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

时间:2022-05-01 21:35:19

会展专业

会展专业范文1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如火如荼的会展业发展,市场对那些既懂得会展相关理论、又能熟练操作实践的高级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愈来愈强烈,高校会展专业因其应用型强、高的社会需求度及广阔的发展前景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开设会展相关专业的高校已达两百多所,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展业人才奇缺的市场状态。但纵观高校会展专业的发展史,笔者发现,由于会展教育起步较晚、师资队伍薄弱各院校的办学基础参差不齐等原因,会展专业教育的实际水平还有待于提高。实务教学环节是高校会展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而且学生经过实务教学环节也更容易适应未来的工作。因此,探析科学的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法成为培养合格的会展人才的重任。

一高校会展专业开展实务教学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意识到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环节的必要性,并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和探索,以期通过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的加强,培养出能够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多层次、复合型人才。

首先,实务教学促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的贯彻。高校开展会展专业主要是为向市场输送理论基础深厚、实践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如可以开始会展实务课,带领学生到会展中心亲身体验会展活动,不仅拓宽学生的视野,而且加强了学生与企业间的联系,有利于促进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

其次,借助高校学生与企业间的零距离接触,加速学生的“角色转换”。会展行业属于开放性、外向型的行业,尤其是会展布置的过程,特别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因此,通过实务教学,让学生在会展活动中逐步实现从“学生”到“员工”“角色转换”,培养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对岗位技能的掌握。

再次,实务教学培养学生将知识转换为能力的素质。会展专业实务教学是一种互动的、交流式的教学模式,采取这种模式打破了以往的满堂灌的理论灌输性教育理念,为学生在理论学习之余,创造了独立操作的实践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

最后,通过实务教学方法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就业竞争力。纵观近年来的企业招聘信息发现,应届毕业生因其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只会纸上谈兵等问题而没有竞争优势,尤其是会展专业对应届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要求更高,往往都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而被企业拒之门外,因此,高校通过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能促进学生成为即拥有专业知识全面、又具有实践操作技能的全才和通才,只有具备这些能力的会展专业人才,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因此,开展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势在必行。

二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会展行业蓬勃发展,高校的会展专业仓促间应运而生,由于会展实务教育起步较晚,不少高校都是最近几年才设立会展专业,由于实践基础少和可利用资源相对短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高校会展实务教学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实务教学场所与设施配套不全导致实践内容单一

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是一项系统化、全面化的体系,需要多方位的实践场所及大量的设施,为其提供强大的物质支撑和保障。但是,由于高校会展教育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还没有为会展的实务教学建设起配套的设施及广阔的实践场所。例如会展实务教学非常重要的设施―――实验室,实务教学过程中,不仅对实验室的面积有要求,对实验室所采用的材料物质、灯光、音响等实验器具的要求也比较高,但是目前的两百多所高校中仅有较少部分具备符合要求的实验讲学基地,通常情况也就是搭建一两个供学生参观或交流的固定标准展台或借助电脑进行信息查询。由此可见,现阶段高校的实务训练实践内容单一、低层次化、简单化,没有明确的实践目标,教学模式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更没有系统化、针对化的实践内容,学生仅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很难全面地、系统地学习会展活动的全部流程。

2校企合作形式单一,产学研结合度不高

会展业如火如荼的开展要求会展相关专业人才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开发能力,由此可见,会展实务教学的产学研的结合度将直接影响会展人才的培养结果及市场竞争力。从目前开办会展专业的各高校来看,许多高校都在努力寻求与会展企业间的长期合作,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如一部分高校在会展企业建立了一批零散的学生实习基地,但是由于会展企业规模不大或者会展的不定期、不稳定召开导致会展企业的工作不能常态化的开展,又或者企业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一般不愿意接受实习生等等原因,致使高校和企业间的联系不密切,产学研的结合度不高。此外,即使部分高校与会展企业确立了合作关系,也仅能输送一部分较优秀的学生到企业进行交流和实习,这种方式的合作导致受益的学生人数少,效果不甚理想。

3会展实务专业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指导能力有限

一般情况下,进行会展实务指导的专业教师不仅应具备浓厚的理论素养,更要有相关行业实习或从业经历,最好是曾经与业界保持深入广泛的联系。但从目前各高校的情况来看,具备上述能力和经历的教师非常至少。虽然也有个别高校把会展专业的教师送到会展业进行学习交流或者挂职锻炼,但是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等因素影响,这种锻炼不具有长期性和持续性,致使专业教师无法有效掌握和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从而导致其对学生的实务指导也就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由此可见,会展专业教师培训和学习的重要性。

三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思路与方法

1扩充并完善高校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

实践教学基地与设施是高校开展会展专业实务教学的重要场所,其完善与否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然而正如上文分析,现阶段校内实践场所的缺乏是各高校会展专业的通病,并严重制约着其发展,如果盲目投入专项资金兴建,一方面缺少优秀的可以参照和借鉴的经验模式,另一方面,即使投入巨资兴建,利用效率也未必高。因此,高校在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方面可建立利用率颇高的会议场馆、休闲活动中心或体育馆来完善教学基地。在这些基地内,可定期将会展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班编组,以任务驱动或情景模拟等需要出发,经常安排学生在各种场所组织和宣传各种会展活动、文艺演出、大型活动或学校各类会议的组织安排等,并且每次会展活动设置相应的部门负责人和带头人,并统一接受高校相关部门的指导。高效率的校内实践基地既节省资金,又具有可操作性,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2探索校企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

借鉴和参考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会展业发展特点及会展专业教育的发展需求,探索合作共赢的实践教学模式,如严格把关选取的企业,尽量选取综合实力强、在业内有代表性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大型会展企业,并且在基地内实现与企业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具体思路如下:首先,高校会展专业可与会展企业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可行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其次,会展企业可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需要为高校会展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再次,高校会展专业根据企业的要求,一方面向会展企业输送实习生、合作开发项目,另一方面,不断根据实习生的反馈,调整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最后,根据会展企业的反馈,对实习生进行业绩评估。

3完善师资培训渠道,加大师资建设力度

高校会展专业实务教学中,师资力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会展专业人才的各项能力,因此,各高校不仅应加强师资的理论培训,更要完善其实践能力。会展专业实务教师应定期或不定期的与会展企业沟通,掌握会展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经常到企业学习、挂职锻炼或有针对性的培训锻炼,才能胜任会展专业的实践教学。此外,高校会展专业也不能脱离与业界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的邀请会展业专家学者为学生开讲座、作报告等,尽力打造会展专业理论和实践样样行的教师队伍。

总之,构建和完善高校会展专业的实务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进程,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可依据会展业发展特点和历程,理顺会展专业实务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结合会展专业实践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适合会展专业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最终通过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创新性及市场导向性实现会展专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晓波,王泽烨.会展专业教育实践环节教学的探讨与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中旬刊.

[2]费斯威.高职双语教学的核心内涵及教材开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

[3]董刚,杨理连.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与高职教育内涵建设的互动[J].中国高教研究,2010(12).

会展专业范文2

关键词:技能大赛 技能型人才 “双师型”教师 持续发展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学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对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教、学、做、训、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比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催化剂。

一、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意义

自从山西省晋中地区的技能大赛举办以来,各职业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一所学校的地位如何,不仅在于它的规模、它的在校生数、它的教师的学历高低,更重要的是在一年一度的省市乃至国家技能大赛中的获奖程度、范围和等级怎么样。所以自从省里充分重视和狠抓这一项工作以来,各职业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开展技能大赛的重要意义,为提升自身的品牌效应,无不在精心组织,积极参与,为技能大赛提供必要的人力、财力的支持和保障。

通过对技能大赛的理论研究,能完善会计专业建设的理论体系,拓宽会计专业建设的理论视野,加深对专业建设本质性、规律性的认识,使会计专业建设走向成熟、走向丰富。在实践中将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建设紧密结合,有利于探索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通过技能大赛反映会计专业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寻找优化会计专业建设的路径,为适应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技能大赛对会计专业建设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起到了指挥棒的作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多方面提升了师生的专业理论能力和动手能力,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改革态势,促进了会计专业的持续发展。

根据需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学校每年应该举行一些生动有趣的会计专业技能竞赛:比如以猜谜等形式举行会计知识有奖竞赛;点钞竞赛;珠算竞赛;真假钞票;会计手工记账和电算化比赛,并评出各项专业技能能手,颁发荣誉证书,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

1.技能大赛引领职业高中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调整

技能大赛项目分别有珠算、点钞和手工账务处理及会计电算化处理。这就意味着职业高中会计专业学生必须从高一年级就能涉及到会计的基本技能,计算机和基础会计业务的课程,而其中珠算和点钞是一个持续训炼的过程,没有一定的时间保证很难达到一定的水准。所以职业高中会计专业课程的开设必须重新定位,合理科学地开设。

