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高三语文论文

高三语文论文

时间:2022-04-07 10:30:04

高三语文论文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各类题型解法指津及备考策略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高三语文备考内容庞杂而琐碎,掌握正确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下面我简要地介绍高三语文各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备考策略。

一、语言文字运用

(一)成语题

要把握六种成语题设误类型:望文生义、弄错对象、混淆褒贬、颠倒敬谦、不合语法、重复累赘。解题时根据语境判断正误。

成语复习还要特别注意一些“两栖”成语,例如:“秀色可餐”、“不赞一词”等表示两种含义的成语,“独善其身”、“灯红酒绿”等表示不同感情色彩的成语。还要区别一些形近成语,例如“无可厚非”和“无可非议”,“为虎添翼”和“如虎添翼”,“不负众望”和“不孚众望”,“一掷千金”和“一诺千金”等。

学生在了解成语题的设误类型后,要对已掌握的成语分门别类,遇到新的成语也要及时归纳整理。

(二)病句题

把握六种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含句式杂糅)、语意不明、不合逻辑。

教师可以将同一类型的若干个病句放在一起,让学生辨析,再归纳总结病句类型。

掌握辨析病句的常用方法:

1.主干枝叶梳理法

划分句子的主干和修饰语,可以辨别出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还有结构混乱。

2.见相应的标志想对应的病句

(1)见关联词,考虑关联词的位置是否恰当,是不是不合逻辑中的强加某种关系。

(2)见“和”、“跟”、顿号等并列关系的词语,考虑是否有歧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或者是不合逻辑中的概念不清。

(3)见到多重否定和“避免、防止、以免、禁止、忌等词语,考虑肯定否定是否得当。

(4)见到代词,看看是否指代不清。

(5)见到“由于”放在句首,后一句开头有动词“使”“导致”等可能是主语残缺;句首有介词“在、从、因为、按照、凭借”等也考虑主语残缺。

(6)见到“是否、有无”和其他两面性的形容词或动词,考虑可能存在两面对一面的错误。

据笔者统计,学生辨析错误率较高的病句类型是主语残缺和结构混乱(含句式杂糅),教师可以专门组题训练。还有完成病句训练题,我主张教师按照选项中的同一病句类型处理试题,而不是习惯按照选项的顺序处理。这样可以强化学生对薄弱病句类型的理解和掌握。

(三)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做好上下句衔接题首先要掌握语言组合的基本规律:近缘组合和同义相聚。其次要善观语境,注意前后语意的勾连、照应和对应,尤其要注意代词和“也、又、再”等连词或副词。注意句式的一致、主语的一致,注意若干语句排列应遵循的逻辑顺序,标点也是一种提示信号,切莫忽视。

语言使用的得体一般考虑词语搭配,还要掌握必备的敬辞、谦辞和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形式等。

(四)仿写

仿写应遵循的原则是文不离题(认真审题)、文不离法(句式一致)、文不离格(运用示例修辞)、文不离意(仿写部分与上文语意要连贯)。建议将一些优美的仿写答案积累下来,写作时可以亮化作文的语言。

(五)压缩语段

分为压缩新闻类语段和普通语段。压缩新闻类语段要注意导语,导语是新闻的窗口,可以通过压缩导语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导语,要注意新闻的“五W”,即when where who what why。无论是一句话新闻,还是标题,尽量拟写成主谓结构,能体现新闻的主要内容。

压缩普通语段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注意中心句。即段首、段尾能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语句。

2.注意关键性词句。关键性词句有:过渡句、前后照应的语句、提挈句、总结句,表转折、递进、指代作用的词语。

3.如果没有中心句和关键性的词句,可以给文段分层,概括各层语意,再将各层语意捏合,即该文段的主要内容。

还可以通过找陈述对象(人或物)和陈述内容(怎么了,怎么样)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

压缩语段这块试题应尽早复习,一定要在现代文阅读之前复习。因为概括段落大意领会段落旨意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能力。

(六)扩展语句

笔者将扩展语句的方法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附加。一个中心是以题目中给出的话题为中心或者说以题目的要求为中心。三个附加是附加修饰语(定语、状语),修辞(排比、比喻、拟人等)和表达方式(描写、记叙、议论、抒情)。扩展语句一般要求不少于多少字数,运用排比句是最有效地增加字数的方法。

语言文字运用还有变换句式,拟写广告语、开场白和串词,图文转换,情境对话等多种形式。近几年也日渐呈现实用化、生活化的趋势。考生在平时训练时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以不会写或写不好为由较少动脑动笔。这部分训练要多思考,并且将答案落实到字面,对照参考答案,反思正误得失。

二、古诗文阅读

(一)古代诗歌阅读

这部分可分为三大块:意象、语言和写作技巧。意象处要掌握景物、事物、人物意象的作用和意境的答题方法,学会通过意象的特点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语言处重点掌握诗眼的辨析方法和炼字的答题模式。写作技巧处要了解抒情、描写、修辞、衬托、抑扬、用典等多种写作手法并会准确辨析。

阅读古代诗歌可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1.析题。从题目中获取有效信息,例如时间、地点、事件和作者的情感,做到未读诗歌就心中有数。

2.知人论世。如果作者是学生熟悉的王维、李白、杜甫、高适、白居易、李商隐等,可以结合他们的身世和风格流派理解诗歌内容。如果作者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例如魏晋、南宋时期,要注意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主流形势。

3.借助注解。诗歌下面给出的注释通常不会是干扰信息,考生可利用注释内容解读全诗。

4.把握意象特点。通常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意象特点与作者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基调基本一致。

5.把握诗歌中的议论抒情性语句,透过这些语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提高对古代诗歌的感悟、理解能力是个慢功夫,平时学生要多储备常见意象的象征意义和其他文学及文化常识,鉴赏时要有意识地运用上述阅读方法,训练一段时间,考生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文言文阅读

许多同学对于文言文阅读都感到吃力,并且对课本内容颇不重视。其实无论是读懂高考中的课外文言文材料还是平时的训练材料,其基础都是掌握必修课文中基本的文言实词、虚词、古今异义、通假字和特殊句式,所以归纳掌握必修课本中的所有文言文的常识是必要的。

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掌握文言知识,而阅读文言文的总量达不到一定数量,那复习也是低效的。通常教师依照高考复习资料完成文言文训练,教师要费时讲解,学生提高较慢。现在不妨将文言文阅读变成一种常态自主阅读,给学生选取典型材料,也可以是新近的高考文言文材料,左侧是原文,右侧是翻译和对关键字的注释。学生课下阅读课上交流,强化掌握基本文言词语的语意和用法。持续一段时间,精减阅读材料,去掉翻译,仅保留注释。最后进行高考题型训练。

应试文言文阅读也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倒读文言文最后一题可以做到未读正文已心中有“纲”,阅读时可增加自信,利用“提示”顺利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高考所选文言文材料多是人物传记,考生阅读时应将关于传主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的议论评价性语句划出来,便于全面把握传主的形象,利于完成关于传主特点的判断题。

文言文翻译题学生常犯的错误是忽略省略成分,尤其是前后主语不一致时,忽略后一主语的补充。学生日常训练应树立“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语境意识。

(三)古诗文背诵

每周都要计划复习三四篇背诵篇目,不仅背熟还要默写,确保准确无误。整张高考卷没有哪道六分试题可以这样轻松搞定,所以考生一定要重视日常积累。还有知识的最大效用在于应用,如果能将所背诗文灵活独到地运用于写作当中,必将博得阅卷老师对你良好的思维品质的认可。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论述类文本要注意以下三点:

1.通过文章标题和中心句、关键性词句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论述类文本的八种设误类型:张冠李戴、混淆因果、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弄错条件、以偏概全、混淆范围、答非所问。

3.辨别选项正误时要耐心细致地对照原文,揣摩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述的细微差别。

四、选作题――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1.散文类

速读全篇,划出各段和全文的中心句、表明作者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的议论抒情性语句,通过这些语句可以把握文章的段落中心及全文的主旨,这也是出题者的用心所在。

2.小说类

阅读小说主要从梳理情节、鉴赏人物、品味环境和概括主题四个方面下工夫。

掌握环境、情节和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相互间的关系及与主题的关联。环境描写的作用: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和背景,营造……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④主题(表达、暗示)设置某一情节的作用:①情节本身(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突显或深化某一主题)

塑造某一人物形象的作用:①人物本身(突出其特点,烘托、映衬另一人物形象)②情节(人物性格决定情节发展)③主题(凸显某一主题)

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要琢磨环境、情节、人物,主题之间的关系,这样无论出题者从哪个角度出题,考生都可举一反三,灵活作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是传记和新闻阅读,阅读传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清作者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注意典型性细节和评价性语句。

3.联系传主生活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

4.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

5.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实用类文本中的新闻阅读主要指通讯阅读。通讯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人物通讯重点写人,阅读方法可以参照上面的阅读传记的方法。事件通讯要重点把握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尤其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揭示其本质,领悟背后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精神。

