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课程思政进入医学遗传学课堂研究

课程思政进入医学遗传学课堂研究

时间:2022-11-10 10:13:51

课程思政进入医学遗传学课堂研究

健全人才的培养要求知识传授、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全面发展,因此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通过课程思政拓展素质培养体系,在课程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此外,医学相对于其他科学而言,除具有科学技术的一般属性外,还有其作为人类主体研究学科的特殊性,即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这就意味着对于医学生的培养要横贯理论和实践,既要培养扎实细致的基础知识,又要培育良好的医学伦理观念和医患沟通能力。事实上,医学比其他任何科学都更强调人文关怀,要求医学工作者具有完善的人性修养,良好的文化修养,以及优良的道德情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曾长期处于单科单一型的封闭式状态。医学学科与文理工等非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隔离导致医学生知识结构狭窄,人文精神十分欠缺,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公平竞争精神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也使得学校难以培养出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复合型人才[2]。因此课程思政对于医学类专业课程而言,是将临床医学知识落地,加强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有效途径,医学类院校须更加注重医德医风教育,重点加强医者仁心思想的培养,提升综合素养[3]。为了达成素质教学目标,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山东大学医学遗传学课堂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从课程大纲撰写、课程设计和组织及案例组织等多个环节入手,多措并举,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有效实现寓德于教的目标。摘要:为全面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遗传学课程组努力挖掘课程的德育元素,积极进行教学改。

一、医学遗传学课程简介

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特别是分子遗传学发展迅速,因其与生物化学为代表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之间的密切关系,带动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法医学及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加快了精准医疗实现的步伐,医学遗传学课程也成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遗传学的研究范围包括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和遗传信息的实现三个方面。遗传物质的本质包括化学本质、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结构、组织和变化等;遗传物质的传递包括遗传物质的复制、染色体的行为、遗传规律和基因在群体中的数量变迁等;遗传信息的实现包括基因的原初功能、基因的相互作用、基因作用的调控及个体发育中的基因的作用机制等。该课程基于人类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介绍了遗传学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规律,为现代精准医学提供新观念与新思路[4];同时这门课程介绍了现代医学中有关的遗传学技术,是联系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枢纽之一;该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明确医学遗传学的专业定位和内涵,掌握医学遗传学相关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实践应用能力,树立社会和职业责任感,增强专业自信,增加学生学习遗传学这门课程的动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科学真理的探索精神和从医者应有的人文情怀,启蒙学生创新思想。

二、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在之前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虽然国家和高校将思政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但是实际行动中却存在滞后性和分割性[5]。而传统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分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限,无法充分达到人才素质培养要求。在21世纪便捷的信息网络背景下,遗传学知识已经渗透到人们健康与生活的很多方面,从最早的生男生女、亲子鉴定等,到性状的遗传与变异,再到疾病的发生和治疗等多个方面,遗传学揭开了科学世界神秘面纱的一角。遗传学也与多个学科有密切关系,例如行为遗传学同行为生物学之间的关系;生态遗传学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等,遗传学和分类学之间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分类学中应用了DNA碱基成分和染色体等作为指标,而物种的实质也必须从遗传学的角度去认识。但是随着遗传技术的进步,生物安全和生物伦理等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基因编辑和体外胚胎移植到目前为止仍然被人们争论不休。这就要求相关人才不仅具备深厚的理论和娴熟的技术,还要拥有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6],在应对复杂的伦理问题时作出准确的判断。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专业课教师在树立学生道德感,影响学生心理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老师对事物的观点和态度会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如能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手段实施课程思政,可将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事半功倍。所以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合体在教育事业中具有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地位。

三、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实施要点

(一)修订大纲,完善教学设计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教学大纲像是念珠手链中间的线,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因此要让课程思政融入到遗传学课程中,就要从完善教学大纲开始。

1.教学目标改革

融入课程思政后的教学目标要在原有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基础上,深度扩充素养目标。医学遗传学课程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科学探索和创新的精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做一个有强烈爱国情怀的人,做一个有优秀职业素养的人,做一个有进取心、勇攀科研高峰的人,做一个以患者为中心、有高尚的医学人文情怀的人。通过适当的案例,从学生关心的话题和时事焦点入手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塑造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素质教育目标[7]。