我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认为学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应以“强化实践教学,突出技能训练”为重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训能力。在校内实训方面,除了进行珠算操作技能、点钞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技能等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等会计核算流程的模拟实训,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有机地进行结合,并掌握核心技能,如会计分岗位核算技能等。而以上这些正是作为一名会计专业学生能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所要训练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才是真正为了学生,也只有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的学生选择会计专业。

2.技能大赛促使职业学校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会计专业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会计专业学生的水平,各学校只有重视会计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才能给学生零距离上岗打下坚实的基础。有不少会计专业出身的教师在其技能操作上甚至还不如一些参加技能大赛的学生。所以培养德优技精的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支柱,以行家能手兼职任教为辅助,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功底厚、实践应用能力强,具有良好会计专业职业道德的,适应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发展的“双师型”结构的教师队伍,就能够真正促进会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3.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

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各职业学校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因多年的刻苦训练以及参赛经验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拥有实践经验的技能型人才。

4.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夯实了实训基地的建设发展

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环境下,技能大赛得到社会广泛参与和企业高度关注,很多参赛学校从校、省级赛事选拔开始,就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合作。“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以“校企互动,学训合一”模式,培养新型专业会计人才,恰好是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多点契合、实现双赢的最佳时机。

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风向标。各职业学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根据各校的财力,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设备和教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在客观上对学校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5.技能大赛促进了课程改革由理论层面转向实践层面

会展专业范文3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会管理;创新

一、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职业,是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上,社会工作(Social Work)指的是专门从事社会服务的职业性的活动,也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专业化的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的组织,还是现代社会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社会工作是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社会工作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

社会工作的社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协调社会资源,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安全提供物质、心理支持,维护合法权益,减少社会不平等;二是提供社会服务,满足社会成员的日常需求,促进人的能力发展,改善并增进人们的福祉;三是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有困难人士解决问题,防止因问题激化而可能对社会秩序的冲击,降低社会问题发生的频率和程度;四是参与社区生活过程,组织并强化社区生活,恢复和加强社区与社会基层组织的功能,稳定社会基础;缓解人际关系紧张,防止各种人际冲突或社会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五是通过政策倡导和服务传递,充当国家与个人、政府与社会连接的桥梁,促进制度建设与社会进步。

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及地区数十年社会稳定局面的维系,无不证明了社会工作在社会管理实践方面的有效性。2005年巴黎所爆发的大骚乱,政府曾动用警察部队却无法解决问题,后借助社会工作者的力量才平息了骚乱。这一案例可谓社会工作之社会管理功能有效体现的经典案例。

发展社会工作对于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发展社会工作是实现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观念转变的必然要求。社会工作以其专业服务的精神和追求民主、平等与正义的社会理想,影响着现代社会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社会工作平等、尊重、自助的助人理念为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价值依据。基于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社会管理中社会大众就被视为行为主体和利益相关者,这样,社会管理就会由单一行政机构自上而下的命令变为大众共同参与的民主过程;解决社会问题就不仅仅倾向于行政力量,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系统和权力解决问题,而更多的是通过服务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从而维持社会秩序。

发展社会工作,是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政府社会管理手段单一,方式简单,习惯于采取行政手段和强制方式解决社会矛盾,往往容易激化矛盾。社会工作发展出一整套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的科学方法和技术,能从不同层面对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进行防御性与治疗性处理,也能影响并改变制度设置和政策导向,防止或减少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因此,许多国家都重视发展社会工作。当前我国的许多新问题、新矛盾,用传统的工作方法已不能完全解决,必须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技术化解社会矛盾。

二、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我国发展专业社会工作的政策框架初步形成。为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央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地方也探索建立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从中央层面看,2010年4月中央颁布的《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社会工作人才提升为国家六支主体人才队伍之一,确立了社会工作人才在我国人才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2011年10月,中央18部门和群团组织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2012年3月,中央19部委和群团组织又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意见》和《规划》,是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制度基础。同时,2006年以来,民政部等部门围绕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评价、登记管理、继续教育、岗位开发设置和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发展等环节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在地方,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相继出台了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目前,我国综合政策与专项政策相衔接、中央政策与地方政策相配套的专业社会工作政策框架初步形成。

专业社会工作发展迅猛。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专业社会工作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尤其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国258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本科专业,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了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每年毕业学生近2万人。同时,通过职业水平考试,产生了5万多名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目前,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达20余万人,已成为我国社会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二是服务平台不断拓宽。近年来,国家加大了社会工作岗位开发力度,已开发了6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其中,在民政类事业单位开发设置了1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在城乡社区开发设置了4万多个社会工作岗位。此外,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大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培育力度,发展了7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重要平台。

三是实践探索不断深入。2007年以来,民政部在全国165个地区和260家单位开展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形成了以上海为代表的政府与社会组合发展模式、以深圳为代表的社会组织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以及以江西万载为代表的政府运作为主的发展模式。这些经验模式,为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专业社会工作提供了重要示范与参考。

四是服务成效不断显现。近年来,各地积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围绕城市融合、灾后恢复重建、新农村建设、劳资关系与医患关系调解等问题,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汶川地震发生后,全国2000多名专业社工迅速赶赴灾区,协助当地政府开展灾民救助、心理疏导、生计发展以及社会支持体系建构等工作;广东东莞专业社工积极介入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协助广大“新莞人”尽快融入当地社区,实现户籍人口与外地人口的和谐共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在优化社会服务、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逐步显现。但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作为一种专业和职业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了解和充分认识;二是现有社会工作存在着行政化倾向明显而专业化不足的特征;三是政府购买服务不够,从事社会工作的民间组织发育不健全;四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缺乏。

三、加快中国特色专业社会工作发展步伐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和平台建设为重点,以专业服务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加大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力度,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重要支撑。

健全体制机制,逐步形成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强大合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和高度分散的特点。要按照《意见》要求,遵照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加快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有关部门和组织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格局。

加强教育培训,加快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是推动专业社会工作事业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体系,改进教育培养模式,扩大教育培养规模,提高教育培养质量,不断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增量。抓紧健全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制度,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机构、师资队伍和教材建设,通过大规模的专业培训、在职学习、实践训练等方式,对现有社会服务人员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开展专业服务、进行专业管理、搞好专业督导的能力和水平,逐步使他们成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

加强平台建设,进一步拓宽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空间。积极推动城乡社区设置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社区工作人员提升专业社会工作水平,使社区成为吸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重要平台。加大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岗位开发力度,对以社会工作服务为主的事业单位,将专业社会工作岗位确定为主体专业技术岗位;对以社会工作服务为辅的事业单位,根据服务对象实际需求,合理设定专业社会工作岗位。加快建立一批覆盖各主要服务领域、专业服务能力强、管理科学规范的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不断拓展专业社会工作发挥作用的载体和平台。

加强专业服务,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应针对我国社会建设与管理的薄弱环节与紧迫需求,重点强化五个方面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即强化城市流动人口服务、强化老年群体服务、强化农村留守人员服务、强化特殊人群服务、强化受灾群众服务。同时,做好其他社会成员的专业服务,使社会工作专业服务覆盖到所有有需要的个体、家庭和群体,不断增强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求是,2011.5

[3]张海东.社会质量理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会展专业范文4

青春的我们,腾飞的会展 (继往开来 共展宏图)

二、活动目的:

1.09级会展专业迎新活动,增进会展专业各年级同学之间的交流;

2.08级会展取得成绩进行总结表彰,对会展专业新生起到榜样作用;

3.展示会展专业风采,提升会展专业整体形象,扩大会展专业知名度。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

时间:2009年11月24日 19:00~21:00

地点:重庆工商大学江北校区学生活动中心

四、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1.活动组委会对方案进行最后确定,对工作进行分配,确定每项工作负责人。(10.30)

2.再次召开协调会,发现问题,即时解决(11.4)

3.每组工作人员进入工作状态,完善各小组工作(11.5—11.12)

4.节目选用(11.11)

5.召开会议,各小组汇报各自工作,并对部分新发现的细节问题进行沟通协调(11.12)

6.继续完善各自工作,争取做到最好(11.12---11.20)

7各小组工作汇总,接洽整个联谊会的各个流程(11.20—11.22)

8.彩排预演 (11.22)

