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发布时间:2022-03-16 03:45:27

管理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会计分权下会计信息与管理会计论文

一、会计分权下的会计信息管理

(一)会计分权

企业要长期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从资源配置、管理层设置、重大决策程序、关系部门关系组织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尽管企业的组织变革会根据企业具体所面对的环境差异各有侧重,但是很多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的组织变革呈现出一种共同趋势,即从传统的事业部制向扁平化的网络组织或N型组织(N-FormOrganization)演变。这种以减少企业管理层级,强调分权管理的组织形式被统称为组织分权。会计分权,是下属业务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在会计决策上享有自主权限,能够自主设计内部会计信息系统,以及选择会计政策的权利,从而有效地提升管理效率。

(二)会计分权下信息系统的特点

在集权会计信息系统下,要求下级业务单元提交的财务报告要标注规范,并且上、下部门采用完全统一的会计制度、政策,会计信息上交之后,上级根据会计信息对下级进行各个方面的工作安排和指示。而分权会计信息系统是在原则上使用相同的会计制度、政策和操作方法,但下级业务单元可以相对灵活地选择具体的制度、政策,并且下属单位能够参与资产评估、定价、成本摊销等决策过程。总的来说,集权意味着上级对大小会计事物是全部处理,各业务单元没有自治权利,而分权则表示下级业务单元在会计决策上享有相机处理财务问题的权利与自由,甚至包括即使最基层的单元经理与会计人员也是如此。对于企业而言,具体选择集权还是分权,还需要根据企业的规模、产业类型、市场环境、内部人员素质等内外因要素具体分析,且分权程度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三)会计分权的管理优势

会计分权模式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是由于各业务单元的会计业务与经济业务本身有直接接触,更了解市场环境与工作的具体细节,单元会计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分权的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协助经理人做出决策。另一方面,分权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递成本。集权模式中传递会计信息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尤其是传递过程中会损耗一定的时间,这些时间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机会成本。

二、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分析

会计信息如果能够全面体现在财务报告中,并且能够被管理者和信息使用者适用于决策和评价,则可以认定会计信息具有决策有效性。在此前提之下,管理者可以使用会计信息财务报表对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发展情况进行整体把握,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进行投资、信贷和其他经济决策的。从理论角度出发,可以把会计信息本质属性定义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下文将针对这两个本质属性说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一)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相关性

在决策有用性下,相关性的定义是:会计信息能够帮助决策者把握整个经济区间内经济活动的结果,让决策者能够根据信息进行未来经济活动结果的预测,亦或纠正先前预期错误。相关性的理论基础是会计信息具有反馈价值,这是因为会计信息对过去的经济活动进行了具体的记录,而相关记录能够反映市场和企业发展动态,所以信息同时也有预测价值。除此之外,会计信息也可以在决策之后、生效之前,对可能发生的变动进行及时的提示,对于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及时性起到重大的影响。决策本身就是总结过去、预测未来而做出经济计划的过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回答的是“信息内容的选择”和“报信时间的把握”的两个问题,一是优秀的实体内容,二是时间的限制条件,对于企业决策而言,都是重要的依据。

(二)会计信息对于决策的可靠性

可靠性是决策有用性的另一属性。可靠性的定义是保证会计信息合理抛出错误和偏见造成的影响,本质地反映它需要反映的经济活动的信息属性特征。简而言之,就是会计信息对于决策而言应具备准确、忠诚的特点。由于会计信息是以数据表现经济现象,本身应具有客观性、中立性,会计信息使用者只有依靠准确的数据,才能进行投资、信贷等经济决策。对于相关性而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解决的是“如何报”的问题,包括选择与经济评价结果最相关性最强的经济事项,保证会计信息尽可能完整、真实地反映所需求研究的经济现象,避免可能出现的偏见和错误。

三、会计分权下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转变

从会计信息有用性的分析可以总结出:使用会计报表信息辅助领导决策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为企业转变管理会计师角色,利用会计信息参与决策、实行分权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分权模式激发了下级单位管理会计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和提升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积极性,使管理会计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扮演的角色发生转变。

(一)基于提升企业价值的管理会计师角色定位

1.辅助CEO的“智多星”

在过去,管理会计师在决策中的角色一直被视为单纯的信息资源提供者。当前管理会计师的角色已然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管理会计被赋予了履行决策、制定规划、控制考核的职能。管理会计师应是CEO的“智多星”,成为企业战略决策者最有力的军师。在工作中不仅要把握现有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也要控制未来各种经济活动。

2.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诸葛亮”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会计分权促使管理会计师的角色超越了传统的简单成本管控,很大程度上拓宽了他们在企业中工作范围,尤其是在确定企业经济活动、资源配置和产品发展设计、物质采购、产品分销、营销或售后服务等的产业资源分配上,扮演的角色越来越突出。管理会计师的职能基本上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成本核算职能进一步发展为战略决策、业务合作参与者。身为管理会计师,必须有强烈的规划意识,要为企业谋算、预估未来发展路线,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工作,而且要能独立设计核算规程,帮助企业衡量未来可能存在的投资风险,提供应对风险的实际策略。在企业管理中,因企业资源有限,很有可能面临巨大的资源分配压力,管理会计师还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更有效地完成决策中的资源组织工作。同时,以管理为导向的管理会计师可以帮助企业监督资源运用的效果。

(二)进一步推动管理会计师角色转变的发展策略

1.从外部环境出发

(1)对会计管理师的决策参与环境进行优化。

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好的制度环境,我国虽然已经有了与国际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意见,但是目前企业的实施情况良莠不齐,所以必须加强制度的执行和监督力度。

(2)设置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

我国多数企业,才刚刚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很多管理会计工作仍包涵在财务会计工作中,虽然有部分企业成立了诸如预算管理、成本管理部等管理会计部门,但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会计师与管理会计师的分工却并不明确。因此,应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明确管理会计师的权力、职责和权责范围。并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会计师和管理会计员工管理和监督,促使管理会计部门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会计信息。

(3)配合相应的监督机制。

因于会计师或者管理层本身也可能出于一定的动机,而没有严肃执行会计准则,因此要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管理机制。通过审计准则、监管制度、会计人员评价机制等,保证会计师与管理层都能够遵守制度,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准确性、真实性。

2.从管理会计师的个人内在发展出发

公司要加强管理会计师人才队伍建设,随着经济发展、会计制度变迁日益复杂化、多样化,加上企业发展也出现多元化的特点,都意味着管理会计师的责任日益增加。然而不同管理会计的职业经验、知识水平、经济背景等都会直接影响决策判断的准确性,因此企业还需要加大对会计师的继续教育,对其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判断能力、职业知识全面、操作能力强的综合型管理会计师,实现角色的转变。

四、结语

在会计分权管理模式下,业务单元管理会计师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管理会计信息的出具者和业务单元经营决策的谋划者之一,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以便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对于业务单元管理层的决策有用性。

作者:陈思语 单位:重庆理工大学

管理会计论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论文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关系

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完成的业务进行监督与核算,并依据企业的经济状况进行相关的经济管理活动。在企业的经济决策制定的过程中,企业会计能够为其提供准确的信息依据,从而保障企业决策制定的科学性,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管理会计主要是应用统计学、计算机学运筹学以及其他现代管理技术,为企业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控制、规划以及决策制定等提供有效的信息,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在根本目的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是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可靠的信息资料,确保企业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有着很强的相似性。同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信息的来源上也十分相似。两者之间的信息数据都是来源于企业生产经营当中的信息数据,只是在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整理信息的重点和最后的信息形式有所不同。而在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上,也存在也很强的相似性。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财务会计审查和监督的内容和范围在不断扩大,会计对象的研究内容也相应地得到增大,会计管理的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积极向知识资本管理转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对象不仅是局限在企业的资金运转,还包含许多资金、信息等企业内容,从整体上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对象上也存在着很强的相似性。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市场的经济也变得更加激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当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积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者间的融合,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数据信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使得企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市场,保持长久的先进性优势。

二、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企业会计观念

一方面,企业对会计的认识还存在缺陷,认为企业会计只是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统计和汇报。企业的财务会计无法真正认识和利用到企业会计管理在企业管理当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企业会计对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认识存在着不足。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认识当中,企业会计人员通常都是充当着企业记账员这个角色,对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企业的各项业务特别熟悉,但是在真正的企业经济决策制定时,却由于知识技能的缺陷,无法无企业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料。因此,企业在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要积极树立科学的会计观念,转变对会计工作的认识,把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也要积极加强对企业专业会计人员的培养,通过优秀会计人才引进、企业内部培养的方案,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

(二)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会计体系

会计制度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积极完善企业的会计体系,能够有效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因此,在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效融合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会计体系,首先明确管理会计在企业工作当中的职责和权限范围,是企业资源能够在管理会计的作用下发挥最大的经济优势。其次,企业要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依据企业经营发展的战略目标,调整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共同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当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应用上,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在企业财务会计基础数据的采集过程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确认、统计以及绘制会计凭证;而管理会计在数据采集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挑选,最终通过技术统计和模型运算得出相应的会计报告。两者在数据采集和最终数据上存在也一定的差别,但是两者之间的数据来源基本一致,而且管理会计的信息来源主要是财务会计信息,所以,积极采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把原始的数据信息进行合并,建立统一的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信息目录。这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有效实现会计信息的共享,从而促进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

三、结语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企业在社会市场所面临的挑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积极在新形势下对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进行有效融合,不仅能够提高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黑可以为企业经济决策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因此,企业要首先树立科学的企业会计观念,加强对企业会计人员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通过改进和完善企业的会计体系,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促进加快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作者:杜艳枝 单位:赤峰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云计算中我国管理会计论文

一、我国云计算的发展

从整体上来看,我国云计算的发展相对滞后,在2007年我国才从国外引入相关概念,此后两年一直处于向国外借鉴学习的阶段,2009年开始我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云计算的重要性,开始出台相关政策来驱动其发展,直至2013年,我国云计算技术才算逐渐步入成熟阶段,为广大企业所认识,许多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云计算带来的新型服务。在国内,像百度、阿里、盛大等互联网公司已在该领域有所发展,先后推出自己的云计算业务,同时也可看到微软、谷歌等海外优秀公司也瞄准了中国市场,将其云计算业务引入我国。而随着亚马逊在13年正式宣布将其云计算业务AWS引入我国,国内云计算行业的几大公司竞争格局已基本形成。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陆续开始在国内推广自己的云计算服务,国内市场竞争大幕慢慢拉开,也表明我国云计算产业即将进入广泛应用阶段。云计算与数据密不可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而如此庞大的数据要得到存储与分析,就必定离不开云计算。拿制造业来说,云计算在该行业有着巨大的潜力,制造业企业内部的供货、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都有着海量数据,通过云计算,将这些数据进行彻底分析,各个销售区域、生产分部都可以从云端获取经过分析的数据,得到供应商的相关信息、生产量的多少、销售量、销售价格等具体数字,从而使供产销各环节都能充分利用数据做出合理决策。

二、云计算的运用对我国管理会计的具体影响分析

1.云计算的应用利于管理会计中数据的储存和处理。

管理会计必须以数据为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数据的低成本储存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良好推行有重要意义,云计算恰恰在这方面极具优势。以会计数据为例说明,最传统的会计数据是以纸质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为载体而长期保存下来的,这些会计档案都存储在专门的档案室里由专人管理,随着数据的大量增加,纸质储存方式导致大量的纸张需求和管理的麻烦。当然,现在大多数企业已经将会计电算化运用起来,会计数据的存储主要通过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或者信息存储平台,存储效率和质量相对而言已得到提高。但大数据时代对数据存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处理并存储的数据显著增加,同时需要数据得到集成和实时共享。此时,传统的纸质存储和企业自身基于电算化的存储系统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云计算作为一种更先进的技术,使企业实现将数据存储在私有云平台或者公共云平台。将海量的数据存储于云端上既减少了纸张、人力等的投入,也节省了购买大容量存储硬盘和处理器等计算机硬件设施的投入以及后续硬件维护和软件升级的支出,可谓是大大降低了储存成本;另一方面存储在云端的数据实现了信息的集成,并且能实时共享,使原本存储的数据能被随时分析利用,使数据在大数据时代得到真正的重视。此外,数据的储存是为了数据的分析运用,传统的数据处理主要依靠于工作人员的手工或计算机加以辅助计算,数据处理效率并不高,且可能会出现计算错误,影响正确的经营决策。云计算平台除了数据储存外,也具有强大的数据计算能力,不仅可支持运行过程中的海量数据计算,使储存的数据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保证数据运行的效率,数据的准确性也较高,同时企业也不必增加硬件设施的投资来处理海量数据,实现了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同时提高管理会计中数据处理的运算及其效率。

