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英语故事作文

英语故事作文

时间:2023-05-29 17:46:40

英语故事作文

第1篇

今天,午自修的时候,我们本来在很认真的做作业。突然,英语老师又走了进来。

我想:英语老师肯定又有什么事情了?果真如此,英语老师说:“同学们,过几天,学校里要举行英语故事选拔赛,每个班只能参加两个同学,在这些同学中,最后选出两位最佳的选手,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有兴趣的同学,或者英语底子好的同学,可以先到我这里来报名,我经过筛选后,最后选两名同学代表班级去参赛。”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有点向跃跃欲试的感觉。那么,我到底是参加呢?还是不参加呢?我真是犹豫不决呀!

第2篇

Well, Irish children made Jack's lanterns on October 31st from a large potato or turnip, hollowed out with the sides having holes and lit by little candles inside. And Irish children would carry them as they went from house to house begging for food for the village Halloween festival that honored the Druid god Muck Olla. The Irish name for these lanterns was "Jack with the lantern" or "Jack of the lantern," abbreviated as " Jack-o'-lantern" and now spelled "jack-o-lantern."

The traditional Halloween you can read about in most books was just children's fun night. Halloween celebrations would start in October in ever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would make Halloween decorations, all kinds of orange-paper jack-o-lanterns. And from black paper you'd cut "scary" designs ---an evil witch with a pointed hat riding through the sky on a broomstick, maybe with black bats flying across the moon, and that meant bad luck. And of course black cats for more bad luck. Sometimes a black cat would ride away into the sky on the back of the witch's broom.

And on Halloween night we'd dress up in Mom or Dad's old shoes and clothes, put on a mask, and be ready to go outside. The little kids (children younger than we were) had to go with their mothers, but we older ones went together to neighbors' houses, ringing their doorbell and yelling, "Trick or treat!" meaning, "Give us a treat (something to eat) or we'll play a trick on you!" The people inside were supposed to come to the door and comment on our costumes.

Oh! here's a ghost. Oh, there's a witch. Oh, here's an old lady.

Sometimes they would play along with us and pretend to be scared by some ghost or witch. But they would always have some candy and maybe an apple to put in our "trick or treat bags." But what if no one come to the door, or if someone chased us away? Then we'd play a trick on them, usually taking a piece of soap and make marks on their windows. .And afterwards we would go home and count who got the most candy. One popular teen-agers' Halloween trick was to unroll a roll of toilet paper and throw it high into a tree again and again until the tree was all wrapped in the white paper. The paper would often stay in the tree for weeks until a heavy snow or rain washed it off. No real harm done, but it made a big mess of both the tree and the yard under it. One kind of Halloween mischief.

故事杰克,一个爱尔兰人,他们不被允许进天堂,因为他对钱很吝啬。所以他被送到地狱。但是在那里他老是捉弄魔鬼(撒旦),所以被踢出地狱,罚他提着灯笼永远在人世里行走。

嗯,爱尔兰的孩子们用“杰克的灯笼在10月31日土豆和萝卜,掏空了的上打洞并在里边点上蜡烛。和爱尔兰的孩子们将他们村子挨家挨户乞讨食物节伊德神的万圣节淤泥什锦菜。这些灯笼的爱尔兰名字是“杰克的灯笼”或者“杰克的灯笼”,缩写为“鬼火”现在拼写“南瓜灯”。

现在你在大多数书里读到的万圣节只是孩子们开心的夜晚。每个小学,万圣节是每年十月份开始庆祝的。

孩子们会制作万圣节的装饰品:各种各样桔红色的南瓜灯。和你用黑色的纸做一个“可怕”的设计————邪恶的女巫尖帽子骑着扫帚在天空中,或者是黑蝙蝠飞过月亮。这意味着坏运气。当然黑猫代表运气更差。有时候会出现黑猫骑消失在天空的女巫的扫帚。

在万圣节的夜晚,我们会穿上妈妈或爸爸的旧衣服和旧鞋子,戴上面具,准备出去。小孩(我们)以下的儿童和他们的母亲一起去,但是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一起去邻居的房子,响了门铃,大喊大叫,“不给糖就捣蛋!“意义”,给我们一个治疗(吃)或我们会捉弄你!“里面的人应该来门和评论我们的服装。

哦!这是一个幽灵。哦,有一个巫婆。哦,这里有一个老太太。

第3篇

The world is full of feeling, but sometimes i don't think so.

For example, last friday, i went home by bus. after i sat down on the bus, i saw an old woman sitting beside me. her hair was already white and she looked small and thin. to my surprise, there was a big bag on her lap. the bag was full of eggs. the old woman looked after the eggs carefully. at that moment, the conductor asked her to buy the ticket. the old woman gave one yuan to the conductor. but it wasn't enough. then the conductor asked, "only one yuan? don't you know the price is going up?" hearing this, the old woman looked very worried, "sorry, i only have one yuan. i remember last time i also spent one yuan, but why this time is two yuan?" "last time belongs to last time, this time belongs to this time.

Overall, do you have money?" the conductor said angrily and the face turned red. "but i really only have one yuan. i didn't bring enough money. i hope you can believe me. oh, i have a lot of eggs. can i give an egg to you as compensatation." the old woman begged. "no way!" the conductor shouted. "i don't need your eggs. if you don't have money, you must get off the bus at once."

I was surprised to see that. i didn't think the conductor was a kind woman. i quickly gave my own one yuan to the conductor for the old woman. the old woman was grateful to me. and she wanted to give me eggs, but i refused. i thought it was our duty to help others. don't you think so?

