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

时间:2022-05-30 03:42:32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数学的趣味教学

摘要:数学学科相对抽象和枯燥,幼儿园的数学内容也不例外。如何让孩子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和运动的特点,将幼儿的数学学习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运动;趣味教学

数学就其学科特点而言,较为枯燥抽象。而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有限,他们喜欢的是游戏和运动,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不喜欢。小班幼儿数学教学要想变得有趣,不妨将数学学习融入游戏和运动中。鉴于此,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将数学学习融入幼儿的游戏、运动中,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感悟。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就是在游戏和玩耍中不断长大的。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加学习的活动中。这种形式的数学学习因为游戏和运动而变得很有趣,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很好。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中,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的家长可能关注较多的是孩子的日常生活能不能自理,而今天W了多少知识则是次要的。其实,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和开展数学学习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在组织孩子吃饼干的时候,我们在让孩子关注“吃”这一活动的同时,不妨将数学学习融入进去,比如学习数数,数一数老师给自己发了几块饼干,给其他小朋友的是几块,先数一数再吃也不迟。在吃的过程中,为了让小朋友吃得更有趣,那就让饼干“变魔术”,启发幼儿动脑筋想想:怎么让饼干变成正方形、变成圆形,再变成三角形。如此吃饼干的活动,孩子都吃得很开心,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吃,更主要的是巩固了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避免了个别幼儿浪费饼干事情的发生。

2.在数学课堂上设计数学游戏

只要我们树立“将数学学习融入游戏”的教学理念,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来,下面举几个常用的例子。

(1)“捡豆豆”的游戏

在小班上学期“认识一个与许多”的学习中,我组织幼儿开展捡豆豆的游戏。准备白豆、红豆、花生豆等若干,放在多个小盒子里。然后将幼儿分组做游戏,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到另一个空盒子里。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一个一个捡起来,一个一个变成许多个”。当然,活动的材料可以换成木珠、雪花片等,再进行类似练习。

(2)“排好队”的游戏

在小班上学期学习“比长短”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各种颜色、不同长短的彩色小棍若干,图示卡一张。指导幼儿按照图示将小棍按长短排队。然后,引导幼儿找出“最长的一个”和“最短的一个”。

(3)“找朋友”的游戏

在学习“是否一样多?”的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家长配合幼儿收集各种带瓶盖的塑料瓶,然后用瓶身做成彩色娃娃,瓶盖当娃娃的帽子。活动时指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大小,为每一个娃娃(瓶身)戴上相应的帽子(瓶盖)。教师可以提前拿出几个娃娃或帽子,操作到最后,让幼儿观察瓶盖和瓶身在数量上是否一样多。教师提前拿出的娃娃或帽子这时可以拿出来让幼儿接着一一配对。

二、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因素,他们较之大班的孩子更喜欢运动。而我们一般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很多都是让幼儿在教室桌面上操作实施。而他们的耐心有时很有限,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因此,我将数学学习与室外运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许多体育游戏简单而有趣,重在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与技能的训练。将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能不能做到两全其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学习的需要,将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了大胆改编。

比如,在区分“1”和“许多”的教学及4以内的点数时,我就将“拍皮球”的传统体育游戏稍做规范。传统的拍皮球重在练习拍的技能技巧,不强调幼儿拍的次数,我在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 “拍许多下”“拍两下”“拍四下”等要求,幼儿边拍边数数:“一下”“许多下”“两下”“四下”。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可灵活变换拍皮球的次数要求。这样的体育游戏在训练幼儿体育技能的同时也使幼儿掌握了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2.根据数学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数学教学的需要,我经常创编一些容易组织和操作的体育游戏。这样,既能满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学科的练习。

比如,在“按大小排序”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在拍球游戏的过程中,给大小不同的皮球进行排队;再如,在有关图形的教学中,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和区别各种图形。

总之,要让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变得好玩有趣,就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抓住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数学的趣味教学

摘 要:数学学科相对抽象和枯燥,幼儿园的数学内容也不例外。如何让孩子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根据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和运动的特点,将幼儿的数学学习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运动;趣味教学

数学就其学科特点而言,较为枯燥抽象。而幼儿园小班的幼儿年龄较小,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有限,他们喜欢的是游戏和运动,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不喜欢。小班幼儿数学教学要想变得有趣,不妨将数学学习融入游戏和运动中。鉴于此,在组织小班数学活动时,我就着手进行了尝试。实践证明:将数学学习融入幼儿的游戏、运动中,比单纯的数学集体活动的教学效果要好很多。以下是我的一些教学体会和感悟。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玩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就是在游戏和玩耍中不断长大的。在数学的学习活动中,我尝试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游戏加学习的活动中。这种形式的数学学习因为游戏和运动而变得很有趣,幼儿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很好。在具体活动的设计中,包括以下两大方面:

1.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的家长可能关注较多的是孩子的日常生活能不能自理,而今天学了多少知识则是次要的。其实,在幼儿的日常活动中渗透和开展数学学习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在组织孩子吃饼干的时候,我们在让孩子关注“吃”这一活动的同时,不妨将数学学习融入进去,比如学习数数,数一数老师给自己发了几块饼干,给其他小朋友的是几块,先数一数再吃也不迟。在吃的过程中,为了让小朋友吃得更有趣,那就让饼干“变魔术”,启发幼儿动脑筋想想:怎么让饼干变成正方形、变成圆形,再变成三角形。如此吃饼干的活动,孩子都吃得很开心,他们关注的不仅仅是吃,更主要的是巩固了对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的认识,培养了幼儿动脑思考的好习惯,另外也避免了个别幼儿浪费饼干事情的发生。

2.在数学课堂上设计数学游戏

只要我们树立“将数学学习融入游戏”的教学理念,就可以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数学游戏来,下面举几个常用的例子。

(1)“捡豆豆”的游戏

在小班上学期“认识一个与许多”的学习中,我组织幼儿开展捡豆豆的游戏。准备白豆、红豆、花生豆等若干,放在多个小盒子里。然后将幼儿分组做游戏,一颗一颗捡起来放到另一个空盒子里。在游戏过程中,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述“一个一个捡起来,一个一个变成许多个”。当然,活动的材料可以换成木珠、雪花片等,再进行类似练习。

(2)“排好队”的游戏

在小班上学期学习“比长短”的内容时,可以准备各种颜色、不同长短的彩色小棍若干,图示卡一张。指导幼儿按照图示将小棍按长短排队。然后,引导幼儿找出“最长的一个”和“最短的一个”。

(3)“找朋友”的游戏

在学习“是否一样多?”的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家长配合幼儿收集各种带瓶盖的塑料瓶,然后用瓶身做成彩色娃娃,瓶盖当娃娃的帽子。活动时指导幼儿观察颜色和大小,为每一个娃娃(瓶身)戴上相应的帽子(瓶盖)。教师可以提前拿出几个娃娃或帽子,操作到最后,让幼儿观察瓶盖和瓶身在数量上是否一样多。教师提前拿出的娃娃或帽子这时可以拿出来让幼儿接着一一配对。

二、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由于小班幼儿年龄的因素,他们较之大班的孩子更喜欢运动。而我们一般数学学科的教学设计,很多都是让幼儿在教室桌面上操作实施。而他们的耐心有时很有限,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因此,我将数学学习与室外运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

1.改编现有的体育游戏

许多体育游戏简单而有趣,重在对幼儿进行基本动作与技能的训练。将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能不能做到两全其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根据数学学习的需要,将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了大胆改编。

比如,在区分“1”和“许多”的教学及4以内的点数时,我就将“拍皮球”的传统体育游戏稍做规范。传统的拍皮球重在练习拍的技能技巧,不强调幼儿拍的次数,我在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 “拍许多下”“拍两下”“拍四下”等要求,幼儿边拍边数数:“一下”“许多下”“两下”“四下”。根据幼儿的现场反应,可灵活变换拍皮球的次数要求。这样的体育游戏在训练幼儿体育技能的同时也使幼儿掌握了数学知识,一举两得。

2.根据数学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根数学教学的需要,我经常创编一些容易组织和操作的体育游戏。这样,既能满足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需要,同时也能进行数学学科的练习。

比如,在“按大小排序”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幼儿在拍球游戏的过程中,给大小不同的皮球进行排队;再如,在有关图形的教学中,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让孩子在活动中认识和区别各种图形。

总之,要让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变得好玩有趣,就要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抓住他们爱玩好动的心理特点,设计各种各样的游戏和体育活动,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动中学,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目标。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美术教学形式与方法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小班幼儿年龄小,手部肌肉及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再加上观察能力较差,对绘画一无所知,总喜欢手拿画笔在纸上涂鸦,来表现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还不能有意识的用绘画来表现事物。如何帮助小班幼儿提高绘画技能,使他们对美术活动感兴趣,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表现出他们的思想感情和内心意图,这是十分必要的。

二、实施策略

(一)创设具有美术氛围的活动环境和活动区域,引起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首先要为幼儿创设有良好的美术氛围和活动区域。在美工区里投放一些小班幼儿熟悉而且感兴趣的材料,幼儿会被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如:夏季幼儿对冷饮比较感兴趣,那么我们在美工区里投放关于冷饮的材料,如创设冷饮专柜,主题墙上粘贴幼儿熟悉的冷饮图片,区角里投放有关冷饮的半成品作品,投放雪糕棍、雪糕盒子,冷饮瓶子等冷饮的废旧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借助于涂画、剪纸、撕纸、喷画、布贴等多种表现手法,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完成,这样既能使小班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提供小班幼儿感兴趣的绘画操作材料,多元发展。