以上提到的多种阅读,虽然题材、风格、功用各不相同,但是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热点、时代精神、共同人性及写作者的观点态度和价值取向,所以把握一篇文章的主旨是突破阅读的优秀环节。而这也是命题者匠心独运的基本点。学生在平时要多阅读时代感强、富有思想的文章,开阔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同时在应试训练中也要习惯于寻找带有思想倾向的议论抒情性语句,还要揣摩文本、试题、答案和评分标准之间内在的联系。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还要不断积累主观阅读题目的答题模式,培养规范答题的意识。例如古诗鉴赏中的炼字,答案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该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色,二是该字有何表达效果。而后者还包括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如果该字运用了修辞,还要结合诗歌内容说出修辞的作用。还有分析某一段落或某句话的作用,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包括写了什么和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构上根据开头、中间、结尾的不同位置而作用不同。开头段作用:总领全文、开篇点题、点明主题、渲染气氛、为下文奠定基调、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等。中间段作用:总结上文、总领下文、承上启下、铺垫蓄势、为下文张本。结尾段作用:点明中心(卒章显志)、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点题等。储备基本的答题模式,利于考生拓展思路,不会遗漏要点,确保答案的全面、完整。

波莉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在各类题型的复习过程中,我摒弃了传统的先讲再练的方式,习惯让学生先做试题,整体感知,然后再发现其中的规律,归纳知识点和解题方法。

五、作文

09年全国高考题作文类型的选择是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各半壁江山,而话题作文偏安一隅,高三复习要侧重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的训练。

首先要掌握常见的文体结构:

1.论证体结构:①开头直接切入或情景修辞导入;②亮出观点,简要阐述;③事实论证(二~四个);④分析评价;⑤联系现实;⑥结尾再次点题或情景修辞结束。

2.随笔体结构:①叙述现象(自然、生活、社会);②抒发感受;③思考感悟,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④思维联想,发散并强化思考成果;⑤回归或升华。

其次要掌握拟题、开头、结尾、选材、论证、遣词造句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下面我想重点谈谈短期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1.掌握新材料作文选取角度的方法:①多人多物就有多个选取角度。②一事多因就有多个选取角度。③肯定或否定的角度。④以材料作者的思想倾向为角度写作。训练学生选取角度新颖深刻,力求避免陈旧和肤浅。

2.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平时教师多给学生印发《读者》、《意林》、《青年文摘》中的感人至深的文章以及一些富有智慧和哲理的小故事、名人名言、具有时效性的事件点评。学生阅读后写批注,分类积累,在考场上就可以为我所用,做到选材翔实,有米可炊。

3.研读优秀范文和高考满分作文。模仿是创造的前提,“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这些作文的得分优势和闪光所在,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孟子说:“匠人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当教师的,只能教学生一个学习的方法或基本的原则,真正学习知识,养成能力,那都是自己的事。语文学习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点点滴滴的语文知识和方法,就如一粒粒的黄沙,今天积一粒,明天积一粒,就会聚沙成塔。祝愿我们的语文教师洒汗播种必有收获,祝愿高三全体学生在语文备考过程中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春一中)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复习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关于“自主学习”,不同的学说有不同的界定。我个人认为“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一种学习方式。或者说,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主动建构为特征的有效学习。在高三语文复习期间,我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复习效率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初步梳理出探究发现式、比较评优式及分工合作式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古诗文阅读复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发现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该如何如何去解读,这只是教师把自己阅读理解的感悟抛给学生,不符合学生“跳一跳,摘果子”的最近发展区域的理论,效果就大打折扣了。要想优化教学的效果,就得在复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问题的能力,使之运用发现探究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能力。

1.“探究发现式”之一

古诗文鉴赏,尤其是古诗鉴赏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有畏难情绪,也有抗拒心理。该如何突破呢?

第一轮复习时,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考试大纲关于此考点的两句话“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分解,弄清这两句话的丰富含义,明确了考查范围。然后,以高考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自主明确古诗文鉴赏部分复习的任务。或按题材,或按照分解点来研究高考题的参考答案。要求学生课上讲解答案的采分点,弄清答题的术语,其他同学补充。这样,就能把握高考命题的方向和范围,把握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探究发现式”之二

如以2006年全国卷l的诗歌鉴赏为例。题目为: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解题时,首先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这首诗及题干,找到二者之间的联系。学生注意到,从题目《题竹石牧牛》“题”及问题2中“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可以推断得出,这是一幅有关竹、石、牧牛内容的画;说明了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看到这幅画有所感想而题的。学生明白了这一点后,会很快发现第二句写的是竹子,第三句写的是牧童。那么,石和牛又是如何表现的呢?“峥嵘”两个字是山字旁,本用以形容山的高峻,这里拿来指称石头,就把画中怪石嶙峋的状貌显示出来了。在《齐桓晋文之事》中“觳觫”被用来形容牛的恐惧颤抖的样子,画中的老牛虽不必因恐惧而发颤,但“老”而疲惫,在鞭子催赶下不免步履蹒跚,于是也就给人以“觳觫”的印象了。诗人则根据画中老牛龙钟的意态,凭想象拈出“觳觫”二字。这四个物象传达出了宁静和谐的田园生活气息。

这样,引导学生在解答问题之前,不但要清楚题目问什么,还要读出题目给了哪些条件;解答时不但要注意问题的关键词、时空范围、综合角度和侧重点等,更重要的是把题目所给条件与试题情景材料建立起联系,再筛选、认定、归纳、概括出情景材料的优秀,明确试题解析的关键所在。教师及时组织讨论,使课堂充满了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他们的思维活跃了,在知识和方法上也都得到了提高。

这样做的好处是教师及学生这两个“主体”的各自作用体现得好,引导靠教师,训练靠学生。不足是训练易陷入程式化。

二、语言表达与运用训练中的自主学习――比较评优式

复习进行到“语言表达与运用”训练时,学生往往不积极。他们常用来搪塞的话是“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觉得费时费力,而考试时只要写上点儿老师就给分,区分度也不大。而事实上,语言表达题正是拉开档次的题。即便是答题都合乎题意要求的情况下,答案也能分出文野雅俗、高低上下。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训练开始时先给他们举些例子,让他们评价优劣,或对其修改,然后再进入实战阶段。我比较习惯的训练方式是:先个人分兵作战,有一定成果后按照四人小组互批互改,之后推举最佳答案在班里展示,再引发较大规模的讨论与修改。整个过程需老师控制节奏,并做出必要、及时的评价。

三、写作复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分工合作式

作文在高考语文复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在高三繁重的学习中,学生恰恰容易因各种原因出现懈怠、忽视等现象。所以,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尤其重要。为此,我采取了多种训练方法。

以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为例。明确训练内容后,首先是每个学生个体的思考,有了一定的结果后,再按四人小组进行汇总,大家比较、修改,然后在全班推荐展示,避免重复。如有类似的,也可提出pk要求,最后讨论确定最佳立意。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全班学生进行评判,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补充不足,点拨提升。

再如作文讲评时,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会用他山之石攻己之玉,我引导学生互批互改。

我带领学生们根据每一次不同的作文训练题,一起制订作文评分标准,无论是小作文还是大作文。制定完评分标准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互评,此时要保证手里没有本小组成员的作文。这样,每小组有四篇作文,做到数量上的保证。评作文时,学生可给出眉批,并按评分标准分项打分,再核出总分。打完分后,小组成员一致讨论给出评语,注意以正面鼓励为主,不得借机进行人身攻击。还可以给出修改意见。其间小组成员必须团结合作,不得各自为战。每篇作文评完后要有评卷人签字。之后,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确定发言人,就典型问题进行讲评,其他组员补充发言。如果课上还有时间,再把作文“物归原主”,引发新一轮的讨论。

有时,我还让各大行政组选择任一专题(拟标题、审题立意、篇章结构、开头、结尾、语言、语脉、标点、段落等)进行讲评。组内四人进一步分工细化,每人负责不同的内容,利用课余和自习时间,通过阅读材料、查阅资料等方法弄清所选定的批改专题涉及到的知识,组内成员间合作互动,选择某一篇文章进行修改,最后利用课堂时间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相互交流各自的成果和心得,其间加上教师及时点评,使学生获得对这一话题写作较为全面的提升。在展示交流时,每组同学不仅认真倾听其他组的批改意见,还可以提出问题进行咨询、讨论,促进组与组间的互帮互学。

有时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学生个体的自评自改。

经过实践,我感觉效果良好,学生能真正融进去。在制定评分标准、互评、写评语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此次写作训练的要求、目的等,在评改过程中学习他人之长。最为可喜的是,绝大多数学生的评语都非常精准,有的甚至超乎我的想象和预期。

实践中,我最大的体会是,要让高三语文自主学习得以落实,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最为重要: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最基本条件就是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样,教师将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同时,教师要“启”得有道,“导”得有法,学生便能“自会”,便能“独创”。我们要坚定信念:学生思维活跃,潜能巨大,只要放手,一定能实现这样一个理想境界――形成一个不断优化的、螺旋式、渐进循环的语文自主、自乐、自信学习的体系,快乐学语文绝不是空谈!