作文 zuowenku.net

第4篇

关键词:学前英语教育故事教学;策略探究

利用故事教授儿童外语在国外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在以英语、俄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等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中,都有相关的运用故事法教学的例子。反观国内,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发达的一线城市的幼儿园均有利用故事教学来促进英语教学质量的先例。大量的实践证明,[1]这种教学模式对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等语言能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故事教学法在学前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1重点词语多次重复,加强学生记忆

例如,下面一则英文小故事《鲜花》。Oneday,alittlegirlandherbrotherwereplayinginthegarden,thereweresomanybeautifulflowers,thelittlegirlsaid:“Ilikethisflower”,itwasarose.ThelittleboywasveryhAppy,hesaid:“Ilikeallflowers,theyaresobeautiful”Theirmotherwenttowardsthemwithsmile,shesaid:“flowersarebeautifulsowelovethem,however,weshouldprotectthem,wecansmell,butwecannotpickthem,then,flowerscankeepbeautifulforlongtime”在这片故事中重复了“flower”以及“beautiful”,通过多次重复引起幼儿的注意,从而加深幼儿对鲜花和美丽两个单词的理解记忆。

1.2英语故事内容丰富,拓展学生知识面

例如英文小故事:Iamarabbit,Ilikecarrot.WhenIseebigwolf,Iruntomyhouse.简短的几个词语组成,讲明了兔子喜欢的事物,兔子的天敌,以及兔子应对危险的方法,能够在故事的讲解过程中不仅仅让幼儿学习到相关的单词,更能延伸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

1.3提供多种途径发展幼儿的语言及其他能力

英文故事教学法要求幼儿同时具有讲、听、模仿能力,通过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课堂英语教学中,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模仿能力,[2]同时,由于英语属于外语,掌握好英语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幼儿学习其他语言的能力,要想理解英语故事,就需要用中文翻译,提高了母语的水平。幼儿通过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等方面的联系掌握学习内容,提高语言能力以及其他能力。

2实施学前英语故事教学法的策略

2.1演示故事过程中引入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演示,或者在课堂上直接播放一则简短的英文动画,如猫和老鼠,米老鼠和唐老鸭都是经典有趣的动画,先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观看,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如:米老鼠的好朋友是谁?猫的英文单词怎么说,Tom是猫还是老鼠?让学生在观看欣赏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想法,为后期的教学减轻了压力,这样,教师再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讲解,就可以省时且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故事的欣赏与理解是学前英语故事教学法最直观的体现,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2.2适当中断故事吸引注意力

有些故事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对于学生来说不是很容易接受,因此需要教师逐段分章节讲解,这时可以引进中短法来进行过教学。在高潮部分稍作停顿,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例如发挥你的想象力猜想故事主角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你觉得主角心里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这么想,以此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于英语文章的学习也逐步加深。另外,对于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学生来说,中断法可以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

2.3学习和表演故事拓展延伸

课堂演示完毕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配好几名学生各自的角色,对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注意表演过程中尽量选择简短的英文故事,能够让学生用英文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有所思,有所得,[3]亲身表演后能够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学习不仅仅是教师,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3结束语

学前英语教学的十分重要,不管是对于幼儿的初期英语学习能力,还是后期学习其他外语的能力,故事教学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相关的幼教工作者来说,探索学前英语教学的道路还很长远,需要针对幼儿的特点和当下的学前教育形式继续深入发展,同时需要幼教工作者持续共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岳洪.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英语故事教学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5(2):152-153.

[2]潘谊清.幼儿园故事教学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6,(6):26-28.

第5篇

1.英语绘本的概念

绘本这一词汇最早来源于日本,其英文名称为“Picture Book”。它的概念是指以文字和图片组成的具有完整情节的故事书。这种故事书能够表达特定的情感和一定的主题内容,简而言之,英语绘本就是用英语来讲述故事的一种表达形式。

2.英语绘本的特点

(1)制作精美

在英语绘本中,常常会穿插大量的图画,这些图画既能够辅助小学生更好的进行英语阅读和理解英语文章内容,还能够吸引小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因此,这些图片大多是世界上著名的插画家的作品,他们运用极其丰富的手法构建故事情节,表现故事主题,绘画出来的插图十分精美,并且在构图和色彩方面都极具特点。他们制作出来的插图能够紧紧吸引住小学生的眼球,让小学生在视觉上受到强烈冲击。英语教师在运用绘本上的图片时,只需用相机进行拍摄,然后运用于英语教学视频课件中就可以了。

(2)语境真实

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中使用绘本教学,有一个最显著地优点就是英语绘本能够给孩子提供英语学习的真实语境,这是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所无法相比的。通过课本教学,小学生不仅能够领会到纯正的英语语言,还能够丰富英语词汇。同时在这种真实语境下,也为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英语奠定了基础。

