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31 03:15:02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学化学素质教育思考

1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四个方面的教育。

1.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近代史和现代史教育,国情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环境保护意识教育,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2全面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初中化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的重要因素。在教学中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既要注意概念的科学性,又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一些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问的联系,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学习一些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的基本技能,初步认识化学在实际中的应用,并能引导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1.3教育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

在化学教学中,教育学生要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勇于战胜困难,树立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勤奋善学、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作风,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团结互助的品德。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关心学生的体质和健康,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提高身体心理素质,让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

1.4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素质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运用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设计、组装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实验中要严格要求,操作要规范,科学合理,注意安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鼓励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帮助和支持学生适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2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1认真学习钻研教育大纲,提高教9币素质

学习和研究教学大纲,真正认识到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优秀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初中化学教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树立素质教育观点。化学课的讲授主要目的是在教会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制法和用途;通过一些定性的验证性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通过化学计算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定量地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双基知识的同时初步形成用化学观点和化学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重视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个性特征,主要包括:兴趣、动机、理想、气质、性格、品德、情操、情感和意志等等。它在人的行为的或心理的活动中起着动力性和方向性的作用。如学习化学的良好动机的激发与培养就有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即好奇一兴趣一喜爱一爱好一热爱。化学教师往往利用化学实验中的发光、发声、发热、颜色变化,状态改变、气味等奇异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但好奇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接着,教师又通过形象生动、准确明白的讲授、以及性质联系用途、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手段和方法加以引导和巩固,还有作业与考试的成功的鼓舞等,逐渐使好奇发展为兴趣。兴趣比好奇要深刻、稳定、具体清晰且有力。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发展为喜爱、爱好和热爱。当学习成果常与荣誉、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时,喜爱、爱好和热爱就融有强烈的情感和意志色彩,具有稳定、持久而强烈的动力特征。

2.3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也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一一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许多方面。我们只有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任务出发,在教学中重视双基的同时,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的能力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紧紧把握住大纲和教材,才能在学科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学化学教学深化素质教育方案

一、我市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探索努力与主要经验

1.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社会公民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可以具体体现在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三个方面。在教学领域,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化学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达成来实现的。

2.25年来我市中学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探索

为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之路,我市广大化学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从“”后重建教学秩序工作基本结束的1982年开始,25年来,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研究,一直是全市化学教研的主题。一次次探索都是为了寻求在课堂内外的教学中,让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的同时,感悟化学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以及学科思维特点,形成化学学科素养。

其中,比较重要和大型的研究活动有:

(1)“中学化学教学中能力培养”研究

(2)“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研究

(3)中学化学教学“两实一过程”研究

(4)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研究

(5)素质教育理念下化学高考备考研究

(6)“我与化学”活动

这几项研究,研究周期长,参与教师面广,取得的成果不但获奖等次高,尤其是在全市的化学教学实践中产生了相当大的积极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推动了我市中学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

3.已经初步形成的具有*特色的化学教学经验

多年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些具有*特色的化学教学经验,其中重要的有:

(1)系统化的能力培养。缺乏整体设计的、随意性的能力培养,是一种低效的“培养”。所以,应该按照系统论的思想,设计出“中学化学能力培养的纲和序”,横向把可以培养的能力分解为若干要素,纵向把需要培养的能力,与教材内容同步地设计成多个阶梯和循环,进行系统的能力培养。

(2)重视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既是教学手段,更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教学中特别重视让学生体验实验作为一种研究方法的重要作用,并初步学习使用这种方法来研究物质世界;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实验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启迪思维、培养品德等多种功能,通过实验教学实现中学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3)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化学教学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化学”而不仅仅是“考化学”,忽视知识形成过程的“结论加习题”的教学,是无助于学生科学素质育成的,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学习活动(例如思考、讨论、练习、实验等)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从中培养科学品质,这样获得的知识才具有发展性,才能真正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把握课型特征优化课堂教学。有效的中学化学教学,应该把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认知顺序相结合,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可以把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划分为不同的课型。不同的课型由于其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顺序不同,知识的呈现方式也就要求不同,这种不同就构成了不同课型的特征。教学中把握了课型特征,就能有目的有规律地优化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追求科学探究的有效性。科学探究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形成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实现有效探究的关键是辩证地处理科学探究与落实双基的关系。化学课堂中实施有效科学探究的操作经验,可以归纳为“三点两保证”。“三点”分别是:第一,精选好探究点。为了在有限的课时内让探究活动充分展开,课堂上的科学探究要选择学科主干知识、优秀内容进行,以利于通过探究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第二,设计好探究起点。只有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开展探究活动,学生才有可能实现知识的自主建构;第三,把握好探究落点。课堂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的结论可以开放,但应当有结论,这样才能在渗透学科的优秀思想、科学方法的同时,落实必要的基础知识。“两保证”一是要保证探究中学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二是要保证探究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提出的探究问题的设计要有梯度,在恰当的时机用恰当的手段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真正参与探究,同时留给学生探究思考的时间要充分,交流展示的范围要广。

