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2022-11-09 10:02:23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保险发展现状

1农业保险在安徽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1植根传统农业生产,守护产业基础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在于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其余的农民收入提高、农村环境改善与文明程度提升等目标都是这一目标的附属物,当农业强大起来后,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因此,当前乡村振兴战略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羸弱农业如何提升的问题,人可以不用苹果手机、可以不开车、不投资,但是没有谁能不吃饭,羸弱的农业已经成为制约中华民族复兴的生命线,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目标就是产业兴旺,这里的产业指的不是乡村旅游业、农村制造业,而是实实在在的生产粮食的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生产虽然具有弱质性、低收益和高风险特点,但却是产业兴旺的基础,而农业保险天然的保障属性使其成为守护产业基础的最有力工具,无论是过去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还是在新形势新时代,农业保险为传统农业生产发展、保障产业基础一直发挥着保护神的作用。

1.2助力新兴经营主体,降低农业风险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在广大乡村涌现了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他们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在农业生产上投入资金雄厚,承租土地、购买生产资料、人员工资等生产成本比种植农户要大得多,面临的生产风险较大。一旦他们受灾,巨额损失会瞬间把他们击垮。笔者接触土地流转率特别高的繁昌县一些经营大户,他们普遍期待农业保险公司能尽快开发出能满足种植大户需要的农业保险新产品,以抵御不可预测的各类风险。

1.3关爱广大农户,保障增产增收

目前有很多农户在进行农业种养殖时充分利用农业保险政策,规避了种养殖过程中的风险,避免自己陷入贫困线,甚至利用农业保险的风险分散让自己走出了贫困,利用农业保险保障自己增产增收。当地负责农业保险业务的村干部说,不管风调雨顺,还是遇到大灾,农民都可通过农业保险获得几倍(风调雨顺时)乃至多倍(受灾严重时)的赔偿补贴。农业保险这个党的惠民政策在精准脱贫、保障农户增产增收中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安徽省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产品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

目前的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覆盖范围为:种植业中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玉米、棉花、大豆;养殖业中主要有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林业尚没有达到全覆盖。2019年之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制种保险也被纳入中央财政补贴,花生、芝麻、马铃薯被纳入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范围。安徽农业保险覆盖面较宽,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如针对皖北的牛羊养殖、肉牛、肉羊和全省的畜禽、肉鸡、园林水果;针对水产养殖如稻虾养殖、三大家鱼养殖、螃蟹养殖等,覆盖面很小,不能满足这些产业发展需求。

2.2保障标准不能覆盖完全成本

安徽省在提高保障上以补充商业保险形式提高了保障率,但仍不能完全覆盖物化成本,更不能覆盖完全成本。同时补充商业保险仅针对一定规模以上的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兴经营主体,而散户却不能享受到。一方面,小农户抗风险能力没有提升,另一方面,新型经营主体又觉得不解渴。同时,经办保险公司种植业的条款中都设置有起赔点,即损失率超过20%之后才针对损失赔付,在20%之内不赔付。虽然相比之前的30%大幅度降低,但无论是专业大户、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还是小农户都希望起赔点可以再降一降。

2.3大宗农作物保费缴纳动态调整和无赔款优待工作不到位

科学厘定农业保险费率,使农业保险价格和对应的风险相适应,既是确保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举措,也是服务乡村振兴、维护投保农户切身利益,让农户获得感增强的手段。多年来,安徽大宗农作物保险费率标准一致。实际上安徽地处中纬度地带,受大气环流、太阳辐射和地理环境的综合影响,全省兼具两种气候特征:暖温带和亚热带,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以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土地平坦肥沃;长江淮河之间丘陵起伏,河湖纵横;长江以南,皖南地区山峦起伏。地理环境差异较大,农业保险风险不尽相同。同时农业生产主体自身生产管理水平差异较大。经验丰富、投入较多的经营者抗风险能力强,没有赔款或少赔款,而下一个保险年度保费缴纳与上年有赔付、赔付大的没有差别,保费缴纳动态调整和无赔款优待机制没有形成,这项工作从监管和操作层面均不到位[2]。

