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vb程序设计

vb程序设计

时间:2023-05-29 17:22:27

vb程序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法;能力;兴趣;类比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0)07-1678-03

VB程序非常适合高校学校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课程,VB程序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编程机制,可以快速开发数据库、多媒体和网络应用技术。但是VB程序设计中的方法和概念,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加上有些概念比较枯燥难理解,所以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选择好的教学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简单的记忆,让学生编程能力循序渐进得提高。

1 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我在讲授VB程序设计这么课程的时候主要是采用了下面几种教学方法,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1.1 注重学生知识的衔接

随着计算机应用普及,绝大多数大一学生都有了一定计算机基础,在开始介绍VB程序设计这个应用程序时,我先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起,计算机为什么能够完成一定的任务,按照人们的意愿去工作是因为我们编制的一个命令组合,这个组合叫程序。那么,VB程序设计就是可以帮助我们完成程序编写的一个应用程序。紧接着我给学生演示了一个很简单的应用程序:一段文字按照我的要求在屏幕上随机跳动,程序代码如下:

Private Sub Command2_Click()

Timer1.Enabled = False

End Sub

Private Sub Command3_Click()

Timer1.Enabled = True

End Sub

Private Sub Form_Load()

Text1.ForeColor = VBRed

End Sub

Private Sub Timer1_Timer()

Text1.Left = Form1.Width * Rnd - Text1.Width

Text1.Top = Form1.Height * Rnd

End Sub

同学们看到这个生 动的画面,虽然不知道代码怎么写,但知道了文字为什么能够根据要求移动起来,理解了什么是应用程序,它的功能是干什么的,让同学们真正得体会到学习VB是一种能力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一门课程的学习,趁机在向学生介绍一些其他有趣的小程序,这样就激起了学生学好这门课程的极大兴趣,为学生学好VB程序设计开了一个好头。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和重视同学们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并不是相互对立的,相反,最终同学们能否在头脑中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对于其本身能否对所学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学科结构体系的建立是通过外部手段强加给他们的,还是在同学学习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只有让学生有了衔接知识的结构图,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效率和潜能,而不是单纯的学习而学习

1.2 通过错误程序的案例让学生理解抽象的问题。

很多抽象的概念同学们,在某种程度上实际你让他们记忆多少遍他们也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如果让他们看到一个错误的例子他们对这个概念可能理解更深刻一些。人常说,学习编程就是三分编,七分调,出错是很正常的事情。要教育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出了错,不要害怕,而是积极的去找问题。那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经常把同学们在上机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拿来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出错的原因。最后在同学们探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我再对这个概念来个阐述,那么同学对这个概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数据的类型时,就告诉学生数据类型的不同,则在内存中的存储结构也不同,占用空间也不同。可能学生不理解这个意思。那么我通过一个简单程序让学生进行对比,也就很明了了。比如有的学生做一个程序,输入两个实数,并打印出它们的乘积来,可是他打印的却一直是一个整数:

程序一:(正确)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Single, b As Single

a = InputBox("")

b = InputBox("")

Print a * b

End Sub

假如输入:1.6,1.4

结果:2.24

程序二:(错误)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a As long, b As long

a = InputBox("")

b = InputBox("")

Print a * b

End Sub

假如输入:1.6,1.4

结果:2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对数据的类型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比单纯的讲理论要容易理解得多了。

1.3 提高学生编程的积极性,推行可行有趣的小程序

人常言说的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让学生对VB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效率就不用说了,当你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你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相反,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保持一个高涨的兴趣呢?这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我注重的是学生点滴的进步。我让他们首先编一个小的程序,小的程序最好不要出错,因为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成就感,而不是挫败感。我在上课的过程中,不断地引入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或者动画效果的小实例,让学生在生动的实例中体会到编程的乐趣,VB程序设计课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一个选修课,真正的做到学中有乐,乐中有进步的良性循环。

我在讲VB图形控件时用到一个小程序。用circle方法在窗体上绘制由圆环构成的艺术图案。代码如下:(运行结果如右图)

Private Sub Form_Click()

Dim r, x, y, x0, y0, st As Single

Cls

r = Form1.ScaleHeight / 4

y0 = Form1.ScaleWidth / 2

x0 = Form1.ScaleHeight / 2

st = 3.1415926 / 20

For i = 0 To 6.283185 Step st

x = r * Cos(i) + x0

y = r * Sin(i) + y0

Circle (x, y), r * 0.9

Next i

End Sub

1.4 将类比的方法运用到VB的教学中

运用类比,可以把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易于理解。采用类比或比喻的方法,可以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通过比喻教学,能使学生较好的理解某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内容,以便他们能进一步掌握并能应用这些知识、原理来分析、解决某些相关的问题。

实际上,计算机的诸多原理源于我们的实际生活,它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通的。比如,在讲《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时候。讲到内存、外存和CPU的关系时,我用到一个例子,就是把内存比喻成车间,把外存比喻成仓库,把CPU比喻成工人。那么就在学生脑海里形成一个过程。我们必须要把仓库里的材料调到车间才能进行加工,加工好的产品再放入其他的仓库。这样一比喻学生对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有了一个清晰的理解。在讲VB程序设计时我也充分的使用了这个类比教学法。讲到为什么要引进变量时,我提了一个问题:有两个瓶子,一瓶子装了红色水,一瓶装了绿色水,如何将两瓶子里的液体互换呢?有的学生立即就能想到借用第三个瓶子的方法,与程序设计进行类比,就可以很容易理解变量的概念了,这样比喻学生容易接受不容易忘记。

我在讲课的过程中,会经常用的一些小的类比,它起到的作用是不可能忽视的,因为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计算机的知识是很片面的,不可能把涉及到的问题都讲清楚再讲这门课程,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小的比喻跳过其他繁杂知识的学习,使它们之间有了很好的衔接。

2 结束语

VB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是为了使同学们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围绕着这个目标,在保证同学们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按照他们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一切有效的教学方法都可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加以运用,进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这是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 申石磊,张东升.Visual Basic 程序设计[M].2版.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2006.

[2] 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4).

第2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

一、前言

Visual Basic(VB)是一种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和应用广泛的编程技术。它可以提供可视化的界面设计和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既具有Basic语言简单易用的特点,又增加了面向对象和可视化设计语言的特点,因此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关注。VB程序设计是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课程,此课程不但要求学生要学好编程知识和理论,还要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编程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出独立的编程能力。VB程序设计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点多、实践性强,给学生的全面掌握和灵活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教好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已经成为了众多计算机教师比较关心的一个课题。笔者根据近些年来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探讨了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一)巧妙设置案例,激发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想使学生能够学好VB程序设计课程,就要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所讲授的课程内容要有吸引力,能够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的大部分教材开始都是先介绍VB发展史,再讲VB特点,然后在介绍对象、属性、事件和方法等概念,而这些概念又都是比较抽象和不好理解的。如果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讲解,虽然符合逻辑体系,但是却不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使得学生只能空洞地死记硬背这些概念,从而打消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降低了教学的质量。所以可以尝试打破常规,通过引入一些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第一节课里可以介绍一个电话号码存储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界面设计、信息录入、信息查询和信息存储等功能实现。通过介绍这些功能的实现过程,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非常直观的认识,知道VB能够实现什么,如何实现,需要掌握什么知识等。在随后具体的知识点讲授时,学生就会知道掌握了这个知识点有什么用和怎么用,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有效组织内容,增强学习效果