(6)开展“我与化学”活动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启动于*年的“我与化学”活动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让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周围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中认识化学对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影响、体验“化学为大众”的情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使化学真正成为中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启发和启动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思维过程的学科。*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市中学化学新课程实施。

(7)以素质教育思想指导科学备考。考试是对人的素质进行检验的一种方式。在化学高考和中考复习中的科学备考,强调以学生为本,强调依循教学规律,强调将学生化学素质的长远发展与考试成绩的提高的统一。在操作上,重视目标导向,在研究考试说明的基础上,大力加强对*学生学习特点的研究,根据学生的起点把握复习的内容和要求;重视遵循学习规律,反复循环,分步到位;重视以学科思想(如守恒的思想、平衡的思想、实验条件控制的思想等)为优秀的思维训练。其中,以选择题训练为突破口,重视思维过程,强调知识间内在联系,力求用尽量少的训练量达到最大的训练效果的系列操作模式,已经在我市近十年的高考备考中发挥了效益,获得了成功。

4.在新课程背景下,我市化学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面临的问题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虽然在探索素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市化学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1)新课程的化学知识体系还在逐步熟悉和建构中

新课程的整个中学化学知识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高中化学知识的内容以模块呈现,从必修到选修,同一个知识点,学生在不同的模块学习中有不同要求,即使在同一模块中的不同学习阶段,其要求也不同。目前全市只有约8%的教师完整教过所有的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师对高中新课程的知识体系还处在逐步熟悉中,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的控制始终困扰着广大教师;其次,高中新课程实验还刚刚完成一个循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我们过去对新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体的某一章某一节的教学,缺乏将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体系作为研究对象的视角,这导致了目前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缺乏系统和整体的现象;最后,虽然初中新课程实验已经进行了4年,但目前大多数高中教师没有机会执教初中,对学生知识基础的不了解更加大了初、高中教学衔接的难度。因此教师尽快熟悉和建构完整的新课程化学知识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

(2)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体系研究仍然空白

目前,构建系统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体系,还处在刚刚起步甚至基本空白。例如化学学习中四种常用的科学方法的内涵、相互关系以及培养途径,尤其是如何根据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与化学知识学习同步实现培养目标等都是有待系统研究的重大课题。

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是基础和载体,“过程与方法”是优秀和关键,是学习方式的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前两个目标的自然结果。实际教学中,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了解明显要比对“知识与技能”目标的了解还要陌生,例如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哪几种科学方法?这些方法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要求有什么不同?教材中的哪些内容适合进行相应的方法训练?这些问题课标中没有明确指出,人教版教材也没有作为教学内容显性呈现。对目标缺乏系统的认识,自然导致了教学中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因缺乏明晰而措施无力,因缺乏系统而效率不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相对虚化

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内容,应该贯穿在科学教育的全过程中。但在课堂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出现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情境而虚化的现象,孤立地、机械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两个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仍然效率不高

我们在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备考”的复习理念,并形成了一些成功的操作经验。但是,在两个毕业班的复习备考中,在知识运用过程(即练习)的学生活动偏多,而其他过程的学生活动则明显不足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不少教师还在迷信“多讲多练”这种在知识立意命题时代形成的“经验”,知识梳理,本来应该有足够的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完成,却往往由教师“条理清晰”的灌输代替;在知识结构还是朦胧模糊之际,就用大量未加选择的训练进行“巩固”;大量练习后的总结归纳,本来正是学生通过反馈实现自我调控自我提高的大好机会,却被一些教师认为“浪费”时间而以简单的公布答案代替,这些复习教学中屡见不鲜的现象,实际是剥夺了学生作为复习和考试的主体应有的自主活动的权利,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也难以适应以能力立意为主要特征的高考改革。学习理论告诉我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适当的训练,但过度的重复训练将严重影响创造力的培养。繁重的课外作业负担耗费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已成为我市化学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