在小班幼儿绘画中,认识绘画工具及材料,不能单一只用一种绘画工具来做画,这样容易导致幼儿没有新鲜感,因此每次作画我尽量让幼儿感到绘画课的新鲜和好奇。刚开始我让幼儿先用油画棒、水彩笔学画画,当孩子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使用时幼儿便会感到不新鲜,这时我便要换其他的绘画工具,如:排笔、棉签、瓶盖、扣子、布条、毛线、印章等等,使幼儿感觉到绘画工具的多种多样性,使小班幼儿对绘画兴趣进一步提高。

(三)找出适合小班幼儿园年龄特点的多种绘画形式。

提到美术活动,一般人都会认为就是用油画棒、水彩笔绘画涂色完成的绘画作品,其实美术活动活动还有其他的多种绘画形式,现根据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点,现重点对小班幼儿多种绘画形式和方法做一下探究。

1.撕贴法

撕贴法就是让孩子们把不同材质的纸撕成小块或条形或大块等形状进行粘贴。经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很喜欢撕东西,撕报纸、撕餐巾纸、撕信纸……凡是拿到的可以撕的东西,他们都喜欢拿来撕扯,这时的他们,显得大胆又自信。因此,撕贴法也是我用的比较多的一种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撕纸比较感兴趣,入学初期第一节美术课是撕纸画《纸条变变变》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多不同颜色的纸、记号笔和胶棒,让小朋友们进行随意撕纸,然后粘贴在一张素描纸上,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粘贴的内容进行想象,添画鼻子、眼睛等线条,最终完成《小鱼》《老人》《大树》等各不相同的作品。

接着我会在后面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撕贴难度逐渐增加,让幼儿完成平时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品,但对撕纸的形状、颜色有所要求,如《我的荷包蛋》、《我的圣诞帽》等,要求幼儿根据实物,找出相同颜色的纸撕出鸡蛋、帽子的形状,并进行添画完成作品。

2.拓印法

拓印法就是利用自然界的各种物体或自己身上的东西蘸上水粉颜料在纸上留下印记。这是我在小班美术活动中用得最为多的一种方法。

刚开始时的美术活动《可爱的毛毛虫》,我给幼儿准备了各种水粉颜料、胡萝卜段、棉棒和卡纸,让幼儿用胡萝卜蘸上颜料拓印,拓印时要一个接着就一个,摆成在爬的毛毛虫,最后用棉棒画出毛毛虫的脚和触角,孩子非常感兴趣。《美丽的热带鱼》是让幼儿用手掌进行拓印,根据老师提供的热带鱼图片,让幼儿进行手掌拓印,最后进行添画完成作品。《美丽的荷叶》是将报纸团成大圆,蘸绿色颜料拓印成荷叶,再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身体,最后用棉签拖画出蝌蚪的尾巴。

其实进行拓印的物品有很多,可以让幼儿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根据主题活动需求进行拓印活动,如用一次性杯子的口进行拓印,让孩子们圆的周围画长长的头发,一个太阳就出现了;用纸团进行拓印,就出现了美丽的小花、秋天的果林;还可以用鞋底进行拓印,用自己的小脚蘸上水粉颜料在纸上走一走,让孩子们感受鞋底花纹的不同,会变成一幅意想不到的图画……拓印,让孩子感受到无穷的惊奇和对美术的好奇。

3.点画法

点画法就是孩子们利用各种材料,如棉签、手指等在纸上运用点、涂、画的技能来表现。

如在《樱桃熟了》这节美术活动中,孩子们用手指蘸上红色颜料,在纸上引出一个个小指印,最后用棉棒画出樱桃把。《小蝌蚪》让幼儿用手指蘸上黑色颜料,在纸上点画,最后用棉棒托画出蝌蚪的尾巴。《小雪花》孩子们用手指蘸上白色颜料在黑色卡张上点画出飘落的雪花,一副冬天的景色犹然出现在我的眼前。孩子们完全沉浸在绘画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适合小班幼儿的绘画方式还有有很多,如在滚画活动“小猫咪”中,我为幼儿提供了玻璃弹珠、皮鞋盒子,幼儿只需将弹珠滚上颜料放到盒子里滚几下,小猫咪的身上就穿上了漂亮的彩条服。 又如在印章画“水果”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各种水果的印章(香蕉、苹果、桔子)等等,幼儿用这些印章蘸上各种颜色的颜料印在“果树”上,不一会儿,“果树”上就结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水果,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他们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四)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来评价绘画作品。

对小班幼儿来讲,绘画作品的完不完整像不像,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通过美术活动,表现自己的意愿,说出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对绘画活动感兴趣,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从儿童的角度去欣赏去评价,注意发现幼儿画面上每一根线条、图形、色彩,赞赏幼儿点点滴滴的创造,提供机会与它们分享、交流,去了解孩子,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张开想象的翅膀,快乐健康的成长。

三、探索效果

通过对小班幼儿尝试各种有趣的美术教学方式,让幼儿自主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着美术创作活动,幼儿对美术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幼儿觉得绘画是一件快乐和有趣的事,在绘画活动中自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和五彩奇妙的的世界。总之,在今后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将不断的探索尝试,积累更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经验,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更好地感知美、表现美、创造美!

王晓芳 1975.09 女 籍贯:山东昌邑 职称:中级 单位:潍坊新华幼儿园 研究方向 : 幼儿创意美术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粘贴教学活动中的实践和体会

【摘 要】粘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粘贴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造型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智力水平。

【关键词】幼儿美术;小班粘贴;教学活动;实践体会

粘贴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其次,可以促进幼儿脑、眼、手的协调,锻炼手部小肌肉群。粘贴活动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有不同的活动要求,既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为幼儿力所能及。难度太大,幼儿完不成,就会影响幼儿创作的兴趣;难度太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知道他们真正的需要。在粘贴活动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来决定创作的作品。另外,还要考虑到幼儿的生理发育的特点、动作的发育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下面我谈谈在组织小班粘贴制作教学中的点滴体会。

一、从兴趣入手,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有了浓厚的兴趣,幼儿就会主动投入积极参与。我们在粘贴教学中,首先注意培养幼儿对粘贴的兴趣。一般情况下,幼儿对生活中的实物,例如小盒子、衬衣板、碎布、毛线头、落叶、桔皮、瓜子等小东西特别感兴趣。平日我们便让幼儿搜集这些物品,做出粘贴样品,归纳成各种类型,集中进行展览,组织幼儿参观。色彩鲜艳、生动逼真的粘贴物(画),使幼儿触景生情,从而调动了他们做粘贴物(画)的积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有针对性的,有方法的对幼儿进行操作指导

在进行粘贴《一盘水果》活动中,我将要求交待清楚后,没有让幼儿直接的进行粘贴,更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怎么粘贴。而是先引导幼儿观察,它是什么样子的?用了什么材料?你觉得怎么粘等……再依据孩子不同的能力、兴趣,运用小组的方式使幼儿对此活动更进一步的了解,从个体到小组,教师有更多的时机辅导一般孩子,让能力强的孩子更进一步的观察探索,能力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辅导、帮助。从个体到小组,幼儿的兴趣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教师关心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从少数孩子对事物的感兴趣到大部分孩子对事物感兴趣,教师依据幼儿的需要投放材料激起幼儿持续探究。当我看到他们用心的“粘贴水果”时,我真正领悟到这种收获的快乐。

这一案例中,幼儿的技能不是在老师的反复教授中掌握的,而是在一个小小的观察后,运用了简单的方法将幼儿遇到的难点解决了,因此,我觉得在粘贴教学中,特别是刚接触这一技能时,教师要设计与案例活动相适应的方法,很好地突破难点。教师不用泛泛的说教,孩子们就能很快能领会意图。

三、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组织教学

1.由浅及深组织教学活动。

首先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观察、感知物体的主要特征。其次,教师清楚地讲解示范制作的基本过程。再次,幼儿动手操作,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在幼儿的动手操作中,教师面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技能、方法问题,教师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或及时做出调整,降低对幼儿的要求,使多数幼儿能顺利完成操作。最后,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合理地评价。在评价幼儿的作品时,即使他们的制作还不十分完美,但只要有创造性,材料运用恰当,就给予孩子表扬、肯定,同时不足的地方给孩子指出并给他们提出改正的建议。

2.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幼儿的粘贴活动是一个反复练习、不断提高的过程。幼儿的能力各不相同,粘贴水平发展也有高低之分,但是每个幼儿都是有潜在创造力的。因此我采取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在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情况,根据幼儿的能力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例如,在进行粘贴“蘑菇房”时,要求能力强的幼儿不但粘贴出蘑菇的轮廓,还要将蘑菇盖上的圆洞花纹并进行添画;而对那些能力稍弱的幼儿则要求他们粘贴出蘑菇的轮廓就可以了。在指导的过程中,对于能力强的幼儿鼓励他们独立完成作品,尝试和其他小朋友粘贴得不一样。针对能力稍差的幼儿则通过教师指导、示范或让小朋友帮助粘贴出作品。我鼓励孩子们互相帮助,并不是让能力强的幼儿代替能力弱的幼儿粘贴,而是为他们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协作,促进交往的条件和机会。针对不同能力幼儿完成的作品,都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表扬,使他们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不断进步。

四、运用鼓励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因此,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幼儿在粘贴完一张作品后,幼儿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我就会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粘贴得真好!”、“你的小手真灵巧”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粘贴到想粘贴,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

五、多种途径,拓展能力

幼儿的能力并不单单是在某节活动中就可以达到发展或提高,还要通过各个领域的整合、区域活动的延伸来持续发展。区域活动中需要提供各种粘贴操作的材料供幼儿操作,进一步提升,有时一节活动不能完成的作品,也可以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完成,而且也可以使能力弱的幼儿在能力强的幼儿的带动下,能力得到提升。区域活动中也可以提高稍有难度的操作材料来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

总之,幼儿的审美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这里,幼儿体验着粘贴作品带来的独特的美;在大胆的动手操作中探索着未知的艺术领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体验着自由表达和创作的快乐;在分享平台上,幼儿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在相互学习中提高了审美能力,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李隽,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

