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发表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公文范文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

时间:2022-03-15 08:59:51

初中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

一、初中化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应用

1.在多媒体辅助下营造化学教学情境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和概念显得较为抽象,仅仅依赖于文字与语言的讲授是难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这就需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来突出语言的具体化。电子虚拟技术与三维动画技术的结合能够使化学概念的呈现更加立体可感。例如在讲解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时就可在动画模拟辅助下使得电子层的呈现更加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微观环境下电子的运动状态,这显然比单纯的语言陈述更加具有说服力。

2.借助多媒体技术强化化学实验演示效果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学科中的应用使得化学实验的可见性特征更加突出,是对实验演示效果的一种强化。比如在水与金属钠反应的实验中,传统实验操作方式是于大烧杯内进行水和钠的反应,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使得实验的操作地点转变为方形投影试管,将金属钠加入盛有酚酞的水中,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幕上的实验操作过程,不断强化的实验效果使得学生对于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更加透彻。

3.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对化工生产的模拟操作

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化学的应用,教师需要将生活中的化学与教学中的化学有效转化,合理突出知识本身的实用性,这对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激发大有裨益。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化工生产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比如氨氧化法制硝酸和接触法制硫酸等。由于感性认知的缺乏,因此知识的理解也显得不够深入。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计算机对化工生产过程进行模拟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操作步骤,甚至可采用局部放大的方式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感性认知。

4.通过多媒体应用加强知识可感性

微观的知识领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对于学生知识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阻碍,若是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知识的可感性,则势必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有机和无机化学反应的模拟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原子与分子的组合和分离过程。比如在讲授化学平衡内容时可通过三维动画的方式来对各个分子的平衡运动进行模拟,这对于知识的直观呈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反思

第一,避免纯粹的课件教学。作为对传统化学教学模式的补充,多媒体教学额展开需要从理解和认知方面明确多媒体与传统教学之间的关系,切忌完全忽略传统化学教学方式的合理运用。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教学并非等同于纯粹的PPT教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并非单纯地对课件进行朗读和翻阅,单一的课件教学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且会严重压制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二,突出师生之间的交流。作为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学生与化学课堂之间的联系需要突出对学生认知及兴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切忌过分依赖于多媒体技术。互动交流的缺少会降低课程教学质量,甚至还有碍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第三,避免教学内容平铺直叙。初中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促进学生思维扩散的有效手段,然而若是使用不够恰当则势必会造成反面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课件制作时能够始终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差异,处理好课件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突出课件设计的针对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避免平铺直叙,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综上所述,对于初中化学教师而言,需要从思想意识中理解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利弊,并积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教学的弊端予以回避,真正促进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在教案和教学课件设计方面,需要从教学经验出发,明确化学课程教学中的重难点,在多媒体技术辅助下体现课程教学的特色,这对于新时期化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作者:董倩 单位:包头市第五十一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孔子曰:“思之始,学之端”。在过去的教学模式当中,学生听课的方式主要是以记概念、背方程式、做习题为主,教师既没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学生也没有养成思考问题的意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学生也会逐渐对化学这门学科失去兴趣,失去探究的动力。基于此,开展探究式的教学势在必行。探究式教学首先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出发。教师要提一些能激起学生兴趣的问题。例如,在分析“有关酒精灯的使用”的相关环节中,可以这样提问:为什么酒精灯不能像蜡烛那样直接吹灭呢?为什么酒精灯的酒精不能够填满呢?学生在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过程中,也能把酒精灯正确的使用方法牢记在心了。这样的教学和让学生被动地听教师在讲台上讲,下课再去死记硬背的效果要好很多。此外,学生提出来的一些问题,教师也要高度给予重视,反之,则会打击他们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对学习化学失去兴趣。学生自己提出来的问题要比教师提出来更能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究兴趣。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好这些问题,满足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

二、探究式学习的开展要注重化学知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理论知识需要在实践中得以验证,同理可得,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也是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服务的。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知识是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这些知识对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是有帮助的。教材中的每一个化学知识基本上都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实例。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以问题作为优秀展开的,如果问题脱离了实际生活,只是枯燥的运算练习,这样的探究学习也就会失去其活力,也就很难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的实现。例如,在分析“灭火的原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之前学习的一些关于二氧化碳提取的知识,组织学生在课下通过提取的二氧化碳灭生活中的小型火。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既能引导学生及时地复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提取的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也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灭火的原理有效进行巩固。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消防器材中心对灭火器进行实地参观,教会学生正确的掌握不同灭火器的原理,让学生知道灭火器的正确使用过程。

三、注重合作,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探究思维

合探究式教学也利于加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是把学生的独立学习、教师的及时引导以及双方之间的合作交流融合在一起。建立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也能够思考出更新颖、更独特的见解,教师的教学也会更高效地进行下去。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去分析氧气与氢气的实验室的具体制法,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很快也能够掌握其中的原理,而且还能够很快设计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二氧化碳制备装置。但是,学生之间却在气体除杂和干燥的试剂选择上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其中的杂质是氯化氢气体,有些学生则利用氯化氢气体的酸性选择了氢氧化钠溶液,有些学生则利用氯化氢极易溶于水的性质选择了水,也有一些学生则借助增加二氧化碳的观点选择碳酸钠溶液,他们都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为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个时候,最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教师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的方向,分析其中的选择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可以?为什么又不可以,要把理由说出来?此外,还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反应?等,让学生自己意识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推翻之前自己坚持的观点。当学生对自己持有观点进行阐述的过程中,他们也能够逐渐发现自己方案中存在着的不足,在探究中学生也会有新的想法与观点产生。学生这种理性分析,深入了解其中的具体原因都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不可能出现的现象,正是因为在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被挖掘出来,他们在探究上述问题中,在二氧化碳气体的除杂问题上,最终选择了碱石灰,通过探究,学生对知识的探究也不仅仅是简单的照搬和模仿了,而是更为合理、灵活地使用一些知识。这样的教学既能够让学生享受过程带来的乐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求实精神。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贵在教师及时的引导,在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灵活地使用一些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让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的活动当中,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知识的主人。