二、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目标

我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总体工作目标是,以新课程实施为契机,围绕化学课程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充分发挥课程特有的育人功能,从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精神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其他学科的课程一道,共同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5~8年的工作时间里,具体要实现的工作目标是:

1.在我市中学化学教学二十多年来素质教育探索的基础上,根据化学新课程的体系,重构和完善有*地域特色的、分层次要求的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目标操作体系,包括高中新课程的化学知识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高中与初中新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达成的培养体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步渗透体系。并且能运用目标体系有效地导向课堂教学。

2.在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关于中学化学课型与模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重构和完善*市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常规;产生和积累一批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课例。

3.推广和丰富符合素质教育理念的、以人为本的、科学的复习备考策略与模式,化学中考和高考成绩能稳定在目前水平并且有所提高。

4.在八年“我与化学”活动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的探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地区的化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用多种途径,提高全体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搭建多种阶梯和平台,打造我市中学化学名师队伍。

三、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化学课堂教学研究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新课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与科学素质的三个要素相对应的。在当前,“有效教学”可以作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保证教学质量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还可以为学生腾出时间与空间,开展各种有利于素质全面提高的活动。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素质教育,重要的切入口是尽快构建和完善符合*实际的中学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操作体系,树立目标的整体意识,将每一堂课的教学放到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体系的大背景中去考虑,建立逐级推进、逐步深化的教学目标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1)研究“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我市的中学化学教学要帮助学生建构怎样的知识体系以及如何建构,具体可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在不同的模块或单元、章节,要掌握哪些知识点;②每个知识点在不同学习阶段要达到什么要求;③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的重点、思维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④设计怎样的活动(包括习题或题组、实验等)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如义务教育阶段对优秀概念“化学反应”的建构,在第一单元课题1的学习中,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学生可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在第二单元学习了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后,可以在哪些方面丰富概念的内涵?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后,对概念的理解又应该达到什么层次?在第四单元课题3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应该在什么方面深化概念?在学习了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后,又如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以上各层次要求如何通过习题加以体现?

又如“氯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体系的建构,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渗透氯气的性质,达到什么要求?在必修1第四章第二节的学习中应该掌握氯气的哪些性质,哪些化合物要重点介绍?在必修2第一章的教学中如何深化氯及其化合物性质?在哪些选修模块中还可继续深化哪些内容、如何深化?

(2)研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方向和课程标准要求,研究现阶段的课堂教学中,哪些教学素材可进行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不同的学习阶段对学科思想和方法的要求有什么不同,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如何逐步深化?具体可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分类,即中学化学能培养学生哪些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每一种科学方法可以分解为哪些培养的操作要素;②学科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序,即每一种科学方法分别在哪些模块、单元、章节中结合哪些知识内容培养,在不同学习阶段分别要达到什么要求,分别采用什么途径。

学科思想和方法是学科素养的优秀,也是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中学化学教学中应该渗透哪些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这个问题的系统回答还有待研究,但至少应该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自然科学研究中需要的一般基本逻辑方法,在化学学习中使用最多的是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体现在学科教学中表现为信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另一方面是化学学科特有的学科思想和研究方法,如实证研究的思想、守恒的思想、平衡的思想、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实验研究的方法等,其中实验研究方法又包括实验观察的方法、实验描述的方法、实验条件控制的方法、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方法等。

对于学科思想和方法的教学必须结合具体的化学知识,选择良好的教学素材。如“钠与水反应”就是训练实验观察方法的良好素材,教学中可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现象)和空间顺序(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由表及里)进行有序观察,体验观察的有序性,同时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学科思想和方法的培养也同样具有阶段性。比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初三化学在“氮肥、磷肥、钾肥的初步鉴别”中,学生学习了初步区分物质的方法,即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③根据物质的组成推断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高中必修1第三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中进一步完善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即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检验水溶液的酸碱性;③热稳定性;④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在其后学习的“铁盐和亚铁盐的一些性质”的探究中,还可补充⑤根据组成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其氧化还原性,推测其性质,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山东版选修6“实验化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按探究“锌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3)研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与学习内容的渗透、融合体系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结合本校学生的学习实际研究:①中学化学课程能培养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它们可以分别在哪些学习内容中渗透?③渗透的方式有哪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和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不一样,一般难以明确地显性表述出来,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既要有机地结合课程教材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又要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情境和氛围。实际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可以直接或独立教授的,而是只有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融为一体才是有生命力的。

(4)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新课程课堂教学的课型与教学模式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素质教育的方向研究:①化学新课程的教学中,典型课型有哪几种?每种各有什么特征?在课堂的设计与教学中各有哪些规律和要求;②化学课中有哪些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有效的教学模式?

