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时间:2022-05-02 02:49:55

教育思想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医务人员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把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

医德建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是迫在眉睫。只有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才能缓解医患关系,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满意度。加强医德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水平,当医务人员者具有高尚的医德时,他们就能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从而会产生和谐的医患关系。相反就会出现医患冲突。所以,要缓解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最行之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

二、丰富教育内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吸引力

思想政治教育要为群众所接受,就需要坚决地摆脱形式主义,从脱离实际的“远”、“空”、“浮”向贴近群众的“近”‘、实”‘、深”转变。要尽量以简便易行、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内容详实。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填鸭式”知识性教育,其目的是让广大医务工作人员从内心接受教育内容,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业者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教育不能简单重复四项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这些概念性的理论。要让教育内容丰富多彩起来,有血有肉。既然教育对象是医务工作人员,那一切的内容都要医务这个优秀展开,与具体工作联系起来,那么空洞的理论就变成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了。那么具体而言教育内容可包含:一是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系列重要理论。二是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经常出现的问题以及原因。三是那些典型的助人为乐、忘我工作的事迹。五是勇于同违法现象作斗争,服从国家和集体的统一意志并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纪律性现象。不管那个方面的内容都要医院的具体工作结合起来,要与医务工作人员的具体实践联系起来,总之,医院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医疗、护理、管理、改革以及干部、职工的日常生活等各个环节。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吸引力。

三、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方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教育内容是教育的客体,是一种静态的东西。如何让这种静态的理论和知识变成指导医务人员工作的意识和思想,需要教学来实现。谈到教学就不得不谈论教师、教学内容和学生这三个要素,本文的学生对应的自然是医院医务从业人员。医务从业人员与一般学校的在校学生不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医院不同医务人员在文化、年龄、性别、性格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这就要求我们针对这些差异性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首先要对医务人员的开展调查研究,找准不同层次人员兴趣所在、期待所在,尽量满足“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通过开展分层分类多种形式教育和培训,使教育和培训的内容贴近培训对象的实际,从而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课堂式培训。针对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可以外请专家来医院开展课堂式讲座教育。二是模范示范教育。作为政工领导要善于发现职工的闪亮点,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树立宣传先进典型。通过先进典型具体地、形象地影响职工,使其感受教育目标的真实、可信、有效,才能自觉地向先进学习看齐,从而通过树立典型形象,发挥模范的榜样教育作用。三是个别教育,针对个别的突出问题,进行个别教育。有些个别医务人员身上存在的问题,政工领导可以利用时间找他们进行个别谈话教育。四是是不断丰富培训载体。依托现代远程教育、党建网站等传媒,注重发挥其生动直观的作用,适时开辟特色种养业技术专栏,不断制作一些有本地特色和实用性较强的节目或栏目。五是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传统,又是新时期的工作需要。

四、把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的理论依据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但是这些党的指导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与不同的历史时期时代精神紧密结合,产生新的指导思想。十八届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带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会上指出,当前党员干部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总体是好的,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不符合为民务实清廉要求的问题。特别是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精神懈怠;贪图名利,弄虚作假,不务实效;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铺张浪费,奢靡享乐,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严重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必须认真加以解决。

活动将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从而,要使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就需要紧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个主题。医院的群众就是所有医务工作人员,要从思想上抓住这些群众,让这些群众自发学习,自我教育。就需要医院领导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广大医务人员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真正关心职工,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一心一意为职工着想。多到基层科室调研要深入了解真实情况,发现问题和困难、并真心实意的帮助解决困难。杜绝形式主义,真心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多同群众座谈,多同干部谈心,多商量讨论,多解剖典型,多到困难和矛盾集中、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切忌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轻车简从、减少陪同、简化接待,不张贴悬挂标语横幅,不安排群众迎送,不铺设迎宾地毯,不摆放花草,不安排宴请。

作者:唐良正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中医院

教育思想论文:小学音乐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美育与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是相互结合的,德育是晓之以理,美育是动之以情。古人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者,通伦理也。”音乐教育在培养人的审美素质的同时,还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那么,音乐教师如何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歌词内容和歌曲的艺术形象,将思想教育有机地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进而使学生受到审美的熏陶,这是摆在我们音乐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挖掘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二年级教唱《卖报歌》一课时,我首先介绍这首歌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挂图、配合音响,讲述旧社会上海报童饥寒交迫的生活,揭露了旧社会民不聊生,腐败黑暗,广大人民对光明中国的向往,通过这首歌的学习,激起学生对社会主义新中国强烈的爱和对反动、黑暗、腐败的旧中国的恨。在学唱《只怕不抵抗》一课时,首先向学生刻画了“手拿小刀枪,冲锋到战场”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儿童的形象,揭示了歌曲的主题:“不怕年纪小,只怕不抵抗”。为了突出这一主题,出示图片,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中,批驳卖国投降的不抵抗政策,赞扬了爱国儿童的抗日精神,学生在演唱时活泼中带着刚强、天真中显露严肃,在学生的心灵中激发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在欣赏《抗敌歌》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谱写的这首歌,是我国最早以抗日救亡为题材的合唱作品,把“几万万同胞”作为“中华锦绣河山”的“主人”加以歌颂,并把挽救祖国危亡的希望寄托在全体同胞的“奋起”和“团结”上,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表达了中华儿女抗战必胜的信心,使学生懂得我们今天决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盛。

二、情景渲染,激励儿童的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充分了解存在我们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将会油然而生。《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人奋进的歌曲,教学中,通过教师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结合周一升旗仪式,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点燃孩子们心灵中热爱祖国之火,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播种理想,进行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

在教唱歌曲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你的理想是什么?长大以后干什么?你的理想怎样才能实现?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有的同学说:“我的理想是像妈妈一样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树立远大的理想,牵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理想的孩子们,将会踏入美好的未来。

四、艺术活动,进行集体凝聚力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儿童具有爱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借助这一特征,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可以给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在校内组织小合唱队、舞蹈队等,通过合唱使学生懂得,只有协调一致,积极协作,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整齐的节奏和均衡的音量。另外,可以组织舞蹈队排练一些以反映儿童思想、学习生活为内容的多种表演形式的小节目,让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受到寓意深刻的思想教育。舞蹈、表演唱、儿歌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对学生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排练和演出中,小演员们由情入境,情真意切,能引起极大共鸣。通过这一支支动听的歌曲,一声声由衷的赞叹,民族自豪感、爱国之情、共产主义人生观、集体主义思想已悄悄渗入同学们的心田,启迪思想,熔铸品德,陶冶情操。作为音乐教师,要善于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将思想品德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启迪儿童情感,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功能。

作者:包永兴 单位:前郭县吉拉吐乡七家子蒙小

教育思想论文: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摘要: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观念,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但是目前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和疏离,已经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通过探究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入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

关键词: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自觉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在思想观念层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直接影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及发展,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这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教育资源,不仅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还能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爱国主义精神。中学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充分利用学生形成思想观念的黄金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认识到当前的社会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而我国也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的成果给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都带来了重要影响,多元文化和信息的交流与碰撞,也使得正面与负面效应同时出现。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宣扬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破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回归。

一、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不足。

家庭教育是中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由于大部分家长对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理解和正确认识,导致在对孩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很容易沉湎在历史之中,无法将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片面宣讲历史知识,导致传统优秀文化在家庭教育中产生背离的现象。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具备较强的好奇心,心理活动也以现实性为主,他们对于历史事件的兴趣较低。而家庭教育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关注,并没有能让孩子在社会生活中真切的接触到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会出现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过度重视知识传播,却忽视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并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

