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我和父母

我和父母

时间:2023-05-29 17:46:11

我和父母

第1篇

我的父亲是一位老兵,母亲是大家闺秀,两人相差8岁,是当年经组织介绍而结婚的。以现代人的眼光看来,他俩无论从地位还是从年龄上而言,都不能称为“般配”。然而老俩口在一起生活了半个多世纪,却是恩恩爱爱、相濡以沫。这令我们十分疑惑:难道父母的“爱情指数”很高?

一次,我和妻子陪父母去逛服装超市。超市新进了很多应季服装,妻子指着一款风衣对我说:“老公,给你买一件风衣吧!你看那件风衣多新潮,你穿上它,准保帅气!回头率肯定能提高10%!”

我俩在超市这边选购,母亲在那边则给父亲选好了一件毛衫:“老头子,你看那件咖啡色的毛衫多厚实。你穿上它,免得感冒!”

我打量了一下那一件毛衫:“妈,这件毛衫颜色太老了,还是对襟的,多土啊!”母亲说:“什么老啊、土的,对襟更好,你爸平时穿、脱都方便。”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拎着风衣和毛衫陷入了沉思:我和妻子的爱情与父母亲的爱情有着天壤之别!我和妻子的爱情是秀给别人看的,穿上风衣,增加我的帅气指数,提高我的回头率,明显带有“秀”的成分。父母的爱情却是留给自己的,觉得温暖、舒服、方便就好。

一天,妻子过生日时,我把亲友、同事都喊来,在饭店里摆了一大桌。大伙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妻子看到这么多人前来“祝寿”,自然十分高兴。尤其是当我把一串白金项链作为生日礼物挂在她的脖子上时,她兴奋得满脸通红。

两周后,是母亲的生日。生日这天,父母拒绝了我们“在饭店里摆一桌”的建议。从未下过厨房的父亲破天荒地扎起了围裙,下厨房给母亲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长寿面”。母亲一口气吃了个精光!母亲虽然高兴,但我清楚:母亲的这个生日过得太寒酸了。我给妻子过生日,连吃饭带买礼物,花掉了数千元;而父亲做的那碗“长寿面”,满打满算也不过10元钱!不过,当我静下来细细思量时,心中的那份得意很快化为乌有了!我给妻子过生日,过的是“排场”和“氛围”,父亲给母亲过生日,过的是“温馨”和“实在”。他那碗亲手做的“长寿面”,胜过鲍鱼海参金项链!这就是爱情在“形式”上与“内容”上的本质区别啊。

今年7月,妻子去南方出差半个月。妻子回来时,我去机场接她。有道是小别胜新婚,妻子下飞机后,像小鸟一样向我扑来,也不顾机场上“人多眼杂”,对我一通“狂风暴雨”。不久后,父亲去江苏省徐州市看望姑姑。他返家那天,母亲带着我和妻子去火车站接站。当父亲出现在站口时,母亲在站台外用力跷脚招手!见了面,母亲上上下下打量了父亲,见“没丢没缺”,才淡淡地说:“你回来啦!”一旁的我差点乐出声来:这不是废话吗?父亲就站在眼前,可不“回来了”嘛!

母亲接过父亲手中的提包,他们并排走出车站。望着他们略显佝偻的背影,我开始笑话他们的“愚”来:这哪像分别20天的老夫老妻呀!一点亲热表现都没有!

第2篇

从小到大,总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中你最爱哪一个?我总是支支吾吾地回答:两个都爱。可是,总有人钻牛角尖地问下去,好像不答出一个满意的答案就不行似的。回想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无论是快乐的,还是伤心的,都被蒙上一层淡淡的色彩——被岁月洗濯仍坚定不移的爱。我怎能为了一个回答而去衡量父母的爱呢?

生活在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我并没有仰望富人家的生活,甚至引以为豪,因为,我有最爱我的爸爸妈妈,我有一个温暖的家,我有许多许多小天地……我拥有好多钱买不来的东西。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就有非常敏感的神经,总喜欢让爸爸抱着睡。爸爸看我睡熟了,便把我放到摇篮上,谁知我脱离爸爸的臂弯就哇哇大哭起来,爸爸只好又哄又抱,直到深夜才能安睡。学会走路后,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旅行。目的地并不远,就在乡村的田野之中,交通工具也只有爸爸的一辆自行车,我们就这样开始了旅行。也许在摄像头中,那些风景都不算美,可是,在我的幼小心灵中,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美的画面。这里有绿树的庇荫,有山泉的流水,有成熟的麦田,世界是不是就这么大呢?从此,我的眼里装满了憧憬。长大后,我也去过许多名胜古迹,可是,再也没有牵动我的风景。

虽然我看起来瘦瘦弱弱的,但体质还不算差。这要归功于爸爸妈妈的“辛勤劳动”,每天为我准备营养丰盛的食物。每天早晨我都要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中午和晚上都是丰盛的“大餐”,荤素兼备。每次我都看见爸爸在厨房里忙出一身汗,因此也会认真地吃,久而久之,我不仅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爸爸也练就了一手好厨艺。睡前,妈妈会给我讲许多好听的故事,我便整天幻想着我是童话中的公主,虽然现在那些故事书都不翼而飞,但那份温暖的感觉仍保存至今。还记得有一次我惹妈妈生气,妈妈便说我是东北虎的孩子,幼小的我半信半疑,吓出一身冷汗,直到现在,妈妈还会为之发笑。可是,现在我已经长大了,妈妈再怎么骗都骗不到我了,我知道,我是妈妈最可爱的女儿!我就是这样在爸爸妈妈的悉心呵护下慢慢长大。

八岁时,全家搬到了深圳,爸爸妈妈工作也忙了起来,他们早出晚归,我常常一个人呆在家里,孤独地等待。然而,每当我听到门铃响起,便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是爸爸妈妈回来了,我像小兔子一般跳起来,兴奋地为他们开门。那一瞬,才觉得的先前的寂寞孤单都没有白费,只要有爸爸妈妈,就拥有一切欢乐幸福。在我孤单无助的时候,有爸爸妈妈陪着我,在我快乐开心的时候,有爸爸妈妈陪着我,我还有什么不满意呢?尽管我常常惹他们生气,也要挨打挨骂,可我始终相信那句——打是疼,骂是爱。有一次在书中读到,爱的反面不是恨,是漠然,是啊,漠然就代表不在乎,假如有一天父母不管我了,一点打骂又算什么呢?可怜天下父母心,爱我的爸爸妈妈,我也爱你们,所以我愿意接受你们的教育。

现在,我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也可以照顾自己了。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我希望有一天,我能照顾父母,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

当然,我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不仅仅是养育之恩那么简单。我和父母之间的每一个故事都不得不说,你让我怎么抉择,一一说给你听呢?

