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风流少年江湖行

风流少年江湖行

时间:2023-05-29 17:29:51

风流少年江湖行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1

2008年1月,浙江建德市决定对千岛湖建德水域和新安江焦山湾水域所有水上餐厅全部实行歇业关停,同时自2008年起,千岛湖建德水域各养殖户每年递减网箱养殖面积不少于30%,并在2010年(三年过渡期)今部退出网箱养殖,实现全面禁养的目标。

水上餐饮一度是建德市餐饮业的一大特色,水上餐厅在吸引旅游和消费的同时,也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中,影响了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近年来,千岛湖有机鱼的声名鹊起,导致千岛湖内网箱养殖迅速崛起,养殖时投放大量的饲料影响了千岛湖源头的水质。

新安江水电站至七里泷江面,拥有一流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水资源,水质常年为一级,是下游数百万居民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富春江、新安汀、千岛湖(两江一湖)属于部级风景名胜区,也是一条黄金旅游线。

评 论

在水上餐船上一边欣赏风光,一边品尝刚捕捞加工的鱼蟹,的确令人惬意,难怪现在水上餐厅四处开花,还有新型旅游方式“水上餐饮旅游”。但是,旅游者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些餐船有可能破坏水环境,污染饮用水,甚至导致蓝藻暴发。

“水上餐厅”的关闭并不是个别现象。另外一个代表就是太湖。经历过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立法关闭太湖“水上餐厅”,禁止在太湖水面上从事经营性餐饮行为。苏州阳澄湖主管部门开始整顿湖心区违规经营的餐船,而太湖边的浙江湖州的湖鲜一条街正在被拆除。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船上餐厅在苏州、无锡、湖州一带逐渐兴起,并最终形成了环太湖水上餐馆带,部级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也拆除了侵占东湖、污染水质的水上餐馆。

游客在乘坐的游船,也可能成为一大污染源,不少游船有尾气、噪音和油污染,厕所和管道都是直接对着江面排污。比如每天都有上百艘游船在广西漓江水域上航行,旅游船舶一年通过量就达10多万艘次。桂林不得不规定漓江上行驶的船舶必须全部实现污染“零排放”。因过往船舶倾倒垃圾和排放污水造成的船舶污染,是长江水污染治理的一大难题。三峡库区船舶平均流量约40万艘次/年,其中包括不少参观者的游船。

“水上餐厅”和“船舶污染”说明旅游业这个“无烟产业”并非“无污染”,反而可能产生严重的生态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垃圾污染、噪音污染等都可能存在于旅游的衣食住行中。在游客提高环保意识的同时,政府对旅游市场的管理尤为重要。

声 音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2

(原标题:全国26省份遭洪灾 死亡失踪231人损失506亿)

中国网7月3日讯 记者从国家防总获悉,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

6月30日以来,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及江淮、西南东部等地出现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给部分地区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其特点:一是雨区覆盖范围广。降雨区域覆盖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上海、浙江、广东、广西等15个省(区、市),大于100毫米、50毫米的雨区面积分别达29和69万平方公里。二是过程累计雨量大。安徽中南部、湖北东部、江苏南部超过200毫米;最大累计点雨量安徽六安前畈480毫米、湖北黄冈张家畈460毫米,最大日雨量湖北黄冈岐亭325毫米,安徽金寨泗洲河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三是中小河流洪水涨势猛。受强降雨影响,湖北、安徽、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有91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28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安徽西河、永安河、丰乐河、二郎河,湖北举水5条河流发生超过历史最高水位的洪水。受前期高水位叠加影响,长江、淮河和太湖水位快速上涨, 7月1,长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三峡入库洪峰流量超过50000立方米每秒;3日3时,长江下游干流大通站水位超警,长江第2号洪水形成。7月3日8时,太湖水位涨至4.61米,高于警戒水位0.81米;江苏无锡、坊前等11站超历史,其中大运河苏州站2日10时最高水位超保0.60米,列1977以来第一位。四是部分地区洪灾重。此次强降雨共造成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7省(市)163个县687万人受灾,因灾死亡14人、失踪8人,倒塌房屋0.9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710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约91亿元。湖北武汉新洲黄陂多处民圩溃口,安徽省中小河流堤防、病险和小型水库、一般圩堤发生各类险情374处。

针对这次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和有关地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强降雨防范应对工作。一是加密会商部署和督查。国家防总加密会商研判,先后发出7个紧急通知,提前做出防御部署,对强降雨防范工作进行分类指导和重点安排,对14省(区、市)省、市、县三级防办和3个流域机构防办,共67个单位进行防汛值班抽查。二是靠前指挥加强指导。灾区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深入抗灾一线,靠前指挥。国家防总提前派出4个工作组,在强降雨前分赴湖南、江苏、浙江和水阳江流域协助开展防汛抗洪工作;根据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向江苏、安徽、山东、湖北、四川、重庆等省(市)加派8个工作组、专家组。湖北省派出22个工作组、安徽省派出5个工作组,赴各地指导防汛工作。三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6月30日14时,国家防总将防汛应急响应从Ⅳ级提升至Ⅲ级,太湖防总启动Ⅱ级响应,长江防总启动Ⅲ级响应,淮河防总启动Ⅳ级响应,共同应对流域汛情。湖北、湖南、安徽、江苏、贵州4省启动防汛Ⅲ级应急响应,重庆、河南两省市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全力开展抗洪抢险工作。四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控泄洪水,提前腾库迎洪,科学调度水利工程。长江三峡水库提前预泄220亿立方米防洪库容,按照30000立方米每秒的出库流量,有效控制长江今年1号洪水,最大削峰率40%,降低下游水位1.5-2米。6月19日入梅以来,太湖防总通过调度太浦闸和望亭水利枢纽排泄太湖洪水6.82亿立方米,江苏、浙江两省利用长江和杭州湾口门抢排河网涝水16.77亿立方米,有效减缓了河湖水位的上涨。安徽省启用东大圩蓄洪区,分蓄洪水2.3亿立方米,减轻了巢湖防洪压力;通过淮南磨子潭、梅山、响洪甸等水库拦蓄洪水,削峰率分别达87%、91%和87%。湖北省防指调度水库调泄洪水6亿立方米。五是抓好险情抢护。各地加强巡查值守和险情抢护,迅速启动军地协同机制,科学处置溃口、决堤、脱坡、崩岸、渗流和管涌等各类险情。安徽省组织动员4万名干部群众巡堤查险,累计处置险情374处,抢排涝水17.7亿立方米;湖北省各地抢排涝水,各类泵站合计排水11.8亿立方米。武汉市5600多名干部群众、武警和民兵预备役全力抢护,有效控制了多处民圩溃口险情。六是提前预警转移。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六省(市)充分发挥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及时转移受威胁群众,共紧急转移15.8万人,避免和减少了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安徽省提前转移东大圩蓄洪区1002名群众,无一人伤亡;湖北省多处民圩溃口,9000多名群众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

截至7月3日统计,全国已有26省(区、市)1192县遭受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942千公顷,受灾人口3282万人,紧急转移148万人,因灾死亡186人、失踪45人,倒塌房屋5.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506亿元。与2000年以来同期均值相比,受灾面积、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倒塌房屋分别偏少6%、33%、47%、76%,直接经济损失偏多51%。

预计今年主汛期全国降水总体偏多,主要多雨区位于江南、江淮、黄淮、西南、东北等地,长江、松花江、淮河发生较大洪水的可能性较高,登陆台风个数偏少,但强度偏强,可能有强台风登陆我国并深入内陆。未来10天,还将有2次强降雨过程,其中2~4日,长江中下游沿江及西南东部、江淮、黄淮南部、华南西部南部等地将有大到暴雨,部分地区有大暴雨;5~9日,主要降雨区逐步北抬至江淮北部、黄淮中南部、西南东部等地,雨量一般为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3日8时,今年第1号台风“尼伯特”在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较常年首个台风生成时间偏晚约110天),并向我国东部沿海靠近。受其影响,7~8日,福建北部、浙江、上海、江苏南部沿海将出现较强降雨和大风天气过程。

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长江中下游干流莲花塘至大通江段及洞庭湖、鄱阳湖水位3~5日将全线超警;太湖水位3日将超过保证水位4.65米,并继续缓涨;淮河上中游干流近日可能发生超过警戒水位的洪水。防汛形势严峻。

当前,我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下一步,国家防总将从最不利情况出发,从降雨和洪水的最恶劣组合着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全力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预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的发展变化,滚动分析预报,强化会商研判和应急值守,科学精细调度防洪工程,做好堤防、水库及穿堤涵闸、泵站等建筑物的隐患排查,发现险情及时抢险处置。根据流域当前水情汛情以及可能发生的强降雨过程,不断完善防御洪水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水库调度运行计划,留足防洪库容,全力做好应对流域超标准洪水的准备;提前部署抢险队伍,备足抢险物料。

各流域防总和各地防指要进一步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流域防总的综合协调、指挥决策作用,要着力做好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城市防洪排涝等重点工作,及时转移危险区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要加强与解放军、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军地联动、军民联防,合力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

本文来源:中国网 作者:张艳玲 责任编辑:柯立_NN5224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3

达达的马蹄声

不知是归人

还是过客

那一次相遇,赶赴谁的邀约,那弯月,照在哪一只船上,惊起悠长的梦境。是否还能唤醒几许年前的记忆。点点滴滴,一如小桥流水般的美丽。那些名字,彻底沦陷在岁月的容颜里。风吹起了水里的一丝涟漪,如水里的一条条鲫鱼,一边沉思、一边聆听,聆听着远处渐行渐远的脚步声,自己却游不回曾经的水域。

还有谁,依然可以一壶酒,畅饮往事。那三月里的柳絮不开,犹如季节里凋落的容颜,留不住时光的脚步。如果,能有一朵开在梦里的花,我只愿她生长在江南的烟雨中,盛开在那江南的烟柳小巷里。持笔写文的人,对江南总有一股难以言表的情怀。那开在河岸的杨柳,似一首无韵的诗歌。零落了雨打浮尘的记忆。那阁楼上半倚窗台的女子,凝望着来来往往的归客,叹息着凋零的命运,如若你是那江南烟雨里采莲女子,我必是你皓腕下错过的那一朵。

我只愿是哪菩提树下的一粒沙,当秋风吹起,那沉默的落叶深深的将我覆盖。也许,在今生,红尘里千年的修行,无法与你万年相遇。但我不会有所怨言,因为我知道风会和云天天相伴,蝶与花朝夕相处。我不会违背自然,我也不愿意去违背自然。因为,只因为,我是那菩提树下的一粒沙。

当江南的钟声沉寂过后,我看到一轮残阳在远处沉落。然后我听到风的声音、树的声音、草的声音,还有小溪流过山涧的声音,甚至夕阳流泻下山都是一个优美的长音。那佩剑的少年,是否向往黄沙飞舞的天空?是否迷恋过残阳下那孤独的身影?儿女柔情,在你眼里如海棠花般脆弱,你痴恋着那血染的江湖,你渴望那仗剑天涯的气概。这就是年少的我们怀揣的天涯梦,一个不轻易道破的梦。

一剑,一酒,一江湖。承载了太多的凄风苦雨。那水凉的剑,流淌着黎明与黑暗。那酒,在孤独的夜里,给那流浪的心以慰藉。江南湖畔采莲的女孩,可否记得那佩剑的少年。少年曾豪言去寻找心中的天涯,离你而去,你可曾抱怨过。如今的你,日日夜夜守着那湖畔未盛开的花朵。街道传来阵阵的马蹄声,谁是谁的归人?谁是谁的天涯?

那流浪的少年,可否寻找到你心中的天涯?是否还记得寂寞江南里采莲的女子。你的心是否曾在江南烟雨里驻足。当青石板上‘‘达、达’’的马蹄声响起,不知是归人还是过客。我于岁月的尘埃里拾起一段可歌可泣的往事,只是景物依旧,而佳人容颜已衰。我划着小舟,游过你采莲的湖畔,仿佛水中还倒影着你的背影,依旧还是那么美丽、那么动人。可叹、容颜已衰,繁华已逝。

我拿起手中的短萧,吹起一曲悲歌这曲子似醉了的江南一般,离我慢慢远去只愿那佩剑的少年与那采莲的女子于江南烟柳画桥里共谱一曲天涯

江南流水仍在,但烟柳画桥里,已追不回那逝去的人。天涯孤旅,回眸间,身后已是落英满地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4

[关键词]洞庭湖 变迁 历史过程

关于洞庭湖的历史变迁过程问题,目前学术界还存在较严重的分歧,远没有形成一致的意见。代表性的意见有二,一是张修桂先生的观点,一是卞鸿翔先生的观点。张修桂先生认为,从全新世初到公元3世纪,今洞庭湖地区属于河网交错的平原;4世纪至19世纪中叶,洞庭湖处于沉降扩展之中;19世纪中叶以来,洞庭湖则处于不断的淤塞萎缩之中①。张修桂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大部分人的认同。而卞鸿翔经过研究,对洞庭湖的历史变迁过程提出了很不相同的看法.他认为,全新世初期,洞庭湖区属于平原水网景观;全新世中期,洞庭湖重新扩大;先秦两汉时期(距今约4000年至公元3世纪),洞庭湖已形成江湖连通的浩淼大湖;魏晋南朝时期(公元3世纪初至6世纪),洞庭湖开始受到分割与缩小;唐宋时期(公元7世纪至13世纪),洞庭湖水面积进一步缩小;元明时期(公元13世纪至17世纪中叶),洞庭湖水面积不断扩大而湖盆日益淤浅;清代初、中期(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洞庭湖处于一个由大到小的逐渐萎缩阶段;晚清、民国时期(19世纪中叶至1949年),洞庭湖有过多次缩小与短暂扩大;1949年以来,洞庭湖面进一步缩小②。卞鸿翔的观点也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同。笔者以为,张、卞二人对洞庭湖的开始阶段(全新世初)和最近阶段(19世纪中叶以来)的看法基本上接近,分歧主要产生在全新世中期至19世纪中叶的5000—6000年中。因此,笔者这里只就张、卞二人的分歧时段在二人的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分析有关文献资料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以使洞庭湖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能有一个较为明晰的轮廓。

————————————

①张修桂:《洞庭湖演变的历史过程》,载《历史地理》创刊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按:下引张修桂观点皆出此文。不另注。

②卞鸿翔等:《洞庭湖的变迁》,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第43—93页。按:下引卞鸿翔观点皆出此书,除少数必须注明处,不另注。

一 先秦两汉时期(距今6000年—公元2世纪):河网沼泽平原阶段

建国以来,洞庭湖区范围内各县,尤其是位于湖区中心的沅江、南县、安乡等市、县的漉湖、钱粮湖、大通湖一带,有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①。例如,沅江市漉湖西面的南金山遗址位于一片地势稍高的湖洲上,其新石器时代文化层距地表2米,厚0.3米左右;而大通湖农场的各个分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层多在地表以下5—7米。我们知道,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的时候有个重要特点,就是喜欢选择在河流旁边的二级阶地上居住,这样既利于生产、生活用水,又可以避免遭受洪水的袭击,还能够方便交通往来。因此,单从今洞庭湖区中心地带分布有众多的新石器文化遗址这一点,我们就大体可以知道当时的洞庭湖地区应当不存在一个浩淼的巨大水体。因为,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尚不知道建造堤防设施防洪,如果当时真存在一个多条大河交汇形成的浩淼的巨大水体,那么,靠近这个巨大水体的边缘居住将是很不安全的,而选择其中心地带居住,更是不可想象的。事实上,通过对先秦两汉时期的一些文献资料的综合分析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关于可能的平原景观文献材料:

《庄子·天运》:

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

《庄子·至乐》:

咸池九韶之乐,张之洞庭之野。

“野”(古文本作“?浮?在先秦时代,既可指郊外②,也可指偏鄙之区③。因此,庄子(约前369年一前280年)所谓“洞庭之野”者,有可能是指今洞庭湖一带的平野景象,也有可能是指当时位置偏远的洞庭地区。

关于湘资沅澧诸水交汇分流入江的文献材料:

战国楚怀王六年(前323年)所制《鄂君启节》铭文:

自鄂往:逾沽(湖),……上江,内(入)湘,……内(入)资、沅、澧、(油)[澹]。④

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

湘水……北至(酃)[下隽]⑤入江;资水……东北至益阳入沅;沅水东南至益阳入江;澧水……东至下隽入沅。⑥

东汉桑钦(?)《水经》:

湘水……又北过下隽县西,………又北至巴丘山,入于江;资水……又东北过益阳县北,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沅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入于江;澧水……又东至长沙下隽县西北,东入于江。⑦

上引文中,“鄂”指今湖北鄂城,“下隽”县治在今湖北通城县西,“益阳”县治在今湖南益阳市东80里⑧。可见,三种文献关于湘、资、沅、澧四水下游河道走向情况的记载基本上是一致的。

关于与湖沼相关的文献资料:

《山海经·中山经》(战国作品):

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澧沅之风,交潇湘之渊。

《楚辞·九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山海经·海内东经》(汉初作品):沅水……入下隽西,合洞庭中;湘水……入洞庭下,一曰东南西泽。

—————————————

①据邓企华、肖皓夫编著《沅江风情画》(广州出版社,2000年)及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有关资料。

②按:《说文》:“野,郊外也。从里,予声。茔,古文野,从里省,从林。”

③按;《公羊传·桓公十一年》何休注:“野,鄙也。”

④转引自谭其骧《鄂君启节铭文释地》,见氏著《长水集》(下)第193页,人民出版社,1987年。按:谭文从罗长铭先生释“ ”作“油”当误,应依商承祚先生作“澹”(参见《长水集》(下)第201页引),即后引《水经·澧水注》中的“澹水”,该水上中游段为今澧阳平原北侧的涔水、澹水,下游段已为今松滋河袭夺。因为,一则油水是长江支流,无须“入湘”后再入之;二则油水不像澹水一样因沟通新石器时代以来经济文化发达的澧阳平原而具有较高的航运价值。

⑤据下文引《水经》改。按:汉酃县在今湖南衡阳市南,不在湘江下游。此“酃”当为“下隽”之误,当因古时直书“下隽”与“酃”字形状相近所致。

⑥分别见《汉书·地理志》零陵郡、武陵郡、长沙国条。

⑦分别见《水经》湘水、资水、沅水、澧水篇。

⑧《太平寰宇记》卷114“益阳县”。

《水经》:

资水……又东与沅水合于湖中,东北入于江也。

综合上引文献来看,早期洞庭湖大体有一个从“渊”到“泽”再到“湖”的发展过程。在上古文献中,“渊”、“泽”、“湖”三者在表现水体概念时,含义是有很大区别的。《说文》:“渊,回水也。从水,象形,左右岸也,中象水貌。”也就是说,“渊”是河流中的回水处,后引申为河流中深潭。《释名·释地》:“下而有水曰泽”;《风俗通·山泽》:“水草交厝,名之为泽。”这是说“泽”为地势低平而水草丰茂的地区。《说文》:“湖,大陂也”;《风俗通·山泽》:“湖者,都也,言流渎四面所隈都也。”就是说“湖”为四周被陆地包围着的巨大水体,与今之湖泊概念略同。因此,笔者以为,其一,战国时期,在湘水下游,存在二个较庞大的河流回水区,即所谓“潇湘之渊”和“江渊”。在河流交汇处形成较宽广的回水区,这是一种很自然的水文现象。“潇湘之渊”、“江渊”还不能完全解释为湖泊,尽管后来它发展成为了青草湖和洞庭湖。其二,秦汉时期,今洞庭湖地区存在面积较大的沼泽区,即所谓“东南西泽”。“东南西泽”,是指洞庭地区当时形成的东、南、西三泽。前引卞鸿翔书标点为“东南‘西泽”’,是不正确的,上古文献中没有这样的称呼习惯。东、南、西三泽大约分别为后来洞庭湖、青草湖、赤沙湖的前身。其三,到汉代,今岳阳西面的东洞庭湖一带,在“东泽”的基础上毫无疑问已形成为文献中的“洞庭(湖)”。

那么,应该如何来解释上述文献中的湘、沅、澧“入江”和“入湘”后再入资、沅、澧、澹的矛盾问题?笔者以为,由于其时“洞庭(湖)”有“江渊”之称,所以,前引文献中有湘、沅、澧皆“入江”之说;又由于其时人们可能最熟悉湘江,所以“洞庭(湖)”中的“洞庭之山”、“巴丘山”很早以来就有“湘山”①之名,甚至洞庭(湖)也被作为湘江的一段,于是,由长江进入洞庭自然就可称之为“入湘”了。应该指出的是,今洞庭湖地区此间虽然已经开始有湖泊景观出现,但显然还没有形成大型而统一的湖泊水体,总体上是属于河网沼泽平原景观。(参见图1)

——————————————

①《史记》卷1《五帝本纪》:黄帝“南至于江,登熊、湘”;卷6《秦始皇本纪》:秦始皇“浮江,至湘山祠”。《汉书》卷28下《地理志》“益阳”条:“湘山在北”。

顺便说,卞鸿翔根据有关战国的文献中有“洞庭五渚江南”一说①,而认为“五渚江”即先秦两汉时期荆江分洪入洞庭的虎渡河,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一则先秦时期单独一条河流没有“××江”这样的说法;二则更重要的是,此所谓“五渚”者是地域名,而不是河流名。这从《战国策》的最早作注者东汉高诱“洞庭、五都、江南,皆楚邑也”之注,以及现存战国官印中有“五渚正?”一印②就可得到坚强而明确的证明。“洞庭五渚江南”是指的“洞庭”、“五渚”、“江南”三个区域,大约分别为今洞庭湖地区在内的湖南省北部区域、湖北省武汉东南地区③和汉江以南的江汉平原地区。“洞庭”、“五渚”、“江南”连在一起大体是指当时楚国的整个汉水、长江以南区域。

二 魏晋南朝隋唐时期(3世纪—9世纪初):湖泊迅速扩展阶段

关于魏晋南朝时期洞庭湖区的情况,由于有郦道元《水经注》一书的存在,我们今天能够有较多的了解。

首先,看看《水经注》中关于四水下游的有关记载:

《水经·湘水注》:

湘水自汨罗口,西北径磊石山西,而北对青草湖,亦或谓之为青草山也。……湘水又东北,为青草湖口。……湘水左会清水口,资水也,世谓之益阳江。……湘水左则沅水注之,谓之横房口,东对微湖,世或谓之麋湖也。……湘水左则澧水注之,世谓之武陵江:凡此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

《水经·资水注》:

(东与沅水合于湖中):湖即洞庭湖也,所入之处,谓之益阳江口。

《水经·沅水注》:

沅水又东历龙阳县之?镏蓿?蕹ざ??铮?獾ぱ钐?乩詈庵哺唐渖稀!??渌?侄?读?粝乇保?遣嚆渌?!??渌?伦⒍赐ズ??交嵊诮??o:p>

《水经·澧水注》:

澧水又东径南安县南,……澹水注之。水上承澧水于作唐县,东径其县北,又东注于澧,谓之澹口。……澧水又东,与赤沙湖水会,湖水北通江而南注澧,谓之沙口。澧水又东南注于沅水,曰澧口,盖其枝渎耳。……澧水流注于洞庭湖,俗谓之澧江口也。

《水经·江水注》:

(江水)又东,又合油口,又东径公安县北。……县有油水,水东有景口,口即武陵郡界。景口东有沦口,沦水南与景水合,又东通澧水及诸陂湖。……大江右得龙穴水口,江浦右迤也。……大江右径石首山北,……江之右岸则清水口,……北对清水洲,洲下接生江洲,南即生江口,水南通澧浦。

《水经·江水注》:

凡此诸水(指澧水、沅水、资水),皆注于洞庭之陂,是乃湘水,非江川。

————————————

①《战国策》卷3《秦一》:张仪说秦王,“秦与荆人战,大破荆,袭郢,取洞庭、五渚、江南,荆王亡奔走。东伏于陈”。《史记·苏秦传》:苏代约燕王曰:“……告楚曰:‘蜀地之甲。乘船浮于汶,乘夏水而下江,五日而至郢;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寡人积甲宛东下随。”这两段话较利于我们研究“五渚”的位置。

②见罗福颐编《古玺汇编》第60页0343号,文物出版社,1981年。按:“渚”字古印文字形作“ ”,编者未能识出。

③按:“五渚”一名,《水经·湘水注》以为乃因湘、资、沅、澧四水“同注洞庭,北会大江,名之五渚”。郦注之说,实属附会。如依此说,则“洞庭”被包括在“五渚”之中,这明显与“洞庭”、“五渚”、“江南”三者的并列关系不合。其实,“五渚”就是《楚辞》中的“鄂渚”,因为,上古“五”、“鄂”二字,韵部分别为相邻的鱼部、铎部,声部皆为疑母,可以假借。“鄂渚”,准确地说,指今湖北武汉东南的古长江江段。先秦时期,这一江段两岸低平,容易泛滥成湖。定“五渚”在此,与注12所引《史记·苏秦传》正合。

上引文中,“汨罗口”在今汨罗江口之南,“磊石山”在今湖南汨罗市西屈原农场一带,青草山无疑指今湖南湘阴县北青漂乡严家山(海拔51米),“微湖”当在今汨罗江口、新墙河口之间;“龙阳县”治即今湖南汉寿县城;今之涔水、澹水即古“澹水”西段,“南安县”即隋唐华容县前身,治所约在今湖南华容县西鲇鱼须镇一带;“作唐县”治约当今湖南澧县西新安镇左近;“赤沙湖”大约即今大通湖及其附近地区;“公安县”治即今湖北公安县城西南20千米的旧公安(今名南平镇),“石首山”即指今湖北石首市城区附近的南岳山,而“油水”、“景水”、“沦水”、“龙穴水”四水依次在今公安县城左近至石首市城区之间沟通长江。此“油水”与先秦时期的“油水”相比,下游河道因受江水壅堵影响,可能开始有支汊南流.“景水”、“沦水”南走今荆江分洪区、虎渡河一段后,东注赤沙湖;“龙穴水”在战国时期就可能已经存在①,也就是后来的宋穴水,大体相当于今藕池河中支河道。“生江水”本是长江南岸的一条小支流,应有今华容河之一段。生江水与澧浦虽相距甚近但原不相连,由于晋太康元年(280年)杜预“内泻长江之险,外通零(陵)、桂(林)之漕”的开凿之功②,才使二水沟通起来。

由此可见,魏晋南朝时期今洞庭湖区的情况出现了两大变化:其一是在湘、资、沅、澧四水下游地区形成了不少湖泊。最大的为“广圆五百余里”的洞庭湖。按南朝时“五百余里”,约当今220千米以上③。因为这里的洞庭湖应包括青草湖的面积在内(参下文),所以,

———————————————

①按:《楚辞·哀郢》记郢都(今湖北荆州市)入东迁时有云:“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此或可作江湖沟通的最早记载。

②《晋书·杜预传》,并参《读史方舆纪要》卷77《湖广三》岳州府华容县“澧水”条。

③按:此据南朝刘宋现存骨尺长度(1尺=0.247米)计算。参见梁方仲编著《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附录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从上引《水经注》所载洞庭湖地区当时的水道走向情况分析,洞庭湖连青草湖为长形的可能性较大,若设长80千米,宽30千米,则面积当在2400平方千米左右。据盛弘之说,当时的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①。郦道元并没有来过南方,上引《水经·湘水注》所谓“(洞庭)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于其中”,显然是对盛弘之关于青草湖的记载以及他人关于洞庭湖的记载的综合改写。青草湖既称“周回数百里”,至少应不会小于二百里,至多又当不会超过五百里,估计在三百里左右较为可信。因此,若以三百里估计,依前例则青草湖的面积当在1000平方千米左右.赤沙湖的具体情况文献中没有记载,估计其面积已有不小。洞庭湖、青草湖、赤沙湖应该分别就是在汉初的东、南、西三泽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他像“微湖”等相对较小的湖还有一些。把当时洞庭湖区的湖泊水体面积加起来,估计约在3000平方千米左右。其二是荆江开始有多口与四水中的澧水沟通。上荆江段有景水、沦水、龙穴水经赤沙湖南流进入澧水,下荆江段亦有生江水经生江湖、赤沙湖南流进入澧水。上荆江段江流经景口、沦口、龙进赤沙湖转入澧水河道的出现时间不得而知,但应在280年杜预开凿运河之后,因为,如果当时江、澧之间已有通道,杜预大可不必兴开凿之功了。景口、沦口大于今湖北公安县斗湖堤镇、杨家厂镇一带,龙即后来宋穴、藕池口的前身。下荆江段的生江口也可以分流一部分江流入澧水。不过,由于今华容、石首二县之间地势略高,当时江水由该口南入澧水的流量可能还很有限。生江口即清近以来湖北石首县(市)调弦口的前身。

进入唐代,尽管洞庭湖区地面仍处于沉降状态,但是由于洞庭湖地区的泥沙沉积量并没有明显增加,洞庭湖、青草湖的面积较南朝时的“广圆五百余里”变化不大,可能只是略有增加。到8世纪的唐中期时,据《元和郡县图志》说,洞庭湖为“周回二百六十里”②,而青草湖也不过“周回二百六十五里”③.按唐1尺约等于今0.31米,则洞庭湖的“周回二百六十里”约为121千米,青草湖的“周回二百六十五里”约为123千米:二湖相加周回达244千米。至于赤沙湖,唐时又称“赤亭湖”,其周回里数文献中仍然没有记载,故无从估算其面积,不过,从其仍在“(华容)县南八十里”④来看,唐中期时其面积较南朝时似乎没有明显地增加:这应当是因该湖接纳含沙量较高的江水(所谓“沙口”)而

为泥沙淤浅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如果把洞庭湖、青草湖以及赤沙湖等边缘小湖的面积加在一起,唐中期今洞庭湖的水体面积估计在3500平方千米左右。(参见图2)

三 唐后期至清前期(9世纪中—17世纪末):湖泊的全盛阶段

大约从唐末五代开始,今洞庭湖区的沉降速度似乎在加快。沉降速度加快的具体表现是当时长江水可以从岳阳江口向南倒灌进洞庭湖,甚至于远达青草湖.这方面的材料可以举出不少。五代人孙光宪(?—968年)《北梦琐言》:

湘江北流至岳阳,达蜀江。夏潦后,蜀涨势高,遏住湘波,让而退溢为洞庭湖,凡阔数百里,而君山宛在水中。⑤

北宋人马子严《岳阳甲志》:

荆江六七月间,其水暴涨,逆泛洞庭,潇湘清流,为之改色,南至青草,旬日乃复,亦谓之西水。

北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约成书于崇宁四年(1105年)左右]:

荆江出巴蜀,自高注下,浊流汹涌,夏秋暴涨,则逆泛洞庭,潇湘清流,为之改色,岳人谓之翻流水,南至青草湖,或三五日乃还,俗云水神朝君山也。

————————————————

①(刘宋)盛弘之《荆州记》,见《初学记》卷7引、《太平御览》卷66引。

②《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

③《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

④《元和郡县图志》卷27《江南道三》。按:由于江湖水害的影响,历史时期华容县治数有迁徙。隋华容县即吴南安县(或作安南,治今华容县城,见《岳阳风土记》),约于唐神龙二年(705年)迁于岳州西160里(见《元和郡县图志》卷27,《太平寰宇记》卷113作166里)。其地当今华容县西鲇鱼须镇一带;宋至和年间(1054—1056年)因水害而复迁今治(隆庆《岳州府志》卷12《水利考》附陈仕元论),东距岳州125里(《元丰九域志》卷6)。故705年—1054年间(唐中期至宋前期)华容县治当在今华容县西鲇鱼须镇一带。张修桂、卞鸿翔等以今华容县治当唐宋华容县治,有误。

⑤《方舆胜览》卷29“岳州”引。

约从11世纪中期开始,由于江水变得相当浑浊,含沙量明显加大①,于是由荆江带入洞庭湖的泥沙急剧增加,又造成洞庭湖湖底不断淤浅,湖水水深逐渐变小。这种情况从下面的材料中可以得到反映:

北宋人张舜民(?—1100年)《郴行录》:

(洞庭湖)每岁十月以后、四月以前,水落洲生,四江可辨。

《岳阳风土记》:

君山在洞庭湖中。……近年冬深水落,渡江肩舆以行。

(洞庭湖)冬春水落,往往浅涩,江道回曲,或远或近,虽无风涛之患而常靠搁。

湖上渔人有善没者云:洞庭湘湖,夏秋水涨不过数十尺,而荆口水深一、二百尺。

南宋人岳珂《鄂国金佗续编》卷28,孙迪《百氏昭忠录》卷12:

洞庭湖水旧不及丈,(杨)么置堰闸,十余年间,所以弥漫。

由于湖区陆地沉降、湖水水深变浅,汛期湖水水面较前大为扩展。

证据之一是,洞庭、青草、赤沙、生江、赤鼻(一作赤陂)等湖终于有可能连成为一个周回“七八百里”的浩瀚水体了。

《资治通鉴》卷164大宝二年胡注引《巴陵志》:

洞庭湖在巴丘西,西吞赤沙,南连青草,横亘七八百里。

《太平寰宇记》卷113“岳阳县”:

生江湖与青草湖相连,大小与太湖相似。②

《太平寰宇记》卷u3“桥江县”:

赤鼻湖,半入朗州龙阳县界。湖中有赤鼻山(今赤山岛),因以为名。

《郴行录》:

(洞庭湖)余时(指4—9月)弥漫,云涯相浃,日月出没皆在其中。

《舆地纪胜》卷69“岳州”引南宋人范子长《皇朝郡县志》:

洞庭湖在巴陵县西,南连青草,亘赤沙,七八百里。

洞庭湖“七八百里”的说法大约是从晚唐时开始的,如最早在唐末五代人僧可朋《赋洞庭》诗③中即见。“七八百里”固然是一个约略之数,但应非空穴来风。所以,笔者以为取其中数七百五十里来进行湖泊面积计算是有依据的。按宋时1尺约等于0.3l米,七百五十里约当今350千米左右,而从当时洞庭湖“西吞赤沙,南连青草”的情形看,如果截弯取直,其形状大体接近卧钻石状的五边形;为计算的方便,可设洞庭湖的五边长各为85千米、85千米、35千米、35千米、95千米,则其面积在6000平方千米左右(参见图3)。

证据之二是,宋初华容县城南距赤沙湖的距离较唐中叶时缩短了近二十里。前引《元和郡县图志》称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八十里”,而到宋初则已称“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六十里”④。

元至大元年(1308年),由于荆江南岸重开石首杨林、宋穴、调弦等三⑤,浑浊江流大量灌入洞庭湖内。进入明代以后,虽然杨林、宋穴二口淤塞,但调弦口一直存在,而且从枝江到石首的上荆江段还时常决口,使得灌入洞庭湖的浑浊江流较前并没有怎么减少,加之四水含沙量较前明显增加,这样,洞庭湖的淤浅速度并没有减慢,湖区淤出的陆地越来越多,围垸造田也就成为可能。洞庭湖区开始围垸造田的时间早至12世纪初的北宋⑥,但大规模的围垸造田行为出现于明代⑦。围垸造田的大规模开展,使湖泊汛期的洪水容蓄量减少,

————————————

①参见拙文《历史时期长江清浊变化的初步研究》,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9年第4辑。下文提到江水含沙量的变化问题,皆参拙文,不另注。

②按:今太湖面积2425平方千米。宋初太湖面积较今为大,可能在2500—3000平方千米之间。

③《全唐诗》卷849。诗有云:“周极八百里,凝眉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按:可朋的描画与前引五代孙光宪《北梦琐言》的说法不矛盾,应可信。

④《太平寰宇记》卷113“华容县”。

⑤(元)林元:《重开古穴记》,收入(同治)《石首县志》卷7《艺文志》。

⑥按:据(隆庆)《岳州府志》卷12《水利考》,时人陈仕元明确说:“圩田、湖田起于宋政和(1111—1118年)以来”;又(明)养晦斋主人《钟相杨么佚事》云,钟相、杨么起事(1130—1135年)的背景即是当时(12世纪初)官豪地主在湖区“侵占湖沼淤地,筑垸围田,广袤百里”。因此,石泉、张国雄等认为两湖平原的垸田兴起于南宋晚期(13世纪30年代),失之于过晚。其说见石泉、张国雄《江汉平原的垸田兴起于何时?》,载《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88年1期,梅莉、张国雄等《两湖平原开发探源》第87—134页,江西教育出版社,1995年。

⑦按:这从现存明清湖区府、县地方志中所载绝大多数堤垸的兴筑时间为明代,即可得到证明。

自然洪水位抬升,因此,明中晚期,洞庭湖区水灾几乎无年无之,可以说湖区开始形成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湖泊淤浅围垸造田水位抬升垮垸还湖湖泊淤浅。这可以以沅江县作为例证。明初,沅江县本有11都,而到明中期嘉靖、隆庆年间,则只有5里了①。迄明末,沅江以及益阳、湘阴的湖滨地带,已是“堤圩不修,民皆转徙,弃为狐狸之场”②,一派荒凉景象。洞庭湖北岸的华容又是一个例子。华容县在明朝初年有76里,永乐年间并为35里,宣德年间并为25里,正统并为22里,景泰年间并为19里,成化年间增为20坊里,到万历年间又并为15里③。其他滨湖县的田土大致也有一个类似的盈缩过程④。

明中期,洞庭湖区的围垸造田活动虽然很盛,但洞庭湖的汛期水面较宋代并未因此缩小多少,相反,某些时候似还有一定程度的扩大。有文献资料为证:

(嘉靖)《常德府志》卷2《地理志》:

每岁夏秋之交,(洞庭)湖水泛滥,方八九百里,沅江、龙阳则西南之一隅耳。

————————————————

①(嘉庆)《沅江县志》卷3《沿革》引旧志。按:“里”是明代乡村的基层行政单位,一般辖110户;“都”是“里”的上一级行政单位。明代沅江乡村政权大约是实行乡都里三级制。

②(清)孙良贵:《九江新收茈水说》,收入(嘉庆)《沅江县志》卷29《艺文志》。

③(万历)《华容县志》卷1《舆封》。

④按:关于此,可参见上揭卞鸿翔著作中的有关论述。

(隆庆)《岳州府志》卷7《职方考》:

(洞庭湖)南连青草,西亘赤沙,七八百里。

《读史方舆纪要》卷75《湖广一》“洞庭湖”条(所记为嘉靖、隆庆时情况):

今道出湖湘间者,必问津于洞庭。……渡湖而南,则由长沙而之岭海,湖阔二百里;渡湖而西,则由常德而道滇黔,湖阔二百五十里;渡湖而西北,则入澧州,而取径于荆州、常德之间,湖阔亦二百里。

按明1尺(量地尺)等于0.3265米,“二百里”约为98千米,“二百五十里”约为122千米,以不规则长方形计算(设长122千米,宽98千米、22千米),则可得面积为7300平方千米。这与从嘉靖年间罗洪先《广舆图》上所量算的洞庭湖面积“7000平方公里以上”①是很接近的。因此,明中期洞庭湖“方八九百里”的说法是可信的。洞庭湖汛期水面最宽阔的时期可能就在16世纪的明中期。明末清初,洞庭湖面积虽有明显萎缩,但据估计仍有6000平方千米左右②。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主要可能是因为元至明前期(14、15世纪)江水含沙量较小,洞庭湖区的地面沉降速度略快于泥沙在湖底的淤积速度。明中期嘉、隆以后,随着江水含沙量的再次加大,洞庭湖底泥沙的淤积速度可能快于地面的沉降速度,于是,洞庭湖的水深较前变浅,面积较前略小。明后期人王士性就说:“洞庭水浅,止是面阔。”③明末清初时,江水又变得清澈,含沙量的降低使得洞庭湖水浅面阔的局面大约保持到17世纪末。

四 清中期以来(18世纪初至今):湖泊的明显萎缩阶段

大约从17世纪晚期起,江水的含沙量越来越高,洞庭湖的淤浅速度逐渐加快.道光十二年举人巴陵吴敏树说:“往闻故老言湖身淤浅,如?山取鱼处,渔人言,较往时深减丈许,他处可知。”④而随着清前中期人口的急剧增加,淤浅的肥沃湖土不可避免成为围垦对象。乾隆时,严有禧说:“数年以来,民围之多,视官围不止加倍。”⑤郭嵩焘所记父老之言也说,“乾嘉盛时,濒湖开垦无虚土”⑥。道光年间,魏源说:“自江至澧数百里,公安、石首、华容诸县,尽占为湖田。”⑦由于淤浅、围垦,到道光年间,洞庭湖的面积、容积大为缩小。魏源又说洞庭湖“向日受水之区”,因围垦“使去其七八矣”。道光中,俞昌烈说:“今之洞庭,非三十年前之洞庭也,是以容纳无地,故近年江水之为患也甚矣。”⑧道光末,湖北监利人王柏心说“今之洞庭,非昔之洞庭也,阔不及向者之半”⑨。这些说法中,有的虽不免夸大,但清康熙以降,洞庭湖总的趋势是因淤浅、围垦而致容积、面积明显变小,则为不争的事实。18世纪初的康熙末年,《大清一统舆图》上的洞庭湖,其天然水面积只有约4300平方千米了⑩,而到19世纪中的道光年间,洞庭湖的天然水面积应该更小。

由于洞庭湖容积、面积的萎缩,导致调蓄洪水的能力减小,堤垸越修越高,江堤湖垸大规模垮塌的潜在危险越来越大,这从上述道光年间诸人的言论中就可以看得出来。到咸丰、同治年间,随着荆江南大堤分别于1852年、1870年在藕池、松滋相继溃口,潜在的危险终于开始变为现实:太平、松滋、藕池、调弦四口分流入湖局面的出现,洞庭湖区堤垸大规模垮塌,造成了洞庭湖天然水面积的一度短暂扩大至5400平方千米⑾,但此景不长,洞庭湖很快又延续着淤浅、萎缩的过程,直至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湖泊面积只有2740平方千米了(参见图4)。关于近几十年洞庭湖变迁的相关论述很多,笔者于此不赘。

____________

①据上揭卞鸿翔著作第67页.按:卞鸿翔认为《广舆图》可用于量算面积,但又对量算出的结果不相信。

②参见(道光)《洞庭湖志》卷1《舆图一》之“洞庭湖三府二州八县四大水入湖全图”。张修桂据此图并参以现代地图估算其面积为6000平方千米,当可信。

③(明)王士性《广志绎》卷4《江南诸省》。

④(光绪)《巴陵县志》卷11《建置志四》引。

⑤(清)严有禧:《查垦滨湖荒土移详》,收入(光绪)《湘阴县图志》。

⑥(光绪)《湘阴县图志》卷25《物产志》。

⑦(清)魏源:《湖广水利论》,见《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年。

⑧(清)俞昌烈:《楚北水利堤防纪要》卷1《洞庭湖记》,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⑨(清)王柏心:《导江三议》,收入所纂(同治)《监利县志》。

⑩据卞鸿翔上揭书第72页。

⑾据卞鸿翔上揭书第75页。

五 余 论

综上所论,笔者以为,历史时期洞庭湖的形成与变迁过程主要有两大控制性因素,一是洞庭湖区的沉降速度,一是长江干流的来沙量.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洞庭湖的早期之所以扩展很快,是因为受长江干流的泥沙影响很小。唐后期以至清初洞庭湖之所以能保持长时期的巨大水面,是因为此间洞庭湖地区的沉降速度与长江干流来沙的淤积速度大致处于平衡状态。清中期以来,洞庭湖萎缩速度之所以明显加快,则是因为长江干流来沙的淤积速度已快于洞庭湖地区的沉降速度,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随着三峡大坝工程竣工蓄水,长江干流的来沙量已经大幅度减少,这样,未来洞庭湖的盈缩变化主要取决于洞庭湖区的沉降速度。①至于湘、资、沅、澧四水的来沙以及围湖造田对洞庭湖的盈缩变化虽然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无论过去还是将来,都不是决定性的。

_________

①按:本文基本观点及初稿形成于2001年上半年。最近,据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rn)2004年11月29日的报道:“有关(地质)专家称。洞庭湖地壳总体呈沉降趋势。沉降特征表明,如果不再大规模围湖造田,并能有效减少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对定量数据的研究表明,洞庭湖区地壳总体呈沉降趋势,但不同地域有不同沉降速度。湖区中心区的沉降速度大于周边区,平均每年达10毫米左右。沉降速度最大地带集中于湖区北部偏东方向的华容砖桥—沅江漉湖断裂带与岳阳一湘阴断裂带之间,沉降速度每年可达10至25毫米。”这在很大程度上支持并证实了笔者的观点。

②采自《潇湘晨报》网(http://www.xxcb.corn.cn)2004年11月26日《浩荡大湖》报道。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historical progress of the evolution of dongting lake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5

黔江,位于重庆市的东南边缘,地处武陵山腹地。它是重庆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区,少数民族达14个,在这里世居的土家族、苗族,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黔江是镶嵌在重庆的一幅清新秀丽的图画,徜徉在这幅秀丽的山水画间,仿若走进了民族的文化长廊。在黔江,苍莽群山大气磅礴,碧波溪流翠绿娟秀,所到之处,都能让你心境如沐春光,豁然开朗,感受到身心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

