行交流、评议,然后教师又把自己写的“介绍”拿出来与学生交流。整堂阅读课目标定向明确,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注重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较大限度地发挥了师生的双主作用,短时高效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

再如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是诗歌,其总的鉴赏重点是初步理解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因而教师设置话题也就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言外之意。诗歌《我愿意是急流》的教学,笔者就在学生理解诗歌意象和感受到了作者热烈的深情基础上,设置讨论点:这首诗你觉得好在哪里?由于已经明确了诗歌鉴赏的单元目标,学生很快地从词语、意象、结构、情感等方面写出了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略)。

3、话题设置的层次性

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在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进行,而学生这种理解是以他们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的,需要教师一步步地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对话阅读,让整个课堂的探究活动以一种呈上升趋势发展的线性结构出现。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有些课堂的话题设置并不是越少越好,相反,有时应该注意设计一系列有牵线搭桥作用的话题。如教学《雷雨》,在设置话题周朴园对鲁侍萍是否有真爱的话题之前,是不是可以本着“整体把握”的原则,先让学生对全剧的人物关系作一了解,将作品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理顺,为下一步话题的讨论作好铺垫。

另外,教师在设置话题时,还必须注意到文本的层次性、难易度,因为对于不同的文章,学生有着“知与不知”“知多与知少”感知起点的不同。如像《哀江南》、《长亭送别》、《祭十二郎文》这样的古诗文,话题起点的把握应该在学生对文本的疏通上,而像《药》、《项链》、《林黛玉进贾府》则不然,因为学生的认知矛盾是知得少还是知得多,知得浅还是知得深,那么教师分析人物形象时就不必再关注在文本的表层意义上,而可以直接进入讨论的话题。譬如,为什么面对同一句问话“可曾读书”,林黛玉前后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答?回答贾母时是“只刚念了《四书》”,回答贾宝玉的时候时却是“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通过讨论,让学生在互动状态下进行探讨,效果是意想不到的。

4、话题设置的灵动性

灵动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施过程中学习的反馈,临时改变教学前设置的话题,选择学生在学习中新生成的有价值的问题作为下一阶段的主话题,努力做到时刻关注每个学生和每一个知识点的生成和发展。如教学《荷塘月色》,面对朦胧梦幻的意境,笔者又把鉴赏语言文字的重点放到了历来为人称道的“泻”“浮”“洗”“笼”上,而正当师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对这些文字的感悟时,有位学生忽然提出了首段的最后一句“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中的“带”字也很有意蕴这一观点。笔者在犹豫了几秒钟之后,决定接下来的课就来讨论这个“带”的问题。经过了学生的讨论研究之后,我和他们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学生不仅从“客观语境”和“主观语境”来分析“带”的作用,而且又别出心裁地从文章首尾呼应上看:首段的“悄悄地”“带”上门,尾段是“轻轻地”“推”门进去。一“带”一“推”,一样“静悄悄”,一样的“轻微微”,两个很平淡、很生活化的动词给我们“泄露”出了作者内在的“情思”:“带”上门出去,是告别了一个令他“不平静”的现实世界;“推”进来是令他告别了一个使他无牵无挂、幽静安宁的理想世界。

以读为话题的作文范文12

综合多方观点,本人将阅读教学落后的具体表现概括为以下几点:(一)语文教师“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扼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激情和创造的灵感。(二)语文教师忽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用题海战术强化阅读能力训练。(三)“以授代学”的教学思想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作多解性阅读。(四)课外阅读时间少,阅读目标盲目,内容杂乱,探究不够,缺少指导。本文立足于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从长远看,阅读教学探究仍是任重而道远,其中还有很多教学理论需要去完善和发掘,本文是在众多阅读教学理论中另辟蹊径,仍有很大深挖细凿的空间;从近期看,笔者着眼于一点,以论文的形式反映出当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利弊并提出解决方案及对策,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语文教学作为母语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平台,无论是传统语文教学还是新课改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都一直承载着母语文化传承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的重要责任和义务。但令人担忧的是,传统语文教学因其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而几乎引起全社会的批评与指责,惹起了众怒,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则因尚处于转型时期而未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尤其是理念先进、形式新颖、设计科学的阅读教学更未能找到卓有成效的教学路径。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旨在通过精心设计、深思熟虑的阅读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其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但在现实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但没有更加浓厚,阅读习惯未能充分养成,反而连最基本的“读什么”和“怎样读”的问题都不能顺利解决,更遑谈有目的、有计划、有效率的课外阅读的整体进行了。受高考指挥棒的决定性影响,语文课堂已经严重偏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多表现为对文章的肢解性分析,忽略文学艺术的熏陶,偏重题海训练而忽略情感的交流和领悟。长此以往,阅读教学缺失了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完全成为枯燥的、机械的语言文字训练。有的语文教师虽然能够意识到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否对于学生情感培养与熏陶的重要作用,但在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使之长期保持,以及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等问题上不甚了然。