第3篇

“啊呀,这肉怎么那么老,我不要吃了!”说完,我便顺口将嘴中的红烧肉吐了出来。妈妈生气地看着我,板着脸说:“你怎么这么浪费呀,你知道一斤肉有多贵吗?”我不耐烦地说:“不就是一块肉嘛,又不是什么稀世珍宝,干吗这么大惊小怪呀?”“你说得倒轻巧,你知道我小候吃一块肉是多么不容易吗?”妈妈气鼓鼓地说。我摇了摇头,表示不相信。妈妈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你们这一代的孩子生活条件太优越了,不愁吃,不愁穿,你知道妈妈小时候吃的是什么吗?那时候地里有许多野菜,我就拿着小铲子去挖,每天晚上吃的不是丝瓜蛋汤,就是野菜豆腐汤,根本吃不上肉,哪像你们顿顿大鱼大肉还不满意。”

我噘了噘嘴,表示对妈妈的说法很不满意。可妈妈根本不睬我,继续说了起来:“那时候,我们只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肉,有时一碗肉能吃上好几顿,想要在平时吃顿肉那就难喽,哪像你,吃东西挑肥拣瘦,这个不好吃,那个不想吃的。”我瞪着双眼,十分惊讶,没想到妈妈小时候生活那么艰苦。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又说道:“在那时候,妈妈的生活条件已经算相当不错了,因为我是家里的独生女,但你爸爸就不同了,兄弟姐妹好几个,有时候穷到连饭都吃不饱,只能吃窝窝头填饱肚子。”

我忍不住咂了咂嘴,咽了口口水,疑惑地问:“窝窝头,这么好吃的东西,我还想吃呢!”“你现在觉得窝窝头好吃,是因为现在的配料讲究了,还有就是难得去吃,不像爸爸小时候为了填饱肚子天天吃,你就会觉得难以下咽了。”我不置可否的眨了眨眼睛。

这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啊!我从没想到爸爸妈妈和我的童年竟会相差那么大,我一定要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地回报父母。

第4篇

在这世上,父母永远是那波澜壮阔的大海,孩子永远是那小小的经不起一点风浪的小舟,没有父母的载托,孩子怎么能远航?父母永远是那峰峦雄伟的高山,孩子永远是那奔腾不息的泉水,没有父母的孕育,孩子怎么能够涓涓流淌?父母永远是那绿得发亮的绿叶,孩子永远是那美丽而柔嫩的花朵,没有父母的衬托,孩子怎么能够楚楚动人?

温暖的地方需要要有充足的阳光;正在成长的小鸟需要父母的喂的父养;我们成长中的小事也同样需要父母。父母是我们的依靠吗?不,他们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虽然,父母和我们是朋友但是他们也是我们的“烦恼”。或许从我开始懂事的时候我就已经有一点怕爸爸,因为爸爸总是用险恶的口气威胁我做我不可能做到也不想做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我在练习打字,但正确率和速度并没有超越爸爸规定的速度和正确率。我便一直在练习这一个课程,但是,我一次又一次失败了。突然爸爸来了,我并没有注意到,爸爸看了看我这门课程的成绩,非常不满意,他便生气的朝我怒吼:“你要是打不好,就打一年。我一会还要“收拾”你!”我怕极了,打字时有气无力的敲着键盘,强忍那在眼眶里打转的眼泪……

我怕,因为我挨过很多次爸爸的爆打,我知道,他一向说话算数,特别是关于学习的方面,在这方面他打起人来,并不轻

我希望和爸爸交朋友这样就会减少我对爸爸的恐惧。

“朋友”,这个撞击着我心灵的词。当我清晰地看到它向我飞来,我却发现:是我的父母驾着它而来的!

和别人一样,我对母亲不肯敞开胸怀。 因为,每当我快乐的玩耍时,妈妈就会促使我学习或去睡觉。每当我刚从那堆的象山一样的作业中回过头来,正想玩,妈妈便让活。妈妈似乎是阻挡我快乐的一道坚硬而不容易穿破的高墙。

我希望和妈妈交朋友,这样妈妈就不会是那坚硬而不易穿破的墙,而是我最好的一个朋友。

其实,与父母做朋友,不光减少了对父母的恐惧,还增加了亲情之间的信任。

我希望和父母交朋友!

第5篇

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沐浴过父母的爱,谁没有体会过父母的关怀?我也拥有无时无刻不在惦记着我,关心着我的爸爸和妈妈。

我的爸爸用“严父”形容最恰当不过了。他对我的学习、生活要求很严。他给我制定作息时间表,督促我认真完成家庭作业。除此之外,爸爸还经常让我阅读一些课外书,让我了解课本之外的科学知识。我的玩耍时间因此也大大减少。有时,别的家长问我:“你爸爸对你要求严吗?”幼稚的我用力地点头,以示“特别特别严厉,还不是一般的严厉!”现在,每当我每次考试后面对着全班第一、第二名的好名次时,我渐渐懂得了爸爸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为此,我对他真是感激不尽啊!

我的妈妈是典型的“慈母”。她对我的吃、穿十分关心,对我总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为了让我吃好,她绞尽脑汁地做一些好吃的,给我解馋。每周周末她顾不上休息,就开始洗我换下的脏衣服,第二天早上又把干净的衣服放在我的床头。特别是在我生病的时候,妈妈又是倒水,又是递药,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看看我的被子是否盖好……

现在我与爸爸妈妈虽然身处两国,当我在他们的来信中看到“学习一切可好?”的字眼,在电话里听到“记着要多穿点衣服”那熟悉而又温和的语气,我立刻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牵挂和疼爱。的确,父母的爱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可我却能够时时刻刻感觉到它的存在。

去五年级:张馨

第6篇

记者(以下简称记):今年是你和顾长卫导演结婚20周年,你们是如何给婚姻保鲜的?