2.云计算的应用利于管理会计职能的实现。

2.1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规划和实现。

管理会计需要对企业的经营目标进行规划,大多企业都能认识到经营目标规划的重要性,但目标规划的失误也很常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企业在制定战略时没有将海量的经营数据加以分析利用,只是基于现状制定经营目标,忽略了信息预测的重要性。传统的数据处理在获取和利用的数据方面相对而言比较有限,因此对未来的预测也具有局限性,从而就会导致之前提到的企业短期的经营目标与长期战略不匹配的问题。云计算的出现极大的改善了这一问题,企业从有记录以来的所有部门、产品、人员信息都在云端上实现了集成。只要登录云端就能轻易的看到企业所有的发展数据分析结果,促使管理会计人员发现数据背后的真相,以战略思维来规划经营目标,使战略渗透到经营过程中去,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规划和实现。

2.2加强对企业运营的控制。

在云会计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同度也大大增强,对运营的控制得到了提高。因为在传统工作模式下,会计人员唯有回到办公室才能进行记录、计量等会计业务的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时也离不开计算机的帮助。现在,在云会计环境下,所有会计信息在云端共享,企业所有部门都第一时间将手头的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手机、平板和电脑等终端,会计人可以随时随地对最新的会计业务进行处理。企业管理者也就可以实时通过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的融合挖掘分析,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预测、识别、控制和应对,实现企业对市场变化的柔性适应。一旦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某个数据异样,可以立即从云端查看其他所有数据来分析原因和制定对策,实现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实时控制。

2.3利于企业绩效考核的动态评价。

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可在平台上建立可以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动态绩效评价体系,全面评估企业的管理和应用现状。通过建立实时动态的绩效反馈,企业只要一登录云计算平台便可对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现状有所了解,还可以与处于云端上同类企业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并据此提出改进的对策和建议,实现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对员工的考核也可实现随时公布在相应的云端,使员工能随时随地了解自己与其他员工的绩效情况,有利于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开公正。每一天的业绩情况都及时上传到云端也更能有效激励大家的工作效率。

三、结语

管理会计和云计算这两者在我国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虽然目前云计算的运用对企业还存在潜在的风险和不利影响,但其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与推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云计算环境下,会计信息更新速度得到空前提升,谁能实现对企业信息的及时把握、全面分析与预测,无疑将赢得发展的先机。为加强云计算平台的建设,政府部门可通过相应的政策制定来扶持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同时为相关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随着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也不断改进和完善提供的服务,各企业将会拥有更符合本企业发展现状和需求的云计算平台来为自身的管理服务。

作者:车雪婷 单位: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商业银行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运用现状

从全球化的角度出发进行行业间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实施管理会计系统相较于国外其他同性质银行时间上较晚,管理会计手段的缺失使是我国的商业银行很难适应竞争的要求,而且凸显出了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很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令人庆幸的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也认识到了现代管理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但是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家银行建立起比较系统的管理会计体系,认识还是不全面不充分的,虽然现在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已经具备规模,但其主要作用仍然是完成核算,并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体系,其价值管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次,事物都具有差异性,同样在管理会计的运用中面临的实际运用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在很多方面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因此还需要不断调整和协调。

二、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基础工作薄弱。

商业银行应用中的管理会计系统为计划、控制、决策和业绩评价部门提供信息,同时,它也需要财务会计、信贷管理、资产管理和统计部门为其提供信息,而且在评价信贷风险、市场风险以及评价产品、部门的经营业绩时,还需要外部的金融市场、宏观政策、行业分析等有关信息。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只能提供核算数据,与管理会计需要的信息的广泛性相违背。不仅如此,管理会计要进行产品、客户盈利分析,需要获得详细的产品收益成本信息以及客户交易信息和客户关系信息。但商业银行现行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是简单地模仿和照搬传统财务会计流程和原理,提供的会计信息只涉及财务会计方面的信息,忽略大量的管理会计管理信息,会计信息系统主体只是按机构、会计科目进行核算,不能实现以机构、部门、产品、客户和员工等多维度核算,缺乏支持决策的管理会计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要全面实施管理会计,其难度可想而知。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程度不高。

在商业银行的发展过程中,电算化只是单纯的扮演着核算的角色,但是对于管理方面依旧存在着疏漏,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不高,监管力度不到位。商业银行业务授权划分不合理造成了信息的滥用,严重妨碍了管理会计对于事前事中的管理工作,甚至还有电算化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利用计算机进行不合法的操作,一系列问题的存在充分地体现了电算化在商业银行的应用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都是由于应用程度不高、过于片面、流于形式而导致的。

(三)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有待提高。

通过平日的学习,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管理机制,又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是现代企业管理理论、系统理论、行为科学、预测决策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产物,融合了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要求管理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经济、金融、管理,以及计算数学等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迅速提高,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素质的参差不齐严重的影响了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推广和应用。

(四)商业银行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高。

而且也只是片面的运用管理会计,缺乏全面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管理会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应用对于我国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尝试,虽然在外国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但是在我国商业银行上至领导下至会计人员都习惯于传统的管理经验,未主动地利用管理会计的知识和方法,也没有设立特定的部门负责管理会计的应用,只是单纯的进行了理论上的模仿,应用并不够全面到位。

(五)商业银行责任机制欠缺。

管理会计以责任制为中心,商业银行责任中心网络的建立必须以纵向上的各级分支机构和横向上的各职能部门组成,在责任中心内部实行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但是,在商业银行管理实践中,各级银行与“责、权、利统一体”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距离,没有形成责权利相结合的有效机制,部门收入分配难以真正与部门绩效挂钩,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目前普遍形成了纵向预算管理的模式,层层分解落实计划和预算,但预算的具体执行者往往不参与预算的编制与平衡,这就违背了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三、解决建议

(一)完善信息系统。

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然商业银行的发展也不例外,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能否把握住信息就是商业银行把握住市场的关键。一个比较完整的银行管理信息报告系统,应该能根据各管理层次的需要,提供不同详细程度的信息。信息系统在提供信息时必须做到随着管理层次的逐级下降,所需要的信息也越具体化。由于银行管理当局要依据所收到信息和主要业绩指标进行银行的日常管理,因此,上报高级管理人员的信息必须具有相关性并对行动具有指导意义。通过对原始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压缩和重组最终形成管理信息报告,连续不断地反映商业银行动态变化趋势,直观表达经济的运行质量和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发出预警信号,超前提出财务建议,使财务管理起到未雨绸缪的作用。

(二)大力开发管理会计软件。

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安全防范会计电算化是促进商业银行重大改变的先决条件,并且管理会计要运用到一些比较复杂的计算分析方法,采用计算机可保证运算的准确性,并能节约人力资源。所以电算化的改革势在必行,银行稽核监督部门、会计结算部门、技术保障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都必须密切配合,齐抓共管,从软件开发和维护控制、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系统操作及系统环境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及空白重要凭证的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和消除等方面,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增强科学管理意识,健全会计信息系统,做大他们的相互协调和融合,真正的为张业银行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会计教育,提高人员素质。

随着知识经济体系的不断推广,银行管理会计的内容和职能大大扩展,这就要求管理会计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应改进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同时,应加强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促进管理会计人员的培育、资格认证和选拔。

(四)开展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加强对管理会计的认识。

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是对管理会计问题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是探讨其他会计理论问题的基础。全面构建管理会计体系,确保管理会计能在商业银行中发挥其作用,在银行内部建立和健全责任会计制度,才能对商业银行各部门、各产品、各客户进行盈利分析,并且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争取为商业银行在有限的投入上获得较大的收益,巩固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地位,全面应用管理会计,发挥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作用。

四、结语

通过观察近几年来的商业银行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管理会计的理论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管理会计方法在商业银行中的运用范围会越来越广,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商业银行的文化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商业银行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会计应用体系在时间上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为了使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强化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中的长期效益观,而不是只追求短期效益。我国就应该不单单学习外国的成功经验,更要制定出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促进上管理会计在商业银行中的应用。为了使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身竞争力,在商业银行的管理经营中,应当应用管理会计作法,做好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和竞争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商业银行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

作者:徐艺格 马勇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管理会计论文:公共受托责任管理会计论文

一、公共受托责任概念与内容

经过漫长的会计目标研究,会计学界最终产生两个主导性的观点:即受托责任观以及决策有用观。受托责任普遍存在社会生活中,财产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导致受托责任的产生。受托责任是受托人对委托人所付有的义务,也就是说当受托责任关系建立之后,政府作为受托方,应谨慎地遵从委托方的意愿达成其所交付的任务。当政府完成公众所托付的任务以后,还应该向公众通过会计报告总结性地报告受托责任的实施情况,以确保受托人通过有效地管理决策来达成所承担的受托责任。公共受托责任是指政府受托管理、使用公共财政资源并让社会公众了解其全部运营执行情况及受托责任运行情况,其要求政府务必将财政资源管理情况真实的反映给公众,为了确保对外提供报告的可靠性,通常还像企业会计那样应该存在独立于政府和公众的第三方对财务报告进行审计。综上所述,公共受托责任的概念应该界定为:政府机构对公共财政资源负有受托管理责任,履行管理职能并定期向受托方报告其责任履行情况的义务。依据受托责任内容的特征,可将其划分成管理受托责任和财务受托责任,鉴于此,公共受托责任可划分为公共管理受托责任和公共财务受托责任,公共管理受托责任要求非营利组织要有效地、透明地使用公共资金,以使社会公共福利增加的责任,公共财务受托责任要求公共部门遵循公认的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并供外部使用者使用。笔者觉得,应该将管理受托责任的内容划分为两大部分:公平方面的受托责任和效率方面的受托责任,即公平责任和效率责任。受托人在管理委托人托付的财产时,在管理和使用上要有效率,也要注重公平。对公共部门来说,尤其要注意平衡这两个方面,相互促进,不可偏废。

二、基于公共受托责任构建政府管理会计框架的合理性

(一)公共受托责任与政府管理会计之间关系密切

首先,政府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是评价公共受托管理责任的实施状况,所以公共受托责任理论是政府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对政府是否履行受托责任的行为以及为运行此活动而发生的相关行为的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是政府管理会计的本质。公共受托管理责任要求政府部门务必对其决策和预测的执行结果承担责任,评价时,需要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具体划分成多个部分,并选择相关的管理会计技术来核,同时将运用这些管理会计技术及其实施结果联合起来,对公共受托责任形成系统的评价。其次,政府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公共受托责任,一是政府管理会计的兴起是新公共管理引发的公共受托责任内涵转变的内在动力。二是新公共管理的兴起和发展与政府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关注受托责任有关。三是构建的政府管理会计具体框架和方法,与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内容、范围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再次,政府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的推行起催化作用。对政府部门的绩效进行考核以及检验公共受托责任的运行状况是政府管理会计的工作,对政府形成有效管制,是督促政府更有效的履行公共受托责任的重要手段。政府管理会计可以财务信息汇报给内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有助于他们核实政府作为受托者是否依照委托者的预期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有助于政府管理层了解由过去决策导致的结果,帮助管理层分析和指导以及强化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有助于政府部门依据不同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最优利益来制定决策;有助于达成政府的长远发展和整体目标。

(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下构建政府管理会计的必要性

从财政学观点来讲,公共财政资金由公众提供委托政府部门进行管理,从而形成委托关系,公共资源是政府部门必须要履行的公共受托责任。构建政府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以公共受托责任为基础,构建政府管理会计对象、目标、要素、功能、报告等。通过政府管理会计评价体系,能更好地提升政府服务的透明度和公共财政资源配置效率。从公共管理学观点看,按照公共管理相关内容,政府应该运用有效的方式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积极地反馈给社会大众。所以需要更有效率的进行公共资金管理,越发重视公共资源管理的“效率、效果、效益”。从会计视角看,会计本质是为了使相关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做出更有效的判断和决策,这就要求政府以公共受托责任导向,在发展完善政府财务会计的同时,积极探索政府管理会计。因此公共受托责任理论下构建政府管理会计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政府管理会计框架设计

(一)政府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

管理会计的理论框架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体系所构成的框架,现如今基于目标起点论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要素构成主要有两个。全美会计师协会附属的管理会计常委会对管理会计理论框架给出论述,管理会计目标处于其理论框架的研究起点,政府管理会计的其他内容受其约束和影响,其框架的构建离不开国外政府管理会计重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受以上主张启发,笔者对本文的政府管理会计理论框架构建提出了个人建议。起点从政府管理会计目标入手,尔后一边分析政府管理会计的假设和原则,另一边阐明政府管理会计的职能、对象和要素,最后阐述政府管理会计的确认与计量。本文从政府管理会计目标出发,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报告决策有用的信息,确保政府受托的有限财政资源得到最有效和最大使用效益,从而使社会闲置资源得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符合管理会计理论框架逻辑出发点的条件:它具备联结管理会计系统本身与影响管理会计外部因素的功能,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只有以政府管理会计目标为逻辑起点,才能把其他理论要素有机结合起来,构建一个具有条理性的管理会计理论框架。