【摘 要】音乐教育是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来说,要想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大力加强音乐游戏的应用,这样能够使幼儿小班幼儿更好的接受音乐教育,提高幼儿的音乐意识。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已经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本文对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当前的应用现状,重点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学;小班教学;音乐游戏

众所周知,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年龄都比较小,普遍在4岁左右,由于小班幼儿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相对较短,因而不能像对待其他孩子那样进行教育活动,应当应用一些简单的、幼儿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对于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来说,要想使音乐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应当积极探索创新性的教学方法,而音乐游戏则是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的重中之重,可以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通过多年的教育和实践,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可以将很多教学内容融入到音乐演戏当中,进而能够提升幼儿小班学生的音乐意识。从当前幼儿园小班应用音乐游戏的整体情况来看,虽然已经得到了很多幼儿教师的重视,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现状

音乐游戏能够将音乐、知识、游戏、舞蹈、歌曲紧密的结合起来,进而提升音乐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尽管从总体上来看,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得到重视,特别是很多幼儿教师积极探索音乐游戏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融合性,音乐游戏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更加符合幼儿园小班幼儿的特点和心理,因而应当进行积极探索,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相关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的融合,导致音乐演戏只是“音乐+游戏”,有关的舞蹈、知识、艺术等还没有进行有效的融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音乐游戏的作用,需要引起重视并认真加以改进;另一方面,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规则性,由于幼儿小班幼儿年龄较小,开展音乐游戏,除了要推动音乐教育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孩子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学会遵守规则,对于任何一种游戏来说,都有一定的规则,音乐游戏也不例外,但当前个别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规则教育”相对比较薄弱,还没有深刻认识到音乐游戏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重要价值,因而在这方面缺乏有效探索,同样需要引起重视。

二、幼儿园小班教学中音乐游戏的应用策略

要想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必须高度重视应用策略创新,既要从幼儿园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有效的音乐游戏模式,又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的融入性、规则性以及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本文认为,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拉近师生感情。在开展音乐游戏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师生感情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音乐游戏教学取得更好的成效,同时也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这就需要幼儿园小班教师在应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将音乐游戏与拉近师生情感结合起来,特别是要发挥音乐游戏能够让幼儿身心愉快的优势,使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快速融入集中。比如在开展音乐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参与到音乐游戏中来看,与幼儿一起开展音乐游戏,不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而且也能使幼儿之间的感情更近。因而,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在拉近师生情感的重要作用,并积极探索有效的应用方法,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

二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培养音乐艺术。要想更好的应用音乐游戏开展幼儿园小班教学,还必须将拓展音乐游戏范围,要通过音乐游戏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既要学习音乐,又要学习一些舞蹈,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效果更好。特别是由于幼儿园小班幼儿普遍缺乏自制力,因而不能应用专门课堂的方式进行教学,特别是很多幼儿更愿意做游戏,对于唱歌、跳舞来说根本不喜欢,这就需要通过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音乐艺术和舞蹈艺术。比如在《小火车》音乐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火车头”,幼儿则当一个个“车厢”,还可以设置隧道门、小桥等情境,这样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仅感受了音乐,同时也能够使自己的动作更具有“舞蹈性”,对于培养幼儿的音乐意识、舞蹈意识等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传授幼儿知识。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意识以及一些舞蹈艺术之外,还要高度重视对幼儿知识的培养,这样能够使音乐游戏的应用效果更好。小班幼儿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而更有利于小班幼儿学习的则是一些简单的数字学习。比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数鸭子》这首歌就可以将音乐游戏与知识教育结合起来,首先让幼儿认识小鸭子,然后通过游戏的方式通过数数的方式学习数字,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幼儿教师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并不断总结好的方法。

四是要通过音乐游戏的应用,锻炼幼儿身体。由于音乐游戏是音乐与游戏的有机融合,幼儿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也在做游戏,因而会对幼儿的身体得到锻炼,特别是对于锻炼幼儿的协调性更具有重要价值。这就需要小班幼儿教师在应用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要对游戏进行科学的设计和安排,使幼儿能够跟音乐的节拍做出跺脚、摆手、摇头、点头、拍手等动作,这样使幼儿能够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运动,同时也能够使游戏的身体协调性得到锻炼。在这方面,小班幼儿教师要进行积极的实践和探索,特别是要对音乐游戏进行研究,争取编排出更多、更好、更能够锻炼幼儿的游戏环节。

综上所述,音乐游戏是比较符合幼儿园小班教学的创新性模式,广大幼儿教师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对于融合性与规则性缺乏深刻的认识,这就需要高度重视音乐游戏应用创新,重点要在拉近师生感情、培养音乐艺术、传播幼儿知识、锻炼幼儿身体等方面取得突破,使音乐游戏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得到更科学、更有效、更广泛的应用。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如何构建幼儿园小班化教学

【摘要】小班化区域活动需要顺应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又决定了对幼儿的教育模式的探索和改革,那种灌输式、强迫式和整齐划一的教育方法无法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更不可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寻求一种自然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满足不同幼儿富有个性、不同需求的教育模式,使每个孩子在享受快乐童年的同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小班化;区域;幼儿

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构建的策略

1、师幼互动、设置区域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并根据这一目标决定活动区域的种类。这要求教师既要对各类活动区域的功能有清楚的认识,也要准确了解本班幼儿的兴趣、水平和需要。教师应放手让孩子们大胆地去参加区域活动,去布置活动的场所,并且逐渐把集体活动内容融入到区域活动中,使他们在区域同伴之间共同学习、共同操作、共同探索,从而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另外教师应开动脑筋,采取多种形式,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让各区域都“活”起来。多观察了解幼儿区域活动的情况,了解孩子们喜欢玩什么,不喜欢玩什么,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引导孩子主动参与各区角的活动。

2、选择材料、激发探究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一个被动的观察者无法得到知识,必须通过在分析种种活动中自行挖掘或建立知识,幼儿的主动活动与教师根据目标精心设计的丰富多彩的活动环境及投放的材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可见,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耍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①选择形似性材料以延长幼儿探究的时间

所谓的形似性是指材料的形状相似,颜色相似,大小相似,特征相似。比如:动物拼图、小抓手、找影子,动物拼图四种特征都相似,是将一动物和背景划分成有规律的9块或12块,幼儿刚拿到材料时先观察的不是动物的外形特征、颜色,而注意的是图块上的一个个小孔,他们往往拿起图块先一次次试孔,发现不对再换一块,直至改图块放入小孔正合适为止。而小抓手和找影子,它是形状、颜色相似,幼儿是根据外形轮廓与该物配对,拿到材料,对大小相差较大的材料幼儿能较快找对,而对大小、形状相似幼儿要将图拿过去放在影子上,仔细地观察,发现轮廓不对再换,就这样反复地尝试后才能获得成功。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误,幼儿不再出现反复现象,而是运用目测、思考,一次成功,这时幼儿的探究行为渐渐内化到内部行为了。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运用了视觉辨别能力,在观察中我们发现大小、颜色、形状、特征相似的材料,要求幼儿辨别的时间越长,需要幼儿进行探究的时间也就越长。

②选择隐秘性材料以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这里的"隐秘性"指的是外形是幼儿很感兴趣的或新奇的材料,而内在的物质则是孩子一下子看不见、看不见却听得到,看不见却摸得到的,往往与孩子的生活经验不相一致的材料。比如:请你听一听、闻一闻,当孩子看见一只只八宝粥的罐子时,他们以为是八宝粥就想去拿,这时里面传出了响声,幼儿就会去摇一摇、听一听,甚至会想办法打开罐头去看一看。这些材料的操作,主要需要幼儿运用触觉,嗅觉和听觉辨别能力,对于幼儿来说,这些材料特别能激起幼儿想要知道里面有什么东西的欲望,但活动的规则又是不能用眼睛看,在这样的欲望下,幼儿就要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去尝试、去了解。

③选择可选择性材料以训练幼儿思维多变性

活动区材料的可选择性是指玩法或操作方法的可变性,多样性和可替代性。比如动物插塑、雪花片等,幼儿在玩动物插塑时,由于动物耳朵下插的口子和动物脚较相似,因此刚开始时幼儿会将兔子的耳朵装在猴子的头上,大象的耳朵方向朝上,还将他们放在玩具橱上,旁边用长形积木一围,说这是动物园。当然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幼儿拼搭时正确率逐渐提高。这些材料的操作,需要孩子联想的能力,创造的能力以及思考能力,因为这些材料的操作可以出现很多很多的玩法,让幼儿随心所欲地进行活动而不出现一种重复厌倦的情绪。

④选择障碍性材料以锻炼幼儿的坚持性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幼儿喜欢不断反复的活动,往往是他将要掌握而又未能熟练的一些活动。比如舀豆豆,刚开始时教师提供了一盆豆,幼儿就将盆中的豆舀入碗中,这时幼儿对舀的当作感到有些难度,只舀到一点点,或在舀间碗中时会洒落,经过一段时间幼儿舀的动作渐渐掌握,而且他们会将盆中豆抖到一起在用勺舀,这时教师再提供一些口大大小小的瓶,大大小小的勺,幼儿舀豆有的会将小瓶放入盆中再将豆舀入小瓶,有的用小勺舀,原因是小朋友认为将瓶放入大盆,用小勺或将瓶移向盆可避免豆豆的洒落到桌面。正在掌握当中,因此在材料提供时要考虑到孩子的现有水平和最近发展区,既不能让孩子操作起来太容易,也不能让孩子感到太难而放弃,而是要帮助幼儿构建发展的阶梯。