2.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不足。

学校教育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部分,可是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没能充分认识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导致传统优秀文化在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缺失和疏离,教材内容中虽然再部分章节零散分布着传统文化内容外,优秀传统文化并没能得到成分的应用,在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也没有呈系统的出现,而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课外活动,更是处于随机开展的状态,无法形成固定的要求和形式。目前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发挥,大多数依赖于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对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这也使得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并没能得到良好的开发和利用,极大浪费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3.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教育中的不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人民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前,开始对文化传统进行激烈的否定和反省,从而开始了中国的启蒙运动,并在时期将西方理念引入中国,从而剔除了传统文化中的愚昧和落后,但是对普通民众而言,这一系列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也让他们理解成传统文化是无用的。而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出现巨大的断裂面,这也导致了当今社会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出现认知断层,也造成了社会民众普遍忽视传统文化的现象。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文化并没能与社会教育有效的结合在一起,而是将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孤立的灌输给学生,这也使得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相脱节,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内因:传统文化自身特征的影响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秀历史文明的过度,而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也将不同时期的文化传承,形成了特定的文化系统,这也造成了我国传统文化具有较为浓厚的传统气息,在信息化时代的新形势下,多元化的信息不断交流碰撞,传统文化缺乏主动性的自身特征,也使得传统文化在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体系化和系统化,在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受制于针对性不强的缺陷,无法满足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

2.外因

(1)多元文化并存给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

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多元文化的传播也对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外来文化时,很容易因为自身思想观念认识的不足,从而被外来文化所吸引,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甚至片面的将传统文化理解成守旧过时,并没能成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2)教育体制弊端给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束缚

我国的教育体系并没有规避西方教育在培养人才时的困境,社会对于专业技术的过度重视,虽然为社会带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但也忽视了人文精神的素质教育。我国教育体制的弊端,也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较为单一,人文学科的边缘化,使得学生并没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导致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有效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不利于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赵春阳 单位:吉林省长春市第八十九中学

教育思想论文: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1明确规则,积极教育引导

在学生日常学习和与他人交往中,要讲清良好思想品德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并对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予以批评和纠正,对好的品行要加以表扬和弘扬。这样,经常教育引导,及时纠正能使学生明白道理,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怎样做才是一名好孩子,好学生。另外,不断强化《中学生守则》及其它规章制度,使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要从细处着手,做到详细了解观察细、量化考核制度细、分工到位落实细,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守纪意识。

2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榜样

良好的品德不是直接教会的,而是潜移默化的结果,因此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学生道德成长的主要因素是就是能够起到道德表率作用的行为。古人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当教师要求学生时,学生也在衡量教师,孩子们常以身边的老师做为道德榜样。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所以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以德服人,要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形象,成为学生的楷模,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可以说学校、班级德育教育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人格和行为表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品德教育。

3开展活动,强化品德意识

要做到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摒弃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一定要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地开展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知识的充实、哲理的启迪和做人的道理,大量的实践表明,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己参与、亲身投入、内心体验,好的品德才能成为学生内在的信念,才能启发他们向好的道德标准发出内在的动力。为此,我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非常注重优化班级德育环境和实践活动,并且开展的所有活动都指定专人记录,并在每周末的班会中进行公布,然后加以评比,以唤起学生对良好品德向往和追求的意识。

4融洽沟通,力做良师益友

青少年阶段是汲取各种知识和锻炼各种能力的黄金时期,也是身心发展不稳定时期。为了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我们必须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明确目标和方向,加强思想灌输和情感沟通。平时,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捕捉学生思想中的不良火花,使这些不良因素消灭于萌芽状态。我们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真正懂得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等等,事在人为,只要我们努力进取,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到达理想的彼岸,实现人生的价值。又如教育孩子不自卑、不气馁:“失败乃成功之母”,“不论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感到欣慰和快乐,因为我们毕竟付出过拼搏的汗水,向成功又迈出了一步。”……就这样,我经常与学生在一起谈学习,论理想,肯定成绩,指出不足,鼓励后进,鞭笞先进,提高学生的挫折耐力,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挥了学校的教育功能。

5榜样激励,培养良好品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除了讲古今中外优秀人物的故事激励学生外,还要把本校工作突出、成绩优秀的老师、学生树为榜样,充分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来教育学生,鼓励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工作勤奋、刻苦钻研、遵守纪律、无私奉献的精神。由于这些人和事都是在学生身边的,都是活生生的事实,学生学起来学得真切,学得实在自然,就更能激励学生。如,在“树立远大目标,实现美好理想”的主题班会上,我以近几年我校考进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为榜样,用他们刻苦耐劳、积极、上进的先进事迹进行教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奋发学习,艰苦拼搏的精神,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扫除了障碍,铺平了道路。

6家校合力,共创育人环境

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在学校付出辛勤的劳动,而且也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只有将学校、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让人在成长的复杂环境中得到改变和提升,从而形成完整高尚的品德。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要定期沟通,共同关注,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教育者在把握规律的同时,还要具有足够的耐心、细心和智慧,努力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对他们加以科学引导,不断探索和增进教育实效性。

作者:高伟 单位:吉林市博达中学

教育思想论文: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一、二年级学生情绪不稳定,可视化想象主导着思维,因此,直观具体的事物和活泼的形式,可以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良好的情感,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渗透。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是拼音教学渗透德育最常用的方法。如:教学音节“yu”时,编这样一个故事:今天是小鱼的生日,,但却没有一个朋友对他说生日快乐。晚上,小鱼终于忍不住悲伤,哭着跑回了家。一进家门,小伙伴们却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给他唱生日快乐歌曲,还给他准备了特别的礼物———一件漂亮的新衣服!穿着新衣服的小鱼,开心的笑了。在这个故事中,孩子们不仅知道了“y”与“ǖ”相遇时“ǖ”上两点要去掉,还感受到在同学或朋友过生日、节日之际送上我们的美好祝福,是相互关爱的表现,别人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二、字、词、句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知道汉字不仅外形美观大方,且音韵和谐、富有表现力,以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汉字,增强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紧迫感和荣誉感。文章的思想感情是包含在语句之间的,教学中要善于抓住那些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和句子,仔细加以品味,体会其内涵,从而达到教育学生,激发情感的目的。如:《船长》一文,抓住第二自然段中的“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启发他们联系上文弄清哈尔威船长面对死亡是如何做的?使学生体会到哈尔威船长不顾个人安危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舍己为人的精神。

三、在听读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一些语言文字优美、但内容含蓄不易懂的散文,教师可通过听读训练,运用视听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陶冶学生情操。如:《草原》中的一段描写草原美景的文字:“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教学这部分时,先让学生边朗诵边听配乐,再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如诗画般草原的喜爱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起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四、在分析典型人物形象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教材中,侧重写人物的文章偏多,这些人物本身就具有善良的人格和崇高的道德情操,这正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好内容。如:《詹天佑》这课,可以指导学生抓住詹天佑的言行,品味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他对工作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态度,以及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从詹天佑临危受命、不怕阻挠这一环节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从而,詹天佑的崇高品德扎根于学生的头脑。

五、在主题思想的分析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文章总是反映一定道理和思想内容的。在教学中把这些道理作适当的引导,对文章所反映出来的思想作深入地分析,便会从中受到启迪。如:在教学《轮椅上的霍金》时,着重启发学生想象身患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的霍金是如何与病魔作抗争,顽强地活下来的。然后引导学生理解霍金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惊人成就的伟大壮举,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在科学的大道上,要有顽强的意志力和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才能获得成功。