(二)政府管理会计对象、要素与功能

1政府管理会计对象

关于管理会计的对象,国内会计学界主要有以下观点:资金运动论,随着无形货币转化为资金,会计追求的是价值保值和风险与收益相权衡。会计核算对象是资金收支,它也是维系组织内外的枢纽;现金流动论,这种观点把现金收支当作管理会计对象,经过对政府部门的现金流动分析,可以为组织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效益并提供重要的信息;价值运动论,该学派认为价值差量在部分领域作为管理会计的技术处理对象,事实上作为管理会计对象的是价值运动;信息运动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大体上是相同的,是当代会计系统的两大分支,即对经济活动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更好的进行控制。综上,虽然我国会计界对管理会计相关内容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其看法不一致主要体现在以下内容:管理会计对象是资金收支核算;管理会计对象是组织的运营活动,是组织运营活动中的价值增值运动。

2政府管理会计要素

管理会计要素是管理会计对象的具体化和明确化,由于管理会计的对象是政府运营活动中的资金运动,主要研究如何根据社会需要,协调其内部及外部环境,尽可能的发挥各相关人员的最大潜能,使公共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向内部信息使用者和外部使用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进而增强政府部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孟焰(2004)提出,因为管理会计对象主要核算政府内部运营情况,管理会计要素是对管理会计对象的详尽化和明晰化,以控制、预算、决策与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所以,政府管理会计要素的计量应该建立在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之上,政府管理会计要素具体可划分如下:收入与支出要素、资产以及负债要素、预算要素、人力资源要素、成本与作业要素、绩效要素、责任会计与项目管理要素。综上所述,以上管理会计要素的衡量,大体上以管理会计应考虑的衡量标准为起点来确定的。会计对象、会计假设和会计目标三者同时影响会计要素的确定,会计对象则需要会计主体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需考虑会计的完整性、有效性和持久性兼顾。而会计要素受会计假设的制约,需要规范财务信息提供方式的同时考虑会计目标的条件,其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的呈现同时从客观上反映会计目标的需求。

(三)政府管理会计确认与计量

1政府管理会计确认

管理会计确认是为达成管理会计目标而对会计对象按一定标准进行辨识的过程,可分为初次确认和再次确认,政府会计受托责任报告编制基于以下四种编制基础:有现金制、修正现金制、应计制以及修正应计制,政府管理会计在日常运行过程中会遭遇难办的现实问题:一是在决策实施过程中,应该考察决策的效率与效果,当会计信息表明决策目标实施情况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别时,则应该遵循必要程序,修正政策或决策,采取有效行动。二是在决策过程中,怎样能使有限的财政资金进行有效配置,实现帕累托最优,实现和谐公共财政;我们知道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收付实现制做为会计的确认基础,我们不能否认收付实现制的作用,充分让国家预算管理成为重心,及时有效地了解执行情况,保证财政的供应。但是笔者认为在各种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收付实现制显然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政府管理会计的需要,首先收付实现制无法客观表达实际财政活动的成果,会造成各种信息的假象,因而致使会计信息不能完全制定决策和显示绩效。另外不能准确的在会计期间进行合理计算,不能有效地提高信息利用率和检验绩效等等,因此引入权责发生制是十分有必要的,它是我过政府实现职能转变的必然要求更是完善和改革财政管理体制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政府在目前的情况下并没有成熟的使用权责发生制,所以,政府管理会计应当主要运用应计制,辅之以现金制的会计基础,或使用修正现金制或修正应计制,才可进行客观的预算和落实计划控制,从根源上确保决策有效。政府管理会计的确认标准大体包含:(1)财务会计确认需要以业务发生凭据标准,也就是即将确认的会计事项已经发生并有足够的证据以验证。对于管理会计而言,由于其更倾向于对未来事项进行预测和决策,因此财务会计确认准则对管理会计并不适用。(2)要素定义特征标准,即对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的确认,务必与某一会计要素的含义和基本特征相吻合,不然没有办法将其划分为某一会计要素予以入账和报告。(3)财务会计确认采取可靠货币金额计量基准,也就是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会计业务应该以精确的货币金额予以计量,同样这一确认标准对于管理会计不适用,因管理会计是以预测和决策导向,主要针对现在和未来事项。但无论如何管理会计确认仍然要通过应用先进的管理会计技术,尽可能使预测的金额接近实际。

2政府管理会计的计量

政府管理会计的计量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必经环节,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看,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对目前全方位计量,政府管理会计需要对政府进行全面计量,因此在管理会计计量方面应适当引用公允价值计量。会计计量是建立在确定计量标准上,计算业务实际发生的量化金额,例如资产与负债、费用支出、绩效、预算、收入等计量方式。

(1)成本的计量。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发生的、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股东分配股利不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政府日常工作中常涉及到的费用主要有:外购材料、燃料和动力,设施的运转与维护费用,工资及社会保障费,其他公务费用,具体包括所有运营活动(包括折旧)的完全成本,人工成本(包括养老金负债),利息和其他融资成本,资本资产的使用,财务资产应计利息的变动,汇率变动的损失等。在应计制制度下应确认的是费用不是支出,将费用按照各项分类就是成本,政府成本又分为人工成本、固定资产运行成本、公务成本三类。进入新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开始重视成本计量,把它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工具。

(2)预算计量。

预算计量是政府会计中至关重要的计量手段,对各级政府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均适用。预算计量是以预算(企业预算和政府部门预算)管理为优秀,以经济和社会整体发展为宗旨,以预算分配管理为优秀,用来核算社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范畴中的政府行政机构、事业单位、非营利企业预算资金的计量方法。政府行政部门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更多要考虑社会效益,而不单考虑其营利性,一般是通过其对外提供的服务,为社会建设、上层建筑和人民生活质量更好的进行服务。

(3)收入计量。

新《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出:“收入应该当遵循事先约定好的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条约协定的价款进行计量,但不包括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条约协定的款项不公允的事项。若事先约定的款项的收取采用递延形式,事实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理应遵循应收的合同或条约协定价款的公允价值决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由于政府的特殊性,使得政府在收入计量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除了一部分有经营性业务的单位,其他都采用现金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现金制都显示了巨大的缺陷,这就要求我们需要进行收入计量的改革,向应计制转变。应计制的计入不仅有利于真实披露政府会计信息,政府部门有效的业绩考核,防范财政负债风险,而且有利于财政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4)绩效计量。

政府要有效及时的达成目标,务必构建一套可以付诸行动的绩效计量系统。绩效计量系统总体上来说有两个主要任务:收集和使用绩效信息,完善政府管理,政府通用的简单的绩效计量模型在此不适用;通过绩效信息的披露,让财务信息使用者增进对政府运营活动的理解,使政府能报告并能解除各种受托责任。即绩效计量是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改变不良行为的,能够对他们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排除人为在绩效计量上的影响,很可能会使绩效考核“形同虚设”。因此要有效使用绩效考核,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和素质,并且秉承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将政府管理与绩效评价有效连接起来。

(四)政府管理会计报告

政府部门通过向管理信息使用者提供政府管理会计报告来供内部工作人员制定政府预算、政府绩效考评使用,它是政府部门基于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活动过程进行确认水平之上,依据准则的要求反映政府管理会计相关的财务报告,是政府管理会计的终极产品。其报告本质上是将政府日常管理会计核算所形成的零散信息进行周详分析、分类的过程。由于政府的公共性质,政治和非营利性等特征导致政府管理会计报告不仅对外报告,而且对内报告。政府管理会计报告的优秀是汇报报告实体的管理运营成果,即它需要相关、真实、充分和可理解的信息,帮助利益相关者评估报告实体“提供了多少有价值的商品或服务、使用了多少财政资源、取得了什么效果、资源运用在哪里等”。政府受社会公众的委托,担负着一定的受托责任,大众作为委托方有权利要求政府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而政府作为受托方有义务向公众报告受托责任实施状况,委托方得以评价他们受托责任的履行状况。因为政府受托责任的报告和计量较为繁琐,同时使用经济性、定量指标和考虑非经济性和定性指标。政府管理会计报告要提供对公共财务资源使用和结果以及政府拟定与公共政策等政治方面相吻合的信息等。从公共受托责任的视角来讲,从管理控制开始的受托责任的建立,是为了能确保受托人工作质量满足委托人要求需要确定委托标准。受托责任的履行,管理会计要对受托责任的履行进行核算和控制,控制受托责任的履行过程,约束受托偏离受托责任行为。受托责任的关系解除,要依赖内部审计工作和委托人鉴证共同来完成。

作者:李根旺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财务处

管理会计论文:海外管理会计论文

一、海外管理会计理论介绍

(一)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一般以销售预测为起点,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并在此基本上编制预测的财务报表及附表。它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与经营、财务、投资等价值流相关的总体计划,是整体战略发展目标的细化。全面预算管理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大型企业中获得有效应用。

(二)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是随着企业间接成本的提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会计理论。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中,成本直接分配到核算的产品或服务中,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企业间接成本比重提升以及间接费用的成本动因复杂多样,传统简单的分配方法导致成本分配严重不合理。作业成本法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把作业收集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使产品或服务成本(特别是间接成本)能够更加科学地分配。作业成本法的缺陷是设计和实施成本较高。随着企业所处的环境、技术等发生了剧烈变化,关注内部成本和收益的传统管理会计缺乏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难以适应企业战略管理需求,战略管理会计应运而生。1981年,英国学者西蒙提出战略管理会计理论,该理论是在确立企业长期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内外部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并实施战略目标。

(三)经济增加值

经济增加值是为了适应追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会计理论,美国斯特恩•斯图尔特管理咨询公司于1982年提出经济增加值评价理论。经济增加值采用税后经营净利润与资本成本的差额作为评价企业绩效的指标,充分考虑了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增加值的计算需要根据企业现有的财务报表,对有关会计项目进行复杂的调整,调整标准因企业而异。

(四)平衡计分卡

针对传统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的局限性,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创建了平衡计分卡分析工具。平衡计分卡由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组成,旨在实现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滞后指标与领先指标以及企业内部绩效与外部表现间的平衡。目前,平衡计分卡已由简单业绩评价工具进化为战略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需设计参数及权重,主观性较强,且涉及面广,执行难度较大。

二、海外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应用

在不同发展阶段,海外管理会计理论在不同的企业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20世纪20年代,全面预算管理在通用电气、杜邦、通用汽车公司得到成功应用并得以推广。目前,全面预算管理逐渐发展成为兼具控制、评价、激励等功能的综合贯彻企业战略方针的管理工具,并已成为西方国家企业集团实现管理控制和对其子公司经营业绩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作业成本法自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后便得到应用,在1995~1997年间达到应用高峰。到20世纪90年代末,作业成本法的运用因出现失败而备受质疑。当前,海外企业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持谨慎性态度。战略管理会计被公认为是20世纪末以来管理会计领域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在大型企业(如戴尔、苹果)中得到广泛应用,且趋于将战略管理会计融入到企业的信息系统中。不过,由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内涵十分丰富,目前海外并未形成统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使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受限。经济增加值已在世界500强企业中获得广泛使用,如西门子、索尼、可口可乐等。1993年,IBM、GM、运通、西尔斯百货等公司的总裁被裁,就是因为这些公司的重要股东“加州公务员退休基金”以经济增加值作为衡量企业绩效的重要依据并否决了管理层,可见经济增加值业绩评价之功效。平衡计分卡是海外企业采用率最高的一种管理会计工具。据初步统计,平衡计分卡全球企业平均采用率高达50%左右,其中,美国企业为60%左右。在具体指标设计方面,平衡计分卡在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应用。

三、对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的建议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相当长的一段时期,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基本上是照搬前苏联以成本为优秀的内部责任会计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引入平衡记分卡、作业成本法、本量利分析工具,企业管理会计水平得以明显提升。但整体而言,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建设本土化进程较慢,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运用于实践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我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本土化建设应朝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本土化

从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中可知,海外管理会计理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不同企业中的应用并不相同,管理会计分析工具的参数、指标设计亦有差异。因此,我国要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我国管理会计已有不少实践,但目前仅限于经验总结,缺乏对本土化经验的进一步挖掘,应在充分吸收海外管理会计理论精华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套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

(二)管理会计理论应用的本土化

管理会计源于实践并与实践相结合。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体现在将海外管理会计理论与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相结合,与中国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建立符合中国实际并提高企业会计和决策管理水平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三)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主体的本土化

从海外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历史来看,管理会计理论的提出离不开智力因素的推动。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主体,既有政府部门、企业单位,也有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特殊国情的产物,承担了行政机构的部分社会责任,特别是在财政部主管全国会计工作、负责建立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背景下,事业单位在研究管理会计理论方面大有可为。同时,事业单位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在熟悉双方管理会计研究需求方面发挥独到作用。在建立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中,中国可以形成诸如研究基地、流动研究站等形式的产学研联盟,发挥多方研究和实践优势,共同推动中国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发展。

四、对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建议

海外管理会计理论对我国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产生很大影响。1999年,原国家经贸委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2010年,国务院国资委将经济增加值作为中央企业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2013年9月,财政部在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中推行作业成本法;2014年10月,财政部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我国管理会计指引已从简单的推广理论应用发展到全面推行体系建设阶段,下一步将提升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建设的质量。