深山明珠小南海

位于黔江境内的小南海,是一个融山、水、岛、峡等风光于一体的高山淡水湖泊,人称“深山明珠”、“人间仙境”。小南海水面海拔370.5米,湖面长约5公里,最宽处1公里,湖水深度平均为30米,最深处50多米,有板夹溪、白鹤溪、白矾溪、清溪沟、肖溪沟等5条溪流注入,水源丰富,水质良好。小南海四周秀峰环列,湖口奇石竖立,溪水萦回;湖内港汊纵横,岛上茂林修竹,鸥鹭齐飞。朝阳寺、老鹳坪、牛背3个岛屿,古松蔽日,山花遍野,茅舍竹楼,一派田园风光。

小南海是目前中国历史最长、保存最为完好的地震堰塞湖,被国内外地震专家誉为“中国唯一,世界罕见”。小南海地震遗迹区,保存了崩塌崖面、崩滑体、堆石坝、堰塞湖及淹没森林等多种地震破坏形迹,为地震灾害研究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自然实体,有很高的科研、科考价值。正因为如此,国家地震局于2001年为小南海颁发了“黔江小南海部级地震遗址保护区”和“全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基地”两块牌子。

山奇水美神龟峡

黔江境内的阿蓬江,是一条娟秀柔美的河流,它从湖北利川奔泻而下,穿行于武陵山脉,冲破崇山峻岭,蜿蜒曲折,经黔江至酉阳龚滩古镇注入乌江,全长249公里,为乌江第一大支流。

阿蓬江是中国少有的一条由东向西流的江河。山高谷深,绝壁对峙,支流纵横,塑造了优异卓越的河谷风光。这条雄奇秀美的原始峡江,荟萃了奇特的神龟峡,秀丽的官渡峡,细沙河的温泉与溶洞,蒲花河的间歇泉和大漏斗及地下暗河,深溪河的天生桥等5个独具特色的景区。其中,尤以神龟峡最为独特。

神龟峡峡口位于黔江区两河镇,因峡口两山酷似双龟对卧而得名。神龟峡两岸高山绝壁,河中滩险水急,落差极大,人迹罕至,山水草木无不呈现原始自然风貌。置身其间,恍若进入世外桃源。神龟峡河道水深从数米至85米不等,沿途绝壁夹江,山高水深,终年水质清幽碧蓝。神龟峡河道全程有27个弯,一弯未尽,一弯又起,每一道弯都形成一个壮观的“一线天”。山的雄壮,水的柔美,组合成神龟峡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在悬崖峭壁上,到处是悬垂的钟乳石,有的如雄狮观潮,有的似象鼻吸水,有的像猴子捞月,有的像巨龙腾飞,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游览神龟峡,不时可见瀑布从山腰倾泻下来,为静谧的峡谷平添了一股生气,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读中国政区图,回答1~3题。1.我国领土最西端在( )A.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B.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C.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D.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2.海南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将火箭从天津运往海南文昌发射,走海运经过的海域依次是( )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B.黄海、渤海、东海、南海C.黄海、南海、渤海、东海 D.南海、黄海、东海、渤海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小部分领土位于__________。( )A.热带 北温带 B.北温带 热带 C.南温带 热带 D.北温带 北寒带阅读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回答4~6题。我国某地气候资料表1月平均气温(℃) 7月平均气温(℃) 6~8月降水量(㎜) 12月~次年2月降水量(㎜) 年降水量(㎜)-3.4 23.8 429 85 6854.该地( )A.6月22日这一天黑夜比广州长 B.12月22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广州低C.为半干旱地区 D.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关于该地农业生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 ②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 ③农作物一年一熟④农作物两年三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该地河流的水文特征是( )A.流量季节变化小 B.含沙量小 C.冬季有结冰期 D.有春、夏两个汛期7.读我国满族、彝族、壮族和朝鲜族四个少数民族分布图,下列选项中,图序与民族分布对 应相符的是( )A.①彝族 ②壮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B.①彝族 ②壮族 ③朝鲜族 ④满族C.①壮族 ②彝族 ③满族 ④朝鲜族 D.①彝族 ②满族 ③朝鲜族 ④壮族读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8~9题。8.我国人口的地理分布特点是( )A.山区人口稠密,平原人口稀疏 B.内陆人口稠密,沿海人口稀疏C.农村人口稠密,城市人口稀疏 D.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口稀疏9.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有( )A.福建、台湾 B.北京、上海 C.湖北、湖南 D.x藏、青海10.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关于下列山脉两侧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脉两侧有我国的高原和的平原 B.②山脉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重要分水岭 C.③山脉是四川省和湖北省的分界线 D.④山脉南侧为半干旱区,北侧为半湿润区11.下图中四省区主要位于亚热带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2.下图是广州、武汉、北京和哈尔滨四地气候统计图,其中能反映北京气候特点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读图,回答13~14题。13.四河流(或运河)中位于我国非季风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4.四河流(或运河)中冬季有结冰现象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15.符合我国自然资源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资源——华北多,西南少 B.草地——东南多,西北少C.林地——西北多,东北少 D.耕地——东部多,西部少16.现有10万吨磷矿石和20吨柑橘分别从宜昌运往郑州和武汉,最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依次是( )A.公路、铁路 B.铁路、公路 C.水路、铁路 D.航空、水路17.下列自然资源中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水能 B.耕地 C.天然气 D.太阳能下面对话是家住湖南某地的小明与好友小亮的QQ聊天记录。据此回答18~19题。18.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东北平原 C.华北平原 D.黄土高原19.对话中“油料作物”和“世界锑 都”是指( ) A.花生、锡矿山 B.花生、水口山 C.油菜、锡矿山 D.油菜、水口山20.读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右图),判断该地位于( )A.黄土高原 B.山东丘陵 C.江南丘陵 D.东北平原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但各地农业发展的条件差异很大,农业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据此回答21~22题。 21.下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东北平原发展冬小麦种植 B.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C.海南岛大力发展棉花生产 D.内蒙古高原发展畜牧业 22.我国种植业发展的不利条件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夏季雨热同期 C.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 D.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23.下列铁路枢纽中,表示株洲的是( )24.高新技术产业分布区一般具有哪几个条件?( )①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 ②工业基础雄厚 ③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 ④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25.2013年4月22日是第44个世界地球日,中国主题是“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共建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此主题不相符的是( )A.201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B.节日时,给朋友们寄了好多张纸质贺卡C.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D.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二、综合题(共50分)26.我们伟大的祖国,地理位置优越,国土辽阔,人口众多。读下图并结合已学的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1)我国位于__________大陆东部,________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约为________,居世界第_____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l4个,其中邻国①是_____________。(2)内蒙古自治区风光绮丽,在内蒙古自治区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是( )①马头琴演奏 ②竹楼村寨 ③草原风光 ④沙滩椰林 ⑤沙漠探险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3)我国面积的省区B是______________;C为______市,这里既有高楼林立,也有古香古色的传统民居——四合院;D为_______省;E省区的省会城市是_______,其美称为 “春城”;F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________ 族。 (4)______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___________,这是由各地区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造成的。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北纬30°•中国行》从浙江舟山群岛出发,自东向西一直拍摄到x藏的阿里地区,沿途穿越9个省、市、自治区,拍摄总行程超过2万千米,节目展现了北纬30°沿线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在内的全景式图画。材料二 见下图。(1)①省的省会城市是 ;②省的简称是 ;2013年4月20日, 省(填序号)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④省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 族。(2)下图为沿北纬30°纬线经过的大的地形区,主要有长江中下游平原、甲处的 盆地、横断山区和乙处的 高原,整个地势特点是 。(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的“鱼米之乡”,普遍种植水稻,而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却降水很少,沙漠广布,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28.读我国主要河流、湖泊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1)图中斜线部分是_______区,它的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水量不足全国的_______。(2)外流区主要是我国的¬¬¬_______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3)填出图中数字所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⑦_____。湖泊:⑧__________,⑨__________。(4)图中数字①~⑨所代表的河 流、湖泊中,______河结冰期最长,________河汛期最长,_____河含沙量,_______河是内流河,_______湖是咸水湖,_______湖是我国的淡水湖。(填序号) (5)位于我国冬季有无结冰期分界线上的河流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6)图中⑩_______运河,沟通海河、______、淮河、_______、钱塘江五大水系。29.读中国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A省冬季气温非常低的原因是什么?(2)B是南方重要河流 ,其水文特征有哪些?(3)C山脉南侧的地形区是 ,简析该地区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原因。(4)D地区代表性的畜种是 。(5)E地是__________,________(河流)流经此地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期末检测题参考答案1.C 2.A 3.B 解析:1.我国的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最西端在x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2.从天津到海南,即从北向南,依次经过渤海、黄海、东海、南海。3.根据温度带的划分原则,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之间,寒带在南北极圈到南北极点之间,由此可知我国大 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4.B 5.D 6.C 解析:4.该地的1月平均气温-3.4℃,7月平均气温23.8℃,由此可推断位于暖温带 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为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我国华北地区,因此可推断6月22日这一天黑夜比广州短(6月22为夏至日,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12月22日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较广州低(12月22为冬至日,我国各地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低),为半湿润地区,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5.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冬小麦,经济作物是棉花,而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甜菜的地区是东北地区,该地的农作物两年三熟,农作物一年一熟的是东北地区。6.华北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冬季有结冰期,而有春、夏两个汛期的河流位于东北地区。7.C 解析:①主要分布在广西,应该是壮族;②主要分布在四川,应该是彝族;③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应该是满族;④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的东部,应该是朝鲜族。8.D 9.D 解析:8.由图可知,我国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其中东部地区人口稠密,西部地区人口稀疏。A、B、C选项从图中无法体现,但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不难判断平原人口稠密而山区人口稀疏;沿海地区人口稠密,内陆地区人口稀疏;城市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疏。9.人口密度小于10人/千米2的省级行政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部地区,主要的省级行政区有x藏自治区、青海省、x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0.B 解析:①山脉为大兴安岭,其西侧为内蒙古高原,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大兴安岭东侧是东北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A错误。②山脉是南岭,它是我国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B正确。③山脉是巫山,它大致位于重庆市与湖北省的交界处,C错误。④山脉是天山,它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的分界线,不是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D错误。11.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和温度带。①表示云南省, ②表示黑龙江省,③表示湖北省,④表示广东省。本题选C。12.B 解析:北京位于秦岭—淮河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气候的特点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与此特点相符的是②图;①图中冬季最低气温在-15 ℃以下,这与北京冬季的气温特点不相符;③图中全年气温均在0 ℃以上,与北京的气温 特点也不相符;④图 全年气温均较高,且年降水量较多,与北京的气候特点也不相符。由此判断出正确答案为B项13.A 14.C 解析:由图示河流(或运河)的形状可以得知,①是塔里木河,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河流冬季会结冰,处于非季风区;②是黄河,位于季风区,冬季结冰;③是长江,位于季风区,冬季不结冰;④是京杭运河,位于季风区,部分河段冬季结冰。15.D 解析:正确的组合应该是:水资源——华北少、西南多,草地——东南少、西北多,林地——西北少、东北多 ,耕地——东部多、西部少。16.B 解析: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有水路的选水路运输,无水路的选铁路运输。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数量不大,近距离运输,选公路运输。所以10万吨磷矿石从宜昌运往郑州,应选择铁路运输;20吨柑橘从宜昌运往武汉,应选择公路运输。17.C 解析:天然气属于矿产资源,在人类历史时期难以再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水能、耕地、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资源。 18.A 19.C 解析:18.根据材料可以推知小明的家乡可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19.“中国烟花之乡”是指湖南浏阳,浏阳位于长江流域,主要的油料作物为油菜。位于湖南省冷水江市的锡矿山被称为“世界锑都”。本题选C。20.C 解析:注意图中的关键地理事物:稻田、茶园和柑橘林,这些农业景观一般出现在我国南方地区,而题中给出的黄土高原、山东丘陵、东北平原都位于我国北方地区,予以排除。江南丘陵位于我国南方地区,结合当地的地形发展了立体农业,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符合图示的农业生产模式。本题选C。21.D 22.C 解析:21.东北平原气温低,主要种植春小麦;四川盆地位于亚热带,不适宜种植热带的农作物;海南岛位于热带,不适宜发展棉花生产。22.发展种植业要求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而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尤其平原少,对农业发展不利。23.D 解析:图A表示宝鸡,位于陇海线上,宝成线和宝中线的交会枢纽;B表示郑州,京广线和陇海线交会枢纽;C表示哈尔滨,京哈线、滨洲线、滨绥线的交会枢纽;D表示株洲,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的交会枢纽。24.D 解析:高新技术产业一般依附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分布在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地区,而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交通便利是一般工业的布局条件。25.B 解析:A项:2010年,我国“两会”所有用纸是用石头做的再生纸,笔是废物综合利用制成,符合资源的合理利用;B项:节日时,给朋友们寄了好多张纸质贺卡,会浪费资源,因为纸质贺卡的来源是森林资源;C项:推广节能空调、高效照明灯具,D项: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均符合“珍惜地球资源,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题。26.(1)亚欧 太平 960万平方千米 三 蒙古 (2)D (3)x疆维吾尔自治区 北京 吉林 昆明 高山 (4)中国 东多西少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国土和人口。(1)读图可知,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陆地领土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相邻的国家有l4个,其中邻国①是蒙古。 (2)内蒙古风光绮丽,在内蒙古可以欣赏到的旅游景观有马头琴演奏、草原风光、沙漠探险 。(3)读图可知,我国面积的省区B是x疆维吾尔自治区;C为北京市;D为吉林省;E为云南省,其省会是昆明;F是台湾省,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4)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分布的总体特点是东多西少。27.(1)合肥 湘 ③ 藏 (2)四川 青藏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我国江南地区的“鱼米之乡”气候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的种植;同纬度的阿拉伯半岛是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广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有关知识、地形区和四大地理区域及其不同地区气候的成因。(1)读图,据省区的轮廓和位置可以看出,①省为安徽省,安徽省的省会城市是合肥市;②省为湖南省,该省的简称是湘;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四川省在图中的序号是③;④省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据其轮廓判断出是x藏自治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2)据图可以看出,北纬30°纬线穿过的甲地区东侧是巫山,西侧是横断山脉,则甲地为四川盆地;乙处在横断山脉以西,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地势高,是我国的青藏高原。从北纬30°纬线穿过的我国地形区(自西向东依次是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可判断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3)北纬30°纬线穿过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是我国的“鱼米之乡”,背靠的大陆——亚欧大陆,濒临世界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充足,且配合较好,适合水稻的种植;阿拉伯半岛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沙漠广布。两地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环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异。28.(1)内流 1/3 5% (2)季风区 (3)松花江 淮河 珠江 黄河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塔里木河 青海湖 鄱阳湖 (4)① ③ ④ ⑦ ⑧ ⑨ (5)② (6)京杭 黄河 长江解析:(1)由图例可知斜线部分为我国的内流区。(2)由外流区所处的地理位置来看,外流区主要位于我国的季风区。(3)有关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可以根据所在的地理位置及河流、湖泊轮廓进行判断。(4)我国河流结冰期的规律是:只有最冷月气温低于0 ℃的河流才有结冰期,且纬度越高,结冰期越长。汛期的规律正好相反,纬度越低,河流的汛期越长。黄河是我国含沙量的河流,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我国的湖泊是青海湖(咸水湖),我国的淡水湖是鄱阳湖。(5)我国冬季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是秦岭—淮河一线。(6)图中⑩为京杭运河,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29.(1)纬度较高,受冬季风影响大 (2)珠江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 (3)塔里木盆地 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周围被高山环抱,湿润空气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 (4)牦牛 (5)黄土高原 黄河。解析:(1)A省是我国的黑龙江省,位于我国的最北部,且离冬季风发源地较近,受冬季风影响大,故冬季气温非常低。(2)B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流经广东省,为珠江,珠江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没有结冰期。(3)C山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为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其南侧的地形区是塔里木盆地,该地距海远,且周围被高山环抱,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该地,故降水少。(4)D为我国的x藏自治区,代表性牲畜是牦牛。(5)E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该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在流经此地时,带走了大量的泥沙。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7