作者:艾热提·吾斯曼 单位:新疆阿克苏地区柯坪县第一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论文

一、创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意识

1.引发学生学会提问

好奇心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是学生探究的动力之一,在创造性思维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就曾经说过,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资,只是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初中生产生好奇心的时候,就是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机会和开始,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产生好奇心,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探索新的知识,鼓励学生积极行动,推动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探索新的知识。

2.精巧设计问题的情境

设计疑问是探究科学的动力,是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又一重要的动力,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设计问题情境。教师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现高水平的提问技巧呢?教师应该准确定位好初中化学教学教材的内容,摸清学生的层次,挖掘疑问的源头,带领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答疑问的时候寻找到切入点,顺藤摸瓜,轻松愉快顺理成章地解决疑问。这样,教师设计的问题的情境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带领学生提高了初中化学教学的解题能力。

二、培养潜能,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

学生的创新品质是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自觉的、勤奋刻苦的、追求实事求是的、不懈探究的敢于冒险的优秀品质,不是本来就存在的,而是通过学习活动逐渐培养起来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挖掘探究心,让创造性思维发展的过程称为学生的持之以恒的行动。教师要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敢于冒险的敢于挑战的创造性的优秀品质。

1.产生创新的动机因素

动机可以从好奇心和好奇感产生,没有好奇心作为持久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性活动难以持久,也很难产生伟大的发明和创造。所以,一切发明创造来自于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教育学生持续持久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维持创新的严谨品质

我们知道很多创新都是在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的,如果失去机会,就会造成巨大的遗憾。当年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其实,在他之前,法国的化工厂就将液体送给了李比希,让李比希研究液体的组成,李比希觉得是氯化碘,没有认真研究,结果巴拉尔发现了溴,李比希马上感觉到以前的判断是错误的,经过重新化验,果然证实是溴。粗心大意让他没有早几年发现,所以,他缺少严谨的品质,就没有产生创新性的伟大的发现。

3.创新品质的重要因素顽强

很多发明创造都是在千万次的挫折中产生的。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就很顽强、冒险,他从小跟随父亲在军事产品中研究,制作硝化甘油的时候,多次爆炸,他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了,但是他仍然坚持化学研究。市里不准研究了,他就在湖中的平底船上研究,最终获得成就,成为大发明家。创新需要顽强拼搏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精神。很多发展史上的创新的人才甚至为创新失去了生命,才有了伟大的创新成果。所以,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顽强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的品质基础。

三、科学驾驭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发明创造活动中,创新品质是创新性思维的基础,创新性能力的优秀。教师要培养学生累积知识的能力,仔细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性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活动,就可以从驾驭教材开始。

1.给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教师主动有准备地让学生联想,带领学生猜想、幻想、突发奇想,异想天开,并及时充分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鼓励学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2.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要塑造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灵感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解题的训练,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突破定向思维的困扰。

3.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产生发现的行动基础。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将创意的实现融进到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路径中来,帮助学生构造创新性研究的桥梁。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的能力,加大课堂内外的化学实验研究,增加学生实验,重视从学生实验观察,实验操作等方面发现实验的相同和不同现象,形成学生积极观察的好品质。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一起动手实验,得到一些实验的结论,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验和仔细观察中享受创新的快乐。

作者:吴冬琴单位: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科学教学论文

一、科学教学的必要性

《荀子》里有一句话: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大概意思是说,教师是给学生传播道理和解答疑惑的。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讲述化学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注意渗透素质教育,强调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化学知识。化学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学生学习起来会有难度,没有基础知识铺垫和学习,学生对化学老师更有依赖性。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科学教学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化学的信心和积极性,而学好化学,不仅包括课本知识学习,还包括科学学习方法,所以说科学方法教育很重要且必要。

二、科学教学的原则

1.适度性。教师要针对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及课本内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可行性较强的教学体系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为了掌握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可以分四个阶段提高教学效率。感受指在刚刚接触化学知识时,学生仅对教师讲解的课本内容有基本了解和大概印象,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留心相类似的内容,自己要注意总结和对比记忆。如讲解常见化学物质的分子式时,要在大脑中形成立体的分子构成。联系指将讲解的科学方法和解题思路贯穿学习中,在学习中注意方法和内容联系起来,通过练习和思考逐渐熟练运用方法。例如,在学习书写化学方程式时,一些金属元素和盐酸发化学反应的化学方式是不一样的,系数也不一样,但都是金属元素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可以通过联系金属的相同性质书写方程式,从而举一反三,降低书写难度。应用指通过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解决化学问题。例如,在化学学习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在主要物质中掺有其他化学物质,如何检验这种物质的存在等。评价指根据自己建立的科学知识体系判断他人的学习研究是否有价值,当然这要求学生自身知识能力足够高。

2.适时性。适时性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确实有进行科学教育的必要时采取措施,否则会适得其反。化学课本中隐含科学的方法,有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联系密切,在讲解那部分时要注意渗透教学方法。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讲解化学理论的来源及相关知识等,达到扩展学生知识面的目的。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常见的酸性溶液有酸溶液和某些盐溶液,如硫酸氢钠,对于其他不常见化学溶液没有讲解的必要。

三、科学教学的方法及措施

1.充分利用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在学习化学分子式及空间结构的时候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而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化学,很难形成空间想象,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教学模具进行教学和讲解,让学生通过空间想象和模具帮助,先学习基础知识,再通过了解和讲解揭示其奥秘。例如,在学习一些化学分子式的结构书写时,首先要记得该化学分子式是什么,然后才能知道在画结构的过程中需要用到什么元素和几根化学键,如写三氧化二铁的分子结构时,先想想其空间结构,或者借助化学模具,再进行书写,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

2.通过比较、分析,熟记多种化学知识。化学元素太多太乱,很容易记错记混,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对比记忆,根据自己学到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刚刚接触化学的时候,最基本的内容有固体、液体、气体。除了状态不同外,还要区分固体的颜色、性质等,如铜和氧化铁都是红色固体,但两者的化学分子式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通过分类和比较进行记忆,可以按照状态、颜色的不同进行分类。