(作者单位: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第六中学)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学习应该养成的几种习惯探讨

【摘 要】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其在高中学习中非常重要。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有同学就语文内容多,且难以提升的问题进行抱怨,其中还有部分同学在努力学习语文之后,一直没有较大的提升,长此以往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实,我们如果想要提升自己的成绩,就应该对自身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从而在习惯的引导下,提升自身的语文学习方法和技巧,进而提升自己的成绩。我们如果想要将自身的学习习惯培养出来,就需要不断地进行练习从而形成自身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高三;语文学习;习惯

一、背诵默写名篇的习惯

在考试大纲上所规定的必备语文篇目有64篇,在高三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带着我们进行温习,温习一般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并且我们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进行学习背诵。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很好的情况,在班级中往往所有同学能够将这些篇目背诵下来,但能默写下来的同学却只有一部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在我们之中有许多同学都是先将文章背诵下来,在背诵下来之后才会进行默写,在默写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错误进行纠正。这种学习习惯并不好,在这种背诵方法中往往会有较多的错别字出现,且改正起来非常难,其原因就在于第一印象往往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背诵默写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习惯,背诵的时候就用笔进行抄写,边抄边对其中的意思进行理解掌握,再重点标注一些自己容易写错或不会写的字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背诵,从而将知识高效、准确的掌握下来。

二、制定目标的习惯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应该先将一个目标确立起来。自从进入了高三,我们的学习任务越来越重,学习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时候我们不能让自己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学习,在语文学习中,我们可以以自己的学习水平为依据进行目标的制定,将小阶段性目标制定出来,在目标确定的情况下才更能朝着这一方向努力学习。除此之外,容易实现的小目标,也能蛉梦颐堑难习热情激发出来,从而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将小目标定为在两个星期内将语病改错方面的知识熟练掌握,或者每次考试选择题少错2道。

三、梳理纠错的习惯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题目做错后,会对其进行纠正,然在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再次做到这些题目,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这就代表了我们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没有那么简单,其中存在的原因需要我们用错题本记录下这些做错的题目,对其进行总结梳理,从而将自己的漏洞找出来,对出错原因进行分析。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定期复习、反思自己做错的题目,从而对自身知识上的欠缺的进行弥补,进而对自身语文成绩进行提升。

四、积累的习惯

老师一直都对我们强调写的重要性,我们只有在积累好知识,尤其是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成绩进行提升,在高三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解题技巧、文体知识、成语、作文素材等进行积累。

老师曾给我们分析过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在近些年的高考作文中材料作文经常出现,但学生却经常会用偏向议论文的方式进行写作,这些问题在平时的测试中在我们身上也有所体现。大部分同学都能将材料审清,并在短时间内确定自己的作文主题和优秀,但有些同学却存在缺乏作文论据,无话可写的情况。我们若想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就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材料进行积累,这些素材可以通过小说人物、诗歌散文、传记类等课文进行积累,可以从自己平时浏览的杂志新闻中进行积累,甚至是曾经做过的作文题目中进行积累。我们只有在对材料进行广泛的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在作文写作中信手拈来,内容充实。

我们作为一名已经步入高三的学生,还应该在日常学习中对成语、解题技巧、文体知识等进积累,积累一些自己不熟悉或者从未见过的成语,并且分辨这些成语的适用范围、感情色彩以及含义。虽然老师会在课堂上为我们系统的解说解题技巧、问题知识等内容,然而同学之间由于存在差异,会存在不同的接受情况和实际水平,因此即使老师会为我们做出讲解,我们也仍然需要对自身情况进行了解,并在此基础上积累知识,在我们进行作文和阅读题解答的过程中都会用到这些知识,只有对这些知识进行积累,才能对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提升,从而提升自身的解答能力。

五、结语

本文就高三语文学习应该养成的几种习惯进行了探讨,我认为,要想将语文这门学科学习好,必须要养成背诵默写名篇的习惯、制定目标的习惯、梳理纠错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并且做好长期努力的打算,将自身的学习习惯培养好,用平时点点滴滴的时间进行语文积累,从而对自身的学习效率和阅读能力进行提升,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探究

在学校的教学开放日,我有幸聆听了我校特级语文教师王忠敏老师的一堂高三语文课,王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对高考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环境描写”类考题进行讲解,以下是我听了王老师这节高三语文课后的反思。

一、课堂整体评价

1.精讲精练。对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的特点、作用、手法深入讲解,以学生当堂做高考典型例题训练为主。

2.考题精选。从三道近年高考典型例题入手,学生以练为主,让学生当场写,组织答案,当场陈述答案,教师分析评价。

3.以学为主。这里的“学”不仅是以学生为主的意思,而且是指学到知识培养能力为主的意思。

二、课后听课反思

1.高三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可以少而精。特级教师的课堂是回归本真的,回想自己在平时教学中,特别是高三教学中,总想着一堂课多讲一点,多教一点,总想着一堂课能让学生学到多一点知识,把每一个考点的每个答题层面都完完整整地教给学生,生怕有什么遗漏。殊不知,这样往往事倍功半,灌输得很多,学生听得很多,记得的却很少。

王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道精选例题的讲解都是请学生当堂完成,现场说出自己所整理的答案,不怕学生说错,不怕听不到标准答案。想想自己平时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心理预期,希望学生说出来的最好是标准答案,没有意识到语文、语言、试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时候可以换一种表达方式,往往学生的答案更精彩。反观自己的教学总是在心理上对标准答案过于期待,是一种急于求成的心态,只注重自己的教学结果,忽略学生听课的实际效果。

2.高三语文课堂“讲得少、学得多”是一种境界。教师要讲得少,因为教师是整个课堂的驾驭者,是掌舵人。知识是死的,常见的“环境描写”方法、特点、作用,前人都已整理得很完备了,参考书上所见都是。我们不是要照本宣科,而是要让位于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自己在之前的教学中,只会按经验主义,只想让学生牢记专业术语等死知识,实际上真正考场上学生并不能对号入座,准确定位,实际做题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只掌握点点皮毛,并没有掌握真正的做题方法,不知道答案在何处寻,如何筛选和概括。在王老师的这堂课上,通过例题分析,王老师询问学生在做“环境描写”类题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学生通过做题,发现入门之道:寻找关键词,学会分类别,注意集中的语段等。这里的“道”是学生亲身实践得来,不是教师灌输来的。教师没有授之以“鱼”,只是授之以“渔”。

3.高三语文课堂可以有效利用所谓的参考答案。现在的信息如此发达,参考答案不再是开启作业的金钥匙,参考答案不再是神秘的东西,也可以放在学生身边正确使用。这里可以适当运用“拿来主义”,不要仅局限于“对一对”、“看一看”。自己平时总想着把学生手头的参考资料收上,束之高阁,王老师的课堂上,每讲完一题,就请学生将答案翻开和自己写的内容进行对比,看看是不是只关注概念,有没有展开分析,自己的表述与参考答案相比有哪些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丢分。不是让学生学会背诵答案,而是学会分析、学会判断。让学生正确领会出题者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并分析答案的逻辑顺序,先回答什么,再回答什么,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好“拿来主义”。

三、本节课得到的启发

1.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仍然要坚持以“学”为主、学生以“练”为主的生态模式。高三课堂仍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考虑到高三这个特殊的时间段,加强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语文课的课堂效率,不是看你完成多少典型例题,学会几种答题模式,提升解题能力才是关键。

2.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师仍然要坚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课堂教学,教师不是凌驾于学生思维之上,而是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要点时的实际状态,及时跟进。课堂上,学生将在实际做题时遇到“愤”和“悱”的状态,如在本节课中,分析概括环境特点题时,如何从字里行间寻得景物特点是个难点,王老师带着学生原汁原味地读,找出关键的几处再读,特别指出几个关键词品读,答案呼之欲出。教师既要循循善诱,又要善于启发,根据本段教学重点,根据课堂实际教学效果和学生的现场反应巧妙点拨。教师的点拨是带有启发性的,教师的点拨是恰到好处的,有的放矢,举一反三,教师启而得法,学生有感而发,这是考验教师能力之处。

3.高三的语文课堂,教学安排上可以“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设计教学步骤上,高三语文教师“教”的内容、“教”的时间,“教”的方式都是值得研究的。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发现问题,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内容是既定的,时间是现场的,方式是灵活多变的。授课内容的讲解要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进行调整。教师的教是现场的,情况一:高估实际效果。一个问题的提出,自己的期望值本来很高,实际可能出现冷场,自己预先认为答案很容易,而学生在问题解决时可能会无从下手。情况二,低估学生的能力。难点的解决思路和解决方法,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有能力解决。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前期备课中不再仅仅关注今天这堂课给学生讲哪些知识点,介绍哪几种方法和答题模式,而是更多地考虑情境教学,多考虑会出现的情况,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

4.高三语文课堂,“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解题能力的提升是必要的。解题能力的训练是高三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当堂练习、答疑、巩固、强化,这些是必须加强训练的。新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一种,特别在高三,要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

王忠敏老师这堂公开课告诉我们:从建构和谐课堂的要求上看,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在高三这个特殊又关键的阶段,学生学习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关键之处在于其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能力的主动探究。陶行知说:“教育,需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改造学生的经验。”特级教师的这一堂课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让我受益匪浅。

高三语文论文:提高高三语文教学效率新探

摘 要: 教材新颖、容量很大、课时紧迫是当前语文教学所呈现的特点。高中语文教师应适应新课程,积极应对“五严”,突破压力,从“紧紧围绕考纲备课,科学顺应考纲变化”、“精选高考训练内容,加强序列系统训练”、“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凸显广度深度温度”、“高度重视高考作文,强化阅读训练讲评”和“精心设计课后练习,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五个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三语文教学 教学效率 五条措施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和纵深发展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材新颖、容量很大、课时紧迫是当前语文教学所呈现的特点。我省从2009年9月开始实施了“五严”规定,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使得高中教学形势更加严峻。在面对“双重”压力的形势下,高中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积极应对“五严”,突破压力,在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情况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新课程倡导“有效教学”,这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深刻的“革命”。有效教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花的时间少,用的精力小,投入的物力小,而取得的教学效果好。有效教学要求教师避免无谓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消耗,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质量的最优化。高三语文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有以下五条措施。