⑤选择新奇性材料以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新奇"的材料是指在活动区活动中初次出现,而且色彩、外形、声音等方面对孩子富有一种吸引力的材料。比如,给娃娃穿衣,美工区刚投入了两个塑封的大娃娃(画在纸上),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询问怎么玩,听说给娃娃穿漂亮衣服时,都争着给它画、印(印章),有的甚至二、三个幼儿合作玩,这样的材料最大的特点是吸引孩子,给孩子一种新鲜感,但是这种新奇的材料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受时间,或自身的玩法的限制较多,当孩子感到不再新奇时就有可能遗忘它,所以在提供新奇材料时我们要考虑到材料对孩子发展的价值。

3、注重引导、支持合作

小班化的环境中,由于人数的减少,每一个幼儿受到教师的关注机会大大地增加了,教师与幼儿的频繁接触,犹如类亲子关系,即在幼儿园中替代了部分母亲的角色。因此力求利用这种有利的师生关系,在互动上尽量做到人格上平等、能力上帮助、交往上尊重。人格上平等就是尊重幼儿,不把成人的思想强加于他,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与幼儿的对话口吻是商量式的:“这样行吗?”“你认为呢?”等等。能力上帮助是以幼儿的主体性发展为前提,在互动中与孩子共同合作,帮助孩子发展。教师的帮助是适时、适当的点拨与指导,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

对小班化区域活动课程模式的研究使我们看到:无论哪-个年龄段班级,幼儿在健康、认知、社会情感、艺术、游戏五大领域的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高,因此可以认为此种课程模式的效果是十分明显的,真正体现了优质教育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如何在幼儿园小班进行音乐节奏教学

【关键词】 幼儿园;小班,音乐;节奏教学

节奏,是音乐进行实践的组织者,有人称它为音乐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讲,节奏就是音乐的骨架,客观存在于音乐教育中,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培养孩子敏锐的音乐感知能力;增强音乐记忆力;提高视唱读谱能力;培养更加精致与丰富的感觉力与表现能力;发展音乐表演技能的基础。对幼儿进行节奏教学,其目的就是开发幼儿与生俱来的节奏感潜能,将其被动的本能变为更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感知、反应和表现力,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平衡发展。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音乐节奏教学呢?

一、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寻找节奏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什么是节奏、音符、四分音符有多长等等,这些音乐概念很抽象,幼儿不易理解。而音乐节奏来源于客观自然和生命运动的节奏,它可以模拟人类在各种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体态动作节奏,主观心理活动节奏,也可以模拟自然界风、云、动植物等的运动状态。因此,教师要引导幼儿到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亲自探索和发现到底什么是节奏。

例如,游戏《有趣的声音》中笔者收录了许多生活中的声音,有“突突突”的拖拉机声,有闹钟发出的“嘀嗒嘀嗒”声,有“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有公鸡、母鸡发出的不同叫声……幼儿通过辨听这些声音,发现原来声音的长短快慢是不一样的,它们还会变化,并让他们在探索中体会到音符的长短,感受到原来节奏就藏在我们身边。

二、从体态律动进入节奏训练

3―4岁的幼儿好动,思维是直觉行动性的,他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还是通过感官直觉地在体验中获得的,因而通过动作引导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是最简单、自然的,又是易于幼儿接受的方法。例如,和这两种节奏是音乐中最常用的节奏。在进行训练时,笔者先请孩子们在教室四处走,观察到他们的平均速度后,以此为准敲击鼓点,并要求孩子们听到鼓声一停,就站着不动;鼓声一起,就随鼓点走,等孩子们基本能按要求走时,加快鼓的速度,并请幼儿听鼓点跑起来。由于走和跑是人类最简单、最原始的动作,孩子们很容易便做到了。在活动过程中为了提高幼儿兴趣,笔者还随时用口令指挥变换花样:如踮脚尖走、鸭子走、解放军敬礼走、矮人走、老爷爷走;两人搭肩开火车跑、跑到桌子跟前、跑到窗户跟前。鼓停时,就变成小木头人、机器人、小动物的造型,或找小朋友抱一抱,亲一亲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还即兴创编了好多动作,在这些游戏活动中,幼儿轻松地感受了节奏,还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反应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在音乐中感受节奏

小班幼儿的兴趣稳定性较差,因此,节奏教学的方法应多样化、趣味化,使幼儿感到随时都有好玩的内容,有趣的游戏。再者,节奏训练并不只是单纯的敲敲打打,反复操练,最重要的乃是从音乐中寻找感受,多给幼儿提供风格各异、节奏鲜明的乐曲,让音乐本身带领孩子们感知节奏。

(2)用声势表现出节奏型:引导幼儿尝试身体各部位的敲击:拍头、夹臂、弹舌、嗑牙、拍肚皮、扭髋、摇头、摸衣服等。

接着笔者又播放了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口哨与小狗》,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先请幼儿静听音乐,找速度,再模仿。由于整个教学过程变化多样,但又万变不离其宗,因而幼儿在非常轻松自然的探索状态下,掌握了教学内容,感知了节奏。特别是声势练习更让幼儿兴趣浓厚,乐此不疲,他们还即兴创作了许多丰富的内容。

四、创设环境,将节奏训练渗透到日常生活中,随时鼓励幼儿发现节奏,感受节奏

环境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异常突出的。在日常生活中排队、上下楼梯、洗手、叠衣服、刷牙、梳头、发筷子等活动中都隐藏着丰富的节奏,如果教师能有机利用这些孩子们经常遇到的事,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寻找节奏、充分感受节奏、创编节奏,不但发展了幼儿的节奏感,而且对于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及常规秩序感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小班进行节奏训练时必须以趣味性为主,在与音乐紧密融合的过程中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幼儿在一个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游戏式地接触和感受节奏,体验节奏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的绘本教学

【摘 要】所谓绘本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绘本材料,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小班幼儿正处于“读图”年龄段,绘本“图文并茂“的形式,正适应孩子们的阅读需要。对小班幼儿绘本教学的开展,应从他们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材、组织和指导。

【关键词】小班;绘本教学

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绘本以其“图文并茂、赏心悦目”的特质,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正是这样的背景下“绘本教学”悄悄的进入了我们视线。绘本不仅让孩子们学会阅读,更让他们学会观察、想像、推理;不仅仅体现语言的价值,更是美术的欣赏;不仅仅是对画面的认知,更是引发孩子情感的共鸣、呼应,激发内心真实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凭借各自对绘本的理解,对事物的认识以及生活体验和想像,做出种种猜想推测。那么如何对小班幼儿开展绘本教学,我觉得应该立足于他们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选择适合的绘本

(一)贴近孩子生活。

根据小班幼儿“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差”的特点,我们应选择内容贴近孩子生活的绘本,使他们有一种亲切感,让孩子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他们的阅读情绪,这是幼儿自主阅读的支柱。比如《大卫,不可以》中很多情节就是孩子们自己身上发生过的,如不注意安全爬上凳子拿自己想要得东西;满地的玩具;抱着电视看得不愿意睡觉等等。因为熟悉拉近了绘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二)图大,色艳。

小班幼儿不会有意识地识记某些事物,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能引起强烈情绪的事物才易记住。如日本著名童书作家木村裕一创作的“游戏绘本”丛书,采用简明而夸张的画法,形象鲜明而突出,局部的模切和翻翻书设计,让孩子立体、直观地看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充分享受阅读和翻页所带来的惊喜。

(三)内容的正确性。

许多优秀图画书传递出人际间的善良与爱意,幼儿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能真切地感受到隐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爱的种子”。尽管,《大卫,不可以》中,大卫犯了很多错误,但妈妈最终还是原谅他,依然爱他,绘本快结束时母亲温情地搂住大卫的那幅画面一定深深地印刻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间:爱是包容,母亲总在路口等我。

二、教师适宜的引导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

环境创设是一种特殊的潜在的课程,根据小班幼儿的特点,我们应努力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选材和构思,多功能、多形式地利用创设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应有的教育功能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完整欣赏。

由于绘本的特殊性,每一个绘本,从头到尾都隐藏着“神秘”。无论是扉页、封面还是环衬,都为我们的孩子献上了精美的“食品”。我们应该挖掘环衬、扉页上所隐含的教育元素,发挥其正式阅读前的猜测、推理,让幼儿充分表达已有经验。

(三)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线索。

在绘本教学时,为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许多老师往往都会安排幼儿自主阅读的时间。然而由于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他们往往不能发现主体与背景之间的关系、画面前后之间的联系以及情节之间的逻辑关系,因而常常只能说出画面主体的名称。所以教师应该事先给孩子提供阅读的线索。线索,就像是一条路径,有了这条路径,幼儿才能有条理的顺着故事的发展去探索情节,那么,在此基础上体验的意境和情感才能更加真切、深刻。如:《好饿的小蛇》,我们就以“小蛇看到了什么”――“它会怎么样”――“小蛇变成了什么样子”为线索,引导幼儿理解内容,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四)巧做大书。

在开展绘本教学时,教师往往会利用多媒体。然而,实际上幼儿园的条件往往使这个要求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动手制作大书就成了老师最佳的选择,小班幼儿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易受形象大、色彩鲜艳的对象所吸引。自制的大书不但便于教师制作、操作,而且画中主体形象大,色彩鲜艳,同样受小班幼儿的青睐。

三、引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

通过访问,我们了解到许多家长在家都有让孩子看书的习惯,而且不少家长都是陪同孩子一起阅读。绘本恰恰又是最适合亲子阅读的童书之一,我们可以发动家长一同来实现“绘本阅读的快乐”,让绘本的美文美图和亲子共同阅读的方式,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为激励家长我们也开展了一系列“书香家庭、书香班级”的评选,更进一步激发了家园活动的亲子阅读活动。