3.运用学到的化学理论对不了解的方法进行探索。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就是化学假说法,化学假说法指运用已经学习和掌握的化学原理,对未知的化学现象和化学规律进行探索,而探索结果就需要时间和真理验证,初中生不能对自己得出的结论做出对或错的判断,但是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其实,化学假说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学生学习中的独创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打下科学方法的基础。例如,化学家拉瓦锡根据燃烧现象与空气中的化学成分相联系,通过思考和研究,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

4.善于归纳和总结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知识。归纳所学知识和整理知识体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养成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纳的好习惯,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归纳从一些具体事例中概括整理出相应的结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归纳内容和归纳形式都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所决定,在归纳和整理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在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达到复习效果,所以说归纳和整理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学习元素周期时,根据教师思路学习和掌握前二十号元素的电子排布情况,在观察和归纳的过程中,很容易得出电子的排布和变化规律,根据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和元素原子半径的变化从而得到排布规律,这样就能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5.充分利用化学课本。学习化学不管采用什么形式,都离不开化学课本,而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排版就是按照学生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进行的,这就是一种隐含的科学教学方法,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例如,初中化学中身边的化学物质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分为这几部分,地球周围的空气、氧气、碳和碳的氧化物、自然界中的水、金属与金属矿物、溶液、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等其他部分,是按照简单到复杂安排的,简单来说是教材中的一条知识线。抓住这条知识线能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还能使教师讲课条理清晰。这样的教学安排能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是帮助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四、结语

掌握科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快捷地获取新知识、建立清晰的知识结构、快速地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科学方法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模具法、比较分析法、化学假说法、归纳总结法、回归课本等教学措施的实践,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实现预期教学目标,为国家培养出新型人才。

作者:黄小华单位:南靖县湖美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初中化学实验演示教学模式论文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在初中化学实验演示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的化学教师采用自己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地位,很少让学生参与到化学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其结果往往是教师演示过后学生单纯观看,无法理解进行实验演示的意义和实验的实际操作感受,对于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也无法进行深刻的记忆,这就导致了初中化学的实验演示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和突破.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演示教学时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克服教师演示而学生观看的不正确教学方式,教师应当在进行课堂设计和准备时预先准备课堂所需的实验器材,并且精心进行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课堂问题的准备.在实验的各个环节都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实验参与热情,在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并且进行主动思考,在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化学实验的规律,进而提高其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发挥化学演示实验教学的作用,避免实验演示教学作用难以发挥的情况出现,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对于教学环节的衔接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够尽可能的促进学生进行思考,在观察教师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调动思维,明确规范性操作的步骤,并且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中有关白磷自燃问题的教学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置合理的问题,使之能够带着问题和思考进行实验演示.例如物体的着火点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每一种物质的着火温度是否相同?白磷在低于40摄氏度时能否发生自燃?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大量实验演示可以得出结论,即固体燃料的着火点与颗粒粗细、物体表面积等因素有关.

二、为学生创造实验演示条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当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示范性的演示实验是十分必要并且十分重要的教学方式.然而,总是由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而学生观看的方式是不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的,学生没有参与实际的演示实验操作的机会会限制其思维的发展,也不能够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目标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实验结论,还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总结实验技能,明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和具体规则.学生被要求在独立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收获严谨求实的科学实验态度并且做到实验操作规范.然而相当数量的初中化学教师处于安全性和其他因素的考虑往往忽视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这就需要初中化学教师能够按照实验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演示的条件和机会.教师可以在进行规范性演示实验的操作时向学生讲解实验的具体内容与规范的实验操作,对实验器材和实验的目的进行详细的讲解,最后给学生提供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的机会,为学生创造进行实验的机会,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思维逻辑能力.例如,教师在进行沪教版九年级上册有关氢气制取的有关实验演示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氧气制取实验原理与装置,并且要求个别学生到讲台上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教师在旁边适时的给予指导,在学生出现步骤错误和操作失误时给出及时的提醒和纠正.

三、利用多媒体进行实验演示,提高教学有效性

尽管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尽可能的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与实际实验水平,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实验室中或者课堂上进行实验演示,也并不是所有化学实验都能够在学校的现有条件下进行.对于这些实验,教师往往采取仅仅讲解或者简单带过的方式进行教学,此外,对于具有危险性的实验并不适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因此教师也只是口头讲解.出于这些原因,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应当充分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的利用,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部分化学实验的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化学实验过程,避免由于教师的简单讲解而造成的实验困惑.例如沪教版初中化学教学中浓硫酸的稀释实验演示以及工业炼铁等过程,以及其错误操作后会带来的后果以及对微观物质的认识等,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有关的实验演示,相关实验视频的播放不仅能够消除实验的危险性,还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这些实验的了解,弥补了实验室无法进行演示实验的不足.同时,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演示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简单地把握实验内容的重点与难点部分,多媒体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等方式促进学生的多个感官,提供了丰富的知识与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兴趣.教师可以在进行实验演示之前使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与注意事项,使学生在掌握了实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动手操作,不仅能够提高其完成实验的准确性,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教学重点,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的演示实验教学应当充分坚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保证学生能够在观察实验演示和进行演示实验的过程中积累扎实的化学实验知识,巩固其化学基本知识.进而使学生能够具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和学习化学,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初中化学教师应当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供给学生进行演示实验的机会,而不是单纯地进行观察和学习,应当实现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促进思维发展,在化学实验演示的学习过程中拓宽知识面,学习并发扬严谨认真的科学实验态度,最终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推动化学素养的发展.