一、紧紧围绕考纲备课,科学顺应考纲变化

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的基础和前提,高三语文教师备课时要紧紧围绕和扣住考纲,体现针对性、目标性、科学性和实效性。江苏省从2004年自主命题以来,每年都推出《高考考试说明》,其中明确而且详细地规定了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因此,在备课前每个高中语文教师都必须高度关注《高考考试说明》,要认真地逐字逐句地比较和研究,特别要重点关注和分析研究考纲中的任何一点变化,把考纲的精神体现在备课中,这样才能有的放矢。

1.关注考纲变化,及时适当调整。

教师要指导考生详细分析研究考纲上的内容,特别要关注内容上的变化,并以此对复习计划作出有效调整。比如,原来一部分学生担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做不好,打算在高考时就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但是2010年的考纲明确规定:取消考生选考权,改为命题人做主。这样一来,试卷上的每道题考生都得做,没有选考的权利了。那么,教师在备课中就一定要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训练。

2.抓好系统复习,夯实基础知识。

全面考查考生语文能力是高考语文的目的,因此,教师在备课中要突出考纲上规定的考查点,指导学生认真进行系统复习,切忌遗漏、切忌忽视整体、切忌避难就易,对照考纲,将知识点全方位复习,严格训练,及时查漏补缺。

3.高度重视阅读,关注社会生活。

高三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教师在备课中要重视阅读,文科生要阅读名著,理科生要阅读课外书籍。认真阅读,才可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内涵相等,就某种意义而言,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学习生活。

语文教学的改革使得每年的高考语文考试说明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因此,在备课前,认真分析研究比较考纲的变化,对于高中语文教师,尤其是高三语文教师而言意义特别重大。

二、精选高考训练内容,加强序列系统训练

语文教学要落实到学生对字、词、句、篇和语法、修辞、逻辑、文学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及其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这是语文教学的责任。然而一篇课文对上述这些方面的知识内容是不可能全面涵盖的,我认为,如果针对《考纲》进行序列化、系统化的专题训练,那么学习效果会更全面和实在。例如文言文和现代文的阅读理解教学,如果教师只注重多讲几篇高三的新课文或者对高一高二的老课文多复习几篇,那么从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角度来审视,其作用没有精选高考阅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好。因此,教师对高三课本中的内容要先精选后进行教学,以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专题复习,查漏补缺。高三学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群体,他们在学习上充满着求新、求异、主动、创造的追求。因此,教师要因势利导,切实改变和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的质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的效率。紧扣“激发思维―建立联系―自主探索―自我纠错―共享成果”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凸显广度深度“温度”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标准》对设计课程教学目标提出的明确的要求,这一要求使得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了相应的转变。高三语文教学中份量最重的五大板块是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和写作。其中基础知识这一部分需要学生有系统的积累,而知识积累的过程是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的。对于这一板块的内容,我认为,教师不但要重视“精讲”,而且要有效落实“巧练”;不但要给学生讲授精要的重点内容,而且要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积累,明确具体的阶段性任务,并进行阶段性检测,检查学习效果。对于现代文、文言文阅读和诗词鉴赏的教学,教师应在拓展学生阅读面、提高学生思想认识水平的基础上,精选好习题。习题要准确体现近年来高考命题思路的变革更新,以此类典型例题启发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突出教学内容的广度、思维创新性的深度和有效学习的“温度”。课堂教学的“温度”始终要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性思维的深度上,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深度,决定了语文课的涤度和有效度。高三语文教师要善于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表达,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促进他们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有效提高。

四、高度重视高考作文,强化阅读训练讲评

当前高考语文作文占了70分,这应引起高三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对此虽有足够的重视,但只以练笔的数量和频率来促进学生写作,而忽视了精选写作素材和精湛的作文讲评,学生在无数的练笔中耗时费力,效果却不明显。我认为,高三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该以阅读来促进写作,要求学生通过广泛的阅读和精选阅读,加上深刻的思考,来提升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能力,积累写作素材。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精选后的时文、美文,并且组织写作素材、新闻及杂感交流研讨会,促进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解决在写作过程中“无米之炊”的问题,使学生有话可叙、有例可举、有景可写、有事可议、有理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这对支撑学生的写作建构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重视作文讲评,详细评析每次作文中的优点和存在问题,并就作文话题思路的拓展、结构的布局、材料的征引作精心的讲解指导,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作文讲评中有所启迪、有所获益。

五、精心设计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练习设计,反复精练才能提高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水平。高三语文练习设计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既要确保质量,又要控制数量,切忌搞题海战术。练习设计要适应学情,现在高三教师手中拥有大量的高考模拟题、过关检测题等,教师应先认真完成,然后再进行重新整合优化设计。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知识、能力的不足之处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练习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典型性、示范性,要避免一些重复性、机械性、无效性的抄写,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解一道题目可以掌握和弄清一类题的题目给学生练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和探究,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规律,提高解答各类复杂题目的能力。

检验高三课堂教学实效如何,不能只看教师讲析了多少数量的习题,而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实质性的知识;不能只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呈现的知识总量,而要看学生在学习中思维拓展的广度和深度。只有优化了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环节,高三语文课堂的效率才能真正凸显。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

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笔者自有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由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也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高三语文论文:让琅琅的读书声走进高三语文复习课堂

一提起高三,我们的眼前便会出现一幅幅这样的画面:一间间显得拥挤的教室里,一张张被各种复习资料堆积如山的课桌后,坐着一个个灰头灰脑的高三学子;课堂气氛沉闷,学子们埋头题海,憔悴的脸、沉重的头深深埋在书山中。对于很多高三教师和学生来说,琅琅书声应该属于低年级,高三了还将时间花在朗读上,那简直是一种奢侈,甚至是一种浪费。殊不知,朗读对于高三复习同样重要。

一、认识朗读的重要性

高三语文课上,我们会无数次提到“语感”一词,“语感”从何而来?主要从朗读训练中获得。大声朗读,不仅可以矫正读音,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受到比默看更强烈的刺激,并通过反复诵读,使语言的词语要素、句式、情味、气势在人的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从而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连续性,逐渐领会语言表达的规律性,进而产生强烈的语感。有了语感,才能在听说读写中辨别出语言文字使用的正误与优劣。而不重视朗读的结果,便是学生语感差,不会读,不会写,而反过来这种状况又会导致学生不想朗读,甚至害怕朗读,形成恶性循环。到了高三,经过低年级的语文各项训练,学生也许形成了初步的语感,但这种语感不很明确,学生也可能不自知。经过高三复习课上理性的分析,并通过朗读加强,学生的语感会得到强化,这比单纯的传授解题技巧更有效。

二、寻找一切朗读机会

已往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我只知学习别人的经验,精讲多练。但我发现,久而久之,学生们累了、疲了,他们无精打采,课堂上死气沉沉。近一年,我试图改变这种局面,于是积极引导学生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我发现,只要有心,高三语文复习课堂上朗读的机会很多,可朗读的内容也很多,尽管少做了两道复习题,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提高,可能要比多做两道题有用得多。

1.抓好早读

有研究表明,早晨是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强的时候,因此我充分利用晨读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加强识记积累。正如叶圣陶、朱自清在《精读指导举隅前言》中所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作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只有反复朗读,充分熟悉文本,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积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把握。在朗读中仔细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想象作者的心情和情感。通过朗读获得感性印象,通过反复朗读获得感性认识和审美热情,当感性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茅塞顿开的时候也就到了,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文学鉴赏的能力。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因此,无论从应试还是从培养语文鉴赏能力,早读、多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2.用好课前五分钟

高三复习课,课堂上要么是老师滔滔不绝,要么是学生埋头苦做,而且往往一上课,师生就仿佛进入了临战状态,气氛很是压抑。为了改变这种气氛,我特意从《时文精粹》、《意林》、《读者》等杂志上选取短小精美的散文,如《改变命运的“A”计划》、《理想的高度》、《一生干好一件事》等,或自己、或请朗读水平高的学生读给学生听,抑或印发给全体学生让他们齐声朗读,感受美文的熏陶,然后稍作分析点评,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还积累了一些作文素材。

3.将朗读用到复习课的各个环节中

指导诗歌鉴赏,我们必然会接触到大量的古典诗词,这可是绝好的朗读材料。大凡诗歌,都讲究押韵,富有节奏,具有声韵和谐的音乐美,韵味无穷。要体会到诗歌的美,必须反复诵读,这样,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因此,在指导诗歌鉴赏时,所提供的诗歌材料,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反复朗读,领会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从整体上形成初步的感知,激发情感,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阅读教学中的文学作品材料、模拟试卷中的精彩时文也是好的朗读材料,可以让学生齐声读或分组读,声情并茂地读,抑扬顿挫地读,读中思、思中读,并且安排学生潜心揣摩要点――内容、思想、思路、语言等,在读书思索中加强体味,是可以极大的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激情人生》、《菜花》、《说荷》、《报秋》、《梧桐树》等这些散文虽篇幅略长,但学生朗读起来兴味盎然,充满激情。