(3)想象丰富

毫无疑问,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中使用绘本教学,在丰富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的思维空间更广阔,想象力更丰富。因为绘本中的故事包含各个国家的文化背景、风情习俗,小学生通过对这些文字和画面的阅读,能够让自己徜徉于不同的世界,这极大的丰富了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并且小学生还可以根据绘本中所描绘的意境,对故事展开想象,从而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绘本教学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善于穿插绘本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好一门课程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至关重要。在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中,教师必须善于将绘本故事穿插于英语课堂教学当中,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除此之外,在英语课堂中应用绘本教学,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集中学生注意力,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参与到英语学习当中来。下面我以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Unit 4 We love Animals这一单元为教学案例,在这一单元中有一段这样的对话:We Love Animals. I have a panda. Look at my rabbit. Look at my elephant. Oh, it?蒺s lovely.在这段对话中,总共涉及到了三种动物,分别是panda熊猫、rabbit兔子还有elephant大象。如果英语教师只是简单的通过英语录音播放或者让学生朗读和背诵来学习这一单元,对于学生来讲恐怕是毫无趣味性。在这个时候英语教师,完全可以将绘本教学穿插到课堂教学当中来,英语教师首先可以做一个及其简单的教学准备工作:黑板板书、教学视频、动物图片。其次在讲授I have a panda. Look at my rabbit. Look at my elephant时,将三种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小学生看,视频软件同时配合播放出这三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关于它们的小故事。最后英语教师布置英语作业,让小学生们搜集关于小动物的绘本故事。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英语教师在一开始用绘本中的动物图片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然后又通过教学视频中绘本故事的讲授,让学生身处真实的语境,丰富了小学生的英语词汇,培养了小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2.精心编制绘本故事,使绘本故事符合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必须要具备编制绘本故事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才能够让绘本故事更加广泛的应用于小学英语高年级课堂教学当中。我国上海市英语教研专家朱浦曾发表过这样的言论:“我们的英语教师,大多都只是会教授教材,而不会有效的运用教材,丰富教材内容。”这句话表明,英语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在教学中要学会对教材内容进行构思再创作,使其丰富后的教材内容更适合于英语课堂教学,而创编绘本故事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就是创新教材内容的有效方法之一。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英语PEP(三年级起点)Unit 2 My Family 这一单元时,并没有找到合适的绘本故事辅助教学。英语教师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英语课堂学习,就运用mother,father,brother,sister等词汇精心编制了一个绘本故事,在故事的创编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尺度,既然学生能够掌握词汇的运用,还要注重其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创编的故事中学到英语教材内容中的知识点。

第6篇

【关键词】寓言故事 英语教学 运用 对比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初中英语教学中,有关老师注重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语法等的学习,内容比较繁琐枯燥,没有一种应用英语的听说练习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缺乏动力和兴趣,从而阻碍学生学习英语,不利于英语教学。

教学有法,然而教无定法。而英语教学中注重改革创新,积极采用寓言故事教学法,带领学生学习有趣的寓言故事,从中巩固单词和语法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最终促进学生学习。

一、故事教学的优点

1.故事教学促进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寓言故事教学法,能蛴行Т俳孩子培养学习兴趣。学生对鲜艳的插图、卡通的道具、莫测的情节及教师的讲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后在教师重复故事的讲解中不断锻炼自己的听力和语感等,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注意力集中,从而帮助孩子学习。

2.故事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寓言故事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寓言故事来源于生活。在讲课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灵感,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姿态,用形象的动作来表演寓言故事,朗读寓言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感获得培养。

3.故事教学有利于文化渗透。英语学习是一门语言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中西文化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中肯定会比较困难。而寓言故事属于英语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也包含许多常用单词和句型等。英语课堂上通过寓言故事教学法有利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带领孩子领略文化魅力,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听说能力。

4.故事教学促进合作学习。寓言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练习故事情节,通过这种合作方式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锻炼他们的听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等,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提出有效方法促进寓言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针对当前有关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英语教师都在注重改革创新,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握寓言故事的特点,促进寓言故事教学。

1.培养各种形式的朗读方式。英语朗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不同形式的朗读方式,比如我们常进行的老师领读,学生跟读;或者用播放软件反复播放一段课文录音并跟读;小组合作练习,分工合作,一个小组成员朗读,另一个小组成员负责评分等等。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朗读方式,提高英语语感,提高自信心,才敢于说英语,才能学好英语。

2.针对知识点展开讲解。初中英语教学注重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孩子能够谈论如何到达目的地,能够谈论自己的日常生活,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等,了解朋友及家人的生活。所以教师在进行授课时,才可以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带领学生学习。比如在操练句型 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ride my bike.

How long does it take? It takes ten minutes.

How far is it from your home to school? It’s about 10 kilometers.时,让学生首先学习相关交通工具,然后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回答,让学生结合汉语回答英语,从而促进孩子的学习。

3.复习运用。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普遍存在健忘的毛病:对于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型,他们有较强的短时记忆能力,可老师们都很明白,过两、三天或一个多星期之后,遗忘程度是百分之九十。初中学生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学习,寓言故事往往有趣生动,学生记忆比较深刻。因此,在有效时间内通过复习寓言故事,学生能够很快的想起故事情节,然后一连串的想起其中的单词、句型等知识点。

4.选择情节感强的故事。在选择寓言故事进行授课时,应该选择情节生动、吸引力强的故事,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乐在其中,越学越爱学。故事情节的扑朔迷离、耐人寻味的故事结局,都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兴趣。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该结合先进科学技术,将故事画面、声音和故事情节展现给大家,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帮助孩子学习。

三、小结

英语语言是一门艺术。有关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也就是备课时既要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学情,将二者联系起来,在英语教学中运用寓言故事,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感,促进他们合作学习。为了促进寓言故事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教师应该注重改革,培养各种形式的朗读方式,针对知识点展开讲解,复习运用,帮助孩子记忆,选择情节感强的故事等。相信教师通过这些方法能够促进英语教学,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最终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7篇

在英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故事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英语故事中获取英语知识,提高学生英语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的效率。

一、构建故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如果学生在没有任何的故事情景下去学习和讲述故事是十分困难的。英语教师应当在上课前借助课本和多媒体的力量,将教材中的学习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制作呈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的故事情景,让学生置身故事之中学习本节课的英语知识。在展开故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自由的讨论和交流,交流的话题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息息相关,这样可以在段时间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故事的兴趣。