我市在第二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中关于中学化学课型与模式研究成果,对广大化学教师从规律上把握化学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对从整体上保证全市化学教学课堂教学水平,曾经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对原有的研究成果二次开发,根据化学新课程的理念与新教材的学习内容,重构和完善*市中学化学新课程的课型与教学模式,构建我市化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常规。

(5)研究、积累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案例

主要工作内容:形成和积累一批化学素质教育研讨课的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课堂录像、课后反思、教学叙事等。

在化学教学领域中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一项行动研究,它应该而且必须与日常教学任务结合在一起,尤其是应该跟广大化学教师最大量、最常规的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对目标体系的研究、对新课程的化学课型与教学模式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都必须迅速转化为日常课堂教学的行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积累出一批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课例。这是本次研究活动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二)素质教育理念下的科学备考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推广我市已有的化学高考(中考)复习备考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成果;发现、总结和提炼我市在化学高考(中考)复习备考中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成功经验;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想、符合*教学实际、具有*特色的化学高考(中考)备考的有效策略和模式。

目前,中学化学四年课程中,至少有30~40%的学习时间是用于复习与备考的,这是在短时期内难以逾越的现实局限,所以,全面的素质教育应该包含应试备考的内容,教学领域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不能将复习备考排除在外。实际上,应试备考,仅仅是实际教育教学中一个具体的工作内容,而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复习备考的工作内容与应试教育所产生的种种弊端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具体的工作内容可以在不同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可以有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复习备考,也完全可以有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复习备考。

素质教育理念下的化学复习备考,一些最重要的特征包括:从提升化学综合素质入手全面提升考试成绩;遵循教学和复习的规律科学备考;充分体现学生为本的备考策略;着眼于轻负担、高效率的有效复习与有效训练模式等,研究可以围绕这些特征进行。

(三)*特色的化学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在逐步形成稳定的活动项目的基础上,实现“我与化学”活动的课程化,通过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课程标准性质和功能的《“我与化学”活动指南》,根据此指南形成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尝试建立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方式。

“我与化学”活动是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中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我市化学学科领域实施素质教育的另一阵地。

“我与化学”活动自*年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以展现“化学对我的影响、我心目中的化学”为主题,重视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力为理论基础,强调活动的参与性,让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形成作为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

新课程的实施给这项活动注入了新的生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模式为活动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由区域性的学生课外活动发展为地方和校本的选修课程,将使该活动走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将活动纳入校本选修课程进行管理,这在制度层面保证了活动的健康发展。

为了实现“我与化学”活动的课程化,就必需在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课程标准。当前的突出问题是课程目标的研制和课程评价的规范化,即教师在开展具体的活动时,如何制定活动目标,如何根据活动目标评价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例如,在以调查研究为主的活动中,活动的目标应关注学生通过哪些方式和手段获得信息,运用这些方式和手段的熟练程度如何?获得信息的量是否足够?是否运对信息进行加工?是否能够得出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对学校来说,目前应该逐步形成稳定的活动项目,在此基础上形成校本课程、编制校本教材,尝试建立可操作的多元评价方式。

(四)培养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化学教师队伍的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根据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研究优化教师专业结构的途径。

具体可研究:①适应素质教育的化学教师需要怎样的专业结构;②搭建哪些阶梯和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全体化学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③如何开展农村地区化学教师培训;④打造我市中学化学名师队伍的途径与实施。

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障,各校化学科组、各区市教研室化学科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课题融入日常工作中,积极探索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

四、在化学教学领域开展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工作思路

1.行动研究

化学教学领域中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是一项全体化学教师共同参与的行动研究,研究工作应与日常教学任务紧密结合。

2.科题引领

以《*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为总课题,各区、学校科组要根据上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选择某个研究方向,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具体的研究课题。

3.点面结合

对重点的研究内容,由市教研室化学科和市中学化学教研会组织各年级中心组和一些骨干教师组成专项研究进行重点攻关,点面结合全面开展我市中学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验工作。学校内部,也应该根据本校实际,组织科组内业务骨干,重点突破。