(一)加快制定管理会计理论准则,建立完善的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理论准则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基础,为管理会计应用提供概念指导。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了《管理会计公告》,加拿大管理会计师协会了《管理会计指南》,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了《管理会计正式术语》,国际会计师联合会了《管理会计概念公告》等,每个国家管理会计准则的内容不尽相同。财政部作为主导指引体系建设的主管部门,应结合外国经验制定适合于我国的管理会计准则。

(二)建立完善企业反馈机制,提高应用指引的可操作性

应用指引体系建设目的在于推广管理会计中成熟的理念、工具为企业所用,提高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应用指引需在满足一般性企业需求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各类企事业单位及特殊行业的实践情况,并对企业应用这些理念、工具的详细反馈进行梳理,形成案例库沉淀。同时,应用指引需解释管理会计理论应用条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效果、存在的问题等,从而使应用指引可以真正指导实践。

(三)增强应用指引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海外管理会计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其适应性。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协会的《管理会计公告》既包括基本概念的规定,也包括管理会计方法、活动的介绍,亮点在于其根据环境的变化逐步加入了环境会计、金融工具、电子商务、提升综合竞争力等内容。鉴于财政部的《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刚刚出台,建议财政部在借鉴海外发达国家或地区有效做法、科学总结我国先进企业管理会计实务的基础上,本着先急后缓、先一般业务后特殊业务、“成熟一批,一批”等原则,逐步研究一系列的应用指引,并保持应用指引的开放性,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正完善指引。

(四)加强指引体系的主体建设

除财政部等部委外,还应发挥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的主体建设作用。国外的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在管理会计指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本国管理会计准则,并在全球推出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引领人才导向。虽然我国国情有所不同,但是行业协会及科研院所主体建设作用的发挥将大力促进指引体系的建立完善。对于行业协会,需提高其行业研究及监管能力,可出版具有洞察力、时效性的刊物并形成合理的管理会计师考核机制,引领理论发展前沿及人才导向;对于科研院所,需加大产学研结合,并提供专家咨询,为应用指引献计献策。

五、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及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会计准则体系,并建立了以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师为基础的会计职称体系,以注册会计师、资产评估师为主体的中介会计服务体系,以高校、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为主体的会计教育培训体系,会计从业人员数量快速扩张。相对于国外而言,我国会计人才的素质与质量有待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大多从事财务会计的工作,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比例很低。在当今大数据、云计算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以管理会计提升管理能力及市场竞争力的需求与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数量、质量不足形成强烈对比。我国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培养及信息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能力框架并完善现行的会计人才评价体系

目前,管理会计人才需要具备哪些能力以及采用怎样的方式来培养和考察这些能力尚不明确,因而需要尽快建立明确科学的人才能力框架、培养标准以及评价体系。

(二)加快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与海外发达国家差距明显。美国有着完善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评定机制;且企业内管理会计人才占到90%,财务会计只有10%。在我国,外管局培训中心虽然与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联合推出了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并取得一定效果,但还是缺乏被广泛认可的规范性组织,来主导管理会计人才评定;我国企业内管理会计人才仅占15%,大部分财务人员从事传统的财务记录、核算工作。应优化、创新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制定多方面的人才培养计划,适时推出我国管理会计师的考试评定机制,缩小我国管理会计人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与海外的差距。

(三)打造多层次管理会计人才队伍

推动管理会计教育改革,加强会计高端人才培养的同时,重视管理会计人员的再教育。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并发挥高等院校作用,进行教学模式改革,为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供应充足的人才队伍。

(四)完善管理会计机构设置,将管理会计内化于企业信息化系统中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良莠不齐,大型企业,硬件、软件配备较为齐全,但是存在会计人员信息化技能不高、应用流于形式、财务模块与其他模块互通性差等问题;大多中小企业更是处于信息化建设起步阶段。下一步,我国管理会计的实施需要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如战略管理会计需要将企业战略内化于企业信息化系统中,并贯彻到企业环境分析、成本核算、业绩评价等各个方面。同时,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撑的财务共享中心。

作者:陈少强 肖夏 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国有经济研究室副主任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管理会计论文:国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论文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述

这里所说的财务会计主要是指企业相关管理人通过调查统计等方式来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并得出清晰的结论,能够让企业利益相关方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但是财务会计的执行一定要遵循两个条件,一方面是财务会计工作必须按照企业和会计体系的规定;另一方面是保障企业会计的计量原则得到合理的确认。所以,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工作的同时要保证会计体系信息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客观性。所谓的管理会计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和会计结合起来,采用有效的计划来预测管理企业的经济生产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可以知道企业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会计体系中的两大支柱,在企业会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理论内容也比较相似,两者具有紧密的关系,进行财务会计活动的时候很大程度上我们也要用到管理会计的部分职能,比如管理控制功能。企业经济管理人在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的同时,也离不开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因此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把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前财务会计中的问题,才能从多方面去获取信息,多角度分析财务信息,才能让会计信息更加透明化和清晰化,提升会计信息的内在价值,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

二、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内在联系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会计对象相同。就关注重点来说,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差别。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全面科学地反映会计主体已经发生的事件;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企业未来的可能发生的经济事件,两者所反映的时间段是不同的,存在一定的时间差。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综合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以企业的经营活动为研究主体,只是一方反映现在已有的,另一方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着同源的信息资源。根据会计体系的相关信息显示,会计体系的生成主要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的出现主要是向企业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咨询和信息服务,为企业经济的发展树立一个指向标,所以,会计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帮助企业进行经济决策的信息系统。会计体系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即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者在信息提供方面也存在差别,如信息提供的准确性、及时性及客观性等。另外,两者的信息使用者也不相同。这并不意味着两者在信息领域方面毫无联系,值得关注的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用到的初始信息都来自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原始信息,之所以在信息提供方面存在很多不同,是因为两者自身特点不一样,因此需要各自对同源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得出的信息必然存有区别。

三、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并健全财务管理机制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的一个分支,其在会计体系中发挥的功能日益显著,因此,企业在对管理会计定义的时候,会给予管理会计一个相对较高的地位和评价。这样有利于实现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控制和管理,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考核,从制度上来强化管理会计,有利于加快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步伐。

(二)建立和细分辅助核算

要在会计准则要求的统一形式下来设定两者的不同辅助项目,通过客观的辅助核算项目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更加规范、更加全面的财务信息。但是我们要注意不能过于细分辅助核算项目,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核算的工作量。企业要提前设定好一套全面的会计辅助核算,接着,相关工作人员再对核算项目进行选择,这样不仅能够达到辅助核算的目的,还能减少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辅助核算项目的工作效率。

(三)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养也是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融合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素养,首先就要改变他们原有的会计工作观念,及时开展培训,让会计工作人员及时更新知识,了解最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规则,提升会计人员的工作水平,要让他们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和重要地位。其次,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业务素养。一方面要让企业工作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对自己部分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和限制。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相关会计要求,为业务人员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业务人员在实践中明确会计要求,熟悉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将会计工作人员培养成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注意新鲜血液的补给,积极招聘外来高素质人才,打造属于企业自身的会计团队,还可以挖掘企业内部的优秀员工,并对其加以培养和认可。

四、结语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已经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我们首先要掌握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本概述,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有一个明确的理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从制度上来强化管理会计,另外还要建立和细分辅助核算项目,注意核算项目的工作量,并在此基础上注意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转变传统的会计工作观念。

作者:王晶磊 单位: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管理会计论文:企业经营创造下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企业经营中的意义

1.给企业制定相关决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管理会计企业经营当中最主要意义为给企业制定相关决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现如今,国内外多家知名企业在有重大决定要制定以前都会对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做反复研究与探讨。原因是管理会计相关信息某种特殊程度上可以真实、全面将企业经营情况反映出来。

2.督促企业管理层对企业中经营活动相关情况进行控制。

日常企业经营活动当中,客户需要是非常主要的考虑因素,管理会计相关活动当中对客户信息统计及核算是非常有必要的,管理会计的这些信息不单可以给生产部门供给市场需求有关信息,而且还可以合理引导企业的管理者对经营管理的相关策略做第一时间的调整,对生产经营的风险发生起到有效控制与防范作用,间接给企业创造部分价值。

二、我国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中出现的问题

1.管理会计基础偏薄。

我国企业基本上都是规模相对不大,资金链紧缺,工资不高,家族型企业偏多等特点,而针对于我国各企业里的管理会计,工作方式仍然是电算化形式或者是记帐现象也比较普遍,这样的企业几乎吸引不到高端技术人才。尤其管理会计是一种新兴行业,我国企业对它的理论还不是很成熟,仍在简单介绍方面停滞不前,实践应用方面仍比较欠缺。较差的基础阻碍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发展质量,甚至导致了决策与目标的不明朗,造成我国企业发展迟缓。

2.管理会计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完善体系与制度。

放眼我国企业内部,很多企业没有一个严格的企业内部监控部门,更有甚者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同企业经济效益对立来看。通俗一点说,我国大多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各个企业之间的内部控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重点在于会计信息内部控制,这对各企业掌握好财政具有相当深远的影响。并且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缺少健康经济秩序、完善管理制度与法律做后盾,因此实际操作起来是麻烦连连的。

三、我国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整顿措施

我们主要从外部整顿与内部整顿两个方面对管理会计为企业经营创造价值现状进行改善:

1.外部整顿措施。

(1)将管理会计的指导法规与组织机构做完善与统一构建工作。

首先把管理会计法规完善化。管理会计的应用大部分内容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所提供的信息不需要告诉给外界知道,所以建立在理论基础上的相关法规制度是没有必要的。财政部对于管理会计准则制定或者有指导意义的辅助会计管理相关制度。第二,为交流沟通创造有利的基础,定期开研讨会,或者开办一系列相关的活动,让这些勇于实践的人把自己经验还有教学都互相沟通一下,总结起来再进行一下分析,这个理论是需要在实践当中逐渐累积起来的。

(2)构建合理的经济体制结构。

管理会计的理论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基础,其主要的作用与目的就在于帮助企业明确产权、建立现代化企业相关制度、使企业内部结构得以最大化完善,除此之外,还要尽可能使市场经济的体系发展趋向于成熟。

(3)加强执法力度

这就要求国家有针对性地出台相关政策,使企业的会计人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依次强化会计基础工作,建立企业内部专业的队伍。

2.内部整顿措施。

(1)使管理会计的应用重点转移甚至是扩大。

管理会计的应用重点比较单一,优化主要措施为对企业完整认识,计划,对管理会计各方面落实的鼓励。

(2)对管理会计的专业化进行鼓励。

管理会计长期以来一直是财务会计的附属,管理会计对于岗位的专门化,作为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第一,设置管理会计的岗位,充分发挥企业内部财务部门的管理职能,由专门的机构做好管理会计的核算、与控制,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与以往的管理会计理论相比较来看,与一些“形式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第二,建立专业的管理会计队伍,不仅要求其具备应有的管理与核算等技能,还要尽可能使管理会计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决策中。

(3)通过定期培训,将企业的内部人员整体素质与能力提升上去。

只有企业管理层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重要性,产生对于管理会计依赖感,又能够明确管理会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当中操作人员对于管理会计又有一定意识的时候,才可以确保管理会计机制于企业内部顺利运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当代管理会计还有很多欠缺,阻碍了我国企业合理有序的向前运行,但是这些现状与问题不应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向前发展运行的绊脚石,我国企业要深刻反思,及时纠正错误,并结合企业管理会计现状,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制度,坚信我国国家方针正确引导下,加上我国各企业的努力奋进,我国企业定能紧跟时代潮流,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拔得头筹。

作者:潘蓓 单位:南京城市职业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证券公司战略管理会计论文

1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和作用

1.1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

第一,是将管理会计定义为运用合适的技术和概念来处理某个主题的过去、未来的相关数据来帮助管理当局制定的适当经济目标,同时以实现这些目标作出合适的决策为目的;第二,则将其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计划、评价及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分析和报告的过程。战略管理会计的定义为用于构建与企业间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战略有关信息提供与分析。也有人认为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了强调比较重大的战略问题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层所关注的那种管理会计方法,通过运用财务的信息来发展具有远见的战略,以图取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1.2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

战略管理会计是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能够通过对环境的审视、对竞争者的分析以及能以战略的眼光看待其内部的信息,它的战略方法和手段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还可以为企业的财务战略提供一些会计信息和技术支持。