例如可以在英语教学的教材内容设置中,适当的引入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内容,可以在教材中对学生增添古诗英译环节,构建英语故事情境,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如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展示杜甫诗句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其英译为“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The endless River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让学生来探讨其英译的好处,以及传达了怎样的意境和情调,不但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从而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二、选择教学故事,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并能够借助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展开丰富的带有趣味性的英语故事课堂。因此教师在故事的编排和选题过程中应当考虑故事编排的难以程度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而且故事还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故事不但要有趣味性,还要带有一定的小哲理,给学生一定的启示。

例如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听英文歌曲,使学生能够强化对英文单词的认识,“sway”这首英文歌:“Make me thrill as only you know how,Sway me smooth, sway me now,Make me thrill as only you know how”,通过英文歌曲,感知其中表达的词意,并结合相关文化去加以评判,从而实现加深对英语知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同时,还可以让学生阅读如China Daily这类的英文报纸,还能够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介绍中国文化的文学英文作品,如阅读英文版本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如具备中国传统文化内的《论语》,其英文版本为的(Confucian Analects)。同时,对于英语教学中,可以加强中国文化渗透,优化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树立“中国文化输出”意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于都翻译的《道德经》,其英文版本为(Tao De Ching),对于喜欢现代文学的还可阅读林语堂《吾国吾民》的英文版作品 (MyCountry,My People),加大学生对英文与中文的互换认知水平,不仅可以培养在教学中学生在中国传统文化认同方面的敏感性,也可进一步提升学生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促进多文化沟通交流,还可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三、合理编排故事,加深学生理解

由于高职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对故事的内容不能马上理解,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课堂中需要对编排的故事进行生化,采取学生利于理解的手段,让学生对故事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并在运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己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加工和再创造,使用自己能够掌握的英语词句对故事通过表演的形式进行表达。基于企业用人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目标项目,结合不同行业对英语人才需求情况,合理制定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多元化让学生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模式,并且检验了最终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课堂的时间充分的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的潜能,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故事的表演中加强合作和交流。表演的故事内容越丰富,学生掌握的词汇就越多。教师在使用这种教学方式时,要针对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确保设计出的任务具有具体性和可操作性。学生可以完成任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协商、交涉和沟通等,从而达到对学习和语言的掌握。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在观看西方文学影视作品时做好笔记。学生在观看英语电影时,教师应该给予其指导,让学生准备好笔与笔记本,自己将观看影片时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这样地记录是一种英语单词与句子积累的过程,对那些英语语法知识薄弱的学生帮助将会更大,经过长时间熏陶,学生耳濡目染地就学会模仿影片中的对话或者是使用其中的英语表达,其中的一些常用的单词也将学习吸收。我们在学习举办聚会这个单词时,最常用学到的就是:have /hold a party,但是很多英美影片中在表达这个意思时都采用了这种表达方式:throw a party,从字面意思上来解读,举办聚会需要花钱,而throw一词就生动形象地表示了向里砸钱的意思,学生记录下来这种词组用法,久而久之就能够学到许多地道的英语发音与英语表达方式。

第8篇

关键词: 英语故事教学 困境 社团活动课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蕴含的意义。因此,故事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语言学习材料,更能有效地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丰富儿童的情感和想象力。

英语故事教学法就是充分运用了故事的吸引力,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情境,掌握必要的英语词汇、句型、语法与文化等,并使学生在合作与分享中学会交流、学会思维、学会创新、学会成长。英语故事教学法自实施以来,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而且备受广大英语教育工作者关注。某些教学工作者及研究人员对英语故事教学进行了大量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王建平在《基于故事的小学英语教学》中从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师作用三个方面着重介绍了做好英语故事教学的实践经验;王林锋,靳玉乐在《走进“故事中心”英语教学》中详细阐述了“故事中心”英语教学的内涵,让广大一线教师对英语故事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陈琴琴和张文华,王朝分别和大家分享了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成功经验。

然而故事教学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本地区所使用的教材是否适用于开展故事教学;学生程度水平是否适合于开展故事教学(笔者阅读的有关故事教学文章作者大部分是一些大城市的教育工作者);教学课时是否足够开展故事教学等因素。笔者所处城市属于三线弱城市,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学习还不太重视。使用的教材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该教材大部分是对话教学,没有专门故事板块教学。学校功课表安排每周两课时,但学校活动多,经常冲课,因此课时量少,课程任务重,任课教师经常为完不成教学任务而愁眉苦脸。

因此,笔者另辟蹊径,充分利用学校社团活动这块自由地开展英语故事教学。

一、在学校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的优势

什么是社团?社团是各种群众性组织的总称。学校社团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爱好的学生,在学校引导下而组成的一种互益组织。社团组织成员组织的原则,往往是以各社团人员的兴趣为中心,所以有的社团有时称“××兴趣小组”。兴趣小组和社团相比,社团应该说更具规范性,组织的要求更严密,活动更具开放性,等等。

英语社团是由那些对英语学习有特别的兴趣和爱好的学生组成。利用英语社团来开展英语故事教学具有以下优势。

1.社团成员对英语学习有浓厚兴趣,这是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前提。

2.社团成员英语基础好,学生程度相当,这是开展英语故事教学的有利条件。

3.社团活动时间有保证(一周两节课),老师自主安排教学内容,没有繁重教学任务,这是开展故事教学的有力保障。

二、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的尝试

笔者以所任教的年级(三年级)为例,谈谈如何在社团活动课中开展故事教学。

1.组建英语社团

新学期伊始,老师开始着手组建英语社团。以年级为单位,由学生自愿报名,老师对报名学生进行面试,对符合条件的学生吸纳为社团成员,每个社团人数三十个左右。

2.确定教学内容

老师要求每个社团成员根据自己兴趣爱好,向老师提供一个自己喜欢的英语故事,老师再从学生提供的故事中选取适合他们年龄特征、适合开展故事教学的英语故事作为本学期的教学素材。