五、活动形式和内容

形式不限,可单人或团组表演均可,节目类型包括歌曲演唱、舞蹈、歌舞结合、相声、小品、演奏、朗诵等;节目题材力求体现会展专业学生精气神,风格不限,健康向上即可。

具体的节目编排由节目策划小组负责。所有节目需提前彩排,经过节目策划组审查之后,合格的节目方可在联谊会上表演。节目演出次序由晚会策划组决定。

晚会开始前半个小时,同学及嘉宾陆续入场。入场期间,晚会现场播放音乐(欢愉的,高昂的)。

六、联谊会流程

1、倒计时+开场秀+联谊会愿景dv

2、辅导员、嘉宾致辞,拉开晚会的序幕。

3、文艺节目(6—8分钟/个)

4、中新会展公司领导对专业进行介绍。

5、08级活动大事回顾及表彰。

6、轻松互动游戏,特设2个游戏以活跃现场气氛。

7、抽奖穿插于节目中,做法按照小奖放前面,大奖放后面的原则

8、联谊会结束,评选出最佳人气节目,大合唱,放礼花(两根),合照留影

七、工作分配与具体事项

1、监制:龙亮、龚明伟、黄婉嘉、蒋晓娜

(1)全面负责,统一指挥,检查督促,工作总结;

(2)衔接,协调各方面工作。

2:节目组(4):许鹏飞、卢瑶、王媛倩、何潇

(1)负责联谊会节目的编排以及现场小游戏的收集;

(2)联谊会现场节目的控制;

(3)各班选拔一名优秀的主持人(择优选拔现象气质佳,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责任心都强的同学,主持人数量为4人:大一大二各两人)组成风格和组成方式不限并协助主持人做准备工作,检查主持稿。

(4)协助表演者准备服装道具。

3:外联组(2—3):黄波、肖正财、程红、赵美芳

(1)拉赞助

(2)所拉资金,礼品的保管

(3)关于演员、主持人化妆赞助

4:摄影制作组(4) 陈果、袁媛

(1)前期宣传短片拍摄(老师及嘉宾对本次联谊愿景发言、排练花絮、同学寄言等)

(2)联谊会现场拍摄、后期剪辑制作

5:后勤组(4--6) 谭祺、徐鹏

(1)各班所出资金和外联赞助资金的保管

(2)购买或制作联谊会所需物资

(3)联谊会现场布置

(4)现场节目如有需要,负责摆放和撤离道具

(5)当晚的发放小礼品,记录获奖名单

6:宣传组(2—3) 许鹏飞、郑城哲

(1)负责这次联谊会的海报,横幅等宣传工具的制作

(2)设计我们的专业logo贴

(3)简报宣传

7:公关组(2—4) 黄莹 杨琴

(1)制作请柬,邀请中兴会展公司代表、学院领导、老师、赞助商、各专业同学代表、07会计四五班参加联谊会。同时确定嘉宾发言稿。

(2)租借场地、投影等相关物品

8:背景ppt制作 敖玉雪、冯欢

(1)制作展示08会展前一年成果的ppt(对08会展一年图片的收集,获奖状况的统计,证书奖状拍摄)

(2)对节目、互动游戏背景ppt、音乐的汇总

9:现场协调机动组(6—8):彭玉欢、黄莹、郑城哲、吴璞杰

(1)负责联谊会现场的接待、秩序

(2)处理现场突发事件,如灯光、音效

(3)人员的调动与安排

八、 经费预算:

用 途 数量 金额(单位:元)

租用服装道具 200

化妆 (赞助)

购买请柬 50—70 20

印制标志 120

舞台背景布置 120

小礼品(抽奖) 100 + 赞助

联谊会纪念品 (赞助)

资料打印 30

其他 210

共计 800

注:经费预算、支出由08 、09各选一人负责(谭祺、徐鹏)

附:道具清单

1、文艺节目:{待定}

2、互动节目:{待定}

3、请柬:50--70份

4、签到处:签到册一本、黑色油性笔一支、便签两本(约200页)

5、礼花筒:2/4支

6、话筒:不低于四支

7、节目单:a4大小10份,便签大小4份(主持人用)

8、背景:喷绘一张,横幅一条,气球100—200个,彩带若干

9、贵宾席(嘉宾席):10—20个,配桌椅、矿泉水或者水果等

10、观众席:150—200个

【演出部分】

节目列表

1、文艺节目:八个,平均每个约7分钟,共计约60分钟

2、互动节目:两个,平均每个约10分钟,共计约20分钟

3、vcr:两个,平均每个5分钟,共计约10分钟

4、ppt:两个,平均每个5分钟,共计约10分钟

5、开场秀:约为5分钟

会展专业范文5

在今年奥运会的特殊时期,我们更要完备自己,融入社会之中,与时俱进,发扬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去感受这个社会所需,要为国家的强大而去做出自己的贡献。

广阔的社会,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等年轻的大学生们。找准自己的位置,激发对生活的热情,是人生的精髓所在。莘莘学子们将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以他们所拥有的理论知识和拼搏精神,去展示新世纪大学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风采。

这次学校所组织的活动,要求我们专业去光大会展中心参观,正逢是有关国际影像和摄影器材的展览会。坐落于位于徐汇区腹地,周围也是交通便利,拥有众多重要场所的地区。附近也有饭店提供专业人员的吃住问题。在上海是颇具知名度的展览中心。

我们所参观的是西馆。西馆是一座三层标准展馆,25000平米展厅面积可容纳1200个标准摊位。展厅内中央空气压、给排水、电力、现代化通讯设施、国际互联网以及配合展览期间技术交流的会议室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

第一次踏进这么大规模的展览中心,首先进入我视线的展览馆,每间展览厅都被分隔成一家家所参展的公司或组织。每家公司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纷纷拿出自家的产品给顾客进行介绍与使用。相应的工作人员会对不同需求的顾客进行了解,同时也分发着广告,赠送的小礼品,对自己的品牌、产品进行宣传。在这些展品之中,我也所见到了不少我国国内的品牌,可见近几年来,我国的科技也在飞速的发展。展会间品牌与品牌的竞争,促进了国内外的交流,对产业也是最大的帮助。

这都使我大开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知识,了解了许多在课堂里学不到的东西。在他们的认真讲解之下,学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的社会经验。而我国的会展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应该跟着西方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学习别人的先进技术、缩小差距。

这次去暑期的个人社会实践,去了超市,做了两周的工作。一开始什么都是陌生的,什么都不会。但是万事开头难,什么事都要有尝试,都要开始,都要有经过,都要有失败。我经历了在超市的工作之后,懂得了许多道理。很多事情看起来很容易,但实际上与自己所想像的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小小的超市的经营也不容忽视,不但需要有细心,还要有谋划,策略,总之,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

觉得自己这次在我们那边的超市实习,增加了自己的很多见识与方法。初次尝试经商的滋味,增加了自己的阅历。家长的平时养家赚钱都是不容易的,而自己已经是个成年人了,希望不久能为家里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虽然口头上说学习社会经验,其实还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应有的回报。

初次到超市工作其实很开心,学到的知识太多了,钱赚来真的很不容易,对于社会与人生,真的有太多无奈,可是我们没办法,就得努力。我们也必须牢记“八荣八耻”,只要自己肯踏实肯做,总会有回报的那一天。天真的以为五彩缤纷的世界原来是那么错综复杂。可以说自己这次实践还是挺顺利。

会展专业范文6

【关键词】展会现场管理系统 会展专业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191-02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普及,展会现场的管理越来越依靠信息系统的参与,会展教学设计也必须紧扣行业发展动态。在会展教学过程中引入展会现场管理系统不仅符合行业需求更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大胆改革。本文基于网络环境设计了展会现场管理系统,探讨了该系统在会展教学中的运用情况,为信息教学在会展专业中的进一步开展提供思路。

一、展会现场管理系统在会展专业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一)实现情景模拟会展企业操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会展专业模拟教学软件能高效模拟实会展企业运作模式,使得学生能掌握书本上所讲的展会业务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操作的,可让学生明白在策划一个展会的过程中都需要哪些环节与要素,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实践工作能力。

(二)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教学

互动教学在学校教育中是很重要的一环,会展模拟教学软件打破了枯燥的传统讲授教学模式,能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教师与学生在会展知识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成为课程主导,老师成为学习的协作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三)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教学质量是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存之本,在展览现场管理系统已经广泛运用于各类展会的形势下,在会展教学中应用尝试引入展览现场管理系统,不仅能使会展教育与当下会展业发展保持同步,更使会展教育理论知识与与实践知识充分结合起来。真实的系统教学能做到生动直观、动手参与,有利于学生充分掌握会展业专业知识,同时对于老师在教学、备课方面有很大帮助,从而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出适合行业需求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学的目标,针对会展行业发展速度快、网络技术运用广泛、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会展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手段,以会展行业实际使用的展会现场管理系统为基础,结合会展教学特点进行改善使用,学生就可以不受场地和时间限制进行实践训练。展会现场管理系统在会展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还能够弥补会展教学的先天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二、展会现场管理系统的构建设计