六、在作业辅导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作业辅导,在一定意义上对思想品德教育起到延伸作用。课外思考题都是围绕文章中心思想设计的。有些题目需要根据课文内容进一步升华。而且社会性、空间时间性很强,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生命的林子》课后第二个问题是:“联系上下文,说说‘水深龙多、鹤立鸡群’这两个词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学生很容易回答:“水深龙多”就是水深了,龙便多了。“鹤立鸡群”就是指那三两棵松树在灌木中就像鹤立于鸡群中一样显得特别高大。如果是这样理解的话,课文中蕴含着的意思就不知道了。所以,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理解,逐渐地理解到“水深龙多”指法门寺名满天下,寺内高僧众多,而且还理解到是指在具备了充分的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就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同时理解到“鹤立鸡群”是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一群人里显得很出众。然后,让学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这两个词语的理解,从而得出:“一个想要成才的人离不开社会,就像一棵树离不开森林。”的结论。这就通过作业辅导,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语文教学与思想道德教育教育如同教书与育人一样,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语文教材中每篇精选的课文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语文学科的德育不应该是教师空洞的口头说教,而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地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只要老师选好切入点,并善于捕捉和创造各种时机,将思想品德教育从课内到课外,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才能真正的水乳交融、齐头并进。

作者:周玲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灯塔小学

教育思想论文:体育教学下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知道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是学生上好各门功课、学好各类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学校无大事,处处皆教育。”任何一位学科教师只重知识、轻教育或是认为学科中没有教育的成分或时机都是不对的。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及时把握思想品德教育的时机,积极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与教育相长的目的。体育课和其它文化课还有所不同,它的特点是以实践活动为主。因此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把教育融于实践活动中,同时利用教材的特殊性,把握学生的特点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具体如何在教学中实施,我浅谈如下四点。

一、改变落后观念,使学生明确体育的价值

落后的观点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有不少教师认为体育课没有多大实用价值,无非是玩玩而已,想怎么上就怎么上,甚至可以不上。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不重视上体育课,这给体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因此,要搞好体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变这种观念,使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课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每一项内容都要让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二、善于利用教材,有效开展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材大都具有思想品德的教育因素。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分析和抓住这些因素,认真和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各个田径运动项目都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等良好品质及拼搏向上和竞争的意识,而且各田径项目由于有严格的规则和练习要求,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过程中,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完不成的。在训练中,我时常鼓励大家要树立顽强的意志品质,并举出一些成功人士是通过怎样的艰苦奋斗才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的事例。用这些事实来激励学生的训练热情,从而达到提高思想与成绩双丰收的效果。在篮球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篮球运动无论是竞技比赛还是一般活动中都可进行组织纪律、集体主义的教育;进行勇猛顽强、果断坚毅、自信自强、拼搏进取的意志品质教育;进行事业心、责任感和胜不骄败不馁、尊重同伴、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和观众的体育道德作风教育。篮球运动能发展多种功能的特点,对于在教学全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是一个有力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在队列队形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尤其在职专一年级的教学中更为突出,所以要单独划分出来。每年职专新生入学,队列队形都要作为重要课程来学习。初中队列队形训练很少,一个看似简单的动作也很难做到规范。学生的体操意识几乎没有,而且年纪小,好动。为了使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在上课之前,首先要做的是学生的思想工作。我首先提出队列队形在职专教学中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观看军队大阅兵的录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教学组织形式,积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好的课堂组织形式和教法,对学生具有广泛的教育作用。例如:在分组教学中男女同学练习的项目不一样而且器材摆放不到一处。在训练中要求:老师辅导时,服从老师的安排;组长负责时,要服从组长的安排。在轮换时要由组长组织好队伍,整齐地带到下一个训练地点。通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在布置场地和领取、使用、归还器材时要求同学们树立劳动观念,热爱劳动。在领取归还时要轻拿轻放,在使用当中要注意保护,不故意损坏器材,从而养成爱护公物的优秀品质。游戏和打比赛是同学们体现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观念的最好方法。在比赛当中同组的同学相互鼓励、加油表现出的团结是其它场合少有的。在球类活动中只有场上队员齐心协力才能赛出好成绩。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妥善的教法和灵活的组织形式既有利于完成思想品德教育任务,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四、抓住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运动技术和运动项目的改变或者由于运动负荷的加强及天气缘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从而也反映出一些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例如,一次上双杠课,有一个同学有恐高症,不敢上杠进行练习。针对这种情况我首先用语言鼓励他并且发动学生帮助他、保护他,通过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这个学生终于克服了胆怯心理。不但敢于上杠而且动作也做得很规范。这个例子体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作用。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有针对性地采取严格要求或鼓励、支持等手段进行教育,使学生不存在任何顾虑和问题,各方面的主动性也就增强了。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的,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总结。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我国教改的不断深化,体育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会更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也就能促进我国的体育事业更加腾飞起来。

作者:丁洪勇 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职业教育中心

教育思想论文:思想教育安全管理论文

邳州港是京杭运河沿线有着50多年历史的港口,员工1300多人。安全工作是企业发展主题,党委书记刘跃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港口如果没有好的安全环境,是很难集中精力抓好经营和发展;安全生产关系到和谐稳定,关系到员工生命和家庭幸福。在港口安全工作中,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引导员工在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不安全行为上起到积极促进与保障作用,进而达到安全生产、员工幸福、港口发展的共赢目标。2014年,港口产量创新高,安全管理通过“普通货物码头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达标”验收,唯一被集团公司评为安全生产先进集体。

一、思想教育工作融入安全管理中的基本方向

1.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宣贯安全防范理念。

因事利导、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方法。思想才教育与安全管理结合要找好切入点:必须紧扣生产经营、紧扣一线员工、紧扣生产现场,从员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从丰富员工文化生活入手;只有找准了切入点,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把安全理念自然而然地渗透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多年来,港口始终把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融合在一起,坚守“生命安全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安全法律是必须坚守的底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遵循“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理念,学习宣传新《安全生产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查现场“三违”行为,杜绝习惯性违章,较好地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达到了增强员工素质、防范事故发生的目标。

2.广泛开展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目标。

把思想教育与安全培训有机结合,是提高员工安全素质的有效途径。一是制定港口年度教育培训计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会等,强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素质。二是新《安全生产法》已于去年12月1日实施。做好“新安法”宣贯普及工作,切实将“新安法”贯彻到位。三是结合季节特点,相继开展了“安全演讲比赛”、“安全生产月”、“安康杯活动”、夏季“六防”、冬季“六防”、“11.9”消防日、“道路交通安全百日无事故”等活动。在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中,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线开展各项工作。四是利用多种形式,将上级文件精神、各类安全知识和常识、事故案例分析等宣送到广大员工中去,利用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大力宣传,营造声势。使员工的安全素质不断提高,在工作中始终牢记安全警戒线,按章办事、按规操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都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

如果说安全教育的作用是事前警示、事后惩戒,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意义则重在事前预防、自我防范。而且是从思想源头上、行为意识上形成牢固防卫体系。在诸多生产力要素中,员工是最重要、最活跃、最根本的要素。员工行为是否规范,安全意识强弱等,受其自身思想支配。思想支配行动,行动源于思想。同等条件下,员工安全意识重视成度、觉悟高低,决定着对安全工作的责任心所持的态度。因此,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行式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防范、思想觉悟、爱岗敬业等升华教育。只有员工将“爱自己、爱家庭、爱港口”的正确思想得到普及、员工的安全责任感才能增强,自觉遵章守纪,我要安全、大家安全的习惯才会养成。

三、思想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的“日常”工作方法

1.做好日常“警示”教育。在港口生产建设中,已发生过的安全事故教训沉重。

无论大小安全事故,都会在员工心中留下阴影。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就是要做好日常“警示”教育,预防事故发生。通过案例分析,举一反三,帮助员工认识到不安全因素对社会、对港口、对家庭、对自己带来严重伤害和经济损失。通过“警示”教育,使员工充分体会到安全无小事、事故警钟长鸣的现实意义。