3.故事教学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从课型上看属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有其一般认定的过程和适用的技能(马剑辉,2008)。就故事教学步骤而言,目前人们普遍认同“故事前―故事中―故事后”三步教学模式。

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案例,谈谈在开展故事教学的过程中相应的活动设计。英语故事“We are friends.”讲述的是一只小乌龟因为没有爸爸,没有妈妈,没有朋友很伤心。后来它遇到了小鸟、小兔、小猴,它们都邀请小乌龟一起玩,可是小乌龟不会飞,不会跳,不会爬树。最后来了一只小鸭子,小鸭子邀请它一起游泳,小乌龟终于找到朋友,变得很开心。故事虽然短小却充满趣味性,而且寓意深刻,很适合三年级小学生。

(1)故事前活动设计

由于三年级是学习英语初始年级,学生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故事前向学生播放一首英语歌曲“The more we get together.”作为热身,通过演唱这首歌曲,让学生感受到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在歌曲中认识新单词“friends”,从而引出故事。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笔者用课件向学生呈现故事中小乌龟在哭泣的图片,提问学生:“Why is Tommy crying?”并加上肢体语言帮助学生理解图片内容,让学生猜测故事内容(可以用汉语表达)。

(2)故事中活动设计

故事教学应遵循“整进整出”原则,即整体输入―理解学习―整体输出。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完整的语篇,学生在一个“自然、真实、完整”的情境中学习“完整的语言”,将能交际和意义理解作为语言学习的重点,然后从语篇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并由此建构意义。故事中活动一般包括三个环节:整体理解故事、深入理解故事、读故事。

第9篇

关键词:英美文学典故来源翻译

一、引言

典故在英美文学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运用典故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作品添加了色彩,同时也给翻译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障碍。典故一般是指在诗词文章中运用神话、寓言、传说等方面的故事引用,对于翻译的具体要求不能破坏典故原本的内涵,还应该保持语言的顺畅度,需要充分考虑到文化背景的理解性差异因素[1]。在英美文学作品的欣赏过程中,典故的不同文化背景因素对于读者的理解会造成一定程度的障碍,因此作品的翻译需要合适的翻译技巧,并且不能脱离典故原本内涵。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过程需要追本溯源,充分理解典故的意义,同时熟悉并掌握与典故相对应的翻译技巧,这样有利于提升跨文化交流水平。

二、英美文学中典故的来源

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神话与传说故事,有着浓厚的西方文化氛围,具体包括古希腊神话故事、基督教的《圣经》、经典文学作品与寓言故事等。

(一)古希腊神话故事。西方文化的根本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在这个时代的文明古国中,民族的源头成为众多神话故事的相应承载者。古希腊时期的神话传说传递出民族的现实生活风貌与精神气质,同时也传达出一种绵延不断的文化气息[2]。从古希腊神话故事中可以读取到一种愉悦诙谐或伤感凄凉的情感,也可以充分体会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生活气息。现当代的英美文学领域中使用到的一些典故有不少来源于古希腊时期的神话故事,在简单形式的语言背后透露出的是一个历时漫长且内涵丰富的神话世界。

(二)基督教的《圣经》。宗教文化是西方文化中必不可少的构成部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文化的作用能够给社会带来一种精神信仰,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3]。基督教的《圣经》能够维持西方文化庄严神圣的发展进程,同时提供了众多富含智慧理念的经典故事,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大部分典故都来自于《圣经》。

(三)经典文学作品。经典文学作品在社会上是广为人知的,而作品中的故事与人物都是人们所熟悉的,如果这种文学作品深得人心则会促使一部分典故得到社会的肯定。莎士比亚一系列戏剧作品中的故事与人物,比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具有代表意义;同时一些经典形式的台词也可以构成现实生活中的常用习语,例如A light heart lives long(豁达者长寿)、Pride goes before a fall(骄者必败)、Success grows out of struggle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成功源于努力去克服困难)等,有些典故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领域中的常用习语。

(四)寓言故事。寓言通过简单形式的故事展示出一种人生体会或社会感悟,该类型故事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可以很好地发挥描述文学内涵的作用。例如Nurse a viper in one’s bosom(把蛇放在怀里)来自于《伊索寓言》中“农夫和蛇”的寓言故事。除了相关的寓言故事以外,一些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也会成为典故从而被社会传承下来,对于这些历史典故应该充分了解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与赏析的英美文学作品。

三、英美文学中典故的考虑因素

信、达、雅是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基本原则,这属于一项难度系数较高的实用性原则[4]。对于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而言,要达到“信”的翻译效果相对比较容易,而要想达到“达”与“雅”的翻译效果,需要译者对所翻译的英美文学作品与英美文化环境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翻译英美文学典故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几点的具体因素。

(一)文化背景的差异。各个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概貌与历史进程的发展基础上体现出独特的社会风俗、与生活习惯等文化背景。对于这种深受文化背景因素影响所形成的文学作品与他国的文学作品会存在一定程度的文化差异状况,而且历史传承下来的典故更会受到各种不同地域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需要熟悉文学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背景,同时应结合我国文化传统与生活习惯的特点,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与常用习语通过接近于汉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有利于实现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完美结合的目的。

