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3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3篇

时间:2023-01-30 16:27:12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3篇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篇1

一、启发式教学的含义及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在目前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学任务及学习规律,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学习内容,合理地选择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思维的活跃性和解决问题的多元化,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敏锐性和多样性。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具有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授课,学生只能被动学习,久而久之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限制了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1]。而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深入掌握所学内容,提升其自主思考能力。第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其探究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设置趣味问题情境时,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思考和质疑,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优化教学效果。第三,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现阶段,一些教师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未能体现出课堂主体地位。对此,新课标强调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本,创设良好的互动式课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持续激发学生的智力及潜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逐渐喜欢上数学学习。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对数学学科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可以运用问题设计教学,引出课本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逐渐产生兴趣。只有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第五,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该教学模式的本质是引导,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消极关系。以往教师在教学中是权威的,学生是被动学习的。而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自觉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

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教育改革日益深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教师对启发式教学模式缺乏正确的认知。在此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教学模式做一了解,它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学习客观规律及教学任务,立足于学生的情况,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围绕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展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该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然而在教学中,特别是农村地区,一些教师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甚至不知道其含义、实施手段和策略,限制了该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其次,教师教学手段滞后。该教学模式的应用,对教师的素质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性,才能对教学模式、理念及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智力发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构建高效课堂。然而实际情况是,一些教师缺乏较强的综合素质,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手段落后,限制了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在新课导入环节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新课导入环节的方法选用,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引起重视,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的重点,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目的性,不仅要难度合理,还要激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共鸣。教师还可以在导入环节引入教具,启发学生的思维,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将教具与提问进行结合,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2]。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知识时,需要先让学生全面理解面积这一概念,也就是物体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然后给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把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如长方形有几条边?正方形有几条边?边与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什么?最后合理引入面积公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相较于单纯地从公式层面教学,采取这样的方式可以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通过形象的情境进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知识的难度不断提升,变得更加抽象,一些学生在理解概念及解题时会碰到较多的问题,不能深度理解或是思考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学生的思维还处于成长期,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不能全面、彻底地理解概念,影响了解题的效果。对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启发其思维发展[3]。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关的教学情境。情境1.拿出一个小西瓜,平均分成2份,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表示该情境。情境2.用一张长方形纸,把纸折出二分之一,启发学生思考为何这种情形也能用1/2表示。基于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认识单位“1”。情境3.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红花图与香蕉图,让学生观察和表达在图中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香蕉被平均分成四份,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把所有的香蕉看成一个整体,那么一个香蕉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呢?若是把四根香蕉看成一个整体,称为单位“1”,同学们可以理解什么是单位“1”吗?基于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知识变成直观、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启发思维,逐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及意义,实现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

(三)通过趣味化的问题启发学生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模式,提问是其核心。同样是一种基础形式,科学地设置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发挥启发的作用。数学学科知识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学生会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对此,教师应利用合理的问题,有效启发学生,拓展其思维。教师可以设置有趣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积极地思考。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同学们看过球赛吗?看过足球赛的同学请举手。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可以激发其好奇心,之后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有关视频,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继续提问:主裁判把两个队的队长带到赛场中间想要干什么?进而引出新的问题,一些学生回答抛硬币决定谁先开球。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样的方式公平吗?同学们的观点存在差异,引起了课堂争论。此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抛一枚硬币可能会产生什么情况?能否做出准确的判断?引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思考“可能性”的概念。教师设置简单的问题,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能够打开其思维,引发其辩证思考,用开放的思维更好地学习知识。

(四)实践中体现启发性启发式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加观察、实验、操作和自主思考的教学内容。数学启发式教学内容,一般不是单靠数学解决的,并非是在问题解决中只获得一个结论和方法。需要学生结合生活,有效运用自身的经验、情感及价值观解决问题,并且在过程中收获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法。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可以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都会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如果不用圆规,你还能画出一个圆吗?有的学生回答:可以用手夹住两支笔保证角度不变,以一支笔尖为基点,另一支笔进行旋转。教师可以继续提问:如果是在更大的空间或操场中画圆应该怎么办?对于这种情况,学生积极进行思考,有的学生提出可以让两位同学分别抓住一个绳子的两端,以一位同学为圆心,另一位学生以绳子长为半径,通过这种方式画圆,体现出学生的聪明智慧。