四、创设亲子绘本阅读区

绘本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新生力量,同样应遵循发展性、整合性等原则。老师更需要想像,需要多想出花样来教孩子看绘本、学绘本。总之,教不厌,学不倦,形式多样,交互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绘本以它独有的精妙语言文字和明快引人的画面,引领孩子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趣味教学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幼儿园小班的数学教学对于幼儿的数学启蒙非常重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越来越重视,幼儿园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学越来越成熟,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融于运动与游戏中,保证学生在游戏与运动中学习到数学知识,做到寓教于乐,充分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关键词:趣味教学;幼儿园小班;数学游戏;教学方法

作为人们生活、工作中的一个基础性学科,数学对于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数学基础的建立,对于培养学生之后的数学兴趣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小班的学生由于年龄与心理特点,对数学的抽象与枯燥会失去耐性,因此,如何做好数学的寓教于乐至关重要。在幼儿数学教学中通过一些趣味教学,将数学知识融入于游戏与运动中,可以使幼儿在玩耍中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一、在游戏中学数学

教育家曾说过:“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游戏是幼儿的伴侣”,由于幼儿年龄的原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玩耍中一天天成长的。因此,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将知识融入到幼儿喜欢的游戏中对于幼儿的知识学习至关重要。游戏是趣味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的形式,将幼儿的注意力千方百计地吸引过来,使幼儿全神贯注于游戏,这样就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有趣,将简单的重复学习用各种生动的游戏取代,小朋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到了知识。

(一)结合日常生活设计数学游戏

由于幼儿年龄小、缺乏长时间专注度,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兴趣不足,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幼儿园小班的每日活动中日常生活活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就需要幼儿教师将数学知识融于日常的生活活动中,这是幼儿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通过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可知,幼儿不是不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而是会选择性地对一些事情兴趣较高,注意力也相对集中,这包括日常的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应充分做好日常生活活动的数学引入,如在给孩子们发零食时问幼儿有几个零食、数一下告诉老师、饼干是什么形状等,幼儿可以通过这些感兴趣的事情间接地对枯燥的数学产生记忆,然后教师再因势利导,巩固幼儿的知识记忆,将枯燥的数学教学生动化、趣味化。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幼儿园小班的学生作为刚刚进入学习状态的幼儿,由于年纪小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但是幼儿会对平时幼师组织的小游戏非常感兴趣,通过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在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加入一些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学更生动有趣,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笔者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颜色和图形结合起来进行复习,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色图形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二、在运动中学数学

幼儿通常是在平时的摸、爬、滚、打中来认识事物的,由于年龄较小的原因,幼儿会对很多新鲜事物与新奇运动具有超强的好奇心,小班幼儿更喜欢运动,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充分将数学学习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幼儿在运动中学习数学,这样教学效果会非常明显。

(一)改变现有体育游戏

现在大部分的体育游戏都简单、有趣,深受幼儿喜欢。但是数学不同,基本上属于抽象化的知识,幼儿阶段的读写数字、认识颜色、认识形状等,完全属于背记类的东西,幼儿园小班的孩子对此很难产生兴趣,这就是现在幼儿教师要考虑的问题,如果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体育游戏中,势必事半功倍。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体育游戏改变,添加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比如,小朋友们在玩跳脚的时候,教师可以增加比如跳两下、跳五下这些简单的数字要求,这就可以使幼儿很自然的就记住的数字;再比如,搬积木时,教师可以给小朋友提要求,要红色的三角形等,这些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二)根据需要创编体育游戏

除了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中加入简单数学知识外,还可以根据教学计划,自主编排一些体育游戏,这样,一些新鲜的体育游戏会保证幼儿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也能保证数学教学成果。实践证明,根据数学教学的需要,创编一些易组织的体育游戏是可行的。如:结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学,可创编《我给球儿来排队》的室外游戏;结合图形的教学,可创编体育游戏《跳房子》等。

三、结语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的趣味教学对于幼儿数学基础知识的认知与学习非常重要。根据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一些学者提出了可以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数学,通过一些游戏、运动与日常活动,加入数学知识,保证幼儿在娱乐中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点记住。笔者认为让幼儿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是对认知理论的最好诠释。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浅析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摘 要: 数学学习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讲,促进思维的发展是关键。教师应清楚地知道幼儿学习数学,并不需要什么技巧、什么经验,而是给予他们一个领悟的平台,只有让幼儿亲自去感受,才能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中的乐趣,建立相关的思维观念。本文对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进行深刻的分析与探讨,使教师清晰地知道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让幼儿获取更多的知识,对数学有更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 幼儿园 小班化 数学教学

一、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提问要清晰、明确、直击目标。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提问时应将问题设置得清晰、明了,一直围绕着重点问题,以提问的方式贯穿教学活动,其最终目标便是实现理想的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买东西》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买卖的课堂活动,将事先准备好的卡通面具准备好,让孩子们带上,假扮小动物买东西,以这样的形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之后,教师指定几个小朋友卖东西,其他小朋友买东西,让小朋友在买卖过程中,感悟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买什么?买多少?什么多?什么少?”等问题。此时,教师应以这样的问题提问孩子们,使他们明确学习主题,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解决问题,指给他们一个明确的方向,促使他们深刻理解所学知识。

二、引导小朋友主动思考问题,教师不要随意干涉小朋友的操作。

在幼儿园小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作用,知道自己该如何指导孩子们,尽可能让小朋友主动思考问题,同时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观察孩子们的操作,不要随意干涉,使孩子们保持自己的个性,获取知识。例如,在学习《分果果》时,教师可以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大小不一的三个小猴子摆放在讲台上,然后放上三根大小不一的香蕉,教师让小朋友自主地将香蕉分配给小猴子。教师一定要注意,小朋友在分配香蕉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打扰、不要干涉他们的操作,无论小朋友如何分配,都要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自主地思考。小朋友的想法和教师的想法可能是截然不同的,但是只要给小朋友思考的机会和思考的时间,让小朋友用自己的思维逻辑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就能够在操作中得到启发,就会有不同的方法出现,会获取丰富的知识。

三、在活动中,教师应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将动手、发言的机会还给小朋友。

在幼儿园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应清楚地知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工具,积极地为小朋友准备操作材料,并发挥指导者的作用,引导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讲述自己在做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小朋友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注意力集中,并时刻关注着自己的操作行为,避免错误发生。同时,小朋友一边操作一边讲述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思维,还使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常常有教师帮助小朋友完成动手操作,帮助小朋友总结操作经验与方法,使小朋友的能力得不到有效发挥。因此,教师应学会做一位引导者,将动手操作与发言的机会还给小朋友。例如,在探究AB模式排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观看一段视频,视频中是小兔子新买的一个毛巾,毛巾的颜色是一排粉色一排黄色,观察过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用准备好的白纸、剪刀和彩笔做一个和小兔子一样的毛巾。当小朋友做好之后,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你做的毛巾和小兔子的一样吗?小兔子的毛巾是什么样的呀?这时,小朋友会回答:“是一样的,小兔子的毛巾就是一排粉色的一排黄色的。”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总结操作经验,发表操作感言胜过教师的总结和发言,有助于小朋友获取有效的数学知识。

四、教师呈现给小朋友的语言不仅要保证正确率还应简单、精练。

数学较其他学科来讲,既抽象又严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必须保证正确、清楚,这有助于给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小班小朋友正处在语言开发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严谨、正确、清楚的语言进行教学,有助于启发小学生的语言,让小学生对数学的概念、问题、经验有正确的认知与理解。例如,在学习《小菜场》时,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千万不要摇摆不定,要不然小朋友在接收信息时会是不确定、不准确的,会给小朋友的语言学习造成影响。如,在设置教学活动“搬蔬菜”时,教师应准确地告诉小朋友:“请小朋友调整每一筐蔬菜的数量,让每一筐蔬菜的数量相等。”同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使其简单、精炼,易于小朋友正确地理解,避免语言过于繁琐、复杂,影响小朋友对问题的认知,导致小朋友操作错误。以此,让小朋友动手操作,保证小朋友接收信息的准确性,使小朋友有效地完成数学操作。

总之,数学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具有高度抽象性和逻辑性的学科,教师应严谨地教学,给学生传递准确、清楚的数学信息,使他们充分领悟到其中的奥妙,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有效地学习数学知识,给他们的数学学习一个美好的明天。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教学心得

【关键词】循序渐进因势利导快乐成长

新学期开始快3个月了,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对幼儿园新环境有了一定的适应,但还有一些孩子会出现憋大小便、喝水少、吃饭难等不适应行为。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规范”孩子的行为,而要在尊重孩子身心发展特点、了解不同孩子需求的前提下,细心观察、因势利导,让幼儿园成为孩子快乐成长的摇篮。现在孩子大多是一个家庭的中心。家长细心呵护孩子,但有时却忽略了孩子行为习惯、自理及交往能力的培养,导致很多小班幼儿入园的时候,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情况,我们老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帮助宝宝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一、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岁的文文是个瘦弱的女孩,每天都是妈妈抱着,爷爷、奶奶拥着进幼儿园。午饭时坐着不声不响不肯吃饭,到了午睡时间,就是不到床上去。妈妈无奈地对老师说:“文文在家吃饭还要追着喂,每天晚上回家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玩到很晚,怕她休息不好,影响身体发育,每天早上都让她睡到自然醒,还请教师多多照顾。”我们的做法:

1、帮孩子建立有规律的作息习惯。

孩子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由家庭的自然生活状态转而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从在家睡到自然醒、饿了吃、困了睡,到在幼儿园按时喝水、吃饭、午睡、起床、大小便等等,一日生活作息时间非常有规律,孩子一时很难适应。教师可根据幼儿园一日活动时间安排,将时间段加以划分:如入园、早操、教学、游戏、户外活动、吃饭、午睡等,每到一个时间段,播放一段音乐,教师及时用语言提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孩子会养成一日生活规律,在愉快的气氛中,适应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如遇到孩子午睡时间不愿睡觉的情况,教师可以用讲故事、哼唱摇篮曲、奖励小玩具、哄拍入睡等办法让孩子放松情绪,慢慢入睡,当形成午睡的习惯时,再让孩子按时独自入睡;教师还应让家长配合,改变家庭生活作息时间的随意性,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尤其是在双休日、节假日时提醒孩子按时作息。