写作课上,我们也可以常常朗读范文,使学生受到启发,开拓思路。学生的习作,老师改过之后学生不一定认真看,往往收效甚微,选几篇让其自己读,或请其他同学读,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提高写作、修改文章的兴趣。

三、加强朗读方法指导

学生中,能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朗读的学生为数不多,而大多数怕开口、怕读错、怕方言影响、怕结巴、怕同学笑话。因此,可以在语文复习中,加强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如在讲“识记现代汉语语音”时,我重点对学生加强普通话的学习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方言的干扰,读准字音、音调。在指导文段的朗读时,授之以节奏、情感、重音、押韵等诵读知识。晨读时间要求学生激情朗读、表情朗读;语文课堂上,精美时文让学生用心品读。通过指导、帮助,大部分学生朗读文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晨读时书声朗朗,复习课上也常能听到琅琅的读书声。

古人云:“松声、涧声、琴声、鹤声……皆声之至清者,而读书声为最。”新课标提出的重视语文朗读教学是相当及时,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朗读是“活”的,朗读使人感知、共鸣。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使我们切不可忽视语文朗读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地位。我们要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使朗读真正成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人文素养的主阵地。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高三的复习时间宝贵,学生把绝大多数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和英语两门学科中,给予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作为高三语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情进行针对性指导,以当年的《考试说明》为依托,抓住学生的薄弱点和增长点科学地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复习的有效性。

策略一: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语文复习热情

高三学生课业任务重,每天花较多时间投入到学业中,而长时间重复一项劳动会让大脑处于疲劳状态,这就使复打折扣。要想提高复习的有效性,需要学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开展复习指导活动,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能够在复习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复习效率。比如,在每堂课上课前我会轮流请一位学生选择一篇美文跟大家分享阅读。美文选择可以是针砭时弊的杂文、情感真挚的散文、幽默风趣的微型小说等等,读完之后跟同学交流一下选择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理由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语文复习课的亮点,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范围,使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这一环节很期待,能够对他们产生积极影响,远远比单一的训练练习更加有效。

策略二:依托课本,夯实基础

江苏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是一个重头戏,在试卷中占有较大比重,《考试说明》中规定其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浅显文言作品的能力。由于古今差别,学生读文言文作品还是有些难度的,高考中的得分率也较低。这一块是学生的薄弱点,也是整张试卷中的一个增长点,我们绝对不能忽视。掌握了方法,有了文言知识积累后,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提高就指日可待。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对整个高中阶段所学的五本必修及《史记》《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中所学的文言文做一个整体梳理,可以从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通假现象等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归纳并一一掌握。只有把课内的文言文学好,才能更好地把课内所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进而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其次,要掌握一些实、虚词的推断法以及文言翻译诀窍。最后,在高三复习的后阶段,每天坚持做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形成语感,进而形成快速理解文意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的得

分率。

策略三:重视数据分析,让讲练有的放矢

在高三讲评课中,查漏补缺是完善学生知识系统的关键。学生做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分析错误的原因,只是不断地重复练习,这种复习是极其可怕的。为了提高试卷讲评的有效性,避免做无用功,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做数据分析,包括全班和每位学生的数据分析。数据统计的内容包括横向的同类班级的比较以及纵向的每位学生每次模考的数据分析。通过数据,我可以了解本班与同类班级相比,薄弱点在哪一块,从而为后面的教学指明方向。在一模考试成绩出来后,通过数据分析我发现我班在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是最低的,与最高分相比差整整2分。于是,我对后面的教学安排作了调整,每天精选一份选择题让他们做。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二模考试时,我班选择题语言文字运用这块平均得分一跃成为年级第一。同样的,对每位学生进行纵向数据分析后,我对他们每道题目的做题情况了如指掌。比如,有的学生做语序排列题十次有九次选错,我就必须单独给他再做辅导并嘱咐他做相关练习,学生对自己的薄弱点也一清二楚。这样避免了面面俱到,眉毛胡子一把抓,从而提高了复习的有效性。

策略四:引导学生重视审题

审题能力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有审清题目,才能避免答非所问的尴尬境地,学生审题时主要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忽略题干的指向和限制,二是对题干的关键词语解读不到位。比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二)》文言文阅读第9题:横渠先生治学有哪些特点?根据文义,概括回答。有的学生就没有注意题干中的“治学”限制,把“为人处世”的特点也归纳进去了。再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三)》现代文阅读《凤凰眼》第13题:小说围绕普洱茶设置了哪些波澜?试分条简述。在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答案每一小点并没有体现题干中所要求的“波澜”。绝大多数学生答案归纳为:(1)囤积的普洱茶卖不出去。(2)普洱茶开始热销。(3)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显然,学生对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波澜”解读不到位。答案的每一小点应该体现“波澜”,也就是有“起伏”。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1)普洱茶从囤积到畅销。(2)凤凰沱热销但老陆又囤货不卖。(3)所有人认为老陆要提高价格出售双眼皮普洱茶时,他把双眼皮普洱茶与单眼皮普洱茶同价销售。以上两种情况都是因为审题问题而引起不必要的失分,从而影响了复习效果。所以,每次做练习时,我都要向学生强调审题的重要性,一定要分清题干的问题层次,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要考查什么,并注意题目的提示和限制,只有真正读懂题目,才能答是所问。

高三的语文教学优秀在于“高效”,教师要潜心钻研,引领学生高效复习,学生也要专心投入,紧跟老师步骤,这样才能无愧于师生共同的辛苦付出。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教学工作反思

[摘要]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姻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教学管理 工作反思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1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2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3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应回归课本

进入高三复习,往往会出现一种怪现象,就是完全抛开课本,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复习资料,让学生无所适从,只能跟着老师走。其实一轮复习是教材全面系统的复习,必须抓牢抓好,我们完全可以回归课本,适当延伸,从而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

一、课本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根据地

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中绝不能失掉基础分,如字音、成语、名句名篇的默写、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就像不能失掉根据地一样。高考中所考的这些内容大多见于课本,或是在此基础上的适当拓展,因此,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充分利用好课本,夯实基础。如在复习语音这一考点时,我让学生每天坚持积累一定量的课文字音,特别是针对我们江苏高考的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等,而教师则在第二天的课上有重点地补充讲解,适当延伸。2010年江苏高考中涉及到的字音“六畜兴旺”“叶韵”等,我们学生都通过课本积累过,从而避免了失分。而名句名篇的默写,除了考纲要求的14篇高中和25篇初中必背篇目外,课外名句的积累我们也完全可以借助必修1~5及《论语孟子选读》《唐诗宋词选读》等课本进行梳理,如高考中出现的“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情的哪两个句子?”,模考中出现的“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均出自这些课本,而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等也是学生必须通过积累要掌握的,如模考中出现的“见”用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就可见于《陈情表》中“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式“无乃……与”就出自《季氏将伐颛臾》中的“无乃尔是过与”。可见,在一轮复习中如果能充分利用好课本,学生完全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以应对各种考试。

二、课本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主战场

高考对学生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无论是文言文、诗歌鉴赏还是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因此,阅读能力的高低就决定了学生在高考这一战中的胜败。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帮助学生提高这一能力,因为我们除了必修1-5,还有选修的《史记》《唐诗宋词》《现代散文阅读》《短篇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等,这些就是考点设计的参考依据,我们完全可以在一轮复习中充分利用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在复习诗歌鉴赏时,我就让学生拿出《唐诗宋词》重新朗读、领悟、分析,然后根据常考的题型设计问题,如在复颀的《送魏万之京》时就设计了这样两个问题,(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从中又表达出诗人什么样的送别情绪?(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题目设计紧扣考纲考点的要求,讲析时又补充了一些常见的意象意境、艺术手法和这两种题型的变式问题,让学生的知识储备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又阐述了这两种题型的解题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我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除强调学生的文本意识,提高分析能力之外,还针对考纲要求教会学生一些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效果显著。所以,我认为在一轮复习中我们完全可以借助课本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解题能力。

三、课本是学生运用作文素材的后备保障

我们的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常常为缺乏素材而非常头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写作水平再高的学生如果没有素材也是徒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平时注重多阅读,积累各方面的素材那是最好不过了,但是针对一些不善于积累的学生,我们在一轮复习的时候也完全可以借助课本,让它成为我们学生作文素材中的后备力量,在关键时刻加以运用。如《现代散文选读》中刘鸿伏的《父亲》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农村学生素材积累的一个典范,他笔下勤劳质朴,对孩子充满爱的父亲形象不正是我们许多学生父亲的一个缩影?更何况它的排比运用得如此恰当,语言如此优美!又如胡适的《母亲》、李密的《陈情表》、史铁生的《我与地坛》等都可以成为我们学生写作亲情类文章素材的典范;柯灵的《乡土情结》、曹文轩的《前方》、老舍的《想北平》等无论是其中对景的描写还是情感的流露,我们学生都可以借鉴,从而成为写作家乡类文章的素材;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当读到他们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时,你是不是想到了2010江苏高考作文《绿色生活》?由此可见,在一轮全面复习知识的同时,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课本充分积累素材,经过自己的巧妙加工而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并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而这些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课本能够做到,相信如能扎扎实实,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定会在高考中胸有成竹!