基于网络环境和会展教学的可操作性,笔者尝试创建一个展会现场管理系统,系统主要包括前台网上注册、现场证件制作、后台观众管理、门禁管理、后台补录、会后数据处理几大内容,系统基本涵盖了展览现场工作的业务环节。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详见图1。

(一)前台网上注册

前台网上注册专业观众通过网络进行注册换取进入展会的通行证件,前台注册的系统中要包括个人信息、照片、单位名称、单位地址、行业类型或单位主要产品和服务、单位的行业地位(如何评判地位的标准待定)、邮编、职务、电话、传真、手机、姓名、电子邮件、从何处知悉本展会、关心何种产品类型等。网上注册系统可以对证件进行在线办理,专业观众注册信息审核通过后,系统将反馈信息发送到申请人手机或者邮件中通知审核结果并生成独特ID号和条形码现场观众持证明现场领取证件就可以了。前台网上注册的流程图见图2。

(二)现场证件制作

在展会现场管理系统的现场证件制作环节中,可以对软件进行初始设置,对当前展会名称、制证台号的设置,同时对证件种类、打印信息、打印信息位置、证件卡号、防伪等进行一一设置,以便对制作出的证件规范、统一的标准。可以让学生在灵活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制证过程中不同模板、不同证件、不同打印信息的设置。

(三)后台观众管理

展览的现场管理软件在后台观众管理中可以对对数据进行日常维护管理包括:数据导入和、单个新增、修改编辑、删除、导出excel表、快捷查询等。更重要的是系统可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门禁管理

在展览现场管理软件中包含会展门禁管理的几个内容:

1.流量统计。系统可对展会期间参观观众的总流量进行统计,也可统计每个时段的人流量,从而统计出展会期间观众参观的高峰期和低峰期,这些流量统计数据可以为主办方在现场秩序的管理和控制方面提供数据依据。

2.证件信息显示。系统可显示持证观众证件的基本信息,如果是个性化的证件会显示持证人姓名、单位、照片、条码信息等制证信息,制证信息的显示可以帮助门禁工作人员对参观观众证件的合法性进行有效的控制,能保障会展现场的安全秩序。通过系统在教学中的使用,老师解决了无法形象表达讲授、无法情景再现模拟的问题。

3.时间和日期的设定及管理。系统可以让学生模拟根据主办方要求设置有效的刷卡时间段,缓解人流高峰,同时也可对某一类角色进入场馆的日期、时间和次数进行限制。系统可对展会现场持证人所持的证件进行有效的鉴别,对不符合进出馆日期、时间、次数或与系统显示不一致的假证件报警提示,用声音来提醒门禁工作人员对该持证人进行相应的限制。

(五)后台补录

展览现场管理软件在设计中还考虑到会展现场信息获取的实际情况,可以对展会现场所搜集到的名片信息、调查表信息进行补录,能最大程度地丰富展会数据,利于今后的招商招展。

(六)会后数据处理

展览的统计及评估工作是会展管理的重要内容,会展教学软件的设计也必须考虑到此环节的设计。在教学软件中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展览数据进行查询整理,如何实现对数据的补填。同时,数据分析报告是展会现场服务获得的成果之一,是对展会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的结果。学生要学会灵活系统设置需要分析统计的数据内容,实现观众基本信息和调查表信息以及调查表信息之间的交互统计生成数据报告。

三、总结

在会展教学中引入展会现场管理系统是对会展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大胆尝试,但是由于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制约,该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完善。一是展会现场管理系统毕竟是运用于会展企业管理工作,并不能完全满足在教学工作的需要,对其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教学化”处理。二是过于依赖展会现场管理软件会降低学生对真实展会的认知,反而不利用培养学生解决展会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所以对展会现场管理软件的利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辩证使用。虽然通过分析发现系统的引入对会展教学而言是利弊共存的状态,但总体上是利大于弊,应该给予推广。值得提出的是,作为会展专业的教师应认识到展会现场管理系统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实践教学,还是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会展行业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付业勤,田言付.会展教学中网络资源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9(8)

[2]肖嵛,沈娟,杨胜.计算机虚拟网络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科技信息,2011(31)

[3]黎冬媛,朱春媚.基于RPID的会展网络信息管理系统设计[J].现代计算机,2011(11)

会展专业范文7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vocational college exhibition majors' internship, and proposes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etting up the right idea of internship, making a scientific internship scheme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ship management system. These are references for vocational college exhibition majors' internship.

关键词: 高职高专;会展专业;顶岗实习;对策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exhibition major;internship;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246-02

0 引言

2012年底教育部《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试行)》指出:学生顶岗实习,是指职业院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事)业等用人单位进行实习。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体现。

1 高职会展专业顶岗实习主要存在的问题

1.1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认识理念的问题 高职高专各院校在进行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了改革和探索,更注重顶岗实习中工作与学习的有机结合,在顶岗实习中完成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但在教学设计中,通常认为第六学期长时段的“毕业实习”形式才是真正的顶岗实习,同时考虑学生就业等情况,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对于学校已经变成了“预就业”,对于学生已变成了“试用”,对于用人单位则变成了“考察”。实际上,顶岗实习已偏离教学定位,其目的从实习变成就业。

1.2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企业经营问题 由于担心影响会展企业经营管理效益等原因,尤其在会展企业项目具有项目生命周期性和商业机密的问题,同时学生顶岗实习的周期与时间与企业的会展项目匹配的问题,部分会展企业不让学生参与会展项目经营运作,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以及顶岗实习的岗位层次低,导致学生被安排在不相关的岗位实习,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展现的平台。

1.3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管理问题 校外顶岗实习是一项涉及到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关系到学业、工作、交通、生活和安全等多方面的复杂工作。会展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涉及工作时间较长,学生分布地域大、流动性大,部分教师指导不到位,监管不具体、不科学,管理机制不健全。

1.4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心态与职业素养问题 顶岗实习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对顶岗实习的认识,直接关系到顶岗实习的效果。会展企业对于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综合能力等有较高的要求,往往对于顶岗实习学生工作能力较高,要具备较强的抗压能力和适应性。部分学生未能够积极调整心态,做好顶岗实习心理准备,心理期望值过高或过低,因此在企业岗位工作中表现出不适应性。

2 高职会展专业顶岗实习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2.1 基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的原因 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推进,但基于顶岗实习的相关制度措施不够完善,学校、企业、家长、社会对于好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认识有待深入,需要在制度设计、措施保障、社会舆论等方面做好设计与引导工作。

2.2 基于专业教学改革和设计的原因 高职高专各院校在进行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对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进行了改革和探索,针对专业学生面对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工作领域、学习领域以及课程体系、实训教学的改革,但将顶岗实习当作毕业实习,更强调学生就业与签约率的导向仍然存在,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环节不能有效落到实处。

2.3 基于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原因 校企合作是开展顶岗实习工作的重要载体,双方合作机制和制度的建设深度直接关系到顶岗实习的效果,学校开展顶岗实习的相关工作目标、方案、结果评价等需要在企业进行具体落实和执行,因此开展顶岗实习的具体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企业与学校及其专业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紧密性。

2.4 基于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原因 在会展行业顶岗实习的过程,过程控制和质量控制一直是顶岗实习制度进行实施的关键环节,特别是会展行业中学生的实习岗位分散,学生实习单位分散,岗位类型多种多样,企业安排顶岗实习的岗位,根本不执行学校的实习计划,顶岗实习合作的内容比较空洞,缺乏保障;管理方式缺乏系统的顶岗实习管理平台和控制机制。

3 高职会展专业顶岗实习主要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3.1 树立正确的会展专业顶岗实习观念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的组织和实施,关键要从会展行业特点、高职人才培养特点等方面研究,即要从理念转变、方案设计、教学延伸、利益维系等源头入手,转变院校管理者、任课教师、企业指导人员、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的观念,提高他们对顶岗实习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加强教育引导,端正顶岗实习观念,健全管理制度,强化过程管理,确保顶岗实习的育人成效。对于会展企业而言,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来实习,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塑造企业形象的手段,只有协助学校共同把顶岗实习工作做得更好,才能真正实现多方共赢。