作者:孟波单位: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

初中化学论文:能量转化意识下初中化学论文

一、挖掘、整合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

初中化学课标和教材中的很多要求和内容,都是培养学生能量转化意识的良好素材。课标规定,教材内容共涉及“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五大主题。教学中,可以针对不同的主题采用不同的策略,渗透能量转化意识;并且利用能量转化线索,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结构、用途是一体的———性质是可以观察实验的基础,而结构是理论解释和本质原因,用途是结合人的需要的应用。“科学探究”是关于化学学习方法的内容,主要渗透在其他内容的专题中。在集中体现这一内容的教材第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吸热、放热、发光等能量变化,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方式,初步培养学生化学变化的能量转化观念。“身边的化学物质”和“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教材中的主体内容,以具体物质为基础,介绍物质性质,兼顾物质的结构和用途。教材中有大量的物质性质的介绍和化学变化的实验。

教学中,一定要尽量通过实验,让学生直接感知体现物质性质的变化过程中的热、光等现象,并引导学生认识其中的能量转化道理。例如,金属如镁、铁、、非金属如碳、硫、、化合物如一氧化碳、甲烷、等都可以在空气氧气、中燃烧;水可以电解出氢气和氧气。对此,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碳、硫等燃烧时都放出热量,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水分解需要通电等能量转化的效果;认识到能量转化主要是生成或释放化学能,是化学变化的重要条件和特征,能量转化的重要表现是放热、吸热、发光、耗电等。“物质构成的奥秘”主要是对物质结构的理论阐述初中化学对此只是初步涉及、,很多内容渗透在具体物质的介绍中。学生通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知道吸收和放出热量对物态变化的影响;还知道温度越高,原子和分子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会初步认识分子、原子和离子。在“溶解和溶液”内容的学习中,学生会知道,溶质分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会向溶剂中扩散,并且加热一般会加速扩散过程;还会知道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吸收热量,有的物质在溶解时会放出热量,特别的如浓硫酸稀释时本质是溶解、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溶解和物态变化这两类物理变化溶解有时伴随有化学变化、联系起来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从微观粒子的角度理解能量转化:

固体吸热后分子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大,到了一定程度,分子摆脱束缚,变成液体;液体再吸热后分子运动再加剧,分子动能再增大,到了一定程度,分子分散远离,变成气体。溶解不是简单的扩散过程,还会伴随有水合过程,即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扩散是吸热过程,水合是放热过程。一般地,原子离子、质量越大,扩散吸热越多;离子电荷越高、半径越小,水合放热越多。当水合放热大于扩散吸热时,就表现为溶解放热;反之为溶解吸热。“化学与社会发展”主要是对物质用途的鲜活介绍,很多内容也渗透在具体物质的介绍中。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能量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更好地获取和利用能量,尤其是合理地获取和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人类最基本的获取能源的方式是燃烧木炭和化石燃料等热值高、来源广的可燃物,但是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也已刻不容缓。例如,可引导学生针对事实“科学家们正在寻找新的方法,如在太阳能及催化剂的条件下,得到氢能源”,展开多向思考。其次,要引导学生认识能量转化从科学到技术从性质到用途、的区别。例如,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煮熟鸡蛋,在实验室里总是利用酒精燃烧释放的热量加热试剂和药品,可是我们很少在生活中使用这些方式来加热物品;很多物质燃烧时会放出光,但是我们很少用它们来照明;水通电分解可以得到氢气和氧气,但我们也很少在工业中用此法来获得氢气。由此,引导学生认识技术与科学的区别:技术需要以人为本,关注现实生活,考虑经济成本。

二、挖掘、整合生活事例和课外读物

生活事例和课外读物中的很多内容,都是开阔学生思路,启发学生思维,强化学生能量转化意识的良好素材和资源。教学中可以根据能量转化的类型适时地引入相关内容。讲到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时,可以从食物加热和身体取暖的需要出发,给学生介绍自热饭盒、暖宝宝的用途和其中的原料,引导学生思考其原理。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人类常用的食物加热和身体取暖的方法,并说说学了化学知识后想到的新方法。讲到化学能与光能的转化时,可以结合学生熟悉的荧光棒,介绍其原理:经过弯折、击打或揉搓,其玻璃管夹层破裂,原本内外隔离的过氧化物和酯类化合物得以混合,从而发生反应,反应后的能量传递给荧光染料,使其发出荧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常见的焰火,介绍其原理:火药爆炸促使其中的一些金属或金属离子燃烧,发生焰色反应而放出五颜六色的光。讲到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时,可以通过“观察铜锌原电池”实验,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转化,以及电池的广泛应用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并了解如何防止废旧电池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的污染。同时,还可以结合电子手表、手机、电瓶车等日常用品,介绍电池的不同种类及其性能。讲到化学能与动能的转化时,可以给学生讲讲运载火箭的动力源:用煤油、酒精、偏二甲肼、液态氢等作为燃烧剂燃料、,而用液态氧、四氧化二氮等氧化剂推进剂、帮助燃烧,利用燃烧放出热能,再转变成动能,反推火箭升天。此外,还可以适当介绍人体从获取食物到维持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化学变化与能量转化所起的作用。

三、综合利用教材和生活、课内和课外内容

能量转化意识是化学学科中的优秀观念,能量观的构建不可能一次形成,需要经过螺旋式上升,在事实积累和化学能量观发展的交互过程中形成。化学能量观既体现了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要求,也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学中,要综合利用教材和生活、课内和课外的内容,并突出主线和重点。初中化学主要涉及氧化反应、中和反应、置换反应。在这些反应中,学生都能初步接触、感受到“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在“燃烧、燃料”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对能量转化的体会和感悟最深。因此,教学中,要抓住这个重点,理清内容线索,综合利用资源,逐步深化学生的认识,帮助学生确立能量转化意识,认识能源合理利用和开发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首先,要联系生活,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进而明确提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其次,要通过实例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吸热、放热,热量是多少,如何使内能发生变化;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让学生认识燃料热值的含义,可展示一些不同种类相同质量的燃料,如碳、煤油、酒精等,让它们充分燃烧来加热相同环境下相同质量的水,看它们使水温升高的程度有什么不同,从而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再次,要介绍化石燃料等能源的利用与开发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从古代的草和柴到近代的煤和石油,再到如今的核能、光能等,都是取自自然界的天然资源。烧柴要砍伐森林、破坏环境,而煤和石油在地球上的储量也十分有限,因此,节约能源对于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节约能源的方法: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何废物利用?进一步地,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怎样改进家里的煤气灶或烧柴灶,可以使燃料能够更充分地燃烧和利用?……由此,可以使能量转化意识的确立落实到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上去。