2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我国证券公司的必要性

资本市场的动荡给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曙光,证券公司的收益来源主要是证券经纪业务,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却又陷入低迷的阶段,有很大一部分的投资者均损失惨重,这严重打击了一些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当投资者的热情开始较低,那么开户者也将大大减少,直接导致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的收入大幅度的降低,给证券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会损失惨重。所以,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需要引进全新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对企业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客观分析,结合自身的劣势情况来制定明确战略。但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的管理中仍然存在着大量问题,第一,业务的内部结构不够完善,对于行情的依赖程度很大,忽视了企业自身的长远发展,使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变得极其缓慢;第二,有些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松散,管理人员经不住市场诱惑,导致其自身理念产生很大变化,采取不正当的竞争方式;第三,对于员工工作的评估体系不够完善,业绩不突出,公司无法及时了解到下面的经营状况,导致公司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必须要对证券公司进行改革,最好是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来管理公司的发展,最好是制定一个整体的战略规划,这有利于保持公司的稳定收益,同时能够加强公司对于内部的有利控制,因此,将战略管理会计应用于我国证券公司是必然的选择。

3证券公司应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措施

3.1整顿内部结构,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打好基础

公司内部理论框架的构建是战略管理会计实施的基础,所以对于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应对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认识公司本身优劣势,然后将战略管理会计慢慢应用到证券公司的管理以及金融业的发展上,深刻的把握战略管理会计的涵义和内容,将其所包含的理念与证券公司的实际发展理念结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完善和健全的理论管理体系,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真正的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战略管理会计方法。

3.2营造管理环境,树立战略管理意识

受到国际形势的影响,战略管理会计非常适合我国证券公司的引用和发展,其发展前景日益广阔。不过,在公司的运用和推广过程中,应对为战略管理会计的运行构建出一个适宜的管理环境,打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氛围,这样有利于战略管理会计理念的运行和传播。另外,还应当使公司内部的员工树立起战略管理意识,引导员工改善传统的工作理念,积极促进各个部门间配合,将大胆创新的意识植入到员工的心中,使战略管理会计及其管理的理念转变为公司专门的管理体制。

3.3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

优秀的战略会计人才能够在提供技术支持的同时,还能引进先进的发展管理理念,所以证券公司应该采取不同的方法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战略管理会计人才。同时,企业还应以战略的眼光纵观全局,转变其自身的传统观念,积极探索出一套适合证券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体系,结合公司的实际,将其完善,并认真加以实施,这样就能充分的发挥战略管理会计的作用,从而促进证券公司的良性发展。

4结语

战略管理会计在证券公司应用应当做到整顿内部结构,为战略管理会计的实施打好基础、营造管理环境,只有做到树立战略管理意识、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完善战略管理体系这几点,才能促进我国证券公司的进步,推动我国金融经济发展。

作者:喻鑫 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管理会计论文: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论文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会计是对企业财务信息进行管理的经济系统,主要任务就是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不仅是为提供经济信息而存在的,它有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这也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能够实现融合的本质原因。从另一角度看,管理会计实质上是财务会计的拓展,二者是相互依存的,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管理会计的应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财务会计,这也就为为二者的融合提供了客观必要性。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现状

我国当前的大多数企业对于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可行性较强的融合办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之间的沟通交流相对较少,计算机技术还没有充分的应用到会计领域中,企业间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也不是很到位,领导的思想意识没有正确树立等因素都成为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之路上的拦路石。

三、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依据不同的规范产生的问题

管理会计容易受到企业价值规律和经济理论的影响,主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和为实现经济效益所指定的计划,以满足管理人员的要求为主,所以在会计准则中对管理会计的要求相对宽松。但对于财务会计而言,需要严格的按照会计准则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会计活动。财务会计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管理要求对会计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处理企业的费用信息和财产状况,严格依照国家规定进行整合、处理,所以财务会计要比管理会计更为严格、规范,这也就使得二者的融合出现管理程度上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数据共享存在的问题

财务会计的会计活动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保证其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正性、公开性,最终还要向企业提供财务报表形式的企业经营信息。但是管理会计就不会受到相关会计规范的制约,在应用过程中更加的灵活、方便,在向企业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时不会受到形式、格式的制约,提供会计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便利,信息量也比较丰富。但是,两种不同会计信息的对接有较大的不便,不利于会计信息数据的共享。

(三)会计从事人员的素质问题

会计从事人员的态度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有着一定的影响,我国的企业内部会计从事人员,其整体专业素质和知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会不断发展,各类大中小型的企业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虽然国内各大院校都开设了会计专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会计人才,但也无法满足企业对会计管理人才的大量需求。另外,大部分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还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而财务会计人员和管理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大有不同,使得二者在融合时,会计人员的沟通协作能力难以融合。

四、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与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企业的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的会计制度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帮助,也能够为企业中的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会计制度能够对企业生产经营中各类信息的归纳整理、分析总结、核实上报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是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工作都要遵循的重要环节。在企业中建立融合性的会计制度时,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的自身情况,既要明确规定管理会计的职责,使企业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又要以财务会计为主体,保证向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因为我国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部门,致使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业务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所以,企业应该将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逐步组建一支管理会计队伍,将管理会计体系独立出来,使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既脱离又融合,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

(二)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

对于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对其思想进行转变,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会计观,提高对会计行业的认识水平。会计人员总是会被误解为企业的记账员,由于长期的习惯于不被重视的环境,连会计人员自身对会计工作的认识也产生一定的偏差。所以,会计从事人员要端正自身的工作态度,以严格的职业要求来约束自己,努力的学习会计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企业也要在对内部会计人员培训的同时,大力引进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精英型的会计团队。

(三)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信息的交流共享中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在存在区别的同时,也免不了其同源的性质,管理会计主要依靠财务会计的数据开展工作,根据财务会计的数据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通过统计的方式获得报告。而财务会计的数据主要是通过会计的计算、确认、表格填写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形成报表式的数据汇总。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数据获取的途径上看,完全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数据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建立在二者汇总信息之上的数据加工、处理,能够使所有的会计信息都包含其中,便于数据信息的查找,之后再通过数据管理系统的建立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数据对接提供平台,进一步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实现会计数据信息的无缝对接。

(四)构建科学合理的融合体系

企业会计想要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通过构建科学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体系,使企业的会计活动能够不断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需求,避免企业经营活动中一些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出现。目前企业会计方面,管理会计的地位远不及财务会计,这就要求融合体系要通过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平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首先,企业管理层要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在日常的生产经营中合理利用管理会计;其次,要强化管理会计的教育工作,开展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帮助企业员工了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再次,对于基础会计数据信息的采集要通过恰当的方法获得,保证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有效融合;最后,要对财务信息进行优化,对会计工作进行细分,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

(五)树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

在我国现代企业不断崛起的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利益,使企业稳定、长远的发展。但是企业对于会计工作的认识还存在一些盲点,导致会计的管理职能没能有效发挥。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要加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树立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意识,进而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六)改进财务资料和会计报告

进一步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要在财务资料的格式方面进行全新的设计。第一,在会计报表原有格式的基础上,增设一些信息码和类别信息,这既能解决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过程中会计信息重复筛选的问题,又能为管理会计的工作带来方便,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第二,可以增设备注栏,方便记录难以分类的会计信息。第三,在将二者融合的同时,对会计报告的形式要根据其不同需求进行不同设定,保障信息使用的便利性,进而提高决策效率。

五、结论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要求企业要加强对生产经营的管理工作,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就成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是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在融合过程中一定要看清存在的问题,不断寻求解决的方法,协调二者的关系,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保证企业平稳运行。

作者:余鸿 单位:鞍钢股份有限公司鲅鱼圈钢铁分公司计划财务部

管理会计论文:现代企业管理会计论文

一、加强企业管理会计的有效措施

(一)树立现代化观念

身处在当前这个信息发展迅速的经济信息时代,市场的各种风险是瞬息万变的,因此,企业应当树立起先进的风险观念。企业所面临的理财环境是多变的、复杂的,如果要想获得利润,就必须要承担必要的风险。而最为重要的是企业决策层以及财务会计人员都应当树立起信息化观念,确保企业在紧跟时展步伐的同时能够抵御各种风险。树立信息化观念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努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快捷的、全面的、精准的信息,为企业的投资以及筹资等各种决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另一方面,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还需要熟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为企业的管理提供决策从而促使企业不断调整自己的管理战略,从客观上为企业创造一定的价值。由此可见,在多变且复杂的市场经济大环境里面,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应当树立起先进的信息化观念,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健全内部审计,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

现代企业要想加强管理会计,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会计信息的质量,建立健全会计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核算管理,确保企业财产的安全、完整。企业可以通过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以及独立性提供保障这一措施促使企业的内部监管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当以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为依据制定出相关的监督内容、监督原则、监督责任以及监督方式等,建立起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现状的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强化对内部会计管理的评价、监督。此外,企业还需要针对市场的新环境、新形势以及自身的薄弱之处及时对会计政策进行改进、修订,有效结合外部监督跟内部审计,形成一股强大的监督合力,促使企业的长远发展更加规范、更加健康。

当然,站在企业的角度,如果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几乎无法改变一些很难的问题,需要得到社会舆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其一,国家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时应当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而区别对待,为健康发展企业提供环境保障。针对那些管理会计不合规的企业应当及时要求其进行整改,并对整改的效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其二,国家的司法机构应当针对企业的会计管理现状进行适当的介入,对于存在管理会计信息造假的现象给予法律惩处。如果一些造假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那么司法机关应当跟相关法院取得联系,通过司法的途径解决造假问题。其三,政府应当面向社会开通公开的举报渠道,有偿收集一些企业的会计信息造假情报,强化法律的执行力度。

(三)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基本的竞争要素这一认识是任何一个现代企业都必须具备的。因此,企业应当加强对自身会计人员的管理、考核以及培训,树立先进的管理思想,在积极提升会计人员素质的同时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首先,企业应当加强对从业会计人员资格的管理。现代企业需要提高入职会计人员的门槛,只要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就必须是持证上岗,从根源上确保企业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针对在职的会计人员,企业应当举办一些会计人员的上岗考试,致力于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其次,企业应当加强培训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在今天,社会大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就是会计人员的“诚信”,于是政府以及企业等都应当加强管理力度。应当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实施专业的培训,促使他们养成廉洁奉公、爱岗敬业、坚守原则的职业操守,在发挥会计监督职能的同时积极维护财经纪律。

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对在职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现代企业应当针对内部的在职会计人员设计一些考核制度以及培训活动,针对新出台的制度或法规要第一时间开展培训,帮助会计人员及时了解新知识、新观念,为企业经济活动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二、加强发挥会计职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加强发挥会计控制职能,强化管理成本费用

近年以来,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际金融危机,必须要加强发挥会计控制职能,从而强化管理企业的成本费用。企业应当将“勤俭办企业”这一观念落到实处,在会计管理过程中提倡节约,杜绝不必要的浪费。同时,现代企业还应当加强核算并控制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致力于实现花小钱办大事的目标,从最小的经济消耗去换取最优的经济效益,全力挖掘企业的节约潜力,在持续降低成本费用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加强发挥会计预测管理职能,强化管理企业资金

现代企业还应当从资金管理的角度入手提高资金的使用率。加强企业资金管理的重点在于做好企业的财务预测,对于资金的实际需求量做出合理的测定,尽力实现资金筹集的多渠道发展,最大限度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同时,现代企业可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的途径降低资金的存储量,对于资金的时间价值要给出科学的评估,加速资金的周转率,争取从资金管理中挖掘效益。例如,某企业在管理各个分企业的资金时成立了专门的会计管理中心,努力营造成企业跟银行之间的和谐关系,争取在第一时间向银行借到成本低的资金。针对各个分企业的资金调动要统一进行、统一借贷款并统一规划,确保企业建设以及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不会出现缺口,更不会出现沉淀。企业还可以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制度,确保资金能够用在刀刃上,促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威力,积极降低资金的占用率,加快周转资金的速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发挥会计预算管理职能,强化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应当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发挥会计预算管理职能,从而强化提高经济效益。在年初,企业应当对生产经营的整体布局、产量、费用、成本、收入以及利润等开展有区别的测算,同时编制出详细的预算方案,将其安排在年度的会计计划里面实施。与此同时,现代企业应当跟相关的经济责任制相结合,制定出预算的考核制度,促使企业形成一个整体的预算导向观念。在开展了半年度的会计结算之后,企业要及时通过会计管理比较上半年的预算指标跟实际业绩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总结教训、吸取经验,根据实际的业绩适当调整预算,从而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稳步提高。

三、结语

对于现代企业来说,其手段是加强会计管理,其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其最终目标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企业必须要充分认识并分析自身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不足,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创新,同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企业发展中会计管理所具备的重要意义,促使企业持续加强会计管理,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获取最大的社会财富。

管理会计论文:国内企业财务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作用

①对成本结构进行优化。

在管理会计中,可实现成本结构的优化,通过促使会计信息模型与生产经营流程得以改善,使投入效率提升,达到优化成本结构的目的。

②管理价值链。

管理会计可以使会计信息模型与经营管理模型充分发挥作用,分析企业价值,明确需要重点管理的部分,将重要动因优化,使企业价值链的构造更为稳固。

③实现组织结构的优化。

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管理有着较高的要求,它要求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变得更加精细化,企业必须重新对内部结构进行整理,做到职责分明、精简高效,所有职员的分工需合理,并且有清晰、明确的奋斗目标,使内部组织协同效应充分发挥,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④提高资源利用率。