蒋雯丽(以下简称蒋):我父母很恩爱,在我印象中很少吵架,长卫的父母感情也很好。受家庭影响,我们将婚姻看得很神圣。当初结婚时,我就告诉长卫:“我这辈子只有一次婚姻,如果你怕我以后像藤一样缠着你,现在反悔还来得及。”长卫性格内敛,不善言辞,但那次他说了一句俏皮话:“男人是树,女人是藤,树被藤缠着那才叫幸福。”

正因为抱着白头偕老的信念走进婚姻,我们在生活中还真用了心。夫妻间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经常分居的演艺圈夫妻。一年365天,我和长卫分居达200天以上。如果没有最基本的信任和理解,婚姻真的很难维系下去。我们不论分开多久,彼此不猜忌,不打听对方和谁在一起。

天底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我们也不例外。但每次发生矛盾,我们都遵循一个原则:不说伤感情的气头话,不翻陈年旧账,不将矛盾扩大化。儿子顾和和出生后,我在书房里摆了两个瓷瓶。谁有什么委屈、不满、抱怨,原原本本写在纸条上,放进对方的瓷瓶里。对方看了后,则将自己的歉意、感受、自我检讨写下来,也放进对方的瓷瓶里。一来二去,心中的气也就消了。晃晃悠悠中,我们走过了20年婚姻路。

记:你们一直很恩爱,为什么说是晃晃悠悠呢?

蒋:也不知为什么,每隔一段时间外界就会谣传,说我们离婚了。每次谣言一起,家里就乱成一锅粥。儿子放学回家哭着问我:“妈,你是不是和爸爸离婚了?为什么要离婚?你们不要我了,将我送到姥姥那儿。”亲戚、朋友、同事轮番在电话里安慰我:“别难过,顾导其貌不扬,又大你12岁,当初你与他结婚就有些草率。离了兴许能找个更优秀的。”“女人摊上这种事别闷在家里,出来与朋友们聚聚,聊聊天心情就好了。”

我远在安徽蚌埠的父母更是焦虑不堪。2006年长卫执导影片《孔雀》,外界说他与女主角发生婚外情,我们闹离婚大打出手。父亲信以为真,急得血压升高,母亲糖尿病发作,与我爸双双住进医院。我带着负罪心理赶过去照顾父母,将结婚证摆在他们面前说:“爸、妈,我和长卫没有离婚,好着呢。要是我像你们这样激动,早就自杀几次了。”母亲老泪纵横:“无风不起浪,你和长卫肯定出了问题。别瞒着,说出真相我和你爸心里还好受些。”我将父母的情况反馈给长卫,他放下手头工作从剧组赶了过来。直到这时,父母才相信我们没有离婚。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1年9月,网上又莫名其妙爆出“重磅”新闻:顾长卫移情别恋爱上女模特,蒋雯丽愤然与丈夫分居。文章后面还配上了顾长卫与女模特的合影。我担心我爸妈看到了不知又会弄出什么乱子来,感觉头都大了。

一周后,两位老人突然来到北京,说要在我家住段时间。我当然求之不得,双亲在身边,能亲眼见证我们的情感状态,外界谣传不攻自破。

我父亲退休前是工程师,母亲在铁路系统工作。两位老人通情达理,豁达乐观,一向与长卫感情很好。但这次我感觉他们对长卫的态度明显变了,尤其是我母亲,对他格外挑剔,时不时地含沙射影敲打他:“夫妻还是原配好,半路夫妻没有几对是幸福的。”1998年到2003年,长卫事业上陷入低迷状态,整整5年靠我拍戏养家。母亲拿此说事:“人要懂得感恩,想想雯丽当年是怎么待你的?不要事业有点起色就翘尾巴。”有时长卫回家晚了,母亲则唠唠叨叨盘问他:“你干什么去了?和谁在一起?回家这么晚,也不事先与雯丽说一声?”长卫和风细雨地解释,母亲依然板着脸。

记:你爸妈这种态度,会不会引起你们夫妻矛盾?

蒋:那是肯定的。一次,我与长卫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母亲掺和进来指责他:“我和雯丽爸在跟前你都欺负她,要是我们不在,还不知你会怎样待她!”父亲脸色也不好看,批评了长卫几句。一见事态扩大化,我赶紧将父母拉进卧室说:“我和你们说过多次了,我与长卫发生摩擦,是夫妻内部矛盾,你们一搅和事情就复杂了。”母亲责怪我:“你太软弱了,他根本不把你当回事。”说这话时母亲还故意抬高了声音,长卫肯定听见了。长卫是个温和、有涵养的男人,我父母即便再不对,他也不会当面顶撞。但晚上睡觉房门一关,他就开始向我发牢骚。明知父母不对,但作为女儿,我还得维护双亲的面子。父母不知道,因为他们,我和长卫经常关起门来吵架。

女儿女婿的承诺:

我们的婚姻二老别牵挂

记:岳父母毕竟不是亲爹妈,顾导能一直克制自己,迁就你父母吗?

蒋:涵养再好的人,也有承受限度。时间长了,长卫跟我父母开始暗暗较劲。好几次,他委婉地要求我送父母回安徽老家。我清楚他内心的感受,但怎么好意思催老人走呢?见我迟迟没动静,他误以为我站在父母那边,开始当着父母的面跟我怄气,有时还给老人脸色看。为避免不愉快,他每天早上6点就出门,晚上10点才回家。越是这样我母亲越猜疑他。一天长卫照例晚归,母亲生气地将门反锁,坐在客厅里等他。夜里11点,长卫轻轻叩门,母亲堵在门口,冷冰冰地指责他:“你的传言还少吗?是不是还想找机会授人以口舌?心里打什么算盘就直接说出来,别跟我们玩捉迷藏。”长卫也是奔五的人了,脸上挂不住,绵里藏针地回击道:“雯丽这些年都没管过我,您就别操这份心了。天不早了,您睡吧。”母亲碰了软钉子,一时无语。

长卫一进卧室,母亲就向我诉苦:“他现在对我们也不尊重了,心里肯定没有你。”一边是父母,一边是丈夫,我两边受气,有苦难言。以前我不知道愁是啥滋味,自从父母来家里后,我天天发愁。想不开的时候就在心里自我安慰:这就是生活。

记:你父母对顾导态度前后反差这么大,你琢磨过其中的原因吗?