(五)讲解针对型题目,启发学生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以结合数学考试中的重点,依据常见的数学应用题,讲解有关的题目,通过合理地启发学生,让其总结数学思想方法,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例如数学中常见的问题有工程问题、相遇问题、倍比问题、植树问题等,教师可以引入或是编制有关类型题目,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解答,然后为学生讲解。讲解多个题目之后,启发学生归纳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对于相遇问题,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题目:假设大连到北京的高速里程为800km,A和B分别从大连和北京开车出发,A开车速度为80km/h,B开车速度为100km/h,请问A和B相遇大约需要多长时间?先让学生自己答题,之后由教师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画出线段图,标记出速度及路程数据,列出公式:相遇时间=总路程÷(A速度+B速度),之后带入数字进行解题。按照教师的讲解,学生能够规范地解决问题。再碰到这样的题目,可以归纳相应问题的解题思想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六)准确设置启发点运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合理选择启发点,有利于提升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真正进行思考,促进学习的有序开展。在选择启发方式时应该遵循有关的原则:首先,应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进而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启发点,让学生深入地思考。其次,启发点的选择,需要有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教师不能为了启发而启发,而需要提升启发的实效性,让学生有效思考,提升其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吗?学生回答可以将其转换成长方形;教师继续提问:对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否可以应用转化的方式呢?有学生回答道,可以把三角形转换成学习过的图形;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应该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有的学生说转换成平行四边形,有的学生说利用割补法将其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还有的学生提出了反对意见。这时教师可以提问:应该用什么方法将三角形转换成平行四边形呢?一些学生回答拼接法,教师顺着学生的回答,可以启发学生用两个底和高一样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学生在动手操作之后发现不行,于是学生提出只有三角形完全一样,才可以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教师在教学中围绕着转换成什么、如何转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之后,学生可以运用转换法解决问题,然而对于如何转化、转换成什么的认知不足。对此,教师应精准设计启发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自主思考获得知识。转换思想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要围绕转化问题设计启发点,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思想,提升其数学思维能力。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促进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教师引起重视,教师需要正确理解该教学模式的意义,立足于提升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发展的层面,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措施,提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成效。

作者:万夏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篇2

一、在预习环节,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为了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才能够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有更好的了解,同时可以更有效地找到听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听讲,并且要记笔记。在对知识点进行提前预习的过程中,发现知识的重点与难点,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有意识地跟随着数学教师的思路进行主动思考,从而解答在预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因此,如果课前预习工作不到位,那么在课堂上就不能达到预期的授课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资源的作用,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先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的预习视频。微课视频内容包括:“8与多少相加等于10?8可以拆分成几与几?8与什么数字相加不会超过20?”等等。微课的优势在于其中融合了数学、声音与图片等,这些元素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不需要像传统教学那样需要教师多次提醒学生注意力要集中,基于微课的应用能够提升学生的预习效率,进而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重难点环节,帮助学生解疑释惑

数学教师在课前预习环节,通过微课视频让学生对本堂课的主要理论和知识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本堂课自己的听课重点以及自己对知识点的疑惑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教师照本宣科,尚未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数字组合、数形结合的演示和论证,就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导致课堂上无法激发出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也无法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无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会影响到教学质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抵触心理和畏难情绪,厌倦数学学习。为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师要灵活运用微课资源,通过动画等形式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有初步的了解。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面积》的时候,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数学教师可以运用微课把多边形的图形展示给学生,同时引导学生们自己对图形进行观察,同时让学生们思考“如何求得多边形的面积”。数学教师可以在微课中展示两个图形,一个是不规则的多边形,一个是长方形,而后数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让学生们思考并给出他们的答案,得出答案后,数学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解答,在微课视频内通过对多边形部分位置的移动,告诉学生其实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一样的。若是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通过单一的口头阐述,就无法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一样的,但是通过微课教学模式,数学老师可以把两个图形直接存在的联系很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让学生们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思考发现其中的规律,更有效地帮助学生解答疑惑。