2.教学设计改革

教学设计也应该随着教学目标的改变作出适当调整。(1)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除具有基础性、前沿性特点外,鉴于其在临床尤其是精准医疗时代中的重要性,还具有交叉性、实用性等特点,为此采取了“厚基础、宽案例”授课方式。通过教学课程组集中统筹规划,构建完整统一的教学架构,确定先基础后临床,层层递进的授课方案,构建统一纪律规范、作业模式和考核标准,确保课程知识点和思政元素的完备性与先进性,强调基础概念、研究手段和应用方法三要素并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2)授课过程中采取BOPPPS模式,并采用讲授、讨论、演示、练习和自主学习等多模式混合教学法,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尤其是通过翻转课堂等推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在授课中,根据每一讲的内容,引入适当案例,设定特殊课堂情景,让学生感受到医学发展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医学遗传学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职业素养,实现“知识、能力、素养”全面发展。(4)建立注重过程的多维评价体系,从而加强对学生的全过程和全方位考核。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意识,通过调整考核方式,如加强团队考核和教学全过程表现考核比重、引入科研调查报告、现场答辩及科普设计等考核形式,降低期末理论考试比重等手段促进学生从重视知识考核向注重知识、能力及素质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挖掘课程思政资源,优化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随着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理解,笔者发现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会有很多实施思想教育的机会,通过深入挖掘,大部分的教学案例尤其是经典案例都可以作为思政资源加以利用。以往教学中的案例,只注重了其配合知识的传授,给学生展示的只是涉及与专业知识相关内容,而实际上只需要我们进一步将案例的背景或者前因后果给出,并明确指出其中涉及的医学人文情怀或对社会、经济等发展的影响,这些案例就成为课程思政实施的良好源泉。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也应注重案例的选择和课程思政实施的策略。每个医学案例的背后都会涉及许多方面的思政元素,描述每个案例背景时只需要突出其中一个或少数几个的元素,并且整个课程教学中涉及的思政元素应该尽量多样化,鼓励同学自主学习时全面思考,但又不能过分发散,这就需要老师作为舵手把控好课堂节奏和方向;同时在思政教育时不能过分遵循传统教学模式,以说教为主,而是要潜移默化,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学中,应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及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等理念融合课程中,结合课程内容、精心开展课程设计,要注重借助各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尤其是信息化手段如在线课程等资源配合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到案例背后思政元素的自我挖掘,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法与内容

医学遗传学课程既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了思政内容,那么在考核过程也应该有所体现。但思政教育不同于其他知识技能的教学,不能用卷面形式考核,最好的办法是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品德要求。但是我们不能为了考核短时间去制造现实的冲突与考验,因此关于思政教育的考核必须伴随课程的逐步教授进行。这就要求考核方式多样化,包括形成性评价(包括平时考核、章节考试、期中考试、自主学习)和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8]。思政教育就是要求加大形成性评价,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话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根据所学内容制作科普作品;在自学内容和预习内容布置过程中加入思政元素,以课堂自主发言和提问形式考查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结果。在过程考核中加入思政元素的相关内容,以事例分析形式综合考查学生思政教育教学结果。按照教学目标达成度要求,在学生问卷调查中加入思政教育反馈调查。

四、具体实施目标和方式

(一)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融入教学实践(职业素养)

“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医生的工作与患者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这就要求医护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思想,以高度的热情服务患者,才能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更好地救患者于病痛之中。因此在遗传学课堂上,必须大力培养学生对医生的职业荣誉和职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开拓进取、求真严谨的探索创新精神与遗传学教学相结合(科学精神)

创新引领未来,科研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离不开创新。例如在遗传学课堂上我们引入本校真实的科研案例:经过科研团队二十余年科研的努力,国际首次发现CUL4B这个基因可以导致人类疾病,也为人类智力发育的研究和智力低下疾病的预防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并且利用这个基因,对一家系进行了产前诊断,终止悲剧的产生,挽救了这个家庭。提倡同学在未来学习生涯中以求真严谨的态度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更多的生命奥秘。