2.做好日常“减压”工作。

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加快,员工在工作、学习、精神和心理等方面的压力较大,对安全生产存在不利。港口通过“党员与群众结对子”“员工思想动态调查”等形式,掌握和了解员工在想什么、干什么,了解掌握他们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需求;从而根据员工思想动态、工作表现,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帮助解决一些工作、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员工办一些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有的放矢。使员工轻松上班,安全工作。

3.做好日常“跟班”监督。

港口坚持开展“三联一包挂”(三联,支部与基层单位联抓、争创“安全示范单位”;支委与党员联建、争做“党员安全示范岗”;党员与员工联帮、争当“安全技术能手”。一包挂,公司领导包挂一个基础工作最薄弱的自然班组)活动是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通过“三联一包挂”活动与开展不定期、不定点的“习惯性不安全行为查找”和“干部跟班劳动”等活动,起到了很好监督和引导作用。“每人一天安全员制度”“安全检查与现场动态抽查”等活动,及时发现一些不易发现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在码头货物吊装过程中,领导跟班劳动、深入现场一线,有效地进行现场督导,督查生产全过程,充分发挥了安全监督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工作是港口管理中最活跃的部份,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员工队伍稳定和港口发展。虽然,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同于经济工作来得那么直接,但完全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而做到“虚”功实做,充分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港口而言,这个实效性,就是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管理融合在一起,就是将“安全防范意识、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连着千万家”等理念,通过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入脑、入心,使广大员工接受“安全是效益、安全是幸福、安全是发展”等思想情绪感染,以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形式,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行为。把安全管理的组织意志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这就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理念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研究员工心理行为规律,运用员工容易接受的方式,在员工心目中产生强烈的自我说服力,这种“自我说服力”就是员工防范安全事故的原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就是千方百计提高这种“原动力”。

作者:尤洪峰 单位:江苏徐州港务集团邳州港有限公司

教育思想论文:民生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时代民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一)物质层面的关系

民生问题涵盖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这些内容中,衣食住行方面就是物质层面,这一层面问题解决的根本办法就是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从而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而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主体就是人,人具备自主意识、自主思想,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帮助人们树立促进经济发展的竞争意识、道德品质等,进而实现物质层面民生问题的解决。物质层面的民生问题解决之后,有利于提升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

(二)精神层面的关系

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问题解决之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过,民生状况及公共福利发展的水平却明显的落后于经济水平。当前,社会上比较突出的就业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等都是民生问题精神层面的范畴,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人们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也限制了人们在精神方面需求的发展。只有物质需求与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发展,才能保证人的全面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帮助人们正确的认识当前比较突出的时代民生问题,并通过恰当的调整来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来指导和规范自身的行为。

(三)政治层面的关系

尽管民生问题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还是需要在政府的领导下来解决这些存在的民生问题,由此,民生问题也属于政治层面的问题。民生问题解决的好与坏直接反映了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政府的行为,为了提升民生问题解决的有效性,就需要政府转变观念,重视民生问题,明确自身承担的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帮助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同时,党和人民的关系也需要利用其进行调节,从而将社会稳定在安定团结的状态中,进而使民生问题在一个安稳的政治环境中解决。

二、时代民生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一)坚持大众化的工作

所谓大众化的工作,就是指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结合民生问题来进行,具体说来,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以及工作语言都要坚持大众化。大众化的工作理念,就是坚持群众观点、站在群众的立场,以群众的视角来解决实际的民生问题,满足人们的民生需求,同时,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进去,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大众化的工作内容,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以群众的生活实际相连接,避免单纯的讲政治、讲理论;大众化的工作方法,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不能只是宣讲、灌输,而是要结合群众的实际特点,通过情理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教育的效果;大众化的工作语言,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要通俗易懂,避免理论化的语言,通过对话式的平民化语言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在民生工作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民生工作人员每天都会与群众接触,因此,他们十分熟悉群众,基于这两个方面的优势,在日常的民生工作中,应该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民生工作人员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政府应该加强对民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从而使他们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从而在工作中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还能够提升群众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和引导

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官员要充分的重视,尤其是基层官员,更是应该十分注重民生问题的解决,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了解,有针对性的将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理服人,情理结合,提升民生工作的有效性。基层官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放下身上的“架子”,真正的融入到人民群众当中,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及,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从而真正的帮助群众解决问题。为了提升官员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展开教育和引导,督促官员树立群众意识,把群众的困难和需求放在工作的首位,切实的解决各种群众问题。

(四)做好对民众的教育和引导

在对民众进行教育和引导时,主要的内容应该集中在民生问题的明确上,让人民群众对民生问题的来源、发展、成因等有所了解,并形成理性的认识,这样一来,民众在表达自身的民生需求时,会自觉的采取比较理性的做法。结论:时代民生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解决时代民生问题,而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渗透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二者均不能替代对方而独立存在,需要共同作用,进而在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上解决民生问题。

作者:黎玉财 单位:重庆市江津区白沙中学校

教育思想论文:优秀价值体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需要。

构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是我党的一项关键性任务,该工作做的如何,将直接说明我国在发展过程是否与时代思想文化相符。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各大高校需充分展现该任务的实际需求,担负起培养高素质人才、传播思想的内容与职责;高校应当时刻围绕着构建社会主义优秀体系的实质要求,来展开各项工作与活动。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做到六点,即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展现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展现以爱国主义为优秀的民族精神、展现以变革创新为关键的时代精神、展现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及把握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通过这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更好的思想教育,从而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构建做准备。

(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现今我国有近三千所高等院校,数千万在校学生,可见,高等院校是培养且输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及人才储备库。在当前世界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国家要想继续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有各类人才的帮助与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其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现当代大学生需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学生还需由较好的心理、政治以及思想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其是高校学生在毕业迈向社会的基础,其在某方面决定了高校学生的成长方向,同时也说明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属性。所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注重对其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在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中,包涵了许多内容,且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方法论体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且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等均可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促使其成长为一名能为我国社会建设而服务的有用人才。

二、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若教师本身的水平高,那么所得到的教育也比较高。因此,为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如此,方能使教师在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主导作用。对此,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培训的投入,且采取各种形式或手段,例如攻读学位、进修以及访问学者等,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强化专业知识提供机会或平台。此外,还需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师德约束体制,针对即将上岗的教师,需对其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其自律意识、自尊意识等加以培养,同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作评定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人力基础。

2.强化社会实践,提升价值体系的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含多项内容,而参与社会实践就是其中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并且该活动还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种手段或渠道。将各种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且引领大学生积极展开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实践,从而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且在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能够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那么,高校应当如何强化社会实践,且提升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呢?首先,可切实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在促使学生加深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提高自身才干,锻炼自身品格与意志,强化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需构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摸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要想使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就需构建一个与服务社会、专业学习、创新就业等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诸多有效手段,例如“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等,将社会实践的各种正面因素都调动起来,以便对社会实践工作系统加以改进,最终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其次,优化社会实践的形式及内容。各大高等院校不但要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同时还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级、专业等)相联系,继而做出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的安排,以便能够让学生的专业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应当依据高等院校的性质,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开展具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学生参观各种与革命相关的展览,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园等,以此来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以促使其参与到各种创业活动中,从而对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以培养、锻炼;组织学生到各种地方展开生产活动或社会实践调查,以此让学生深刻了解改革开放在促进时代改变所起到的作用,且强化学生对国情、党情等的认识与领悟,加深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对人才强国战略等的理解,进而对其努力奋斗、自立自强的品德加以锻炼,最终,在此前提之下推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逐渐形成。