管理会计中包含很多新的体系,其中包括差异分析、绩效管理与预算管理等,能够促进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使绩效考核效果更佳。

二、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的影响

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人行为方式的影响上,它在应用过程中,会充分体现出其价值,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一)提高财务管理效率

就财务管理中的核算工作而言,任何企业对这一版块就有着较高的要求,管理人必须做到精细化,这是管理会计最为基本的要求。管理会计的重点实际上在于管理,这种管理与通常企业意义上的管理不同,它所强调的是定量管理,不管是作业成本,还是全面预算,最终的目的都是实现管理控制。企业内部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功能,达到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使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知识有更进一步了解

以往的财务管理者通常只进行简单的核算工作,不过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能够不断进步。现阶段,市场竞争迫使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明确自身企业发展与运营的具体情况,并给予预测,制定合理的财务管理方案,实现资金调动的规范与合理化。

(三)使财务管理人员的学习动机更加明确

财务管理者的知识要不断完善,不断丰富,提高自我的学习能力,注重关注与收集相关的财务信息资料。管理会计得到充分利用后,可以改变企业管理制度与流程,通过这种方式,让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做到运营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将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充分融合,使财务管理者行为产生变化。

(四)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

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的实施要具有思想性,然而所有思维的更新均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对管理会计而言,企业领导者与财务管理人员均需要吸收新的思想,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专业能力,了解财务信息,明确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这种方式对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要给予员工鼓励,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可以拥有更多管理会计实践的机会,现阶段,国家也在对管理会计体系进行建设,将该体系建设与不断完善后,对我国体系化发展将会产生较大影响。

(五)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合理化,推动企业经济发展。在应用过程中,以往的行为习惯会不断被纠正,他们会有新的行为习惯的形成,通过这种形式,可将正确的行为习惯融入财务管理中。现阶段,财务管理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以往的财务管理具备分散的特征,目前的管理变得更为集中,做到了一体化管理,企业财务管理队伍也变得更加强大,便于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占据优势地位,提高经济实力与竞争力。

三、结束语

管理会计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成本管理系统、企业预算控制系统与企业经营决策系统,这几项内容均属于财务管理中的重点环节,企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管理会计对财务管理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便于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化,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本文首先分析了管理会计的具体作用,然后对管理会计在财务管理中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以为日后企业财务管理提供依据,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者:冯文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我国集团企业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对集团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分析

(一)管理会计可以提供全面的企业管理信息

当前企业的经营管理早已步入了信息时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决策也需要大量的财务会计、成本费用以及经营情况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在企业内部开展管理会计,由于将传统单纯的会计核算逐步的丰富扩展到解析过去、控制现在以及筹划未来等功能,因而能够全面的收集企业历史、现在以及预期的各项技术、经济信息,进而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规划与控制提供全面的依据。

(二)管理会计有助于实现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现阶段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隐患较多,如果经营管理决策不当,很容易造成企业出现财务危机问题。在集团企业内部强化管理会计,能够通过自身掌握的各项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进而企业决策的科学合理。

(三)管理会计可以辅助集团企业内部业绩考核的开展

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直接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目标完成与经营计划的具体执行情况,因而有助于及时的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情况,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我国集团企业在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时有发生

当前我国部分集团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数据处理手段或者是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管理会计信息数据经常出现信息失真的问题,信息不准确将会严重影响企业管理会计参与辅助决策功能的发挥。

(二)管理会计的实际运用效果有待提高

当前我国集团企业在管理会计的应用上,没有结合集团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技术方法,一些管理会计措施难以真正起到指导企业战略决策以及提高内部控制效果的作用,造成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效较差。

(三)会计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有待提高

管理会计工作的应用,要求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悉相应的会计以及财务工作,更要熟悉企业的管理工作,这也是决定管理会计工作质量的关键。但是现阶段我国集团企业的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虽然能够达到要求,但是综合素质能力有待提升,限制了管理会计在企业内部的实施应用。

三、集团企业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实施策略

(一)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信息是管理会计工作实施开展的基础,只有确保会计信息数据的真实可靠,才能确保管理会计真正发挥掌握经营活动状况与指导决策的目的。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应该结合集团企业内部的实际规模以及业务部门情况,设置财务会计信息管理部门,对集团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各项生产经营、财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经济活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与审核,重点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依靠数据统计枢纽中心的作用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实施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提高集团企业管理会计的实际运行效率

对于集团企业的管理会计工作,应该重点在预测、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以及责任会计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管理会计规划控制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在管理会计的具体运用上,应该针对不同的领域选择适应相应的管理会计工具进行管理。对于成本的管理,可以使用作业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等会计工具进行控制管理。对预算管理方面,可以选择使用全面预算管理以及经营预测等管理会计工具。对于资金管理则,主要是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对于集团企业的绩效管理,则重点是通过平衡计分卡、经济增加值、标杆分析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等管理会计工具。通过合理的选择使用相应的会计管理工具,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水平。

(三)提高专业管理会计人员素质水平

管理会计人员作为管理会计工作的直接推动者,其综合素质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直接决定着管理会计的运用效果。由于管理会计与普通财务会计有着较大不同,对于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以及知识结构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集团企业应该加大管理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水平的教育,尤其是对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以及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具体应用技术,不断地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能力水平,确保能够完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信息的收集、分析、解释以及传递,同时配合完成企业经济活动的计划、评价与控制工作。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集团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质量也有着直接的影响。集团企业管理部门应该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职能,强化对于管理会计的合理应用,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集团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桂红 单位:山东泰阳实业有限公司

管理会计论文:高校教学转型管理会计论文

一、高等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企业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

现实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般地,可将企业外部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两个层面。前者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居民收入或购买力和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状况)、技术环境(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等),后者主要是指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竞争状况、生产状况、产业布局、行业壁垒、进入障碍与行业发展前景等。企业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为此,企业需要做好预测、决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基础工作。换言之,为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视野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管理会计师(CMA)认证作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最佳标准。在美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9:1。相比之下,而在中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1:9。据测算,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这将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正在面临着一个重大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必须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换言之,我国企业也必然要经历转型,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转型、管理转型和商业运营模式转型。企业产品转型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化、智能化、低碳化、集成化和循环化等;管理转型意味着管理精益化、组织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精准化;商业模式转型意味着价值多元化、系统集成化和服务集成化。以管理精益化为例,企业内必须创新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体系建设,降低日常管理和控制成本)和管理流程(推进精准决策体系建设,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三)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必然要求

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了强化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通常,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方面内容。其中,决策支持信息化包括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的信息化,它离不开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所以,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培养大量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4)在《指导意见》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使之由从属转向独立

虽然人们一般把会计分为对外会计(财务会计)和对内会计(管理会计),看起来二者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会计,后者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为适应新形势,今后要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使之成为重要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与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雷同,毕业生的区分度不大,会计教育“同质化”很明显,其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其次,不利于广大会计(财务)毕业生就业;再次,不利于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影响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转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鉴于此,本文认为,各高等院校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自身师资队伍情况、学生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充裕度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可按照会计人才服务方向,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单师”模式(只培养管理会计师)、“双师”模式(管理会计师与CPA并重)和“能力培养”模式(不以培养管理会计师或CPA为教学目的)。

1“.单师”模式

以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对外会计,发挥的是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随着《指导意见》的,预计今后我国将加大管理会计师培养力度,旨在培养会计人员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称为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各开设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若受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和资金等条件较强约束,并打算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可重点按照管理会计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未来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单师”培养模式。

2“.双师”模式

对于全国财经大学(学院),或者其他会计学(财务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充足和学生来源广泛的高校,可同时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和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培养模式好处很多:首先,从会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双师”制可同时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第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他们既可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方向,又可选择管理会计师培养方向,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可兼顾这两个培养方向;第三,“双师”制更加容易形成办学规模效应,并更加容易扩大教学影响力,继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能力培养模式

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不直接以培养注册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端综合素质,如北京大学会计学本科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奠定必要的理论,毕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这种培养模式高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和企业家。除了会计本科之外,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还适用于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和成人在职培训。特别地,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公司高管及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与职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转变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安排上,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加强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工作。条件具备时,在全国推行管理会计师认证培训工作。

三、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很难在全国按照统一模式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因此,拟在全国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如下四项原则尤为重要。

(一)实事求是原则

各高等院校在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过程中应立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自身师资、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教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盘点自身家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步骤,条件具备的可立即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先行开展师资培训,增设新的适合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设施,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资金,争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二)统筹原则

在各高等院校开展(或筹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招聘师资,建设管理会计实习基地,或者建立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有声有色地开展(或者筹备开展)好管理会计教学工作。

(三)质量原则

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中国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巨大,可以预见国内许多高校将争相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以往国内各类办学经验,盲目办学往往不能保证办学质量。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检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各种办学准备工作,特别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具体地说,要把好师资质量关,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要搞好各种配套,特别要建立起设施齐全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要狠抓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合格管理会计人才。

(四)循序渐进原则

当前,各设置会计与财务学科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各财经类大学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条件最好,表现在师资、教学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高校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资源约束较小,容易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甚至能立即上管理会计培养项目;其他各类大学会计与财务学科规模通常比较小,教学资源大都是按照财务会计教学来配置的,立即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难度较大。相比前者,后者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要有较长的准备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高校需要从长计议,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的准备。即使财经类高等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项目上也应当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使管理会计教学项目平稳开展。

四、结语

从现实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内在要求来看,今天所谓的高级财会人才已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他们更应该具有解读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娴熟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与规划,能够为企业创造新财富。从财务会计走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重,从会计走向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所亟需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陆勇 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论文

1考核方式改革意义

1.1有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考试方式普遍存在形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三多三少”:即理论知识考核多,技能素质考查少;终结性考试多,过程性考核少;短期记忆式打分多,长效运用性评价少。这样的考试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而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能有效反映教学的实际效果,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1.2有助于实现《成本管理会计》课程目标

《成本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的职业能力优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准确进行企业产品成本及其他成本费用的核算,具备成本核算员、会计、会计主管等岗位所必需的成本核算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树立成本控制与节约的理念,构筑良好的企业管理大局意识,能够胜任生产型中小企业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工作。实践证明,过去我们采用传统闭卷考试方式培养的许多学生,普遍“高分低能”,就《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而言,经过毕业生抽样调查,在中小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实习的学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很多专业性的内容还是运用不灵活,不能做到灵活变通,与企业的实际会计岗位真实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从这方面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真正教会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成本管理会计》课程逐步改变期末闭卷考核方式改革势在必行。

1.3有助于推进《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为了实现“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目标,我们在成本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理念,对课程进行开发与设计,教学中注重技能的培养,增强了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学环节,以企业成本核算案例作为任务导入,要求学生根据企业生产类型选择适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并进行成本核算,填写成本计算单等原始凭证并根据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在此基础上登记有关成本账户。为充分体现全程化,多元化课程考试思想,在《成本管理会计》考核方式上必须进行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与探索。

2考核方式改革研究内容

课题组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了解目前济南职业学院财经系学生就业所需要的专业学习能力的基础上,《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改革方式和方法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适应高职院校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适应制造业企业成本核算岗位工作要求,综合评价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反映并适应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学习吃力的特点。

3考核方式改革具体措施

课题组在总结国内外高职考试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文献法、企业调研法等研究方法,结合该院财经系教学改革实际,构建《成本管理会计》考试模式,根据企业岗位调研,对企业成本核算工作应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进行逻辑排序,突出成本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考试方式上突出考试内容的实用性,实践性。

3.1方案设计

教学模式上,在改革成本会计教学中,在对学生灌输知识的同时,特别注意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按照学生成绩以及语言能力建立讨论小组,每组人数在5-8人之间,该小组成员与将来考核方式中的小组成员一致,可以督促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成绩好的学生帮助成绩差的学生。考核方式上,改变传统闭卷笔试中学生为了应对考试,考前突击死记硬背的现状。本项目计划在教学改革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及考核环节。力求学生以企业实际的成本核算案例为基础,能够运用不同成本核算方法、步骤进行成本核算并填写成本计算单,编制记账凭证,设置成本账户并进行账簿登记等实践工作。

3.2考核方案

3.2.1理论考核。

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占课程总成绩40%,题型设置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及较简单的计算操作题。考试试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期末按照学院和系部统一安排的考试时间进行考核。

3.2.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成绩主要有学生上课出勤、作业、回答问题等环节构成,占总成绩的20%,着重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任课教师日常归集整理该项成绩。