陈海燕,教师,现居江苏启东。

高三语文论文:浅谈高三语文教学中高效课堂教学

摘要:在实施高效课堂的大背景之下,高三语文教学也进行了新教学模式的探寻。初步得到四点启示:一、教师理念上的转变:让自己从演员变为导演。二、教师备课内容上的转变:变编写个人台词为引导学生展示。三、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变个人秀为百家讲坛。四、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变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

关键词:导演;引导;百家讲坛;小组活动

几年前,大大小小的学校都在杜郎口教学模式的启迪下,积极探寻高效课堂的改革之路。一时间锣鼓喧天、热闹非凡。学生桌对桌,面对面,剥夺了过去教师对课堂的“独裁”。为了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巩固“展示课”的成果,开设了“反馈课”。利用反馈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帮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笔者大致得到以下几点的启示:

一、教师理念上的转变:让自己从演员变为导演

曾经的语文课上,我是演员,我的学生是观众,每堂课上我是条分缕析,讲的是不亦乐乎,最享受的是学生答错时,自己给以错因分析然后给出答案,那一刻觉得自己的力量是无穷的,整个学校自己是最棒的。至于学生究竟学到了多少,只要学生成绩说得过去就行了。如今需要教师不是把“我”知道的告诉给学生,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接受并确认,特别是一轮复习中,学生只是一味的听,到结束时,你会发现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多少知识。高三一年等于白学了。而现在应该让学生主动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有了亲历、有了体验,形成了“生成”的能力。而教师,作为管理者,主导确立学习目标,宏观调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作为引导者,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矫正学生学习方向;作为合作者,主动弥补、丰富学生知识,为学生提供咨询。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理念上的转变。真正的课堂应该是舞台,学生是演员,老师是导演,课堂应真正的还给学生。杜郎口模式教学大多数讲课的是学生,给学生解答题的也是学生,老师只是起到了组织和点拨的作用。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学习的潜力也会被充分地挖掘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是快乐的,就会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实现 “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真正“三动”的课堂:动脑(预习阶段)、动手(展示阶段)、动口(交流阶段)。

二、教师备课内容上的转变:变编写个人台词为引导学生表演

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有从演员变为导演的理念,那么教师在备课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去展示,而学生展示的一个重要媒介就是导学案。

高效课堂的实施,其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活动,而课堂活动的有效载体是导学案,导学案设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学科,更是承担着德育、美育、智育等多种功能,如何设计出既适合高效课堂的理念,又具有学科特征的导学案,是摆在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

导学案中的“导”,应该是导学案设计的优秀,有别于以前的学案和练习的是,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在没有教师现场指导的情况下,能有序、有效并且快乐地进行学习,为此,导学的环节必须清楚、简洁,目标明确而集中。练习的设计是建立在学生已经熟悉所学内容的基础上,立足点是巩固和查漏补缺,而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引导,学习的是新知识,面对的是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新的文本,导学问题的设计既要依据考点的特征,落实知识点和能力点,更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流程,不能以教师的教学思维代替学生的学习思维,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品味涵泳的空间,问题设计的密度不能太大,要走出传统的设计练习的思维模式,控制好问题设计的量和度。

如今的课堂并不像有些老师所认为的那样,老师不用讲了,上课轻松了,实际上,老师的备课量应该是加大了,老师更应在备课上下功夫,一方面在准备考点知识点的难度、深度方面需要老师考虑周全,另一方面备学生的难度加大了,老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充分预见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一定要把握住知识点的深浅,学生如果在讲解过程中出现了大大超出教材难度本身的话,应当策略地给其纠正,如果重点不清、概括性不强的地方,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归纳补充。另外原先课堂的时间主要是按照老师的讲课来定的,但是现有的模式更需要多考虑学生在讲解过程中所需要的时间,要求学生讲解要简练、明了,更要求老师教给学生方法,收放要得当,逐步养成好的习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在以前备课强调师生之间对话的基础之上,突出学生之间的对话,突出学生与文本间的对话。就拿我们二轮复习的现代文阅读来说,在导学案的编排上,首先是要求学生回顾一轮复习时的知识储备,对应考点明确解题步骤,然后完成相关例题,课堂交流时必须分析解题思路,强化得分意识。

三、课堂授课方式的转变:变个人秀为百家讲坛

教师在课堂上不是想到自己该教些什么,而是想办法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的教而教。这就需要教师放手,真正做到了把课堂交给学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课堂上,教师该做什么呢?我个人觉得应该是上课前五分钟讲明本课的总体要求,明确学生的任务,上课结束前五分钟回顾本课的目标是否完成,对学生的讲课进行简单的小结。而中间的三十五分钟是可以交给学生的,这就要求教师导演好这三十五分钟的戏,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并走上舞台,让课堂变为学生的百家讲坛。

四、学生学习方式上的变化:变自主学习为小组合作

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来解决某一个问题,但很多时候,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控制下进行学习,有时,学生很活泼,但说的都是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课堂效果很差;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或根本不愿意回答问题,老师启而不发,双边活动尴尬;有的时候,学生过于积极表演,教室走到学生身边发现不知所云。其后果,学生厌学,老师疲惫的进行教学,但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最大作用。教师提前将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组长由目标生、临界生担任,他还要担任教师的“课堂助理”,他要负责协助教师处理那些“学困生”的学习问题,让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高质量的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遇到班里最差的学生,采取“一帮一”的方法,不让每个学生落队。这种方法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增强了集体荣誉感。通过使用小组学习的方式,我们惊喜的发现以前不爱发言的学生、布置的练习不做或做不全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一个个抢着上黑板完成题目,抢着发言分析题目。在别人回答时,其他人在积极准备抢答或是在思考答题(对还错),回答完毕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点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让课堂真正活起来。虽然以前两节语文课可以讲三至四篇文章,现在缩减一半,但是课堂的效率大大提高。

高三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科学合理的师生互动,是扎实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短短的一年学习时间里复习到位,让学生自己成长,掌握知识。关键是这知识是学生自主探究学来的,必然就牢靠一些,扎实一些,我想这就够了。

高三语文论文: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

摘 要: 高三语文课堂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试卷讲评。通过讲评,对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巩固知识并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目前,试卷讲评课中往往出现从试卷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形成教师讲、学生听的讲评模式,这样的讲评既浪费时间,又效果不好。本文对如何上好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作分析。

关键词: 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有效教学

进入高三后,学生几乎每周都有一次高考模拟试题训练,试卷讲评成了高三语文课的重要课型之一。但是试卷讲评相对于新授课,因涉及知识多,备课工作量大,往往成为高三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讲评试卷存在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全盘式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的讲评不分主次,全盘讲评。这样的讲评面面俱到,耗时长,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是灌输式讲评。老师在讲评试卷时,自顾自依照题目讲解分析,给出答案,学生忙着修改。这样的讲评,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没有动手动脑参与教学活动。老师一味包办,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方法都无法真正掌握,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是盲目式讲评。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急着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在以后的考试中类似的错误仍会出现。

以上讲评方式对学生帮助不大,却时常存在。那么,如何高效讲评高三语文试卷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和尝试能够使教学走出误区,让试卷讲评课充分发挥作用。

一、知己知彼,备好讲评课

1.备自己。在讲评之前,老师应自己先做一遍试卷,做到对试题的内容、难度了如指掌。

2.备学生。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每次批改试卷后、讲评前,老师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用亲身经历的做题感受,结合学生错题情况,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印象,提高讲评效率。

二、抓大放小,针对重难点

语文试卷有易有难,有基础题,有综合题。如果面面俱到地讲评,则必然浪费学生的复习时间和精力,容易造成误导,让学生不得要领,精神疲倦。讲评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即“抓大”),而对于学生自己能解决的知识点,应让学生自己查阅或探究(即“放小”),做到讲评有针对性。例如,在2015届高三(下)学期初的市质检卷的讲评中,笔者发现学生在答现代文阅读关于“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的题型得分率偏低,很多学生都答不完整。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考查句子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入手分析,并指出它的易错原因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题型,则要能迅速联想到本次讲授的知识,并具体运用到做题实践中,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三、总结归纳,探寻答题术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性加大,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

例如:高考诗歌的鉴赏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诗歌鉴赏考题的题目,首要的是快速读懂诗歌,即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领会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

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读懂诗歌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诗歌试题,总结出“四看”:一看标题。诗歌的标题常常包含许多信息,或表现出作者写作的缘由,或点明诗歌的写作场景与写作对象,或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所以,在鉴赏诗歌时结合诗题分析,会比较轻松地解答出问题。二看作者。由作者确定朝代,然后由朝代确定时代背景和时局动态,并据此确定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境况;由作者确定其诗歌流派、诗作风格,如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豪放派、婉约派,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伤感含蓄,等等。三看注解。由注解明确作者此时的人生际遇与处境,从而明确作者写作此诗时的心境、情绪,从而初步把握作者将在诗词中要表达的情感。四看诗句。诗歌是通过景物表达情感的,在景与情之间运用表达技巧,如抒情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来表达联系,那么,“四看诗句”就是常说的“见字析字”,前一个“字”为具体景物,后一个“字”为作者借助景物,运用相关表达技巧要表达的情感。