可以从实用角度考虑,将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组织。通过知识点的穿插,将VB程序设计的课程内容分为几个模块,每一个模块设置多个项目案例,使得学生为解决问题而学,能够学以致用。通过项目的开发和实现,逐步地引入涉及到的各项知识点,再进一步讲解这些知识点包括的基本概念和语法。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比较直观的引入各项内容,使得学生易于理解;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了解到如何去组织和运用这些概念和语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三)组成项目小组,加强固队意识

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把学生组织起来,分成一个个的项目小组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自愿组织的原则基础之上进行合理搭配,组织学生成立项目小组,学习好的同学和学习差的同学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和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搭配,外向的学生和内向的学生搭配,并设置小组组长。在课程中,可以布置项目开发作业,安排各个小组分别完成。小组成员在上机之前要开小组会讨论解决方案,理清开发思路,分配开发任务。然后在上机课程时,按照承担的开发任务,完成开发工作,由小组组长协调整个开发过程和开发代码的集成,最后形成开发报告。可以随机指定一个小组在下一次课程中讲解项目开发作业的思路,与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项目小组可以促进小组成员互助学习,在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情商。

(四)互动教学,增强师生交流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一堂课的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时候甚至到达了上百人。在教室后面的学生就容易溜号,从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走到学生的中间,多于学生进行交流,询问学生是否有不清楚的地方。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三、结束语

VB程序设计课程的内容多,时间有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得学生学以致用、有所收获,就必须结合一些有效的方法。单一的方法取得的效果是有限的,必须将多种方法有效结合,并且不断地根据学生和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创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莉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出版社

第3篇

一、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系统中“影响学习系统最终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教学设计中,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可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VB的开课学期一般在大一第二学期,按照专业培养计划,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专业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就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这门课。对于从未接触过语言类课程的大一新生来说,C语言的学习,颠覆了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普遍感到很吃力,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开始对程序类课程感到害怕。

二、教学方法探讨

1.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为了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于VB教学,应首先与学生谈VB,而不是教VB。首先,要让学生明白VB和C语言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编程方式,不要因为害怕C语言,而害怕VB。教学中,通过演示一个简单的例子,向学生演示只需要两行代码便可制作出美观的界面和可爱的功能。比如:示例1:制作美观的界面,实现窗体上的文字自动或手动的向下移动。突现VB相对于C语言的简单易懂,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所需功能。最后,启发学生:如果想让文字上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移或右移,如何修改程序?如果想让文字左右交替移动,又要如何修改程序?通过上述示例的讲解,使得学生对VB有一个全新的认识——直观、简单、易学、易用。其次,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学习VB,VB对于他们有多么重要。这门课的开设除了承上启下其他专业课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参加计算机二级考证,VB在二级考证中相对比较易学易用。再次,告诉学生,有了C语言的基础,代码的编写会更为容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示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比如,在讲属性、方法和事件这三个很枯燥的概念时,可以通过生活中有趣的示例来进行解释。示例2:通过“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的事例,讲解属性、方法和事件的概念。蟑螂从女生脚上爬过时,女生的脸色变红,脸的颜色为红色就是属性;女生尖叫起来,女生跳起来,这是女生本身做出的动作就是方法;蟑螂爬过女生的脚,这是外部事物对女生做出的动作,就是事件。通过这种类型的示例,成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几个难懂的概念。在讲属性、方法、事件的书写格式时,也可将这个示例写成VB伪代码的形式:属性的表示方法:女生.脸的颜色=红色方法的表示方法:女生.尖叫啊事件的表示方法:女生_蟑螂爬过至此,学生对VB程序一下就理解了。

3.实践中学习,项目中巩固

要想学好程序设计类的课程,大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所有知识点都融入到一个个的项目实例中。课堂上边演示边制作,课后布置一些举一反三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在课后完成。

第4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食品专业 教学模式

Visual Basic(VB)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结构化的、模块化的、面向对象的、Windows环境下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VB程序设计不仅具有方便实用、操作简单、应用广泛、效率高等多项优点,而且是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内容,所以大多数高校在把VB设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非计算机的专业也把VB列为公共必修课程[1]-[2]。VB程序设计也是二级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主要内容,学生可报考“VB语言程序设计”考试,取得考试证书,有助于毕业找工作[3]。学生通过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可以培养撰写程序设计能力、系统开发能力、团体合作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VB程序设计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VB程序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于食品专业的学生是全新的语言,且大多数理论知识是单调、枯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很困难及概念难理解,使学生对VB程序设计课程失去兴趣,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4]-[5]。

1.1食品专业的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不是因为意识到VB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而是因为该课程是学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所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太差。

1.2目前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为理论为主,小部分的实践。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根据目前的教学模式学习,再加上学校的设施条件的制约,使得学生的实践机会很少,从而对该课程的掌握不理想。

1.3传统的教学模式很大的比重在于教师的“教”,往往忽视学生的“学”。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只是把理论知识讲解并且要求学生死记,最后只要通过考试拿到学分的目的即可。

2. VB程序设计教学模式探究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这门高级的语言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单调乏味,首先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在刚开始就把抽象概念引出,学生就会觉得难以理解并且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用“实例教学方式”用实例引出相关的概念,就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一个简单的“时钟”程序,教师可以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知识自己动手设计程序,这样授课方式使学生更方便快捷地接受知识。

2.2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互助教学模式”,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将其进行分组。将其分组后,教师对其每组分配任务,学生可以组内进行互相学习,每个小组最后必须呈现出组内的程序,然后教师对其每个小组的程序进行评分,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奖励。“小组互助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可以根据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教师通过“小组互助教学模式”把对学生的指导变成以组的指导,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2.3在VB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VB程序设计课程中采用“提出贴近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例题,创建一种贴近学生的实际问题,在此环境下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双方互相合作,还可以融洽师生情感关系。在此过程中学生需独立思考,遇到难题时老师再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

3.结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根据现代社会人才需求,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必要的基本技能之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熟练掌握VB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并运用到专业之中,必须对食品专业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食品专业目前在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对如何通过改变教学模式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通过“实例教学模式、小组互助教学模式、提出贴近实际的问题”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通过VB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使食品专业学生初步掌握和了解结构化的、模块化的设计原理,掌握VB程序设计课程的基本要素进行基本的语言设计。只有这样学习,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专业和实际生活中,并为社会输送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苏桂莲.高职院校VB教学方法探析[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S1:199+205.

[2]郭美佐.高职院校VB教学存在问题分析及对策[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75-77+81.

[3]李超.高职院校VB课程教学改革[J].无线互联科技,2013,04:226.

第5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教学模式;优化策略

在中职学校教学中,课堂有效性相对于普通中学而言大幅下降。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大多数中职学生在小学、初中时期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在自制力不强情况下,学生存在厌学、旷课或是上课不专心现象。加上《VB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相对于其它计算机课程而言难度较大,教学内容又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难以接触到的,因此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并不高。在兴趣缺乏以及自制力控制较差两者结合下,这一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亟待改进,课堂有效性必须切实提升。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以《VB程序设计》高效课堂的构建方式为主线,现做出如下报告:

一、激发学生兴趣,注重课堂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想提升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将学生的兴趣提起来,确保学生愿意去学习这一课程,在有兴趣的前提下展开教学。由于中职学生普遍都不爱记英语单词,这就加大了《VB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教学难度,学生在初期接触时可能存在完全听不懂的情况,老师此时应注意适当引导,不要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就产生抵触或是畏惧心理。