3.2.3技能考核。

采用分组抽签操作考核的方式,占总成绩的40%,主要考核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由教师事先准备好各种有关成本核算的原始资料以及考核所需的单证。考题围绕重点知识展开,包括运用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核算各项要素费用,辅助生产费用、制造费用、废品损失、完工产品成本与在产品成本等,可以围绕以下主要任务进行考核设计:①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法分配原材料。②采用定额工时比例法分配生产工人工资。③采用直接分配法,一次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等分配辅助生产车间辅助费用。④核算不可修复废品以及可修复废品损失。⑤采用约当产量法分配产品费用。⑥采用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⑦根据综合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单,按照项目比重还原法、还原分配率分配法进行成本还原。⑧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定额比例法计算各步骤转给完工产品成本的“份额”,登记各车间生产成本明细账。⑨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制造费用明细表、期间费用明细表等成本报表。技能考核按照教学进度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可以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期中阶段,第二阶段为期末复习周。考核时,按照被考核学生的人数设计不同题型,不同数字的题目,学生分组进入考场,学生抽签决定自己要考核的题目。考核时间为每人45分钟,教师严格控制交卷时间。这样的考核方式中虽然学生每人只抽考其中的一个题型,但事前并无法确定抽签的题目,学生学习和复习时,需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成本管理会计》课程考核方式改革将改变传统上教师考前串讲,考试之前学生突击应付考试的弊端。改革后的考试方式,更加侧重对学生日常专业水平及技能的综合考察,更加突出了对学生实际能力掌握的重视,这对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期末考试笔试成绩在学生总的评分成绩中比重降低到了四成,而将日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专业运用能力的考察比重增大,这些变化,更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岗位角色,锻炼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实现“应用为本”的教学理念。

4结束语

目前高职院校《成本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有待探究和解决的问题,如财经类专业课程大多以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为主线,但并未开设生产工艺类课程,学生缺乏对产品生产和成本核算的感性认识,实训和实践环节较薄弱。笔者建议在财经类专业增开有关生产工艺类课程的选修课,引进行业企业专家担任实践实训指导教师,带领学生观摩企业生产流程,科学合理地为专业课学习铺垫知识,更好地培养现代复合型会计应用人才,实现高职学生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王国芬 单位:济南职业学院

管理会计论文:成本管理下的管理会计论文

1管理会计的发展历程

20世纪初期,西方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弗雷德里克•泰勒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其科学管理理论后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20世纪后半叶以来,企业管理更加注重追求效益,管理会计也出现了业绩会计、决策会计和执行会计,尤其是以成本管理为研究重心,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体系进一步确立,包括作业成本法、价值链分析、平衡记分卡等的管理会计方法更是得以长足发展。在我国,直到1951年汪慕恒先生在《大众会计》上发表的《固定支出和变动支出》一文,才真正开启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会计对成本性态的实质性研究。改革开放后,随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在一些企业内部出现了经济责任制基础上的责任会计体系。到20世纪末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突破,作业成本法等管理会计思维也开始在很多企业中得以应用。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经渗透到了各个方面,诸如,全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等。本文将主要对管理会计在成本核素和成本管理决策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4管理会计发展展望

从宏观来看,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致使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进程缓慢,理论研究基础薄弱,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从微观来看,虽然目前大多上市公司与外资企业中,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知,管理会计的运用相对较为普遍,但在大部分的中小型民营企业中,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对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认识远远不足,存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空白。“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提升会计工作总体水平,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014年1月29日,国家财政部“财办会[2014]5号”文的《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及《“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起草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目标,即“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形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显著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管理会计咨询服务市场显著繁荣,使我国管理会计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随着管理会计在我国财务管理中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必定也会越来越广泛。

作者:王国栋单位:青岛森淼实业有限公司

管理会计论文:高校教学转型管理会计论文

一、高等院校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一)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企业适应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现实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外部环境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一般地,可将企业外部环境划分为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两个层面。前者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包括人口、居民收入或购买力和居民文化教育水平等)、政治环境(包括国家的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国内外政治形势发展状况)、技术环境(包括与本行业有关的科学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和经济环境(包括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国际经济形势、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以及企业的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等),后者主要是指行业的市场供求状况、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竞争状况、生产状况、产业布局、行业壁垒、进入障碍与行业发展前景等。企业的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共同对企业生产经营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致使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不确定性。为此,企业需要做好预测、决策、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基础工作。换言之,为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企业需要一定数量的管理会计人才。因此,加大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度,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从国际视野看,世界500强企业已经把管理会计师(CMA)认证作为衡量专业财务管理者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最佳标准。在美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9:1。相比之下,而在中国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比例是1:9。据测算,中国管理会计人才缺口至少600万。由此可见,未来我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任务十分艰巨。

(二)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经济仍处在转型期,这将意味着我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正在面临着一个重大改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发生转变,经济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作为市场经济主体,企业必须适应我国经济转型,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等方面作出重大调整。换言之,我国企业也必然要经历转型,主要包括企业产品转型、管理转型和商业运营模式转型。企业产品转型意味着,企业生产的产品符合标准化、智能化、低碳化、集成化和循环化等;管理转型意味着管理精益化、组织管理精细化和决策精准化;商业模式转型意味着价值多元化、系统集成化和服务集成化。以管理精益化为例,企业内必须创新生产流程、业务流程(推进精细化管理和人本管理体系建设,降低日常管理和控制成本)和管理流程(推进精准决策体系建设,避免重大决策失误,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三)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是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是现代企业的高级组织形式,它是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稳定的多层次经济组织,也是许多企业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为了强化管理和增加经济效益,很多大型集团企业正在逐步探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中心。为此,企业需要实现会计信息化。通常,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包括会计核算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和决策支持信息化三方面内容。其中,决策支持信息化包括财务分析、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风险控制等的信息化,它离不开预测、预算、决策支持、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管理会计工具。所以,顺应企业经营集团化的趋势,我们应当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培养大量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

(四)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指导意见》充分肯定了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加强治理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激发管理活力,增强企业价值创造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决算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是财政部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推动会计人才上水平、会计工作上层次、会计事业上台阶的重要方向。余蔚平(2014)在《指导意见》会上指出,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顺应会计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特色会计体系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的必要举措,是推动中国会计工作转型升级的重点所在。

二、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的主要措施

(一)提升管理会计教学地位,使之由从属转向独立虽然人们一般把会计分为对外会计(财务会计)和对内会计(管理会计),看起来二者似乎地位平等,但是在高校教学安排上过度强调财务会计而轻视管理会计,后者事实上处于从属地位。为适应新形势,今后要逐步加强管理会计教学工作,使之成为重要而独立的课程体系。

(二)转变我国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国大多数高等院校设立了会计与财务专业,每年向社会输送大量的会计人才。但是,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雷同,毕业生的区分度不大,会计教育“同质化”很明显,其后果十分严重:首先,从社会需求来看,不利于用人单位选用人才;其次,不利于广大会计(财务)毕业生就业;再次,不利于企业管理升级,进而影响我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为此,必须转变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管理会计教学转型。鉴于此,本文认为,各高等院校应该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自身师资队伍情况、学生生源质量、教学设施和教育经费充裕度等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认为,可按照会计人才服务方向,将高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划分为如下三种模式,即:“单师”模式(只培养管理会计师)、“双师”模式(管理会计师与CPA并重)和“能力培养”模式(不以培养管理会计师或CPA为教学目的)。

1“.单师”模式以往我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的重心在对外会计,发挥的是会计核算与监督职能,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可以看作是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随着《指导意见》的,预计今后我国将加大管理会计师培养力度,旨在培养会计人员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这种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称为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各开设会计与财务专业的高等院校,若受师资、教学设施、学生素质和资金等条件较强约束,并打算以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可重点按照管理会计师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组织教学活动,旨在培养未来的注册管理会计师。这就是本文所称的“单师”培养模式。

2“.双师”模式对于全国财经大学(学院),或者其他会计学(财务学)师资雄厚、教学设施充足和学生来源广泛的高校,可同时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模式和管理会计师培养模式。实行“双师”培养模式好处很多:首先,从会计学科建设角度来看,“双师”制可同时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还可能实现教学资源优势互补;第二,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度,他们既可选择注册会计师培养方向,又可选择管理会计师培养方向,对于学有余力的同学而言,可兼顾这两个培养方向;第三,“双师”制更加容易形成办学规模效应,并更加容易扩大教学影响力,继而对教学活动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综合能力培养模式综合能力培养模式不直接以培养注册会计师或管理会计师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高端综合素质,如北京大学会计学本科培养模式。北京大学的会计学专业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理论和良好的会计理论基础,为培养具有现代财会、审计综合管理能力的管理者奠定必要的理论,毕业去向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及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这种培养模式高端培养方向是研究型人才和企业家。除了会计本科之外,综合能力培养模式还适用于硕士生(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和成人在职培训。特别地,综合能力培养模式对于提高公司高管及其他社会组织管理人员与职员的工作能力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三)转变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安排上,遵从国际公认的管理会计师培养标准,加强预算预测、内部控制、决策支持、风险管理和成本分析等内容的教学工作。条件具备时,在全国推行管理会计师认证培训工作。

三、推进高校管理会计教学转型应遵循的原则

鉴于目前国内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明显,很难在全国按照统一模式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因此,拟在全国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之前应当制定相应的工作原则。本文认为,如下四项原则尤为重要。

(一)实事求是原则各高等院校在加强管理会计教育过程中应立足其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工作。从自身师资、教学设施、实验设施和教学经费等实际情况出发,深入细致地开展调查研究。在盘点自身家底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步骤,条件具备的可立即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条件尚不具备的,可先行开展师资培训,增设新的适合管理会计教学工作的各项设施,等将来条件具备了再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而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入资金,争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

(二)统筹原则在各高等院校开展(或筹备开展)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应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在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教学设施和教学资金的基础上,根据需要招聘师资,建设管理会计实习基地,或者建立国内外校际联合培养模式。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有声有色地开展(或者筹备开展)好管理会计教学工作。

(三)质量原则从国际视野来看,未来中国对管理会计人才需求巨大,可以预见国内许多高校将争相上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项目。根据以往国内各类办学经验,盲目办学往往不能保证办学质量。鉴于此,各高等院校应当检视自身的办学条件,切实做好各种办学准备工作,特别要严把教学质量关。具体地说,要把好师资质量关,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上岗;要搞好各种配套,特别要建立起设施齐全的管理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要狠抓管理教学管理工作,重视教学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努力培养出适合未来经济发展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合格管理会计人才。

(四)循序渐进原则当前,各设置会计与财务学科的高等院校办学条件差异很大。其中,各财经类大学开展管理会计教学的条件最好,表现在师资、教学设施和外部环境等各个方面,这些高校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资源约束较小,容易推进管理会计教学转型,甚至能立即上管理会计培养项目;其他各类大学会计与财务学科规模通常比较小,教学资源大都是按照财务会计教学来配置的,立即增设管理会计教学项目难度较大。相比前者,后者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要有较长的准备期,不能一蹴而就,因此这些高校需要从长计议,有条不紊地开展管理会计教学项目的准备。即使财经类高等院校,在开设管理会计项目上也应当按计划按步骤进行,做好最充足的准备工作,以使管理会计教学项目平稳开展。

四、结语

从现实经济环境和企业管理内在要求来看,今天所谓的高级财会人才已不再局限于财务会计专业知识,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他们更应该具有解读会计及其他相关信息的能力;他们应该具有娴熟的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发展战略、策略与规划,能够为企业创造新财富。从财务会计走向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并重,从会计走向管理,是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创造各种条件,培养出一大批中国所亟需的高质量管理会计人才。

作者:陆勇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c

管理会计论文: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论文

一、中小企业管理会计的现况分析

(一)重财务核算,轻管理会计中小企业企业只注重原材料采购、生产、销售、融资等情况核算,即关注如何做账、做报表,如何进行相关税费申报。缺乏一种管理思维和商业思维,缺乏站在企业战略角度对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统计等信息的综合加工分析,未将财务与业务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探究企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联系。

(二)没有对企业的投入产出进行精准的核算目前中小企业用制造成本法核算产品成本,企业各种制造成本,按产量、机器工时分摊到相应的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从当期损益中直接扣除。制造成本核算法中,直接材料、人工成本等几乎占产品成本的大部分甚至是全部。传统的基于产量、机器工时等标准所分摊、归集产品成本正在失支相关性,它造成了成本信息的扭曲,也难以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信息基础。

(三)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完善大部分的业绩考核都是以相关的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严重缺乏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核。据统计,产值、与利润指标在中小企业业绩考核中所占比重约为80%,相比与其他指标的考核而言所占比重要多多的,而其它指标的考核所占比重少之又少。

二、有效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要措施

针对中小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变现较为突出的问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有效的应对,以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在推动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提升管理层的内部会计理念大量的企业经营实践证明,一个对管理会计缺乏充分认识的决策和领导者,将会失去利用管理会计信息支撑单位发展规划的动力和信心,从而给单位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而,作为单位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一定要充分的做好决策及管理人员的管理会计理念的树立,大力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总之,管理者只有熟悉了解并掌握管理会计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操作规程,才能为结果分析在推动企业经营能力提升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