【玄武湖的成因玄武湖的名称来历】

玄武湖古时与长江相通,到六朝时,在湖的北侧筑了一条长堤,由于江流的不断冲击,随之与长江隔绝,形成独立的湖泊。今天玄武湖水仍靠引长江之水蓄贮。

玄武湖是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构造湖,古名桑泊湖,后来因位于钟山之阴,就被称为后湖。东吴迁都建康后,在后湖南侧建有宫苑,并引后湖之水注入宫苑内,因湖在台城之北,所以称为北湖。历史上传说孙吴末年,丹阳县官宣赛的母亲,80高龄在后湖游水,突然化鼋而去,千年不死,所以人们又称后湖为练湖。至于玄武湖这一称谓始见于448年,传说在湖中出现黑龙,便改称为玄武湖。 湖中有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有人推测二所谓黑龙可能是长江中的鳄鱼,因为那时的玄武湖仍与长江相连,鳄鱼便可乘江潮游人湖中,在夏天雷阵雨来临前,因天气闷热,钻出水面,被人们误认为黑龙。

【玄武湖的历史沿革】

东晋初年,玄武湖被用作封建帝王操练水师的地方,故称习武湖。六朝时,又演变为封建帝王的围猎、游乐场所。直到唐朝起,才成为游览区。李白、李商隐、李煜等许多诗人都有描写玄武湖的佳作。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宋太宗捉去,软禁在玄武湖的樱洲,在此期间李煜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的哀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此寄托他对故国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哀愁。北宋神宗时,当朝宰相王安石被罢免回到江宁,在1075年写《湖田疏》上奏朝廷废湖为田,得到批准,从此玄武湖美景不复当日。元代时,重新疏浚玄武湖,使它焕发昔日美貌。但明朝初年,明太祖又把玄武湖作为禁地,在梁洲上建了黄册库,专门贮藏全国户籍、田亩统计册和各地的赋税档案。直到清代,玄武湖又重新开放。曾作为1910年南洋劝业会的游览地。辛亥革命后,更名为五洲公园。今天的玄武湖,经过国林工作者的梳理美化,旧貌换新颜,已初步形成了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大型风景式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

【玄武湖的主要景区:环洲樱洲梁洲翠洲菱洲】

玄武湖中分布着五块绿洲,形成五处风景区。最有特色和最负盛名的要数环洲和梁洲。从玄武门开始,一条形如玉环的陆地,从南北两面伸入湖中,就是环洲,旧名长洲,因它像一条翠绿的玉带环绕樱洲,故称环洲。旧时称环洲烟柳。湖的南端假山瀑布尽显江南园林美感,著名的石峰有观音石和童子石,为明代中山王徐达府中的遗物。假山北面的土山,名墩子山,或叫郭仙墩,为东晋郭璞衣冠冢。洲中有喇嘛庙和诺那塔。

与环洲以一座白桥相连的是樱洲,又名连萼洲,是四面环水的洲中洲。樱洲以遍植樱花而得名。春天,这里是赏樱胜地。繁花似锦,人称樱洲花海。

从环洲经芳桥,就是玄武湖五洲中开辟最早的梁洲,又名旧洲。梁洲团梁朝时梁武帝的儿子昭明太子萧统在此建读书台而得名。当年太子在此聚书近三万卷,博览群书,还常召集贤士谈论古今,撰写文章,选编了一部我国最早的诗文选集《昭明文选》,这为以后的文学发展与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说后来昭明太子在湖上荡舟游玩时,不慎掉入水中,得病不治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好学的太子,将他的读书台所在地称为梁洲。梁洲是五洲中风景最美的地方,洲中有湖神庙、铜钩井、赏荷亭、览胜楼、陶然亭等名胜古迹。梁洲一年一度的菊展,传统而壮观,故有梁洲秋菊的美称。

梁洲东是翠洲,旧名磷趾洲。洲上有音乐台、少年之家、万人露天剧场。翠洲风光幽静,长堤卧波,绿带练绕,别具一格。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翠洲云村的特色。

【玄武湖公园的娱乐设施】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8

圩长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浦阳江发源于浦江县西部岭脚,北流经诸暨(长66.1公里)、萧山汇入钱塘江,全长150公里,流域面积3452平方公里。历史上,浦阳江曾经由萧山临浦、麻溪经绍兴钱清,至三江口入海。

古代浦阳江诸暨段河道曲窄,源短流急,曾有著名的“七十二湖”分布沿江两岸,以利蓄泄。宋明两代,人多地少,沿湖竞相围湖争地,到明万历初期诸暨的水利形势迅速变坏。

一是蓄水滞洪能力变小。其时围垦湖畈达117个,导致湖面减小,蓄泄能力减弱,引发洪旱涝灾害频仍,洪涝尤重于干旱。二是下游排水不畅。明代初期的浦阳江改道,“筑麻溪,开碛堰,导浦阳江水入浙江(钱塘江)”,扰乱了浦阳江的出口水道。三是水利管理难度增大。与水争地,清障困难;堤防保护范围加大,堤线延长,保护标准要求提高;防汛难以统一调度,官民责任不明,水事矛盾增加。

正是在这种水利环境下,刘光复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冬任诸暨知县,先后历时八年。刘光复深入实地考察,对诸暨浦阳江的水患有了较全面认识:上流溪河来水量大,中游诸暨河流断面偏小,下游又排洪不畅,每至梅雨季节或台风暴雨时,极易成灾。经常出现沿江湖民“居无庐,野无餐”,“老幼悲号彻昼夜”的悲惨情景。他深感治水责任重大,在广泛听取民间有识之士建议的基础上,决意把治水当作为政第一要务,“意欲竭三冬之精神,图百年之长计”。

圩长制的主要内容

刘光复总结前人经验教训,学习外地好的做法,因地制宜提出了“怀、捍、摒”系统治水措施(“怀”即蓄水,“捍”为筑堤防,“摒”是畅其流)。更重要的创新之举是实施圩长制管理水利,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类内容:

实施目的。实行圩长制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责任、提高防洪抗灾能力、加强日常管理、协调水事矛盾。刘光复认识到,“事无专责,终属推误”。因此,治理水患,防汛抗洪,除了要采取工程措施外,更需要落实人的责任,采用“均编圩长夫甲,分信地以便修筑捍救”。

主要职责。1.防汛准备。每年初夏“令圩长夫甲各计埂之多寡,预备竹簟几片,松杉竹木几株,惟寄附埂人家。旧袋几十百只,锄箕索篾人人毕具。辽远者谅立稻蓬几所,以避风雨,驻足埂边。多坑荡水深者,即备门板船只待用”。2.组织抗洪抢险。一旦出现洪涝险情“圩长执锣,夫甲执梆,夜各高揭灯笼一盏巡视。遇有警急即鸣锣击梆,声柝相闻,齐力救卫,钉桩护泥,囊沙截水。人力胜天,亦未有不济者”。3.日常巡查。如对捕鱼、堆木场等危害河道行洪的行为,以及堤埂破损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置。4.收取管护费用和物资。防汛物资的数量、价值由圩长评估确定,不得虚报。

产生及管理。1.编制范围。“田几十亩编夫一名,一夫该埂若干丈,几夫立一甲长,几甲立一圩长。大湖加总圩长几名,小湖或止圩长一二名,听彼自便。”2.人选要求。圩长要选择踏实能干并为群众普遍认可者充当。“必择住湖、田多、忠实者为长,夫甲以次审编。”3.日常管理。(1)给圩长以一定待遇和优惠。因为各湖圩长夫甲,有催集之烦、奔走之苦,所以根据他们的耕地多少,“稍免夫役,亦不为过”。当然,待遇优惠必须详尽公开。(2)明确任用年限。圩长大略三年一换。(3)确定更换交接要求。“圩长交替时,须取湖中诸事甘结明白,不致前后推挨”。4.监督处罚。(1)对圩长实施公示制。在各湖畈的显要处刻石明示。(2)对圩长实行官民两级监督。在日常巡查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圩长含糊不报,一并治罪。(3)对抗洪救灾不力者进行严厉处罚。5.纪律要求。(1)要到现场办事。凡湖中水利事须圩长亲行踏勘,“相地势,察舆情,权轻重,而酌其宜。毋为甘言所乘,毋为浮议所夺,方能底绩”。(2)不得扰民。“临湖须轻舆寡从,自备赀粮,预度该餐之所。先使一人备饭给食。从役庶无留行告困,断不可扰费闾里。”(3)把握有度。“湖民多怠玩,明功罪,信赏罚,方克济事。慎毋以私意行喜怒。”要以事实为依据,奖惩公正,使人信服。

官吏相应责任。为形成官民河长体系,刘光复对县一级的官吏都明确分工负责:刘光复是诸暨总河长,对清障及重要水事必到现场:“每年断要亲行巡视,执法毋挠。”对之下官员的责任,将全县湖田分作三部分,“县上一带委典史,县下东江委县丞,西江委主簿,立为永规,令各专其事,农隙督筑,水至督救。印官春秋时巡视其功次,分别申报上司”。

提倡和谐治水。刘光复要求圩长通过水利凝聚人心,提倡和谐治水,移风易俗:“暨俗尚气,多雄长不相下。有争论湖中事情者,固须分别可否,以帖服人心。尤宜掩瑕宽过,毋重伤民和。”

刘光复《疏通水利条陈》及圩长制也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当时浙江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分守宁绍台道按察司副使兼左参议在批示中说:“湖田事宜,规画堤防,备极周悉,真地方百世之利。求民瘼如该县者有几哉?”

圩长制的成效与影响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刘光复在全县全面推行圩长制。统一制发了防护水利牌,明确全县各圩长姓名和管理要求,钉于各湖埂段。牌文规定湖民圩长在防洪时要备足抢险器材,遇有洪水,昼夜巡逻,如有怠惰而致冲塌者,要呈究坐罪。这样,各湖筑埂、抢险,都有专人负责和制度规定。他还改变了原来按户负担的办法,实行按田授埂,使田多者不占便宜,业主与佃户均摊埂工。同时严禁锄削埂脚,不许在埂脚下开挖私塘,种植蔬菜、桑桕、果木等。

圩长制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群众拥护和肯定,在诸暨各湖畈区得到全面、顺利实施。以白塔湖为例,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设立的圩长管理制度,36亩田编为一夫,210名夫编为一总,立大小圩长分管埂务。全湖共五总,五总中有一名总圩长,全湖有关水利决策,由五总大小圩长商议定案。水利工作有条不紊,洪涝灾害、水事纠纷也减少。这一编夫定埂制度沿传300余载,并逐步修正完善。

刘光复严格执行圩长制,奖惩分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仲夏,他在白塔湖现场检查时发现堤埂险情及圩长责任不到位之事,于是“拘旧圩长督责勉励,明示功罪状,始大惧”。数日后,这圩长便全力组织将缺漏填堵完成。惩治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

“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刘光复治水,洪涝旱灾明显减少,成绩卓著,带来仓实人和。在治水成功后,刘光复又进行实践总结,纂辑《经野规略》,以供后人借鉴。

清代至民国,诸暨防汛组织机构基本沿袭明制,由圩长管理。各埂段圩长自行组织岁修与筹集器材,洪涝发生时圩长率田户巡视防救。1945年以后,各乡镇、湖畈,按防洪区域,陆续成立水利公会(1948年改称水利协会)。防护方式亦逐步改为“全埂为公,救则出全湖之民以救之,筑则派全湖之钱以筑之”,是为刘光复圩长制的传承和进一步完善。

时至今日,水利协会仍是诸暨水利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基层组织,充满着生机活力,水利示范效应显著,为人们交口赞誉。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9

在悠长的河道上,如果看到面带羞涩歪着身子摇摇晃晃撑船的年轻女子,那多半是从外地新嫁来的媳妇,正在练习撑船这一基本功。

提及南方的广西,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出温润的河流、蓊郁青翠的森林,以及鸟鸣深幽的诗意。这里的山水,不仅包含了中国最优美的喀斯特景观,还孕育出来一个个“绝色小风景”,而漓江流域的会仙湿地,就是它们中的代表。

或许,“会仙”这个地方原本就是众神的偏爱,所以他们才舍得将如此清新雅致的风景赐予人间。这里有着中国最特别、最美的喀斯特原生态湿地,峰林湖泊,山水缱绻,1300多年的桂柳运河蜿蜒流淌。纵横的河汊上,乡民撑着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浓郁的南国风情弥漫在水田稻香间。

“漓江之肾” : 世界少见的峰林岩溶湿地

湿地在我国分布很广,从温带到热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可以看到。位于广西漓江流域的会仙湿地就是一处“养在深闺”,但风景绝不逊于国内同类湿地的自然景观。它静静地守护着这方水土,虽说被誉为“漓江之肾”,但却隐秘在漓江、桂林的盛名之后,难免有些落寞。

会仙湿地主要分布在广西省临桂县会仙镇,这个朴实的南方小镇,因其秀美的山峰和纵横清澈的河流,竟有着类似“江南水乡”的意蕴。这里自古就沾染着“仙风道骨”, 据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上记载:“旧有群仙于此,辎羽驾,编于碧空,竞日而去,里人聚观壮闻,因名会仙里”。所以,相较于如画如歌的桂林山水,会仙的气韵要显得清奇挺拔得多。

会仙湿地是一处独特的喀斯特峰林岩溶湿地,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十分罕见。同时,它与漓江峰丛峡谷、遇龙河宽谷共同组成了以“水”为核心的桂林山水景观,成为世界岩溶湿地风光的典型代表。

和其他同类湿地相比,会仙湿地的特点是集“山、水、沼、运”景观于一体,尤其是这个“运”字,非常难得。

“运”指的是运河——人们说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而桂林人又用辛勤的双手开凿出了桂柳运河。这条在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开凿出的运河,又称为“相思埭”,谐音为“相思带”,此中浪漫不必言说,它的功用也不可小觑:“能航、能排、能灌,农商俱赖”。

相思埭发源于会仙湿地狮子岩,它就像是桂林的一条“女儿河”,从漓江嫁到了柳江水系,牵起了古代中原与西南往来的重要通道。运河全长15公里,24个闸口到现在还基本保存完好。这是一条娇小玲珑的运河,最宽处不超过30米,河床不深,水流平缓,古朴轻巧的石拱桥点缀河上,河面点点野花,夏日莲叶田田。运河沿岸的群山线条柔和,若逢细雨纷飞,云雾缭绕,远山若隐若现,近水芦苇丛丛,极具南国风韵。

2000亩的睦洞湖: 耕牛乘船“上下班”