作者:严娟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实施情境教学下初中化学论文

一、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直观情境教学

以前的教学就是老师实施通过在课堂上说,把重点写在黑板上的方式来教学,并不能把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表现出来。这种方式很难让学生很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所以我们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多媒体把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结合的方式,将化学中抽象的概念和难以理解的东西通过情境教学来体现出来,这样会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铁的冶炼”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不能只靠说和书本上的内容来描述,要利用多媒体技术实施学生展现铁的冶炼原理和工业冶铁原理。让他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本节课的内容,也让他们深入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为下节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联系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情境教学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留有化学的影子,如医学、林业、农业、工业等。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RogerD•Kornberg也曾说:“对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从化学角度来理解。”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要积累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素材,然后把生活中的这些素材引入到课堂中来,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进一步地来了解化学,让他们去理解、去掌握化学知识,这样不仅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也能提高老师上课的效率。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例如,在学习“酸和碱”这一单元的内容时,由于本单元涉及较多的典型物质以及表示化学性质的方程式,对于刚开始学习化学的学生难度较大,因此,我们可以将一些涉及酸碱盐的生活理论知识引入教学中,让学生从亲身体验来开始理解并掌握酸碱盐的知识。如在教授“常见的酸”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生活中常见的并且用途很广的酸,如可以食用的酸食醋,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盐酸,可以做饮料的柠檬酸、碳酸等等。这样,让学生先了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酸”及其应用,再进一步让学生理解酸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我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出来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看法和建议。希然能对广大同仁有所帮助,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陆向华单位:江苏省海门市海南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尝试实验教学下初中化学论文

一、积极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第一章学习不久,我就让学生回家做家庭实验“神奇的鸡蛋”,然后课上请学生口述实验现象,很成功,特别是和白醋反应后的脱壳鸡蛋透明可见蛋黄,富有弹性如乒乓球.课外家庭小实验的确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年,每年我都会组织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参与的学生逐年增多,小组的活动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有些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小实验室,可以去化学仪器、药品专卖店或淘宝网店补充实验需要的物品,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无限的,他们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矿泉水瓶代替化学实验中的好多仪器,如,水槽、试管、烧杯、集气瓶、漏斗等,把大的矿泉水瓶从下半部剪开即是水槽,把小的矿泉水瓶剪开,下半部分即可作烧杯,上半部分可作漏斗,想往矿泉水瓶上安一个支管,利用塑料的热塑性,把一根玻璃管的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往矿泉水瓶上一插即可,非常方便.我还创造条件将实验室对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开放,由学生在实验室中自行设计,操作实验.这样,通过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和家庭小实验,不仅让学生巩固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也对学生运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了训练和培养,同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在实验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创新实验教学手段

“21世纪的课堂应该是多媒体技术的课堂”,为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要充分体现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可以充分运用电脑、录像、投影等手段突出现象、增强动感、扩大实验效果.对于一些条件欠缺的学校,也应不拘泥于设备,大胆创新.例如,新教材淡化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界限,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活动与探究”和“观察与思考”之中.由于教学资源和化学实验资源等条件所限,化学实验教学目前主要还是以演示为主,而我国九年级义务教育现行的大多数是大班制教学模式,有很多学校没有配备实物投影仪,一个班几十个学生,若按以往的演示实验方法,要想使每个学生都看清楚整个实验过程是很难的。

传统方法通常是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等,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大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为了增强演示实验效果,发挥化学实验应有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利用摄像头拍摄实验情况,连接电脑,把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通过液晶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实验现象,使学生感受到实验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兴趣.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和创新的本质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科学思维、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和学习正确的科学方法.而创新并不是具备特殊才能的人才拥有的能力,只要我们在“教”的过程中,以实验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潜在的能量就会充分发挥出来,进而可以促使初中实验教学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转变,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这才是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和创新的要义所在。

作者:马广新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龙虬镇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问题化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老师适当引导

老师在这个阶段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且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方法,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特别是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激励之下有了探究化学知识的热情之后,一定会存在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这时候老师要一方面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另一方面还需要在学生具体的研究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引导他们朝向正确的方向去做研究,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例如,在讲授制作Fe(OH)3胶体问题化教学中,如果简单地采用老师演示实验的问题化教学方法,只能够让学生看到老师将FeCl3溶液倒入沸水之后,就能够看到Fe(OH)3胶状物,这个过程显然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Fe(OH)3的产生和性能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时候完全可以让老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实验,从而了解到Fe(OH)3的产生方法,以及其主要的性质,这种自我实验的研究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获得具体的实验方法,从而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我探究能力.

二、加大对学生关注的全面性

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化教学方法,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不能够估计到每一个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甚至从问题的选择到问题解决再到老师的评价和反馈等诸多环节都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毕竟在初中学习阶段,同一个班级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等方面已经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这就需要在问题设置上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如果以优秀学生为前提提出问题,那么这些问题往往得不到更多学生的响应,就算是能够解决,那也仅仅是优秀学生解决,班级上大多数学生并不能够参与其中.所以在设置问题时,一定要对班级学生的平均学习水平有一个非常全面的了解,然后再以这个平均水平为基础,设置相应的问题,当然最好的方法就是分层设问,就是针对优秀学生采用相关的设问,而对于学困生则采用相对简单一点,但是需要具有一定递进引导式的设问,从而让他们也能够因此提升学习兴趣.在问题探讨阶段,不应该将优秀学生和学困生绑定在一起,虽然这样的绑定从初衷上是希望优等生能够帮助到学困生,但是实际上在探讨的过程中,学困生明显地处于被动的地位,基本上都是优等生解决了答案,那么留给学困生的学习思考机会就很少,所以在分组讨论时,可以尽量让同等学力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然而采用分层的问题化教学策略,让他们都能够拥有展示才华的机会.例如,在学习“燃烧和灭火”这一节内容时,对于灭火原理的研究,不少学生就会对倒扣在烧杯中的较高蜡烛会先灭,而较低蜡烛则后灭的现象产生质疑,此时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做实验,或者引导学生为什么会产生燃烧,氧气量越多燃烧是不是越持久,氧气的重量和空气的重量哪个更重,通过这一系列的引导,就能够让学生明白,高蜡烛为什么先灭的原因,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从而有效提升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化学原理的理解深度.

