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11-16 14:38:06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1],要求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2]。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主渠道是思政课,而其他各类专业课程也同样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3-4]。指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课堂教学是课程思政工作落实的最重要渠道,电路课程是电气大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该课程的学习可为思政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也为后续相关课程奠定基础。

当前各高校都在积极开展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工程教育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毕业后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为满足当前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条件下电路课程的诸多教学目标和达成度要求,本课程教学团队在进一步重塑课程教学目标、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大胆创新课程教学方法以及提升教师自身思政水平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将课程知识目标与思政元素做到有机融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在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同时,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电路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概述

(一)课程思政原则

1.全程育人

以电路课程的特点、地位为基准,课程教师需要对德育的元素以及功能进行深入挖掘,能够对思政教育目标进行深入分析,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采取课程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可以更独立地进行复杂工程处理,增强团队协作能力,这样学生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并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对终身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2.全员参与

形成集体备课制度,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就思政元素进行提炼,与电力企业实践案例以及亲身经历相结合。在进行电路相关知识授课的过程中,能够将职业道德教育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并在后期的工作中形成职业规范,对学生入职有很大的帮助。

(二)电路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目标

电路课程是高等学校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其主要内容是借助电路中的现象,对基本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电路概念,并且能够初步进行操作,为后期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对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同时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针对问题有较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将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问题相结合,形成一定的逻辑思维,并且能够增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新工科”人才培养主要是借助教育,能够让学生实现跨学科学习,形成知识体系,将人文教育融入工程人才培养过程中。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强化文化理念,锤炼意志品质,形成较好的协作能力,指导学生踏踏实实修好品德,丰富学识,追求真理,使得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所提升。电路课程中需要融合工匠精神,将职业素养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将职业理论与职业道德相结合。对于学生来说,能够加强他们的科学学习精神,并且形成工匠精神教育。如在电路实验过程中可加入职业素养以及安全教育知识,让学生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每一个实验都需要制定评分表,由最开始的实验到后期的数据记录、安全意识、卫生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分,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能够准确地了解到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课程思政已经融入各门学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共振的效果,大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极力融入思政教育,目前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1)专业课任课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误区,其在思想上主观地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只限于传授课程的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并不是自己授课之内的事情。针对现在专业课时来说,课程已经不断被压缩,如果说再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很难完成本身的授课任务。同时电路课程理论体系较为完善,逻辑性较强,将思政内容融入其中也是比较复杂的一项工作。所以说,对专业教师素养有很大的要求,而教师对于“育人”的责任有所忽视,只是侧重于课程内容教育,甚至已经忘记教师的首要责任就是育人。在思想上认识不够,导致对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积极性和开展程度不够。

(2)现在课程思政教育已经普遍在各高校推行,在这样的影响下,学校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但是现在一些教师采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思政元素没有进行深入理解。为了能够符合教学目标,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教育生硬地融入教学内容中,只是将思政内容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叠加,这样的教学方法过于死板,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枯燥无味的知识不会感兴趣,甚至会出现反感、抵触的心理,整个教学效果较差。

(3)教学改革推行下,现在高校课程也有所转变,对课程大纲也不断进行调整,一些专业课时也逐渐被压缩,教师所面临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展开思政教育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考虑到学生对思政教育并不了解,如果采用枯燥无味的方法,短时间内学生并不能够掌握思政教育内容,也无法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致使现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措

大学生在入校之后就会接受电路课程教育,但考虑到大学生是由高中生身份所转变的,在身份转变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思想转变。现在大学生所接触的社会信息较多,能够从多元化的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大学生对社会信息掌握较快,而且思想较为活跃,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有正确的引导。所以说在授课的过程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是非常关键的,考虑到现在工程教育认证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不仅是单纯进行课程标准授课,采取评价体系,同时需要将育人作为主要的内容。所以说,现在国家已经推行思政教育,并且将思政教育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针对现在电路课程,不断挖掘隐藏的思政资源,这样教师在进行专业授课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融入思政教学元素,由原本的“单纯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传授与价值指导相融合”,这样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符合时代的发展,并且能够做到全方位育人,培养高素质大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更多高品质的人才。

(一)对标工程教育认证,凝练课程教学目标

依据电气工程专业工程认证指标体系,结合立德树人、思政教育融入教学过程的要求,不断优化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反复对教学目标进行修订,从而完善和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再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促进学生的达成度,进一步凝练课程教学目标,同时在课程目标中提出具体的思政要求,使课程目标与思政目标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德才兼备的素质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包括:

课程目标1: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路的基本模型和基本定律的相关知识,对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熟悉,对基本电路具备分析和计算的初步能力。思政目标:通过课程内容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课程目标2: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理,具有运用电路定理对基本电路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能够根据电路定理的应用特点,利用工具软件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验证电路定理的正确性和适用性。思政目标:培养积极、智慧地面对困难的精神,培养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课程目标3:能够掌握动态电路和正弦稳态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具备一阶电路的分析能力,同时能对正弦稳态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思政目标:激发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树立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的使命感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分析课程特点,深挖课程思政元素