(二)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中国文学中的典故形式丰富多彩,与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在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的对应情况,在翻译时需要加以考虑,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翻译效果[5]。英汉典故的对应情况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存在对应的方面可以进行直接互译,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和与其对应的汉语典故在某种意义与用法上会有基本一致的体现,可以达到直接互译的目的,然而基本一致的对应情况并不意味着属于完全形式的对等,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相对于总体情况而言可以达到互译效果。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分情况互译的典故来说,即在英汉典故的内涵与用法出现不一致的情况,通过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在英汉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形适当地运用翻译技巧达到灵活互译的目的。

(三)文章的整体性。英美文学中的典故借助文章的形式可以达到画龙点睛或增加文学色彩的理想效果,所以在典故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其在文章中所起到的具体作用[6],根据文章的整体性特点考虑使用一种合适的翻译方式。

四、英美文学中典故的翻译技巧

因为英美文学中典故的具体出处和寓意表现出不一致的情况,同时典故承载着特殊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所以在进行翻译之前需要充分地理解其内涵,才可以通过相应的汉语形式达到合理组织语言的描述效果。

(一)直译法。直译法是指无需经过任何形式的转化过程就可以直接把英美文学中的典故翻译成对应的汉语。然而这种直译并非是生搬硬套的翻译,而应在遵循原文风格与原创性的基础上,通过直接的语言转变成为无需过多解释与引申的一种翻译方式。这种翻译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典故基本对应的翻译中,使读者直观地对典故的具体内涵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感受到英美文化的特点性。

(二)意译法。基于英美文学和中国文学存在的差异性,两者的典故也有着无法对应的情况,在英美文学典故的翻译过程中有部分语言用直译法可能会改变了典故的原本内涵,从而产生理解层面上的疑惑。面对这种具体情况需要使用一种适当且易于理解的语言形式进行翻译,即意译法,用以实现典故原本内涵的完整表达目的。

(三)套译法。对于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典故存在不完全对应却具有共通意义的情况,套译法可以达到理想的翻译效果,使用中文含义相近的典故或者日常习语表达出英美文学典故的原本内涵,同时可以有效解决直译法所引起的语言缺乏文学色彩的问题。

(四)增译法。增译法是在直译法的基础上适当地加入与某典故习语相关的文化背景或历史信息,让读者可以更好地深入理解,从而体现出英美文学典故所蕴藏的民族文化与社会气息。

五、结语

文化直接产生于社会实践过程中,各种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形成了各种不同形式的文明与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个不同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日益频繁,这种交流机会不但实现了技术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目的,同时属于一种跨文化的交流形式。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与文化作品承担了信息承载与沟通交流的功能。在面对某种语言的文学作品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具体的内涵,熟悉作品所处的文化背景,如果使用另一种语言重新叙述文学作品,应保证在尊重其原本内涵的基础上,尽量地达到“雅”的翻译效果。文学作品典故的翻译过程要求翻译者能够充分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与在本国语境氛围下的实际意义,在这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翻译方法有效达到翻译文学作品的理想效果。语

参考文献

[1]王小清.英美文学中典故的阅读分析[J].语文建设,2013(15):45-46.

[2]孙淑霞.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词汇及其所蕴涵的女性歧视观念[J].社会科学战线,2008(3):265-266.

[3]孙雷.浅析《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99-200.

[4]孙致礼.新时期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水平之我见[J].中国翻译,2008(3):47-51.

第10篇

《圣经》出自基督教,是基督教的圣典,对西方文化影响巨大,在英美及其他西方国家,《圣经》几乎是家喻户晓,所以出自《圣经》的英语典故也最丰富、最经典,比如Judas(中文名犹大)是奸细和叛徒的代名词;至于童话、寓言,它们可以是来自英语国家,也可以出自其他非英语国家和民族,很多英语典故出自《伊索寓言》,比如inthelongrun(表示最终结果)就出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龟兔赛跑”;文学艺术作品也是很多英语典故的出处,比如aCleopatra(代指绝代佳人)就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

二、英语典故的翻译技巧

虽然用好英文典故可以使文学作品色彩大增,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典故却也成了我们学习西方文化的一个障碍,因为如果我们对典故进行直译,往往不能完全解释典故的真正含义,甚至有时候会因为曲解了字面意思闹出笑话,所以,掌握英文作品中英语典故的翻译技巧对于我们更好地引用英文典故至关重要。若想对英文典故进行准确的翻译,必须先搞清所要翻译典故的出处,然后将其以合适的方法呈现出来。英文作品典故的常用翻译方法有直译方法、套译方法和意译方法。直译方法虽然是按字面意思直接翻译,但并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硬译,只是为了尊重作品原创性,当汉语中有和英语典故相互对应的概念时通常会用这种方法进行翻译,比如Crocodiletears就采用直译的方法,译为“鳄鱼的眼泪”,Cinderella直接译为“灰姑娘”,无需附加其他解释;如果某些习语和汉语意义相似,那么可以使用套译的方法进行翻译,比如toseparatesb’sgoat就运用套译的方法译为“大动肝火”;还有些英文典故在中文中完全没有相似的概念,这时候直译和套译都无法解决问题,就采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在进行意译必须不能脱离原文的意思,所以要在了解了典故的出处及相关故事后进行意译,比如:AnAppleofDiscord,这个典故出自古希腊神话,它不能直译为“纠纷的苹果”,而是根据它背后的故事将其意译为“祸根”。

三、英语典故和英文作品的关系

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典故通常是相互交融紧密相连的,下面就以英语文学作品、《圣经》典故之间关系和英语文学作品、神话之间的关系为例说明这一点。