3.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使得现今的信息逐渐呈现网络化发展。在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传播载体,而与此同时,这对其传播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因而,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还需强化网络建设,以便为学生打造一个较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传播,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第一,作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新传播载体,网络能够利用不同的形式(如视音频)展开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的传播,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学校可在网络中上传一些与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相关的内容,以便供广大学生学习,而这一过程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另外,通过网络,宣教内容也发现了一定的改变,即简单的文字宣传,向图文并茂转变,这种方式对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传播,更为有利。除此之外,网络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体系的覆盖面,正是以为网络的跨空间性与开放性,使得该体系内容的传播能够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群体中,继而达到更好的宣传、传播效果,最终实现其覆盖面的扩大。第二,以网络为载体,对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展开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体系教育的时效性。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具有迅速进化的特点,其经由转变民众取得、交流以及处理处理的手段,继而有效提升民众的认知效率。在文化传播方面,网络文化不但具备跨空间性,并且还具有跨时间性。其一,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够进行全天候异时传播的特点,其二,其文化传播有快捷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通过该方式可强化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时效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中坚持以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引领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不但是构建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的需要,同时还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高校需采取有效措施或对策,例如强化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社会实践以及借助网路平台等,有效推进社会主义优秀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从而更好的开展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作者:王彩云 单位:朔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思想论文:媒介素养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一、思政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实背景

(一)“控制社会”的形成与“非物质劳动”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特拉维斯•赫希(TravisHirschi)在《少年犯罪原因》一书中论述了“社会控制理论”,即人性一方面受着欲望的驱使要向外扩张,一方面又受到社会外界规制的约束而控制压抑自己的欲望。当今社会的控制程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强,在福柯称之为“生命政治”控制下的当今社会,权利已深入到最细小的地方,这种控制随着社会的生产水平,科技通讯能力还有管理制度的先进而变得具有更强、更长的触手“,我们正在进入控制社会,这样的社会已不再通过禁锢运作,而是通过持续的控制和即时的信息传播来运作。”在控制社会中,大学生成为一种新型“资本—劳动力”关系下的非物质劳动者,他们在校的实习/实践,毕业后的工作,所面对的生产更多时候不是为了产生具体的物质产品或者某种服务,他们从生活本身就成为“非物质生产”的期间,一刻不停的进行着“非物质劳动”,并随着非物质劳动中心地位的一步步确立而不断加深程度。有一种强大的控制力量———“主体性”在发挥着巨大作用,毛里齐奥•拉托拉扎在《非物质劳动》中就提到“工人们被期望在生产的各种功能的协调中成为积极的主体”,更多的“社会工人”被要求或者期望为一种积极的生产环节里的主体,不是仅仅受着规章要求而是自主的积极的去进行劳作,去释放新的“主体”。但是“成为主体的口号非但没有消除等级同合作、自治同支配之间的对立状态,反而实际上在更高层次上造成了对抗:因为他既调动了单个工人的个性,又与之相抵触。”面对新型的更为严密的劳动关系,非物质劳动带来的更大程度上的“剥削”使得思想一向活跃的大学生群体成为了“革命”的群体,他们期待抵抗社会生产带来的压力。于是虚拟的、半虚拟的媒介环境成为大学生诉诸心灵解脱、寻找精神乌托邦的最佳场所。

(二)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与“草莓族”大学生群体的诞生

随着1999年高校扩招政策颁布,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庞大,而高等教育体制发展相对滞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用十六字表达为:“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除了宏观构建与精神理念层面,真正的中国高校办学模式离不开班团制、学分制、选课制等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在教育研究者的眼中,“选课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专长和爱好选修课程,既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增强人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国内大多数高校的选课制度仍然发展不充分不成熟,由于师资缺乏,结构不合理以及经费投入不足及教学设施不够完备等原因,实际上根本开不出足够多的选修课,造成必修课比例偏高,选修课较少,学生自主选课的自由度实际很小”。“在一些选课制实施相对彻底的高校,选课制度和班级建设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学生在教师和课程选择上拥有较大自主性,很难以班级为主体展开活动,这样在时空间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了班级凝聚力”。这样,个体性诉求明显的大学生与集体意识淡化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出现了不匹配。从学生角度看,他们的想法缺乏表达渠道,久而久之越多的大学生的维权意识弱化,责任意识下降,挑战权威的创新意识与批判思维及自我思考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新时代的大学生时常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强烈的自我意识需要发声:另一方面表达渠道的限制让思想受到压抑,二者的冲突很容易带来学生带来包括压抑感在内的心理失衡,在网络化与信息化的大背景之下,这种失衡情绪又极易蔓延开来,导致“草莓族”大学生群体的人数越来越多。所谓“草莓族”大学生群体就是指承压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小、团队合作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大学生。他们更愿意在现有体制之下做好制度规定的事情,偶尔对此产生非议或者发生不满时采取网络状态以及小群体内部吐槽等方式解决。

二、思政工作视角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策略

针对上述情况,不难发现,大学生媒介素养应该作为通识教育/公民教育中重要的一门课程,得到足够的重视,并贯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中。

(一)从理念角度,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

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历史观”的培养。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信息来源缭乱纷杂,他们很容易将穿越作品中的虚构情节当作历史真实去严肃对待,现行教科书和课堂教学确实存在难以言说和讳忌莫深的地方,需要补充大量的史实和细节帮助大学生重返历史场域,树立正确的史学观。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成功观”的培养。当下,拥有香车美女,西装革履的“上流社会”和“精英/白领人士”是唯一的成功标准。而森严的“丛林法则”和逐渐固化的社会阶层,令学生感到想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上述“成功”之门困难重重,他们始终在寻找获取成功的终南捷径。应该帮助学生认清现实和理想的差距,树立面对现实、介入现实的信心和勇气。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劳动观”的培养。大学生中存在一种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不劳而获的心态,这种不劳而获的心态还可以置换成官二代、富二代、权色交易等等当下社会中青年人成功的代名词,在大量负面新闻的包围中,那些通过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案例反倒成为了让人惊讶的神话。应该鼓励学生养成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生成敢于挑战未知的能力。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关注“性别意识”的培养。“穷养小子,富养闺女”的家庭育儿观“、男女平等”的学校教育理念与当下的就业形势、择偶标准、大众审美、职场规则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要帮助女大学生建立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道德准则。

(二)从专业角度,帮助大学生建立“媒介权”意识

台湾媒介素养教育专家吴翠珍、陈世敏将“公民媒介权”概括为:知情权、信息权、讨论时政权、个人隐私权、媒介近用权以及媒介素养教育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从上述权利入手,分类设计课程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媒介权力意识与媒介参与能力。在“知情权”的培养上,要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指导他们辨别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完整性、清晰性、及时性,帮助他们准确知情。在“信息权”的培养上,要提高学生做信息“守门人”的意识,自觉抵制虚假信息,不做网络谣言的传播者,、转发有效信息。在“讨论时政权”的培养上,要提高学生的参政、议政水平,引导他们肩负起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通过线上线下活动,搭建发言渠道,帮助他们介入现实。在“个人隐私权”的培养上,要提高学生对“侵权”与“反侵权”的认识,警惕参与人肉搜索、黑客等网络暴力行为,健康社交。在“媒介近用权”的培养上,要提高学生对媒介的亲近感和熟悉度,学会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电视电台节目等媒介,表达观点和见解,会用媒介、善用媒介。在“媒介素养教育权”的培养上,要借鉴国内外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与实践平台的先进案例,提高学生参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兴趣。还可以结合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大学生媒介民主意识与媒介公共责任进行教育。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民主意识要求大学生要承担媒介公共责任,特别是在面对网络谣言、恶搞、媒介暴力等网络现象时,要有严肃思考、理性判断的能力,要将媒介素养当作一个批判性阅读、分析、写作的动态过程,在多渠道及时收集网络信息的基础上,理解、分析、重组、整合成有益的知识点,从而提高正确分析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建立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另一方面,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公共责任又依赖于媒介民主意识的培养。只有在网络的交互性特征中,学会自我表达、监督公权力运作、参与推动社会变革,才符合“微”时代大学生的本色。媒介民主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沟通、协调、妥协、宽容、参与、自主、调试的过程,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责任义务感。