3.2 科学合理设计会展专业顶岗实习方案 高职会展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作为一个整体方案,需要通过理论课程学习、实践环节训练,使学生接受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并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其它系统相辅相成。顶岗实习设计应该在整个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三年的学习期间统筹设计,结合会展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建设过程、会展行业和企业需求,有效将课程环节与顶岗实训配合,通过“体验式”顶岗、业务顶岗、校内实习顶岗、校外实训基地顶岗等“阶段式”的多种形式有机结合,推行多学期、分段式的顶岗实习模式,将专业课堂延伸到会展企业、行业等。有条件的可以在会展企业、行业根据会展项目设立学生顶岗实习流动站,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3.3 强化会展专业学生顶岗管理制度建设 会展专业顶岗实习的参与方涉及到学校、会展企业和政府等不同利益主体。学校作为育人的主体,一要对外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形成多方合作的管理机制。学校作为顶岗实习活动由相关部门与企业管理部门组成执行层,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方案,负责处理实习期间的具体事项,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及责任,对指导老师的选派和经费的投入进行分摊,共同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与考核。二要制定柔性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籍管理可以在学校和企业间流动。三要制定和采用多元化的综合评价体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素质,将会展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实现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企业评价结合,体现顶岗实习评价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四要制定实习指导教师考核办法,明确校企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职责。学校要成立以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实习主管领导组成的三重管理队伍,共同完成实习期间学生的指导工作,全程介入顶岗实习过程。同时,要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4 结语

高职会展专业顶岗实习,是高职会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要求,在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都是高职会展专业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只有通过不断落实相关政策措施、改变认识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高职会展专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解决。

参考文献:

[1]方晓红.从源头上构筑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会展专业范文8

一、问题的提出

借助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机遇,怀柔区提出打造国际会议核心区的宏伟蓝图。但是目前最大问题之一是专业人才匮乏,现有会议、会展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承接大型活动经验少。急需了解国际惯例、对会议、会展业有深入研究、富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员队伍。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后文简称“京北职院”)是怀柔区内唯一的一所高校。在这一机遇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于2011年成立,做好专业建设工作,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会展人才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二、会展专业建设的SWOT分析

新专业建设,决不能盲目,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晰、正确。笔者首先运用企业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对会展专业的内、外部情况进行了理智的分析。

(一)市场机会

1、从会展经济发展趋势分析,会展人才需求总量大。会展经济蓬勃发展,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为会展专业发展提供了市场机会。据北京会展网信息统计,2010年北京市共举办大中型展会114场,而通常举办一个大型国际展会,至少需要高技能会展专业人才100人,需要会展服务人员500人左右。这样看来,仅2010年北京市展会需要专业人才和服务人员约为68400人。怀柔打造国际会都,也为会展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2、从会展人才供给方面分析,专业人才紧缺。我国会展业发展虽迅猛但起步较晚,会展培训与教育更滞后于会展业的发展。从总量上看,2010年北京高职院校会展专业毕业生总数不足600人。而且,从全市范围看,大多数会展从业人员是“半路出家”,真正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凤毛麟角,随着北京会展行业的规范和日益国际化,专业会展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供不应求为会展专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二)市场威胁

1、本科院校的竞争。北京数家开设会展管理专业的院校,依托其长期积累形成的优势教学资源展现自身特点,毕业生呈现出高素质、外语好、理论强等竞争优势,但对薪金待遇要求也比较高。

2、职业学校间竞争。北京目前设有会展策划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仅有三所。除了京北职院外,其他两所分别是北京经济技术职业技术学院和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经济技术职业技术学院的会展专业是在旅游系下,主要是依托旅游专业,专业课程主要是旅游专业的课程如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等专业课程,属于“旅游管理+会展”的拼接,就业方向为旅游企业的会展部门。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会展专业隶属于经济管理系下,主要是针对会展企业,开设会展策划、会展文案等,相对比较专业。但从其开设课程既培养目标上看,其专业侧重于会展管理方向,会展营销和设计环节比较薄弱。

3、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间接竞争。目前国际国内各类短期会展培训活动多为管理类培训,从组织形式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依托高校培训,另一类依托国外资源开展会展培训的国际合作,这些培训具有时间短、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等特点,但缺乏相应的学历证书作保证。

(三)主要优势

1、先发优势。京北职院在北京高职院校中对会展业的及早关注,可以在会展教育市场形成一种先发优势。这种先发优势结合自身核心资源形成产品差别化和核心竞争力,对潜在的会展教育者形成一种进入壁垒。

2、资源优势。从国内外相关院校会展专业课程安排和会展业本身的特点来看,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需要三个方面的理论进行支撑:管理学、营销学和艺术设计学。会展专业设在管理系下,管理系专业数量多,各专业教师在这三门学科方面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依靠管理系平台,主要专业课程可以开设。

3、业务相关性。大会展的概念,不仅包括会议、展览,还包括奖励旅游和大型活动。因此,会展活动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如学校承接各种会议,举办一些大型活动,企业年会都属于会展范畴。因此,会展专业可利用的资源和素材易于获取。

(四)主要劣势

京北职院目前没有会展专业的教师,现有教师缺乏会展专业背景知识以及相关企业实践经验,知名会展企业资源较少。就全国而言,会展教育、会展学科研究尚不成熟。专业教材中重复现象严重,高质量的高职教材很少。

综上所述,会展专业核心能力不是很突出,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开拓创新。

三、会展专业建设思路

(一)明确专业定位与办学特色

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针对竞争对手及自身实际分析,明确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关键词:

1、细心、踏实、肯干

2、专业知识够用、业务熟练

3、有一定外语基础

4、侧重会议营销服务以及会场设计

(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根据本校实际,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工作: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教师企业实习以及专业教师的引进。

(三)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及质量控制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作为新专业,在学校及企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根据学生特点、专业要求初步构建会展专业多元实践体系。以下用八个字概括“实会览活,兼志招查”。

1、“兼”,第一学年,做一次兼职,锻炼学生的忍耐力和沟通能力,使其了解社会的游戏规则,具备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条件。2、“招”,入学第一学年,参加一次招聘会。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招聘会这种特殊类型的展会;另一方面,“90后”学生明显缺乏职业紧迫感,去招聘会感受一下就业的压力,更加珍惜在校学习时间,做好“职业人”的准备。3、“查”,调查专业展会。“调查”展会而不是以往的“参观”展会。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和参展商沟通,让学生深度感受展会的内容,而不是“走马观花”,浏览展会形式,从而为做一个“会展人”奠定基础。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过从“赚钱不容易”、“找个工作真难”到“会展这个行业不错”的心理变化过程,从而摆正学习及职业态度。4、“志”,做一次大型展会的志愿者。深度感受展会的氛围以及展会现场服务工作。5、“会”,筹备会议活动。与学院办公室合作,会展专业学生可参与在本院举办的各大型会议的策划、筹备及服务工作,如在本院举办的怀柔区政协会议等。6、“活”,策划组织一次大型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学生参与筹备新生开学典礼活动,初步体验大型活动的策划。其次,在毕业之前时,策划一次难忘的毕业典礼,作为毕业设计的内容。将传统的研究型论文的形式改变为综合运用的设计形式。7、“览”,举办展览活动。定期举办展销会、专业技能展等校园展览活动,也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8、“实”,企业顶岗实习。在最后一学年,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使实习和就业无缝对接。

综上,在资源有限和无前人经验可循的条件下,这个多元实践体系,易于操作、成本不高,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质量控制方面,在每次实践活动结束后,增加学生座谈的环节,让学生每次参观完展览后拍下照片、一起分享参观成果,让学生全部参与进来。

(四)开展具有高职特色课堂教学体系及教材建设

目前就全国而言,会展教育正处在初级阶段,其教学理念、目标、管理、内容、手段、师资、教育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等都研究探索之中。会展专业是新兴专业,尚无毕业生,无法接受社会检验,尤其是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之后的课程体系的检验还有待时日。因此,会展专业应结合本校实际和区域经济的特色,探索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会展专业范文9

[关键词]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优势;劣势;建议

一、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意义

社会工作专业在我国开办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只是近几年的事。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融合的重要举措,不仅极大促进了学科的发展,更满足了现实社会的迫切需要。

(一)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顺应了医学整合的必然趋势。医学整合是对分化状态的医学各个部分进行合理耦合。医学整合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医学的科学一人文价值潜能,使医学协调、均衡、科学地发展,以适应医学发展内在需要,满足社会对医学和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正顺应了这一趋势,同时也践行了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二)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客观需要。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屡见不鲜,在很多患者眼里,医生不再是天使,而是憎恨的对象。开办医疗社会工作专业,培养专业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开展患者心理卫生咨询、社会适应指导、健康科普知识传授以及病人和家属应对疾病、死亡等方面的社会心理调适工作,提高病人的适应能力,调动病人战胜疾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体现人文关怀,促进病人早日康复;还可以促进医疗单位各项服务功能的实现,增加病人和家属的满意度,为患者提供优质的综合医疗服务。