会仙湿地的特色是相思埭,而最具代表性的风光则在睦洞湖。

睦洞湖位于桂柳运河中段,是会仙湿地的核心区域,素有“聚仙泽”之称。睦洞湖很小巧,面积只有2000余亩,由近千个大大小小的塘汊串联构成。这里是候鸟理想的栖息地,每年春秋两季,都有大量白鹭在此停留、觅食,叽叽嘎嘎的求偶声常常飘荡在湖面上。

睦洞湖畔的村子、田地大都被纵横交错的河道包围。因此,船就成了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近年来,古老的木船大都已被坚固耐用的红漆铁皮船代替,仅仅是睦洞七星村,就有铁皮船200多条。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是撑船的好手,在悠长的河道上,如果看到面带羞涩歪着身子摇摇晃晃撑船的年轻女子,那多半是从外地新嫁来的媳妇,正在练习撑船这一基本功。睦洞湖内水道复杂,路径并不好找,新媳妇们一般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才能熟悉这里。

从七星村乘船顺运河的水道至湖心深处,可见湖泊芦苇浩荡,水草茫茫,游鱼戏水,鹭鸟翩飞,眼前拉开好一幅鱼米水乡的风光长卷。睦洞湖最有趣的一幕是:农忙时节,耕牛也要乘船“上下班”。由于村里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湖区岛洲上,村子与岛洲无路可达,这些小船就成为了村民出门劳作与运输的工具,于是,生产用具、收获的粮食、耕牛等全都放在船上,撑船的人在船尾握着竹篙,谈笑之间,船已经箭一般划过。

想要一览会仙湿地的精髓,可以登上湖畔的龙头山顶,居高俯瞰睦洞湖。清澈的湖水下,透亮的蓝思草、灯笼草随水流而动。在密密的水草上,依附着田螺和大量石螺,随手一捞就是一大把。农闲的时候,村妇用长长的竹筢捞石螺,清晨拿到睦洞路口去卖,贩子赶集往往能收上万多斤。

在睦洞湖畔的山尾村,还有一座肃静清雅的庄园,这就是民国名将白崇禧的故居。故居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存一座主楼及配楼。主楼包括花坛、鱼池、客厅、楼阁和前后对角炮楼,四周青砖高墙环绕。院内亭台楼阁为全木结构,有着民国初年广特的建筑风格。想像着从这样秀气的山水亭阁间,竟走出了一个英武的将军,往事不禁令人感叹。

锐减的湿地:亟待保护的山水田园

会仙湿地的自然风光恬静怡人,风土人情淳朴浓厚,这里没有大城市的人流和车马喧嚣,就像古人向往的“归田园居”,处处充满着世外桃源般的隐秘和超然。但是,在这些迷人的表象之下,会仙湿地也面临着危机。

据史料记载,宋朝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65平方公里,渺无人烟,水草丰盛。沼泽与高草地犬牙交错,树木参差。到上世纪50年代,湿地面积缩减为约25平方公里,区域内的湖塘只剩20多个。而目前会仙湿地面积已减少到6平方公里左右,与上世纪50年代相比,面积减少了约75%;与宋朝以前相比,面积仅余10%。目前,湿地还在以每年800~1000亩的速度“缩水”。湿地内的多样生物也在减少,水生植物分布仅限于古桂柳运河一带。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10

――《湿地恋歌》

会仙,相传是八仙聚会的地方,山青水秀,物产丰美,地灵人杰。这里有风光秀美的会仙湿地、千年古桂柳运河、高级将领白崇禧故居、飘香海内外的旧村板鸭……据宋代地理名著《岭外代答》上记载:“旧有群仙于此,辎羽驾,编于碧空,竞日而去,里人聚观壮闻,因名会仙里。”

会仙湿地是中国最大的岩溶湿地之一,拥有着独特的地貌与资源,群山林立,河塘纵横,天然的芦苇荡里百鸟栖息,一处处古老的遗迹星罗棋布……会仙湿地主要包括以睦洞湖为中心的湖泊沼泽湿地及龙头山、分水塘、狮子山及古桂柳运河等湿地,被誉为“漓江之肾”。据史料记载,宋代以前会仙湿地面积约有65平方公里,上世纪50年代,湿地范围内尚有20余个湖塘,面积约25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生态环境恶化,人类活动加剧,人们逐渐对湿地蚕食围垦、开荒造田、围湖造塘、挤占河道,沼泽和湿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水面面积逐渐萎缩,地面逐渐疏干,现存湿地区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

会仙湿地集“山景”“水景”“湿地生物”“湿地文化”为一体,具有多样化、复合型喀斯特岩溶地貌特有湿地景观,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罕见的。

小船是湿地人家必备的交通工具,粮食蔬菜、生产工具、耕牛杂物等都放在船上迎来送往。这里的男女老少都是撑船的好手,在船尾稍稍一撑竹篙,谈笑间船已箭一般地划出去很远了。

前几次是从七星村码头和三义村码头登船的,这次我们改从毛家村码头登船。热情的王阿姨从家里带来两张木板凳,放在船头让我们坐下,用一根长长的竹篙撑着轻盈的小船,穿行在古老的河道、纵横交错的沼泽湖泊间,划破宁静的波光云影,领略会仙湿地原汁原味的水乡景致。

千年运河 流淌唐风古韵

古桂柳运河又称临桂运河、陡河、南渠,开凿于唐代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距今已1300多年。据《临桂县志》记载:“北有灵渠,南有陡河”。古桂柳运河与灵渠同为我国岭南地区的两大漕运奇观,也是广西境内继秦代古灵渠后的又一重要水利工程。

据记载,唐长寿年间,运河初具规模,因当时生态环境好水量充足,全年大部分时间可通船,枯水期,船只则停泊周边宽阔水域等待。

清代是古桂柳运河的黄金时期,是运河最繁忙的时期,也是修筑次数最多的时期,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有7次,其中3次大修。最重要的一次是雍正七年(1729年),为保证古桂柳运河能全年通航,清政府对运河进行了全面改建修整,并增设陡门设施,每陡设夫两名,每名每年发放工食银。工程历时一年,一是扩大水源,汇积水塘,并在分水塘口置闸蓄水。二是建陡20座,凿碍船之石386处。经过这次修整,古桂柳运河最终成为了现在的人工运河。

民国期间,因公路、铁路相继兴建,陆路交通运输工具日益改善,古桂柳运河年久失修,河道淤塞,往来船只渐少。解放后,路上交通更为便利,加上人类活动加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运河水量和水域面积明显下降,运河主要是供周边村民撑船运送生产物资和农田灌溉,已彻底失去了它作为水陆要道的作用。

古桂柳运河源于广西桂林市临桂区泮塘村狮子岩,贯穿于桂林市雁山区的良丰、临桂区的会仙、永福县的苏桥境内。相思埭分水塘是运河的主要工程,位于会仙湿地北部岩溶群峰南麓,汇集分水塘以北狮子岩、长潭山、脆骨山的地下水水源而成。运河工程首先是在分水塘筑相思埭,建节制闸门于北渠入口,以控制北面水源水量,接着开通水塘航槽,在分水塘南岸建出水闸门,又在出水闸门东西两端建分水闸门,分水塘以东称东陡或东渠,以西称西陡或西渠。东西分水闸门可控制水源流向,并可节制出水流量。东渠全为人工开凿,西渠则以原有沟渠加以疏浚而成。西渠与相思江连通,相思江汇柳江支流洛清江,东渠与良丰江连通,良丰江在柘木渡口汇入漓江,从而沟通漓江水系与柳江水系。

“上通漓水,下达柳江”的古桂柳运河全长约15公里,“能航、能排、能灌,农商俱赖”。曾是中原通往岭南的重要航道。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到此地,并在分水塘狮子岩上留下赞颂桂柳运河的诗句:“桂柳陡河水长流,虎仔桥上看客舟。龙王庙内钟鼓响,如此风景消旅愁。”在睦洞湖附近就有龙头山龙王庙遗址、新桥、陡门、稻香泉井等大量的运河遗迹。

运河流经之地,群峰林立,山环水绕,田畴阡陌,芦塘彼连,鹭鸟成群,风光旖旎。运河中段经过睦洞湖水域面积广袤,大小湖泊或分或合,星罗棋布,纵横河道如蛛网密布,是广一无二的“鱼米水乡”和“湿地”,素有“聚仙泽”之称。唐代大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就是经过这条运河南下到达柳州的,并留下了“崩云下漓水,劈箭上浔江”的诗句。

荡舟会仙湿地 ふ冶灰磐的美丽

依旧是那面湖水,依旧是一汪泽国,依旧是一艘红漆小舟。

穿过古老的河道,掠过丰美的水藻,迎面扑来一阵阵清新的泥土气息。举目望去,湛蓝的天,悠悠的云,在满眼金黄的田野间显得格外赏心悦目。船头划过水面,激起阵阵涟漪,将湖光山色揉碎在潋滟的清波里。

船愈行愈远,河面渐渐变得宽阔,那就是睦洞湖了。方圆2000多亩的睦洞湖,由1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塘汊连接构成。湖内沟汊纵横,岛屿众多,芦苇浩荡,水径曲折迂回。坐在船头,沐浴着徐徐清风,看四周茂盛的芦苇随风飘荡,成群的候鸟或栖或飞,劳作的村民舟来舟往……湖面时宽时窄,时而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时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水转舟移,不时听见远处传来阵阵水鸟的欢叫声。夏日的睦洞湖里广阔的湖面荷花盛开,那又是一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境了。

游览会仙湿地必须有当地的村民撑船做向导,不然游走在那迷宫般的湖叉河道里和芦苇丛中,怎知道何处是归途?