蒋:开始我倒没在意,后来警觉了。2012年3月,我在卫生间洗衣服,母亲进来翻出长卫的衬衣和领带,戴着老花镜仔细查看。我一脸疑惑:“你看什么呢?”母亲瞟了我一眼说:“检查一下有没有其他女人的唇印和长头发。”我一下子明白了父母为什么突然进驻我家,也知道了他们为何如此对待长卫。虽然亲眼见证了我和长卫没有离婚,但老两口对谣传仍耿耿于怀,对长卫的疑虑也没有打消。

我从母亲手里抢过领带和衬衣,丢进洗衣机说:“你们别疑神疑鬼地给我添乱了,我比你们了解长卫。别再戴着有色眼镜看他了,他也是谣传的受害者。”父亲听了却告诫我:“你太单纯了,他在外面做什么你得留心。否则等人家将离婚协议书摆到面前,你还不知道怎么回事。”母亲长叹一声:“你看看演艺圈,多少夫妻日子过得好好的,突然说离就离了。女人到了中年,家比天大。要是你过得不好,我和你爸也不会安生。”接着母亲明确告诉我:“这次我和你爸来,就是要帮你捍卫婚姻。他绯闻满天飞,给你带来多大伤害呀,再对你不好,我们可不答应。我看他的心越来越不在家里了。”我难过地发现,父母已对他成见很深……

记:可怜天下父母心。看来你们要想办法帮老人解开心结。

蒋:是啊!当晚我就把父母来家里的真实意图告诉了长卫。他并不惊讶:“我早就明白你父母对我有看法,想过向他们澄清谣言,但这种事越描越黑。我觉得时光流水会洗去谎言,还原真相,老人最终会理解我。可正是我的沉默,让他们对我越来越误会。”我握着丈夫的手替父母向他道歉:“老人的言行是有些过激,你不和他们计较吧?人上了年纪,心理脆弱,他们是担心我们的婚姻出问题呀!”

长卫安慰我:“你放心吧,我怎么会跟他们计较呢?他们也是出于对我们的爱护嘛!去年谣传满天飞,我远在西安的父亲不也急得睡不着觉,一次次在电话里责怪我吗?”推心置腹沟通交流后,我和长卫都明白了:一是有必要向老人解释谣言是怎么回事;二是我们要和睦相处,互敬互谅,以实际行动消除老人的顾虑。

第二天,长卫主动向我父母说明:“爸妈,外面的谣言完全是捕风捉影,我本来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还自己一个清白,但耗不起这个精力和时间。网上那张合影是别有用心的人合成的。”然后我们一起向他们承诺:“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了,彼此谁也离不开谁,我们会白头偕老,请二老别担心了。”其实他们也已经意识到,他们的参与给我和长卫带来了压力和矛盾。母亲含着泪说:“我们这辈子没别的要求了,既不要求你们给钱,也不要求给我们买房买车,只要你们家庭和睦,恩恩爱爱过日子,我们就放心了!”长卫显然被感动了,眼里泪光闪闪……

还原丈夫真实一面,

以白头偕老的信念坚守婚姻

记: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矛盾是不是迎刃而解?

蒋:没那么简单啊。虽然话都说开了,但两位老人对长卫的偏见一时之间并不那么容易改变,接下来我们又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寻找机会让父母多了解长卫,不但在生活上,而且在工作上多看到他闪光的一面。有一年8月,长卫在内蒙古多伦县执导一部影片,我申请在戏里客串一个角色。轮到我的戏份时,我特意把父母带到剧组。在片场,父母见识了长卫的另一面。整个剧组有130多号人,长卫就像一个指挥若定的将军,戴着白色帽子,手持高音喇叭,将现场安排得有条不紊。我父母第一次发现,在家里一向蔫蔫的女婿,工作中竟如此有魄力!

每天早上6点,长卫就起来工作,晚上10点才收工,一天工作长达十三四个小时,连在浴室洗澡都考虑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及拍摄进度。在剧组,长卫与女演员交往很有分寸,他不单独去她们房间,也很少与她们开玩笑,下了戏就不再与女演员交往。我母亲还巧妙地从工作人员那里探听长卫的情况。大家七嘴八舌地告诉她:“顾导为人非常纯朴、真诚,对每一个人都很尊重,我们喜欢与他合作。”“顾导很正派,像他这样有人格魅力的好导演,真是不多见!”“阿姨,您不知道,有些女演员背地里还叫顾导‘绝缘体’呢!”

更让老人动容的是长卫对我的呵护。我在戏里客串一个家庭妇女,要增肥10公斤,吃饭是一件折磨人的事。每天一到开饭时间,长卫就将4个小饭盒摆在我面前,里面分别装着西柚、虾仁、豆角和土豆烧牛肉。全部吃下后,我胃里难受得直想吐。长卫轻轻替我按摩胃部,给我找消食片……点点滴滴,在我父母心目中勾勒出一个真实生动的长卫,有这样正派、出色的好女婿,他们还有什么可担心的?10月中旬,老两口心情轻松地返回了安徽老家。

记:女婿与岳父母毕竟隔着一层,顾导还像以前那样孝顺你父母吗?

蒋:要说女婿不比亲儿子,岳父母也不可能像亲爹妈。有的姑爷与岳父母发生矛盾,心理上会疏远他们。可长卫不是这样,他对人包容,有胸怀,不仅没有对我父母另眼相看,反而比以前更孝顺他们了。

2012年12月18日,是我父母结婚50周年纪念日。我和长卫带着一双儿女赶回安徽,在当地的五星级酒店为老人举办金婚庆典。长卫亲自布置现场,墙中央张贴着我父母年轻时的结婚照,四周则贴满了一家人的旧照片;桌台上摆放着玫瑰花,燃烧着红蜡烛。长卫还即兴献上一副对联,上联:半世纪牵手,养儿育女柴米油盐,苦也恩爱乐也恩爱,磕磕绊绊终不悔;下联:五十年同心,事业家庭酸甜苦辣,哭也甜蜜笑也甜蜜,风风雨雨永相随。横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2013年,我父亲已年满76岁。这年6月,老人因脑梗塞后遗症造成左腿行动不便。我们姐妹商量后,打算让父母轮流在我们三姐妹家住。长卫得知后不同意:“父母这么大年纪了,不能再在几个城市间奔波,过居无定所的生活。咱们比你两个姐姐家条件好些,就让父母长期住我们家吧。”几天后,长卫陪我赶回安徽,将父母接到了北京。

第7篇

从小,我习惯了独立,只靠自己,后来长大后,因为有很多很多的困难缠绕着我,我不得不向父母求救,就自然而然养成了以来的习惯,与小时候不一样了,只知道爸爸妈妈会在我完成之前帮我完成,我久而久之对独立起了反感,我不会在自己一个人做事一个人当,把事情看成最最简单的,不用自己完成,这对我来说何尝不是好事呢?