三、结语

总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运用问题化教学方法时要提升问题选择的合理性,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老师适当引导,加大对学生关注的全面性,这样才能够有效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花万美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桂英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课堂问题下初中化学论文

一、课堂问题的驱动性对化学教学的帮助

课堂问题的驱动性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课堂问题设计思路,目前仍然是课堂问题设计最大的难点。研究人员认为:初中化学教学课堂提问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能够起到引发学生思考的效果和目的,也就是课堂上提到的问题应该具有思考的驱动性。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老师虽然也提问一些问题,但是大部分比较基础和孤立,没有太多值得深思的价值。比如“铁生锈是化学反应还是物理反应”或者“原子核由什么构成”这些填空式的问题,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教育的需要。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和思维方式。驱动型学习的目的是打破传统教育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通过对问题认真思考的过程,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方法。比如对“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这一实验提出的问题,过去总是原理是什么或者为什么用排水法收集气体等。在驱动性问题设计框架中,应该将问题设计成这样: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后移除导管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原理是什么?利用相同的实验装置,设计其他实验,要求同样产生氧气,应该怎样设计?为什么试管能够直接用火焰加热?还有哪些玻璃仪器可以被加热?为什么?可以发现,这些问题都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和拓展性,需要学生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全部化学知识进行综合考虑,从不同的章节中取出有用的部分进行问题的解答。这些问题的答案有的不唯一,这样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对其思维的发散性的培养有一定的帮助。

二、课堂问题的持续性对课堂教学的帮助

传统化学课堂的提问基本上是就事论事,很难形成系统性的问题结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兴起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对问题的设计与记录成了教学方法的突破。比如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利用电子扫描和录入技术,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对过往的课堂提问问题和学生的回答进行回顾和复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轻易对学生问题回答的全面性和层次性进行基于发展式的记录和总结,为下一阶段教学安排和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同时,化学课堂问题的持续性能够将不同时间不同阶段讲解的零碎的化学知识点通过持续性的问题“串”起来,形成一条条知识链,最终形成初中化学知识框架。例如在氧化反应的章节,学生回答燃烧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的答案是其他原子如碳原子、铁原子等于氧气原子的结合;讲解氧化还原反应时,同样的问题,问题的答案就变成了碳原子、铁原子作为还原剂被氧化剂氧气氧化;学习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时,同样的问题,答案就变成了氧化剂吸收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而还原剂失去电子达到稳定状态于是放出了热量;后来学习中了解到物质的能态时,关于燃烧的本质,答案有所不同。

三、结语

关于初中化学课堂问题的设计,已经成为一个引起广泛关注的话题。目前,对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也不是很成熟,这就需要广大奋斗在一线的初中化学老师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一道为基础化学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作出贡献。

作者:吴碧友单位:重庆市大足城南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把演示实验转化为探究实验

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传统的化学课堂中,教学实验的主体是教师,学生仅是实验的参观者,一切实验活动都是教师在做、在讲解,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中,根本没有直接参与的机会,这种传统、滞后的实验教学模式带来的常常是低效和无效的实验效果,而且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为了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了符合现行新课程对学生“创造性地学”这一标准要求,在初中化学课堂上,我们应将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让学生成为进行试验操作的主体,并使学生通过充分的动口、动手、动脑,使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提高。我认为,创设良好问题情境是使演示实验变为探究实验的有效途径,因为维也纳著名科学家鲍波尔曾言:“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观察。”而且,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喜欢追本溯源的心理,所以,我们可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处在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做中和反应实验“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我让学生作为实验主要操作者,我则在一旁给予指导和帮助,实验过程中,意外看到气泡产生,于是,我抓住这一现象问学生:“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怎么会有气泡产生?是不是你们拿错药品了?还是氢氧化钠变质了?”学生经过检查核对,确定药品没拿错,然后,我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继续试验来对“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和验证,学生在强烈好奇心的驱使下提出了各种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一猜想是正确的。而后,我又继续提出了问题“那么,氢氧化钠溶液到底是一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了?”这样,学生在这一问题的驱动下,会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提高。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实验教学过程

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传统实验教学,由于受时间、空间、实验环境、实验条件等的限制,经常会有学生对实验过程观察不清晰、实验效果不明显等情况发生,因而导致化学实验不能发挥出其真正的教学作用和价值。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始广泛出现在各学科的教学舞台上,并对各科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像兼备的教学特点,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对于化学实验而言,它可以将抽象的实验概念、不易观察清楚的实验现象等以生动、直观、形象、逼真的方式呈现出来,有利于优化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对实验的感性认识,同时因为多媒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视觉分享功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从而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有关“浓硫酸的性质”内容时,怎样稀释浓硫酸是我们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如果只是运用口头语言进行直白、空洞的说教,对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初中学生来说,恐怕对稀释浓硫酸的步骤无法有清晰、深入的认识与了解,这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关于这个实验具体步骤的视频:将浓硫酸滴入水中,稀释以后产生了大量的热,酸液到处飞溅。这样,我们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一方面使学生对稀释浓硫酸这一实验的正确操作有了正确、深入的认识,提高了实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则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实验学习中以饱满的情绪和热情投入。