(三)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对社会工作学科发展意义重大。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在我国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方面还很不健全,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利用自身特有资源,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习场所和督导,大大促进医疗社会工作方向的开展,从而提高了社会工作学科发展的实践水平,丰富了这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对这一学科的专业化、丰富化和完善化发展贡献重大。

二、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医学院校由于其自身具备的医学为主的特点,在开办和发展社会工作方面,具备显著的优势和劣势。

(一)优势分析

1.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以医学及相关资源为依托,具有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优势。现阶段,由于专业的社会工作实务机构数量有限,难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实习场所,致使许多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缺乏专业实践技能培养,这已经成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重要瓶颈。作为医学院校,有专业的医学知识作为软材料,加上医院、康复中心及其他医疗服务机构等硬设施,可以为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场所,从而通过实习活动提高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2.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大势所趋,也必将创造辉煌的前景。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是在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大背景下展开的,这符合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另外,从医学院校的发展来看,注人人文医学之后,学校的发展就注入了新的活力,它有利于学校师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完善学校的科学管理,促进学校的健康、和谐发展。只要认可这一思想,医学院校重视人文医学的建设,支持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社会工作必将有一个光明的前景。3.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能够更好地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一方面,现代社会对医疗社会工作人才有很大的需求。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2004年,中国医师协会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为47.35010和13.28%;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在这种情况下,急需发展医务社会工作,让医务社会工作者以履行工作职能为基础,在社会工作理念的指导下,采取有效方法,积极介入和调解医患纠纷,努力改善医患关系。另一方面,医学院校由于其专业性优势,培育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也会具备更强的实践技能,这也会增加就业的竞争力;并且,医学院校一般设有附属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这也能为解决自身毕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帮助。

(二)劣势分析。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其劣势体现在经验不足、学科知识基础不深厚以及人才缺乏等方面。由于全国的医学院校和其他综合类或文科类院校相比,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时间较晚,所以就会存在办学经验不足的问题,这种不足会进一步导致教学过程是逐步摸索进行的,可能会走一些弯路,影响学科的健康快速发展。学科知识基础不深厚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因为专业开办的时间晚、经验不足,另一方面也因为在开办之前缺乏相关学科的理论积淀,毕竟在医学院校是以医学为主,和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相对缺乏。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缺乏问题也是一个极大劣势,一方面,原来缺乏相关人才的储备,另一方面,作为医学院校并且是新开办的社会工作专业,在吸纳专业人才方面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这几个方面的劣势,是制约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瓶颈,需要采取措施来弥补。三、医学院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建议

“SWOT分析法”告诉我们,在解决发展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找出对自己有利的、值得发扬的因素,以及对自己不利的、要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了医学院校发展社会工作专业的优势与劣势,这为我们制定发展战略和明确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借鉴。

(一)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充分重视社会工作专业。一个学科要想获得较好的发展,需要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得到重视。要加大社会工作专业建设资金投入,提供专业发展需要的各方面设施和资料,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医学院校开办社会工作专业,要充分发挥实用性和专业性强的优势,重视学生医学知识的融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和设施,促其参与医疗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力争培养出社会工作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实践能力高、活动能力强的医疗社会工作者。与一般学校开办的社会工作专业相比,这是医学院校的巨大优势,只有培养出知识扎实、技能出众、就业良好的人才,这一专业才真正符合社会的需要,也才能真正取得大的发展。

(二)实行引进来举措,在不断学习中弥补不足。针对自身存在的一些不足,医学院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首先,要多向办学较好的院校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每一学科的发展都是经历成立、发展、成熟和完善的过程,对于那些开办社会工作专业较早、发展较好的院校,需要医学院校多学习他们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借鉴其学科发展规划,明确这一学科最前沿的领域与科学发展方向,这可以避免少走很多弯路。还需要经常邀请一些社会工作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来指导工作,开办讲座与学术交流活动,直观地学习经验并发现自身不足。其次,要加大社会工作教师队伍建设。现阶段,我国社会工作领域内的专门人才还相当欠缺,很多研究社会工作的学者都是半路出家,再加上社会工作专业在医学院校的学科地位相对不高,所以吸纳高水平的社会工作研究专家难度很大,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努力争取吸纳外来专家的同时,要着重做好自身人才的培养,多为本校社会工作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为其创造自身成长的空间。对于教师来说,要以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为己任,广泛学习,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早日成长为教学与科研并重、能够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最后,医学院校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资金投入,购买丰富的专业书籍和资料,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知识来源保证;还要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各方面设施建设,例如社会工作实验室的建设,完备而现代化的社会工作实验室,能够把教学和实践融为一体,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模拟,并把过程进行监控和录制,以供分析和改进,这能够大大促进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互动,促进社会工作这一学科的专业化发展。

会展专业范文10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 转型 发展模式 创新

一、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主要目标

(一)会计学专业要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高等院校既不可依据精英教育的模式为大型或者特大型企业、研究机构培养专业研究人才或者高层次管理者,也不能只抓学习者的具体操作技能。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中小企业相当活跃,尤其是在南方地区,中小型民营企业更是非常重要的市场经济组成部分。鉴于此,在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上,应当将主要培养目标确定为致力于为中小型企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咨询行业等培养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的会计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全面展现出当地高校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之原则。这些会计人才在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进行锻炼之后,应当逐步成长为财务主管、财务部门经理、财务总监甚至企业家,这就需要他们在学习时掌握基本的知识结构。

(二)会计学专业要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会计学专业具备自身的特色,毕业生应当依靠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此外,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传统的会计学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现代财务管理工作早已脱离了财务会计核算的陈旧范围,财务分析、财务控制以及财务创新等诸多内容已经成为当前企业财务管理中极为重要的职能,同时也是一名素质过硬的财务会计人才一定要具备的管理能力。鉴于此,现代企业中的会计人员一定要全面掌握企业管理的相关理论以及基本技能,在保持目前特色的前提下,把会计学置身于管理学的背景之下,把会计学相关业务渗透到企业管理之中。要从会计技能教学抓起,不断提升学习者们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的能力,全面发挥现代财务人才在企业管理过程之中的预测、决策、纳税筹划和筹资等诸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会计学专业要积极服务当地经济建设。我国中小型企业较为活跃,其中家族型企业占据了一定比例。因为成本效益方面的因素,企业内部的分工不应过于细微化。会计学专业人才不但需具备胜任与会计学有关的岗位的各项技能,而且还需具备更高的适应于多个岗位的综合素质。同时,会计学专业人才应对会计核算体系相当熟悉,具备较强的职业判断力以及对信息实施加工、整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要熟悉会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应的法律规范,能够运用资本预算、业绩考核以及投资决策等多种方法,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控制以及对风险的规避。当然,我国许多企业在经营方式上相当灵活,其所经营的各项业务往往会发生持续的变化,各类新业务将持续发生。所以,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当要求学习者不但具备会计学专业的基本理论方面的知识,还需具有相当强的专业辨别和判断能力。为实现这一宽口径和厚基础的教学目标,我国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应当积极适应于当前的市场需求,合理地增加与调整有关的课程设置。例如,可以增加设置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评价等方面的课程,开展会计学专业知识竞赛、会计学社会调研以及会计学学术研讨等活动。

二、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创建工作,以科研带动教学。会计学双师型教师队伍,主要是指教不仅能够较好地完成具体的实务教学,还能开展一定的学术研究,尤其是学术型高等院校更为关注会计学专业的科研工作,其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术型人才。但是,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所开展的会计学科研工作之目的在于健全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本专业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育教学任务,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促进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鉴于现代科技以及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教师在科研工作中应更加注重怎样把新知识转化成为学生们能够实实在在掌握与应用的知识,而且把自身的学习研究所得有意识地渗透到教学管理内容之中,进而实现学术研究反哺于实际教学的目的。高校要积极鼓励应用性比较强的财务管理教学,通过学术讲座或者学术研讨等形式介绍给广大学习者,从而让学生更加及时地了解目前会计学专业的最新动态。双师型教师人才队伍是切实实现会计学理论研究成果反哺于实际教学的重要基础,所以,高等院校应当切实制定出合理的教师人才培养规划,致力于推荐各位会计学骨干教师到其他高校甚至国外进行访问交流,积极支持青年教师进修硕士与博士学位,注重引入具备高学历与高职称的资深教育工作者。当然,还应当积极指导会计学专业教师到企业中去开展挂职锻炼以求拓展其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