三、设置趣味问题,加强师生互动沟通

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因此他们的能动性不足,导致他们对于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同时还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提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自主分析,积极发言,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例如在让学生了解数量时,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一个亿有多少吗?”听到这样的题目学生肯定都会畅所欲言,阐述自己对一个亿的理解,此时,为了帮助学生了解一亿有多少,教师要组织开展微课教学。先用微课课件展示一个一元硬币,而后数学教师可以问学生:“请同学们猜想一亿枚一元硬币是多少呢?”大部分的学生此时肯定无法具体地回答出来,接着数学教师可以继续使用微课资源,给学生展示一亿枚一元硬币的画面,使得学生受到震撼,然后告诉学生一亿枚一元硬币的重量是600吨,通过这样直观的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下,同学与老师一问一答的沟通不仅拉近了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氛围,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摆正学生的主体位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目前,在微课教学中,很多教师是以自己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导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一部分小学生的学习习惯,但不利于小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摆正小学生的主体位置,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小学生自己对数学知识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信心,也能更多地锻炼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同时,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利用微课这一资源,来增加小学生学习的便捷性,让小学生自己来进行学习时间的分配,在学习时间分配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比如:在微课教学中,可以在微课的整体录制过程中,穿插一些知识点,并要求小学生在听取微课之后梳理这些知识点,并进行串联。这样就很好地提高了小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小学生会反复进行微课学习,并由微课的具体内容来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在知识梳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点的印象,也能以小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学习。小学数学教师的引导可以很好地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能潜移默化地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小学生日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五、教师要做好技术准备,增加微课教学的多元化

在制作微课视频以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做一些必要的技术准备。为了构建高效的微课课堂,教师需要在上课前对教学模板或视频进行处理和编辑。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增加微课教学的多元化。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在微课教学中的常见形式包括现场微课教学、教学模板录屏教学与参与式微课教学等,主要播放形式是视频、文字与音频等,教学模板有一个很好的特点,就是使用时间比较短。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用它来教小学生或巩固小学生的一些知识点,利用微课资源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利用网络微课资源,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多媒体式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使用互联网微课资源进行教学前,应结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当前的教学目标,这样,小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与小学数学教师讨论一些他们不知道的问题,小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微课资源进行实践训练和课外讨论,通过网络微课资源的教学方法,提高小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的能力。当小学数学教师在教授一些实际问题时,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向小学数学教师询问微课中一些晦涩难懂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疑惑,微课结束后,小学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有效沟通能够更好地让小学生掌握微课教学内容,提高小学生学习互动的兴趣。

六、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微课来进行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来培养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学生在遇到不会或者是有难度的数学问题之后,很少会花很长的时间进行研究,一般就是放置一旁等待教师的讲解,这样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不太科学,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生遇到一些不会或者是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并在探讨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合作进行数学知识的解答。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小学生更多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拉近小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小学生之间形成互补,互相帮助,加强小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在进行一些图形角度的微课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角度的测量和观察,找到不同角度之间的联系,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合,最终整合最多的小组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能够减轻小学生学习的压力,增加数学知识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更好地让小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锻炼小学生的合作能力。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重,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时间较短,会被很多其他因素所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新鲜感,小学生会把小组合作学习当成是游戏,并且各个小组之间还存在竞争关系,为了最终获得胜利,小学生也会全力以赴进行数学知识的梳理和整合,在增强小学生合作能力的同时,也能加深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

七、完善微课课堂教学的架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

微课本身的时间较短,一般会控制在十分钟之内,这样的时间不可能会讲解一个比较深奥的数学知识,因此,微课教学比较适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知识梳理。第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建立一个数学知识大纲,串联小学生目前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并根据每个单元的划分来大致明确几个重点。第二,制定科学的微课梳理次数,根据每个知识点的难度系数,来分别进行划分,让小学生可以了解到每一个知识点的所有内容。第三,组织小学生进行微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点,并与自己学习到的知识进行串联,找到其中出现问题或疑惑的地方,在课堂上进行提问,强化小学生对于这些数学知识和脉络的梳理,方便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记忆。比如:在进三角形面积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有关三角形面积的知识点,分类型、分案例来进行微课的录制,然后让小学生在上课之前进行观看,在观看之后大致了解相关的教学内容,增强小学生对于三角形面积的直观理解。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完善微课课堂教学的架构,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梳理,让小学生明确数学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学知识。

八、创新微课教学的模式,加强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

微课的教学应用已有一段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学习模式,需要创新微课教学的模式,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家长与小学生对于微课的重视程度。一些家长与小学生对于微课的认识不足,没有发挥出微课的教学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帮助家长与小学生明确微课教学的重要性,端正小学生进行微课学习的态度,通过微课来不断加强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比如: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需要在微课中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讲解,在讲解时需要添加一些生活化的元素,这样的可以增强小学生的认同感,同时也能增强小学生的互动,小学生可以通过微课进行作业的互动,小学生与小学生之间、小学生与小学数学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微课的讨论模板进行讨论。这样的微课创新模式,可以增加知识的趣味性,增强小学生的学习参与感。另外,小学数学教师也可以了解小学生对于微课的看法,在学习时遇到的一些不足和困难,为微课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与建议,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这些意见与建议来进行微课录制的调整和创新,既要增加小学生的学习趣味性,也要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九、结束语