三、适当开展课外实验,实现实验教学生活化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课内实验固然重要,课外实验也必不可少,一定的课外实验,是对化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补充和拓展,是课堂化学理论和学生实验内容相结合的产物,它无论是对学生化学素养的培养还是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都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除了课堂实验,我们还应将试验场所由课内转移到课外,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经历出发,去寻找实验资源,实现实验教学的生活化,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实验来感受到,原来化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如此,我们便得到了事半功倍的实验教学效果。比如,在学习了“氧化还原”知识之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小实验:回家后,用榨汁机将一个青苹果榨成汁,观察汁液的颜色,放置几分钟后,再次观察汁液的颜色,然后放入一些维生素C药片的药沫,进行搅拌和溶解,然后观察汁液的颜色变化。这样贴近学生日常生活而且操作简单、方便的趣味小实验,立即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第二天来到学校之后,我问他们有关这个实验的结果时,他们兴奋得答道:“把青苹果榨成汁后颜色是浅绿色的,放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深黄色”“但是放入维生素C的药沫后,汁液的颜色又从深黄色变成原来的浅绿色啦!”……听完学生的回答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了这个实验的原理,以此巩固和加强学生对氧化还原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而且,这样形式灵活且趣味性强的课外小实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对化学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又比如,我们可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菜刀、铁锅等表面上的锈斑,思考使用什么样的化学方法进行去除;也可根据个人爱好和兴趣,自制一些趣味小实验,如洗洁精、肥皂的制作等等。这样,我们在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同时,还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化学实验的有效教学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我们不可好高骛远,想着靠一朝一夕之功就将其完成。我们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对存在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漏洞和不足进行及时的完善和改进,然后寻找到真正适合学生而且能为学生所接受的实验教学策略,从而使我们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

作者:郑美娇单位:福建省长乐市吴航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做好演示实验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先决条件

演示实验是由教师或师生合作完成的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法。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是搞好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有人说,讲千遍,不如做实验。要成功地做好演示实验,要做好以下三点:

1.实验准备要充分,切记匆忙上场。要充分重视演示实验,演示实验的结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际的教学效果。为此,化学教师首先要熟悉教材,熟悉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教师要充分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演示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实验,教师在课前也要进行尝试,确保万无一失。由于化学实验的特殊性质,为了保证实验圆满完成,教师有必要对演示实验所需的药品和仪器列个清单,走进课堂前一一对照,看是否遗漏,东西缺一样都会影响实验的进程,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实际学习效果。

2.实验操作要规范,切不可给学生随意的印象。在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教师的实验过程要规范,演示桌上要整洁,与实验无关的东西,皆不要放在演示桌上,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多了浪费,少了现象不明显或造成实验失败。教师要合理地进行实验,使实验现象尽可能明显,尽量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观察到,有的实验学生离得远不好观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近观察,不要怕耽误时间和影响课堂纪律。因为如果学生没有观察到实验现象,跟没做就没有区别。

3.教师要格外注意实验教学的安全。由于化学实验的实验药品和生成物往往是有毒有害的,教师的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绝对不能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如果发生实验事故,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哪一方受伤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在制取有毒气体时,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对易燃、易爆要更小心。教师要把实验的隐患降到最低,绝对不能让化学实验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健康。

二、多组织实验,提高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生多动手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实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更好地组织学生实验,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组织学生实验,首先就要在课堂上做好演示实验。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认识实验的目的、实验的操作步骤、实验的注意事项、影响实验的成败因素,在动手实验时才会有条不紊,才能更好地体验实验的效果。

2.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的过程和体会实验成功的喜悦。教师要组织好小组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可让学生设计实验,提出改进实验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作者:仓定来单位:盐城市学富实验学校

初中化学论文:方程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

为提高初中生对方程式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我们首先向学生讲清学习方程式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化学方程式是全球通用的用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最简明语言;要学好初中化学,必须掌握化学方程式,否则会严重影响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另外,在课堂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可以从问题入手,组织探究活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通过“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等环节创设活动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积极性。

二、遵循原则,规范书写在初中生了解化学方程式重要性的基础上

介绍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的基本原则:一要坚持客观事实。强调不能虚假臆造一些不存在的物质和化学反应,更不能虚假编造化学方程式。这对刚刚学习化学的学生非常重要。二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的首要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守恒等。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开始学习化学方程式时,常常丢三落四,前后矛盾。所以,课堂上要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典型习题,进行针对性训练。在训练中要求学生严格按步骤书写,指导他们按步骤仔细核对,及时查漏补缺,改正错误,并及时归纳总结书写方法和要领。同时,我们还要结合例子强调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的反应条件、气标符号和沉淀符号等都要书写正确。同时还要进一步组织判断正误题的有效训练。总之,只有通过有效训练和正确书写让学生明白化学式写错、没有配平、反应的条件没有注明、气体沉淀符号使用不正确等,都是错误的化学方程式。通过有效而规范的训练,能有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习惯。

三、抓住关键,重点强化配平是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关键

怎样配平,有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我们在教学中不能贪大求全,不要操之过急,在刚学配平时要重点放在最小公倍数法上。通过有效练习,指导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准确运用观察法和最小公倍数法,并逐步探索其他方法的应用,以有效达到配平时快、准、好的学习效果。

四、理解涵义,掌握读法化学方程式能够提供给我们很多相关化学信息

初中生获得化学信息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而很多实验是为论证化学方程式设计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树立“实验优先”的教学理念,认真做好化学演示实验,组织并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使他们尽量多地获得化学反应直观感受,把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逐步形成科学有效的学习模式,这样既使初中生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内涵,又能培养初中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忽视化学方程式的读,让学生学会读。通过规范的读,加深对化学方程式涵义的理解和掌握。

五、分散训练

强化记忆化学方程式的有效学习其实是从感知化学反应现象开始到掌握化学反应规律结束,因此化学方程式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应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化学方程式的学习要坚持以实际训练为主,刚学化学反应时要重点抓好“文字式”学习,积极采用“互现法”加强表达式学习;学习化学式后要加强化学式的书写训练;学习化学方程式时要强化练习和加强督导,及时纠正孩子们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犯的错误,还要指导学生分散训练,强化记忆,及时归纳总结。

六、加强联系

总结规律化学方程式包含丰富的内容,除了基本的物质的质和量变化之外,还包括能量变化、意义和应用等。因此,我们要加强化学方程式之间联系的讲解。重视加强各物质之间的联系,重视加强化学方程式与人们社会生活的联系,重点突出化学方程式的应用价值。通过加强联系,帮助初中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化学方程式。初中化学方程式分散性比较强,学习规律较少。所以,有效总结化学反应规律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能力非常重要,特别对加深化学方程式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举例”的方法,先写出规律再让学生举方程式,或通过方程式叫学生找规律。初中生掌握化学反应的规律,对化学方程式有一个融会贯通的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学生视化学方程式为化学中的“第二外语”,有很强的畏惧心理。因此,我们要告诉初中生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多练习、多记忆、多归纳,把化学方程式的学习常态化,学好化学方程式并非难事。

