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3篇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3篇

时间:2023-01-10 10:42:50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3篇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篇1

1引言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高段习作课中,教师讲解、范文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会制约学生的思维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此外,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长期存在着,对学生习作练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其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学情,采取一套科学的方法来进行习作教学。

2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学生的观察、逻辑思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其重要的任务。但是,从当前的习作导向现状来看,在教师的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只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模仿。在教学中,教师在讲授了写作方法和技巧之后,就给学生指定写作的模式,使学生的思维僵化,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写作的质量是非常困难的。

2.2习作教学没有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的时候,都会按照课本的内容来讲解,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和教学方式也是一模一样的。在课堂上,教师很少为学生设计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写作的内容空洞,毫无情感。

2.3对学生的习作评价缺乏针对性习作点评在习作指导中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对习作评价的态度还不够好。目前,教师点评的都是那些优秀的作文。在习作点评课中,教师往往会简要地说明文章中的精彩段落,或是为他们的作文评分,最后选出一些有代表性的作文进行点评。当教师的点评结束之后,学生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去修改他们的文章,而且他们也会对教师的评论也有一些不理解。

3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策略

3.1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学生感觉到真实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把优美的词汇和词组记下来,然后让他们把这些词汇和句子写到自己的习作中去。虽然这是一种习作的方式,但长久以来,很多学生都会使用类似的词汇和词组,导致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作文的质量会大幅降低,而且会让内容变得非常空洞。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大自然中的真实景色,并把所见所感写成文字。用这种方式写出来的作文,也许不会很有吸引力,但是却充满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所以,教师就可以在习作教学之前,带领学生看看学校外面的景色,然后在欣赏风景的同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让学生积累学习素材。例如,教师在教授风景描写的时候,可以运用以上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自然,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如“定点观察”,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特定的地点,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观察,再由学生对所见到的风景进行细致的记录。这种方法使学生对风景的描写更为细致,别具一格。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感官来描写,例如用眼睛去观察自然,用耳朵去聆听自然,用鼻子去感受自然,这样的写作才会更加真实。

3.2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积累相关素材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生活难道不是一座藏书阁吗?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写作能力较差。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出学生的语言能力。当然,如果想要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感觉,没有教师的指点是不可能的。教师要让学生细心地观察,并认真地去体验生活。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使学生能够写出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作品。例如,在教学《让生活更美好》这篇作文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观察和了解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有用的素材,例如学校的一幕、家里的事情、四季的变迁等等。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要让学生不但要用眼睛观察,还要用心去感受。另外,教师还应教导学生在写作时,尽量选取自己熟悉的生活情景,并将所见所感写下来。

3.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与教材相结合要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就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众所周知,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应与教材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教材中的很多经典作品都是经过精心选择,极具可读性。那么,怎样把教材与学生的作文教学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续写、缩写等方式与学生共同探讨教材中的写作方式。在此基础上,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近的课外读物进行对比,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都能得到很好的提升。每个人的生活体验都不一样。所以,学校和教师不能对此做出任何的调整,但是教师可以积极地组织课外活动,诸如春天郊游或者去动物园等。在春游时,教师要让学生尽情地去感受自然,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用自己的身体去感受阳光,用自己的眼睛去感知植物的美。同时,在学生的自然经历中,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把自己的情感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在参观博物馆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并利用自己的想象力,想象眼前的历史曾经是怎样的光彩夺目,是如何被历史所记载的。在动物园的游玩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观点记录下来,而不只是盯着动物看。同时,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象为一种动物,并能感受到它们的思维。根据这些方法,学生可以写出不同的文章。

4结论

综上所述,从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创新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从而让学生乐于写作,有效地改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者:翁连水 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银城第一小学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篇2