这四看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诗歌的鉴赏不再望而生畏。

四、触类旁通,提高应变力

讲评试卷的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学习作指导和借鉴。即使是一份很好的试题,也不可能把所有知识覆盖到。所以,教师就要以一份或几份试题为线索,将涉及的知识讲深、讲透,并将没有反映出来的知识加以延伸,扩展,使之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只有这样的训练和讲评,学生才能举一反三,以不变应万变。

老师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把知识点讲评和考点复习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老师在讲试卷上一个考点时,要引导学生尽力回忆以前讲过的考点知识,让学生能做到前后知识勾连,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是老师讲评知识点时,在启迪学生思维时,还要引导学生从实践练习中自行总结方法规律。

三是还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能力水平,结合近年高考命题的新特点、新趋势等,或是适当增加知识量,或是增加知识难度,在原题知识上进行设问,以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探索、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五、点到为止,以学生为主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我们:“希望你们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掌握的东西。”在试卷讲评中,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因此,每次试卷讲评后,我们都要给学生留下充足时间,让其对试卷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与总结。这样的反思与总结分两个层面:一是宏观上的,二是微观上的。所谓宏观上的反思与总结,就是让学生从答整份试题时的心态、时间把握与考试技巧等方面反思问题,总结经验。微观上的反思与总结则是针对每道题进行的。这个层面上的反思与总结,我们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错题与失分较多的题通过七问进行:一问参考答案是什么,二问答案为什么是这样,三问我的答案是什么,四问我的答案为什么会这样,五问我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不同在哪里,六问二者为什么会有不同,七问这道题给我的启示是什么(或“以后遇到这种题如何做”)。

关于总结反思,需要强调两点:一是一份试卷在讲评之后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进行反思总结;二是反思与总结要求学生写下来,或者写在试卷上或者写在本子上,否则就难以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效果必然不会好。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讲评课也和新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发挥聪明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评,这样才能达到讲评目的,强化教学效果。

高三语文论文:高三语文整合式复习微角度初探

【摘 要】高三语文教学在经过一轮专题复习后,学生对各个知识点本身有了较好掌握,进入高三下半学期,需要改变教学方法,在兼顾基础的同时提升学生能力。本文结合自身教育实际从文言文与传统经典的角度切入教学,提出了整合式复习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高三语文;整合式复习;文言文与传统经典

当前高三语文复习模式一般为三轮: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查漏补缺。在第一轮时以专题形式展开复习,进行系统化,精细化教学。进入高三第二学期后,语文教学一般进入了二轮复习即提升能力阶段,这一阶段的教学定位发生了一些细微变化。此时的高三学生经过较长时间专题复习和题海训练之后,各考点的细实落实基本完成,学习相对枯燥,效率低下。在笔者看来,此时的复了各考点本身的纵向继续落实之外,更应该注重点面结合,即以考试说明为基础,以考纲要求的语文学习能力层级为优秀,抽取各专题之间的规律性东西进行整合,借此优化学生解题思维,进而提升学生语文能力。

从这一角度,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有了以下一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环节展示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选自《孟子・粱惠王下》)

[注]①运:转

1.请学生读该文段并断句(限6处)。

2.说明断句的依据,并翻译断句处文言文。

3.在上述材料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概括?

明确:本语段是齐宣王和孟子之间关于战争的对话。在对话中,齐宣王和孟子两人在伐燕胜利后的态度截然不同,孟子认为应该以燕民的意志为转移也即:民悦则取,民不悦则勿取。同时在这里孟子也提出讨伐的对象必须是政治腐败,暴虐无道者(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梁惠王章句下》)。孟子的战争观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4.联系我们学习过的《先秦诸子选读》中关于孟子思想的内容,说说选段的思想和孟子的哪个思想是一致的。

明确:孟子的战争观是其以“民本”为优秀的“仁政”思想的体现。

5.在我们学过的《先秦诸子选读》中,与选段内容相关联的还有哪些思想?

明确:主要是孔子的“仁政”思想: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还有墨子的“非攻”思想: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墨子.非攻上》

6.在此基础上,请按照浙江高考语文试卷的要求给这个文言语段拟题目,并配有相对应的答案和拟写的评分标准?

二、课后教学反思

在高三第一次市统考之后,笔者统计学生得分情况时意外发现学生的文言文得分和传统文化经典的得分较低。其中文言实词、翻译和传统文化经典第二题失分非常严重。通过实际观察,较多学生对文言文兴趣不大,特别是在进行文言文中部分字词细致讲解的时候,课堂十分沉闷,效率不高。这就要求立即调整教学策略,吸引学生对该类题目的注意力,以此实现在细微处得到更多的高考分数。

笔者所选的《孟子・粱惠王下》篇幅短小,既是文言文,同时也承载着经典的文化思想。篇幅小,学生的畏难意识就不强烈,内涵丰厚,可以作为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为此笔者主要从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整合:

1.以问题式教学为主线。本次微课主要以六个问题贯穿,按照思维规律层进。先是感受与鉴赏古文,在阅读作品,品味语言中,感受其思想,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微课中的第一题和第二题涉及到了《考试说明》中的文中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层级为C。再是思考与领悟,通过与文本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对材料进行鉴别、赏析和评说,第三题涉及的能力层级是D。

2.综合运用了研究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方法。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的“学习金字塔”理论显示:在众多的教学方法中听课效率最差,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剩5%,其次是阅读10%,声音/图片20%,示范/演示30%,实际演练/做中学可以高达75%。而实践证明以拟题代替做题这种反弹琵琶式的复习模式在高三二轮复习中有非常好的效果。第五题和第六题就是在这种理念下诞生,涉及的能力层级是F。

从最后学生呈现的课堂展示来看,这次课的应该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按照2016年《浙江考试》中的语文参考试卷,第23题、24题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所以学生在拟写题目是最终也是按照两题问答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展示中,角度非常多样化,涉及的内容五花八门,可以说他们经过了比较细致全面的思考,对自己的相关知识结构做一个很好的整合。如有学生的问题是《孟子》是“四书”之一,请写出“四书”的其他三部。同时两个问题基本能呈现阶梯式上升难度。如有学生的两个问题分别为:这段文字体现的孟子的战争观是什么?结合《论语.颜渊》中子贡问政的片段,说说孔子与孟子的战争观的异同。在拟写答案和评分标准部分有同学拟了:“请评析孟子的战争观与墨子的战争观的异同”一题,他给了详细的评分标准(相同点1分:二者都反对战争,认为战争不合于“义”。不同点2分:孟子和墨子代表的阶层不一样,孟子反战思想的优秀是“仁政”,而墨子反正思想的优秀是“兼爱”。)这样的展示充分显示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答题思路,为教师有的放矢的复习指明了方向。

以上这堂课就是文言文与文化经典的整合,在笔者看来在高考复习中,分专题精细化的教学自有其明显优点,整合教学则在二轮复习中能很好的提升学生语文能力。高三二轮复习中可以整合的专题涉及方方面面,还有很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与学习。

高三语文论文:刍议高三语文怎样进行有效复习

摘 要: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必须创新。首先是教师,教育的角色和观念的创新。其次是学生,激发学生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灵活结合教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予学生创新思维表现的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创新能力;教学模式;活动空间;教师角色

语文高考复习是一项十分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教师与学生、课本与课堂、课内与课外、考纲与考题、练习与讲评、阅读与写作、方法与技巧、情绪与心态等方面做扎实,抓出效能。复习中要注重知识迁移,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在高三的语文复习中,要做到:

一、课堂上教师要有激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要有激情,学生听课要有兴趣这一做法适合于任何一个年级、学科、任何一堂课。笔者之所以认为这很重要,是因为高三教学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强制性训练如果实施不当,那么结果不是事倍功半就是适得其反。高三语文复习正是这样一种强制性的训练。高三语文教师如果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是一味的用强制手段压制学生训练,反而会引发其抵触情绪,那自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教学效果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而教师富有激情的上课恰恰是很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一个有激情的教师知道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的语言一定很吸引学生,他设计的内容和方法一定让学生乐于接受。笔者借鉴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激情语录:“激情进课堂,师生喜洋洋”、“激情在心中,教学才轻松”、“课堂有激情,效果一定行”等等。

二、注重学习基本规律

高三语文学习虽然加大了复习与练习的比例,但大家不可忘记语文学习的规律就是“积累”两字。如果只沉浸在做题之中,不加强积累,反而得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所以,我建议大家在高三的紧张学习中仍然应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阅读一些文史哲类的书籍。这样既有助于放松自己的心情,又有助于语文能力的提高。例如:古文就可以阅读《史记》、《古文观止》、《历代经典山水游记》等,每天一篇不仅是对文学底蕴的积累,而且提高了古文的理解能力,要知道很多的高考古文题就是出自这些书籍。也可以阅读一些古典诗歌与现代诗歌如:李白、杜甫的诗篇,舒婷、海子的诗集等,以诗歌来加强自己语言的凝练性与写作的想象力。更可以阅读一些哲学类的书籍,加强自己对世界的理性思考。课余时间,不妨听一听经典名曲调节心理。从贝多芬到莫扎特,从《高山流水》到《二泉映月》,从西方到东方,从古典到现代,无疑是一种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文化的积累。去年高考作文题就谈到了现代文化对高中学生的影响,如果平时没有任何积累、任何思考的话,如何来写这篇作文呢?广而言之,音乐、舞蹈、绘画、戏剧、建筑、书法、篆刻等都是陶冶情操的艺术,能使自己在其中徜徉、快速升华,渐渐促使自己具有感悟人生、体会审美、阐发理念的本领!