4.成果及时共享与转化

完善区域资源共享机制,市教研会将根据课题申报情况定期组织相关课题的交流与研讨,并建立交流的网络平台。区和学校也要定期组织交流,分享成果。各种形式的研究成果,应该尽快应用到日常教学中,转化为教学行为。

5.重视积累与提炼

对结合日常教学开展的各项研究,要注意对案例的积累,并且要注意从案例的素材中提炼规律、上升理论。

五、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工作进程

1.宣传发动,分层培训(*年11月~*年1月)

*年11月开始,广泛征求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

*年12月开始,开展素质教育理论全员培训学习。组织全体化学教师学习《*市中小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和《*市中学化学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充分认识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研究全国各地区特别是我市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典型个案和成功经验,增强在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推进素质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2.分解目标,申报课题(*年2月~*年7月)

*年2月开始,各区(县级市)教研室化学科、区化学教研会、学校、个人从实际出发,细化研究目标,确定研究课题。务求使每一位课题组成员明确研究目标、内容、范围、操作方案。

市、区两级教研部门要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项目管理,制定课题申报、课题立项、课题实施、课题跟踪、课题交流研讨、课题结题鉴定、课题成果评奖等细则,规范课题的管理,促进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

各区、学校的研究课题可填写好申报表后,直接向*市中学化学教研会申报,截止课题申报时间:*年5月31日。申报表的打印稿*年5月31日前送*市教育局教研室化学科。电子文稿于*年5月31日前发到电子信箱:

公布课题立项时间:*年8月底。

3.逐步推进,滚动发展

*年8月~2011年8月,各级课题组根据研制的计划进行组织实施。市、区两级教研会加强对各课题组的跟踪指导,认真发掘总结各课题组的经验,适时地召开各种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会、现场会、成果推介会、表彰会、教学沙龙,并结合*市中青年化学教师素质大赛、*市优秀化学科组评比、化学教研积极分子评比、化学教研会年会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持续不断地把学科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工作推向深入。

*年12月,各立项研究课题中期交流

2009年12月,开展“知识与技能”目标交流研讨会

2010年12月,开展“过程与方法”目标交流研讨会

2011年12月,开展“我与化学”课程化交流研讨会

4.总结深化,成果推广

2011年9月~2012年1月,各课题组进行结题总结、成果鉴定,提交结题报告。

2012年2月~2014年12月,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进行大面积推广实验。

六、在化学教学领域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研究的成果形式

1.研究论文;

2.优秀教学案例(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与反思、教学录像等);

3.教学叙事(讲述教师自己的教学故事或成长故事);

4.研究报告;

5.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农村中学化学课素质教育探讨

摘要:中学化学虽然难度较低,但意义重大。新课改目标中明确指出要中学化学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同时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培养综合性人才奠定基础。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农村中学化学中的素质教育一直未得到普及,因此,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学化学课程现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推出几点解决措施,以期为其他农村中学院校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村中学;化学课程;素质教育;解决措施

一、现状分析

第一,由于目前我国部分农村镇经济条件较为落后,部分中学化学教师无法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物品等进行教学,导致学生只能从课本中学习化学知识内容,而无法充分理解这些化学反应及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影响;第二,教师在进行授课过程中并未考虑到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采用“是不是”“对不对”的方式进行提问,只能对学生进行强行灌输,并未达到使学生活学活用的效果;第三,虽然我国大部分农村中学院校中购进了多媒体设备,但由于化学教师自身科技水平有限,无法灵活运用其进行教学,导致大部分多媒体设备形同虚设,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

二、分析原因

通过对我国农村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后,笔者总结出以下原因:第一,受传统教育模式及思想的桎梏,我国农村中学虽充分了解我国新课改目标及教学理念,但迟迟不能全面贯彻,无法改变目前化学课程教学现状,导致其教学模式出现杂糅模式,既无法摆脱传统教学,同时也无法充分发挥新课改的作用,导致化学教师无法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及学生素质教育水平。第二,我国农村中学教师多数为教学年龄较长的老教师,其专业水平一直停留在上一阶段中,由于院校自身意识不够,并未对化学教师进行相关教学方法及理念的培训与指导,导致教师无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与设备开展教学,无法提高其课堂教学质量;而一些教师并没有充分考虑到新课改教学中课堂主体模式的转变,而是依旧过分注重自身的“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导致学生虽机械地接受着教师的教授,却未能提高其素质教育水平,与新课改目标相违背。