船到龙山脚下停下来了。沿石阶登山远眺,田园村庄,湖光山色尽览眼底,湖面上星星点点的小岛像一块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奇峰秀水间。夕阳西下,宁静的湖面上微微细浪揉洗着金色夕阳,把清澈的湖水染成一片金黄。牧归的玩童,劳作的归舟,村庄里萦绕的袅袅炊烟在这里汇成一曲田园欢歌,回荡在山间水岸。慢慢地,茫茫湿地消逝在湛蓝的夜幕中。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11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金砖四国”之一)一、辽阔的疆域1、位置优越⑴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⑵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⑶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寒带。⑷位置优点发展农业生产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东西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对外交往与合作 东濒太平洋,多优良港湾,海上交通便利,有利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与多国接壤,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发展海洋事业 东临太平洋,沿海多优良港湾,便于开发各种海洋资源。其它 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北国冰雪、南国热带风光。2、国土辽阔⑴陆地面积:约960万Km2,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在世界各国中居第3位,是世界上面积较大的国家。⑵领土四至: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最西:x疆的帕米尔高原(73°E);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主航道的中心在线(53°N)。⑶陆上疆界:2万多千米;海岸线:1、8万多千米。⑷陆上邻国:陆上邻国(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⑸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⑹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大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渤海、琼州海峡是我国的内海。渤海有我国的盐场——长芦盐场,东海有我国的渔场——舟山渔场。⑺半岛、岛屿:主要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主要岛屿—台湾岛(我国第一大岛)、海南岛。3、34个省级行政(P7中的图1、7)⑴行政区划: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自治县、县级市)、镇(乡)三级。⑵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⑶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新课 标第 一网⑷特殊的省级行政区。 ①跨纬度最广的是海南省。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纬度的是黑龙江省。纬度最低的是海南省。②人口最多的是广东省。人口最少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是云南省。③面积的是x疆维吾尔自治区。面积最小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大陆海岸线最长的是广东省。沿海岛屿最多的是浙江省。全部处于热带的是海南省。同时濒临黄、渤海的是辽宁省、山东省。④邻国最多的是x疆维吾尔自治区。邻省最多的是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⑤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二、 众多的人口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⑴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12.95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以上。2005年1月6日,为中国13亿人口日。⑵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⑶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2、人口东多西少⑴人口密度:我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34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⑵人口分布特点:以黑河(黑龙江省)——腾冲(云南省)为界,东多西少。⑶34个省级行政区中,人口密度的是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x藏自治区。23个省中,人口密度的是江苏省。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56个民族⑴人口数最多的是汉族,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⑵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最少是珞巴族,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⑶各民族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活动,如汉族的端午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维吾尔族的开斋节、彝族的火把节、朝鲜族的长鼓舞等。⑷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2、民族的分布⑴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⑵汉族: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⑶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一、地势和地形1、地势呈阶梯状分布⑴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为山地、高原和盆地,东部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⑵三级阶梯概况阶梯名称 海拔高度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地形区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原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东缘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丘陵、山地、平原、盆地相间分布 东南丘陵、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⑶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对我国气候、河流、交通产生的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上的湿润气流向我国内陆推进,为我国广大地区带来了丰沛的降水。②对河流的影响:西高东低的地势,造成我国的大江大河自西向东奔入海洋;河流从高一级阶梯向低一级阶梯流动时,落差大,产生巨大的水能。③对交通的影响:向东流淌的大河沟通了我国东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但阶梯交界处的高大山脉成为我国东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碍。 2、地形复杂多样(P24中的图2.4)⑴四大高原的特点: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黄土高原: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崎岖不平。内蒙古高原:我国第二大高原,地面坦荡、一望无垠。⑵三大平原特点:东北平原:我国面积的平原,地势坦荡,黑土广布。华北平原:我国最完整的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的“鱼米之乡”。⑶四大盆地特点:塔里木盆地:我国面积盆地,有我国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我国内流河——塔里木河。 准噶尔盆地:我国面积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柴达木盆地:我国地势的盆地,有“聚宝盆”之称。 四川盆地:也称“紫色盆地”,西部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有“天府之国”的美誉。⑷主要山脉(P26中的图2.6)①东西走向的三列:北列:天山——阴山;中列:昆仑山——秦岭;南列:南岭。②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长白山——武夷山;东列:台湾山脉。③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列:北列:阿尔泰山;中列:祁连山;南列:巴颜喀拉山。④南北走向的三列:北列:贺兰山;中列:六盘山;南列:横断山区。⑤弧形走向:喜马拉雅山脉,其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⑥中国五岳: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南岳衡山(湖南),北岳恒山(河北),中岳嵩山(河南)。⑸主要丘陵:自北向南依次是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3、山区面积广大⑴山区:包括山地、崎岖的高原和丘陵,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⑵山区的开发利用:有利条件: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森林、矿产、生物资源、山区水能丰富。不利条件: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自然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开发利用山区时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的发生。二、气候多样、季风显著1、南北气温的差异⑴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北寒南暖,而越往北气温就越低。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北方比南方获得的太阳热量少,气温低;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而南方由于山岭的阻挡,受到的影响较小。一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⑵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在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全国普遍高温,大多数地方南北相差不大。原因:主要受纬度影响,南北获得的太阳热量差不多。 ⑶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黑龙江的漠河镇;夏季最热的地方:x疆的吐鲁番。⑷我国温度带的划分:①依据:A、农业生产的实际;B、将≥10℃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称为活动积温,它是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针。②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P33中的图2.15) 温度带 寒温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高原气候区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到三熟 一年三熟 一个一熟2、东西干湿的差异⑴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⑵我国降水最多地方是台湾省的火烧寮;最少地方是x疆吐鲁番盆地中的托克逊。⑶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可划分为四类干湿地区类型。(P36中的图2、17)地 区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植被 森林 森林、草原 草原 多荒漠3、我国气候特点⑴季风气候显著:①季风:季风是指随季节变化而变更风向的风。②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是形成我国季风的主要原因。③季风气候的特征:冬季吹偏北风,寒冷干燥;夏季吹偏南风,温暖湿润。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其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P39中的图2.21)⑤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区别:季风区降水丰富,主要集中于夏季;非季风区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全年都比较干旱。⑥我国东部地区主要的降水形式:锋面雨。⑵气候复杂多样:(P42中的图2.26)①东部: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②西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③西南部(青藏高原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4、我国气候的影响 ⑴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种农业经济,使我国的农作物和各种动植资源极其丰富。 ⑵季风区最突出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降水量最多的时候,也是气温的时候,这时也正是农作物生长时期,雨热搭配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⑶容易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冬季风活动强烈,会爆发寒潮;夏季风活动不稳定,也会导致水旱灾害的发生。主要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台风、旱灾、洪涝等。其中水旱灾害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三、河流和湖泊 1、众多的河湖⑴外流河、外流区:最后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外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外流区。⑵内流河、内流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内流河,所在的区域为内流区。⑶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比较: 流域名称 占全国总面积 主要大河外流区域 2/3 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境外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境外称萨尔温江)。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内流区域 1/3 流入沙漠深处:塔里木河⑷外流河与内流河水文特征的比较: ①外流河大多分布在东南部外流区内,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水量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河流汛期自南向北越来越短,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②内流河分布在西北内陆,水量较小,季节变化大,河水主要来源于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我国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2、京杭运河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京、津2市和冀、鲁、苏、浙4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3、长江与黄河(P48中的图2.32、P53中的图2.36) 长 江 黄 河长度 6300千米 5500千米发源地 唐古拉山 巴颜喀拉山特点 呈“V+W”字形,是我国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呈“几”字形,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世界含沙量的河流。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宜昌、湖口 河口、孟津流经省区 青、藏、川、云、渝、鄂、湘、赣、皖、苏、沪(11个) 青、川、甘、宁、内蒙古、陕、晋、豫、鲁(9个)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主要支流 嘉陵江、汉江、湘江、赣江 湟水、汾河、渭河开发 ①“水能宝库”,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水电站:三峡、葛洲坝。②“黄金水道”,干流横贯东西,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四季通航。 ①中上游利用水能发电。水电站: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②引黄灌溉:塞外江南——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重要的引用水源。忧患 ①长江上中游湖泊面积缩小,森林和草地植被遭到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②宜昌以上的干支流,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北岸的汉江,是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③川江滩多流急,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泥沙淤积。 ①上游:气候趋于干旱,草地退化、荒漠化严重。宁夏、内蒙古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②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成为世界含沙量的河流。③下游:河道变宽,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使河床抬高,成为“地上河”,洪水威胁严重,水污染加重。山东境内初春时节易形成凌汛。治理措施 ①兴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保持水土;兴建分洪、蓄洪工程。(蓄) ②整治河道,退耕还林。(导) ③加固江防大堤。(防)①上游:合理放牧,恢复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修建水库、水电站。②中游: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打坝淤地,保持水土。③下游:加固加高黄河大堤,疏浚河道,治理水污染。4、主要的湖泊我国的湖泊:青海湖(青海),是咸水湖。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一、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1、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2、分类: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如矿产资源。3、特点: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不足,相对短缺。二、土地资源(6月25日 世界土地日) 1、利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2、各类土地构成比例不合理:耕地、林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⑴优势:总量丰富、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⑵劣势:人均占有量少、比例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各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4、分布地区⑴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这里土地利用程度高,其中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的山地。⑵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这里难利用土地多,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低,牧业在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中占主要地位。 ⑶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差异:北方地多水少,以旱地为主;南方水多地少,以水田为主。5、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乱占耕地等。6、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三、水资源(3月22日 世界水日;3月22-28日 中国水周)1、水是宝贵的资源 ⑴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资源绝大部分为两极和高山的冰川,其余大部分是深层地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仅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⑵水危机的原因:用水量增加、水污染、水浪费。2、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⑴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季多、冬春季少且年际变化大。合理利用每一滴水:由于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均,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有必要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工程(如:引黄济青、南水北调)。⑵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⑶措施:①解决季节分配不均——兴修水库。②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如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等。③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⑷南水北调工程的三条计划线路:①东线方案:在江苏扬州市把长江水抽进京杭运河,用闸控制,逐级提升,过黄河后,自北自流,沿途供水,直达天津市。②中线方案:首先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华北平原,第二步在三峡巨型水库建成后,利用高峡出平湖,筑渠输水自流进汉江。③西线方案:计划提高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的水位,再开凿一些巨大的隧洞,把长江水引入黄河上游,补充西北的水源。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⑴水资源短缺;⑵时空分布不均。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一、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1、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 优点 缺点公路运输 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 运费较贵、运量较小铁路运输 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 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 速度最快、舒适、安全 运量最小、运费水路运输 运费最低、运量 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 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⑸历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原因: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2、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南北向的铁路线(自东向西排列) 1、京沪线 2、京九线 3、京哈——京广线 4、焦柳线 5、宝成——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自北向南排列) 6、京包——包兰线 7、陇海——兰新线 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 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⑶我国主要铁路线: “三横五纵” (P91中的图4.6)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 项目 所在省(区) 交汇的铁路北京 北京 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 四川 宝成、成昆徐州 江苏 京沪、陇海株洲 湖南 京广、浙赣、湘黔兰州 甘肃 包兰、兰新、陇海、兰青杭州 浙江 沪杭、浙赣郑州 河南 陇海、京广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⑵货运:①贵重或急需的货物且数量不大的,多由航空运送;②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货,短程可由公路运送,远程而又数量大的可用铁路上的专用车;③大宗笨重的货物,远距离运输,尽可能利用水运或铁路运输。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1、农业与我们⑴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⑵地位:农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⑶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2、农业的地区分布⑴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东西、南北和垂直三个方面的差异。其中,大致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把我国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⑵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种植业:东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②林业: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③渔业: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⑶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草场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②我国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x疆牧区、青海牧区、x藏牧区。⑷南北差异: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耕地类型 作物熟制 主要农作物北方地区 旱地 东北平原: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小麦、花生、大豆、甜菜、棉花。南方地区 水田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及海南岛:一年三熟 水稻、油菜、甘蔗、棉花。⑸我国三大产棉区:x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3、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⑴宜林则林: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⑵宜粮则粮: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⑶宜牧则牧: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⑷宜渔则渔: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4、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⑴问题:耕地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⑵对策:①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种草。②科技兴农,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③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业。④建立稳定的商品粮基地。⑶九大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⑷ 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农业发展方向的差别及原因。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的地理条件:地势平坦,多平原、丘陵地形;降水丰富,热量充足,水热配合较好;交通发达,便于运输,临海,进出口方便,适于发展对外农业贸易;技术设备先进,信息来源广;居民众多,市场大。②“西部地区之所以要实行退耕还林,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主要是因为西部自然条件在发展耕作业方面处于劣势,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已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形势严峻,所以必须根据西部特点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三、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1、工业与我们⑴概念:从自然界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⑵分类:重工业 以生产生产数据为主的工业 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轻工业 以生产生活数据为主的工业 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2、工业的空间分布(3沿)⑴沿铁路线: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许多工业基地。⑵沿河: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⑶沿海:集中了4个工业基地、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⑷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 工业基地 辽中南地区 京津唐地区 沪宁杭地区 珠江三角洲工业中心 大连、沈阳、鞍山 北京、天津、唐山 上海、南京、杭州 广州、深圳、珠海工业特色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我国北方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3、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⑴涵义:以新的科学技术为基础,电子和信息为龙头,产品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⑵特点:科技人员比例大、研究开发费用高、产品更新换代快。⑶布局: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北京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88年)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地区发展方向差导:沿海——科技园区型;沿边——贸易导向型;内陆——国防军工型。

风流少年江湖行范文12

赏月,中秋的重头大戏

“近水楼台先得月”,赏月当然最好是在水边水月共赏,有俗也有雅,看美女、品美食、享受宫廷奢华、体验异族风情,究竟要怎么样的中秋夜,自己选择.

美园

宫廷赏月流金溢银

颐和园昆明湖

北京赏月,佳处甚多。胡同里的月色迷茫,一株老树就能遮住;四合院里月色醇厚,石桌石凳,一缸金鱼,中秋的浓浓味道就出来了;陶然亭月色风雅,吟诗作赋也不嫌肉麻;北海月色清朗,最适合喝着酒唱着歌与之亲近……但最享受的,应该首推颐和园昆明湖的月色,颐和园由清代最自命风雅的皇帝乾隆始建,雕栏玉砌,每一寸土地上都花了不少黄金白银。后来又由清代最不计后果贪图享受的老佛爷慈禧重修,每年七月初七慈禧在此遥祭牛郎织女,中秋节在此赏月,九月九在此登高,那气派能错了吗?

老北京中秋的规矩,要设香案,供月光马、兔儿爷,男子为求可步蟾宫,女子自然求变得更美丽一些。皇家也拜月,只是他们管兔儿爷叫“太阴君”,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拜太阴君的一般是太后,其实也就是一张纸,上面画一个类似菩萨的神,下面画着月宫和捣药的玉兔,太后带着皇后、妃子、格格和各宫女行礼,那个时候大家连大气也不敢出一下,满人得了汉人的天下,总是有点不安心,惟恐对鬼神不敬,给自己降下灾难。谁要是不小心咳嗽一声,怕第二天就要被老佛爷下懿旨处死祭月了。

除了拜月,还要赏月。皇家生活虽然奢华铺张,歌舞声色,却绝对没有因此而染上多少恶俗之气,清廷宣称以文教治天下,皇族诸人自是不肯承认自己比别人少一根雅骨,拜完月少不了在近水的院子里赏月,按朝廷礼制摆置鸡冠花、毛豆、芋头、花生、萝卜、鲜藕等物。风流如乾隆当然还要作上一两首诗,识趣的妃子们也就趁机夸夸皇上才高十斗,诗成六步,比当年的曹子建还多了两斗,少了一步;除了宣称文教之外,清廷最强调以孝治天下,趁着中秋的机会,自然要大显特显自己的人味儿了,合家分月饼的节目当然是要隆重上演的,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皇帝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爱新觉罗家人丁兴旺,清宫月饼之大,就不难想像了。

如今这座皇家园林和行宫已经成了大众游览之地,皇家建胜景,为后世的寻常百姓做了嫁衣裳。旧时王谢堂前宴,也入了寻常百姓的餐桌。泛舟昆明湖,约三五知己,饮几扎清啤,酒至酣处,随意品评时事,指点江山,有皇族之享受而无宫廷礼制之困扰,赏心乐事不过如此。

如果正逢颐和园举行中秋活动,那享受更是美了去了。去年的昆明湖上音乐会,观众在石舫上看岸上舞台的表演,那演出自然不是靡靡柔音,而是气势恢弘、旋律奔放的《卡门序曲》、《斗牛士》、《青藏高原》等,也只有这样,才配得上天子脚下、五朝古都的浩然大气,也才配得上北京的朗朗乾坤、皓月当空。而中秋当天的船价每人2000元,包船价20万元左右,那样的富贵赏月,自是比皇宫内院也不差了。

实用资讯

地理位置与周边旅游地

颐和园地处北京西郊,北京景区众多,如不能一一浏览,颐和园附近的圆明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不可错过。

气候

北京地区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644毫米。秋季晴朗温和,中秋时分气温一般在19℃左右。

进出交通

北京的铁路、航空、公路运输到全国各地均十分方便。

可去颐和园的公交车有:301、303、330、332、346、362、362支、375、384、394、718、726、732、801、808

区号 010

邮编 100091

主要景点

颐和园的景点可以分为5部分:

(1)宫廷区主要包括仁寿殿、文昌院、玉渊堂、乐寿堂、德和园。

(2)长廊主要包括长廊、牌楼、听鹂馆。

(3)佛香阁主要包括万寿山、佛香阁、智慧海、宝云阁、转轮藏。

(4)昆明湖主要包括东堤、西堤、石舫。

(5)后山后湖主要包括苏州街、淡宁堂、四大部洲、谐趣园。

门票:

中秋颐和园普通门票为30元,联票为50元。联票包括门票、德和园(单独售票5元)、佛香阁(单独售票10元)、苏州街(单独售票10元)。文昌院文物库馆单独售票,为20元。其余地方不收门票。

美女

佳人伴月风物妖娆

扬州瘦西湖

古人实在是比我们风雅得多,关于看什么该在哪里都有详细的分类论述:看山要到楼上,赏雪要到城头,看霞要在舟中,赏美人则要在月下了。月华之下,艳丽的女人多了清幽感,清丽的又添了神秘感,妖冶的有了朦胧色彩,端庄的又加了更容易让人有想法的感觉。连史上最著名的丑女无盐,正史宣传她入主后宫是因为无双智慧,野史却津津乐道她幼年时曾虔诚拜月,月仙回报她中秋那一夜的艳冠群芳而被齐王选中。

中国出美女的地方很多,皇宫内院深藏的多是燕赵佳人、吴越娇娃,乡野村镇名声了得的是洛阳女儿、米脂婆姨,但惟独“扬州美女”的口碑后来居上,从万岁爷到诗人到富商们都钟爱。

扬州美女能被家喻户晓,首先要归功于不惜以江山性命来为扬州美女事业开道的隋炀帝,他几乎掏空国库修运河,通了水上寻美的黄金通道。而后浩浩荡荡沿运河而下,扬州官员们为他准备的第一道视觉大餐便是24个美女在桥上吹箫,场面豪华之极,经久流传。传到清代韦小宝那里已经变成了香艳小调“扬州那个地方有二十四条桥,每一条桥头一个美人”,唱这个小调时,韦小宝正在把《鹿鼎记》里所有的美女往床上搬,从侯府郡主到天下第一美人陈圆圆的女儿,没有一个逃出他的手掌心。二十四桥究竟是一座曾经有过24个美女的桥,还是24座桥,却也一直是千古悬疑,现在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是一座汉白玉的单孔桥,已是扬州每年赏月活动必去之地。

同是皇帝,乾隆的扬州月夜又是另一番光景了。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月夜游瘦西湖,看到景色很美就说了句“很像北京北海的景色,只可惜差了座白塔”,于是扬州的盐商为了弥补皇上的遗憾,连夜里用盐造了座假的白塔,等皇上走了之后再改建成砖塔。连乾隆也不得不感叹:“扬州盐商财力伟哉!”也难怪有人形容瘦西湖根本就是“销金一锅子”。

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瘦西湖的一个二十四桥,一个白塔就使扬州月夜财色兼收,再加上花荫深浓、廊回径曲的何园,鉴真大师曾任主持的大明寺,还有历代风流文人吟咏提写。杜牧的扬州是“玉人何处教吹箫”,姜白石的扬州则是“波心荡,冷月无声”。扬州“月亮城”的别称的确是声名无虚。

就在这样一派风光绮丽,人物妖娆中,扬州市人民政府于每年中秋在瘦西湖畔,举办二十四桥金秋赏月会,精彩的文艺表演,尽显现代扬州美女的风姿。游人可巡乾隆当年线路泛舟湖上,也可闲坐于长廊、亭台之中,看对面船上秀娥娇娃的淡淡眼风,原来八方胜景,六朝繁华,和周围的丝竹笙歌,礼花焰火,都不过做了与月下美人心灵相通的布景。