(二)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一是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力度。高等院校会计学教师要依据执教课程的主要特征,分别采用不同的讲课方法,大力提升学习者的参与强度。在教学中应运用自主授课、案例讲授、头脑风暴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习者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提升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回答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时,要注意尽可能地避免直接回答,多为学生讲授怎样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鼓励学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出正确答案,提升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开展嵌入式实训。具体做法是把企业的具体经营环境融入到实训教学之中,学习者能够切实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状况、企业的法务环境、监管环境、经营目标、性质以及内控政策等,并在此前提下实施财会业务的办理,这样一来就能促进其更加积极地思考与规划实训的具体步骤,提升其学习的主动性。这一模式的实训课不仅能够培养学习者的会计学业务处置能力,还能提升其岗位适应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并且实现本校课堂教学和具体岗位之间的无缝对接,以求实现培育实用型人才之目标。三是改进实训方式。会计学专业实训教学要尽可能地采取互动化和多元化的现代教学方法。比如,财务手工实训材料尽可能地和财务电算化资料之间进行对接。要更多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真实的会计资料,从而让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有更加明确、直观的认识,进而提升实训教学的成效。

(三)建立柔性评价体系以验证教学效果。为保障会计学专业教学的成效,要形成学生、教师等两方面的教学质量内控机制。例如,在检验实践教学成效上,应结合具体实践方式之差异,分别采用不一样的评价体系。会计模拟实验的具体成绩评定要将平时成绩和实训成绩相结合,平时成绩所考察的主要是课堂出勤率、平时学习表现和自学状况;实训成绩重在考核实验的成效,校外实训主要考核实训日记、调研报告的质量。对会计学专业教师所实施的考核则涵盖了教学过程控制、实践教学质量考评等内容。此外,对教师实践教学质量所进行的考核是根据学生对教师所作出的客观评价、学习者实训教学之后所取得的成果等来进行的。

三、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的实效分析

通^实施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能够在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会计学课程体系建设、会计学教材建设、会计学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会计学实践教学等多个方面建立起一整套可以对外推广应用的新型体系,并且获得足够有效的经验,以对我国同类高等院校的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具体来说,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取得的实效包括:一是提供一整套科学规范、运转有效的现代高等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依据外资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对于会计学专业人才提出的要求,为社会培养理论基础较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强、适应能力较高的新型高素质实用型财务管理人才。二是通过会计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创新,提供一整套能够供同类型高等院校加以借鉴的现代专业技能培训模式。三是立足于会计学专业管理机制改革以及会计学管理机制建设实际,形成能够体现会计学专业教育特点的现代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提交一系列有关的会计学专业建设总结材料。会计学特色化专业应当具备以下鲜明特点:服务能够体现当地性,强调为本市、本省经济建设提供优质服务;在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应当显示出多样化、实用型的特征,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化、规范化以及职业化等特征的现代实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会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要体现出实践性,也就是突出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不断提升学习者的具体实践能力;在师资队伍的打造上要展现双师型的特点,致力于建设精通会计学理论并且擅长于会计学实务的新型会计学专业教师团队;在会计学专业的课程建设上,应当展现出自主化的特点,也就是强化会计学专业精品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信息化、网络化教学,不断引领与培养学习者们进行独立自主学习之能力;在会计学专业的辐射作用上要展现出示范性,也就是要努力在国内高校会计学专业当中发挥出积极的辐射以及带动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会计学专业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会计学专门人才与创新人才的重要职责。立足于开展会计学专业转型发展模式创新,能够使会计学专业教育质量得到新的提升,会计学专业的教育规模、质量以及效益发展机制基本建立,会计学人才培养体系得到新的突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有新的提升,会计学专业教师的总体素质得到持续提升,专业创新和专业人才培养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密切,从而推动会计学专业在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S

参考文献:

[1]丁谦,孙金洲,孙建,敬震海.论地方院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软实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

[2]盛巧玲.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进与创新[J].商业会计,2012,(15).

会展专业范文11

关键词:开放教育;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研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一、导言

会展经济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助推器,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它直接为相关行业创造商机、大幅增加收入,提供就业岗位,并间接带动了餐饮、旅游、广告、运输、搭建等行业的发展。会展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会展人才教育呈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1]。

随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会展教育已不能真正满足企业需求,主要原因包括:1.会展教育对会展人才需求缺乏正确认识,2.在人才培养方向上企业与教育界存在分歧;3.专业师资力量严重落后于市场的需求,4.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没有真正落实[2],同时,企业员工中的绝大多数又不可能全部脱产学习。这为开放教育开办会展专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本文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角度,重新进行会展人才培养定位,为会展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条新的可行性路径。

二、会展专业人才分类

(一)根据企业的性质和经营管理范围,对会展人才进行分类[3]

1.按照会展企业性质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会展主办单位的会展经营人才,主要包括会展的组织、经营策划等方面的人才;第二类是参展企业的会展人才,主要包括选择会展、进行会展预算等人才;第三类是展馆的管理人才。

2.按照会展业经营管理范围划分,可分为三种类型,包括:会展核心人才、会展辅人才以及会展支持型人才。会展核心人才包括会展策划和高级运营管理等人才,这类人才专业性技能要求较高,是行业中最高层次的人才;会展辅人才包括设计、搭建、运输、器材生产销售等人才;会展支持型人才包括翻译、住宿、旅游接待人才等。

(二)根据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和一般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对会展人才进行分类

1.会展人才从横向上可分为四类,一是会展经营管理人才;二是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人才;三是会展活动专项服务人才;四是会展教育研究人才。

2.会展人才从纵向可分为五类,一是行业领军者(高级职业经理人);二是高层决策性管理人才;三是中层复合型管理人才;四是基层应用型人才;五是底层操作型人才。

在会展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实现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的完美对接,才能为会展业培养出合格人才。

三、开放教育人才培养优势

1.开放性。开放教育为想学的人提供学习机会,学生来源构成广泛,没有年龄限制,学籍有效期八年有效,并承认社会学习经历。他们不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教育背景,均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相应的学习层次,他们随时都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转换学习期望和求学机构,同时一个学习者也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成为某一阶段学习任务的引导者。

2.自主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强调集中参加面授和自主学习相结合,面授辅导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要点和重难点,利用合理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完善自主学习计划,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满足在职人员继续学习的需要,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了留得住的人才。

3.服务性。开放教育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服务可分为学术性支持服务和非学术性支持服务两类。不同层次的教师、管理及教学辅助人员同时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支持服务,针对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进行了专门设计,目的是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因此,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4.实践性。开放教育课程教学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类,实践教学依据校内(外)实训基地来实现,并重视虚拟实训平台(实验室)建设。开放教育充分发挥成人在职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岗位上开展实践活动,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够得到公司企业的肯定。

四、开放教育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定位

(一)生源分析和定位

1.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等会展相关从业人员。此类从业人员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但从一定成都上缺乏行业从业经验,亟需上岗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2.会展专营和兼营企业从业人员。此类从业者专科学历所占比重较大,可以定制策划与营销及设计与设计课程模块,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对于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可以从上岗证书或资格证书培训作为突破口,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3.广告设计制作、媒体、旅游、物流等会展服务公司的相关从业人员。此类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的学历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对于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者,但从一定程度上缺乏行业从业经验,亟需上岗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培训,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4.参展企事业单位利用展览进行营销推广的从业人员。此类从业者本科学历和专科学历各占一定比重,对于专科学历的从业者可以定制策划与营销课程模块,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对于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可以从上岗证书或资格证书培训作为突破口,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5.体育文化活动场馆、活动中心工作从业人员。此类从业人员学历水平不高,可以通过定制的管理与服务课程模块,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对于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可以从上岗证书或资格证书培训作为突破口,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6.大中型会议酒店、大型活动机构从业人员。此类从业者全部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于专科学历的从业者可以定制管理与服务课程模块,进行系统的学历教育;对于已经具备本科以上学历的从业者,可以从上岗证书或资格证书培训作为突破口,将提供与工作实际、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课程模块带动第二学历的开拓,并减免学历教育相应学分,也可以适当考虑设置研究生的研修课程模块。

(二)专业定位

会展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策划与营销、管理与服务、设计与制作三个课程模块,旨在培养服务于区域城市经济发展需求和社会建设需要,兼顾全国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职业道德良好,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较宽,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操作型、应用型人才。

会展专业的职业岗位群为:各类参展企业、会展组织机构、专业会展策划机构、会展服务企业、会展场馆企业以及大中型会议酒店的会展策划营销、项目管理、展位销售、展会服务、参展组织等岗位。

(三)培养规格

会展专业在能力要求方面,通过业余学习与基本训练,使学生能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基本的沟通协调能力和获会展专业知识的能力。