三、解决措施

由于以上问题及现状是长时间积累后存留下来的,因此,我们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时,无法将其一下子改善,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将其逐渐完善并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村中学化学教学水平,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彻底改变教学观念及模式

第一,农村中学院校必须全面贯彻国家教育部推出的新课改目标及教学理念,而化学教师也要充分学习其内容,彻底改变自身教育教学观念,利用分组教学法、小组合作法以及实验教学法等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主体,而教师通过辅助讲解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提高其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全面改变课堂教学模式;第二,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观察,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化学素养,实现对其综合教育的效果,彻底改变教学观念。

2.提高化学教师整体教学水平

第一,农村院校应积极与城镇教育部门沟通,不断为化学教师创造外出培训的机会,使化学教师充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与知识,第一时间掌握国内外教育政策与相关事件,提高自身教学思想意识,进一步起到提升整体院校教师水平的作用;第二,应利用教师的其他时间加强对其进行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与辅导,使其熟练地利用多媒体设备及资源进行教学,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跃的同时也使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在利用微课、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时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看到化学反应现象,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同时也使化学课堂教学事半功倍。3.调整课堂结构,加强素质教育农村中学只注重知识的教学模式为开放式课堂教学、问题解决式课堂教学、启发—建构式课堂教学、创新学习五步教学课堂教学、模拟—探索教学法课堂教学、引导自学法课堂教学、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互动—探究式课堂等教学模式,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引起他们自发自主的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健全的人格、与人交流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当然,这些方式方法的学习不是简单的照搬,不仅能依葫芦画葫芦,还要会根据实际需要依葫芦画瓢,甚至依葫芦创造出“艺术作品”。在课堂教学中,尽力教育学生发展自己对个性、力量和弱点的理解力;发展自尊和自我约束力;明确我们的生活意义和目的,并基于此使自己努力做到要充实地生活一生,负有责任地运用我们的才华而奋斗终生;为追求知识、智慧和理解力而奋斗终生;尽我们所能对我们自己的生活承担责任。课改在行动,它促进了教师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变革,我们正在向教育现代化的目标迈进,虽然我们农村中学的条件很艰苦,虽然我们的知识理论水平也还有差距,但是我们都在努力地改变着,使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得到正确、有效的推进,最终使我们千千万万的孩子受益。

作者:陶明义 单位:镇江市第十中学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的强化实施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现代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求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及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健全人的个性为主要教育目的,这也是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在现有的教学素材中充分的挖掘素质教育的资源,培养中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的发展,是目前中学化学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该文阐述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出了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素质教育;中学;化学教育;强化实施

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学生个性以及长远的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及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综合发展,从而满足现代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进步,素质教育成了现代教育中重点关注的话题,我国不同层次以及不同类型的学校由此开展了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素质教育活动。中学化学是中学阶段必修的一门课程,在新课程改革的现代教育环境下,它不只是作为一种简单的知识技能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人文素质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存在了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端,采用的是为了考试、争取高分以及升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它大大偏离了现代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实际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的全面推行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1素质教育的意义及必要性

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人的内在潜能,尊重并健全人的个性发展,充分的体现了基础教育的宗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础,同时也是时展的主题,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一味的注重知识的教授,以追求高分与升学为主要教学目的,这样的教育为个人以及社会的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因此,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1.1素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一种不满足现状,积极探索与进取并力求突破的一种精神。传统的应试教育限制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忽略了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全面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渊博知识的基础上也具有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

1.2素质教育能够塑造学生的审美情操

素质教育并非一般的技能教育、知识教育,而是一种心理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素质体现出了一个人正确的价值取向、丰富的精神内在、较高的道德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意识等,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审美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的辨别社会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

1.3素质教育可以教会学生为人处世

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的个性能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充实自我,最终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技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却大大的忽略了素质以及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性,大多数学校一味的重视学生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对文学、艺术、哲学、思想品德等方面的人文教育却不够重视,没有将学生作为主体,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与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综合素质的严重失衡,出现了精神层次较低、文化底蕴浅薄的状况,长久以来会滋生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现象与思想。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人文精神的培养刻不容缓,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素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应对知识经济挑战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计算机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产业与产业、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的差异来自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创新意识之间存在着差异,为了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提高自身的综合国际竞争力,我们应培养自己的优秀竞争力。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不仅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加强素质教育,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充分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够应对来自于知识经济的挑战,不断地推动科技的进步与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需求。