实用资讯

地理位置与周边旅游地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临近南京、镇江、上海,游览三地十分方便。

气候

扬州气候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秋季气温在17℃-25℃之间,多东北风。

进出交通

铁路:目前有到北京、上海、汉口、西安、广州的列车。

公路:可直接乘坐当地汽车到扬州,或从上海徐家汇客运站搭乘大巴前往扬州,车程3-4小时;或到镇江汽车站乘车去扬州,车程1小时左右。扬州汽车西站,每天早6点-晚6点,有发往南京、镇江的快客,20分钟一班。扬州汽车站,主要始发东向、北向和省际长途班车。

航空:扬州没有机场,若想乘坐飞机,比较方便的是南京禄口机场。

区号0514

邮编225000

主要景区

瘦西湖

位于扬州市区内西北。与杭州西湖相比,它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

中秋期间门票:50元

交通:汽车站乘5路,汽车西站乘3路可达。

乾隆水上游

瘦西湖上的一条独具特色的水上路线,沿着乾隆的足迹游览,品尝御宴佳肴,体验帝王般的生活。

水上游路线:御码头―冶春园―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五亭桥―二十四桥―石壁流淙―平山堂―观音山―成象苑―天山汉墓

包船价格:豪华空调宽体画舫1580元;豪华宽体画舫1320元;豪华画舫920元;普通画舫820元

大明寺

少有的集寺庙古迹与芳圃园囿一体的名胜,寺内平山堂为北宋欧阳修始建,游人至此,顿生思古之情。

中秋期间门票:30元

交通:瘦西湖公园后门乘21路,汽车西站乘22路可达。

个园

清代大盐商、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的私人园林。园内有多种竹,因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名“个园”。

中秋期间门票:30元

交通:汽车站乘1路,汽车西站乘8路可达。

文昌阁

位于扬州市区汶河路、三元路交叉处,形状与北京天坛的祈年殿相似。

门票:免票

交通:汽车站乘5路,汽车西站乘3路可达。

美食

持螯对月齿颊留香

昆山阳澄湖

“西风起,蟹脚痒”,岂止是蟹脚痒,爱蟹人的喉咙更痒。

提起这个八脚横行的怪物,真正不得了,常人为之眉飞色舞,暗流口水,文人雅士更是把它上升到“毕生之所求”的高度,《红楼梦》里贾府的吃蟹宴,生动活泼,雍容华贵,有书卷气,也有诗礼之家的风范。《金瓶梅》潘金莲李瓶儿的螃蟹宴,则是热闹世俗,充满市井气息。

湖沼溪流处处产蟹,自然就有三六九等之分了。公认的“蟹中之王”当然是阳澄湖大闸蟹,阳澄湖水体清澄透明,湖底底质好,水草茂盛,养料丰富,成就蟹中霸主也就不足为奇了。

江浙一代旧时陪嫁有“蟹八件”:锤、镦、钳、匙、叉、铲、刮、针,也有人说“蟹八件”是小方桌、腰圆锤、长柄斧、长柄叉、圆头剪、镊子、钎子、小匙,分别有垫、敲、劈、叉、剪、夹、剔、盛等多种功能。螃蟹蒸煮熟了端上桌,红蟹白盘,热气腾腾,先把它放到小方桌上,方桌上有香醋与姜末、酱油调好的佐料,用圆头剪刀逐一剪下二只大螯和八只蟹脚,将腰圆锤对着蟹壳四周轻轻敲打一圈,再以长柄斧劈开背壳和肚脐,之后拿钎、镊、叉、锤,或剔或夹或叉或敲,取出金黄油亮的蟹黄或乳白胶粘的蟹膏,取出雪白鲜嫩的蟹肉,一件件工具的轮番使用,一个个功能交替发挥,哪里是吃东西?简直就是弹奏一首抑扬顿挫的食曲。等到螃蟹入口时,曲子便到了高潮,鲜肥甘嫩,玉软金流,真真是一种神仙般的快乐。有的人家食毕要把破碎的蟹壳称一下,看谁的那份分量轻,表示没有浪费一丝蟹肉。靠了这“蟹八件”,他们把阳澄湖大闸蟹吃得干干净净,一个主妇在家中的地位也就此稳定了。

水体清澈,阳澄湖产蟹之外也就适合赏月,月亮是天文中的尤物,中秋的月亮是尤物中的尤物;螃蟹是食物中的尤物,阳澄蟹是尤物中的尤物,两个顶级尤物结伴出现,自然是一个也不能放过,既要满足眼目之欲,又要一饱口腹之欲。

中秋正是菊黄蟹肥桂花香,临水持螯赏月,伴着酒桂花糕,是美食家的意境,也是国画的美。

除了吃蟹,当然还要吃月饼,吃蟹配酒为了去其腥气,吃月饼当然也有自己的讲究了。豆沙、栗子、枣泥月饼,本身有点腻,自是搭配有点涩的美国白酒,或法国南区红酒;水果馅、花材馅月饼,为增其清香,应该喝意大利红酒;五仁、火腿等咸月饼,最好是配啤酒;茶月饼不管是红茶、绿茶、抹茶,应该遵循“原汤化原食”搭配;近几年流行的日式或欧式蛋糕类月饼,搭配凉饮最好,冰红茶、白毫乌龙或冰酒。

李白《月下独酌》里把螃蟹、美酒、赏月,和蓬莱仙境并称,阳澄湖的赏月有近水远山来凑兴,只怕是比蓬莱仙境更逍遥几分。

实用资讯

地理位置与周边旅游地

昆山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西倚苏州,可顺带游览两地。

气候

昆山属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秋季气候温和湿润,中秋期间温度在23.3℃左右。

进出交通

铁路:京沪铁路穿越昆山,在昆山站停靠。

公路:公路网健全,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苏虹机场路都从昆山通过。

航空:较为方便的是到上海虹桥机场(约半小时车程)和上海浦东机场(约1小时车程)坐飞机。

区号0520

邮编215300

主要景区

阳澄湖

阳澄湖水上风情园占地3.6公顷,是一个集吃、住、游、乐为一体的多功能游乐中心,游意不亚于北戴河。阳澄湖畔最好的地方是巴城,它被阳澄湖、巴城湖、鳗鲤湖、傀儡湖、雉城湖所环抱,放眼五湖涟漪,波浪万顷,景色壮观。

门票:免票

周庄

周庄早已不是中国最美的水乡,无数人在听了别人“不去也罢”的感慨后继续去,回来后自己也做此感慨。去,还是不去,自己拿主意。

中秋期间门票:联票60元

交通:上海、苏州、昆山都有去周庄的专车,班次密集。

锦溪

相传南宋建都临安时,宋孝宗的宠妃陈妃偏爱锦溪山水,恋不忍离,死后水葬于此,锦溪便改名陈墓,直到1993年才恢复古名。拥有众多名胜古迹的锦溪,依然保持着淳朴的江南水乡风貌,有若隐若现的陈妃水冢,蛟龙卧波的十眼长桥,以及全国首创的古砖瓦博物馆等。

中秋期间门票:30元

交通:昆山汽车站有中巴前往。双休日、节假日,上海虹口足球场、上海体育场有旅游专线车直达。

亭林公园

亭林公园历史悠久,素有“江东之山良秀绝”之美称。园内的“昆山三宝”――昆石、琼花、并蒂莲蜚声中外。

中秋期间门票:20元

交通:火车站乘1路或101路可达。

美景

边陲玩月且歌且舞

大理洱海

洱海不是海,是湖。云南境内是没有海的,他们喜欢把湖命名为海。水岸赏月,当然不能不提洱海的月。大理的风花雪月已经成了中国最好用的名片之一,上关吹风,下关观花,苍山看雪,洱海赏月,缺其一而不可。

洱海月夜的奇特之处在于“月与星,比别处倍大而更明”,科学角度讲当然是空气更好的缘故,但白族人更相信自己族里亘古相传的神话:天宫的一位公主羡慕人间的美满幸福生活,下凡到洱海边上的一个渔村,与渔民成婚。公主为了帮助渔民们多打鱼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把鱼群照得一清二楚,好让渔民们多打鱼。那面宝镜就在海底变成了金月亮,放着光芒,照着世世代代的捕鱼人,也使天上的月更大。

每到中秋,白族人民团聚的时候,忘不了到洱海赏月,纪念那位公主。水中的月亮浮光摇金;天上的玉镜清辉灿灿,仿佛刚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逐渐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再加上苍山积雪映入洱海,雪月相映,耳边是白族金花们“苍山绿,洱海青,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枝,白雪映霞红”的歌声,这样的销魂日子,也难怪神仙都被诱惑得下凡了。

中国东西南北不同民族的人都相信,中秋那一天,月下老人会抛出无数红线,把一对对青年男女拴在一起,大理流行“漂烛求偶”。未婚青年男女在中秋之夜,一人一桨从四面八方将小船划向洱海湖心,交错停泊后找人对歌,男女相互试探。小伙子发现意中人后,就把事先备好的烛灯点燃,放在水面上,向姑娘的小船推去,如果姑娘看不中小伙子,便撩水将烛灯浇灭;如果姑娘有意,就会捞起烛灯捧在手中,含笑摇晃。小伙子便跳上姑娘的船头,两人共泛一舟。面对面坐在船的两端,一边划桨一边对唱“搭桥”调,向对方通报姓名、年龄、志向,以相互了解。

250多平方公里的洱海,在中秋夜就是青年男女尽情撒野的舞台。

如今已经不大看到这样的胜景了,但每年中秋洱海边有各种民俗表演,白族姑娘小伙儿跳起欢快的舞步,“渔人”们打着火把,敲打着乐器,“船老大”捏着女人似的假嗓子,手里抖着长长的、有弹性的竹竿,驱赶着鸬鹚,让它们潜水“捕鱼”。

在这样的歌舞声中赏月,喝着大理特有的普洱茶,与身边的老人聊聊长寿秘诀,空气里慢慢就会飘出一丝醉意。

实用资讯

地理位置与周边旅游地

大理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南处处皆风景,比较热门的是昆(明)大(理)丽(江)组合。

气候

大理气候温和,“冬止于凉,夏止于温”,年平均气温15.1℃,中秋节前后平均气温17.5℃左右。

进出交通

去大理不管是铁路、公路,还是航空,最好以昆明为中转站。昆明到大理走公路比较方便,无论昼夜都有各种档次的大巴往返于昆大之间的高速公路,乘坐起来非常舒适。也可乘坐飞机与火车,但不如坐汽车方便。

区号0872

邮编671000

主要景区

大理古城

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背靠苍山,面临洱海。城内街道都是南北、东西走向,是典型的棋盘式布局。建筑为清一色的青瓦屋面,显得十分的古朴。

门票:免票。

苍山

苍山以云、雪、泉、石著称。云――变幻多姿,独具特色;雪――山顶上终年积雪,灼灼生辉;泉――苍山19峰每两峰间都有泉水,18泉均甘甜可口,四季奔流;石――“大理石”乃天下一绝。

门票:免票。进入具体景点有门票。

蝴蝶泉

蝴蝶泉位于苍山云弄峰下,它是一个象征爱情忠贞的泉,相传,孤女雯姑与猎手霞郎双双爱慕,坠入爱河,当地的恶霸垂涎于雯姑,想把他们拆散,相爱的人不愿分开,双双跳入泉中,化作蝴蝶。

每年农历四月十五举行“蝴蝶会”,届时,成千上万的蝴蝶从四面八方飞来,在泉边漫天飞舞,首尾相衔,蔚为奇观。各方的白族青年男女也都要来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找到自己的意中人。

交通:从大理古城西门外乘中巴,约40分钟到达,也可从下关乘坐开往洱海方向的班车,约需50分钟。

中秋期间门票:32元

洱海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洱海是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形状酷似人耳,湖水清澈见底,自古以来一直被称作“群山间的无瑕美玉”。传说在海底生长着一棵硕大无比的玉白菜,盈盈的湖水,就是一滴滴从玉白菜的心底浸涌出来的玉液。

门票:免票

交通:从大理古城去洱海很方便,步行即可到,也可乘2路公交车,还可以乘马车(事先与车主谈好价钱)。从下关到洱海码头,可乘6路车。

异像赏月基地

中秋夜,除了水岸赏月的意境之外,还有一些颇为有趣的奇异的景象,让人感慨造物之巧,无所不有。

异像:

五台滚月

地点:

山西五台山

描述:

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组成,五峰峰顶平坦宽阔,就像土垒的台子。每到中秋,月亮从东台望海峰升起,划过北台叶斗峰、翠岩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有如在五个台上滚动一样,蔚为奇观。

最佳观赏点:

五台山挂月峰

异像:

三江映双月

地点:

四川宜宾三江口

描述:

宜宾三江口是金沙江、岷江、长江的汇合处,岷江与金沙江在此结束其历史使命,其终身托付于长江。每到晴朗的中秋之夜,圆月冉冉升空,三江吻合处平静无波,流沙雪白,在波光粼粼的江水中,可看到金沙江、岷江两条江江面都有月亮倒影,一明一暗,美不胜收,也就形成了“三江映双月”。

最佳观赏点:

三江口双月楼

异像:

月中印月

地点:

湖南永州市南潇水畔淡岩

描述:

淡岩下有洞,洞中东南角有一圆形石窍。每逢中秋之夜,月上中天,恰巧与石窍重合,正印在石壁上,宛如洞中又有一轮明月,形成“月中印月”。

最佳观赏点:

洞口

异像:

石湖串月

地点:

江苏苏州石湖

描述:

石湖上有座行春桥,桥身有9个环洞,洞与洞相连,倒映水中,相当美妙。中秋夜皓月当空,9个环洞各映月影一轮于湖水之中,形成罕见的“九月一串”。

最佳观赏点:

行春桥上

异像:

三月共赏

地点:

江苏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

描述:

“月到风来”亭地势高,三面环水,亭内正中高悬一面大镜。中秋月夜,金风温和,满园甜香,天上真月、水中倒影、镜中虚像,三者融为一体,虚实相映,游人至此,渐渐分不清孰真孰假。

最佳观赏点:

“月到风来”亭中

异像:

众“月”捧月

地点:

浙江杭州西湖小瀛州

描述:

小瀛州有3座石塔,塔身内空,均呈球形,其壁各有5个小孔。每逢中秋,人们在石塔内点燃“月光灯”,烛光透过小圆孔投进深潭,在湖面上映出无数个小月亮,与倒映在湖上的明月相映成趣。

最佳观赏点:

西湖小瀛州“我心相印”亭

异像:

登梯取月

地点:

福建平和县灵通岩

描述:

灵通岩位于平和县大溪镇大峰山,其上著名的灵通寺建于天然石洞中,下临悬崖峭壁,只有一条“天梯”可以攀登,每到中秋月夜,月亮恰好挂到岩顶,从岩下看,仿佛登梯而上就可以摘取月亮一般。

最佳观赏点:

灵通岩下

异像:

水月奇观

地点:

广西桂林象山

描述:

象山的“象鼻”和“象身”中刚好有个“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若乘小舟缓缓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浮明月,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的绝妙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