直到那次,爸爸找来了我做了谈话。

爸爸:“女儿啊,你现在也长大了,什么事你自己也要有主见,你总不能依赖爸爸和妈妈一辈子,你长大后也会有当家的时候,所以现在你不能总是养成习惯,你要靠自己,不能依赖爸爸妈妈,如果长时间下去,你要是把自己看成那种要动手也要懂脑筋的人,你和别人一样,别人既然能够解决困难,那你又何尝不行呢?你总是怕尝试,你总是害怕伤害,那要是爸爸妈妈有一天突然没有了,那你要靠谁呢,到时候,你也要学会动脑,为什么不现在试试呢,就算结果是失败,尝试多次以后,等待你的只有成功了。你自己要学会加油,学会自主。”

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因为的却是自己做错了。

我从此发誓我会按照爸爸的意思自己去独立完成,成为爸爸妈妈心目中的好孩子!

深圳市福田区福强小学五年级:陈敏燕

第8篇

大学阶段是人自我发展和完成社会过渡的关键时期。大学生不仅具有青春期不稳定心理特征,还要面对特殊的社会角色和压力。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但自我效能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最早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AlbertBandura)于1977年提出,是指一个人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种行为时的自我信念。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起源于精神病和神经症患者致病起因的探讨,研究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与异常心理存在高度相关,而且与正常人的健康人格形成也有较强关联。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以及父母行为所表达的情感集合体,不同教养方式会导致孩子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国内有许多研究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已有研究多是采用适用于临床样本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但是实际上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是发展性问题,而不是精神疾病,因此笔者采用郑日昌等人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来探讨其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在上海某高校随机抽取全日制在校大学本科生260人作为调查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36份,有效率90.8%。被试的具体构成如下:(1)性别:男生113人,女生123人;(2)专业:文科119人,理科116人,缺失1人;(3)年级:大一137人,大二40人,大三59人;(4)家庭来源:农村94人,城市141人,缺失1人。

(二)调查工具

本研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三个分问卷,所有题项均采用李克特7级量表进行测量。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是由德国临床和健康心理学家Schwarzer等人编制,包括10个项目。中文版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主要测验个体在遭遇困难或挫折时的自信心情况。教养方式量表(EMBU)最早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arloPerris等人编制,1993年岳冬梅等人对其进行翻译修订。本研究根据需要删除部分不适当条目,修订后的父母亲教养方式量表各有60题,其中父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分保护五个维度,母亲教养方式包括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四个维度。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College StudentMentalHealth Scale, CCSMHS)是由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人编制,共有104个问题。包括12个维度,分别是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会退缩、社会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心理健康总均分越低,表明心理状态越好。

(三)调查过程和统计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研究者本人支持,统一指导语。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for windows对所有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分析

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均分为4.59分,标准差为1.12,由于本研究采取的是7级量表计分法,中间值为3.5,可见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总体处于中上等水平,表明大学生个体内部对于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实现某种行为具有较高的信念。经独立样本T检验,不同性别、专业和生源地的大学生群体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结果如表1。结果显示,男生自我效能感的均分略高于女生,文科生略高于男生,但自我效能感在性别和专业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然而在生源地上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农村学生。

(二)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分析

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得分较高,表明父母采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多;相反其他因子得分较高,表明父母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较多。根据大学生的性别不同,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差异性检验,发现父母在“情感温暖”、“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以及父亲在“过度保护”因子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情感温暖”因子上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上男生高于女生。说明父母在教育女孩时会给予较多的情感温暖,而教育男孩时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较多。这与我国一贯的“穷养儿富养女”家庭教育理念是一致的,中国父母通常会对女孩较为关心和呵护,对男孩较为严厉和苛刻。

本研究还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在子女的文理科专业上存在差异。文科学生在“情感温暖”因子上得分高于理科学生,理科学生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得分上高于文科学生,说明文科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受到的情感温暖更多,而理科学生在父母教育中感受到的严厉和拒绝否认更多。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的城乡地域差异。

根据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采用单因素方差法进行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存在显著性差异。“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和“研究生或更高学历”的父母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两个维度上得分较高,而教育程度为“中学”的父母在以上两个维度上的得分较低。说明父母所受教育程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他们对子女较为苛刻、拒绝否认,而中等教育程度的父母相对宽容大度一些。

(三)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心理健康诸因子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均分2.65分,低于均分3.5分,可见总体上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其中焦虑,强迫症,社交退缩,依赖和抑郁五个维度得分较高,尤其是强迫症和依赖,说明当前部分大学生由于受家庭环境、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交往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心理隐患。

通过对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进行两变量相关分析,发现除了强迫因子外,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学生,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同时,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均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程度越高,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相反,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保护和拒绝否认则会导致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四)自我效能感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回归分析

以心理健康总均分作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感、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进入标准0.05,排除标准0.10,结果见表2。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回归效应显著,可以解释心理健康总分变异的33.7%。同时,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其自我效能感、母亲“拒绝否认”和父亲“过度保护”之间有线性关系。

三、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了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但大学生普遍在焦虑、强迫症、社交退缩、依赖和抑郁这五个维度上得分相对较高,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由于受学业压力和人际压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出焦虑、强迫症、社交退缩等心理问题。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总体水平较佳,这说明90后大学生所接受的素质教育在健康人格培养方面已有一定成效。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以往很多相关研究结果不一致。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过去完全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文化所致,然而随着“男孩危机”“阴盛阳衰”现象越来越普及,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已经逐渐在提高。但是农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普遍比城市学生低,这是由于我国一贯的城乡经济差异和教育理念差异所致。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自我效能感与自卑、社交退缩和抑郁的相关系数较高,因此可见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害怕人际交往,甚至有抑郁倾向。大量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效能感决定了个体的应激反应、焦虑状态和抑郁程度等情感过程。低自我效能感的人在面临挑战时会采取保护性的退缩行为或防御行为被动地应对环境;而高自我效能感的人会将挑战视为自我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父母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因子得分较高,其他因子得分较低,可见当前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总体上是积极的。从父亲和母亲教养方式的差异角度来看,母亲在“情感温暖”和“过分干涉”上的得分高,父亲在“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上的得分高,这表明在家庭教育方面母亲对待孩子较为慈爱温暖,同时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干涉较多,而父亲较为严厉苛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慈父严母”“父爱如山,母爱如水”的说法,本研究发现这种说法正是我国父母教养方式的凝练。张妍等人研究发现,母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大于父亲不良教养方式的效应量,也就是说母亲的不良教养方式更容易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在家庭教育中母亲采取积极的教养方式非常重要。在研究父母教养方式的性别差异时,本研究发现父母对女生的“情感温暖”较多,对男生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成分较多,这与肖诗来等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由于不同性别的性格取向差异,即社会要求男性具有刚强独立的性格特征,女性具有温柔优雅的性格特征,导致父母在对待男女孩时会采取有差异的态度和行为。

第9篇

我静静地坐在窗前,看着天上的星星,用眼睛努力地数着!数着数着.....