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程时,大多处于程序设计初学者阶段,老师在讲授相关理论知识时若一开始就将大量基础名词或是语法规则、编程步骤(算法)等灌输给学生,学生必然会感觉到乏味枯燥。因此在课堂导入方面,老师应尽可能不要使用“通过一个概念导出另一个概念”的模式,可以通过教学演示,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操作着手,给学生演示小程序的运行效果,例如计算器、扫雷等,然后引导学生对程序组成部分进行分析,讲解基本知识点,接着指导学生通过一步一步的模拟操作完成一系列教学任务,让他们感受到编程的乐趣。例如在学习“VB常用控件及应用”这一章节时,由于常用控件较多,一个一个讲解过于单一和枯燥,老师可以用office软件中“格式-字体”设置对话框为例进行导入,操作演示如何利用VB语言设计一个简易的“字体设置对话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熟悉的对象,很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一定要避免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摸索操作,使得他们在课程开始时便感觉到难度,极易产生学习抵触情绪。

二、完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参与

用VB语言完成程序设计通常分为可视化编程和代码编程两部分,对于前者,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几次模拟练习后就容易掌握,而对于后者,教和学容易脱节,往往要求学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能紧跟老师的教学思维,进而培养自己的编程思维。

因此老师应注重学生课堂参与,提升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程度。具体而言,可通过课堂提问或是开展小组活动来完成。老师在课前围绕教学内容设置若干个小程序,并将程序难度分成三个层次:模拟练习、实践练习、课堂活动。模拟练习以老师为主角色,向学生讲解分析知识点,演示简单的程序让学生模仿操作。实践练习以学生个体为主角色,老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完成程序的分析,然后自主完成程序设计。课堂活动以小组为主角色,老师只提出程序功能要求,让学生自己讨论设计出一个怎样的程序,然后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程序设计操作,最后将各小组程序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自己评出最好的程序。这样一来,学生课堂参与度就高了,教和学就不容易脱节。这些小程序相对于理论知识而言更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在这样一种互动下,学生对《VB程序设计》这一课程的喜爱程度将大幅提升,且在亲自动手下完成目标程序之后,学生易获得成就感,进而提升对这门课程的兴趣,课堂可逐渐形成探索性学习、合作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高效教学与学习环境。

三、合理利用网络平台,实施课余远程辅导

由于《VB程序设计》在实践性方面比较强,学生在初期接触时必然存在难以理解的现象,且可能在几堂课完成之后仍旧感觉到有难度,认为自己无从下手。此时老师就应注重对学生的辅导,不仅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在课余时间也可辅助学生。《VB程序设计》的授课并非全部在机房进行,教室中的理论课程教学中学生无法及时运用理论指导实际操作,课后自己实践的时候存在问题又不能及时找到指导老师,造成兴趣的衰减。

针对这一现象,老师可将自己授课的教案或视频上传至学校教学资源库供学生浏览,通过网络展开课余辅导。同时师生还可以在网络上展开VB程序的实际应用讨论,例如学生想要设计图书馆管理系统,就应了解这个系统包含有哪些子系统,例如借书系统、还书系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再进一步理清这些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再如超市销售系统、KTV点歌系统、游戏外挂等内容都可以进行交流,进一步提升学生对VB课程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网络交流减小了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将学生课余时间作为了课堂教学的延伸,充分交流不仅可解决学生在实践操作上的困难,还能够加深学生与老师的情感,增进课堂上的互动性,为高效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四、完善考核模式,提升课堂效率

考核是老师检验学生学习情况以及自身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在考核中得到的成绩相对于平时课堂提问或是课后作业而言准确性更高。《VB程序设计》这一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卷面形式为主,学生在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统一考试来评判成绩。但这种只有一次机会的考核存在一定程度的偶然性,最终成绩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因此在考核方面,应将卷面考试所占比重减小,提升平时成绩所占比重。

另外,老师还可以通过设置“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项VB程序的设计,进行拓展训练。老师可模拟若干个综合性强但设计简单的任务,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对任务进行分析,然后将任务按功能或模块分解给小组各个成员,每个成员完成各自相应的内容,这样既保障了程序的可移植性,又保障了每位学生的参与性,最后按程序设计完成情况计算至课程总分,完成效果好的甚至可以加分。

这样,通过理论加实践的考核,对于评估学生对《VB程序设计》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就相对客观,学生比较认可。

五、结束语

《VB程序设计》的课堂有效性提升必须考虑到这一课程的特点,老师应真正了解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困难,想办法解.决学生听课效率偏低的现象,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状态,通过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优化全面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沈美花.浅谈初中VB程序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3,75:129-130

[2]卞爱莲.浅谈VB程序设计课程实施案例教学的策略和方法[J].职业,2011,02:82-83

第6篇

程序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分析问题、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提倡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采用的教学模式有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

1.1《VB程序设计》课程中项目的设计

1.1.1章节项目

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采用了“大项目、小案例、任务驱动不断”的教学模式,设计并选取与生活相联系的合理的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项目。针对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设计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图书馆管理系统综合项目,但是这门课程知识点较多,要想完成这个综合项目,学生首先必须熟悉VB开发环境、掌握VB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各章节的知识点内容。为了配合整个课程最后综合项目的完成,在具体的教学中按照教学内容由易到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安排了13个章节项目,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教材各章节中的知识点。项目一:由现实生活中的汉诺塔游戏、交换两个杯子中饮料的问题,引入一个利用VB程序解决两幅图片对换位置的具体案例,使学生熟悉VB集成开发环境以及各种窗口的使用、掌握常用控件对象的建立以及布局、利用VB开发简单应用程序的步骤、并初步引入程序设计思想,引导学生思考两数互换的问题,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得出两数互换的问题和两幅图片互换位置是一类问题。项目二:编写一程序,在屏幕上显示“欢迎来到VB世界!”,并输入自己的名字。使学生熟悉VB编程四部曲———界面设计、相关对象的属性设置、相关对象的代码编写、调试运行,尤其注意程序的调试过程。项目三:设计一个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转换的程序。通过这个项目熟悉VB的数据类型及其运算,掌握VB的常用标准函数、变量以及常量的使用等语法知识点。项目四:利用输入函数输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b、c,编写程序计算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实根或虚根,用输出语句输出结果。熟悉常用的输入输出控件、掌握Print方法、Inputbox()函数、Msgbox()函数和Msgbox过程的使用方法。项目五:设计一个账号和密码的输入检验程序。规范整理英文文章,即对输入的任意大小写的英文文章进行整理,规则是:所有句子开头应为大写字目(句子是以符号“?”、“.”、“!”作为结束符的),其他都是小写字母。使学生熟练掌握程序三大结构中的选择和循环结构。项目六: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成绩进行输入统计,找出所有成绩中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全班成绩的平均分等。使学生掌握数组的使用。项目七:编写一个函数,在已知的字符串中找出最长的单词。假定已知字符串中只含有字符和空格,空格用来分隔不同的单词。通过该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过程程序的设计、实参、形参等基本概念。项目八:常用控件的使用。设计一个类似Win-dows记事本的应用程序,并完善其各项功能。通过该项目使学生掌握菜单、对话框和多重窗体程序设计。项目九:导入手机号码文件,编写一个手机选号程序,比如说选出手机尾号后四位相同的手机号码等。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文件的相关操作,利用文件能够建立简单的应用程序。项目十:建立本班同学信息库,具体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寝室电话、手机号码,并用数据控件及绑定控件实现对同学信息的浏览,并实现按姓名查询相关人员的基本信息。通过该项目掌握VB数据库的相关技术。项目十一:设计多文档应用程序,熟悉VB高级界面的设计。项目十二:用MMControl控件设计一个录音机,用API函数设计一个用户化的CD播放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VB多媒体程序设计。