3推动农业保险发展促进安徽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3.1持续增加品种、丰富产品

第一,增加地方特色类、指数类产品的开发力度。增加特色农产品保险险种,根据各地不同特色产品情况,持续增加保险标的品种,政策支持和鼓励特色农产品发展,支持鼓励特色农业保险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特别是气象指数保险、水文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等,例如高温热害天气指数保险、茶叶低温指数保险、螃蟹等水产养殖水文指数保险、河虾等水产养殖价格保险、玉米目标价格保险等指数类险种,实现指数类险种大范围推广使用;发展竹木保险,发挥林木和经果林对农村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加大对保收入保价格类产品的支持力度,使市场价格的风险得到保障。推动水稻、玉米、小麦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使农业保险能够达到防范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动的双重风险,既保价格也保收入的目的。扩大“农业保险+”的运用范围,运用综合金融手段推动“农业保险+期货(权),农业保险+信贷,农业保险+订单”等运用范围,对已上市的期货产品(比如粳米期货、鸡蛋期货、豆粕期货等)可以联合商品交易所共同设立补贴资金,增加市场活跃度,发挥金融工具联动分散风险功能,逐步实现“农业保险+”成为农业生产经营者分散风险的常规手段。

第三,加大涉农保险支持力度,鼓励农业信贷保证保险、保单质押、土地经营权流转履约保证保险、种养产业综合保险、一揽子综合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农机具、各类大棚、农房、仓库财产险、环境污染责任险、治安保险、人身+财产、生产+生活的全方位保障险种。

第四,加大扶贫产品、防止返贫类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保险机构创新扶贫类产品、防止返贫类保险产品的开发应用,为脱贫、扶贫注入造血机制。

3.2加强科技应用,提升服务能力和管控水平

第一,保险公司综合运用AI、3S、5G、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建立种植业以地块为驱动、养殖业(牲畜、禽类)以标的识别为核心的精确承保新模式,实现农户基础信息、地块信息、标的信息、承保信息整合校验,做到验标查勘有方法。

第二,鼓励建立种植业以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移动设备+农业测产技术相结合,养殖业以“摄像监控+脸部识别+智能称重”相结合的精准理赔模式,做到定损有依据,理赔有标准。

第三,鼓励运用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推进农业保险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实现定价科学、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完善农业保险条款和费率拟定机制,允许鼓励费率区域化浮动调整和无赔款优待机制实行,实现差异化定价。

第四,鼓励经办机构利用农业保险科技服务乡村振兴的乡村治理。通过新技术运用,更好更深度融入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如中国人寿财险公司与铁塔公司合作,在基站上安装摄像、气象、遥感等设备,依托星联网、气联网、视联网为主的农业保险科技化服务体系,融合光谱、气象、影图、时空定位、AI、区块链“六位一体”智能化识别技术,开启农业保险科技化、服务智能化、自动化、无人化新时代,彻底颠覆传统种植业经营理念,在承保端风险区划评定、精确承保,理赔端灾害提前预警、灾害实时预警监控、灾后精确理赔[3]。在服务种植业同时其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指导、病虫害防治、防灾防损、生态环境监测、农业资源监测、秸秆焚烧监测、农村政务管理等领域,有效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在参与乡村治安治理管理方面,农业保险科技也大有可为。

3.3政府各部门协同发力,使政策更有针对性、及时性

第一,优化组织保障。安徽省成立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地市也应成立对应的组织,明确职能,更加优化基层组织保障,才能更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作用,扭转由于近年部分机构改革带来的市县层级组织和人员变动频繁,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充分发挥农险办成员单位协同合作力量。