2、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小班的孩子,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很多还是家长喂饭,更有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更别提良好的饮食习惯了。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环境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生活习惯的变化,经常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进餐时,对于那些使用餐具有困难或进餐习惯极不好的幼儿,教师可以一边喂饭,一边适时地教给他正确的进餐方法。根据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吃饭时,请大班的孩子与小班一起进餐,让他们学哥哥、大姐姐吃饭时怎样使用餐具及吃饭时保持安静、不说话、不嘻笑打闹的好习惯。教师在饭前,可以先让孩子猜猜今天吃什么菜,引起孩子的兴趣,告诉他今天吃的是营养特别丰富的菜,多吃它会长高,长聪明,看谁吃得又多又香;引导孩子了解相关的知识,西红柿吃了脸色好,木耳吃了清肠排毒,米饭和肉吃了有力气等等;还可以利用角色游戏喂小动物、区域活动宝贝餐厅等进行练习,在游戏中巩固良好饮食习惯。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要用细心和耐心,培养孩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如餐后要漱口,饭前、便后要洗手,怎样擦鼻涕等,可利用示范法、反复练习法、督促检查法等使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还可以用形象、直观的图片、儿歌、游戏等,引导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如将洗手的正确步骤分为卷袖、湿手、擦肥皂、搓手、冲水、甩手、关水龙头、擦干这八步,将每个步骤画成图片,贴在盥洗室墙面上;将动作编成儿歌,通过游戏化的情景,配上朗朗上口的儿歌,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

玩玩具时,小强自己玩够了积木,又想去玩小汽车,这时贝贝正玩得高兴呢,小强一下子推开贝贝,二话不说就把车抢了过去,贝贝急了,一把抓在了小强的脸上,小强脸上立刻出现了一道鲜红的血印。我们的做法:

小班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往往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不懂得怎样与小朋友相处、交往,发生纠纷时不会用语言沟通,往往用行为来表达想法,教师要及时地指导和帮助。

1、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同伴关系在儿童的生活中,尤其是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教师要充分利用区域活动、角色游戏活动、分组活动等,为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引导家长利用空闲时间,与孩子一起到同龄伙伴家去玩,节假日带孩子到儿童活动中心、游乐场、公园等孩子聚集的公共场所,为孩子牵线搭桥寻找同龄小玩伴,给孩子创造充足的交往机会。

2、活动中引导孩子掌握必要的交往技能。

教师要告诉孩子与伙伴交往时,用语言交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拉拽,更不能动手伤人;教师要以身作则,与他人交往时,主动使用文明语言,为孩子树立榜样;在玩玩具时,告诉孩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时,不能争抢,必须征得他人同意后才能玩;在游戏时,让孩子遵守游戏规则,如玩玩具不争不抢,去区域玩时要排队;教师有意识地为孩子设置需要与同伴共同协作才能玩的情境和游戏,如“娃娃超市”、“娃娃医院”等,让孩子在游戏中通过模仿角色,逐步培养交往意识,克服自我为中心,采取友好态度与同伴交往;还可以通过开展亲子活动为孩子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在家长的陪伴中,孩子会放松情绪,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从而提高交往能力。

小班是孩子适应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要为孩子创设有利的条件,更要有效地引导,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自理能力,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为孩子健全的身心发展和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基于幼儿特殊的心理阶段特征,需要在数学教学中记忆有针对的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让小班化的课堂更生动有效。本文主要以和谐课堂的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及实行多元的评价方式来幼儿园小班化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幼儿园 数学教学 思考

一、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幼儿园教师应在数学课堂中做到让幼儿“玩”,让幼儿“做”和“说”,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产生“创”。同时应积极鼓励他们学会倾听不同的意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从而避免课堂上活跃的身影仅仅只有那么几个幼儿。同时也发挥了幼儿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在作业的布置上,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新颖性、开放性以及层次性。

(一)利用多媒体,点燃兴趣的火花

动态而新鲜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进而产生探究欲望。在具体的幼儿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和发挥了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的、动态的、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幼儿在在享受数学思维的欢乐愉快的气氛的同时,渐入佳境。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答的后面,是幼儿积累知识,启蒙思想和能力的提高的过程。

(二)鼓励质疑,培养自主意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顾明远也有类似的表述:“问题是能够促进幼儿思考,但它始终是被动的,只有当幼儿进行思考产生问题时,才是积极的。”如当幼儿对于同一个问题有多种计算方法时,教师要做的不是立即评价,而是应该鼓励幼儿发问和思考,最后才是教师的评价和解答。在幼儿发问和思考的过程中,幼儿的思维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完善和升华。

二、构建多样学习方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促动

在当今探究教学盛行的时代,幼儿数学教学中也不能例外。幼儿的自主探索,和其他学段的有比较大的区别,应注重幼儿的心理特征,探究应着重培养他们的观察生活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在丰富的具有现实背景中寻找和探索有关数学知识。在此期间,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应以具有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以信任和充满期待的眼光引导幼儿投入到充满探索性和挑战性的学习活动中。突出探究性学习,教师要进一步了解和学习探究过程,科学调控,是广泛和丰富的探究性学习资源,使研究性学习,成为现实,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提高素质等各方面进一步发展。

(二)合作――互动

合作――互动是当今课堂教学中较多采用的教学方式。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合作,因此,应在幼儿阶段就注重对他们的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数学课堂中的互动体验能够让幼儿高手到数学课的魅力,认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促进其协调发展。同时,在合作――互动这一过程中,幼儿能够进行独立思考,分工合作,行程动态认识。同时,在以后的生活中,幼儿也形成了民主平等的观念,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要求。

(三)激励――自动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赞扬,让幼儿产生对数学的积极学习态度。当然,这种赞扬的方式很多,诸如可以采用口头表扬,抚摸额头等语言和肢体上的形式。在进行个体评价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幼儿这一群体的评价。如在幼儿小班中,我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就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幼儿进行群体评价。具体是在对幼儿进行分组的时候,评价已经不再是对幼儿个体的评价了,而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只有当各自的小组在竞争中取胜,才能获得相应的肯定评价。这样就让每个幼儿都会为了小组荣誉而努力,同时小组内也会形成互帮互助和团结向上的学习氛围,共同努力的目标。

三、以过程评价为主,建立多样的评价方式

在我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让幼儿讲讲各自的解题思路,暴露思维过程,发现问题,从而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小班化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生动和活力健康的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因此在评价上,应该使其具有诊断、鉴别、调节和激励的功能。

(一)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虽然教师是成人,但是在教学中则需要蹲下来和幼儿“等高”,只有这样才能站在幼儿的角度和高度,看到他们所看的世界和问题,才能真正尊重和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思维。在以上前提的基础下,教师才能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成长的教育方式,去了解和关爱他们。如在我们的小班化教育中,教师能真正走到幼儿中间,时而蹲着幼儿身边,时而坐到幼儿当中,时而半跪着指导幼儿,努力创造出一种和幼儿“等高”的良好气氛,让幼儿在这样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去坦诚的张扬个性。

(二)为幼儿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

数学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自由和开放的课堂氛围,激励幼儿通过数学学科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鼓励幼儿形成独立的个性和建设性的态度,能够对数学教学内容提出疑问,甚至是争辩,要让幼儿从学学会说“不”,即对教材说“不”,对教师说“不”,尽可能地让幼儿的思维空间得到张扬。形成师生之间良好的交流氛围,体现现代民主教育的特征和要求。

(三)注重分层的评价,充分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

在幼儿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从幼儿的阶段特征和所属环境出发,根据幼儿层次的不同给予他们不同的评价,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在幼儿中体现分层评价,对教师会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也会影响教学进程的完成情况,因此教师应更好地利用所有能够进行评价的机会,毫无保留地进行客观的评价,让每个幼儿在数学学习中体验成长快乐。

总而言之,要想让幼儿主动去学习,需要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小班化教学”能够体现以人为本,能够照顾到每个幼儿的发展,发挥教育最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能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中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

摘 要:多媒体课件推广运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大大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果,更使得小班教学课堂富有趣味性。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多媒体课件的含义与主要特点,分析了多媒体在小班教学中的主要优势,并为小班教学活动中如何更好地采用多媒体课件提供了具体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小班教学 多媒体课件 素质教育

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辅助。多媒体课件作为现代的一种新型的科技手段,由于其独特的优势,具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幼儿园广泛采用了多媒体课件以推进幼儿教育方式的革新,为幼儿教育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使得素质教育从娃娃做起。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也将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重要研究课题。

1 多媒体课件的简述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用来辅助教学的一种新型工具,是现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产物。教师主要是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融入自己的创意与教学技巧,将需要制成多媒体课件的主要信息进行分类,将图形、动画、视频、音乐、艺术字等符合教学内容的素材通过幻灯片形式展现出来。首先,多媒体课件具有独特的文字及图像展示优势,具有较强的表现力,能将复杂的教学内容较为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幼儿;其次,多媒体课件具有较强的共享性,主要表现在不同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形式不同,可以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2 多媒体课件在小班教学应用中的主要优势

多媒体课件对于小班教学活动有着很多积极的意义,这是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所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主要分为课堂时间与业余时间。课堂时间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习内容,业余时间主要包括教师带领幼儿做游戏,开展一些手工、美术、音乐等方向的课程,课堂时间较为枯燥,学习效率较低,学习效果不佳。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就大胆地突破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小班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中,根据幼儿的发育特点,通过选择一些色彩鲜艳的图片和动听的音乐、简短的视频,都能够提高幼儿上课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他们开拓视野、开发思维,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