在当前新课改的形势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于微课资源的应用能够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其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所以,每位数学教师都要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该教学模式,从而促进数学教育工作的高效开展。

作者:张裕兴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篇3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即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数学错题集的出现,让这一挑战变得不再困难。通过数学错题集的建立,能够让小学高年级学生了解其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加透彻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加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建立错题集的意义出发,阐述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错题集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一、推广错题集的重要意义

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课程中,由于数学知识的加深,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包括计算错误、抄错题目、思路偏差、混淆概念等等。处理上述问题需要一种有效的整理和储存错题的方式———错题集。数学错题集能够直观地暴露出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也能够反馈教师实际的教学效果,既是学生复习方向的指引,也是教师进行教材研究、重点复习和指导的重要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错题集能够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测试和家庭作业进行详细分析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出错的题目中有很多是教师曾经讲过、学生自身做过的,甚至有的题型还是做过多次的。仔细分析学生做错的原因,除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知识点了解得不够透彻之外,还有就是对错题没有深刻的认知,对错题没有进行有效的利用。学生在做题出现错误时,只是对照教师提供的答案一改了之,并没有对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更没有进行有效的记忆和整理,导致做过的题目重复出现错误。在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将出现错误的习题进行整理并记录到固定的笔记本上,并对习题中出现错误的原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在后续的复习过程中对其进行重点学习。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全面清晰地了解其自身的学习情况,及时找到自身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能够对出现的问题加以改正,从而不会对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留有盲点,能够完整并且牢固地掌握课堂中学到的数学知识。

(二)错题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错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这句话说明,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意味着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而没有错误出现意味着学生仅仅是学会了教师课上所教导的内容,反而不会更深入地钻研与其相关的数学知识,也不会在其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和成长,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也不会很牢固。小学高年级学生通过建立数学错题集,把日常出现的错误答题集中在一起,可以在学习中合理利用其自身出现的问题和错误督促自己解决和研究没有理解的数学知识,继而探索新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分析自身出现问题和错误的原因,把原本不理解的数学知识真正学透学明白,能够使学生的内心产生巨大的成就感,并对后续的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彻底从心理上改变对学习的态度。学生对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充满信心,就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内心深处有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有助于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三)错题集能够提高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在教师的指引下科学合理地建立数学错题集并巧妙运用,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复习自身没有学透的数学知识,减轻了学生在课后进行学习的压力。与此同时,数学错题集的合理应用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整理并巩固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养成按时整理和归纳自身知识的良好习惯。由此,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并能够及时将归整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知识,极大提高了学习效率。数学错题集的建立也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教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清晰地了解这些问题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还是个别学生所独有的。而后根据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改正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知识点,从而快速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教师的调整和改变,教学效率提高了,教学目标的完成变得更加容易,能够留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也会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数学错题集的建立能够帮助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进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二、利用错题集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建立数学错题集的意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错题集,对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巨大的作用。数学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建立数学错题集,提升教学效率并达成教学目标,其具体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正确的整理方法,才能发挥错题集的作用一个科学合理的错题集的建立,必须要有正确的整理方法。数学错题集从表面上看仅仅是学生将错误的题目和答案整理摘抄下来,但在实际建立过程中并不是仅仅进行简单的抄录,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对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在心理上还不够成熟,对自身没有足够全面的认知,在学习上有着浮躁的心理,在面对做题出现错误时,只满足于按照教师的答案将错题改正,而不对出错的原因进行认真分析。这样做出来的数学错题集并没有什么效果,学生即使把错题抄录了下来,在下次做题时仍有很大几率出现错误。因此,为了让学生全面清晰地认识自身产生错误的原因,达到建立数学错题集的目的,教师必须教导学生正确的整理方法,使其建立科学合理的数学错题集。科学合理的数学错题集不仅要抄录出现错误的问题和答案,还要深入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标注好错误解答和正确的解答。这样建立的数学错题集才能发挥出错题集应有的作用,避免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再次出现类似的错误,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分模块建立错题集,可以让错误清晰可见做题时出错的原因各不相同,如果学生不加以分类整理,在复习时就不易找到出错的共同点,进而增加了复习需要的时间。因此,学生在建立数学错题集时应该对错题分模块进行整理,让产生错误的原因清晰可见。学生在日常做题时可能会出现概念性的错误、理解偏差性的错误、逻辑性的错误、没有理解性的错误等等。其中有的是因为审题马虎造成的错误,有的是因为看错数据造成计算的错误,有的是因为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全面出现的错误,有的是因为思维出现偏差导致的错误等等。学生要按照产生错误的原因将数学错题集分成相应的版块,并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将错误的习题进行复印,再将其分别裁剪下来粘贴在其归属的版块中。小学高年级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对于同样的习题其产生错误的根源也会各不相同。教师要引导学生按照产生错误的原因进行分类,按照类型整理错题,以便找到对症的解药,如此才能一劳永逸,帮助学生避免再次产生错误。按照题型分类的类型有错误类型、题目类型、考察点类型。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身心发展的特点来分析,考察点类型的分类方式是最适合小学生分模块建立错题集的方法。考察点类型就是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在题目的旁边标注好这道题考察的是哪些知识点。通过这种知识点分类的形式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到其自身的不足之处,为课后学生的复习节约时间,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和学习效率。