当我醒来,发现我正躺在床上(妈妈的床上),坐起来——咚!额?我原先还够不到床头的一半呢?怎么?我不可能一夜长高那么多吧!照照镜子,我怎么穿着老妈的衣服?而且长得跟老妈好像。正当我疑惑时,自己的模样映入我的眼里,难道,我梦寐以求的事情终于实现了吗?

当我证实了自己的梦想实现了后,我高兴地从床上蹦起来,这时,站在一旁的“我”疑惑不解地伸过脑袋来问“妈妈,你今天好不寻常啊!不但比平时晚很久起床,而且一起床还神神经经的,真搞不懂!”

我加重了语气,说“懂什么。”然后,以每秒30/下的速度做好了早饭,最后把家务活都干完了。坐在椅子上,除了腰酸背痛手抽筋之外,其他方面都还好啦!这时我才体会到妈妈平时的劳累!

之后,暴风雨才刚刚开始:“做饭”!平时我只会煮面条那些,现在要我去炒青菜干脆让我跳楼自杀好啦!不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做出了一道像样的菜。我后悔死了,对着天呐喊:“我要换回来!”!

一瞬间,我好像跌进了时空隧道般,手脚不听使唤!

噢!我的天,原来我是在做梦!

第10篇

“冰上飞人”冒险“下嫁”,爱情和事业悲壮起航

姚滨1957年4月出生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作为中国第一代双人滑运动员,曾3次获全国少年男子甲组冠军和5年蝉联全国双人滑冠军。

1984年,在一次超强度的训练中,姚滨右腿严重拉伤被迫选择退役,作为运动员,他带着巨大的遗憾离开了花样滑冰的舞台。1984年9月,姚滨任哈尔滨市花样滑冰队教练。

人生低谷之际,患难爱情走来。

1984年11月的一天,姚滨住院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一片嘈杂,一个名叫曹桂凤的运动员住进医院。25岁的曹桂凤,来自伊春山区一个林业工人家庭,是黑龙江省短道速滑运动员,曾经在国内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是黑龙江省“十佳”运动员之一。

虽同在省队,但在不同项目,姚滨和曹桂凤并不怎么熟悉。护士们将缠满绷带的曹桂凤抬上病床时,一向热心的姚滨打了声招呼,也一起忙前忙后。

原来,国家短道速滑队在吉林冰上训练基地集训时,曹桂凤在跑道上不小心撞到了别人,造成颈椎骨折,在当地医院打石膏治疗了37天,病情不见好转,紧急送到哈尔滨,由著名的随队医生鲁明愆单独为她调养治疗。

因为曹桂凤已经错过最佳的接骨时间,鲁明愆决定先为曹桂凤量身定制一个钢丝支架,固定住脖子。

此时的曹桂凤脖子必须弯着,脑袋根本抬不起来,斜靠在床头,扑闪着一双大眼,看着潇洒干练的姚滨为钢丝支架忙碌。看着看着,曹桂凤突然一阵感动,朝霞早已飞满脸颊。

两个月后,曹桂凤骨折痊愈,在随后的全国第五届冬季运动会上一人夺得4块金牌、一块银牌,被誉为“冰上飞人”。

一天,曹桂凤前去答谢姚滨,姚滨的单身宿舍简单而整洁,墙上的一幅照片引起曹桂凤的注意,洁白的冰面上,一身黑衣的姚滨摔倒在地,表情痛苦,那是1982年世锦赛上落魄尴尬的一幕。曹桂凤露出惊讶的表情,姚滨解释:“你也许觉得我和别人不一样是吧?我向往成功和荣誉,可失败更令我刻骨铭心。这幅照片挂在床头,我每天都会告诉自己,自己有多失败。我没有豪言壮语,我选择了冰上项目,我只会一直努力。也许我会选择另一种方式延续,但不管怎么样,我都会一直努力向前……”姚滨眼里满是沧桑和坚毅,曹桂凤突然不好意思起来,慌乱地应答着低下头去,姚滨起身为她倒上一杯热水。那天,两人聊了很多滑冰的感受和看法,两颗年轻的心越贴越近。

1985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有意让姚滨出任国家滑冰教练,犹豫不决的姚滨让曹桂凤为他拿个主意,没想到,曹桂凤向他祝贺的同时竟委婉地向他表达了爱意。

“我们已经认识一段时间了,你吸引我的不是你的外表、你的地位,而是你与众不同的性格和永不服输的气质。你是国内最好的双人滑运动员,虽然你离开了那个舞台,但我相信你还会在双人滑事业上做得更好。”

姚滨犹豫地说:“国家队要调我,可我不知道怎么去开展工作,我感到很迷茫……”

“爱情不仅仅是花前月下,更是相互付出和理解,这正是我这个时候告诉你的原因。我愿意和你一起分担,一起努力……”东北姑娘真挚的表白和爽朗的笑声,仿佛一下子驱散了姚滨心头的阴霾。姚滨伸出一双大手轻轻将曹桂凤揽进怀里。

1985年,曹桂凤把行李搬到姚滨的单身宿舍,没有婚车婚纱,没有大宴宾客,买了几件家具,双方亲人聚在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是把两人的喜事办了。

与姚滨结婚不久,曹桂凤因伤离开了赛场,来到黑龙江省体育局冰上基地当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1986年,带着一身伤病,姚滨出任中国第一任花滑队总教练兼双人滑主教练,负责发掘双人滑运动员,组建中国双人滑队。

当时,中国的花样滑冰运动员集中在黑龙江和吉林两个省,人数极少,姚滨只有赵宏博和谢毛毛一对搭档。花样滑冰不为国人关注,也得不到足够的财力支持和重视,很多运动员和教练都感到泄气,但姚滨却经常激励队员:“所有的人都认为高雅的花滑是欧美人的天下,中国人只有仰望的份儿。我们就是要证明给他们看,中国人也懂得在冰上展现高雅绝伦的美。任何一个竞技项目在国人心中的地位都不是与生俱来的,都要靠实力去争取。”