(三)开展人文关怀教育,关注人文情怀

我们倡导以人为中心的医学与人文关怀不可分割,医学遗传学中的遗传病更是需要医者关注人文情怀[9]。例如在介绍染色体变异相关知识时,以唐氏综合征为代表,我们不止要关注患者的病症和治疗情况,还要关心该病对患者和家人的精神和心理带来的痛苦、对家庭经济的压力以及对社会氛围与和谐带来的巨大危害。将这些作为课程的引入内容,能极大地提升同学的同理心,利于倡导学生关心社会弱势群体,与此同时给予医学生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以更高的工作热情和更 强烈的责任感帮助患者。

(四)树立正确的三观,建立家国情怀,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在遗传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重点介绍我国科学家在遗传学研究中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例如在进行人类细胞染色体这一内容授课时,我们引入了人类染色体数目确定过程这一案例。如果现在对学过初中生物的人说“人类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数目是48条”,那一定会被嘲笑。但在1956年之前的半个多世纪,正常人类体细胞有48条染色体却是考试的标准答案。徐道觉和蒋有兴两位华裔科学家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发明了低渗溶液预处理等实验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人类染色体的正确数目,奠定了人细胞遗传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基础。在致病基因克隆案例中介绍了我国科学家构建亨廷顿舞蹈症猪模型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攻克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工具的故事。这些案例可以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大家科研报国、科技兴国的使命感。

五、总结反思

(一)课程思政是对以往课程设计的优化和扩展

课程思政并不是破而后立,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而是把价值要素及内涵有机地融入到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与对应的知识和技能教学相结合[10]。在遗传学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要充分挖掘其德育要素,重点强化职业素养、科学精神、人文关怀和爱国情怀,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提升其职业素养和人文情怀,并增强对医学专业的认同感。在实际教学中,要用实例分析来使德育教育更加直观真实,同时要坚持情理结合,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说服力和教育效果。

(二)采取BOPPPS模式,通过多元教学手段提高实施效果

随着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从单一的传统讲授走向多元化师生互动。因此,教师需要积极运用网络媒体等信息技术,通过翻转课堂、研讨课、慕课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形式,使专业课堂与思政课程完美融合,让思想教育工作更具活力,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水平[10]。开展课程建设,无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到综合使用课程的目的。

(三)提升教师加快掌握课程思政实施本领,提升教师全面素质

专业课教师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也要注重教师对自身进行充分的思政教育[11]。作为遗传学教师应该以专业知识为依托,恰到好处地引入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课程思政目标,做到如花开在春、似盐溶于水,不能刻意的强行插入思政内容,防止学生因老师说教产生逆反情绪,影响育人效果。因此,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此外,也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通过言传身教更好地将思政元素渗透于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四)综合多元信息进行课程思政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课程思政的教育成果难以通过试卷考核等单一信息直接进行评估和判断,为保证教师能正确判断思政教学的进展程度和所得成效,需构建一个包括思政考核、实践情况、导师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要素在内的信息评价系统。上述信息的获取依赖教师的课堂观察和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收集的信息需通过有效渠道反馈给任课教师,帮助其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和修正。此外,尽可能实现教师和学生导师、学生辅导员的必要联系,协同完善思政教育体系的搭建,实现更高效的教学效果反馈。

参考文献:

[1]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金光显.浅析医学教育的特殊性[J].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64-2365.

[3]杨玲,刘雯,左伋.中国高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指南(2019)[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9,27(10):1279-1280.

[4]翟立红,姚劲松,李君,等.高校《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10):25-26.

[5]张丽娜.高校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教育功能融合路径探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2):31-32.

[6]朱春凤,宫晓群.浅谈《遗传学实验》课程思政教育的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8):102-104.

[7]杨美娟,闫丽,隋智海,等.《遗传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科技风,2020(3):56,58.

[8]郭贵生.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十大变革[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1):8-9.

[9]季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医患关系初论[C]//全国医院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年会,2007.

[10]陈阳建,李凤燕,张立飞,等.“课程思政”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探索实践[J].管理观察,2018(26):126-127.[11]谷金清,陈姜庆.隐性思政教育在专业课中的运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8(7):51-52.

作者:邹永新 王婉茹 马宏峰 李曦 刘奇迹 单位: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