开放教育会展类专业毕业生,将能够从事会展(展览、会议、节事活动、体育文化场馆运营、奖励旅游等)项目的市场调研,会展的立项、主题、招商、招展、运营管理方案的现场信息收集、初级策划,会展项目的销售和会展现场组织管理及实施等工作。

(四)能力结构

开放教育会展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一定的知识理论素养、独立的策划创新思维、较严密的组织管理能力、娴熟的沟通协调能力、定制的专业服务技能等。

(五)专业特色

开放教育能够根据所在城市地域和社会发展及会展行业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在教育对象、教学模式、资源特色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及其他高等教育形式上实现差异化发展。

1.遵循“宽基础、强主干、多方向”的设计原则。基于会展专业跨学科、交叉性大的特点,拓宽坚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强化主干课程的核心地位,实施模块化教学,设计出策划、管理、设计等方向,面向市场、面向就业、面向岗位。

2.打造“平台+模块+证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基于会展专业岗位职业能力,探索会展专业教学方法,打造“平台+模块+证书”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依托现有教育平台实现学生在线的学习、交互、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教学信息和教学管理信息的传达。

3.构建“专家、教学、实训”集约化的资源体系。组建会展行业专家、专业建设指导、专业教师教学等团队,聘请国内外会展行业知名专家、高校学者来校讲授,引进优质课程资源,建设校内会展模拟实训平台,拓展大型校外实训基地,以提高教学质量、教育技术、教育规模、社会效益、资源共享为最终目标。

五、开放教育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优势

(一)课程设置职业化

开放教育会展专业课程围绕会展业对人才的知识及能力要求来设置,侧重培养某个或几个环节的特色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侧重对岗位能力的训练,能够弥补现有高校会展专业课程设置的不足,符合会展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要求。

(二)教师队伍综合化

充分发挥已有的会展教师梯队,组建行家教学团队和专业教学团队,其中包括会展行业资深从业人员、高校会展教育专家等,形成具有丰富行业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教师团队。

(三)实践环节突出化

鉴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行业对岗位的技能要求,通过设置课程实践、认识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把实践教学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遵循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践,突出会展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地位。

六、结束语

开放教育会展人才培养未来主要工作重心要能够根据会展经济的发展需求随时进行调整,才能保证持续培养企业所需的合格人才。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以下三个关键因素。

(一)学习目标

未来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将体现较强阶段性,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根据自身所属环境因素变化和掌握程度不同,学习目标不断发生变化,体现出不确定性。

要求我们能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习者体验,同时要保证不同教育层次之间能够合理衔接。

(二)学习方式

1.突出案例的面授教学和网上及多媒体自主学习相结合。面授教学中应尽可能采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现场实践等多种方式,培养学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专业教学团队应适应远程教育的要求,制作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案例库、章节测试习题、试题库等资源,实现网上共享,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以培养学员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2.个体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学习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为两类:一是根据课程教学需要,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常规学习活动(面对面交流还是网上实时研讨由各小组自行决定),如案例分析、专题研讨等;二是由学生自行组织、自主选择、自由参加的学习活动,如学生根据地缘、业缘、志趣等自主自愿结成的学习合作伙伴关系。教师要经常深入学习小组,适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进度、小组活动的开展情况等,对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3.一般教学与实践学习、基地演练相结合。开放教育会展专业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与行业和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通过定期参加实践或不定期为展会现场提供岗位支持服务,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

(三)学习支持服务质量

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手段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保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并建立学习支持服务质量提升计划,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为企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杜婉丽,陈延理.我国会展教育现状及会展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2).

[2]苏彦朝.我国会展教育不能满足会展企业需求的原因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04).

[3]余国扬,等.高校会展人才培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2004(12).

会展专业范文12

关键词:会展设计与管理 技能 实训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展览专业人才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教育发展迅速,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物业管理、会展、社区工作等一大批新兴专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迅速进入了中国高校,而其中的商务管理会展专业是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尽管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会展专业的时间不长,人才培养的历史较短,但市场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却是现有高校会展专业所远远不能满足的。展览专业人才所从事的基本工作不仅包括设计,还包括组织与实施,涉及到了多项相关环节。这些具体的工作环节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任何环节的失误往往会带来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展览会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传统的展览专业人才培养,比较注重会展基本理论的传导。这些基本课程包括会展文案写作、会展法规、会展经济、会展策划与实务、会展项目管理、会展设计等,除理论传授外,教学中也增加了展览设计技能的培训与操作案例分析。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按照原来传统模式和培养方法培养出来的会展设计与管理类人才,与目前企业实际需求出现了显著的错位。其共同特点是,学生学习了大量的会展理论,但其实际技能却与我国展览现状,尤其不同行业对展览设计人才需求的现状相比,脱离较远。与国际展览设计的总体水平相比,差距更大。这样的结果,显然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的实际需求。有鉴于此,我们通过长期的教学探索和对现实中大量企业的实际需求认识到,展览专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分层次的,中小展览管理及设计企业尤其需要在掌握适当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同时掌握一定量设计及管理技能的专业人才,这样的需求与会展专业的培养定位正好不谋而合。要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除了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方面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外,我们认为,从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改革入手,引入模拟企业实际展览设计及管理的教学辅助系统尤为必要,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及市场实际状况的理解。

二、建立会展设计、管理及设计模拟教学辅助系统,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建立企业会展管理模拟教学辅助系统,训练学生掌握面对市场实际情况时的决策方法和技能,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所占比重,进而找出一套能充分体现展览特征及实用性的展览管理及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种技能培训,以真实案例教学为主。我们以中国上海世博会及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通信展为例,让学生思考,一个大型的展览会,应该从何处着手策划。

1.上海世博会

展览主题:让生活更美好;展览时间:2010年5月1日至2010年10月31日;展览的目标:吸引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人次观众参加。此外,在世博会150多年历史上,首次给城市提供一个独立参展的机会,它不仅将集中展示全球有代表性城市为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所做的公认的、创新和有价值的各种实践方案和实物,还将为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提供一个交流城市发展经验的平台。在片区规划布局中,组委会专门设立了占地12公顷的:“城市最佳实践区”,实践区是模拟城市生活、工作、休闲、交通等若干功能的综合街区。该区将以城市的建筑物、设施、设备等实物为展示载体,并配有模型,展示内容主要是在未来城市生活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的成功案例。

有了这些总体的要求,学生必须从主题和要求来策划具体方案。比如,展馆的位置、大小、总布局、馆区交通、餐饮、卫生、安全、用电用水、服务等。学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拿出初步方案并分工合作,最后汇总方案,进行评价和甄选。之后,一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利用假期现场参观,进行对比。回来之后通过文字资料、图片、视频等与全班同学交流。学生印象深刻,提高很快。

2.德国汉诺威国际信息通信展CeBIT

CeBIT是德语办公及信息技术中心的缩写,是一个国际性的以信息技术(IT业)和信息工程(IE业)为主的大型展览会。自1986年起,每年春季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传统上,CeBIT是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一部分,但自1986年从工业博览会独立出来以后,根据展览特色重新进行了设计,结合市场的发展状况注入了新的展览理念,并逐渐吸引了各国IT企业参展,其影响之大,已和德国工业展览并驾齐驱。

把这样的案例交给学生观摩设计,学生必然要了解德国工业博览会及CeBIT的发展历史,并考虑德国特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生活习俗,无形中,学生的知识面逐渐地扩大了。当然,这样的国际设计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背景知识,因而,要求相对较高。学生拿出设计成果后进行互评,并由老师讲评。最后,老师把CeBIT的真实布展及管理状况展示给学生,学生眼界大开,在以后进行其它展览设计时,学生会主动考虑得更周全。

三、建立会展实训室

在现在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会展实训室,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拟依托国内著名的会展行业管理系统软件,建立与市场实际紧密相连的模拟经营环境,让学生在软件的支持与辅助下,按照不同的行业在电脑系统上模拟设计一个可以仿真的展览会,然后把展览会的部分展台在实训室中进行真实布展。当完成一个行业典型的布展之后,让学生评价方案找出问题,然后改进、优化方案并依据方案的实用与高效,建立一套具有完整评价指标的评价系统。同时,对于已经完成的展览,还要进行管理。良好的管理是设计工作的延伸,设计与管理相辅相成,才能达到展览的实用效果。我们预计用至少两学期的实训课,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展览设计的基本特点以及展览管理的基本任务。当他们在未来走入展览这个行业时,就能面对不同行业的专业要求,充满自信地着手策划了。这样一个实训系统建成后,不仅能为会展专业提供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实践教学基地,还可以将展览专业延伸到空间布置及环境设计中,为全院的其它相关专业提供既有专业特点,又有管理特征的实践教学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