1.1.2阶段项目

为了使整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具有连贯性,糅合各章节零散的知识点,使教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选用一个打破章节限制的阶段项目,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有一个阶段性较完整的认识。这三个阶段依次是实践的开始阶段、实践的展开阶段、实践的结束阶段,分别对应阶段项目一、阶段项目二和阶段项目三。每个阶段中抓住关键教学环节,按照“大项目、小案例、任务驱动不断”的具体教学流程组织教学。阶段项目一:选用简单的项目,如蝴蝶飞舞、字幕滚动的项目。由于是初次接触计算机编程语言,所以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的入门学习很关键,如果按照常规授课方法,依据书本上的章节内容安排依次讲授VB语言发展史、VB语言特点以及编程环境等内容的话,学生很难接受,往往是听得稀里糊涂,不知道学习VB究竟有什么实际作用,从而会产生畏难情绪,最终导致学生对VB知识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为消除初学者的畏难情绪,第一阶段主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让学生对VB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同时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了解VB的编程环境和编程步骤,以及VB面向对象、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万事开头难,一旦学生对VB产生了兴趣,就有利于后续知识的学习。阶段项目二:难度稍微加大,选用计算器项目。通过本项目,一方面让学生理解控件数组的含义和设计使用方法,以及简单下拉菜单、常用数学函数的使用、过程函数的编写等,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让学生注意可视化界面的设计,因为友好美观的人机交互界面,给人赏心悦目感觉的同时是软件的门面。阶段项目三:选用综合项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个项目让学生真正了解掌握软件的开发过程。虽然这个项目比较难,但是有了前面知识的铺垫,会变得容易接受理解,也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点的一次巩固和进一步更深入的理解,更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应用,让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领会掌握编程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开发一个软件的完整步骤。三个阶段通过运用“大项目、小案例”,每个阶段让学生带着具体任务去学习,把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清晰简明的表达方式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传授VB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加深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知识的理解。

1.2《VB程序设计》课程中的案例选取

有了已经准备好的各模块的项目,并展示给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后,就会想这些项目是怎么完成的,任务就落到各个模块项目里面具体的案例上了。由于VB程序设计授课内容多,授课时间紧张,按各知识模块划分选取项目后,在每个项目里面,按项目选取具体案例或是进行设计各项目的各功能模块,各功能模块实际就是一个个案例。在教学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可以在原有案例的基础上逐步改变或增加一些条件,将应用进行引申,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透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学中兼顾学生生活经验与知识趣味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3任务设计

围绕每一知识模块的教学内容、教学知识点,设计相关的项目,并在各个项目中采用了系列案例以及完成各功能模块的案例,为了让学生更加熟练、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在各知识模块的学习中设置学习情景,给学生留有感兴趣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同时根据各知识模块提出了单元任务,单元任务设置两个层次———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由于学生自身水平有差异,对于基础好、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求他们不但要完成基本任务,还要完成提高任务;对于大多数学生,只要求他们完成基本任务。由于时间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分析任务,在上机实践课以及课余时间去完成任务,最后做任务的总结。有了兴趣和任务的驱使,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利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他们会通过查阅相关书本、浏览网络资源、同学之间互相协作等方式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际开发应用程序的能力得到了锻炼,为学生知识的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知识面也更广、更大了。学生不会再觉得教学只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而是教师和学生的“二人转”。在相互的配合以及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学顺利完成的同时学生个人的知识库也得到了构建。

2实施方法

第7篇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 实践教学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作为高校学生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应用和研发的特征比较明显,而学生学习过程中总是感觉程序设计比较枯燥无味、难以理解。如何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VB程序设计教学一方面应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一方面应引进新的教学思路,充分结合专业理论教学与学生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的全面发展。

1 课堂理论教学方式的创新

课堂教学十分关键,学生学习的知识点主要是通过课堂上的理论教学,老师和学生的主要接触也是在课堂上。

1.1 发挥首因效应,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1.1 明确学习目的

首因效应,也称为第一印象作用,或先入为主效应。第一印象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首因,是指首次认知客体而在脑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学生在第一次接触VB程序设计的学习时,会接触到许多全新的概念,如“对象”、“类”、“控件”、“函数”等等。而这些概念都比较抽象,如果引导不正确,许多人就会陷入未知的泥潭,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第一堂课,教师第一要做的并不是直接讲VB的课本内容,而是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以及学习这门课程会有什么收获。这也是学生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学习VB程序设计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掌握使用Visual Basic开发Windows应用程序的一般方法和特点,理解Windows应用程序运行的基本特点;其次是培养思维,编程可以由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有助于提高思维方式,使逻辑思维更加严密,能够不断享受到创新的乐趣,将一直有机会走在高科技的前沿;再次,因为VB的方法、事件和属性都是用相关的英语单词,所以学习VB程序设计之后还可以提高英语水平;最后,学习VB程序设计可以拓广知识面,有利于在求职道路上谋得一个好的职位[1]。

1.1.2 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2]。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很重要,而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学习本身或过程有兴趣,而不是在外界剌激下只关心学习的结果,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学中仅仅单纯地传递教材内容是不够的,在第一堂课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利用其对事物的好奇心,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从一开始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第一堂课介绍VB的功能时,笔者通过演示教材里的简单计算器这个例子,让学生体会到VB的强大功能,告诉他们只要学到了第四章,他们便会制作Windows计算器这个应用程序了,这样便能提高他们对VB的好奇心。在介绍开发一个VB的应用程序的主要步骤时,也可以演示一个简单的程序的制作过程(见图1),这个程序只要输入now这行简单的代码便能显示当前计算机的日期,帮助学生了解如何用VB开发应用程序,让学生感受到用VB编写程序并不难,从而迎合了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

1.2 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低年级学生在接触VB课程前的程序设计知识基础是非常薄弱的,要理解一些难懂、晦涩而抽象的概念(如算法)还比较困难。因此在介绍概念时,可以先提一下基本概念,再结合课本内容,采用举例、比喻、归纳等方法来解释这些概念。

1.2.1 通过举例方法,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举例对初次接触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能使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众多的例子和动手实践可以使学生容易回忆起学过的知识点并通过例子在实践中创新。通过介绍一些实例,让学生在“动手做”中亲自去体会这些概念,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用讲解每个概念的含义,而是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体会什么是对象,什么是对象的属性和方法,如何在界面内添加对象、设置事件等等,然后再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进而又快、又好地理解这些概念[3]。

例如,在介绍循环结构时,可以这样进行:先举1到100所有整数之和,让学生思考如何编写这个程序,之前他们只会用顺序结构,此时可以问学生有没有发现在累加时存在着规律:①这些加数是等差为1的一组数列;②要重复做100次加法运算。这时引入循环,告诉学生在编程时若有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可用循环来编程,简化代码;接下来介绍for循环语句,然后用for语句来求1到100之间的所有整数之和,再让学生比较用顺序结构求和与用循环结构求和时所编写代码的不同,加深了学生对循环语句的理解。接下来还可以举一反三,例如求1到100所有偶(奇)数之和,让学生修改刚才的for语句,进一步巩固知识。

而在举例的时候要注意“奇特”。在讲循环结构的时候,中学数学的一些应用题可以派上用场,例如有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吃4个,小和尚4人吃1个,问有多少大和尚和多少个小和尚?学生看到这个问题便会感兴趣,循环语句竟然还可以解决和尚吃馒头的问题,一个好的例子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1.2.2 通过比喻方法,增进学生对新概念的认识

比喻也是程序语言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比喻手法就是通过使用通俗、易懂的喻体(如亲历的事件)来解释抽象的本体(如基本概念)。例如,在介绍面向过程程序设计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两个概念时,可用盖房子这个比喻来解释,面向过程是一砖一瓦地干起,面向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而面向对象则是考察这个房子由哪些相对独立的部件构成,然后设计各种部件的模具,有模具后就可以成批生产部件,再由这些部件组装成房子。介绍事件驱动这个概念时,可以通过手机来比喻。只有按了手机的1这个按钮才会显示1,此时手机要去响应按下了1这个按钮的动作,其实也是触发了1这个按钮的单击事件。当编辑完短信,只有按发送按钮,手机才会发送短消息,其实按下了发送按钮是触发了发送的单击事件。