(二)加强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首先,成本管理观念的转变:从注重成本核算向成本控制的转变;从成本的经营性控制向成本的规划性控制转变;从产品制造成本向产品全成本管理转变;从静态成本管理向动态成本管理改变;树立战略成本理念。第二,根据企业目前管理模式,适时引入作业成本法核算,即通过对成本对象所涉及的所有作业活动进行动态追踪和反映,以计量作业成本和成本对象。第三,企业对其现有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必要的升级和改进,充分利用ERP等现代信息技术。第四,构建中小企业科学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经营业绩提升的价值。以更科学的方法提高成本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见性,从而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创新。

(三)完善绩效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即指标体系有以顾客为导向,通过学习和成长,内部运营有有效动作,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以财务业绩为评价落脚点,财务指标与百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知识创新对企业长期分展的影响,强化企业内部间合作关系。而且,要从理论上综合考虑外部风险和内部问题,把外部有形、无形的资源和企业有形、无形的资源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增值。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员的培养通过对企业内部会计人员从专业、战略、创新等方面筛选,围绕专业、相关、创新、勤勉、道德等方面实施分层次培训,打造具有初级、中级、高级相互融合的管理会计队伍。使初级人员掌握一定数据分析能力,做好事后分析;中级人员具有了解企业的业务和商业模式,做好事前的控制;高级人员具有参与内部流程控制设计、规划设计、商业模式设计。

三、结语

管理会计是企业有效改善企业运营能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会计制度的不断完善,应用管理会计提升单位的运营绩效必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中小企业应当积极的引入管理会计制度,并为该制度在单位日常业务中的应用配备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质量的人才队伍。相信随着管理会计在中小企业的应用不断成熟,我国中小企业必将获得全方位的管理水平提升。

作者:林琴单位:衢州通盛投资开发有限公司c

管理会计论文:科技型中小企业管理会计论文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的现状与问题

(一)还没有形成管理会计应用的环境管理会计具有提供管理信息、参与管理决策,实行绩效考核的作用。然而,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受外界环境影响大的特点,大多数企业在持续经营中忽视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出现重财务会计轻管理会计的现象。主管部门基本上也是从财务会计报表的角度来评价企业,核定规模,确定纳税额度等;企业财务会计的职责有《会计法》等法律法规依据,而管理会计的实施则缺少法律法规依据的支持。

(二)研究领域和内容狭隘,管理会计应用操作性不强目前管理会计理论研究还多局限于对国外方法的翻译介绍,片面追求数学模型研究,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方法和案例,在实践中有局限性,其针对性和操作性差。另外,管理会计研究的领域和内容也具有狭隘性,注重对大批生产、工艺技术相对稳定产品的分析核算,缺少对新产品成本费用的研究。偏重财务系统的局部优化,忽视了产品上市速度、服务、质量、成本等多个指标的整体最优研究,缺乏对中小企业的具体指导作用。

(三)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会计应用手段不足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发展阶段,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或技术不足的现象。这些因素导致了企业制度建设滞后,加之企业初创期基础薄弱,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海量数据利用效率不高。管理者不了解管理会计相关的理论方法,将重心放在财务会计上,较多关注企业做账、算账、报账,较少关注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信息数据挖掘分析利用的手段和工具有限,导致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被忽略,造成科研及经营决策的被动。

(四)政府引导力度不够,管理会计应用缺乏指导监督完善的经济制度和法规体系是推动管理会计发展应用的必要条件。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管理思维方式仍在发挥作用,仍有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凭经验管理,对市场的适应性差。管理会计人才、理念和方法无法得到重视和使用,需要政府财政、税务、工商等职能部门加强宏观引导,指导企业提高认识,并监督其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知识,加大管理会计整体应用的进程。

二、推动管理会计实施应用的措施及建议

(一)加强宏观引导,创建良好的管理会计应用环境和条件

1.以《会计法》修订为契机,增加与完善管理会计相关内容。充分体现管理会计发展的需要,在《会计法》中明确管理会计的地位、职能、作用,并与财务会计区分,对二者分类管理。在对管理会计相关内容予以规范的同时,从法律法规上明确企业实施管理会计的职责义务,从而保证管理会计实施的刚性约束。

2.加快财政部门转变政府职能和管理会计应用的步伐。加强会计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发挥财政推动管理会计应用的主体作用。当前,在会计法规及制度都基本未提及管理会计概念的情况下,财政部门应结合实际,联合审计、税务、工商等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抓紧研究管理会计应用的具体内容和方法,制定管理会计的实施意见,分类指导,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政策支持和法规服务。

3.推进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研究。我国管理会计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提炼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基本理论、工具和方法。注重理论和实务研究,面对中小企业,应当增加管理会计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成果便于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学习运用。管理会计的重心在管理,管理会计理论必须与业务接轨,增加案例研究,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在推动企业组织生产,防范风险、科学决策方面的基础作用,指导企业学会并能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情况,为贯彻落实中央“走出去”战略创造条件,为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打好基础。

4.开发管理会计软件,搭建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以往手工记账、核算、分析、预测的方法,实现会计与业务的融合集成。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必将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有关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发管理会计软件,加强中小企业内外信息交流,为经济一体化创造条件。在注重大数据会计信息系统安全的条件下,应当加大会计电子档案管理和网络财务监督,使管理会计复杂公式和模型简单化,以保证管理会计工作合法有序地进行。

5.开展管理会计宣传培训活动,形成推动管理会计的环境氛围。结合会计法规宣传和管理会计的专门培训,结合案例教学,开展经验交流和咨询活动,提高中小企业管理层和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增强业务素质和能力,注重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中的作用,在企业营造管理会计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会计应用的意识和水平。

(二)统筹规划,推进实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信息技术时代,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理论界和企业界研讨热烈,提出了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课题。无可置疑,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适应经济转型,促进企业管理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会计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多方积极参与,更需要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配套措施的有力支持。

1.尽快建立统一权威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加大管理会计应用的推动协调力度。借鉴西方国家的经验,建立专业高效自律的管理会计团体或组织机构,进行管理会计应用坏境政策、管理会计理论发展和管理会计实务应用研究,组织理论界和企业界专家学者协调、指导管理会计应用中的具体工作,及时解决应用中的难题,加快管理会计推广应用的步伐。

2.鼓励教育部门参与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培养进程。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和考核标准,按照学术性和应用型的要求开展教学培养活动,设置管理会计专业学位,推行会计师进修管理会计课程,取得管理会计上岗证,不断优化管理会计人才培训机制,在全国培养一批管理会计师。职业教育应当承担基地实训任务,加快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积极试点会计、管理、工程课程的有机结合,培训适应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试点管理会计师资格认证制度,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管理会计的运用需要专业人员来实施,以资格制度为引导,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会计人员队伍,有利于发挥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应当借鉴我国注册会计师资格认定制度的实施经验,适时出台注册管理会计师认证办法,壮大管理会计师队伍,提高整体执业水平。推进管理会计职业化,有助于规范和提高管理会计师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会计的运用价值,更有助于职业经理人的成长,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实施提供支持。

4.企业应积极应用管理会计,尽快走上创造价值的正途。在全球经济非常脆弱的背景下,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管理会计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实力。一是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提高科学决策能力,适应管理会计要求,适时调整组织结构和经营策略。二是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质量,为管理会计提高可靠的数据来源。合理运用管理会计,确保财务会计基础工作。三是注重战略管理会计应用,有条件的企业应当主动运用战略管理会计,使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把握各种潜在机会,回避可能出现的风险,最大限度地增加盈利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

作者:乌婷权凯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管委会经济发展局

管理会计论文:我国特色管理会计论文

一、我国管理会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体系建设滞后,缺少符合中国实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由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技术方法远比财务会计复杂,又与其他管理学科理论交叉,国内业界大部分工作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其应用不具有强制性,相关理论与我国单位内部管理实际存在脱节问题。也就是说,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尚未形成。

(二)国内外实务运用存在差异,不宜直接仿效国外做法首先,由于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特点,以及缺乏统一规范的管理会计体系,企事业财务机构普遍存在重核算、轻管理的问题。又由于我国建国以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突出表现在企业没有太多的自主选择权,不能独立进行投资决策,主要是靠政府进行决策,责任会计意识远远胜于管理会计意识。企业的领导者主要是对决策进行实施,这就使得责任会计进一步得到推广,而管理会计在企事业中不能得到普遍的应用。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向西方学习引进的重点在于技术、设备等方面,虽然也引进了先进管理模式,但结合我国的实际开拓创新不够,较多企业的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阶段。第三,从国外看,管理会计能在美、英等西方国家广泛应用,其管理会计协会的作用突出,而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规范管理制度,也没有专门的行业协会推动其发展,阻碍了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人才紧缺首先,我国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缺乏,研究者对管理会计的学术热情偏低,对管理会计的现实问题缺乏敏感性,对国际前沿的管理会计学术理论问题进行跟踪的步伐缓慢。其次,我国虽然是一个会计人才大国,但还不是会计人才强国,高端会计人才相对缺乏,通晓中外会计规则和财经法规的人才更是凤毛麟角。长期以来,社会上对管理会计认识不够,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更多的是在财务会计方面,局限于记账、报账,对决策者的信息要求不了解,对非财务信息的掌握不充分,阻碍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第三,大部分科研院校的会计专业主要侧重于财务会计领域,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没有健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量比较薄弱。

(四)法律环境有待改善总体来说,我国的法律体系还处于逐步健全完善状态,执法不严的现象也经常发生,社会管理更多地注重的是一些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对于管理会计提供的各项信息并没有充分重视,使得管理会计的作用无法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发挥。(五)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发展需要目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会计核算效率较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亟待完善。同时,由于各单位战略、投资、价值、绩效千差万别,管理会计的应用小同大异,因此,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建设花费较大、人才培养难度较高,单位对建立和完善管理信息系统的主动性不强。

二、把握国情,切实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

发展我国的管理会计既是现实的呼唤,也是以企业为主的各类组织单位适应市场竞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应对国内外经济变化的需要。正因如此,财政部从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管理会计体系出发,提出用3-5年,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师,力争通过5-10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基本建成管理会计指引体系。鉴于管理会计系由西方国家引进,我国的国情又与国外的情况客观上存在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坚持发展富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并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工作:

(一)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应整合社会资源,激励专家学者对实际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具体分析、深入调研,将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可统筹科研院校、协会、学会和企事业等社会优势资源,结合我国会计发展实际和企业管理实践,加强管理会计基本理论、能力框架和工具方法研究,对新的经济现象、新的问题、新的观点视角,探本求源、去伪存真,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创办研究管理会计方面的学术刊物,让管理会计理论界与实际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对管理会计理论问题及实务问题的探讨。

(二)研究建立中国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加强国际国内的学习、交流与合作,在吸收借鉴西方先进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人才能力框架、资格认证制度和评价体系。政府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和支持各级会计管理机构从课题资助、职称评定等若干方面入手,加强管理会计研究人员的培养力度,切实形成有力的管理会计研究队伍。加强管理会计行业自律,实行规范化管理,在满足经济发展客观需要的同时实现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三)完善管理会计体系,积极推进管理会计实践首先,坚持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做好管理会计体系的定位。其次,构建独立的管理会计专业机构。成立专门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的专业机构,制订管理会计原则和规范,及时总结梳理我国管理会计实践经验,组织建立自己的、示范性的会计案例库,组织、协调、指导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工作。第三,企事业应予以高度重视。管理会计的发展归根结底需要单位在实践中积极运用,积累经验,提升管理水平。要推动管理会计产学研有机结合,鼓励单位通过与科研院校合作等方式,形成管理会计的有效应用案例,为管理会计的推广应用提供示范。第四,应研究建立管理会计公告制度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制度,将其纳入现代管理会计服务市场体系中,引导管理会计的实践。形成中国特色管理会计的定义、目标、基本概念、要素、基本内容、主要方法及案例说明等。最后,政府应该不断完善法律体系,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创造一个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提供更加准确的市场信息。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从本质上看是一种行为职能,只有通过人的行为、作用,管理会计信息才能对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产生实际的效果。因此,应积极探索和优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教育模式,通过发现和培养管理会计人才,推动会计工作由核算向理财、管理和决策转变。同时,通过会计人员职能的转变与水平的提升,促进会计人员社会公信力、社会影响力和社会地位的提高。

(五)加快建立完备的会计信息化系统应建立完善敏捷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全面财务管理,实现信息采集功能、全面预算功能、资金管理功能、全面成本核算与管理功能、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功能等。通过数据分析实现高效率的业务管理,实现财务角色的转变,建立全面的预算控制系统,从简单的财务分析实现其管理智能化,使管理会计在单位内形成良性机制;鼓励单位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注重培养信息系统技术人才,逐步提高单位员工对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支持会计软件、中介机构向管理会计服务领域拓展,加快会计职能的转变。

(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在进行现代化建设中,管理会计的应用与推广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开放的胸襟和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方法,拓展管理会计对外交流的平台和载体,积极参与会计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的制定,提升我国管理会计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乌兰娜日子轩单位:内蒙古工会干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