作者:刘娇蕾 单位:上海大学

教育思想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大学语文论文

一、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优势

(一)隐性教育

在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基础性内容,同时是进行正确思想道德教育的方向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语文作为大学阶段必修的人文社会学科之一,其自身具有的技能性、审美性和思想教育特点,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大学语文在进行不同形式文本教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导向作用,此外,还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和培育作用。形式多样的大学语文文本是古今中外多种文明的存留材料和文化的具体体现,在选编过程中已精益求精,凝结了古今中外劳动人民的智慧。教师通过解析大学语文文本,阐述文本产生的时代背景,文本背后的思想内容,文本创作者的经济地位等,有助于大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思想,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中文本反映的思想内涵。学生在教师的阐释下结合自己的兴趣、阅历,主动深入思考文本背后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作者自身的道德观等。在文本背后思想挖掘训练过程中,学生个人思想会与文本背后的社会思想产生碰撞,在潜移默化中或接受思想教育,或对思想进行批判,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资源丰富

大学语文集合不同历史时期多种文化环境下的教育资源,保证了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需的基础性条件。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方面:形势与政策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纵向维度上,大学语文教师通过梳理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文本,将贯穿其中的爱国主义主线呈现给大学生,使学生感受审美教育的同时,增强国家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横向维度上,大学语文教师整理同一时间层面上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环境下的相似性文本做成板块,对比文本中反映的社会思潮、人物道德思想、影响本民族思维形成的因子,挖掘文本蕴含的“三观”,在艺术欣赏中向大学生讲述不同时期,人们思维、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本民族历史继承性,且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多样的,不能拿一种文明否定另一种文明。大学语文涵盖的具体内容较为广泛,打破了时空界限,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其在接受审美教育和进行技能训练的同时,感受到不同文明的独特魅力,增强了对我国历史现实环境的了解,提升了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育情景鲜活

大学语文教学多以艺术形象展现一定思想,在营造教育情景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感染力强、综合性、富于潜移默化的特点,并凭借鲜活的教育情景,透过艺术形象从情感角度陶冶大学生科学的“三观”,使大学生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一晦涩复杂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课堂上,大学语文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时,凭借文本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具体的场景、确定的时间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引起大学生的情感共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故事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的趣味性,易被大学生群体接受。课余,大学语文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时,以戏剧、微电影、绘画等综合性艺术形式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以真实的、优秀的、典型的作品鼓舞大学生,号召大学生,真正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大学语文》教育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坚定思想政治教育方向

大学语文教师在大学语文教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大学语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功能的基本保证。教师以大学语文教材为底本,通过还原作者创作情境,利用课堂讲授影响和教育学生。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不但需要授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首先,以马克思主义艺术观和教育观促进语文教师业务素质提升。依据大学语文课程目标,大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大学语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学科,自觉在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过程中贯彻马克思主义人的学说,在审美养成过程中,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审美立场;针对大学生思维形成的阶段特征,大学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文本,通过解读文本,启迪学生对哲学、逻辑学、伦理学进行思考,训练学生全面的、发展的、联系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自觉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坚定践行者,在实际工作、生活中锤炼高尚的道德和崇高的品质,真正发挥示范榜样作用。语文教师应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具备敏锐的社会洞察力,及时发现社会上的道德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并培育学生的现实责任感;语文教师还应通过文本解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传统美德的重要作用,并身体力行践行传统美德,真正在学生群体中起到示范作用。此外,语文教师要善于及时发现、捕捉语文教育契机,开发语文资源,拓展教育载体,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诸如,摘编党和国家领导人讲话中出现的成语、诗词、熟语,既丰富了语文教学,又普及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审慎编选大学语文教材,突出思想政治的教育功能

教材是发挥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重要依托。因此,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该论断直接阐明了文艺文本的意识形态属性。大学语文教材需要选编反映艺术的美学规律,有助于建立审美体验,同时符合人类进步要求、顺应社会历史潮流的优秀篇章。

第一,要贯彻大学教育目标,凸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选编一定数量的马克思主义杰出作家的优秀篇章,保证教材的科学性。这样的教材可以让大学生真实全面地认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情感的丰富性、大众性、发展性,认识革命先烈在面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时做出的抉择,认识领袖作家信仰选择的过程性。比如,马克思的情书《致燕妮》,“你的名字我要写满千万册书中,而不是只写几页几行,让书中燃烧起智慧的火焰,让意志与事业之泉迸涌喷发。”在表达爱情的同时,马克思直接抒发燕妮对他的革命意志和革命事业的重要性;的许多诗词在抒发儿女情长的同时,透露出对人民未来的思考。这些篇章既承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又能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第二,重视民族情感,选编教材时科学扬弃我国传统文学。一方面,坚持古为今用,选编承载传统优秀道德品质的篇章,诸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适用于当今社会道德;另一方面,反映浓厚官僚意识、尊卑意识的落后内容,在选编教材时应坚决剔除。

第三,立足时代特征,选编能反映时代特征、适应人民需要的优秀篇章。在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过程中,敬业、诚信、友善等基本品质应在大学教材中有所反映。如较早反映医生基本职业道德《希波拉底誓言》,《论语》中“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吾日三省吾身”等。另外,优秀篇章的选择还要考虑大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

(三)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教学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基本载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的基本手段。传统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是学生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因。

第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提前了解学生的审美和思想道德状况,创建与之相关的语文教学模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征,逐步深入启发学生认识文本思想内涵,教师从旁点播并及时掌握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思想道德认识水平,为下次模块主题做准备。

第二,拓展语文课堂,利用与语文相关的社团和校园文化厅堂馆舍,开展以思想道德为主题的课外活动,使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持久、实践。

第三,创新课堂学习效果反馈形式,突出检测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针对语文实践性强的特征,应拓宽评价形式,加入实践内容,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假期参与实际调研,教师据此掌握参与调研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与审美体验层次。例如,课堂讲授读书学习方法,以此为主题,做国民阅读情况调研;选取某地文化场馆,为其设定宣传标语,策划、制定规章制度等。活动结束后,教师让学生做书面反馈,作为反映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依据。

作者:张晓林 单位:西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思想论文:高职英语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1在英语课堂中通过对丰富的教学内容题材的讲解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我们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隶属于文化,它承载着传播先进文明的功能,高职英语教学就是在讲解语言基础的同时,寓文化和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传播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讲述悠久的历史文明,介绍优秀的人物,弘扬崇高的精神,既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境界。例如在《21世纪实用英语》教材中有篇介绍篮球巨星MichaelJordan(迈克尔•乔丹)的文章,文章节选自他的自传体小说并以他的名言ICan’tAcceptNotTrying(我不能接受不努力)为标题,直接揭示了文章主题,讲述了这位篮球巨星如何坚持和实现自己去打篮球的梦想,又是如何依靠坚韧不拔,努力拼搏的精神一步步成长为巨星的故事,学完文章后,学生唏嘘感叹成功不易,努力才不负青春。