1.2.3 通过归纳方法,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归纳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及其效果的归纳。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有助于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使所学知识融为一体,便于记忆和灵活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对一些控件的事件、方法和属性进行归纳,有些事件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似点和不同点。像keydown、keyup和keypress这三个事件都是键盘事件,其中keydown和keyup分别是按下或松开键盘上任意键时触发,而keypress是按下键盘的ASCII字符键时触发,不识别键的按下或松开状态。对教学效果的归纳则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2 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

实践课不只是对理论课的一种补充,实践课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学生并不能马上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尤其是一些编程实例;在实验课上学生可以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理解枯燥、陌生的理论。在程序设计中,亲自动手是创造性思维应用的体现,也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好方法。学生只有动手了,才能亲自体会到编程的思路,发现编程的乐趣。因此,要注重创新实验课的教学方式。

首先,在实验课之前要事先布置实验课的题目,让学生在课外做好准备,思考好编程思路,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效率。其次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上机与教师的课堂实例演示相结合;布置的实验题目最好是和课堂上举的例子相似,可以让学生对课堂上所讲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再次,实验课上,教师应要求每位同学独自撰写实验报告,把实验课的心得体会或对教学的一些意见写成实验总结,增加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最后,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以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意见。当学生在程序运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马上指出其错误,而是要启发学生观察研究程序的每条语句乃至标点符号,再参照出错信息的意思找出错误原因后进行修改,直到运行正确为止,这将有利于学生通过人机对话、思索判断的思维活动来培养自学能力[4]。

有时学生的人数比较多,一个老师应付不了那么多的学生。学生也经常抱怨老师为什么还不帮他解决问题,此时就要开展小组协作学习。在课堂上有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在上实验课时,挺乐意帮助同学,这样既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互助精神,通过交流,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同时也丰富编程实践,帮助自己提高水平。

3 合理利用课外时间

课外时间的利用对整个教学质量提高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合理利用课外时间不仅可以巩固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果,同时也达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和扩充知识面的目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一个限度,凡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因此教师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把握这个度。低年级的学生,由于课程多,学习压力大,自由掌握的时间本来就比较少。如果课余时间再布置大量的作业,不仅会占用学生大量时间,而且也会使他们缺乏身体锻炼,达不到劳逸结合的目的,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间接了影响课堂的质量。频繁布置作业也会增加学生的精神压力,造成学生厌学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习题,强化学生的练习,而不是盲目布置大量的作业[5]。

在课堂上讲解例子时,学生只顾着埋头做笔记、抄代码,而忽略了编程的思维。因此教师可以要求他们先听,只记每个例子的编程思路。而课后再把课堂上所讲的例子共享给学生,并在每行代码上都进行详细说明。课后学生还可以通过Email或QQ与教师交流,从而及时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4结语

在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教学方法创新,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来提高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还需要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赵蓓蓓.在VB教学中培养学生面向对象编程的思维方法.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3):45-46.

[2] 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五个转变. 中国成人教育,2004,(1):67-67.

[3] 孙秀.VB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 7(2):37-38.

第8篇

关键词:vb;程序设计;改革;实践

 abstract: visual basic programming as a public non-professional computer-based lessons, theory and practice strong, and teaching difficult. the article on how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raining students in a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 and explore reforms were made. 

key words: vb; programming; reform; practice 

1  引言

    visual basic(下面简称vb) 程序设计是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然而vb语言枯燥、难以理解,学生缺乏相应的知识背景,导致学生对这门课有恐惧心理,缺乏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程序设计能力,掌握一门技能,激发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如下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教学改革与实施

2.1  对课本原有知识进行整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部分的教材总是先讲vb语言的基本语法,然后再讲vb中对象的使用。但在讲授时不宜将两者分开,要把vb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vb中的对象主要用于构建界面,而具体程序功能的实现则要编写代码行,因此任何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都不可能只用对象或只用语法。这两块内容可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就避免了让学生在毫无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去理解抽象难懂的概念,挫伤他们编程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结构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改用从简单的实例人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去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加以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循环结构中do——loop语句和for——next语句的用法时,我用do——loop语句的4种形式和for——next语句实现求解n!的过程,让学生去观察、领悟它们的异同。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除了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法、小组讨论法外,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错例分析法

    学生对变量、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这些基本概念和语言规则的掌握需要一个过程,对算法和数据结构的知识需要不断积累。学习过程中,能听懂老师授课的内容,但自己编制的程序往往错误百出。课堂上,我经常将容易出错的概念以反例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找错误,通过运行。比如错误使用逻辑运算符。

    假设a、b和c是三个变量。如果已知a<c,要判断b的值是否在a与c之间,可以使用以下表达式:a < b and b < c

不能写成:a < b < c 。

    很多学生会错误延用数学上的概念,写成后一种形式。

例  option explicit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dim a as integer,b as integer,c as integer

      a = -3: b = -2: c = -1

      print a < b and b < c           ’显示true

      print  a < b < c                ’显示false

    end sub

    为什么 a < b < c会得false?因为,vb在计算这个表达式时,先计算“a < b”部分,得true;再计算“true<c”,并将true转换为一1,-1<-1?最终得false。

    通过诸如此类的反例教学,使学生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2)零散实例和核心实例结合

    零散实例教学法,对每个知识点的运用和理解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但对前后知识的贯穿缺乏说服力。笔者在教学改革实践中体会到,除经典的零散实例外,将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对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非常帮助。所谓核心实例是指,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比如引入一个贯串全书的问题:设计一个“图书管理系统”。首先,用最基本的概念和最简单的结构,给出该系统的第一个(也是最简单的)版本,以后的每一次课,都对该系统提出新的功能和结构上的要求,并用本次课介绍的新概念和新方法对它进行功能上的扩充和结构上的改进。每次得到该系统的一个增强的新版本。为达到设计目标,学生随着教学的进程,可以积极投入到对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的实践中,逐渐掌握了所学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提高了编程能力。

2.3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vb 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只纸上谈兵,不上机练习,是不可能真正掌握vb 程序开发的。实践教学主要注意抓住以下几点:

    (1)模仿阶段,对课堂核心实例系统的调试、改进。核心实例的每次增强版是全面反映教学内容的,学生通过模仿、知识再现达到在实践中领悟知识,开拓编程思路。

    (2)分层次阶段,在教学过程实施的开始,和核心实例同步,我就给出了几个类似核心实例的课程设计内容,供学生选择。对核心实例的调试比较成功的,可以同步实施自己所学的课程设计内容,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掌握核心实例有困难的学生,针对教学内容重新布置实验,强化知识巩固。课程设计内容课后上机完成。

    要掌握上面两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教师应亲自指导,与学生一起上机实验,随时监控学生实验过程。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予以指导,而发现学生常犯的共性错误,可在理论课上进行点评。

2.4  培养学生使用标准编码,养成良好编程习惯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使用标准编码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笔者在授课过程当中使用标准编码的实例,在讲解实例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

    程序书写规范是非常重要问题,不仅书写格式应该结构层次分明,而且程序里面应添加起码的注释。不按照标准书写程序会增加别人查看程序的难度,同时也不利于自己以后上机调试修改。强调学生避免使用visual basic 中的隐式操作,养成显式编码的习惯。比如永远使用option explicit,严格执行变量先定义后使用的原则。避免使用缺省属性,明确指出是在引用对象还是在引用对象属性。