于是,姚滨开始自学电脑和英语,自己动手编排音乐,抓紧时间训练队员。当一切走上正轨的时候,谢毛毛出现了问题。赵宏博和谢毛毛1989年成为姚滨的队员,曾经获得1991年全国第七届冬运会双人滑冠军和亚洲双人滑冠军,正当姚滨带领他们向世界冠军冲击的时候,谢毛毛却伤病复发,身体处于疲竭状态。姚滨知道,谢毛毛已经过了自己运动生涯的巅峰,一系列大赛即将举行,姚滨需要重新为赵宏博寻找搭档。

哈尔滨体工大队女运动员并不多,在一群参差不齐的队员中,一只“丑小鸭”引起姚滨的注意,13岁的申雪身材瘦弱,一笑露出两颗虎牙,腼腆娇羞,但是一旦到了冰上,她变得步伐轻盈,滑姿灵秀,更让姚滨感动的是她即使重重地摔了一跤,也只是掉几滴眼泪接着训练。

申雪的家在哈尔滨的一个大杂院里,爸爸是工人,母亲是商店营业员,“普通家庭出生的孩子能吃苦”。姚滨当即下了决心。功夫不负有心人,1993年,赵宏博和申雪在全国花样滑冰锦标赛中摘取双人滑金牌,就像两只雏燕,在姚滨的精心调教下,两人很快冲出亚洲准备飞向国际舞台。

多少次热血男儿泪洒赛场,爱妻一直伴随风雨前行

1996年,申雪和赵宏博第一次站在国际比赛场地,伴随着雄浑的《黄河》, 两人翩翩起舞。那次比赛,他们取得了第十一名,却是当时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最好成绩,全世界第一次认识了这对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1997年申雪、赵宏博一举夺取NHK日本站大奖赛冠军,中国双人滑从此崛起。

1999年3月,在芬兰举办的世界花样滑冰锦标赛中,申雪和赵宏博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连串的托举、撵转、抛跳等高难动作准确漂亮,他们获得了4个5.8和4个5.9的技术分,超过了所有选手。但在裁判亮表演分时,一幕国际花样滑冰史上的丑剧出现了,国际上两名著名欧洲裁判打分过程中交头接耳,并相互做手势,结果申雪、赵宏博被压低了分数,屈居亚军,而在比赛中出现重大失误的欧洲选手则摘走了金牌。此项结果一出,当时赛场嘘声四起。国际冰联在重新观看录像后,于次日作出那两名裁判不得再担任国际冰联裁判的决定,但比赛结果却无法更改――申雪、赵宏博只能是观众心目中的冠军!

比赛当晚,姚滨和弟子在宾馆一遍遍观看录像,多年的汗水心血功亏一篑,优异的成绩却被裁判扼杀,说到伤心处,年轻的申雪和赵宏博掉下委屈的眼泪,姚滨一个个地劝说:“你俩的动作完成得很好,只要你们好好努力,我保证把你们带上冠军的领奖台。”

第二天,国外的各大权威媒体都惊呼:“中国的花滑正以不可阻挡的态势撼动欧美人的地位,中国人来了。”看到这样的报道,姚滨和他的队员们都得到了安慰,也对将来更有信心了。

半个月后,姚滨对妻子说:“欧美人体格健美饱满,这是他们的优势,我们的运动员在身体的灵巧性和平衡性上有着先天优势。我有个大胆的想法,目前国际上最难的动作是3周半抛跳,我想带队员练习4周抛跳!”

姚滨向体育局汇报申请让申雪和赵宏博练习4周抛跳的计划,申雪和赵宏博都是黑龙江人,为了训练和生活的方便,姚滨申请在哈尔滨冰上训练基地训练。

4周抛跳要求女运动员空中水平飞行7米,高度1.2米,4周的旋转后落地平稳滑行。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没有成功的先例,没有经验,没有资料,一切都是空白。一次次的尝试,一次次的失败,终于等到了成功的那天。

2000年5月31日,在训练中心一次友谊赛中,申雪、赵宏博第一次成功完成了世界第一高难度的动作。当时,因为有不少外国人在场观看,这个消息一下子传出去了。第二天,欧洲的不少媒体就爆出了“第一高难度的动作被中国人攻破”、“中国队员书写了花样滑冰新的历史”的惊人消息。

一双双“儿女”翩然起舞,那是献给爱妻最好的礼物

在培养申雪、赵宏博的同时,为构筑中国花样滑冰双人滑“航空母舰”,姚滨还积极培养新的花滑运动员。2000年开始,另两对选手成长起来。6名运动员在姚滨眼里就是自己的6个孩子,按照年龄,姚滨和曹桂凤为他们排了“座次”:申雪/赵宏博是“老大”,庞清/佟健是“老二”,张丹/张昊是“老三”。

这6个孩子性格不同。“‘老大’懂事大方,费心的时候少;‘老二’内秀,要与他们经常进行心理沟通;‘老三’皮实,性格也冲,尤其是张昊。”6个孩子各有特点,但都是姚滨的最爱。吃饭、训练,他与这6个孩子天天生活在一起,时间长了,对他们的脾气性格、生活习惯几乎了如指掌。姚滨常常到处给6个孩子买不同口味的东西,而6个孩子每次比赛的服装,都是姚滨自己设计和定做的。孩子们也懂事,姚滨患有严重的腰椎病,腰痛的时候佟健给他揉腰;姚滨眼睛也花了,写材料经常都得趴着写,普通话最好的张丹就读给他听。姚滨与“老大”的感情也最深,每次出去比赛的间隙,姚滨都要和“老大”小吃一顿,怡然自得地喝两口小烧酒。

各有特点的6个“儿女”没少让姚滨操心,北京、哈尔滨两边跑,姚滨更忙了。姚滨把心血几乎都用在了队员身上,家里的孩子和老人一直由妻子来照顾,渐渐长大的儿子与姚滨之间产生很大的隔膜。

2004年4月,曹桂凤突然接到儿子所在学校的电话,急忙赶过去。老师告诉她:“姚远最近思想很不稳定,听其他同学讲,好像是早恋了,成绩下降很快……”

又急又恼的曹桂凤就给姚滨打去电话:“孩子以前成绩都很好,再有几个月就高考了,你又不在身边。”“这么大的孩子有些感情是很正常的,关键是你要好好引导啊。”不想这句平平常常的话却点燃了曹桂凤的怨气:“我也有自己的工作,你见多识广,这件事情交给你了,你们爷俩好好沟通吧。”妻子发起了无名火,姚滨只好安慰妻子:“你先找他聊聊探探情况,晚上我和他通个电话,了解了解情况。”