一、引言

我国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蒋仲仁先生曾指出:“学生作文,一般有两大缺点,一是言之无物,一题到手不知道写什么;二是语无伦次,有点想写的东西不知道该怎么组织。这两个毛病何尝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根源还在思维能力上。”[1]即便该言论已发表多年,但当下依旧没有发生根本上的转变,学生受其思维定势的影响,在习作中还是普遍的存在着因循守旧,按教师教学的模板来写作,又或是难以动笔,不知写些什么的状况,这不仅是学生在习作上遇到的困难,更是习作教学上需要突破的困境,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写作能力刚刚开始慢慢建立,如果从教学上先培养学生“会思、爱思、勤思”的习惯,必然会为提升写作能力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二、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是思想转化为文字的一种表达方式,因而下笔的基础是脑海中有所想。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便是帮助学生有所想,通过“自己想”“想自己的”使得表达更加有独创性。在发散思维的训练中,通过拆分一个事物或事件的多种因素,再创造性的重新组合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和思路,以此来打破学生“言之无物”“千篇一律”的写作困境;同时,培养和加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也能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使得其写作能表达的更加流畅和清楚。当学生体验到写作并非是很困难的事并感受到写作是表达自我的良好方式后,会对写作更有激情,又会激发更多的写作灵感,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2014年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核心素养成了学科教学的焦点,培养学生什么素养以及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学科教学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思维发展与提升就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思维品质的提升,这之中就包括发散思维的训练与培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福认为,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异变,从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维模式,是衡量创造力的指标。[2]发散思维最终落实的关键就在于创造力,学生发散思维训练的好,其创造力会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发散思维的发散广度与深度与学生的经验也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留心观察,掌握事物的关键特征,而这就会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写作本身是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帮助学生更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而创造力、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都是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进而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创造人才,而这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需求。

(三)有助于创新习作教学模式习作是义务教育阶段中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对于写作的称呼,可以理解为学习写作,是写作的前期训练。习作与写作一样,是语言表达的重要形式,是发展和提升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习作教学中,如果只注重写作技巧的传授,就会使得教学模板化,更容易让教师把教学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学生成为听从和跟随教师的模仿者,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很大程度的助力了学生遵循权威、直线思维和从众思维的思维定势的形成,因而,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能让教师更注重更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深入思考和寻求突破,以此有助于创新习作的教学模式。

三、习作教学中培养发散思维的实践探索

(一)小心提问,重视自身的发言时间和发问节点习作课与阅读课所要求的授课方式应该是不一样,阅读课通常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性的重难点,为此,教师主导的时间是相对较多的,但是习作课的根本要求是学生能清楚的进行自我表达,这之中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清楚的表达以及采用何种方式才能将表达变得清楚,因而要求中的一半即自我表达就是相当重要的另一部分,而这是需要学生发挥主要作用的,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提前精心设置自己提问和发言的时间节点,甚至要在实际的课堂中灵活调整自己的提问与发言,而调整的准则就是“讲必要的,问关键的”,看似简单,但真实的习作课却总容易被教师纂的太紧、讲的太久以及讲的太多。如果一节习作课只有一课时,而一节课40分钟,超过一半的时间都是教师在讲的话,那这节习作课在很大概率上都会被上成一节普通的阅读课或是“一言堂”式的习作课。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习作《我的奇思妙想》为例,本节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单元要素中明确提到的“展开奇思妙想,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而具体的习作要求是写清楚自己发明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功能。在这节课中,教师要着重发言的地方应该是开始的导入,先将学生的奇思妙想引到发明上来,之后是在“如何写清楚自己的发明”的上对学生进行技巧上的点拨,此处可以引用范文讲解,但更建议是出示反面的范文,告诉学生不应该怎样写即“怎样写是没有写清楚的”,如果是出示优秀范文,很容易诱导学生仿写,最终又回到了“千篇一律”的循环中,这还需要老师指引的便是在学生在回答或讨论时遇到难以进行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予一些启发,其余时间要交还给学生自己想象、思考和练习,因此,在习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首要应该做的就是教师要小心提问,重视自身的发言时间和发问节点,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使其有不依常规、寻求异变的机会。