1、《圣经》典故和英文作品之间的关系

《圣经》对整个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在文学作品中更是被频繁运用。比如《羔羊》(作者威廉布•莱克)中的第二节:LittleLamb,whomadethe……,该诗的第一节讲的是一个小孩问一头羔羊是谁使它来到这个世上,第二节对第一节中的问题做出回答说他也叫羔羊,这个“他”是耶稣,因为在《圣经》的《新约》中,耶稣无数次称自己为羔羊,如果学习过圣经,就不难对这些诗歌中的典故进行理解,进而可以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美国诗人卡尔•桑德堡也曾在他的一部作品中提到基督受难的事,它与《圣经》中的典故有关,圣经里讲到,耶稣在被犹大出卖后的第一新年月圆之夜被处死,耶稣死的时候,原本明月普照的世界一下子变成了漆黑一片,所以,那晚的明月成了耶稣受难的证明。戏剧大师莎士比亚也在他的作品中引用过《圣经》的典故,《威尼斯商人》是一部体现仁慈、博爱精神的杰作,剧中主角安东尼奥是作为基督徒出现的,他乐于助人、不求回报;在法庭上坚持正义,甘愿为正义受罚;对于生活的苦难能默默承受,他的言行符合基督教徒应当拥有的精神,所以莎士比亚塑造安东尼奥这个形象的原型是基督徒。约翰•弥尔顿在他的作品《失乐园》中引用了《旧约》里的内容,讲了亚当和夏娃在撒旦的诱引下,违背上帝的旨令,偷吃禁果(长在善恶树上),被逐出乐园的故事。弥尔顿在其后来的《复乐园》作品中也引用了《圣经》中的典故,那个典故出自《新约•路加福音》。还有许多其他的欧洲伟大作家也都谙熟《圣经》,《天路历程》(班扬著)、《浮士德》(歌德著)等作品都说明了这一点,在文学作品中引用圣经中的主题几乎成了西方早期文学作品创作的传统,同样,如果对《圣经》不熟悉,就无法理解很多英美作家的经典作品。

2、神话故事典故和英文作品之间的关系

《夜莺颂》(济慈著)的前四句:Myheartaches……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厌倦,说自己正在走向忘川,其中的Lethe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它指的是阴间的一条河,人们在死后饮用这河里的水便会把在人世间的一切都忘掉。埃德加•爱伦(美国文艺批评家、作家)在其作品中有一句话提Procrusteanbed,这个Procrusteanbed是指“一刀切”这种政策,它出自古希腊的神话。强盗普罗克汝斯开了个黑店,所有投宿的过客都被强按在他的床上,如果过客的身材比他的床长,他就剁掉过客伸在床之外的脚,否则就强行把人拉长,直至被拉的人死亡。Procrusteanbed就是用来表示强硬的手段或政策。拜伦在他的叙事诗中有一节:Placemeon……诗中有一处“There,swan-like……”意思是我愿意像天鹅一样,哀歌而死亡。这出自古希腊的一个神话传说,说的是天鹅在垂死的时候曾作哀鸣。诗人借助这个典故来表明自己宁死也不肯在民族战争中做亡国奴的决心,如果没有理解那句话的希腊神话背景,就很难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其它受古希腊神话故事启迪的还有《仲夏夜之梦》、《尤利西斯》、《奥德赛》等,所以,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通常都会作为很多英语文学作品的点睛之笔,增加了文学作品的经典性。由此可见,英语典故与英文作品常常是并行存在的,英文典故使得文学作品只用寥寥数语,就能表达其深刻的蕴味,不理解英文典故,也无法理解许多文学大家的经典作品。

四、结束语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法;运用

一、故事教学法的内涵分析

故事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通过故事的融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简言之,就是将故事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具体的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内容系统地讲述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同时还能够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对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技术实施教学,例如,可以使用数字故事叙述教学法,改变传统教学中板书教学的单调方式,以此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

二、故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1.故事教学法促进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初中英语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应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锻炼他们在英语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故事教学法主要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利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实施英语教学,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改变以往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教学知识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主动性。

2.故事教学法让学生的能力向多元化发展

以往的英语教学中大多都是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简单的句子和单词就能向学生清楚地阐述文章要表达的意义。只需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就能够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现代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内容相对广泛,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由于现代英语课程的设置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应用故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能够让学生将自己学习的单词和词组灵活地运用到情景编剧当中,在展示学习效果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优化整体教学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在熟悉多媒体操作的同时还能够加强自身的英语基础,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三、故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1.设置故事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利用故事教学法实施教学需要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为此,教学中每一个故事应该设定特定的情境,初中英语教学故事教学法也是如此,需要有一定的情境作为支撑。只有在教学中构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从而让他们能够真正地融入英语故事当中。否则,教学在没有创设英语故事情境的情况下让学生直接走进英语故事是十分困难的。故事情境的创设应该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施故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对已经设置的教学情境进行改动,能有效促进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仁爱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7 Topic2 SectionC的“Table Manners”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他们认为正确的餐桌礼仪,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谈论,教师作为聆听者,如果发现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时,可以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然后将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设置到情境当中,通过情境教学的方式提醒学生这些方面的错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以接近真实场景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错误认识并且加以改正。

2.拓宽故事教学法途径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英语小故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是故事教学法实施的目的之一。通过对故事的感悟能够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思维模式,然后将复杂的英语学习过程转化为简单的英语故事,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故事帮助学生养成认真思考的习惯,也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法让学生养成用心观察的学习习惯,此外,利用故事教学法还能够让学生养成规范的英语学习习惯。例如,在教学仁爱七年级上册Unit 1“Making New Friends”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人与人之间打招呼的故事,让学生在聆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问候过程中应该注意的细节,把握问候语的关键节点,这样一来,对于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讲解词汇背诵错误的小故事,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英语学习习惯。