1.5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都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应试教育没有把学生作为主体,没有注重学生的个体性发展,而是一味的以升学与考试为目的,限制了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人格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以及人文情感教育等,导致了学生专业知识与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失衡,使学生严重的缺乏创造力与想象力,对于学生长远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应试教育偏离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在现代教育不断改革的今天,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来代替应试教育,这样才能遏制应试教育中存在的片面性与弊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1.6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求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加强国家的国防实力、经济实力以及民族凝聚力,然而在国家经济实力增长的过程中,教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保障。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劳动力素质不够高,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还未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这种形势下,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教育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将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与教育密切的结合起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力推进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这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

2目前中学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

素质教育从提出以来就受到了教育界以及理论界的关注,各个学校也围绕着素质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一部分学校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及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仍旧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弊端,在中学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实施仍旧存在着一些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环节,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并加以完善。

2.1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限制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学校中,化学教育仍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限制,化学老师完全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化学教学的,化学课程的设置也是按照国家颁布的固定教材进行教授,学生难以从化学的学习中体会到趣味性。化学老师没有及时的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对化学的发展历史、化学的起源、关于化学的名人故事等书本以外的知识不够了解,导致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以及意义不明确,与素质教育的方向背道而驰。

2.2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

素质教育的开展与社会生活是紧密联系的,需要学生结合着现实社会的实际状况,了解社会的发展动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在化学教育中,化学老师应该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并认识到化学学习对现实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比如,能够解决一些新能源、生物制药、生态污染等各种社会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的动力与方向。然而在大多数的化学教学中,学校的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脱节,一味的进行封闭式或者军事化的教学管理模式,以课本知识教学为主,素质教育则成了纸上谈兵。

2.3过于重视专业知识的教授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一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观念,这种观念影响了多年教育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从小学开始这种观念就存在于家长及老师的思想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他们错误的意识到以数理化为代表的科学教育是具有实用性的,而以语文、艺术、哲学为主的人文教育是抽象的,没有太大实际意义的,升学率与高分成为了教育的目标,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这就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的中学化学教育中过分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教授,忽略了学生道德修养、综合素质、人文精神的培养,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与综合素质形成了失衡的现象,造成大多数学生人文素质的低下。

3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强化素质教育的举措

3.1及时转变化学教学观念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及时的转变教育观念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传统的化学教育观念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是采用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新课改下的中学化学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要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化学教育观念,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3.2加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在具体的化学教学中应充分的利用并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也是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强化实施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不单纯只是简单的实践操作,它是学生通过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将其转化为综合能力的锻炼,在化学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这样才能成功的完成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专业素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化学实验中所产生的神奇的化学变化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与兴趣。

3.3进一步深化化学发展史的阐述

化学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化学发展的过程中曾经涌现出许多著名的人物与历史故事,这些也是化学教育中非常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比如,诺贝尔发明了安全烈性炸药,门捷列夫发现化学元素周期表等等,到现代嫦娥探月、两弹一星等,这些都充分的体现出了人们不断求知与探索的勇气,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前进提供了不竭的动力。因此,在具体的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推行中,老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们传递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用化学发展史中出现的名人故事来激励学生,培养他们不怕艰辛、不畏劳苦的奋斗精神。

3.4加强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度

化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自然学科,人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因此在中学化学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将化学与现实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化学教学的范围,使学生深入的了解化学在未来领域的应用前景,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更多具有实用性的知识技能,还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以及创新的意识。具体来说,可以用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课堂的导入,比如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食品添加剂、农作中使用的化肥、石油煤炭等等,还可以引入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污染问题等,用这些内容为学生创设有效的化学情景,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利用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培养他们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部分。

4结语

素质教育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理念,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着眼点,是一种符合社会以及人类发展需求的教育理念,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专业技术水平以及全面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中学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因此必须要以加强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为基准,加快推进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的结合起来,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具有高素质、创新精神以及创造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作者:熊铭 单位:机械工业出版社基础教育分社

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研究:分析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内容特性

摘要: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受教育者的文化科学素质。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大纲都明确要求: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创新精神

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贯彻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当前化学教师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本人想在这里谈几点粗浅看法,与大家共同研究。