(二)大胆放手,注重学生的初步想法和深入思考小学部编版教材中关于习作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的,这不仅体现在从第一学段“写话”与第二、三学段“习作”的具体要求中,还体现在具体内容的设计中,这由三到六年级与“想象”有关的习作设计便可以见得,因此在教学中也应该跟随课程设计的步伐,开展重视学生想象与思考的教学。在习作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把握将写作方法与技巧给学生讲清楚的这个关键点就行,不要设计太细,尤其不能过度预设学生的回答并限定学生的回答;同时要设计好让学生思考的环节以什么样的方式思考,个人思考还是群体讨论启发个体的思考?例如在《我的奇思妙想》这一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请同学们思考“我的奇思妙想是想些什么”这一问题,通过预习,学生的答案其实很容易局限于发明,但其实能奇思妙想的并非仅有发明,所以一开始便要打破学生固有的“尊重权威”的思维,即“书上写的就是标准答案”,在分析奇思妙想可以有很多方面后,再引导学生关注到当前学习的内容上,即关于科学发明,自己的奇思妙想有哪些,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想象和交流,之后再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怎样写清楚自己的奇思妙想,整个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倾听学生的想法、把握整体的教学时间以及在关键点上进行点拨,比如如果学生的想象没有思路,那可以提醒学生想象来源于实际,可以联想一下现实生活中或是文学作品中事物的相关特点。总之教师要做到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自己的“想象·表达·思考”中开拓思维、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写出自己的发明创造。随后再锁定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发明一个神奇的东西”,再引导学生们去大胆想象“自己想发明什么”,并依据是什么东西、长什么样、有什么功能去绘制自己的思维导图,再请同学们一起分享,在讲述中有表达不清楚的地方,教师可以提供帮助,也以此点拨学生怎样才是表达清楚,之后再请同学们总结怎样才算表达清楚,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再请同学们进行练笔与分享,而在练笔与分享阶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表达的技巧上进行指点,因为思维导图发散出来的顺序也容易影响学生表达的顺序,而创造、表达本身又是一次思维发散的训练,每个人可以有不一样的方式,也正因为如此,文学创作才能百花齐放,所以在学生的除此创作表达与分享交流之后,教师可以提出一点创造性的指点,比如如何开头更吸引读者兴趣,以此再让学生进一步修改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最终使得自己的作文更加完整地体现出自己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此外,教师应当培养学生积累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一习惯,由图1可知,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关于习作的内容里有许多关于“想象”的习作,每一次习作利用的思维导图如果都能统整起来,能培养起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更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而灵活的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帮助学生训练自己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更能提升其学习能力,成长为一个会学习的人,而除了思维导图外,让学生绘图或是欣赏一些生动的画面也能帮助其开拓想象,但这要求所选用的素材范围要广、数量适中以及不要有过多的解读,因为对正面示范性的东西讲的越细致,就越容易让学生模仿,从而又限制了学生自己的想象,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巧用工具,适当运用思维导图和生动的画面,以此来帮助学生提升发散思维。

四、结语

发散思维作为创造力的基础性思维,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在各板块的教学中都要深入思考、精心设计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习作作为创造性极强的学习板块,是提升学生发散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胆放手,恰当引导并灵活嵌入思维导图等教学工具,提供支架、阶梯式地帮助学生逐步发展其发散思维。

作者:刘海霞 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小学习作教学分析篇3

1引言

生活是文章灵感的源泉,文学诞生于生活,它的价值意义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我们写作的灵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个小人物,一个不起眼的小细节等等。学生可以将一片叶子翩翩坠下看作一只濒临死亡的蝴蝶在跳它人生的最后一支舞;也可以将春天来了,柳絮漫天,看作柳絮和春风结作知己,给大地的角落带去春的消息,然后雪化了,水流动起来了,花儿红了,草儿绿了,孩子们的笑声在春风中飘荡……由此可见,只有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才能在一个很平常的事物上发散思维,然后慢慢着笔,一气呵成,信手拈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生活元素的意义,还要不断落实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的生活化写作意识更加明显,让学生在生活中热爱写作,在写作中热爱生活,丰富小学生眼里的世界,不断提高他们他们的写作能力。接下来,笔者将以小学语文统编版四年级的写作教学为例,来谈谈具体的写作教学策略。