3.实施故事角色创建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故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虽然能够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故事内容的消化还没有达到具体的要求,对于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的理解也是比较模糊的。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该部分的内容,而能够加深学生记忆和理解能力的最有效方式无非是表演。教学中要想将整个故事系统地串联起来,学生需要对故事情节有效地把握,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故事进行加工,最终通过语言知识或者是肢体动作表达出来,这样对故事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通过表演的形式还能够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展示真正的自我,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实际教学中,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的实现首先应该按照教学安排编制教学故事,教师和学生一起编制一个完整的教学故事,然后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邀请每一个小组的代表在课堂上扮演故事当中的角色,其他的学生和教师作为观众在台下观赏表演。最后教师和学生给予各个小组公平的评价,通过小组打分的方式诠释他们进行故事表演的结果。教师可以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对以后的教学充满兴趣,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英语教学的效果,同时也能够降低学生对英语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

新课标教学要求倡导实践和交流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教师在教学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多种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但是就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学生自觉性较差,学习动力不足等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到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故事教学法对学生英语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敏.运用故事教学法,轻松学Reading[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7):128.

第1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 英语绘本 有效性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英语课程要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的、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有一种媒介由此脱颖而出,那就是――英语绘本。《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也谈到,作为英语教师应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因此,作为小学英语教师的我们,如果能使这些英语绘本以其纯正的英语语言参与到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来,必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们的课程资源,从而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绘本就是指图画书,是通过绘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不同向度上交织,互动叙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让绘本走近孩子,师生共同分享优秀的英文绘本,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二年来,笔者根据不同的教学主题,选择合适的英文绘本,结合字母教学、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多种课型进行尝试,收获颇丰。

1.字母教学,绘本激趣

单纯的字母教学往往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绘本资源,创设轻松自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字母学习的快乐,享受绘本阅读的喜悦。

在指导三年级学生认识26个字母之前,笔者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英文绘本《Chicka Chicka Boom Boom》。故事从“ A told B, and B told C,‘I’ll meet you at the top of the coconut tree.’”开始,26个英语小写字母仿佛一个个淘气的小宝贝,相约在一棵椰子树上聚会,待故事发展到了“Still more C W! And X Y Z! The whole alphabet up the C Oh, no!”时26个字母都出现了。

又如,字母i,o,u 的重读闭音节发音教学分布在PEP 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三、四、五单元中。为了更好的展开教学,我将这三部分内容整合为一个有趣的绘本故事。图6 中红色标注字母i 的发音是元音字母i 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i],红色标注字母o 的发音是元音字母o 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 c],红色标注字母u 的发音是元音字母u 在重读闭音节中的发音[Λ]。在故事的教学和演绎中,让孩子体会他们的发音规律,由于故事创编得很有趣,孩子们在富有童趣的故事中弄懂了其间的发音规律。使原本分散而枯燥的音标教学,变得更生动、有趣、有效。

课堂上,笔者引领着学生,借助PPT,逐页呈现绘本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感知26个小写字母。然后笔者呈现了绘本的FLASH动画,和学生一起欣赏动态绘本。接着笔者带领学生进行字母跟读和自主朗读。最后,笔者布置了以“角色扮演”为主题的homework:请学生根据绘本中的故事情节,扮演故事中自己喜爱的字母,在课余时间进行演练。通过对绘本的阅读和演练,学生很快就掌握了26个字母的组成成员和先后顺序。

2.词汇教学,绘本共情

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加强直观性、趣味性,利用语境,突出词汇教学的整体性?英文绘本的介入打破了词汇教学的尴尬局面,学生在由绘本创设的趣味情景中,轻松习得语言,丰富内心情感。

在三年级学习动物单词的英语课中,笔者充分利用了英文绘本《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辅助词汇教学。课堂上,在“Brown Bear, 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的疑问中,笔者和学生们一起开始了奇妙的动物园之旅,一只只的动物翩然而出,每翻一页就是一种新的动物,一个新的单词,一份新的心情。随着动物的不断登场,富有韵律的句型反复出现,很快学生就能琅琅上口地回答“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除了简单的问答句型外,学生也轻松学到了bear,bird,duck,horse,frog,cat,dog等多种动物的英语名称,复习了有关颜色的英语单词。

3.阅读教学,绘本促读

五年级上册绘本故事《The Snake and the Rat》描绘了一只机灵的田鼠被蛇抓到之后机智脱险的故事。绘本阅读课上,老师设计了六步享受阅读模式:享受阅读第1步――带着问题进入故事;享受阅读第2步――带着疑问猜测故事;享受阅读第3步――带着好奇理解故事;享受阅读第4步――带着期待聆听故事;享受阅读第5步――带着感情讲述故事;享受阅读第6步――带着欣赏分享故事。通过分层设计,层层递进,老师不仅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绘本阅读,理解绘本内涵,而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渗透科W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比如在享受阅读第3步,请学生自主阅读找一找“What can the rat do?”时,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两条阅读小提示:借助图片及上下文理解生词;通过拼读音节,猜测读音。在这些提示的帮助下,学生顺利地阅读任务,并在在潜移默化中运用阅读策略提高了阅读效率。

4.写作教学,绘本提升

英语写作是小学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将绘本阅读和英语写作有机结合,通过画写、仿写、猜写、续编、创编等多种训练形式进行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