2.2 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集思广益,内容丰富

幼儿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教师的理解不同,教学方法也就不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丰富,各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开动智慧,共同设计完成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内容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不再依赖枯燥的课本,而是将课本的内容转化成了融合知识与趣味的课件,使得课堂教学形式更加活泼。同时,课本上由于受到篇幅的限制,不能展现各种生动形象的例子,而多媒体课件可以弥补这一缺憾,丰富了幼儿教学的内容。

2.3 多媒体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幼儿对于所有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一直在探索这这个陌生又未知的世界。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用声音、图像、动画等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满足了幼儿对于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有利于幼儿形成创新性思维。

2.4 多媒体教学为幼儿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给予幼儿们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学课件通过课件的展示,让幼儿都投入到了课堂中来,参与关于教学内容的讨论。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都有着较频繁的交流,这就使得幼儿能够感觉到课堂气氛温馨,学习氛围浓厚,提高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改变了墨守成规、暮气沉沉的课堂氛围。

3 多媒体课件在小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幼儿园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条件直接影响到多媒体设备是否存在,是否具备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物质条件;教师作为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者,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与带领者,是多媒体课件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多媒体课件的应用主要取决于幼儿园、教师两个方面,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制定具体的策略。

3.1 从幼儿园方面来分析

首先,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采购和投入使用。很多幼儿园受到自身发展与财力的限制,或者是为了节约教育成本,都被迫或者主观上未能为幼儿教育安装多媒体设备,这就使得小班教学活动中使用多媒体课件失去了基本的物质前提。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大对于多媒体设备的购置,合理利用幼儿园资源,加快建设多媒体化的教学环境。其次,要加大对于教师队伍的培养,通过经常组织培训,提高教师接触多媒体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如何更好地制作多媒体课件,运用多媒体设备,提供教师的业务素质。最后,要不断地加强对于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与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考核,促进教师不断提升与改进自我教育水平,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更好地投入教育事业。

3.2 从教师方面来分析

首先,要学会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自学、参加集中培训、讲座、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于如何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幼儿园,熟练掌握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技巧与多媒体设备的使用技巧;其次,要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通过共享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取长补短,学习优秀的制作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完善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在现代幼儿小班教学活动中也更为广泛地采用了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由于幼儿对于动漫、声音等动画方面的偏爱,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促进幼儿教学效果。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归昌乡中心幼儿园,山东 临沂 276122)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实现幼儿园小班人性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摘 要:幼儿园教学是幼儿早期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教育质量的好坏,对儿童早期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我国幼儿启蒙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幼儿园教学中的人性化要求不断提高,为幼儿提供温馨自由的生活学习启蒙环境,成为现代化儿童早期教育的办学服务宗旨。因此,在幼儿园早期教学中,尤其是对幼年年龄相对较小的小班教学,更加需要重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将人性化教学作为幼儿园小班教学的旗帜,促进幼儿的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人性化教学

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的基础,幼儿教育肩负着促进幼儿茁壮成长、健康生活、快乐学习的重要任务。幼儿园作为儿童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寄托着幼儿对这个特殊场所的情感心理,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关系到幼儿能否在此健康成长。幼儿园教育只有充满人性化关怀,教师把幼儿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对待关怀,才能保证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健康多彩,由此看出,人性化教学在幼儿园小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就实现幼儿园小班人性化教学的具体措施进行如下的探讨。

一、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倾注全部情感

小班幼儿还处在心理、生理刚刚发展的阶段,他们平时在生活中接触的人群都是父母和亲人,无时无刻不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幼儿进入幼儿园生活学习后,接触的人群由亲人变成了与自己无血缘关系的老师和同学们,这会让孩子在短期内无法适应陌生环境,造成逆反害怕的心理,甚至有的孩子在上幼儿园的初期不断吵着要回家。在这一阶段,幼儿园教师应该倾注自己全部的教学心血,耐心地开导幼儿,为小班幼儿展示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和老师同学的相互友爱,让孩子感到温暖。

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联系生活实际

在幼儿园早期启蒙教学中,小班幼儿年龄相对较小,缺乏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他们对外界世界的探索还停留在身体力行的阶段,好多东西幼儿都十分陌生,因此,在教授一些动、植物认识的课程中,教师应充分联系生活实际,挑一些联系日常能见到的动、植物,加强小班幼儿的理解能力,进行早期的智力开发。

三、密切联系家长,关注孩子变化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长作为与孩子交流的最亲密对象,幼儿园教师必须时时刻刻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关注孩子们的各种动向。例如,小班幼儿在每天上学之前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绪,开心或是生气,不舒服或是困倦,教师在接过幼儿上学时,充分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如果身体不舒服,则教师应在一天的时间中对孩子多加照看,及时喂孩子吃药;如果孩子情绪不好,那么教师在课程中应该尽最大努力调动孩子的情绪,帮助孩子快乐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园小班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团体生活学习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人性化教学,耐心关注幼儿的成长,为幼儿提供健康的环境。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长江镇郭园幼儿园)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语言教学之我见

最近,我组织了一次小班语言教学活动,课题是《会变色的蜗牛》。活动内容为首先是老师以参观水果店的形式来鼓励幼儿用好听的话来讲述水果店里有哪些水果。接着是以播放课件《小蜗牛吃水果》的形式让幼儿边看边感知学说句型:小蜗牛吃了××(颜色)的水果变成××(颜色)的蜗牛。最后是以绘画形式给小蜗牛涂色来让幼儿说一说小蜗牛的变化。

在课后的研讨活动中,大家普遍觉得本次活动语言成分少了些,幼儿在活动中语言表达不够充分。经过讨论,我们对这个活动做了些调整,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1.在幼儿学说句型环节中,采用看一看、猜一猜、喂一喂这三种形式来激发幼儿学说句型的热情。其中看一看是通过多媒体的展示来让幼儿感知句型,猜一猜是通过讨论,加以验证来鼓励幼儿学说句型,喂一喂则是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多媒体激发幼儿表述句型的欲望。这三种形式层层递进,帮助幼儿在宽松的语言环境中感知学习句型。

2.最后的涂色活动改为游戏活动,让幼儿自己变成一只小蜗牛来尝一尝水果的味道,老师也以蜗牛妈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这样孩子们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活动也更愿意大胆表达了。同时老师还为幼儿准备了一定数量的水果图片和各种颜色片片,目的是让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高幼儿说话的积极性,使幼儿语言表达得到充分的练习。

经过这样的修改设计,我在其他班又组织了这个活动,这次的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比第一次活跃了很多,孩子们在活动中非常投入,每位幼儿都有表达的欲望,尤其是在猜一猜环节中,当孩子们发现自己猜对时都情不自禁的为自己鼓起掌来,成功的喜悦溢于言表。游戏环节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当他们吃了水果变色时兴奋极了,迫不及待的要告诉同伴与老师自己的变化,在游戏中练习了所学的句型,同时孩子们也充分体验了蜗牛变色带来的乐趣,活动目标得到较好的体现。

通过这次的教研活动,我对如何开展小班语言活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幼儿教师的“教”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并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过程,而幼儿的语言发展又是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过程并通过各种积极主动的自主行为进行活动的结果。现结合本次小班语言活动《会变色的蜗牛》来谈谈自己在语言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选择贴近幼儿感兴趣的内容,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于从伊呀学语到规范用语的过渡期,这一时期,语言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应从儿童认知和生活经验出发,“广而浅”地选择教育内容。我们知道幼儿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情绪性,善于模仿,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更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显著特点,凡是他们感兴趣的,觉得希奇的事物,都能留下深刻印象,并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因此内容的选择因注重趣味性、新颖性,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本次活动《会变色的蜗牛》,我就是根据幼儿兴趣?和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活动的。活动中主要是通过讲述小蜗牛吃了水果会变色这个有趣而奇妙的故事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当孩子们看到小蜗牛吃了水果后会变色时都感觉非常的好奇,蜗牛怎么会变色的呢?幼儿参与的热情一下子就被激发开来,于是我便鼓励幼儿尝试着用比较连贯的话进行大胆的讲述,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积极性很高,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语言表达在本次活动中得到很好的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在传统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一般只能借助图片或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采用较为有声有色的朗读,把语言信息传递给幼儿。但幼儿可能因兴趣不同或发展水平的差异而对活动不感兴趣,因此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兴趣是有效的手段。

多媒体能以幼儿最喜爱的动画形式出现,集图、文、声、像为一体,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氛围,从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例如在本次语言活动中,幼儿对故事中的“小蜗牛吃了××(颜色)的水果变成××(颜色)的蜗牛”不易理解。我就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变色效果,展现了蜗牛的变色过程,这样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这句话,并能在活动表达了对句型的理解。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像,从而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知力。

三、利用游戏的形式,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所处的环境是宽松和自由的,他们的心理几乎没有压力,这有助于发挥幼儿使用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它促进了幼儿主动与同伴交流、对话的愿望。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主动地建构着语言。而作为教育活动,老师的参与、支持、点拨、引导,又有助于幼儿更好地丰富语言经验、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不但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还从中体会到了交往的乐趣,增强了与人交往的意识。

例如在本次语言活动中,我就是以游戏形式来展开活动的。首先我启发幼儿自己来变成一只小蜗牛,同时老师也以蜗牛妈妈的身份来参与游戏,这样孩子们便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孩子们一边吃着水果一边说着自己的变化,边玩边说,自由、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愿望,他们从敢于表达、到乐于表达、最终到善于表达,从而逐步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在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时,老师应因人而异,因势利导,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引导策略与教学方法来提高语言课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孩子在运用语言过程中更好的掌握语言这个工具,从而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昆山市陆家好孩子幼儿园 江苏】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基于差异教学理念的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研究