一、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纲要”所提出的四个方面的素质,是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纲领和方向。但就某个学科而言,应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确定素质教育的具体目标。我以为中学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教育,至于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教育,则不能认为是化学学科应该承担和必须完成的任务。也就是说,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应从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和心理素质这几方面着手。

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基本计算和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主要内容,教好这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中学化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教学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和“加强实验教学”。可见,强调素质教育,并不意味着可以淡化“双基”教学,更不能认为,加强“双基”教学,就是搞“应试教育”。应当十分明确,化学中的素质教育,首要的是要切实搞好“双基”教学,做好化学基本知识的普及工作,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素养,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是“纲要”所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符合素质教育的大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科学态度的建立以及科学方法训练,都需要融合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通过化学“双基”教学来实现。离开了“双基”教学,其他方面的教育岂不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当然,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化学“双基”教学,在观念上应有所改变,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这在前一篇文章中已谈过个人的一些浅见,这里不再赘述。

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要加强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这已为广大教师所共识。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四个现代化建设必胜的信念。要使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科学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要使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和高中教学大纲均有专项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为使爱国主义教育做得更有成效,要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以不断充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除了在课内进行外,可以通过参观、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

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有: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教育,包括世界的物质性、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物质结构的层次性以及物质的普遍联系性等;

(2)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包括物质运动的永恒性、物质运动的内因和外因、物质运动的宏观表征和微观本质的联系以及物质运动与能量转化等;

(3)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的教育,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教师要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知识,武装好自己的头脑,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化学教材,研究教学方法。通过化学“双基”教学使学生从化学学科这个侧面相信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物质是可以认识的(包括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物质发生变化时无不充分体现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规律;并树立内因和外因、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关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是当今社会人才最可宝贵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

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

(1)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测定1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必需的条件是什么?(①必须保持实验过程中水温为10℃;②测得100g水在10℃时最多能溶解多少克硝酸钾)。

(2)展示水浴装置,介绍原理及用法;

(3)怎样测得10℃时100g水能溶解硝酸钾的最多克数?(这个问题是本节课的优秀,问题的提出,将把学生的思考、讨论引向高峰)大部分同学提出的办法是:在天平上称出一定量硝酸钾晶体,往10℃的100g水里慢慢撒入硝酸钾,随撒随搅拌,当撒入的硝酸钾不再溶解时,说明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称量剩下的硝酸钾的质量,前后两次硝酸钾质量之差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

(4)这个方案行不行?(这个方案原则上是对的,但是太费时间,实际上行不通)有同学提出跟上面操作相反的方案:量好100g水,保持10℃,一次加入定额过量的硝酸钾晶体,搅拌几分钟,保证溶液达到饱和后,把溶液倒出,称量没溶的硝酸钾晶体,加入硝酸钾的量减去未溶的硝酸钾的量,便是硝酸钾的溶解度。

(5)让同学讨论这个方案。有同学会指出,晶体上沾着水,测得的溶解度比实际溶解度小;有同学会提出,先把晶体上沾的水加热蒸发掉,再称量;还会有同学提出,沾附在晶体上的不是纯水,是硝酸钾饱和溶液,水分蒸发了,此水中溶解的硝酸钾无法称量,这方案从原理上就错了。

(6)是否必须用100g水?水多少重要吗?能否从饱和溶液打主意?经此提示,同学们会悟到水的量不是关键,取任意量的水(水量少为好),加入硝酸钾晶体搅拌配成10℃时的饱和溶液,取饱和溶液称量后,蒸发除去水分,称量剩下的硝酸钾晶体,水量和这些水溶解硝酸钾的量便测得,再换算成100g水最多能溶解硝酸钾的克数,便是10℃时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通过以上讨论,让学生拟定测定硝酸钾溶解度的操作步骤。要纠正化学实验中教师包办代替的现象,比如在学生的《实验报告册》中,把实验的方法、步骤设计得十分详细、周密,学生基本上可以不动脑筋,只要按照老师给他们设计好的方案“照方抓药”就行了,这种方法是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改变只有必修课的单一模式和课堂教学的封闭格局,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只设置单一的必修课程,只有课堂教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强调跟应考指挥棒对口接轨。教学视野封闭、狭隘。对全体学生不加区别的统一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其结果是扭曲和束缚了人才发展;素质教育则以现代课程理论为指导,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的课程结构。重视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发展,主张人才资源的多样化、多层次。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科普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我们要努力学习党和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学习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转变教育观念,坚定改革步伐,以提高全民素质,振兴中华为己任,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开创出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