第二,加强农业保险信息共享,建立信息互通机制,整合农业、气象、财政、公安、林业、民政等部门信息资源。农户基础信息,粮补数据、土地确权数据、土地流转数据、林权数据、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和其他相关数据,能有序互通共享。部门信息互通范围如果越大,农业保险效率将会越高。

第三,尽快制定农业保险招标管理办法,适度引入竞争机制,目前的市场份额分布仍然处于比较集中水平,需完善细化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费用管理规则、市场退出规则等,营造良好的农业保险发展环境。近年来,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很快,猪粮安天下,202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生猪稳产保供,确保生猪产能恢复到接近常年水平,为此笔者建议对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创新保险模式和招投标方式,将养殖业与其他有规模有效益的政策性险种进行搭配,提高保险机构开展养殖险的积极性,保障生猪养殖户的成本可控。第四,加大业务合规、监管和业务服务水平评价,健全完善评价体系和指标,运用好评价结果。建立再保险机制,加大大灾风险准备金投入。政府在再保险机制建设上要发挥主导作用,有了完善的再保险机制,会让农业保险各方能更持续稳健发展。

3.4完善财政补贴制度,加强激励引导作用

第一,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是政府完善支持保护政策的重要取向,更好发挥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政策功效,要完善财政补贴制度,针对不同产业和不同类型的生产经营主体的保障需求,构建普惠性和高保障相结合的农业保险产品体系,并实行差异化保费补贴政策,提供更具弹性的保费补贴方式,根据风险保障水平高低,确定政府补贴保费比例大小,保障越高补贴越低。这样在安徽省现有财力下,既为贫困户和小农户提供了高额补贴的普惠性农业保险产品,又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了保障程度更高的产品,满足了市场多样化产品需求,也减轻了财政补贴压力。

第二,改革完善农业补贴结构,从单一保费补贴向市场建设补贴、经营费用补贴和再保险补贴转变,发挥多元补贴激励导向,加大农业保险补贴的政策运用空间。

第三,在中央财政针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启动“以奖代补”试点同时,进一步加大安徽财政对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的激励引导,加大对新产品补贴力度,针对新产品、地方特色产品,省市县各级政府财政补贴力度加大,鼓励产品创新,增加品种,丰富产品体系,加大激励引导。

3.5持续“扩面、提标”

第一,在将中央财政补贴农业保险险种全部纳入安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后,稳步推进大宗农作物(如花生、芝麻、马铃薯等)、大型牲畜(如奶牛)、育肥猪、森林等中央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确保重要农产品保障到位,确保农户“愿保尽保”和保险标的“应保尽保”。

第二,申请增加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产品品种,适应安徽农业农村新的发展要求。在现有主要给予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等粮棉油作物和能繁母猪、母牛、育肥猪等政策支持基础上,其他种植和养殖业生产,例如肉牛饲养、肉羊饲养、家畜饲养、水产养殖、水果种植等申请纳入中央财政补贴保险的目录,让安徽腾出更多财力发展地方特色农险,支持地方特色产品。

第三,扩大大灾保险、完全成本保险、补充保险等产品的覆盖面和试点范围,建立“政策性+商业性”多级保障模式,实现种植业、养殖业、林业全部规模经营主体均能享受保额提升带来的风险高保障,同时增加地方特色农险保额和保障力度,进一步扩大保险责任,丰富保障内容,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实现“愿保足保”。

4结束语

农业保险属于准公共产品的判断决定了其发展必须要通过政府的“有形之手”进行适当的干预,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推动和引导其发展,农业保险对安徽省农民农业农村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农业保险需要在新形势新时代担当更大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刘晓敏,王煜.江苏省农业现代化与农业保险耦合协调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8):174-178.

[2]田建湘.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农业保险发展策略研究[J].商业观察,2022(9):59-62.

[3]曲统昱,吉彩红.乡村振兴战略下我国农业保险支农效率研究[J].河北金融,2022(4):55-59.

作者:王岳军 陈彬辉 单位:中共广德市委党校 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芜湖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