[摘 要] 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起点是关注幼儿个体差异。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观察,以查阅资料为主要研究手段,分别探讨了基于差异教学理念下的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其实施途径主要是收集、整理信息,设计个别化教育方案;开展弹性差异分组,实行分层次指导;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实行分段式进度;分层次进步,实现异步达标;重视多元评价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个体差异;实施途径

一、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必要性

差异教学是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差异,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充分发展的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现代幼儿园教育保育工作的新理念,它的存在具有科学依据,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和生命多元化特征,保护了幼儿的生命活力,对于维护幼儿身心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研究表明,低龄阶段的幼儿在个性品质、人格特征、智能、气质类型、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每名幼儿成长的步调、顺序、节奏、速度、层次也各不相同。在人本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们需要尊重幼儿的这些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幼儿的不同需要。当前幼儿园孩子多,采用大班化教学模式为主,产生了相当的弊端。针对幼儿处于人生最低年龄段这一特殊阶段,个性特点迥异,需要成人的密切关注。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有必要并且需要关注和研究小班化差异教学。

二、幼儿园小班化教学可行性

在充分了解到科学事实的基础上,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力求在“儿童本位”思想的引导下,按照差异教学基本理论要求,试图帮助儿童获得最近发展区的顺利实现。充分尊重“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层次的学习需要,全方位地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从理论上说,该研究具有参照依据,必将促进和丰富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立足于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基于差异教学的基本理念,立足于幼儿园差异教学的基本条件,认真探索有关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教学模式,试图创造和设计的是一个本土化的教学方案确保其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小班化差异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每个幼儿在自身经验水平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和进步。这就是最近发展区理论。这一理论的基本要求是充分了解幼儿的差异性需要,在小班化教学模式中有针对性实施个别化教学方案,结合其他教学方式、方法,达到教学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越受老师关注的情况下越容易成功。小班化教学,班级人数少,使得教师比较容易关注到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国内外分别有关于小班化教学和差异教学的研究,相关的著作和文献资料均有论述,这一方面说明了研究有一定的基础。同时,关于小班化教学模式也在部分城市的幼儿园开始实验,但是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需求适合的小班化差异教学模式的方案期待更多的学者和专家进行进一步细致的探索。同时,在上海市部分幼儿园小班化教学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对于进一步研究小班化教学是个良好的开端。

三、幼儿园小班化教学实施路径

(一)设置小班化规模,增强个别互动的频率。班级规模在很大会阻碍单位时间内教学的效率,集体教学中很难充分顾及到幼儿个性和接受水平的差异,与幼儿园基本教育教学理念有差异。研究表明,幼儿个体差异较大,需要个别指导和帮助。因此,幼儿园保育工作中,教师需要照顾到幼儿个别性差异就必须把班级规模缩小在一定范围内,才能使保育工作做的很充分和协调,幼儿教师才能在其中进行相应的情感互动。幼儿的心理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充分照顾好幼儿的身心健康,这也是小班化教学的真谛。只有在此基础上有充分的互动,才能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师幼关系更加协调。

(二)实施协作教育,培养幼儿探究的兴趣。协作的内涵包括:教师与保育员在活动与课程中密切合作,照顾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之间协助与配合,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对探究与认知的兴趣,在过程中体验与感知,增强友谊与合作的意识;教师协助幼儿完成自我探究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协调能力。幼儿园整个教育与管理过程就是相互协作与配合的过程,以期使整体功能达到最大的发挥,进师幼共同成长。

(三)尊重生命差异,坚固情感纽带。幼儿有自身的发展顺序,每个幼儿的先天和后天的生长环境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应该尊重幼儿的差异,尊重生命的不同,才能从根本意义上帮助幼儿实现最大程度的发展。而情感交流是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教师需要通过情感交流来维系课程的发展,试着扮演孩子的角色,和孩子一起成长。

(四)优化多元发展,维系身心健康。幼儿的智力富有多元性差异,优势不同,能力发展水平和速度也不同。在幼儿保教的过程中,应当能够宽容并促进幼儿在不同层次上取得最大的进步,容许幼儿不同层次水平的进步,不同速度和步骤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应当能够适应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这样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的兴趣,还能使幼儿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维护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常红(1988-),女,汉族,安徽淮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小班教学论文:幼儿园小班情景式体育教学活动实践研究

什么是情景式教学?简要地说,情景式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景创设教学氛围的一种教学方式。情景中的“情”是学习者的情绪、情感与体验,“景”是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能“置身其中”的场景。具体地说,幼儿园的教学情景是教师为教学活动有目的设计或设置的能引起幼儿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幼儿能“置身其中”的具体而生动的场景。

情景式教学通过创设生动、活泼、愉快、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让幼儿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形成乐学、爱学、会学的学风,促进幼儿协调发展。21世纪以来这一教学方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却还没有有效普及。为此在体育活动中有效运用情景式教学会给体育教学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内容与要求中,将健康放在首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如此看来,健康教育活动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处于重要位置。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在活动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为了吸引幼儿主动参与,组织我园小班教师进行了情景式体育教学活动的尝试,将情景式教学融入体育教学中。

小班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性不高,规则意识薄弱,理解动作术语能力弱。为此常规的体育教学活动往往使教师觉得不是活动氛围不够,孩子们不积极、不参与;就是孩子们过度兴奋,随意活动,没有规则,无法控制。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尝试将语言领域的情景式教学运用于体育教学中,对小班幼儿的体育教学进行了行之有效的尝试改革。

一、游戏引入,一改枯燥单调的动作教学,体育教学活动展现生机。

小班幼儿的动作教学内容较为简单,技能要求不高,以跑、跳、爬为主。为了满足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爱玩的特点,并使他们会玩、玩好,应根据不同年龄幼儿具体、形象、直观的思维方式,选择不同的游戏内容,以不同的角色参与游戏。

例如:小班体育活动《运萝卜》,活动的要求很简单,要幼儿双脚并拢夹球跳。如果是就这样练习小朋友肯定也能达到目标的,但整个活动会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所以我考虑到这一点,利用小朋友都熟悉的小动物角色――小兔子来设计情境:兔妈妈要带着兔宝宝出去拔萝卜、运萝卜,妈妈要看看哪只兔宝宝的本领最大,当然是要达到体育活动的要求了。一个如此简单的情境,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又如:体育活动《小乌龟运粮》,活动的要求是幼儿能负重爬行。教师为了使幼儿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请幼儿扮演小乌龟,模仿小乌龟的爬行动作,加入小乌龟为自己运送过冬的粮食这个情境,活动开展的十分顺利,孩子们在扮演模仿中很快学会了负重爬行。

二、故事再现,一改呆板无趣的游戏规则,体育游戏活动展现情节。

在情境中,幼儿通过假想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实现情境的转换,表现游戏的主题,而且随着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情境转换程序性和连贯性也逐渐增强,主题也更加统一突出。正是这种带有鲜明主题的连续的、持久的、丰富的情境的转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非常自觉和专注地投入其中,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并从中感受无穷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把教学活动设计带有一定主题的连续的情境活动,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贯彻教学要求,使幼儿置身于故事化的情境中,赋予教学内容以游戏的“生命”,从而使教学目标这一外部要求内化为幼儿行为的愿望和动机,激励幼儿为满足这一愿望或达到这一游戏目标主动付出努力,体验成功后的喜悦。

例如:在体育游戏《猫捉老鼠》中,幼儿就是在游戏中根据游戏情节的变化、自我角色的参与创编(汤姆、黑猫警长、花猫战士等),通过自己的努力抓住正在干坏事的老鼠,从而真切体验到完成某一件事所带来的成功感。

又如:在体育游戏《飞快行动》中,教师将活动贯穿于幼儿营救伤员中,幼儿扮演小救护员,教师又创设情境,队员们抬着担架,走过独木桥(走积木)、跳过小河(绳子)、绕过树林(椅子),将受伤的小动物抬回来。这样幼儿很自然的进入活动,并投入的去充当角色并在其中主动锻炼。让幼儿走、跑、跳、绕、抬这些动作都得以练习。

三、儿歌朗诵,一改常规有序的游戏流程,民间体育游戏再现活力。

民间体育游戏是我班的一个体育特色,由于它的开展不受时间、场地和环境的限制,且规则要求少,所以很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另外民间体育游戏大多配有内容有趣、节奏感强的儿歌,幼儿在对念歌谣时兴趣高涨,很快就进入游戏中,当一遍游戏结束后,他们就很自主地再重新念歌谣做游戏,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配有琅琅上口的歌谣更为适宜,更能激发幼儿对于活动的兴趣。

例如:民间体育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游戏进行时先将板凳排成一个圆圈,戴上小老鼠的头饰幼儿围站在圆圈外面,模仿小老鼠一边念儿歌一边绕板凳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当念到“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时候,幼儿要快速的抢占板凳坐下,这时躲在一旁的“小猫”(戴着小猫头饰的幼儿)就跑出来抓老鼠,那些没有抢到板凳的老鼠就会被小猫抓到,“啊呜一口吃掉它!”

游戏中除了有琅琅上口的儿歌,还有角色的扮演,猫抓老鼠情节的设置,所以孩子们从一开始就保持着高度的游戏热情,活动效果十分显著。

又如:在体育游戏《木头羊》中,朗朗上口的儿歌和熟悉的情景,使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羊妈妈带着小羊们在山坡上做游戏,“山山山,山上有只木头羊,一不许动,二不许笑,三不许露出大门牙”,这时灰太狼出现了,抓走了一些没有伪装成“木头羊”的小羊们,于是羊妈妈请剩下的小羊像喜羊羊一样开动脑筋,通过各种障碍成功救出了被灰太狼抓去的那些小羊,此时孩子们的成就感是不言而喻的!

情景式教学注重“情感”,同时也提倡“学以致用”,要把现在的体育活动和幼儿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大胆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教学组织形式,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幼儿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开展活动,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与指导,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愉悦宽松的情境中,充分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