3  结束语

    一门课程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笔者将以上一些改革和探索用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教学得法。在教学实践中,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综合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栋.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用教程(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第9篇

关键字:程序设计 教学效果 教学法 多媒体

在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的课程设置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操作性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另一类是理论性较强的计算机语言方面的教学。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比较直观易懂,它侧重于操作,只要有足够的上机时间,大部分学生均可以轻松驾驭各种软件。但计算机语言的学习相比之下就难得多,它侧重于理解,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才能学好。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的目的就是通过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思想、语法知识和编程方法,提高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学生形成严密的思维能力。因此,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一直是教师教起来感觉很头痛、学生学起来也感到很吃力的一门课,本文针对如何提高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上好第一堂《VB语言程序设计》课对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所以第一堂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1.展示程序结果,激发兴趣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大家知道VB语言的强大功能,利用它我们能编写各种软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向学生展示各种结果画面。例如,可以先利用VB语言制作一个在水中自由自在游荡的小鱼图案的屏幕保护程序,或者是一种能展示相册与画面的VB程序,演示给学生看,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编出一个漂亮而又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多媒体程序,当然会一下就可以勾起他们好奇心。同时,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还可以展示编制好的“卡拉OK点播系统”等实用程序,使学生从中得知VB的实用性,自然而然他们就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强调VB语言的重要性

VB语言是学生今后学好后续课程如VC语言及网站管理与建设等的基础。虽然,程序设计语言更新很快,但如果真正掌握精了程序设计思想,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语言再更新,程序设计的本质也不会变。

3.传授VB语言的学习方法

VB语言是一门实践性的课程,要理论结合实践,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学习方法上给以学生指导,告诉学生如何自学、如何听课、如何动手实践,明确一点:“VB语言不是看会的,也不是听会的,而是亲自动手实践会的”,强调实践的重要性。

二、循序渐进讲授及例题的选择

绝大部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程序设计的概念,而通俗、易懂的教学原则同样适合于这门课的教学。在课程讲授过程中,不应把重点放在语法规则的叙述上,而应放在算法和程序设计方法上,通常由几个例题引出一种语法规则,通过一些求解具体问题的程序来分析算法,介绍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一开始就介绍程序,要求学生编写程序,通过反复编写、运行程序来掌握语言规则和程序设计方法。同一个语法规则、同一种算法,在选择例题时也是由简到难,逐步呈现给学生。例题要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如讲解VB语言中的赋值语句时,为了使学生能对此语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它的适用场合,教师可以举这样一个例子:有A、B两个变量,它们的值分别为3和6,试用赋值语句交换它们的值。讲解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红、蓝两瓶墨水,现在我们想把红色墨水倒进盛蓝色墨水的瓶子,该怎样进行操作呢?经过思考,大多数学生能想到找一个空瓶来进行交换操作,这时再回到开始的例子,学生就能理解为什么交换时要设置一个暂存数据的中间变量,从而写出以下赋值语句:C=A:A=B:B=C。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赋值语句的功能和用法,同时还让学生对赋值语句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三、巧设练习题

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编程,但编程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步到位的。首先,对命令语句的熟悉程度,是否能独立看懂已编好的程序;再者,对错误的程序是否具有一定的调试能力;最后才能培养独立的编程能力。

做习题是复习所学内容的过程,也是深入学习的过程。如读程序分析结果的练习,能加深学生对程序语句用法的理解,及对程序结构流程的理解;看程序改错练习,可以锻炼学生静态调试程序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看懂程序,但对于错误的程序却一筹莫展,关键还是对命令语句的用法不熟悉,不能灵活运用。而让学生找错误,能促使学生去理解、去思考、去假设、去推理,锻炼思维能力。此外要求学生们模仿一些例题,熟悉编程的方法和技巧。如课堂上举例讲解了求1到100整数和的编程,那么就布置计算1到100的偶数和或者奇数和的练习题。这样使学生整个的思维过程包括了想象、创造、启发等方面的训练,对于思维活跃、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更有发挥创造力、想象力的空间。

四、上机实践

学习计算机语言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好程序的关键是动手与动脑编写程序,并亲自上机调试程序。编写程序是上机实践的第一步,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有效运用起来,逐步培养学生编写程序的能力;上机调试程序是上机实践的第二步,实际上机操作前,教师需要由浅入深,系统地为学生逐步设置上机任务,让学生明确上机任务,编写好上机调试的程序,从而使每次上机实践都有收获。

在上机实践过程中,需要老师演示一些程序改错与调试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调试程序,为程序改错。上机辅导必须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学生上机时,教师细心观察学生在编写程序中容易出错的问题并加以重点记录,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采取的做法是:先给一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出解决办法;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可以先挑出重点部分进行提示,鼓励学生动脑,教师再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集中加以讲解,以引起学生的重视,避免今后犯类似错误。上机课时,教师还可以随堂布置一些程序设计的练习,让学生进行快速设计,从而锻炼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证明,长期坚持这样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用脑能力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学习语法不是学习《VB语言程序设计》的真正目的,应该在掌握语法的基础上,通过上机实践,真正学会使用程序设计语言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学以致用。教师应在开学初就要让学生充分了解VB语言程序设计,然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尝试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程序设计语言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采用综合评价方式,使得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符蕴芳,赵英豪.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2]林卓然.VB语言程序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年.

[3]牛又奇,孙建国.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程.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第10篇

关键词:程序设计;教学方法;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7)12-21704-01

An Exploration of VB Program Design Teaching Methods

YAN Li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tudies,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31,China)

Abstract:In teaching program design, finding new ways to solve the dryness and complexity of program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fascinating subject for many computer science educators. This article provides several idea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eaching VB program design:how to improve course quality, how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how to nurture and strengthen students’ ability and creativity in analyzing and solving a design problem, etc.

Key words:program design;teaching methods;aptitude

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高级编程语言的知识、编程技术和基本算法,又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更具备利用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灵活运用高级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其重点是培养学生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难点是作为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应当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培养程序设计的新思想。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谈谈在教学上的一些经验和体会。

1 采用实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关键,兴趣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好坏。在程序设计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选择一些有趣的、有实际意义的程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VB程序设计的第一节课,简单地介绍了VB的发展历史后,我就演示了一个动画作为引例,如下图所示,一行文字“欢迎使用Visual Basic”在具有背景图案的窗体上、下移动(稍改动也可左、右移动)。移动方法有两种:单击手动按钮一次,移动50twip单位;单击自动按钮,按时钟触发频率连续移动;当内容超出窗体范围时进行反弹。

这个动画立刻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在演示过程中再通过介绍,可以让学生很直观地体会到VB具有面向对象、可视化、事件驱动、模块化、简单易学等特点。

2 采用问题驱动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主体。实际上,问题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没有问题便没有深入,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即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时间思考、讨论、解决问题,从而更深入地展开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讲数组的概念时,老师先设置问题:编程计算1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根据以前所学,学生会想到:需要说明10个类型相同的变量用于存放这10个人的英语成绩。再进一步要求:计算5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这时候如再说明50个变量,则会将问题麻烦化,学生此刻需要讨论该如何合理说明变量。再深入一步:求100个人的英语平均成绩。此时,当教师引出数组的概念、分析数组的性质时,学生不仅能够很容易记住数组的性质,还能够知道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数组类型,事半功倍。

3 采用逐步渗透法,促进学生综合编程能力的提高

学习程序设计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对于有难度的知识点,采用先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让学生有所了解,再引入一个复杂一些的例子,深入理解和掌握,然后再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例如,学生在学习For……Next循环时,书本内给出了一段求1到100之间所有奇数和的程序。代码如下:

Dim I as Integer, S as Integer

S=0

For I=1 to 100 Step 2

S=S+I

Next I

这段程序在学生弄懂For……Next循环语句之后,理解起来是并不困难的,但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我对题目要求做了如下几种变化:

(1)求1到100之间所有偶数的和。

(2)任意输入一个自然数N,求1到N之间所有数的和。

(3)求N!即1*2*……*N。

(4)求1!+2!+3!+……+N!