传统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以西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呈现的课堂行为大都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教师对文本进行条分缕析的分析很少顾及或无法顾及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感感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同时,标准化考试的引入使语文知识的答案趋向唯一性,语文阅读教学客观上呈现出一种重工具性轻人文性的倾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很难凸现出来。种种弊端,引发了众所周知的20世纪末对语文教学的大批判、大讨论。不少人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阅读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依然存在,可以说阅读教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讨论中的一些过激之词虽然有失客观,但阅读教学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改革当务之急。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国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帷幕。为消除传统“填鸭式教学”诸多弊端,课程改革中提出了很多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如个性化阅读、主观反应阅读、整体感知阅读、整体把握阅读、对话阅读等等,试图通过新理念的实施,对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进行彻底革新。要准确地认识这些新的阅读教学理念,必须对阅读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因此,我们在讨论新理念、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之前,先要对阅读教学的现状有一个简要的描述和概括,对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的目的等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对新理念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回顾阅读教学的发展历程,无论是理论的探讨与摸索,还是教学模式的革新与建构,亦或是与阅读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方法的变革,都在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延伸,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理论建设

关于阅读教学,叶圣陶先生阐述了两点意见:一是“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二是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凭这个例子要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叶先生这两点意见对后来的阅读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此后二十多年阅读教学改革中重要的指导思想。众多相关理论的杂志刊物创刊为阅读教学的理论争鸣、实践探索与业内交流提供了重要阵地与专业平台。由此,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进入一个繁荣时期。

阅读教学自语文独立设科以来,经历了文白之争、文道之争,也遭遇了20世纪末的大批判、大讨论,发展历程中的质疑问难,此起彼伏,总无停息。但是,应该承认,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阅读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也不可否认,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值得我们做深入研究。

二、新课改下的阅读教学研究

(一)廓清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概念

新课改下的语文阅读教学,提倡通过对话的方式呈现出理想的教学形态。因此,要想弄清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内涵,首先就要明白“对话”的含义。那么,什么是对话呢?相关的研究中多把“对话”作为一种方式直接运用,较少对其进行科学描述。目前,较为明确的界定有:(1)相互作用说。“……正如巴赫金所说的那样,只要说者和听者、作者和读者之间具有‘同情和反对的关系、肯定和补充的关系、问和答的关系’,处于‘相互作用’的状态之中,也应当看成是对话。”;(2)精神沟通说。“教学中的对话,不仅仅是指师生双方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指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的精神敞开和彼此接纳,是一种真正意义的精神对话与沟通。”

总的来说,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它更应该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指导思想、精神和境界。笔者认为,界定“对话”、“阅读对话”和“教学对话”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明确对话在阅读教学中作用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首先廓清“对话”概念的内涵。

(二)分清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类型

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形式研究,虽然在表述上各有不同,如“自主学习――与心灵的对话;合作学习――与他人的对话;探究学习――与社会、自然、历史、未来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民主的智慧;学生与学生对话――灵活的智慧;学生与文本对话――平等的智慧;学生自我对话――自由的智慧。”“语文教学的‘对话’既包括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对话,也包括学生与教材编者的对话,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同时必然也包括学生与教师、教师与编者、作者的对话,这是由对话的教育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复合命题,阅读对话教学中,要以阅读对话为前提,教学对话为扩展。

(三)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表现

关于下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征,研究者主要是通过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对比来思考,但做出系统归纳的不多,只有《对话理论与语文教育》(郑国民、黄显涵语文教学通讯,2003(15)、《阅读对话教学的特征及策略》(胡国军,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8))几篇,其它零星散见于文章各处。王尚文教授认为,“对话型教学观念之新,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相对于传统观念重学生的接受,对话型关注学生的感悟。其次,相对于传统观念的重训练,对话型教学重的是实践。第三,相对传统观念重听说读写的技巧,对话型教学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动机、意向、态度。第四,相对于传统观念重结果轻过程,对话型教学既重结果更重过程。”郑国民、黄显涵认为,“对话理论使语文教育凸显以下特点:首先,语文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基于真诚和爱的合作过程;其次,语文教学应该充满信任与希望;再次,语文教学应充满创新与追求;最后,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该具有批判性意识。”“如果说,过去的训练型语文教学模式是一种简单的具有浓厚工具理性色彩的‘人―人模式’,那么,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则走向一种较为复杂、更具人性意味的‘人―境’模式。”“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从强调课本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课本、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总体来看,关于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研究者达成了这样两方面的共识:一是教学主体交互性;二是意义的动态生成性。也可以说,对话型语文阅读教学追求教学的创造性和师生关系的人性化。

通过以上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关于新课改下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各层次的研究者,特别是一线的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较多的精力,但这一研究还处于探究阶段,较系统的理论论述和实践探索还不多见。尤其是新课标中提出的新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需要从理论高度进一步澄清,因为它混合了“阅读教学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两个命题,而这,正是新课标下语文阅读教学研究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