晚上8点,姚滨给儿子打去电话,可让姚滨没有想到的是,自己刚委婉地把话题引向情感问题,那边的儿子就不耐烦起来:“要是谈别的,我可以和你聊一会儿,要是感情就免了,我自己的事情自己会处理……”说完,儿子啪的一声就把电话挂了。放下电话,姚滨感到事情的严重。那天一大早,姚滨带上赵宏博急忙往家赶。姚滨为儿子准备了一只最新款式的派克钢笔,赵宏博带上姚远最崇拜的明星姚明亲笔签名的一件运动衣。欣赏着姚明亲笔签名的运动衣,“篮球迷”姚远一下子高兴起来,缠着赵宏博询问姚明的情况。

见儿子这样高兴,姚滨端起饭桌上的酒杯:“我和儿子半年没有见面了,爸爸今天这第一杯酒要敬儿子,老爸亏欠你的太多了。”说罢,姚滨一饮而尽。随后,赵宏博也站起身说:“姚教练把心思都用在我们几个人身上,我代表大家也敬姚远弟弟一杯……”

在姚远的记忆中,这是和爸爸为数不多的丰盛聚餐,更是爸爸第一次向自己敬酒,说不上是什么感觉,姚远只是感到一阵酸楚。他端起一杯饮料,两行热泪早已滚滚而下:“爸爸,我知道你忙,也为你骄傲,可有时我也怨你,你没有陪我上过公园,没有参加过我的家长会,也很少关心过我的学习和生活……”一旁的曹桂凤为儿子递过毛巾,早已泪流满面。

第二天,在返程的火车上,姚滨给儿子发信息:“儿子你又长高了不少,都成大人了,你看都长小胡子了。不过爸爸还是觉得你应该向赵宏博、姚明他们学习,不要过早涉足感情……”

半个小时后,儿子的信息发来:“老爸,我理解你的苦心,你放心,我会好好处理的……”

2005年,姚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曹桂凤也走上了领导岗位。姚滨一家生活稳定,事业也攀上一个新的高度。姚滨和他的弟子们一次次地创造着优异成绩,感动着世界。

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姚滨的3对弟子分别夺得银牌、铜牌和第四名,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将3对选手同时送进世界前6名的“神奇”教练。

第11篇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

我从小就很孝敬父母,在家时,我坚持每天帮父母做一件家务,向父母说一句问候的话.当节假日时,我就和父母谈谈心,为父母捶捶背、洗洗脚。因为我妈妈工作的原因,几乎一月才回家两次,我并没有多少时间和她在一起。但是在父母过生日时,我都会为他们精心准备一份礼物,让他们开心。为了实现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在学校好好学习。当父母因工作繁忙时,我就为弟弟妹妹煮饭,做些家务活,以次来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生病时,像他们关心我一样,我会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为他们端水送药,嘘寒问暖。当我和父母发生争吵时,我便会做出一些必要的让步,当自己做错事情或顶撞了父母后,我就会主动向他们承认错误道歉。时常会和父母在一起讲个笑话,说说我在学校的状况,让他们对我的学习放心。

因为,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拥有一颗感恩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做得更好。虽然我们为父母做的事情很小,但父母一定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爱与感恩。定会被我们的感恩行为所感动。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称赞。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和我们给父母的“八心”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要给父母"八心"

第一,经常问候,给父母舒心;

第二,少说多做,给父母省心;

第三,诚实守信,给父母放心;

第四,勤奋上进,给父母开心;

第五,虚心好学,给父母称心;

第六,宽容豁达,给父母顺心;

第七,诚实坦荡,给父母真心;

第八,持之以恒,给父母安心.

第12篇

翻开薄薄的论语,我发觉我们已离儒教文化甚远了,也许以今人的眼光,论语中的孝道已很难让人接受。但我想说:请大家捧起《论语》,让我们重视孝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沒,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回想儿时父母就是我们最完美的榜样,我们观其志,而等到我们成为父母眼中的成人,多得更是任性的小王子小公主,而少了对父母的崇敬之情,孝字难寻呀!我曾听说父亲卖血换来的是儿子无止尽的花销;我曾看见一个绝望母亲的泪水,却换不来浪子的回头。我不禁想问:孝从何寻?早在春秋之时,夫子便有子寻父志之思想,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以崇敬的心来奉养父母这就是我们对父母最大的回报。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忧。”我掐指一算,发觉父母已过半百,满头的白发已不是像当年那样屈指可数,回家看到父亲使用的降压药,这才发觉这已不再是让我骑于脖子的父亲。父母之年足让我又喜又忧。喜因父母高寿,又因父母年岁已高而忧。这亦喜亦忧足见子女对父母关切之深。而今日我也见年过半百的父母仍为孩子操前忙后,真不知作为儿女的他们是否对父母之年有夫子般的见解。而有感于父母之年这正是现在儿女应尽的孝道。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看完这句,我不禁想起报纸电视上一个个离家出走的孩子,和那落满泪水的父母的脸。夫子云:“不远游,游必有方。”孩子应该在父母身边,若有时要远行必告知父母。若那些离家的小孩能捧起《论语》,若明了此句的深刻含义,便之父母之专心良苦,便会少了离家出走的孩子和焦虑万分的父母。我来自新疆,考取大学,父母希望我能留在上海,希望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可回想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少之甚少,所以我更应当珍惜假期与父母团聚的时间,更要在这段时间给父母以最大的关心来弥补远游之缺。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侍奉父母和颜悦色就是孝。而对于现在的小王子小公主,和颜悦色大概只是父母对他们的吧!若以夫子之言,我们应当以遵从的心来面对父母,以此来表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而要在小王子小公主辈重拾对父母的敬佩服从之心,重捧《论语》,势在必行。

也许以前读《论语》就是小和尚念经,背着“父在,观其志;父沒,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却伤害了父母的心。直到在复旦在5301,聆听了张汝伦老师对中国哲学原典《论语》的讲解,才明白的了少年的糊涂事,才明白了孝字当头必从小事行起,才懂得对父母的子应当更加的珍惜,而对父母的子应当更加真切、切实。重读《论语》,受益匪浅,我坚信这部哲学原典的光辉必能照耀普世孩子的心。而能使得这悠悠千年的孝道继续生辉,使得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得以传承,非凡对于现世有着莫大的功效。因此,重读《论语》,对我们意义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