这里的第⑴题和课本程序相比难度不大,学生通过模仿就可以完成。第⑵题增加了难度,即循环变量的终止值需用变量N来表示,因此需要在程序的前面增加一条定义变量N的语句,还需要使用InputBox语句在程序运行的过程中将终止值输入给变量N,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第(3)题不但要将第(2)题的加换成乘,S的初值也不能再置为0了。第(4)题则容易将学生引到双重循环上去,其实,在第(3)题增加一个累加变量就行了,这对刚刚学习编程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通过练习,学生的综合编程能力可以得到训练和明显提高。

4 及时归纳小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程序设计的教学,一般都是从局部分散地讲,如果不归纳总结,学生则难以形成完整、清晰的框架,因此,教学中要及时归纳、做好小结。归纳可以是一个控件多方面(如事件、属性设置等)的归纳,也可以是对一种结构的归纳(如分支结构的归纳)。总结可以是一课的总结,也可以是几课的总结。归纳总结的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可以使用文字概括,也可以使用图示总结,重难点要着重强调。这种归纳总结,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融会贯通,顺利实现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帮助。

5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直观、形象、便捷的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掌握、获取更多知识和信息,VB不仅仅要教会学生语法知识,更要通过课程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将VB语法中非深奥理论和逻辑推理的内容(如数据类型、运算符、语句及部分语法规则),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地讲授给学生,加深其对问题的理解。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收到了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枯燥问题生动化的效果。对于多媒体教学不易实施的程序设计方法的讲解,则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思考、推理,如何用语句实现算法,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总之,教学方法在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制约着程序设计教学的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不可能只依靠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合理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创造性地掌握教学过程,以争取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龚沛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应用开发教程.

第11篇

VB程序设计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能领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而且还要掌握窗体界面下VB工程编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具体实例中的基本的代码阅读与编写能力。如果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的逻辑的顺序来组织教学,并不完全适用于该课程的教学,无法达到所需的教学目标。本人结合这几年在VB课程上的教学实践,探索出一些适用于技校生的教学方法。

1 入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感性认知

VB程序设计课程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中若先从语言基础入手,从常量、变量、表达式、数组、函数、程序流程控制以及对象、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等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入手,按其他学科一般的教学逻辑结构进行教学,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在没有感性认知的情况下去理解掌握这些概念比较困难,而且容易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难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打破原有的从知识的逻辑结构组织教学的方式、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改变原有的教学顺序,重新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具体的做法是:在课程的开始,在简单介绍完VB的特点、VB的版本与安装及集成开发环境等基本操作后,先从VB标准示例工程入手,选用两个完整的有代表性、相对简单的实例作为入门,只要求他们按部就班,不要求他们一下子能掌握所有的相关知识。这样通过实例,学生能全过程了解VB工程的设计过程,对VB工程中的窗体、控件、属性、方法与事件等抽象的概念也有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对VB课程有了感性的认知,同时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 循序渐进――立足具体实例分散难点,逐步渗透

对于刚接触VB的学生,对程序设计充满好奇,如果一味地把一大堆抽象的概念放前面讲述,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想让学生领会这些抽象的概念,在VB前半部分的教学中,在讲授各个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后,在各教学中运用一些恰当的具体实例为切入点,在每个实例中逐步、适当、适量地渗入相关的概念与知识。在学生接受所教授的内容后,接下来布置实例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地、循序渐进地体会控件、属性、事件等概念,逐步掌握代码的编写。

VB前半部分课程的具体教学安排如下:

2.1 了解VB的版本、安装、课程特点、VB的集成开发环境。通过两个VB标准示例工程的教与学,使学生对VB工程有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

2.2 教学上先讲授文本框、标签、按钮、列表框、组合框等基本控件。在新课中先向学生讲述相关控件的常用属性,然后在VB的集成环境下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掌握必须掌握的基本属性的设置与应用,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实例巩固前面所学的内容并逐步把其他知识点加以渗透,通过实例的练习,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认知课程的知识点。

2.3 在进行完必须的基本控件的教学后,再进行VB语言基础与程序设计(编程)方面的教学,教学中以这些控件为媒介,使用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实例来讲述数组、表达式、函数、过程及程序设计等难以理解的概念与方法,这样做既使原本无味枯燥、抽象的内容变得鲜活,又能进一步巩固基本控件的教学成果,在实例教学中达到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达到的教学目的。

2.4 在完成上述教学内容后,以学生已经掌握的基本控件与代码编写为基础,再继续完成VB其他控件的教学。

在教授完VB控件及程序设计基础(代码编制)后,学生已经掌握VB窗体及编程的基础, VB后半部分课程的展开可以按照原有的逻辑顺序进行。

3 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举一反三

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知识如果只通过教师的讲述、通过具体的实例教学,学生表面上可以接受,但在深度的理解上、在活学活用的层次上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去做:在教学中在学生完成实例练习后,教师首先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由小到大、由易到难对实例逐步进行更改,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求学生自己对先前的例子进行修改。这样做的优点是:在更改例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课程的知识点、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还可以通过比对及总结,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力能力,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4 因材施教――注重创新,发挥学生特长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VB课程感知能力水平的差异逐步显现出来,特别到后半部分具体的综合应用时,学生能力上的两极分化特别严重,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应注意兼顾这两方面学生的感知能力。例如在课堂练习中可以除了布置必做题以外,还可以针对程度高的同学布置一定难度的选做题,这样可以发挥优秀生的内在潜能。而对那些掌握能力较差的同学,不歧视、不挖苦,尽力让他们对课程保持信心,使他们能够完成布置的必做题。同时,还要求能力较强的同学协助教师,帮助掌握能力差的同学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既节省一定的时间处理共性的问题,又可以调动优秀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他们的积极性。

5 利用现代媒介――充分利用媒介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局域网内的广播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演示教学,使难以理解的问题形象化、直观化,将学生带入场景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在比较枯燥的编程基础及难度较大的程序设计这一块,充分利用计算机与多媒体、通过大量的合适的实例与练习,使原本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鲜活的实例教学,达到传统教学方法所无法实现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方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举足轻重,它关系到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实践证明,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不可能只依靠单一的教学方法,VB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掌握VB的面向对象、可视化、组件开发等特性,了解结构化程序设计基本思想,培养学生在VB可视化用户界面下进行编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能力与基本方法,养成严谨、合理地思考与解决问题的习惯。必须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灵活地、主动地掌握控制教学过程,才能获得我们所需的良好的教学氛围、争取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或教学方法组合,都绝对不能撇开教材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而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背景并遵守教学规律。

采用与学生知识背景相符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按照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规律来组织教学,必然会提高教学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12篇

关键字:VB语言; 测量程序;图幅分幅

中图分类号:A715文献标识码: A

一、VB语言的特点简介

目前使用较多的高级语言有Visual Basic、Visual FoxPro、Visual C++、Java等,它们各有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领域。从应用角度上讲VB简单易用、方便迅速、功能强大、应用广泛,适合测绘专业人员使用;也非常适合作为入门语言来学习。

VB语言的特点:

(1)具有面相对对象的可视化设计工具:

在VB中,应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OOP),把程序和数据封装起来视为一个对象,每个对象都是可视的,程序员在设计时,只需根据界面设计的要求,用现有的工具直接在屏幕上“画”出窗口、菜单、按钮、滚动条等不同类型的对象,并为每个对象设置属性。

(2)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

事件驱动是非常适合图形用户界面的编程方式。事件掌握着程序有运行的方向,每个事件都能驱动一段程序的运行。程序员只需编写相应用户动作的代码,而各个动作之间不一定有联系。这样的应用程序代码一般较短,所以既易于编写又易于维护。

(3)提供易学易用的应用程序集成开发环境

在VB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户可以设计界面、编写代码、调试程序,直至把应用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在Windows中运行,使用户在友好的环境中工作。

(4)结构化的程序语言设计

VB具有丰富的数据类型和结构优化程序结构,而且简单易学。此外作为一种程序设计语言,VB还有许多的独到之处:

①强大的数值和字符串处理功能。

②丰富的图形指令,可方便地绘制各种图形

③提供静态和动态数组,有利于简化内存管理。

④过程可递归调用,使程序更为简练。

⑤支持随机文件访问和顺序文件访问。

⑥提供了一个可供应用程序调用的包含多种类型的图标库。

⑦具有完备的运行出错处理功能。

(5)访问数据库

V B提供了很强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利用数据控件和数据库管理窗口,可直接建立或处理MircoSoftAcess格式的数据库。

(6)完备的Help联机帮助功能

与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一样,在VB中,利用帮助菜单和F1功能键,用户可以随时方便的得到所需的帮助信息。VB帮助窗口中显示了有关的示例代码,通过复制、粘贴操作可获得大量的示例代码,为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二、VB语言应用举例

1、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地形图的分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按经纬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称国际分幅法);另一种是按坐标网格分幅的矩形分幅法。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前者,工程建设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采用后者。本文所设计的程序是按照前者进行的。

1:100万比例尺的分幅与编号采用国际通用分幅编号法。其方法是将整个地球表面按照6°一份一共分为60份,由经度180°起自西向东用阿拉伯数字1到60进行编号;同时由赤道起,以4°为纬差,向南北分化至88°,依次用字母A、B、C…、V表示。为了区分南北半球故在地球编号前应加注N或者S,由于我国疆域整于北半球,故编号时省略了N。

2、问题的提出

(1)根据某地的经纬度求该地在某比例尺图幅的图号;

(2)根据某比例尺的图号推求该图幅的图幅范围;

(3)我国使用的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系统同第三阶段分幅与编号系统之间的转换。

3、算法思想

经纬度比例尺图幅编号

首先求出该地所在1:100万比例尺的图号,然后根据比例尺的经差、纬差求出该地在某比例尺图幅中的行号和列号,并考虑到比例尺代码,最后按规定的编号格式将其组合成图幅的图号。

比例尺图幅编号经纬度

首先根据图号分解出该图幅所在的1:100万图幅中的行号(c)、列号(d),然后根据比例尺代码确定图幅比例尺的经差(L)和纬差(B),最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图幅西、东图廓的经度()和南、北图廓的纬度()

老图幅编号新图幅编号

根据图号确定出该图幅的比例尺及在新编码系统中的比例尺代码,然后根据图号中各个代码确定出该图幅用现使用图幅与编号方法时在1:100万比例尺图幅中的行列号。

4、界面设计

程序的界面有如下几个区域:

(1)数据输入区

(2)结果显示区

(3)操作提示区

(4)功能选项区

操作流程如下:

图1 操作流程

图2数据输入

图3 改进的数据输入

第二种界面中改进了数据的输入格式,可以让用户选择用未化简的经纬度(如58.3°)直接输入到文本框中进行计算,而不必将得到的经纬度换算成度分秒的形式进行输入。

5、程序部分的主要代码:

5.1建立对应代码:

Private Sub Form_Load()

Cmb.AddItem "--1:100万--"

Cmb.AddItem "--1:50万--"

Cmb.AddItem "--1:25万--"

Cmb.AddItem "--1:10万--"

Cmb.AddItem "--1:5万--"

Cmb.AddItem "--1:2.5万--"

Cmb.AddItem "--1:10000--"

Cmb.AddItem "--1:5000--"

Cmb.ListIndex = 0 '给定初值

Text1.Visible = False

Text2.Visible = False

Option2.Value = True

End Sub

JH = Val(TxtJD) + Val(TxtJF) / 60 + Val(TxtJM) / 3600 '将度分秒转换为度,val是将数字字符串转化为数值

WH = Val(TxtWD) + Val(TxtWF) / 60 + Val(TxtWM) / 3600 '将度分秒转换为度

End If

If Option1.Value = True Then '输入为度

If Val(TxtWD.Text) > 360 Then

MsgBox "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Exit Sub

End If

JH = Text1.Text: WH = Text2.Text

End If

w = Int(WH) Mod 4 + WH - Int(WH) '在各分区中多出来的纬度

j = Int(JH) Mod 6 + JH - Int(JH) '在各分区中多出来的经度

a = Chr(Int(WH / 4) + 65) '将纬度除以4之后的值转化为ASCII码时要加上65,a的ASCII为65

b = Str(Int(JH / 6) + 31) 'str是将数值型数据转化为字符串

5.2设置计算函数省略部分代码:

ElseIf Asc(Txt5.Text) > 96 And Asc(Txt5.Text) < 101 Then

aa = Val(Txt3.Text)

bb = (Val(Mid(Txt4.Text, 2, 2)) - 1) \ 8

cc = (Val(Mid(Txt4.Text, 2, 2)) - 1) Mod 8

dd = (Asc(Txt5.Text) - 97) \ 2 + 1

ee = (Asc(Txt5.Text) - 1) Mod 2 + 1

e = (((aa - 1) \ 12) * 8 + bb) * 2 + dd

f = (((aa - 1) Mod 12) * 8 + cc) * 2 + ee

TxtTH.Text = a & Trim(b) & "H" & Format(e, "000") & Format(f, "000")

5.3结果的输出形式:

图幅号结果的输出形式:

TxtTH.Text = a & Trim(b) & "G" & Format(e, "000") & Format(f, "000")

坐标经纬度结果的输出形式:

TxtLJ.Text = ljd & "°" & Format(ljf, "00") & "'" & Format(ljm, "00") & "″"

坐标经纬度和图幅号输入有误后弹出对话框:

If Val(TxtJF.Text) > 60 Or Val(TxtJM.Text) > 60 Or Val(TxtWF.Text) > 60 Or Val(TxtWM.Text) > 60 Or Val(TxtJD.Text) > 180 Or Val(TxtWD.Text) > 90 Then

MsgBox "输入有误!请重新输入!"

If Asc(TxtTH.Text) < 65 Or Asc(TxtTH.Text) > 86 Then

MsgBox "图幅号错误!请检查后重新输入。"

图4操作界面

5.4定义退出命令

Private Sub Cmd5_Click()

Unload Me

End Sub

5.5正确运行界面

图5 正确的运行界面

三、结语:

本文基于VB6.0开发了“地形图分幅与编号”,程序实用、简便,方便了日常工作中转换的数字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未来编写测量程序离不开VB语言的熟练运用,只有通过反复的试用,不断根据实际应用的需要反复改进,才能真正编写出适合实际应用的测量程序。本程序在Microsoft Windows XP Professional平台上调试通过,可以作为测量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得力的辅助工具,对测量工作者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测量程序设计.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2] 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3] 刘炳文.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程.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4] 葛永慧, 余哲,刘志德.测绘编程基础.北京: 测绘出版社, 1999.

[5] 徐士良. 计算机常用算法.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

[6] 章学信. 地形侧量学. 北京: 地质出版社, 1995.