2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中,学生畏首畏尾,难以激发主体意识,即学生不是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地进行学习,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不能在教学中进行积极反思,最终降低了习作教学的整体效果。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无味,刻板和照搬是学生对教学的普遍看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带着学生一板一眼地模仿写作材料,造成了学生难以发散写作思维,在写作过程中存在抄袭和模仿过度的现象,这样在写作时使用别人的想法和特色的写作方式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阻碍,学生在写作时难以表达自己的主观想法,使写作流于形式,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都达不到教育目标的要求。写日记和好词好句摘抄是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但是总有学生认为这样太过于烦琐,太浪费时间。在日常学习中,教师把繁重的作业留给学生,学生在课后根本没有时间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也很难抽出时间去记日记或者摘抄好词好句,久而久之,学生不懂得观察生活现象,在面对教师给出的作文主题时,写作很费时费力,半天也难以憋出一句话。

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积极意义

生活化写作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表现在: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贴近现实的教学模式,往往将学生置于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慨。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习作通常不被作为主要的课程来开展,教师只是在日常课堂教学的时候留出一部分时间来讲解习作,这样的讲解通常是理论性讲解,而不是训练式的实际操练,就有点“纸上谈兵”的意思,所以难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而生活化习作教学就推翻了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通常专门设置写作课程,让学生在课上就进行实际的写作操练,教师也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写作成果;其还提供更多贴近现实的写作素材,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写作训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生活化教学模式贴近现实生活的特性使得学生在写作时不断拓展了自己的文学视野,培养了良好的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保证了他们在写作时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写,有更多的话可以讲述;还在生活化的写作中磨炼学生的意志,让学生了解更多现实性和教育性的写作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正能量,完善其道德修养体系;最后,生活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有写日记和摘抄的学习意识,提升了学生的写作素养积累,帮助学生追求更高水平的写作。

4小学生语文习作教学的具体措施

4.1通过生活化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感

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训练环节中,语文教师要引入生活化教学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练习环境。这是因为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习作练习的兴趣,为了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就必须创造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于学生来说,轻松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爬天都峰》一文中,作者写了自己爬天都峰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师可以通过这篇文章结合课本写作板块“推荐一个好地方”展开写作教学:让学生们写一篇给大家推荐景点的文章,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景点或者自然风景的图像和视频,以此创造生活情境,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图像和视频的分析,在分析过后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调查,完成主题写作,最后在班级中朗读自己小组的作品,从而查漏补缺。

4.2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在现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写作,不过,小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够,所以他们对写作的认知也不够深刻。在写作的过程中,他们按照标准按部就班地创作,一些语言也常常按照范文那样来写,这样的写作缺乏真实性,也没有体现学生的真实写作心境。在这种背景下,小学生也不敢在写作中表达真实情感,他们在写作中往往压抑自己的想法,只将教师喜欢的一面展示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让自己的文章读来意味深长,有自己的思想和内涵,这样才是独特的作品。

4.3升华生活中的情感

小学生容易对生活中的因素看得往往比大人更单纯和感性,例如在看视频时很容易被英雄行为感动;阅读书籍时容易被主人公的情感和遭遇所触动,因此,在《延安,我把你追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章学习中,教师就开展“革命和伟大领袖”主题的写作教学,合理运用生活中的情感因素,让小学生在写作中更加明白这些情感的内涵价值,让学生在写作中将英雄事迹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帮助学生深刻体会革命的意义,从而在写作中能够表达自己对革命先烈的真诚赞美,并不断将革命情感内化,在提高和发展写作技巧的同时实现自身正确价值观的确立。

4.4开展习作德育教学

我们学习汉语最重要的是在学习中培养对伟大祖国的感恩和热爱之情。而语言和写作是表达情感的最直接方式之一。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爱国意识的重要阶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在习作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思想。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的时候,就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然后与学生讨论抗日英雄的故事,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在学生领会故事的深意后,教师指导学生们写了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并在班级中互相分享,让同学们进行相互学习。这样在生活化写作教学中引入德育内容的方式,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爱国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5结语

生活是语文写作灵感的来源。因此,语文学科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利用生活化的写作素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储备,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强写作能力,逐步掌握用双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能力,真正实现小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洁.浅谈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策略[J].甘肃教育,2021(5):160-161.

[2]白宜兰.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探究[J].数码设计(上),2019(8):50.

[3]王金涛.习作生活化,提升表现力——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教学探讨[J].语文课内外,2020(20):206.

[4]李梦奇.立足于生活的土壤,培育出语文的种子——小学语文生活化习作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9(19):84.

作者:邓雪芳 单位:福建省三明市清流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