2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开设视听说课程,在训练学生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随着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的听说课堂也结合视觉应用,使静态或动态的画面能够声情并茂地映入学生的眼帘,进入学生耳中,极大地强化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力,并激发了他们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对英语课的兴趣,改变了他们对英语课“枯燥乏味”的看法。适时地播放有教育意义的英文影片,更增加了英语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语言魅力,如经典英文影片《TheSoundofMusic》,即音乐之声,讲述了年轻的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做家庭教师,以童心对童心,用美妙的歌声和大自然的美景陶冶孩子们的性情,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并赢得了上校的尊重和爱情。此时,德国纳粹吞并了奥地利。爱国的上校拒绝为其服役,在民歌大赛中巧妙地带领全家翻越阿尔卑斯山,顺利逃脱纳粹的魔掌。该影片荣获五项奥斯卡大奖,是一部弘扬爱国主义的优秀歌舞剧。学生在被影片剧情深深吸引的同时也学习了地道的英语表达,了解了什么是真善美。观后感的写作环节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抒发了他们对上校爱国之情的赞叹。

3在课堂外可增设英语兴趣小组,在学生进行兴趣活动时实现德育教育

为了提升校园环境的人文底蕴,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习俗的了解,在教师的帮助下,兴趣小组的学生可根据西方饮食文化习俗自建咖啡吧,奶茶吧等休闲场地,学生在这样温馨舒适的环境下,身心得到了调节放松,又可学到谦恭的西式礼仪,奇特的人文习俗,增长了见识,扩大了视野,了解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例如让学生了解和学习东西方的传统节日,使他们懂得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浓缩,是民族未来的寄托,要摒弃崇洋媚外的思想,增加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在这里还可开辟英语角,创造英语语言交流学习的环境,学生和教师之间就某个话题用英语各抒己见,进行有益地交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学生思想,以英语为媒介融入了德育教育。还可教学生唱英文歌曲,用优美的歌声陶冶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

4结束语

在当前世界经济迅猛发展的大潮中,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打造职业教育特色的今天,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英语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能否健康稳定发展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我们希望能找到一条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丰富高职英语教育内涵,又能突出提高高职学生思想品德的颇有实效的创新教学之路,沿着这条路每一名高职英语教师都会转变落后陈旧的“满堂灌”逐字逐句精讲的教学模式,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当然提高高职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榜样的力量无穷尽,做到对学生的人格示范,传达给学生正能量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作者:张英 单位: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基础一部

教育思想论文:职业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一、教师是德育教育的坚强保证

教师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直接的传递者,教师对学生不仅仅是在知识学习上会影响学生,教师的言行举止以及透露出来的个人素质也会严重的影响着学生自身素质的塑造。因此教师的自我素质的提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行为的纠正和塑造。教师良好的自我素质是德育教育开展的保证。一是要不断的加强班主任的培训总结工作。班主任要针对每个学期开展的课程培训以及一些比赛进行总结归纳。班主任可以针对其中一些典型的案例和一些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利于和大家进行分享和学习。这样更加有利于后期的课程培训和比赛的开展,也是一个准备和铺垫。二是提升教师处理个别学生的能力。对于个别的学生教师要有自己的正确的处理方法,并且能够针对个别同学进行一些跟踪处理,对自身的处理方法进行一个跟踪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将自身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到对学生的各方面教学中。三是增强班主任助理的培训工作。适当调整各班班主任助理,明确与细化班主任助理参与班级管理的内容和时间,及时协调与沟通班主任与班主任助理的工作,使之在班级管理中能形成最大合力。由专人落实班主任助理的培训与考核,注重培训与实践的结合、个体自学与集中交流的结合。

二、学生是职业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主体

1、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

职业中学的学生是以就业为目的开展学习的,因此职业中学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来面对就业的压力。因此在进行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生要以学生的德育教育为一个支撑点,正确的进行自我解剖和认知,扬长避短,提升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2、以社团活动为支撑点充分宣传优良的品德

丰富的校园活动是为学生提供锻炼自身能力的天生的场所,尤其是学校的社团活动,更加能够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同时学校的社团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的。学校要充分利用一些宣传的场所和宣传工具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比如可以利用一些海报、板报进行相应的宣传,将一些优良品德的相关的故事宣传展现在同学的面前,这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一些熏陶和改变。

3、优化学生会的工作职能,培养学生干部的组织与协调能力

进一步理顺团委、学生会组织机构,明确两者的工作内容与分工,让学生干部参与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使这两个学生团体运作模式从教师组织开展,逐步过渡到教师指导,学生干部自主管理的模式,形成学生管理学生的校园化发展模式。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通过定期地组织学生干部学习管理方法,开展热点问题的讨论,到本市内的相关学校对流,邀请来访等形式,拓宽学生干部的交流面,使他们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形成和谐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挥学生团体的优势,组织开展学生喜闻乐见、参与性强的活动,通过活动锻炼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筹划和宣传的能力。

三、塑造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

通过评语评价改革,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心理因素。评语不仅指班主任在学籍卡、通知书上对学生作出的评价和鉴定,还应包括对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心理倾向、语言、行为的评价用语及处理。中学生特别注重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而我们一些教师长期以来,对学生中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心理倾向、言行,都认为是学生本就应该这样。尤其部分教师对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思想和心理倾向进行简单、粗暴地扼杀。如:学生对家庭纠纷的忧虑、对社会问题的关心等,这本是学生责任感的表现,应该加以正确引导。可由于一些教师以第三者的身份,不从情感角度出发,简单认为学生是自寻烦恼,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这样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教师没有社会责任感,不懂感情",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不可信",甚至"可恶"。在对待学生表现出来的不良心理倾向及言行时,教师则认为是粗暴的方法进行体罚,甚至部分教师不惜使用暴力。这些方法往往造成学生口服心不服,甚至还会逼出事来。因此,教师在对待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言行时应采取民主的谈心式、寄语式、讨论式、激励式的评价方式,彻底解决学生个人思想、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沟壑,使学生相信教师,并在其指导下充分发展个性。

四、结束语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着理论教育比较欠缺的问题,因此学生自身的着思想道德品质水平相对也是比较低的,这样整体的影响着整个学生的道德水平,从而影响着我国的一些青年的发展,整体的降低了我国青年的道德水平。因此对中职学生的德育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一些方法仅供大家参考,我国中职德育教育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靳学义 单位:山西省壶关县职业中学教师

教育思想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学论文

一、教育与管理的基本含义

这里所说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的教育,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说理教育,是指依据一定的事实与道理去影响人的意识与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即人们所说的“软”要求,它不带有强制性。这里所说的管理,是指运用一定的规章、规范、条例、守则等而实现的制度管理,是通过行政、纪律和法律的手段去约束人的行为的一种实践活动。

二、正确处理教育与管理的关系

由于教育诉诸于思想觉悟,不带强制性,而管理诉诸于行为约束,带有强制性,所以,二者性质、作用不同,但二者又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的关系。这里所指的的行政管理,是指通过行政途径,运用奖励和惩罚等制度激励的手段,对人们的行为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引导、调节和控制。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的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合则双美,离则两商,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教育可以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因为思想教育通过正面说理,宣传正确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规章制度、法律法规,提高人们的觉悟和认识,顺利进行行政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现代社会,思想教育成为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重视人的行为管理,注重开发人的精神潜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各行各业的行政管理更是离不开思想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和增强主人翁思想和责任感,从而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可以增强和巩固思想教育效果。行政管理是思想教育的必要条件,它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们的种种要求加以条文化、规范化、制度化,从而,将“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通过严格的管理,保证了思想教育基本要求的实现。总之,教育离不开管理,否则,往往会显得苍白无力,事倍功半;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否则,就可能变成简单粗暴或惩办主义。应当从严格管理入手,从提高觉悟着眼,将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有机统一起来,这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