作者:马福志单位:泊头市交河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分层递进式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一、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分层递进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规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难易程度不同的层次,按照低层次向高层次的发展规律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运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时,应当遵循师生平等原则、生生差异性原则、教学公平性原则、学习最优化原则开展教学活动。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在综合考虑学生个性差异、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层,奠定分层递进式教学的实施基础。一般情况下,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为学习态度好、成绩优秀、自我约束能力强、理解和掌握知识快,且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B层为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成绩良好、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较强的学生;C层为学习成绩较差、学习态度较差、理解和掌握知识能力较弱,且没有学习目标的学生。学生分层不是固定的,而是要以每月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合理调整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可根据初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授课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与之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并为学生的逐层递进设立台阶。对于A层学生而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化学学习素养,掌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激发浓厚的化学学习兴趣,鼓励部分学生走上化学专业学习的道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B层学生而言,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化学学习素养,为以后化学学习打下基础,并鼓励B层学生向A层学生发展;对于C层学生而言,要求学生了解化学基本内容,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学习,树立学习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层递进

化学教师要根据分层教学目标准备教学内容,从知识、能力、方法等多个方面挖掘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取学习进步。对于A层学生,教师不仅要精讲教学内容,而且还要延展教材内容,补充与教材相关的其他知识;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以教材内容为主进行讲解,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补充相关知识点;对于C层学生,教师要重点讲解教材上的基本教学内容,将强化基础知识点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如,教学《常见的酸和碱》内容时,教师要在A层学生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补充完整其他相关知识。具体包括:酸和碱的分类方法;常见可溶性碱和不溶性碱有哪些;酸与碱的通性,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等。对于B层学生,教师要让学生扎实掌握教材内容,并补充酸与碱的通性,及两者的联系和应用等难度一般的知识点。对于C层学生,教师只需要讲授教材规定的内容。

四、课堂提问分层递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使问题呈现出递进式特点,由简单知识型问题向思维能力型问题过渡。一般情况下,由C层学生回答最基础的问题,由B层学生回答稍有难度的问题,由A层学习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同时,教师也可运用“问题导入法”进行教学,采取设置疑问、创设情境、启发思维、解答疑问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由被动解决已知问题,发展到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作业分层递进

教授在布置作业时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侧重,选取有梯度的练习题,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选定难度不同的练习册。对于A层学生,作业要以中上难度的练习为主;对于B层学生,作业要以基本训练为主,辅以中上难度的练习;对于C层学生,作业要以强化基本知识练习为主。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赋予作业一定的弹性,允许B层和C层学生不做一些难度较大的题,鼓励A层学生挑战创新性、开放性的练习题。

六、教学评价分层递进

为了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获取进步,教师必须转变传统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构建分层评价体系。在评价中,教师应纳入学习态度、实验技能、家庭小实验、社会调查报告等考查评价内容,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情况、情感态度、努力程度、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做出全面评价。教师应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对每一次的化学实验、家庭小实验均用A+、A、A-、B+、B、B-进行评定,让学生明确进步目标,获取成功的喜悦。

七、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能够满足不同认识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的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最大程度的发展。化学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堂提问、作业布置、教学评价等方面引入分层递进式教学方法,逐步缩小学生的学习差距,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作者:崔艳兰单位:江苏省阜宁县硕集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论文:多媒体技术下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一、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1.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由于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的时间较短,很多化学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意识不强,他们仍然局限于传统的教学观念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并不是十分重视,加之多媒体教学需要制作课件,这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就使得不少初中化学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很看重,整体多媒体教学意识不足。

2.学校硬件设施条件不够充足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是指运用多种科学技术(如计算机、网络等)来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这对教学设备的要求是较高的,多媒体教学技术设施的配备需要大量的资金,但并不是所有初中学校都具备这样的资金实力,从而产生了一些初中化学教学的多媒体技术硬件设施不达标的问题。

3.有些教师严重依赖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化学教学虽然有不少优势,但是一些初中化学教师却把它作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倾向,即过分依赖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让整个课堂变成了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播放者的角色,失去了对化学课堂的教学主导权,反而影响了教学效率和效果。

4.多媒体技术削弱了化学实验教学环节

初中化学教学传统的实验课教学环节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技术而出现了不良倾向。比如说,一些初中化学教师会把化学实验课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向学生进行展示,并不让学生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过程中,这就使得具有重要实践性意义的实验课环节被大大削弱了,反而让初中化学实验课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果,学生缺乏必要的实践环节来观察化学反应现象,对于化学反应的本质难以把握。

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实践途径

既然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化学教学中有不足之处,因此,我们应尽快找到合适的实践途径来提高其应用效果。

1.引导初中教师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与应用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同时要求初中化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初中化学教师应树立起正确的多媒体教学观,积极主动地掌握并应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掌握更多的多媒体知识与应用技术,努力提高多媒体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初中学校应提供到位的软硬件设施

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与实践离不开软硬件设施的有效配合,当前一些初中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并不到位,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必须配备合适的多媒体教学技术硬件设施,软件方面的设施则应该配备合适的运行程序与教学课件。初中化学教学只有配备了必要的硬件与软件设施,才有可能让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从而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整体效果。

3.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充分意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工具,初中化学教师仍然要作为课堂的教学主导者,在充分重视并实施多媒体教学作用的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情况,要把多媒体教学技术与教师的传统授课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4.重视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时,应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投入到化学实验中,让他们动手主动体会化学反应。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向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演示,可以让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前获得感性的认知,并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实验,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增强化学动手实践能力。

三、结语

总之,初中化学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多媒体技术为其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初中化学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学校应配合到位的软硬件多媒体设施,并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王峰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