电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既要求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掌握基本方法,还要注重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分析方法的灵活运用,同时电路课程还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这就要求学生树立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以及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工程态度和职业素养,再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多维度挖掘和提炼专业理论知识内容中所隐含的思政元素,进一步结合生活、生产实际,科学合理地拓展和延伸课程的思政教育效果,不断提升课程的知识性和系统性,将思政教育的概念进一步外延和拓展,切实做到潜移默化地植入责任、担当,学生能够从人文视野的角度来客观地看待科学问题,从而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体验人文关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同时实现“小切口,大主题”,围绕课程相关知识点,紧密结合当下时事热点事件,切入相关思政要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勇敢担负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理论知识要点,不断挖掘课程知识中蕴藏的思政元素,在相关理论知识要点讲授过程中可以较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下面列举一些本教学团队在授课过程中将电路课程的相关章节知识要点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实例。

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要求学生了解电路和电路模型的主要内容;熟悉电路元件的特性;掌握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的设置,电功率的计算,基尔霍夫定理的计算分析;通过KCL、KVL及元件VCR的讲解及应用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事物都有其规律性,培养学生依据规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电阻电路等效变换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星形解法和三角形连接,还能对其进行变换;掌握采用串联和并联方法分别对电流源和电压源进行计算;通过等效变换的电路分析方法,引导学生利用“巧劲”去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抓住事物本质、核心,辨明主次,解决关键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3.电路定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定理及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的计算分析方法;利用电路定理分析电路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复杂问题是可以分解成简单问题来解决的,当生活、工作中遇到难题时,要积极应对,同时要讲究策略,要智慧地解决问题。通过项目设计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4.储能元件要求学生熟悉电容元件性质、电感元件性质、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串联和并联计算;借用电容、电感元件的性质,引入中华文化的儒家精神,中华民族谦逊、刚毅的品质,对比中外国际事务关系,体现中华“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5.相量法熟悉复数、正弦量的基本运算;掌握电路定律的相量形式;以相量法解决三角函数复杂计算问题为契机,引出我们党打破思想束缚,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开放,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6.电路的频率响应了解网络函数基本概念;掌握RLC串联电路的谐振条件;通过列举谐振在电子系统和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事物存在有利和不利的双重特性,让学生明白应该辩证

地看待问题,认识到任何事情都必须要依法依规。

(三)丰富课程教学内容,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电路课程本身就具有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并且知识要点较为抽象的特征,每一章节知识点都有紧密的联系,如果说在授课过程中学生无法跟上教师授课的内容,很容易出现遗漏,对于前后内容无法全面掌握。这个问题已经普遍存在于现在高校授课过程中,一些学生电路课程学习非常困难,完全无法掌握全部的内容。所以说,教师要针对现在的教学方式不断进行改进,就教学资源进行丰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借助互联网的帮助,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这样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基于学银在线教学平台,借助平台的优势,上传了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录制、上传了课程教学视频,建设有习题库。同时,电路课程又是非常基础、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知识点讲授过程中,拓展思维,引导出与后续专业课程知识的联系,进一步学习目的加以明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物制作部分电路仿真模型,上传部分学生授课视频及学生做的课程设计资料,学生通过下载或在线学习,进一步巩固课堂理论知识。需要将网络学习资源所具备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现在社会的热点,针对学科知识不断更新,与现在社会发展相融合,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在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待问题能够辩证地去论述,这样才符合时展潮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思想教育,能够让学生有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特别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样为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平常教学过程中,课程线上平台已建设和积累了很多的相关资源,并不断完善、丰富,切实做到线上线下协调育人。

四、教学思考

立德树人,立人先立己,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教学中要认真、规范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教学,一丝不苟地做好课堂教学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敬业负责;课后多与学生交流,解答学生的疑惑,用心善待每一位学生,从思想、行动上去影响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结合课程知识的实验教学和实际工程案例,在实验过程及生产实践中要时刻紧绷安全意识,将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牢记于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结合学科前沿知识列举目前学科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卡脖子”技术,让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了解的同时意识到存在的差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的抱负,热爱祖国,贡献社会。课程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尽量结合专业特点,引导知识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关联,使学生能够尽早明确学习目的。结合实际,把理论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进一步引申到对学习的态度、学习的科学方法、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素养、正确的“三观”、民族文化、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民族自豪感、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等。结合每章知识点的内容及特点,精心设计专门的思政专题,通过在课堂上的讲述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紧密结合,再根据课程安排的进度,发挥线上课程资源的优势,随堂录制相关视频并结合最新的时事热点,增添专业知识的趣味性。通过在课程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目的,能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及社会现象,树立正确的“三观”,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对学科专业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五、结语

在分析电路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对标工程教育认证要求,进一步凝练课程教学目标,深挖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结合社会时事热点,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大纲、教案和课程案例等,充分发挥线上教学平台的资源优势,构建线上线下协同育人,做到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知识传播与价值引领的同频共振,为专业全面开展课程思政的改革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J].中国电力教育,2020(6).

[2]効迎春,王国伟,宿忠娥,等.电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0):82-84.

[3]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4]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10):133-135.

[5]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作者:曾宇露 章彧 许红丽 单位:南昌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