(三)科学记录错题集,发挥其最大功效数学错题集是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产生错误的一种集体表现形式,是学生管理日常学习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只是进行盲目的抄录,大量的错题会给学生带来身心的巨大压力,不但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违背“双减”政策的要求。在运用数学错题集的初期,很多教师喜欢让学生把自己的错误解答记录下来,以便加深产生错误原因的记忆,从而能够吸取教训,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可是小学生的记忆力是最强的,让他们重复性地抄录自己错误的解答也会加深学生对错误的印象,导致题目再次出现时不知不觉就会浮现出错误的解答,干扰学生正确的做题思路,再次出现同样的错误。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情况,教师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比较厚实的本子,发现其自身出现的错误,在讲解之后让学生把同种知识点的错题进行抄录整理,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好题型、考察点、知识点以及正确解答过程的标注。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合理、科学地整理错题。当学生掌握科学合理记录错题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根据出错的题目编写新题目,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建立数学错题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及时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避免学生盲目进行整理和抄录,从而发挥错题集应有的巨大作用。

(四)经常翻阅错题集,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学生掌握了科学合理地建立数学错题集的方法,便会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搜集错题,整理在自己的错题集上。但是数学错题集并不是建立之后就不用再进行翻看了,要想发挥其应有的巨大作用,学生还要经常翻阅,才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强化对知识点的掌握,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如果错题集建立之后学生不去经常翻阅,而是把它束之高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把里面的知识忘得一干二净,下次做题时照样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样的数学错题集只是变成了摘抄错题的笔记本,丧失了建立它的初衷,失去了其自身应起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收集的错题越来越多,错题集也会越来越厚,在复习和翻看时会使学生产生繁重的感觉,这就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定期重新整理和归纳自己的错题集。经常翻阅错题集之后,学生在解答一些题目时已经能够做到完全不出错,深刻理解和掌握了其中包含的知识点,这种错题就可以从错题集中移除。随着学生翻阅次数的增加,需要移除的错题也会越来越多。因此每隔两三个星期,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把错题进行重新整理,这样错题的数量会越来越少,也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进步,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整理错题、建立错题集的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

(五)发挥教师的监督管理,能够确保错题集的建立长期有效学生是数学错题集的创建主体,但是在创建数学错题集和运用数学错题集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才能确保错题集的长期有效性。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律性比较差,在刚开始建立数学错题集时会认为建立错题集是给自己增加了负担,尤其是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在内心会对错题集的建立产生抗拒心理,在抄录错题的过程中出现故意丢题、丢内容的现象。如果教师不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管,数学错题集就会逐渐被学生省略,最后沦为空谈。为了确保数学错题集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运用,教师必须制定严格的监督管理计划。在班级人数众多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任命一个学生担任组长,每日由组长负责检查和监督,便于教师定期检查和指正。为了更好地督促学生科学合理地创建数学错题集,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错题集欣赏交流会,让学生通过错题集进行互相激励、互相借鉴,使自己的错题集变得更加科学有效,同时兼顾漂亮整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错题集的建立和运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通过教师的监督和管理才能确保数学错题集长期有效的发展,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结语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错题集的创建,引导学生科学合理地整理错题,建立适合自身且风格独特的错题集,并不断翻阅和更新,这样才能发挥出错题集的巨大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庄红 单位: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杏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