三、把握复习基本范围

对于高三语文学习,有两种不同的错误认识。一种认为高三的语文复习没有范围,复习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考出优秀成绩。另一种认为高三的语文只要做习题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就做。这两种做法都是对高考复习基本范围的错误认识。我认为高考的范围之一就是同学们手中的教材,研究好教材中的每一篇现代文、每一篇古文都是对高考的有效复习。历年上海高考中也都有直接或间接针对教材的题目,而且历年背诵部分都涉及课内的篇目,所以教材是我们复习的阵地。高考复习的基本范围之二就是贵州省历年的高考题,尤其是近5年的高考题,它的命题意图p命题思想p基本题型以及解题思路,都是我们同学复习研究的重点,并且大家要结合考纲上的考点做深入研究,操练常见的题型,预备可能出现的新题型,坚决打“有准备”的胜仗。高考复习的基本范围之三就是你所做过的每一份试卷中,你曾经做错的习题,这是你的一份宝贵的“财富”,只有正确掌握好手中的每一点滴知识,确保正确率,才能从容面对将来的高考。

四、复习过程要做到有效,不能没有方法可循

1、定时限量检测。具体做法是三周安排一节课做定时限量检测,题目一定是近三周学习的,考试结束后迅速批改试卷,及时点评。因为反馈及时、目标明确,效果明显。

2、编写个性教案。在备考复习过程中,以备课组为单位编制个性教案,采取分工负责制,备课组长总负责,其他教师责任到人,分别落实。如诗词鉴赏专题由一位教师负责,这个教师就负责这个专题的诗歌分类、传统意象整理、方法指导、典型例题和易错题收集等资料的编排和打印工作。

3、练习全批全讲与精批精讲相结合。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在讲评时要突出三性:(1)讲评时有“辐射性”,讲评不是单纯就题讲题,而是从一道题出发,改变设计方式,进行多角度变化,带出相关的知识点、能力点,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2)讲评时有“指导性”,指导学生如何审题,从何处分析,为什么这样分析,指导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教学生如何挖掘隐含条件,如何建立正确模型,如何排除思维障碍。(3)讲评时有“诊断性”,分析学生试题出错的原因,找出学生知识漏洞和能力缺陷,达到诊断和预防的双重效果。

4、冲刺查漏补缺。做好语文冲刺复习,也能“抓”起不少分数来。查漏补缺是这个阶段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教师可指导学生把平时测试和模拟考试的试卷找出来,做一次全面的分析,找出自己最薄弱的部分,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少犯低级错误少失分,如抓成语、抓名句、抓语言运用题。

总之,在高三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教学能力上必须不断提升自己,同时不断研究自己的学生,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确定教学的起点不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运用高超的教学艺术,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了高三语文复习的有效性。

高三语文论文:提高高三语文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摘 要:语文的学习是需要学生平时积累并付诸实践的,但是一些学生对此忽视,导致语文成绩总是提升不上去,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积极引导,指出正确的方向,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的复习效率。尤其是高三学生,他们面临高考的升学压力,语文成绩至关重要,因此,老师需做出计划,帮助学生复习语文,温故而知新。分析了高三学生的特点,继而从高三语文的复习原则、复习措施来展开叙述,希望能够对高三学生的语文复习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三语文;复习;策略研究

学习语文不仅可以提高与别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其他学科表述的理解能力,为更好地学好其他学科和专业奠定基础。试想,连别人说一句话都不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还怎么和别人沟通呢?因此,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开展复习工作,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乐于复习语文,真正融入复习语文的氛围中去。

一、高三学生特点及分析

高三学生有很多特点,以下是比较突出的特点:

学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到了高三,它们仍旧是学生发展的显著特点。有的学生信心十足,在学习上有明确的目标,在思想上有远大的理想,热爱学习,基础扎实,成绩优异,为人乐观向上;但是有些学生则是比较迷茫的,学习成绩一般,不明确未来的方向,被动地学习;甚至一些学生是自暴自弃型的,他们学习基础差,严重偏科,可能是努力过,但是成绩没有提升,从而更加消极,放弃了学习。

高三学生有着一种赶紧毕业,离开这种学习压力氛围,去升入自己心爱大学的强烈愿望,因此,他们在思想和心理上的情绪波动都比较突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容易紧张,面对考试比较焦虑,成绩上不去时会急躁难受。特别是一些学生为了提高成绩,急于求成,脱离了现实,随之而来的是更大的失望,这时候,他们很可能会丧失学习的积极性,意志消沉,成绩急剧下滑。

二、复习原则

根据高三学生的特点及分析,我总结了如下复习语文的原则:

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高三学生不同于其他年级学生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因此,老师在制订复习计划的时候,要充分把握这一关键要素,明确考试的重要方向,给学生界定好考试的范围,多做历年真题,总结分析出题要点,做好预测,以便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有的放矢。语文复习要立足教材,教材是考试出题的基础,抓好基本知识点,方可在考试中有所突出,复习的时候,老师要挑选一些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其全面发展。

2.面向全体,分层达标

老师引导学生复习语文的时候,要针对全体学生,公正公平,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还要适当地把重心放在那些语文基础不牢固、学语文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这样才能使班级整体的语文成绩上升。

3.强化学生的基础,突出重难点

老师要把握高考试题中基础题的特点,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这类题目,容易得到分数,老师只需要进行适当的梳理,帮助学生理清头绪,有了思路才能使复习效果更加显著。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老师要正确引导,根据不同的文体特点讲解不同的阅读特点,例如议论文,要着重看论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等,教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方可以不变应万变。

4.民主团结,共同进步

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老师不要一直按着自己的计划走,要看学生实际情况做些变动,而且还要听取学生好的建议,鼓励学生多提一些促进语文复习的方法,如果适合,要适当地实施并观察效果。师生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不仅形成了一种民主的氛围,更加凝聚成一股团结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参与到语文的复习中,提高语文成绩。

三、语文复习方法

1.四轮复习法

(1)第一轮,整册复习。根据考试大纲,确定整册书的重点,按照以下复习步骤,首先,梳理几册书中的重点知识,强调难点,然后带领学生做相应书中的巩固练习,最后重点讲解其中的问题,通过这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轮的复习,旨在让学生对高中所学的语文课本有一定的把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框架,有一个体系可以使学生将这些内容串起来。

(2)第二轮,模块复习。根据历年语文高考真题,按照模块进行复习,例如识记现代汉语拼音、字形,正确使用熟语、成语,修改病句,文言阅读,现代文阅读,写作等,不同的模块学习,运用不同的方法复习,帮助学生学会答题方法和技巧,争取做到会做的题不丢分,不会做的题争取分。

(3)第三轮,综合复习。前两轮的复习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细节方面的复习,比较具有针对性,而高考语文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所以,老师同样要注重对学生如何提高语文综合实践方面的复习。这一轮,重点要进行学生阅读能力的训练,这块知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同时要进行模拟考试,积累学生的应考经验,在考场上临危不惧,提高语文成绩。

(4)第四轮,自由复习。由于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把握程度不同,存在个体差异性,面对全体学生,老师即使因材施教,也难免有所遗漏,所以最后一轮,需要学生自由复习,查漏补缺,老师在一旁个别辅导,逐一点拨,归类知识,帮助学生提升。

2.专题复习

专题复习是对高考语文的针对性复习,我将其分为三个专题,积累运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在四轮复习的时候,同时进行专题复习,互相穿插,没有偏颇,这样才能做到充分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在专题复习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专题一,积累运用

高考语文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背诵高中语文的名篇名句,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理解内容,做到有意义地接受学习,强化记忆。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要求学生能够背诵,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地默写出来,如果默写的内容有一个错别字,那么这道题就会一分不得,背诵的辛苦也就付诸东流了。因此,在积累运用复习的时候,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默写,同桌互换纠错,对于其中的错别字,要认真改正,争取下次全部写正确。

(2)专题二,阅读能力

阅读分为文言文部分和现代文部分。文言文主要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句的理解,可能会出现适当文言知识的延伸。而现代文部分主要以课外阅读的形式出现,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阅读现代文的时候,要教会学生做题技巧,例如把握文章层次,文章的叙述一般都有顺序,例如议论文,大都是总分总、总分、分总等;而记叙文,一般都是时间顺序、事件的发展顺序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的观点,方可把握文章的主旨。

(3)专题三,写作能力

作文在高考语文成绩中分数很多,有人说,得作文者得天下,可见,作文在语文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一些学生在平时不积累素材,语言不丰富,导致作文分数难以提高,在高三的关键时刻,要想提高作文分数,也不是不可能的。首先,要储备几个万能的素材,让作文充实起来,有话可说,达到作文的字数要求;其次,培养学生的语言写作能力,在最后两个月,让学生每天都写一篇小作文,让学生保持一种写作的感觉;最后,让学生了解作文的评分标准,争取在拿到基础分的同时可以再提升一些。

总之,高三语文在高考升学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复习工作也是重中之重,我根据自身经验以及学生实际总结了以上几点,希望为一些老师与学生提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