三、正确处理思政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这里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主要侧重于讲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的情况,笔者认为在民办高职高专院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最容易被忽的,而恰恰相反尤其是在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该类院校中普遍的思政教师要不偏老要不就偏“小”,偏老的主要是那些在本科院校中退休后又被返聘回高职高专院校任职或任教,偏“小”主要是那些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教师。这样的师资结构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老教师可以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把自己毕生的教学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以帮助其快速成长;不利的是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大部分学生多为90后由于基础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等对思政课不是很感兴趣,容易出现前面提到的“一片倒”和“前三排”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老教师可能因为年龄差距问题跟年轻大学生存在严重的代沟问题。基于这些原因和情况,就很有必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双管齐下发挥其最大功效,来促进学生进步,优化班级管理。主要要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求和方向必须保持一致。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要求和方向必须与思想政治教育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一些职业性、技术性的高职高专院校中,大部分学生这样认为,更有甚者,部分辅导员这样告诉学生“两课”只要及格就行,把更多的时间和经历花在专业课上。以致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陷入了一种十分被动的局面,学校不重视,学生不爱听。这重要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隐性的,在过分追求速成的环境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就慢慢被边缘化了。第二,加强沟通与合作。不管是我们的专职思政教师还是专职辅导员,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的班级管理中要发现或觉察到有哪些不对的做法或不良的苗头要及时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不能让其扩大化甚至持续蔓延。第三,提高和加强对“两课”的重视程度。学校、教师、学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不管是正面的影响还是负面的影响都是双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都需要一种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学校、教师重视了,学生自然会受到影响,在氛围的感染和熏陶中潜移默化的改变自己的言行举止。如果学校、教师想以管代教,而不是以管促教、以管促学,那么只会适得其反。学生被管得过多、管得过严、管得过死,慢慢的便会失去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些约束性、强制性的规章制度中失去自我和乐趣。而真正成功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作者:奚玉琴 王琨 单位:云南工程职业学院思政与基础教学部

教育思想论文:教育方法现代思想政治论文

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应该不断进行自我创新,以不断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规律所决定的,也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所要求的。

1.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内在要求。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决定于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是由其所处的时代条件下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和受教者等多方情况的综合因素作用下形成的。”随着我国的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依存的教育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等因素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也相应地产生了深刻的变动。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亦要求必须根据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应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体的思想实际,坚持探索和创新相适应的教育方法,以提高教育过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最大化地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改善教育效果的有利契机。

一方面,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交往的持续深入为我们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辟了广阔的渠道。同时西方极力通过各种手段向我们渗透其价值理念、意识形态,也使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新的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新媒体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努力开辟和占领的新领域。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可供利用的丰富资源。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吸收、运用先进的经验和技术来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是时代的要求。

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原则

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并不是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现代思想教育方法的改革也必须遵循一些现代社会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改革与创新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最根本的要求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要义,同时要树立做法人性化、过程主体化、目标为人化的教育理念,从而增强方法的亲和力、过程的凝聚力以及结果的影响力,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教育目标。

2.互动共进的平等性原则。

“平等性原则的互动共进就是教育主体双方具有独立的人格、地位,以平等的身份进行多方位、多维度的交流与对话,并努力形成思想和情感的共鸣。”要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就必须尊重和利用主客体平等互动的原则,促进教育主客体的角色交互,扎实地推动互动交流的实际进程,以形成在平等互动基础上的有效疏导和监管,形成教育的强大合力。

3.“灌”“渗”并举的有效性原则。

有效性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有效性原则要求摆脱传统的流于形式空泛的灌输式教育,转而将有效灌输和全方位的隐性渗透结合在一起。在教育过程中,既要进行理论上的灌输,同时也要进行思想上的渗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到受教育者生活的各个方面,弱化或消除教育对象的抵触、反感情绪,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与内在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教育成效的最大化。

4.技术先行的优化性原则。

互联网、手机媒体等新媒体“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技术载体,又是存在空间,还是服务对象。”因此,坚持技术先行的优化性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时代要求。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积极有效地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平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具体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者为了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和教育任务所采取的方式与手段,它包括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该从改革教育者的思维方式、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关系、教育活动的形式与手段这三个方面展开。

1.强化教育者的系统性思维,营造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教育氛围。

“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观念决定方式,所以只有树立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更新教育理念,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指明方向。”所谓的正确的现代思维方式应是有别于传统单一、被动思维方式的,是一种兼具人本、发展、超前意识的系统性思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思维,首先要求教育者坚持人本教育观,转变教育主导的地位,放眼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树立教育主体双方的平等性,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倡导发挥其能动性与创造性。其次,要根据他们所处的教育阶段和教育环境所特有的身心特征、社会地位、生活状况等情况,并留心和关注他们思想、行为的新特点,用发展和超前的眼光,预测和关注其动态发展,及时有效地采取突发性、群体性的危机干预的方法,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目标有效实现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教育环境和人文关怀。

2.建立教育主体间的多边互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口头宣传,但长期以来这种口头宣传大多仅停留在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单向灌输,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流于“我说你听”的模式。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尊重受教育者的独立性特征,赋予参与教育过程的施(教)受(生)双方以同样的主体地位,以多边互动的活动方式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程。因此,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革应致力于提倡“教育者之间的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在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中,思想政治教育者应注重与本学科以及其他学科的同行进行互动、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并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己运用新媒体的能力,更好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而在加强与受教育者的互动中,教育者应该以平等的身份融入受教育者,适时运用多样化的沟通方式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并鼓励受教育者积极地进行反馈和建议;同时也要注重“身教”,发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和示范力量,用实际行动来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此外,还应努力建设各种渠道或以不同的教育载体,打造教育者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让教育者在平等的互动、切磋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并逐步实现内化。

3.坚持教育活动的“灌”“渗”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持久性。

第一,丰富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及形式,着力增强“有效灌输”。“灌输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思想理论起主要的影响作用,从而引导人们的思想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但是灌输教育法也因其内容缺乏现实性、形式缺乏灵活性、互动性而备受诟病。因此,要改善灌输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使其内容更贴近人,形式更吸引人。一是要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更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不该仅局限在传统的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道德观等思想理论上,还应根据时展融合并加强包括社会公德教育、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理想信念以及心理健康等内容。二是要转化教育方式,采用形象化教育,通过比较具体形象的方式去表现和展示教育内容,创造一个教育对象易于接受的环境与条件,让教育对象从中受到熏陶,获得启迪。第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载体,重点推进“全方位渗透”。一是创新实践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让受教育者在体验和经历中获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理论教育,更应该以多样化的实践形式引导人们自觉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以高等院校为例,高校应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走进社会,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己所具有的特长,针对当前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并将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与所得所思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进行分享。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接受与践行主流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和‘价值规范’的意识,将外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认同内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二是建设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整体的感召力。在校园中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精神生活,在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的同时,要主动占领新媒体阵地,充分挖掘和开发包括微博、微信、网络等主流新媒体的作用,加强舆论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发挥其正确的舆论引导和启发教育作用。同时要改变过去陈旧的文化生活形式,积极探索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生活形式,研究新时期受教育者的个性特征,积极探索他们感兴趣和容易接受的文化生活方式,开辟各种新媒体的互动渠道,让人们成为这类活动的主角,提高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豪感,并通过互动中实现互相认同,使他们朝着科学和和谐的方向发展。三是,积极构建新媒体自我教育平台,提高受教育者的参与度和创新能力。一方面,应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平台的搭建,这些平台的搭建应该以受教者的视野和思想状态为基础,既要保证内容上的知识性和思想性,也要做到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服务性,以丰富、有趣、贴近受教育者生活的形式,自觉加强对心理健康、伦理道德和网络法律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应加强对网络尤其是新兴手机新媒体的监督、管理,加强全民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其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和行为习惯,共同构建、维护更加和谐的个体自我教育和集体自我教育氛围。

作者:吴恒威 单位:福建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